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50270B - 带端子的板、板组装体及电池组件 - Google Patents

带端子的板、板组装体及电池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50270B
CN103250270B CN201180058855.4A CN201180058855A CN103250270B CN 103250270 B CN103250270 B CN 103250270B CN 201180058855 A CN201180058855 A CN 201180058855A CN 103250270 B CN103250270 B CN 1032502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mentioned
terminal
cover portion
stack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5885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50270A (zh
Inventor
冈本怜也
平光宏臣
平井宏树
春日井正邦
本桥季之
铃木康启
东野龙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Nissan Motor Co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Nissan Motor Co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Nissan Motor Co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2502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502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502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5027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96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erminals of battery pa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11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ouch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4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 H01M50/548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on opposite sides of the cel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5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553Terminals adapted for prismatic, pouch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2010/4271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s including electronic circuits, e.g. control of current or voltage to keep battery in healthy state, cell balanc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带端子的板、板组装体及电池组件,能够仅在电池组件的一个端部形成连接器嵌合部,且不会使电池组件的厚度变厚。板(120)具有:电池接合部(121),用于与薄型电池的端部连接;板支撑部(122),用于支撑在板上层叠的其他板;端子(140),具备与薄型电池(200)的引板(216)连接的引板连接部(142)和与连接器连接的触点部(141);以及罩部(160),保护端子(140)的触点部(141),罩部(160)向比长度方向的中心偏向端部侧的位置偏移。将交替层叠了翻转的板(120)与不翻转的板(120)的板组装体(100)连接到单电池层叠体(20)的端部,而构成电池组件(10)。

Description

带端子的板、板组装体及电池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端子的板、板组装体及电池组件。
背景技术
以往,以马达为驱动源的电动机动车、以马达和发动机为驱动源的混合动力汽车等搭载有高输出型电池。作为此种高输出型电池,例如使用扁平的薄型二次电池作为单电池。层叠多个该单电池,各单电池彼此串联或并联地电连接,从而构成高容量电池组件。进一步组合多个电池组件并电连接,而作为一个组电池搭载到机动车。由于电池组件使用薄型单电池,因而能够形成为小型、高能量密度。
机动车用薄型单电池使用通过层压薄膜等外装材料来密封在例如平板状的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夹设有隔板的发电要素的叠层电池。此种叠层电池构成为,将周缘热熔以密封发电要素和电解液,并将与正极板及负极板连接的电极引板从端部引出到外部。
在层叠有多个叠层电池的电池组件中,各叠层电池的电压等与机动车的行驶状态的变化对应地变化。正确把握各叠层电池的电压并时常监视各叠层电池的充放电的状态对提高可靠性而言是重要的。因此,在各叠层电池分别设置用于测量电压的电压检测用端子。
公知电池组件使用用于连接设置于多个叠层电池的电压检测用端子和外部设备的连接器端子。
电池组件中,为了对各叠层电池检测电压,代替在各叠层电池的电极引板连接电压检测用线束,公知有以下方法:在各叠层电池预先设置电压检测用端子,层叠具备该电压检测用端子的单电池后,将连接了电压检测用线束的连接器连接到电压检测用端子,一并连接多个电压检测用端子和多个电压检测用线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470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如图15所示,专利文献1记载了在层叠有8张叠层电池501~508的单电池层叠体51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设置板组装体521、522的电池组件500。上述电池组件500在一个板组装体521的大致中央设置有将四个电压检测用端子汇集到一起的第一连接器嵌合部531,并安装有罩部件541。另外在另一个板组装体522的大致中央设置有将其余的叠层电池的四个电压检测用端子汇集到一起的第二连接器嵌合部532,并安装有罩部件542。
像这样将连接器嵌合部531、532设置于电池组件510的长度方向两端时,对于一个电池组件510而言各连接器嵌合部均需要连接器另外,连接器的连接作业也需要两次。另外,若像电池组件510那样,将连接器嵌合部531、532分为长度方向两端的两部分,则需要将电池组件配置为能够在两端连接连接器,因而电池组件的配置受到限制。若仅在电池组件510的一个端部形成连接器嵌合部,则能够消除上述问题。
然而,在上述连接器嵌合部设置有电压检测用端子。现有的电压检测用端子由具有叶片状的触点部的母线构成。另一方面,线束侧的连接器具有形成为将上述母线的叶片状的触点部从上下方向夹住的相对触点型端子。本申请的申请人等尝试了利用具有叶片状触点部之外的例如销型触点部的端子作为电压检测用端子。具有销型触点部的端子(销端子)需要保护触点部的罩部。即在电池装配作业中,进行分别带有销端子的单电池的层叠。此时销端子可能会弯曲,因此需要对其分别加罩。
板组装体中,在电压检测用端子和罩部之间需要确保一定间隔。若要在各电压检测端子的各触点部形成罩部,则罩部可能会向板的长度方向扩张。然而,若想要在板的层叠方向增高罩部的高度,则上下的罩部会彼此干扰。因此,需要经由厚度与罩部的高度对应的垫片层叠带端子的板而构成板组装体。
然而,经由垫片构成板组装体会导致无法将电池组件的厚度形成得较薄。叠层电池是以薄为特征的电池,变厚会导致商品价值下降。
本发明意在消除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端子的板、板组装体及电池组件,能够仅在电池组件的一个端部形成连接器嵌合部,并且不会使电池组件的厚度变厚。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带端子的板,用于由在厚度方向层叠多张薄型电池而成的单电池层叠体和与该单电池层叠体的端部连接的板组装体构成的电池组件,是构成上述板组装体的板,所述薄型电池具有通过外装材料密封发电要素而成的薄板状的电池主体和与上述发电要素的电极连接并从上述外装材料的端部导出到外部的引板,该带端子的板的特征在于,
上述板具有:电池接合部,用于与上述薄型电池的端部连接;板支撑部,用于支撑在板上层叠的其他板;端子,具备与上述薄型电池的引板连接的引板连接部和与连接器连接的触点部;以及罩部,保护上述端子的触点部,
上述罩部向比上述板的长度方向的中心偏向端部侧的位置偏移,在构成上述板组装体时,至少一部分与层叠方向的其他板的罩部在层叠方向重叠。
上述带端子的板优选,上述罩部的偏移后的位置为如下位置:在相对于上述板层叠了翻转后的上述板时,上述罩部彼此邻接。
上述带端子的板优选,在夹着上述罩部而相对的位置设置有一对横截面为H字形的引导部,所述引导部用于在层叠上述板时引导该板的层叠。
本发明的板组装体,用于由在厚度方向层叠多张薄型电池而成的单电池层叠体和与该单电池层叠体的端部连接的板组装体构成的电池组件,所述薄型电池具有通过外装材料密封发电要素而成的薄板状的电池主体和与上述发电要素的电极连接并从上述外装材料的端部导出到外部的引板,该板组装体的特征在于,
上述板组装体层叠有多张板,
上述板具有:电池接合部,用于与上述薄型电池的端部连接;板支撑部,用于支撑在板上层叠的其他板;端子,具备与上述薄型电池的引板连接的引板连接部和与连接器连接的触点部;以及罩部,保护上述端子的触点部,
上述板的罩部向比上述板的长度方向的中心偏向端部侧的位置偏移,在构成上述板组装体时,至少一部分与层叠方向的其他板的罩部在层叠方向重叠,
在上述板上配置相对于上述板正反翻转的上述板,而将上述板彼此层叠。
上述板组装体优选,上述板的上述罩部的偏移后的位置为如下位置:在相对于上述板层叠了翻转后的上述板时,上述罩部彼此邻接。
上述板组装体优选,上述板的至少一个是在夹着罩部而相对的位置设置有一对横截面为H字形的引导部的导板,所述引导部用于在层叠上述板时引导该板的层叠。
本发明的电池组件,由在厚度方向层叠多张薄型电池而成的单电池层叠体和与该单电池层叠体的端部连接的板组装体构成,所述薄型电池具有通过外装材料密封发电要素而成的薄板状的电池主体和与上述发电要素的电极连接并从上述外装材料的端部导出到外部的引板,该电池组件的特征在于,
上述板组装体层叠有多张板,
上述板具有:电池接合部,用于与上述薄型电池的端部连接;板支撑部,用于支撑在板上层叠的其他板;端子,具备与上述薄型电池的引板连接的引板连接部和与连接器连接的触点部;以及罩部,保护上述端子的触点部,
上述板的罩部向比上述板的长度方向的中心偏向端部侧的位置偏移,在构成上述板组装体时,至少一部分与层叠方向的其他板的罩部在层叠方向重叠,
在单电池层叠体的一个端部使用如下形成的板组装体:在上述板上配置相对于上述板正反翻转的上述板,而将上述板彼此层叠。
上述电池组件优选,上述板组装体的板的上述罩部的偏移后的位置为如下位置:在相对于上述板层叠了翻转后的上述板时,上述罩部彼此邻接。
上述电池组件优选,上述板组装体的板的至少一个是在夹着罩部而相对的位置设置有一对横截面为H字形的引导部的导板,所述引导部用于在层叠上述板时引导该板的层叠。
发明效果
本发明带端子的板采用罩部向比上述板的长度方向的中心偏向端部侧的位置偏移的结构,从而在层叠多张带端子的板而构成板组装体时,通过正反翻转地交替层叠一种带端子的板,能够避免上下的板的罩部彼此干扰。结果,本发明的带端子的板即使在罩部为需要一定程度的厚度方向的高度的形状时,也能够形成符合需要的高度的罩部。即,能够形成与比以往范围宽的触点部的种类对应的罩部。另外,本发明的带端子的板通过正反翻转使用,一种板可以作为端子的位置设置在板的长度方向上不同的位置的两种板来使用。
在如此使用本发明的带端子的板而构成板组装体的情况下,可在电池组件的一个端部的板组装体形成配置所有单电池的端子的触点部的连接器嵌合部。进一步,由于各端子的触点部分别被各罩部保护,因而板组装体的连接器嵌合部能够良好地保护连接器嵌合时的触点部。能够获得在一个端部的板组装体汇集了连接功能的电池组件。
进一步,由于本发明带端子的板正反翻转地交替层叠后,在层叠方向的邻接的上下的板不会发生罩部干扰,因而即使罩部的厚度形成为比板的厚度厚,电池组件整体的厚度也能不变厚。
本发明带端子的板中,在罩部的偏移后的位置为翻转地层叠带端子的板时使罩部彼此邻接的位置的情况下,若交替层叠将带端子的板翻转的板和不翻转的板,则在连接器嵌合部形成罩部彼此邻接的状态,因而能够使与连接器嵌合部连接的连接器形成为所需最小的大小。
以往需要具有垫片功能的板,但由于本发明的板组装体使用多个上述带端子的板,因而不需要那样功能的板,能够削减零件件数。
本发明的电池组件使用上述板组装体,从而能够在单电池层叠体的一个端部汇集连接器嵌合部,因而能够使以往需要两个的连接器减为一个,进一步,在一端进行连接器的连接即可,能够获得减少组合配置电池组件时的配置制约的效果。而且,能够利用以往若不加厚电池组件的厚度就不能使用的例如销型触点部这样的触点部,不会使对叠层电池组件而言很重要的厚度厚到超出需要,能够更宽范围地与端子触点部的种类对应。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电池组件的实施例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图1的电池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1的电池组件的连接器嵌合部侧(正面侧)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4是图1的电池组件的主视图。
图5是图3的沿A-A线的剖视图。
图6是图3的沿B-B线的剖视图。
图7是图3的沿C-C线的剖视图。
图8是图4的沿D-D线的剖视图。
图9是示意地表示叠层电池的剖视图。
图10是图1的板组装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图1的板组装体的分解主视图。
图12表示用于图1的电池组件的带端子的板,(a)是俯视图,(b)是主视图,(c)是表示将(a)翻转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3表示用于图1的电池组件的导板,(a)是俯视图,(b)是主视图。
图14是表示带端子的板所用的端子和连接器的端子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现有的电池组件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6是表示现有的电池组件的其他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电池组件的实施例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图1的电池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表示图1的电池组件的连接器嵌合部侧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4是图1的电池组件的主视图。此外,本说明书中将电池组件的连接器嵌合部侧称为正面侧。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的电池组件10沿厚度方向层叠多张叠层电池200(201~208)那样的扁平型的单电池,各单电池并联或串联地电连接,从而构成为一个组件(也成为电池组件)。
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电池组件10具有:作为单电池而层叠有8张叠层电池201~208的单电池层叠体20、和在上述单电池层叠体20的正面侧即前侧端部设置的板组装体100。如此构成的电池组件10收纳于由钢板或铝板等金属板形成的箱体(未图示)等的内部,以组合有多个电池组件10的组电池的状态搭载到机动车等。
在本实施例中,叠层电池200的平面形状为矩形,为了方便起见,以叠层电池200的长度方向作为叠层电池的前后方向进行说明。另外,将叠层电池和板组装体的层叠方向称为上下方向,将叠层电池的宽度方向(板组装体的长度方向)称为横向。
电池组件10中,层叠有多个叠层电池201~208的单电池层叠体20的前侧端部被板组装体100固定保持,多个叠层电池201~208被一体化。电池组件10仅在单电池层叠体20的一个端部安装板组装体100。
板组装体100构成为层叠与构成电池层叠体20的叠层电池200的张数对应的多个板。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层叠与叠层电池200(201~208)的张数相同张数的8张板,构成一个板组装体100。板组装体100支撑叠层电池201~208的前侧端部,并具有作为接口部的功能,该接口部用于将电池组件10和外部电连接。
在板组装体100设置有用于从单电池层叠体20取出电的输出端子41、42和与各叠层电池201~208的正极引板、负极引板等电极引板连接的八个电压检测用端子140(参照图14,详情后述)。
如图4所示,在板组装体100的长度方向(图中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的位置,沿着叠层电池200的层叠方向将八个电压检测用端子的销型触点部141纵向排成两列而每列排列四个,并设置有由将合计八个销型触点部141汇集到一起的端子集合体构成的连接器嵌合部150。
该电池组件10通过将与八根线束连接的一个连接器(未图示)嵌合到正面侧的连接器嵌合部150,能够用一个连接器一并连接8张叠层电池201~208的电压检测用端子140。
图5是图3的沿A-A线的剖视图,图6是图3的沿B-B线的剖视图,图7是图3的沿C-C线的剖视图,图8是图4的沿D-D线的剖视图。如图5~图8所示,在板组装体100的连接器嵌合部150设置有覆盖电压检测用端子140的八根销型触点部141的侧面周围的八个罩部160(160A、160B、161)。罩部160A、160B、161分别覆盖各销型触点部141的周围。连接器嵌合部150被罩部160A、160B、161按销型触点部141划分为八份。各罩部160A、160B、161形成为截面为方形的方筒状,前侧开口,形成为覆盖销型触点部141的周围的长度。销型触点部141不向罩部160A、160B、161的正面前方突出。
连接器嵌合部150通过按电压检测用端子140设置的罩部160A、160B、161来保护销型触点部141。进一步,各罩部160A、161的右侧面与左侧的罩部160B抵接。另外,罩部160A、160B、161与位于上侧或下侧的罩部抵接。销型触点部141通过罩部160A、160B、161保护其周围,因而保持在预定位置。另外,罩部160A、160B、161在将与线束连接的连接器嵌合到连接器嵌合部150时,对连接器侧外罩进行定位,并作为连接器插入时的引导部件而发挥功能。
图9是示意地表示图1的叠层电池的一例的剖视图。叠层电池201~208为扁平的薄型电池,例如可使用锂离子二次电池。叠层电池201~208的内部结构基本具有图9所示的结构。此外,正极引板、负极引板的安装位置、形状等存在与图9所示的结构不同的情况。
如图9所示,叠层电池200具有:包括电解质的发电要素212;电池主体211,通过由层压薄膜213A及层压薄膜213B构成的外装材料213来密封该发电要素212;以及从上述发电要素212导出至外部的正极引板214和负极引板215。
正极引板214、负极引板215作为用于引出电流的输出端子或作为安装电压检测用端子的电压检测用引板来使用。也可以作为与正极引板214、负极引板215分体的引板而连接电压检测用引板,并在该电压检测用引板上安装电压检测用端子140。
叠层电池200在层压薄膜213A和213B之间封入发电要素212,将该层压薄膜213A和213B的周缘部熔融,形成薄膜彼此接合的接合部211a、211b、211c、211d(参照图2)等,从而形成为袋状。
作为发电要素212所用的电解质,除将电解质盐溶解于非水溶剂中调制而成的电解质液体之外,可使用将在非水溶剂中溶解电解质盐的溶液保持在聚合物基质中的聚合物凝胶电解质等。作为上述电解质盐,使用表现离子传导性的锂盐。作为此种锂盐,列举例如LiClO4、LiAsF6、LiPF6、LiBF4、LiB(C6H5)4、LiCl、LiBr、CH3SO3Li、CF3SO3Li等。这些电解质盐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混合两种以上使用。
发电要素212可使用例如经由电解质层来层叠双极性电极的双极性电池等层叠型结构。上述双极性电极未特别图示,在集电体的一面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在另一面形成负极活性物质层。双极性电池具有如下结构:通过这些正极活性物质层、电解质层及负极活性物质层等形成一个单电池层,层叠多个该单电池层。进一步,在单电池层的外周,设置有用于使相邻的集电体间绝缘的绝缘层。
发电要素的正极板具有例如由LiMn2O4等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构成的正极活性物质层。负极板具有例如由碳及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构成的负极活性物质层。隔板例如由能够浸透电解质的具有通气性的多孔状的聚乙烯等形成。
如图9所示,在发电要素212的正极侧,延设最外层的集电体,并将其导出到外装材料213的外部从而形成薄板状的正极引板214。另一方面,在发电要素212的负极侧,延设最外层的集电体,并将其导出到外装材料213的外部从而形成薄板状的负极引板215。正极引板214及负极引板215从电池主体211的前侧端部的接合部211a及后侧端部的接合部211b导出到电池主体211的外部。
此外,发电要素212也可以为双极性电池以外的结构。例如,可以为如下形成的电池:经由隔板交替层叠在集电体的两面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电极板和在集电体的两面形成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电极板,将由此形成的发电要素密封到外装材料内部而形成电池主体,并将与正极电极板电连接的正极引板和与负极电极板电连接的负极引板从电池主体导出到外部。
外装材料213的两张层压薄膜213A,213B优选使用由聚丙烯薄膜等绝缘体覆盖铝、不锈钢、镍、铜等金属(包括合金)而成的高分子-金属复合层压薄膜。叠层电池200使用层压薄膜作为外装材料,从而得到可形成为轻量且薄型、具有柔韧性、散热性优良的薄型单电池。
图10是图1的板组装体的分解立体图,图11是图1的板组装体的分解主视图。如图2、图10及图11所示,板组装体100利用导板110和带端子的板120两种板,由一张导板110和七张带端子的板120合计八张板构成。下面,详细说明板组装体100的构成。
板组装体100中,导板110位于最下部并在其上层叠七张带端子的板120。带端子的板120对应于本发明的板。带端子的板120配置为正反翻转地交替层叠。即,如图10、11等所示,板组装体100的各板的配置为:最下部为导板110,在其上依次层叠翻转的第一张带端子的板120B、第二张带端子的板120A、翻转的第三张带端子的板120B、第四张带端子的板120A、翻转的第五张带端子的板120B、第六张带端子的板120A以及翻转的第七张带端子的板120B。
在构成板组装体100的导板110、带端子的板120,具有分别与一个叠层电池200的前侧端部的接合部211a接合的电池接合部121,安装一个电压检测用端子140,并设有一个覆盖该电压检测用端子140的销型触点部141的罩部160A、160B或161。这些导板110及带端子的板120除了电压检测用端子140及套环部115、125等[参照图12(a)、图13(a)]的部分,由具有绝缘性的材料形成即可,可由树脂、橡胶等形成。另外,这些板的底面形成为基本没有突起等突出的平坦面。
图12表示带端子的板120,(a)是俯视图,(b)是主视图,(c)是表示将(a)翻转后的状态的图。如图12(a)~(c)所示,带端子的板120具有:电池接合部121,用于与叠层电池的端部接合;左右的板支撑部122、122,用于支撑层叠的其他板;以及端子保持部123,设置于板支撑部122、122之间。在带端子的板120的端子保持部123安装有电压检测用端子140。
图14是表示电压检测用端子和箱型端子的立体图。如图14所示,电压检测用端子140具有作为与线束侧连接器的连接部的销型触点部141、和保持该端子自身并用于与叠层电池200的电压检测用引板216接合的平板状的引板连接部142。电压检测用端子140形成为销型触点部141从引板连接部142的端部向前方突出。进一步,销型触点部141和引板连接部142之间形成为前后的长度比引板连接部142短的连接部143。电压检测用端子140通过铜、铜合金、铝等金属板的冲切加工等而形成。箱型端子301设置于连接器侧。箱型端子301具有筒部301a和箱型端子部301b。在筒部301a连接线束的电线。在箱型端子301b插通销型触点部141。
如图12(a)~(c)所示,在带端子的板120的端子保持部123,夹着宽度方向的中心而在两侧设置有两个开口部124、124。另外,在端子保持部123以向前方突出的方式设置有覆盖端子的销型触点部141的周围的罩部160。在罩部160的左侧面设置有被引导部185。
将电压检测用端子140固定到带端子的板120的端子保持部123可采用通过模制成型来埋设电压检测用端子140的方法、以及压入等手段。
电压检测用端子140安装为:引板连接部142临近开口窗部124,销型触点部141配置于罩部160的内部,用罩部160覆盖销型触点部141的周围。销型触点部141以位于罩部160的内部的方式安装于端子保持部123。
带端子的板120的设置罩部160的位置向比板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中心偏向左侧的端部侧的位置偏移。该罩部160的偏移后的位置为偏向左侧的位置,以使在其上层叠的带端子的板120翻转地层叠时,翻转的带端子的板的罩部160在上述罩部160的右侧邻接。即,若使图12(a)所示的带端子的板120翻转,则如该图的(c)所示,罩部160配置为从带端子的板120的宽度方向中心向右侧偏离,邻接于下方的板的罩部160的右侧的位置。
另外,如图12(b)所示,带端子的板120形成为罩部160的高度比板支撑部122向上方突出。该罩部160的突出高度与板支撑部122的厚度大致相同。进一步,在端子保持部123的旁边设置有使翻转地层叠的罩部160的后端部嵌合的凹部129。通过这样形成,例如如图11的相邻的两个带端子的板120A和120B所示,在两者层叠时,使上下的罩部160A、160B不干扰地层叠两板。其结果如图5所示,板组装体100成为两个罩部160A、160B横向并列配置的状态。
带端子的板120的被引导部185设置于罩部160的侧面。被引导部185形成为能够在作为层叠方向的上下方向滑动地插通到导板110的引导部180、180a的第1引导板181、181a的形状。被引导部185由将引导部180、180a的第1引导板181、181a从前侧和后侧夹住的前卡定爪186和后卡定爪187构成。前后卡定爪186、187的上下方向的厚度与板支撑部122的厚度相同。被引导部185在层叠于导板110的上方而构成板组装体100时,被插通到导板110的引导部180并定位到预定位置。
在带端子的板120的两端部的板支撑部122、122设置埋设有金属套环的套环部125、125。
图13表示导板,(a)是俯视图,(b)是主视图。如图13(a)、(b)所示,导板110具有:电池接合部111,宽度方向的后侧形成为用于接合叠层电池的平板状;板支撑部112、112,在前侧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支撑板彼此;端子保持部113,形成于上述板支撑部112、112之间;以及引导部180、180a,用于引导上面层叠的带端子的板120的被引导部185。将电压检测用端子140固定在端子保持部113的预定位置。与带端子的板120的情况相同,电压检测用端子140与叠层电池200的电压检测用端子的引板216连接。
如图13(a)、(b)所示,导板110的端子保持部113设置有在上下面贯通的矩形的开口窗部114。进一步,在端子保持部113的宽度方向的中央设置有覆盖电压检测用端子140的销型触点部141的周围的罩部161。
电压检测用端子140安装为:引板连接部142临近开口窗部114,销型触点部141配置于罩部161的内部,用罩部161覆盖销型触点部141的周围。销型触点部141以位于罩部160的内部的方式安装于端子保持部113。设置罩部161的位置向比板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中心偏向左侧端部侧的位置偏移。该罩部的偏移后的位置为如下位置:在其上层叠的带端子的板120翻转地层叠时,带端子的板110的罩部160在上述罩部161的右侧邻接。该罩部161的偏移后的位置与带端子的板120的罩部160偏移后的位置相同。
导板110的罩部161形成为其高度比板支撑部112向上突出的大小。该高度与层叠的带端子的板120的板支撑部122(后述)的厚度相同。另外,导板110的罩部161的相邻右侧形成为用于与所层叠的翻转的带端子的板120的罩部160的突出部分嵌合的开口部119。此外,导板110所用的电压检测用端子140与带端子的板所用的相同。另外,导板110的罩部161的形状与带端子的板120的罩部160相同。
导板110的电压检测用端子140与带端子的板的情况相同,一部分埋设于端子保持部113且固定于导板110。具体而言,在导板110成型时,在将电压检测用端子140保持在预定位置的状态下注入树脂而进行模制成型,从而能够获得埋设电压检测用端子140的一部分的导板110。此外,可以在端子保持部113设置缝隙等压入部,通过将端子压入该缝隙从而将电压检测用端子140固定到端子保持部113。
在导板110的端子保持部113的夹着罩部161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由一侧的引导部180和另一侧的引导部180a构成的一对引导部。具体而言,在罩部161的左侧面设置有用于限制带端子的板120的端子位置的引导部180。另外,夹着导板110的上述罩部161和与层叠的板的罩部嵌合的开口部119,设置有用于限制带端子的板120的端子位置的另一侧的引导部180a。一侧的引导部180和另一侧的引导部180a形成于自导板110的横向的中心离开罩部161或160的宽度的位置。引导部180、180a用于在层叠带端子的板时,限制该板在电池面方向的运动,并引导其在层叠方向的运动。
导板110中,将一侧的引导部180与罩部161一体地形成。引导部180向沿层叠方向的上方立设,包括由板状体构成的第1引导板181、由板状体构成的第2引导板182以及与之相连的连接部183,横截面形成为H字形。
另外,另一侧的引导部180a与一侧的引导部180同样地,向沿层叠方向的上方立设,包括由板状体构成的第1引导板181a、由板状体构成的第2引导板182a以及与之相连的连接部183a,横截面形成为H字形。引导部180、180a的高度与板组装体的总厚度大致相同,以便能够插入并引导七张带端子的板120。
另外,如图13所示,导板110在两端的板支撑部112设置有埋设金属套环的套环部115、115。在套环部115的内部设置有贯通板的正反的贯通孔。
如图10及图11所示,在由导板110和带端子的板120构成板组装体的情况下,在导板110上层叠翻转的带端子的板120B。将带端子的板120B的被引导部185插通到导板110的引导部180a后,由引导部180a引导被引导部185,将带端子的板120B安装到导板110上的预定位置。此时如图5所示,翻转的带端子的板120B的罩部160B配置于与导板110的罩部161的右侧邻接的位置。如图11所示,翻转的带端子的板120B的罩部160B比板支撑部122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该罩部160的突出部分嵌合到导板110的开口部119。罩部161的突出的高度与第一张带端子的板120B的厚度相当,因而罩部161和罩部160B的上表面处于相同高度,罩部161的表面不比第一张带端子的板向上方突出。
接下来,在翻转的第一张带端子的板120B上层叠不翻转的第二张带端子的板120A。第二张带端子的板120A在将被引导部185插通到导板110的左侧的引导部180后,由引导部180引导,而层叠到第一张带端子的板120B上的预定位置。由于第二张带端子的板120A的下表面平坦地形成,因而如图5所示地配置为在罩部161上层叠罩部160A的状态。
接下来,在不翻转的第二张带端子的板A上层叠翻转的第三张带端子的板120B。将第三张带端子的板120B的被引导部185插通到导板110的引导部180a后,配置在预定位置。如图5所示,罩部160B配置于翻转的第一张带端子的板120B的罩部160B的正上方、与下层的第二张带端子的板120A的罩部160A邻接的位置。此时翻转的第三张带端子的板120的罩部160B向下方突出,但该罩部160B的突出部嵌合到下层的第二张带端子的板120A的开口部129。
这样一来,与上述层叠同样地,依次层叠第四张带端子的板120A、第五张翻转的带端子的板120B、第六张带端子的板120A以及第七张翻转的带端子的板120B。如图5所示,将罩部161、160A、160A、160A纵向层叠为一列,在其右侧相邻处将四个罩部160B纵向层叠,形成将四个罩部排列两列从而将八个罩部汇集到一起的连接器嵌合部150。罩部161、160A、160B形成为上下方向、横向的相邻的部分相接的状态。在罩部160A、160B、161的内部分别配置有电压检测用端子140的销型触点部141。在像这样构成板组装体时,在层叠方向邻接的罩部配置为在不翻转的板的罩部160A上重叠不翻转的板的罩部160A,在翻转的板的罩部160B上重叠翻转的板的罩部160B。
如图2及图10所示,通过热熔粘接剂等树脂、粘接剂将叠层电池201~208的端部的接合部接合到各板的电池接合部111、121。此外,图10中仅图示了一个叠层电池。另外,板的电压检测用端子140与各叠层电池201~208的各电压检测引板216连接。另外,也可以使用超声波焊接、焊接、粘接等手段来进行这些接合。连接器嵌合部150将与八张叠层电池201~208的电压检测引板216连接的八根销型触点部141汇集到一起。因此,通过将连接有线束等的连接器连接到设置于电池组件10的一个端部的连接器嵌合部150,能够测量所有叠层电池的电压。
如上所述,带端子的板120的罩部160设置于比中心横向偏移罩部160的宽度的位置。即罩部的偏移后的位置为:在不翻转的带端子的板120上层叠翻转的带端子的板时,使罩部彼此邻接的位置。因此,通过翻转地使用带端子的板120,能够将一个零件作为罩部160的位置形成在不同位置的两个零件来利用。另外,由于罩部160的偏移位置与罩部160的宽度对应,因而在带端子的板160A上层叠翻转的带端子的板160B后,上下的带端子的板的罩部160A、160B配置于邻接的位置。因此,端子的触点部的位置不会超出需要地向横向延伸,能够将触点部汇集为最小的尺寸。
另外,罩部160向前方突出地形成,形成为向上方突出与板支撑部122的厚度相同的厚度。由于在层叠带端子的板120A和翻转的带端子的板120B时,罩部160A、160B设置于偏移后的位置,因而各罩部160A、160B不会在厚度方向发生干扰。板组装体100的层叠方向的高度为层叠板支撑部122的厚度。即,板支撑部的厚度可以形成为罩部160A、160B、161的高度的1/2的厚度。另外,由于板组装体100不需要使用具有垫片功能的板,因而能够减少零件件数。
另外如上所述,由于可以使罩部160、161的高度比板支撑部的厚度高,因而当罩部160、161作为销型触点部的罩而形成时,能够形成可充分确保触点周围的空间,并且保护效果优良的罩部。
另外如图13所示,导板110在引导部180a的前方延设有用于防止端子41、42(参照图1)的短路的防短路壁191。例如若不在端子41、42之间设置防短路壁191,则端子41、42同时与金属板等导体接触而易造成短路。由于防短路壁191形成为比端子41、42的长度向前方伸长,因而导体与一侧的端子和防短路壁接触,因此端子41、42不会接触,能够防止短路。
另外,在导板110的板支撑部112的前方设置有像集电母线那样的用于安装端子41、42的端子安装部192、193。如此,导板110在一个零件中汇集多种功能。
例如现有的电池组件中,上述各功能分别被不同的零件所具有。例如图16是说明现有的电池组件的其他例的说明图。图16所示的电池组件700中,在设置于叠层电池701的端部的板组装体702的外侧安装有绝缘盖703。绝缘盖703的截面呈コ字形,从板组装体702的上下被夹住。如此,以往是在板组装体702安装与板组装体不同的零件即绝缘盖703来防止端子的短路。与此相对,由于上述实施例的导板110具有短路防止功能,因而不需要使用绝缘盖703,因此能够减少零件件数。
在导板110的上方层叠带端子的板120后,带端子的板120通过引导部180、180a和被引导部185,限制叠层电池200的横向的运动和叠层电池的长度方向的运动。带端子的板120仅能够在作为叠层电池200的层叠方向的上下方向以被导板110引导的状态滑动。
板组装体100的导板110和带端子的板120的套环部115、125在层叠方向上成为一体,形成一根套筒170(参照图1)。
通过将螺栓插通到上述套筒170并拧紧螺母等,能够压紧板组装体100而固定其上下方向。板组装体100在作为各板的层叠方向的上下方向的运动受到限制。板组装体100的端子140的位置除了在上述水平方向受到限制之外,在上下方向也受到限制。套环部115、125的直径比螺栓的直径稍大,容易进行螺栓的插通。
套筒170通过金属制的套环部115、125在层叠方向结合而成,因而在将螺栓插通到套筒170并拧紧螺母进行固定的情况下,不用担心像由树脂制部件形成的套筒那样因压紧而导致套筒被压坏,可提高销型触点部141的位置精度。
在装配电池组件10时,可使用日本特开2007-172893号公报等所记载的公知手段来电连接各叠层电池201~208。叠层电池201~208可以例如串联连接,如下所述地由三个配件装配而成。作为最上方的第1配件,串联连接三张叠层电池206~208,并组装负极侧的端子。作为中间的第2配件,串联连接两张叠层电池204~205。作为最下方的第3配件,串联连接三张叠层电池201~203,并组装正极侧的输出端子。将第1配件和第2配件的引板彼此接合。将第2配件和第3配件的引板彼此接合。获得串联连接叠层电池201~208的电池组件10。
如上所述,使用销型触点部作为端子的触点具有下述优点。在使用叶片型端子作为触点时,需要在连接器侧使用相对触点端子。与此相对,在使用销型触点部141作为电压检测用端子140的触点部时,如图14所示,连接器侧的端子可使用箱型端子301。在连接电池组件10和线束的连接器时,销型触点部141和箱型端子301的嵌合中,连接器和连接器嵌合部的嵌合不费力,能够将嵌合力抑制为较低。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变。
例如上述实施例的电池组件层叠了八张叠层电池,但并不特别限定于八张。例如在增加层叠张数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增加带端子的板的张数来与之对应。
上述实施例中,作为板组装体是将带端子的板与导板组合而构成,但板组装体也可以仅由多个带端子的板构成。

Claims (8)

1.一种带端子的板,用于由在厚度方向层叠多张薄型电池而成的单电池层叠体和与该单电池层叠体的端部连接的板组装体构成的电池组件,是构成上述板组装体的带端子的板,所述薄型电池具有通过外装材料密封发电要素而成的薄板状的电池主体和与上述发电要素的电极连接并从上述外装材料的端部导出到外部的引板,该带端子的板的特征在于,
上述带端子的板具有:电池接合部,用于与上述薄型电池的端部连接;板支撑部,用于支撑在带端子的板上层叠的其他带端子的板;端子,具备与上述薄型电池的引板连接的引板连接部和与连接器连接的触点部;以及罩部,保护上述端子的触点部,
上述罩部向比上述带端子的板的长度方向的中心偏向端部侧的位置偏移,在构成上述板组装体时,至少一部分与层叠方向的其他带端子的板的罩部在层叠方向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端子的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罩部的偏移后的位置为如下位置:在相对于一张上述带端子的板层叠了翻转后的另一张上述带端子的板时,相邻板的罩部彼此邻接。
3.一种板组装体,用于由在厚度方向层叠多张薄型电池而成的单电池层叠体和与该单电池层叠体的端部连接的板组装体构成的电池组件,所述薄型电池具有通过外装材料密封发电要素而成的薄板状的电池主体和与上述发电要素的电极连接并从上述外装材料的端部导出到外部的引板,该板组装体的特征在于,
上述板组装体层叠有多张板,
上述板具有:电池接合部,用于与上述薄型电池的端部连接;板支撑部,用于支撑在板上层叠的其他板;端子,具备与上述薄型电池的引板连接的引板连接部和与连接器连接的触点部;以及罩部,保护上述端子的触点部,
上述板的罩部向比上述板的长度方向的中心偏向端部侧的位置偏移,在构成上述板组装体时,至少一部分与层叠方向的其他板的罩部在层叠方向重叠,
在一张上述板上配置相对于一张上述板正反翻转的另一张上述板,而将多张板彼此层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板的上述罩部的偏移后的位置为如下位置:在相对于一张上述板层叠了翻转后的另一张上述板时,相邻板的罩部彼此邻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板的至少一个是在夹着罩部而相对的位置设置有一对横截面为H字形的引导部的导板,所述引导部用于在层叠上述板时引导该板的层叠。
6.一种电池组件,由在厚度方向层叠多张薄型电池而成的单电池层叠体和与该单电池层叠体的端部连接的板组装体构成,所述薄型电池具有通过外装材料密封发电要素而成的薄板状的电池主体和与上述发电要素的电极连接并从上述外装材料的端部导出到外部的引板,该电池组件的特征在于,
上述板组装体层叠有多张板,
上述板具有:电池接合部,用于与上述薄型电池的端部连接;板支撑部,用于支撑在板上层叠的其他板;端子,具备与上述薄型电池的引板连接的引板连接部和与连接器连接的触点部;以及罩部,保护上述端子的触点部,
上述板的罩部向比上述板的长度方向的中心偏向端部侧的位置偏移,在构成上述板组装体时,至少一部分与层叠方向的其他板的罩部在层叠方向重叠,
在单电池层叠体的一个端部使用如下形成的板组装体:在一张上述板上配置相对于该一张上述板正反翻转的另一张上述板,而将多张板彼此层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板组装体的板的上述罩部的偏移后的位置为如下位置:在相对于一张上述板层叠了翻转后的另一张上述板时,相邻板的罩部彼此邻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板组装体的板的至少一个是在夹着罩部而相对的位置设置有一对横截面为H字形的引导部的导板,所述引导部用于在层叠上述板时引导该板的层叠。
CN201180058855.4A 2010-12-07 2011-11-14 带端子的板、板组装体及电池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502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72808 2010-12-07
JP2010-272808 2010-12-07
PCT/JP2011/076179 WO2012077465A1 (ja) 2010-12-07 2011-11-14 端子付プレート、プレート組立体、及び電池モジュー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50270A CN103250270A (zh) 2013-08-14
CN103250270B true CN103250270B (zh) 2015-09-30

Family

ID=46206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58855.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50270B (zh) 2010-12-07 2011-11-14 带端子的板、板组装体及电池组件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318735B2 (zh)
EP (1) EP2650944A4 (zh)
JP (1) JP5591351B2 (zh)
KR (1) KR101556834B1 (zh)
CN (1) CN103250270B (zh)
WO (1) WO201207746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11778B2 (en) 2013-09-06 2017-07-18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Layered battery module system and method of assembly
KR101707976B1 (ko) 2013-10-29 2017-02-1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개선된 체결구조를 갖는 센싱 모듈을 구비하는 배터리 모듈
JP6455705B2 (ja) * 2014-10-21 2019-01-23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蓄電モジュール
US10418602B2 (en) * 2015-10-22 2019-09-17 Nissan Motor Co., Ltd. Battery pack
JP6536352B2 (ja) * 2015-10-27 2019-07-03 スズキ株式会社 電動二輪車のバッテリシステム
USD832211S1 (en) * 2016-05-23 2018-10-30 Ultralife Corporation Modular component housing
JPWO2018142476A1 (ja) * 2017-01-31 2019-11-07 株式会社エンビジョンAescジャパン 組電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6913278B2 (ja) * 2017-02-10 2021-08-04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板状導電部材の接続構造及び板状導電路
KR102097087B1 (ko) 2017-04-07 2020-04-0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배터리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및 자동차
KR102278998B1 (ko) 2017-12-26 2021-07-20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이차전지의 제조시스템 및 제조방법
CN209822775U (zh) 2019-06-03 2019-12-20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端子保护装置及电池模组
WO2023232060A1 (zh) * 2022-06-02 2023-12-07 远景动力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布线单元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2333A (zh) * 2006-12-11 2008-06-18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池模块
CN101494300A (zh) * 2008-01-24 2009-07-29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电池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722203A (en) * 1924-01-18 1929-07-23 Harry P Renick Terminal protector hood
US3956576A (en) * 1974-12-12 1976-05-11 Eltra Corporation Insulator for battery connections
JPS61181060A (ja) * 1985-02-04 1986-08-13 チヤ−ルズ ア−チヤ− モ−リソン バツテリ端子コネクタ
JP2952550B2 (ja) * 1993-09-13 1999-09-2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ポスト用接続端子の保護カバー
US5645448A (en) * 1995-10-16 1997-07-08 Yazaki Corporation Battery connecting module with fuse mounting
JP2002164118A (ja) 2000-11-22 2002-06-07 Quasar System Inc ソケット
JP3596537B2 (ja) * 2002-04-08 2004-12-02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薄型電池の接続構造及び組電池
KR100553200B1 (ko) * 2003-06-19 2006-02-2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지 팩
JP3972884B2 (ja) * 2003-10-10 2007-09-05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組電池
JP5070697B2 (ja) 2005-12-19 2012-11-1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モジュール
WO2009023775A2 (en) * 2007-08-14 2009-02-19 Cobasys Llc Battery module
US20090197160A1 (en) * 2008-01-31 2009-08-06 Sanyo Electric Co., Ltd. Stack type battery
US8999546B2 (en) * 2009-01-12 2015-04-07 A123 Systems Llc Structure of prismatic battery modules with scalable architecture
JP5505962B2 (ja) 2009-11-13 2014-05-28 Necエナジー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組電池及び組電池の接続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2333A (zh) * 2006-12-11 2008-06-18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池模块
CN101494300A (zh) * 2008-01-24 2009-07-29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电池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30093145A (ko) 2013-08-21
WO2012077465A1 (ja) 2012-06-14
CN103250270A (zh) 2013-08-14
EP2650944A4 (en) 2015-10-21
JP5591351B2 (ja) 2014-09-17
US20130196193A1 (en) 2013-08-01
KR101556834B1 (ko) 2015-10-01
US9318735B2 (en) 2016-04-19
EP2650944A1 (en) 2013-10-16
JPWO2012077465A1 (ja) 2014-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50270B (zh) 带端子的板、板组装体及电池组件
US11158898B2 (en) Battery with wound electrode group and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 insulating covers
JP5830953B2 (ja) 二次電池、バッテリユニットおよびバッテリモジュール
CN102903883B (zh) 二次电池
CN102456864B (zh) 可再充电电池的端子
CN102646808B (zh) 可再充电电池的电池端子和可再充电电池
CN102820438B (zh) 具有优异生产率和结构稳定性的二次电池组
JP4502265B2 (ja) パウチ型リチウムポリマ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127615B1 (ko) 배터리 팩
US20110244312A1 (en) Stack type battery
EP2955768B1 (en) Battery cell including stepped structure
CN107431177A (zh) 密封式电池以及电池组
CN102834947A (zh) 电池组件
JP5591087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プレート組立体
US20150221909A1 (en) Battery pack
CN108028328A (zh) 能量储存装置
CN106486624A (zh) 可再充电电池组
CN105990544A (zh) 电池包
US20200203700A1 (en) Electrode Assembly Including Plastic Member Applied to Electrode Tabs-Lead Coupling Portion and Secondary Battery Including the Same
CN108028326A (zh) 电池
KR20220139359A (ko) 배터리, 배터리 모듈, 배터리 팩, 및 전기 차량
JP2022501770A (ja) 電池パックおよびこれを含むデバイス
WO2022163616A1 (ja) 蓄電素子及び蓄電装置
CN213026396U (zh) 隔板及电池组
CN216529248U (zh) 电池和电池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30

Termination date: 2017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