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98655A - 一种信号输出电路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号输出电路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98655A
CN105898655A CN201610403334.2A CN201610403334A CN105898655A CN 105898655 A CN105898655 A CN 105898655A CN 201610403334 A CN201610403334 A CN 201610403334A CN 105898655 A CN105898655 A CN 1058986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signal output
outfan
amplifier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0333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98655B (zh
Inventor
吴晓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40333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98655B/zh
Publication of CN1058986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986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986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986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3/00Circuits for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3/12Circuits for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for distributing signals to two or more loudspeak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91Detail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4R1/1008 - H04R1/1083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30/00Signal processing covered by H04R,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group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信号输出电路及移动终端,涉及电子技术领域,解决现有播放设备的两种耳机接口,影响外观,不利于便携性、轻薄性和防水的问题。该电路包括:输出接口,输出接口包括左、右声道信号输出端、第一和第二转换信号输出端;左、右声道信号输出端分别输出左、右声道输入信号;第一、第二反向跟随电路,分别将左、右声道输入信号的相位进行反向后输出;转换电路,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第二转换信号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第二反向跟随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第二转换信号输出端中一端接地,另一端与麦克风信号输入电路连接。本发明的方案用同一接口兼容平衡耳机与非平衡耳机,整洁美观,有利于便携性、轻薄性和防水设计。

Description

一种信号输出电路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信号输出电路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市场上立体声模拟耳机主要有两类:一种是单端形式(又称非平衡输出),其接口分为左声道、右声道、地(或者左声道、右声道、地、麦克风),其中左、右声道信号没有直接联系,麦克风和地的位置也有两种,分别对应两种标准;另一种是差分形式(又称平衡输出),其接口分为左声道+、左声道-、右声道+、右声道-,其中左声道+与左声道-是一对差分信号,幅度相同,相位相反,右声道+与右声道-也是一对差分信号,幅度相同,相位相反。平衡输出耳机相对于非平衡输出耳机,在输出幅度上会提高一倍,驱动能力更强;由于是差分形式,抗干扰能力也更强;且左、右声道完全分离,没有非平衡输出耳机共地的危害,立体声分离度更好。
这两种耳机接口不同,非平衡输出耳机一般为三段式或四段式3.5mm耳机接口,如图2、3所示。图2中耳机包括第一接口1、第二接口2和第三接口3,其中第一接口1为左声道,第二接口2为右声道,第三接口3接地。图3中耳机包括第四接口4、第五接口5、第六接口6和第七接口7,其中对于非平衡输出耳机,第四接口4为左声道,第五接口5为右声道,第六接口6为地/麦克风,第七接口7为麦克风/低。平衡输出耳机一般为四段式3.5mm耳机接口或RCA(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n,美国无线公司)接口(俗称莲花头接口)等,如图3、4所示。对于平衡输出耳机,图3中耳机的第四接口4为左声道+,第五接口5为右声道+,第六接口6为左声道-,第七接口7为右声道-。图4中耳机包括第八接口8和第九接口9,其中第八接口8为左声道+/右声道+,第九接口9为左声道-/右声道-。
为了得到好的声音体验,前端播放器一般在同一设备中提供两种输出接口供后端耳机使用,单端输出(即非平衡输出)和平衡输出接口,如图5、6所示。但是在播放设备中增加两种接口,不利于移动终端的便携性、轻薄性发展,孔洞较多,影响外观,且不利于防水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输出电路及移动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前端播放器一般在同一设备中提供两种输出接口供后端耳机使用,但是在播放设备中增加两种接口,不利于移动终端的便携性、轻薄性发展,孔洞较多,影响外观,且不利于防水设计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号输出电路,包括:
一输出接口,所述输出接口包括左声道信号输出端、右声道信号输出端、第一转换信号输出端和第二转换信号输出端;
所述左声道信号输出端用于输出左声道输入信号;所述右声道信号输出端用于输出右声道输入信号;
第一反向跟随电路,所述第一反向跟随电路用于将所述左声道输入信号的相位进行反向处理后输出;
第二反向跟随电路,所述第二反向跟随电路用于将所述右声道输入信号的相位进行反向处理后输出;
转换电路,所述转换电路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转换电路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转换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反向跟随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转换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反向跟随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转换电路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转换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转换信号输出端中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麦克风信号输入电路连接。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信号输出电路。
这样,本发明实施例中,左声道信号输出端输出左声道输入信号,右声道信号输出端输出右声道输入信号;在转换电路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转换信号输出端与第一反向跟随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输出反向的左声道输入信号,第二转换信号输出端与第二反向跟随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输出反向的右声道输入信号,形成平衡输出电路;在转换电路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转换信号输出端与第二转换信号输出端中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麦克风信号输入电路连接,形成非平衡输出电路。在输出接口接入平衡输出耳机时,可使转换电路处于第一状态,在输出接口接入非平衡输出耳机时,可使转换电路处于第二状态。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兼容平衡输出电路与非平衡输出电路,实现了使用同一输出接口兼容平衡输出耳机与非平衡输出耳机,减少了耳机孔洞,使外观更加整洁、美观,有利于移动终端的便携性、轻薄性发展,且有利于防水设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信号输出电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一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另一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现有又一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现有一播放设备接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现有另一播放设备接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信号输出电路一具体实现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现有非平衡输出耳机内部线路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现有平衡输出耳机内部线路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信号输出电路的转换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第一实施例
参照图1、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信号输出电路,包括:
一输出接口,所述输出接口包括左声道信号输出端、右声道信号输出端、第一转换信号输出端和第二转换信号输出端;
所述左声道信号输出端用于输出左声道输入信号;所述右声道信号输出端用于输出右声道输入信号;
第一反向跟随电路21,所述第一反向跟随电路21用于将所述左声道输入信号的相位进行反向处理后输出;
第二反向跟随电路22,所述第二反向跟随电路22用于将所述右声道输入信号的相位进行反向处理后输出;
转换电路,所述转换电路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转换电路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转换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反向跟随电路2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转换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反向跟随电路2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转换电路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转换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转换信号输出端中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麦克风信号输入电路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左声道信号输出端输出左声道输入信号(标记为VL+),右声道信号输出端输出右声道输入信号(标记为VR+);在转换电路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转换信号输出端与第一反向跟随电路21的输出端连接,输出反向的左声道输入信号(标记为VL-),第二转换信号输出端与第二反向跟随电路22的输出端连接,输出反向的右声道输入信号(标记为VR-),形成平衡输出电路;在转换电路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转换信号输出端与第二转换信号输出端中的一端接地GND,另一端与麦克风信号输入电路MIC连接,形成非平衡输出电路。
平衡输出耳机包括左声道接口(标记为L+)、右声道接口(标记为R+)、反向左声道接口(标记为L-)和反向右声道接口(标记为R-)。在输出接口接入平衡输出耳机时,可使转换电路处于第一状态。此时,耳机的左声道接口L+与左声道信号输出端连接,接收左声道信号输出端输出的左声道输入信号VL+;右声道接口R+与右声道信号输出端连接,接收右声道信号输出端输出的右声道输入信号VR+;反向左声道接口L-与第一转换信号输出端连接,接收第一转换信号输出端输出的反向的左声道输入信号VL-;反向右声道接口R-与第二转换信号输出端连接,接收第二转换信号输出端输出的反向的右声道输入信号VR-。
非平衡输出耳机包括左声道接口(标记为L+)、右声道接口(标记为R+)、地接口(标记为G)和麦克风接口(标记为M)。在输出接口接入非平衡输出耳机时,可使转换电路处于第二状态。此时,耳机的左声道接口L+与左声道信号输出端连接,接收左声道信号输出端输出的左声道输入信号VL+;右声道接口R+与右声道信号输出端连接,接收右声道信号输出端输出的右声道输入信号VR+;地接口G通过第一转换信号输出端/第二转换信号输出端接地;麦克风接口M通过第二转换信号输出端/第一转换信号输出端与麦克风信号输入电路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的信号输出电路,实现了使用同一输出接口兼容平衡输出耳机与非平衡输出耳机,减少了耳机孔洞,使外观更加整洁、美观,有利于移动终端的便携性、轻薄性发展,且有利于防水设计。
优选的,所述信号输出电路还可以包括:
第一放大电路11,所述第一放大电路11的输入端与所述左声道输入信号连接,所述第一放大电路11的输出端与所述左声道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放大电路11用于将所述左声道输入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后,传送到所述左声道信号输出端。
所述第一反向跟随电路21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放大电路11的输出端连接。
这里,通过第一放大电路11的作用,使得左声道信号输出端输出的是经过功率放大的左声道输入信号,第一反向跟随电路21的输出端输出的是经过功率放大的反向左声道输入信号,从而增加了输出信号强度,保证了用户声音体验。
第二放大电路12,所述第二放大电路12的输入端与所述右声道输入信号连接,所述第二放大电路12的输出端与所述右声道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放大电路12用于将所述右声道输入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后,传送到所述右声道信号输出端。
所述第二反向跟随电路22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放大电路12的输出端连接。
这里,通过第二放大电路12的作用,使得右声道信号输出端输出的是经过功率放大的右声道输入信号,第一反向跟随电路21的输出端输出的是经过功率放大的反向右声道输入信号,从而增加了输出信号强度,保证了用户声音体验。
优选的,参照图7所示,所述第一放大电路11可以包括:
第一放大器PA01,所述第一放大器PA01的第一反相输入端连接第一电阻R1后接地,所述第一放大器PA01的第一正相输入端连接第二电阻R2后,与所述左声道输入信号VLi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PA01的第一输出端VO1与所述左声道信号输出端连接,且所述第一反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之间连接有第一反馈电阻Rf1。
这里,第一放大器PA01构成同相比例放大电路,根据同相比例放大电路的性质有:左声道信号输出端与第一放大器PA01的第一输出端VO1连接,输出放大后的左声道输入信号VL+。
所述第二放大电路12可以包括:
第二放大器PA02,所述第二放大器PA02的第二反相输入端连接第三电阻R3后接地,所述第二放大器PA02的第二正相输入端连接第四电阻R4后,与所述右声道输入信号VRi连接,所述第二放大器PA02的第二输出端VO2与所述右声道信号输出端连接,且所述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反相输入端之间连接有第二反馈电阻Rf2。
这里,第二放大器PA02也构成同相比例放大电路,根据同相比例放大电路的性质有:右声道信号输出端与第二放大器PA02的第二输出端VO2连接,输出放大后的右声道输入信号VR+。
此时,第一放大器PA01和第二放大器PA02采用同相比例放大电路,有效实现了对左右声道信号的放大作用,从而增加了输出信号强度,保证了用户声音体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反向跟随电路21可以包括:
第三放大器PA03,所述第三放大器PA03的第三正相输入端接地,所述第三放大器PA03的第三反相输入端连接第五电阻R5后,与所述第一放大器PA01的第一输出端VO1连接,所述第三放大器PA03的第三输出端VO3与所述第一转换信号输出端连接或者悬空,且所述第三输出端VO3与第三反相输入端之间连接有第三反馈电阻Rf3。
这里,第三放大器PA03构成反相比例放大电路,根据反相比例放大电路的性质有:第一转换信号输出端与第三放大器PA03的第三输出端VO3连接时,输出反向后的左声道输入信号VL-。
所述第二反向跟随电路22可以包括:
第四放大器PA04,所述第四放大器PA04的第四正相输入端接地,所述第四放大器PA04的第四反相输入端连接第六电阻R6后,与所述第二放大器PA02的第二输出端VO2连接,所述第四放大器PA04的第四输出端VO4与所述第二转换信号输出端连接或者悬空,且所述第四输出端VO4与第四反相输入端之间连接有第四反馈电阻Rf4。
这里,第四放大器PA04也构成反相比例放大电路,根据反相比例放大电路的性质有:第二转换信号输出端与第四放大器PA04的第四输出端VO4连接时,输出反向后的右声道输入信号VR-。
此时,第三放大器PA03和第四放大器PA04采用反相比例放大电路,构成反向跟随器,实现了输出信号相位的反向处理,保证了输出接口插入平衡输出耳机时与耳机接口的信号匹配。
优选的,所述第五电阻R5与所述第三反馈电阻Rf3的阻值相等;所述第六电阻R6与所述第四反馈电阻Rf4的阻值相等。
此时,第三放大器PA03的输出信号与第一放大器PA01的输出信号幅度相同,相位相反,即(VL+)=-(VL-);第四放大器PA04的输出信号与第二放大器PA02的输出信号幅度相同,相位相反,即(VR+)=-(VR-)。实现了左右声道信号的均衡作用,提高了用户声音体验。
优选的,所述转换电路可以包括:
第一开关31,所述第一开关31具有第一动端C1、第一不动端A1和第二不动端B1,所述第一动端C1与所述第一转换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不动端A1与所述第一反向跟随电路2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不动端B1接地;
第二开关32,所述第二开关32具有第二动端C2、第三不动端A2和第四不动端B2,所述第二动端C2与所述第二转换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不动端A2与所述第二反向跟随电路2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不动端B2与麦克风信号输入电路连接。
此时,第一开关31和第二开关32均为单刀双掷开关,可方便地实现不同电路状态的选择,实现方式简单有效,提高了实用性和便利性。
这里,继续参照图7所示,第一开关31的第一动端C1与第一转换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一不动端A1与第三放大器PA03的第三输出端VO3连接,第二不动端B1接地;第二开关32的第二动端C2与第二转换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三不动端A2与第四放大器PA04的第四输出端VO4接,第四不动端B2与麦克风信号输入电路连接。
当输出接口插入平衡输出耳机时,可使第一开关31的C1与A1连接,第二开关32的C2与A2连接,此时转换电路对应处于第一状态,形成平衡输出接口电路;当输出接口插入非平衡输出耳机时,可使第一开关31的C1与B1连接,第二开关32的C2与B2连接,此时转换电路对应处于第二状态,形成非平衡输出接口电路。
对于第一开关31和第二开关32的连接切换方式,可通过人机交互界面由用户自行选择,也可通过自动检测并判断插入的耳机是平衡输出还是非平衡输出,进而自动切换第一开关31和第二开关32的连接方式。
采用自动切换的方式时,优选的,所述信号输出电路还可以包括:
第一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左声道信号输出端、所述右声道信号输出端及所述转换电路连接,用于在所述输出接口接入一外部设备后,获取所述外部设备在所述左声道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右声道信号输出端之间的阻抗值,并根据所述阻抗值,发出控制所述转换电路处于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的信号。
此时,可根据接入的外部设备(耳机)在左声道信号输出端与右声道信号输出端之间的阻抗值,判断接入的是平衡输出耳机还是非平衡输出耳机,进而控制转换电路处于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实现了接入平衡输出耳机或非平衡输出耳机时,对转换电路所处状态的自动切换,提高了实用性和智能化。
这里,参照图8所示,非平衡输出耳机的接口包括左声道接口L+、右声道接口R+、地接口G和麦克风接口M,其中左右声道接口共用地线,因此左声道接口L+与右声道接口R+之间的阻抗是一个可测量的值(为单声道阻抗的2倍)。如对于单声道阻抗32Ω的耳机,L+与R+之间的阻抗为64Ω;对于单声道阻抗250Ω的耳机,L+与R+之间的阻抗为500Ω。
参照图9所示,平衡输出耳机的接口包括左声道接口L+、右声道接口R+、反向左声道接口L-和反向右声道接口R-,其中左右声道完全分离,二者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因此左声道接口L+与右声道接口R+之间的阻抗为+∞(正无穷大)。
因此,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可获取输出接口所接入的耳机设备在左声道信号输出端与右声道信号输出端之间的阻抗值(即耳机的左声道接口L+与右声道接口R+之间的阻抗值);若该阻抗值为不可测(正无穷大),则可判断所接入的耳机为平衡输出耳机,发出控制转换电路处于第一状态的信号;否则,可判断所接入的耳机为非平衡输出耳机,发出控制转换电路处于第二状态的信号。
采用用户自行选择的方式时,优选的,所述信号输出电路还可以包括:
第二控制电路,与所述转换电路连接,用于接收一模式选取指令后,根据所述模式选取指令发出控制所述转换电路处于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的信号。
此时,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自行选择转换电路所处的状态,进一步方便了用户的使用,提高了实用性和便利性。
具体的,如用户需要插入平衡输出耳机时,可通过一模式选取页面使转换电路处于第一状态;用户需要插入非平衡输出耳机时,可通过该模式选取页面使转换电路处于第二状态。
优选的,所述输出接口可为分段式接口或通用串行总线USB式接口。
这里,输出接口如可为四段式3.5mm接口、micro USB接口或USB TypeC接口等。
当然,输出接口也可采用其他接口形式,只要能实现与耳机通信连接的接口形式都可应用到本发明中,在此不一一说明。
其中,对于与输出接口的接口形式不兼容的耳机,可设置一个转换头,使转换头的一端采用与输出接口兼容的接口形式,另一端采用与耳机接口兼容的接口形式。
具体的,参照图10所示,假定输出接口采用四段式3.5mm接口,但耳机是RCA接口,则可设置一个3.5mm接口转RCA接口的转换头。该转换头的第一端采用四段式3.5mm接口形式,包括L+接口、L-接口、R+接口和R-接口;第二端包括RCA左声道接口41与RCA右声道接口42,RCA左声道接口41包括L+接口和L-接口,RCA右声道接口42包括R+接口和R-接口。其中第一端的L+接口、L-接口分别与第二端RCA左声道接口41的L+接口、L-接口连接,第一端的R+接口、R-接口分别与第二端RCA右声道接口42的R+接口、R-接口连接。使用时可将耳机插入转换头的第二端,再将转换头的第一端插入输出接口,实现耳机与本发明信号输出电路的连接。
此时,即使与输出接口的接口形式不兼容的耳机,也可插入输出接口使用,进一步提高了实用性和便利性,提高了本发明的市场应用推广价值。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的信号输出电路,实现了使用同一输出接口兼容平衡输出耳机与非平衡输出耳机,减少了耳机孔洞,使外观更加整洁、美观,有利于移动终端的便携性、轻薄性发展,且有利于防水设计。方便了用户的使用,使终端可以提供更强驱动能力,使用户享受到高品质声音体验。
第二实施例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的信号输出电路应用于移动终端,因此,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信号输出电路。
本发明的移动终端如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电子设备。
其中,上述信号输出电路的所述实现实施例均适用于该移动终端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信号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输出接口,所述输出接口包括左声道信号输出端、右声道信号输出端、第一转换信号输出端和第二转换信号输出端;
所述左声道信号输出端用于输出左声道输入信号;所述右声道信号输出端用于输出右声道输入信号;
第一反向跟随电路,所述第一反向跟随电路用于将所述左声道输入信号的相位进行反向处理后输出;
第二反向跟随电路,所述第二反向跟随电路用于将所述右声道输入信号的相位进行反向处理后输出;
转换电路,所述转换电路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转换电路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转换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反向跟随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转换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反向跟随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转换电路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转换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转换信号输出端中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麦克风信号输入电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输出电路还包括:
第一放大电路,所述第一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左声道输入信号连接,所述第一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左声道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放大电路用于将所述左声道输入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后,传送到所述左声道信号输出端;
所述第一反向跟随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放大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第二放大电路,所述第二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右声道输入信号连接,所述第二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右声道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放大电路用于将所述右声道输入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后,传送到所述右声道信号输出端;
所述第二反向跟随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放大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大电路包括:
第一放大器,所述第一放大器的第一反相输入端连接第一电阻后接地,所述第一放大器的第一正相输入端连接第二电阻后,与所述左声道输入信号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左声道信号输出端连接,且所述第一反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之间连接有第一反馈电阻;
所述第二放大电路包括:
第二放大器,所述第二放大器的第二反相输入端连接第三电阻后接地,所述第二放大器的第二正相输入端连接第四电阻后,与所述右声道输入信号连接,所述第二放大器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右声道信号输出端连接,且所述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反相输入端之间连接有第二反馈电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号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向跟随电路包括:
第三放大器,所述第三放大器的第三正相输入端接地,所述第三放大器的第三反相输入端连接第五电阻后,与所述第一放大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放大器的第三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转换信号输出端连接或者悬空,且所述第三输出端与第三反相输入端之间连接有第三反馈电阻;
所述第二反向跟随电路包括:
第四放大器,所述第四放大器的第四正相输入端接地,所述第四放大器的第四反相输入端连接第六电阻后,与所述第二放大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放大器的第四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转换信号输出端连接或者悬空,且所述第四输出端与第四反相输入端之间连接有第四反馈电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号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电阻与所述第三反馈电阻的阻值相等;
所述第六电阻与所述第四反馈电阻的阻值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电路包括:
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具有第一动端、第一不动端和第二不动端,所述第一动端与所述第一转换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不动端与所述第一反向跟随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不动端接地;
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具有第二动端、第三不动端和第四不动端,所述第二动端与所述第二转换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不动端与所述第二反向跟随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不动端与麦克风信号输入电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输出电路还包括:
第一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左声道信号输出端、所述右声道信号输出端及所述转换电路连接,用于在所述输出接口接入一外部设备后,获取所述外部设备在所述左声道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右声道信号输出端之间的阻抗值,并根据所述阻抗值,发出控制所述转换电路处于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的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输出电路还包括:
第二控制电路,与所述转换电路连接,用于接收一模式选取指令后,根据所述模式选取指令发出控制所述转换电路处于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的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接口为分段式接口或通用串行总线USB式接口。
10.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信号输出电路。
CN201610403334.2A 2016-06-08 2016-06-08 一种信号输出电路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1058986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03334.2A CN105898655B (zh) 2016-06-08 2016-06-08 一种信号输出电路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03334.2A CN105898655B (zh) 2016-06-08 2016-06-08 一种信号输出电路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98655A true CN105898655A (zh) 2016-08-24
CN105898655B CN105898655B (zh) 2017-05-17

Family

ID=56711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03334.2A Active CN105898655B (zh) 2016-06-08 2016-06-08 一种信号输出电路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98655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192220A1 (en) * 2016-12-29 2018-07-05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Headphone amplifier circuit for headphone driver,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usb interfaced headphone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8260040A (zh) * 2016-12-29 2018-07-06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耳机单体的耳机放大器电路及其操作方法,以及使用其的具有usb接口的耳机装置
CN111201437A (zh) * 2017-10-13 2020-05-26 身体感官公司 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流体传感装置
EP4262086A1 (en) * 2022-04-11 2023-10-18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Single to differential conversion in silicon microphone amplifier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88581A (zh) * 2011-12-30 2013-07-03 胜德国际研发股份有限公司 音源传输线与耳机
CN103597858A (zh) * 2012-04-26 2014-02-19 搜诺思公司 媒体系统中的多通道配对
CN104022788A (zh) * 2013-02-28 2014-09-03 Gn瑞声达A/S 用于音频流传输的音频系统和相关联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88581A (zh) * 2011-12-30 2013-07-03 胜德国际研发股份有限公司 音源传输线与耳机
CN103597858A (zh) * 2012-04-26 2014-02-19 搜诺思公司 媒体系统中的多通道配对
CN104022788A (zh) * 2013-02-28 2014-09-03 Gn瑞声达A/S 用于音频流传输的音频系统和相关联的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192220A1 (en) * 2016-12-29 2018-07-05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Headphone amplifier circuit for headphone driver,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usb interfaced headphone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8260040A (zh) * 2016-12-29 2018-07-06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耳机单体的耳机放大器电路及其操作方法,以及使用其的具有usb接口的耳机装置
US10149081B2 (en) * 2016-12-29 2018-12-04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Headphone amplifier circuit for headphone driver,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USB interfaced headphone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8260040B (zh) * 2016-12-29 2020-07-14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耳机放大器电路及其操作方法,以及耳机装置
CN111201437A (zh) * 2017-10-13 2020-05-26 身体感官公司 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流体传感装置
EP4262086A1 (en) * 2022-04-11 2023-10-18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Single to differential conversion in silicon microphone amplifiers
US11943592B2 (en) 2022-04-11 2024-03-26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Single to differential conversion in silicon microphone amplifier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98655B (zh) 2017-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98655A (zh) 一种信号输出电路及移动终端
US6397087B1 (en) Device for controlling the connection of a built-in type ear-microphone for portable radio terminal
CN203167074U (zh) 配置有复用接口的移动终端
CN103945310A (zh) 一种传输方法、移动终端、多声道耳机及音频播放系统
CN201142743Y (zh) 耳机接口电路及具有所述耳机接口电路的手机
CN101790122A (zh) 音频系统的爆破音消除电路及移动通信终端
CN207783087U (zh) 带有线功能的无线耳机电路及无线耳机
CN102710821B (zh) 一种用于对讲手机的手咪以及对讲手机
CN210694324U (zh) 一种多功能tws蓝牙耳机
CN203243488U (zh) 一种耳机转接设备及移动终端
CN202750144U (zh) 一种对讲手机
CN204069063U (zh) 一种手机
CN107864422A (zh) 播放设备及基于播放设备的播放方法
CN206697723U (zh) 一种音频转接线
CN203243510U (zh) 一种立体声蓝牙耳机
WO2018228111A1 (zh) 耳机、终端以及系统
CN202713580U (zh) 一种终端设备的耳机兼容接口电路
CN205454036U (zh) 一种耳机转换器及耳机
CN204046788U (zh) 高保真便携式音箱
CN204180263U (zh) 兼容多标准立体声耳机插头、手机及平板电脑
CN203492171U (zh) 一种用于手机的耳机和麦克风连接线
CN202103828U (zh) 喇叭输出兼容耳机输出、耳机输入的切换电路
CN206042342U (zh) 一种扬声器输出兼容耳机输出的切换电路
CN206042325U (zh) 具有可拆卸式音响的移动终端
CN206136217U (zh) 一种耳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