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88581A - 音源传输线与耳机 - Google Patents

音源传输线与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88581A
CN103188581A CN2012100462162A CN201210046216A CN103188581A CN 103188581 A CN103188581 A CN 103188581A CN 2012100462162 A CN2012100462162 A CN 2012100462162A CN 201210046216 A CN201210046216 A CN 201210046216A CN 103188581 A CN103188581 A CN 1031885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or
electric
signal
output
in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4621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裕隆
许博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wertech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wertech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wertech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wertech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1885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85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41Mechanical or electronic switches, or contro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3/00Circuits for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音源传输线与耳机,所述音源传输线具有音源传输接头与线控器。线控器经信号缆线耦接音源传输接头。于线控器中,信号输入模块上的其中一个信号输入端耦接于音源传输接头上的其中一个信号传输单元。第一控制件机械式地至少连动第一导电件与第二导电件,使得第一导电件的输入端耦接信号输入模块上的多个信号输入端,且第一导电件的输出端耦接在其中一组导线电路的输入端,或者,使得第二导电件的输入端耦接在同一组导线电路的输出端,且第二导电件的输出端耦接信号输出模块上的多个信号输出端。

Description

音源传输线与耳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音源传输线与耳机,且特别是有关于可切换馈入信号的传输顺序的音源传输线与耳机。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当使用者希望收听电子装置(例如手机、MP3随身听、PDA等)中的音频信号时,除了可以直接利用电子装置上的喇叭播放声音之外,也可以选择将耳机的音源传输接头插接在电子装置的耳机插座中,使得耳机上的扬声器可以播放出电子装置中的音频信号。随着科技的演进,市面上耳机的音源传输接头通常可分为三节式与四节式两种,每一节皆为一个信号传输单元。目前,电子装置的耳机插座中通常会设置有四个信号耦接端,以对应四节式的音源传输接头,使得每一个信号传输单元都可以承载不同的耳机信号。在此,这些信号传输单元所承载的耳机信号可分别为左声道信号、右声道信号、麦克风信号以及接地信号。
若以手机为例子,虽然各家手机厂商对于耳机插座的大小、尺寸已有了统一的规格,然而各家手机厂商对于耳机插座中的四个信号耦接端的定义却不尽相同。举例来说,部分的手机厂商习惯以耳机插座中的第一个信号耦接端(对应耳机的音源传输接头上的第一个信号传输单元)来传输左声道信号,然而也有另一部分的手机厂商习惯以耳机插座中的第一个信号耦接端(对应耳机的音源传输接头上的第一个信号传输单元)来传输麦克风信号。
也就是说,各家手机厂商对于耳机信号的传输顺序不一定相同,但由于传统的耳机内部的电路是固定的,若第一个信号传输单元已预设连接在左耳的喇叭元件,显然地,左耳的喇叭元件仅能正确判读左声道信号,而没有办法处理麦克风信号。另一方面,若第一个信号传输单元已预设连接在麦克风元件,麦克风元件同样仅能正确判读麦克风信号,而没有办法处理左声道信号。
为了解决上述耳机信号的传输顺序不一定相同的问题,中国台湾发明专利第I324891号揭示了一种可以适应性解读多个耳机信号的耳机,此专利的主要内容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第I324891号专利的耳机装置9具有音源传输接头90以及多组开关SW1~SW4,信号传输单元902对应连接开关SW1,同理,信号传输单元904~908也分别一对一连接开关SW2~SW4。另外,音源传输接头90可以通过信号传输单元902~908接收来自手机的左声道信号、右声道信号、麦克风信号以及接地信号。
在此,第I324891号专利声称,由于手机的左声道信号、右声道信号、麦克风信号以及接地信号均不一定出现在哪一个信号传输单元中(视各家手机厂商的规格而有所不同),因此耳机装置9实际上配置有16种信号传输的模式。以开关SW1为例子,开关SW1可以任意地将信号传输单元902所承载的耳机信号输出成耳机可接收的左声道信号LCH、右声道信号RCH、麦克风信号MIC或接地信号GND。也就是说,第I324891号专利在4个开关都可以输出耳机可接收的左声道信号LCH、右声道信号RCH、麦克风信号MIC或接地信号GND的情况下,方能解决耳机信号的传输顺序不一定相同的问题。
然而,从实际使用、制造的角度来看,仅通过机械、结构上的操作而达成16种信号线路的切换,使得4个开关以第I324891号专利(特别是图3)的方式分别输出耳机可接收的4种信号(LCH、RCH、GND、MIC),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从第I324891号专利的说明书第9页11行可知,第I324891号专利尚需额外配置一个控制信号产生器来产生控制信号,并利用所述控制信号去切换所述4个开关的信号传输模式。换句话说,第I324891号专利实际上是要利用一个IC晶片去控制所述4个开关以选择16种信号传输模式。
于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应可了解,使用者要从16种信号传输模式中自行选择出正确的信号传输模式并不容易(特别是使用者并不一定了解耳机信号的传输顺序有何差异),且若在耳机中置入IC晶片会大幅增加耳机的生产、制造成本,并需要安装、配置额外的电池或电力线以提供IC晶片所需的电力,将使得耳机产品缺乏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台湾专利第201143226号公开揭示了一种通过机械、结构上的操作而达成切换信号线路的耳机。然而,从中国台湾专利第201143226号公开的说明书第9页11-14行可知,201143226号专利不过是揭示了切换三节式与四节式音源传输接头的技术,实际上没有办法解决上述耳机信号的传输顺序不一定相同的问题,且由于该专利所揭示的结构过于简单,于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完全没有办法通过第I324891号专利与第201143226号公开内容的组合,以实现更复杂的切换功能。
因此,如何在不使用IC晶片的情况下,解决上述耳机信号的传输顺序不一定相同的问题,实乃目前业界亟欲达成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音源传输线,可以机械性地切换实体线路的电性连接关系,使得音源传输接头传输的耳机信号可以正确地被耳机所接收。因此,本发明在不需要使用IC晶片的情况下,同样可以解决不同厂商对于耳机信号的传输顺序不一定相同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机,可以机械性地切换实体线路的电性连接关系,使得音源传输接头传输的耳机信号可以正确地被耳机所接收。因此,本发明在不需要使用IC晶片的情况下,同样可以解决不同厂商对于耳机信号的传输顺序不一定相同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音源传输线,所述音源传输线具有音源传输接头与线控器。音源传输接头具有多个信号传输单元,用以传输电子装置的多个耳机信号。线控器经信号缆线耦接音源传输接头,且线控器具有信号输入模块、信号输出模块、第一控制件以及多组导线电路。信号输入模块具有多个信号输入端,每一个信号输入端一对一地耦接于所述多个信号传输单元其中之一。信号输出模块具有多个信号输出端。第一控制件机械式地连动至少第一导电件与第二导电件,第一导电件的输入端耦接所述多个信号输入端,且第二导电件的输出端耦接所述多个信号输出端。每一组导线电路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有预设的端子对应关系,且不同的导线电路被预设的端子对应关系皆不相同。此外,第一控制件选择性地控制第一导电件的输出端耦接在所述多组导线电路其中一组的输入端,或控制第二导电件的输入端耦接在同一组导线电路的输出端。
于本发明一示范实施例中,线控器具有第一本体部与第二本体部,第一本体部用以容置第一开关,且第二本体部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本体部。当相对于第一本体部转动第二本体部时,第二本体部连动第一控制件,使第一控制件控制第一导电件与第二导电件同时耦接所述多组导线电路其中一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所述耳机具有音源传输接头、线控器以及声音输出装置。音源传输接头具有多个信号传输单元,用以传输电子装置的多个耳机信号。线控器经信号缆线耦接音源传输接头,且线控器具有信号输入模块、信号输出模块、第一控制件以及第一开关。信号输入模块具有多个信号输入端,每一个信号输入端一对一地耦接于所述多个信号传输单元其中之一。信号输出模块具有多个信号输出端。第一控制件机械式地连动第一导电件与第二导电件,第一导电件的输入端耦接所述多个信号输入端,且第二导电件的输出端耦接所述多个信号输出端。第一开关具有多组导线电路,每一组导线电路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有预设的端子对应关系,且不同的导线电路被预设的端子对应关系皆不相同。此外,第一控制件选择性地控制第一导电件的输出端耦接在所述多组导线电路其中一组的输入端,并同时控制第二导电件的输入端耦接在同一组导线电路的输出端。声音输出装置耦接信号输出模块,依据所述多个信号输出端所输出的耳机信号的顺序,以对应产生声音。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音源传输线与耳机设置有多组的导线电路,且不同的导线电路被预设的端子对应关系皆不相同。藉此,使用者可以依据不同电子装置的规格,通过控制件机械性地切换不同的导线电路,使得音源传输接头传输的耳机信号可以正确地被耳机所接收。因此,本发明在不需要使用IC晶片的情况下,同样可以解决不同厂商对于耳机信号的传输顺序不一定相同的问题。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者。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耳机的功能方块图;
图2A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耦接一组导线电路的耳机的电路示意图;
图2B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耦接另一组导线电路的耳机的电路示意图;
图2C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耦接再一组导线电路的耳机的电路示意图;
图3A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耦接一组导线电路与一组附属导线电路的耳机的电路示意图;
图3B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耦接另一组导线电路与一组附属导线电路的耳机的电路示意图;
图3C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耦接另一组导线电路与另一组附属导线电路的耳机的电路示意图;
图4是图3A中的耳机的立体视图;
图5是图4中的耳机的部分的内部结构图;
图6是图5中的耳机的部分的内部结构图;
图7是图6中的耳机的部分的内部结构图;
图8A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三连动件与开关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8B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三连动件与开关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耳机;
10:音源传输接头;
102、104、106、108:信号传输单元;
12:线控器;
120:信号输入模块;
120a~120d:信号输入端;
122:信号输出模块;
122a~122d:信号输出端;
124:开关;
1240、1242、1244:导线电路;
1240a、1242a、1244a:导线电路的输入端;
1240b、1242b、1244b:导线电路的输出端;
126:控制件;
1260、1262:导电件;
1260a、1262a:导电件的输入端;
1260b、1262b:导电件的输出端;
14:声音输出装置;
2:耳机;
20:音源传输接头;
202、204、206、208:信号传输单元;
22:线控器;
220:信号输入模块;
220a~220d:信号输入端;
222:信号输出模块;
222a~222d:信号输出端;
224、228:开关;
2240、2242:导线电路;
2280、2282:附属导线电路;
2240a、2242a:导线电路的输入端;
2240b、2242b:导线电路的输出端;
2280a、2282a:附属导线电路的输入端;
2280b、2282b:附属导线电路的输出端;
226、230:控制件;
2260、2262、2300、2302:导电件;
2260a、2262a、2300a、2302a:导电件的输入端;
2260b、2262b、2300b、2302b:导电件的输出端;
24:声音输出装置;
3:耳机;
30:音源传输接头;
32:线控器;
320:第一本体部;
322:第二本体部;
34:声音输出装置;
36:麦克风;
38:麦克风开关;
324:第一连动件;
326a、326b:第二连动件;
328a、328b:第三连动件;
330a、330b:开关;
P1~P12:导电脚位;
9:现有技术的耳机; 90:音源传输接头;
SW1~SW4:开关;L:信号缆线;
d:位移。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耳机的一示范实施例〕
请参见图2A,图2A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耦接一组导线电路的耳机的电路示意图。如图2A所示,本发明的耳机1具有音源传输接头10、线控器12以及声音输出装置14。于实务上,音源传输接头10通过一条信号缆线(未示于图2A)与线控器12连接在一起,而声音输出装置14可为一般市售耳机经常具有的扬声器与麦克风。在此,音源传输接头10与线控器12可组合起来看做一条音源传输线,而声音输出装置14可以固设或可插拔地连接在音源传输线的信号输出模块上。以下分别说明耳机1之中各部元件的相对关系以及功能。
音源传输接头10具有信号传输单元102、信号传输单元104、信号传输单元106以及信号传输单元108,分别用以传输一个种类的耳机信号。于实务上,音源传输接头10插接在一个电子装置(未示于图式)中,而耳机信号包括了左声道信号、右声道信号、麦克风信号以及接地信号。由于电子装置不固定左声道信号、右声道信号、麦克风信号以及接地信号的输出顺序,故本发明在此不限制任一个信号传输单元(102~108)所承载的耳机信号的类型。另外,本发明同样不限制音源传输接头10的尺寸,举例来说,音源传输接头10可以用来插接在2.5mm或3.5mm的耳机孔中,于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视情况自行设计。
于本实施例中,线控器12中具有信号输入模块120、信号输出模块122、开关124以及控制件126。信号输入模块120具有多个信号输入端(120a~120d),每一个信号输入端一对一地耦接于所述多个信号传输单元(102~108)其中之一。为了方便说明,本实施例示范了将信号输入端120a耦接到信号传输单元102,信号输入端120b耦接到信号传输单元104,信号输入端120c耦接到信号传输单元106,信号输入端120d耦接到信号传输单元108,然而这种电性连接关系并不是用以限制本发明。举例来说,信号输入端120a当然也可以耦接到其他的信号传输单元,在不脱离一个信号输入端耦接一个信号传输单元的情况下,于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自由改变信号输入端与信号传输单元的耦接关系。
信号输出模块122具有多个信号输出端(122a~122d),使得耳机信号可以在声音输出装置14与线控器12之间进行传输。于实务上,声音输出装置14可对应具有左扬声器传输端、右扬声器传输端、接地端以及麦克风传输端等端子。举例来说,本发明可以预先将信号输出端122a耦接到左扬声器传输端、信号输出端122b耦接到右扬声器传输端、信号输出端122c耦接到接地端,以及将信号输出端122d耦接到麦克风传输端。换句话说,只要信号输出端122a正确接收到左声道信号、信号输出端122b正确接收到右声道信号、信号输出端122c正确接收到接地信号,以及信号输出端122d正确接收到麦克风信号时,声音输出装置14便可以正常工作。
开关124具有多组导线电路(1240~1244),每一组导线电路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有预设的端子对应关系,且不同的导线电路被预设的端子对应关系皆不相同。另外,控制件126机械式地连动导电件1260与导电件1262,藉此,控制件126可以选择性地控制导电件1260与导电件1262分别耦接在所述多组导线电路(1240~1244)其中一组的两端。举例来说,图2A示范了使用者直接操控控制件126,而将导电件1260与导电件1262分别耦接导线电路1240的两端的例子。
于实务上,导电件1260可以有一组输入端1260a与一组输出端1260b,输入端1260a与输出端1260b可以各自有4个彼此独立导电点,而输入端1260a的第1至4个导电点分别与输出端1260b的第1至4个导电点电性连接。此外,导电件1260的输入端1260a的4个导电点分别耦接信号输入端(120a~120d),且导电件1262的输出端1262b的4个导电点分别耦接信号输出端(122a~122d)。请注意,上述的导电件1260与信号输入模块120之间、导电件1262与信号输出模块122之间的耦接关系是固定的,并不会随着控制件126机械式地连动导电件1260与导电件1262时而有所改变。
回到图2A来看,当导电件1260与导电件1262分别耦接导线电路1240的两端时,实际上导电件1260输出端1260b会对应连接到导线电路1240的输入端1240a。导线电路1240的输入端1240a同样也可以有4个导电点以分别对应导电件1260输出端1260b上的4个导电点。同理,导线电路1240的输出端1240b也可以有4个导电点以分别对应导电件1262输入端1262a上的4个导电点。藉此,当使用者知道信号传输单元102可接收到左声道信号时,便可通过控制件126选择导通导线电路1240,使得信号输出端122a正确接收到左声道信号,而让声音输出装置14可以正常工作。
由于信号输出模块122与声音输出装置14的信号传输脚位是不变的(例如信号输出端122a~122d分别耦接到左扬声器传输端、右扬声器传输端、接地端以及麦克风传输端),故控制件126的作用在于选择一个适当的导线电路1240,利用导线电路1240整理音源传输接头10接收进来的耳机信号,并将耳机信号切换至正确的信号传输路径上,使得信号输出模块122上的每一个信号输出端(122a~122d)可以收到正确的耳机信号以传输给声音输出装置14。也就是说,当控制件126选择导通导线电路1240时,信号输入模块120的信号输入端120a可以通过导电件1260、导线电路1240、导电件1262,而直接电性连接到信号输出模块的122信号输出端122a。藉此,本实施例的耳机1便可将音源传输接头10中的信号传输单元102所承载的左声道信号,直接传输到声音输出装置14的左扬声器传输端。当然,其他的耳机信号也可如上述的方式传输到声音输出装置14上适当的传输端,本实施例在此不予赘述。
于一实际情况中,若所述电子装置是手机,且此手机的制造厂商是苹果(Apple)、宏达电(HTC)或者三星(Samsung)时,音源传输接头10的第一个信号传输单元102(第一节),是被设计用来传输左声道信号;音源传输接头10的第二个信号传输单元104(第二节),是被设计用来传输右声道信号;音源传输接头10的第三个信号传输单元106(第三节),是被设计用来传输接地信号;音源传输接头10的第四个信号传输单元108(第四节),是被设计用来传输麦克风信号。此时,由于图2A所示的导线电路1240在输入端1240a上的第一个导电点与输出端1240b上的第一个导电点之间设置有信号传输路径,使得音源传输接头10的第一个信号传输单元102中的左声道信号可以直接被传输到声音输出装置14的左扬声器传输端。同样地,导线电路1240在输入端1240a上的第二个导电点与输出端1240b上的第二个导电点之间设置有信号传输路径;在输入端1240a上的第三个导电点与输出端1240b上的第三个导电点之间设置有信号传输路径;以及在输入端1240a上的第四个导电点与输出端1240b上的第四个导电点之间设置有信号传输路径,藉此可以正确地将每一个耳机信号传输给声音输出装置14。
然而,于另一实际情况中,若所述电子装置是RIM所生产的Blackberry手机时,则音源传输接头10的第一个信号传输单元102(第一节),是被设计用来传输麦克风信号;音源传输接头10的第二个信号传输单元104(第二节),是被设计用来传输左声道信号;音源传输接头10的第三个信号传输单元106(第三节),是被设计用来传输右声道信号;音源传输接头10的第四个信号传输单元108(第四节),是被设计用来传输接地信号。此时,利用图2A所示的导线电路1240是没有办法正确地将每一个耳机信号传输给声音输出装置14的。
因此,使用者可直接操控控制件126,而将导电件1260与导电件1262分别耦接另一个导线电路(例如导线电路1242)的两端,使得信号输出模块122上的每一个信号输出端(122a~122d)可以收到正确的耳机信号以传输给声音输出装置14。
请注意,虽然图2A所示的实施例揭示了导电件1260与导电件1262都是可相对开关124移动的元件,然而实际上控制件126可以仅控制导电件1260与导电件1262其中之一。举例来说,当控制件126仅控制导电件1260时,导电件1262与信号输出模块122可以被组合在一起,使得所有导线电路(1240~1244)的输出端都可以直接耦接到信号输出模块122。另一方面,当控制件126仅控制导电件1262时,导电件1260与信号输入模块120可以被组合在一起,使得所有导线电路(1240~1244)的输入端都可以直接耦接到信号输入模块120。藉此,本实施例也可经由移动导电件1260或导电件1262,使得开关124中的导线电路(1240~1244)可以被对应切换。
请参见图2B,图2B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耦接另一组导线电路的耳机的电路示意图。图2A与图2B的差异在于,图2B所示为导电件1260与导电件1262耦接在导线电路1242的两端。详细来说,图2B所示的导线电路1242在输入端1242a上的第一个导电点与输出端1242b上的第四个导电点之间设置有信号传输路径,使得音源传输接头10的第一个信号传输单元102中的麦克风信号可以直接被传输到声音输出装置14的麦克风传输端。此外,导线电路1242在输入端1242a上的第二个导电点与输出端1242b上的第一个导电点之间设置有信号传输路径;在输入端1242a上的第三个导电点与输出端1242b上的第二个导电点之间设置有信号传输路径;以及在输入端1242a上的第四个导电点与输出端1242b上的第三个导电点之间设置有信号传输路径,藉此可以正确地将每一个耳机信号传输给声音输出装置14。
于再一实际情况中,若所述电子装置是诺基亚(Nokia)所生产的手机时,则音源传输接头10的第一个信号传输单元102(第一节),是被设计用来传输左声道信号;音源传输接头10的第二个信号传输单元104(第二节),是被设计用来传输右声道信号;音源传输接头10的第三个信号传输单元106(第三节),是被设计用来传输麦克风信号;音源传输接头10的第四个信号传输单元108(第四节),是被设计用来传输接地信号。此时,不论是利用图2A或图2B所示的导线电路1240、1242都没有办法正确地将每一个耳机信号传输给声音输出装置14的。
因此,使用者可直接操控控制件126,而将导电件1260与导电件1262分别耦接另一个导线电路(例如导线电路1244)的两端,使得信号输出模块122上的每一个信号输出端(122a~122d)可以收到正确的耳机信号以传输给声音输出装置14。
请参见图2C,图2C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耦接再一组导线电路的耳机的电路示意图。图2A与图2C的差异在于,图2C所示为导电件1260与导电件1262耦接在导线电路1244的两端。详细来说,图2C所示的导线电路1244在输入端1244a上的第一个导电点与输出端1244b上的第一个导电点之间设置有信号传输路径,使得音源传输接头10的第一个信号传输单元102中的左声道信号可以直接被传输到声音输出装置14的左扬声器传输端。此外,导线电路1244在输入端1244a上的第二个导电点与输出端1244b上的第二个导电点之间设置有信号传输路径;在输入端1244a上的第三个导电点与输出端1244b上的第四个导电点之间设置有信号传输路径;以及在输入端1244a上的第四个导电点与输出端1244b上的第三个导电点之间设置有信号传输路径,藉此可以正确地将每一个耳机信号传输给声音输出装置14。
由上述可知,其实图2A与图2C中所分别示出的导线电路1240与导线电路1244的差异不大,实际上仅有两条信号传输路径有差异而已。因此,本发明各提出了另一种实施方式,使得上述三种信号传输方式的切换可通过一个4对2开关(4个输入信号切换两种模式)与一个2对2(2个输入信号切换两种模式)开关实现。
〔本发明的耳机的另一示范实施例〕
请参见图3A,图3A所示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耦接一组导线电路与一组附属导线电路的耳机的电路示意图。本实施例的音源传输接头20、声音输出装置24、控制件226、信号输入模块220以及信号输出模块222与前一个实施例相同,在此不予赘述。与前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线控器22中的开关224仅只有两组导线电路(2240与2242),并增加了一组开关230以及与开关228搭配的控制件230。其中开关224中的导线电路2240与前一实施例的导线电路1242有相同的端子对应关系,而开关224中的导线电路2242与前一实施例的导线电路1240有相同的端子对应关系。
详细来说,控制件230机械式地连动导电件2300与导电件2302,藉此,控制件230可以选择性地控制导电件2300与导电件2302分别耦接在附属导线电路2280或是附属导线电路2282其中一组的两端。在此,附属导线电路2280在输入端2280a上的第一个导电点与输出端2280b上的第一个导电点之间设置有信号传输路径;在输入端2280a上的第二个导电点与输出端2280b上的第二个导电点之间设置有信号传输路径。另一方面,附属导线电路2282在输入端2282a上的第一个导电点与输出端2282b上的第二个导电点之间设置有信号传输路径;在输入端2282a上的第二个导电点与输出端2282b上的第一个导电点之间设置有信号传输路径。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为了方便说明,故将导线电路2240设计与导线电路1242相同,而将导线电路2242设计与导线电路1240相同,然而本实施例并不限制导线电路2240与导线电路2242内部实际的端子对应关系。举例来说,于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应可明白的是,若同时将附属导线电路2280或是附属导线电路2282内部实际的端子对应关系互换,导线电路2242当然也可以设计与导线电路1244相同。此外,与图2A相同的是,虽然图3A所示的实施例揭示了导电件2260与导电件2262都是可相对开关224移动的元件,而导电件2300与导电件2302都是可相对开关228移动的元件。然而,实际上控制件226可以仅控制导电件2260与导电件2262其中之一,且控制件230可以仅控制导电件2300与导电件2302其中之一。
在此,图3A示范了使用者直接操控控制件226,而将导电件2260与导电件2262分别耦接导线电路2240的两端,且操控控制件230而将导电件2300与导电件2302分别耦接附属导线电路2280的两端的例子。
请注意,在本实施例中,导电件2262的输出端2262b的仅只有前两个导电点耦接信号输出端(222a~222b),而导电件2262的输出端2262b的后两个导电点耦接在导电件2300的输入端2300a的两个导电点上。此外,导电件2300的输出端2300b的两个导电点分别耦接到信号输出端(222c~222d)。
以实际操作的角度来说,当使用者以图3A的方式使控制件226与控制件230分别导通导线电路2240以及附属导线电路2280时,此线控器22实际上可以产生与图2B的线控器12一样的功能。也就是说,图3A的耳机2可以用来接收RIM所生产的Blackberry手机所发送出的耳机信号。
同样地,当使用者以图3B的方式使控制件226与控制件230分别导通导线电路2242以及附属导线电路2280时,此线控器22实际上可以产生与图2A的线控器12一样的功能。也就是说,图3B的耳机2可以用来接收苹果(Apple)、宏达电(HTC)或者三星(Samsung)所生产的手机所发送出的耳机信号。
另一方面,当使用者以图3C的方式使控制件226与控制件230分别导通导线电路2242以及附属导线电路2282时,此线控器22实际上可以产生与图2C的线控器12一样的功能。也就是说,图3C的耳机2可以用来接收诺基亚(Nokia)所生产的手机所发送出的耳机信号。
若从耳机的外观与结构来看,请参见图4,图4示出了图3A中的耳机的立体视图。如图4所示,图4所示的耳机3具有音源传输接头30、线控器32以及声音输出装置34。音源传输接头30与图3A中的音源传输接头20相同,在此不予赘述。请注意,图4所示音源传输接头30、线控器32以及声音输出装置34仅用以说明上述元件的耦接关系,并非用以限制音源传输接头30以及声音输出装置34耦接在线控器32的相对位置。举例来说,在不影响功能的情况下,音源传输接头30与声音输出装置34当然也可以互换耦接在线控器32的位置。
线控器32经信号缆线L耦接音源传输接头30,且线控器32具有第一本体部320与第二本体部322,第一本体部用以容置图3A中线控器22的元件(包括开关224与开关228),且第二本体部322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本体部320。于实务上,第一本体部320与第二本体部322的外观均为是一个柱状体,举例来说,所述柱状体可以进一步定义为圆柱体。也就是说,相对于第一本体部320转动第二本体部322时,实际上第二本体部322绕着第一本体部320的长轴的延伸线转动。此外,当转动第二本体部322时,第二本体部322会连动图3A中的控制件226与控制件230其中至少一个。
藉此,连动控制件226可以使图3A中的导电件2260与导电件2262同时耦接导线电路2240或导线电路2242,或者,连动控制件230可以使导电件2300与导电件2302同时耦接附属导线电路2280或附属导线电路2282。
请继续参见图4,耳机3的线控器32还可以具有麦克风36以及麦克风开关38,也就是说,声音输出装置34可以仅包括扬声器,而图3A中的信号输出模块222的信号输出端222d可以耦接到麦克风36,使得耳机3的收音与放音的功能被分离开来。从实际使用的方式来说,当麦克风开关38被使用者按压下去的时候,耳机3的麦克风36才开始收音,于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应可明了麦克风36与麦克风开关38的功能,本发明在此不再继续详述。
若将第一本体部320的外壳拆开时,可参见图5。如图5所示,第二本体部322在转动时,实际上可以连动第一连动件324以同一旋转速度转动,而第二连动件326a同时会受到第一连动件324的连动而产生平行于第一本体部320的长轴的位移d。当然,第二本体部322的旋转角度与位移d的大小可以具有相关性,举例来说,当第二本体部322旋转90度时,第二连动件326a会朝向第二本体部322的方向移动一个位移d,当第二本体部322继续旋转90度(共180度)时,第二连动件326a会朝相反方向移动一个位移d(回到原始位置)。在此,本实施例并不限制第二本体部322的旋转角度与位移d的大小的换算关系,于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自行设定。
接着,若将第二连动件326a隐藏不看时,由图6可知,第二连动件326a实际上可以用以控制开关330a的第三连动件328a。当开关330a可以看成是图3A中的开关224时,这个第三连动件328a即可以用以连动导电件2260与导电件2262。换句话说,第二本体部322、第一连动件324、第二连动件326a与第三连动件328a即可看成图3A中的控制件226,使用者只需要通过转动第二本体部322,即可达到切换开关224的目的。在此,所述位移d可以是导电件2260与导电件2262自导线电路2240切换至导线电路2242的实际距离。请注意,若是如图2A具有三个导线电路时,任两个导线电路之间的距离可以是一半的位移d,使得位移0、位移0.5d与位移d可以分别对应到三个导线电路。
然而,从图3A可知,本实施例的耳机并不仅只有一组开关330a,更还可以有另一组相仿的开关330b(其于图7中;可对应到图3A中的开关228)。请参见图7,从耳机3的侧视图来看,若仅留下一组开关330a(以及与开关330a连动的第二连动件326a、第三连动件328a)、另一组开关330b(以及与开关330b连动的第二连动件326b、第三连动件328b)与用以设置开关330a、开关330b的基板38时,即可以看出开关330a与开关330b的相对关系。
请继续参见图6与图7,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说,第一连动件324可以经过适当的设计,选择性地连动第二连动件326a或第二连动件326b,或者同时连动第二连动件326a与第二连动件326b。举例来说,当使用者将第二本体部322以顺时针旋转90度时,第二连动件326a可以通过第一连动件324被连动,而当使用者将第二本体部322以逆时针旋转90度时,第二连动件326b可以通过第一连动件324被连动。藉此,使用者可以依据手机的制造厂商,对应通过转动第二本体部322,使得音源传输接头30上的每一个耳机信号都可以正确地在声音输出装置34(或麦克风36)与手机之间进行传输与接收。
且需特别说明的是,虽然上述实施例以旋转第二本体部322的操作来带动第三连动件328a进行位移,但实际上并不限于此。举例来说,第二本体部322、第一连动件324以及第二连动件326b都可以被省略不用,只要第三连动件328a露出于第一本体部320的外壳而可被使用者直接推动。换句话说,使用者在操作耳机3时,可以不需要旋转第二本体部322,而以一直线方向直接操作第三连动件328a,并使得第三连动件328a产生位移d,同样可以达成切换开关330a中的导线电路的目的。请注意,虽然本实施例以转动、直线推动的操作方式为例,于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应可明了,使用者更可以利用移动、滑动、按压或其他适当的操作方式来控制线控器32上的任一构件,使得所述构件让第三连动件328a产生位移d,本发明在此不加以限制。
此外,针对第三连动件328a与开关330a的作动方式,请一并参见图8A与图8B。图8A所示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三连动件与开关的一结构示意图,而图8B所示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三连动件与开关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若将开关330a拆开来看,可以看出第三连动件328a会同时连动4个金属滑块(40、42、44、46),而这4个金属滑块(40、42、44、46)即可以看成图3A中的导电件2260(或导电件2262)。详细来说,开关330a可以有12个导电脚位(P1~P12),其中导电脚位(P1~P4)可以分别连接到图3A中信号输入模块220的各个信号输出端(220a~220d),用以接收来自音源传输接头30的耳机信号。另一方面,导电脚位P5、P7、P9、P11可以分别连接到图3A中导线电路2240的输入端2240a,而导电脚位P6、P8、P10、P12可以分别连接到图3A中导线电路2242的输入端2242a。
藉此,当第三连动件328a位于图8A所示的位置时,导电脚位P1~P4可以通过金属滑块40、42、44、46而分别耦接到导电脚位P5、P7、P9、P11,而当第三连动件328a位于图8B所示的位置时,导电脚位P1~P4可以通过金属滑块40、42、44、46而分别耦接到导电脚位P6、P8、P10、P12。藉此,图8A与图8B即可为一种用以实现图3A中导电件2260切换导线电路2240与导线电路2242的例子。当然,只要导电脚位被连接到适当的输入端或输出端,本发明所述的其他的导电件都可以通过类似图8A与图8B的方式于对应的导线电路之间进行切换,本发明在此不加以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图4中所示的线控器32第二本体部322是可以进行机械式地旋转的,在各个连动件都会承受相当的应力,因此结构上并不适合与音源传输接头30整合在一起。特别是,音源传输接头30需要时常被插拔,若将线控器32与音源传输接头30整合在一起会加速机械构件的损坏。因此,本专利的音源传输接头30与线控器32之间需要有信号缆线L,以减少在插拔音源传输接头30时,传递到线控器32的应力。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音源传输线与耳机设置有多组的导线电路,且不同的导线电路被预设的端子对应关系皆不相同。藉此,使用者可以依据不同电子装置的规格,通过控制件机械性地切换不同的导线电路,使得音源传输接头传输的耳机信号可以正确地被耳机所接收。因此,本发明在不需要使用IC晶片的情况下,同样可以解决不同厂商对于耳机信号的传输顺序不一定相同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音源传输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音源传输接头,适于耦接一电子装置,具有多个信号传输单元,用以传输该电子装置的多个耳机信号,每一该信号传输单元传输该多个耳机信号其中之一;以及
一线控器,经一信号缆线耦接该音源传输接头,包括:
一信号输入模块,具有多个信号输入端,每一该信号输入端一对一地耦接于该多个信号传输单元其中之一;
一信号输出模块,具有多个信号输出端;
一第一控制件,机械式地连动至少一第一导电件或一第二导电件,该第一导电件的输入端耦接该多个信号输入端,且该第二导电件的输出端耦接该多个信号输出端;以及
多组导线电路,每一该导线电路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有预设的一端子对应关系,且不同的导线电路被预设的该端子对应关系皆不相同;
其中该第一控制件选择性地至少控制该第一导电件的输出端耦接在所述多组导线电路其中一组的输入端,或者控制该第二导电件的输入端耦接在同一组导线电路的输出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源传输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控制件可依一旋转的操作而产生位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源传输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控制件依一直线方向的操作而产生位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源传输线,其特征在于,该线控器具有一第一本体部与一第二本体部,该第一本体部用以容置一第一开关,且该多个导线电路形成于该第一开关上,该第二本体部可转动地连接于该第一本体部,当相对于该第一本体部转动该第二本体部时,该第二本体部连动该第一控制件,使该第一控制件控制该第一导电件与该第二导电件同时耦接所述多组导线电路其中一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源传输线,其特征在于,该线控器还包括:
一第二控制件,机械式地连动一第三导电件与一第四导电件,该第三导电件的输入端耦接该第二导电件的部分的输出端,且该第四导电件的输出端耦接部分的该多个信号输出端;以及
一第二开关,耦接于该第三导电件与该第四导电件之间,具有多组附属导线电路,每一该附属导线电路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有预设的一附属端子对应关系,且不同的附属导线电路被预设的该附属端子对应关系皆不相同;
其中该第二控制件选择性地控制该第三导电件的输出端耦接在所述多组附属导线电路其中一组的输入端,并同时控制该第四导电件的输入端耦接在同一组附属导线电路的输出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音源传输线,其特征在于,该线控器具有一第一本体部与一第二本体部,该第一本体部用以容置该第一开关与该第二开关,且该第二本体部可转动地连接于该第一本体部,当相对于该第一本体部转动该第二本体部时,该第二本体部至少连动该第一控制件或该第二控制件,并至少使该第一控制件控制该第一导电件与该第二导电件同时耦接所述多组导线电路其中一组,或使该第二控制件控制该第三导电件与该第四导电件同时耦接所述多组附属导线电路其中一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音源传输线,其特征在于,该线控器的该第二本体部绕着该第一本体部的长轴的延伸线转动。
8.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音源传输接头,适于耦接一电子装置,具有多个信号传输单元,用以传输该电子装置的多个耳机信号,每一该信号传输单元传输该多个耳机信号其中之一;
一线控器,经一信号缆线耦接该音源传输接头,包括:
一信号输入模块,具有多个信号输入端,每一该信号输入端一对一地耦接于该多个信号传输单元其中之一;
一信号输出模块,具有多个信号输出端;
一第一控制件,机械式地连动至少一第一导电件或一第二导电件,该第一导电件的输入端耦接该多个信号输入端,且该第二导电件的输出端耦接该多个信号输出端;以及
多组导线电路,每一该导线电路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有预设的一端子对应关系,且不同的导线电路被预设的该端子对应关系皆不相同;以及
一声音输出装置,耦接该信号输出模块,依据该多个信号输出端所输出的该多个耳机信号的顺序,以对应产生声音;
其中该第一控制件选择性地至少控制该第一导电件的输出端耦接在所述多组导线电路其中一组的输入端,或者控制该第二导电件的输入端耦接在同一组导线电路的输出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该线控器具有一第一本体部与一第二本体部,该第一本体部用以容置一第一开关,且该多个导线电路形成于该第一开关上,该第二本体部可转动地连接于该第一本体部,当相对于该第一本体部转动该第二本体部时,该第二本体部连动该第一控制件,使该第一控制件控制该第一导电件与该第二导电件同时耦接所述多组导线电路其中一组。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该线控器还包括:
一第二控制件,机械式地连动一第三导电件与一第四导电件,该第三导电件的输入端耦接该第二导电件的部分的输出端,且该第四导电件的输出端耦接部分的该多个信号输出端;以及
一第二开关,耦接于该第三导电件与该第四导电件之间,具有多组附属导线电路,每一该附属导线电路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有预设的一附属端子对应关系,且不同的附属导线电路被预设的该附属端子对应关系皆不相同;
其中该第二控制件选择性地控制该第三导电件的输出端耦接在所述多组附属导线电路其中一组的输入端,并同时控制该第四导电件的输入端耦接在同一组附属导线电路的输出端。
CN2012100462162A 2011-12-30 2012-02-23 音源传输线与耳机 Pending CN10318858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49788 2011-12-30
TW100149788A TWI448167B (zh) 2011-12-30 2011-12-30 音源傳輸線與耳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88581A true CN103188581A (zh) 2013-07-03

Family

ID=48679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462162A Pending CN103188581A (zh) 2011-12-30 2012-02-23 音源传输线与耳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094758B2 (zh)
CN (1) CN103188581A (zh)
TW (1) TWI44816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98655A (zh) * 2016-06-08 2016-08-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输出电路及移动终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03811B (zh) * 2015-05-13 2019-10-18 昆山纬绩资通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连接模块、声音输出单元及音频输出切换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02061A1 (en) * 2000-05-26 2002-01-0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Electronic apparatus
WO2006119625A1 (en) * 2005-05-12 2006-11-16 Nec Communications, Inc. Rotary switch cross connect matrix system
US20080137896A1 (en) * 2006-12-11 2008-06-12 Kuo-Ting Tsen Headset Capable of Switching Signal Transmissions
CN102281479A (zh) * 2010-06-10 2011-12-14 美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模式切换功能的耳机插头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51330A1 (en) * 2003-02-04 2004-08-05 Lehmkuhl John E. Audio interface device for public address systems
TWI233243B (en) * 2003-04-24 2005-05-21 Egbon Electronics Ltd Converting method of audio signal
US6848947B2 (en) * 2003-05-23 2005-02-01 William J. Chimiak Cross-connector for interfacing multiple communication devices
JP2005063869A (ja) * 2003-08-18 2005-03-10 Sony Corp スイッチ付入出力プラグ
US20060098828A1 (en) * 2004-11-09 2006-05-11 Wei-Chung Chu Network phone adapter capable of utilizing a normal phone to serve as a microphone and a speaker
US7654315B2 (en) 2005-09-30 2010-02-02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Apparatus, pumping system incorporating same, and methods of protecting pump components
EP1977483A4 (en) * 2006-01-27 2011-11-16 David Robert Goetz REMOVABLE PLUG CONNECTOR SYSTEM
WO2007125969A1 (ja) * 2006-04-28 2007-11-08 Panasonic Corporation マイクロマシンスイッチ、フィルタ回路、共用器回路、及び通信機器
CN101232742B (zh) * 2007-01-25 2011-10-12 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切换信号传输的耳机装置
US7961895B2 (en) * 2007-05-15 2011-06-14 Fortemedia, Inc. Audio interface device and method
TWI348253B (en) * 2008-06-13 2011-09-01 Cheng Uei Prec Ind Co Ltd Audio plug apparatus
US7618294B1 (en) * 2008-10-29 2009-11-17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Audio plug connector
TW201019746A (en) * 2008-11-05 2010-05-16 Anpec Electronics Corp Multi-channel output device for a multimedia device
US8150046B2 (en) * 2009-02-26 2012-04-03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Audio jack for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TWI384706B (zh) 2010-05-27 2013-02-01 Merry Electronics Co Ltd 具有模式切換功能之耳機插頭
US9094767B2 (en) * 2011-08-18 2015-07-28 Logitech Europe S.A. Headset plug universal auto switche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02061A1 (en) * 2000-05-26 2002-01-0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Electronic apparatus
WO2006119625A1 (en) * 2005-05-12 2006-11-16 Nec Communications, Inc. Rotary switch cross connect matrix system
US20080137896A1 (en) * 2006-12-11 2008-06-12 Kuo-Ting Tsen Headset Capable of Switching Signal Transmissions
CN102281479A (zh) * 2010-06-10 2011-12-14 美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模式切换功能的耳机插头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98655A (zh) * 2016-06-08 2016-08-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输出电路及移动终端
CN105898655B (zh) * 2016-06-08 2017-05-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输出电路及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8379A (zh) 2013-07-01
US20130170663A1 (en) 2013-07-04
TWI448167B (zh) 2014-08-01
US9094758B2 (en) 2015-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47512B (zh) 用于语音通信的头戴式耳机
KR102618716B1 (ko) 디스플레이장치
CN102843630B (zh) 头戴式听筒和头戴式听筒组件
EP3089279B1 (en) A connector for exchanging power and data via inductive means
EP3790291A1 (en) Wireless earphones communication method, master earphone, slave earphone, and earphones system
CN101207256B (zh) 一种音频信号转接装置
CN103684503A (zh) 包括天线的固定式通信装置
WO2014088224A1 (ko) 이어후크에 안테나를 구비하는 블루투스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WO2009072189A1 (ja)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通信装置
JP2007124123A5 (zh)
CN101232742B (zh) 可切换信号传输的耳机装置
US20170180520A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external antenna
CN103188581A (zh) 音源传输线与耳机
CN101115317A (zh) 耳机阻抗可调节的耳机
CN102668597A (zh) 无线音频系统
CN205790839U (zh) 一种耳机转接头
CN102438187B (zh) 一种通用多功能耳机
CN106131732A (zh) 一种耳机
KR100897416B1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
CN204498356U (zh) 可分离的环绕音箱系统
CN202906905U (zh) 一种蓝牙模块
CN101360292A (zh) 手机中实现单蓝牙支持至少两个sim卡功能互换的方法及系统
CN205693849U (zh) 分体式耳机及其发声部、无线信号部以及有线信号部
CN215183037U (zh) 一种无线播音或k歌的装置
CN201278524Y (zh) 无线音频接收转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914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