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13873B - 张紧装置以及张力施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张紧装置以及张力施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13873B
CN103213873B CN201210586405.9A CN201210586405A CN103213873B CN 103213873 B CN103213873 B CN 103213873B CN 201210586405 A CN201210586405 A CN 201210586405A CN 103213873 B CN103213873 B CN 1032138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rod
pulley block
tension pulley
tension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8640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13873A (zh
Inventor
日下田裕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ku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ttoku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ku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ttoku Enginee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2138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138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138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1387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9/00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tension in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for preventing snarling; Applications of tension indicators
    • B65H59/38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tension in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for preventing snarling; Applications of tension indicators by regulating speed of driving mechanism of unwinding, paying-out, forwarding, winding, or depositing devices, e.g. automatically in response to variations in ten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1/00Forwar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1/02Rotary devices, e.g. with helical forwarding surfaces
    • B65H51/04Rollers, pulleys, capstans, or intermeshing rotary elements
    • B65H51/06Rollers, pulleys, capstans, or intermeshing rotary elements arranged to operate sing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CMANUFACTURE OF METAL SHEETS, WIRE, RODS, TUBES OR PROFILES, OTHERWISE THAN BY ROLLING; AUXILIARY OPERATIONS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 B21C47/00Winding-up, coiling or winding-off metal wire, metal band or other flexible metal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relevant to metal processing only
    • B21C47/02Winding-up or coi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0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10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for making packages of specified shapes or on specified types of bobbins, tubes, cores, or for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9/00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tension in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for preventing snarling; Applications of tension indicators
    • B65H59/10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tension in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for preventing snarling; Applications of tension indicators by devices acting on running material and not associated with supply or take-up devices
    • B65H59/20Co-operating surfaces mounted for relative movement
    • B65H59/26Co-operating surfaces mounted for relative movement and arranged to deflect material from straight path
    • B65H59/32Co-operating surfaces mounted for relative movement and arranged to deflect material from straight path the surfaces being urged away from each o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9/00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tension in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for preventing snarling; Applications of tension indicators
    • B65H59/10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tension in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for preventing snarling; Applications of tension indicators by devices acting on running material and not associated with supply or take-up devices
    • B65H59/36Floating elements compensating for irregularities in supply or take-up of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9/00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tension in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for preventing snarling; Applications of tension indicators
    • B65H59/38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tension in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for preventing snarling; Applications of tension indicators by regulating speed of driving mechanism of unwinding, paying-out, forwarding, winding, or depositing devices, e.g. automatically in response to variations in tension
    • B65H59/384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tension in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for preventing snarling; Applications of tension indicators by regulating speed of driving mechanism of unwinding, paying-out, forwarding, winding, or depositing devices, e.g. automatically in response to variations in tension using electronic means
    • B65H59/388Regulating forwarding spe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1/00Applications of devices for metering predetermined lengths of running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coils
    • H01F41/06Coil winding
    • H01F41/094Tensioning or brak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6Wi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Tension Adjustment In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张紧装置以及张力施加方法,即使在线材的速度显著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吸收该线材的速度的变动,将朝绕线机输送的线材的张力保持恒定。张紧装置具备:导出滑轮,其供从线材供给源导出的线材卷挂;导出速度控制单元,其通过控制导出滑轮的旋转而控制从线材供给源抽出且朝向绕线机的线材的速度;能够移动的第一张紧滑轮,其使从导出滑轮导出的线材转向;能够移动的第二张紧滑轮,其使借助第一张紧滑轮而转向后的线材进一步转向从而朝向绕线机;施力单元,其通过施力而使第一张紧滑轮与第二张紧滑轮之间的间隔扩大。优选地,一对张紧臂设置成能够以基端为中心旋转,张紧滑轮轴支承于上述张紧臂的前端。

Description

张紧装置以及张力施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从线材供给源导出并向绕线机引导的线材施加规定的张力的张紧装置以及张力施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如图8所示,作为能够形成线圈的绕线机所具备的张紧装置,已知有如下装置,该装置具备:导出滑轮3,该导出滑轮3供从线材供给源导出的线材2卷挂;张紧臂4,该张紧臂4能够绕基端的转动支点4a转动;线材引导件5,该线材引导件5安装于上述张紧臂4的前端,在使从导出滑轮3导出的线材2通过后,使该线材2转向而并朝绕线机引导;弹性部件6,该弹性部件6在张紧臂4的转动支点4a与线材引导件5之间的规定位置对张紧臂4施加与该张紧臂4的转动角度相应的弹力;电位计7,该电位计7检测张紧臂4的转动角度;导出电机8,该导出电机8控制导出滑轮3的旋转以使由上述电位计7检测出的转动角度达到规定的角度,并控制从该导出滑轮3经由线材引导件5而朝向未图示的绕线机的线材2的速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此处,虽然线材2经由线材引导件5而被朝绕线机引导并被卷绕于该绕线机的卷芯,但是从该现有的张紧装置导出的线材2的导出速度却处于如下状态:控制导出滑轮3的旋转,以使张紧臂4的转动角度达到规定的角度,使得该线材2的导出速度与向卷芯缠绕的速度保持均衡,并借助被弹性部件6施加弹力的张紧臂4来对线材2施加规定的张力的状态。若线材朝向卷芯缠绕的速度自该状态起发生变动,则线材2的张力会产生变动,然而该变动部分会因张紧臂4改变了转动角度而被吸收。并且,由于该张紧臂4的转动角度的变化经由电位计7而反馈给导出滑轮的旋转,因此导出滑轮3的旋转速度会被导出电机8调整,以使张紧臂4的转动角度立即达到规定角度,从而使施加于线材2的张力恢复到规定值。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28433号公报
如上所述,在图8所示的现有的张紧装置中,通过张紧臂4改变转动角度而将线材2的张力的变动吸收。然而,当相对于截面的外径不同的异径的卷芯,例如相对于截面形状为长方形、其短边与长边显著不同的卷芯而卷绕上述线材2的情况下,在卷芯旋转一圈的期间内卷绕于该卷芯的线材2的速度会产生周期性的显著变动。于是,吸收该速度的变动的张紧臂4的转动角度会显著增大或减小。
即,如图8所示,对从导出滑轮3导出的线材2在线材引导件5以相对于张紧臂折弯成大致直角的方式转向并被朝绕线机引导的情况进行说明,当该绕线机的线材2的缠绕速度升高、且单位时间内多缠绕了规定长度L1的情况下,线材引导件5也以该多缠绕的规定长度L1而如实线箭头所示那样地被朝绕线机侧拉拽、移动。并且,前端设置有该线材引导件5的张紧臂4克服弹性部件6的弹力而转动,并允许其前端的线材引导件5只移动规定的长度L1。
然而,当缠绕于绕线机的卷芯的线材2的速度的变动显著、且其速度暂时显著上升时,线材引导件5被上述线材2强力地拉拽,无法使在前端设置有该线材引导件5、且吸收其变动的张紧臂4的转动追随该被拉拽的线材引导件5的趋势,从而会将超过了由弹性部件6所产生的弹力的张力暂时施加到设置于该张紧臂4的前端的线材引导件5与卷芯之间的线材2。
相反,当该绕线机缠绕线材2的速度下降而使得单位时间内被缠绕的量减少了规定长度L2时的情况下,线材引导件5因弹性部件6的弹力而朝与绕线机分离的方向移动该减少的规定长度L2,在前端设置有该线材引导件5的张紧臂4,因弹性部件6的弹力而转动,允许该前端的线材引导件5如虚线箭头所示的那样只移动规定长度L2。
然而,当缠绕于绕线机的卷芯的线材2的速度的变动显著、且其速度暂时显著下降时,该线材2拉拽线材引导件5的力暂时显著地减小,在前端设置有该线材引导件5、且吸收其变动的张紧臂4会因其惯性力而使得其转动无法追随弹性部件6的弹力,从而会产生设置于该张紧臂4的前端的线材引导件5与卷芯之间的线材2暂时松弛的情况。因此,在现有的张紧装置中存在如下问题:在向绕线机的异径的卷芯卷绕的线材2的速度显著变动的情况下,难以将朝该绕线机输送的线材2的张力保持为恒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张紧装置以及张力施加方法,即使在线材的的速度显著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将该线材的速度的变动吸收,从而将向绕线机输送的线材的张力保持为恒定。
本发明提供一种张紧装置,该张紧装置具备:导出滑轮,该导出滑轮供从线材供给源导出的线材卷挂;导出速度控制单元,该导出速度控制单元通过控制导出滑轮的旋转而控制从线材供给源抽出且朝向绕线机的线材的速度;能够移动的第一张紧滑轮,该第一张紧滑轮使从导出滑轮导出的线材转向;能够移动的第二张紧滑轮,该第二张紧滑轮使借助第一张紧滑轮而转向后的线材进一步转向,从而朝向绕线机;施力单元,该施力单元通过施力而使第一张紧滑轮与第二张紧滑轮之间的间隔扩大。
在该情况下,优选地,构成为:形成为线对称的一对张紧臂设置成能够以基端为中心旋转,第一张紧滑轮轴支承于一方的张紧臂的前端,第二张紧滑轮轴支承于另一方的张紧臂的前端,施力单元构成为包括弹性部件,用于对一对张紧臂施加与一对张紧臂的转动角度相对应的弹力,所述张紧装置设置有转动角度检测单元,该转动角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一对张紧臂中的任一方或双方的转动角度,导出速度控制单元构成为:控制导出滑轮的旋转,以使由转动角度检测单元检测出的转动角度成为规定的角度。并且,更优选地,在一对张紧臂的基端分别安装有互相啮合且使一对张紧臂的转动角度相同的圆板齿轮。
另一方面,上述张紧装置还能够具备:第一轨道,该第一轨道能够供对第一张紧滑轮轴支承的第一基座沿长度方向移动;第二轨道,该第二轨道与第一轨道同轴或平行地设置,能够供对第二张紧滑轮轴支承的第二基座沿长度方向移动,施力单元构成为包括弹性部件,用于对第一张紧滑轮及第二张紧滑轮施加弹力,该弹力是与第一基座及第二基座相对于第一轨道及第二轨道的位置相对应的弹力,所述张紧装置设置有位置检测单元,该位置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第一基座及第二基座中的任一方或双方的位置,导出速度控制单元构成为:控制导出滑轮的旋转,以使由位置检测单元检测出的第一基座及第二基座中的任一方或双方的位置处于规定的位置。
进而,优选地,上述张紧装置还具备:第一转向滑轮,该第一转向滑轮使从导出滑轮朝向第一张紧滑轮的线材转向,并使该线材在第一张紧滑轮折返;第二转向滑轮,该第二转向滑轮使从第二张紧滑轮朝向绕线机的线材转向,并使该线材在第二张紧滑轮折返。
另外,其它本发明是对下述方法的改进,该方法是利用张紧装置对线材施加张力的方法,通过控制供从线材供给源导出的线材卷挂的导出滑轮的旋转,从而对从导出滑轮导出且被控制了朝向绕线机的速度的线材施加规定的张力。
上述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张紧装置具备:能够移动的第一张紧滑轮,该第一张紧滑轮供从导出滑轮导出的线材卷挂并使该线材转向;能够移动的第二张紧滑轮,该第二张紧滑轮供借助第一张紧滑轮而转向后的线材卷挂并使该线材进一步转向而朝向绕线机,通过施力而使第一张紧滑轮与第二张紧滑轮之间的间隔扩大,从而对线材施加规定的张力。
在本发明的张紧装置以及张力施加方法中,具备:能够移动的第一张紧滑轮,其使从导出滑轮导出的线材转向;能够移动的第二张紧滑轮,其使借助第一张紧滑轮而转向后的线材进一步转向并朝向绕线机。因此通过施力而使上述第一张紧滑轮与第二张紧滑轮之间的间隔扩大,将从线材供给源导出的线材卷挂在该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的双方并像滑轮一样地使用该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由此能够将吸收线材的张力的变动的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的移动量设为现有程度的1/2、1/4。另外,若在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的双方卷挂多圈线材,则还能够进一步减少其移动量。
另外,若将线材的张力设想为恒定,则根据滑轮的原理,以克服该线材的张力而使第一张紧滑轮与第二张紧滑轮之间的间隔扩大的方式施加的力需要达到两倍、四倍,从而以该方式进行施力以使第一张紧滑轮与第二张紧滑轮之间的间隔扩大的弹性部件,需要采用与现有结构相比具有两倍、四倍、或者超过四倍的弹力的结构。然而,若使弹性部件的弹力增加,则会增大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移动的加速度,从而能够使移动的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尽快追随缠绕于绕线机的线材的速度变动。
这样,由于使吸收线材的速度的变动的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的移动量与以往相比减半等,并且还使得使该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移动的弹性部件的弹力也倍增等,因此即便使异径的卷芯以较高的速度旋转而绕线,也能够使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的移动可靠地追随该绕线速度。由此,能够将向绕线机输送的线材的张力保持恒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张紧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该张紧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该张紧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其张紧辊的动作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5是示出其不具有转向滑轮的情况下张紧辊的动作的与图4对应的图。
图6是将线材双重卷挂于该张紧辊的与图4对应的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其它张紧装置的与图2对应的主视图。
图8是示出现有的张紧装置的与图2对应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0…绕线机;11…线材;12…线材供给源;13…电位计(转动角度检测单元);20…张紧装置;24…导出滑轮;26…导出控制电机(导出速度控制单元);27…第一张紧滑轮;28…第二张紧滑轮;31、32…张紧臂;31b、32b…圆板齿轮;33、34…螺旋弹簧(施力单元);46…第一转向滑轮;47…第二转向滑轮;51…第一基座;52…第一轨道;53…第二基座;54…第二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基于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图3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张紧装置20。该张紧装置20与绕线机10一起使用,对从线材供给源12导出的线材11施加规定的张力,将该线材11朝绕线机10的绕线管等的卷芯10a引导。本实施方式的线材11是用于形成在电机零件中所使用的线圈的、截面圆形或方形的包覆铜线,在绕线机10中,通过对由该包覆铜线形成的线材11进行卷绕而形成线圈。
在张紧装置20的外壳21的正面设置有:线材引导件22,该线材引导件22被从线材供给源亦即线轴12(图2)导出的线材11插通;多个引导滑轮23a~23e,它们对通过该线材引导件22以后的线材11进行拉绕;以及直径较大的导出滑轮24。并且多个引导滑轮23a~23e配设于外壳21的正面,对通过线材引导件22以后的线材11进行拉绕,使得该线材11卷挂于导出滑轮24。
供线材11卷绕的导出滑轮24的旋转轴24a,与作为收纳于外壳21内的导出控制单元亦即导出控制电机26直接连结。利用未图示的控制器来控制该导出控制电机26的转速。由此,导出速度控制单元亦即导出控制电机26构成为:通过控制导出滑轮24的旋转而控制从线材供给源的线轴12抽出并朝向绕线机10的线材11的速度。
并且,本发明的张紧装置20具备:能够移动的第一张紧滑轮27,该第一张紧滑轮27使从导出滑轮24导出的线材11转向;以及能够移动的第二张紧滑轮28,该第二张紧滑轮28使得借助上述第一张紧滑轮27而转向后的线材11进一步转向从而朝向绕线机10。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27、28设置成借助一对张紧臂31、32而能够移动的情况。
即,在外壳21的正面设置有一对张紧臂31、32,该一对张紧臂31、32从导出滑轮24的旋转中心通过,且以朝向绕线机10的轴为对称轴T。该一对张紧臂31、32比导出滑轮24更靠绕线机10侧,设置成相对于该对称轴T对称,导出滑轮24侧的基端构成为能够分别以转动轴31a、32a为支点进行转动。并且,第一张紧滑轮27轴支承于一方的张紧臂31的前端,第二张紧滑轮28轴支承于另一方的张紧臂32的前端。由此,若一对张紧臂31、32分别以转动轴31a、32a为支点进行转动,则轴支承于其前端的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27、28能够以圆弧状移动,这样,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27、28设置成能够借助一对张紧臂31、32而进行移动。
并且,在外壳21的内部,互相啮合的形状及大小均相同的圆板齿轮31b、32b分别安装于对一对张紧臂31、32的基端进行支承的转动轴31a、32a。该圆板齿轮31b、32b构成为通过在其外周互相啮合而使得一对张紧臂31、32的转动角度相同。而且,在该外壳21内收纳有电位计13,该电位计13检测出对一对张紧臂31、32的基端进行支承的转动轴31a、32a的转动角度。该电位计13构成为,安装于一对张紧臂31、32中的任一方,利用该电位计13检测该张紧臂31、32的转动角度。
并且,本发明的张紧装置20设置有施力单元,该施力单元通过施力而使第一张紧滑轮27与第二张紧滑轮28之间的间隔扩大。在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27、28设置成能够借助一对张紧臂31、32而移动的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施力单元由弹性部件33、34构成的情况,该弹性部件33、34对一对张紧臂31、32产生与一对张紧臂31、32的转动角度相对应的弹力。具体而言,安装托架31c、32c分别安装于一对张紧臂31、32的基端与前端之间的规定位置,弹性部件亦即螺旋弹簧33、34的一端经由金属线33a、34a而安装于该托架31c、32c。该一对螺旋弹簧33、34隔着导出滑轮24、且与一对张紧臂31、32的对称轴T平行地设置。并且,使设置于螺旋弹簧33、34的一端的金属线33a、34a转向的转向滑轮36、37,分别设置于比安装托架31c、32c更靠外侧的外壳21的表面的对称位置。
该弹性部件亦即螺旋弹簧33、34,借助因设置成比安装托架31c、32c更靠外侧的转向滑轮36、37而转向的金属线33a、34a,分别朝外侧拉拽一对张紧臂31、32。因此该弹性部件33、34分别对一对张紧臂31、32双方施加使一对张紧臂31、32前端的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27、28之间的间隔扩大的方向的弹力。并且,通过使用形状及大小相同且弹性系数相同的螺旋弹簧33、34,使得对该一对张紧臂31、32双方所施加的弹力相同。即,该螺旋弹簧33、34对一对张紧臂31、32双方施加大小相同的弹力,该大小相同的弹力的方向是使轴支承于一对张紧臂31、32的前端的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27、28之间的间隔扩大的方向。
另一方面,该弹性部件亦即螺旋弹簧33、34的另一端固定于移动部件38、39。该移动部件38、39构成为:与设置成和螺旋弹簧33、34平行的外螺纹41、42螺纹接合,随着该外螺纹41、42的旋转而沿引导轴43、44移动。操作环41a、42a形成于外螺纹41、42的端部。构成为通过把持该操作环41a、42a并使之旋转而使得外螺纹41、42能够旋转,通过外螺纹41、42的旋转而能够对固定于移动部件38、39的螺旋弹簧33、34的另一端的位置进行调节。并且,构成为通过对该另一端进行移动调整而能够调整该螺旋弹簧33、34施加于一对张紧臂31、32的弹力。
检测一对张紧臂31、32的转动角度的转动角度检测单元亦即电位计13的检测输出,与未图示的控制器的控制输入连接,控制器构成为控制导出速度控制单元亦即导出控制电机26,以使由转动角度检测单元检测出的转动角度成为规定的角度,由此调整导出滑轮24的旋转。
进而,在张紧装置20的外壳21的正面设置有:第一转向滑轮46,该第一转向滑轮46使从导出滑轮24朝向第一张紧滑轮27的线材11转向,并使该线材11在第一张紧滑轮27折返;以及第二转向滑轮47,该第二转向滑轮47使从第二张紧滑轮28朝向绕线机10的线材11转向,并使该线材11在第二张紧滑轮28折返。该第一及第二转向滑轮46、47以将设置于一对张紧臂31、32的前端的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27、28之间连结的线为边界,第一转向滑轮46设置于其外壳21的表面的导出滑轮24侧,第二转向滑轮47设置于其外壳21的表面的绕线机10侧。
并且,对于从线材供给源12导出并卷挂于导出滑轮24的线材11,利用第一转向滑轮46将该线材11朝一方的张紧臂31前端的第一张紧滑轮27引导并将其卷挂于该第一张紧滑轮27,然后再将该线材11卷挂于在另一方的张紧臂32的前端所设置的第二张紧滑轮28。这样,构成为能够将线材11卷挂于设置在一对张紧臂31、32上的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27、28的双方。并且,从另一方的张紧臂32前端的第二张紧滑轮28导出的线材11借助第二转向滑轮47而转向并被朝绕线机10引导,在从绕线机的引导辊10b、10c通过以后,被卷绕于其卷芯10a的外周。
接下来,说明使用了上述张紧装置的本发明的对绕线用线材施加张力的方法。
当使用上述张紧装置20时,则来自线材供给源12的线材11经由该张紧装置20而朝绕线机10被引导,并被卷绕于上述绕线机10的旋转的卷芯10a的外周。对这样的线材11施加规定的张力的本发明的方法,通过控制供从该导出滑轮24导出的线材11卷挂的导出滑轮24的旋转,而对从该导出滑轮24导出且控制了朝向绕线机10的速度的线材11施加规定的张力。并且,其特征点在于,通过施力而使能够移动的第一张紧滑轮27与能够移动的第二张紧滑轮28之间的间隔扩大,由此对该线材11施加规定的张力,其中,该第一张紧滑轮27供从到处滑轮24导出的线材11卷挂并使之转向,该第二张紧滑轮28供借助第一张紧滑轮27而转向后的线材11卷挂并使之进一步转向。
即,线材11从导出滑轮24导出的速度(导出量)是利用导出控制电机26的转速来控制,以使该导出的速度与向卷芯10a缠绕线材11的速度(缠绕量)保持均衡,并分别以规定的转动角度来保持在前端设置有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27、28的一对张紧臂31、32。由此,作为弹性部件的螺旋弹簧33、34的弹力根据一对张紧臂31、32的转动角度而作用于线材11,使得基于该弹力的规定的张力作用于线材11。此时,由于将互相啮合的圆板齿轮31b、32b分别安装于一对张紧臂31、32的基端,因此一对张紧臂31、32的转动角度始终相同,能够将对应于该转动角度的弹力施加给一对张紧臂31、32。
另一方面,在绕线机10中,当相对于外径不同的卷芯10进行绕线的情况下,例如当相对于截面形状为长方形、短边与长边显著不同的卷芯10a进行绕线的情况下,缠绕于该卷芯10a的线材11的缠绕速度在卷芯10a旋转一圈的期间内周期性地显著变动。若向这样的卷芯10a缠绕线材11的速度(缠绕量)产生变化时,则施加于线材11的张力会发生变动,当出现这样的张力变动时,供该线材11卷挂的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27、28被拉拽或被放松,因此在前端设置有该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27、28的一对张紧臂31、32的转动角度会发生变化。由此通过一对张紧臂31、32的转动角度的变化而将张力的变动部分吸收,从而能够防止线材11的张力发生变动。
此处,在本发明中,设置有一对张紧臂31、32,并将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27、28轴支承于该一对张紧臂31、32的前端。因此将从线材供给源12导出的线材11卷挂于该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27、28的双方并像滑轮那样来使用。因此能够使吸收线材11的张力变动的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27、28的移动量、亦即一对张紧臂31、32的转动角度减小现有程度的1/2、1/4。
如图4详细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第一转向滑轮46使从导出滑轮24朝向第一张紧滑轮27的线材11转向并在第一张紧滑轮27使该线材11折返。并且,利用第二转向滑轮47使从第二张紧滑轮28朝向绕线机10的线材11转向并在第二张紧滑轮28使该线材11再次折返。因此,与线材11在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27、28以折弯成曲柄状的方式转向的情况(图5)相比,能够将吸收线材11的张力变动的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27、28的移动量、亦即一对张紧臂31、32的转动角度设为现有程度的大约1/4。
具体地说明,对于从导出滑轮24导出的线材11,例如当绕线机10对线材11的缠绕速度升高从而在单位时间内多缠绕了规定长度L1时,该线材11卷挂于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27、28的双方,因此对于卷挂于该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27、28的线材11,只要在该部分各自分别多导出上述长度L1的大约1/2的线材11即可。此处,由于线材11以在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27、28折返的方式转向,因此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27、28沿折返后的线材11的方向只移动上述长度L1的大约1/4,由此能够将卷挂于该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27、28的线材11分别多导出上述长度L1的大约1/2。即,若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27、28互相靠近上述长度L1的大约1/4,则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27、28双方的移动量的总和为L1/2。并且,由于利用第一及第二转向滑轮46、47而使得线材11分别在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27、28折返,因此若没有从导出滑轮24导出新的线材11,则从第二转向滑轮47朝向绕线机10的线材11的量会翻倍。因此,其结果,上述多缠绕出的规定长度L1的上述线材11,从第二转向滑轮47向绕线机侧被拉拽而被多导出。
由此,在借助第一及第二转向滑轮46、47而使线材11在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27、28折返的情况下,能够将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27、28的移动量的四倍长度的线材11从第二转向滑轮47朝绕线机侧导出。并且,在前端设置有该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27、28的张紧臂31、32,克服弹性部件33、34的弹力而进行转动,并允许其前端的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27、28互相靠近上述长度L的1/4。
相反,当该绕线机10缠绕线材11的速度降低从而单位时间内缠绕的量减少了规定长度L2的情况下,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27、28借助弹性部件33、34的弹力而互相分离上述长度L2的大约1/4。在通过第一及第二转向滑轮46、47而使得线材11在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27、28折返的情况下,若设为没有从导出滑轮24导出新的线材11,则能够将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27、28的移动量的四倍长度的线材11从第二转向滑轮47向导出滑轮24侧拉回。因此,对于在上述单位时间内缠绕的量中减少的规定长度L2,通过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27、28互相分离上述长度L2的大约1/4,能够将缠绕减少的规定长度L2吸收。
这样,在本发明中,与以往相比,由于能够减小对线材11的张力的变动进行吸收的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27、28的移动量,因此即便使异径的卷芯10a以较高的速度进行旋转而绕线,也能够使在前端设置有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27、28的一对张紧臂31、32的转动可靠地追随上述绕线速度。并且,利用电位计13来检测一对张紧臂31、32的转动角度的变化,并将该变化反馈给作为导出控制单元的未图示的控制器。接收到这样的反馈的控制器对导出控制电机26的转速进行控制,以使一对张紧臂31、32的转动角度恢复到规定角度,从而使从导出滑轮24导出线材11的速度与向卷芯10a缠绕的速度保持均衡。由此,一对张紧臂31、32的转动角度能够恢复到规定角度,从而能够使施加于线材11的张力恢复到规定的值。
并且,由于将线材11卷挂于在一对张紧臂31、32所设置的第一张紧滑轮27和第二张紧臂28的双方,因此若将线材11的张力设想为恒定时,则根据滑轮的原理,克服该线材11的张力而拉拽一对张紧臂31、32的力需要达到两倍、四倍,从而对于以该方式拉拽一对张紧臂31、32的弹性部件亦即螺旋弹簧33、34,采用与现有的结构相比具有两倍、四倍的弹力的结构。然而,若增加这样的螺旋弹簧33、34的弹力,则会增大一对张紧臂31、32的角加速度,从而能够加快伴随于张力变动的一对张紧臂31、32的追随速度。由此,即便使异径的卷芯10a以较高的速度进行旋转而绕线,也能够使一对张紧臂31、32的转动可靠地追随该绕线速度,从而能够始终将朝绕线机10输送的线材11的张力保持恒定。
并且,在欲使从一对张紧臂31、32作用于线材11的张力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通过把持形成于外螺纹41、42的操作环41a、42a并使之旋转而使移动部件38、38进行移动,由此调节在弹性部件亦即螺旋弹簧33、34的另一端的固定位置。由此能够使将一对张紧臂31、32设定为规定的转动角度时的弹性部件亦即螺旋弹簧33、34的长度发生变化,从而能够调整从弹性部件亦即螺旋弹簧33、34施加于一对张紧臂31、32的弹力,因此能够使作用于线材11的张力成为预期的张力。
这样,根据本发明,即使在绕线作业中线材11的缠绕速度的变动显著增大的情况下,通过将该速度变动分散到设置于一对张紧臂31、32的前端的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27、28,并使该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27、28移动,就能够过渡性地吸收该速度变动,因此即便使异径的卷芯10a以较高的速度进行旋转而绕线,也能够使一对张紧臂31、32的转动可靠地追随该绕线速度。与此同时,伴随于该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27、28的移动的一对张紧臂31、32的转动角度的变化,向导出线材11的导出滑轮24的旋转反馈,因此能够使线材11的导出速度追随缠绕速度,由此能够使线材11的张力正确地恢复到规定值。因此能够始终将朝绕线机10输送的线材11的张力保持为恒定。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如下情况:利用第一及第二转向滑轮46、47使该线材11在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27、28折返,使吸收线材11的张力的变动的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27、28的移动量亦即一对张紧臂31、32的转动角度成为现有程度的大约1/4。然而,只要将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27、28的移动量减少现有程度的1/2左右便足够,则未必一定要设置该第一及第二转向滑轮46、47。图5中示出了不使用第一及第二转向滑轮46、47的情况。在图5的张紧装置20中,使从导出滑轮24朝向绕线机10的线材11在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27、28以折弯成曲柄状的方式进行转向。于是,能够使吸收线材11的张力的变动的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27、28的移动量亦即一对张紧臂31、32的转动角度成为现有程度的1/2。
具体地说明,对于从导出滑轮24导出的线材11,例如当绕线机10缠绕线材11的速度升高从而在单位时间内多缠绕规定长度L1的该线材11的情况下,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27、28像实线箭头所示那样互相靠近该长度L1的大约1/2。于是,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27、28的双方的移动量的总和为L1。并且,由于使从导出滑轮24朝向绕线机10的线材11在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27、28以折弯成曲柄状的方式进行转向,因此若没有从导出滑轮24导出新的线材11,则从第二张紧滑轮28直接朝向绕线机10的线材11的量达到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27、28的双方的移动量的总和的L1。因此,其结果,上述多缠绕的规定长度L1的上述线材11能够从第二张紧滑轮28直接向绕线机10多导出。
相反,对于从导出滑轮24导出的线材11,例如在绕线机10缠绕线材11的速度降低从而使单位时间内缠绕的量减少规定长度L2的情况下,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27、28像虚线箭头所示那样互相远离该长度L2的大约1/2。于是,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27、28双方的移动量的总和为L2。并且,由于使从导出滑轮24朝向绕线机10的线材11在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27、28以折弯成曲柄状的方式进行转向,因此若没有从导出滑轮24导出新的线材11,则从第二张紧滑轮28朝向导出滑轮24拉回的线材11的量达到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27、28的双方的移动量的总和的L2。因此,其结果,对于缠绕的量减少了规定长度L2的该线材11,从第二张紧滑轮28导出的量会减少。即,当使从导出滑轮24朝向绕线机10的线材11在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27、28以折弯成曲柄状的方式进行转向时,能够朝绕线机10导出、或拉回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27、28的移动量的两倍长度的线材11。
另一方面,在一对张紧臂31、32的转动角度小于现有程度的大约1/4的情况下,可以在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27、28上卷挂多圈线材11。图6示出了在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27、28上卷挂两圈线材11的情况。在图6的张紧装置20中,设定为在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27、28卷挂两圈线材11,若以该方式卷挂两圈,则根据滑轮的原理,与线材卷挂一圈的图4所示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减少一倍。其中,由于在图4中减少了1/4,因此在图6所示的情况下变成1/8,从而对于吸收线材11的张力的变动的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27、28的移动量亦即一对张紧臂31、32的转动角度,能够将其设为现有程度的1/8。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27、28轴支承于一对张紧臂31、32的前端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只要能够利用施力单元进行施力而使第一张紧滑轮27与第二张紧滑轮28之间的间隔扩大,则未必一定要设置该一对张紧臂31、32。
例如,如图7所示,可以取代这样的张紧臂31、32而具备第一轨道52和第二轨道54,该第一轨道52能够供对第一张紧滑轮27轴支承的第一基座51沿该第一轨道52的长度方向移动,该第二轨道53与该第一张紧滑轮27同轴或平行地设置,能够供对第二张紧滑轮28轴支承的第二基座53沿该第二轨道53长度方向移动。在该情况下,优选地,施力单元是将弹力施加给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27、28的弹性部件33、34,其中,该弹力是与第一及第二基座51、53相对于第一及第二基座52、54的位置相对应的弹力,作为检测第一及第二基座51、53中的任一方或双方的位置的位置检测单元,使用线性电位计13,用于对沿着该第一及第二轨道52、54的直线上的位置进行检测。
这样,即使采用第一及第二轨道52、54来取代电位计31、32,对于绕线作业中的线材11的缠绕速度的变动,通过使上述变动朝沿上述第一及第二轨道52、54移动的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27、28分散并使该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27、28移动,能够将上述缠绕速度的变动过渡性地吸收。因此,即便使异径的卷芯10a以较高的速度旋转而进行绕线,也能够使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27、28的移动可靠地追随上述绕线速度。与此同时,控制导出滑轮24的旋转,以使利用位置检测单元亦即线性电位计13检测出的第一及第二基座51、53中的任一方或双方的位置处于规定的位置,由此将伴随于该第一及第二张紧滑轮27、28的移动的位置的变化反馈给导出线材11的导出滑轮24的旋转。于是,能够使线材11的导出速度追随绕线速度,由此能够使线材11的张力正确地恢复到规定值。因此能够始终将朝绕线机10输送的线材11的张力保持为恒定。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例示出了如下情况,即,通过施力而使第一张紧滑轮27与第二张紧滑轮28之间的间隔扩大的施力单元亦即弹性部件是螺旋弹簧,但是也可以是将流体压力缸作为该施力单元亦即弹性部件使用,其中,该流体压力缸利用气压等流体压力朝使杆没入或突出的方向施力。在将这样的流体压力缸作为弹性部件使用的情况下,在想要改变其弹力时,通过改变该缸中的压缩空气等的流体压力,就能够比较容易地改变其弹力。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如下情况,即,通过控制导出滑轮24的旋转来控制线材11的速度的导出速度控制单元,是直接使该导出滑轮24旋转的导出控制电机,然而,该导出速度控制单元也可以是对因被缠绕于绕线机10的线材11而旋转的导出滑轮24的旋转进行限制的制动装置。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利用线材11及绕线机10进行了说明,其中,该线材11由截面形成为圆形或方形的包覆铜线构成,该绕线机10通过对由上述包覆铜线构成的线材11进行卷绕而形成线圈,然而,虽未图示但只要线材11是像线那样长且连续的结构,则也可以是长条的薄膜。作为缠绕该长条的薄膜亦即线材11的情况下的绕线机10,能够举出通过对蒸镀金属后的薄膜进行缠绕而形成电容器的情况。

Claims (5)

1.一种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导出滑轮(24),该导出滑轮(24)供从线材供给源(12)导出的线材(11)卷挂;
导出速度控制单元(26),该导出速度控制单元(26)通过控制所述导出滑轮(24)的旋转而控制从所述线材供给源(12)抽出且朝向绕线机(10)的所述线材(11)的速度;
能够移动的第一张紧滑轮(27),该第一张紧滑轮(27)使从所述导出滑轮(24)导出的所述线材(11)转向;
能够移动的第二张紧滑轮(28),该第二张紧滑轮(28)使借助所述第一张紧滑轮(27)而转向后的所述线材(11)进一步转向,从而朝向所述绕线机(10);
施力单元(33、34),该施力单元(33、34)通过施力而使所述第一张紧滑轮(27)与所述第二张紧滑轮(28)之间的间隔扩大,
一对张紧臂(31、32),它们能够以基端为中心旋转并且相对于对称轴(T)对称地设置;以及
转动角度检测单元(13),该转动角度检测单元(13)用于检测一对所述张紧臂(31、32)的转动角度,
所述第一张紧滑轮(27)和所述第二张紧滑轮(28)分别轴支承于一对所述张紧臂(31、32)各自的前端,
利用互相啮合且分别安装于一对张紧臂(31、32)的基端的圆板齿轮(31b、32b),使一对所述张紧臂(31、32)的转动角度为相同的转动角度。
2.一种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导出滑轮(24),该导出滑轮(24)供从线材供给源(12)导出的线材(11)卷挂;
导出速度控制单元(26),该导出速度控制单元(26)通过控制所述导出滑轮(24)的旋转而控制从所述线材供给源(12)抽出且朝向绕线机(10)的所述线材(11)的速度;
能够移动的第一张紧滑轮(27),该第一张紧滑轮(27)使从所述导出滑轮(24)导出的所述线材(11)转向;
能够移动的第二张紧滑轮(28),该第二张紧滑轮(28)使借助所述第一张紧滑轮(27)而转向后的所述线材(11)进一步转向,从而朝向所述绕线机(10);
施力单元(33、34),该施力单元(33、34)通过施力而使所述第一张紧滑轮(27)与所述第二张紧滑轮(28)之间的间隔扩大;
第一轨道(52),该第一轨道(52)能够供对所述第一张紧滑轮(27)轴支承的第一基座(51)沿长度方向移动;
第二轨道(54),该第二轨道(54)与所述第一轨道(52)同轴或平行地设置,能够供对所述第二张紧滑轮(28)轴支承的第二基座(53)沿长度方向移动,以及
位置检测单元(13),该位置检测单元(13)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基座(51)及所述第二基座(53)中的任一方或双方的位置,
所述施力单元(33、34)由弹性部件(33、34)构成,用于对所述第一张紧滑轮(27)及所述第二张紧滑轮(28)施加弹力,该弹力是与所述第一基座(51)及所述第二基座(53)相对于所述第一轨道(52)及所述第二轨道(54)的位置相对应的弹力,
所述导出速度控制单元(26)构成为:控制所述导出滑轮(24)的旋转,以使由所述位置检测单元(13)检测出的所述第一基座(51)及所述第二基座(53)中的任一方或双方的位置处于规定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第一转向滑轮(46),该第一转向滑轮(46)使从所述导出滑轮(24)朝向所述第一张紧滑轮(27)的所述线材(11)转向,并使所述线材(11)在所述第一张紧滑轮(27)折返;和
第二转向滑轮(47),该第二转向滑轮(47)使从所述第二张紧滑轮(28)朝向所述绕线机(10)的所述线材(11)转向,并使所述线材(11)在所述第二张紧滑轮(28)折返。
4.一种绕线用线材的张力施加方法,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紧装置,所述绕线用线材的张力施加方法的特征在于,
通过施力而使第一张紧滑轮(27)与第二张紧滑轮(28)之间的间隔扩大,从而对所述线材(11)施加规定的张力,
检测能够以基端为中心旋转并且相对于对称轴(T)对称地设置的一对张紧臂(31、32)的转动角度,
以使所述转动角度成为规定的角度的方式控制供从线材供给源(12)导出的线材(11)卷挂的导出滑轮(24)的旋转,从而控制从所述导出滑轮(24)导出且朝向绕线机(10)的所述线材的速度。
5.一种绕线用线材的张力施加方法,利用权利要求2所述的张紧装置,所述绕线用线材的张力施加方法的特征在于,
通过施力而使第一张紧滑轮(27)与第二张紧滑轮(28)之间的间隔扩大,从而对所述线材(11)施加规定的张力,
检测对所述第一张紧滑轮(27)轴支承的第一基座(51)以及对所述第二张紧滑轮(28)轴支承的第二基座(53)中的任一方或双方的位置,
以使所述位置成为规定的位置的方式控制供从线材供给源(12)导出的线材(11)卷挂的导出滑轮(24)的旋转,从而控制从所述导出滑轮(24)导出且朝向绕线机(10)的所述线材的速度。
CN201210586405.9A 2012-01-20 2012-12-28 张紧装置以及张力施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138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09528 2012-01-20
JP2012009528A JP5894444B2 (ja) 2012-01-20 2012-01-20 テンション装置及びテンション付与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13873A CN103213873A (zh) 2013-07-24
CN103213873B true CN103213873B (zh) 2016-04-20

Family

ID=47278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86405.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13873B (zh) 2012-01-20 2012-12-28 张紧装置以及张力施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617670B1 (zh)
JP (1) JP5894444B2 (zh)
KR (1) KR101433706B1 (zh)
CN (1) CN1032138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MI20131761A1 (it) * 2013-10-22 2015-04-23 Marsilli & Co Dispositivo per la regolazione automatica del tensionamento del filo durante le varie fasi di avvolgimento in macchine per l'avvolgimento di bobine elettriche.
CN104030086A (zh) * 2014-03-31 2014-09-10 宁波奥捷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绕线机转子自动拉紧装置
CN104340762A (zh) * 2014-09-09 2015-02-11 芜湖卓越线束系统有限公司 放线缓冲机
CN104803223A (zh) * 2015-04-16 2015-07-29 苏州盛达织带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织带生产设备
JP6535541B2 (ja) * 2015-08-04 2019-06-26 日特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線材撚り装置及び撚り線の製造方法
EP3333106B1 (de) * 2016-12-12 2024-05-22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m wickeln eines wickelgutes und wickelmaschine
JP6928998B2 (ja) * 2017-05-31 2021-09-01 Nittoku株式会社 テンション装置
TWI638374B (zh) * 2017-08-21 2018-10-11 萬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鐵芯捲繞線材之方法及裝置
CN108538517B (zh) * 2018-03-07 2021-01-15 神宇通信科技股份公司 平行包带版usb3.1线缆生产流水线及其生产工艺
CN111971244B (zh) * 2018-04-26 2022-04-0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张力调整装置、绕线装置和旋转电机的制造方法
CN108832573A (zh) * 2018-06-27 2018-11-16 苏州市蓄动源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配电线张紧调节装置
JP6866456B2 (ja) * 2018-11-15 2021-04-28 マルホ発條工業株式会社 非円形コイル製造装置および非円形コイル製造方法
CN109559887A (zh) * 2018-12-28 2019-04-02 浙江田中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伺服张力装置
EP3932181A1 (en) * 2020-07-01 2022-01-05 AGCO Corporation Twine tension control assembly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6285A (zh) * 2010-01-15 2011-07-20 日特机械工程株式会社 管材螺旋槽加工装置和管材螺旋槽加工方法
CN102275772A (zh) * 2010-06-04 2011-12-14 日特机械工程株式会社 绕线用线材的反张力赋予装置及其反张力赋予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760921C (de) * 1938-10-07 1954-02-22 Berkenhoff & Drebes A G Abzieh- und Ausgleichsvorrichtung fuer ablaufende Draehte
JPS5029728Y1 (zh) * 1970-06-10 1975-09-01
JPH10279184A (ja) * 1997-04-10 1998-10-20 Fujikura Ltd スイング型ダンサプーリー装置
JP2997456B1 (ja) 1998-10-21 2000-01-11 日特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テンション装置
US6340126B1 (en) * 1999-11-30 2002-01-22 Corning Cable Systems Ll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unwinding elongate materials
JP2002313662A (ja) * 2001-04-13 2002-10-25 Sony Corp 巻線装置
US6527216B2 (en) * 2001-05-08 2003-03-04 Magnatech International Llp Electronic length control wire pay-off system and method
KR200334176Y1 (ko) 2003-08-16 2003-11-22 주식회사씨에스티 커버링 머신용 트래버스 구동장치
KR100456811B1 (ko) 2003-08-19 2004-11-10 주식회사 태일시스템 디지털 텍스타일 프린터
KR20090011643U (ko) * 2008-05-13 2009-11-18 신-치 수 원사 동력 송출기의 장력 통제 장치
JP5396830B2 (ja) * 2008-11-27 2014-01-22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ガラスファイバーの巻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6285A (zh) * 2010-01-15 2011-07-20 日特机械工程株式会社 管材螺旋槽加工装置和管材螺旋槽加工方法
CN102275772A (zh) * 2010-06-04 2011-12-14 日特机械工程株式会社 绕线用线材的反张力赋予装置及其反张力赋予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17670B1 (en) 2019-03-27
JP5894444B2 (ja) 2016-03-30
JP2013147326A (ja) 2013-08-01
CN103213873A (zh) 2013-07-24
EP2617670A2 (en) 2013-07-24
KR20130085927A (ko) 2013-07-30
EP2617670A3 (en) 2014-09-17
KR101433706B1 (ko) 2014-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13873B (zh) 张紧装置以及张力施加方法
CN103228426B (zh) 单纤维卷绕装置
DE112013005827B4 (de) Faserwickelvorrichtung
KR101867628B1 (ko) 권취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US7891597B1 (en) Tension control system for a continuous winding machine
KR101500597B1 (ko) 방사 권취 장치 및 방사 권취 설비
US9586249B2 (en) Apparatus for feeding wire to wire processing machines
ITMI20112267A1 (it) Dispositivo di alimentazione di filo ad una macchina tessile
EP4339343A3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unspooling a material into a textile machine
IT201600127236A1 (it) Dispositivo per la regolazione automatica del tensionamento del filo durante le varie fasi di avvolgimento in macchine per l'avvolgimento di bobine elettriche.
JPH02233472A (ja) 繊維の糸巻き装置、特にほとんど伸びのない繊維の糸巻き装置
EP2105400B1 (en) Yarn winding machine and yarn winding method
EP2866236B1 (en) Device for automatic wire tension adjustments during the various steps of winding in machines for winding electric coils
CN203174307U (zh) 编织机锭子的张力控制及扭簧钢卷制动装置
TWI780300B (zh) 用於最佳化紗線饋送到高度不連續或以交替動作操作的紡織機器之方法及改良的紗線饋送器系統以及裝置
CN200946182Y (zh) 纱线张力动态自动调节器
CN101139909B (zh) 一种悬挂式卷轴窗帘
CN206466816U (zh) 双工位卷绕机张力调节机构
CN104773610A (zh) 一种络筒张力调节装置
JP4426469B2 (ja) 撚糸機等の巻取機
KR20180089948A (ko) 평행 권사 장치 및 방법
US3830440A (en) Winding apparatus
JP7186485B2 (ja) 張力付与線材の供給装置
CN202414836U (zh) 一种卷材生产张紧装置
JPH06277756A (ja) 線材の貯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20

Termination date: 202012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