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88742A - 通信切换方法、用户设备与基站 - Google Patents

通信切换方法、用户设备与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88742A
CN103188742A CN2011104522365A CN201110452236A CN103188742A CN 103188742 A CN103188742 A CN 103188742A CN 2011104522365 A CN2011104522365 A CN 2011104522365A CN 201110452236 A CN201110452236 A CN 201110452236A CN 103188742 A CN103188742 A CN 1031887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crib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
paging occasion
communication
work peri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5223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88742B (zh
Inventor
李亚娟
常俊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45223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88742B/zh
Priority to PCT/CN2012/085906 priority patent/WO2013097586A1/zh
Publication of CN1031887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87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887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874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3Manipulation of direct-mode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3Reselecting a link using a direct mode connection
    • H04W36/033Reselecting a link using a direct mode connection in pre-organised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切换方法、用户设备与基站。该方法包括:UE接收基站发送的UE与另一UE进行D2D通信的时频资源;时频资源能够指示D2D通信的D2D工作周期;UE根据时频资源与另一UE在D2D工作周期进行D2D通信;当D2D工作周期结束,UE暂停与另一UE进行的D2D通信;UE进入UE与基站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与基站进行通信;UE与基站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和另一UE与基站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同步。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D2D通信和传统通信的切换方案,能够保证D2D通信的过程中,两个UE与基站之间的传统通信能够正常进行。

Description

通信切换方法、用户设备与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切换方法、用户设备与基站。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蜂窝网络中,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要与其他UE进行通信时,需要通过基站(如演进基站(evolve NodeB;eNB)),即使是两个UE互相距离非常近的情况下,也要经过eNB。经过eNB控制的好处在于eNB可以集中控制小区的无线资源的利用,有利于干扰控制;但是这种传统通信方式会造成网络负载较大。
例如,传输同样的数据量,当两个距离相近的UE可以直接进行通信时,相比蜂窝模式的通信方式,可以更加有效利用无线资源,降低信令负载,同时还可以降低UE的发射功率。因此,随着蜂窝网络的迅速发展,现在很多地区的网络容量已经接近饱和,为了减轻宏网络的负载,一种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之类的通信技术正在被研究,D2D通信的一个典型的特性就是设备(如UE)与设备(如UE)之间的距离较近。例如,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UE之间需要近距离的数据传输,例如进行数据的共享,互传图片,名片等等都是典型的D2D通信。
随着D2D通信的深入研究,亟需提供一种D2D通信和传统通信的切换方法,以实现D2D通信与传统通信的切换。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切换方法、用户设备与基站,用以提供一种D2D通信和传统通信的切换方法,实现D2D通信与传统通信的切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切换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所述用户设备与另一用户设备进行D2D通信的时频资源;所述时频资源能够指示所述D2D通信的D2D工作周期;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时频资源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在所述D2D工作周期内进行所述D2D通信;
当所述D2D工作周期结束,所述用户设备暂停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进行的所述D2D通信;
所述用户设备进入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与所述基站进行通信;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同步。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切换方法,包括:
基站为用户设备和另一用户设备配置D2D通信的时频资源并将所述时频资源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另一用户设备;所述时频资源能够指示所述D2D通信的D2D工作周期;
当所述D2D工作周期结束,所述基站进入所述基站与所述用户设备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和所述基站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并与所述用户设备和/或所述另一用户设备进行通信;所述基站与所述用户设备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与所述基站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同步。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所述用户设备与另一用户设备进行D2D通信的时频资源;所述时频资源能够指示所述D2D通信的D2D工作周期;
第一通信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时频资源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进行所述D2D通信;
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进行D2D通信的所述D2D工作周期结束,暂停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在所述D2D工作周期内进行的所述D2D通信;
第二通信模块,用于当所述处理模块暂停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进行的所述D2D通信,进入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与所述基站进行通信;与所述基站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同步。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包括:
配置模块,用于为用户设备和另一用户设备配置D2D通信的时频资源;所述时频资源能够指示所述D2D通信的工作周期;
通信模块,用于将所述时频资源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另一用户设备;
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当所述D2D工作周期结束,所述基站进入所述基站与所述用户设备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和所述基站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与所述用户设备和/或所述另一用户设备进行通信;所述基站与所述用户设备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与所述基站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同步。
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切换方法、用户设备与基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进行两个用户设备的D2D通信和两个用户设备分别与基站之间的传统通信的切换,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有效地D2D通信和传统通信的切换方案,能够保证D2D通信的过程中,两个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传统通信能够正常进行,从而能够有效地保证D2D通信和传统通信的切换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D2D连接建立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切换方法的信令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UE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切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通信技术可以实现本地自组网(ad-hoc)网络和短距离通信的服务和数据应用。为提高频谱利用率,D2D系统与蜂窝系统共用相同的资源。D2D系统中的D2D终端接入蜂窝系统,要遵循蜂窝系统的时间和时隙。D2D系统可以支持信息共享、游戏、社交服务和移动广告等业务。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D2D连接建立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连接建立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101、支持D2D功能的UE1(User Equipment 1;UE1)获得用于广播该UE1的信息的资源,该UE1的信息包括UE1的标识、业务信息、服务码和应用层服务信息之一或组合。
其中,上述标识可以为:物理标识、非接入层标识(Non-Access StratumIdentifier;NAS ID)和接入层标识(Access Stratum Identifier;AS ID)之一或组合;举例来说,物理标识可以为: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Mobile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IMSI)等特定码序列;NAS ID可以为服务临时移动用户标识(Serving 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fier;s-TMSI)或全局唯一临时标识(Global Unique Temporary Identifier;GUTI),如果UE1处于空闲态,可以用上次保存的旧的s-TMSI或旧的GUTI(old GUTI);如果UE1处于连接态,可以用当前的s-TMSI或当前的GUTI;AS ID可以为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C-RNTI)或D-RNTI(即用于D2D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dio Network TemporaryIdentifier;RNTI));
上述应用层服务信息包括用户可以解读的服务信息,该用户可以解读的服务信息包括服务类型和/或服务内容,举例来说,服务内容可以为广告信息、某个电影的视频或游戏等;
上述服务码可以为字符、字符串或数字序列,可以代表应用层服务信息;或者上述服务码可以指示UE1的标识,以及上述应用层服务信息和上述业务信息之一;
上述业务信息可以为UE用于构建业务的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所需的非接入层(Non-Access Stratum;NAS)的信息,包括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信息等。
具体地,支持D2D功能的UE1在一个小区开机或重选到一个新的小区时,该UE1需要获得用于广播该UE1的信息的资源。
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支持D2D功能的UE1获得用于广播该UE1的信息的资源可以为:UE1获得上述UE1当前所在小区的服务基站预先为该小区中支持D2D功能的UE分配的,用于广播自身的上述信息的资源,该资源是服务基站通过广播消息广播的;然后,UE1通过自动搜索或测量在上述服务基站预先分配的资源中选择干扰级别低于预定阈值的资源。可选的,该服务基站的分配方式是半静态的。
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支持D2D功能的UE1获得用于广播该UE1的信息的资源可以为:UE1根据上述UE1当前所在小区的服务基站广播的子资源的干扰级别和上述子资源的位置信息,在服务基站广播的子资源中选择干扰级别低于预定阈值的子资源;上述子资源是服务基站对该服务基站预先为上述小区中支持D2D功能的UE分配的,用于广播自身的上述信息的资源进行划分后获得的。
本实施例的再一种实现方式中,支持D2D功能的UE1获得用于广播该第一UE的信息的资源可以为:UE1与上述UE1当前所在小区的服务基站建立连接,不管UE1的真实的业务是否存在,触发该服务基站为UE1分配用于广播该UE1的信息的资源。UE1与该UE1的服务基站建立连接之后,UE1可以维持普通连接态或连接态下长周期的不连续接收模式(longDiscontinuous Receive mode;long DRX mode)。当该UE1退出当前所在小区时,该UE1通知上述服务基站收回为UE1分配的用于广播该UE1的信息的资源。
具体地,本实现方式中,UE1与上述UE1当前所在小区的服务基站建立连接可以为:UE1向上述服务基站发送附着请求(Attach Request)消息,该Attach Request消息携带UE1的IMSI或old GUTI,以及该UE1最后访问的跟踪区域标识(last visited Tracking Area Identifier;last visited TAI)(如果存在的话),该UE1的核心网能力(Core Network Capability),该UE1的不连续接收参数(Specific DRX parameters),分组数据网类型(Packet DataNetwork Type;PDN Type),协议配置选项(Protocol Configuration Options),加密选项转发标记(Ciphered Options Transfer Flag),附着类型(Attach Type),KSIASME(用于标识根密钥KASME),非接入层序列号(Non-Access Stratumsequence number;NAS sequence number),非接入层媒体接入控制地址(Non-Access Stratum Media Access Control;NAS-MAC),附加GUTI(additional GUTI),分组临时移动用户标识签名(Packet Temporary MobileSubscriber Identifier signature;P-TMSI signature)消息和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 Control;RRC)参数,并新增“D2D连接”类型参数;
然后,上述服务基站对上述UE1发送的Attach Request消息进行封装,生成初始UE消息(Initial UE Message)发送给移动管理实体(MobilityManagement Entity;MME);接下来,MME将要发送给UE1的附着接受(AttachAccept)消息封装在一条S1_MME控制消息,例如: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Initial Context Setup Request)消息中,并将该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发送给上述服务基站,最后上述服务基站将该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发送给UE1,UE1解析该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获得上述Attach Accept消息。
其中,上述Attach Accept消息携带接入点名称(Access Point Name;APN)、GUTI、PDN Type、分组数据网络地址(Packet Data Network Address;PDNAddress)、TAI列表(TAI List)、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标识(Evolved Packet SystemBearer Identity;EPS Bearer Identity)、会话管理请求(Session ManagementRequest)、Protocol Configuration Options、KSIASME、NAS sequence number和NAS-MAC等信息;还可以携带UE1的档案(profile)中的用于D2D连接的承载的相关信息,并在EPS Bearer Identity后附加D2D承载类型信息,或者将特定的PDN和D2D连接相绑定。进一步地,该Attach Accept消息还可以包括接入层安全上下文(Access Stratum security context;AS security context)信息、切换限制列表(the Handover Restriction List)、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服务质量(EvolvedPacket System Bearer Quality of Service;EPS Bearer QoS)、UE1的最大汇聚比特率(Aggregate Maximum Bit Rate;AMBR)、EPS Bearer Identity(可选地,该EPS承载中包括用于D2D连接的承载)、用于用户面的服务网关的隧道端点标识(Tunnel Endpoint Identifier;TEID)和服务网关的地址。
进一步地,接收到Attach Accept消息之后,UE1将把“GUTI”设置到下次更新时用的临时标识(Temp Identity used in Next update;TIN)中。
可选地,上述新增的“D2D连接”类型参数也可以放在传送NAS层AttachAccept消息的S1应用协议(S1 Application Protocol;S1-AP)消息,例如:Initial Context Setup Request消息中,同时该Initial Context Setup Request消息的UE无线能力信元中可添加“支持D2D功能”的指示信息。
102、UE1在获得的资源上广播该UE1的信息。
具体地,支持D2D功能的UE具有不连续接收(Discontinuous Receive;DRX)和不连续发送(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DTX)特性。
因此,本实施例中,UE1广播该UE1的信息的方式可以采用DTX方式,以不连续发送周期(DTX-Cycle),在获得的资源上广播该UE1的信息。
103、支持D2D功能的UE2通过感知技术或对其他支持D2D功能的UE的搜索和测量,获知到有可能配对的UE1存在时,UE2向上述服务基站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
本实施例中,在步骤103之前,UE2同样会获得用于广播该UE2的信息的资源,并在获得的资源上广播该UE2的信息,实现方式与步骤101和102描述的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以UE2当前所在小区的服务基站与UE1当前所在小区的服务基站相同为例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中,可选地,上述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的建立原因信元的值为D2D连接;进一步地,上述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还可以携带UE1的NAS ID(例如:old GUTI或s-TMSI)和AS ID;或者,可选地,上述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还可以携带UE1的服务码。这样,上述服务基站可以获知UE2发起的是D2D连接建立过程,并且可以获知目的UE或配对UE的标识。本实施例中,上述目的UE或配对UE为UE1。
具体地,UE2可以采用DRX方式,以不连续接收周期(DRX-Cycle),在一些特定的资源上搜索除UE2之外的支持D2D功能的UE广播的信息,在获知到有可能配对的UE1存在之后,UE2接收UE1广播的该UE1的信息;或者,UE2也可以采用事件触发的方式接收UE1广播的该UE1的信息,例如:当用户有某些特定的需求时,通过人机界面触发接收动作;或者应用层根据用户之前定制的需求档案(profile)触发接收动作。当然UE2也可以将DRX和事件触发这两种方式组合使用,接收UE1广播的该UE1的信息。
然后,UE2发现UE1的信息与该UE2的需求匹配,于是UE2发起与UE1的直接的D2D连接的建立。首先,UE2向上述服务基站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
104、UE2接收上述服务基站发送的RRC连接建立响应消息。
105、UE2向上述服务基站发送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
本实施例,在上述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中携带UE2的D2D能力信息和UE2的服务请求(Service Request)信令;上述UE2的D2D能力信息用于指示UE2支持D2D功能。进一步地,上述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还可以携带UE1的NAS ID(例如:old GUTI或s-TMSI)和AS ID;或者,上述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还可以携带UE1的服务码。这样,上述服务基站可以获知UE2发起的是D2D连接建立过程,并且可以获知连接对象(即UE1)的标识。
对于步骤103~步骤105中,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携带UE2的D2D能力信息和/或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的建立原因信元的值为D2D连接。
另外,上述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和上述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之一或全部携带UE1的NAS ID(例如:old GUTI或s-TMSI)和AS ID;或者,上述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和上述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之一或全部携带UE1的服务码。
106、服务基站将上述服务请求信令转发给移动管理实体(MobilityManagement Entity;MME)。
本实施例中,服务基站将非接入层的服务请求(Service Request)信令转发给MME之前,可选地,服务基站可以进行接纳判决控制。进一步,上述服务基站可以向UE2下发对UE2到UE1的链路和/或UE2到服务基站的链路的测量配置,并根据UE2在根据上述测量配置进行测量后上报的测量结果,决定是否建立D2D类型的承载和通信。
107、MME接收到上述服务请求信令之后,进行鉴权认证过程。
如果鉴权认证通过,则MME发起上下文建立过程,从而触发承载建立过程。MME在鉴权认证过程中与UE2和HSS(Home Subscriber Server)执行交互操作。
具体地,可以按照目前的LTE的技术,由分组数据网网关(Packet DataNetwork Gateway;PGW)来完成DPS承载到无线承载的映射,例如,完成DPS承载的因特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的分配和服务质量(Qualityof Service;QoS)的管理等其他承载管理功能。
108、MME发送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给服务基站,以激活所有EPS承载的无线承载和S1承载。
具体的,该初始上下文建立消息中包含D2D连接指示(D2D connectionindication)信元。
109、服务基站执行DPS承载到无线承载的映射。
一个无线承载(Radio Bearer)用来在两个UE之间传输一个DPS承载的数据包。如果一个无线承载存在,则在一个DPS承载和一个无线承载之间存在一一映射的关系。在两个UE之间,一个DPS承载是唯一标识一个具有共同QoS特征的业务流组。包过滤规则和每个连接中的一个唯一的包过滤标识相关联,并在类似NAS过程的信令中发下来。一个DPS承载也就是这个承载里的所有的包过滤规则的合集。
具有相同QoS特征的业务流组映射到相同的DPS承载中,举例来说,上述QoS特征可以包括:调度策略、排队管理策略、速度整形策略和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管理等。
110、服务基站向MME发送初始上下文建立完成/响应(Initial ContextSetup Complete/Response)消息。
具体地,完成DPS承载到无线承载的映射之后,服务基站向UE2发送RRC重配请求消息,并接收UE2发送的RRC重配完成消息。服务基站接收到UE2发送的RRC重配完成消息之后,完成DPS承载到无线承载的映射。然后,服务基站向MME发送回复消息。
111、MME向网关(Gateway;GW)发送更新承载请求(Update BearerRequest)消息。
112、MME接收GW发送的更新承载响应(Update Bearer Response)消息。
113、MME向上述服务基站发送第一消息。
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消息用于触发服务基站发送消息给UE1,使得UE1和网络侧设备建立连接。上述第一消息可以为寻呼消息或一条新的消息,上述第一消息携带“D2D连接”类型,触发本次D2D通信的UE(本实施例中为UE2)的标识和需要建立连接的UE(本实施例中为UE1)的标识。
以上述第一消息为寻呼消息为例,本实施例在现有的MME向服务基站发送的寻呼消息中,新增“D2D连接”类型和触发本次D2D通信的UE的标识,本实施例中,触发本次D2D通信的UE为UE2,这里的触发本次D2D通信的UE的标识是上述服务基站可以识别的标识。
114、上述服务基站向UE1发送第二消息。
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消息用于触发UE1与网络侧设备建立连接。上述第二消息可以是一条寻呼消息或新设计的消息格式,携带“D2D连接”类型和触发本次D2D通信的UE(本实施例中为UE2)的标识。
以上述第二消息为寻呼消息为例,本实施例在现有的服务基站向UE发送的寻呼消息的基础上,新增“D2D连接”类型指示和触发本次D2D通信的UE的标识;本实施例中,触发本次D2D通信的UE为UE2,这里的触发本次D2D通信的UE的标识是上述服务基站可以识别的标识。上述“D2D连接”类型指示可以为显式的指示或根据新增的信元来隐式的指示。
115、UE1发起与网络侧设备的连接建立过程。
在UE1接收到上述服务基站发送的第二消息之后,发起与网络侧设备的连接建立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网络对该UE1的DPS承载的建立过程与网络对UE2的DPS承载的建立过程类似,请参见步骤107~步骤110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可选的,UE1先进行本次连接建立过程的接纳控制。
可选地,在UE1与服务基站之间建立默认承载。
可选地,服务基站也可以直接发送调度信息给UE1;后续,根据UE1对D2D连接的链路的测量的反馈,更新对UE1的调度信息。
可选地,服务基站可以预配置UE1的资源,例如:UE1发送/接收所用的半静态资源,包括配置该半静态资源的偏移、配置该半静态资源的周期、用于半静态调度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进程数目和  用于发送肯定应答(Acknowledgement;ACK)/否定应答(Negative-Acknowledgment;NACK)的资源;
116、UE1发起与UE2的连接建立。可选地,在UE1完成与服务基站的连接建立之后,UE1发起与UE2的连接建立。
具体地,UE1先向UE2发送D2D链路建立请求消息,该D2D链路建立请求消息携带:UE1的标识(D-RNTI或UE1的物理标识)和UE2的标识(D-RNTI或UE2的物理标识);以及该UE1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Information;CSI)信息,例如:调制编码方式(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编码速率(code rate)和/或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recoding MatrixIndexes;PMI)等;以及资源分配情况(如果服务基站未下发类似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TDD)配比的配置信息。
UE2接收到上述D2D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之后,进一步,可选地进行接入控制,如果允许建立连接,则UE2向UE1回复D2D链路建立响应消息,该D2D链路建立响应消息携带UE2的标识(D-RNTI或UE2的物理标识)和UE1的标识(D-RNTI或UE1的物理标识);以及该UE2的CSI信息,例如:MCS、code rate和/或PMI等;以及资源分配接受或拒绝。其中,资源分配接受或拒绝是指UE2接受或拒绝UE1的资源分配情况,可选的携带原因值或推荐的资源分配方式。
最后,UE1接收到UE2发送的D2D链路建立响应消息之后,向UE2发送D2D链路建立完成消息。
117、UE1与UE2之间的DPS承载建立完成。UE1与UE2开始D2D的通信。
本实施例中,如果服务基站未发送动态调度信息,则UE1和UE2可以根据自身对D2D连接的链路的测量的情况,进行调度协商或自行调度;并在后续根据测量结果,更新对对端UE的调度信息。
上述实施例中,上述服务基站可以为演进基站(evolved NodeB;eNB),当然本发明实施例并不仅限于此,本发明实施例对基站的形式不作限定。
上述实施例可以实现在支持D2D功能的UE之间建立DPS承载,实现支持D2D功能的UE之间的通信,进而可以实现网络对资源的可控性。
上述实施例描述一种D2D通信的建立,下面基于上述D2D通信的建立,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中D2D通信与传统通信的切换方式。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切换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通信切换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200、UE接收基站发送的UE与另一UE进行D2D通信的D2D工作周期时频资源;
本实施例中该时频资源能够指示该D2D通信的D2D工作周期。例如该时频资源可以为具体携带在基站发送给UE的调度信息中。
本实施例中D2D工作周期和UE与基站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均为基站控制的,且D2D工作周期和UE与基站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在时间上相互错开。例如本实施例采用上述D2D工作周期和UE与基站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在时间上相互错开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将UE的D2D通信和UE与基站之间的传统通信相互错开,交替进行,保证D2D通信的过程中,UE1和UE2与基站之间的传统通信能够正常进行。
201、UE根据该时频资源与另一UE在D2D工作周期内进行D2D通信;
202、当D2D工作周期结束,UE暂停与另一UE进行D2D通信;
203、UE进入UE与基站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与基站进行通信。
本实施例中UE与基站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和另一UE与基站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同步。也就是说两个UE(即UE和另一UE)与基站进行通信的工作时机完全相同,这样可以保证在除去两个UE与基站进行通信的工作时机,两个UE进行D2D通信的工作时机完全相同,从而保证两个UE之间的D2D通信、以及两个UE分别与基站之间的传统通信都能正常进行。
本实施例采用上述方式,当UE与另一UE进行D2D通信的当前D2D工作周期结束,UE暂停与另一UE进行D2D通信;此时UE进入与基站进行通信的当前工作周期,UE与基站进行通信,从而实现UE的D2D通信切换至UE与基站之间的传统通信。
本实施例的通信切换方法,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进行两个UE的D2D通信和两个UE分别与基站之间的传统通信的切换,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有效地D2D通信和传统通信的切换方案,能够保证D2D通信的过程中,两个UE与基站之间的传统通信能够正常进行,从而能够有效地保证D2D通信和传统通信的切换效率。
可选地,在上述图2所示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如下扩展技术方案,形成图2所示实施例的扩展实施例。在该扩展实施例中,步骤202中UE进入UE与基站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UE与基站进行通信,具体可以包括:UE向基站上报数据缓存状态报告,该数据缓存状态报告中携带D2D传输剩余的数据量的指示。此时,对应着上述D2D通信中UE向另一UE发送数据时,即在UE与另一UE的D2D通信中,UE作为发送数据方,另一UE作为接收数据一方。例如该D2D传输剩余数据量的指示方式可以有三种:
第一种可以为有无缓存的剩余数据量的指示,即可以采用0或者1指示,1标识有缓存的剩余数据量需要发送,0标识没有缓存的剩余数据量需要发送;
第二种可以为缓存的剩余数据的量级指示,还可以具体得缓存的剩余数据量的指示;例如可以参考如下表1,表1所示的LTE系统中的缓存状态报告的量级指示。
第三种可以为具体地缓存的剩余数据量,例如xxxbytes等。
可选地,若在UE与另一UE的D2D通信中,另一UE作为发送数据方,而UE作为接收数据方,此时对应地另一UE向基站上报缓存状态报告。
表1
Figure BDA0000126612470000141
进一步可选地,在上述扩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步骤202中的UE进入UE与基站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UE与基站进行通信,进一步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1)UE向基站上报D2D测量报告;本实施例中不限制UE还可以向基站上报其他的测量报告;和/或
(2)UE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和/或
(3)UE接收基站发送的寻呼消息;和/或
(4)UE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
其中UE向基站上报的D2D测量报告为在D2D通信中,UE和另一UE对D2D通信过程中的信号质量的检测,例如该D2D测量报告中携带有用以表征D2D通信质量的路径损耗等信息。实际应用中,UE与基站进行的通信除了上述四种情况,还可以包括现有技术中UE与基站的其他信息。
进一步可选地,在上述扩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上述通信切换方法中,当UE与基站进行通信的过程中,当UE与另一UE满足继续进行D2D通信的条件时,UE还可以接收基站发送的下一次D2D通信的时频资源。该下一次D2D通信的时频资源能够指示下一次D2D通信的D2D工作周期。同理该下一次D2D通信的时频资源也可以是在UE发送的下一次D2D通信的调度信息中指示。
例如,可以由基站判断UE和另一UE是否满足继续进行D2D通信的条件,具体地基站可以在判断UE和另一UE均没有发生小区切换(限于连接模式(Connect mode))或者驻留小区(限于空闲模式(Idle mode))更换、UE和另一UE之间的信号质量满足D2D通信的预设阈值、并且基站判断用于发送数据的UE或者另一UE上报的缓存状态报告中携带的D2D传输剩余的数据量不为零,此时基站可以确定UE和另一UE满足继续进行D2D通信的条件,此时基站可以为该UE分配下一次D2D通信的时频资源,并向UE和另一UE发送携带该下一次D2D通信的时频资源的调度信息。对应的UE接收并获取基站发送的下一次D2D通信的时频资源。
其中UE和另一UE之间的信号质量可以根据D2D测量报告获取。
需要说明的是,基站进行的上述判断条件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增加,还可以据此演绎出更多的判断UE与另一UE是否满足继续进行D2D通信的条件,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进一步可选地,在上述扩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当UE与基站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结束,UE和另一UE进入下一次D2D通信的工作周期,UE根据下一次D2D通信的时频资源与另一UE进行D2D通信。此时对应地,UE由于基站之间的传统通信,切换为与另一UE之间的D2D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D2D连接在UE进入与基站之间的通信周期的时候可以认为是保持的,只是暂时不进行数据传输。正常情况下,UE在下一次D2D通信开始D2D工作的时候就直接进行通信,类似于UE进入D2D DRX模式。如果D2D连接保持的时间超过一定的阈值,则UE在下一次回到D2D通信的时候需要先维护D2D连接,例如维护和另一UE之间的同步等。
需要说明的是,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方案,需要保证两个UE与基站的通信的工作周期和两个UE之间进行D2D通信的工作周期正好错开,而且两个UE与基站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最好同步,但是实际应用中两个UE与基站通信的工作周期通常不相同,例如两个基站的寻呼(Paging)时机也有可能时间差较大,不便于实现两个UE与基站进行通信的同步。
因此在上述实施例的步骤200之前,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1)当UE与另一UE的寻呼时机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UE接收基站发送的寻呼时机修改参数;
这里的预设阈值可以为0或者按照实际需求设定的接近于零的较小的数值。其中该寻呼时机修改参数为基站根据另一UE的ID对UE的原始寻呼时机进行修改得到的修改后的寻呼时机;或者该寻呼时机修改参数为另一UE的ID。
进一步可选地,当寻呼时机修改参数为另一UE的ID,上述步骤(1)之后,步骤200之前,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2)UE根据另一UE的ID对UE的原始寻呼时机进行修改得到的修改后的寻呼时机。
UE根据下面的公式使用另一UE的ID计算新的寻呼帧和对应的寻呼时机:
SFN mod T=(T div N)*(UE_ID mod N)
i-s=floor(UE_ID/N)mod Ns
这里T是(Discontinuous Reception;DRX)DRX周期;N是min(T,nB),即T和nB中的最小值;而nB取值为4T,2T,T,T/2,T/4,T/8,T/16,T/32;UE_ID等于另一UE的ID mod 1024;i-s是寻呼时机;Ns是max(1,nB/T)。SFN为系统帧号(System Frame Number;SFN),mod表示求余。根据上面两个公式计算得到修改后的寻呼时机。
上述技术方案都是以修改UE的寻呼时机为例,实际应用中,当对另一UE的寻呼时机进行修改时,也可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修改。
通过上述寻呼时机的修改,可以使得两个UE的寻呼时机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阈值,这样,可以使得两个UE的寻呼时机落在两个UE分别与基站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中,从而便于实现两个UE与基站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同步。
进一步可选地,当UE与另一UE间的所有D2D通信结束时,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a)当停止D2D通信时,UE将UE的寻呼时机修改为原始寻呼时机;
(b)UE向基站发送第一寻呼时机修改指示,以指示基站将UE用户设备的寻呼时机修改为原始寻呼时机;
可选地还包括如下步骤(c)。
(c)UE接收基站反馈的修改成功响应消息。
该方案适用于由UE发起的将修改后的寻呼时机修改为原始寻呼时机。
或者,当UE与另一UE间的所有D2D通信结束时,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d)当停止D2D通信时,UE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二寻呼时机修改指示;
(e)UE根据第二寻呼时机修改指示将寻呼时机修改为原始寻呼时机;
可选地还包括如下步骤(f)。
(f)UE向基站发送修改成功响应消息。
该方案适用于由基站发起的将修改后的寻呼时机修改为原始寻呼时机。
上述实施例的通信切换方法,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进行两个UE的D2D通信和两个UE分别与基站之间的传统通信的切换,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有效地D2D通信和传统通信的切换方案,能够保证D2D通信的过程中,UE和另一UE与基站之间的传统通信能够正常进行,从而能够有效地保证D2D通信和传统通信的切换效率。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切换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通信切换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300、基站为UE和另一UE配置D2D通信的时频资源,并将该时频资源发送给UE和另一UE;
本实施例中该时频资源能够指示D2D通信的D2D工作周期。
本实施例中D2D工作周期和UE或者另一UE与基站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在时间上相互错开。例如本实施例中,UE与基站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与另一UE与基站之间通信的工作周期相同,使得两个UE进行D2D通信或者与基站进行通信具有同步性,保证UE与另一UE之间的D2D通信和UE或另一UE与基站之间进行传统通信在各自对应的工作周期中有效进行。
301、当D2D工作周期结束,基站进入基站与UE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和基站与另一UE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并与UE和/或第一UE进行通信。
本实施例中当UE与另一UE进行D2D通信的当前D2D工作周期结束,基站进入与UE和另一UE进行通信的当前工作周期,基站开始与UE和/或第一UE进行通信,从而实现UE与另一UE之间的D2D通信切换为UE或者另一UE与基站之间的传统通信。本实施例中基站与UE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与基站与另一UE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同步。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与上述图2所示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区别仅在于:上述图2所示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UE侧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本实施例在基站侧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本实施例的详细实现过程亦可以参考上述图2所示实施例的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通信切换方法,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进行两个UE的D2D通信和两个UE分别与基站之间的传统通信的切换,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有效地D2D通信和传统通信的切换方案,能够保证D2D通信的过程中,UE和另一UE与基站之间的传统通信能够正常进行,从而能够有效地保证D2D通信和传统通信的切换效率。
可选地,在上述图3所示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如下扩展技术方案,形成图3所示实施例的扩展实施例。在该扩展实施例中,步骤301中的“基站进入基站与UE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和基站与另一UE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基站与UE和/或另一UE进行通信”,具体可以包括:基站接收在D2D通信中用于发送数据的UE或者另一UE上报的数据缓存状态报告,数据缓存状态报告中携带D2D传输剩余的数据量的指示。例如该D2D传输剩余数据量的指示方式液可以有三种:第一种可以为有无缓存的剩余数据量的指示;第二种可以为缓存的剩余数据的量级指示,第三种可以为具体地缓存的剩余数据量。详细与上述图2所示实施例的后续扩展实施例中的记载相同,详细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的记载,在此不再赘述。进一步可选地,在上述扩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步骤301中的“基站进入基站与UE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和基站与另一UE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基站与UE和/或第一UE进行通信”,具体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a)基站接收UE和/或另一UE上报的D2D测量报告;和/或
(b)基站接收UE和/或发送的上行数据;和/或
(c)基站向UE和/或另一UE发送寻呼消息;和/或
(d)基站向UE和/或另一UE发送下行数据。
进一步,可选地,在上述扩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基站与UE或者另一UE进行通信的过程中,基站还需要判断UE与另一UE是否能够继续进行D2D通信。
例如基站判断UE和另一UE是否均没有发生小区切换或者驻留小区的更换、基站判断UE与另一UE之间的信号质量是否满足D2D通信的预设质量阈值和基站判断D2D传输剩余的数据量是否为零。其中UE与另一UE之间的信号质量可以根据D2D测量报告得知。
当基站确定UE和另一UE均没有发生小区切换(限于Connect mode)或者驻留小区(限于Idle mode)的更换、基站确定UE与另一UE之间的信号质量满足D2D通信的预设质量阈值和基站确定D2D传输剩余的数据量不为零,基站确定UE与另一UE能够继续进行D2D通信;否则当确定UE和另一UE发生小区切换(限于Connect mode)或者驻留小区(限于Idle mode)的更换、基站确定UE与另一UE之间的信号质量满足D2D通信的预设质量阈值和基站确定D2D传输剩余的数据量为零中的任一条件成立,基站即可确定UE与另一UE不能够继续进行D2D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基站判断UE与另一UE是否能够继续进行D2D通信的判断条件除了上述三种情况,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增加,还可以据此演绎出更多的判断UE与另一UE是否满足继续进行D2D通信的条件,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进一步可选地,在上述扩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当基站确定UE与另一UE能够继续进行D2D通信,基站为第一UE和另一UE分配下一次D2D通信的时频资源。同理该下一次D2D周期的时频资源也可以在下一次D2D通信的调度信息中携带。
需要说明的是,例如基站为每一次D2D通信分配的时频资源大小可以都相同。此时可以适用于上述实施例中D2D传输剩余数据量的指示方式为“有无缓存的剩余数据量的指示”。根据D2D传输剩余数据量的指示方式,如果有缓存的剩余数据量的指示,基站为下一次D2D通信分配的固定大小的时频资源。
基站确定需要继续进行下一次D2D通信,基站直接为UE和另一UE分配预先设定大小的时频资源。
或者基站为每一次D2D通信的时频资源大小可以不相同,例如里可以根据D2D传输剩余的数据量来设定,此时可以适用于D2D传输剩余的数据量的指示为具体地缓存的剩余数据量,此时基站为第一UE和另一UE分配下一D2D工作周期的无线资源,具体可以包括:基站根据具体地D2D传输剩余的数据量为第一UE和另一UE分配下一次D2D通信的时频资源。该种情况适用于基站为UE和另一UE分配下一次D2D通信的时频资源是不确定的,连续的两次D2D通信被分配的时频资源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为下一D2D工作周期分配的无线资源是根据当前D2D工作周期结束后,进入UE或者另一UE与基站之间的传统通信时,UE或者另一UE上报的数据缓存状态报告中携带的D2D传输剩余的数据量来确定。
进一步可选地,在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基站分配好下一次D2D通信的时频资源之后,还可以包括:基站向UE和另一UE发送下一次D2D通信的时频资源,以供在基站与UE和另一UE进行通信的当前工作周期结束时,UE和另一UE进入下一次D2D通信,UE和另一UE根据下一次D2D通信的时频资源进行D2D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D2D连接在UE进入与基站之间的通信周期的时候可以认为是保持的,只是暂时不进行数据传输。正常情况下,UE在下一次D2D通信并开始D2D工作的时候就直接进行通信,类似于UE进入D2D DRX模式。如果D2D连接保持的时间超过一定的阈值,则UE在下一次回到D2D通信的时候需要先维护D2D连接,例如维护和另一UE之间的同步等。
需要说明的是,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方案,需要保证两个UE与基站的通信的工作周期和两个UE之间进行D2D通信的工作周期正好错开,而且两个UE与基站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最好同步,但是实际应用中两个UE与基站通信的工作周期通常不相同,例如两个基站的寻呼(Paging)时机也有可能时间差较大,不便于实现两个UE与基站进行通信的同步。
因此在上述实施例的步骤300之前,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1)当UE与另一UE的寻呼时机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基站向UE发送寻呼时机修改参数;其中寻呼时机修改参数为修改后的寻呼时机,或者该寻呼时机修改参数为另一UE的ID,用于UE根据另一UE的ID UE的原始寻呼时机进行修改,得到修改后的寻呼时机;
当寻呼时机修改参数为修改后的寻呼时机,上述步骤(1)之后,步骤300之前,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2):
(2)基站根据另一UE的ID,对UE的原始寻呼时机进行修改,得到修改后的寻呼时机。
进一步可选地,当停止D2D通信时,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a)当停止D2D通信,基站将UE的寻呼时机,由修改后的寻呼时机修改为原始寻呼时机;
(b)基站向UE发送第一寻呼时机修改指示,以指示UE将修改后的寻呼时机修改为原始寻呼时机;
进一步地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c)。
(c)基站接收UE发送的修改成功响应消息。
该方案适用于由基站发起的将修改后的寻呼时机修改为原始寻呼时机。
或者进一步可选地,当停止D2D通信时,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i)当停止D2D通信时,基站接收UE发送的第二寻呼时机修改指示;
(ii)基站根据第二寻呼时机修改指示,将UE的寻呼时机由修改后的寻呼时机修改为原始寻呼时机;
(iii)基站向UE发送修改成功响应消息。
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基站可以根据D2D传输剩余数据量的指示确定停止了D2D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的方案中以对UE的寻呼时机进行修改为例,实际应用中若对另一UE的寻呼时机进行修改,也可以按照同样的方式实现。上述图3所示实施例的扩展实施例与上述图2所示实施例的扩展实施例的技术相对应,详细亦可以参考上述图2所示实施例的扩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例的通信切换方法,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进行两个UE的D2D通信和两个UE分别与基站之间的传统通信的切换,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有效地D2D通信和传统通信的切换方案,能够保证D2D通信的过程中,UE和另一UE与基站之间的传统通信能够正常进行,从而能够有效地保证D2D通信和传统通信的切换效率。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切换方法的信令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通信切换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400、UE1与基站进行传统通信的过程中,UE1向基站发送请求与本小区的UE2进行通信;
401、基站对UE1和UE2之间的信号质量进行检测,确定UE1和UE2之间的信号质量满足预设质量阈值,确定UE1和UE2之间能够进行D2D通信;
402、基站对UE1和UE2寻呼时机进行检测,当UE1和UE2的寻呼时机大于预设阈值时,对其中一个的寻呼时机进行修改,使得UE1和UE2与基站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同步;
基站其中一个UE的寻呼时机的修改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的记载。
403、基站配置UE1和UE2之间的D2D通信的时频资源,该时频资源能够指示D2D通信的D2D工作周期,且UE1和UE2进行D2D通信的工作周期与UE1和UE2分别与基站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在时间上相互错开;
基站设置上述D2D工作周期和UE1和UE2分别与基站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可以保证D2D通信的过程中,UE1和UE2与基站之间的传统通信能够正常进行。
404、基站向UE1和UE2发送携带D2D通信的时频资源的调度信息;
405、当UE1和UE2进入D2D工作周期,UE1和UE2根据D2D通信的时频资源进行D2D通信;例如本实施例中以UE1向UE2发送数据为例,此时该D2D通信中,UE1向UE2发送数据;
406、当UE1和UE2的D2D通信的工作周期结束,UE1暂停D2D通信;
407、UE1和UE2进入与基站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
例如UE1和UE2分别监听并接收基站发送的寻呼消息;当UE1和UE2有上行数据需要发送的时候,分别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当基站有需要向UE1和UE2发送的下行数据时,基站分别向UE1和UE2发送下行数据等等。同时,在该UE1和UE2与基站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中,UE1和UE2还需要向基站上报D2D测量报告,以及UE1还向基站上报缓存状态报告,该缓存状态报告中携带D2D传输剩余的数据量。具体的数据量表述方式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所示,在此不再赘述。
408、在UE1和UE2与基站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中,基站还需要判断UE1和UE2是否能够继续进行D2D通信;
具体判断方式可以参考上述图3所示实施例的扩展实施例所示,在此不再赘述。
409、当基站确定UE1和UE2能够继续进行D2D通信,基站分配下一次D2D通信的时频资源;
当基站确定UE1和UE2不能够继续进行D2D通信,D2D通信结束,后续过程中UE1和UE2与基站之间按照传统通信方式通信。
410、基站向UE1和UE2发送下一次D2D通信的时频资源;同理该下一次D2D通信的时频资源能够指示下一次D2D通信的工作周期;
411、当UE1和UE2与基站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结束,UE1和UE2进入下一次D2D通信,UE1和UE2继续在下一D2D周期的无线资源上进行D2D通信;
例如UE1在下一D2D周期的无线资源上向UE2继续发送数据。
然后返回406-408,直到基站确定UE1和UE2不能够继续进行D2D通信,D2D通信结束,后续过程中UE1和UE2与基站之间按照传统通信方式通信。
本实施例的通信切换方法,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进行两个UE的D2D通信和两个UE分别与基站之间的传统通信的切换,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有效地D2D通信和传统通信的切换方案,能够保证D2D通信的过程中,UE和另一UE与基站之间的传统通信能够正常进行,从而能够有效地保证D2D通信和传统通信的切换效率。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UE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UE,具体可以包括:接收模块10、第一通信模块11、处理模块12和第二通信模块13。
其中接收模块10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UE与另一UE进行D2D通信的时频资源;该时频资源能够指示D2D通信的D2D工作周期。第一通信模块11与接收模块10连接,该第一通信模块11负责进行D2D通信。该第一通信模块11用于根据接收模块10接收的时频资源与另一UE在D2D工作周期内进行D2D通信。处理模块12与第一通信模块11连接,处理模块12用于当第一通信模块11进行D2D通信的D2D工作周期结束,暂停与另一UE进行的D2D通信。第二通信模块13与处理模块12连接,第二通信模块13用于负责UE基站之间的传统通信。第二通信模块13用于当处理模块12暂停与另一UE进行D2D通信之后,进入UE与基站进行通信的当前工作周期,与基站进行通信,本实施例中,UE与基站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与另一UE与基站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同步。
本实施例的UE,通过采用上述模块实现通信切换机制与上述相关方法实施例的实现相同,详细可以参考上述相关方法实施例的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UE,通过采用上述模块能够进行两个UE的D2D通信和两个UE分别与基站之间的传统通信的切换,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有效地D2D通信和传统通信的切换方案,能够保证D2D通信的过程中,两个UE与基站之间的传统通信能够正常进行,从而能够有效地保证D2D通信和传统通信的切换效率。
可选地,在上述图5所示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如下扩展技术方案,形成图5所示实施例的扩展实施例。在该扩展实施例中,第二通信模块13具体用于在UE进入UE与基站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后,向基站上报数据缓存状态报告,该数据缓存状态报告中携带D2D传输剩余数据量的指示。
或者进一步可选地,该第二通信模块13还具体用于当处理模块12暂停与另一UE进行的D2D通信,UE进入与基站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向基站上报D2D测量报告;和/或
第二通信模块13还具体用于当处理模块12暂停与另一UE进行的D2D通信,UE进入与基站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和/或
第二通信模块13还具体用于当处理模块12暂停与另一UE进行的D2D通信,UE进入与基站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接收基站发送的寻呼消息;和/或
第二通信模块13还具体用于当处理模块12暂停与另一UE进行的D2D通信,UE进入与基站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
进一步可选地,在上述扩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第二通信模块13还用于当UE与另一UE满足继续进行D2D通信的条件时,接收基站发送的下一次D2D通信的时频资源,该下一次D2D通信的时频资源能够指示下一次D2D通信的工作周期。
进一步可选地,在上述扩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第一通信模块11还用于当UE与基站进行通信的当前工作周期结束,UE进入下一次D2D通信的工作周期,并根据下一次D2D通信的时频资源与另一UE进行下一次D2D通信。
进一步可选地,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通信模块11还用于在接收模块10接收基站发送的UE与另一UE进行D2D通信的时频资源之前,当UE与另一UE的寻呼时机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接收基站发送的寻呼时机修改参数;该寻呼时机修改参数为基站根据另一UE的ID对UE的原始寻呼时机进行修改得到的修改后的寻呼时机;或者该寻呼时机修改参数为另一UE的ID;
其中处理模块12还用于当第一通信模块11接收的寻呼时机修改参数为另一UE的ID,根据另一UE的ID对UE的原始寻呼时机进行修改得到的修改后的寻呼时机。
进一步可选地,处理模块12用于当停止D2D通信时,将所UE的寻呼时机修改为原始寻呼时机;第二通信模块13还用于向基站发送第一寻呼时机修改指示,以指示基站将UE的寻呼时机修改为原始寻呼时机;该第二通信模块13还用于接收基站反馈的修改成功响应消息。
进一步可选地,第二通信模块13还用于当停止D2D通信时,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二寻呼时机修改指示;处理模块12还用于根据第二寻呼时机修改指示将寻呼时机修改为原始寻呼时机;第二通信模块13还用于向基站发送修改成功响应消息。
上述实施例的UE,通过采用上述模块实现通信切换机制与上述相关方法实施例的实现相同,详细可以参考上述相关方法实施例的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例的UE,通过采用上述模块能够进行两个UE的D2D通信和两个UE分别与基站之间的传统通信的切换,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有效地D2D通信和传统通信的切换方案,能够保证D2D通信的过程中,  两个UE与基站之间的传统通信能够正常进行,从而能够有效地保证D2D通信和传统通信的切换效率。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基站,具体可以包括:配置模块20和通信模块21。
配置模块20用于为UE和另一UE配置D2D通信的时频资源,该D2D通信的时频资源能够指示D2D通信的D2D工作周期。通信模块21用于将配置模块20配置的时频资源发送给UE和另一UE,以供UE和另一UE在D2D工作周期内进行D2D通信。通信模块21还用于D2D工作周期结束,基站进入基站与UE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和基站与另一UE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与UE和/或第一UE进行通信;其中基站与UE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与基站与另一UE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同步。
本实施例的基站,通过采用上述模块实现通信切换机制与上述相关方法实施例的实现相同,详细可以参考上述相关方法实施例的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基站,通过采用上述模块能够进行两个UE的D2D通信和两个UE分别与基站之间的传统通信的切换,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有效地D2D通信和传统通信的切换方案,能够保证D2D通信的过程中,两个UE与基站之间的传统通信能够正常进行,从而能够有效地保证D2D通信和传统通信的切换效率。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图7所示实施例在上述图6所示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中,通信模块21具体用于在基站进入基站与UE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和基站与另一UE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接收UE上报的数据缓存状态报告,该数据缓存状态报告中携带D2D传输剩余的数据量。
或者进一步可选地,通信模块21具体用于在基站进入基站与UE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和基站与另一UE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接收UE上报的D2D测量报告;和/或
通信模块21具体用于在基站进入基站与UE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和基站与另一UE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接收UE发送的上行数据;和/或
通信模块21具体用于在基站进入基站与UE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和基站与另一UE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向UE发送寻呼消息;和/或
通信模块21具体用于在基站进入基站与UE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和基站与另一UE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向UE发送下行数据。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基站中,还包括判断模块22,该判断模块22与通信模块21连接。该判断模块22用于在通信模块21与基站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中,判断UE与另一UE是否能够继续进行D2D通信。
例如,可选地判断模块22具体用于判断UE和另一UE是否均没有发生小区切换或者驻留小区的更换、判断UE与另一UE之间的信号质量是否满足D2D通信的预设质量阈值和判断D2D传输剩余的数据量是否为零;当判断模块22确定UE和另一UE均没有发生小区切换或者驻留小区的更换、确定UE与另一UE之间的信号质量满足D2D通信的预设质量阈值和确定D2D传输剩余的数据量不为零,判断模块22确定UE与另一UE能够继续进行D2D通信;否则判断模块22确定UE与另一UE不能够继续进行D2D通信。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基站中,还包括配置模块20还用于当判断模块22确定UE与另一UE能够继续进行D2D通信,为UE和另一UE分配下一次D2D通信的时频资源,该下一次D2D通信的时频资源能够指示下一次D2D通信的工作周期。
例如可选地,配置模块20具体用于根据D2D传输剩余的数据量的指示为UE和另一UE分配下一次D2D通信的时频资源。
进一步可选地,本实施例的基站中通信模块21还用于向UE和/或另一UE发送下一次D2D通信的时频资源,以供在基站与UE和另一UE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结束时,UE和另一UE进入下一次D2D通信的D2D工作周期,UE和另一UE根据下一次D2D通信的时频资源进行D2D通信。
本实施例的基站,进一步还可以包括修改模块23。其中通信模块21还用于在配置模块20为满足D2D通信条件的UE和另一UE配置D2D通信的时频资源之前,当UE与另一UE的寻呼时机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向UE发送寻呼时机修改参数;其中该寻呼时机修改参数为修改后的寻呼时机,或者该寻呼时机修改参数为另一UE的ID,用于供UE根据另一UE的ID对UE原始寻呼时机进行修改,得到修改后的寻呼时机。
该修改模块23用于当寻呼时机修改参数为修改后的寻呼时机,通信模块21向UE发送寻呼时机修改参数之前,根据另一UE的ID对UE原始寻呼时机进行修改,得到修改后的寻呼时机。该修改模块23与通信模块21连接。
进一步可选地,修改模块23还用于停止D2D通信时,将UE的寻呼时机,由修改后的寻呼时机修改为原始寻呼时机。通信模块21还用于向UE发送第一寻呼时机修改指示,以指示UE将修改后的寻呼时机修改为原始寻呼时机。通信模块21还用于接收UE发送的修改成功响应消息。
或者进一步可选地,通信模块21还用于当停止D2D通信时,接收UE发送的第二寻呼时机修改指示;修改模块23用于根据通信模块21接收的第二寻呼时机修改指示,将UE的寻呼时机由修改后的寻呼时机修改为原始寻呼时机;通信模块21还用于向UE发送修改成功响应消息。
上述修改模块23都是以修改UE的寻呼时机为例接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际应用中,当需要对另一UE的寻呼时机进行修改时,也可以按照上述方式进行修改。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以包括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为例介绍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际应用中,上述可选技术方案可以采用任意可结合的方式构成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详细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基站,通过采用上述模块实现通信切换机制与上述相关方法实施例的实现相同,详细可以参考上述相关方法实施例的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基站,通过采用上述模块能够进行两个UE的D2D通信和两个UE分别与基站之间的传统通信的切换,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有效地D2D通信和传统通信的切换方案,能够保证D2D通信的过程中,两个UE与基站之间的传统通信能够正常进行,从而能够有效地保证D2D通信和传统通信的切换效率。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切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包括两个UE30和一个基站40,两个UE30之间满足D2D通信条件。两个UE能够进行通信连接实现D2D通信,两个UE可以分别与基站进行通信连接,实现传统通信。
本实施例的两个UE30可以采用上述图5或者图5扩展实施例所述的UE。基站40可以采用上述图6或者图7所示的基站。详细可以参考上述图5-图7所示实施例的记载,并采用图2-图4所示的通信切换方法实施例的记载,实现两个UE之间的D2D通信与两个UE与基站之间的传统通信的切换。
本实施例的通信切换系统,通过采用上述UE和基站实现通信切换机制与上述相关方法实施例的实现相同,详细可以参考上述相关方法实施例的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通信切换系统,通过采用上述UE和基站能够进行两个UE的D2D通信和两个UE分别与基站之间的传统通信的切换,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有效地D2D通信和传统通信的切换方案,能够保证D2D通信的过程中,两个UE与基站之间的传统通信能够正常进行,从而能够有效地保证D2D通信和传统通信的切换效率。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至少两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8)

1.一种通信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所述用户设备与另一用户设备进行D2D通信的时频资源;所述时频资源能够指示所述D2D通信的D2D工作周期;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时频资源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在所述D2D工作周期内进行所述D2D通信;
当所述D2D工作周期结束,所述用户设备暂停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进行的所述D2D通信;
所述用户设备进入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与所述基站进行通信;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和所述另一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同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进入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与所述基站进行通信,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基站上报数据缓存状态报告,所述数据缓存状态报告中携带D2D传输剩余数据量的指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进入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与所述基站进行通信,还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基站上报D2D测量报告;和/或
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和/或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寻呼消息;和/或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满足继续进行D2D通信的条件时,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下一次D2D通信的时频资源;所述下一次D2D通信的时频资源能够指示下一次D2D通信的D2D工作周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结束,所述用户设备进入所述下一次D2D工作周期,并根据所述下一次D2D通信的时频资源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进行所述下一次D2D通信。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所述用户设备与另一用户设备进行当前D2D通信的时频资源之前,还包括:
当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的寻呼时机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寻呼时机修改参数;所述寻呼时机修改参数为所述基站根据所述另一用户设备的ID对所述用户设备的原始寻呼时机进行修改得到的修改后的寻呼时机;
或者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所述用户设备与另一用户设备进行当前D2D通信的时频资源之前,还包括:当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的寻呼时机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寻呼时机修改参数;所述寻呼时机修改参数为所述另一用户设备的ID;且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另一用户设备的ID对所述用户设备的原始寻呼时机进行修改得到的修改后的寻呼时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停止D2D通信时,所述用户设备将所述用户设备的寻呼时机修改为所述原始寻呼时机;
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寻呼时机修改指示,以指示所述基站将所述用户设备的寻呼时机修改为所述原始寻呼时机;
或者当停止D2D通信时,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寻呼时机修改指示;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寻呼时机修改指示将寻呼时机修改为所述原始寻呼时机。
8.一种通信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为用户设备和另一用户设备配置D2D通信的时频资源并将所述时频资源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另一用户设备;所述时频资源能够指示所述D2D通信的D2D工作周期;
当所述D2D工作周期结束,所述基站进入所述基站与所述用户设备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和所述基站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并与所述用户设备和/或所述另一用户设备进行通信;所述基站与所述用户设备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与所述基站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同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进入所述基站与所述用户设备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和所述基站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并与所述用户设备和/或所述另一用户设备进行通信,包括: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用户设备或者所述另一用户设备上报的数据缓存状态报告,所述数据缓存状态报告中携带D2D传输剩余的数据量的指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进入所述基站与所述用户设备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和所述基站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并与所述用户设备和/或所述另一用户设备进行通信,还包括: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和/或所述另一用户设备上报的D2D测量报告;和/或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和/或所述另一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和/或
所述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和/或所述另一用户设备发送寻呼消息;和/或
所述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和/或所述另一用户设备发送下行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基站判断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是否能够继续进行D2D通信;
当所述基站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能够继续进行D2D通信,所述基站为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另一用户设备分配下一次D2D通信的时频资源;所述下一次D2D通信的时频资源能够指示所述下一次D2D通信的D2D工作周期。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判断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是否能够继续进行D2D通信,包括:
所述基站判断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另一用户设备是否均没有发生小区切换或者驻留小区的更换、所述基站判断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之间的信号质量是否满足D2D通信的预设质量阈值和所述基站判断所述D2D传输剩余的数据量是否为零;当所述基站确定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另一用户设备均没有发生小区切换或者驻留小区的更换、所述基站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之间的信号质量满足D2D通信的预设质量阈值和所述基站确定所述D2D传输剩余的数据量不为零,所述基站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能够继续进行D2D通信。
13.根据权利要求8-12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站为所述用户设备和另一用户设备配置D2D通信的时频资源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的寻呼时机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所述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寻呼时机修改参数;
其中所述寻呼时机修改参数为修改后的寻呼时机,或者
所述寻呼时机修改参数为所述另一用户设备的ID,用于供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另一用户设备的ID,对所述用户设备的原始寻呼时机进行修改,得到修改后的寻呼时机。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停止D2D通信时,所述基站将所述用户设备的寻呼时机,由所述修改后的寻呼时机修改为所述原始寻呼时机;
所述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第一寻呼时机修改指示,以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将所述修改后的寻呼时机修改为所述原始寻呼时机;
或者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停止D2D通信时,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寻呼时机修改指示;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二寻呼时机修改指示,将所述用户设备的寻呼时机由所述修改后的寻呼时机修改为所述原始寻呼时机。
15.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所述用户设备与另一用户设备进行D2D通信的时频资源;所述时频资源能够指示所述D2D通信的D2D工作周期;
第一通信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时频资源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在所述D2D工作周期内进行所述D2D通信;
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进行D2D通信的所述D2D工作周期结束,暂停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进行的所述D2D通信;
第二通信模块,用于当所述处理模块暂停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进行的所述D2D通信,进入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与所述基站进行通信;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同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具体用于向所述基站上报数据缓存状态报告,所述数据缓存状态报告中携带D2D传输剩余数据量的指示。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还具体用于向所述基站上报D2D测量报告;和/或
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还具体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和/或
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还具体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寻呼消息;和/或
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还具体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通信模块,用于当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满足继续进行D2D通信的条件时,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下一次D2D通信的时频资源;所述下一次D2D通信的时频资源能够指示下一次D2D通信的D2D工作周期。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结束,所述用户设备进入所述下一次D2D通信的工作周期,并根据所述下一次D2D通信的时频资源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进行所述下一次D2D通信。
20.根据权利要求15-19任一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基站发送的所述用户设备与另一用户设备进行D2D通信的时频资源之前,当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的寻呼时机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接收基站发送的寻呼时机修改参数;所述寻呼时机修改参数为所述基站根据所述另一用户设备的ID对所述用户设备的原始寻呼时机进行修改得到的修改后的寻呼时机;
或者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基站发送的所述用户设备与另一用户设备进行D2D通信的时频资源之前,当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的寻呼时机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接收基站发送的寻呼时机修改参数;所述寻呼时机修改参数为所述另一用户设备的ID;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当所述寻呼时机修改参数为所述另一用户设备的ID,根据所述另一用户设备的ID对所述用户设备的原始寻呼时机进行修改得到的修改后的寻呼时机。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当停止D2D通信时,将所述用户设备的寻呼时机修改为所述原始寻呼时机;
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还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寻呼时机修改指示,以指示所述基站将所述用户设备的寻呼时机修改为所述原始寻呼时机;
或者
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还用于当停止D2D通信时,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寻呼时机修改指示;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寻呼时机修改指示将寻呼时机修改为所述原始寻呼时机。
22.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置模块,用于为用户设备和另一用户设备配置D2D通信的时频资源;所述时频资源能够指示所述D2D通信的D2D工作周期;
通信模块,用于将所述时频资源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另一用户设备;
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当所述D2D工作周期结束,所述基站进入所述基站与所述用户设备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和所述基站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与所述用户设备和/或所述另一用户设备进行通信;所述基站与所述用户设备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与所述基站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同步。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模块,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或者所述另一用户设备上报的数据缓存状态报告,所述数据缓存状态报告中携带D2D传输剩余的数据量的指示。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基站进入所述基站与所述用户设备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和所述基站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和/或所述另一用户设备上报的D2D测量报告;和/或
所述通信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基站进入所述基站与所述用户设备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和所述基站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和/或所述另一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和/或
所述通信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基站进入所述基站与所述用户设备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和所述基站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后,向所述用户设备和/或所述另一用户设备发送寻呼消息;和/或
所述通信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基站进入所述基站与所述用户设备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和所述基站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进行通信的工作周期后,向所述用户设备和/或所述另一用户设备发送下行数据。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是否能够继续进行D2D通信;
所述配置模块,还用于当所述判断模块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能够继续进行D2D通信,为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另一用户设备分配下一次D2D通信的时频资源;所述下一次D2D通信的时频资源能够指示所述下一次D2D通信的D2D工作周期。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断模块,具体用于判断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另一用户设备是否均没有发生小区切换或者驻留小区的更换、判断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之间的信号质量是否满足D2D通信的预设质量阈值和判断所述D2D传输剩余的数据量是否为零;当确定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另一用户设备均没有发生小区切换或者驻留小区的更换、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之间的信号质量满足D2D通信的预设质量阈值和确定所述D2D传输剩余的数据量不为零,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能够继续进行D2D通信。
27.根据权利要求22-26任一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修改模块;
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所述配置模块为用户设备和另一用户设备配置D2D通信的时频资源之前,当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另一用户设备的寻呼时机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寻呼时机修改参数;其中所述寻呼时机修改参数为修改后的寻呼时机,或者所述寻呼时机修改参数为所述另一用户设备的ID,用于供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另一用户设备的ID对所述用户设备原始寻呼时机进行修改,得到修改后的寻呼时机。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修改模块,用于当停止D2D通信时,将所述所述用户设备的寻呼时机,由所述修改后的寻呼时机修改为所述原始寻呼时机;
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第一寻呼时机修改指示,以指示所述所述用户设备将所述修改后的寻呼时机修改为所述原始寻呼时机;
或者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当停止D2D通信时,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寻呼时机修改指示;
所述修改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寻呼时机修改指示,将所述用户设备的寻呼时机由所述修改后的寻呼时机修改为所述原始寻呼时机。
CN201110452236.5A 2011-12-29 2011-12-29 通信切换方法、用户设备与基站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887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52236.5A CN103188742B (zh) 2011-12-29 2011-12-29 通信切换方法、用户设备与基站
PCT/CN2012/085906 WO2013097586A1 (zh) 2011-12-29 2012-12-05 通信切换方法、用户设备与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52236.5A CN103188742B (zh) 2011-12-29 2011-12-29 通信切换方法、用户设备与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88742A true CN103188742A (zh) 2013-07-03
CN103188742B CN103188742B (zh) 2015-11-25

Family

ID=486796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5223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88742B (zh) 2011-12-29 2011-12-29 通信切换方法、用户设备与基站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88742B (zh)
WO (1) WO2013097586A1 (zh)

Cited By (4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47246A (zh) * 2013-07-18 2013-10-09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蜂窝网络中嵌入式d2d环境下邻近用户间的发现方法
CN104284340A (zh) * 2013-07-08 2015-0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D2d通信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WO2015014244A1 (zh) * 2013-08-02 2015-02-05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信息方法和装置
WO2015018239A1 (zh) * 2013-08-08 2015-02-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发现方法和用户设备、网络侧设备
CN104363658A (zh) * 2014-11-06 2015-02-18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直通资源的管理方法和直通资源的管理系统
WO2015027927A1 (zh) * 2013-08-29 2015-03-0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通信切换、建立方法及设备
WO2015027879A1 (zh) * 2013-08-26 2015-03-0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检测用户设备接近的方法和设备
WO2015042887A1 (zh) * 2013-09-27 2015-04-02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直连通信的信号传输方法和用户设备
WO2015054903A1 (zh) * 2013-10-18 2015-04-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D2d终端间的初始同步方法及设备
WO2015106698A1 (zh) * 2014-01-16 2015-07-2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d2d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4812076A (zh) * 2014-01-27 2015-07-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到设备业务资源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04822155A (zh) * 2015-03-27 2015-08-05 深圳酷派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处理的方法以及终端
WO2015154392A1 (zh) * 2014-07-15 2015-10-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D2d业务的切换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4995945A (zh) * 2014-01-03 2015-10-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控制方法、节点设备及用户设备
CN105101430A (zh) * 2014-05-08 2015-11-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D2d资源的配置、分配方法及装置
WO2015176251A1 (zh) * 2014-05-21 2015-1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到设备d2d通信中的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6004828A1 (zh) * 2014-07-08 2016-01-14 夏普株式会社 基站、用户设备及相关方法
CN105282839A (zh) * 2014-07-07 2016-01-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d2d通信同步的方法及系统
WO2016015340A1 (zh) * 2014-08-01 2016-0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WO2016019580A1 (zh) * 2014-08-08 2016-02-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缓存状态报告上报方法和装置
WO2016034106A1 (en) * 2014-09-04 2016-03-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d2d
CN105453688A (zh) * 2013-08-04 2016-03-30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停止设备对设备操作的方法和设备
WO2016045091A1 (en) * 2014-09-26 2016-03-31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Device-to-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WO2016061823A1 (zh) * 2014-10-24 2016-04-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缓存状态报告的触发方法、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CN105684529A (zh) * 2013-10-31 2016-06-15 英特尔Ip公司 设备到设备通信的同步
CN105684509A (zh) * 2014-03-31 2016-06-15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D2d通信方法、d2d使能的无线设备以及演进的节点b
WO2016090560A1 (zh) * 2014-12-09 2016-06-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非连续接收的配置方法、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WO2016106729A1 (zh) * 2014-12-31 2016-07-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缓存状态报告的生成方法、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CN105992291A (zh) * 2015-01-30 2016-10-05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支持ProSe业务连续性的方法以及装置
TWI568300B (zh) * 2014-10-24 2017-01-21 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傳送方法和傳送裝置
CN106465438A (zh) * 2014-01-30 2017-02-22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支持国家安全通信和公共安全通信的装置的预配置
CN106538035A (zh) * 2014-07-11 2017-03-22 索尼公司 蜂窝网络中设备到设备业务的分流控制
CN106664518A (zh) * 2014-09-25 2017-05-10 英特尔公司 无线蜂窝技术中设备到设备辅助定位的资源分配与使用
CN106664693A (zh) * 2015-05-29 2017-05-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基站以及用户设备
CN106688288A (zh) * 2014-09-25 2017-05-1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d2d系统中的通信的同步过程及资源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6797668A (zh) * 2014-10-03 2017-05-31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ProSe通信的优化处理
CN107079441A (zh) * 2015-01-13 2017-08-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指示的方法、接入点和终端
WO2017161494A1 (zh) * 2016-03-22 2017-09-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D2d通信方法及设备
WO2018068358A1 (zh) * 2016-10-12 2018-04-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路径切换方法和装置
US10045371B2 (en) 2014-03-21 2018-08-07 Huawei Device (Dongguan) Co., Ltd. Method for detecting device-to-device signal,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CN108377473A (zh) * 2018-02-06 2018-08-07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D2d无线缓存网络中的文件内容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8702771A (zh) * 2016-03-31 2018-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缓存处理方法和用户设备
WO2019090522A1 (zh) * 2017-11-08 2019-05-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D2d通信中资源配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0505673A (zh) * 2015-08-10 2019-11-26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移动环境中的无线传输方法和装置
US10531414B2 (en) 2014-08-06 2020-01-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synchronization signal i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182503A (zh) * 2019-12-31 2020-05-19 成都车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数据融合分析的智能车险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04935415B (zh) * 2014-03-21 2020-10-13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harq-ack传输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US10805891B2 (en) 2014-09-25 2020-10-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nchronization procedure and resource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 in D2D system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00810B2 (en) 2013-10-03 2018-02-2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radio resources for device-to-device 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5050395A1 (en) * 2013-10-03 2015-04-0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radio resources for device-to-device operation upon mobilit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0099452B (zh) * 2019-05-13 2023-11-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相关产品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82114A1 (en) * 2009-01-16 2010-07-22 Nokia Corporation Enablin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in cellular networks
CN102026307A (zh) * 2010-12-20 2011-04-20 北京交通大学 下一代移动通信异构网络中的频谱切换方法
CN102090132A (zh) * 2008-05-15 2011-06-08 诺基亚公司 用于提供对设备到设备通信的协调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2204392A (zh) * 2008-09-05 2011-09-28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 将drx的间歇时段用于小区中的直接对等通信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90132A (zh) * 2008-05-15 2011-06-08 诺基亚公司 用于提供对设备到设备通信的协调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2204392A (zh) * 2008-09-05 2011-09-28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 将drx的间歇时段用于小区中的直接对等通信
WO2010082114A1 (en) * 2009-01-16 2010-07-22 Nokia Corporation Enablin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in cellular networks
CN102026307A (zh) * 2010-12-20 2011-04-20 北京交通大学 下一代移动通信异构网络中的频谱切换方法

Cited By (9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84340A (zh) * 2013-07-08 2015-0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D2d通信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04284340B (zh) * 2013-07-08 2018-03-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D2d通信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03347246B (zh) * 2013-07-18 2016-08-17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蜂窝网络中嵌入式d2d环境下邻近用户间的发现方法
CN103347246A (zh) * 2013-07-18 2013-10-09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蜂窝网络中嵌入式d2d环境下邻近用户间的发现方法
WO2015014244A1 (zh) * 2013-08-02 2015-02-05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信息方法和装置
US10009913B2 (en) 2013-08-02 2018-06-26 Huawei Device Co., Ltd. Information s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645716B2 (en) 2013-08-02 2020-05-05 Huawei Device (Shenzhen) Co., Ltd. Information sending method and appartus
CN105453688B (zh) * 2013-08-04 2019-03-19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停止设备对设备操作的方法和设备
CN105453688A (zh) * 2013-08-04 2016-03-30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停止设备对设备操作的方法和设备
US10064037B2 (en) 2013-08-04 2018-08-2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ocating group owner of proximity services group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5018239A1 (zh) * 2013-08-08 2015-02-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发现方法和用户设备、网络侧设备
US10271363B2 (en) 2013-08-08 2019-04-23 Zte Corporation Device discovery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and network-side device
WO2015027879A1 (zh) * 2013-08-26 2015-03-0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检测用户设备接近的方法和设备
TWI594653B (zh) * 2013-08-26 2017-08-01 China Academy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the proximity of a user's device
US9883541B2 (en) 2013-08-29 2018-01-30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 switching and establish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04427489B (zh) * 2013-08-29 2018-11-2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通信切换、建立方法及设备
CN104427489A (zh) * 2013-08-29 2015-03-1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通信切换、建立方法及设备
WO2015027927A1 (zh) * 2013-08-29 2015-03-0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通信切换、建立方法及设备
US9635489B2 (en) 2013-09-27 2017-04-25 Huawei Device Co., Ltd.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for device to device direct communication between user equipments and user equipment
US10070473B2 (en) 2013-09-27 2018-09-04 Huawei Device (Dongguan) Co., Ltd.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for device to device direct communication between user equipments and user equipment
WO2015042887A1 (zh) * 2013-09-27 2015-04-02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直连通信的信号传输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5009654A (zh) * 2013-10-18 2015-10-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D2d终端间的初始同步方法及设备
WO2015054903A1 (zh) * 2013-10-18 2015-04-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D2d终端间的初始同步方法及设备
CN105684529A (zh) * 2013-10-31 2016-06-15 英特尔Ip公司 设备到设备通信的同步
CN105684529B (zh) * 2013-10-31 2019-06-21 英特尔Ip公司 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的电路、方法和装置
CN104995945A (zh) * 2014-01-03 2015-10-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控制方法、节点设备及用户设备
US9860873B2 (en) 2014-01-16 2018-01-02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D2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WO2015106698A1 (zh) * 2014-01-16 2015-07-2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d2d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4812076A (zh) * 2014-01-27 2015-07-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到设备业务资源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06465438A (zh) * 2014-01-30 2017-02-22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支持国家安全通信和公共安全通信的装置的预配置
US10045371B2 (en) 2014-03-21 2018-08-07 Huawei Device (Dongguan) Co., Ltd. Method for detecting device-to-device signal,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US10375724B2 (en) 2014-03-21 2019-08-06 Huawei Device Co., Ltd. Method for detecting device-to-device signal,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CN104935415B (zh) * 2014-03-21 2020-10-13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harq-ack传输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5684509B (zh) * 2014-03-31 2019-10-25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D2d通信方法、d2d使能的无线设备以及演进的节点b
CN105684509A (zh) * 2014-03-31 2016-06-15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D2d通信方法、d2d使能的无线设备以及演进的节点b
CN105101430A (zh) * 2014-05-08 2015-11-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D2d资源的配置、分配方法及装置
WO2015176251A1 (zh) * 2014-05-21 2015-1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到设备d2d通信中的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5282839A (zh) * 2014-07-07 2016-01-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d2d通信同步的方法及系统
CN105338633A (zh) * 2014-07-08 2016-02-17 夏普株式会社 基站、用户设备及相关方法
WO2016004828A1 (zh) * 2014-07-08 2016-01-14 夏普株式会社 基站、用户设备及相关方法
CN106538035A (zh) * 2014-07-11 2017-03-22 索尼公司 蜂窝网络中设备到设备业务的分流控制
WO2015154392A1 (zh) * 2014-07-15 2015-10-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D2d业务的切换实现方法及装置
US10314073B2 (en) 2014-08-01 2019-06-0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WO2016015340A1 (zh) * 2014-08-01 2016-0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6416399A (zh) * 2014-08-01 2017-0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6416399B (zh) * 2014-08-01 2020-04-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US10531414B2 (en) 2014-08-06 2020-01-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synchronization signal i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925025B2 (en) 2014-08-06 2021-02-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synchronization signal i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540241B2 (en) 2014-08-06 2022-12-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synchronization signal i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667283B2 (en) 2014-08-08 2020-05-2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buffer status report
KR20170039752A (ko) 2014-08-08 2017-04-11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버퍼 상태 리포트를 보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11102799B2 (en) 2014-08-08 2021-08-2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buffer status report
WO2016019580A1 (zh) * 2014-08-08 2016-02-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缓存状态报告上报方法和装置
WO2016034106A1 (en) * 2014-09-04 2016-03-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d2d
US9974077B2 (en) 2014-09-04 2018-05-15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D2D
US10805891B2 (en) 2014-09-25 2020-10-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nchronization procedure and resource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 in D2D system
CN106664518B (zh) * 2014-09-25 2020-04-17 苹果公司 无线蜂窝技术中设备到设备辅助定位的资源分配与使用
CN106664518A (zh) * 2014-09-25 2017-05-10 英特尔公司 无线蜂窝技术中设备到设备辅助定位的资源分配与使用
US11533693B2 (en) 2014-09-25 2022-12-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nchronization procedure and resource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 in D2D system
CN106688288A (zh) * 2014-09-25 2017-05-1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d2d系统中的通信的同步过程及资源控制方法和装置
US11818786B2 (en) 2014-09-26 2023-11-14 Sun Patent Trust Device-to-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US11368997B2 (en) 2014-09-26 2022-06-21 Sun Patent Trust Device-to-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WO2016045091A1 (en) * 2014-09-26 2016-03-31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Device-to-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US10939483B2 (en) 2014-10-03 2021-03-02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Optimizations for prose communications
CN106797668A (zh) * 2014-10-03 2017-05-31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ProSe通信的优化处理
CN106797668B (zh) * 2014-10-03 2021-01-08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ProSe通信的方法、基站及WTRU
US9894466B2 (en) 2014-10-24 2018-02-13 Mediatek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silence time
TWI568300B (zh) * 2014-10-24 2017-01-21 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傳送方法和傳送裝置
WO2016061823A1 (zh) * 2014-10-24 2016-04-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缓存状态报告的触发方法、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CN106797578A (zh) * 2014-10-24 2017-05-31 富士通株式会社 缓存状态报告的触发方法、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CN104363658A (zh) * 2014-11-06 2015-02-18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直通资源的管理方法和直通资源的管理系统
WO2016090560A1 (zh) * 2014-12-09 2016-06-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非连续接收的配置方法、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WO2016106729A1 (zh) * 2014-12-31 2016-07-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缓存状态报告的生成方法、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CN107006028A (zh) * 2014-12-31 2017-08-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缓存状态报告的生成方法、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CN107079441A (zh) * 2015-01-13 2017-08-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指示的方法、接入点和终端
CN105992291A (zh) * 2015-01-30 2016-10-05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支持ProSe业务连续性的方法以及装置
CN105992291B (zh) * 2015-01-30 2019-10-25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支持ProSe业务连续性的方法以及装置
CN104822155A (zh) * 2015-03-27 2015-08-05 深圳酷派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处理的方法以及终端
WO2016155131A1 (zh) * 2015-03-27 2016-10-06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处理的方法以及终端
CN106664693B (zh) * 2015-05-29 2020-04-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基站以及用户设备
CN106664693A (zh) * 2015-05-29 2017-05-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基站以及用户设备
CN110505673A (zh) * 2015-08-10 2019-11-26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移动环境中的无线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0505673B (zh) * 2015-08-10 2021-11-30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移动环境中的无线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8702612B (zh) * 2016-03-22 2021-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D2d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08702612A (zh) * 2016-03-22 2018-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D2d通信方法及设备
WO2017161494A1 (zh) * 2016-03-22 2017-09-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D2d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08702771A (zh) * 2016-03-31 2018-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缓存处理方法和用户设备
US11071171B2 (en) 2016-10-12 2021-07-2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ath switch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8068358A1 (zh) * 2016-10-12 2018-04-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路径切换方法和装置
WO2019090522A1 (zh) * 2017-11-08 2019-05-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D2d通信中资源配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11665520B2 (en) 2017-11-08 2023-05-30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Resource configuration method in D2D communication and terminal device
TWI805641B (zh) * 2017-11-08 2023-06-21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D2d通訊中資源配置的方法、終端設備和網路設備
CN108377473B (zh) * 2018-02-06 2021-03-09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D2d无线缓存网络中的文件内容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8377473A (zh) * 2018-02-06 2018-08-07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D2d无线缓存网络中的文件内容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11182503A (zh) * 2019-12-31 2020-05-19 成都车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数据融合分析的智能车险评估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097586A1 (zh) 2013-07-04
CN103188742B (zh) 2015-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88742A (zh) 通信切换方法、用户设备与基站
EP4106410A1 (en) Sidelink relay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and medium
US20230180274A1 (en) Data scheduling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system
CN107592974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提供服务的方法和设备
CN105981433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指示d2d数据的qos的方法和装置
CN103139930B (zh) 连接建立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6162929B (zh) 在设备直通系统中用户终端与中继节点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8307528B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6161867A1 (zh) 终端直通中继节点的确定、使用方法及装置
CN106961703B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0536262A (zh) 一种直通链路通信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4869526A (zh) 一种设备到设备通信及其资源分配方法、设备
CN107580796B (zh) 接入控制方法、用户设备和网络设备
KR20150002521A (ko) 디바이스-투-디바이스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7113593A (zh) 使用ue到ue中继的发现和通信
CN109565785B (zh) 一种寻呼方法和寻呼设备
WO2014127677A1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634812A (zh) 一种基于用户设备中继同小区设备到设备直传通信的方法
CN104105155A (zh) 接收设备发现信息、发送设备发现信息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2457825A (zh) 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WO2016202227A1 (zh) 一种层2链路标识的选择、通知方法及装置
CN107534987A (zh) 一种数据调度方法、基站及系统
CN104283602A (zh) 集群中继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172090B (zh) 终端间的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10741696A (zh) 用于无线电系统的区域更新过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

Termination date: 201812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