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20754A - 一种用户设备和接入节点以及在两者间通信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户设备和接入节点以及在两者间通信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20754A
CN103220754A CN2012100200263A CN201210020026A CN103220754A CN 103220754 A CN103220754 A CN 103220754A CN 2012100200263 A CN2012100200263 A CN 2012100200263A CN 201210020026 A CN201210020026 A CN 201210020026A CN 103220754 A CN103220754 A CN 1032207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ype
access node
bearer channel
subscriber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2002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20754B (zh
Inventor
张凯宾
刘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catel Lucent Shanghai Bel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catel Lucent Shanghai Bell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catel Lucent Shanghai Bel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02002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2075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2207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07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207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07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和接入节点以及在两者间通信的方法。根据本发明方案根据需要与所述用户设备交互的信息流的相关信息,由多种通信类型中选择所需的通信类型,其中,所述多种通信类型包括固定无线通信类型和移动通信类型;并根据所选择的通信类型,分配与所述用户设备交互所述信息流的第一承载信道,其中,该第一承载信道属于所选择的通信类型;并经由所述第一承载信道,与所述用户设备交互所述信息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使得接入节点可以同时采用多种通信类型的通信方式来与用户设备进行通信,降低了移动通信网络的负荷,同时,无需引入新的网络设备。

Description

一种用户设备和接入节点以及在两者间通信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模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户设备和接入节点以及在两者间通信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流量的大幅增长,对移动网络,尤其是热点地区的无线覆盖,造成了极大负担。受现有技术的限制,移动网络,即便是下一代的移动网络,如LTE(Long Term Evolution)或LTE演进(LTE-Advanced)等,也难以解决大流量带来的超负载问题。与此同时,固定无线通信,如Wi-Fi等,已被大量应用,其具有费用低、简单、易于操作等优点。目前越来越多的设备,如智能手机、iPad等,开始支持固定无线通信。并且,在越来越多的地域位置处,固定无线通信已被支持。
因此,为解决移动网络负载日益加重的问题,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以下几种方案,通过采用固定无线通信来降低移动网络通信的负载。
如图1所示,在第一种方案中,提供了互相独立的Wi-Fi网络和蜂窝式移动网络,用户设备通过Wi-Fi网络来访问数据信息,从而减轻了蜂窝式移动网络的负担。然而,由于该方案中Wi-Fi网络和蜂窝式移动网络是相独立的,因此,仅有非网络运营商的数据业务能够从蜂窝式移动网络中分流,如Internet,而大量具有高附加值的运营商的移动数据服务仍需通过蜂窝式移动网络传输,从而对热点依旧造成大量负担,此外,互相独立的网络结构也使得服务商无法在同一平台中控制Wi-Fi网络和蜂窝式移动网络,增加了网络维护的成本和复杂性。
如图2所示,在第二种方案中,提供了基于GAN(Generic AccessNetwork)/UMA(Unlicensed Mobile Access)的网络。该网络向用户设备提供了经由Wi-Fi接入核心网络的通路。然而,由于该方案中需要添加额外的网络设备来支持Wi-Fi,提高了网络架设成本,并使得网络结构变得更复杂。此外,其要求用户设备必须支持UMA,使得大量并不支持UMA的用户设备无法使用该网络。
如图3所示,在第三种方案中,通过在核心网络中,尤其是基于3GPP TS 23.402定义的核心网络中,增加用于支持非3GPP的设备,使得用户设备能够通过Wi-Fi访问核心网络。然而,由于该方案需要增加额外的网络设备,并且需要对现有移动核心网进行大量升级以支持与其它非3GPP网络接入的互通性,因此,该方案的架设成本很高,网络结构也十分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和接入节点以及在两者间通信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在接入节点中用于与用户设备通信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根据需要与所述用户设备交互的信息流的相关信息,在多种可用的通信类型中选择所需的通信类型,其中,所述多种通信类型包括固定无线通信类型和移动通信类型;
b根据所选择的通信类型,分配与所述用户设备交互所述信息流的第一承载信道,其中,该第一承载信道属于所选择的通信类型;
c经由所述第一承载信道,与所述用户设备交互所述信息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在用户设备中用于与接入节点通信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根据需要与所述接入节点交互的信息流的相关信息,由多种通信类型中选择所需的通信类型,其中,所述多种通信类型包括固定无线通信类型和移动通信类型;
B将所选择的通信类型的信息发送给所述接入节点;
C接收所述接入节点为所述信息流分配的第一承载信道的信道标识信息,其中,该第一承载信道属于所选择的通信类型;
D经由所述信道标识信息所指示的第一承载信道,与所述接入节点交互所述信息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与用户设备通信的接入节点,其中,该接入节点包括:
第一选择装置,用于根据需要与所述用户设备交互的信息流的相关信息,由多种通信类型中选择所需的通信类型,其中,所述多种通信类型包括固定无线通信类型和移动通信类型;
第一分配装置,用于根据所选择的通信类型,分配与所述用户设备交互所述信息流的第一承载信道,其中,该第一承载信道属于所选择的通信类型;
交互装置,用于经由所述第一承载信道,与所述用户设备交互所述信息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与接入节点通信的用户设备,其中,该用户设备包括:
第二选择装置,用于根据需要与所述接入节点交互的信息流的相关信息,由多种通信类型中选择所需的通信类型,其中,所述多种通信类型包括固定无线通信类型和移动通信类型;
第三发送装置,用于将所选择的通信类型的信息发送给所述接入节点;
接收装置,用于接收所述接入节点为所述信息流分配的第一承载信道的信道标识信息,其中,该第一承载信道属于所选择的通信类型;
第三交互装置,用于经由所述信道标识信息所指示的第一承载信道,与所述接入节点交互所述信息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使得接入节点同时采用多种通信类型的通信方式来与用户设备进行通信,降低了移动通信网络的负荷;2)仅需用户设备和接入节点能够支持多种通信类型,即能实现本发明的方案,无需对上一级网络,如移动核心网络等,进行升级,也无需在网络中新增设备;3)能够在第三层网络层,如IP层实现多通信接口业务的汇聚,如分发和接收等,不会对更上层的网络层,如应用层等,产生影响,从而带来较好的兼容性和较低的复杂度;4)能够根据已建立的第一承载信道与第二承载信道的对应关系,直接确定交互信息流时需要选择的承载信道,无需再次进行信道分配操作,并且,经由同一信道来传输相关的信息流,能够提高信息传输质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一种现有技术的结合Wi-Fi和3GPP的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另一种现有技术的基于GAN/UMA来结合Wi-Fi的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3为再一种现有技术的结合Wi-Fi和3GPP的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在用户设备和接入节点之间进行通信的方法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数据平面协议栈;
图7为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控制平面协议栈;
图8为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LTE接口的EPS承载服务架构;
图9为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Wi-Fi接口的EPS承载服务架构;
图10为本发明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
图11为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接入设备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4为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网络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的网络包括用户设备2、接入节点1和上行网络。其中,用户设备2包括任何能够支持多种不同的通信类型的用户设备,例如,同时支持多种不同的通信类型的智能手机、诸如iPad等平板电脑和上网本等;接入节点1包括任何能够支持多种不同的通信类型的接入节点,例如,同时支持多种不同的通信类型的无线接入节点、家庭基站、微基站或毫微微基站等。其中,该多种不同的通信类型包括固定无线通信类型以及移动通信类型。优选地,所述固定无线通信类型包括但不限于Wi-Fi等;所述移动通信类型包括但不限于WCDMA(Wideband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LTE、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for Microwave Access)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接入节点1能够由多种通信类型中,为一个需要与用户设备2交互的信息流选择一种通信类型,以实现与用户设备2的通信。
图5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在用户设备和接入节点之间进行通信的方法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步骤S11、步骤S12和步骤S13。
在步骤S11中,接入节点1根据需要与用户设备2交互的信息流的相关信息,由多种通信类型中选择所需的通信类型,其中,所述多种通信类型包括固定无线通信类型和移动通信类型。
其中,需要与用户设备2交互的信息流包括但不限于:1)需要发送给用户设备2的信息流,例如,接收来自上游节点并需要发送给用户设备2的信息流,其中,该上游节点包含在前述上行网络中;2)需要自用户设备2接收的信息流等。
其中,所述信息流的相关信息包括与该信息流相关的信息。优选地,该信息流的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项:
1)信息流的服务质量需求信息;
例如,信息流的实时性需求、丢包容忍率、信息流服务质量等级等,其中,该服务质量等级可通过信息流所属业务流的QoS(Qualityof Service)等级来表示。
2)信息流的属性信息;
例如,上下行信息流的最大速率、信息流类型等;其中,信息流类型包括但不限于数据类型和控制信令类型等。
其中,接入节点1可通过多种方式获得信息流的相关信息。例如,接入节点1与用户设备2通信,以获得用户设备2提供的、其需要发送给接入节点1的信息流的相关信息;又例如,接入节点1与上游节点通信,以获得上游节点提供的、需要在接入节点1和用户设备2之间进行传输的信息流的相关信息;又例如,接入节点1根据已获得的部分相关信息,确定其他相关信息,如根据信息流类型确定其服务质量需求信息等。
其中,接入节点1根据信息流的相关信息,并基于第一预定通信类型确定规则,选择通信类型。
例如,接入节点1确定其需要接收由上游节点发送至用户设备2的信息流为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类信息流,第一预定通信类型确定规则包括以移动通信方式发送VoIP类信息流的规则;则接入节点1基于上述规则,确定该VoIP类信息流的通信类型为移动通信类型。
又例如,在上例中,接入节点1在确定其需要接收VoIP类信息流后,在预定的信息流和实时性需求等级的对应关系中,查询到VoIP类信息流的实时性需求等级为高,且第一预定通信类型确定规则包括以移动通信方式来发送实时性需求等级为高的信息流的规则;则接入节点1基于该规则,确定该VoIP类信息流的通信类型为移动通信类型。
又例如,接入节点1接收到来自用户设备2的FTP(File TransferProtocol)类信息流,第一预定通信类型确定规则包括以固定无线通信方式发送FTP类信息流的规则;则接入节点1基于上述规则,确定该FTP类信息流的通信类型为固定无线通信类型。
优选地,接入节点1先判断信息流类型是否为控制信令类型,若为控制信令类型,则直接确定其通信类型为移动通信类型,若非控制信令类型,如为数据类型等,则进一步根据该信息流的其他相关信息,如服务质量需求信息、信息流的流量大小等,确定其通信类型。由此,控制信令类信息流仍基于原有的移动通信方式进行信息传输,能够减少对现有网络架构的影响,而非控制信令类信息流能够选择经由固定无线通信方式进行信息传输,减轻了移动网络的负担。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小部分控制信令类信息流,如用于和用户设备2之间建立Wi-Fi通信的控制信令类信息流,仍可通过固定无线通信方式进行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举例仅为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任何根据需要与用户设备2交互的信息流的相关信息,由多种通信类型中选择所需的通信类型的实现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优选地,本步骤中,接入节点1根据所述信息流的相关信息,并结合用户设备2的用户等级信息、接入节点1当前的通信负荷信息和/或接入节点1能够提供的通信容量信息,由多种通信类型中选择所需的通信类型。
其中,用户等级信息包括与该信息流关联的用户的用户等级,例如,使用用户设备2并使用户设备2向接入节点1发送该信息流的用户的用户等级等。其中,接入节点1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获得用户等级信息。例如,在辅助用户设备2与诸如核心网络等通信端之间进行通信握手时,获得用户设备2提供的用户等级信息,或者,获得用户设备2提供的用户身份信息并基于该用户身份信息确定用户等级;又例如,当接收到信息流后,由该信息流中获得用户等级信息等。
其中,接入节点1当前的通信负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1)接入节点1当前的总通信负荷信息;2)接入节点1当前各个通信类型的通信负荷信息,如固定无线通信类型的通信负荷信息以及移动网络类型的通信负荷信息。
其中,接入节点1能够提供的通信容量信息包括:1)接入节点1的各个通信类型可提供的总通信容量;2)接入节点1的各个通信类型分别能够提供的通信容量等。
其中,接入节点1根据信息流的相关信息以及用户等级信息、接入节点1当前的通信负荷信息和/或接入节点1能够提供的通信容量信息,并基于第二预定通信类型确定规则,选择通信类型。
例如,接入节点1确定其需要接收来自用户设备的FTP类信息流,并且,接入节点1在辅助用户设备2与核心网络之间进行通信握手时,获得用户设备2提供的用户等级信息为高,第二预定通信类型确定规则包括当用户等级为高且信息流类型为FTP类时,以固定无线通信方式发送信息流的规则;则接入节点1基于上述规则,确定该FTP类信息流的通信类型为固定无线通信类型。
又例如,接入节点1中当前固定无线通信的负荷为普通,移动通信的负荷为高,且接入节点1确定其需要接收来自用户设备的数据类信息流,第二预定通信类型确定规则包括当接收到数据类信息流时,选择负荷最低的通信类型的规则;则接入节点1基于上述规则,确定该数据类信息流的通信类型为固定无线通信类型。
又例如,接入节点1中固定无线通信的通信容量为高,移动通信的通信容量为普通,且接入节点1确定其需要接收来自用户设备的数据类信息流,第二预定通信类型确定规则包括当接收到数据类信息流时,选择通信容量较高的通信类型的规则;则接入节点1基于上述规则,确定该数据类信息流的通信类型为固定无线通信类型。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举例仅为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任何根据所述信息流的相关信息,并结合用户设备2的用户等级信息和/或接入节点1当前的通信负荷信息,由多种通信类型中选择所需的通信类型的实现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其中,接入节点1能够通过多种方式,以选择的通信类型发送/接收信息流。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接入节点1包括诸如固定无线通信接口和移动通信接口等多种通信类型的通信接口,接入节点1通过为信息流分配接口来以选择的通信类型发送/接收信息流。其中,该多种通信类型的通信接口共享在该等通信接口所属网络层以上的网络层,如多个通信接口共享IP层、应用层等。更优选地,该等多个通信接口集成在一起。
以下图6和图7分别示出了作为优选实施例的数据平面协议栈以及控制平面协议栈,以进一步说明根据选择的通信类型发送/接收信息流的实现方式。
如图6所示,其中,用户设备2和接入节点1均包括Wi-Fi通信接口和LTE通信接口。Wi-Fi通信接口包括IEEE802.11定义的MAC(Media Access Control)和PHY(Physical Layer)层;LTE接口包括基于3GPP标准(TS36.300)定义的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Protocol)、RLC(Radio Link Control)、MAC和PHY层。在第一层网络层和第二层网络层中,Wi-Fi通信接口和LTE通信接口是相独立的,但Wi-Fi通信接口和LTE通信接口共享IP层和应用层。优选地,用户设备2和接入节点1的IP层实体能够分发和接收IP业务流(IPservice flow)。通过上述数据平面协议栈,用户设备2和接入节点1能够通过同一个平台来控制上述两个接口进行通信。优选地,接入节点1通过回程线路(backhaul)与上游节点通信。该接入节点1可通过3GGP定义的GTP-U协议栈(GPRS Tunnelling Protocol for theUserplane)来建立通信通路以便基站接入EPC(Evolved Packet Core)。
优选地,当接入节点1主要通过移动通信方式来传输控制信令类信息流时,上述数据平面协议栈主要用于非控制信令类信息流的传输,如数据类信息流等。对于控制信令类信息流,或对于大部分控制信令类信息流,其控制平面协议栈如图67所示。由图7可见,用户设备2和接入节点1主要通过移动通信接口来传输控制信令类信息流。其中,接入节点1中的Wi-Fi 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适配器可用于控制和管理接入节点1分别与用户设备2和上行节点上游节点之间的承载信道(bearer);用户设备2中的Wi-Fi RRC适配器可用于控制和管理该用户设备2和接入节点1之间的承载信道。其中,用于建立和维护接入节点1与用户设备2之间的固定无线通信的控制信令,也可通过两者中的Wi-Fi RRC适配器,以固定无线通信方式进行传输。
接着,在步骤S12中,接入节点1根据所选择的通信类型,分配与用户设备2交互信息流的第一承载信道,其中,该第一承载信道属于所选择的通信类型。
例如,接入节点1在步骤S11中选择的通信类型为移动通信类型LTE,则接入节点1为信息流分配属于LTE通信的第一承载信道;又例如,接入节点1在步骤S11中选择的通信类型为固定无线通信类型Wi-Fi,则接入节点1为信息流分配属于Wi-Fi通信的第一承载信道。
优选地,接入节点1包括多种通信类型的通信接口,则接入节点1通过将分配的第一承载信道与选择的通信类型的通信接口绑定,来为信息流分配属于选择的通信类型的承载信道。
例如,接入节点1在步骤S11中选择的通信类型为移动通信类型LTE,且其为信息流分配的第一承载信道的信道标识信息为“10”,则接入节点1将该信道标识信息“10”与LTE接口绑定,以为信息流分配属于LTE通信的第一承载信道。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举例仅为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任何根据所选择的通信类型,分配与用户设备2交互信息流的、属于选择的通信类型的第一承载信道的实现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在步骤S13中,接入节点1经由第一承载信道,与用户设备2交互信息流。
例如,接入节点1将信息流发送至用户设备2,或者,接入节点1接收来自用户设备2的信息流。
需要说明的是,接入节点1可在辅助用户设备2和诸如核心网络等通信端进行通信握手时,执行步骤S11和步骤S12,为信息流预分配第一承载信道,并当接收到信息流后,再执行步骤S13;或者,接入节点1可在接收到信息流后或接收信息流的过程中,执行步骤S11和步骤S12。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尽管上述说明均以对一个信息流进行处理为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接入节点1能够并行处理多个信息流,并能够同时采用多种通信类型来与至少一个用户设备2通信。
本发明使得接入节点同时采用多种通信类型的通信方式来与用户设备进行通信,降低了移动通信网络的负荷;并且,本发明仅需用户设备和接入节点能够支持多种通信类型,即能实现,无需对上一级网络,如核心网络等,进行升级,也无需在网络中新增设备;并且,本发明能够在第三层网络层,如IP层实现接口接入,不会对更上层的网络层,如应用层等,产生影响,从而带来较好的兼容性和较低的复杂度。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之一,接入节点还执行步骤S14和步骤S15。
在步骤S14中,接入节点1分配用于与上游节点交互前述步骤S11至步骤S13中所述的信息流的第二承载信道,其中,该第二承载信道属于所述移动通信类型。
其中,与上游节点交互信息流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1)将信息流发送给上游节点,例如,将接收自用户设备2的信息流发送至上游节点等;2)接收来自上游节点的信息流。
优选地,第二承载信道属于回程线路,如图6和图7所示。优选地,第二承载信道通过信道标识信息来识别。
在步骤S15中,接入节点1经由所述第二承载信道,与所述上游节点交互所述信息流。
需要说明的是,接入节点1可在辅助用户设备2和诸如核心网络等通信端进行通信握手时,执行步骤S14,为信息流预分配第二承载信道,并当接收到信息流后,再执行步骤S15;或者,接入节点1可在接收到信息流后或接收信息流的过程中,执行步骤S14,并在步骤S14之后执行步骤S15。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步骤S11至步骤S13和步骤S14与S15并无绝对的先后顺序。例如,接入节点1可先执行步骤S11、步骤S12和步骤S14,确定信息流的第一和第二承载信道,然后执行步骤S13和步骤S15,在上游节点和用户设备2之间传递信息流,其中,步骤S13和S15的执行顺序基于信息流为上行传输或下行传输来确定等。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之一,接入节点1还执行步骤S16、步骤S17和步骤S18。
在步骤S16中,接入节点1建立所述第一承载信道与所述第二承载信道之间的对应关系。
对于选择的通信类型为移动通信类型的情况,以移动通信类型为LTE为例。图8示出了一个优选实施例的LTE接口的EPS(Evolved PacketSystem)承载服务架构。其中,该承载服务架构基于3GPP(36.300)定义。
其中,EPS承载/E-RAB[E-UTRAN(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Radio Access Network)Radio Access Bearer]为根据被传输的信息流的服务质量要求建立的位于用户设备2和相应的网络节点PGW(Packet datanetwork GateWay)/SGW(Serving GateWay)之间的业务传输通路。第一承载信道属于LTE类型,其能够在用户设备2和接入节点1之间传输信息流,且其与第二承载信道和EPS承载/E-RAB具有一对一的对应关系。第二承载信道在接入节点和EPC(Evolved Packet Core),特别是SGW,之间传输信息流,该第二承载信道可绑定至S1-U接口,且其与E-RAB和EPS承载均具有一对一的对应关系。第一承载信道和第二承载信道相关联链接,并形成两者与EPS承载之间的对应关系。
对于选择的通信类型为固定无线通信类型的情况,以固定无线通信类型为Wi-Fi为例。图9示出了一个优选实施例的Wi-Fi接口的EPS承载服务架构。
其中,第一承载信道属于Wi-Fi类型,其能够在用户设备2和接入节点1之间传输信息流,且其与第二承载信道和EPS承载/E-RAB具有对应关系。
在参照图8和图9所示两例中,用户设备2建立并管理IP业务流和第一承载信道之间的对应关系;接入节点1建立并管理第一承载信道和第二承载信道之间的对应关系。优选地,当第一承载信道属于LTE类型时,用于对其进行识别的信道标识信息由接入节点1来确定,且每个第一承载信道由底层对应的PDCP实体和RLC实体来服务;当第一承载信道属于Wi-Fi类型时,第一承载信道的信道标识信息可采用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标签;第二承载信道的信道标识信息可采用TEID(Tunnel Endpoint Identifier)。
需要说明的是,接入节点1还可根据需要对已建立的第一承载信道和第二承载信道的对应关系进行管理,如删除两者间的对应关系、更改第一承载信道和第二承载信道之间的对应关系等。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上述关于承载服务架构的举例仅为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任何能够适用于本发明的方法的承载服务架构,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在步骤S17中,当接收到上游节点经由第二承载信道发送的其他信息流时,接入节点1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将所述其他信息流经由所述第一承载信道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一个信息流为两个通信对端之间一次单向传输中的流。例如,通过通信对端发送,并经由诸如接入节点1等中转设备到达用户设备2的视频业务数据流,被视为一个信息流;又例如,由用户设备2发送,并经由诸如接入节点1等中转设备到达核心网络的控制信令,被视为一个信息流等。
其中,上游节点能够根据其他信息流与前述信息流是否相关,例如,是否属于同一业务流、是否属于一个用户交互过程等,确定是否需要将其他信息流经由第二承载信道发送。
在步骤S18中,当接收到用户设备2经由所述第一承载信道发送的其他信息流时,接入节点1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将所述其他信息流经由所述第二承载信道发送至所述上游节点。
本实施例中,能够根据已建立的第一承载信道与第二承载信道的对应关系,直接确定交互信息流时需要选择的承载信道,无需再次进行信道分配操作。并且,经由同一信道来传输相关的信息流,能够提高信息传输质量。
在另一实施例中,用户设备2能够通过固定无线通信以及移动通信来与接入节点1进行交互,并能够通过接入节点1进一步与上行网络,如移动核心网络等,进行交互。图10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本实施例包括步骤S21、步骤S22、步骤S 12’、步骤S 19、步骤S23和步骤S24。
在步骤S21中,用户设备2根据需要与接入节点1交互的信息流的相关信息,由多种通信类型中选择所需的通信类型,其中,所述多种通信类型包括固定无线通信类型和移动通信类型。
其中,需要与接入节点交互的信息流包括但不限于:1)需要发送至接入节点1的信息流;2)需要接收的自接入节点1发出的信息流。
其中,用户设备2根据需要与接入节点1交互的信息流的相关信息,由多种通信类型中选择所需的通信类型的方式,与前述步骤S11中,接入节点1根据需要与用户设备2交互的信息流的相关信息,由多种通信类型中选择所需的通信类型的方式相同或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地,用户设备2根据信息流的相关信息,并结合用户设备2的用户等级信息和/或用户设备2当前各通信类型接口的通信负荷信息,由所述多种通信类型中选择所需的通信类型。
其中,用户设备2根据信息流的相关信息,并结合用户设备2的用户等级信息和/或用户设备2当前的通信负荷信息,由所述多种通信类型中选择所需的通信类型的方式,与前述接入节点1根据所述信息流的相关信息,并结合用户设备2的用户等级信息和/或接入节点1当前的通信负荷信息,由多种通信类型中选择所需的通信类型的方式相同或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接着,在步骤S22中,用户设备2将所选择的通信类型的信息发送给接入节点1。
接着,在步骤S12’中,接入节点1接收用户设备2发送的、该用户设备2选择的通信类型,并根据该选择的通信类型,分配与用户设备2交互信息流的第一承载信道,其中,该第一承载信道属于该选择的通信类型。其中,接入节点1根据通信类型分配与用户设备2交互信息流的第一承载信道的方式,已在前述步骤S12中予以详述,在此不再赘述。
接着,在步骤S19中,接入节点1向用户设备2发送第一承载信道的信道标识信息。
接着,在步骤S23中,用户设备2接收接入节点1为信息流分配的第一承载信道的信道标识信息。
接着,在步骤S24中,用户设备2经由所述信道标识信息所指示的第一承载信道,与所述接入节点交互所述信息流。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之一,当用户设备2确定待发送至所述接入节点的其他信息流与所述信息流相关时,经由第一承载信道,将所述其他信息流发送至接入节点1。
其中,与所述信息流相关的其他信息流包括但不限于与所述信息流所属业务、所述信息流的处理和/或生成等相关的其他信息流。例如,与该信息流属于同一业务流的其他信息流,与该信息流属于一个用户交互过程中产生的多个信息流的其他信息流,与该信息流面向同一连接的其他信息流等。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上述举例仅为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任何当确定待发送至所述接入节点的其他信息流与所述信息流相关时,经由第一承载信道,将所述其他信息流发送至接入节点1的实现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接入节点1能够由多种通信类型中,为一个需要与用户设备2交互的信息流选择一种通信类型,以实现与用户设备2的通信。图11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接入设备1的装置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接入设备1包括第一选择装置11、第一分配装置12和第一交互装置13。
第一选择装置11根据需要与用户设备2交互的信息流的相关信息,由多种通信类型中选择所需的通信类型,其中,所述多种通信类型包括固定无线通信类型和移动通信类型。
其中,需要与用户设备2交互的信息流包括但不限于:1)需要发送给用户设备2的信息流,例如,接收来自上游节点并需要发送给用户设备2的信息流,其中,该上游节点包含在前述上行网络中;2)需要自用户设备2接收的信息流等。
其中,所述信息流的相关信息包括与该信息流相关的信息。优选地,该信息流的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项:
1)信息流的服务质量需求信息;
例如,信息流的实时性需求、丢包容忍率、信息流服务质量等级等,其中,该服务质量等级可通过信息流所属业务流的QoS等级来表示。
2)信息流的属性信息;
例如,上下行信息流的最大速率、信息流类型等;其中,信息流类型包括但不限于数据类型和控制信令类型等。
其中,第一选择装置11可通过多种方式获得信息流的相关信息。例如,第一选择装置11与用户设备2通信,以获得用户设备2提供的、其需要发送给接入节点1的信息流的相关信息;又例如,第一选择装置11与上游节点通信,以获得上游节点提供的、需要在接入节点1和用户设备2之间进行传输的信息流的相关信息;又例如,第一选择装置11根据已获得的部分相关信息,确定其他相关信息,如根据信息流类型确定其服务质量需求信息等。
其中,第一选择装置11根据信息流的相关信息,并基于第一预定通信类型确定规则,选择通信类型。
例如,第一选择装置11确定接入节点1需要接收由上游节点经由GTP通道发送至用户设备2的信息流为VoIP类信息流,第一预定通信类型确定规则包括以移动通信方式发送VoIP类信息流的规则;则第一选择装置11基于上述规则,确定该VoIP类信息流的通信类型为移动通信类型。
又例如,在上例中,第一选择装置11在确定接入节点1需要接收VoIP类信息流后,在预定的信息流和实时性需求等级的对应关系中,查询到VoIP类信息流的实时性需求等级为高,且第一预定通信类型确定规则包括以移动通信方式来发送实时性需求等级为高的信息流的规则;则第一选择装置11基于该规则,确定该VoIP类信息流的通信类型为移动通信类型。
又例如,第一选择装置11接收到来自用户设备2的FTP类信息流,第一预定通信类型确定规则包括以固定无线通信方式发送FTP类信息流的规则;则第一选择装置11基于上述规则,确定该FTP类信息流的通信类型为固定无线通信类型。
优选地,第一选择装置11先判断信息流类型是否为控制信令类型,若为控制信令类型,则直接确定其通信类型为移动通信类型,若非控制信令类型,如为数据类型等,则进一步根据该信息流的其他相关信息,如服务质量需求信息、信息流的流量大小等,确定其通信类型。由此,控制信令类信息流仍基于原有的移动通信方式进行信息传输,能够减少对现有网络架构的影响,而非控制信令类信息流能够选择经由固定无线通信方式进行信息传输,减轻了移动网络的负担。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小部分控制信令类信息流,如用于和用户设备2之间建立Wi-Fi通信的控制信令类信息流,仍可通过固定无线通信方式进行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举例仅为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任何根据需要与用户设备2交互的信息流的相关信息,由多种通信类型中选择所需的通信类型的实现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优选地,第一选择装置11包括第一子选择装置(图未示)。该第一子选择装置根据所述信息流的相关信息,并结合用户设备2的用户等级信息、接入节点1当前的通信负荷信息和/或接入节点1能够提供的通信容量信息,由多种通信类型中选择所需的通信类型。
其中,用户等级信息包括与该信息流关联的用户的用户等级,例如,使用用户设备2并使用户设备2向接入节点1发送该信息流的用户的用户等级等。其中,第一子选择装置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获得用户等级信息。例如,在辅助用户设备2与诸如核心网络等通信端之间进行通信握手时,获得用户设备2提供的用户等级信息,或者,获得用户设备2提供的用户身份信息并基于该用户身份信息确定用户等级;又例如,当接收到信息流后,由该信息流中获得用户等级信息等。
其中,接入节点1当前的通信负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1)接入节点1当前的总通信负荷信息;2)接入节点1当前各个通信类型的通信负荷信息,如固定无线通信类型的通信负荷信息以及移动网络类型的通信负荷信息等。
其中,接入节点1能够提供的通信容量信息包括:1)接入节点1的各个通信类型可提供的总通信容量;2)接入节点1的各个通信类型分别能够提供的通信容量等。
其中,第一子选择装置根据信息流的相关信息以及用户等级信息、接入节点1当前的通信负荷信息和/或接入节点1能够提供的通信容量信息,并基于第二预定通信类型确定规则,选择通信类型。
例如,第一子选择装置确定接入节点1需要接收来自用户设备的FTP类信息流,并且,接入节点1在辅助用户设备2与核心网络之间进行通信握手时,获得用户设备2提供的用户等级信息为高,第二预定通信类型确定规则包括当用户等级为高且信息流类型为FTP类时,以固定无线通信方式发送信息流的规则;则第一子选择装置基于上述规则,确定该FTP类信息流的通信类型为固定无线通信类型。
又例如,接入节点1中当前固定无线通信的负荷为普通,移动通信的负荷为高,且接入节点1确定其需要接收来自用户设备的数据类信息流,第二预定通信类型确定规则包括当接收到数据类信息流时,选择负荷最低的通信类型的规则;则第一子选择装置基于上述规则,确定该数据类信息流的通信类型为固定无线通信类型。
又例如,接入节点1中固定无线通信的通信容量为高,移动通信的通信容量为普通,且接入节点1确定其需要接收来自用户设备的数据类信息流,第二预定通信类型确定规则包括当接收到数据类信息流时,选择通信容量较高的通信类型的规则;则第一子选择装置基于上述规则,确定该数据类信息流的通信类型为固定无线通信类型。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举例仅为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任何根据所述信息流的相关信息,并结合用户设备2的用户等级信息和/或接入节点1当前的通信负荷信息,由多种通信类型中选择所需的通信类型的实现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其中,接入节点1能够通过多种方式,以选择的通信类型发送/接收信息流。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接入节点1包括诸如固定无线通信接口和移动通信接口等多种通信类型的通信接口,接入节点1通过为信息流分配接口来以选择的通信类型发送/接收信息流。其中,该多种通信类型的通信接口共享在该等通信接口所属网络层以上的网络层,如多个通信接口共享IP层、应用层等。更优选地,该等多个通信接口集成在一起。
其中,诸如固定无线通信接口和移动通信接口等多种通信类型的通信接口的具体实施例已在前述参照图6和图7的说明中予以详述,在此不再赘述。
接着,第一分配装置12根据所选择的通信类型,分配与用户设备2交互信息流的第一承载信道,其中,该第一承载信道属于所选择的通信类型。
例如,第一选择装置11选择的通信类型为移动通信类型LTE,则第一分配装置12为信息流分配属于LTE通信的第一承载信道;又例如,第一选择装置11选择的通信类型为固定无线通信类型Wi-Fi,则第一分配装置12为信息流分配属于Wi-Fi通信的第一承载信道。
优选地,接入节点1包括多种通信类型的通信接口,则第一分配装置12通过将分配的第一承载信道与选择的通信类型的通信接口绑定,来为信息流分配属于选择的通信类型的承载信道。
例如,第一选择装置11选择的通信类型为移动通信类型LTE,且其为信息流分配的第一承载信道的信道标识信息为“10”,则第一分配装置12将该信道标识信息“10”与LTE接口绑定,以为信息流分配属于LTE通信的第一承载信道。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举例仅为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任何根据所选择的通信类型,分配与用户设备2交互信息流的、属于选择的通信类型的第一承载信道的实现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第一交互装置13经由第一承载信道,与用户设备2交互信息流。
例如,第一交互装置13将信息流发送至用户设备2,或者,第一交互装置13接收来自用户设备2的信息流。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选择装置11和第一分配装置12可在辅助用户设备2和诸如核心网络等通信端进行通信握手时,执行操作,为信息流预分配第一承载信道,并当接收到信息流后,第一交互装置13执行操作;或者,在接入节点1接收到信息流后或接收信息流的过程中,第一选择装置11和第一分配装置12执行操作。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尽管上述说明均以对一个信息流进行处理为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接入节点1能够并行处理多个信息流,并能够同时采用多种通信类型来与至少一个用户设备2通信。
本发明使得接入节点同时采用多种通信类型的通信方式来与用户设备进行通信,降低了移动通信网络的负荷;并且,本发明仅需用户设备和接入节点能够支持多种通信类型,即能实现,无需对上一级网络,如核心网络等,进行升级,也无需在网络中新增设备;并且,本发明能够在第三层网络层,如IP层实现接口接入,不会对更上层的网络层,如应用层等,产生影响,从而带来较好的兼容性和较低的复杂度。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之一,接入节点还包括第二分配装置(图未示)和第二交互装置(图未示)。
第二分配装置分配用于与上游节点交互前述信息流的第二承载信道,其中,该第二承载信道属于所述移动通信类型。
其中,与上游节点交互信息流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1)将信息流发送给上游节点,例如,将接收自用户设备2的信息流发送至上游节点等;2)接收来自上游节点的信息流。
优选地,第二承载信道属于回程线路,如图6和图7所示。优选地,第二承载信道通过信道标识信息来识别。
第二交互装置经由所述第二承载信道,与所述上游节点交互所述信息流。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分配装置可在辅助用户设备2和诸如核心网络等通信端进行通信握手时,执行操作,为信息流预分配第二承载信道,并当接收到信息流后,第二交互装置执行操作;或者,第二分配装置可在接收到信息流后或接收信息流的过程中,执行操作。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第一选择装置11、第一分配装置12、第一交互装置13和第二分配装置、第二交互装置执行的操作之间并无绝对的先后顺序。例如,第一选择装置11、第一分配装置12和第二分配装置先执行操作,确定信息流的第一和第二承载信道,然后第一交互装置13和第二交互装置执行操作,在上游节点和用户设备2之间传递信息流,其中,第一交互装置13和第二交互装置执行操作的顺序基于信息流为上行传输或下行传输来确定等。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之一,接入节点1还包括建立装置(图未示)、第一发送装置(图未示)和第二发送装置(图未示)。
建立装置建立所述第一承载信道与所述第二承载信道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包含所述对应关系的承载服务架构的示例已在参照图8和图9的实施例中予以详述,在此不再赘述。
当接收到上游节点经由第二承载信道发送的其他信息流时,第一发送装置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将所述其他信息流经由所述第一承载信道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一个信息流为两个通信对端之间一次单向传输中的流。例如,通过通信对端发送,并经由诸如接入节点1等中转设备到达用户设备2的视频业务数据流,被视为一个信息流;又例如,由用户设备2发送,并经由诸如接入节点1等中转设备到达核心网络的控制信令,被视为一个信息流等
其中,上游节点能够根据其他信息流与前述信息流是否相关,例如,是否属于同一业务流、是否属于一个用户交互过程等,确定是否需要将其他信息流经由第二承载信道发送。
当接收到用户设备2经由所述第一承载信道发送的其他信息流时,第二发送装置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将所述其他信息流经由所述第二承载信道发送至所述上游节点。
本实施例中,能够根据已建立的第一承载信道与第二承载信道的对应关系,直接确定交互信息流时需要选择的承载信道,无需再次进行信道分配操作。并且,经由同一信道来传输相关的信息流,能够提高信息传输质量。
在另一实施例中,用户设备2能够通过固定无线通信以及移动通信来与接入节点1进行交互,并能够通过接入节点1进一步与上行网络,如移动核心网络等,进行交互。图12示出了本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的装置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用户设备包括第二选择装置21、第三发送装置22、接收装置23和第三交互装置24。
第二选择装置21根据需要与接入节点1交互的信息流的相关信息,由多种通信类型中选择所需的通信类型,其中,所述多种通信类型包括固定无线通信类型和移动通信类型。
其中,需要与接入节点交互的信息流包括但不限于:1)需要发送至接入节点1的信息流;2)需要接收的自接入节点1发出的信息流。
其中,第二选择装置21根据需要与接入节点1交互的信息流的相关信息,由多种通信类型中选择所需的通信类型的方式,与第一选择装置11根据需要与用户设备2交互的信息流的相关信息,由多种通信类型中选择所需的通信类型的方式相同或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地,第二选择装置21包括第二子选择装置(图未示)。该第二子选择装置根据信息流的相关信息,并结合用户设备2的用户等级信息和/或用户设备2当前各通信类型接口的通信负荷信息,由所述多种通信类型中选择所需的通信类型。
其中,第二子选择装置根据信息流的相关信息,并结合用户设备2的用户等级信息和/或用户设备2当前的通信负荷信息,由所述多种通信类型中选择所需的通信类型的方式,与前述第一子选择装置根据所述信息流的相关信息,并结合用户设备2的用户等级信息和/或接入节点1当前的通信负荷信息,由多种通信类型中选择所需的通信类型的方式相同或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接着,第三发送装置22将所选择的通信类型的信息发送给接入节点1。
接着,接入节点1接收用户设备2发送的、该用户设备2选择的通信类型,并根据该选择的通信类型,分配与用户设备2交互信息流的第一承载信道,其中,该第一承载信道属于该选择的通信类型。其中,接入节点1根据通信类型分配与用户设备2交互信息流的第一承载信道的方式,与前述第一分配装置12根据通信类型分配与用户设备2交互信息流的第一承载信道的方式相同或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接着,接入节点1向用户设备2发送第一承载信道的信道标识信息。
接着,接收装置23接收接入节点1为信息流分配的第一承载信道的信道标识信息。
接着,第三交互装置24经由所述信道标识信息所指示的第一承载信道,与所述接入节点交互所述信息流。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之一,用户设备2还包括第四发送装置(图未示)。当第四发送装置确定待发送至所述接入节点的其他信息流与所述信息流相关时,经由第一承载信道,将所述其他信息流发送至接入节点1。
其中,与所述信息流相关的其他信息流包括但不限于与所述信息流所属业务、所述信息流的处理和/或生成等相关的其他信息流。例如,与该信息流属于同一业务流的其他信息流,与该信息流属于一个用户交互过程中产生的多个信息流的其他信息流,与该信息流面向同一连接的其他信息流等。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上述举例仅为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任何当确定待发送至所述接入节点的其他信息流与所述信息流相关时,经由第一承载信道,将所述其他信息流发送至接入节点1的实现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显然“包括”一词不排除其他单元或步骤,单数不排除复数。系统权利要求中陈述的多个单元或装置也可以由一个单元或装置通过软件或者硬件来实现。第一,第二等词语用来表示名称,而并不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

Claims (15)

1.一种在接入节点中用于与用户设备通信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根据需要与所述用户设备交互的信息流的相关信息,由多种通信类型中选择所需的通信类型,其中,所述多种通信类型包括固定无线通信类型和移动通信类型;
b根据所选择的通信类型,分配与所述用户设备交互所述信息流的第一承载信道,其中,该第一承载信道属于所选择的通信类型;
c经由所述第一承载信道,与所述用户设备交互所述信息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a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信息流的相关信息,并结合以下至少一项,由所述多种通信类型中选择所需的通信类型:
-所述用户设备的用户等级信息;
-本接入节点当前的通信负荷信息;
-本接入节点能够提供的通信容量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i分配用于与上游节点交互所述信息流的第二承载信道,其中,该第二承载信道属于所述移动通信类型;
j经由所述第二承载信道,与所述上游节点交互所述信息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建立所述第一承载信道与所述第二承载信道之间的对应关系;
其中,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接收到所述上游节点经由所述第二承载信道发送的其他信息流时,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将所述其他信息流经由所述第一承载信道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其中,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接收到所述用户设备经由所述第一承载信道发送的其他信息流时,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将所述其他信息流经由所述第二承载信道发送至所述上游节点。
5.一种在用户设备中用于与接入节点通信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根据需要与所述接入节点交互的信息流的相关信息,由多种通信类型中选择所需的通信类型,其中,所述多种通信类型包括固定无线通信类型和移动通信类型;
B将所选择的通信类型的信息发送给所述接入节点;
C接收所述接入节点为所述信息流分配的第一承载信道的信道标识信息,其中,该第一承载信道属于所选择的通信类型;
D经由所述信道标识信息所指示的第一承载信道,与所述接入节点交互所述信息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A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信息流的相关信息,并结合以下至少一项,由所述多种通信类型中选择所需的通信类型:
-本用户设备的用户等级信息;
-本用户设备当前的通信负荷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待发送至所述接入节点的其他信息流与所述信息流相关时,经由所述第一承载信道,将所述其他信息流发送至所述接入节点。
8.一种用于与用户设备通信的接入节点,其中,该接入节点包括:
第一选择装置,用于根据需要与所述用户设备交互的信息流的相关信息,由多种通信类型中选择所需的通信类型,其中,所述多种通信类型包括固定无线通信类型和移动通信类型;
第一分配装置,用于根据所选择的通信类型,分配与所述用户设备交互所述信息流的第一承载信道,其中,该第一承载信道属于所选择的通信类型;
交互装置,用于经由所述第一承载信道,与所述用户设备交互所述信息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入节点,其中,所述第一选择装置包括:
第一子选择装置,用于根据所述信息流的相关信息,并结合以下至少一项,由所述多种通信类型中选择所需的通信类型:
-所述用户设备的用户等级信息;
-本接入节点当前的通信负荷信息;
-本接入节点能够提供的通信容量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接入节点,其中,该接入节点还包括:
第二分配装置,用于分配用于与上游节点交互所述信息流的第二承载信道,其中,该第二承载信道属于所述移动通信类型;
第二交互装置,用于经由所述第二承载信道,与所述上游节点交互所述信息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入节点,其中,该接入节点还包括:
建立装置,用于建立所述第一承载信道与所述第二承载信道之间的对应关系;
第一发送装置,用于当接收到所述上游节点经由所述第二承载信道发送的其他信息流时,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将所述其他信息流经由所述第一承载信道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第二发送装置,用于当接收到所述用户设备经由所述第一承载信道发送的其他信息流时,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将所述其他信息流经由所述第二承载信道发送至所述上游节点。
12.一种用于与接入节点通信的用户设备,其中,该用户设备包括:
第二选择装置,用于根据需要与所述接入节点交互的信息流的相关信息,由多种通信类型中选择所需的通信类型,其中,所述多种通信类型包括固定无线通信类型和移动通信类型;
第三发送装置,用于将所选择的通信类型的信息发送给所述接入节点;
接收装置,用于接收所述接入节点为所述信息流分配的第一承载信道的信道标识信息,其中,该第一承载信道属于所选择的通信类型;
第三交互装置,用于经由所述信道标识信息所指示的第一承载信道,与所述接入节点交互所述信息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第二选择装置包括:
第二子选择装置,用于根据所述信息流的相关信息,并结合以下至少一项,由所述多种通信类型中选择所需的通信类型:
-本用户设备的用户等级信息;
-本用户设备当前的通信负荷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该用户设备还包括:
第四发送装置,用于当待发送至所述接入节点的其他信息流与所述信息流相关时,经由所述第一承载信道,将所述其他信息流发送至所述接入节点。
15.一种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8至11所述的接入节点以及如权利要求12至14所述的用户设备。
CN201210020026.3A 2012-01-21 2012-01-21 一种用户设备和接入节点以及在两者间通信的方法 Active CN1032207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20026.3A CN103220754B (zh) 2012-01-21 2012-01-21 一种用户设备和接入节点以及在两者间通信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20026.3A CN103220754B (zh) 2012-01-21 2012-01-21 一种用户设备和接入节点以及在两者间通信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20754A true CN103220754A (zh) 2013-07-24
CN103220754B CN103220754B (zh) 2017-06-20

Family

ID=48818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20026.3A Active CN103220754B (zh) 2012-01-21 2012-01-21 一种用户设备和接入节点以及在两者间通信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2075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27585A (zh) * 2013-08-29 2015-03-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0449A (zh) * 1999-07-09 2001-01-17 深圳市桑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多用户固定式无线终端的通信方法
CN1425256A (zh) * 1999-12-31 2003-06-18 诺基亚公司 多承载型网络内的分组路由
CN101854734A (zh) * 2009-03-30 2010-10-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释放接入连接的方法、装置、策略控制实体及系统
CN101919229A (zh) * 2007-12-03 2010-12-15 集怡嘉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操作无线移动无线电装置的方法及与其连接的无线固定无线电装置
CN102027781A (zh) * 2008-05-14 2011-04-20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由双重用户设备的归属运营商来控制网络选择的方法
CN102143612A (zh) * 2011-03-30 2011-08-03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融合式家庭基站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0449A (zh) * 1999-07-09 2001-01-17 深圳市桑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多用户固定式无线终端的通信方法
CN1425256A (zh) * 1999-12-31 2003-06-18 诺基亚公司 多承载型网络内的分组路由
CN101919229A (zh) * 2007-12-03 2010-12-15 集怡嘉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操作无线移动无线电装置的方法及与其连接的无线固定无线电装置
CN102027781A (zh) * 2008-05-14 2011-04-20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由双重用户设备的归属运营商来控制网络选择的方法
CN101854734A (zh) * 2009-03-30 2010-10-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释放接入连接的方法、装置、策略控制实体及系统
CN102143612A (zh) * 2011-03-30 2011-08-03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融合式家庭基站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27585A (zh) * 2013-08-29 2015-03-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4427585B (zh) * 2013-08-29 2018-07-0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20754B (zh) 2017-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32753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cellular network communication based on plural mobile cores
CN102625377B (zh) 一种无线承载的建立方法、接入点设备、用户设备及系统
CN101932007B (zh) 一种实现移动终端业务流传输的方法及无线中继系统
CN101990247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US10206219B2 (e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resource management method and data processing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6031237A (zh) 双连接的建立
CN105848222A (zh) 切换方法和设备
CN101877860A (zh) 中继节点、服务网关、中继数据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2638852A (zh) 一种基于服务质量的调度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3686859A (zh) 一种基于多网络联合传输的分流方法、系统及接入网网元
JP2015503879A (ja) 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データ伝送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3875275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用户设备以及基站
CN102413583A (zh) 一种天线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4038967A (zh) 一种数据流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3428768B (zh) 一种接入方法、基站、接入点和用户设备
CN102984759A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5144777B (zh) 回程链路的承载分流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04519583A (zh) 一种通过双连接进行数据传输和处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385034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的终端之间传送数据的方法,节点和无线通信系统
CN102724666A (zh) 一种终端数据中继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594283B (zh) 数据传输链路建立装置、方法及通信系统
KR20150035143A (ko) 이동통신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3379546A (zh) 数据分流的方法和装置
CN102595499A (zh) 一种ue在多个小区建立混合承载的方法
JP2013168694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01206 ningqiao Road, Pudong New Area China (Shanghai) free trade test area,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NOKIA Baer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01206 Pudong New Area Jinqiao Ning Road, Shanghai, No. 388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Alcatel-Lucent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