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96363A - 用于叠层电池的制造过程的检查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叠层电池的制造过程的检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96363A
CN103196363A CN2012101048390A CN201210104839A CN103196363A CN 103196363 A CN103196363 A CN 103196363A CN 2012101048390 A CN2012101048390 A CN 2012101048390A CN 201210104839 A CN201210104839 A CN 201210104839A CN 103196363 A CN103196363 A CN 1031963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eparator
inspection object
background
suppor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0483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96363B (zh
Inventor
涩谷侑也
山口祐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KD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KD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KD Corp filed Critical CKD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1963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963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963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963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41/0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lamination processes; Safety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1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叠层电池的制造过程的检查装置,其能在用于叠层电池的制造过程的检查装置中,特别适当地检测分隔件的错位,防止该错位造成的故障。检查装置包括:能照射红外光的照射机构;红外光用照相机;按压机构(33);促动器,其使该按压机构动作;适当控制它们的控制装置。每当至少将分隔件(2)堆叠时,以该已堆叠的分隔件(2)为检查对象,判断为错位。特别是,在作为检查对象的分隔件(2)与叠层于其底侧的分隔件(2)之间,在设置背景板(42)的背景部(42a)的状态,经由臂部(41)的第2窗部(44)进行基于红外光用照相机的摄像。不对叠层于检查对象的底侧的分隔件(2)进行摄像,以背景部(42a)为背景,确实地对最顶层的分隔件(2)进行摄像。

Description

用于叠层电池的制造过程的检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叠层电池的制造过程等的检查装置,本发明特别涉及检查分隔件的错位的检查装置。
背景技术
在叠层结构型的电池的制造过程中,呈片状的正极箔和负极箔经呈相同片状的分隔件而交替地叠层。正极箔和负极箔通过分别在规定的金属制的极箔主体上涂敷活性物质的方式构成。另外,分隔件通过比如电绝缘性的多孔质树脂薄膜构成。
在过去,具有检查正极箔和负极箔与分隔件是否适合地叠层的技术(比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技术中,在极板组沿运送线而运送的途中设置检查装置,该极板组由多个正极板、负极板(相当于各极箔)经分隔件交替地叠层而构成。另外,在检查装置中,将叠层的极板组沿纵向(竖直方向)放置,通过摄像机构对极板组的边缘侧的顶部进行摄像,获取通过该摄像机构获得的分隔件的图像数据,对分隔件的片数和分隔件之间的间距进行运算。另外,通过该运算值和标准数据的比较,判断分隔件的“片数”和“设置是否适当(是否处于没有交替地叠层的错误状态)”。
但是,上述技术为对叠层完成而获得的“极板组”进行检查的技术。由此,假定能检测到错位,即使在其为仅一片分隔件的错位的情况下,仍按照“极板组”单位,即制品单位的形式当做不良品。于是,具有因仅仅一片的错位缺陷,导致巨大的浪费的危险。
相对该情况,提出有在叠层过程中检查一片错位的技术(比如,参照专利文献2)。在该技术中,每当将正极箔或负极箔,或分隔件堆叠时,将该已堆叠的组件作为检查对象,判断检查对象的错位。在该技术中,特别是在分隔件构成检查对象的场合,从该分隔件的侧方照射光。另外,从侧方照射的光遇到分隔件的边缘部分,对分隔件的外缘部分进行摄像,由此,求出分隔件的位置信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7394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2578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如能适当仅仅捕获最顶部的分隔件的边缘当然好,但是,也产生难以指定最顶部的分隔件的外缘部分的情况。特别是,分隔件一般比正极板或负极板(的活性物质涂敷区域)大一圈,但是,下层的分隔件的外缘位于最顶部的分隔件的外缘的下方。由此,具有难以区分两个分隔件的担心。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情况而提出的,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检查装置,在用于叠层电池的制造过程的检查装置中,特别是能适合地检测分隔件的错位,能防止错位造成的故障。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下面对适合于解决上述目的的各技术方案进行分段说明。另外,根据需要,在相应的技术方案的后面记载有特有作用效果。
技术方案1涉及一种用于叠层电池的制造过程的检查装置,该叠层电池通过电绝缘性材料形成的片状的分隔件,交替地将片状的正极箔和负极箔叠层而得到,其特征在于,该检查装置包括:
照射机构,其中,每当至少将上述分隔件堆叠时,将该已堆叠的分隔件作为检查对象,对该检查对象从上方照射光;
摄像机构,其对通过上述照射机构照射了光的上述检查对象进行摄像;
图像处理机构,其根据通过上述摄像机构而获得的摄像数据,求出上述检查对象的位置信息,根据该位置信息判断该检查对象的错位,
在上述检查对象与叠层于该检查对象的底侧的分隔件之间,在设置亮度不同于分隔件的背景板的状态,进行上述摄像机构的摄像。
按照技术方案1的检查装置,至少每当将分隔件堆置时,以该已堆叠的分隔件为检查对象,通过照射机构对该检查对象从上方照射光。另外,通过照射机构而照射了光的检查对象通过摄像机构而摄像。接着,根据通过摄像机构而获得的摄像数据,通过图像处理机构求出检查对象的位置信息,根据该位置信息,判断检查对象的错位。那么,在技术方案1中,在于检查对象与叠层于检查对象的底侧的分隔件之间,设置亮度不同于分隔件的背景板的状态,进行上述摄像机构的摄像。由此,不对叠层于检查对象的底侧的分隔件进行摄像,而以背景板为背景确实地对亮度不同于它的分隔件进行摄像。于是,不产生难以区分最顶侧的分隔件与其底层的分隔件的情况,每当叠层时,能适合地检测分隔件的错位。其结果是,能更加确实地防止错位造成的故障。
技术方案2涉及技术方案1所述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背景板具有背景部,该背景部构成上述摄像机构的摄像时的上述检查对象的背景,
上述背景部按照能沿水平方向移动的方式构成于夹持位置与离开位置之间,该夹持位置被夹于上述检查对象与叠层于该检查对象的底侧的分隔件之间,该离开位置与分隔件离开。
按照技术方案2,背景板的背景部位于:夹在检查对象与叠层于该检查对象的底侧的分隔件之间的夹持位置,背景部构成摄像机构的摄像时的检查对象的背景。另外,在检查对象的摄像完成后,背景部位于与分隔件离开的离开位置,另外,在再次的分隔件的叠层中,再次位于夹持位置,通过这些方式,关于分隔件,能反复仅仅对最顶层的分隔件进行摄像。另外,由于沿水平方向移动背景部,故能极力地防止分隔件的弯曲、损伤等故障。
技术方案3涉及技术方案2所述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包括以能旋转的方式支承的支承机构,
并且,在不同于上述背景部的部位,上述背景板固定于上述支承机构上,
通过上述支承机构的旋转,上述背景部按照沿水平方向移动的方式构成于上述夹持位置与从分隔件离开的离开位置之间。
按照技术方案3,支承机构旋转,由此,背景部沿水平方向移动于上述夹持位置与从分隔件离开的离开位置之间。即,能通过使支承机构旋转的这样较简单的动作,使背景部在夹持位置和离开位置之间移动。由此,在空间方面也是有利的,分隔件的4个角部中的检查也采用上述方案,由此,能较容易地实现。
技术方案4涉及技术方案3所述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承机构按照能上下运动的方式构成,同时在该支承机构的向下运动状态,上述支承机构按照能按压上述检查对象的角部附近的方式构成。
按照技术方案4,处于支承机构的向下运动状态,支承机构对检查对象的角部进行按压。由此,能更加确实地防止在检查对象的角部上浮的状态进行摄像的故障。即,在技术方案4中,支承机构不仅支承背景板,还能发挥检查对象的角部附近的按压的功能。另外,由于在支承机构的向上运动状态,按压状态被消除,故通过在该向上运动期间中,使支承机构旋转,能防止好不容易叠层于适合位置的分隔件等被移动的情况。
技术方案5涉及技术方案3或4所述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支承机构上形成窗部,
并且,上述摄像机构能经由上述窗部对上述背景部进行摄像。
按照技术方案5,能经由形成于支承机构的窗部,对背景部进行摄像。由此,能在位于上述夹持位置的状态、处于按压状态的状态下对检查对象的角部进行摄像,这样,能一边谋求空间的节省,一边实现检查。另外,通过具有技术方案4的方案,检查检查对象中的已按压的部分的附近。其结果是,能谋求检查精度的更进一步的提高。
技术方案6涉及技术方案1~5任一项所述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背景板对应于分隔件的4个角部而设置。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6,由于能针对分隔件的4个角部检测错位,故能进行更正确的检查。另外,由于具有上述技术方案4,故双方能实现协同的作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检查装置的外观结构图;
图2为表示叠层电池的制造装置的一部分的外观结构图;
图3为表示叠层体的概念的立体图;
图4为表示包含背景板的按压机构的俯视图;
图5为表示按压机构的侧视图,图5(a)为表示上升状态的一个方式的图,图5(b)表示下降状态的一个方式的图;
图6为说明检查过程中的按压机构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7为说明检查过程中的按压机构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8为说明检查过程中的按压机构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9为说明检查过程中的按压机构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0为说明检查过程中的按压机构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1为说明检查过程中的按压机构的状态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像图3所示的那样,在构成叠层电池的叠层体4中,按照从下方起的顺序,将负极箔1、分隔件2、以及正极箔3、分隔件2依次反复堆叠的方式叠层(显然,正极箔3位于最下层,在其上也能按照分隔件2、负极箔1、分隔件2、正极箔3、......的顺序叠层,分隔件2还能位于最底层)。负极箔1和正极箔3通过在由金属箔构成的极箔主体的内外两个面上涂敷而形成活性物质的方式构成,其一侧缘部构成未涂敷活性物质的未涂敷部1A、3A。另外,负极箔1的极箔主体通过铜构成,正极箔3的极箔主体由铝构成。另外,在此之后,特别是在不必区分正负时,还会将负极箔1、正极箔3总称为“电极箔”。
分隔件2由电绝缘性的片状的多孔质树脂薄膜构成,呈比上述负极箔1、正极箔3的平面呈矩形状的涂敷部大一圈的矩形状。在适合的叠层状态,正极箔3和负极箔1的涂敷部通过上述分隔件2而完全覆盖(未露出),正极箔3和负极箔1的各突出部,即仅仅未涂敷部1A、3A分别在不同的位置,按照从分隔件2露出的方式突出。该各未涂敷部1A、3A相当于负极片、正极片,为在叠层电池的内部分别与电极端子的负极和正极电连接的区域。
图2为表示叠层电池的制造装置(用于获得叠层体4的装置)10的主要部分的外观结构图(俯视图)。像该图所示的那样,制造装置10包括分隔件供给台11、电极箔供给台12、与叠层台13。在分隔件供给台11上,在当叠层时,通过图中未示出的分隔件供给机构,每次一片地供给上述分隔件2。另外,在电极箔供给台12上,每当叠层时,通过图中未示出的电极箔供给机构,交替地每次一片地供给负极箔1和正极箔3。
制造装置10还包括按照通过上述各台11~13的中心的上方的方式设置的导轨14。该导轨14通过图中未示出的支柱而支承。另外,在该导轨14上以垂下状态支承运送臂15,在该运送臂15的底端设置吸着机构16。
运送臂15按照通过图中未示出的电动机等的驱动机构而能沿上述导轨14移动的方式设置,并且仍能通过图中未示出的伺服电动机的动作,沿上下方向(图2中的纸面进深方向)而伸缩。运送臂15沿导轨14而移动,由此吸着机构16还沿导轨14而移动。另外,伴随运送臂15的伸缩,吸着机构16进行上下运动。
对采用上述制造装置10的叠层体4的叠层的大致内容进行说明,在叠层时,首先,位于电极箔供给台12上的负极箔1由吸着机构16吸着。另外,在负极箔1由吸着机构16吸着的状态,本次,导向到叠层台13上,放置于叠层台13上的规定的叠层位置。
接着,将吸着机构16导向到分隔件供给台11上,按照与上述相同的要领,位于分隔件供给台11上的分隔件2通过吸着机构16而吸着,导向到叠层台13上,放置于叠层台13上的上述叠层位置。然后,吸着机构16再次移动到电极箔供给台12。在此时刻,在电极箔供给台12上供给正极箔3,该正极箔3由吸着机构16吸着。另外,在通过吸着机构16吸着正极箔3的状态,此次,导向到叠层台13上,放置于该叠层台13上的规定的叠层位置。接着,吸着机构16再次导向到分隔件供给机构11上,位于该分隔件供给台11上的分隔件2由吸着机构16吸着。接着,导向到叠层台13上,放置于该叠层台13上的上述叠层位置。按照规定次数反复进行上述动作,由此,按照从下方起的顺序反复堆叠负极箔1、分隔件2、正极箔3、分隔件2。由此,获得上述的叠层体4。另外,堆叠的顺序不必限于上述实例,比如,也能按照正极箔3位于最底层的方式堆叠,还能按照分隔件2位于最底层的方式堆叠。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叠层台13上设置检查装置30(参照图1),其检查负极箔1以及和正极箔3、及分隔件2是否在不产生错位的情况下叠层。接着,对该检查装置30的结构进行说明。
像图1所示的那样,检查装置30包括能照射红外光的照射机构31;红外光用照相机32;按压机构33;使该按压机构33动作的促动器34;适当地对它们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35。
照射机构31设置于叠层台13的上方位置,其由能从上方对负极箔1和正极箔3、及分隔件2的叠层区域的全部进行照射的呈四边形架状的红外光灯构成。另外,红外光用照相机32设置于照射机构31的上方。另外,在红外光用照相机32上经由透镜32A射入红外光。
在上述方案的情况下,如果每当叠层时,在规定时刻,通过照射机构31从上方照射红外光,则该红外光通过已叠层的检查对象(分隔件2、负极箔1、正极箔3)反射。接着,该已反射的红外光通过上方的红外光用照相机32而摄像。像这样,每当叠层时,通过红外光用照相机32对检查对象进行摄像。
另外,按压机构33对应于检查对象(分隔件2、负极箔1、正极箔3)的4个角部而设置于4个部位,按照能通过由电动机等构成的促动器34进行上下运动,并且能旋转的方式而被轴支承,在后面对该按压机构33的结构和作用进行描述。
此外,控制装置35包括:作为进行检查装置30的整体的控制的图像处理机构的CPU和输入输出界面;用于存储基于红外光用照相机32的摄像的图像数据的图像数据存储机构;用于存储各种运算结果的运算结果存储机构;预先存储各种信息的设定数据存储机构等,虽然关于这一点的图示省略。另外,各存储机构与CPU和输入输出界面电连接。
在CPU和输入输出界面上还电连接有键盘、鼠标或由接触面板构成的输入机构、CRT、液晶等的具有显示画面的显示机构。另外,上述的照射机构31和红外光用照相机32也与CPU和输入输出界面电连接。此外,上述驱动机构、伺服电动机、促动器34等也与CPU和输入输出界面电连接。
此外,检查装置30的大致结构如上所述,在下面,对通过该检查装置30进行的检查内容的大致结构进行简单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每当将构成检查对象的分隔件2、负极箔1、正极箔3堆叠时,通过上述的按压机构33按压检查对象的四个角部,然后,进行照射机构31的照射,进行红外光用照相机32的摄像。
接着,根据通过红外光用照相机32拍摄的红外光图像,在控制装置35(CPU)中,抽出最顶层的检查对象的角部(于分隔件2的情况为角部,为负极箔1、正极箔3上的情况为涂敷部的角部)。另外,对每次堆叠的检查对象的各角部相对基准位置(预定的基准坐标)的错位量进行运算。另外,判断每次堆叠的检查对象的各角部相对基准位置的错位量是否超过预定的允许错位量(事先通过输入机构而输入设定的值)。接着,在相对基准位置的错位量超过允许错位量的场合(“NG”的场合),进行该错位的修正。更具体地说,通过吸着机构16而吸着暂且堆叠的分隔件2等,进行再次的堆叠。也能在再次的堆叠时,将分隔件2等暂且返回到各供给台11、12或单独的台上。显然,既能进行单独的修正用机器人等的修正,也能形成进行人工的修正的方案,还能中止堆叠。
另一方面,在本次堆叠的检查对象相对基准位置的错位量未超过允许错位量的场合(“OK”的场合),判定预定的数量的堆叠是否结束,另外,在堆叠没有结束的场合,进行进一步的堆叠。相对该情况,在堆叠结束的场合,作为没有错位的极板组,检查处理结束。
另外,在上述检查时,在分隔件2为检查对象的场合,能适当地仅仅捕获最顶部的分隔件2的角部当然好,但是,如已描述的那样,下层的分隔件2的外缘位于最顶部的分隔件2的外缘的下方。由此,具有两个分隔件2的区分困难的担心。
在此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采用上述按压机构33等,会消除上述危险。下面对各按压机构33进行具体说明。像图4、图5所示的那样,按压机构33包括呈直线板状的不锈钢制的臂部41与由弹簧件构成的背景板42,该背景板42的厚度小于臂部41,能沿上下方向发生弹性变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臂部41构成支承机构,能上下运动,并且按照能以长度方向中间部的凸缘部41A为中心而旋转的方式通过轴而支承。臂41的轴承部分(凸缘部41A)设定在相对叠层的分隔件2等的角部而稍稍向外方间隔开的部位。另外,臂部41的旋转动作和上下动作通过上述促动器34而实现。在臂部41的一端部附近形成第1窗部43的开口,在臂部41的另一端部附近形成第2窗部44的开口。另外,在臂部41的底面中的上述第1窗部43、第2窗部44的进一步的端缘侧,分别设置按压橡胶45、46。另外,按压橡胶45、46设置于从平面看不对上述背景板42造成妨碍的位置。
背景板42呈不同于分隔件2、负极箔1或正极箔3的涂敷部的色彩、明度,从平面看呈半圆环状(基本扇形状)。另外,背景板42的一端侧粘接固定于上述臂部41的一端侧的底面上,背景板42的另一端侧处于在上述臂部41的另一端侧的下方位置处间隔开(下降)的状态。即,背景板42在比如,悬臂状态支承而固定于臂部41上,在按压机构33的向上运动状态,背景板42处于朝向斜下方,形成螺旋的状态(参照图5(a))。另一方面,在按压机构33的向下运动状态,背景板42通过来自叠层的分隔件2等的反力抵抗弹力,处于另一端与臂部41的底面接触的状态(参照图5(b))。
在背景板42中的与上述第1窗部43相对应的部位,形成与第1窗部43一致的通孔47。相对该情况,在与第2窗部44相对应的部位,没有开设通孔,于背景板42中,能经由第2窗部44,从顶部而辨认的区域构成背景部42a。
下面参照图6~图11,对像上述那样构成的按压机构33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比如,像图6所示的那样,在第1窗部43侧朝向内侧(叠层位置侧)的状态,在与该第1窗部43相对应的部位上,将分隔件2堆叠。另外,已堆叠的分隔件2在其中间部(与其底侧的分隔件2等一起),通过图中未示出的中间按压机构而按压,保持在不动状态。另外,由于该状态,使促动器34动作,使按压机构33向上运动。另外,按压机构33沿图中的逆时针方向而旋转180°。
于是,像图7所示的那样,分隔件2的角部位于臂部41(的另一端部)和背景板42之间。另外,在该状态,使按压机构33向下运动。由此,分隔件2的角部附近通过臂部41的(另一端部侧的)按压橡胶46而按压,并且直角的角部能经由形成于臂部41上的第2窗部44从上方辨认。在处于该状态的时刻,进行照射机构31的照射、与红外光照相机32的摄像。在此场合,经由第2窗部44,以背景板42的背景部42a为背景,对作为检查对象的(最顶层的)分隔件2的角部进行摄像。
进行摄像、检查,以该检查结果正常的情况为前提,接着,像图8所示的那样,将电极箔(负极箔1、正极箔3)堆叠。另外,仍通过中间按压机构按压其中间部,保持在不动状态。
接着,使按压机构33向上运动,像图9所示的那样,沿180°逆时针方向旋转。在此时刻,臂部41的一端侧(粘接背景板42的一侧)位于电极箔(负极箔1、正极箔3)的上方。另外,从该状态使按压机构33向下运动。由此,构成下一检查对象的电极箔(负极箔1、正极箔3)的涂敷部的角部附近通过臂部41的(一端部侧的)按压橡胶45而按压,并且涂敷部的直角的角部能经由形成于臂部41上的第1窗部32和形成于背景板42上的通孔47而从上部可进行辨认。在处于该状态的时刻,进行照射机构31的照射与红外光照相机32的摄像。在此场合,经由第1窗部43和通孔47,以分隔件2等为背景,对作为检查对象的电极箔(负极箔1、正极箔3)的涂敷部的角部进行摄像。
进行摄像、检查,以该检查结果正常的情况为前提,接着,像图10所示的那样,再在其上堆叠分隔件2,同样对于该已堆叠的分隔件2,其中间部通过中间按压机构而按压,保持在不动状态。另外,从该状态使促动器34动作,由此,使按压机构33向上运动。另外,按压机构33沿图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180°。
于是,像图11所示的那样,分隔件2的角部位于臂部41(的另一端部)和背景部42之间。接着,在该状态,使按压机构33向下运动。由此,通过臂部41的(另一端部侧的)按压橡胶46,按压分隔件2的角部附近,并且直角的角部能经由形成于臂部41上的第2窗部44从顶部辨认。另外,正下的电极箔(负极箔1、正极箔3)位于背景板42的下方。在位于该状态的时刻,进行照射机构31的照射与红外光照相机32的摄像。在该场合,经由第2窗部44,以背景板42的背景部42a为背景,对作为检查对象的(最顶层的)分隔件2的角部进行摄像。
通过反复进行上述的动作,每当叠层分隔件2、负极箔1或正极箔3时,可适合地进行检查。
像上面具体描述的那样,按照本实施方式,每当至少将分隔件2堆叠时,以该已堆叠的分隔件2为检查对象,判断错位。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构成检查对象的分隔件2与叠层于该检查对象的底侧的分隔件2之间,设置色彩、亮度不同于分隔件2的背景板42(背景部42a)的状态,进行红外光用照相机32的摄像。由此,不对叠层于检查对象的底侧的分隔件2进行摄像,以背景板42的背景部42a为背景,确实对其色彩、亮度不同于它的分隔件2进行摄像。于是,不产生最顶层的分隔件2难以与其下层的分隔件2的区分的情况,每当叠层时,能适当地检测分隔件2的错位。其结果是,能更加确实地防止错位造成的故障。
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背景板42的背景部42a位于夹持于作为检查对象的分隔件2与叠层于该检查对象的底侧的分隔件2之间的夹持位置,由此,背景部42a构成摄像时的检查对象的背景。另外,在检查对象的摄像完成之后,背景部42a位于与分隔件离开的离开位置,进而在再次的分隔件2的叠层中,再次位于夹持位置,由此,关于分隔件2,能反复仅仅对最顶层的分隔件2进行摄像。另外,背景部42a沿水平方向移动,能极力地防止分隔件的弯曲、损伤等的不佳状况。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背景板42的移动采用臂部41。由此,臂部41旋转,这样,背景部42a在夹持位置和离开位置之间,沿水平方向移动。即,能通过使臂部41旋转的较简单的动作,在夹持位置和离开位置之间使背景部42a移动。由此,与体积过大的滑动机构的场合相比较,对于空间方面来说,也是有利的,分隔件2的4个角部中的检查也能采用上述方案,由此能较容易地实现。
此外,臂部41按照能上下运动的方式构成,并且处于该臂部41的向下运动状态时,该臂部41按照能按压作为检查对象的分隔件2的角部附近的方式构成。由此,能更加确实地防止在检查对象的角部上浮的状态下被摄像的故障。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臂部41不仅支承背景板42,还能发挥作为检查对象的角部附近的按压的功能。另外,由于在臂部41的向上运动状态,消除按压状态,故通过在该向上运动期间过程中使臂部41旋转,由此,能防止好不容易地叠层于适合位置的分隔件2等移动的情况。
再有,在臂部41上形成第1窗部43、第2窗部44,并且红外光用照相机32能经由各窗部43、44对检查对象进行摄像,特别是,能经由第2窗部44对上述背景部42a进行摄像。由此,能在位于上述夹持位置的状态、位于按压状态的状态对作为检查对象的分隔件2的角部进行摄像。于是,能一边谋求进一步的空间的节省,一边实现检查。另外,如上所述,伴随对作为检查对象的分隔件2的角部附近进行按压的情况,能检查检查对象中的按压的部分的附近部位。其结果是,能更进一步地谋求检查精度的提高。
还有,由于具有背景板42的按压机构33对应于检查对象的4个角部而设置,故能针对4个角部检测错位,能实现更加正确的检查。
此外,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记载内容,也能比如像下述那样而实施。
(a)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按压机构33具有背景板42的方案,但是,背景板也能按照能单独地移动的方式构成。即,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臂部41旋转,由此背景板42也旋转,这样,背景部42a按照在夹持位置、与从离开分隔件2的离开位置之间,沿水平方向移动的方式构成,但是,不必拘泥于旋转动作。于是,也能采用单独的滑动机构移动背景板。
(b)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臂部41的向下动作状态,该臂部41按压构成检查对象的分隔件2的角部附近,但是,也可不采用这样的方案。另外,还可不在臂部41上设置窗部。
(c)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形成设置负极箔1和正极箔3共同的电极箔供给台12的方案,但是,也能形成分别设置各自的电极箔供给台12的方案。即,也能分别单独地设置负极箔供给台和正极箔供给台。
(d)另外,在叠层台13的负极箔1、正极箔3、分隔件2的供给方法不一定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方式。也能比如分别对应于正极箔3和负极箔1、以及分隔件2,配备多个运送装置,采用各运送装置,在规定的叠层位置(叠层台13)上交替地叠层正极箔3和负极箔1、以及分隔件2。另外,也能代替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采用的导轨,而采用链条传送器等的其它的机构。
(e)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相对吸着机构16、采用分隔件2或电极箔(负极箔1或正极箔3)每次一片地运送而叠层于叠层台13上的方案,但如果考虑到分隔件2由多孔质材料构成的情况,则也能经由分隔件2吸着负极箔1或正极箔3。即,也能形成下述的方案,其中,通过吸着机构16,首先,吸着分隔件2,接着在该状态,经由分隔件2而吸着位于电极箔供给台12上的负极箔1或正极箔3,将一组分隔件2和负极箔1或正极箔3装载于叠层台13上也可。
(f)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4个部位设置按压机构33,以便按压分隔件2等的4个角部,但是,按压机构33的个数并不是特别限定的,比如,既能为一个,也能为两个。
标号说明
标号1表示负极箔;
标号2表示分隔件;
标号3表示正极箔;
标号4表示叠层体;
标号10表示制造装置;
标号30表示检查装置;
标号31表示照射机构;
标号32表示作为摄像机构的红外光用照相机;
标号33表示按压机构;
标号34表示促动器;
标号35表示控制机构;
标号41表示作为支承机构的臂部;
标号42表示背景板;
标号42a表示背景部;
标号44表示作为窗部的第2窗部。

Claims (7)

1.一种用于叠层电池的制造过程的检查装置,该叠层电池通过电绝缘性材料形成的片状的分隔件,交替地将片状的正极箔和负极箔叠层而得到,其特征在于,该检查装置包括:
照射机构,其中,每当至少将上述分隔件堆叠时,将该已堆叠的分隔件作为检查对象,对该检查对象从上方照射光;
摄像机构,其对通过上述照射机构照射了光的上述检查对象进行摄像;
图像处理机构,其根据通过上述摄像机构获得的摄像数据,求出上述检查对象的位置信息,根据该位置信息判断该检查对象的错位,
在上述检查对象与叠层于该检查对象的底侧的分隔件之间,在设置亮度不同于分隔件的背景板的状态,进行上述摄像机构的摄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背景板具有背景部,该背景部构成上述摄像机构的摄像时的上述检查对象的背景,
上述背景部按照能沿水平方向移动的方式构成于夹持位置与离开位置之间,该夹持位置被夹于上述检查对象与叠层于该检查对象的底侧的分隔件之间,该离开位置与分隔件离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能旋转的方式被支承的支承机构,
并且,在不同于上述背景部的部位,上述背景板固定于上述支承机构上,
通过上述支承机构的旋转,上述背景部按照沿水平方向移动的方式构成于上述夹持位置与从分隔件离开的离开位置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承机构按照能上下运动的方式构成,同时在该支承机构的向下运动状态,上述支承机构按照能按压上述检查对象的角部附近的方式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支承机构上形成窗部,
并且,上述摄像机构能经由上述窗部对上述背景部进行摄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支承机构上形成窗部,
并且,上述摄像机构能经由上述窗部对上述背景部进行摄像。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背景板对应于分隔件的4个角部而设置。
CN201210104839.0A 2012-01-10 2012-04-06 用于叠层电池的制造过程的检查装置 Active CN1031963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01952A JP5507586B2 (ja) 2012-01-10 2012-01-10 積層電池の製造過程に用いられる検査装置
JP2012-001952 2012-01-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96363A true CN103196363A (zh) 2013-07-10
CN103196363B CN103196363B (zh) 2016-02-24

Family

ID=48719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04839.0A Active CN103196363B (zh) 2012-01-10 2012-04-06 用于叠层电池的制造过程的检查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507586B2 (zh)
KR (1) KR101359564B1 (zh)
CN (1) CN10319636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33504A (zh) * 2014-03-28 2016-11-16 世联股份有限公司 缺陷检测装置
CN109786853A (zh) * 2018-12-28 2019-05-21 惠州锂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卷绕层边界位移的自动修正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42525B2 (ja) * 2012-12-25 2017-06-07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極位置検出装置
JP6237362B2 (ja) * 2014-03-14 2017-11-29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シート状物の積層装置
JP6287454B2 (ja) * 2014-03-27 2018-03-0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検査装置、および、検査方法
JP6631027B2 (ja) * 2015-04-03 2020-01-15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ワーク積層装置
JP6589663B2 (ja) * 2016-01-28 2019-10-1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検査方法、積層型電池の製造方法、検査装置、および積層型電池の製造装置
JP6752483B2 (ja) * 2016-05-24 2020-09-09 エリーパワー株式会社 電気化学セル用電極の端部位置検出システムおよび製造方法
JP6819449B2 (ja) * 2017-04-28 2021-01-27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蓄電装置の検査方法
JP7042090B2 (ja) * 2018-01-23 2022-03-25 日機装株式会社 積層装置及び積層方法
CN108447798B (zh) * 2018-04-28 2024-05-10 杭州利珀科技有限公司 硅晶电池蓝膜检测系统及其图像采集装置
KR102629119B1 (ko) 2018-05-02 2024-01-26 에스케이온 주식회사 전극판 정렬 상태 검사 시스템 및 방법
JP7229854B2 (ja) * 2019-06-04 2023-02-28 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73948A (ja) * 1997-09-01 1999-03-16 Furukawa Battery Co Ltd:The 蓄電池用極板群の検査装置
JP2010257861A (ja) * 2009-04-28 2010-11-11 Ckd Corp 積層電池の製造過程に用いられる検査装置
CN102192909A (zh) * 2010-03-12 2011-09-21 深圳市先阳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极片的激光切割质量检测系统
CN102200433A (zh) * 2011-02-25 2011-09-28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叶片面积测量装置和方法
US20110249096A1 (en) * 2010-04-13 2011-10-13 Ckd Corporation Three-dimensional measuring device and board inspection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80287A (ja) 2001-03-19 2002-09-27 Nikon Corp 位置検出方法、位置検出装置、露光方法、露光装置、及び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JP4680404B2 (ja) 2001-03-22 2011-05-1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池の極板群検査方法及び装置
JP5156972B2 (ja) * 2009-07-07 2013-03-06 Smc株式会社 位置測定装置及び位置測定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73948A (ja) * 1997-09-01 1999-03-16 Furukawa Battery Co Ltd:The 蓄電池用極板群の検査装置
JP2010257861A (ja) * 2009-04-28 2010-11-11 Ckd Corp 積層電池の製造過程に用いられる検査装置
CN102192909A (zh) * 2010-03-12 2011-09-21 深圳市先阳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极片的激光切割质量检测系统
US20110249096A1 (en) * 2010-04-13 2011-10-13 Ckd Corporation Three-dimensional measuring device and board inspection device
CN102200433A (zh) * 2011-02-25 2011-09-28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叶片面积测量装置和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33504A (zh) * 2014-03-28 2016-11-16 世联股份有限公司 缺陷检测装置
CN106133504B (zh) * 2014-03-28 2019-05-14 世联股份有限公司 缺陷检测装置
CN109786853A (zh) * 2018-12-28 2019-05-21 惠州锂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卷绕层边界位移的自动修正方法
CN109786853B (zh) * 2018-12-28 2022-02-22 惠州锂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卷绕层边界位移的自动修正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507586B2 (ja) 2014-05-28
JP2013143213A (ja) 2013-07-22
KR101359564B1 (ko) 2014-02-07
KR20130082044A (ko) 2013-07-18
CN103196363B (zh) 2016-0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96363A (zh) 用于叠层电池的制造过程的检查装置
JP5438368B2 (ja) 積層電池の製造過程に用いられる検査装置
JP7134340B2 (ja) 渦電流を用いた電池セル内部の亀裂検査方法及び検査装置
JP5602659B2 (ja) 極板積載装置
JP6475666B2 (ja) 欠陥検査装置
CN110773461A (zh) 一种自动检测设备
WO2021088330A1 (zh) 一种物料输送装置及pcb生产系统
CN106252698A (zh) 用于快速堆叠燃料电池堆的设备
CN110187257A (zh) Pcb板自动化测试设备
KR102370748B1 (ko) 2차전지용 전극판 로딩장치 및 전극판 얼라인먼트 로딩방법
CN103890828B (zh) 卷动式测试设备及卷动式测试柔性基板的方法
CN108023115B (zh) 电芯配对设备
CN104965167A (zh) 电路板自动检测设备
JP2016033868A (ja) 位置補正/搬送ステージ装置及び位置補正/搬送ステージの補正方法
KR20190051624A (ko) 극판 검사 기능을 포함하는 2차전지 제조장치의 극판이송장치
CN207779931U (zh) 一种基板半板检测装置
CN211437097U (zh) 一种自动检测设备
CN101616547B (zh) 自动放板系统及投放基板方法
CN202916209U (zh) 基板两面自动检查机
KR20210015180A (ko) 2차 전지용 오버행 검사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2차 전지 제조 시스템
CN110235192A (zh) 对准装置
CN209894724U (zh) 芯面检测装置
KR20210143462A (ko) 배터리 외관 검사용 소팅 시스템
KR101669992B1 (ko) 기판의 양면 검사장치
CN213366624U (zh) 指纹识别自动贴合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