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28003A - 基于arm2440的异构网络仿真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arm2440的异构网络仿真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28003A
CN103228003A CN2013101937411A CN201310193741A CN103228003A CN 103228003 A CN103228003 A CN 103228003A CN 2013101937411 A CN2013101937411 A CN 2013101937411A CN 201310193741 A CN201310193741 A CN 201310193741A CN 103228003 A CN103228003 A CN 1032280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terminal
data
network
arm
system ba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9374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伟林
姜维
吴博
陈春梅
何戎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Linha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Linha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Linha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Linha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19374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28003A/zh
Publication of CN1032280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80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ARM2440的异构网络仿真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PC1、第一ARM终端和第二ARM终端;所述第二ARM终端连接PC2或万维网,所述PC1通过自身的计算机网卡将数据发送到所述第一ARM终端;所述第一ARM终端接收所述PC1发出的数据并进行数据组帧后通过将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ARM终端;所述第二ARM终端将接收到的信息转换为网络数据信息并发送到所述PC2或所述万维网中。本发明模拟结果表明串口网络与以太网络之间可以进行数据交互操作,数据通讯可靠性好。

Description

基于ARM2440的异构网络仿真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网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ARM2440的异构网络仿真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网络技术高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型的无线异构网络,如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卫星网络、GPRS、WLAN、移动自组织网络(MANET)、Wi-Fi、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等。身处这些新型异构网络的用户能否相互通信,特别是使用无线网络的用户能否连接上Internet呢,如果这些异构网络之间无法互联,那么在未来信息时代将产生许多大小不一的信息孤岛,这是我们所不愿看见的。因此如何实现这些种类繁多的不同网络的无缝连接,即异构网络的融合是未来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具体来讲,网络融合是采用通用的、开放的技术实现不同网络或网元的集成,其中不同的网络或网元涉及到接入网融合、核心网融合、终端融合、业务融合和运维融合等。
异构网络的融合具有多方面的优势:融合可以扩大网络的覆盖范围,使得网络具有更强的可扩展性;融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降低运营成本,增强竞争力;融合可以向不同用户提供各种不同服务,更好地满足未来网络用户多样性的需求;融合可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抗攻击能力等。
但是,这些异构网络面向不同的应用场景、目标用户,因此它们从底层的接入方式到高层的资源管理与控制等技术都不尽相同。面对种类繁多、技术各异(尤其是接入技术)的异构网络的融合,传统的单无线电技术有很大局限性,多无线电协作技术在这方面将大有可为。
多无线电指的是无线网络中单一节点配备多个独立的无线电系统,每个无线电系统可以使用不同的接入技术及不同的信道;即一个无线网络节点可以同时与不同的接入系统建立连接,或者同一时刻与一个接入系统保持多个连接。随着硬件技术的发展及成本的降低,多无线电系统的实现成为可能。
多无线电协作技术指的是通过多无线电系统间的协作以及对多无线电接口的管理和资源分配来达到异构网络间的协同工作,从而提高网络容量,降低能量消耗,增强移动管理,扩大连通范围,最终实现多种异构网络的互联互通。目前的技术大多比较单一,要么价格昂贵,要么无法与一些特殊通讯设备进行结合使用,串口网络与以太网组成的异构网络的数据通讯的可靠性有待验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验证串口网络与以太网组成的异构网络的数据通讯的可靠性的基于ARM2440的异构网络仿真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ARM2440的异构网络仿真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PC1、第一ARM终端和第二ARM终端;所述第二ARM终端连接PC2或万维网;所述PC1通过自身的计算机网卡将数据发送到所述第一ARM终端;所述第一ARM终端接收所述PC1发出的数据并进行数据组帧后通过将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ARM终端;所述第二ARM终端将接收到的信息转换为网络数据信息并发送到所述PC2或所述万维网中。
其中,所述第一ARM终端和第二ARM终端通过RS232串口总线连接。
所述PC1发出的数据来自局域网用户Ethernet数据或卫星网用户Ethernet数据。
所述第一ARM终端和第二ARM终端均为基于ARM2440处理器芯片构成的ARM终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PC1和第一ARM终端构成模拟串口网络,第二ARM终端和PC2或万维网构成模拟以太网网络,PC1发出数据,根据PC2或万维网能否接受到数据以及数据通讯的可靠性来验证串口网络与以太网组成的异构网络的数据通讯的可行性,本发明结果表明串口网络与以太网络之间可以进行数据交互操作,数据通讯可靠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异构网络端对端通讯的系统框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异构网络端对端通讯的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的基于ARM2440的异构网络仿真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PC1、第一ARM终端和第二ARM终端;所述第二ARM终端连接PC2或万维网;所述PC1通过自身的计算机网卡将数据发送到所述第一ARM终端;所述第一ARM终端接收所述PC1发出的数据并进行数据组帧后通过将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ARM终端;所述第二ARM终端将接收到的信息转换为网络数据信息并发送到所述PC2或所述万维网中。其中,所述第一ARM终端和第二ARM终端通过RS232串口总线连接。所述PC1发出的数据来自局域网用户Ethernet数据或卫星网用户Ethernet数据。所述第一ARM终端和第二ARM终端均为基于ARM2440处理器芯片构成的ARM终端。本发明中PC1和第一ARM终端构成模拟串口网络,第二ARM终端和PC2或万维网构成模拟以太网网络。
图1为异构网络端对端通讯的系统框图,该图表明了异构网络端对端通讯时的设备连接情况。PC1可通过自身计算机网卡将数据发送到ARM终端,ARM终端接收到数据并进行数据组帧后发送给串口,串口网络将数据发送给另一台ARM终端,该另一台ARM终端将接收到的信息转换为网络数据信息并将其通过网口发送到PC2。
图2为另一异构网络端对端通讯的系统框图,该图表明了异构网络端对端通讯时的设备连接情况。PC1可通过自身计算机网卡将数据发送到ARM终端,ARM终端接收到数据并进行数据组帧后发送给串口,串口网络将数据发送给另一台ARM终端,该另一台ARM终端将接收到的信息转换为网络数据信息并将其通过网口发送到万维网中。根据上述PC2或万维网能否接受到数据以及数据通讯的可靠性来验证串口网络与以太网组成的异构网络的数据通讯的可行性。
本发明可模拟卫星网内用户之间交换的用户数据帧双向传输,确保两个用户之间能够实现数据交换;也可以模拟卫星网内用户与Internet之间交换的Ethernet数据帧双向传输,确保卫星网内用户可以与Internet上的用户进行数据交换。
本发明主要用于模拟验证以太网与串口网络通讯是否能组成一个异构网络进行通讯,即验证:串口网络能否接收和发送来自以太网的数据,也可以验证以太网能否接收和发送来自串口网络的数据,其数据传输过程刚好相反,不再详述。本发明中PC1和第一ARM终端构成模拟串口网络,第二ARM终端和PC2或万维网构成模拟以太网网络,PC1发出数据,根据PC2或万维网能否接受到数据以及数据通讯的可靠性来验证串口网络与以太网组成的异构网络的数据通讯的可行性,本发明结果表明串口网络与以太网络之间可以进行数据交互操作,数据通讯可靠性好。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制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申请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作出各种修改或改型。

Claims (4)

1.一种基于ARM2440的异构网络仿真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PC1、第一ARM终端和第二ARM终端;所述第二ARM终端连接PC2或万维网,其特征在于,        
所述PC1通过自身的计算机网卡将数据发送到所述第一ARM终端;
所述第一ARM终端接收所述PC1发出的数据并进行数据组帧后通过将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ARM终端;
所述第二ARM终端将接收到的信息转换为网络数据信息并发送到所述PC2或所述万维网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ARM2440的异构网络仿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ARM终端和第二ARM终端通过RS232串口总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ARM2440的异构网络仿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PC1发出的数据来自局域网用户Ethernet数据或卫星网用户Ethernet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ARM2440的异构网络仿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ARM终端和第二ARM终端均为基于ARM2440处理器芯片构成的ARM终端。
CN2013101937411A 2013-05-23 2013-05-23 基于arm2440的异构网络仿真系统 Pending CN1032280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937411A CN103228003A (zh) 2013-05-23 2013-05-23 基于arm2440的异构网络仿真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937411A CN103228003A (zh) 2013-05-23 2013-05-23 基于arm2440的异构网络仿真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28003A true CN103228003A (zh) 2013-07-31

Family

ID=48838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937411A Pending CN103228003A (zh) 2013-05-23 2013-05-23 基于arm2440的异构网络仿真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28003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65344Y (zh) * 2009-02-12 2009-12-16 浙江金之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单片机实时导入远程sim卡数据的装置及系统
CN102256292A (zh) * 2011-08-03 2011-11-23 中国人民解放军91655部队 异构网络模拟报文业务端到端测试方法及系统
CN202103702U (zh) * 2011-01-21 2012-01-04 东南大学 一种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分项计量系统
CN102402213A (zh) * 2011-09-02 2012-04-04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基于异构网络的风光互补电站远程监控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65344Y (zh) * 2009-02-12 2009-12-16 浙江金之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单片机实时导入远程sim卡数据的装置及系统
CN202103702U (zh) * 2011-01-21 2012-01-04 东南大学 一种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分项计量系统
CN102256292A (zh) * 2011-08-03 2011-11-23 中国人民解放军91655部队 异构网络模拟报文业务端到端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02402213A (zh) * 2011-09-02 2012-04-04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基于异构网络的风光互补电站远程监控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小虎等: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串行设备远程监控系统", 《计算机系统应用》, 30 November 2010 (2010-11-30), pages 43 - 4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00615B (zh) 一种在通信网络中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8632910B (zh) 一种QoS处理方法和设备
CN103428874B (zh) 一种数据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3354993B (zh) 促进设备对设备通信
CN102215052B (zh) 蓝牙无线电设备和用于与电信网络整合的管理应用
CN102640471B (zh) 多径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04508996B (zh) 连接建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211029A (zh) 蓝牙低功耗触发nan以用于进一步的发现和连接
CN110139322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
CN102594711A (zh) 一种在边缘设备上的报文转发方法和边缘设备
CN105578513A (zh)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5871992B (zh) 基于无线通信模块的云接入系统和方法
CN101868041A (zh) 主从树型的Zigbee无线传感网络及组建方法、路由协议
CN109672708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系统
CN101834913A (zh) 无线传感器网络、移动终端及其互联方法和系统
CN103731935A (zh) 基于wifi的空间网络通信方法
WO2006132728A3 (en) An autonomous mode for a plurality of nested mobile networks
CN101232419A (zh) 一种基于原语的无线个域网接入方法
CN108712739A (zh) 一种ios系统获取蓝牙地址的方法及装置
CN103929377A (zh) 一种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联合调度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CN103986902B (zh) 云端视讯交换会议装置
CN106161500A (zh) 一种远程无线控制电器设备的通讯模块及控制方法
CN106130833B (zh) 基于Inter-MAC层的家庭网络融合方法及装置
CN104066201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4955125A (zh) 支持多种类型互联网接入的调度方法、终端、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