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06207A - 基于生烃期古构造的油藏有利区的识别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生烃期古构造的油藏有利区的识别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206207A CN103206207A CN2013100647040A CN201310064704A CN103206207A CN 103206207 A CN103206207 A CN 103206207A CN 2013100647040 A CN2013100647040 A CN 2013100647040A CN 201310064704 A CN201310064704 A CN 201310064704A CN 103206207 A CN103206207 A CN 10320620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ncient
- formula
- work area
- paleostructure
- hydrocarbon pha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生烃期古构造的油藏有利区的识别方法,包括生烃期古构造恢复,其他参数可依据相应盆地、地区的基础地质研究获得并由此证明,针对特定区块,其油气成藏的关键控制因素就集中在最关键的一、两项因素上,特别是针对岩性地层油气藏,其古地质因素尤其关键。本方法抓住“一根主线”,即大量生烃期古凸起(斜坡)构造或古油气运聚动力,同时结合了其他相关成藏因素,抓住了成藏的本质,形成勘探方法,便于操作、利于指导生产实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石油及天然气勘探领域,具体涉及到油气藏勘探有利区的识别方法,特别针对古构造控制的岩性-地层油气藏的有利区识别方法,也即一种基于生烃期古构造的油藏有利区的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针对油气藏的勘探,通常对成藏各要素(生、储、盖、圈、运、保及配套史七大因素)的研究面面俱到,然而,具体到一个盆地、一个区带,甚至一个区块,成藏各要素中必然存在控制油藏形成的关键因素。面面俱到的对藏各要素面面俱到的研究,导致抓不住成藏的本质内在原因,因而就不能发现更多的“增储上产”的地区和层位。而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针对基于生烃期古构造的油藏有利区的识别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生烃期古构造的油藏有利区的识别方法,包括生烃期古构造恢复,其他参数可依据相应盆地、地区的基础地质研究获得并由此证明,针对特定区块,其油气成藏的关键控制因素就集中在最关键的一、两项因素上,特别是针对岩性地层油气藏,其古地质因素尤其关键。本方法抓住“一根主线”,即大量生烃期古凸起(斜坡)构造或古油气运聚动力,同时结合了其他相关成藏因素,抓住了成藏的本质,形成勘探方法,便于操作、利于指导生产实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基于生烃期古构造的油藏有利区的识别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1:确定研究工区,即对待研究工区用适配的钻机进行钻井操作,钻井操作后得到预设数量的钻井,在钻井的内部预设层位用测井设备和录井设备并结合各自对应的测井方法和录井方法获取钻井资料,或者还要依次通过野外采集方式、室内处理方式以及解释方式获得待研究工区的地震剖面资料,使用钻井资料或者加上地震剖面资料中的地层厚度信息、时代分层信息、岩性信息、密度信息和孔隙度信息确认待研究工区是否具有勘探潜力,如果具有勘探潜力,该待研究工区就确认为研究工区;
步骤2:通过计算工具利用对应的古构造恢复方法来进行针对研究工区的相应层位的古构造恢复操作,在古构造恢复操作过程中用绘图工具制备出生烃期古凸起构造图,再根据该生烃期古凸起构造图识别出古凸起构造区域,该古凸起构造区域为在生烃期古凸起构造图中向构造等值线高数值区域凸进的低数值区域即为古凸起构造区域,在该古凸起构造区域上进一步用识别工具标示出古凸起构造区域的脊线位置以及古凸起构造区域的底部位置,即标示确定出古凸起构造区域范围及古凸起构造区域的高点连线;
步骤3:在古凸起构造区域范围内和古凸起构造区域的高点连线两侧的斜坡区域上用识别工具标示出古凸起构造有利区,古凸起构造有利区的范围为古凸起构造区域的高点连线两侧到古凸起构造区域的底部位置连线间的范围;
步骤4:利用对应的生烃期古压力恢复方法来用绘图工具制备出研究工区的单层异常压力差平面图和层间异常压力差平面图,将生烃期古凸起构造图的古凸起构造有利区分别与单层异常压力差平面图和层间异常压力差平面图叠合,并根据生烃期古凸起构造图的古凸起构造有利区分别与单层异常压力差平面图和层间异常压力差平面图叠合后形成的区域,在该叠合后形成的区域内用运聚有利区识别方法识别并标示出运聚有利区;
步骤5:将运聚有利区与该研究工区的沉积相图相叠合,把运聚有利区与沉积相图相叠合形成的区域中属于预设的砂地比数值范围内的区域作为运聚有利区与沉积相图叠合有利区,也就是最后识别出的最终勘探有利区。
所述的测井方法包括声波测井方法。
所述的计算工具包括计算机。
所述的古构造恢复方法采用的是泥岩声波时差法来进行古构造恢复,即利用泥岩声波时差法来恢复研究工区的预设层位的地层剥蚀厚度,地层剥蚀厚度与对应的残余地层厚度之和即为相应层位的古构造数据。
所述的古构造恢复方法采用的是盆地模拟方法来来进行古构造恢复,即利用盆地模拟方法来古构造恢复,具体来说根据下述的公式依次联合导出来古构造恢复方法:
公式(1)是用于压实厚度校正的,所谓压实校正就是要恢复出研究工区的地质历史时期沉积物被压实掉的那部分厚度,而沉积物中细粒沉积物的孔隙度与深度之间保持着公式(1)的指数关系,其中φ和φ0分别为埋深为Z和地表处的孔隙度,c为压实系数;
公式(2)中Zt 代表某一地层在时刻t的顶界埋深 ;ZN代表地层在现今顶界埋深;Tt代表某一地层在时刻t的地层厚度;TN代表地层在现今的地层厚度;φ(z)代表埋深为z时的孔隙度;
另将公式(2)代入公式(1),得到:
公式(3)为一超越方程,据此用数学迭代法求出Zt和Zt的近似解;而上覆载荷S用下面的公式(4)
导出,公式(4)中, b为某一地层的上覆岩石平均密度;z为某一地层的埋深,g为重力加速度;
导出,在公式(6)和公式(7)中,T0和G0分别为地表温度和现今地温梯度;α1、α2、α3、β1、β2、β3为对应的统计常数;
而地层流体压力用下面的公式(9)表示:
在公式(9)中,βs和βf分别为岩石和流体的压缩系数,和分别为流体的密度和动力学粘度,p为流体压力,S为上覆总负荷,为流体的热膨胀系数,T为温度,为单位体积内流体的体积增长率,t为时刻,由公式(1)-公式(9)再结合计算机运算处理器就能古构造恢复。
所述的生烃期古压力方法为利用测井设备获得的研究工区的声波时差,再根据等效深度法获得研究工区的地层最大埋藏时期的压力,即古压力,根据地层最大埋藏时期即为大量生烃时期,经由测量出钻井纵向上各层位在最大埋藏时期的古压力,然后分别用绘图工具绘制出预设层段古压力平面分布图,进一步导出各层间的古压力平面分布特征,再用绘图工具制备出层间异常压力差平面图。
本发明抓住成藏的“主线”,真正实现了可操作性,便于指导勘探生产实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研究工区范围内古凸起构造区域确定效果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研究工区范围内古凸起构造有利区确定确定效果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研究工区范围内长7层与长6层间压力差效果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研究工区范围的有利运聚区确定效果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研究工区范围的有利勘探区确定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法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基于生烃期古构造的油藏有利区的识别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1:确定研究工区,即对待研究工区用适配的钻机进行钻井操作,钻井操作后得到预设数量的钻井,在钻井的内部预设层位用测井设备和录井设备并结合各自对应的测井方法和录井方法获取钻井资料,或者还要依次通过野外采集方式、室内处理方式以及解释方式获得待研究工区的地震剖面资料,使用钻井资料或者加上地震剖面资料中的地层厚度信息、时代分层信息、岩性信息、密度信息和孔隙度信息确认待研究工区是否具有勘探潜力,如果具有勘探潜力,该待研究工区就确认为研究工区;
步骤2:通过计算工具利用对应的古构造恢复方法来进行针对研究工区的相应层位的古构造恢复操作,在复古构造恢复操作过程中用绘图工具制备出生烃期古凸起构造图,再根据该生烃期古凸起构造图识别出古凸起构造区域,该古凸起构造区域为在生烃期古凸起构造图中向构造等值线高数值区域凸进的低数值区域即为古凸起构造区域,在该古凸起构造区域上进一步用识别工具标示出古凸起构造区域的脊线位置以及古凸起构造区域的底部位置,即标示确定出古凸起构造区域范围及古凸起构造区域的高点连线;
步骤3:在古凸起构造区域范围内和古凸起构造区域的高点连线两侧的斜坡区域上用识别工具标示出古凸起构造有利区,古凸起构造有利区的范围为古凸起构造区域的高点连线两侧到古凸起构造区域的底部位置连线间的范围;
步骤4:利用对应的生烃期古压力恢复方法来用绘图工具制备出研究工区的单层异常压力差平面图和层间异常压力差平面图,将生烃期古凸起构造图的古凸起构造有利区分别与单层异常压力差平面图和层间异常压力差平面图叠合,并根据生烃期古凸起构造图的古凸起构造有利区分别与单层异常压力差平面图和层间异常压力差平面图叠合后形成的区域,在该叠合后形成的区域内用运聚有利区识别方法识别并标示出运聚有利区;
步骤5:将运聚有利区与该研究工区的沉积相图相叠合,把运聚有利区与沉积相图相叠合形成的区域中属于预设的砂地比数值范围内的区域作为运聚有利区与沉积相图叠合有利区,也就是最后识别出的最终勘探有利区。
所述的测井方法包括声波测井方法。
所述的计算工具包括计算机。
所述的古构造恢复方法采用的是泥岩声波时差法来古构造恢复,即利用泥岩声波时差法来恢复研究工区的预设层位的地层剥蚀厚度,地层剥蚀厚度与对应的残余地层厚度之和即为相应层位的古构造数据,而恢复地层剥蚀厚度是通过对对应的声波时差数据的统计拟合来建立其标准指数曲线,而标准指数曲线上各点所对应的埋藏深度值与现有深度的差值就是地层剥蚀厚度,取得钻井的古构造数据后在平面绘图板上按层用绘图工具绘制出生烃期古凸起构造图。
所述的古构造恢复方法采用的是盆地模拟方法来进行古构造恢复,即利用盆地模拟方法进行古构造恢复,具体来说根据下述的公式依次联合导出古构造恢复方法:
(1)
公式(1)是用于压实厚度校正的,所谓压实校正就是要恢复出研究工区的地质历史时期沉积物被压实掉的那部分厚度,而沉积物中细粒沉积物的孔隙度与深度之间保持着公式(1)的指数关系,其中φ和φ0分别为埋深为Z和地表处的孔隙度,c为压实系数;
而沉积物能分为两部分,即岩石颗粒骨架和孔隙。地质历史过程在经受压实作用时,岩石体积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孔隙体积的变化,又因颗粒骨架的不可压缩性,压实前后颗粒骨架部分的体积能认为是恒定。如果岩石面积一定,即可用公式(2)的岩石厚度的变化来表示体积的这种变化,
公式(2)中Zt 代表某一地层在时刻t的顶界埋深 ;ZN代表地层在现今顶界埋深;Tt代表某一地层在时刻t的地层厚度;TN代表地层在现今的地层厚度;φ(z)代表埋深为z时的孔隙度;恢复步骤是,先将地层恢复到刚沉积时的状态,然后依次求出不同地质历史时期该地层的埋深和厚度,根据计算出的最后一个时间步长与目前真实的厚度、埋深间的误差去修正前些时期的计算。这样就另将公式(2)代入公式(1),得到:
公式(3)为一超越方程,据此用数学迭代法求出Zt和Zt的近似解,公式(3)是针对正常压实情况而建立的,当地层出现超压时,而这种超压又非单纯靠压实作用形成时,实际上这时的地层厚度与孔隙度、压力、温度等多个因素相互依赖,因此出现这种情况时,是将超压模型与压实模型综合考虑、求解;
而上覆载荷S用下面的公式(4)
导出,在公式(6)和公式(7)中,T0和G0分别为地表温度和现今地温梯度;α1、α2、α3、β1、β2、β3为对应的统计常数;
(8)
另外古压力的恢复和计算能根据压力孕育史模型进行。从异常压力的成因机制出发,依据4个基本前提:(1)压实过程中岩石的颗粒骨架不可压、孔隙流体可压;(2)流体在孔隙介质中的流动为线性渗流,服从达西定律;(3)流体流动中质量守恒;(4)水力裂缝方法能使泥岩中过高的压力得以释放、降低。这样地层流体压力就用下面的公式(9)表示:
(9)
在公式(9)中,βs和βf分别为岩石和流体的压缩系数,和分别为流体的密度和动力学粘度,p为流体压力,S为上覆总负荷,为流体的热膨胀系数,T为温度,为单位体积内流体的体积增长率,t为时刻,当流体压力孕育到一定程度,通过水力裂缝的方式释放,形成水力裂逢的压力界限是:
式中Plm为水力裂缝形成时的压力界限,当压力大于等于此值时,即可形成水力裂隙,ξ为水力裂缝系数,依岩性不同,取ξ=0.8--1.0。由公式(1)-公式(9)再结合计算机运算处理器就能古构造恢复。
所述的时刻t的地表温度能够用定值10℃替代表示。
所述的生烃期古压力方法为利用测井设备获得的研究工区的声波时差,再根据等效深度法获得研究工区的地层最大埋藏时期的压力,即古压力,根据地层最大埋藏时期即为大量生烃时期,经由测量出钻井纵向上各层位在最大埋藏时期的古压力,然后分别用绘图工具绘制出预设层段古压力平面分布图,进一步导出各层间的古压力平面分布特征,再用绘图工具制备出层间异常压力差平面图,具体说来即利用声波时差恢复最大埋藏时期的异常地层压力方法,根据沉积盆地中封隔密闭或相对封隔密闭的地质背景环境更容易产生发育高异常压力。异常高压形成的重要条件为出现厚层的泥岩,与相同深度条件下正常压实泥岩相比,这种厚层的高压泥岩占有非常之高的孔隙率。异常高压泥岩中存在的剩余孔隙中的流体部分承担了原本应该由骨架岩石基质承担的上覆地层静岩压力,在数值上异常高压泥岩中的超压是等于该部分的地静压力的。于是平衡深度法正是利用这一原理来计算泥岩地层中异常压力的大小的。正常沉积压实的测井曲线上与不均衡欠压实地层测井曲线上相等孔隙度的深度即为我们通常所说的平衡深度;并根据声波时差压实曲线计算泥岩过剩压力的方法,在压实曲线异常段上,每一点的过剩压力依据等效深度法,通过下式计算:
式中:为岩石颗粒骨架对应的埋深为H点的过剩压力;Ze为平衡深度,即实曲线正常段上的某一点,其声波时差与异常段内计算点相同,该点的深度即为平衡深度);γb为深度为Z~Ze段岩柱的压力梯度;γw为静水压力梯度;另外考虑到泥岩压实曲线的正常趋势在延伸到泥岩骨架时应发生转折,故当压力计算点深度大于H时,过剩压力的计算公式应为:
计算中涉及的参数有:
①泥岩骨架声波时差值
在预设深度的几口井的剖面中,取平均值视为本研究工区泥岩声波时差骨架值,所以下述实施例中的研究工区泥岩骨架声波时差最低值取195us/m;
②古地表泥岩声波时差值
首先建立下述实施例中的研究工区理想的压实曲线。建立理想的压实曲线,必须选择沉积比较连续,受后期岩浆和构造等活动影响较小的地层和相应的测井资料,结合研究工区的历史数据取古地表泥岩声波时差值为600us/m;
③上覆岩层平均压力梯度及静水压力梯度
通常取经验参数,γb为0.0231×105 Pa/m,γw为0.0098×106 Pa/m ;
在等效深度的压力计算中,涉及的参数参考历史数据对本实施例的研究工区的泥岩骨架声波时差值为200μs/m,地表取声波时差值为600μs/m,地层静水压力梯度γr取值为1.04×104Pa/m,上覆地层岩石平均压力梯度为2.31×104Pa/m。
应用上述本发明方法以我国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所设定的长6和长8层油藏的勘探识别为实施例说明,如图1所示:
步骤1:确定研究工区,该待研究工区为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三叠系延长组所在范围,即对待研究工区用适配的钻机进行钻井操作,钻井操作后得到预设数量为260口的钻井,在钻井的内部预设层位,该预设层位为所设定的长6层位,用测井设备和录井设备并结合各自对应的测井方法和录井方法获取钻井资料,使用钻井资料中的地层厚度信息、时代分层信息、岩性信息、密度信息和孔隙度信息确认该待研究工区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三叠系延长组所在范围具有勘探潜力,该待研究工区就确认为研究工区;
步骤2:通过计算工具利用对应的古构造恢复方法来进行针对研究工区的相应层位的古构造恢复操作,在古构造恢复操作过程中用绘图工具制备出生烃期古凸起构造图,再根据该生烃期古凸起构造图识别出古凸起构造区域,即该古凸起构造区域如图2中所示的红色虚线两侧到黑色虚线间的范围,也就是该古凸起构造区域为在生烃期古凸起构造图中向构造等值线高数值区域凸进的低数值区域即为古凸起构造区域,在该古凸起构造区域上进一步用识别工具标示出古凸起构造区域的脊线位置,脊线位置为图2中红色虚线所示,以及古凸起构造区域的底部位置,底部位置如图2黑色虚线所示,古凸起构造区域范围为脊线位置两侧到古凸起构造区域的底部位置,即标示确定出古凸起构造区域范围及古凸起构造区域的高点连线;
步骤3:在古凸起构造区域范围内和古凸起构造区域的高点连线两侧的斜坡区域上用识别工具标示出古凸起构造有利区,古凸起构造有利区的范围为古凸起构造区域的高点连线两侧到古凸起构造区域的底部位置连线间的、构造等值线高数值区域向低数值区域最为凸进的区域范围,如图3中兰色虚线所示;
步骤4:利用对应的生烃期古压力恢复方法来用绘图工具制备出研究工区的长7层与长6层间的单层异常压力差平面图和层间异常压力差平面图,将生烃期古凸起构造图的古凸起构造有利区分别与单层异常压力差平面图和层间异常压力差平面图叠合,并根据生烃期古凸起构造图的古凸起构造有利区分别与单层异常压力差平面图和层间异常压力差平面图叠合后形成的区域,在该叠合后形成的区域内用运聚有利区识别方法识别并标示出运聚有利区,该运聚有利区识别方法为根据设定目的层为长6层,而在研究工区范围内,长6层底部的长7层中的烃源岩为长6层提供油源,只有具有向上的动力,即长7层与长6层间的异常压力差均大于零的区域,长7层中的源油才能向上运聚到长6层,再根据如图4所示的研究工区的长7层与长6层间的异常压力差均大于零,这样再通过单层异常压力差平面图和层间异常压力差平面图叠合后形成的区域中如图5中兰色虚线所示异常压力差均大于零的叠合部为运聚有利区;
步骤5:将运聚有利区与该研究工区的沉积相图相叠合,把运聚有利区与沉积相图相叠合形成的区域中属于预设的砂地比数值范围内的区域作为运聚有利区与沉积相图叠合有利区,也就是最后识别出如图5中黑色虚线所示的最终勘探有利区。
所述的测井方法包括声波测井方法。
所述的计算工具包括计算机。
所述的古构造恢复方法采用的是泥岩声波时差法进行古构造恢复,即利用泥岩声波时差法来恢复研究工区的预设层位的地层剥蚀厚度,地层剥蚀厚度与对应的残余地层厚度之和即为相应层位的古构造数据。
所述的古构造恢复方法采用的是盆地模拟方法进行古构造恢复,即利用盆地模拟方法进行古构造恢复,具体来说根据下述的公式依次联合导出来古构造恢复:
公式(1)是用于压实厚度校正的,所谓压实校正就是要恢复出研究工区的地质历史时期沉积物被压实掉的那部分厚度,而沉积物中细粒沉积物的孔隙度与深度之间保持着公式(1)的指数关系,其中φ和φ0分别为埋深为Z和地表处的孔隙度,c为压实系数;
公式(2)中Zt 代表某一地层在时刻t的顶界埋深 ;ZN代表地层在现今顶界埋深;Tt代表某一地层在时刻t的地层厚度;TN代表地层在现今的地层厚度;φ(z)代表埋深为z时的孔隙度;
另将公式(2)代入公式(1),得到:
(3)
公式(3)为一超越方程,据此用数学迭代法求出Zt和Zt的近似解;而上覆载荷S用下面的公式(4)
导出,在公式(6)和公式(7)中,T0和G0分别为地表温度和现今地温梯度;α1、α2、α3、β1、β2、β3为对应的统计常数;
而地层流体压力用下面的公式(9)表示:
在公式(9)中,βs和βf分别为岩石和流体的压缩系数,和分别为流体的密度和动力学粘度,p为流体压力,S为上覆总负荷,为流体的热膨胀系数,T为温度,为单位体积内流体的体积增长率,t为时刻,由公式(1)-公式(9)再结合计算机运算处理器就能古构造恢复。
所述的生烃期古压力方法为利用测井设备获得的研究工区的声波时差,再根据等效深度法获得研究工区的地层最大埋藏时期的压力,即古压力,根据地层最大埋藏时期即为大量生烃时期,经由测量出钻井纵向上各层位在最大埋藏时期的古压力,然后分别用绘图工具绘制出预设层段古压力平面分布图,进一步导出各层间的古压力平面分布特征,再用绘图工具制备出层间异常压力差平面图。
Claims (7)
1.一种基于生烃期古构造的油藏有利区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1:确定研究工区,即对待研究工区用适配的钻机进行钻井操作,钻井操作后得到预设数量的钻井,在钻井的内部预设层位用测井设备和录井设备并结合各自对应的测井方法和录井方法获取钻井资料,或者还要依次通过野外采集方式、室内处理方式以及解释方式获得待研究工区的地震剖面资料,使用钻井资料或者加上地震剖面资料中的地层厚度信息、时代分层信息、岩性信息、密度信息和孔隙度信息确认待研究工区是否具有勘探潜力,如果具有勘探潜力,该待研究工区就确认为研究工区;
步骤2:通过计算工具利用对应的古构造恢复方法来进行针对研究工区的相应层位的古构造恢复操作,在古构造恢复操作过程中用绘图工具制备出生烃期古凸起构造图,再根据该生烃期古凸起构造图识别出古凸起构造区域,该古凸起构造区域为在生烃期古凸起构造图中向构造等值线高数值区域凸进的低数值区域即为古凸起构造区域,在该古凸起构造区域上进一步用识别工具标示出古凸起构造区域的脊线位置以及古凸起构造区域的底部位置,即标示确定出古凸起构造区域范围及古凸起构造区域的高点连线;
步骤3:在古凸起构造区域范围内和古凸起构造区域的高点连线两侧的斜坡区域上用识别工具标示出古凸起构造有利区,古凸起构造有利区的范围为古凸起构造区域的高点连线两侧到古凸起构造区域的底部位置连线间的范围;
步骤4:利用对应的生烃期古压力恢复方法来用绘图工具制备出研究工区的单层异常压力差平面图和层间异常压力差平面图,将生烃期古凸起构造图的古凸起构造有利区分别与单层异常压力差平面图和层间异常压力差平面图叠合,并根据生烃期古凸起构造图的古凸起构造有利区分别与单层异常压力差平面图和层间异常压力差平面图叠合后形成的区域,在该叠合后形成的区域内用运聚有利区识别方法识别并标示出运聚有利区;
步骤5:将运聚有利区与该研究工区的沉积相图相叠合,把运聚有利区与沉积相图相叠合形成的区域中属于预设的砂地比数值范围内的区域作为运聚有利区与沉积相图叠合有利区,也就是最后识别出的最终勘探有利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生烃期古构造的油藏有利区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井方法包括声波测井方法。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生烃期古构造的油藏有利区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计算工具包括计算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生烃期古构造的油藏有利区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古构造恢复方法采用的是泥岩声波时差法来古构造恢复,即利用泥岩声波时差法来恢复研究工区的预设层位的地层剥蚀厚度,地层剥蚀厚度与对应的残余地层厚度之和即为相应层位的古构造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生烃期古构造的油藏有利区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古构造恢复方法采用的是盆地模拟方法来来古构造恢复,即利用盆地模拟方法来古构造恢复,具体来说根据下述的公式依次联合导出来古构造恢复:
(1)
公式(1)是用于压实厚度校正的,所谓压实校正就是要恢复出研究工区的地质历史时期沉积物被压实掉的那部分厚度,而沉积物中细粒沉积物的孔隙度与深度之间保持着公式(1)的指数关系,其中φ和φ0分别为埋深为Z和地表处的孔隙度,c为压实系数;
公式(2)中Zt 代表某一地层在时刻t的顶界埋深 ;ZN代表地层在现今顶界埋深;Tt代表某一地层在时刻t的地层厚度;TN代表地层在现今的地层厚度;φ(z)代表埋深为z时的孔隙度;
另将公式(2)代入公式(1),得到:
公式(3)为一超越方程,据此用数学迭代法求出Zt和Zt的近似解;而上覆载荷S用下面的公式(4)
导出,在公式(6)和公式(7)中,T0和G0分别为地表温度和现今地温梯度;α1、α2、α3、β1、β2、β3为对应的统计常数;
(8)
而地层流体压力用下面的公式(9)表示:
(9)
7.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生烃期古构造的油藏有利区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烃期古压力方法为利用测井设备获得的研究工区的声波时差,再根据等效深度法获得研究工区的地层最大埋藏时期的压力,即古压力,根据地层最大埋藏时期即为大量生烃时期,经由测量出钻井纵向上各层位在最大埋藏时期的古压力,然后分别用绘图工具绘制出预设层段古压力平面分布图,进一步导出各层间的古压力平面分布特征,再用绘图工具制备出层间异常压力差平面图。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064704.0A CN103206207B (zh) | 2013-03-01 | 2013-03-01 | 基于生烃期古构造的油藏有利区的识别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064704.0A CN103206207B (zh) | 2013-03-01 | 2013-03-01 | 基于生烃期古构造的油藏有利区的识别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206207A true CN103206207A (zh) | 2013-07-17 |
CN103206207B CN103206207B (zh) | 2015-06-17 |
Family
ID=48753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064704.0A Active CN103206207B (zh) | 2013-03-01 | 2013-03-01 | 基于生烃期古构造的油藏有利区的识别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206207B (zh) |
Cited By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27186A (zh) * | 2013-11-04 | 2014-01-22 | 西北大学 | 一种评价co2地质封存体的方法 |
CN104122602A (zh) * | 2014-07-31 | 2014-10-29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一种获取沉积盆地剥蚀厚度的方法及装置 |
CN104636980A (zh) * | 2013-11-13 | 2015-05-20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针对河道砂油藏类型油气汇集条件的地球物理表征方法 |
CN104695949A (zh) * | 2013-12-05 | 2015-06-10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复杂油水系统储层含油性综合判识方法 |
CN105204069A (zh) * | 2014-06-27 | 2015-12-30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地层剥蚀量恢复方法 |
CN105334535A (zh) * | 2015-11-13 | 2016-02-17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识别薄储层隐蔽岩性油气藏的方法 |
CN105607145A (zh) * | 2015-09-07 | 2016-05-25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碎屑岩地层的压实校正方法及装置 |
CN105607144A (zh) * | 2016-02-19 | 2016-05-25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复杂碳酸盐岩油气藏成藏模式评价方法 |
CN106285650A (zh) * | 2015-05-15 | 2017-01-04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泥页岩超压裂缝形成的判识方法及系统 |
CN106324701A (zh) * | 2016-10-10 | 2017-01-11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基于断‑隆联动含油气盆地分析方法 |
CN107272081A (zh) * | 2017-07-18 | 2017-10-20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一种山前地区沉积相带展布范围预测方法 |
CN109633745A (zh) * | 2017-10-09 | 2019-04-16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三维构造图的制图方法及装置 |
CN110107287A (zh) * | 2019-05-09 | 2019-08-09 | 西北大学 | 致密气藏充注动力的计算方法 |
CN110644980A (zh) * | 2019-09-11 | 2020-01-03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超低渗透油藏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方法 |
CN112130210A (zh) * | 2020-09-03 | 2020-12-25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基于古今地质要素的井位优选方法及装置 |
CN113309511A (zh) * | 2021-07-13 | 2021-08-27 | 西安石油大学 | 一种致密油成藏动力的获取方法 |
CN113610441A (zh) * | 2021-08-25 | 2021-11-05 |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致密气藏定量评价方法 |
CN114185089A (zh) * | 2020-09-15 | 2022-03-15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次生油气藏判别方法及装置 |
CN114660269A (zh) * | 2022-03-23 | 2022-06-24 |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古潜山天然气动态成藏过程恢复方法 |
CN115238986A (zh) * | 2022-07-19 | 2022-10-25 | 西南石油大学 | 一种沥青分布预测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6953815A (zh) * | 2023-07-25 | 2023-10-27 | 西安石油大学 | 油藏有利聚集区预测方法、系统、存储介质、设备及终端 |
RU2811963C1 (ru) * | 2023-08-17 | 2024-01-19 | Публичн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Нефтяная компания "Роснефть" (ПАО "НК "Роснефть") | Способ проведения геологоразведочных работ по выявлению новых месторождений нефти и газа и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их границ в древних нефтегазоносных бассейнах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245A (zh) * | 1988-07-25 | 1990-03-07 | 石油工业部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石油地质研究所 | 一种测井信息的解释处理方法 |
CN1046983A (zh) * | 1990-06-09 | 1990-11-14 | 潘仁芳 | 一种用地震资料描述油藏的方法 |
US5012674A (en) * | 1988-10-31 | 1991-05-07 | Amoco Corporation | Method of exploration for hydrocarbons |
US5183109A (en) * | 1991-10-18 | 1993-02-02 | Halliburton Company | Method for optimizing hydraulic fracture treatment of subsurface formations |
CN101930082A (zh) * | 2009-06-24 | 2010-12-29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采用电阻率资料进行储层流体类型判别的方法 |
CN102455437A (zh) * | 2010-10-14 | 2012-05-16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一种确定储层和流体的方法 |
CN102606126A (zh) * | 2012-03-27 | 2012-07-25 | 东方宝麟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 裂缝性储层非平面网络裂缝压裂控制方法 |
CN102854531A (zh) * | 2012-09-11 | 2013-01-02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储层烃类检测的多尺度岩石物理图版方法及装置 |
-
2013
- 2013-03-01 CN CN201310064704.0A patent/CN10320620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245A (zh) * | 1988-07-25 | 1990-03-07 | 石油工业部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石油地质研究所 | 一种测井信息的解释处理方法 |
US5012674A (en) * | 1988-10-31 | 1991-05-07 | Amoco Corporation | Method of exploration for hydrocarbons |
CN1046983A (zh) * | 1990-06-09 | 1990-11-14 | 潘仁芳 | 一种用地震资料描述油藏的方法 |
US5183109A (en) * | 1991-10-18 | 1993-02-02 | Halliburton Company | Method for optimizing hydraulic fracture treatment of subsurface formations |
CN101930082A (zh) * | 2009-06-24 | 2010-12-29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采用电阻率资料进行储层流体类型判别的方法 |
CN102455437A (zh) * | 2010-10-14 | 2012-05-16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一种确定储层和流体的方法 |
CN102606126A (zh) * | 2012-03-27 | 2012-07-25 | 东方宝麟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 裂缝性储层非平面网络裂缝压裂控制方法 |
CN102854531A (zh) * | 2012-09-11 | 2013-01-02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储层烃类检测的多尺度岩石物理图版方法及装置 |
Cited By (3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27186A (zh) * | 2013-11-04 | 2014-01-22 | 西北大学 | 一种评价co2地质封存体的方法 |
CN103527186B (zh) * | 2013-11-04 | 2016-02-24 | 西北大学 | 一种评价co2地质封存体的方法 |
CN104636980B (zh) * | 2013-11-13 | 2017-11-14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针对河道砂油藏类型油气汇集条件的地球物理表征方法 |
CN104636980A (zh) * | 2013-11-13 | 2015-05-20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针对河道砂油藏类型油气汇集条件的地球物理表征方法 |
CN104695949A (zh) * | 2013-12-05 | 2015-06-10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复杂油水系统储层含油性综合判识方法 |
CN105204069A (zh) * | 2014-06-27 | 2015-12-30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地层剥蚀量恢复方法 |
CN104122602A (zh) * | 2014-07-31 | 2014-10-29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一种获取沉积盆地剥蚀厚度的方法及装置 |
CN106285650A (zh) * | 2015-05-15 | 2017-01-04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泥页岩超压裂缝形成的判识方法及系统 |
CN105607145A (zh) * | 2015-09-07 | 2016-05-25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碎屑岩地层的压实校正方法及装置 |
CN105607145B (zh) * | 2015-09-07 | 2018-03-13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碎屑岩地层的压实校正方法及装置 |
CN105334535B (zh) * | 2015-11-13 | 2018-04-17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识别薄储层隐蔽岩性油气藏的方法 |
CN105334535A (zh) * | 2015-11-13 | 2016-02-17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识别薄储层隐蔽岩性油气藏的方法 |
CN105607144A (zh) * | 2016-02-19 | 2016-05-25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复杂碳酸盐岩油气藏成藏模式评价方法 |
CN106324701A (zh) * | 2016-10-10 | 2017-01-11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基于断‑隆联动含油气盆地分析方法 |
CN107272081A (zh) * | 2017-07-18 | 2017-10-20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一种山前地区沉积相带展布范围预测方法 |
CN109633745A (zh) * | 2017-10-09 | 2019-04-16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三维构造图的制图方法及装置 |
CN110107287A (zh) * | 2019-05-09 | 2019-08-09 | 西北大学 | 致密气藏充注动力的计算方法 |
CN110644980A (zh) * | 2019-09-11 | 2020-01-03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超低渗透油藏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方法 |
CN112130210A (zh) * | 2020-09-03 | 2020-12-25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基于古今地质要素的井位优选方法及装置 |
CN114185089A (zh) * | 2020-09-15 | 2022-03-15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次生油气藏判别方法及装置 |
CN113309511A (zh) * | 2021-07-13 | 2021-08-27 | 西安石油大学 | 一种致密油成藏动力的获取方法 |
CN113309511B (zh) * | 2021-07-13 | 2023-08-25 | 西安石油大学 | 一种致密油成藏动力的获取方法 |
CN113610441A (zh) * | 2021-08-25 | 2021-11-05 |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致密气藏定量评价方法 |
CN113610441B (zh) * | 2021-08-25 | 2023-09-29 |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致密气藏定量评价方法 |
CN114660269A (zh) * | 2022-03-23 | 2022-06-24 |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古潜山天然气动态成藏过程恢复方法 |
CN114660269B (zh) * | 2022-03-23 | 2023-09-19 |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古潜山天然气动态成藏过程恢复方法 |
CN115238986A (zh) * | 2022-07-19 | 2022-10-25 | 西南石油大学 | 一种沥青分布预测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5238986B (zh) * | 2022-07-19 | 2023-09-26 | 西南石油大学 | 一种沥青分布预测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6953815A (zh) * | 2023-07-25 | 2023-10-27 | 西安石油大学 | 油藏有利聚集区预测方法、系统、存储介质、设备及终端 |
RU2811963C1 (ru) * | 2023-08-17 | 2024-01-19 | Публичн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Нефтяная компания "Роснефть" (ПАО "НК "Роснефть") | Способ проведения геологоразведочных работ по выявлению новых месторождений нефти и газа и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их границ в древних нефтегазоносных бассейнах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206207B (zh) | 2015-06-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206207A (zh) | 基于生烃期古构造的油藏有利区的识别方法 | |
Bell | Investigating stress regimes in sedimentary basins using information from oil industry wireline logs and drilling records | |
Ogbeiwi et al. | An approach to waterflood optimization: case study of the reservoir X | |
CN106368694B (zh) | 一种针对复杂领域储层孔隙演化恢复与物性预测方法 | |
Novikov | Role of elisional water exchange in the hydrodynamic field formation in the yamal–kara depression | |
Ganjdanesh et al. | Potential assessment of methane and heat production from geopressured–geothermal aquifers | |
Hirst et al. | The late field life of the East Midlands Petroleum Province; a new geothermal prospect? | |
Whitaker et al. | Simulating flow through forward sediment model stratigraphies: insights into climatic control of reservoir quality in isolated carbonate platforms | |
CN110656930B (zh) | 一种基于岩性-物性分类的碎屑岩地层压力计算方法 | |
Dutta et al. | Estimation of formation fluid pressure using high-resolution velocity from inversion of seismic data and a rock physics model based on compaction and burial diagenesis of shales | |
Guo et al. | Characteristics, evolution, and formation of pressure in the Sinian–Cambrian gas reservoirs of the Anyue gas field, Sichuan Basin, China | |
Camp | Basin-centered gas or subtle conventional traps? | |
Hortle et al. | Assessment of CO2 storage capacity and injectivity in saline aquifers–comparison of results from numerical flow simulations, analytical and generic models | |
Charles et al. | Merganser Field: managing subsurface uncertainty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a salt diapir field in the UK Central North Sea | |
Wachowicz-Pyzik et al. | The application of numerical modeling to geothermal investments | |
Dongas et al. |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geostatic model for monitoring shallow CO2 injection | |
Rose et al. | The Bacchus development: dealing with geological uncertainty in a small high-pressure–high-temperature development | |
CN109917489A (zh) | 一种地下承压水位确定的新方法 | |
Gray | Geothermal resource assessment of the Gueydan salt dome and the adjacent southeast Gueydan field, Vermilion Parish, Louisiana | |
Burton et al. | Quantifying Low Net: Gross, Fluvial-Lacustrine Reservoirs Using Proportional Tops and Zonation: Green River Formation, Monument Butte Field, Utah | |
Williams et al. | Unconventional gas traps: Low permeability sands and gas accumulations | |
Meyer et al. | Geology of the lance pool, pinedale field | |
Yue | Development of a production data analysis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 producing oil reservoir | |
Abbott | Maui field | |
Ogbeiwi | An Approach to Waterflood Optimization: Case Study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