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20104A - 一种pusch的传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pusch的传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20104A
CN103220104A CN2012100464350A CN201210046435A CN103220104A CN 103220104 A CN103220104 A CN 103220104A CN 2012100464350 A CN2012100464350 A CN 2012100464350A CN 201210046435 A CN201210046435 A CN 201210046435A CN 103220104 A CN103220104 A CN 1032201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link
downlink configuration
cell
timing relationship
pusch tim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4643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20104B (zh
Inventor
张世昌
付景兴
孙程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amsung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amsung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to CN20121004643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20104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amsung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amsung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035539.9A priority patent/CN108111290B/zh
Priority to KR1020130005667A priority patent/KR102093285B1/ko
Priority to EP13738288.3A priority patent/EP2805435B1/en
Priority to JP2014553255A priority patent/JP6143792B2/ja
Priority to PCT/KR2013/000407 priority patent/WO2013109086A1/en
Priority to US13/745,113 priority patent/US9648595B2/en
Publication of CN1032201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01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201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01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43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using tim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MA]
    • H04B7/265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using tim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MA] for structure of frame, burs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69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using time-sha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2Indication of how the channel is divid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6Half-duplex systems; Simplex/duplex switching; Transmission of break signals non-automatically inverting the direction of transmis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PUSCH的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在CA的多个Cell采用不完全相同的TDD上下行配置时,根据系统为UE在CA中配置的Cell的TDD上下行配置的组合情况,对每个Cell,从系统支持的所有TDD上下行配置中选择其中一种TDD上下行配置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确定为该Cell的PUSCH定时关系;根据所述确定的PUSCH定时关系在每个Cell上相应的子帧的PDCCH上接收UL Grant或者在相应的子帧的PHICH上接收HARQ-ACK反馈信息;按照所述确定的PUSCH定时关系在每个Cell上的相应的PUSCH子帧上发送PUSCH数据。

Description

一种PUSCH的传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在支持载波聚合(CA,Carrier Aggregation)的时分复用(TDD,Time Division Duplexing)系统中,当多个小区(Cell)的TDD上下行配置不完全一样时,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的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技术支持频分双工(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和时分双工(TDD,Time Division Duplexing)两种双工方式。图1为LTE的TDD系统的帧结构示意图。每个无线帧的长度是10毫秒(ms),等分为两个长度为5ms的半帧,每个半帧包含8个长度为0.5ms的时隙和3个的特殊域,3个的特殊域总长度为1ms,3个特殊域分别为下行导频时隙(DwPTS,Downlink pilot time slot)、保护间隔(GP,Guard period)和上行导频时隙(UpPTS,Uplink pilot time slot),每个子帧由两个连续的时隙构成。
TDD系统中的传输包括:由基站到用户设备(UE,User Equipment)的传输(称为下行)和由UE到基站的传输(称为上行)。基于图1所示的帧结构,每10ms时间内上行和下行共用10个子帧,每个子帧或者配置给上行或者配置给下行,将配置给上行的子帧称为上行子帧,将配置给下行的子帧称为下行子帧。TDD系统中支持7种上下行配置,如表1所示,D代表下行子帧,U代表上行子帧,S代表上述包含3个特殊域的特殊子帧。
Figure BDA0000138164050000011
Figure BDA0000138164050000021
表1
LTE的TDD系统支持HARQ机制,其基本原理包括:基站为UE分配上行资源;UE利用上行资源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基站接收上行数据并向UE发送HARQ指示信息,UE按照该指示信息进行上行数据的重传。具体的,UE通过PUSCH承载上行数据,基站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承载PUSCH的调度和控制信息,即上行授权(UL Grant),基站通过物理混合重传指示信道(PHICH)承载HARQ指示信息。在上述过程中,PUSCH一次传输的定时位置与后续的重传定时位置的确定基于预先配置的定时关系,包括UL Grant到PUSCH的定时关系,PHICH到PUSCH的定时关系,和PUSCH到PHICH的定时关系,下文中将上述三个定时关系合称为PUSCH定时关系。
首先,介绍LTE和LTE-A中的UL Grant或PHICH到PUSCH的定时关系。
对UL Grant到PUSCH的定时关系,假设UE在下行子帧n(n为子帧索引序号,下同)收到UL Grant,则该UL Grant用于控制上行子帧n+k内的PUSCH。这里k的值在表2-1中定义。具体地说,对TDD上下行配置(或简称上下行配置)1~6来说,上行子帧的数量小于等于下行子帧(S帧可用作下行子帧),对于任意下行子帧n,可以通过一个唯一的k值,配置出唯一的PUSCH定时关系,反映在表2-1中,一个下行子帧内可以不调度PUSCH,或者只能调度一个上行子帧内的PUSCH;而对TDD上下行配置0来说,上行子帧的数量大于下行子帧,每个下行子帧的PDCCH需要调度两个上行子帧中的PUSCH,为此,k值不能唯一,需要在PDCCH用上行索引(UL index)技术来支持调度两个上行子帧中的PUSCH,对于索引不同的PUSCH,使用不同的k值。例如,当UE在下行子帧0收到PDCCH,其调度的是上行子帧4和/或上行子帧7内的PUSCH;当UE在下行子帧1收到PDCCH,其调度的是上行子帧7和/或上行子帧8内的PUSCH。
Figure BDA0000138164050000031
表2-1,UL Grant到PUSCH的定时关系表
对PHICH到PUSCH的定时关系,在LTE和LTE-A中,为每个上行子帧内的PUSCH都独立分配了PHICH资源集,假设UE在下行子帧n收到PHICH,则该PHICH用于控制上行子帧n+j内的PUSCH。这里j的值在表2-2中定义。具体地说,对TDD上下行配置1~6来说,上行子帧的数量小于等于下行子帧,对于任意下行子帧n,可以通过一个唯一的j值,配置出唯一的PUSCH定时关系,反映在表2-2中,一个下行子帧内可以不配置PHICH资源集,或者只能配置一个上行子帧的PHICH资源集;对TDD上下行配置0来说,上行子帧的数量大于下行子帧,则j值不唯一,而是在下行子帧0和5分别配置了两个PHICH资源集,即PHICH资源0和PHICH资源1,对于不同的PHICH资源,使用不同的j值。例如,当UE在下行子帧0收到PHICH,可以触发上行子帧4和/或上行子帧7内的PUSCH。
Figure BDA0000138164050000032
Figure BDA0000138164050000041
表2-2,PHICH到PUSCH的定时关系表
其次,介绍LTE和LTE-A中的PUSCH到PHICH的定时关系。
对TDD上下行配置1~6来说,当UE在下行子帧n内收到PHICH时,该PHICH指示的是上行子帧n-h内的PUSCH的HARQ-ACK信息,h的取值如表3所示。
对TDD上下行配置0来说,由于配置了两个PHICH资源,则当UE在下行子帧n内的PHICH资源0上收到PHICH时,该PHICH可以按照表3中h的定义控制上行子帧n-h内的PUSCH。而当UE在下行子帧0或者下行子帧5的PHICH资源1上收到PHICH,则该PHICH是控制上行子帧n-6内的PUSCH传输。
表3,PUSCH到PHICH的定时关系表
根据上述三种定时关系的表格(表2-1、表2-2和表3),即可确定出Cell采用某一特定TDD上下行配置时的PUSCH定时关系,从而根据这个PUSCH定时关系实现PUSCH的传输。
而随着用户对数据传输速率要求的提高,人们又提出了LTE的增强(LTE-A)技术。在LTE-A中,通过组合多个成员载波(CC:ComponentCarrier)来得到更大的工作带宽,这种技术称为CA。例如,为了支持100MHz的带宽,可以通过组合5个20MHz的CC来得到。这里,每个CC称为一个Cell。基站可以配置一个UE在多个Cell中工作,其中一个称为主Cell(PCell),而其他Cell称为辅Cell(SCell)。
对于采用CA的TDD系统,通过令组合在一起的多个Cell采用完全相同的上行下行配置,这样就可以完全复用LTE中针对一个Cell配置的PUSCH定时关系。
另外,在LTE-A中还定义了两种调度策略:第一种是跨载波调度(cross-carrier scheduling),第二种是非跨载波调度(non cross-carrierscheduling)。跨载波调度是指在一个Cell上的PDSCH数据传输是用另一个Cell上发送的PDCCH调度的;而非跨载波调度是指在一个Cell上的PDSCH数据传输是用本Cell上发送的PDCCH调度的。
而对于目前CA中多个Cell的TDD上下行配置完全相同的情况,跨载波调度可以完全复用非跨载波调度时的PUSCH定时关系,如图2所示,Celll和Cell2均采用TDD上下行配置1,针对非跨载波调度,UE在Cell2上接收UL Grant调度Cell2的PUSCH数据;针对跨载波调度,UE在Cell1上接收UL Grant调度Cell2的PUSCH数据。
可见,对于采用CA的TDD系统中,多个Cell的TDD上下行配置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无论是跨载波调度还是非跨载波调度,PUSCH定时关系都可以复用上述不采用CA的TDD系统中的PUSCH定时关系,无需进行协议的修改。
而在目前的研究中,由于CA中多个Cell采用不完全相同的上行下行配置时,可以减少邻频干扰的优点,所以在LTE-A的后续研究中,一个重要课题就是针对CA中多个Cell的TDD上行下配置不同的情况,如何实现PUSCH传输的问题。
显然,对于CA中多个Cell采用不完全相同的上行下行配置的情况,PUSCH定时关系不能简单地完全复用;而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说,还没有这方面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采用CA的TDD系统中,CA的多个Cell采用不完全相同的上行下行配置时,PUSCH的传输方法。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PUSCH的传输方法,在载波聚合CA的多个小区Cell采用不完全相同的TDD上下行配置时,该方法包括:
根据系统为UE在CA中配置的Cell的TDD上下行配置的组合情况,对每个Cell,从系统支持的所有TDD上下行配置中选择其中一种TDD上下行配置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确定为该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根据所述确定的PUSCH定时关系在每个Cell上相应的子帧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上接收上行授权UL Grant或者在相应的子帧的物理混合重传指示信道(PHICH)上接收HARQ-ACK反馈信息;
按照所述确定的PUSCH定时关系在每个Cell上的相应的PUSCH子帧上发送PUSCH数据。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本发明的这种PUSCH的传输方法,在采用CA的TDD系统中,CA的多个Cell采用不完全相同的上行下行配置时,可以在不同的场景下根据具体Cell采用的TDD上下行配置,确定出可用的PUSCH定时关系,从而实现PUSCH的传输;同时无需改变现有协议中对不同TDD上下行配置下的PUSCH定时关系的定义,还能保证有最多的上行子帧的PUSCH能够被调度,提高UE的上行峰值吞吐量。
附图说明
图1为LTE的TDD系统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2为跨载波调度和非跨载波调度示意图;
图3为PUSCH的传输方法流程图;
图4为上下行配置2通过上下行配置1定时关系调度上下行配置1示意图;
图5为上下行配置1通过上下行配置1和3定时关系调度上下行配置3示意图;
图6为上下行配置2通过上下行配置1,3和4定时关系调度上下行配置4示意图;
图7为上下行配置2通过上下行配置2和3定时关系调度上下行配置3示意图;
图8为上下行配置3通过上下行配置2和3定时关系调度上下行配置2示意图;
图9为上下行配置6通过上下行配置1定时关系调度上下行配置2示意图;
图10为上下行配置2通过上下行配置2和上下行配置1定时关系调度上下行配置1示意图;
图11为半双工主Cell为上下行配置0情况下,上下行配置2通过上下行配置1定时关系调度上下行配置2示意图;
图12为半双工主Cell为上下行配置1情况下,上下行配置2通过上下行配置1定时关系调度上下行配置2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主要是针对采用CA的TDD系统中,CA的多个Cell的TDD上下行配置不完全相同的情况(例如3个cell中,2个cell的上行下行配置相同,并与另外的一个cell不同)。此时,UE将工作于一个Cell或者多个(CA中的部分或者全部)Cell。
另外,由于在LTE-A中还定义了两种传输方式:第一种是全双工(full-duplex)传输方式,第二种是半双工(half-duplex)传输方式。全双工传输方式指在一个子帧内对不同的Cell,有的Cell是上行子帧,有的Cell是下行子帧,且上下行子帧可以同时传输;而半双工传输方式指在一个子帧内对不同的Cell,有的Cell是上行子帧,有的Cell是下行子帧,且上行下行子帧不可以同时传输,即要么在这个子帧内上行子帧进行传输,下行子帧不进行传输,要么在这个子帧内下行子帧进行传输,上行子帧不进行传输。
所以,在采用CA的TDD系统中,CA的多个Cell的TDD上下行配置不完全相同的情况下,要实现PUSCH的传输,除了要考虑是否跨载波调度外,还要考虑具体采用的是全双工还是半双工的传输方式等不同的场景,具体场景如下:
对于全双工的UE来说,如果是非跨载波调度,某个Cell中上行子帧内的PUSCH是由本Cell中下行子帧内的PDCCH和PHICH来调度,所以这个Cell可以按照现有LTE和LTE-A中针对具有相同TDD上下行配置的一个Cell配置的PUSCH定时关系,实现PUSCH的传输。
对于全双工的UE来说,如果是跨载波调度,本发明中将发送PDCCH和PHICH的Cell称为主调度Cell(Scheduling Cell),通常主调度Cell为PCell(Primary Cell),将发送PUSCH的Cell称为被调度Cell(Scheduled Cell),通常被调度Cell是SCell (Secondary Cell)。当主调度Cell的上行下行配置和被调度Cell的上行下行配置相同时,可以按照现有LTE和LTE-A中针对具有相同TDD上下行配置的一个Cell配置的PUSCH定时关系,实现PUSCH的传输,且该Cell的第一次PUSCH数据传输和第一次数据的重传处于该Cell的同一HARQ-ACK过程中。但是,当主调度Cell的上行下行配置和被调度Cell的上行下行配置不相同时,则无法按照目前LTE和LTE-A中的PUSCH定时关系配置方法实现PUSCH的传输。
对于半双工的UE来说,如果主Cell和辅Cell某一位置上的子帧是不同的传输方向,即一个Cell是上行子帧,另一个Cell是下行子帧(或者相反),辅Cell的子帧不进行发送,只有主Cell的子帧进行发送。所以对于半双工UE的非跨载波调度和跨载波调度来说,均无法按照目前LTE和LTE-A中的PUSCH定时关系配置方法实现PUSCH的传输。
针对上述几种情况,本发明提出了如图3所示的PUSCH的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步骤301,根据系统为UE在CA中配置的所有Cell的TDD上下行配置的组合情况,确定出各个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步骤302,根据所述每个Cell的PUSCH定时关系,在的相应的子帧的PDCCH上接收UL Grant或者在相应的子帧的PHICH上接收HARQ-ACK反馈信息;
步骤303,根据所述PUSCH定时关系在每个Cell上的相应的PUSCH子帧上发送PUSCH数据。
步骤301中所述的PUSCH定时关系包括,GL Grant和PUSCH之间的定时关系,PUSCH和PHICH之间的定时关系,以及PHICH和PUSCH之间的定时关系。在现有协议中,7种TDD上下行配置中每一种特定的TDD上下行配置,都对应一个PUSCH定时关系(具体请见背景技术中的表2-1、表2-2和表3),对于CA中Cell的TDD上下行配置相同的情况,只要确定了CA中主Cell的TDD上下行配置,那么所有Cell上的PUSCH定时关系都可以确定了。
而在步骤301中,则需要根据系统为UE在CA中配置的Cell的TDD上下行配置的组合情况;对每个Cell,从TDD上下行配置中选择其中一种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确定为该Cell的PUSCH定时关系,具体方法如下:
一、在跨载波调度并且UE是全双工的情况下:
所述跨载波调度为终端从PDCCH上接收UL Grant或HARQ-ACK的Cell与发送PUSCH数据的Cell是2个不同的Cell。其中接收UL Grant或HARQ-ACK的Cell称为主调度Cell,而发送PUSCH数据的Cell称为被调度Cell。另外,所述主调度Cell可能是主Cell也可能是与被调Cell的TDD上下行配置不同而与主Cell的TDD上下行配置相同的辅Cell,被调度Cell是辅Cell。
在这种情况下,
对于主调度Cell,将主调度Cell的TDD上下行配置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主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对于被调度Cell,作为本发明实施例1-1,可以按照如下规则在现有协议定义的7种TDD上下行配置中选出一种TDD上下行配置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首先需要满足的选择条件是:
条件1:
如果被调度Cell是TDD上下行配置1,2,3,4,或者5中的一个时,对于具有相同的HARQ过程序号(HARQ Process ID)的被跨载波调度的PUSCH,其PUSCH传输所在的子帧序号相同,如果被调度Cell是TDD上下行配置0或者6中的一个时,对于具有相同的HARQ过程序号(HARQ Process ID)的被跨载波调度的PUSCH,其PUSCH传输所在的子帧序号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
需要满足上述条件1的原因是,按照现有协议中的规定,在上下行配置1,2,3,4,和5中,某一HARQ过程序号的上行PUSCH和用于传输该PUSCH的上行子帧的对应关系在一次连续的数据传输过程中,是不随无线帧(Radio Frame)的序号而改变的,而且每次PDCCH调度,与该PUSCH对应的PDCCH中传输的UL Grant所在的下行子帧和该PUSCH传输所在的上行子帧之间的时间间隔必须大于等于4ms。
因为在一个上下行配置1,2,3,4,或者5的Cell中,会同时存在后向UE(Legacy UE)和能支持跨载波调度的UE,如果不能保证每个UE具有相同的HARQ过程序号(HARQ Process ID)的PUSCH在一次连续的数据传输过程中所在的子帧位置相同,如支持跨载波调度的UE采用上下行配置0或者6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进行调度,则无法保证所有UE的每个HARQ过程序号的PUSCH所在的上行子帧和与其对应的PDCCH上行指示(如果是PDCCH调度)的时间间隔大于等于4ms。而如果满足了条件1,则可以完美兼容现有协议,不会破坏现有协议对于时间间隔的限制,不需要对现有协议进行修改。
在满足上述条件1的基础上,另外一个需要满足的条件2是所选择TDD上下行配置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可以调度最多的上行子帧。满足的条件2可以保证有最多的上行子帧的PUSCH能够被调度,从而提高UE的上行峰值吞吐量。
在本发明方法中,在满足上述条件1基础上,同时满足上述条件2的候选TDD上下行配置可能不唯一。此时,按照本发明方法的一种实现方式为按照下述优先级来选择TDD上下行配置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在能够调度的上行子帧数目相同时,主调度Cell TDD配置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的优先级>被调度Cell TDD配置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的优先级>其他TDD配置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
上面的优先级只是本发明方法的一种实现方式,其他优先级实现方式也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按照上述发明方法,针对被调度Cell的TDD上下行配置的不同情况,可以对本发明方法进行进一步描述如下:
Figure BDA0000138164050000111
如果被调度Cell的上下行配置是上下行配置0,则使用上下行配置0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如果被调度Cell的上下行配置是上下行配置6,主调度Cell的上下行配置是除上下行配置0之外的其它上下行配置,则使用上下行配置6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Figure BDA0000138164050000113
如果被调度Cell的上下行配置是除上下行配置0和上下行配置6之外的其它上下行配置,即上下行配置1,2,3,4或者5,则按照以下规则来寻找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a)基于主调度Cell的下行帧个数和位置,在上下行配置1,2,3,4或者5中寻找能够调度上行子帧个数最大的上下行配置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b)如果符合条件a)的PUSCH定时关系有多种,其中包括主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则优先选择主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c)如果符合条件a)的PUSCH定时关系有多种,而其中不包括主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而包括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则优先选择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如果被调度Cell的上下行配置是上下行配置6,主调度Cell的上下行配置是
上下行配置0,一种实现方式是使用上下行配置0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实现方式A)。另一种实现方式是使用上下行配置6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实现方式B)。
按照上述发明方法,针对被调度Cell的TDD上下行配置的不同情况,所选择出的PUSCH定时关系所对应的TDD上下行配置如表4-1(对应实现方式A)或表4-2(对应实现方式B)所示。
Figure BDA0000138164050000122
表4-1全双工跨载波调度时,实施例1-1的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选择表(对应实现方式A)
Figure BDA0000138164050000123
表4-2全双工跨载波调度时,实施例1-1的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选择表(对应实现方式B)
例如,如果主调度Cell是上下行配置2,被调度Cell是上下行配置1,采用上下行配置1的定时关系能够调度4个被调度Cell的上行帧,而采用上下行配置2,3,4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能够调度2个上行子帧,采用上下行配置5的定时关系能够调度一个上行子帧,所以采用上下行配置1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如图4所示,图中带有Cnf1的箭头表示采用上下行配置1的PUSCH定时关系来调度;
如果主调度Cell是上下行配置1,被调度Cell是上下行配置3,采用上下行配置1和上下行配置3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都能够调度两个上行子帧,在此情况下优先选择主调度Cell的上下行配置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所以选择上下行配置1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如图5所示,图中带有Cnf3的箭头表示采用上下行配置3的PUSCH定时关系来调度,带有Cnf1的箭头表示采用上下行配置1的PUSCH定时关系来调度,后面附图中,含义均相同;
如果主调度Cell是上下行配置2,被调度Cell是上下行配置4,采用上下行配置1,3,4的PUSCH定时关系都能调度2个被调度Cell的上行子帧,而采用上下行配置2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能够调度1个上行子帧,被调度Cell是上下行配置4,因此选择上下行配置4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如图6所示。
另外,跨载波调度并且UE是全双工的情况下,对于被调度Cell,还可以采用其它实施方式,具体如下: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1-2,可以按照如下规则在目前协议定义的7种TDD上下行配置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中选出一种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在实施例1-2中,首先需要满足的选择条件与实施例1-1中的条件1相同,这里不再赘述。所不同的是,在满足上述条1的基础上,不需要满足条件2,而是采用如下选择方法:
在主调度Cell的TDD上下行配置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和被调度CellTDD上下行配置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中选出可以调度最多的上行子帧数的TDD上下行配置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的PUSCH定时关系;如果主调度Cell的TDD上下行配置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和被调度Cell TDD上下行配置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能够调度的上行子帧数相等,那么选择主调度Cell TDD上下行配置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按照上述方法,针对被调度Cell的TDD上下行配置的不同情况,可以对本发明方法进行进一步描述如下:
Figure BDA0000138164050000141
如果被调度Cell的上下行配置是上下行配置0,则使用上下行配置0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
Figure BDA0000138164050000142
如果被调度Cell的上下行配置是除上下行配置0和上下行配置6之外的其它上下行配置,即上下行配置1,2,3,4或者5,主调度Cell也是除上下行配置0和上下行配置6之外的其它上下行配置,则在主调度Cell和被调度Cell的上下行配置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中选择能够调度被调度Cell上行帧最多的TDD上下行配置所对应的上下行配置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如果主调度Cell和被调度Cell能够调度的上行子帧数目相同,则优先选择主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或出于其他考虑,比如为了简化调度器算法,使被调度Cell内的跨载波调度UE和非跨载波调度UE的PUSCH定时关系相同,优先选择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亦在本专利保护范围内)。
Figure BDA0000138164050000143
如果被调度Cell的上下行配置是除上下行配置0和上下行配置6之外的其它上下行配置,即上下行配置1,2,3,4或者5,主调度Cell是上下行配置0或上下行配置6,则优先选择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如果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能够调度的上行子帧数为零,则在上下行配置1,2,3,4或者5中选取能够调度最多上行子帧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或者出于其他考虑,如简化技术方案,不调度被调度Cell的上行子帧亦在本专利保护范围内);
Figure BDA0000138164050000151
如果被调度Cell的上下行配置是上下行配置6,主调度Cell的上下行配置是除上下行配置0之外的其它上下行配置,则使用上下行配置6的定时关系;
Figure BDA0000138164050000152
如果被调度Cell的上下行配置是上下行配置6,主调度Cell的上下行配置是上下行配置0,一种实现方式是使用上下行配置0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实现方式A)。另一种实现方式是使用上下行配置6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实现方式B)。
按照上述发明方法,针对被调度Cell的TDD上下行配置的不同情况,所选择出的PUSCH定时关系所对应的TDD上下行配置如表5-1(对应实现方式A)或表5-2(对应实现方式B)所示。
Figure BDA0000138164050000153
表5-1全双工跨载波调度时,实施例1-2的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选择表(对应实现方式A)
Figure BDA0000138164050000161
表5-2全双工跨载波调度时,实施例1-2的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选择表(实现方式B)
例如,如果主调度Cell的上下行配置是上下行配置2,被调度Cell的上下行配置是上下行配置3,根据主调度Cell的上下行配置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能够调度一个上行子帧,根据被调度Cell的上下行配置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能够调度3个上行子帧,因此选择被调度Cell的上下行配置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如图7所示。
如果主调度Cell的上下行配置是上下行配置3,被调度Cell的上下行配置是上下行配置2,根据主调度Cell的上下行配置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和被调度Cell的上下行配置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都只能够调度1个被调度Cell的上行帧,因此选择主调度Cell的上下行配置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如图8所示。
如果主调度Cell的上下行配置是配置6,被调度Cell的上下行配置是配置2,按照被调度Cell的上下行配置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能够调度的被调度Cell的上行帧个数为0,而根据配置1的上下行配置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能够调度2个被调度Cell的上行帧,是能够调度最多上行帧的PUSCH定时关系,所以选择配置1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如图9所示。
另外,跨载波调度并且UE是全双工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引入或尽可能少的引入e-PHICH,对于被调度Cell,还可以采用另外一种实施方式,具体如下: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1-3,可以按照如下规则在目前协议定义的7种TDD上下行配置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中选出一种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在实施例1-3中,首先在现有协议中的7种TDD上下行配置中选择满足实施例1-1中的条件1的几种TDD上下行配置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候选的PUSCH定时关系。对于实施例1-1中的条件1前面已经描述,这里不再赘述。在选出候选的PUSCH定时关系之后,再采用如下选择方法进行进一步选择:
当主调Cell的TDD上下行配置是配置0或配置6的时候,通过实施例1-1或1-2中选择的PUSCH定时关系进行调度(或者出于其他考虑,如简化技术方案,不调度被调度Cell的上行子帧亦在本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主调Cell的TDD上下行配置不是配置0或配置6的时候,对于被调度Cell的所有上行子帧,优先选择主调度Cell的TDD上下行配置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进行调度。对于主调度Cell的TDD上下行配置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不能调度的上行子帧,则不调度或通过实施例1-1或1-2中选择的PUSCH定时关系进行调度。具体来讲,对于特定的子帧,如果主调Cell和被调Cell均为上行子帧,那么按照主调度Cell的TDD上下行配置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进行调度;除此之外的情况,则不调度或通过实施例1-1或1-2中选择的PUSCH定时关系进行调度。
按照上述方法,针对主调度Cell的TDD上下行配置的不同情况,可以对本发明方法进行进一步描述如下:
Figure BDA0000138164050000171
如果主调度Cell的上下行配置是上下行配置0或6,则在表4-1、4-2、5-1或者5-2中选择相应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即如主调度Cell为0,被调度Cell为1,则采用表4-1、4-2、5-1或者5-2中主调度Cell为0,被调度Cell为1位置上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或者出于其他考虑,如简化技术方案,不调度被调度Cell的上行子帧亦在本专利保护范围内);
Figure BDA0000138164050000172
如果主调度Cell的上下行配置是除上下行配置0和上下行配置6之外的其它上下行配置,即上下行配置1,2,3,4或者5,对于特定的子帧,如果主调Cell和被调Cell均为上行子帧,则通过主调度Cell的TDD上下行配置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进行调度,被调度Cell上不能通过主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调度的上行子帧,按照以下两种实现方式处理:
■实现方式I,不调度这部分上行子帧;
■实现方式II,如果被调度Cell的上下行配置是上下行配置0或上下行配置6,则不调度这部分上行子帧;如果被调度Cell的上下行配置是上下行配置1,2,3,4或者5,则通过表4-1、4-2、5-1或者5-2中选择的相应PUSCH定时关系进行调度。
按照上述发明方法,针对主调度Cell的TDD上下行配置的不同情况,对应实施例1-1和1-2,在实现方式I情况下,所选择出的PUSCH定时关系所对应的TDD上下行配置如表6-1,表6-2,表6-3和表6-4所示。
Figure BDA0000138164050000181
表6-1全双工跨载波调度时,实施例1-3实现方式I的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选择表(对应实施例1-1实现方式A)
Figure BDA0000138164050000182
表6-2全双工跨载波调度时,实施例1-3实现方式I的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选择表(对应实施例1-1实现方式B)
Figure BDA0000138164050000191
表6-3全双工跨载波调度时,实施例1-3实现方式I的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选择表(对应实施例1-2实现方式A)
Figure BDA0000138164050000192
表6-4全双工跨载波调度时,实施例1-3实现方式I的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选择表(对应实施例1-2实现方式B)
例如,如果主调度Cell的上下行配置是上下行配置2,被调度Cell的上下行配置是上下行配置1,被调度Cell的上行子帧2和上行子帧7通过上下行配置2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进行调度,对于被调度Cell的上行子帧3和上行子帧8,不能通过上下行配置2的PUSCH定时关系调度,如果按照实现方式I,则不调度这两个上行子帧,如果按照实现方式II,则通过上下行配置1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进行调度,如图10所示。
二、在跨载波调度并且UE是半双工的情况下:
如果主Cell和辅Cell的某一位置上的子帧是不同的传输方向,即一个Cell是上行子帧,另一个Cell是下行子帧(或者相反),辅Cell的子帧不进行发送,只有主Cell的子帧进行发送。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被调度Cell:
针对半双工UE的跨载波调度,如果主调度Cell是主Cell(PCell),或者主调度Cell是和PCell在相同频段(Frequency Band)上一个辅Cell,即此辅Cell和主Cell具有相同的上下行配置,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可以按照以下两种实施方式选取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实施例2-1:
■如果主调度Cell是除上下行配置0和上下行配置6之外的其它上下行配置,即上下行配置1,2,3,4或者5,则选择主调度Cell的TDD上下行配置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如果主调度Cell是上下行配置0或上下行配置6,被调度Cell是除上下行配置0和上下行配置6之外的其它上下行配置,即上下行配置1,2,3,4或者5,采用表4-1中对应位置的PUSCH定时关系,即如主调度Cell为0,被调度Cell为1,则采用表4-1中主调度Cell为0,被调度Cell为1位置上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
■如果主调度Cell是上下行配置6,被调度Cell是上下行配置0,则选择上下行配置6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如果主调度Cell是上下行配置0,被调度Cell是上下行配置6,一种实现方法(实现方法A)是选择上下行配置0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另一种实现方法(实现方法B)是选择上下行配置6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根据上述实施例2-1可以得到跨载波调度并且UE是半双工的情况下对应实现方法A和实现方法B所选择出的PUSCH定时关系所对应的TDD上下行配置分别如表7-1和表7-2所示。
Figure BDA0000138164050000211
表7-1半双工跨载波调度情况下,实施例2-1的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选择表(对应实现方法A)
Figure BDA0000138164050000212
表7-2半双工跨载波调度情况下,实施例2-1的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选择表(对应实现方法B)
实施例2-2:
■如果主调度Cell是除上下行配置0和上下行配置6之外的其它上下行配置,即上下行配置1,2,3,4或者5,则选择主调度Cell的TDD上下行配置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如果主调度Cell是上下行配置0或上下行配置6,被调度Cell是除上下行配置0和上下行配置6之外的其它上下行配置,即上下行配置1,2,3,4或者5,采用表5-1中对应位置的PUSCH定时关系,即如主调度Cell为0,被调度Cell为1,则采用表5-1中主调度Cell为0,被调度Cell为1位置上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
■如果主调度Cell是上下行配置6,被调度Cell是上下行配置0,则选择上下行配置6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如果主调度Cell是上下行配置0,被调度Cell是上下行配置6,一种实现方法(实现方法A)是选择上下行配置0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另一种实现方法(实现方法B)是选择上下行配置6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根据上述实施例2-2可以得到跨载波调度并且UE是半双工的情况下对应实现方法A和实现方法B所选择出的PUSCH定时关系所对应的TDD上下行配置分别如表8-1和表8-2所示。
Figure BDA0000138164050000221
表8-1半双工跨载波调度情况下,实施例2-2的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选择表(对应实现方法A)
Figure BDA0000138164050000231
表8-2半双工跨载波调度情况下,实施例2-2的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选择表(对应实现方法B)
三、在非跨载波调度,并且UE是半双工的情况下:
对于被调度Cell,作为实施例3-1,可以优先选取能够调度最多上行子帧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具体规则如下:
■如果辅Cell的上下行配置是上下行配置0,则选用配置0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此辅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如果辅Cell的上下行配置是上下行配置6,主Cell的上下行配置是上下行配置0,则选用上下行配置0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此辅Cell的PUSCH定时关系;如果主Cell的上下行配置是除上下行配置0之外的其它配置,即上下行配置1,2,3,4,5或者6,则选用配置6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此辅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如果辅Cell的上下行配置是除上下行配置0和上下行配置6之外的其它上下行配置,即上下行配置1,2,3,4或者5,则根据以下规则选取定时关系:
a)基于辅Cell可用下行帧个数和位置,在上下行配置1,2,3,4或者5中寻找能够调度该辅Cell上行子帧个数最大的定时关系作为调度的定时关系;
b)如果符合条件a)的定时关系有多种,其中包括该辅Cell的定时关系,则优先选择该辅Cell的定时关系;
根据上述实施例3-1得到的所选择出的PUSCH定时关系所对应的TDD上下行配置如表9所示。
Figure BDA0000138164050000241
表9半双工非跨载波调度情况下,实施例3-1的辅Cell的PUSCH定时关系选择表
例如,如果主Cell是上下行配置0,辅Cell是上下行配置2,则按照上下行配置1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可以调度2个上行子帧,按照上下行配置2,3,4,和5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能够调度的上行子帧数目均为零,所以选择上下行配置1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为该辅Cell的PUSCH定时关系,如图11所示。
另外,作为实施例3-2,还可以优先选择本辅Cell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此辅Cell的PUSCH定时关系,如果根据辅Cell的PUSCH定时关系能够调度的上行子帧数为零,则在3GPP Release10规定的除此辅Cell TDD上下行配置相应的定时关系之外的其它6种PUSCH定时关系中选取能够调度最多上行子帧的PUSCH定时关系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具体规则如下:
■如果辅Cell的上下行配置是上下行配置0或上下行配置6,直接采用上下行配置0或上下行配置6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此辅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如果辅Cell的上下行配置是除上下行配置0和上下行配置6之外的其它上下行配置,即上下行配置1,2,3,4或者5,则首先判断根据该辅Cell的上下行配置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能够调度的上行子帧数目是否零。如果不为零,则选择该辅Cell的上下行配置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如果为零,则在下行配置1,2,3,4或者5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中选取能够调度最大个数上行帧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根据上述实施例3-2得到的所选择出的PUSCH定时关系所对应的TDD上下行配置如表10所示。
Figure BDA0000138164050000251
表10半双工非跨载波调度情况下,实施例3-2的辅Cell的PUSCH定时关系选择表
例如,如果主Cell是上下行配置1,辅Cell是上下行配置2,按照上下行配置2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能调度的上行子帧数是零,通过配置1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能够调度2个上行子帧,通过上下行配置3,4,和5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能够调度的上行子帧数目也是零,因此选择上下行配置1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如图12所示。
对于被调度Cell,对于非跨载波调度,并且UE是半双工的情况,在被调度Cell是上下行配置0或者6的时候,如果主Cell的上行帧数目较少,则被调度Cell中能够用于上行传输的上行帧也会很少,这时如果使用上下行配置0或上下行配置6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进行调度的话,每个HARQ过程的时延都会很大,因此当被调度Cell的上下行配置是上下行配置0或上下行配置6时,本发明提出另一实施例3-3,按照以下规则选取PUSCH定时关系:
如果辅Cell的上下行配置是上下行配置0或上下行配置6,而主Cell的上下行配置使其在一无线帧内的上行子帧的个数小于一特定门限值N时,则在上下行配置1,2,3,4,或者5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中选取一种能够调度最多上行子帧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如果符合上述条件的PUSCH定时关系有多种,则选择HARQ过程最少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如果上下行配置1,2,3,4,或者5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能够调度的上行子帧数为零,则采用该辅Cell的上下行配置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如果辅Cell的上下行配置是上下行配置0或上下行配置6,而主Cell的上下行配置使其在一无线帧内的上行子帧的个数大于等于一定门限值N时,则可以通过实施例3-1或者实施例3-2的选择方法来选择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例如,假定N=3时,当主Cell的上下行配置是上下行配置2,4,或者5,则在上下行配置1,2,3,4,或者5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中选取一种能够调度最多上行子帧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如果符合上述条件的PUSCH定时关系有多种,则选择HARQ过程最少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如果上下行配置1,2,3,4,或者5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能够调度的上行子帧数为零,采用该Cell的上下行配置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如果主Cell的上下行配置是上下行配置0,1,3或者6(这三种上下行配置的上行子帧数目大于等于3个,按照其它上行子帧数目门限来确定此处所选择的上下行配置的方法,亦在本专利保护范围之内),则可以通过实施例3-1的或者实施例3-2的选择方法来选择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采用实施例3-3的方法,当N=3时,分别对应采用实施例3-1的表9和实施例3-2的表10中的辅Cell的PUSCH定时关系所对应的TDD上下行配置表分别对应为表11和表12:
Figure BDA0000138164050000271
表11半双工非跨载波调度情况下,实施例3-3辅Cell的PUSCH定时关系选择表(对应使用实施例3-1的方式)
表12半双工非跨载波调度情况下,实施例3-3辅Cell的PUSCH定时关系选择表(对应使用实施例3-2的方式)
另外,由于TDD上下行配置0和6是较为特殊的TDD上下行配置,因为这两种配置的HARQ RTT(Round Trip Time)周期不是10ms,而且每个HARQ过程和上行子帧的对应关系会随系统帧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当主Cell是TDD上下行配置0或者TDD上下行配置6的情况时,如果被调度Cell(包括非跨载波调度中的辅Cell,下同)的TDD上下行配置是上下行配置1,2,3,4或者5;这时若采用主Cell的PUSCH定时关系调度被调度Cell的PUSCH,会存在很多问题。
针对主Cell是TDD上下行配置0或者TDD上下行配置6这种特殊场景,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4,解决方法如下:
首先,如果被调度Cell是TDD上下行配置1,2,3,4或者5,作为实施例4-1,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确定:
方式1:从TDD上下行配置1,2,3,4或者5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中寻找一种能够调度最多上行子帧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如果符合条件的PUSCH定时关系有多种,则优先选择被调度Cell的TDD上下行配置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
方式2:优先选择被调度Cell的TDD上下行配置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如果通过被调度Cell的TDD上下行配置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能够调度的上行子帧数为零,则从TDD上下行配置1,2,3,4或者5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中寻找一种能够调度最多上行子帧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根据上述实施例4-1,得到的所选择出的PUSCH定时关系所对应的TDD上下行配置如表13-1和表13-2所示,这两张表格指示的所选择的PUSCH定时关系适用于全双工跨载波调度,半双工跨载波调度和半双工非跨载波调度三种场景。
Figure BDA0000138164050000291
表13-1主Cell是TDD上下行配置0或6,被调度Cell是TDD上下行配置1~5情况下,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选择表(对应方式1)
Figure BDA0000138164050000292
表13-2主Cell是TDD上下行配置0或6,被调度Cell是TDD上下行配置1~5情况下,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选择表(对应方式2)
其次,如果被调度Cell是TDD上下行配置0或者6,作为实施例4-2,针对不同的场景,全双工跨载波调度、半双工跨载波调度或半双工非跨载波调度,PUSCH定时关系选择方法如下:
在全双工跨载波调度情况下:
如果主调度Cell是上下行配置6,被调度Cell是上下行配置0,则可以选择上下行配置0或上下行配置6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其中,选择上下行配置0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可以最大化可调度的上行子帧,但被调度Cell的PHICH的定时关系和主调度Cell的定时关系不一致;而选择上下行配置6对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能够在避免上述问题的情况下最大化可调度的上行子帧。
如果主调度Cell是上下行配置0,被调度Cell是上下行配置6,则可以选择上下行配置0,上下行配置6或上下行配置1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其中,选择上下行配置0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可以调度最多的上行子帧,并确保被调度Cell的PHICH时序和主调度Cell一致;选择上下行配置6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可以保证被调度Cell内的所有UE被调度的PUSCH定时关系相同,有利于简化调度器算法;但这两种选择都可能会对每个HARQ过程引入额外的时延;而选择上下行配置1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可以在避免上述问题的情况下最大化可调度上行子帧。
根据上述规则,得到的全双工跨载波调度情况下所选择出的PUSCH定时关系所对应的TDD上下行配置如表14-1所示。
Figure BDA0000138164050000301
表14-1主调度Cell是TDD上下行配置0或6,被调度Cell是TDD上下行配置0或6情况下,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选择表(全双工跨载波调度)在半双工跨载波调度情况下:
如果主调度Cell是上下行配置6,被调度Cell是上下行配置0,则可以选择上下行配置6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如果主调度Cell是上下行配置0,被调度Cell是上下行配置6,则可以选择上下行配置0,上下行配置6或上下行配置1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跨载波调度的PUSCH定时关系。
其中,选择上下行配置0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可以调度最多的上行子帧,并确保被调度Cell的PHICH的时序和主调度Cell一致;选择上下行配置6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可以保证被调度Cell内的所有UE被调度的PUSCH定时关系相同,有利于简化调度器算法;但这两种选择都会出现PUSCH被调度到被关闭的下行子帧的情况;而选择上下行配置1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可以在避免上述问题的情况下最大化可调度子帧。
根据上述规则,得到的半双工跨载波调度情况下所选择出的PUSCH定时关系所对应的TDD上下行配置如表14-2所示。
Figure BDA0000138164050000311
表14-2主调度Cell是TDD上下行配置0或6,被调度Cell是TDD上下行配置0或6情况下,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选择表(半双工跨载波调度)
在半双工非载波调度情况下:
如果主Cell是上下行配置6,非跨载波调度的辅Cell是上下行配置0,则可以选择上下行配置0或上下行配置1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为该辅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其中,选择上下行配置0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可以最大化可调度的上行子帧,而且PHICH的定时关系和该辅Cell的定时关系一致,但会出现PUSCH被调度到被关闭的上行子帧的情况;而选择上下行配置1对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能够在避免上述问题的情况下最大化可调度的上行子帧。
如果主Cell是上下行配置0,非跨载波调度的辅Cell是上下行配置6,则可以选择上下行配置0,上下行配置6,或上下行配置1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该辅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其中,选择上下行配置0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可以调度最多的上行子帧;选择上下行配置6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可以保证该辅Cell内的所有UE被调度的PUSCH定时关系相同,有利于简化调度器算法,而且PHICH的时序和该辅Cell一致;但这两种选择都会出现PUSCH被调度到被关闭的下行子帧的情况。选择上下行配置1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可以在避免上述问题的情况下最大化可调度子帧。
根据上述规则,得到的半双工非载波调度情况下所选择出的PUSCH定时关系所对应的TDD上下行配置如表14-3所示。
Figure BDA0000138164050000321
表14-3主Cell是TDD上下行配置0或6,非跨载波调度辅Cell是TDD上下行配置0或6情况下,该辅Cell的PUSCH定时关系选择表(半双工非载波调度)
本发明实施例4中主要介绍了主调度Cell的TDD上下行配置是0或6的情况下,辅Cell或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选择方法,其中,对于辅Cell或被调度Cell的TDD上下行配置是0或6以及1~5两种情况,以及全双工跨载波调度,半双工跨载波调度和半双工非跨载波调度三种场景,分别给出了具体的PUSCH定时关系的选择方法和选择结果,这些选择表分别代表了单一的场景和情况下的具体实施方式,这些选择结果可以与实施例1,2,和3中对相同场景(指全双工跨载波调度、半双工跨载波调度或半双工非跨载波调度)并且主Cell是上下行配置1,2,3,4或者5的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的选择结果组合,构成对该场景的完整解决方案。
比如,对UE是全双工并且跨载波调度的场景,可以将表4-1中主调度Cell是TDD上下行配置1,2,3,4和5的PUSCH定时关系选择结果和表13-1,和14-1组合,构成对UE全双工并且跨载波调度场景根据最大化可调度上行子帧原则选择的PUSCH定时关系表,如表15-1所示;将表5-1中主调度Cell是TDD上下行配置1,2,3,4和5的PUSCH定时关系选择结果和表13-2,和14-1组合,构成对UE全双工并且跨载波调度场景根据优先选择主调度Cell和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原则选择的PUSCH定时关系表,如表15-2所示;其他组合的方式还很多,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Figure BDA0000138164050000331
表15-1全双工跨载波调度时,组合的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选择表(根据最大化可调度上行子帧原则
表15-2全双工跨载波调度时,组合的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选择表(根据优先选择主调度Cell和被调度CellPUSCH定时关系原则)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43)

1.一种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载波聚合CA的多个小区Cell采用不完全相同的TDD上下行配置时,该方法包括:
根据系统为UE在CA中配置的Cell的TDD上下行配置的组合情况,对每个Cell,从系统支持的所有TDD上下行配置中选择其中一种TDD上下行配置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确定为该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根据所述确定的PUSCH定时关系在每个Cell上相应的子帧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上接收上行授权UL Grant或者在相应的子帧的物理混合重传指示信道PHICH上接收HARQ-ACK反馈信息;
按照所述确定的PUSCH定时关系在每个Cell上的相应的PUSCH子帧上发送PUSCH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跨载波调度并且UE是全双工时,所述对每个Cell,从系统支持的所有TDD上下行配置中选择其中一种TDD上下行配置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确定为该Cell的PUSCH定时关系包括:
主调度Cell将该主调度Cell的TDD上下行配置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主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被调度Cell在系统支持的所有TDD上下行配置中选出一种TDD上下行配置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被调度Cell选出的TDD上下行配置需要满足的条件包括:
如果被调度Cell是TDD上下行配置1,2,3,4,或者5中的一个时,对于具有相同的HARQ过程序号的被跨载波调度的PUSCH,其PUSCH传输所在的子帧序号相同,如果被调度Cell是TDD上下行配置0或者6中的一个时,对于具有相同的HARQ过程序号的被跨载波调度的PUSCH,其PUSCH传输所在的子帧序号无需相同。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出的TDD上下行配置需要满足的条件进一步包括:
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能够调度最多的上行子帧。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被调度Cell选择TDD上下行配置包括:
在满足条件的候选TDD上下行配置不唯一时,通过预设的优先级顺序选择优先级最高的TDD上下行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优先级顺序包括:
主调度Cell的TDD配置的优先级高于被调度Cell的TDD配置的优先级;调度Cell的TDD配置的优先级高于其他TDD配置。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系统为UE在CA中配置的Cell的TDD上下行配置的组合情况,对每个Cell,从系统支持的所有TDD上下行配置中选择其中一种TDD上下行配置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确定为该Cell的PUSCH定时关系,包括:
如果被调度Cell的上下行配置是上下行配置0,则使用上下行配置0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如果被调度Cell的上下行配置是上下行配置6,主调度Cell的上下行配置是除上下行配置0之外的其它上下行配置,则使用上下行配置6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如果被调度Cell的上下行配置是上下行配置6,主调度Cell的上下行配置是上下行配置0,则使用上下行配置0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或使用上下行配置6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
如果被调度Cell的上下行配置是除上下行配置0和上下行配置6之外的其它上下行配置,即上下行配置1,2,3,4或者5,则按照以下规则来寻找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基于主调度Cell的下行帧个数和位置,在上下行配置1,2,3,4或者5中寻找能够调度上行子帧个数最大的上下行配置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如果能够调度上行子帧个数最大的上下行配置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有多种,其中包括主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则优先选择主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若其中不包括主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而包括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则优先选择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被调度Cell根据如下表格选择TDD上下行配置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被调度Cell根据如下表格选择TDD上下行配置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
Figure FDA0000138164040000032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系统为UE在CA中配置的Cell的TDD上下行配置的组合情况,对每个Cell,从系统支持的所有TDD上下行配置中选择其中一种TDD上下行配置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确定为该Cell的PUSCH定时关系,包括:
在主调度Cell的TDD上下行配置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和被调度CellTDD上下行配置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中选出可以调度最多的上行子帧数的TDD上下行配置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的PUSCH定时关系;如果主调度Cell的TDD上下行配置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和被调度Cell TDD上下行配置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能够调度的上行子帧数相等,那么选择主调度Cell TDD上下行配置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系统为UE在CA中配置的Cell的TDD上下行配置的组合情况,对每个Cell,从系统支持的所有TDD上下行配置中选择其中一种TDD上下行配置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确定为该Cell的PUSCH定时关系,包括:
如果被调度Cell的上下行配置是上下行配置0,则使用上下行配置0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
如果被调度Cell的上下行配置是除上下行配置0和上下行配置6之外的其它上下行配置,即上下行配置1,2,3,4或者5,主调度Cell也是除上下行配置0和上下行配置6之外的其它上下行配置,则在主调度Cell和被调度Cell的上下行配置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中选择能够调度被调度Cell上行帧最多的TDD上下行配置所对应的上下行配置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如果主调度Cell和被调度Cell能够调度的上行子帧数目相同,则优先选择主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或优先选择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如果被调度Cell的上下行配置是除上下行配置0和上下行配置6之外的其它上下行配置,即上下行配置1,2,3,4或者5,主调度Cell是上下行配置0或上下行配置6,则优先选择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如果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能够调度的上行子帧数为零,则在上下行配置1,2,3,4或者5中选取能够调度最多上行子帧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或者不调度;
如果被调度Cell的上下行配置是上下行配置6,主调度Cell的上下行配置是除上下行配置0之外的其它上下行配置,则使用上下行配置6的定时关系;
如果被调度Cell的上下行配置是上下行配置6,主调度Cell的上下行配置是上下行配置0,则使用上下行配置0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或使用上下行配置6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被调度Cell根据如下表格选择TDD上下行配置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
Figure FDA0000138164040000051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被调度Cell根据如下表格选择TDD上下行配置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
Figure FDA0000138164040000052
Figure FDA0000138164040000061
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系统为UE在CA中配置的Cell的TDD上下行配置的组合情况,对每个Cell,从系统支持的所有TDD上下行配置中选择其中一种TDD上下行配置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确定为该Cell的PUSCH定时关系,包括:
当主调Cell的TDD上下行配置是配置0或配置6的时候,通过权利要求7或11所述方法中选择的PUSCH定时关系进行调度;
当主调Cell的TDD上下行配置不是配置0或配置6的时候,对于被调度Cell的所有上行子帧,优先选择主调度Cell的TDD上下行配置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进行调度;对于主调度Cell的TDD上下行配置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不能调度的上行子帧,则不调度或通过权利要求7或11所述方法选择的PUSCH定时关系进行调度。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系统为UE在CA中配置的Cell的TDD上下行配置的组合情况,针对主调度Cell的TDD上下行配置的不同情况,选择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包括:
如果主调度Cell的上下行配置是上下行配置0或6,则通过权利要求7或11所述方法选择相应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如果主调度Cell的上下行配置是除上下行配置0和上下行配置6之外的其它上下行配置,即上下行配置1,2,3,4或者5,对于主调度Cell上行子帧位置上的被调度Cell的上行子帧,通过主调度Cell的TDD上下行配置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进行调度,被调度Cell上不能通过主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调度的上行子帧,则不调度这部分上行子帧;
或者,
如果被调度Cell的上下行配置是上下行配置0或上下行配置6,则不调度这部分上行子帧;
如果被调度Cell的上下行配置是上下行配置1,2,3,4或者5,则通过权利要求7或11所述方法选择的相应PUSCH定时关系进行调度。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被调度Cell根据如下表格选择TDD上下行配置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
Figure FDA0000138164040000071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被调度Cell根据如下表格选择TDD上下行配置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
Figure FDA0000138164040000072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被调度Cell根据如下表格选择TDD上下行配置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
Figure FDA0000138164040000081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被调度Cell根据如下表格选择TDD上下行配置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
Figure FDA0000138164040000082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跨载波调度并且UE是半双工时,所述对每个Cell,从系统支持的所有TDD上下行配置中选择其中一种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确定为该Cell的PUSCH定时关系包括:
如果主调度Cell是除上下行配置0和上下行配置6之外的其它上下行配置,即上下行配置1,2,3,4或者5,则选择主调度Cell的TDD上下行配置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如果主调度Cell是上下行配置0或上下行配置6,被调度Cell是除上下行配置0和上下行配置6之外的其它上下行配置,即上下行配置1,2,3,4或者5,采用表4-1中对应位置的PUSCH定时关系,即如主调度Cell为0,被调度Cell为1,则采用表4中主调度Cell为0,被调度Cell为1位置上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
如果主调度Cell是上下行配置6,被调度Cell是上下行配置0,则选择上下行配置6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如果主调度Cell是上下行配置0,被调度Cell是上下行配置6,则选择上下行配置0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或选择上下行配置6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被调度Cell根据如下表格选择TDD上下行配置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
Figure FDA0000138164040000091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被调度Cell根据如下表格选择TDD上下行配置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
Figure FDA0000138164040000092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跨载波调度并且UE是半双工时,所述对每个Cell,从系统支持的所有TDD上下行配置中选择其中一种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确定为该Cell的PUSCH定时关系包括:
如果主调度Cell是除上下行配置0和上下行配置6之外的其它上下行配置,即上下行配置1,2,3,4或者5,则选择主调度Cell的TDD上下行配置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如果主调度Cell是上下行配置0或上下行配置6,被调度Cell是除上下行配置0和上下行配置6之外的其它上下行配置,即上下行配置1,2,3,4或者5,采用表5-1中对应位置的PUSCH定时关系,即如主调度Cell为0,被调度Cell为1,则采用表5中主调度Cell为0,被调度Cell为1位置上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
如果主调度Cell是上下行配置6,被调度Cell是上下行配置0,则选择上下行配置6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如果主调度Cell是上下行配置0,被调度Cell是上下行配置6,则选择上下行配置0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或者选择上下行配置6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被调度Cell根据如下表格选择TDD上下行配置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
Figure FDA0000138164040000102
Figure FDA0000138164040000111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被调度Cell根据如下表格选择TDD上下行配置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
Figure FDA0000138164040000112
2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非跨载波调度并且UE是半双工时,所述对每个Cell,从系统支持的所有TDD上下行配置中选择其中一种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确定为该Cell的PUSCH定时关系包括:
如果辅Cell的上下行配置是上下行配置0,则选用配置0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此辅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如果辅Cell的上下行配置是上下行配置6,主Cell的上下行配置是上下行配置0,则选用上下行配置0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此辅Cell的PUSCH定时关系;如果主Cell的上下行配置是除上下行配置0之外的其它配置,即上下行配置1,2,3,4,5或者6,则选用配置6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此辅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如果辅Cell的上下行配置是除上下行配置0和上下行配置6之外的其它上下行配置,即上下行配置1,2,3,4或者5,则根据以下规则选取PUSCH定时关系:
基于辅Cell可用下行帧个数和位置,在上下行配置1,2,3,4或者5中寻找能够调度该辅Cell上行子帧个数最大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调度的PUSCH定时关系;
如果能够调度该辅Cell上行子帧个数最大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调度的PUSCH定时关系有多种,其中包括该辅Cell的PUSCH定时关系,则优先选择该辅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被调度Cell根据如下表格选择TDD上下行配置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
Figure FDA0000138164040000121
2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非跨载波调度并且UE是半双工时,所述对每个Cell,从系统支持的所有TDD上下行配置中选择其中一种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确定为该Cell的PUSCH定时关系包括:
如果辅Cell的上下行配置是上下行配置0或上下行配置6,直接采用上下行配置0或上下行配置6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此辅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如果辅Cell的上下行配置是除上下行配置0和上下行配置6之外的其它上下行配置,即上下行配置1,2,3,4或者5,则首先判断根据该辅Cell的上下行配置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能够调度的上行子帧数目是否零;
如果不为零,则选择该辅Cell的上下行配置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如果为零,则在下行配置1,2,3,4或者5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中选取能够调度最大个数上行帧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被调度Cell根据如下表格选择TDD上下行配置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
Figure FDA0000138164040000131
3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非跨载波调度并且UE是半双工时,所述对每个Cell,从系统支持的所有TDD上下行配置中选择其中一种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确定为该Cell的PUSCH定时关系包括:
如果辅Cell的上下行配置是上下行配置0或上下行配置6,而主Cell的上下行配置使其在一无线帧内的上行子帧的个数小于一特定门限值N时,则在上下行配置1,2,3,4,或者5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中选取一种能够调度最多上行子帧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如果符合上述条件的PUSCH定时关系有多种,则选择HARQ过程最少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如果上下行配置1,2,3,4,或者5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能够调度的上行子帧数为零,则采用该辅Cell的上下行配置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如果辅Cell的上下行配置是上下行配置0或上下行配置6,而主Cell的上下行配置使其在一无线帧内的上行子帧的个数大于等于一定门限值N时,则通过权利要求26或28所述的选择方法来选择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被调度Cell根据如下表格选择TDD上下行配置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
Figure FDA0000138164040000141
32.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被调度Cell根据如下表格选择TDD上下行配置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
Figure FDA0000138164040000142
3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每个Cell,从系统支持的所有TDD上下行配置中选择其中一种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确定为该Cell的PUSCH定时关系包括:
当主Cell是TDD上下行配置0或者TDD上下行配置6,被调度Cell是TDD上下行配置1,2,3,4或者5中的一种时,
从TDD上下行配置1,2,3,4或者5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中寻找一种能够调度最多上行子帧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如果符合条件的PUSCH定时关系有多种,则优先选择被调度Cell的TDD上下行配置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
或者,优先选择被调度Cell的TDD上下行配置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如果通过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能够调度的上行子帧数为零,则从TDD上下行配置1,2,3,4或者5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中寻找一种能够调度最多上行子帧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被调度Cell根据如下表格选择TDD上下行配置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
Figure FDA0000138164040000151
35.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被调度Cell根据如下表格选择TDD上下行配置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
Figure FDA0000138164040000152
3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每个Cell,从系统支持的所有TDD上下行配置中选择其中一种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确定为该Cell的PUSCH定时关系包括:
在全双工跨载波调度情况下:
当主Cell是TDD上下行配置0或者TDD上下行配置6,被调度Cell也是TDD上下行配置0或者6时,
如果主调度Cell是上下行配置6,被调度Cell是上下行配置0,则选择上下行配置0或上下行配置6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如果主调度Cell是上下行配置0,被调度Cell是上下行配置6,则选择上下行配置0,上下行配置6或上下行配置1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被调度Cell根据如下表格选择TDD上下行配置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
Figure FDA0000138164040000161
3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每个Cell,从系统支持的所有TDD上下行配置中选择其中一种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确定为该Cell的PUSCH定时关系包括:
在半双工跨载波调度情况下:
当主Cell是TDD上下行配置0或者TDD上下行配置6,被调度Cell也是TDD上下行配置0或者6时,
如果主调度Cell是上下行配置6,被调度Cell是上下行配置0,则选择上下行配置6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如果主调度Cell是上下行配置0,被调度Cell是上下行配置6,则选择上下行配置0,上下行配置6或上下行配置1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被调度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被调度Cell根据如下表格选择TDD上下行配置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
Figure FDA0000138164040000171
4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每个Cell,从系统支持的所有TDD上下行配置中选择其中一种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确定为该Cell的PUSCH定时关系包括:
在半双工非跨载波调度情况下:
当主Cell是TDD上下行配置0或者TDD上下行配置6,非跨载波调度的辅Cell也是TDD上下行配置0或者6时,
如果主Cell是上下行配置6,非跨载波调度的辅Cell是上下行配置0,则选择上下行配置0或上下行配置1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为该辅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如果主Cell是上下行配置0,非跨载波调度的辅Cell是上下行配置6,则选择上下行配置0,上下行配置6,或上下行配置1所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作为该辅Cell的PUSCH定时关系。
4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Cell根据如下表格选择TDD上下行配置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
Figure FDA0000138164040000181
42.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被调度Cell根据如下表格选择TDD上下行配置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
43.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被调度Cell根据如下表格选择TDD上下行配置对应的PUSCH定时关系:
Figure FDA0000138164040000183
CN201210046435.0A 2012-01-20 2012-02-24 一种pusch的传输方法 Active CN1032201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35539.9A CN108111290B (zh) 2012-01-20 2012-02-24 一种pusch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201210046435.0A CN103220104B (zh) 2012-01-20 2012-02-24 一种pusch的传输方法
EP13738288.3A EP2805435B1 (en) 2012-01-20 2013-01-18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signal in cellular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carrier aggregation scheme
JP2014553255A JP6143792B2 (ja) 2012-01-20 2013-01-18 キャリアアグリゲーション方式をサポートするセルラー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アップリンク物理共有チャンネル信号送/受信装置及び方法
KR1020130005667A KR102093285B1 (ko) 2012-01-20 2013-01-18 캐리어 통합 방식을 지원하는 셀룰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업링크 물리 공유 채널 신호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PCT/KR2013/000407 WO2013109086A1 (en) 2012-01-20 2013-01-18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signal in cellular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carrier aggregation scheme
US13/745,113 US9648595B2 (en) 2012-01-20 2013-01-18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signal in cellular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carrier aggregation sche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19146.1 2012-01-20
CN2012100191461 2012-01-20
CN201210019146 2012-01-20
CN2012100219039 2012-01-31
CN201210021903.9 2012-01-31
CN201210021903 2012-01-31
CN201210046435.0A CN103220104B (zh) 2012-01-20 2012-02-24 一种pusch的传输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35539.9A Division CN108111290B (zh) 2012-01-20 2012-02-24 一种pusch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20104A true CN103220104A (zh) 2013-07-24
CN103220104B CN103220104B (zh) 2018-02-09

Family

ID=4879711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46435.0A Active CN103220104B (zh) 2012-01-20 2012-02-24 一种pusch的传输方法
CN201810035539.9A Active CN108111290B (zh) 2012-01-20 2012-02-24 一种pusch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35539.9A Active CN108111290B (zh) 2012-01-20 2012-02-24 一种pusch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648595B2 (zh)
EP (1) EP2805435B1 (zh)
JP (1) JP6143792B2 (zh)
KR (1) KR102093285B1 (zh)
CN (2) CN103220104B (zh)
WO (1) WO2013109086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43365A1 (zh) * 2013-09-26 2015-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调度授权的控制方法、用户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16161550A1 (en) * 2015-04-07 2016-10-13 Ne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7008256A1 (zh) * 2015-07-14 2017-0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9891988A (zh) * 2016-10-27 2019-06-14 株式会社Kt 用于在下一代无线网络中调度上行链路信号和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方法和设备
CN109891844A (zh) * 2017-05-03 2019-06-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690806B1 (en) * 2011-03-24 2018-02-2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signal and device therefor
US9699675B2 (en) * 2013-02-04 2017-07-04 Acer Incorporated Method of handling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in TDD system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140269336A1 (en) * 2013-03-14 2014-09-1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in a system having cells
US9179445B2 (en) * 2013-04-02 2015-11-03 Blackberry Limited Communic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uplink-downlink configuration change
EP3036856B1 (en) 2013-08-23 2019-08-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 node and method for uplink scheduling an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timing
US9516541B2 (en) * 2013-09-17 2016-12-06 Intel IP Corporation Congestion measurement and reporting for real-time delay-sensitive applications
KR102118750B1 (ko) 2013-10-04 2020-06-03 이노스카이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스케줄링 및 harq 타이밍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CN106416406B (zh) * 2014-01-24 2019-09-13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通信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6439991B2 (ja) * 2014-02-24 2018-12-1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集積回路、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11357022B2 (en) 2014-05-19 2022-06-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utilizing thin control
US10278178B2 (en) 2014-05-19 2019-04-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ter-band pairing of carriers for time division duplex transmit- and receive-switching
WO2015176293A1 (zh) * 2014-05-23 2015-1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辅载波传输方向的装置及方法
CN107820687B (zh) * 2015-07-01 2021-03-23 Lg 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KR102632966B1 (ko) * 2016-02-05 2024-02-0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복수개의 프레임 구조 운용 방법 및 장치
CN108282883B (zh) * 2017-01-06 2020-03-2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0636616B (zh) * 2018-06-22 2022-08-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及装置
KR102495980B1 (ko) * 2018-11-09 2023-02-06 에프쥐 이노베이션 컴퍼니 리미티드 업링크 전송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75993A (zh) * 2011-01-30 2011-05-2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载波聚合系统中的定时器维护方法和设备
CN102263627A (zh) * 2011-08-11 2011-11-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聚合配置方法及装置
US20110305161A1 (en) * 2010-06-15 2011-12-15 Anthony Edet Ekpenyong CSI Reporting on PUSCH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2291227A (zh) * 2011-06-30 2011-12-2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发送和接收反馈信息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90001623U (ko) * 2007-08-16 2009-02-19 서영춘 과실 선별기의 배출구 개폐장치
US8494572B2 (en) * 2008-06-24 2013-07-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wer control of first data transmission in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of F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675232B1 (en) * 2009-03-12 2019-01-1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and reselecting an uplink primary carrier
CN101931960B (zh) * 2009-06-18 2014-02-0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避免上行传输冲突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EP2502456B1 (en) * 2009-11-19 2020-08-12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Component carrier activation/deactivation in multi-carrier systems
KR101750371B1 (ko) * 2009-12-24 2017-07-03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크로스 캐리어 스케쥴링을 지원하는 tdd 통신시스템에서 물리채널의 송수신 타이밍을 정의하는 방법
CN105577333B (zh) * 2010-04-30 2019-01-11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中继链路harq时序关系的方法
WO2012105766A2 (ko) * 2011-02-06 2012-08-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셀간 간섭 조정 방법 및 장치
EP2690806B1 (en) * 2011-03-24 2018-02-2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signal and device therefor
US9281930B2 (en) * 2011-05-02 2016-03-0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and base station for same
CA2879902C (en) * 2012-08-03 2021-03-30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inter band time division duplexing carrier aggregatio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305161A1 (en) * 2010-06-15 2011-12-15 Anthony Edet Ekpenyong CSI Reporting on PUSCH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2075993A (zh) * 2011-01-30 2011-05-2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载波聚合系统中的定时器维护方法和设备
CN102291227A (zh) * 2011-06-30 2011-12-2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发送和接收反馈信息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2263627A (zh) * 2011-08-11 2011-11-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聚合配置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ATT: "Design of TDD Inter-band Carrier Aggregation",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67》 *
LG ELECTRONICS: "Overall structure of TDD CA with different UL-DL configurations based on half-duplex operation", 《3GPP TSG RAN WG1 #67》 *
SAMSUNG: "Data scheduling in CA with", 《3GPP TSG RAN WG1 #66BIS》 *
SAMSUNG: "Scheduling timing in CA with different TDD UL-DL configurations", 《3GPP TSG RAN WG1 #67》 *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43365A1 (zh) * 2013-09-26 2015-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调度授权的控制方法、用户设备和网络设备
US10154516B2 (en) 2013-09-26 2018-12-1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cheduling grant control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network device
WO2016161550A1 (en) * 2015-04-07 2016-10-13 Ne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7008256A1 (zh) * 2015-07-14 2017-0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7710663A (zh) * 2015-07-14 2018-02-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7710663B (zh) * 2015-07-14 2020-03-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US10924224B2 (en) 2015-07-14 2021-02-1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for transmitting data
CN109891988A (zh) * 2016-10-27 2019-06-14 株式会社Kt 用于在下一代无线网络中调度上行链路信号和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方法和设备
CN109891988B (zh) * 2016-10-27 2022-08-09 株式会社Kt 用于在下一代无线网络中调度上行链路信号和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方法和设备
CN109891844A (zh) * 2017-05-03 2019-06-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093285B1 (ko) 2020-03-26
EP2805435A4 (en) 2015-08-26
EP2805435B1 (en) 2021-12-15
US9648595B2 (en) 2017-05-09
EP2805435A1 (en) 2014-11-26
WO2013109086A1 (en) 2013-07-25
CN103220104B (zh) 2018-02-09
KR20130085983A (ko) 2013-07-30
US20130188532A1 (en) 2013-07-25
CN108111290A (zh) 2018-06-01
JP2015508246A (ja) 2015-03-16
CN108111290B (zh) 2021-02-02
JP6143792B2 (ja) 2017-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20104A (zh) 一种pusch的传输方法
CN107147480B (zh) 一种支持pusch的同步harq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3368709B (zh)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应答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KR102065082B1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반이중(half duplex)전송을 지원하는 단말과 관련된 채널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KR101983240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ack/nack 신호를 송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2938693B (zh) Lte-a tdd不同上下行配比的反馈方法
CN103580830A (zh) 一种发送harq-ack反馈信息的方法
CN110366862A (zh) 发射功率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3312470A (zh) 一种harq反馈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2594533B (zh) 一种发送和接收反馈信息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5612711B (zh) 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3516496A (zh) 一种发送harq-ack反馈信息的方法
CN103780361B (zh) 一种应答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2355731A (zh) Tdd系统中进行数据传输的基站、终端、系统及方法
CN103582008A (zh) 一种在业务流量自适应tdd系统中传输harq-ack反馈信息的方法
CN102158978A (zh)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02638333B (zh) 一种上行数据的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3650395A (zh) 用于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2916791A (zh) 载波聚合和动态tdd系统中的pusch传输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3188062A (zh)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3037517A (zh)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系统和基站
CN104426639A (zh)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4518859B (zh) 一种频谱聚合的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5763290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6341890B (zh) 一种物理信道传输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8745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8745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