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30519B - 一种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中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中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30519B
CN103230519B CN201310151370.0A CN201310151370A CN103230519B CN 103230519 B CN103230519 B CN 103230519B CN 201310151370 A CN201310151370 A CN 201310151370A CN 103230519 B CN103230519 B CN 1032305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rba
chinese medicine
atrophic gastritis
turbid
atypical hyperplasi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5137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30519A (zh
Inventor
李佃贵
王彦刚
杜艳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1015137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3051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2305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305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305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305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中药,包括石菖蒲、藿香、佩兰、金钱草、垂盆草、蒲公英、连翘、陈皮、茵陈、冬凌草、全蝎、栀子、山慈菇等。本发明中药各组分共凑化浊解毒活血之功,能消除胃黏膜炎症,有效地改善胃黏膜血流情况,使萎缩和肠化的腺体恢复正常,从而逆转胃癌前病变。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中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中药。
背景技术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的萎缩、粘膜变薄、粘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和难治病。国内外学者大多认为此病变遵循:正常胃黏膜—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的发展规律,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及不典型增生是胃癌前病变,且临床尚无疗效显著的治疗药物,而中医对本病的防治有独到的优势,本病属中医学“痞满”、“胃脘痛”、“嘈杂”等范畴。历代医家认为本病多由饮食不洁或不节、情志因素(抑郁、恼怒等不良情绪)、劳累过度等导致,治疗上多采用健脾理气、活血化瘀等为治疗大法,虽取得一定疗效,但是疗效并不显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化浊解毒法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中药。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中药,包括如下重量的组分:石菖蒲10-12g、藿香6-10g、佩兰6-10g、金钱草10-15g、垂盆草10-15g、蒲公英12-15g、连翘6-10g、陈皮6-9g、茵陈10-15g、冬凌草12-15g、全蝎7-9g、栀子10-12g、山慈菇12-15g。
优选地,所述的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中药包括如下重量的组分:石菖蒲12g、藿香10g、佩兰10g、金钱草15g、垂盆草15g、蒲公英12g、连翘10g、陈皮6g、茵陈15g、冬凌草12g、全蝎9g、栀子12g、山慈菇12g。
萎缩性胃炎可由外感之邪内陷,或饮食不节,或过食膏粱厚味,或嗜食烟酒,损伤脾胃助湿生热,湿久化生浊邪,酿生毒邪,浊毒为患;又可因情志不畅,或忧思郁怒,导致肝气不舒,肝郁气滞,木郁土壅,脾失健运,聚水生湿,日久变浊;同时,脾不升清,浊气不降,壅滞中焦,湿浊蕴久,酿生毒邪,浊毒并见,合而为患,损伤胃络。或因先天禀赋不足,脾胃素虚,生化乏源,胃失荣养,致运化失司,浊毒内蕴,损伤胃膜,渐而黏膜萎缩。其演变规律为:多由肝郁气滞,木旺克土,脾虚湿盛,继而积湿成浊,浊郁化热,热蕴成毒,浊毒之邪深伏胃脉血分,最终形成慢性萎缩性胃炎繁杂的病理改变。
本发明认为浊毒既是胃癌前病变的致病因素,又是其病理产物,浊毒内蕴是胃癌前病变发生的关键病机。从胃镜表现来看,胃癌前病变患者浊毒蕴于胃腑,导致胃络损伤,腐熟运化功能减退,气血生化乏源,气血亏虚,胃黏膜失于濡养,导致腺体萎缩肠化和异型增生的出现。因此,针对浊毒内蕴这一病机,本发明在临床中采用化浊解毒为大法治疗胃癌前病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发明配方中藿香、佩兰芳香化浊,芳香之品悦脾醒脾,内消湿浊;茵陈清热利湿,与藿香,佩兰等配伍用于治疗脾胃肝胆湿热之口粘,胸闷,黄疸等;石菖蒲辛温芳香,善化湿浊、醒脾胃、行气滞、消胀满;陈皮理气开胃、燥湿化痰;栀子苦寒清降,能清泻三焦火邪;垂盆草以清热利湿,护肝降酶;蒲公英、连翘、山慈菇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金钱草、冬凌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全蝎对不典型增生、肠上皮化生治疗尤效。诸药合用,共凑化浊解毒活血之功,能消除胃黏膜炎症,有效地改善胃黏膜血流情况,使萎缩和肠化的腺体恢复正常,从而逆转胃癌前病变。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藿香可抑制肠管痉挛性收缩及内脏绞痛,增加胃酸分泌,提高胃蛋白酶活性;佩兰生物总碱具有抗肿瘤活性,可刺激胃粘膜、促进胃液分泌、帮助消化;茵陈煎剂、热水提取物等均有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作用;石菖蒲煎剂可促进消化液分泌,制止胃肠的异常发酵;陈皮有抗炎、抗溃疡、利胆作用;栀子有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改善肝脏和胃肠系统的功能以及减轻胰腺炎等药理作用;垂盆草对降低血清转氨酶有一定作用,且可使患者的口苦、胃口不好、小便黄赤等湿热症状减轻或消除;蒲公英地上部分水提取物能活化巨噬细胞,有抗肿瘤作用;山慈菇所含秋水仙碱有抗肿瘤作用。金钱草具有排石,抑菌,抗炎作用,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有抑制作用。冬凌草有良好清热毒、活血止痛、抑菌、抗肿瘤作用。全蝎有效抗癌成分对人胃癌细胞株MGC-803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和生长抑制作用。
本发明中药的服用方法为:取所述重量的各组分,第一煎加水400mL,浸泡1h,煎30min,取汁200mL;第二煎加水400mL,煎20min,取汁200mL。将2次药液混合后,分早晚2次空腹服,每日1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中药,包括如下重量的组分:石菖蒲12g、藿香10g、佩兰10g、金钱草15g、垂盆草15g、蒲公英12g、连翘10g、陈皮6g、茵陈15g、冬凌草12g、全蝎9g、栀子12g、山慈菇12g。
实施例2
一种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中药,包括如下重量的组分:石菖蒲10g、藿香8g、佩兰8g、金钱草10g、垂盆草13g、蒲公英15g、连翘6g、陈皮9g、茵陈10g、冬凌草15g、全蝎8g、栀子10g、山慈菇15g。
实施例3
一种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中药,包括如下重量的组分:石菖蒲11g、藿香6g、佩兰6g、金钱草13g、垂盆草10g、蒲公英14g、连翘8g、陈皮7g、茵陈12g、冬凌草13g、全蝎7g、栀子11g、山慈菇14g。
患者使用本发明药物的临床统计资料:
一、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共229例,均来源于河北省中医院消化科门诊及住院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9例,男72例,女47例;年龄25~76岁,平均43.6岁;病程9~32.1年,平均12.5年。胃镜及病理检查:伴肠上皮化生78例,伴不典型增生41例。
对照组110例,男66例,女44例;年龄24~71岁,平均41.9岁;病程10~31.9年,平均11.7年;胃镜及病理检查:伴肠上皮化生72例,伴不典型增生38例。
二、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06年,上海)制定的标准。中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①脾胃湿热证:主症:胃脘胀满,胀痛,口苦,恶心呕吐,舌质红、苔黄腻。次症:胃脘灼热,口臭,尿黄,胸闷,脉滑数。②胃络瘀血证:主症:胃脘胀满,刺痛,痛处拒按,痛有定处,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次症:黑便,面色暗滞,脉弦涩。具备主症两个症状和次症两个症状即为浊毒内蕴证。
三、治疗方法
治疗组:按照上述服药方法服用本发明中药。3个月为一疗程,治疗两个疗程。
对照组:采用胃复春片(杭州胡庆余堂生产。组成:红参、香茶菜、枳壳。0.359g/片),每次4片,每天3次,饭前30min服用。三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
两组在治疗时停用其他治疗慢性胃炎的西药。
四、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临床痊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胃镜检查胃黏膜炎症明显好转或达轻度,病理组织学检查示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恢复正常或已经消失;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胃镜检查胃黏膜炎症好转,病理组织学检查示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恢复正常或减轻2个级度;有效:主要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胃镜检查胃黏膜炎症病变范围缩小一半以上,病理组织学检查示慢性炎症减轻1个级度以上,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减轻;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或进一步恶化
  五、治疗结果统计
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治疗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76%,对照组为65.00%,两组比较,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两组胃镜疗效比较(见表2)
对两组各种胃镜下表现改善率之间进行Pearson卡方检验,Pearson Chi-Square双侧检验均为P﹤0.05.两组在胃镜改善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率优于对照组
表2 两组胃镜疗效比较
  3、两组治疗后微量元素比较  (见表3)
两组治疗前的Se、Fe、及Zn的含量均较正常降低,且两组之间各个元素含量无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的Se、Fe、及Zn的含量明显升高,其中治疗组比对照组升高更为明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微量元素疗效比较(μg /ml)
与对照组比较,※P<0.05。
典型病例
1、初诊日期:2010年2月25日
白某,男,60岁。
主诉:间断胃胀6个月。
现病史:患者缘于6个月前因饮食不节出现胃脘胀满,未予重视,故未诊治。今日就诊于我院门诊,现主症:胃脘胀满,以进食后明显,多食后胃脘隐痛,嗳气,口干,纳呆,寐可,大便干,2-3天一行,舌质暗红苔薄黄腻,脉弦细滑。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试,否认手术、外伤及输血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体征:咽部(-),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莫菲氏症(-)。舌质暗红苔薄黄腻,脉弦细滑。
辅助检查:2010-1-25于我院做电子胃镜示:胃息肉  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病理结果示:轻度萎缩,轻度肠化。
辩证分析: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失健运,胃失和降,纳运失常,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湿滞日久则蕴生浊毒,浊毒阻于中焦,影响气机之升降,故见胃胀,胃疼,嗳气。
中医诊断:痞满(浊毒内蕴)
西医诊断:1胃息肉  2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 轻度肠上皮化生。
    治法:化浊解毒,用本发明中药水煎服,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2010年11月16日于我院复查胃镜示:胃黄色素瘤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结果(病理号:20102162):胃窦大弯及小弯:粘膜重度慢性炎症。嘱其继续服用,随访至今未见症状复发或加重。
按语:就本病的治疗过程而言,它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但病理机制不离“浊毒”,初为浊毒壅盛,造成机体内气滞血淤从而引发临床一系列症候:胃脘胀满,嗳气,口干口苦,后背酸沉不适,舌质暗红,苔薄黄腻,脉沉弦等。随着治疗的进行,患者的症状也在减轻,在所有症候群中舌质舌苔是最有观察意义的。舌质由暗红转为红,舌苔由黄腻转为薄黄显示病情由重转轻的过程。同时电子胃镜的检查可以说是中医望诊的延伸,更有诊断价值。在治疗时,初期以化浊解毒为主,常选用藿香、佩兰祛湿化浊,茵陈清热利湿,与藿香,佩兰等配伍用于治疗脾胃肝胆湿热之口干口粘等;石菖蒲辛温芳香,善化湿浊、醒脾胃、行气滞、消胀满;陈皮理气开胃、燥湿化痰;栀子苦寒清降,能清泻三焦火邪;垂盆草以清热利湿,护肝降酶;蒲公英、连翘、山慈菇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金钱草、冬凌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全蝎解毒通络;待舌苔由黄厚腻变为薄黄腻或薄黄时,以和胃为主,强调胃以通为用。对伴胃脘胀满气滞者,加柴胡、香附、广木香;饮食积滞者加内金等。
2、封某,女,56岁
初诊日期:2010年4月29日
主诉: 间断胃脘胀满疼痛6月余。
现主症:患者于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胀满疼痛,伴嗳气,自服吗丁啉,奥美拉唑后缓解,曾就诊于河北省第二医院,作电子胃镜示:胃底息肉,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病理示:腺上皮异型增生1级,肠上皮化生1级。今日就诊于我院门诊,现主症:胃脘胀痛,伴嗳气,晨起口淡,口干喜热饮, 纳呆,睡眠可,大便质可,1-2日1行,舌紫暗苔黄腻,脉弦细滑。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肝炎、结核病史,无手术及外伤史,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无高血压、糖尿病史。其母患胃癌。
查体: P80次/分  BP165/11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全身粘膜未见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咽无充血,双扁桃体不大。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腹平软,剑突下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莫非氏征(-),肠鸣音正常存在。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
2010年1月22日于河北省第二医院查电子胃镜(仪器型号GIF-Q260)示:食管、贲门均(-),胃底可见一0.4×0.4cm息肉样隆起,表面粘膜光滑,取活检并钳除,胃窦粘膜水肿,呈颗粒样增生,粗糙不平,胃体、胃角、幽门及十二指肠均(-)。病理结果(编号10-0357):胃窦粘膜慢性炎症,部分腺上皮异型增生Ⅰ级,肠上皮化生Ⅰ级;胃底粘膜慢性炎症。
中医诊断:胃脘痛 (浊毒阻络);
西医诊断: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  肠上皮化生。
治法:化浊解毒 通络和胃;用本发明中药水煎服,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2010年9月25日于河北省第二医院复查胃镜示:贲门小弯偏后壁1-2点位可见充血糜烂,范围不清,约15cm,胃腔空虚,胃体粘膜皱襞规整,体上部小弯粘膜可见散在糜烂样红斑。胃角粘膜光滑。胃窦粘膜红白相间,散在糜烂样红斑,前壁明显。食管、幽门、十二指肠均(-)。病理结果(编号10-21294):贲门、胃体、胃窦粘膜慢性炎症。嘱其继续服用,随访至今未见症状复发或加重。
按语: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称为胃癌前病变,病程长,迁延难愈,笔者经多年临床观察认为浊毒内蕴是胃癌前病变的主要病机之一,化浊解毒法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认为浊毒为病理产物之一,同时又为致病因素,胃癌前病变与湿浊关系甚为密切。湿浊之邪致病,有内外之分,外感湿浊由外受湿邪所引起,内生湿浊由脾胃功能减退或失调,不能正常运化以致湿浊从中生。内外湿浊之邪相互关联,外感湿浊困脾,必致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内生湿浊停滞,又常易招致外感湿浊侵袭。因胃癌前病变病位在胃,胃属阳土,胃病易于化热化火,即阳道实。热毒之成因有二:热甚为火,火入血分为毒;或初为湿盛,湿盛则浊聚,久郁化热,湿浊化热蕴毒,故毒由温热转化而来,亦可由湿浊演变而生,即热为毒之渐,毒为热之极,毒寓于热,热由毒生,变由毒起。首次从理论上阐明了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癌前期病变的病因病机,并以此为理论依据,制定了以“化浊”、“解毒”、“和胃”三法合一为主治疗胃癌前病变,取得良好疗效。

Claims (2)

1.一种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的组分组成:石菖蒲10-12g、藿香6-10g、佩兰6-10g、金钱草10-15g、垂盆草10-15g、蒲公英12-15g、连翘6-10g、陈皮6-9g、茵陈10-15g、冬凌草12-15g、全蝎7-9g、栀子10-12g、山慈菇12-15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的组分组成:石菖蒲12g、藿香10g、佩兰10g、金钱草15g、垂盆草15g、蒲公英12g、连翘10g、陈皮6g、茵陈15g、冬凌草12g、全蝎9g、栀子12g、山慈菇12g。
CN201310151370.0A 2013-04-27 2013-04-27 一种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中药 Active CN1032305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51370.0A CN103230519B (zh) 2013-04-27 2013-04-27 一种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中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51370.0A CN103230519B (zh) 2013-04-27 2013-04-27 一种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中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30519A CN103230519A (zh) 2013-08-07
CN103230519B true CN103230519B (zh) 2015-03-25

Family

ID=48878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51370.0A Active CN103230519B (zh) 2013-04-27 2013-04-27 一种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中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305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88263A (zh) * 2014-10-15 2015-01-21 陈红 一种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4958648A (zh) * 2015-07-20 2015-10-07 济南舜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11184825B (zh) * 2020-03-12 2022-01-25 李佃贵 一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浊毒证的中药方剂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37154A (zh) * 2008-09-12 2009-09-23 罗春青 一种一药治十病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30519A (zh) 2013-08-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93073A (zh) 一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的中药复方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495037B (zh) 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致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病的中药
CN104548015B (zh) 一种治疗慢性结肠炎的药物
CN103230519B (zh) 一种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中药
CN101912531B (zh) 治疗结肠炎的中药灌肠汤剂
CN103520518B (zh) 一种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93495A (zh) 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药水及制备方法
CN103816421B (zh) 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12717045B (zh) 一种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的中药复方组合物
CN104042879B (zh) 一种逆转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中药颗粒剂及制备方法
CN109966442B (zh) 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内服外用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77384B (zh) 一种治疗直肠癌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3520575B (zh) 一种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1926954B (zh) 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灌肠汤剂
CN105687729A (zh) 一种治疗胰腺炎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4524425A (zh) 一种治疗假性胰腺囊肿的中药汤剂
CN101337043B (zh) 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疾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238034C (zh) 一种用于治疗肠道疾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02908575B (zh) 用于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的内用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70134B (zh) 一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复方中药组合物及应用
CN102688306B (zh) 一种治疗急性胰腺炎的药膏
CN114288380B (zh) 一种治疗克罗恩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125688B (zh) 一种含牛奶碱性蛋白的制酸止痛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53653A (zh) 一种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35099A (zh) 用于治疗脾胃湿热型浅表性胃炎的中药药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