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29619B - 三驱插秧机动力传递转向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三驱插秧机动力传递转向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29619B
CN103229619B CN201310145712.8A CN201310145712A CN103229619B CN 103229619 B CN103229619 B CN 103229619B CN 201310145712 A CN201310145712 A CN 201310145712A CN 103229619 B CN103229619 B CN 1032296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shaft
axle
power transmission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4571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29619A (zh
Inventor
郭保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Yandu Baiming Agricultural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FANG TONGFA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FANG TONGFA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FANG TONGFA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14571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2961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2296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96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296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96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nsplan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三驱插秧机动力传递转向机构,既能通过动力源进行前轮单驱动,又可进行前后轮双驱动,还能进行插秧工作输出。该机构包括前行走箱和后输出中间箱,前行走箱与后输出中间箱之间通过动力后输出轴、传动立轴传递动力;前行走箱内设有动力输入轴、传动轴一、地轮轴,传动轴一由动力输入轴驱动旋转;地轮轴由传动轴一驱动旋转;前行走箱内还设有倒档机构和速度调节机构,倒档机构上连接有用于控制其工作的拨叉一;速度调节机构上连接有用于控制其工作的拨叉二;后输出中间箱内设有由传动立轴驱动旋转的后传动卧轴,后传动卧轴上分别连接有后桥驱动机构和插秧机构,后桥驱动机构由拨叉三控制其工作,插秧机构由拨叉四控制其工作。

Description

三驱插秧机动力传递转向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插秧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实现前轮单驱动、前后轮双驱动以及插秧工作输出的三驱插秧机动力传递转向机构。
背景技术
插秧机是水稻种植的重要机械,目前的乘坐式插秧机种类主要有四轮驱动和单轮驱动两种结构形式。四轮驱动的水稻插秧机动力传递系统复杂且造价较高,限制了它的推广应用;而单轮驱动式水稻插秧机的动力完全由前轮单驱和插秧工作输出所分配,很容易造成驱动动力不足,导致单轮驱动式水稻插秧机的轮子下陷严重。且单轮水稻插秧机过田埂时,后拖浮板大面积毁坏田埂,有时还需人力拖拽才能过埂;费时费力。因此,现阶段亟需一种既能实现前轮单驱动、前后轮双驱动,又能进行插秧工作输出的三驱插秧机动力传递转向机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三驱插秧机动力传递转向机构,既能通过动力源进行前轮单驱动,又可进行前后轮双驱动,还能进行插秧工作输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三驱插秧机动力传递转向机构,包括前行走箱和后输出中间箱,所述前行走箱与所述后输出中间箱之间通过相互垂直的动力后输出轴、传动立轴传递动力;所述前行走箱内设有动力输入轴、传动轴一、地轮轴,所述传动轴一由所述动力输入轴驱动旋转;所述地轮轴由所述传动轴一驱动旋转,所述地轮轴上固定有与地面直接接触的地轮;前行走箱内还设有倒档机构和速度调节机构,所述倒档机构设置于所述动力输入轴处,所述倒档机构上连接有用于控制其工作的拨叉一;所述速度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传动轴一处,所述速度调节机构上连接有用于控制其工作的拨叉二;所述后输出中间箱内设有由所述传动立轴驱动旋转的后传动卧轴,所述后传动卧轴上分别连接有后桥驱动机构和插秧机构,所述后桥驱动机构由拨叉三控制其工作,所述插秧机构由拨叉四控制其工作。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传动轴一上滑动套设有第六齿轮,所述传动轴一与所述第六齿轮键连接,所述传动轴一上还套设有第八齿轮,所述第六齿轮与所述第八齿轮通过第二离合器连接,所述第八齿轮通过若干齿轮组驱动所述地轮轴;所述速度调节机构包括与所述传动轴一平行设置的传动轴二,所述传动轴二上固定有与所述第六齿轮相适配的第五齿轮,所述传动轴二上还滑动套设有第七齿轮,所述传动轴二与所述第七齿轮键连接,所述第七齿轮与所述第八齿轮相适配,所述第六齿轮与所述第七齿轮连接于所述拨叉二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离合器为设置于所述第六齿轮与所述第八齿轮上的牙嵌离合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传动轴一上还套设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固定于所述传动轴二上的第四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三齿轮通过所述动力后输出轴驱动所述传动立轴旋转;所述后桥驱动机构包括与所述后传动卧轴平行设置的后桥输出拨叉轴、后桥输出中间轴,所述后传动卧轴与所述后桥输出拨叉轴齿轮传动,所述后桥输出拨叉轴上滑动套设有第二十二齿轮,所述后桥输出拨叉轴与所述第二十二齿轮键连接,所述后桥输出中间轴上固定有与所述第二十二齿轮相适配的第二十三齿轮,所述第二十二齿轮连接于所述拨叉三上;所述后桥输出中间轴通过链传动驱动后桥驱动输出轴。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插秧机构包括与所述后传动卧轴平行设置的插秧输出轴、插秧输出中间轴,所述后传动卧轴通过牙嵌离合器驱动所述插秧输出轴,所述牙嵌离合器连接于所述拨叉四上;所述插秧输出中间轴通过链传动驱动插秧驱动输出轴。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动力输入轴上滑动套设有第一齿轮,所述动力输入轴与所述第一齿轮键连接;所述传动轴一与所述动力输入轴同轴设置,所述传动轴一的端部与所述第一齿轮通过第一离合器连接;所述倒档机构包括与所述动力输入轴平行设置的倒档介轮轴、倒档传动轴,所述倒档介轮轴与所述动力输入轴之间齿轮传动,所述倒档传动轴与所述倒档介轮轴之间齿轮传动,所述传动轴一与所述倒档传动轴之间齿轮传动,所述拨叉一连接于所述第一离合器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离合器为设置于所述传动轴一端部和所述第一齿轮上的牙嵌离合器。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三驱插秧机动力传递转向机构能够通过一根动力输入轴既能实现前轮单驱动、前后轮双驱动,又能进行插秧工作输出。
前轮单驱动的工作原理是:
拨叉三控制后桥驱动机构分离,通过动力输入轴驱动传动轴一、传动轴一驱动地轮轴,进而由地轮轴驱动地轮旋转实现快速前进功能。
前后轮双驱动的工作原理是:
拨叉三控制后桥驱动机构结合,拨叉二控制速度调节机构改变结合方式,通过动力输入轴驱动传动轴一、传动轴一驱动地轮轴,进而由地轮轴驱动地轮旋转实现前后轮双驱动慢速前进功能。
插秧工作输出的工作原理是:
在前后轮双驱动慢速前进的情形下,通过拨叉四控制插秧机构结合,使动力通过动力后输出轴、传动立轴、后传动卧轴传至插秧机构上,实现插秧工作。
另外,在前后轮双驱动的情形下,通过拨叉一控制倒档机构的结合,可实现插秧机的慢速后退功能。
这样,在只有一根动力输入轴的前提情况下,可以通过控制各个拨叉实现插秧机的单轮驱动快速前进、前后轮双驱动慢速前进、前后轮双驱动慢速后退,以及在前后轮双驱动慢速前进的同时进行插秧工作输出的各项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单轮驱动快速前进的传动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前后轮双驱动慢速前进的传动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前后轮双驱动慢速前进的同时进行插秧工作输出的传动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前后轮双驱动慢速后退的传动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齿轮;2-第二齿轮;3-第三齿轮;4-第四齿轮;5-第五齿轮;6-第六齿轮;7-第七齿轮;8-第八齿轮;9-第九齿轮;10-第十齿轮;11-第十一齿轮;12-第十二齿轮;13-第十三齿轮;14-第十四齿轮;15-第十五齿轮;16-第十六齿轮;17-第十七齿轮;18-第十八齿轮;19-第十九齿轮;20-第二十齿轮;21-第二十一齿轮;22-第二十二齿轮;23-第二十三齿轮;24-第二十四齿轮;25-第二十五齿轮;26-第二十六齿轮;27-第二十七齿轮;28-第二十八齿轮;29-第二十九齿轮;30-前行走箱;31-动力后输出轴;32-传动立轴;33-动力输入轴;34-传动轴一;35-传动轴二;36-传动轴三;37-传动轴四;38-传动轴五;39-传动轴六;40-传动轴七;41-地轮轴;42-地轮;43-拨叉一;44-拨叉二;45-拨叉三;46-拨叉四;47-后传动卧轴;48-后桥输出拨叉轴;49-后桥输出中间轴;50-后桥驱动输出轴;51-插秧输出轴;52-插秧输出中间轴;53-插秧驱动输出轴;54-后输出中间箱;55-倒档介轮轴;56-倒档传动轴;57-油缸;58-液压转向器;59-方向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三驱插秧机动力传递转向机构,其通过多个拨叉能够将动力源进行分解,实现插秧机的单轮驱动快速前进、前后轮双驱动慢速前进、前后轮双驱动慢速后退,以及在前后轮双驱动慢速前进的同时进行插秧工作输出等各种工作状态。下面就该传递转向机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分别为单轮驱动快速前进、前后轮双驱动慢速前进、前后轮双驱动慢速前进的同时进行插秧工作输出和前后轮双驱动慢速后退的传动示意图。
该机构包括前行走箱30和后输出中间箱54,提供动力源的动力输入轴33伸入前行走箱30内,前行走箱30与后输出中间箱54之间通过动力后输出轴31、第十六齿轮16、第十七齿轮17和传动立轴32传递动力。在前行走箱30内设有若干齿轮组用于传递动力,还设有倒档机构和速度调节机构,用于实现插秧机的倒退和快慢调节;在后输出中间箱54内同样设有若干齿轮组用于传递动力,同时还设有由传动立轴32、第十八齿轮18、第十九齿轮19驱动的后传动卧轴47,该后传动卧轴47又通过若干齿轮组连接有后桥驱动机构和插秧机构。
在前行走箱30内设有与动力输入轴33同轴设置的传动轴一34,在动力输入轴33上滑动套设有第一齿轮1,而且动力输入轴33与第一齿轮1之间键连接,在传动轴一34与第一齿轮1之间设有第一离合器,第一齿轮1上连接有拨叉一43,用于控制第一离合器的开合,此处优选的第一离合器为牙嵌离合器,牙嵌离合器为本领域内常见的结构形式,在此不再赘述。
在传动轴一34上滑动套设有第六齿轮6,而且传动轴一34与第六齿轮6之间键连接,在传动轴一34上还套设有第八齿轮8,第六齿轮6与第八齿轮8之间设有第二离合器,第六齿轮6上连接有拨叉二44,用于控制第二离合器的开合,此处第二离合器也选用牙嵌离合器。第八齿轮8又通过套设在传动轴三36上的第九齿轮9、套设在传动轴四37上的第十齿轮10、套设在传动轴五38上的第十一齿轮11、套设在传动轴六39上的第十二齿轮12、套设在传动轴40上的第十三齿轮13、固定在地轮轴41上的第十四齿轮14驱动地轮轴41转动,在地轮轴41上固定有直接与地面接触的地轮42。
在传动轴一34处设有速度调节机构,速度调节机构包括与传动轴一34平行设置的传动轴二35,传动轴二35上固定有第五齿轮5,同时还滑动套设有第七齿轮7,而且传动轴二35与第七齿轮7之间键连接,第七齿轮7也连接在拨叉二44上,这样,当第六齿轮6与第八齿轮8结合时,第七齿轮7与第八齿轮8之间、第五齿轮5与第六齿轮6均分离;当第六齿轮6与第八齿轮8分离时,第七齿轮7与第八齿轮8之间、第五齿轮5与第六齿轮6均结合,实现速度调节功能。
在动力输入轴33处设有倒档机构,倒档机构包括与动力输入轴33平行设置的倒档介轮轴55、倒档传动轴56,在倒档介轮轴55上固定有第二十七齿轮27,在倒档传动轴56上固定有第二十八齿轮28和第二十九齿轮29,在传动轴一34的端部还固定有第二齿轮2,其中,第二十七齿轮27与第二十八齿轮28相啮合,第二十九齿轮29与第二齿轮2相啮合,当操作拨叉一43使第一离合器分离时,第一齿轮1即与第二十七齿轮27相啮合,实现倒档功能。
另外,在传动轴二35上还固定有第四齿轮4,第四齿轮4与第五齿轮5可设计为双联齿轮,在传动轴一34上套设有第三齿轮3,第四齿轮4与第三齿轮3相啮合,在动力后输出轴31上固定有与第三齿轮3相啮合的第十五齿轮15,这样既可将动力传递至后输出中间箱54内。
后输出中间箱54内的后桥驱动机构包括与后传动卧轴47平行设置的后桥输出拨叉轴48、后桥输出中间轴49,后传动卧轴47上固定有第二十齿轮20,后桥输出拨叉轴48上固定有与第二十齿轮20相啮合的第二十一齿轮21,同时在后桥输出拨叉轴48上滑动套设有第二十二齿轮22,而且后桥输出拨叉轴48与第二十二齿轮22之间键连接,第二十二齿轮22上连接有拨叉三45,用于调节第二十二齿轮22的位置。在后桥输出中间轴49上固定有第二十三齿轮23,通过拨叉三45可使第二十二齿轮22与第二十三齿轮23相啮合,后桥输出中间轴49还通过链传动驱动后桥驱动输出轴50,这样即实现了后桥驱动。
后输出中间箱54内的插秧机构包括与后传动卧轴47平行设置的插秧输出轴51和插秧输出中间轴52,在插秧输出轴51上套设有第二十四齿轮24,该第二十四齿轮24与第二十齿轮20相啮合;在插秧输出轴51上还滑动套设有与第二十四齿轮24相配合的牙嵌离合器,该牙嵌离合器与插秧输出轴51之间键连接,而且该牙嵌离合器上连接有拨叉四46;在插秧输出轴51上固定有第二十五齿轮25,在插秧输出中间轴52上固定有与第二十五齿轮25相啮合的第二十六齿轮26,插秧输出中间轴52还通过链传动驱动插秧驱动输出轴53,这样即实现了插秧工作输出。
图1中,操作拨叉一43使此处的牙嵌离合器结合,操作拨叉二44使第六齿轮6与第八齿轮8结合,操作拨叉三45使第二十二齿轮22与第二十三齿轮23分离,操作拨叉四46使此处的牙嵌离合器分离,实现的是单轮驱动快速前进,此时动力的传递路线是:
动力输入轴33→第一齿轮1→传动轴一34→第六齿轮6→第八齿轮8→第九齿轮9→第十齿轮10→第十一齿轮11→第十二齿轮12→第十三齿轮13→第十四齿轮14→地轮轴41→地轮42。
图2中,操作拨叉一43使此处的牙嵌离合器结合,操作拨叉二44使第七齿轮7与第八齿轮8之间、第五齿轮5与第六齿轮6之间结合,操作拨叉三45使第二十二齿轮22与第二十三齿轮23结合,操作拨叉四46使此处的牙嵌离合器分离,实现前后轮双驱动慢速前进,此时动力的传递路线分为两路:
其中一路为:动力输入轴33→第一齿轮1→传动轴一34→第六齿轮6→第五齿轮5→传动轴二35→第七齿轮7→第八齿轮8→第九齿轮9→第十齿轮10→第十一齿轮11→第十二齿轮12→第十三齿轮13→第十四齿轮14→地轮轴41→地轮42;
另外一路为:第五齿轮5→第四齿轮4→第三齿轮3→第十五齿轮15→动力后输出轴31→第十六齿轮16→第十七齿轮17→传动立轴32→第十八齿轮18→第十九齿轮19→后传动卧轴47→第二十齿轮20→第二十一齿轮21→后桥输出拨叉轴48→第二十二齿轮22→第二十三齿轮23→后桥输出中间轴49→后桥驱动输出轴50。
图3中,操作拨叉一43使此处的牙嵌离合器结合,操作拨叉二44使第七齿轮7与第八齿轮8之间、第五齿轮5与第六齿轮6之间结合,操作拨叉三45使第二十二齿轮22与第二十三齿轮23结合,操作拨叉四46使此处的牙嵌离合器结合,在前后轮双驱动慢速前进的同时实现插秧工作,此时动力的传递路线分为三路:
其中一路为:动力输入轴33→第一齿轮1→传动轴一34→第六齿轮6→第五齿轮5→传动轴二35→第七齿轮7→第八齿轮8→第九齿轮9→第十齿轮10→第十一齿轮11→第十二齿轮12→第十三齿轮13→第十四齿轮14→地轮轴41→地轮42;
第二路为:第五齿轮5→第四齿轮4→第三齿轮3→第十五齿轮15→动力后输出轴31→第十六齿轮16→第十七齿轮17→传动立轴32→第十八齿轮18→第十九齿轮19→后传动卧轴47→第二十齿轮20→第二十一齿轮21→后桥输出拨叉轴48→第二十二齿轮22→第二十三齿轮23→后桥输出中间轴49→后桥驱动输出轴50;
第三路为:第二十齿轮20→第二十四齿轮24→插秧输出轴51→第二十五齿轮25→第二十六齿轮26→插秧输出中间轴52→插秧驱动输出轴53。
图4中,操作拨叉一43使第一齿轮1与第二十七齿轮27结合,操作拨叉二44使第七齿轮7与第八齿轮8之间、第五齿轮5与第六齿轮6之间结合,操作拨叉三45使第二十二齿轮22与第二十三齿轮23结合,操作拨叉四46使此处的牙嵌离合器分离,实现前后轮双驱动慢速后退,此时动力的传递路线分为两路:
其中一路为:动力输入轴33→第一齿轮1→第二十七齿轮27→第二十八齿轮28→倒档传动轴56→第二十九齿轮29→第二齿轮2→传动轴一34→第六齿轮6→第五齿轮5→传动轴二35→第七齿轮7→第八齿轮8→第九齿轮9→第十齿轮10→第十一齿轮11→第十二齿轮12→第十三齿轮13→第十四齿轮14→地轮轴41→地轮42;
另外一路为:第五齿轮5→第四齿轮4→第三齿轮3→第十五齿轮15→动力后输出轴31→第十六齿轮16→第十七齿轮17→传动立轴32→第十八齿轮18→第十九齿轮19→后传动卧轴47→第二十齿轮20→第二十一齿轮21→后桥输出拨叉轴48→第二十二齿轮22→第二十三齿轮23→后桥输出中间轴49→后桥驱动输出轴50。
如图5所示,为该机构的安装状态示意图,当转动方向盘59时,通过液压转向器58驱动油缸57作用,进而由油缸57驱动前行走箱30转动,实现插秧机的转向。
该三驱插秧机动力传递转向机构能够实现前轮单驱动、前后轮双驱动,以及插秧工作输出等多种工作状态,满足三驱插秧机的动力输出要求,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三驱插秧机动力传递转向机构,包括前行走箱和后输出中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行走箱与所述后输出中间箱之间通过相互垂直的动力后输出轴、传动立轴传递动力;所述前行走箱内设有动力输入轴;传动轴一,由所述动力输入轴驱动旋转;地轮轴,由所述传动轴一驱动旋转,所述地轮轴上固定有与地面直接接触的地轮;倒档机构,设置于所述动力输入轴处,所述倒档机构上连接有用于控制其工作的拨叉一;速度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传动轴一处,所述速度调节机构上连接有用于控制其工作的拨叉二;所述后输出中间箱内设有由所述传动立轴驱动旋转的后传动卧轴,所述后传动卧轴上分别连接有后桥驱动机构和插秧机构,所述后桥驱动机构由拨叉三控制其工作,所述插秧机构由拨叉四控制其工作,所述传动轴一上滑动套设有第六齿轮,所述传动轴一与所述第六齿轮键连接,所述传动轴一上还套设有第八齿轮,所述第六齿轮与所述第八齿轮通过第二离合器连接,所述第八齿轮通过若干齿轮组驱动所述地轮轴;所述速度调节机构包括与所述传动轴一平行设置的传动轴二,所述传动轴二上固定有与所述第六齿轮相适配的第五齿轮,所述传动轴二上还滑动套设有第七齿轮,所述传动轴二与所述第七齿轮键连接,所述第七齿轮与所述第八齿轮相适配,所述第六齿轮与所述第七齿轮连接于所述拨叉二上,所述传动轴一上还套设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固定于所述传动轴二上的第四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三齿轮通过所述动力后输出轴驱动所述传动立轴旋转;所述后桥驱动机构包括与所述后传动卧轴平行设置的后桥输出拨叉轴、后桥输出中间轴,所述后传动卧轴与所述后桥输出拨叉轴齿轮传动,所述后桥输出拨叉轴上滑动套设有第二十二齿轮,所述后桥输出拨叉轴与所述第二十二齿轮键连接,所述后桥输出中间轴上固定有与所述第二十二齿轮相适配的第二十三齿轮,所述第二十二齿轮连接于所述拨叉三上;所述后桥输出中间轴通过链传动驱动后桥驱动输出轴,所述插秧机构包括与所述后传动卧轴平行设置的插秧输出轴、插秧输出中间轴,所述后传动卧轴通过牙嵌离合器驱动所述插秧输出轴,所述牙嵌离合器连接于所述拨叉四上;所述插秧输出中间轴通过链传动驱动插秧驱动输出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驱插秧机动力传递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离合器为设置于所述第六齿轮与所述第八齿轮上的牙嵌离合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驱插秧机动力传递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入轴上滑动套设有第一齿轮,所述动力输入轴与所述第一齿轮键连接;所述传动轴一与所述动力输入轴同轴设置,所述传动轴一的端部与所述第一齿轮通过第一离合器连接;所述倒档机构包括与所述动力输入轴平行设置的倒档介轮轴、倒档传动轴,所述倒档介轮轴与所述动力输入轴之间齿轮传动,所述倒档传动轴与所述倒档介轮轴之间齿轮传动,所述传动轴一与所述倒档传动轴之间齿轮传动,所述拨叉一连接于所述第一离合器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驱插秧机动力传递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器为设置于所述传动轴一端部和所述第一齿轮上的牙嵌离合器。
CN201310145712.8A 2013-04-24 2013-04-24 三驱插秧机动力传递转向机构 Active CN1032296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45712.8A CN103229619B (zh) 2013-04-24 2013-04-24 三驱插秧机动力传递转向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45712.8A CN103229619B (zh) 2013-04-24 2013-04-24 三驱插秧机动力传递转向机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29619A CN103229619A (zh) 2013-08-07
CN103229619B true CN103229619B (zh) 2015-09-02

Family

ID=48877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45712.8A Active CN103229619B (zh) 2013-04-24 2013-04-24 三驱插秧机动力传递转向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296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47350B (zh) * 2014-04-30 2015-09-09 浙江大学 杂交水稻制种父本两行插秧机的动力传动装置及其方法
CN106304913B (zh) * 2016-08-13 2018-06-19 潍坊同方机械有限公司 具有转向功能的插秧机行走箱
CN106171202B (zh) * 2016-08-13 2018-09-21 潍坊同方机械有限公司 插秧机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472457U (zh) * 2009-09-07 2010-05-19 武际军 插秧机用转向器
CN201834049U (zh) * 2010-11-02 2011-05-18 山东潍泰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改进的插秧机转向器
CN102918970A (zh) * 2012-11-21 2013-02-13 湖南农业大学 一种新型插秧机驱动系统
CN203243694U (zh) * 2013-04-24 2013-10-23 潍坊同方机械有限公司 三驱插秧机动力传递转向机构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472457U (zh) * 2009-09-07 2010-05-19 武际军 插秧机用转向器
CN201834049U (zh) * 2010-11-02 2011-05-18 山东潍泰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改进的插秧机转向器
CN102918970A (zh) * 2012-11-21 2013-02-13 湖南农业大学 一种新型插秧机驱动系统
CN203243694U (zh) * 2013-04-24 2013-10-23 潍坊同方机械有限公司 三驱插秧机动力传递转向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29619A (zh) 2013-08-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39536B (zh) 多档位拖拉机变速箱
CN103229619B (zh) 三驱插秧机动力传递转向机构
CN104455239A (zh) 一种后置同轴式车用变速器
CN104723867A (zh) 48f+41r负载换挡带爬行挡拖拉机变速箱
CN204341183U (zh) 一种单电机驱动差速转向装置
CN201376593Y (zh) 双流差速转向机构
CN104389989A (zh) 一种中置式多功能车用变速器
CN104141747B (zh) 双离合器式履带车辆用液控无级变速器
CN203243694U (zh) 三驱插秧机动力传递转向机构
CN104389979A (zh) 带辅助转向功能的液压机械变速箱
CN102582685B (zh) 一种用于履带车辆的无级转向系统
CN208682924U (zh) 一种液力机械传动履带车辆双功率流转向机构
CN204547764U (zh) 主离合器在主副变速装置之间的动力换向拖拉机传动系
CN105202145A (zh) 一种机械直连与静液压无级并联式双动力输入装置
CN205213330U (zh) 用于农业机械原地换向行走机构
CN103434567B (zh) 履带车辆直行、转向控制方法及转向装置和无级转向系统
CN204870559U (zh) 用于履带式车辆的双液压行走传动机构
CN104228559A (zh) 空间三轴48f+48r带爬行挡的拖拉机传动系
CN204312630U (zh) 一种后置同轴式车用变速器
CN209870494U (zh) 一种新型履带车辆传动结构
CN209426887U (zh) 转向驱动桥和工程车辆
SE1750109A1 (sv) A gearbox for vehicles
CN203431122U (zh) 一种用于履带式工业推土机差速转向系统的传动机构
CN204547768U (zh) 48f+41r负载换挡带爬行挡拖拉机变速箱
CN204312673U (zh) 一种中置式多功能车用变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21

Address after: 224000 23 / F (b), Huidu building, Xindu West Road, Yandu District, Yanche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Yandu Baiming Agricultural Co.,Ltd.

Address before: 261000 No.15, 1st Street, Weiche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Weifa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EIFANG TONGFANG MACHINER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