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15779A - 长效缓释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长效缓释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15779A
CN103215779A CN2013101196096A CN201310119609A CN103215779A CN 103215779 A CN103215779 A CN 103215779A CN 2013101196096 A CN2013101196096 A CN 2013101196096A CN 201310119609 A CN201310119609 A CN 201310119609A CN 103215779 A CN103215779 A CN 1032157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ided suture
real silk
silk braided
roll
bacteri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1960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15779B (zh
Inventor
王璐
陈晓洁
吴永高
王富军
王文祖
吕爱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huaerk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Do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HORCON MEDICAL SUPPLIES CO Ltd
Do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HORCON MEDICAL SUPPLIES CO Ltd, Do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TONG HORCON MEDICAL SUPPL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11960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1577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2157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157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157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157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长效缓释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装置和方法。所述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高分子可吸收材料溶于相应的溶剂中配成溶液,加入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粉末得到涂层材料,待用;将涂层材料置于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装置的第一浸渍槽和第二浸渍槽中,利用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装置对真丝编织缝合线进行涂层处理至少一次,每次涂层处理的过程为:将真丝编织缝合线依次经过第一浸渍辊、第一压力辊、第一导辊、第二浸渍辊、第二压力辊、第二导辊和第三导辊,最后卷绕在滚筒上。本发明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抗菌药物均匀分散在高分子可吸收材料中,随着高分子可吸收材料的降解,抗菌药物逐步释放,因此具有长效缓释的效果,抗菌持续时间与皮肤伤口愈合时间相吻合。

Description

长效缓释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长效缓释作用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真丝编织缝合线是现代外科手术中使用较为广泛的缝合材料,特别是在血管结扎、胃肠道手术、筋膜及皮肤缝合等方面应用较多。真丝缝合线不仅能提供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对人体无害,而且其柔韧性优于化纤材料,编织结构真丝缝合线避免了传统捻合丝线的扭结现象,在手术中穿针、打结方便,持结性能优异。
真丝编织缝合线在外科手术中也存在一定的缺点。丝素是一种蛋白质纤维,能够为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提供养料,其对微生物的稳定性较差。真丝编织缝合线在使用前虽然经过高温灭菌处理,但只能消灭缝合线上原有的细菌,若用于缝合易污染或感染的伤口,容易吸附细菌,进而引起伤口感染。编织型的结构使缝合线表面有缝隙,容易藏匿细菌,也会增加术后感染的风险。因此,开发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对于减少手术部位感染(SSI)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已有一些研究致力于开发抗菌缝合线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例如:(1)强生公司开发的薇乔抗菌缝合线,是在PGLA910缝合线上采用涂层的方法赋予抗菌性能,涂层中加入广谱抗菌剂——IRGACARE MP*(纯度最高的三氯生之一,Triclosan),该缝合线无毒、无刺激性,不会对伤口愈合过程产生不利影响,抗菌性能能够保持8~11天,但是由于价格相对较高,因此在我国缝合线市场广泛应用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2)含银离子的抗菌缝合线,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940168A、授权公告号CN201091693Y和公开号CN102726448A),是将缝合线在含银溶液中浸渍、喷涂、镀层等方法使缝合线上附着有银元素而具有抗菌性,但是一方面,其操作较为复杂,因为银离子抗菌剂在制备过程中,易发生氧化反应而使抗菌性能下降,另一方面,操作过程中可能涉及氨水等化学试剂,引起环境污染,不利于操作者的健康;(3)中草药抗菌缝合线,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1584878A和公开号CN101584595A),利用中药的抗菌性,用中药浸渍或涂层缝合线而具有抗菌性,但是该工艺的抗菌缓释效果尚有不足,无法与伤口愈合周期相匹配。
本发明在考察对比大量医用抗菌剂的基础上,选择了喹诺酮类人工合成抗菌药,左氧氟沙星是其新一代的代表种类,有左氧氟沙星、盐酸左氧氟沙星、乳酸左氧氟沙星等产品,作为本发明的真丝缝合线的代表性抗菌剂。左氧氟沙星主要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细菌DNA旋转酶的活性,阻止细菌DNA的合成和复制而导致细菌死亡。左氧氟沙星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与最小杀菌浓度(MBC)相当,其作用为杀菌性。左氧氟沙星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对包括厌氧菌在内的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均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等非典型病原体也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其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左氧氟沙星具有组织分布广、生物利用度高、作用持久、毒副作用少等特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长效缓释作用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装置和方法,以达到抑制细菌生长、防止伤口感染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涂层区域和干燥区域,所述的涂层区域包括第一浸渍辊、第一压力辊、第一导辊、第二浸渍辊和第二压力辊,所述的干燥区域包括第二导辊、第三导辊和滚筒,所述的第一浸渍辊设于第一浸渍槽中,第一浸渍槽设于第一加热装置上,第一压力辊由橡胶辊以及设于第一橡胶辊下的第一不锈钢辊组成,第二浸渍辊设于第二浸渍槽中,第二浸渍槽设于第二加热装置上,第二压力辊由第二橡胶辊以及设于第二橡胶辊下的第二不锈钢辊组成。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包括:
第一步:将高分子可吸收材料溶于相应的溶剂中配成高分子可吸收材料溶液,加入完全研磨粉碎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粉术得到涂层材料,控制涂层材料中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浓度为250~2500μg/ml,常温状态下用磁力搅拌器搅拌均匀,待用;
第二步:将第一步所得的涂层材料置于上述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装置的第一浸渍槽和第二浸渍槽中,利用上述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装置对真丝编织缝合线进行涂层处理至少一次,每次涂层处理的过程为:将真丝编织缝合线依次经过第一浸渍辊、第一压力辊、第一导辊、第二浸渍辊、第二压力辊、第二导辊和第三导辊,最后卷绕在滚筒上,经过第一浸渍辊时,真丝编织缝合线浸没于第一浸渍槽,经过第二浸渍辊时,真丝编织缝合线浸没于第二浸渍槽,第一加热装置和第二加热装置维持40~50℃恒温。
优选地,所述的第二步中第二导辊和第三导辊的速度皆为每分钟转动30~50圈。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步中,高分子可吸收材料为聚己内酯、壳聚糖或聚乳酸。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步中,所述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为左氧氟沙星、盐酸左氧氟沙星或乳酸左氧氟沙星。
更优选地,所述的聚己内酯的分子量为5~18万,配成的高分子可吸收材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5%~10%,第二步中利用上述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装置对真丝编织缝合线进行涂层处理1~3次;所述的壳聚糖的分子量为3~20万,配成的高分子可吸收材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5%,第二步中利用上述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装置对真丝编织缝合线进行涂层处理1~3次;所述的聚乳酸的分子量为5~12万,配成的高分子可吸收材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7%,第二步中利用上述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装置对真丝编织缝合线进行涂层处理1~3次。
优选地,所述的真丝编织缝合线由多股真丝纱线编织形成,包括芯纱以及设于芯纱外的编织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a)该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与未处理的真丝编织缝合线均采用抗菌标准GB/T20944.1-2007琼脂平皿扩散法对革兰氏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和革兰氏阴性大肠杆菌(E.coli)进行抗菌对比测试,经抗菌处理的真丝编织缝合线具有杀死细菌的功能。
b)该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具有抗菌长效缓释的效果,根据不同的涂层配方,抗菌持久性可调控在3~10天间,适用于不同组织伤口的愈合。当抗菌持续大于6天,就与一般皮肤表面伤口愈合的时间相吻合。
c)该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采用国家医药行业标准YY0167-2005非吸收性外科缝线测试物理机械性能,处理后表面没有毛羽,条干均匀,较为光滑,且结构紧密,缝隙减少,抗张强度符合标准要求,能够保持真丝材料柔韧的优势,不影响手术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结构示意图。
图中,1--芯纱,2--编织层,3--抗菌涂覆层。
图2是本发明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A--涂层区域,B--干燥区域,4-第一浸渍槽,5-第一浸渍辊,6-第一加热装置,7-第一橡胶辊、8-第一不锈钢辊,9-第一导辊,10-第二浸渍槽,11-第二浸渍辊,12-第二加热装置,13-第二橡胶辊,14-第二不锈钢辊,15-第二导辊,16-第三导辊,17-滚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限于此。本发明中所述的左氧氟沙星、盐酸左氧氟沙星和乳酸左氧氟沙星为市售产品。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装置结构示意图,所述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装置由涂层区域A和干燥区域B组成。所述的涂层区域A包括第一浸渍辊5、第一压力辊、第一导辊9、第二浸渍辊11和第二压力辊,所述的干燥区域B包括第二导辊15、第三导辊16和滚筒17,所述的第一浸渍辊5设于第一浸渍槽4中,第一浸渍槽4设于第一加热装置6上,第一压力辊由橡胶辊7以及设于第一橡胶辊7下的第一不锈钢辊8组成,第二浸渍辊11设于第二浸渍槽10中,第二浸渍槽10设于第二加热装置12上,第二压力辊由第二橡胶辊13以及设于第二橡胶辊13下的第二不锈钢辊14组成。干燥区域B总长6米。
采用上述装置制备具有长效缓释作用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方法为:
(1)涂层材料的制备:
将分子量为18万的聚己内酯溶于冰醋酸中,制成质量分数为7.5%的聚己内酯溶液,磁力搅拌器搅拌8小时至完全混合均匀,取10ml混合完全的聚己内酯溶液,加入0.025g完全研磨粉碎的左氧氟沙星药物粉术得到涂层材料,控制涂层材料中左氧氟沙星药物的浓度为2500μg/ml,常温状态下用磁力搅拌器搅拌3小时至完全混合均匀,待用;
(2)真丝编织缝合线的涂层:
将涂层材料置于上述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装置的第一浸渍槽4和第二浸渍槽10中,涂层材料的量要保证淹没第一浸渍辊5和第二浸渍辊11,利用上述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装置对真丝编织缝合线进行涂层处理2次,所述的真丝编织缝合线由多股真丝纱线编织形成,包括芯纱1以及设于芯纱1外的编织层2。
每次涂层处理的过程为:将真丝编织缝合线依次经过第一浸渍辊5、第一压力辊、第一导辊9、第二浸渍辊11、第二压力辊、第二导辊15和第三导辊16,最后卷绕在滚筒17上,经过第一浸渍辊5时,真丝编织缝合线浸没于第一浸渍槽4,第一浸没槽4下方的第一加热装置6维持45℃恒温,经过第二浸渍辊11时,真丝编织缝合线浸没于第二浸渍槽10,第二浸渍槽10下方的第二加热装置12维持45℃恒温,所述的干燥区域为常温干燥区域,第二导辊15和第三导辊16的速度皆为每分钟转动40圈。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结构示意图,本发明所制得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由芯纱1、编织层2和抗菌涂覆层3组成,所述的编织层2设于芯纱1外侧,抗菌涂覆层3设于编织层2外侧。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大抑菌带宽度(即抗菌首日的抑菌带宽度)为(10.01±0.27)mm,对大肠杆菌的最大抑菌带宽度(即抗菌首日的抑菌带宽度)为(10.48±0.62)m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持久性为9天,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持久性为10天。经实验证明该抗菌缝合线具有良好的抗菌性和抗菌持久性。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装置结构示意图,所述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装置由涂层区域A和干燥区域B组成。所述的涂层区域A包括第一浸渍辊5、第一压力辊、第一导辊9、第二浸渍辊11和第二压力辊,所述的干燥区域B包括第二导辊15、第三导辊16和滚筒17,所述的第一浸渍辊5设于第一浸渍槽4中,第一浸渍槽4设于第一加热装置6上,第一压力辊由橡胶辊7以及设于第一橡胶辊7下的第一不锈钢辊8组成,第二浸渍辊11设于第二浸渍槽10中,第二浸渍槽10设于第二加热装置12上,第二压力辊由第二橡胶辊13以及设于第二橡胶辊13下的第二不锈钢辊14组成。干燥区域B总长6米。
采用上述装置制备具有长效缓释作用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方法为:
(1)涂层材料的制备:
将分子量为5万的聚己内酯溶于冰醋酸中,制成质量分数为5%的聚己内酯溶液,磁力搅拌器搅拌8小时至完全混合均匀,取10ml混合完全的聚己内酯溶液,加入0.0025g完全研磨粉碎的左氧氟沙星药物粉术得到涂层材料,控制涂层材料中左氧氟沙星药物的浓度为250μg/ml,常温状态下用磁力搅拌器搅拌3小时至完全混合均匀,待用;
(2)真丝编织缝合线的涂层:
真丝编织缝合线的涂层步骤与实施例1相似,区别仅在于:利用上述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装置对真丝编织缝合线进行涂层处理的次数为3次。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结构示意图,本发明所制得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由芯纱1、编织层2和抗菌涂覆层3组成,所述的编织层2设于芯纱1外侧,抗菌涂覆层3设于编织层2外侧。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大抑菌带宽度(即抗菌首日的抑菌带宽度)为(7.47±0.82)mm,对大肠杆菌的最大抑菌带宽度(即抗菌首日的抑菌带宽度)为(7.93±0.41)m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持久性为5天,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持久性为5天。经实验证明该抗菌缝合线具有良好的抗菌性和抗菌持久性。
实施例3: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装置结构示意图,所述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装置由涂层区域A和干燥区域B组成。所述的涂层区域A包括第一浸渍辊5、第一压力辊、第一导辊9、第二浸渍辊11和第二压力辊,所述的干燥区域B包括第二导辊15、第三导辊16和滚筒17,所述的第一浸渍辊5设于第一浸渍槽4中,第一浸渍槽4设于第一加热装置6上,第一压力辊由橡胶辊7以及设于第一橡胶辊7下的第一不锈钢辊8组成,第二浸渍辊11设于第二浸渍槽10中,第二浸渍槽10设于第二加热装置12上,第二压力辊由第二橡胶辊13以及设于第二橡胶辊13下的第二不锈钢辊14组成。干燥区域B总长6米。
采用上述装置制备具有长效缓释作用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方法为:
(1)涂层材料的制备:
将分子量为10万的聚己内酯溶于冰醋酸中,制成质量分数为10%的聚己内酯溶液,磁力搅拌器搅拌8小时至完全混合均匀,取10ml混合完全的聚己内酯溶液,加入0.015g完全研磨粉碎的左氧氟沙星药物粉术得到涂层材料,控制涂层材料中左氧氟沙星药物的浓度为1500μg/ml,常温状态下用磁力搅拌器搅拌3小时至完全混合均匀,待用;
(2)真丝编织缝合线的涂层:
真丝编织缝合线的涂层步骤与实施例1相似,区别仅在于:利用上述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装置对真丝编织缝合线进行涂层处理的次数为1次。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结构示意图,本发明所制得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由芯纱1、编织层2和抗菌涂覆层3组成,所述的编织层2设于芯纱1外侧,抗菌涂覆层3设于编织层2外侧。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大抑菌带宽度(即抗菌首日的抑菌带宽度)为(10.00±0.39)mm,对大肠杆菌的最大抑菌带宽度(即抗菌首日的抑菌带宽度)为(10.60±0.47)m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持久性为6天,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持久性为7天。经实验证明该抗菌缝合线具有良好的抗菌性和抗菌持久性。
实施例4: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装置结构示意图,所述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装置由涂层区域A和干燥区域B组成。所述的涂层区域A包括第一浸渍辊5、第一压力辊、第一导辊9、第二浸渍辊11和第二压力辊,所述的干燥区域B包括第二导辊15、第三导辊16和滚筒17,所述的第一浸渍辊5设于第一浸渍槽4中,第一浸渍槽4设于第一加热装置6上,第一压力辊由橡胶辊7以及设于第一橡胶辊7下的第一不锈钢辊8组成,第二浸渍辊11设于第二浸渍槽10中,第二浸渍槽10设于第二加热装置12上,第二压力辊由第二橡胶辊13以及设于第二橡胶辊13下的第二不锈钢辊14组成。干燥区域B总长6米。
采用上述装置制备具有长效缓释作用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方法为:
(1)涂层材料的制备:
将分子量为12万的壳聚糖溶于2%的冰醋酸溶液中,制成质量分数为3%的壳聚糖溶液,磁力搅拌器搅拌6小时至完全混合均匀,取10ml混合完全的壳聚糖溶液,加入0.01g完全研磨粉碎的左氧氟沙星药物粉末得到涂层材料,控制涂层材料中左氧氟沙星药物的浓度为1000μg/ml,常温状态下用磁力搅拌器搅拌3小时至完全混合均匀,待用;
(2)真丝编织缝合线的涂层:
真丝编织缝合线的涂层步骤与实施例1相似,区别仅在于:利用上述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装置对真丝编织缝合线进行涂层处理的次数为1次。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结构示意图,本发明所制得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由芯纱1、编织层2和抗菌涂覆层3组成,所述的编织层2设于芯纱1外侧,抗菌涂覆层3设于编织层2外侧。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大抑菌带宽度(即抗菌首日的抑菌带宽度)为(7.20±0.42)mm,对大肠杆菌的最大抑菌带宽度(即抗菌首日的抑菌带宽度)为(7.57±0.31)m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持久性为3天,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持久性为4天。经实验证明该抗菌缝合线具有良好的抗菌性和一定的抗菌持久性。
实施例5: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装置结构示意图,所述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装置由涂层区域A和干燥区域B组成。所述的涂层区域A包括第一浸渍辊5、第一压力辊、第一导辊9、第二浸渍辊11和第二压力辊,所述的干燥区域B包括第二导辊15、第三导辊16和滚筒17,所述的第一浸渍辊5设于第一浸渍槽4中,第一浸渍槽4设于第一加热装置6上,第一压力辊由橡胶辊7以及设于第一橡胶辊7下的第一不锈钢辊8组成,第二浸渍辊11设于第二浸渍槽10中,第二浸渍槽10设于第二加热装置12上,第二压力辊由第二橡胶辊13以及设于第二橡胶辊13下的第二不锈钢辊14组成。干燥区域B总长6米。
采用上述装置制备具有长效缓释作用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方法为:
(1)涂层材料的制备:
将分子量为20万的壳聚糖溶于2%的冰醋酸溶液中,制成质量分数为2%的壳聚糖溶液,磁力搅拌器搅拌6小时至完全混合均匀,取10ml混合完全的壳聚糖溶液,加入0.025g完全研磨粉碎的左氧氟沙星药物粉末得到涂层材料,控制涂层材料中左氧氟沙星药物的浓度为2500μg/ml,常温状态下用磁力搅拌器搅拌3小时至完全混合均匀,待用;
(2)真丝编织缝合线的涂层:
真丝编织缝合线的涂层步骤与实施例1相似,区别仅在于:利用上述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装置对真丝编织缝合线进行涂层处理的次数为3次。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结构示意图,本发明所制得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由芯纱1、编织层2和抗菌涂覆层3组成,所述的编织层2设于芯纱1外侧,抗菌涂覆层3设于编织层2外侧。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大抑菌带宽度(即抗菌首日的抑菌带宽度)为(9.55±1.39)mm,对大肠杆菌的最大抑菌带宽度(即抗菌首日的抑菌带宽度)为(10.09±0.63)m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持久性为6天,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持久性为7天。经实验证明该抗菌缝合线具有良好的抗菌性和抗菌持久性。
实施例6: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装置结构示意图,所述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装置由涂层区域A和干燥区域B组成。所述的涂层区域A包括第一浸渍辊5、第一压力辊、第一导辊9、第二浸渍辊11和第二压力辊,所述的干燥区域B包括第二导辊15、第三导辊16和滚筒17,所述的第一浸渍辊5设于第一浸渍槽4中,第一浸渍槽4设于第一加热装置6上,第一压力辊由橡胶辊7以及设于第一橡胶辊7下的第一不锈钢辊8组成,第二浸渍辊11设于第二浸渍槽10中,第二浸渍槽10设于第二加热装置12上,第二压力辊由第二橡胶辊13以及设于第二橡胶辊13下的第二不锈钢辊14组成。干燥区域B总长6米。
采用上述装置制备具有长效缓释作用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方法为:
(1)涂层材料的制备:
将分子量为3万的壳聚糖溶于2%的冰醋酸溶液中,制成质量分数为5%的壳聚糖溶液,磁力搅拌器搅拌6小时至完全混合均匀,取10ml混合完全的壳聚糖溶液,加入0.0025g完全研磨粉碎的左氧氟沙星药物粉末得到涂层材料,控制涂层材料中左氧氟沙星药物的浓度为250μg/ml,常温状态下用磁力搅拌器搅拌3小时至完全混合均匀,待用;
(2)真丝编织缝合线的涂层:
真丝编织缝合线的涂层步骤与实施例1相似,区别仅在于:利用上述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装置对真丝编织缝合线进行涂层处理的次数为2次。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结构示意图,本发明所制得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由芯纱1、编织层2和抗菌涂覆层3组成,所述的编织层2设于芯纱1外侧,抗菌涂覆层3设于编织层2外侧。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大抑菌带宽度(即抗菌首日的抑菌带宽度)为(4.97±0.77)mm,对大肠杆菌的最大抑菌带宽度(即抗菌首日的抑菌带宽度)为(5.59±0.46)m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持久性为3天,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持久性为3天。经实验证明该抗菌缝合线具有良好的抗菌性和一定的抗菌持久性。
实施例7: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装置结构示意图,所述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装置由涂层区域A和干燥区域B组成。所述的涂层区域A包括第一浸渍辊5、第一压力辊、第一导辊9、第二浸渍辊11和第二压力辊,所述的干燥区域B包括第二导辊15、第三导辊16和滚筒17,所述的第一浸渍辊5设于第一浸渍槽4中,第一浸渍槽4设于第一加热装置6上,第一压力辊由橡胶辊7以及设于第一橡胶辊7下的第一不锈钢辊8组成,第二浸渍辊11设于第二浸渍槽10中,第二浸渍槽10设于第二加热装置12上,第二压力辊由第二橡胶辊13以及设于第二橡胶辊13下的第二不锈钢辊14组成。干燥区域B总长6米。
采用上述装置制备具有长效缓释作用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方法为:
(1)涂层材料的制备:
将分子量为5万的聚乳酸溶于氯仿中,制成质量分数为2%的聚乳酸溶液,磁力搅拌器搅拌6小时至完全混合均匀,取10ml混合完全的聚乳酸溶液,加入0.0025g完全研磨粉碎的左氧氟沙星药物粉末得到涂层材料,控制涂层材料中左氧氟沙星药物的浓度为250μg/ml,常温状态下用磁力搅拌器搅拌3小时至完全混合均匀,待用;
(2)真丝编织缝合线的涂层:
真丝编织缝合线的涂层步骤与实施例1相似,区别仅在于:利用上述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装置对真丝编织缝合线进行涂层处理的次数为1次。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结构示意图,本发明所制得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由芯纱1、编织层2和抗菌涂覆层3组成,所述的编织层2设于芯纱1外侧,抗菌涂覆层3设于编织层2外侧。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大抑菌带宽度(即抗菌首日的抑菌带宽度)为(6.37±0.33)mm,对大肠杆菌的最大抑菌带宽度(即抗菌首日的抑菌带宽度)为(6.92±0.51)m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持久性为3天,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持久性为4天。经实验证明该抗菌缝合线具有良好的抗菌性和一定的抗菌持久性。
实施例8: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装置结构示意图,所述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装置由涂层区域A和干燥区域B组成。所述的涂层区域A包括第一浸渍辊5、第一压力辊、第一导辊9、第二浸渍辊11和第二压力辊,所述的干燥区域B包括第二导辊15、第三导辊16和滚筒17,所述的第一浸渍辊5设于第一浸渍槽4中,第一浸渍槽4设于第一加热装置6上,第一压力辊由橡胶辊7以及设于第一橡胶辊7下的第一不锈钢辊8组成,第二浸渍辊11设于第二浸渍槽10中,第二浸渍槽10设于第二加热装置12上,第二压力辊由第二橡胶辊13以及设于第二橡胶辊13下的第二不锈钢辊14组成。干燥区域B总长6米。
采用上述装置制备具有长效缓释作用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方法为:
(1)涂层材料的制备:
将分子量为7万的聚乳酸溶于氯仿中,制成质量分数为7%的聚乳酸溶液,磁力搅拌器搅拌6小时至完全混合均匀,取10ml混合完全的聚乳酸溶液,加入0.012g完全研磨粉碎的左氧氟沙星药物粉术得到涂层材料,控制涂层材料中左氧氟沙星药物的浓度为1200μg/ml,常温状态下用磁力搅拌器搅拌3小时至完全混合均匀,待用;
(2)真丝编织缝合线的涂层:
真丝编织缝合线的涂层步骤与实施例1相似,区别仅在于:利用上述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装置对真丝编织缝合线进行涂层处理的次数为2次。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结构示意图,本发明所制得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由芯纱1、编织层2和抗菌涂覆层3组成,所述的编织层2设于芯纱1外侧,抗菌涂覆层3设于编织层2外侧。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大抑菌带宽度(即抗菌首日的抑菌带宽度)为(7.87±0.34)mm,对大肠杆菌的最大抑菌带宽度(即抗菌首日的抑菌带宽度)为(8.05±0.70)m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持久性为5天,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持久性为5天。经实验证明该抗菌缝合线具有良好的抗菌性和抗菌持久性。
实施例9: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装置结构示意图,所述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装置由涂层区域A和干燥区域B组成。所述的涂层区域A包括第一浸渍辊5、第一压力辊、第一导辊9、第二浸渍辊11和第二压力辊,所述的干燥区域B包括第二导辊15、第三导辊16和滚筒17,所述的第一浸渍辊5设于第一浸渍槽4中,第一浸渍槽4设于第一加热装置6上,第一压力辊由橡胶辊7以及设于第一橡胶辊7下的第一不锈钢辊8组成,第二浸渍辊11设于第二浸渍槽10中,第二浸渍槽10设于第二加热装置12上,第二压力辊由第二橡胶辊13以及设于第二橡胶辊13下的第二不锈钢辊14组成。干燥区域B总长6米。
采用上述装置制备具有长效缓释作用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方法为:
(1)涂层材料的制备:
将分子量为12万的聚乳酸溶于氯仿中,制成质量分数为4%的聚乳酸溶液,磁力搅拌器搅拌6小时至完全混合均匀,取10ml混合完全的聚乳酸溶液,加入0.025g完全研磨粉碎的左氧氟沙星药物粉末得到涂层材料,控制涂层材料中左氧氟沙星药物的浓度为2500μg/ml,常温状态下用磁力搅拌器搅拌3小时至完全混合均匀,待用;
(2)真丝编织缝合线的涂层:
真丝编织缝合线的涂层步骤与实施例1相似,区别仅在于:利用上述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装置对真丝编织缝合线进行涂层处理的次数为3次。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结构示意图,本发明所制得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由芯纱1、编织层2和抗菌涂覆层3组成,所述的编织层2设于芯纱1外侧,抗菌涂覆层3设于编织层2外侧。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大抑菌带宽度(即抗菌首日的抑菌带宽度)为(7.96±0.54)mm,对大肠杆菌的最大抑菌带宽度(即抗菌首日的抑菌带宽度)为(8.75±0.67)m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持久性为6天,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持久性为7天。经实验证明该抗菌缝合线具有良好的抗菌性和抗菌持久性。

Claims (8)

1.一种具有长效缓释作用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涂层区域(A)和干燥区域(B),所述的涂层区域(A)包括第一浸渍辊(5)、第一压力辊、第一导辊(9)、第二浸渍辊(11)和第二压力辊,所述的干燥区域(B)包括第二导辊(15)、第三导辊(16)和滚筒(17),所述的第一浸渍辊(5)设于第一浸渍槽(4)中,第一浸渍槽(4)设于第一加热装置(6)上,第一压力辊由橡胶辊(7)以及设于第一橡胶辊(7)下的第一不锈钢辊(8)组成,第二浸渍辊(11)设于第二浸渍槽(10)中,第二浸渍槽(10)设于第二加热装置(12)上,第二压力辊由第二橡胶辊(13)以及设于第二橡胶辊(13)下的第二不锈钢辊(14)组成。
2.一种具有长效缓释作用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包括:
第一步:将高分子可吸收材料溶于相应的溶剂中配成高分子可吸收材料溶液,加入完全研磨粉碎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粉末得到涂层材料,控制涂层材料中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浓度为250~2500μg/ml,常温状态下用磁力搅拌器搅拌均匀,待用;
第二步:将第一步所得的涂层材料置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装置的第一浸渍槽(4)和第二浸渍槽(10)中,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装置对真丝编织缝合线进行涂层处理至少一次,每次涂层处理的过程为:将真丝编织缝合线依次经过第一浸渍辊(5)、第一压力辊、第一导辊(9)、第二浸渍辊(11)、第二压力辊、第二导辊(15)和第三导辊(16),最后卷绕在滚筒(17)上,经过第一浸渍辊(5)时,真丝编织缝合线浸没于第一浸渍槽(4),经过第二浸渍辊(11)时,真丝编织缝合线浸没于第二浸渍槽(1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步中,所述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为左氧氟沙星、盐酸左氧氟沙星或乳酸左氧氟沙星。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步中,第一加热装置(6)和第二加热装置(12)维持40~50℃恒温。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步中第二导辊(15)和第三导辊(16)的速度皆为每分钟转动30~50圈。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步中,高分子可吸收材料为聚己内酯、壳聚糖或聚乳酸。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己内酯的分子量为5~18万,配成的高分子可吸收材料溶液的浓度为5%~10%,第二步中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装置对真丝编织缝合线进行涂层处理1~3次;所述的壳聚糖的分子量为3~20万,配成的高分子可吸收材料溶液的浓度为2%~5%,第二步中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装置对真丝编织缝合线进行涂层处理1~3次;所述的聚乳酸的分子量为5~12万,配成的高分子可吸收材料溶液的浓度为2%~7%,第二步中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装置对真丝编织缝合线进行涂层处理1~3次。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真丝编织缝合线由多股真丝纱线编织形成,包括芯纱(1)以及设于芯纱(1)外的编织层(2)。
CN201310119609.6A 2013-04-08 2013-04-08 长效缓释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装置和方法 Active CN1032157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19609.6A CN103215779B (zh) 2013-04-08 2013-04-08 长效缓释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装置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19609.6A CN103215779B (zh) 2013-04-08 2013-04-08 长效缓释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装置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15779A true CN103215779A (zh) 2013-07-24
CN103215779B CN103215779B (zh) 2015-04-08

Family

ID=48813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19609.6A Active CN103215779B (zh) 2013-04-08 2013-04-08 长效缓释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15779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16564A (zh) * 2014-03-05 2014-05-28 东华大学 一种长效缓释抗菌真丝编织型医用缝合线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57556A (zh) * 2015-05-15 2015-08-26 东华大学 一种化学接枝型长效缓释抗菌真丝缝合线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79867A (zh) * 2014-05-09 2015-11-25 倍加莱生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线材及其制程
TWI564448B (zh) * 2015-02-25 2017-01-01 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 染色單元及染色裝置
US9578148B2 (en) 2014-09-19 2017-02-21 Hideep Inc. Smartphone capable of detecting touch position and pressure
CN107557942A (zh) * 2017-09-26 2018-01-09 大连工业大学 一种生物医用聚乳酸/壳聚糖、海藻酸钙纤维复合包芯纱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83098A (zh) * 2017-08-29 2018-01-16 苏州市苏真床垫有限公司 一种止血聚丙烯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65045A (zh) * 2019-10-17 2020-01-10 王时灿 一种妇产科用可吸收缝合线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82411A (zh) * 2019-12-18 2020-03-17 山东朱氏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可降解吸收医用缝合线制备方法及该缝合线的配料设备
CN114469236A (zh) * 2022-03-17 2022-05-13 微尔创(武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弹力线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31813A (zh) * 2010-04-16 2010-09-15 江苏安格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经纬交叠无织造复合材料的加工设备
CN102056600A (zh) * 2008-04-07 2011-05-11 界面生物公司 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组合疗法
CN102512214A (zh) * 2012-01-10 2012-06-27 梁杰 美容手术用的不用拆线的皮肤抗菌缝合线
WO2013049149A2 (en) * 2011-09-29 2013-04-04 Ethicon, Inc. Broad-spectrum antimicrobial compositions based on combinations of taurolidine and protamine and medical devices containing such composition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6600A (zh) * 2008-04-07 2011-05-11 界面生物公司 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组合疗法
CN101831813A (zh) * 2010-04-16 2010-09-15 江苏安格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经纬交叠无织造复合材料的加工设备
WO2013049149A2 (en) * 2011-09-29 2013-04-04 Ethicon, Inc. Broad-spectrum antimicrobial compositions based on combinations of taurolidine and protamine and medical devices containing such compositions
CN102512214A (zh) * 2012-01-10 2012-06-27 梁杰 美容手术用的不用拆线的皮肤抗菌缝合线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F.D.MATL, ET AL.: "New Anti-Infective Coatings of Medical Implants",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 *
PK JANIGA, ET AL.: "Drug-eluting silk sutures to retard post-operative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 《JOURNAL OF INDUSTRIAL TEXTILES》 *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16564A (zh) * 2014-03-05 2014-05-28 东华大学 一种长效缓释抗菌真丝编织型医用缝合线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79867A (zh) * 2014-05-09 2015-11-25 倍加莱生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线材及其制程
US9578148B2 (en) 2014-09-19 2017-02-21 Hideep Inc. Smartphone capable of detecting touch position and pressure
TWI564448B (zh) * 2015-02-25 2017-01-01 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 染色單元及染色裝置
US9982379B2 (en) 2015-02-25 2018-05-29 Taiwan Textile Research Institute Dyeing device and dyeing apparatus
CN104857556A (zh) * 2015-05-15 2015-08-26 东华大学 一种化学接枝型长效缓释抗菌真丝缝合线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83098A (zh) * 2017-08-29 2018-01-16 苏州市苏真床垫有限公司 一种止血聚丙烯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57942A (zh) * 2017-09-26 2018-01-09 大连工业大学 一种生物医用聚乳酸/壳聚糖、海藻酸钙纤维复合包芯纱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57942B (zh) * 2017-09-26 2019-06-18 大连工业大学 一种生物医用聚乳酸/壳聚糖、海藻酸钙纤维复合包芯纱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65045A (zh) * 2019-10-17 2020-01-10 王时灿 一种妇产科用可吸收缝合线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82411A (zh) * 2019-12-18 2020-03-17 山东朱氏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可降解吸收医用缝合线制备方法及该缝合线的配料设备
CN114469236A (zh) * 2022-03-17 2022-05-13 微尔创(武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弹力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15779B (zh) 2015-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15779B (zh) 长效缓释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装置和方法
CN103816564A (zh) 一种长效缓释抗菌真丝编织型医用缝合线及其制备方法
Li et al. Electrospun PCL/mupirocin and chitosan/lidocaine hydrochloride multifunctional double layer nanofibrous scaffolds for wound dressing applications
Bottino et al. Bioactive nanofibrous scaffolds for regenerative endodontics
US6379712B1 (en) Nanosilver-containing antibacterial and antifungal granules and methods for preparing and using the same
CN1940168A (zh) 纳米银抗菌医用纤维及其制法和应用
CN108938662A (zh) 一种阳离子化多糖在制备防治细菌生物膜的药物中的用途
CN107261196A (zh) 一种抗菌丝素蛋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US20040208908A1 (en) Antimicrobial medical articles containing a synergistic combination of anti-infective compounds and octoxyglycerin
CN107412772A (zh) 聚‑n‑乙酰葡萄糖胺纳米纤维的抗菌应用
CN107254742B (zh) 用于医用敷料的含纳米银聚乙烯醇/丝胶复合纤维网
Viju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tetracycline hydrochloride drug incorporated silk sutures
CN101411898A (zh) 一种有机/无机复合抗菌导尿管及其制备方法
US9723843B2 (en) Family of silver (I) periodate compounds having broad microbial properties
CN109414010A (zh) 抗微生物组合物
CN104857556A (zh) 一种化学接枝型长效缓释抗菌真丝缝合线及其制备方法
CN204275113U (zh) 长效缓释抗菌真丝编织型医用缝合线
Yi et al. A novel bacterial biofilms eradication strategy based on the microneedles with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CN101336910A (zh) 一种带有着色功能的洗必泰组合物
Pethile et al. Effect of changing coating process parameters in the preparation of antimicrobial-coated silk sutures: An in vitro study
Shanmugasundaram et al. Drug release and antimicrobial studies on polylactic acid suture
DK2170081T3 (en) Antimicrobial preparations
CN109200326A (zh) 用于伤口愈合的敷料及创口贴
EP2968686A1 (en) Polymeric coatings having 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CN112431022A (zh) 一种服装用抗菌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620 Shanghai, North Renmin Road, Songjiang District, No. 2999

Patentee after: Donghua University

Patentee after: Wal, Nantong health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mited company

Address before: 201620 Shanghai, North Renmin Road, Songjiang District, No. 2999

Patentee before: Donghua University

Patentee before: Nantong Horcon Medical Supplies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620 Shanghai, North Renmin Road, Songjiang District, No. 2999

Patentee after: DONGHUA University

Patentee after: Nantong huaerk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620 Shanghai, North Renmin Road, Songjiang District, No. 2999

Patentee before: DONGHUA University

Patentee before: NATONG HORCO.N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