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10953B - 一种杀虫剂组合物和杀虫剂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杀虫剂组合物和杀虫剂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10953B
CN103210953B CN201310129567.4A CN201310129567A CN103210953B CN 103210953 B CN103210953 B CN 103210953B CN 201310129567 A CN201310129567 A CN 201310129567A CN 103210953 B CN103210953 B CN 1032109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ecticide
weight
methidathion
insecticides
a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2956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10953A (zh
Inventor
徐妍
刘世禄
陶婧
罗湘仁
潘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MINDLEADER AGROSCIE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MINDLEADER AGROSCIE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MINDLEADER AGROSCIE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MINDLEADER AGROSCIE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12956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1095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2109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109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109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109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虫剂组合物,该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含有噻虫嗪和杀扑磷,噻虫嗪和杀扑磷的重量比为1:0.01-90。本发明还涉及所述杀虫剂组合物所制备的杀虫剂,杀虫剂的剂型为乳油、水乳剂、微乳剂、水悬浮剂、油悬浮剂、微囊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可溶性粉剂或可溶性颗粒剂。本发明还涉及所述杀虫剂在防治介壳虫、矢尖蚧、叶蝉、蓟马、蚜虫、白粉虱、盲蝽象、黄条跳甲、潜叶蛾和黑刺粉虱中的一种或多种植物害虫中的应用。本发明的杀虫剂组合物和杀虫剂相对于单成分的噻虫嗪或杀扑磷,具有增效作用,可提高防治效果;含有非单一活性成分,不易产生抗药性;可防治混合发生的多种不同种类的害虫。

Description

一种杀虫剂组合物和杀虫剂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虫剂组合物和杀虫剂及其应用,具体地,涉及一种含有噻虫嗪和杀扑磷的杀虫剂组合物,以及该杀虫剂组合物所制备的杀虫剂及该杀虫剂在防治植物害虫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常常存在不同类型害虫混合发生的问题,介壳虫、矢尖蚧、叶蝉、蓟马、蚜虫、白粉虱、盲蝽象、黄条跳甲、潜叶蛾和黑刺粉虱是经常同时存在或相继存在的害虫,例如在柑橘、烟草、蔬菜、水稻、棉花、茶树、果树、花卉及其它经济作物上。
对于上述常见害虫往往需要分别采用不同的杀虫剂进行防治,例如,介壳虫一般采用毒死蜱、乐果或噻嗪酮进行防治,矢尖蚧一般采用水胺硫磷或喹硫磷进行防治,叶蝉一般采用异丙威进行防治,蓟马一般采用丁硫克百威进行防治,蚜虫一般采用吡虫啉进行防治,白粉虱一般采用啶虫脒或辛硫磷进行防治,盲蝽象一般采用马拉硫磷进行防治,黄条跳甲一般采用哒螨灵进行防治,潜叶蛾一般采用高效氯氰菊酯进行防治,黑刺粉虱一般采用啶虫脒进行防治。
目前的害虫防治不仅防治效果差,而且针对不同害虫,还要使用不同的杀虫剂,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还会造成环境的污染,而且连续使用单一活性成分的杀虫剂容易产生抗药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防治效果好、不易产生抗药性且可防治混合发生的多种不同种类害虫的杀虫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的发明人在研究中意外发现,当杀虫剂组合物的活性成分含有噻虫嗪和杀扑磷,且噻虫嗪和杀扑磷的重量比为1:0.01-90时,特别是当噻虫嗪和杀扑磷的重量比为1:0.3-10,更优选,噻虫嗪和杀扑磷的重量比为1:1-8时,杀虫剂组合物相对于单成分的噻虫嗪或杀扑磷,具有增效作用,防治效果好;杀虫剂组合物含有非单一活性成分,不易产生抗药性;可防治混合发生的多种不同种类的害虫。
因此,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杀虫剂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含有噻虫嗪和杀扑磷,噻虫嗪和杀扑磷的重量比为1:0.01-90。
优选地,噻虫嗪和杀扑磷的重量比为1:0.3-10,更优选地,噻虫嗪和杀扑磷的重量比为1:1-8。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如上所述的杀虫剂组合物所制备的杀虫剂,其中,所述杀虫剂的剂型为乳油、水乳剂、微乳剂、水悬浮剂、油悬浮剂、微囊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可溶性粉剂或可溶性颗粒剂。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如上所述的杀虫剂在防治介壳虫、矢尖蚧、叶蝉、蓟马、蚜虫、白粉虱、盲蝽象、黄条跳甲、潜叶蛾和黑刺粉虱中的一种或多种植物害虫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杀虫剂组合物和杀虫剂相对于单成分的噻虫嗪或杀扑磷,具有增效作用,可提高防治效果;含有非单一活性成分,不易产生抗药性;可防治混合发生的多种不同种类的害虫,从而可降低用药量,节约成本,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杀虫剂组合物,该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活性成分含有噻虫嗪和杀扑磷,噻虫嗪和杀扑磷的重量比为1:0.01-90。
本发明中,噻虫嗪的化学名称为3-(2-氯-1,3-噻唑-5-基甲基)-5-甲基-1,3,5-恶二嗪-4-基叉(硝基)胺。
本发明中,杀扑磷的化学名称为S-2,3-二氢-5-甲氧基-2-氧代-1,3,4-噻二唑-3-基甲基-O,O-二甲基二硫代磷酸酯。
根据本发明,尽管杀虫剂组合物的活性成分含有噻虫嗪和杀扑磷,噻虫嗪和杀扑磷的重量比为1:0.01-90,即可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即杀虫剂组合物具有增效作用,防治效果好;不易产生抗药性;可防治混合发生的多种不同种类的害虫。但优选情况下,噻虫嗪和杀扑磷的重量比为1:0.3-10,进一步优选为1:1-8,杀虫剂组合物的增效作用更显著,可进一步提高防治效果。
本发明中,对于活性成分在杀虫剂组合物中的总的含量无特殊要求,可以根据杀虫剂组合物配制的不同剂型选择常规的用量,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例如,基于杀虫剂组合物的总重量,活性成分的含量为1-99重量%。
本发明中,对于杀虫剂组合物中除活性成分外的其它成分无特殊要求,可以根据需要选配本领域常用的成分,例如,分散剂、润湿剂、防冻剂、稳定剂、防腐剂、增稠剂、乳化剂、消泡剂、溶剂、固体惰性载体。因此,本发明的杀虫剂组合物还含有分散剂、润湿剂、防冻剂、稳定剂、防腐剂、增稠剂、乳化剂、消泡剂、溶剂和固体惰性载体中的一种或多种。这些成分可以根据杀虫剂组合物配制的剂型选择常规的用量,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中,对于上述成分均无特殊要求,可以采用本领域常用的物质,例如:
分散剂可以为亚甲基双萘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钙中的一种或多种。
润湿剂可以为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钙、丁二酸酯磺酸钠、拉开粉和月桂醇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防冻剂可以为乙二醇、丙三醇、丙二醇、氯化钠、尿素、聚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稳定剂可以为亚磷酸、烷基亚磷酸酯,亚磷酸双酯、烷基磷酸酯、环氧大豆油、环氧氯丙烷和亚磷酸三苯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防腐剂可以为苯甲酸钠、苯甲酸、山梨酸钾、脱氢乙酸钠、丙酸钙、双乙酸钠、乳酸钠、过氧化氢、对羟基苯甲酸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增稠剂可以为硅酸镁铝、黄原胶、聚乙二醇、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和酚醛树脂、海藻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乳化剂可以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或多种,通常用于液体制剂的乳化剂均可使用。优选情况下,乳化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钙、丁二酸酯磺酸钠、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苄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失水山梨醇三油酸酯、失水山梨醇三硬脂酸酯、聚氧乙烯山梨醚醇六硬脂酸酯、聚乙二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山梨醇醚蜂蜡衍生物、聚乙二醇单硬脂酸酯、失水山梨醇倍半油酸酯、甘油单硬脂酸酯、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二苄基酚聚氧乙烯醚、二乙二醇脂肪酸酯、二乙二醇单月桂酸酯、失水山梨醇单月桂酸酯、聚氧乙烯月桂醇醚、聚氧乙烯单棕榈酸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月桂醇醚、失水山梨醇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醚单油酸酯、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脂肪胺聚氧乙烯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消泡剂可以为二甲基硅油、异辛醇、大豆油、菜籽油、甘油三羟基聚醚、苯乙醇油酸酯和苯乙醇月桂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溶剂可以为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丙二醇、丙三醇、正丁醇、异丁醇、叔丁醇、正戊醇、异戊醇、正己醇、正庚醇、正辛醇、环己酮、乙二醇、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二甲醚、山梨醇、芳香烃溶剂油和油酸甲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固体惰性载体可以为粘土、二氧化硅、硅藻土、高岭土、凹凸棒土、蒙脱土、膨润土、滑石粉和轻质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多种。
粘合剂可以为可溶性淀粉、蔗糖、葡萄糖中的一种或多种。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如上所述的杀虫剂组合物所制备的杀虫剂,其中,杀虫剂的剂型为乳油、水乳剂、微乳剂、水悬浮剂、油悬浮剂、微囊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可溶性粉剂或可溶性颗粒剂。
上述各剂型中除活性成分外的其它成分及其含量以及活性成分的含量无特殊要求,可以采用本领域常规的配比,例如:
水悬浮剂一般含有5-60重量%活性成分、0.5-12重量%分散剂、0.5-5重量%润湿剂、0.1-10重量%防冻剂、0-10重量%其它添加剂如稳定剂、防腐剂、消泡剂、增稠剂,余量为水。悬浮剂通常需湿法粉碎以获得稳定的、可流动、易测量体积的悬浮液体。
水乳剂一般含有10-50重量%活性成分、5-20重量%乳化剂、0.5-10重量%防冻剂、0.5-2重量%增稠剂、0.01-0.2重量%消泡剂、3-10重量%溶剂、0.5-10重量%其它添加剂如稳定剂、防腐剂等,余量为水。
微囊悬浮剂一般含有5-40重量%活性成分(其中,游离活性成分重量分数占总活性成分重量分数小于10%)、0.5-10重量%分散剂、0.5-5重量%润湿剂、0.1-5重量%防冻剂、0-10重量%其它添加剂如稳定剂、防腐剂、消泡剂、增稠剂,余量为水。
水分散粒剂一般含有3-95重量%活性成分、0.5-10重量%分散剂、0.5-5重量%润湿剂、0-10重量%其它添加剂如稳定剂、粘合剂,余量为固体惰性载体,如高岭土等。水分散粒剂通常制成10-100目国际标准筛目(1676-152μm)颗粒,可通过喷雾造粒、挤压造粒、高速旋转造粒、流化床造粒等方法制备。
微乳剂一般含有10-80重量%活性成分、10-50重量%的溶剂、5-15重量%乳化剂、0.5-5重量%防冻剂、0.5-6重量%助溶剂、0.5-10重量%其它添加剂如稳定剂、防腐剂等,余量为水。
油悬浮剂一般含有5-40重量%活性成分、0.5-20重量%分散剂、0.5-5重量%润湿剂、10-20重量%乳化剂、0.1-10重量%防冻剂、0-10重量%其它添加剂如稳定剂、防腐剂、增稠剂,余量为溶剂。
乳油、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和可溶性颗粒剂也均采用本领域公知的成分和含量,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杀虫剂可以以成品形式提供,即杀虫剂中各成分已经混合;也可以每种成分以单独制剂的形式提供,使用时直接进行桶混。
本发明中,对于各种剂型的制备方法无特殊要求,可以采用本领域公知的各种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中的各种剂型在实际使用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稀释使用。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如上所述的杀虫剂在防治介壳虫、矢尖蚧、叶蝉、蓟马、蚜虫、白粉虱、盲蝽象、黄条跳甲、潜叶蛾和黑刺粉虱中的一种或多种植物害虫中的应用。
以下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
(一)增效作用生物检测
采用孙云沛(Sun Y-P)法,通过计算共毒系数(co-toxicity coefficient,CTC),评价本发明的杀虫剂组合物中两种活性成分的混用效果,具体如下:
评价标准:当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当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计算公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际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混剂实际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的LC50/混剂的LC50)×100
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A剂的TI×混剂有效成分中A的含量+B剂的TI×混剂有效成分中B的含量
毒力指数(TI)=(标准药剂的LC50/供试药剂的LC50)×100(把A剂、B剂中的一种作为标准药剂)
A剂、B剂分别为两种相混的活性成分,混剂为A剂和B剂相混后的混合物。
以下试验例中,A剂为噻虫嗪原药(98重量%),B剂为杀扑磷原药(95重量%),选择A剂作为标准药剂,将A剂和B剂分别以各自有效成分的重量为基准,配制成如下混剂:混剂1(A:B=1:0.01);混剂2(A:B=1:0.1);混剂3(A:B=1:0.3);混剂4(A:B=1:0.5);混剂5(A:B=1:1);混剂6(A:B=1:2);混剂7(A:B=1:3);混剂8(A:B=1:6);混剂9(A:B=1:8);混剂10(A:B=1:10);混剂11(A:B=1:50);混剂12(A:B=1:90)。
试验例1.1
试验靶标:苹果黄蚜(Aphis citricola Van der Goot),在苹果园采集带有苹果蚜虫(主要是苹果黄蚜)的苹果枝条,在XTT型体视显微镜下镜检,用小毛笔挑去苹果叶片上有翅成蚜、剔除若蚜,保留个体大小基本一致、健康活泼的无翅成蚜供测试用。
试验条件:温度:(25±1)℃,湿度:70%-80%,光照:L:D=(16:8)h。
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 Y/T1154.6-2006》,采用浸渍法。
药剂配制:分别准确称取如上12种混剂,每种混剂均用丙酮配置成母液,并用0.1重量%的吐温-80的水溶液将母液稀释成为具一定浓度梯度的系列药剂。
药剂处理:按照浓度由低到高顺序分别将上述带有无翅成蚜的苹果叶片浸入上述不同浓度药剂中浸泡10s,用吸水纸吸取多余的药液,放入培养皿中,叶柄基部用湿棉球保湿。以浸不含药剂的溶剂水溶液为空白对照,每一处理重复4次,最后移入人工气候箱中饲养和观察。定时在脱脂棉上加适量水以防苹果叶片干枯。处理48h后检查死虫数,分别记录总虫数和死虫数。采用几率值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统计数据用DPS软件进行处理,求出每种混剂毒力回归线的LC50,并用孙云沛法算出共毒系数,结果见表1。
表1
供试药剂 LC50(mg/L) ATI TTI 共毒系数(CTC)
噻虫嗪(A) 2.51 100.0 -- --
杀扑磷(B) 16.32 15.4 -- --
混剂1(A:B=1:0.01) 2.00 125.5 99.2 126.5
混剂2(A:B=1:0.1) 2.03 123.6 92.3 134.0
混剂3(A:B=1:0.3) 2.04 123.0 80.5 152.8
混剂4(A:B=1:0.5) 2.09 120.1 71.8 167.3
混剂5(A:B=1:1) 2.30 109.1 57.7 189.1
混剂6(A:B=1:2) 2.85 88.1 43.6 202.0
混剂7(A:B=1:3) 3.42 73.4 36.5 201.1
混剂8(A:B=1:6) 4.35 57.7 27.5 209.8
混剂9(A:B=1:8) 5.50 45.6 24.8 184.0
混剂10(A:B=1:10) 6.74 37.2 23.1 161.2
混剂11(A:B=1:50) 10.95 22.9 17.0 134.8
混剂12(A:B=1:90) 12.05 20.8 16.3 127.8
试验例1.2
试验靶标: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Trybom),在人工气候箱内使用紫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饲养多代,在体视显微镜下剔除卵壳、死亡和老龄的花蓟马,并拭去污物,留下体色、大小一致的花蓟马成虫供测试用。
试验条件:温度:(25±1)℃,湿度:55%-65%,光照:L:D=(16:8)h。
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 Y/T1154.14-2008》,采用浸叶法。
药剂配制:分别准确称取如上12种混剂,每种混剂均用丙酮配置成母液,并用0.1重量%的吐温-80的水溶液将母液稀释成为具一定浓度梯度的系列药剂。
药剂处理:田间采集未受药的紫甘蓝叶,用水冲洗干净晾干,用剪刀剪成直径约为4㎝的圆片。按照浓度由低到高顺序分别将甘蓝小圆片浸入上述不同浓度药剂中浸泡10s后取出,放在吸水纸上晾干。再将晾干的甘蓝小圆片放入底部放有湿润滤纸的培养皿内(直径9㎝),每培养皿内用吸虫器移入花蓟马成虫30头,每处理重复4次,接虫后用保鲜膜封口,并扎眼保持通风。另浸渍不含药剂的溶剂水溶液作为空白对照,最后移入人工气候箱中饲养。各处理在人工气候箱培养48h后,用双目解剖镜检查死亡情况,死亡的标准为虫体收缩、发黑、虫体翻转后不能活动濒临死亡的均判为死亡,分别记录总虫数和死虫数。采用几率值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统计数据用DPS软件进行处理,求出毒力回归线的LC50,并用孙云沛法算出共毒系数,结果见表2。
表2
供试药剂 LC50(mg/L) ATI TTI 共毒系数(CTC)
噻虫嗪(A) 5.50 100.0 -- --
杀扑磷(B) 24.12 22.8 -- --
混剂1(A:B=1:0.01) 4.49 122.5 99.2 123.5
混剂2(A:B=1:0.1) 3.71 148.2 93.0 159.4
混剂3(A:B=1:0.3) 3.72 147.8 82.2 179.9
混剂4(A:B=1:0.5) 3.73 147.5 74.3 198.5
混剂5(A:B=1:1) 4.42 124.4 61.4 202.7
混剂6(A:B=1:2) 5.04 109.1 48.5 225.0
混剂7(A:B=1:3) 5.68 96.8 42.1 230.0
混剂8(A:B=1:6) 6.72 81.8 33.8 242.1
混剂9(A:B=1:8) 8.40 65.5 31.4 208.5
混剂10(A:B=1:10) 9.35 58.8 29.8 197.4
混剂11(A:B=1:50) 14.47 38.0 24.3 156.3
混剂12(A:B=1:90) 17.63 31.2 23.7 131.9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混剂中噻虫嗪和杀扑磷的重量比为1:0.01-90,均可实现增效作用;噻虫嗪和杀扑磷的重量比为1:0.3-10,增效作用显著;噻虫嗪和杀扑磷的重量比为1:1-8,增效作用更显著。
(二)田间药效试验,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组合物具有杀虫广谱性。
以下试验例中采用如下药剂,药剂中活性成分均为噻虫嗪和杀扑磷,噻虫嗪和杀扑磷的重量比均为1:6。
药剂1:24重量%噻虫嗪·杀扑磷水悬浮剂
活性成分24重量%,木质素磺酸钠4重量%,十二烷基硫酸钠2重量%,海藻酸钠1重量%,硅酸镁铝0.5重量%,二甲基硅油0.5重量%,余量为水。
药剂2:36重量%噻虫嗪·杀扑磷水乳剂
活性成分36重量%,失水山梨醇聚氧乙烯醚(数均分子量1300)5重量%,溶剂油S-150(购于济南德顺康化工有限公司)10重量%,乙二醇6重量%,余量为水。
药剂3:24重量%噻虫嗪·杀扑磷微囊悬浮剂
活性成分24重量%(其中,游离活性成分重量分数占总活性成分重量分数的8重量%),木质素磺酸钙4重量%,十二烷基硫酸钠1重量%,黄原胶1重量%,硅酸镁铝0.5重量%,异辛醇0.5重量%,余量为水。
药剂4:45重量%噻虫嗪·杀扑磷水分散粒剂
活性成分45重量%,亚甲基双萘磺酸钠5重量%,丁二酸酯磺酸钠5重量%,蔗糖2重量%,余量为硅藻土。
药剂5:24重量%噻虫嗪·杀扑磷微乳剂
活性成分24重量%,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数均分子量1000)8重量%,环己酮10重量%,溶剂油S-150(购于济南德顺康化工有限公司)4重量%,余量为水。
药剂6:27重量%噻虫嗪·杀扑磷油悬浮剂
活性成分27重量%,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5(购于南京太化化工有限公司)10重量%,亚甲基双萘磺酸钠10重量%,聚乙二醇(数均分子量600)5重量%,余量为油酸甲酯。
试验例2.1
试验共9个处理,即上述6种药剂和1个空白对照(即不施用药剂,下同)、2个对比药剂。2个对比药剂如下:
对比药剂1:按照药剂1的配方进行配制,不同的是,活性成分为噻虫嗪
对比药剂2:按照药剂1的配方进行配制,不同的是,活性成分为杀扑磷
每种药剂亩用量分别如下:
药剂1:50g/亩
药剂2:33.3g/亩
药剂3:50g/亩
药剂4:27g/亩
药剂5:50g/亩
药剂6:45g/亩
对比药剂1:50g/亩
对比药剂2:50g/亩
试验地设在浙江省龙游县小南海镇18年椪柑树上进行,以单枝为喷药处理单位,每个处理重复4次,完全随机区组排列。
将药剂兑水稀释3000倍(重量比)后,喷雾使用,共施药一次。
施药时介壳虫、矢尖蚧、蚜虫和白粉虱等处于盛发高峰期。药前调查虫口基数,每小区随机调查30个芽稍上的活虫数。药后第1、3、7、14、30天调查活虫数,共查6次。计算防效。防效(即,校正防治效果)计算法:
计算结果见表3。
表3
试验例2.2
试验共9个处理,采用试验例2.1的如上6种药剂、2个对比药剂,并设1个空白对照。
每种药剂亩用量分别如下:
药剂1:30g/亩
药剂2:20g/亩
药剂3:30g/亩
药剂4:16g/亩
药剂5:30g/亩
药剂6:27g/亩
对比药剂1:30g/亩
对比药剂2:30g/亩
试验地设在成武县苟存镇张吴庄村棉花田进行,土壤为粘土,肥力中等,各小区的栽培条件、水肥管理均匀一致。棉花品种为鲁棉研15号,种植密度为3.9×104株/hm2。采用HD-300型手动背负式喷雾器田间喷雾,喷嘴圆锥形,加恒压阀,操作压力为1Pa,流量333ml/min。
将药剂兑水稀释3000倍(重量比)后,喷雾使用,共施药一次。
试验按《农用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GB/T17980.75-2004)要求进行。试验小区内对角线五点法取样,每点固定4株,每株固定上中下3片叶,共固定调查20株60片叶,调查记录活虫数。药前调查虫口基数,药后1、3、7d、14d、30d各调查一次,共调查6次。依据药前虫口基数和药后各天的残虫量计算防效。虫口减退率及防效计算方法见试验例2.1。计算结果见表4。
表4
试验例2.3
试验共9个处理,即上述6种药剂和1个空白对照、2个对比药剂。亩用量如下:
药剂1:10g/亩
药剂2:6g/亩
药剂3:10g/亩
药剂4:5g/亩
药剂5:10g/亩
药剂6:9g/亩
对比药剂1:10g/亩
对比药剂2:10g/亩
试验地设在山东青州烟草田进行,土壤为壤土,肥力中等,各小区的栽培条件、水肥管理均匀一致。烟草品种为G28,大棚托盘育苗后进行移栽,行株距为1m×0.5m。每个处理重复4次,完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4m2。采用工农-16型背负式喷雾器均匀喷雾。
将药剂兑水稀释3000倍(重量比)后,喷雾使用,共施药一次。
施药时蚜虫、黄条跳甲、蓟马和白粉虱等处于盛发高峰期。药前调查虫口基数,药后1d、3d、7d、14d、30d各调查一次,每小区固定10株,调查全株蚜虫、黄条跳甲、蓟马和白粉虱存活数量。依据药前虫口基数和药后各天的残虫量计算校正防效,并进行统计分析。虫口减退率及校正防效计算方法见试验例2.1。计算结果见表5。
表5
从表3、表4和表5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杀虫剂组合物对混合发生的多种害虫均有较好的防效,因此,本发明提供的杀虫剂组合物可防治混合发生的多种不同种类的害虫。
本发明的杀虫剂组合物和杀虫剂相对于单成分的噻虫嗪或杀扑磷,具有增效作用,可提高防治效果;含有非单一活性成分,不易产生抗药性;可防治混合发生的多种不同种类的害虫,从而可降低用药量,节约成本,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6)

1.一种杀虫剂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含有噻虫嗪和杀扑磷,噻虫嗪和杀扑磷的重量比为1:0.3-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剂组合物,其中,噻虫嗪和杀扑磷的重量比为1:1-8。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杀虫剂组合物,其中,基于所述杀虫剂组合物的总重量,所述活性成分的含量为1-99重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杀虫剂组合物,其中,所述组合物还含有分散剂、润湿剂、防冻剂、稳定剂、防腐剂、增稠剂、乳化剂、消泡剂、溶剂和固体惰性载体中的一种或多种。
5.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杀虫剂组合物所制备的杀虫剂,其中,所述杀虫剂的剂型为乳油、水乳剂、微乳剂、水悬浮剂、油悬浮剂、微囊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可溶性粉剂或可溶性颗粒剂。
6.权利要求5所述的杀虫剂在防治介壳虫、矢尖蚧、叶蝉、蓟马、蚜虫、白粉虱、盲蝽象、黄条跳甲、潜叶蛾和黑刺粉虱中的一种或多种植物害虫中的应用。
CN201310129567.4A 2013-04-15 2013-04-15 一种杀虫剂组合物和杀虫剂及其应用 Active CN1032109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29567.4A CN103210953B (zh) 2013-04-15 2013-04-15 一种杀虫剂组合物和杀虫剂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29567.4A CN103210953B (zh) 2013-04-15 2013-04-15 一种杀虫剂组合物和杀虫剂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10953A CN103210953A (zh) 2013-07-24
CN103210953B true CN103210953B (zh) 2015-04-01

Family

ID=48809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29567.4A Active CN103210953B (zh) 2013-04-15 2013-04-15 一种杀虫剂组合物和杀虫剂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109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78124A (zh) * 2013-09-26 2014-01-01 安徽丰乐农化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噻虫嗪油悬剂
CN103651557B (zh) * 2013-12-10 2015-06-17 徐茂航 含有苯氧威的乳油及应用
CN103651556B (zh) * 2013-12-10 2015-04-29 济南凯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含有醚菊酯的乳油及应用
CN105145621A (zh) * 2015-09-28 2015-12-16 全椒县花溪湖特种水产合作社 一种防治烟草蚜虫的药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30240C (zh) * 2006-03-23 2007-08-08 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杀虫组合物
CN101385460A (zh) * 2008-10-15 2009-03-18 安徽华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含噻虫嗪的杀虫组合物
CN101999399A (zh) * 2010-10-21 2011-04-06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含新烟碱类杀虫剂的甘蔗杀虫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10953A (zh) 2013-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94387B (zh) 一种农药组合物
CN103461353B (zh) 一种含壳寡糖的农药组合物、杀虫剂及其用途
CN104126602B (zh) 一种含有吡蚜酮和呋虫胺的可分散油悬浮剂
CN105939602A (zh) 作为在作物保护中的辅助剂的不对称甲缩醛和缩醛
CN105123714A (zh) 一种阿维菌素和乙螨唑复配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10953B (zh) 一种杀虫剂组合物和杀虫剂及其应用
CN104430477A (zh) 一种含有氟噻虫砜和烟碱类杀虫剂的农药组合物
CN102960361A (zh) 一种杀虫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396980A (zh) 一种含吡唑醚菌酯的杀菌剂及其应用
CN103858862B (zh) 一种环境友好型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溶性粉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22145A (zh) 一种含有噻虫胺和二嗪磷的杀虫组合物
CN103039488B (zh) 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制剂以及它们的应用
CN104824009B (zh) 含有吡啶喹唑啉和氟啶虫胺腈的杀虫组合物
CN103858922B (zh) 一种多功能环境友好型噻虫嗪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10315A (zh) 一种含啶虫脒和丁硫克百威的可分散油悬浮剂及应用
CN104145983A (zh) 一种含有氟啶虫胺腈的可分散油悬浮剂
CN103734168B (zh) 一种含有生物农药鱼藤酮的杀虫农药制剂
CN103027066B (zh) 一种杀虫剂组合物和杀虫剂及其应用
CN105104393A (zh) 一种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824011A (zh) 含有吡啶喹唑啉和戊吡虫胍的杀虫组合物
CN105941423B (zh) 一种含有虫螨腈和灭蝇胺的杀虫组合物
CN104522041A (zh) 一种含有氟啶虫酰胺与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杀虫组合物
CN104094963A (zh) 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虫杀螨剂组合物
CN103081941A (zh) 一种杀虫剂组合物和杀虫剂及其应用
CN103783071B (zh) 农药组合物及其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