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58822B - 高压半导体元件及其操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高压半导体元件及其操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58822B
CN103258822B CN201210038550.3A CN201210038550A CN103258822B CN 103258822 B CN103258822 B CN 103258822B CN 201210038550 A CN201210038550 A CN 201210038550A CN 103258822 B CN103258822 B CN 1032588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polar transistor
electrostatic protection
voltage
positive
emit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3855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58822A (zh
Inventor
陈信良
童文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cronix Internation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cronix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cronix Internation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cronix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03855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5882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2588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588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588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588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tal-Oxide And Bipolar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压半导体元件及其操作方法。高压半导体元件包括一高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及一NPN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高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具有一漏极及一源极。NPN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具有一集极及一发射极。集极电性连接于漏极。发射极电性连接于源极。

Description

高压半导体元件及其操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半导体元件及其操作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高压半导体元件及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一种功率集成电路工艺整合技术(BipolarCMOS DMOS,BCD)已广泛应用于高压半导体元件。在功率集成电路工艺整合技术(BCD)工艺中,操作电压越来越高,芯片上的静电保护(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变得相当重要。
高压半导体元件通常有低导通电阻(low on-state resistance,Rdson)的特性。所以,在静电事件发生时,静电电流容易集中于表面或者源极的边缘。高电流及高电场将导致接点区域(junction region)表面的物理破坏。
并且基于低导通电阻的电性要求。高压半导体元件不能增加表面或侧壁。因此,如何设计一个较佳的静电保护结构,是一项严苛的挑战。
此外,高压半导体元件的另一特性是:高压半导体元件的击穿电压(breakdown voltage)总是高于操作电压(operation voltage)。触发电压通常(trigger voltage,Vt1)高于击穿电压很多。因此,在静电事件过程中,高压半导体元件启动静电保护前,保护元件或内部电路通常有损坏的风险。为了降低触发电压,通常需要一个额外的静电保护电路。
再者,高压半导体元件通常具有低保持电压(holding voltage)。高压元件可能被无谓的噪声、启动突出电压(power-on peak voltage)或不稳定电压(serge voltage)所触发,并且在正常操作过程中发生闩锁效应(latch-up)。
更甚者,高压半导体元件通常具有场板效应(field plate effect)。电场分布是很容易被溃败的。所以在静电事件中,静电电流容易集中于表面或漏极边缘。
目前有一些静电保护作法,但这些作法都会增加额外的掩模与工艺步骤。另一种高压半导体元件的静电保护方法是增加额外的元件,这些元件只用来作为静电保护。这种额外的元件通常是大尺寸的二极管(diode)、增加表面或侧壁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transistor,MOS)或硅控整流器(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SCR)。其中,硅控整流器具有低保持电压的特性,所以闩锁效应容易发生在正常操作过程中。
基于上述各种现象,高压半导体元件在静电保护的措施上已形成技术发展上的一项瓶颈,急需研究人员突破此一技术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高压半导体元件及其操作方法,其利用高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high voltage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transistor,HVMOS)与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electro-static discharge bipolar transistor,ESD BJT)整合于单一元件的技术,不仅可以避免发生闩锁效应(latch-up),更不会增加掩模与工艺步骤,也不会增加过多的体积。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一种高压半导体元件。高压半导体元件包括一高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high voltage metal-oxide-semiconductortransistor,HVMOS)及一NPN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electro-staticdischarge bipolar transistor,ESD BJT)。高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具有一漏极(Drain)及一源极(Source)。NPN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具有一第一集极(Collector)及一第一发射极(Emitter)。第一集极电性连接于漏极。第一发射极电性连接于源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一种高压半导体元件的操作方法。高压半导体元件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高压半导体元件。高压半导体元件包括一高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high voltagemetal-oxide-semiconductor transistor,HVMOS)及一NPN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electro-static discharge bipolar transistor,ESD BJT)。高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具有一漏极(Drain)、一源极(Source)及一栅极(Gate)。NPN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具有一第一集极(Collector)及一第一发射极(Emitter)。第一集极电性连接于漏极。第一发射极电性连接于源极。当高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驱动时,一操作电流流经高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当高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关闭且一静电事件发生时,一静电电流流经NPN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各种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绘示第一实施例的高压半导体元件的电路图。
图2绘示第一实施例的高压半导体元件的示意图。
图3绘示第二实施例的高压半导体元件的电路图。
图4绘示第二实施例的高压半导体元件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200:高压半导体元件
110:高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
120、180:NPN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
230:PNP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
900:内部电路
B0、B1、B2:基极
C1、C2:集极
D0:漏极
E1、E2:发射极
FO:绝缘层
G0:栅极
I0:操作电流
I1:静电电流
N1、N2、N3、N4:N重型掺杂区
NBL:N型势垒层
NW:N型阱
P1、P2、P3:P型重掺杂区
PR:P型掺杂区
PS:P型衬底
PW:P型阱
S0:源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提出各种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其利用高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high voltage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transistor,HVMOS)与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electro-static discharge bipolar transistor,ESD BJT)整合于单一元件是技术,不仅可以避免发生闩锁效应(latch-up),更不会增加掩模与工艺步骤,也不会增加过多的体积。然而,实施例仅用以作为范例说明,并不会限缩本发明欲保护是范围。此外,实施例中是图式是省略部份元件,以清楚显示本发明的技术特点。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其绘示第一实施例的高压半导体元件100的电路图。高压半导体元件100包括一高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HVMOS)110及一NPN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ESD BJT)120。高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110作为一高压电流的开关。高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110具有一漏极(Drain)D0、一源极(Source)S0、一栅极(Gate)G0及一基极(Base)B0。栅极G0电性连接于一内部电路900。当栅极G0的输入电压高于一驱动电压(Trigger Voltage)时,高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110则被驱动。
NPN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120用以吸收不必要的静电电流,以避免静电电流损坏高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110。NPN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120具有一集极(Collector)C1、一发射极(Emitter)E1及一基极(Base)B1,集极C1电性连接于漏极D0,发射极E1电性连接于源极S0。
在本实施例中,高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110及NPN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120可以透过功率集成电路工艺整合技术(Bipolar CMOSDMOS,BCD)来整合于单一元件中,两者之间紧密相连并共享部份元结构。由于本实施例的高压半导体元件100可以采用功率集成电路工艺整合技术(BCD)来制作,所以不需要额外增加掩模或工艺步骤。
就高压半导体元件100的操作方法而言,首先提供高压半导体元件100。接着,当高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110被驱动时,由于高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110具有低导通电阻(on-state resistance,Rdson)及高击穿电压(breakdown voltage),所以操作电流I0会流经高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110,而不流经NPN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120。如此一来,高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110得以正常操作。
当高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110关闭且一静电事件发生时,NPN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120比高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110更容易被启动,而使静电电流I1流经NPN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120,不流经高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110。如此一来,高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110不会受到破坏。
请参照图2,其绘示第一实施例的高压半导体元件100的示意图。高压半导体元件100包括一P型衬底PS、至少一N型势垒层NBL、至少一N型阱NW、至少一P型阱PW、至少一P型掺杂区PR、多个N型重掺杂区N1、N2、N3、多个P型重掺杂区P1、P2、多个绝缘层FO及多个电极层EL。
P型衬底PS、N型阱NW、P型掺杂区PR、N型重掺杂区N1、N2、P型重掺杂区P1及电极层EL组成高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110。其中,N型重掺杂区N1为源极S0,N型重掺杂区N2为漏极D0,P型重掺杂区P1为基极B0,电极层EL为栅极G0。
N型阱NW、P型阱PW、N型重掺杂区N2、N3及P型重掺杂区P2组成NPN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120。N型重掺杂区N2为集极C1,N型重掺杂区N3为发射极E1,P型重掺杂区P2为基极B1。
如图2所示,高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110及NPN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120整合于同一N型阱NW中,并且高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110的漏极D0与NPN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120的集极C1为同一个N型重掺杂区N2。也就是说,高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110与NPN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120不仅共享同一个N型阱NW,也共享同一个N型重掺杂区N2。高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110与NPN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120之间的导线可以减到最少,以避免产生任何不必要的静电电流I1(绘示于图1)。
此外,请参照图2,N型阱NW、P型阱PW、N重掺杂区N3、P型重掺杂区P2及N型势垒层NBL也形成另一NPN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180。多个NPN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120、180形成于此一区域,可以有效提高静电防护能力。
本实施例高压半导体元件100是透过NPN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120、180来进行静电防护,而不是采用硅控整流器(Silicon ControlledRectifier,SCR)来进行静电防护,使得高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110得以具有较高的保持电压(holding voltage),以避免闩锁效应(latch-up)发生。
此外,相较于外接元件或增加接触面积的设计,本实施例将高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110及NPN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120整合于单一元件内,可以大幅缩小高压半导体元件100的体积。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3,其绘示第二实施例的高压半导体元件200的电路图,本实施例的高压半导体元件200及其操作方法与第一实施例的高压半导体元件100及其操作方法不同之处在于高压半导体元件200更包括一PNP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230,其余相同之处,不再重复叙述。
如图3所示,PNP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230与NPN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120并联。PNP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230具有一集极C2、一发射极E2及一基极B2,发射极E2电性连接于漏极D0及集极C1,集极C2电性连接于源极S0及发射极E1。
在本实施例中,高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110、NPN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120及PNP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230都可以透过功率集成电路工艺整合技术(BCD)来整合于单一元件中。三者之间紧密相连并共享部份元结构。由于本实施例的高压半导体元件200可以采用功率集成电路工艺整合技术(BCD)来制作,所以不需要额外增加掩模或工艺步骤。
就本实施例的高压半导体元件200的操作方法而言,在静电事件发生时,静电电流I1除了可以流经NPN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120外,更可以流经PNP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230,而不流经高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110。如此一来,高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110不会受到破坏。
请参照图4,其绘示第二实施例的高压半导体元件200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实施例所共享的N型重掺杂区N2(绘示于图2)分为N型重掺杂区N3及N型重掺杂区N4。两者之间加入紧邻的P型重掺杂区P3。
N型阱NW、P型阱PW、P型重掺杂区P2、P3及N型重掺杂区N4组成PNP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230。其中,P型重掺杂区P3为发射极E2,N型重掺杂区N4为基极B2,P型重掺杂区P2为集极C2。
如图4所示,高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110、NPN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120及PNP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230设置于同一N型阱NW中。PNP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230的发射极E2、基极B2与NPN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120的集极C1设置于同一N型阱NW中。PNP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230的集极C2与NPN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120的基极B1、发射极E1设置于同一P型阱PW中。
也就是说,NPN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120与PNP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230共享同一个N型阱NW,也共享同一个N型重掺杂区N4,也共享同一个P型重掺杂区P3。高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110、NPN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120与PNP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230之间的导线可以减到最少,以避免产生任何不必要的静电电流I1(绘示于图1)。
本实施例高压半导体元200是透过NPN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120及PNP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230来进行静电防护,而不是采用硅控整流器(SCR)来进行静电防护,使得高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110得以具有较高的保持电压,以避免闩锁效应发生。
此外,相较于外接元件或增加接触面积的设计,本实施例将高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110、NPN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120、180及PNP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230整合于单一元件内,可以大幅缩小高压半导体元件200的体积。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各种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随附的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7)

1.一种高压半导体元件,包括:
一高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具有一漏极、一源极及一栅极;
一NPN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具有一第一集极、一第一发射极及一第一基极,该第一集极电性连接于该漏极,该第一发射极电性连接于该源极,该高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栅极与源极不共接,该高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栅极与该NPN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的第一基极不共接,该第一基极与该第一发射极共接点;以及
一PNP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与该NPN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并联;
其中,该PNP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具有一第二发射极、一第二集极及一第二基极,该第二发射极电性连接于该漏极及该第一集极,该第二集极电性连接于该源极及该第一发射极,该第二基极与该第二发射极共接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半导体元件,其中该高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及该NPN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设置于同一N型阱中,且该NPN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设置于该N型阱中的P型掺杂区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半导体元件,其中该高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该漏极与该NPN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的该第一集极为同一N型重掺杂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半导体元件,其中该高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该NPN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及该PNP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设置于同一N型阱中,且该NPN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设置于该N型阱中的P型掺杂区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半导体元件,其中该PNP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具有一第二发射极,该第二发射极与该第一集极设置于同一N型阱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半导体元件,其中该PNP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具有一第二集极,该第二集极与该第一发射极设置于同一P型阱中。
7.一种高压半导体元件的操作方法,包括:
提供一高压半导体元件,该高压半导体元件包括一高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一NPN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及一PNP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该高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具有一漏极、一源极及一栅极,该NPN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具有一第一集极、一第一发射极及一第一基极,该第一集极电性连接于该漏极,该第一发射极电性连接于该源极,该高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栅极与源极不共接,该高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栅极与该NPN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的第一基极不共接,该第一基极与该第一发射极共接点;该PNP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与该NPN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并联,该PNP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具有一第二发射极、一第二集极及一第二基极,该第二发射极电性连接于该漏极及该第一集极,该第二集极电性连接于该源极及该第一发射极,该第二基极与该第二发射极共接点;
当该高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驱动时,一操作电流流经该高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以及
当该高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关闭且一静电事件发生时,一静电电流流经该NPN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及该PNP型静电保护双极晶体管。
CN201210038550.3A 2012-02-21 2012-02-21 高压半导体元件及其操作方法 Active CN1032588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38550.3A CN103258822B (zh) 2012-02-21 2012-02-21 高压半导体元件及其操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38550.3A CN103258822B (zh) 2012-02-21 2012-02-21 高压半导体元件及其操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58822A CN103258822A (zh) 2013-08-21
CN103258822B true CN103258822B (zh) 2015-10-14

Family

ID=48962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38550.3A Active CN103258822B (zh) 2012-02-21 2012-02-21 高压半导体元件及其操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5882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46653B (zh) * 2017-01-25 2021-03-09 通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耐受静电放电事件的高压半导体元件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842A (zh) * 1997-04-14 1997-10-22 世界先进积体电路股份有限公司 半导体装置的静电保护电路及其结构
CN1881588A (zh) * 2005-06-17 2006-12-20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静电放电防护的晶体管以及形成两个邻近的晶体管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23074B1 (en) * 2000-04-24 2001-11-27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High voltage ESD protection device with very low snapback voltage by adding as a p+ diffusion and n-well to the NMOS drain
KR100680467B1 (ko) * 2004-11-10 2007-02-08 매그나칩 반도체 유한회사 정전기 방전 보호 소자
JP4746346B2 (ja) * 2005-04-28 2011-08-10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842A (zh) * 1997-04-14 1997-10-22 世界先进积体电路股份有限公司 半导体装置的静电保护电路及其结构
CN1881588A (zh) * 2005-06-17 2006-12-20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静电放电防护的晶体管以及形成两个邻近的晶体管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58822A (zh) 2013-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99484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2842576B (zh) 半导体装置
US10134888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3650147B (zh) 半导体装置
US10115793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US9136326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increased ESD resistan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2019029434A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721939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US8848325B2 (en) High voltage semiconductor element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US20130093009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nmos transistor with low trigger voltage
CN103258822B (zh) 高压半导体元件及其操作方法
CN102208455A (zh) 硅控整流器
CN110277384B (zh) 防静电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结构
CN103606544A (zh) 一种抗静电释放的ldmos器件
TWI473268B (zh) 高壓半導體元件及其操作方法
CN202888176U (zh) 一种bcd工艺下的esd器件结构
Chen et al. ESD improvements on power n-channel LDMOS devices by the composite structure of super junctions integrated with SCRs in the drain side
TWI538160B (zh) 靜電放電保護裝置及其應用
Vashchenko et al. On chip ESD protection of 600V voltage node
CN106469715B (zh) 静电保护结构及集成电路系统
KR20120067714A (ko) 정전기 방전 회로
KR102013226B1 (ko) 절연 게이트 바이폴라 트랜지스터
CN110473869A (zh) 一种具有氧化层的ligbt型esd保护器件
CN103456730A (zh) 一种bcd工艺下的esd器件结构
JP2011171662A (ja) 保護トランジスタおよび半導体集積回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