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03220A - 二氧化碳吸附剂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二氧化碳吸附剂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03220A
CN103203220A CN2013101600268A CN201310160026A CN103203220A CN 103203220 A CN103203220 A CN 103203220A CN 2013101600268 A CN2013101600268 A CN 2013101600268A CN 201310160026 A CN201310160026 A CN 201310160026A CN 103203220 A CN103203220 A CN 1032032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dioxide
dioxide absorber
zeolite
polymerisation
described carb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6002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凤玲
卢霞
吴梦龙
刘杰
任玉锐
郭照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31016002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03220A/zh
Publication of CN1032032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032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CCAPTURE, STORAGE, SEQUESTRATION OR DISPOSAL OF GREENHOUSE GASES [GHG]
    • Y02C20/00Capture or disposal of greenhouse gases
    • Y02C20/40Capture or disposal of greenhouse gases of CO2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51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e.g. CO2

Landscapes

  • Solid-Sorbent Or Filter-Aiding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二氧化碳吸附剂及其应用,属于大气污染控制中二氧化碳处理的领域。所述二氧化碳吸附剂,采用如下方法制备:苯胺与Y型分子筛进行聚合反应,得到固体颗粒;将固体颗粒进行碳化反应,得到二氧化碳吸附剂。本发明还提供二氧化碳吸附剂在吸收二氧化碳中的应用。本发明吸附剂具有很强的二氧化碳吸附能力,能够去除低浓度的二氧化碳,去除效果明显优于活性炭,操作简单,吸附剂再生性能优于活性炭,成本低。因此,本发明的二氧化碳吸附剂可以用于去除气体中低浓度二氧化碳,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Description

二氧化碳吸附剂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大气污染控制中二氧化碳处理的领域,具体涉及二氧化碳吸附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迄今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也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挑战之一。在所有的温室气体中,CO2含量高、寿命长,对温室效应的贡献最大。因此,控制CO2的浓度被认为是解决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
活性炭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对气体、溶液中的无机或有机物质及胶体颗粒等都有很强的吸附能力,有化学性质稳定、机械强度高、耐酸、耐碱、耐高温、易再生等优点,是一种常用的气体吸附剂。活性炭在气相吸附净化过程中,吸附能力主要由两方面因素决定:活性炭本身的微孔结构和微孔表面特性。孔结构会影响到可吸附的表面和吸附质的传质速率,而表面特性则可以改变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的作用。影响CO2吸附的主要因素是活性炭的表面特性主要包括官能团的种类和数量。
一般认为当活性炭表面官能团为碱性时,容易吸附酸性化合物。气体分子在活性炭上的吸附主要由范德华力主导。活性炭的电荷比较弱,而且其正负电荷彼此接近,使得活性炭的表面无法形成明显的电场和电场梯度。表面基团一般对极性气体的吸附有明显的影响,对非极性气体的影响相对小一些。CO2是酸性气体,且CO2虽是非极性物质,但因存在四级矩而使其具有一定的极性。通常,活性炭的表面基团含量低,对CO2的吸附容量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的二氧化碳吸附剂,能够有效地吸附低浓度CO2
一种二氧化碳吸附剂,采用如下方法制备:
(1)苯胺与Y型分子筛进行聚合反应,得到固体颗粒;
(2)步骤(1)所述固体颗粒在惰性气体条件下进行碳化反应,得到二氧化碳吸附剂。
所述Y型分子筛在进行聚合反应前经过如下的预处理:将Y型分子筛在200~600℃条件下焙烧1~8h。
所述Y型分子筛为NaY型沸石分子筛、HY型分子筛或NH4Y型分子筛。
步骤(1)中每克分子筛与5~15ml苯胺进行聚合反应。
所述聚合反应的温度为20~90℃,聚合反应时间为10~20h,聚合反应的交联试剂为过硫酸铵。
步骤(2)中碳化反应的具体条件为:碳化反应温度为700~800℃,碳化反应时间为2~8h。
一种所述二氧化碳吸附剂在吸收二氧化碳中的应用。
所述二氧化碳吸附剂在吸附前要进行如下活化:将二氧化碳吸附剂放置于氮气条件下1-7h,保持温度为50-150℃。
有益效果
本发明吸附剂具有很强的二氧化碳吸附能力,能够去除低浓度的二氧化碳,去除效果明显优于活性炭,操作简单,吸附剂再生性能优于活性炭,成本低。因此,本发明的二氧化碳吸附剂可以用于去除气体中低浓度二氧化碳,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附图说明
图1 二氧化碳吸附剂1与F300活性炭吸附低浓度CO2的穿透曲线图,其中C是吸附后的CO2的浓度,C0是CO2的初始浓度。
图2二氧化碳吸附剂1与F300活性炭的吸脱附循环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范围并不以具体实施方式为限。
在本实施例及以下实施例中,吸附容量是指透过点时,每克吸附剂吸附的二氧化碳摩尔数。
实施例1
NaY型分子筛的预处理:在马弗炉内,将NaY型分子筛在350℃条件下焙烧3.5h。
在200ml烧杯中加入40ml无水乙醇,然后加入20ml苯胺,搅拌混匀。称取3g经预处理的NaY型分子筛加入到上述的混合液中,搅拌2h混匀,加热至20℃。加入预热至20℃、浓度为1M的过硫酸铵水溶液58ml,在搅拌状态下进行聚合反应20h,反应温度保持在20℃,得到固体颗粒。将固体颗粒依次用蒸馏水和乙醇清洗,在75℃下干燥。
将干燥后的固体颗粒放入管式炉内,通入氮气,按照5℃/min升温至700℃。固体颗粒在700℃条件下的碳化反应时间为3h。将碳化反应产物用质量浓度为40%的HF反复清洗,再用大量的蒸馏水和乙醇清洗至中性,在室温下真空干燥,得到二氧化碳吸附剂1,置于干燥器中保存备用。
活化二氧化碳吸附剂1的方法:将二氧化碳吸附剂1放入U型石英管中,按照50ml/min的速度通入氮气,温度保持在75℃,处理时间为3.5h。
实施例2 
HY型分子筛的预处理:在马弗炉内,将HY型分子筛在200℃条件下焙烧8h。
在200ml烧杯中加入40ml无水乙醇,然后加入15ml苯胺,搅拌混匀。称取3g经预处理的HY型分子筛加入到上述的混合液中,搅拌5h混匀,加热至90度并保温。加入预热至90℃的过硫酸铵水溶液58ml(浓度为1M),在搅拌状态下、温度为90℃条件下进行聚合反应10h,得到固体颗粒。将固体颗粒依次用蒸馏水和乙醇清洗,在80℃下干燥。
将干燥后的固体颗粒放入管式炉内,通入氮气,按照2℃/min的温度升温至750℃。固体颗粒在750℃条件下的碳化反应时间为3h。将碳化反应产物用质量浓度为40%的HF反复清洗,再用大量的蒸馏水和乙醇清洗至中性,在室温下真空干燥,得到二氧化碳吸附剂2,置于干燥器中保存备用。
活化二氧化碳吸附剂2的方法:将二氧化碳吸附剂2放入U型石英管中,按照100ml/min的速度通入氮气,温度保持在90℃,处理时间为4h。
实施例3 
NH4Y型分子筛的预处理:在马弗炉内,将NH4Y型分子筛在600℃下焙烧1h。
在200ml烧杯中加入40ml无水乙醇,然后加入35ml苯胺,搅拌混匀。称取3g经预处理的NH4Y型分子筛加入到上述混合液中,搅拌3h混匀后,在40℃下恒温。加入预热至40℃的过硫酸铵水溶液58ml(浓度为1M),聚合反应开始, 40℃、搅拌条件下反应15h,得到固体颗粒。将固体颗粒依次用蒸馏水和乙醇清洗,在75℃下干燥。
将干燥后的固体颗粒放入管式炉内,通入氮气,按照10℃/min升温至800℃。固体颗粒在800℃条件下的碳化反应为2h。将碳化反应产物用质量浓度为40%的HF反复清洗,再用大量的蒸馏水和乙醇清洗至中性,在室温下真空干燥,得到二氧化碳吸附剂3,置于干燥器中保存备用。
活化二氧化碳吸附剂3的方法:将二氧化碳吸附剂3放入U型石英管中,按照75ml/min的速度通入氮气,温度保持在80℃,处理时间为2.5h。
实施例4 本发明二氧化碳吸附剂的吸附性能
吸附实验1:将实施例1、2和3中制备并活化的二氧化碳吸附剂1、2和3进行吸附实验。吸附实验的具体方法为:将二氧化碳吸附剂放入U型石英管内,容器内的压力为常压,吸附温度为20℃,改变二氧化碳的初始分压,检测各二氧化碳吸附剂的吸附容量。
结果如表1所示。可见,在较低分压范围内,含氮碳吸附材料对二氧化碳的吸附量随着分压的升高而升高。二氧化碳吸附剂1、2和3的穿透时间为15min左右,而F300活性炭材料的穿透时间为10min左右(具体见图1),二氧化碳吸附剂1、2和3吸附性能较活性炭提高了43%。可见,本发明二氧化碳吸附剂吸附效果更佳。
表1  吸附温度293K、不同二氧化碳分压下各吸附剂的吸附容量
Figure 185173DEST_PATH_IMAGE001
吸附实验2:将二氧化碳吸附剂放入U型石英管中,容器内的压力为常压,吸附温度为45℃,二氧化碳的初始分压为10%,此时,二氧化碳吸附剂1、2和3的吸附容量分别为:1.56mmol/g、1.49mmol/g,1.45 mmol/g。
吸附实验3:将二氧化碳吸附剂放入U型石英管中,容器内的压力为常压,吸附温度为65℃,二氧化碳的初始分压为10%,此时,二氧化碳吸附剂1、2和3的吸附容量分别为:1.20mmol/g、1.13mmol/g,1.00 mmol/g。
二氧化碳吸附剂1的再生率研究:吸附实验1中,在二氧化碳初始分压为10%条件下进行吸附(第一次吸附)后的二氧化碳吸附剂1采用如下方法进行第一次再生:在65℃的温度下,以70ml/min流速的高纯氮气(99.99%)活化3.5h。将第一次再生后的二氧化碳吸附剂1再进行第二次吸附,方法同第一次吸附。第二次吸附后,再进行第二次再生,方法同第一次再生。依此方法进行循环,研究各次吸附容量并计算再生率。结果如表2及图2所示。
表2二氧化碳吸附剂1各次吸附容量及再生率
  吸附容量 再生率
第一次吸附 2.2mmol/g  
第二次吸附 2.14mmol/g 95%
第三次吸附 2.06mmol/g 91%
F300活性炭的再生率研究:将进行了吸附实验1(第一次吸附)的F300活性炭采用如下方法进行第一次再生:在65℃的温度下,以70ml/min流速的高纯氮气(99.99%)下活化3.5h。将第一次再生后的F300活性炭再进行第二次吸附,方法同第一次吸附。第二次吸附后,再进行第二次再生,方法同第一次再生。依此方法进行循环,研究各次吸附容量并计算再生率。结果如表3及图2所示。
表3 F300活性炭各次吸附容量及再生率
  吸附容量 再生率
第一次吸附 1.59mmol/g  
第二次吸附 1.45mmol/g 91%
第三次吸附 1.37mmol/g 86%
可见,再生数次后,本发明二氧化碳吸附剂吸附容量降低的速率比F300活性炭低,适合多次重复吸附。

Claims (8)

1.一种二氧化碳吸附剂,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方法制备:
(1)苯胺与Y型分子筛进行聚合反应,得到固体颗粒;
(2)步骤(1)所述固体颗粒在惰性气体条件下进行碳化反应,得到二氧化碳吸附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二氧化碳吸附剂,其特征在于:所述Y型分子筛在进行聚合反应前经过如下的预处理:将Y型分子筛在200~600℃条件下焙烧1~8h。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二氧化碳吸附剂,其特征在于:所述Y型分子筛为NaY型沸石分子筛、HY型分子筛或NH4Y型分子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二氧化碳吸附剂,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每克分子筛与5~15ml苯胺进行聚合反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二氧化碳吸附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反应的温度为20~90℃,聚合反应时间为10~20h,聚合反应的交联试剂为过硫酸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二氧化碳吸附剂,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碳化反应的具体条件为:碳化反应温度为700~800℃,碳化反应时间为2~8h。
7.一种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二氧化碳吸附剂在吸收二氧化碳中的应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二氧化碳吸附剂在吸收二氧化碳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碳吸附剂在吸附前要进行如下活化:将二氧化碳吸附剂放置于氮气条件下1-7h,保持温度为50-150℃。
CN2013101600268A 2013-05-03 2013-05-03 二氧化碳吸附剂及其应用 Pending CN1032032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600268A CN103203220A (zh) 2013-05-03 2013-05-03 二氧化碳吸附剂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600268A CN103203220A (zh) 2013-05-03 2013-05-03 二氧化碳吸附剂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03220A true CN103203220A (zh) 2013-07-17

Family

ID=487507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600268A Pending CN103203220A (zh) 2013-05-03 2013-05-03 二氧化碳吸附剂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03220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06110A (zh) * 2013-08-27 2013-11-27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含氮NaY型分子筛复合吸附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4174358A (zh) * 2014-08-11 2014-12-0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网状含氮炭吸附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327905A (zh) * 2019-08-07 2019-10-1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苯胺碳纳米管基含氮多孔碳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CN107042053B (zh) * 2017-06-09 2020-03-06 天津大学 间接换热变温吸附碳捕集技术的热力学碳泵循环构建方法
CN114455585A (zh) * 2022-02-16 2022-05-10 青海师范大学 一种吸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999317A (zh) * 2006-12-29 2007-07-18 上海师范大学 含氮有序介孔碳及其合成方法
CN101181691A (zh) * 2007-11-26 2008-05-21 浙江大学 活性多孔载体支载的过渡金属盐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2170966A (zh) * 2009-09-15 2011-08-31 韩瑞大学校产学协力团 高分子纳米聚合物介孔材料的制备方法
US20120024304A1 (en) * 2010-07-30 2012-02-02 Rj Reynolds Tobacco Company Filter Element Comprising Multifunctional Fibrous Smoke-Altering Material
CN102424399A (zh) * 2011-09-05 2012-04-25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制备硅铝磷酸盐分子筛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999317A (zh) * 2006-12-29 2007-07-18 上海师范大学 含氮有序介孔碳及其合成方法
CN101181691A (zh) * 2007-11-26 2008-05-21 浙江大学 活性多孔载体支载的过渡金属盐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2170966A (zh) * 2009-09-15 2011-08-31 韩瑞大学校产学协力团 高分子纳米聚合物介孔材料的制备方法
US20120024304A1 (en) * 2010-07-30 2012-02-02 Rj Reynolds Tobacco Company Filter Element Comprising Multifunctional Fibrous Smoke-Altering Material
CN102424399A (zh) * 2011-09-05 2012-04-25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制备硅铝磷酸盐分子筛的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06110A (zh) * 2013-08-27 2013-11-27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含氮NaY型分子筛复合吸附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4174358A (zh) * 2014-08-11 2014-12-0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网状含氮炭吸附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174358B (zh) * 2014-08-11 2016-04-2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网状含氮炭吸附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042053B (zh) * 2017-06-09 2020-03-06 天津大学 间接换热变温吸附碳捕集技术的热力学碳泵循环构建方法
CN110327905A (zh) * 2019-08-07 2019-10-1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苯胺碳纳米管基含氮多孔碳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CN114455585A (zh) * 2022-02-16 2022-05-10 青海师范大学 一种吸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方法
CN114455585B (zh) * 2022-02-16 2024-01-16 青海师范大学 一种吸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Nguyen et al. A novel removal of CO2 using nitrogen doped biochar beads as a green adsorbent
Li et al. The influence of polyethyleneimine type and molecular weight on the CO2 capture performance of PEI-nano silica adsorbents
CN110038540B (zh) 一种用于吸附分离的海绵复合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Ma et al. Removal of low-concentration formaldehyde in air by adsorption on activated carbon modified by hexamethylene diamine
Wang et al. Adsorption and regeneration study of polyethylenimine-impregnated millimeter-sized mesoporous carbon spheres for post-combustion CO2 capture
CN101543762A (zh) 二氧化碳吸附剂及其制造方法
CN107715845B (zh) 一种烟气脱硫脱硝吸附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Serna-Guerrero et al. Further investigations of CO2 capture using triamine-grafted pore-expanded mesoporous silica
CN107661748B (zh) 有机胺功能化大孔容二氧化硅co2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03220A (zh) 二氧化碳吸附剂及其应用
CN110935280B (zh) 氮掺杂介孔竹基生物炭及其应用
Wang et al. Pith based spherical activated carbon for CO2 removal from flue gases
JPWO2010128599A1 (ja) ガス中の二酸化炭素の回収方法及び装置
CN102439123A (zh) 具有rho结构的沸石性质微孔晶体材料在天然气加工过程中的应用
CN102658085A (zh) 一种补获烟气中co2的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41606A (zh) 一种捕集二氧化碳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974322A (zh) 一种疏水性的硅胶复合树脂基VOCs吸附剂
CN112076728B (zh) 一种烟气脱硫脱硝用绿色吸附剂制备和使用及再生方法
CN100368322C (zh) 采用双功能树脂处理含甲苯胺废水的方法
CN102755875A (zh) 吸附有机物后的活性炭的再生方法
CN104014224A (zh) 一种从混合气中分离二氧化碳的方法
CN205216530U (zh) 一种沥青烟气净化装置
CN102671628B (zh) 一种微孔分子筛-功能化离子液体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68960B (zh) 吸附氮氧化物蜂窝活性炭吸附剂的再生方法
WO2014056164A1 (zh) 一种Cu-BTC材料的再生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