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20466B - 图片的输出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片的输出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20466B
CN103220466B CN201310101209.2A CN201310101209A CN103220466B CN 103220466 B CN103220466 B CN 103220466B CN 201310101209 A CN201310101209 A CN 201310101209A CN 103220466 B CN103220466 B CN 1032204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picture
posture
taking pictures
property paramet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0120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20466A (zh
Inventor
吴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10120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2046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2204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0466A/zh
Priority to JP2016504453A priority patent/JP6101397B2/ja
Priority to PCT/CN2013/086054 priority patent/WO2014153956A1/zh
Priority to EP13880433.1A priority patent/EP2950520B1/en
Priority to KR1020157025841A priority patent/KR101670377B1/ko
Priority to US14/834,735 priority patent/US20150365545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204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04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132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in a digital photofinishing system, i.e. a system where digital photographic images undergo typical photofinishing processing, e.g. printing ordering
    • H04N1/00183Photography assistance, e.g. displaying suggestions to the u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2Matching criteria, e.g. proximity meas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 G06V40/168Feature extraction; Face represen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 H04N23/61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where the recognised objects include parts of the human bod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for display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the camera
    • H04N23/635Region indicators; Field of view indic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4Computer-aided capture of images, e.g. transfer from script file into camera, check of taken image quality, advice or proposal for image composition or decision on when to take im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Image Analysis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图片的输出方法及装置,其中所述方法可包括:通过摄像头采集照相数据;从所述采集的照相数据中解析出第一属性参数,所述第一属性参数包括人脸数、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将所述解析出的第一属性参数与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的第二属性参数进行匹配;当找到第二属性参数与所述第一属性参数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时,输出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以供用户根据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调整拍照姿势。因此,本发明可为用户输出好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Description

图片的输出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图片的输出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摄像头对于拍摄到的人脸已经能做出精确的判断了,人脸的位置,有几个人,面部是否微笑,是否闭眼等都能够检测到。现在,在数码相机上已经普遍使用微笑拍摄、睁眼拍摄等模式,在这些模式下,即便按下快门,相机也会智能锁定在人脸微笑或没有闭眼的时候才会拍摄。但是,目前的拍照技术,摄像头的图像识别的作用仅只用于对焦和拍摄时间的智能调整。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图片的输出方法及装置,可为用户输出好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图片的输出方法,其可包括:
通过摄像头采集照相数据;
从所述采集的照相数据中解析出第一属性参数,所述第一属性参数包括人脸数、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
将所述解析出的第一属性参数与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的第二属性参数进行匹配;
当找到第二属性参数与所述第一属性参数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时,输出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以供用户根据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调整拍照姿势。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将所述解析出的第一属性参数与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的第二属性参数进行匹配包括:
将所述解析出的人脸数与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包含的人脸数进行匹配;
当找到包含的人脸数与所述解析出的人脸数相同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时,判断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是否与所述解析出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相同;
如果判断为是,则确定找到第二属性参数与所述第一属性参数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属性参数还包括:各位置的人脸的大小,所述将所述解析出的第一属性参数与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的第二属性参数进行匹配包括:
将所述解析出的人脸数与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包含的人脸数进行匹配;
当找到包含的人脸数与所述解析出的人脸数相同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时,判断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是否与所述解析出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相同;
如果判断为是,判断在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各位置的人脸的大小是否与所述解析出的各位置的人脸的大小相同,如果判断为是,则确定找到第二属性参数与所述第一属性参数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属性参数还包括:各位置的人脸的面部角度,所述将所述解析出的第一属性参数与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的第二属性参数进行匹配包括:
将所述解析出的人脸数与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包含的人脸数进行匹配;
当找到包含的人脸数与所述解析出的人脸数相同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时,判断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是否与所述解析出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相同;
如果判断为是,判断在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各位置的人脸的面部角度是否与所述解析出的各位置的人脸的面部角度相同,如果判断为是,则确定找到第二属性参数与所述第一属性参数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种,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找到多张第二属性参数与所述第一属性参数相匹配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时,随机输出一张找到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种,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输出所述找到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包括:
将所述找到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以半透明的方式叠加在所述摄像头采集的照相数据的上方。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图片的输出装置,其可包括:
摄像模块,用于采集照相数据;
解析模块,用于从所述摄像头采集的照相数据中解析出第一属性参数,所述第一属性参数包括人脸数、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
匹配模块,用于将所述解析模块解析出的第一属性参数与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的第二属性参数进行匹配;
显示输出模块,用于当所述匹配模块找到第二属性参数与所述第一属性参数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时,输出所述找到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以供用户根据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调整拍照姿势。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匹配模块包括:
第一匹配子模块,用于将所述解析出人脸数与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包含的人脸数进行匹配;
第二匹配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匹配子模块找到包含的人脸数与所述解析出的人脸数相同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时,判断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是否与所述解析出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相同;
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匹配子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确定找到第二属性参数与所述第一属性参数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属性参数还包括:各位置的人脸的大小;所述匹配模块包括:
第一匹配子模块,用于将所述解析出的人脸数与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包含的人脸数进行匹配;
第二匹配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匹配子模块找到包含的人脸数与所述解析出的人脸数相同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时,判断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是否与所述解析出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相同;
第三匹配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匹配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判断在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各位置的人脸的大小是否与所述解析出的各位置的人脸的大小相同;
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三匹配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确定找到第二属性参数与所述第一属性参数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属性参数还包括:各位置的人脸的面部角度;所述匹配模块包括:
第一匹配子模块,用于将所述解析出的人脸数与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包含的人脸数进行匹配;
第二匹配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匹配子模块找到包含的人脸数与所述解析出的人脸数相同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时,判断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是否与所述解析出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相同;
第四匹配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匹配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判断在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各位置的人脸的面部角度是否与所述解析出的各位置的人脸的面部角度相同;
第三确定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第四匹配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确定找到第二属性参数与所述第一属性参数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结合第二方面至第二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种,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输出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匹配模块找到多张第二属性参数与所述第一属性参数相匹配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时,随机输出一张找到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结合第二方面至第二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种,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输出模块具体将所述找到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以半透明的方式叠加在所述摄像模块采集的照相数据的上方。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图片的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摄像头,用于采集照相数据;
处理器,用于从所述摄像头采集的照相数据中解析出第一属性参数,所述第一属性参数包括人脸数、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并将所述解析出的第一属性参数与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的第二属性参数进行匹配;
显示器,用于当所述处理器找到第二属性参数与所述第一属性参数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时,输出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以供用户根据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调整拍照姿势。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在将所述解析出的第一属性参数与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的第二属性参数进行匹配时,具体用于:
将所述解析出人脸数与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包含的人脸数进行匹配;当找到包含的人脸数与所述解析出的人脸数相同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时,判断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是否与所述解析出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相同;如果判断为是,则确定找到第二属性参数与所述第一属性参数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属性参数还包括:各位置的人脸的大小;所述处理器在将所述解析出的第一属性参数与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的第二属性参数进行匹配时,具体用于:
将所述解析出的人脸数与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包含的人脸数进行匹配;
当找到包含的人脸数与所述解析出的人脸数相同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时,判断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是否与所述解析出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相同;
如果判断为是,判断在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各位置的人脸的大小是否与所述解析出的各位置的人脸的大小相同,如果判断为是,则确定找到第二属性参数与所述第一属性参数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属性参数还包括:各位置的人脸的面部角度;所述处理器在将所述解析出的第一属性参数与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的第二属性参数进行匹配时,具体用于:
将所述解析出的人脸数与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包含的人脸数进行匹配;
当找到包含的人脸数与所述解析出的人脸数相同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时,判断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是否与所述解析出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相同;
如果判断为是,判断在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各位置的人脸的面部角度是否与所述解析出的各位置的人脸的面部角度相同,如果判断为是,则确定找到第二属性参数与所述第一属性参数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结合第三方面至第三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种,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处理器找到多张第二属性参数与所述第一属性参数相匹配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时,所述显示器随机输出一张找到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结合第三方面至第三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种,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器具体用于将所述找到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以半透明的方式叠加在所述摄像头采集的照相数据的上方。
由上可见,在本发明的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通过摄像模块(摄像头)采集照相数据;从所述采集的照相数据中解析出第一属性参数,所述第一属性参数包括人脸数、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将所述解析出的第一属性参数与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的第二属性参数进行匹配;当找到第二属性参数与所述第一属性参数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时,输出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以供用户根据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调整拍照姿势。由此,可为用户输出好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图片的输出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人脸位置范围的一实施例的划分原理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的人脸位置范围的另一实施例的划分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人脸大小的一实施例的表示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摄像头采集的照相数据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的一实施例的表示示意图。
图5.1为本发明的图片输出的一显示效果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图片的输出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摄像头采集的照相数据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摄像头采集的照相数据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0.1为本发明的图片的输出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图片的输出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图片的输出方法的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图片的输出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匹配模块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匹配模块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的匹配模块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的图片的输出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图片的输出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可包括:
步骤S110,通过摄像头采集照相数据。
具体实现中,在用手机或者相机等照相装置拍照的时候(比如,自拍),通过摄像头可捕获到镜头前的对象,比如,人脸数、人脸大小、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人脸的面部角度等。
步骤S111,从所述采集的照相数据中解析出第一属性参数。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属性参数包括所述摄像头采集的人脸数、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属性参数还可包括各位置的人脸的大小和/或各位置的人脸的面部角度等。
具体实现中,本发明实施例可预先在照相装置中存储多张优美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并对每张图片中的参数(包括的人脸数、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各位置的人脸的大小、各位置的人脸的面部角度等)进行定义,并将定义的参数作为所述图片的第二属性参数保存起来。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属性参数和/或所述第二属性参数中,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可为一个位置范围,比如,可将屏幕划分为上、下、左、右、中间等多个区域(比如,如图2所示),或者为图2.1的各方框所示的更详尽的区域。在另一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属性参数和/或所述第二属性参数中,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可为具体的位置坐标。
相应的,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属性参数和/或所述第二属性参数中,各位置的人脸的大小可用屏幕的区间范围来表示。比如,当人脸在屏幕中位置为区域划分的位置范围时,在屏幕的每个区域内划定多个方框大小,其中每个方框代表一个大小区间范围,这样便可通过方框大小来表示各位置的人脸的大小,比如,如图3所示,可在屏幕的中间区域划定A1、A2、A3、A4、A5五个方框,它们的大小依次增加,则人脸在屏幕中间区域位置的大小便可用A1、大于A1小于A2、大于A2小于A3,大于A3小于A4,大于A4小于A5来表示(图4中的人脸的大小即为大于A2小于A3)。在另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属性参数和/或所述第二属性参数中,各位置的人脸的大小也可用实际的长、宽、高等参数来表示。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属性参数和/或所述第二属性参数中,各位置的人脸的面部角度可为一个角度值,比如,正面、正侧面、45度侧面,或所述面部角度可为角度范围,比如,正面、0-45度左侧面、0-45度右侧面等。
当然,具体实现中,也可通过其他的方式表示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大小及角度,在此不一一列举。
步骤S112,将所述解析出的第一属性参数与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的第二属性参数进行匹配。
具体实现中,根据第一属性参数和第二属性参数具体包括的参数内容的不同,可设置不同的匹配规则,步骤S112进行属性参数匹配的匹配顺序和需匹配的具体参数可不相同,判断是否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标准也可不相同。比如,当第一属性参数和第二属性参数包括所述摄像头采集的人脸数、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需要匹配的参数仅为人脸数和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若照相数据包括的人脸数与某一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包括的人脸数相同,并且,各人脸在照相数据中所处的位置与各人脸在该某一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的位置也相同,则可确定找到第二属性参数与从所述照相数据中解析出的第一属性参数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而,当第一属性参数和第二属性参数包括所述摄像头采集的人脸数、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以及各位置的人脸的大小时,在步骤S112需匹配的参数也为三者,若照相数据包括的人脸数与某一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包括的人脸数相同,并且,各人脸在照相数据中所处的位置与各人脸在该某一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的位置也相同,并且,各位置的人脸的大小在照相数据和该某一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也相同时,方可确定找到第二属性参数与从所述照相数据中解析出的第一属性参数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具体实现中,当第一属性参数和/或第二属性参数中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为具体的位置坐标时,将第一属性参数与第二属性参数进行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进行匹配时,位置相同可为具体的位置坐标相同,而当第一属性参数和/或第二属性参数中的人脸在屏幕中位置为位置范围时,将第一属性参数与第二属性参数进行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进行匹配时,位置相同可为处于相同的位置范围,比如,对应于图2可为均处于屏幕的左边或者右边等。具体实现中,当各位置的人脸的大小用屏幕的区间范围来表示时,将第一属性参数与第二属性参数中的个位置的人脸的大小进行匹配时,大小相同可为处于相同的屏幕的区间范围,比如对应于图4(为摄像头采集的照相数据)和图5(为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可为处于相同的大于A2小于A3的区间。当各位置的人脸的大小用实际的长、宽/高等参数来表示时,将第一属性参数与第二属性参数中的个位置的人脸的大小进行匹配时,大小相同可为长、宽/高分别相同。
步骤S113,当找到第二属性参数与所述第一属性参数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时,输出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以供用户根据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调整拍照姿势。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113可将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以半透明的方式叠加在所述摄像头采集的照相数据的上方(如图5.1所示,其中的朝向正面的人脸为摄像头采集的照相数据,朝向侧面的人脸为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一方面可减少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对摄像头采集的照相数据的干扰,另一方面,方便用户对照两张图片调整自己的拍照姿势。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符合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可能有多个,则在步骤S113当找到多张拍照姿势推荐图片的属性参数与所述照相数据的属性参数相匹配时,可随机输出一张找到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由上可见,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通过摄像头采集照相数据;从所述采集的照相数据中解析出第一属性参数,所述第一属性参数包括人脸数、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将所述解析出的第一属性参数与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的第二属性参数进行匹配;当找到第二属性参数与所述第一属性参数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时,输出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以供用户根据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调整拍照姿势。由此,可为用户输出好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图6为本发明的图片的输出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其可包括:
步骤S210,通过摄像头采集照相数据。
具体实现中,在用手机或者相机等照相装置拍照的时候(比如,自拍),通过摄像头可捕获到镜头前的对象,比如,人脸数、人脸大小、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人脸的面部角度等。
步骤S211,从所述采集的照相数据中解析出第一属性参数,所述第一属性参数包括所述摄像头采集的人脸数、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
具体实现中,本发明实施例可预先在照相装置中存储多张优美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并对每张图片中的参数(包括的人脸数、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各位置的人脸的大小、各位置的人脸的面部角度等)进行定义,并作为所述图片的第二属性参数保存起来。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属性参数和/或所述第二属性参数中,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可为一个位置范围,比如,可将屏幕划分为上、下、左、右、中间等多个区域(比如,如图2所示),或者,划分为其他区域(比如,图2.1)。在另一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可为具体的位置坐标。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属性参数和/或所述第二属性参数中,各位置的人脸的大小可用屏幕的区间范围来表示。比如,当人脸在屏幕中位置为区域时,在屏幕的每个区域内通过方框在区域范围内划定多个方框大小,其中每个方框代表一个区间范围,可通过方框大小来表示各位置的人脸的大小,比如,如图3所示,可在屏幕的中间区域划定A1、A2、A3、A4、A5五个方框,它们的大小依次增加,则人脸在屏幕中间区域位置的大小便可用A1、大于A1小于A2、大于A2小于A3,大于A3小于A4,大于A4小于A5来表示(在图4中的人脸的大小则为大于A2小于A3)。在另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各位置的人脸的大小也可用实际的长、宽、高等参数来表示。所述面部角度可为一个角度值,比如,正面、正侧面、45度侧面,或所述面部角度可为角度范围,比如,正面、0-45度左侧面、0-45度右侧面等。
当然,具体实现中,也可通过其他的方式表示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大小及角度,在此不一一列举。
步骤S212,将所述解析出的人脸数与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包含的人脸数进行匹配。
具体实现中,摄像头采集的人脸数可为单人脸,或者多人脸。比如,图7为摄像头采集到单人脸的取景框,图8为摄像头采集到双人脸的取景框。结合图7和图8,在步骤S212则是匹配是否存在包括单人脸或双人脸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步骤S213,当找到包含的人脸数与所述解析出的人脸数相同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时,判断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是否与所述解析出的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相同;如果判断为是,则执行步骤S214。
结合图7和图8的实例,当在步骤S212找到包括单人脸或双人脸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后,对应单人脸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参见图9所示,对应双人脸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参见图10所示。则在步骤S213,可进一步判断图9中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是否与图7中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相同,以及可判断图10中的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是否与图8中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相同,参见图2、图7和图9可知,图7中照相数据中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为中间区域,图9中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也为中间区域,由此可知,图9中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的单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与图7中的照相数据中的单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相同,则在步骤S214针对图7的照相数据可确定找到第二属性参数与从所述照相数据中解析出的第一属性参数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具体实现中,也可能存在图9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满足人脸数的匹配要求,而不满足位置的匹配要求,此时,系统可判断是否遍历完所有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如果判断为否,则系统可继续调用下一个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来与图7的照相数据进行属性参数匹配,直至遍历完所有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同样,参见图2.1、图8和图10可知,图8中的两个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分别对应图2.1中左上角的图中所展示的位置中,图10的两个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也对应图2.1中左上角的图中所展示的位置中,因此,图10中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的双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与图8中的照相数据中的双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均相同,则在步骤S214针对图8的照相数据可确定找到第二属性参数与从所述照相数据中解析出的第一属性参数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图10。
具体实现中,也可能存在图10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满足人脸数的匹配要求,而不满足位置的匹配要求,此时,系统可判断是否遍历完所有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如果判断为否,则系统可继续调用下一个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来与图8的照相数据进行属性参数匹配,直至遍历完所有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步骤S214,确定找到第二属性参数与解析出的第一属性参数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步骤S215,当找到第二属性参数与解析出的第一属性参数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时,输出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215可将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以半透明的方式叠加在所述摄像头采集的照相数据的上方(如图5.1所示,其中的朝向正面的人脸为摄像头采集的照相数据,朝向侧面的人脸为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以及,如图10.1,其中脸贴着抱着的两人为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一方面可减少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对摄像头采集的照相数据的干扰,另一方面,方便用户对照两张图片调整自己的拍照姿势。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符合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可能有多个,则在步骤S215当找到多张拍照姿势推荐图片的第二属性参数与所述第一属性参数相匹配时,可随机输出一张找到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由上可见,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通过摄像头采集照相数据;从所述采集的照相数据中解析出第一属性参数,所述第一属性参数包括所述摄像头采集的人脸数、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将所述解析出的第一属性参数与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的第二属性参数进行匹配;当找到第二属性参数与所述解析出的属性参数相匹配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时,输出所述找到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以供用户根据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调整拍照姿势。由此,可为用户输出好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图11为本发明的图片的输出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1所示,其可包括:
步骤S310,通过摄像头采集照相数据。
具体实现中,在用手机或者相机等照相装置拍照的时候(比如,自拍),通过摄像头可捕获到镜头前的对象,比如,人脸数、人脸大小、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人脸的面部角度等。
步骤S311,从所述采集的照相数据中解析出第一属性参数,所述第一属性参数包括所述摄像头采集的人脸数、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各位置的人脸的大小。
具体实现中,本发明实施例可预先在照相装置中存储多张优美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并对每张图片中的参数(包括的人脸数、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各位置的人脸的大小、各位置的人脸的面部角度等)进行定义,并作为所述图片的第二属性参数保存起来。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属性参数和/或所述第二属性参数中,所述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可为一个位置范围,比如,可将屏幕划分为上、下、左、右、中间等多个区域(比如,如图2所示),或者,划分为其他区域(比如,图2.1中每个框代表一个区域)。在另一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可为具体的位置坐标。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属性参数和/或所述第二属性参数中,各位置的人脸的大小可用屏幕的区间范围来表示。比如,当人脸在屏幕中位置为区域时,在屏幕的每个区域内通过方框在区域范围内划定多个方框大小,其中每个方框代表一个区间范围,可通过方框大小来表示各位置的人脸的大小,比如,如图3所示,可在屏幕的中间区域划定A1、A2、A3、A4、A5五个方框,它们的大小依次增加,则人脸在屏幕中间区域位置的大小便可用A1、大于A1小于A2、大于A2小于A3,大于A3小于A4,大于A4小于A5来表示(在图4中的人脸的大小则为大于A2小于A3)。在另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各位置的人脸的大小也可用实际的长、宽、高等参数来表示。所述面部角度可为一个角度值,比如,正面、正侧面、45度侧面,或所述面部角度可为角度范围,比如,正面、0-45度左侧面、0-45度右侧面等。
当然,具体实现中,也可通过其他的方式表示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大小及角度,在此不一一列举。
步骤S312,将所述解析出的人脸数与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包含的人脸数进行匹配。
具体实现中,摄像头采集的人脸数可为单人脸,或者多人脸。比如,图7为摄像头采集到单人脸的取景框,图8为摄像头采集到双人脸的取景框。结合图7和图8,在步骤S312则是匹配是否存在包括单人脸或双人脸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步骤S313,当找到包含的人脸数与所述解析出的人脸数相同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时,判断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是否与解析出的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相同;如果判断为是,则执行步骤S314。
结合图7和图8的实例,当在步骤S312找到包括单人脸或双人脸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后,对应单人脸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参见图9所示,对应双人脸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参见图10所示。则在步骤S313,可进一步判断图9中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是否与图7中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相同,以及可判断图10中的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是否与图8中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相同,参见图2、图7和图9可知,图7中照相数据中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为中间区域,图9中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也为中间区域,由此可知,图9中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的单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与图7中的照相数据中的单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相同3。
具体实现中,也可能存在图9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满足人脸数的匹配要求,而不满足位置的匹配要求,此时,系统可判断是否遍历完所有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如果判断为否,则系统可继续调用下一个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来与图7的照相数据进行属性参数匹配,直至遍历完所有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同样,参见图2.1、图8和图10可知,图8中的两个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分别对应图2.1中左上角的图中所展示的位置中,图10的两个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也对应图2.1中左上角的图中所展示的位置中,因此,图10中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的双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与图8中的照相数据中的双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均相同。
具体实现中,也可能存在图10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满足人脸数的匹配要求,而不满足位置的匹配要求,此时,系统可判断是否遍历完所有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如果判断为否,则系统可继续调用下一个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来与图8的照相数据进行属性参数匹配,直至遍历完所有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步骤S314,判断在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的各位置的人脸大小是否与解析出的各位置的人脸的大小相同,如果判断为是,执行步骤S315。
参见图3、图7和图9可知,图7中的单人脸的大小为大于A2小于A3,图9中的单人脸的大小也为大于A2小于A3,则在步骤S315可确定找到第二属性参数与从图7中照相数据中解析出的第一属性参数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图9。
具体实现中,也可能存在图9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满足人脸数的匹配要求,满足位置的匹配要求,但不满足人脸大小的要求,此时,系统可判断是否遍历完所有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如果判断为否,则系统可继续调用下一个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来与图7的照相数据进行属性参数匹配,直至遍历完所有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同样,对于图8和图10,可分别判断图8和图10中处于相同位置的单人脸的大小是否相同,若每个单人脸的大小相同,则在步骤S315可确定找到属性参数与所述图8中照相数据的属性参数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若经过判断图8中有一个位置的人脸的大小与图10中相同位置的人脸的大小相同,而另外一个位置的人脸的大小与图10中相同位置的人脸的大小不同,则可确定未找到属性参数与图8中照相数据的属性参数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具体实现中,也可能存在图10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满足人脸数的匹配要求,满足位置的匹配要求,但不满足人脸大小的要求,此时,系统可判断是否遍历完所有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如果判断为否,则系统可继续调用下一个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来与图7的照相数据进行属性参数匹配,直至遍历完所有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步骤S315,确定找到第二属性参数与解析出的第一属性参数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步骤S316,当找到第二属性参数与解析出的第一属性参数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时,输出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316可将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以半透明的方式叠加在所述摄像头采集的照相数据的上方(如图5.1所示,其中的朝向正面的人脸为摄像头采集的照相数据,朝向侧面的人脸为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一方面可减少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对摄像头采集的照相数据的干扰,另一方面,方便用户对照两张图片调整自己的拍照姿势。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符合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可能有多个,则在步骤S316当找到多张拍照姿势推荐图片的第二属性参数与从所述照相数据中解析出的第一属性参数相匹配时,可随机输出一张找到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由上可见,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通过摄像头采集照相数据;从所述采集的照相数据中解析出第一属性参数,所述第一属性参数包括所述摄像头采集的人脸数、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各位置的人脸的大小;将所述解析出的第一属性参数与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的第二属性参数进行匹配;当找到第二属性参数与所述解析出的第一属性参数相匹配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时,输出所述找到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以供用户根据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调整拍照姿势。由此,可为用户输出好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图12为本发明的图片的输出方法的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2所示,其可包括:
步骤S410,通过摄像头采集照相数据。
具体实现中,在用手机或者相机等照相装置拍照的时候(比如,自拍),通过摄像头可捕获到镜头前的对象,比如,人脸数、人脸大小、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人脸的面部角度等。
步骤S411,从所述采集的照相数据中解析出第一属性参数,所述第一属性参数包括所述摄像头采集的人脸数、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各位置的人脸的面部角度。
具体实现中,本发明实施例可预先在照相装置中存储多张优美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并对每张图片中的参数(包括的人脸数、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各位置的人脸的大小、各位置的人脸的面部角度等)进行定义,并作为所述图片的第二属性参数保存起来。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属性参数和/或所述第二属性参数中,所述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可为一个位置范围,比如,可将屏幕划分为上、下、左、右、中间等多个区域(比如,如图2所示),或者,划分为其他区域(比如,图2.1中每个框代表一个区域)。在另一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可为具体的位置坐标。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属性参数和/或所述第二属性参数中,各位置的人脸的大小可用屏幕的区间范围来表示。比如,当人脸在屏幕中位置为区域时,在屏幕的每个区域内通过方框在区域范围内划定多个方框大小,其中每个方框代表一个区间范围,可通过方框大小来表示各位置的人脸的大小,比如,如图3所示,可在屏幕的中间区域划定A1、A2、A3、A4、A5五个方框,它们的大小依次增加,则人脸在屏幕中间区域位置的大小便可用A1、大于A1小于A2、大于A2小于A3,大于A3小于A4,大于A4小于A5来表示(在图4中的人脸的大小则为大于A2小于A3)。在另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各位置的人脸的大小也可用实际的长、宽、高等参数来表示。所述面部角度可为一个角度值,比如,正面、正侧面、45度侧面,或所述面部角度可为角度范围,比如,正面、0-45度左侧面、0-45度右侧面等。
当然,具体实现中,也可通过其他的方式表示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大小及角度,在此不一一列举。
步骤S412,将所述解析出的人脸数与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包含的人脸数进行匹配。
具体实现中,摄像头采集的人脸数可为单人脸,或者多人脸。比如,图7为摄像头采集到单人脸的取景框,图8为摄像头采集到双人脸的取景框。结合图7和图8,在步骤S412则是匹配是否存在包括单人脸或双人脸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步骤S413,当找到包含的人脸数与所述解析出的人脸数相同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时,判断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是否与所述解析出的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相同;如果判断为是,则执行步骤S414。
结合图7和图8的实例,当在步骤S412找到包括单人脸或双人脸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后,对应单人脸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参见图9所示,对应双人脸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参见图10所示。则在步骤S413,可进一步判断图9中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是否与图7中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相同,以及可判断图10中的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是否与图8中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相同,参见图2、图7和图9可知,图7中照相数据中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为中间区域,图9中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也为中间区域,由此可知,图9中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的单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与图7中的照相数据中的单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相同3。
具体实现中,也可能存在图9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满足人脸数的匹配要求,而不满足位置的匹配要求,此时,系统可判断是否遍历完所有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如果判断为否,则系统可继续调用下一个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来与图7的照相数据进行属性参数匹配,直至遍历完所有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同样,参见图2.1、图8和图10可知,图8中的两个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分别对应图2.1中左上角的图中所展示的位置中,图10的两个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也对应图2.1中左上角的图中所展示的位置中,因此,图10中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的双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与图8中的照相数据中的双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均相同。
具体实现中,也可能存在图10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满足人脸数的匹配要求,而不满足位置的匹配要求,此时,系统可判断是否遍历完所有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如果判断为否,则系统可继续调用下一个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来与图8的照相数据进行属性参数匹配,直至遍历完所有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步骤S414,判断在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各位置的人脸的面部角度是否与解析出的各位置的人脸的面部角度相同,如果判断为是,执行步骤S415。
参见图7和图9可知,图7中的单人脸的角度为正面,图9中的单人脸的角度为0-45度右侧面,则可确定图9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的第二属性参数与从所述图7中照相数据解析出的第一属性参数不符合预设匹配结果。
具体实现中,也可能存在图9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满足人脸数的匹配要求,满足位置的匹配要求,但是不满足面部角度的匹配要求,此时,系统可判断是否遍历完所有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如果判断为否,则系统可继续调用下一个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来与图7的照相数据进行属性参数匹配,直至遍历完所有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同样,对于图8和图10,可分别判断图8和图10中处于相同位置的单人脸的面部角度是否相同,若每个单人脸的面部角度相同,则在步骤S415可确定找到属性参数与所述图8中照相数据的属性参数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若经过判断图8中有一个位置的人脸的面部角度与图10中相同位置的人脸的面部角度相同,而另外一个位置的人脸的面部角度与图10中相同位置的人脸的面部角度不同,则可确定图10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的属性参数与图8中照相数据的属性参数不符合预设匹配结果。
具体实现中,也可能存在图10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满足人脸数的匹配要求,满足位置的匹配要求,而不满足面部角度的匹配要求,此时,系统可判断是否遍历完所有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如果判断为否,则系统可继续调用下一个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来与图8的照相数据进行属性参数匹配,直至遍历完所有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步骤S415,确定找到第二属性参数与所述解析出的属性参数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步骤S416,当找到第二属性参数与所述解析出的第一属性参数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时,输出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416可将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以半透明的方式叠加在所述摄像头采集的照相数据的上方(如图5.1所示,其中的朝向正面的人脸为摄像头采集的照相数据,朝向侧面的人脸为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一方面可减少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对摄像头采集的照相数据的干扰,另一方面,方便用户对照两张图片调整自己的拍照姿势。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符合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可能有多个,则在步骤S416当找到多张拍照姿势推荐图片的属性参数与所述照相数据的属性参数相匹配时,可随机输出一张找到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由上可见,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通过摄像头采集照相数据;从所述采集的照相数据中解析出第一属性参数,所述第一属性参数包括所述摄像头采集的人脸数、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各位置的人脸的大小;将所述解析出的第一属性参数与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的第二属性参数进行匹配;当找到第二属性参数与从所述照相数据中解析出的第一属性参数相匹配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时,输出所述找到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以供用户根据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调整拍照姿势。由此,可为用户输出好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了可用于实施上述方法实施例的装置实施例。
图13为本发明的图片的输出装置(具体实现中,该图片输出装置可为照相机等具有照相功能的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如图13所示,其可包括:摄像模块131(具体实现中,可为摄像头等采集视频的装置)、解析模块132、匹配模块133以及显示输出模块134,其中:
摄像模块131,用于采集照相数据。
解析模块132,用于从所述摄像模块131采集的照相数据中解析出第一属性参数,所述第一属性参数包括所述摄像模块采集的人脸数、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
匹配模块133,用于将所述解析模块132解析出的第一属性参数与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的第二属性参数进行匹配。
显示输出模块134,用于当所述匹配模块133找到第二属性参数与解析出的第一属性参数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时,输出所述找到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以供用户根据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调整拍照姿势。
具体实现中,在用手机或者相机等照相装置拍照的时候(比如,自拍),通过摄像模块131可捕获到镜头前的对象,比如,人脸数、人脸大小、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人脸的面部角度等。因此,解析模块132则可从摄像模块采集的照相数据中解析出对应的第一属性参数,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属性参数包括所述摄像模块采集的人脸数、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属性参数还可包括各位置的人脸的大小和/或各位置的人脸的面部角度等。
具体实现中,本发明实施例可预先在照相装置中存储多张优美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并对每张图片中的参数(包括的人脸数、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各位置的人脸的大小、各位置的人脸的面部角度等)进行定义,并将定义的参数作为所述图片的第二属性参数保存起来。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属性参数和/或所述第二属性参数中,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可为一个位置范围,比如,可将屏幕划分为上、下、左、右、中间等多个区域(比如,如图2所示)。在另一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可为具体的位置坐标。
相应的,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属性参数和/或所述第二属性参数中,各位置的人脸的大小可用屏幕的区间范围来表示。比如,当人脸在屏幕中位置为区域划分的位置范围时,在屏幕的每个区域内划定多个方框大小,其中每个方框代表一个大小区间范围,这样便可通过方框大小来表示各位置的人脸的大小,比如,如图3所示,可在屏幕的中间区域划定A1、A2、A3、A4、A5五个方框,它们的大小依次增加,则人脸在屏幕中间区域位置的大小便可用A1、大于A1小于A2、大于A2小于A3,大于A3小于A4,大于A4小于A5来表示(图4中的人脸的大小即为大于A2小于A3)。在另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各位置的人脸的大小也可用实际的长、宽、高等参数来表示。
相应的,第一属性参数和/或所述第二属性参数中,各位置的人脸的面部角度可为一个角度值,比如,正面、正侧面、45度侧面,或所述面部角度可为角度范围,比如,正面、0-45度左侧面、0-45度右侧面等。
当然,具体实现中,也可通过其他的方式表示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大小及角度,在此不一一列举。
匹配模块133可将所述解析模块132解析出的第一属性参数与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的第二属性参数进行匹配。具体实现中,根据第一属性参数和第二属性参数具体包括的参数内容的不同,可设置不同的匹配规则,匹配模块133进行属性参数匹配的匹配顺序和需匹配的具体参数可不相同,判断是否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标准也可不相同。比如,当所述第一属性参数和第二属性参数包括所述摄像模块采集的人脸数、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需要匹配的参数仅为人脸数和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若照相数据包括的人脸数与某一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包括的人脸数相同,并且,各人脸在照相数据中所处的位置与各人脸在该某一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的位置也相同,则可确定找到第二属性参数与从所述照相数据解析出的第一属性参数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而,当所述第一属性参数和第二属性参数包括所述摄像模块采集的人脸数、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以及各位置的人脸的大小时,匹配模块133需匹配的参数也为三者,若照相数据包括的人脸数与某一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包括的人脸数相同,并且,各人脸在照相数据中所处的位置与各人脸在该某一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的位置也相同,并且,各位置的人脸的大小在照相数据和该某一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也相同时,方可确定找到第二属性参数与从所述照相数据中解析出的第一属性参数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当第一属性参数和/或第二属性参数中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为具体的位置坐标时,将第一属性参数与第二属性参数进行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进行匹配时,位置相同可为具体的位置坐标相同,而当第一属性参数和/或第二属性参数中的人脸在屏幕中位置为位置范围时,将第一属性参数与第二属性参数进行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进行匹配时,位置相同可为处于相同的位置范围,比如,对应于图2可为均处于屏幕的左边或者右边等。具体实现中,当各位置的人脸的大小用屏幕的区间范围来表示时,将第一属性参数与第二属性参数中的个位置的人脸的大小进行匹配时,大小相同可为处于相同的屏幕的区间范围,比如对应于图4(为摄像模块采集的照相数据)和图5(为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可为处于相同的大于A2小于A3的区间。当各位置的人脸的大小用实际的长、宽/高等参数来表示时,将第一属性参数与第二属性参数中的个位置的人脸的大小进行匹配时,大小相同可为长、宽/高分别相同。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显示输出模块134可将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以半透明的方式叠加在所述摄像模块采集的照相数据的上方(如图5.1所示,其中的朝向正面的人脸为摄像模块采集的照相数据,朝向侧面的人脸为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一方面可减少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对摄像模块采集的照相数据的干扰,另一方面,方便用户对照两张图片调整自己的拍照姿势。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符合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可能有多个,则当找到多张拍照姿势推荐图片的属性参数与所述照相数据的属性参数相匹配时,显示输出模块134可随机输出一张找到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由上可见,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通过摄像模块采集照相数据;从所述采集的照相数据中解析出第一属性参数,所述第一属性参数包括人脸数、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将所述解析出的第一属性参数与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的第二属性参数进行匹配;当找到第二属性参数与所述第一属性参数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时,输出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以供用户根据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调整拍照姿势。由此,可为用户输出好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进一步,参考图14,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匹配模块133可包括:第一匹配子模块1331、第二匹配子模块1332和第一确定子模块1333,其中:
第一匹配子模块1331,用于将所述解析模块132解析出的人脸数与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包含的人脸数进行匹配。
具体实现中,摄像模块131采集的人脸数可为单人脸,或者多人脸。比如,图7为摄像头采集到单人脸的取景框,图8为摄像头采集到双人脸的取景框。结合图7和图8,第一匹配子模块1331则是匹配是否存在包括单人脸或双人脸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当找到包括单人脸或双人脸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后,对应图7的单人脸,找到图9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对应图8的双人脸,找到图10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第二匹配子模块1332,用于当所述第一匹配子模块1331找到包含的人脸数与所述解析模块132解析出的人脸数相同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时,判断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是否与所述解析模块132解析出的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相同。
第一确定子模块1333,用于当所述第二匹配子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确定找到第二属性参数与所述解析模块132解析出的第一属性参数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仍结合图7和图8的例子,第二匹配模块1332可进一步判断图9中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是否与图7中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相同,以及可判断图10中的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是否与图8中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相同,参见图2、图7和图9可知,图7中照相数据中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为中间区域,图9中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也为中间区域,由此可知,图9中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的单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与图7中的照相数据中的单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相同,则针对图7的照相数据第一确定子模块1333可确定找到第二属性参数与从所述照相数据中解析出的第一属性参数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具体实现中,也可能存在图9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满足人脸数的匹配要求,而不满足位置的匹配要求,此时,系统可判断是否遍历完所有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如果判断为否,则系统可继续调用下一个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来与图7的照相数据进行属性参数匹配,直至遍历完所有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同样,参见图2.1、图8和图10可知,图8中的两个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分别对应图2.1中左上角的图中所展示的位置中,图10的两个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也对应图2.1中左上角的图中所展示的位置中,因此,图10中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的双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与图8中的照相数据中的双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均相同,则针对图8的照相数据,第一确定子模块1333可确定找到第二属性参数与从所述照相数据中解析出的第一属性参数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具体实现中,也可能存在图10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满足人脸数的匹配要求,而不满足位置的匹配要求,此时,系统可判断是否遍历完所有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如果判断为否,则系统可继续调用下一个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来与图8的照相数据进行属性参数匹配,直至遍历完所有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进一步,参考图15,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匹配模块133可包括:第一匹配子模块1331、第二匹配子模块1332、第三匹配模块1335和第二确定子模块1336,其中:
第一匹配子模块1331,用于将所述解析模块132解析出的人脸数与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包含的人脸数进行匹配;
具体实现中,摄像模块131采集的人脸数可为单人脸,或者多人脸。比如,图7为摄像头采集到单人脸的取景框,图8为摄像头采集到双人脸的取景框。结合图7和图8,第一匹配子模块1331则是匹配是否存在包括单人脸或双人脸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当找到包括单人脸或双人脸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后,对应图7的单人脸,找到图9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对应图8的双人脸,找到图10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第二匹配子模块1332,用于当所述第一匹配子模块1331找到包含的人脸数与所述解析模块132解析出的人脸数相同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时,判断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是否与所述解析模块132解析出的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相同。
仍结合图7和图8的例子,第二匹配模块1332可进一步判断图9中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是否与图7中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相同,以及可判断图10中的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是否与图8中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相同,参见图2、图7和图9可知,图7中照相数据中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为中间区域,图9中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也为中间区域,由此可知,图9中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的单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与图7中的照相数据中的单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相同。
具体实现中,也可能存在图9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满足人脸数的匹配要求,而不满足位置的匹配要求,此时,系统可判断是否遍历完所有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如果判断为否,则系统可继续调用下一个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来与图7的照相数据进行属性参数匹配,直至遍历完所有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同样,参见图2.1、图8和图10可知,图8中的两个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分别对应图2.1中左上角的图中所展示的位置中,图10的两个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也对应图2.1中左上角的图中所展示的位置中,因此,图10中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的双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与图8中的照相数据中的双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均相同。
具体实现中,也可能存在图10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满足人脸数的匹配要求,而不满足位置的匹配要求,此时,系统可判断是否遍历完所有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如果判断为否,则系统可继续调用下一个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来与图8的照相数据进行属性参数匹配,直至遍历完所有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第三匹配模块1335,用于当所述第二匹配模块1332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判断在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各位置的人脸的大小是否与所述解析模块132解析出的个位置的人脸的大小相同;
第二确定子模块1336,用于当所述第三匹配模块1335的判断结果为是时,确定找到第二属性参数与所述解析模块132解析出的第一属性参数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参见图3、图7和图9可知,经过第三匹配模块1335的匹配可知,图7中的单人脸的大小为大于A2小于A3,图9中的单人脸的大小也为大于A2小于A3,则第二确定子模块1336可确定找到属性参数与所述图7中照相数据的属性参数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图9。
具体实现中,也可能存在图9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满足人脸数的匹配要求,满足位置的匹配要求,但不满足人脸大小的匹配要求,此时,系统可判断是否遍历完所有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如果判断为否,则系统可继续调用下一个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来与图7的照相数据进行属性参数匹配,直至遍历完所有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同样,对于图8和图10,第三匹配模块1335可分别判断图8和图10中处于相同位置的单人脸的大小是否相同,若每个单人脸的大小相同,则第二确定子模块1336可确定找到属性参数与所述图8中照相数据的属性参数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若经过判断图8中有一个位置的人脸的大小与图10中相同位置的人脸的大小相同,而另外一个位置的人脸的大小与图10中相同位置的人脸的大小不同,则可确定图10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的第二属性参数与从图8中的照相数据中解析出的第一属性参数不符合预设匹配结果。
具体实现中,也可能存在图10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满足人脸数的匹配要求,满足位置的匹配要求,但不满足人脸大小的要求,此时,系统可判断是否遍历完所有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如果判断为否,则系统可继续调用下一个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来与图8的照相数据进行属性参数匹配,直至遍历完所有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进一步,参考图16,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匹配模块133可包括:第一匹配子模块1331、第二匹配子模块1332、第四匹配模块1338和第三确定子模块1339,其中:
第一匹配子模块1331,用于将所述解析模块132解析出的人脸数与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包含的人脸数进行匹配;
具体实现中,摄像模块131采集的人脸数可为单人脸,或者多人脸。比如,图7为摄像头采集到单人脸的取景框,图8为摄像头采集到双人脸的取景框。结合图7和图8,第一匹配子模块1331则是匹配是否存在包括单人脸或双人脸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当找到包括单人脸或双人脸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后,对应图7的单人脸,找到图9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对应图8的双人脸,找到图10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第二匹配子模块1332,用于当所述第一匹配子模块1331找到包含的人脸数与所述解析模块132解析出的人脸数相同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时,判断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是否与所述解析模块132解析出的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相同;
仍结合图7和图8的例子,第二匹配模块1332可进一步判断图9中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是否与图7中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相同,以及可判断图10中的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是否与图8中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相同,参见图2、图7和图9可知,图7中照相数据中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为中间区域,图9中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也为中间区域,由此可知,图9中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的单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与图7中的照相数据中的单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相同。
具体实现中,也可能存在图9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满足人脸数的匹配要求,而不满足位置的匹配要求,此时,系统可判断是否遍历完所有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如果判断为否,则系统可继续调用下一个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来与图7的照相数据进行属性参数匹配,直至遍历完所有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同样,参见图2.1、图8和图10可知,图8中的两个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分别对应图2.1中左上角的图中所展示的位置中,图10的两个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也对应图2.1中左上角的图中所展示的位置中,因此,图10中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的双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与图8中的照相数据中的双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均相同。
具体实现中,也可能存在图10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满足人脸数的匹配要求,而不满足位置的匹配要求,此时,系统可判断是否遍历完所有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如果判断为否,则系统可继续调用下一个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来与图8的照相数据进行属性参数匹配,直至遍历完所有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第四匹配模块1338,用于当所述第二匹配模块1332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判断在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各位置的人脸的面部角度是否与所述解析模块132解析出的各位置的人脸的面部角度相同;
第三确定子模块1339,用于当所述第四匹配模块1338的判断结果为是时,确定找到第二属性参数与所述解析模块132解析出的第一属性参数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参见图7和图9可知,图7中的单人脸的角度为正面,图9中的单人脸的角度为0-45度右侧面,第四匹配模块1338将图7和图9的人脸的面部角度经过判断,则可确定图9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的属性参数与所述图7中照相数据的属性参数不符合预设匹配结果。
具体实现中,也可能存在图9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满足人脸数的匹配要求,满足位置的匹配要求,但不满足面部角度的匹配要求,此时,系统可判断是否遍历完所有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如果判断为否,则系统可继续调用下一个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来与图7的照相数据进行属性参数匹配,直至遍历完所有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同样,对于图8和图10,第四匹配模块1338可分别判断图8和图10中处于相同位置的单人脸的面部角度是否相同,若每个单人脸的面部角度相同,则第三确定子模块1339可确定找到属性参数与所述图8中照相数据的属性参数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若经过判断图8中有一个位置的人脸的面部角度与图10中相同位置的人脸的面部角度相同,而另外一个位置的人脸的面部角度与图10中相同位置的人脸的面部角度不同,则可确定图10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的第二属性参数与从图8中的照相数据解析出的第一属性参数不符合预设匹配结果。
具体实现中,也可能存在图10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满足人脸数的匹配要求,满足位置的匹配要求,但不满足面部角度的匹配要求,此时,系统可判断是否遍历完所有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如果判断为否,则系统可继续调用下一个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来与图8的照相数据进行属性参数匹配,直至遍历完所有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图17为本发明的图片的输出装置(具体实现中,该图片输出装置可为照相机等具有照相功能的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如图17所示,其可包括:摄像头171、处理器172以及显示器173,其中:
摄像头171,用于采集照相数据。
具体实现中,在用手机或者相机等照相装置拍照的时候(比如,自拍),通过摄像头131可捕获到镜头前的对象,比如,人脸数、人脸大小、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人脸的面部角度等。
处理器172,用于从所述摄像头171采集的照相数据中解析出第一属性参数,所述第一属性参数包括所述摄像头采集的人脸数、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并将所述解析出的第一属性参数与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的第二属性参数进行匹配。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属性参数包括所述摄像头采集的人脸数、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属性参数还可包括各位置的人脸的大小和/或各位置的人脸的面部角度等。
具体实现中,本发明实施例可预先在照相装置中存储多张优美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并对每张图片中的参数(包括的人脸数、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各位置的人脸的大小、各位置的人脸的面部角度等)进行定义,并将定义的参数作为所述图片的第二属性参数保存起来。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属性参数和/或所述第二属性参数中,所述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可为一个位置范围,比如,可将屏幕划分为上、下、左、右、中间等多个区域(比如,如图2所示)。在另一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可为具体的位置坐标。
相应的,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属性参数和/或所述第二属性参数中,各位置的人脸的大小可用屏幕的区间范围来表示。比如,当人脸在屏幕中位置为区域划分的位置范围时,在屏幕的每个区域内划定多个方框大小,其中每个方框代表一个大小区间范围,这样便可通过方框大小来表示各位置的人脸的大小,比如,如图3所示,可在屏幕的中间区域划定A1、A2、A3、A4、A5五个方框,它们的大小依次增加,则人脸在屏幕中间区域位置的大小便可用A1、大于A1小于A2、大于A2小于A3,大于A3小于A4,大于A4小于A5来表示(图4中的人脸的大小即为大于A2小于A3)。在另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各位置的人脸的大小也可用实际的长、宽、高等参数来表示。
相应的,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属性参数和/或所述第二属性参数中,各位置的人脸的面部角度可为一个角度值,比如,正面、正侧面、45度侧面,或所述面部角度可为角度范围,比如,正面、0-45度左侧面、0-45度右侧面等。
当然,具体实现中,也可通过其他的方式表示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大小及角度,在此不一一列举。
具体实现中,根据第一属性参数和第二属性参数具体包括的参数内容的不同,可设置不同的匹配规则,处理器172进行属性参数匹配的匹配顺序和需匹配的具体参数可不相同,判断是否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标准也可不相同。比如,当第一属性参数和第二属性参数包括所述摄像头采集的人脸数、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需要匹配的参数仅为人脸数和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若照相数据包括的人脸数与某一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包括的人脸数相同,并且,各人脸在照相数据中所处的位置与各人脸在该某一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的位置也相同,则可确定找到第二属性参数与从所述照相数据中解析出的第一属性参数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而,当第一属性参数和第二属性参数包括所述摄像头采集的人脸数、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以及各位置的人脸的大小时,处理器172需匹配的参数也为三者,若照相数据包括的人脸数与某一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包括的人脸数相同,并且,各人脸在照相数据中所处的位置与各人脸在该某一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的位置也相同,并且,各位置的人脸的大小在照相数据和该某一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也相同时,方可确定找到第二属性参数与从所述照相数据中解析出的第一属性参数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具体实现中,当第一属性参数和/或第二属性参数中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为具体的位置坐标时,将第一属性参数与第二属性参数进行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进行匹配时,位置相同可为具体的位置坐标相同,而当第一属性参数和/或第二属性参数中的人脸在屏幕中位置为位置范围时,将第一属性参数与第二属性参数进行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进行匹配时,位置相同可为处于相同的位置范围,比如,对应于图2可为均处于屏幕的左边或者右边等。具体实现中,当各位置的人脸的大小用屏幕的区间范围来表示时,将第一属性参数与第二属性参数中的个位置的人脸的大小进行匹配时,大小相同可为处于相同的屏幕的区间范围,比如对应于图4(为摄像头采集的照相数据)和图5(为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可为处于相同的大于A2小于A3的区间。当各位置的人脸的大小用实际的长、宽/高等参数来表示时,将第一属性参数与第二属性参数中的个位置的人脸的大小进行匹配时,大小相同可为长、宽/高分别相同。
显示器173,用于当所述处理器172找到属性参数与所述照相数据的属性参数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时,输出所述找到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以供用户根据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调整拍照姿势。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显示器173可将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以半透明的方式叠加在所述摄像头采集的照相数据的上方(如图5.1所示,其中的粗线条为摄像头采集的照相数据,细线条为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一方面可减少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对摄像头采集的照相数据的干扰,另一方面,方便用户对照两张图片调整自己的拍照姿势。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符合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可能有多个,则当找到多张拍照姿势推荐图片的属性参数与所述照相数据的属性参数相匹配时,显示器173可随机输出一张找到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172具体用于将从所述照相数据中解析出的人脸数与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包含的人脸数进行匹配,并当找到包含的人脸数与所述解析出的人脸数相同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时,判断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是否与所述解析出的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相同,并当判断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与所述解析出的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相同时,确定找到第二属性参数与从所述照相数据中解析出的第一属性参数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具体实现中,摄像头171采集的人脸数可为单人脸,或者多人脸。比如,图7为摄像头采集到单人脸的取景框,图8为摄像头采集到双人脸的取景框。结合图7和图8,处理器172具体用于匹配是否存在包括单人脸或双人脸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对应图7的单人脸,找到图9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对应图8的双人脸,找到图10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当找到与人脸数相匹配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图9和图10后,处理器171进一步判断图9中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是否与图7中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相同,以及判断图10中的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是否与图8中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相同,参见图2、图7和图9可知,图7中照相数据中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为中间区域,图9中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也为中间区域,由此可知,图9中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的单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与图7中的照相数据中的单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相同,则针对图7的照相数据处理器172可确定找到第二属性参数与从所述照相数据中解析出的第一属性参数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具体实现中,也可能存在图9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满足人脸数的匹配要求,而不满足位置的匹配要求,此时,系统可判断是否遍历完所有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如果判断为否,则系统可继续调用下一个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来与图7的照相数据进行属性参数匹配,直至遍历完所有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同样,参见图2.1、图8和图10可知,图8中的两个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分别对应图2.1中左上角的图中所展示的位置中,图10的两个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也对应图2.1中左上角的图中所展示的位置中,因此,图10中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的双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与图8中的照相数据中的双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均相同,则针对图8的照相数据,处理器172可确定找到第二属性参数与从所述照相数据中解析出的第一属性参数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具体实现中,也可能存在图10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满足人脸数的匹配要求,而不满足位置的匹配要求,此时,系统可判断是否遍历完所有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如果判断为否,则系统可继续调用下一个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来与图8的照相数据进行属性参数匹配,直至遍历完所有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属性参数包括:所述摄像头采集的人脸数、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各位置的人脸的大小;所述处理器172具体用于将从所述照相数据中解析出的人脸数与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包含的人脸数进行匹配,并当找到包含的人脸数与所述解析出的人脸数相同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时,判断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是否与所述解析出的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相同;并当判断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与所述解析出的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相同时,判断在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各位置的人脸的大小是否与解析出的各位置的人脸的大小是否相同;并当判断在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与从所述照相数据中解析出的处于相同位置的人脸的大小在相同的大小范围内时,确定找到第二属性参数与从所述照相数据中解析出的第一属性参数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具体实现中,摄像头171采集的人脸数可为单人脸,或者多人脸。比如,图7为摄像头采集到单人脸的取景框,图8为摄像头采集到双人脸的取景框。结合图7和图8,则处理器172用于匹配是否存在包括单人脸或双人脸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对应图7的单人脸,找到图9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对应图8的双人脸,找到图10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仍结合图7和图8的例子,当处理器172找到包括单人脸或双人脸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图9和图10后,可进一步判断图9中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是否与图7中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相同,以及判断图10中的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是否与图8中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相同,参见图2、图7和图9可知,图7中照相数据中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为中间区域,图9中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也为中间区域,由此可知,图9中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的单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与图7中的照相数据中的单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相同。
具体实现中,也可能存在图9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满足人脸数的匹配要求,而不满足位置的匹配要求,此时,系统可判断是否遍历完所有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如果判断为否,则系统可继续调用下一个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来与图7的照相数据进行属性参数匹配,直至遍历完所有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同样,参见图2.1、图8和图10可知,图8中的两个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分别对应图2.1中左上角的图中所展示的位置中,图10的两个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也对应图2.1中左上角的图中所展示的位置中,因此,图10中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的双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与图8中的照相数据中的双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均相同。
具体实现中,也可能存在图10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满足人脸数的匹配要求,而不满足位置的匹配要求,此时,系统可判断是否遍历完所有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如果判断为否,则系统可继续调用下一个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来与图8的照相数据进行属性参数匹配,直至遍历完所有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参见图3、图7和图9可知,处理器172的匹配可知,图7中的单人脸的大小为大于A2小于A3,图9中的单人脸的大小也为大于A2小于A3,则处理器172可确定找到属性参数与所述图7中照相数据的属性参数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图9。
具体实现中,也可能存在图9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满足人脸数的匹配要求,满足位置的匹配要求,但不满足人脸大小的匹配要求,此时,系统可判断是否遍历完所有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如果判断为否,则系统可继续调用下一个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来与图7的照相数据进行属性参数匹配,直至遍历完所有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同样,对于图8和图10,处理器172可分别判断图8和图10中处于相同位置的单人脸的大小是否相同,若每个单人脸的大小相同,则处理器172可确定找到属性参数与所述图8中照相数据的属性参数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若经过判断图8中有一个位置的人脸的大小与图10中相同位置的人脸的大小相同,而另外一个位置的人脸的大小与图10中相同位置的人脸的大小不同,则可确定图10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的属性参数与图8中照相数据的属性参数不符合预设匹配结果。
具体实现中,也可能存在图9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满足人脸数的匹配要求,满足位置的匹配要求,但不满足人脸大小的匹配要求,此时,系统可判断是否遍历完所有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如果判断为否,则系统可继续调用下一个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来与图7的照相数据进行属性参数匹配,直至遍历完所有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解析出的属性参数包括所述摄像头采集的人脸数、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各位置的人脸的面部角度;则所述处理器172具体用于将从所述照相数据中解析出的人脸数与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包含的人脸数进行匹配,并当找到包含的人脸数与所述解析出的人脸数相同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时,判断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是否与所述解析出的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相同;并判断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与所述解析出的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相同时,判断在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各位置的人脸的面部角度是否与解析出的各位置的人脸的面部角度相同;并当判断在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各位置的人脸的面部角度与解析出的各位置的人脸的面部角度相同时,确定找到第二属性参数与所述解析出的属性参数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具体实现中,摄像头171采集的人脸数可为单人脸,或者多人脸。比如,图7为摄像头采集到单人脸的取景框,图8为摄像头采集到双人脸的取景框。结合图7和图8,处理器172具体用于匹配是否存在包括单人脸或双人脸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对应图7的单人脸,找到图9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对应图8的双人脸,找到图10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仍结合图7和图8的例子,当处理器172找到包括单人脸或双人脸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后,可进一步判断图9中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是否与图7中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相同,以及可判断图10中的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是否与图8中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相同,参见图2、图7和图9可知,图7中照相数据中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为中间区域,图9中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也为中间区域,由此可知,图9中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的单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与图7中的照相数据中的单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相同。
具体实现中,也可能存在图9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满足人脸数的匹配要求,而不满足位置的匹配要求,此时,系统可判断是否遍历完所有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如果判断为否,则系统可继续调用下一个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来与图7的照相数据进行属性参数匹配,直至遍历完所有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同样,参见图2.1、图8和图10可知,图8中的两个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分别对应图2.1中左上角的图中所展示的位置中,图10的两个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也对应图2.1中左上角的图中所展示的位置中,因此,图10中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的双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与图8中的照相数据中的双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均相同。
具体实现中,也可能存在图10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满足人脸数的匹配要求,而不满足位置的匹配要求,此时,系统可判断是否遍历完所有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如果判断为否,则系统可继续调用下一个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来与图8的照相数据进行属性参数匹配,直至遍历完所有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参见图7和图9可知,图7中的单人脸的角度为正面,图9中的单人脸的角度为0-45度右侧面,处理器172将图7和图9的人脸的面部角度经过判断,则可确定图9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的属性参数与所述图7中照相数据的属性参数不符合预设匹配结果。
具体实现中,也可能存在图9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满足人脸数的匹配要求,满足位置的匹配要求,但不满足面部角度的匹配要求,此时,系统可判断是否遍历完所有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如果判断为否,则系统可继续调用下一个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来与图7的照相数据进行属性参数匹配,直至遍历完所有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同样,对于图8和图10,处理器172可分别判断图8和图10中处于相同位置的单人脸的面部角度是否相同,若每个单人脸的面部角度相同,则可确定找到属性参数与所述图8中照相数据的属性参数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若经过判断图8中有一个位置的人脸的面部角度与图10中相同位置的人脸的面部角度相同,而另外一个位置的人脸的面部角度与图10中相同位置的人脸的面部角度不同,则可确定图10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的属性参数与图8中照相数据的属性参数不符合预设匹配结果。
具体实现中,也可能存在图10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满足人脸数的匹配要求,满足位置的匹配要求,但不满足面部角度的匹配要求,此时,系统可判断是否遍历完所有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如果判断为否,则系统可继续调用下一个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来与图8的照相数据进行属性参数匹配,直至遍历完所有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由上可见,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通过摄像头采集照相数据;从所述采集的照相数据中解析出第一属性参数,所述第一属性参数包括所述摄像头采集的人脸数、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各位置的人脸的面部角度;将所述解析出的第一属性参数与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的第二属性参数进行匹配;当找到第二属性参数与解析出的第一属性参数相匹配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时,输出所述找到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以供用户根据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调整拍照姿势。由此,可为用户输出好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以上所列举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8)

1.一种图片的输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摄像头采集照相数据;
从所述采集的照相数据中解析出第一属性参数,所述第一属性参数包括人脸数和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
将所述解析出的第一属性参数与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的第二属性参数进行匹配,所述第二属性参数包括人脸数和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
当找到第二属性参数与所述第一属性参数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时,输出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以供用户根据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调整拍照姿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片的输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解析出的第一属性参数与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的第二属性参数进行匹配包括:
将所述解析出的人脸数与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包含的人脸数进行匹配;
当找到包含的人脸数与所述解析出的人脸数相同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时,判断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是否与所述解析出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相同;
如果判断为是,则确定找到第二属性参数与所述第一属性参数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片的输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属性参数还包括:各位置的人脸的大小,所述将所述解析出的第一属性参数与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的第二属性参数进行匹配包括:
将所述解析出的人脸数与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包含的人脸数进行匹配;
当找到包含的人脸数与所述解析出的人脸数相同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时,判断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是否与所述解析出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相同;
如果判断为是,判断在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各位置的人脸的大小是否与所述解析出的各位置的人脸的大小相同,如果判断为是,则确定找到第二属性参数与所述第一属性参数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片的输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属性参数还包括:各位置的人脸的面部角度,所述将所述解析出的第一属性参数与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的第二属性参数进行匹配包括:
将所述解析出的人脸数与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包含的人脸数进行匹配;
当找到包含的人脸数与所述解析出的人脸数相同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时,判断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是否与所述解析出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相同;
如果判断为是,判断在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各位置的人脸的面部角度是否与所述解析出的各位置的人脸的面部角度相同,如果判断为是,则确定找到第二属性参数与所述第一属性参数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片的输出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找到多张第二属性参数与所述第一属性参数相匹配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时,随机输出一张找到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片的输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所述找到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包括:
将所述找到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以半透明的方式叠加在所述摄像头采集的照相数据的上方。
7.一种图片的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摄像模块,用于采集照相数据;
解析模块,用于从所述摄像头采集的照相数据中解析出第一属性参数,所述第一属性参数包括人脸数和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
匹配模块,用于将所述解析模块解析出的第一属性参数与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的第二属性参数进行匹配,所述第二属性参数包括人脸数和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
显示输出模块,用于当所述匹配模块找到第二属性参数与所述第一属性参数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时,输出所述找到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以供用户根据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调整拍照姿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片的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匹配模块包括:
第一匹配子模块,用于将所述解析出人脸数与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包含的人脸数进行匹配;
第二匹配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匹配子模块找到包含的人脸数与所述解析出的人脸数相同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时,判断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是否与所述解析出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相同;
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匹配子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确定找到第二属性参数与所述第一属性参数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片的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属性参数还包括:各位置的人脸的大小;所述匹配模块包括:
第一匹配子模块,用于将所述解析出的人脸数与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包含的人脸数进行匹配;
第二匹配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匹配子模块找到包含的人脸数与所述解析出的人脸数相同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时,判断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是否与所述解析出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相同;
第三匹配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匹配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判断在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各位置的人脸的大小是否与所述解析出的各位置的人脸的大小相同;
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三匹配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确定找到第二属性参数与所述第一属性参数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片的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属性参数还包括:各位置的人脸的面部角度;所述匹配模块包括:
第一匹配子模块,用于将所述解析出的人脸数与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包含的人脸数进行匹配;
第二匹配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匹配子模块找到包含的人脸数与所述解析出的人脸数相同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时,判断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是否与所述解析出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相同;
第四匹配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匹配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判断在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各位置的人脸的面部角度是否与所述解析出的各位置的人脸的面部角度相同;
第三确定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第四匹配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确定找到第二属性参数与所述第一属性参数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11.如权利要求7-10中任一项所述的图片的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输出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匹配模块找到多张第二属性参数与所述第一属性参数相匹配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时,随机输出一张找到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12.如权利要求7-10中任一项所述的图片的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输出模块具体将所述找到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以半透明的方式叠加在所述摄像模块采集的照相数据的上方。
13.一种图片的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摄像头,用于采集照相数据;
处理器,用于从所述摄像头采集的照相数据中解析出第一属性参数,所述第一属性参数包括人脸数和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并将所述解析出的第一属性参数与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的第二属性参数进行匹配,所述第二属性参数包括人脸数和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
显示器,用于当所述处理器找到第二属性参数与所述第一属性参数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时,输出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以供用户根据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调整拍照姿势。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片的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在将所述解析出的第一属性参数与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的第二属性参数进行匹配时,具体用于:
将所述解析出人脸数与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包含的人脸数进行匹配;当找到包含的人脸数与所述解析出的人脸数相同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时,判断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是否与所述解析出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相同;如果判断为是,则确定找到第二属性参数与所述第一属性参数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片的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属性参数还包括:各位置的人脸的大小;所述处理器在将所述解析出的第一属性参数与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的第二属性参数进行匹配时,具体用于:
将所述解析出的人脸数与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包含的人脸数进行匹配;
当找到包含的人脸数与所述解析出的人脸数相同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时,判断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是否与所述解析出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相同;
如果判断为是,判断在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各位置的人脸的大小是否与所述解析出的各位置的人脸的大小相同,如果判断为是,则确定找到第二属性参数与所述第一属性参数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片的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属性参数还包括:各位置的人脸的面部角度;所述处理器在将所述解析出的第一属性参数与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的第二属性参数进行匹配时,具体用于:
将所述解析出的人脸数与预先存储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包含的人脸数进行匹配;
当找到包含的人脸数与所述解析出的人脸数相同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时,判断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是否与所述解析出的人脸在屏幕中的位置相同;
如果判断为是,判断在所述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中各位置的人脸的面部角度是否与所述解析出的各位置的人脸的面部角度相同,如果判断为是,则确定找到第二属性参数与所述第一属性参数符合预设匹配结果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17.如权利要求13-16中任一项所述的图片的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处理器找到多张第二属性参数与所述第一属性参数相匹配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时,所述显示器随机输出一张找到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
18.如权利要求13-16中任一项所述的图片的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器具体用于将所述找到的拍照姿势推荐图片以半透明的方式叠加在所述摄像头采集的照相数据的上方。
CN201310101209.2A 2013-03-27 2013-03-27 图片的输出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32204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01209.2A CN103220466B (zh) 2013-03-27 2013-03-27 图片的输出方法及装置
JP2016504453A JP6101397B2 (ja) 2013-03-27 2013-10-28 写真出力方法および装置
PCT/CN2013/086054 WO2014153956A1 (zh) 2013-03-27 2013-10-28 图片的输出方法及装置
EP13880433.1A EP2950520B1 (en) 2013-03-27 2013-10-28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utputting picture
KR1020157025841A KR101670377B1 (ko) 2013-03-27 2013-10-28 픽처 출력 방법 및 장치
US14/834,735 US20150365545A1 (en) 2013-03-27 2015-08-25 Picture Output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01209.2A CN103220466B (zh) 2013-03-27 2013-03-27 图片的输出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20466A CN103220466A (zh) 2013-07-24
CN103220466B true CN103220466B (zh) 2016-08-24

Family

ID=48817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01209.2A Active CN103220466B (zh) 2013-03-27 2013-03-27 图片的输出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365545A1 (zh)
EP (1) EP2950520B1 (zh)
JP (1) JP6101397B2 (zh)
KR (1) KR101670377B1 (zh)
CN (1) CN103220466B (zh)
WO (1) WO201415395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20466B (zh) * 2013-03-27 2016-08-24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图片的输出方法及装置
CN104869299B (zh) * 2014-02-26 2019-12-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提示方法和装置
CN104572830A (zh) * 2014-12-09 2015-04-29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推荐拍摄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744141A (zh) * 2014-12-11 2016-07-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拍照的方法和装置
CN104767940B (zh) * 2015-04-14 2018-09-1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拍照方法及装置
CN105357425B (zh) * 2015-11-20 2019-03-15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图像拍摄方法及装置
CN106412413A (zh) * 2016-05-09 2017-02-15 捷开通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拍照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6791364A (zh) * 2016-11-22 2017-05-3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多人拍照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991376B (zh) * 2017-03-09 2020-03-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结合深度信息的侧脸验证方法及装置与电子装置
CN110268703A (zh) * 2017-03-15 2019-09-20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成像方法和成像控制装置
CN106951525A (zh) * 2017-03-21 2017-07-1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提供参考拍摄造型的方法及装置
TWI637288B (zh) * 2017-10-11 2018-10-0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眼球視線校正的影像處理方法及其系統
WO2019090502A1 (zh) * 2017-11-08 2019-05-16 深圳传音通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图像拍摄方法及图像拍摄系统
US10576016B2 (en) * 2017-11-29 2020-03-0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anaging photographic capture
KR102628042B1 (ko) * 2017-12-22 2024-01-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연락처 정보를 추천하는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WO2019125082A1 (en) 2017-12-22 2019-06-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commending contact information
CN108156385A (zh) * 2018-01-02 2018-06-1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图像获取方法及图像获取装置
CN108848303A (zh) * 2018-05-28 2018-11-2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拍摄提示方法及装置
US10630896B1 (en) 2019-02-14 2020-04-2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gnitive dynamic photography guidance and pose recommendation
CN109920422A (zh) * 2019-03-15 2019-06-21 百度国际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语音交互方法及装置、车载语音交互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2147485B1 (ko) * 2019-05-17 2020-08-24 네이버 주식회사 촬영 가이드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12351185A (zh) * 2019-08-07 2021-02-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拍照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10868538A (zh) * 2019-11-11 2020-03-06 三星电子(中国)研发中心 推荐拍摄姿态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3132618B (zh) * 2019-12-31 2022-09-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辅助拍照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JP7447538B2 (ja) 2020-02-25 2024-03-1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撮影画像評価システム
CN116529779A (zh) * 2020-10-13 2023-08-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控制电子设备的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10934A (zh) * 2009-03-20 2009-08-19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数码像框及其显示照片的方法
CN102891958A (zh) * 2011-07-22 2013-01-23 北京华旗随身数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姿势指导功能的数码相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49020B2 (en) * 2003-10-27 2008-03-2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playing an image composition template
JP4130641B2 (ja) * 2004-03-31 2008-08-0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ディジタル・スチル・カメラ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335727B2 (ja) 2004-03-31 2009-09-3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顔抽出を行うディジタルカメラ
JP2008066886A (ja) * 2006-09-05 2008-03-21 Olympus Imaging Corp カメラ、通信制御装置、撮影技術援助システム、撮影技術援助方法、プログラム
JP4264663B2 (ja) * 2006-11-21 2009-05-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影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これらにおける画像処理方法ならびに当該方法をコンピュータに実行させるプログラム
JP2008245093A (ja) * 2007-03-28 2008-10-09 Fujifilm Corp デジタルカメラ、デジタルカメラ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029137B2 (ja) * 2007-05-17 2012-09-19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1477182B1 (ko) * 2007-06-01 2014-12-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단말 및 그의 이미지 촬영 방법
JP2009010777A (ja) * 2007-06-28 2009-01-15 Sony Corp 撮像装置、撮影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JP2009088710A (ja) * 2007-09-27 2009-04-23 Fujifilm Corp 撮影装置、撮影方法及び撮影プログラム
KR100943548B1 (ko) * 2008-05-26 2010-02-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촬영 장치의 포즈 가이드 방법 및 장치
KR101537948B1 (ko) * 2008-12-16 2015-07-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얼굴 포즈 추정을 이용한 촬영 방법 및 장치
US20100245610A1 (en) * 2009-03-31 2010-09-30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digital image
JP4844657B2 (ja) * 2009-07-31 2011-12-28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
JP5171772B2 (ja) 2009-09-25 2013-03-27 アイホン株式会社 テレビインターホン装置
JP5359762B2 (ja) * 2009-10-15 2013-12-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表示制御方法及び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1135527A (ja) * 2009-12-25 2011-07-07 Nikon Corp デジタルカメラ
CN101917548A (zh) * 2010-08-11 2010-12-15 无锡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自适应调整画面的摄像装置及方法
JP2012244226A (ja) * 2011-05-16 2012-12-10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撮像装置、画像合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3220466B (zh) * 2013-03-27 2016-08-24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图片的输出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10934A (zh) * 2009-03-20 2009-08-19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数码像框及其显示照片的方法
CN102891958A (zh) * 2011-07-22 2013-01-23 北京华旗随身数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姿势指导功能的数码相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50520B1 (en) 2022-12-07
US20150365545A1 (en) 2015-12-17
EP2950520A1 (en) 2015-12-02
WO2014153956A1 (zh) 2014-10-02
KR20150121114A (ko) 2015-10-28
JP6101397B2 (ja) 2017-03-22
EP2950520A4 (en) 2016-03-09
CN103220466A (zh) 2013-07-24
KR101670377B1 (ko) 2016-10-28
JP2016516369A (ja) 2016-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20466B (zh) 图片的输出方法及装置
US9918007B2 (en) Photograph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EP3134850B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camera based on processing an image captured by other camera
CN104834901B (zh) 一种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人脸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US9288388B2 (en) Method and portable terminal for correcting gaze direction of user in image
TWI532361B (zh) 自動尋景拍攝方法及其系統
WO2022042670A1 (zh) 基于眼部状态检测的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205545654U (zh) 一种双摄像头装置及其应用的终端设备
CN108989539B (zh) 一种信息终端
US20230162332A1 (en) Image Transform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6412420B (zh) 一种互动拍照实现方法
CN103813103B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防抖动拍照方法及装置
CN106022036A (zh) 基于视网膜识别的智能眼镜操作界面安全验证方法及智能眼镜
WO2020011124A1 (en) Portrait image evaluation based on aesthetics
US20230162529A1 (en) Eye bag det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200019764A1 (en) Portrait Image Evaluation Based on Aesthetics
CN108093243A (zh) 一种立体成像处理方法、装置和立体显示设备
CN114008582A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CN104735354B (zh) 一种拍摄图像的方法及装置
KR101513931B1 (ko) 구도의 자동보정 방법 및 이러한 구도의 자동보정 기능이 탑재된 영상 장치
CN109151323A (zh) 一种拍照方法及装置、终端、存储介质
CN105744141A (zh) 一种智能拍照的方法和装置
CN108540790A (zh)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立体图像获取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5739096B (zh) 一种智能眼镜及智能投影显示方法
CN108234888A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121

Address after: Metro Songshan Lake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City Road 523808 No. 2 South Factory (1) project B2 -5 production workshop

Patentee after: HUAWEI terminal (Dongguan)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Bantian HUAWEI base B District, building 2, building No.

Patentee before: Huawei Device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3808 Southern Factory Building (Phase I) Project B2 Production Plant-5, New Town Avenue, Songshan Lake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awei Device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3808 Southern Factory Building (Phase I) Project B2 Production Plant-5, New Town Avenue, Songshan Lake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rminal (Donggua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