CN103259920B - 用于具有双用户识别模块卡的便携式终端的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具有双用户识别模块卡的便携式终端的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59920B
CN103259920B CN201310053750.0A CN201310053750A CN103259920B CN 103259920 B CN103259920 B CN 103259920B CN 201310053750 A CN201310053750 A CN 201310053750A CN 103259920 B CN103259920 B CN 1032599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m
telephone number
incoming call
function
electronic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5375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59920A (zh
Inventor
白仁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26913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18186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2599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599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599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599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6Communication-related supplementary services, e.g. call-transfer or call-hol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54Arrangements for diverting calls for one subscriber to another predetermined subscriber
    • H04M3/543Call def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5Cordless tele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2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touch pad, a touch sensor or a touch detect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183Processing at user equipment or user record carri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操作具有双用户识别模块(SIM)卡的便携式终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显示关于是否设置双SIM激活功能的消息,选择所述消息中包括的区域,以及在选择了所述消息中包括的区域时,确认双SIM激活功能的设置。

Description

用于具有双用户识别模块卡的便携式终端的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便携式终端的装置和方法。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用于具有双用户识别模块(SIM)卡的便携式终端的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逐渐开发了便携式终端的多种功能来满足各种用户需求。例如,已经开发了双用户识别模块(SIM)电话,使得单个便携式终端可以使用两个电话号码。双SIM电话的优势在于,单个电话可以同时使用两个网络服务,并且便携式终端可以为私用和商用而分别使用不同的电话号码。
然而,传统双SIM电话的问题在于,当对分配给一个SIM卡的电话号码进行呼叫时,用户不能对分配给另一SIM卡的电话号码进行呼叫。即,当用户对分配给两个SIM卡中的一个SIM卡的电话号码进行呼叫时,即使请求对分配给另一SIM卡的电话号码进行呼叫,也不能确认呼叫请求,这导致会错过电话的问题。
仅将上述信息作为背景信息进行了陈述,以帮助理解本公开。并没有针对是否任何上述内容可以用作关于本发明的现有技术进行确定和断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多个方面解决了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点,并且提供了至少下述优势。因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了一种装置和方法,用于通过提供与双用户识别模块(SIM)电话环境相适应的基于用户的呼叫等待功能和来电转移功能来改善用户便利性。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了一种装置和方法,用于避免由于在用户设置来电转移功能时对来电转移功能的错误设置而在无限循环状态下错过呼叫。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了一种装置和方法,用于在设置了双SIM激活功能的情况下,即使用另一卡替换了置于双SIM终端中的SIM卡,当用户不在服务区时,也能通过提供交互SIM之间的呼叫等待功能和来电转移功能来避免错过呼叫。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操作便携式终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显示关于是否设置双SIM激活功能的消息;选择所述消息中包括的区域;以及在选择了所述消息中包括的区域时,确认双SIM激活功能的设置。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双SIM激活功能包括:由能够具有两个SIM卡的便携式终端提供的呼叫等待功能和来电转移功能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终端装置。便携式终端装置包括输出单元、输入单元和控制器,输出单元用于显示关于是否设置双SIM激活功能的消息,输入单元用于选择所述消息中包括的区域,控制器用于在选择了所述消息中包括的区域时,确认双SIM激活功能的设置。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插入到便携式终端装置中的至少两个SIM卡是登记到双SIM激活服务的卡,在所述双SIM激活服务中,可以设置双SIM激活功能。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控制器确认两个SIM卡插入到了便携式终端装置中,并对插入到便携式终端装置中的所述两个SIM卡所包括的用户信息进行读取。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用户信息包括分别分配给插入到便携式终端装置中的所述两个SIM卡的电话号码。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输出单元显示关于是否为插入便携式终端装置中的每个SIM卡设置呼叫等待功能和来电转移功能的另一消息。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便携式终端装置还包括用于保存所设置的双SIM激活功能的存储单元。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如果用至少一个不同SIM卡来替换插入便携式终端装置中的两个SIM卡中的至少一个SIM卡,则控制器确定是否在所述两个SIM卡中余下的至少一个SIM卡与所述至少一个不同SIM卡之间设置了双SIM激活功能。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如果确定在所述两个SIM卡中所述余下的至少一个SIM卡与所述至少一个不同SIM卡之间设置了双SIM激活功能,则控制器读取先前保存的双SIM激活功能。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如果控制器确定在所述两个SIM卡中所述余下的至少一个SIM卡与所述至少一个不同SIM卡之间没有设置双SIM激活功能,则输出单元显示关于是否设置双SIM激活功能的消息,用户经由输入单元选择所述消息中包括的区域,控制器确认所述两个SIM卡中的所述余下的至少一个SIM卡和所述至少一个不同SIM卡插入到了便携式终端装置中,读取在所述两个SIM卡中的所述余下的至少一个SIM卡和所述至少一个不同SIM卡中包括的用户信息,并确认双SIM激活功能的设置,所述装置还包括用于保存所设置的双SIM激活功能的存储单元。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双SIM激活功能包括呼叫等待功能,呼叫等待功能用于在分配给插入到便携式终端装置中的任一SIM卡的电话号码繁忙时保持呼叫。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双SIM激活功能包括来电转移功能,来电转移功能用于转移针对分配给置于便携式终端装置中的两个SIM卡中的任一SIM卡的电话号码的呼叫,使得当便携式终端装置的用户不在服务区时,对分配给另一SIM卡的电话号码进行呼叫。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来电转移功能包括这样的功能:当从来电转移功能的明细手动选项中手动选择了始终设置来电转移功能或手动选择了在呼叫期间设置来电转移功能时,显示错误消息。
根据结合附图公开了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方面、优点和突出特征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特定示例性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方面、特征及优点将更加显而易见,其中:
图1A和1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支持用户使用便携式终端中的双用户识别模块(SIM)激活功能的示例;
图2A至2C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当没有自动设置双SIM激活功能时设置来电转移功能的示例;
图3A至3D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当没有自动设置双SIM激活功能时设置呼叫等待功能的示例;
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设置便携式终端的双SIM激活功能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在SIM卡被替换时设置动态呼叫转向功能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6A至6C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避免无限循环功能的示例;以及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结构的框图。
贯穿这些附图,应该注意到,相同参考数字用于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特征和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参照附图的下述描述用于帮助全面理解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下述描述包括多种具体细节来帮助理解,但这些细节应认为仅仅是示例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认识到,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本文中描述的实施例进行多种改变和修改。此外,为了清楚和简洁起见,可以省略公知功能和配置的描述。
以下描述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术语和单词不限于其书面含义,而是仅被发明人用于使能清楚而一致地理解发明。因此,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该显而易见的是,提供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下述描述仅用于说明性目的,而不是用于限制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所限定的发明。
应该理解,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否则单数形式的不定冠词和定冠词包括多个所指对象。因此,例如“部件表面”的引用包括一个或多个这种表面的引用。
图1A和1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支持用户使用便携式终端中的双用户识别模块(SIM)激活功能的示例。首先,双SIM电话意味着一种在一个便携式终端中能够具有两个SIM卡的便携式终端。更具体地,一个SIM卡存储用户信息,所述用户信息包括分配给该卡的电话号码。即,因为给每个SIM卡分配一个号码,所以双SIM电话可以具有两个SIM卡,并且一个电话可以使用两个电话号码。
例如,通过将向不同供应商登记的两个SIM卡放置到一个便携式终端中,可以同时使用两个网络服务。此外,通过将登记为私人电话号码和商务电话号码的两个SIM卡放置到一个便携式终端中,可以分离地使用私人电话和商务电话。
这里,双SIM激活功能是由能够具有两个SIM卡的便携式终端提供的功能。双SIM激活功能定义为这样的功能,该功能包括呼叫等待功能、来电转移功能、动态呼叫转向功能和避免无限循环功能,其中,来电转移功能在用户不在服务区时将呼叫转移至在双SIM电话中存储的交互SIM(mutual SIM)号码。更具体地,呼叫等待功能是一种当分配给置于便携式终端中的两个SIM卡中的任一SIM卡的电话号码繁忙时保持呼叫的功能。
来电转移功能是将针对置于便携式终端中的两个SIM卡中的任一SIM卡的来电转移到分配给另一SIM卡的电话号码以使得能够进行呼叫的功能。动态呼叫转向功能是不论哪个SIM卡插入到了双SIM电话中,都始终保持双SIM激活状态的功能。避免无限循环功能定义为阻止双SIM电话由于无限循环而错过呼叫的功能。更具体地,避免无限循环功能在以下情况下显示错误消息:用户不在服务区,并且以重叠方式选择了来电转移功能,即,在来电转移功能的明细手动选项中手动选择了始终设置交互SIM之间的来电转移功能或手动选择了在呼叫期间设置来电转移功能。
图1A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在便携式终端中显示用于设置双SIM激活功能的消息的示例。如图1A所示,便携式终端首先在便携式终端的显示单元中显示是否设置双SIM激活功能。
无论用户何时输入了用于设置双SIM激活功能的命令,便携式终端都可以自动地设置呼叫等待功能和当用户不在服务区时将呼叫转移至交互SIM卡的来电转移功能,从而提高用户的便利性。即,当用户输入了双SIM激活功能的设置时,便携式终端可以自动设置呼叫等待功能和来电转移功能。
更具体地,当用户输入了双SIM激活功能的设置时,便携式终端可以自动地读取当前置于便携式终端中的两个SIM卡中包括的用户信息,并且可以设置呼叫等待功能和来电转移功能。
图1B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双SIM激活功能的设置的示例。如图1B所示,首先假定便携式终端可以具有双SIM卡,并且电话号码“1234”被分配给置于便携式终端中的两个SIM卡中的一个SIM卡(即,SIM1),而电话号码“6789”被分配给另一SIM卡(即,SIM2)。在这种假定下,例如,为了支持用户容易地设置双SIM激活功能,便携式终端在便携式终端的显示单元上显示消息,如图1A所示。
此后,当用户接收到用于设置双SIM激活功能的命令时,便携式终端显示关于双SIM激活功能的细节,其中,如图1B所示设置双SIM激活功能。更具体地,在分配有电话号码“1234”的SIM1中,设置了呼叫等待功能,还设置了来电转移功能,使得针对分配给SIM1的电话号码“1234”的呼叫被转移至分配给SIM2的电话号码“6789”。此外,在分配有电话号码“6789”的SIM2中,设置了呼叫等待功能,还设置了来电转移功能,使得针对分配给SIM2的电话号码“6789”的呼叫被转移至分配给SIM1的电话号码“1234”。
这里,当自动设置了来电转移功能时,相应SIM卡被自动设置为在来电转移功能的明细项目中的“不在服务区”。在下文中,将参考图6对此进行详细描述。如上所述,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基于用户的双SIM激活功能,使得用户可以容易地设置呼叫等待功能和来电转移功能,从而改善用户的便利性。
图2A至2C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当没有自动设置双SIM激活功能时设置来电转移功能的示例。如参考图1A和1B所详细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可以根据用户选择而自动设置双SIM激活功能。然而,当网络出现问题时,或者当出现便携式终端不能读取SIM卡中存储的用户信息的问题时,或者当用户期望手动输入来电转移功能时,用户可以根据图2A至2C的示例来设置来电转移功能。
在用户手动设置来电转移功能的一个示例中,当用户如图2A所示在便携式终端的主屏幕中选择了用于管理SIM卡的区域时,显示网络、卡登记、双SIM激活功能、帮助等。此后,用户选择双SIM激活功能,以设置来电转移功能。尽管图2A至2C未示出,但是当用户选择了双SIM激活功能时,作为明细选项显示来电转移功能和呼叫等待功能。
此后,当用户选择了指示来电转移功能的项目来选择来电转移功能时,如图2B所示,显示可选择双SIM激活功能的来电转移功能的明细项目。
图2B示出了设置来电转移功能的示例。如图2B所示,用户可以选择项目“所有”,项目“所有”能够将每个呼叫都转移到置于便携式终端中的两个SIM卡。这里,双SIM激活功能的项目“所有”是这样的功能,该功能包括将呼叫从SIM卡1转移至SIM卡2(即,SIM1至SIM2)的功能和将呼叫从SIM卡2转移至SIM卡1(即,SIM2至SIM1)的功能。更具体地,在实现将呼叫从SIM1转移至SIM2的功能的情况下,当在分配给SIM1的电话号码繁忙期间将呼叫传送至分配给SIM2的电话号码时,用户可以暂时停止针对分配给SIM1的电话号码的呼叫,并且可以使用分配给SIM1的电话号码来继续针对分配给SIM2的电话号码的呼叫。
同样地,在实现将呼叫从SIM卡2转移至SIM卡1的功能的情况下,则当在分配给SIM2的电话号码繁忙期间将呼叫传送至分配给SIM1的电话号码时,用户可以暂时停止针对分配给SIM2的电话号码的呼叫,并且可以通过使用分配给SIM2的电话号码来继续针对分配给SIM1的电话号码的呼叫。因此,可选地,用户可以仅设置从SIM1至SIM2的呼叫转移功能,或者可以仅设置从SIM2至SIM1的呼叫转移功能。此外,如图2B所示,用户可以通过设置项目“所有”来选择从SIM1至SIM2的呼叫转移功能和从SIM2至SIM1的呼叫转移功能。
图2C示出了保存上述过程的示例。当如图2C所示,用户选择了项目“保存”时,在置于便携式终端的两个SIM卡之间手动设置来电转移功能。如参考图1A和1B所详细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在于,在双SIM电话中的互SIM卡间自动设置来电转移功能。
然而,如上所述,当网络出现问题时,或者当出现便携式终端不能读取在SIM卡中存储的用户信息的问题时,需要手动设置来电转移功能的功能。
在常规方法中,为了设置来电转移功能,用户选择位于便携式终端中的两个SIM卡中的任一SIM卡,单独输入分配给将呼叫从所选SIM卡转移到其的SIM卡的电话号码。例如,假定来电转移功能被设置为从SIM1(分配有电话号码“1234”)至SIM2(分配有电话号码“5678”)。首先,用户在便携式终端的主屏幕中选择用于设置SIM卡的项目,并且当在便携式终端上显示了设置SIM卡的明细项目时,选择来电转移功能项。
此后,当用户再次选择从SIM1转移至SIM2的来电呼叫转移功能的项目时,在便携式终端上相应地显示用于输入分配给SIM1的电话号码和用于输入分配给SIM2的电话号码的项目。当显示了用于输入相应号码的项目时,可以仅当用户单独地输入了分配给SIM1的电话号码“1234”和分配给SIM2的电话号码“5678”时,才设置从SIM1至SIM2的来电转移功能。如上所述,为了输入传统来电转移功能,用户不得不单独和手动地输入明细项目。因此,传统方法具有很多不便之处,例如,问题是,用户不太方便,即使不熟悉便携式终端的用户购买了具有两个SIM卡的便携式终端,用户也将进行多次尝试并经历多次错误,等等。
此外,存在这样的情况,即,想使用能够具有双SIM的便携式终端的用户购买了两个或更多个SIM卡,以用另一SIM卡或第三个SIM卡来替换这两个SIM卡中的一个。在这种情况下,当在便携式终端中替换成新SIM卡或第三个SIM卡时,存在的问题在于,用户不得不再次单独和手动地在新卡中设置来电转移功能。然而,为了设置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双SIM激活功能,如参考图1A和1B所详细描述的,可以提供基于用户的来电转移功能以提高用户的便利性。
图3A至3C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当没有自动设置双SIM激活功能时设置呼叫等待功能的示例。如参考图1A和1B所详细描述的,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可以根据用户选择而自动设置双SIM激活功能。然而,当网络出现问题时,或者当出现便携式终端不能读取在SIM卡中存储的用户信息的问题时,或者当用户期望手动输入来电转移功能时,用户可以根据图3A至3D的示例来设置呼叫等待功能。
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用户手动设置来电转移功能的一个示例中,当用户在便携式终端的主屏幕中选择了用于管理SIM卡的区域时,如图2A所示,显示网络、卡登记、双SIM激活功能、帮助等。此后,用户选择双SIM激活功能,以设置呼叫等待功能。尽管图3A至3D未示出,但是当用户选择了双SIM激活功能时,将来电转移功能和呼叫等待功能作为明细选项进行显示。此后,当用户选择了指示呼叫等待功能的项目来选择呼叫等待功能时,如图3A所示,显示能够选择双SIM激活功能的呼叫等待功能的明细项目。
此后,当用户选择了用于在SIM1中设置呼叫等待功能的项目并如图3B的示例所示的选择了用于在SIM1中保存呼叫等待功能的项目时,在SIM1中手动设置了呼叫等待功能。类似地,当用户如图3C所示选择了用于在SIM2中设置呼叫等待功能的项目并如图3D的示例所示选择了用于在SIM2中保存呼叫等待功能的项目时,在SIM2中手动设置了呼叫等待功能。然而,当网络出现问题时,或者当出现便携式终端不能读取在SIM卡中存储的用户信息的问题时,需要手动设置呼叫等待功能。
在传统方法中,为了设置呼叫等待功能,用户选择置于便携式终端中的两个SIM卡中的任何一个,单独输入分配给需要针对其进行呼叫等待的所选SIM卡的电话号码。例如,假定在SIM1(其分配有电话号码“1234”)中设置了呼叫等待功能。首先,用户在便携式终端的主屏幕中选择用于设置SIM卡的项目,并且当在便携式终端上显示了设置SIM卡的明细项目时,选择呼叫等待功能项。
此后,当用户再次选择SIM1的呼叫等待功能项时,在便携式终端上显示用于输入分配给SIM1的电话号码的项目。当在便携式终端上显示了用于输入分配给SIM1的电话号码的项目时,仅当用户单独输入了分配给SIM1的电话号码“1234”时才能设定SIM1的呼叫等待功能。如上所述,为了在传统来电转移功能中输入电话号码,用户不得不单独和手动地输入明细项目。
因此,传统方法具有很多不便之处,例如,所述方法不太方便,即使不熟悉便携式终端的用户购买了具有两个SIM卡的便携式终端,用户也必须对便携式终端中的程序执行许多操作,等等。此外,在想要使用便携式终端的用户购买更多SIM卡以用新SIM卡或第三个SIM卡来替换当前SIM卡的情况下,传统方法中的过程的问题更多。
在这种情况下,当在便携式终端中替换成新SIM卡时,存在的问题在于,用户不得不单独和手动地在新卡中再次设置来电转移功能。然而,为了设置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双SIM激活功能,如参考图1A和1B所详细描述的,可以提供基于用户的呼叫等待功能以提高用户的便利性。
图4是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设置便携式终端的双SIM激活功能的过程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在步骤401中,为了设置双SIM激活功能,首先必须向要插入具有双SIM激活功能的便携式终端中的至少两个SIM卡登记双SIM激活服务。更具体地,通过插入便携式终端来使用的至少两个SIM卡必须登记用于双SIM激活服务。即,必须对每个卡进行预登记,使得可以设置呼叫号码、来电转移功能和呼叫等待功能。
在将登记的SIM卡插入了便携式终端后,在步骤402中,便携式终端显示关于是否设置双SIM激活功能的消息。更具体地,便携式终端显示关于是否设置双SIM激活功能的消息,使得用户可以容易地设置双SIM激活功能。这里,双SIM激活功能是由能够具有两个SIM卡的便携式终端提供的功能,并且定义为包括呼叫等待功能和来电转移功能的功能。
呼叫等待功能是当分配给置于便携式终端中的两个SIM卡中的任何一个的电话号码忙时保持呼叫的功能。来电转移功能是将针对置于便携式终端中的两个SIM卡中的任一个的呼叫转移到分配给另一SIM卡的电话号码以使得能够进行呼叫的功能。
当用于设置双SIM激活功能的命令输入了便携式终端时,在步骤403中,对当前插入到便携式终端中的两个SIM卡中存储的用户信息进行读取。更具体地,当用户输入了用于设置双SIM激活功能的命令时,便携式终端可以通过读取向便携式终端中插入的两个SIM卡中存储的用户信息来自动设置双SIM激活功能。在传统方法中,用户不得不重复许多过程来设置呼叫等待功能和来电转移功能。
例如,用户不得不通过访问用于管理呼叫等待功能和来电转移功能的菜单,来向置于便携式终端中的每个SIM卡单独输入呼叫等待功能。此外,为了设置来电转移功能,用户不得不通过访问针对便携式终端中的两个SIM卡中的一个的菜单,来直接输入和保存呼叫要转至的目的地号码。此外,用户不得不通过重复上述过程来向另一SIM卡直接输入来电转移功能。此外,上述复杂的设置为不熟悉便携式终端的操作的用户带来很多不便,即使用户使用的是支持呼叫等待功能和来电转移功能的便携式终端。
然而,示例性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显示关于是否设置双SIM激活功能的消息,使得用户可以容易地设置双SIM激活功能,而且当用户输入用于设置双SIM激活功能的命令时,便携式终端通过对插入到便携式终端中的两个SIM卡中存储的用户信息进行读取,来自动设置双SIM激活功能,从而提高用户的便利性。
在接收到在两个SIM卡中存储的用户信息时,在步骤404中,便携式终端自动设置双SIM激活功能。即,当用户输入了双SIM激活功能的设置时,便携式终端可以自动设置呼叫等待功能和来电转移功能。更具体地,当接收到双SIM激活功能的设置时,便携式终端通过对当前置于便携式终端中的两个SIM卡所包括的用户信息进行读取,来自动设置呼叫等待功能和来电转移功能。
在自动设置了双SIM激活功能之后,在步骤405中,便携式终端保存所设置的双SIM激活功能。
在传统方法中,不得不手动设置呼叫等待功能和来电转移功能,而且当用户用另一SIM卡来替换当前SIM卡时,用户不得不在替换之后再次设置呼叫等待功能和来电转移功能。
然而,通过保存曾经输入到每个SIM卡中的双SIM激活功能,即使用另一SIM卡替换了当前SIM卡,示例性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也可以通过读取保存的信息来立即设置双SIM激活功能。在上述步骤402中,如果用户没有向便携式终端输入用于设置双SIM激活功能的命令,则立即停止设置双SIM激活功能的过程。
图5是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在SIM卡被替换时设置动态呼叫转向功能的过程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在步骤501中,便携式终端确定是否在替换的SIM卡之间设置了双SIM激活功能。这里,动态呼叫转向功能定义为即使在双SIM电话中替换和插入了任何SIM也始终保持双SIM激活状态的功能。即,动态呼叫转向功能是即使在SIM被替换的情况下也始终保持呼叫等待状态的功能,并且是在交互SIM之间转移呼叫的功能,其使得当对双SIM电话中的一个SIM进行呼叫时,不会错过针对另一SIM的呼叫。
即,在传统方法中,不得不手动设置呼叫等待功能和来电转移功能,且当用户用另一SIM卡来替换当前SIM卡时,用户不得不在替换之后再次设置呼叫等待功能和来电转移功能。
然而,在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对曾经输入到每个SIM卡中的双SIM激活功能进行保存,即使用另一SIM卡替换了当前SIM卡,示例性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也可以通过读取保存的信息来立即设置双SIM激活功能。
如果确定在便携式终端中的替换的SIM卡之间未设置双SIM激活功能,则在步骤502中,便携式终端显示关于是否设置双SIM激活功能的消息。更具体地,便携式终端显示关于是否设置双SIM激活功能的消息,使得用户可以容易地设置双SIM激活功能。
当用户向便携式终端输入了用于设置双SIM激活功能的命令时,在步骤503中,便携式终端读取在至少一个SIM卡中存储的用户信息。更具体地,当用户输入了用于设置双SIM激活功能的命令时,便携式终端可以通过读取向便携式终端插入的两个SIM卡中存储的用户信息来自动设置双SIM激活功能。
在传统方法中,用户不得不重复许多过程来设置呼叫等待功能和来电转移功能。例如,用户不得不通过访问用于管理呼叫等待功能和来电转移功能的菜单,来针对置于便携式终端中的每个SIM卡单独输入呼叫等待功能。此外,为了设置来电转移功能,用户不得不通过访问针对置于便携式终端中的两个SIM卡中的一个的菜单,来直接输入和保存呼叫要转至的目的地号码。
此外,用户不得不通过重复上述过程来向另一SIM卡直接输入来电转移功能。此外,上述复杂的设置为不熟悉便携式终端操作的用户带来诸多不便,即使用户使用的是支持呼叫等待功能和来电转移功能的便携式终端。
然而,示例性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显示关于是否设置双SIM激活功能的消息,使得用户可以容易地设置双SIM激活功能,且当用户输入用于设置双SIM激活功能的命令时,便携式终端通过对插入到便携式终端中的两个SIM卡中存储的用户信息进行读取,来自动设置双SIM激活功能,从而改善用户便利性。
在读取了在新插入便携式终端的SIM卡中存储的用户信息之后,在步骤504中,便携式终端在替换的SIM卡之间设置双SIM激活功能。即,当用户输入了双SIM激活功能的设置时,便携式终端可以自动设置呼叫等待功能和来电转移功能。更具体地,当接收到双SIM激活功能的设置时,便携式终端通过对当前置于便携式终端中的两个SIM卡所包括的用户信息进行读取,来自动设置呼叫等待功能和来电转移功能。
当在替换的SIM卡之间自动设置了双SIM激活功能时,在步骤505中,便携式终端保存所设置的双SIM激活功能。
同时,在传统方法中,不得不手动设置呼叫等待功能和来电转移功能,当用户用另一SIM卡来替换当前SIM卡时,用户不得不在替换之后再次设置呼叫等待功能和来电转移功能。然而,通过对曾经输入到每个SIM卡中的双SIM激活功能进行保存,即使用另一SIM卡替换了当前SIM卡,示例性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也可以通过读取保存的信息来立即设置双SIM激活功能。
在上述步骤501中,如果便携式终端确定在替换的SIM卡之间设置了双SIM激活功能,则停止替换的SIM卡之间的双SIM激活功能,而无需保存这个功能。此外,在上述步骤502中,如果用户没有向便携式终端输入用于设置双SIM激活功能的命令,则立即停止设置双SIM激活功能的过程。
图6A至6C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避免无限循环功能的示例。首先,避免无限循环功能定义为阻止双SIM电话由于无限循环而错过呼叫的功能。更具体地,避免无限循环功能在以下情况下显示错误消息:用户不在服务区,并且以重叠方式选择了来电转移功能,即,在来电转移功能的明细手动选项中手动选择了始终设置交互SIM之间的来电转移功能或手动选择了在呼叫期间设置来电转移功能。
如图6A和图6B所示,当用户选择了呼叫等待功能以手动设置来电转移功能时,在便携式终端的显示单元上显示呼叫等待功能的明细手动选项。明细手动选项可以是在以下情况下用于设置来电转移功能的手动选项:始终,在呼叫期间,当没有响应时,当用户不在服务区时,等等。这里,如果以重叠的方式使用始终或者在呼叫期间设置来电转移功能的手动选项,选择了当用户不在服务区时将来电转移至交互SIM的来电转移功能,则便携式终端可能由于无限循环而错过呼叫。
例如,假定当用户在SIM1中设置了来电转移功能时,当请求至分配给SIM1的电话号码的来电时,“始终”对分配给SIM2的电话号码设置来电转移功能。此后,如果在分配给SIM2的电话号码繁忙时,请求至分配给便携式终端中的SIM1的电话号码的来电,则便携式终端确认当前在SIM1中设置的来电转移功能。即,在上述示例中,便携式终端确认是否设置了SIM1的来电转移功能,使得“始终”对分配给SIM2的电话号码设置来电转移功能。
此后,便携式终端将针对分配给SIM1的电话号码请求的呼叫转移至SIM2的电话号码。然而,因为呼叫从SIM1要转移至的SIM2当前正在通话,所以呼叫会再次转移至SIM1,而这将导致无限循环。
然而,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当用户手动输入了来电转移功能时,如果用户了选择用于始终设置来电转移功能的手动选项或用于在呼叫期间设置来电转移功能的手动选项,则便携式终端显示错误消息,从而可以阻止用户处于上述无限循环的情形。在图6C中,作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无限循环避免功能的示例,当用户手动输入了来电转移功能时,如果用户选择了用于始终设置来电转移功能的手动选项或者用于在呼叫期间设置来电转移功能的手动选项,则立即在便携式终端的显示单元上显示错误消息。因此,因为示例性实施例的双SIM激活功能包括无限循环避免功能,所以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便利性。
图7是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结构的框图。参照图7,便携式终端包括控制器701、输入单元702、输出单元703、存储单元704和通信模块705。
控制器701提供对便携式终端的整体控制。例如,控制器701确认双SIM激活功能的设置,确认两个SIM卡置于便携式终端中并读取在两个SIM卡中包括的用户信息。此外,如果用至少一个不同卡来替换置于便携式终端中的两个SIM卡中的至少一个,则控制器701确定是否在替换的两个或更少的卡之间设置了双SIM激活功能。
此外,如果判定在替换的两个或更少的卡之间设置了双SIM激活功能,则控制器701读取保存的双SIM激活功能。此外,控制器701确认置于便携式终端中的两个SIM卡,读取两个SIM卡所包括的用户信息,并确认双SIM激活功能的设置。
输入单元702向控制器701提供由用户选择产生的输入数据。例如,输入单元702在输入单元702上显示的消息所包括的任意区域或特定区域上接收用户选择。
输出单元703在控制器701的控制下显示终端的状态信息、菜单屏幕和历史信息。例如,输出单元703显示关于是否设置双SIM激活功能的消息,并且显示是否在置于便携式终端中的每个SIM卡中设置呼叫等待功能和来电转移功能。此外,输出单元703显示关于是否设置双SIM激活功能的消息。
称作触摸屏的触敏显示器可以用作输入单元702和输出单元703。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经由触敏显示器实施触摸输入。
存储单元704可以包括程序存储单元和数据存储单元,程序存储单元存储用于控制便携式终端的操作的程序,数据存储单元用于存储在程序的执行期间产生的数据。例如,存储单元704存储确定的双SIM激活功能和确定的信息。
通信模块705处理经由用于语音和数据通信的天线所发送和接收的信号。
在上述结构中,控制器701可以执行便携式终端的整体功能。然而,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分离地配置和示出了这些功能以分离地描述相应功能。因此,当实际实现产品时,控制器701可以处理便携式终端的所有功能,或者控制器701可以处理便携式终端的仅一些功能。
应意识到,根据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的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以硬件、软件或二者组合的形式实现。
任何所述软件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软件模块),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当电子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时,所述指令使得电子设备执行本发明的方法。
任何所述软件可以存储为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类似ROM等存储设备,不论是可擦除的还是可重写的)的形式,或者存储为诸如RAM、存储芯片、器件或集成电路等存储器的形式,或者被存储在诸如CD、DVD、磁盘或磁带等光可读介质或磁可读介质上。应该意识到,存储设备和存储介质是适于存储一个程序或多个程序的机器可读存储器的实施例,其中,所述一个程序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
相应地,实施例提供了包括代码的程序和存储所述程序的机器可读存储器,所述程序用于实现本申请的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请求保护的装置或方法。此外,可以经由任何介质(例如,经由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承载的通信信号)来电传递这些程序,并且多个实施例适当地包括这些程序。
尽管已经参照本发明的特定示例性实施例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形式和细节上对本发明进行多种改变。

Claims (21)

1.一种操作电子设备的方法,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用户识别模块SIM和第二SIM,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电子设备处,显示包括多个SIM管理选项在内的第一菜单;
在所述电子设备处,接收对所述多个SIM管理选项之一的选择;以及
响应于接收到对所述多个SIM管理选项之一的选择,在所述电子设备处,显示包括与第一SIM和第二SIM相关联的多个来电转移选项在内的第二菜单,
其中,所述多个来电转移选项包括:
第一来电转移选项,与将来电从第一电话号码转移到第二电话号码相关联,
第二来电转移选项,与将来电从第二电话号码转移到第一电话号码相关联,以及
第三来电转移选项,与将来电从第一电话号码转移到第二电话号码并且将来电从第二电话号码转移到第一电话号码相关联,并且
其中,第一电话号码对应于第一SIM,第二电话号码对应于第二SI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电子设备处,选择所述多个来电转移选项之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电子设备处,输入第一电话号码和第二电话号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输入第一电话号码和第二电话号码包括:
在所述电子设备处,选择第一SIM和第二SIM中的至少一个,以输入与第一SIM和第二SIM中的至少一个相对应的电话号码;以及
响应于选择了第一SIM和第二SIM中的至少一个,在所述电子设备处显示用于输入与第一SIM和第二SIM中的至少一个相对应的电话号码的区域。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电子设备处,显示与根据所述多个来电转移选项中所选的一个来电转移选项而设置的来电转移功能相关的细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显示细节包括:
在所述电子设备处,显示对设置了第一SIM和第二SIM中的每一个的来电转移功能和呼叫等待功能加以指示的信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电子设备处,设置第一SIM和第二SIM中的至少一个的呼叫等待功能。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电子设备处,执行去往第一电话号码的第一呼叫;并且
在所述电子设备处,在第一呼叫的执行结束之前,执行去往与第二SIM相对应的第二电话号码的第二呼叫,所述第二呼叫被转移到第一电话号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所述接收第二呼叫包括:
响应于接受第二呼叫的用户输入,使用第一电话号码执行第二呼叫。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收第二呼叫包括:
至少部分基于第二呼叫的执行,保持第一呼叫。
1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用户识别模块SIM;
第二SIM;
显示器;以及
控制器,配置为:
控制所述显示器显示包括多个SIM管理选项在内的第一菜单;
接收对所述多个SIM管理选项之一的选择;以及
响应于接收到对所述多个SIM管理选项之一的选择,控制所述显示器显示包括与第一SIM和第二SIM相关联的多个来电转移选项在内的第二菜单,
其中,所述多个来电转移选项包括:
第一来电转移选项,与将来电从第一电话号码转移到第二电话号码相关联,
第二来电转移选项,与将来电从第二电话号码转移到第一电话号码相关联,以及
第三来电转移选项,与将来电从第一电话号码转移到第二电话号码并且将来电从第二电话号码转移到第一电话号码相关联,并且
其中,第一电话号码对应于第一SIM,第二电话号码对应于第二SIM。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还配置为,选择所述多个来电转移选项之一。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还配置为,输入第一电话号码和第二电话号码。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配置为:
选择第一SIM和第二SIM中的至少一个,以输入与第一SIM和第二SIM中的至少一个相对应的电话号码;以及
响应于选择了第一SIM和第二SIM中的至少一个,控制所述显示器显示用于输入与第一SIM和第二SIM中的至少一个相对应的电话号码的区域。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还配置为,控制所述显示器显示与根据所述多个来电转移选项中所选的一个来电转移选项而设置的来电转移功能相关的细节。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还配置为,控制显示器显示对设置了第一SIM和第二SIM中的每一个的来电转移功能和呼叫等待功能加以指示的信息。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还配置为,设置第一SIM和第二SIM中的至少一个的呼叫等待功能。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还配置为:
执行去往第一电话号码的第一呼叫;并且
在第一呼叫的执行结束之前,执行去往与第二SIM相对应的第二电话号码的第二呼叫,所述第二呼叫被转移到第一电话号码。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还配置为,响应于接受第二呼叫的用户输入,使用第一电话号码执行第二呼叫。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还配置为,至少部分基于第二呼叫的执行,保持第一呼叫。
21.一种操作电子设备的方法,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用户识别模块SIM和第二SIM,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电子设备处,显示包括与双SIM激活功能相关联的选项在内的多个SIM管理选项;
在所述电子设备处,接收对与所述双SIM激活功能相关联的选项的选择;
响应于接收到对与所述双SIM激活功能相关联的选项的选择,在所述电子设备处,自动识别与第一SIM相对应的第一电话号码和与第二SIM相对应的第二电话号码;以及
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使用识别到的第一电话号码和第二电话号码,自动设置针对第一SIM和第二SIM中的每一个的来电转移功能和呼叫等待功能。
CN201310053750.0A 2012-02-20 2013-02-19 用于具有双用户识别模块卡的便携式终端的装置和方法 Active CN1032599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69134.7A CN107181860B (zh) 2012-02-20 2013-02-19 用于具有双用户识别模块卡的便携式终端的装置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2-0016940 2012-02-20
KR1020120016940A KR101863314B1 (ko) 2012-02-20 2012-02-20 듀얼 심 카드가 구비된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장치 및 방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69134.7A Division CN107181860B (zh) 2012-02-20 2013-02-19 用于具有双用户识别模块卡的便携式终端的装置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59920A CN103259920A (zh) 2013-08-21
CN103259920B true CN103259920B (zh) 2017-05-17

Family

ID=4775431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69134.7A Active CN107181860B (zh) 2012-02-20 2013-02-19 用于具有双用户识别模块卡的便携式终端的装置和方法
CN201310053750.0A Active CN103259920B (zh) 2012-02-20 2013-02-19 用于具有双用户识别模块卡的便携式终端的装置和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69134.7A Active CN107181860B (zh) 2012-02-20 2013-02-19 用于具有双用户识别模块卡的便携式终端的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3) US8983441B2 (zh)
EP (2) EP2961144B1 (zh)
KR (1) KR101863314B1 (zh)
CN (2) CN107181860B (zh)
BR (1) BR112014020465B1 (zh)
MY (1) MY172949A (zh)
RU (1) RU2629362C2 (zh)
WO (1) WO201312579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52699B1 (ko) 2013-03-21 2019-12-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에서 컨택 정보를 디스플레이하기 위한 방법
KR102241831B1 (ko) * 2013-12-18 2021-04-19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이의 운영 방법
CN103731853B (zh) * 2014-01-17 2017-01-04 上海触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双卡移动通讯设备的云识别方法、设备和系统
US20150230070A1 (en) * 2014-02-13 2015-08-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s for Increasing a Maximum Number of Simultaneous Calls on a Service Subscription of a Multi-SIM Device
CN106105362B (zh) * 2014-05-21 2019-11-15 柏思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配置射频模块的方法和系统
US9450630B2 (en) * 2014-05-30 2016-09-20 Mediatek Inc.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displaying multiple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card slots information
US9407771B2 (en) 2014-08-06 2016-08-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all forwarding enable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SIM device
KR20160051977A (ko) 2014-10-30 2016-05-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서비스 운용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KR101633918B1 (ko) 2015-03-05 2016-06-27 (주)우주일렉트로닉스 오삽입 방지용 가이드부를 구비하는 커넥터 시스템
KR101666851B1 (ko) 2015-03-05 2016-10-17 (주)우주일렉트로닉스 트레이의 혼용 방지 기능을 갖는 커넥터 시스템
CN105611010B (zh) * 2016-03-25 2018-08-24 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终端
CN105764055B (zh) * 2016-03-31 2019-03-05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卡匹配手机号码的方法、移动终端及服务器
CN106358221A (zh) * 2016-08-26 2017-01-25 刘华英 主卡数据的恢复方法和装置
CN106658471B (zh) * 2017-01-17 2021-01-1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用户识别模块配置方法及装置
DE102017205864A1 (de) * 2017-04-06 2018-10-11 Vodafone Holding Gmbh Verfahren zur Verwaltung mehrerer Subskriptionen in einem mobilen Kommunikationsnetzwerk
US10321289B1 (en) 2017-04-18 2019-06-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electively transferring one or more services in multi-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SIM)-multi-standby electronic device
CN107071176A (zh) * 2017-04-19 2017-08-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拨号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391280A (zh) * 2017-08-04 2019-02-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卡槽装置及终端
US11070663B2 (en) * 2018-02-13 2021-07-20 Oleg KHANUKAEV Method and system of implementing an advanced multifunctional dialer capable of managing multiple calling accounts
FI128024B (en) * 2018-03-15 2019-08-15 Telia Co Ab Establishing a connection
CN108737670B (zh) * 2018-05-22 2021-03-19 三星电子(中国)研发中心 在通信终端控制来电呼叫转移的方法和设备
CN110493738A (zh) * 2019-09-02 2019-11-22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防漏接电话的方法、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CN112637798B (zh) * 2019-09-24 2023-06-2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通话方法及终端
KR20220020714A (ko) 2020-08-12 2022-02-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sim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통신 장치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40781A2 (en) * 2009-06-05 2010-12-09 Lg Electronics Inc. Dual sim mobile terminal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KR20110008441A (ko) * 2009-07-20 2011-01-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듀얼 스탠바이 이동통신 단말기에서 영상 호 연결 방법 및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0503028D0 (en) 2005-02-14 2005-03-23 Primus Telecomm Ltd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US7912497B2 (en) 2005-03-25 2011-03-22 Isidore Eustace P Sing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multiple, concurrent subscriber number capability
US20060293038A1 (en) * 2005-06-23 2006-12-28 Sbc Knowledge Ventures L.P. Home cellular system
KR100793093B1 (ko) * 2006-09-08 2008-01-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복수개의 심카드가 장착되는 이동통신단말기의 서비스설정방법
JP2009010466A (ja) * 2007-06-26 2009-01-15 Canon Inc 通信端末
KR20090032678A (ko) 2007-09-28 2009-04-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듀얼 심카드 단말기 및 그의 기능 수행 방법
CN101252730A (zh) * 2008-04-16 2008-08-27 嘉兴闻泰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单芯片双卡移动终端呼叫转移的方法
KR101065341B1 (ko) 2008-07-11 2011-09-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듀얼 스탠바이 휴대 단말기 및 그의 통신 방법
US8064957B2 (en) 2009-04-01 2011-11-22 Mediatek Inc. Communication apparatuses for handling apparatus terminated or originated communication requests with increased communication capability and methods thereof
KR20110037487A (ko) 2009-10-07 2011-04-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듀얼 심카드 단말기에서 주 심카드를 설정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KR101117712B1 (ko) * 2010-03-26 2012-02-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수신 대기를 위한 통신 단말기 및 그의 동작 방법
CN102348179A (zh) * 2010-07-30 2012-02-08 苏州安可信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卡终端呼叫等待方法及多卡终端
WO2012041663A1 (en) * 2010-10-01 2012-04-05 St-Ericsson Sa Method for dual sim dual standby terminal
CN102123380B (zh) * 2011-03-15 2013-06-05 上海艾为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终端及其多sim卡连接装置
CN202094990U (zh) * 2011-05-27 2011-12-28 上海戎讯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四卡双待的自动识别系统
KR20130027649A (ko) * 2011-09-08 2013-03-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단말기의 통화수신을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40781A2 (en) * 2009-06-05 2010-12-09 Lg Electronics Inc. Dual sim mobile terminal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KR20110008441A (ko) * 2009-07-20 2011-01-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듀얼 스탠바이 이동통신 단말기에서 영상 호 연결 방법 및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863314B1 (ko) 2018-05-31
US9716987B2 (en) 2017-07-25
US20130217373A1 (en) 2013-08-22
EP2961144B1 (en) 2019-04-03
WO2013125795A1 (en) 2013-08-29
US20160337826A1 (en) 2016-11-17
RU2013107391A (ru) 2014-08-27
EP2629500B1 (en) 2015-09-16
BR112014020465B1 (pt) 2022-12-13
MY172949A (en) 2019-12-16
US9438740B2 (en) 2016-09-06
EP2961144A1 (en) 2015-12-30
EP2629500A1 (en) 2013-08-21
US8983441B2 (en) 2015-03-17
KR20130095474A (ko) 2013-08-28
CN107181860A (zh) 2017-09-19
BR112014020465A2 (pt) 2017-06-20
RU2629362C2 (ru) 2017-08-29
US20150181043A1 (en) 2015-06-25
CN103259920A (zh) 2013-08-21
CN107181860B (zh) 2020-07-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59920B (zh) 用于具有双用户识别模块卡的便携式终端的装置和方法
US9900423B2 (en) Intelligent user interfaces for multiple communication lines
CN105532027B (zh) 用于双sim双待(dsds)无线装置的同时语音和数据
US9154601B2 (en) Intelligent user interfaces for multiple SIM cards
US9043936B2 (en) Communications device
CN104854852B (zh) 用于为电话通话的语音到文本转录确定语言的方法和设备
CN108990042A (zh) 一种移动设备配置方法及其装置
CN106484500A (zh) 一种应用运行方法和装置
US20120231775A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updating information of contacts
CN106488435A (zh) 一种客户识别模块信息管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KR101978241B1 (ko) 듀얼 심 카드가 구비된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장치 및 방법
CN202841291U (zh) 一种多号码通信终端
CN107911538A (zh) 一种通话处理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6416306B (zh) 在移动设备内将命令路由到由eUICC管理的eSIM的方法和设备
CN106412879B (zh) 调制解调器的软件配置激活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1815273B (zh) 基于号码携带的通信保障方法和系统
CN103905665A (zh) 在移动设备上实现多方通话的系统及方法
CN115835179A (zh) 一种增值业务权益终端间迁移方法和系统
CN110266837A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8684016A (zh) 向移动手持设备提供业务配置的系统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