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85007A - 旋转压缩机的气缸、旋转压缩机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旋转压缩机的气缸、旋转压缩机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85007A
CN103185007A CN201110456545XA CN201110456545A CN103185007A CN 103185007 A CN103185007 A CN 103185007A CN 201110456545X A CN201110456545X A CN 201110456545XA CN 201110456545 A CN201110456545 A CN 201110456545A CN 103185007 A CN103185007 A CN 1031850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interface
pipeline
cylinder
liquid outlet
solenoid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5654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85007B (zh
Inventor
万鹏凯
刘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Gre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Gre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Gre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Gre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45654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8500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850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50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850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500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旋转压缩机的气缸、旋转压缩机及空调器。其中,旋转压缩机的气缸包括:滑片槽、滑片、吸气口、排气口、滑阀槽、滑阀体和控制接口。滑片槽设置在旋转压缩机的气缸的缸体上;滑片设置在滑片槽内;吸气口和排气口;滑阀槽设置在吸气口的远离滑片的一侧;滑阀体设置在滑阀槽内;控制接口设置在缸体上,与滑阀槽连通,用于控制滑阀体的移动。本发明的通过在气缸上的滑阀槽内设置滑阀体,并通过滑阀体的移动改变气缸内吸气腔的大小,当滑阀体在滑阀槽内连续移动时,实现了气缸内吸气腔大小的连续变化,从而使气缸的容量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连续变化,实现了气缸的无级调节。

Description

旋转压缩机的气缸、旋转压缩机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旋转压缩机的气缸、旋转压缩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变容量压缩机分为单缸和双缸两种形式,单缸主要是通过泵体部分的机械式的排气容积变化(比如旁通等方式)来实现,双缸则是通过单双缸切换来实现冷量的变化。
对单缸的变容量压缩机来说,通过旁通方式来改变压缩机的排气容积,由于旁通在已经压缩的过程中,被压缩机了一定程度的一部分制冷剂回到吸气口,会使压缩机产生额外的压缩功。
而双缸变容压缩机则是通过各种方式,使其中一个气缸在全负荷和空载两个工况之间进行切换,实现单双缸切换,容量变化只存在1和0.5倍两种工况。且切换至单缸运行工况时,曲轴同样带动空转的气缸滚子转动,造成额外的功率浪费。
另外,这两种方式均只能实现有级数的容量调节,不能实现容量在某个范围内的连续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容量可连续变化并可实现无级调节的旋转压缩机的气缸、旋转压缩机及空调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旋转压缩机的气缸,包括:滑片槽,设置在旋转压缩机的气缸的缸体上;滑片,设置在滑片槽内;吸气口和排气口;旋转压缩机的气缸还包括:滑阀槽,设置在吸气口远离滑片的一侧;滑阀体,设置在滑阀槽内;控制接口,设置在缸体上,与滑阀槽连通,用于控制滑阀体的移动。
进一步地,滑阀槽内设置有限位部,限位部位于靠近吸气口的位置,滑阀体上设置有与限位部配合的缺口。
进一步地,控制接口设置在滑阀槽远离吸气口的端部。
进一步地,滑阀体靠近气缸外周的侧面上设置有凸出的导向部,缸体上设置有控制接口和弹簧容纳部,控制接口和弹簧容纳部分别设置在导向部的两侧,弹簧容纳部中设置有弹簧,弹簧与导向部抵接。
进一步地,滑阀体靠近气缸外周的侧面上设置有凸出的导向部,控制接口包括第一控制接口和第二控制接口,且第一控制接口和第二控制接口设置在导向部的两侧。
进一步地,第一控制接口内设置有弹簧,弹簧与导向部抵接。
进一步地,滑阀体上设置有与滑阀槽相配合的摩擦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旋转压缩机,包括至少一个气缸,当气缸为一个时,气缸为上述的气缸;气缸为多个时,多个气缸中至少一个气缸为上述的气缸;气缸连接有控制气缸中的滑阀体的控制系统。
进一步地,气缸为一个,并且控制接口为一个,控制系统包括:分液器,具有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第一管路,连接在第一出液口与吸气口之间;第二管路,连接在第二出液口与控制接口之间,且第二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阀;第三管路,第一端连接在第一节流阀与控制接口之间,第二端连接在第一管路上,且第三管路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其中,第二管路连接在第二出液口和第一节流阀之间的管路直径大于其余部分的管路直径。
进一步地,气缸为一个,滑阀体背向滑片的侧面上设置有凸出的导向部,控制接口包括第一控制接口和第二控制接口,第一控制接口和第二控制接口均与滑阀槽连通,且第一控制接口和第二控制接口分别设置在导向部的两侧,控制系统包括:分液器,具有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第一管路,连接在第一出液口与吸气口之间;第二管路,连接在第二出液口与第一控制接口之间,且第二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阀;第三管路,第一端连接在第一节流阀与第一控制接口之间,第二端连接在第一管路上,且第三管路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第四管路,第四管路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二出液口与第一节流阀之间,第四管路的第二端连接在第二控制接口处。
进一步地,气缸为一个,滑阀体背向滑片的侧面上设置有凸出的导向部,控制接口包括第一控制接口和第二控制接口,第一控制接口和第二控制接口均与滑阀槽连通,且第一控制接口和第二控制接口分别设置在导向部的两侧,控制系统包括:分液器,具有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第一管路,连接在第一出液口与吸气口之间;第五管路,连接在第二出液口和旋转压缩机之间;第一电磁阀组,包括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和第五电磁阀,其中,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为串联,第四电磁阀和第五电磁阀串联,并且,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与第四电磁阀和第五电磁阀并联,第一电磁阀组设置在第五管路上;第六管路,连接在第一电磁阀组与第一控制接口之间;第七管路,连接在第一电磁阀组与第二控制接口之间。
进一步地,气缸为一个,滑阀体背向滑片的侧面上设置有凸出的导向部,控制接口包括第一控制接口和第二控制接口,第一控制接口和第二控制接口均与滑阀槽连通,且第一控制接口和第二控制接口分别设置在导向部的两侧,控制系统包括:分液器,具有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第一管路,连接在第一出液口与吸气口之间;第五管路,连接在第二出液口和旋转压缩机的底部之间;第一四通阀,第一四通阀设置在第五管路上,且第一四通阀与第二出液口之间设有第六电磁阀,第一四通阀与旋转压缩机的底部之间设有第七电磁阀;第六管路,连接在第一四通阀与第一控制接口之间;第七管路,连接在第一四通阀与第二控制接口之间。
进一步地,气缸为两个,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第二气缸具有滑阀体和控制接口,控制系统包括:分液器,具有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第八管路,连接在第一出液口与第一气缸的吸气口之间;第九管路,连接在第二出液口与第二气缸的吸气口之间;第十管路,第一端连接在第九管路上,第二端与控制接口相连,且第十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阀;第十一管路,第一端与第八管路相连,第二端与第十管路相连,其第十一管路上设置有第八电磁阀;其中,第十管路连接在第九管路和第二节流阀之间的管路直径大于其余部分的管路直径。
进一步地,气缸为两个,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二,第二气缸有滑阀体和控制接口,滑阀体背向滑片的侧面上设置有凸出的导向部,控制接口包括第一控制接口和第二控制接口,第一控制接口和第二控制接口均与滑阀槽连通,且第一控制接口和第二控制接口分别设置在导向部的两侧,控制系统包括:分液器,具有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第八管路,连接在第一出液口与第一气缸的吸气口之间;第九管路,连接在第二出液口与第二气缸的吸气口之间;第十管路,第一端连接在第九管路上,第二端与第一控制接口相连,且第十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阀;第十一管路,第一端与第八管路相连,第二端与第十管路相连,其第十一管路上设置有第八电磁阀;第十二管路,第一端连接在第九管路上,第二端与第二控制接口相连。
进一步地,气缸为两个,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二,第二气缸有滑阀体和控制接口,滑阀体背向滑片的侧面上设置有凸出的导向部,控制接口包括第一控制接口和第二控制接口,第一控制接口和第二控制接口均与滑阀槽连通,且第一控制接口和第二控制接口分别设置在导向部的两侧,控制系统包括:分液器,具有第一出液口、第二出液口和第三出液口;第八管路,连接在第一出液口与第一气缸的第一吸气口之间;第九管路,连接在第二出液口与第二气缸的第二吸气口之间;第十三管路,连接在第三出液口与旋转压缩机的底部之间;第二电磁阀组,包括第九电磁阀、第十电磁阀、第十一电磁阀和第十二电磁阀,其中,第九电磁阀和第十电磁阀为串联,第十一电磁阀和第十二电磁阀串联,并且,第九电磁阀和第十电磁阀与第十一电磁阀和第十二电磁阀并联,第二电磁阀组设置在第十三管路上;第十四管路,连接在第二电磁阀组与第一控制接口之间;第十五管路,连接在第二电磁阀组与第二控制接口之间。
进一步地,气缸为两个,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二,第二气缸有滑阀体和控制接口,滑阀体背向滑片的侧面上设置有凸出的导向部,控制接口包括第一控制接口和第二控制接口,第一控制接口和第二控制接口均与滑阀槽连通,且第一控制接口和第二控制接口分别设置在导向部的两侧,控制系统包括:分液器,具有第一出液口、第二出液口和第三出液口;第八管路,连接在第一出液口与第一气缸的第一吸气口之间;第九管路,连接在第二出液口与第二气缸的第二吸气口之间;第十三管路,连接在第三出液口与旋转压缩机的底部之间;第二四通阀,第二四通阀设置在第十三管路上,且第二四通阀与第三出液口之间设有第十三电磁阀,第二四通阀与旋转压缩机的底部之间设有第十四电磁阀;第十四管路,连接在第二四通阀与第一控制接口之间;第十五管路,连接在第二四通阀与第二控制接口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旋转压缩机,旋转压缩机为上述的旋转压缩机。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旋转压缩机的气缸包括:滑片槽、滑片、吸气口、排气口、滑阀槽、滑阀体和控制接口。其中,滑片槽设置在旋转压缩机的气缸的缸体上;滑片设置在滑片槽内;吸气口设置在滑片槽的第一侧;排气口设置在滑片槽的与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滑阀槽设置在吸气口的远离滑片的一侧;滑阀体设置在滑阀槽内;控制接口设置在缸体上,与滑阀槽连通,用于控制滑阀体的移动。本发明的通过在旋转压缩机的气缸上开设滑阀槽,并在滑阀槽内设置有滑阀体,滑阀体在滑阀槽内的移动可以改变气缸内吸气腔的大小,当滑阀体在滑阀槽内连续移动时,即实现了气缸内吸气腔大小的连续变化,从而使气缸的容量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连续变化,实现了气缸的无级调节。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a至图1d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旋转压缩机的气缸(未示出排气口)的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旋转压缩机的气缸的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3a至3d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旋转压缩机的气缸的实施例三的运动过程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旋转压缩机的实施例五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旋转压缩机的实施例七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旋转压缩机的实施例八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旋转压缩机的实施例九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旋转压缩机的实施例十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旋转压缩机的实施例十二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旋转压缩机的实施例十三的示意图;以及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旋转压缩机的实施例十四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a至图1d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旋转压缩机的气缸(未示出排气口)的实施例一的示意图。结合参见图1a至图1d,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旋转压缩机的气缸10包括:滑片槽、滑片12、吸气口13、排气口、滑阀槽、滑阀体15和控制接口16。其中,滑片槽设置在旋转压缩机的气缸10的缸体上,滑片12设置在滑片槽内,吸气口13设置在滑片槽的第一侧,排气口设置在滑片槽的与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滑阀槽设置在吸气口13的远离滑片12的一侧,滑阀体15设置在滑阀槽内,控制接口16设置在缸体上,与滑阀槽连通,用于控制滑阀体15的移动。本实施例的旋转压缩机的气缸通过在气缸10上开设滑阀槽,并在滑阀槽内设置有滑阀体15,通过滑阀体15在滑阀槽内的移动改变气缸10内吸气腔的大小,当滑阀体15在滑阀槽内连续移动时,即实现了气缸10内吸气腔大小的连续变化,从而使气缸10的容量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连续变化,实现了气缸10的无级调节。
优选地,滑阀槽的第一端开设至吸气孔处,同时为防止滑阀体15在滑阀槽内的滑动封堵住吸气口13,滑阀槽第一端的端部上设置有限位部141,该限位部141与滑阀体15上的缺口相配合,限定了滑阀体15在滑阀槽的第一端最大移动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接口16设置在滑阀槽远离吸气口13的第二端处,与滑阀槽连通,控制接口16内通有气压或油压,并通过调节调节控制接口16处的压力,与吸气口13处的压力形成压力差,从而在滑阀体15的两端形成压力差,使滑阀体15在压力差的作用下以一定的速度进行移动,从而达到控制滑阀体15的目的。
如图2所示,在第二种实施例中,在滑阀体15靠近气缸10的外周的侧面上设置有凸出的导向部151,同时,缸体上设置有导轨槽和弹簧容纳部。其中,控制接口16与导轨槽连通,导轨槽用于容纳导向部151并限制导向部151的移动范围,弹簧容纳部设置在导向部151靠近吸气口13的一侧,且弹簧容纳部容纳有与导向部151相抵接的弹簧171。弹簧171的设置,可以替代部分吸气口13处的压力,便于在更大的差压下快速的调节滑阀体15,提高调节精度,确保将滑阀体15停留在需要的位置。
结合参见图3a至3d,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实施例三中,在滑阀体15靠近气缸10的外周的侧面上设置有凸出的导向部151,缸体上设置有用于容纳导向部151并限制导向部151的移动范围的导轨槽,此时,控制接口16包括第一控制接口161和第二控制接口162,第一控制接口161和第二控制接口162分别设置在导向部151的两端并均与导轨槽连通,其中,第一控制接口161设置在导向部151靠近吸气口13的一侧,第二控制接口162设置在导向部151远离吸气口13的一侧,第一控制接口161和第二控制接口162内可通有用于控制滑阀体15移动的气压或油压。
在实施例四中,与实施例三的不同仅在与实施例四在第一控制接口161中设置有与导向部151相抵接的弹簧171,用于替代第一控制接口161内的部分气压或油压。
在上述实施例中,滑阀体15优选为圆弧形。为保证滑阀体15在滑阀槽的停留位置的稳定,在滑阀体15上还设置有与滑阀槽相配合的摩擦部152,该摩擦部152应与滑阀槽保证一定的摩擦力,使滑阀体15两端的压力差在小范围内波动时,滑阀体15不会移动,但摩擦力也不应过大导致滑阀体15无法在滑阀槽内移动。优选地,滑阀体15靠近滑阀槽第一端的端部上还设置有凸起,该凸起与气缸内侧的内壁位于同一圆周上,该凸起靠近滑阀槽第二端的端部与气缸内滚子18配合形成气缸封闭腔的封闭点(即滑阀体15与滚子18第一次接触的接触点),用以控制气缸10封闭腔的大小。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旋转压缩机,旋转压缩机包括控制系统和气缸,其中,气缸至少为一个且至少一个气缸为上述的气缸。当气缸为一个时,本发明的气缸降低了功耗;当气缸为两个时,本发明实现了滚子在转动中一直存在制冷量的目的,充分利用功率的消耗,提高了压缩机的效率,使得旋转压缩机的可靠性得到了提高。
结合参见图4至图11,本发明对滑阀体15的控制是通过旋转压缩机的气缸外部连接的控制系统实现的。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五中,旋转压缩机具有一个气缸,控制接口16为一个,此时,控制系统包括:分液器31、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其中,分液器31具有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第一管路连接在第一出液口和吸气口13之间;第二管路连接在第二出液口和控制接口16间,且第二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阀331;第三管路设置在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之间,并且第三管路上设有第一电磁阀34a。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节流阀331和靠近第一出液口之间的部分管路直径应大于其余管路的直径,这样,会使从分液器31中分离出来的制冷剂的压力升高,通过第一节流阀331的调节,可使此处的压力相对于吸气口13处的压力进行调节。在旋转压缩机全负荷运转时,滑阀体15上的缺口位于限位部141处,调节第一节流阀331,使控制接口16和吸气口13处的压力相等,第一电磁阀34a导通,滑阀体15的两端不存在压差,滑阀体15保持静止,旋转压缩机正常工作。当旋转压缩机需要调节流量时,关闭第一电磁阀34a,调节第一节流阀331的开度,使节流后的压力(即控制接口16处的压力)小于吸气口13处的压力,此时,滑阀体15的两端处在压力差,压力差迫使滑阀体15向滑阀槽的第二端移动,当滑阀体15移动到所需制冷量对应的位置时,调节第一节流阀331,恢复第一节流阀331之前的开度,使节流后的压力与吸气口13处的压力相等,并同时打开第一电磁阀34a,调节滑阀体15两端的压力相等,使滑阀体15静止不动,调节终止。此时,气缸10的封闭点向滑阀槽的第二端移动,制冷量减少。在制冷量减少需要增加制冷量的时候,关闭第一电磁阀34a,调节第一节流阀331的开度,使节流后的压力大于吸气口13处的压力,调节滑阀体15的位置,使滑阀体15向吸气口13侧移动。此时,气缸10的封闭点向吸气口13侧移动,旋转压缩机制冷量向正常工作时增加。
在实施例六中,与实施例五的不同在与滑阀体15靠近气缸10的外周的侧面上设置有凸出的导向部151,缸体上设置有导轨槽和弹簧容纳部。其中,控制接口16与导轨槽连通,导轨槽用于容纳导向部151并控制导向部151的移动范围,弹簧容纳部设置在导向部151靠近吸气口13的一侧,且弹簧容纳部容纳有与导向部151相抵接的弹簧171。
实施例七中,如图5所示,滑阀体15靠近气缸10的外周的侧面上设置有凸出的导向部151,缸体上设置有用于容纳导向部151并控制导向部151的移动范围的导轨槽,此时,控制接口16包括第一控制接口161和第二控制接口162,第一控制接口161和第二控制接口162分别设置在导向部151的两端并均与导轨槽连通,其中,第一控制接口161设置在导向部151靠近吸气口13的一侧,第二控制接口162设置在导向部151远离吸气口13的一侧。此时,控制系统包括:分液器31、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其中,分液器31具有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第一管路连接在第一出液口和吸气口13之间;第二管路连接在第二出液口和第一控制接口161间,且第二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阀331;第三管路设置在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之间,并且第三管路上设有第一电磁阀34a;第四管路设置在第二出液口和第二控制接口162间,第一端设置在第二出液口和第一节流阀331之间。
本实施例中的第二管路,在第四管路的第一端与第一节流阀331之间的管路直径大于其余部分的管路直径,这样,会使从分液器31中分离出来的制冷剂的压力升高,通过第一节流阀331的调节,可使此处的压力相对于吸气口13和第二控制接口162处的压力进行调节。本实施例中,通过调节第一控制接口161和第二控制接口162处的压力进而调节导向部151两端的压力,当第一控制接口161处的压力大于第二控制接口162处的压力时,滑阀体15向滑阀槽的第二端移动,旋转压缩机制冷量减少;当第一控制接口161处的压力小于第二控制接口162处的压力时,滑阀体15向吸气口13侧移动,气缸10的制冷量向正常运转时增加;当第一控制接口161处的压力等于第二控制接口162处的压力时,滑阀体15保持静止。
如图6所示,在实施例八中,与实施例七的不同在于外部控制系统的不同,实施例八中的控制系统包括:分液器31、第一管路、第五管路、第六管路、第七管路和一个控制机构。其中,分液器31具有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第一管路连接在第一出液口与吸气口13之间,第五管路连接在第二出液口和旋转压缩机的底部之间,控制机构为第一电磁阀组,设置在第五管路上。第一电磁阀组包括第二电磁阀34b、第三电磁阀34c、第四电磁阀34d和第五电磁阀34e,其中,第二电磁阀34b和第三电磁阀34c为串联,第四电磁阀34d和第五电磁阀34e串联,并且,第二电磁阀34b和第三电磁阀34c与第四电磁阀34d和第五电磁阀34e并联;第六管路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二电磁阀34b和第三电磁阀34c之间,第二端与第一控制接口161相连;第七管路的第一端连接在第四电磁阀34d和第五电磁之间,第二端与第二控制接口16216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第五管路从分液器31内引入低压的油液或油气混合物,从旋转压缩机的底部引入高压的油液或油气混合物,并通过控制机构的控制使低压或高压的油液或油气混合物流入第一控制接口161或第二控制接口162,实现对第一控制接口161和第二控制接口162处的压力调节。具体的,当第二电磁阀34b和第四电磁阀34d接通,第三电磁阀34c和第五电磁阀34e关闭时,第一控制接口161与旋转压缩机的底部连通,内部通有高压油液或油气混合物,第二控制接口162与第二出液口相连,内部通有低压油液或油气混合物,此时,第一控制接口161处的压力高于第二控制接口162处,滑阀体15向滑阀槽的第二端移动,旋转压缩机的制冷量减少。当第三电磁阀34c和第五电磁阀34e接通,第二电磁阀34b和第四电磁阀34d关闭时,第一控制接口161和第二控制接口162的连接方式与上述方式相反,第一控制接口161处的压力低于第二控制接口162处,滑阀体15向吸气口13侧移动,旋转压缩机的制冷量向正常运转时增加。当第二至第五电磁阀34e均关闭时,滑阀体15两端的油液或油气混合物保持稳定,既不流进也不流出,此时滑阀体15的两端不存在压力差,滑阀体15固定在所需制冷量对应的位置保持静止,保证了旋转压缩机具有一定的流量。
图7为实施例九的示意图,与实施例八的不同在于控制机构的不同,在实施例九中,控制机构为第一四通阀351、第六电磁阀34f和第七电磁阀34g。其中,第一四通阀351设置在第五管路上,第六电磁阀34f设置在分液器31与第一四通阀351之间,第七电磁阀34g设置在第一四通阀351与旋转压缩机的底部之间。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四通阀351调节第一控制接口161与第二控制接口162处的压力,实现对滑阀体15的控制,并通过第六电磁阀34f和第七电磁阀34g的关闭实现滑阀体15两端的压力相等。
在第十实施例中,旋转压缩机内的气缸也可以为两个。如图8所示,在第十实施例中,两个气缸中的第一气缸为普通气缸,第二气缸内具有滑阀体15和控制接口16。此时,旋转压缩机的控制系统包括分液器31、第八管路、第九关路、第十管路和第十一管路。其中,分液器31具有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第八管路连接在第一出液口与第一气缸的第一吸气口131之间;第九管路连接在第二出液口与第二气缸的第二吸气口132之间;第十管路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九管路上,第二端与控制接口16相连,且第十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阀332;第十一管路连接在第八管路和第十管路之间,且第十一管路上设置有第八电磁阀34h。
在本实施例中,应注意的是,第十管路的第一端与第二节流阀332之间的管路的直径应大于该控制系统内其余管路的直径,这种设置使从分液器31中分离出来的制冷剂的压力升高,通过第二节流阀332的调节,可使此处的压力相对于第二吸气口132处的压力进行调节。在全负荷运转时,调节第二节流阀332使控制接口16与第二吸气口132处的压力相等,第八电磁阀34h导通,滑阀体15的两端没有压力差,滑阀体15保持静止。当需要调节旋转压缩机的流量时,第八电磁阀34h关闭,调节第二节流阀332的开度,使节流后的压力与第二吸气口132处的压力产生压力差,滑阀体15在压力差的作用下进行移动,当滑阀体15向滑阀槽的第二端移动时,气缸的封闭点向滑阀槽的第二端移动,制冷量减少;当滑阀体15向第二吸气口132侧移动时,气缸10的封闭点向第二吸气口132侧移动,旋转压缩机制冷量向正常工作时增加。
在实施例十一中与实施例十的不同在于滑阀体15靠近气缸10的外周的侧面上设置有凸出的导向部151,第二气缸的缸体上设置有导轨槽和弹簧容纳部。其中,导轨槽用于容纳导向部151并控制导向部151的移动范围,控制接口16设置在导向部151朝向导轨槽的第二端的一侧并与导轨槽连通,弹簧容纳部设置在导向部151靠近吸气口13的一侧,且弹簧容纳部容纳有与导向部151相抵接的弹簧171。
如图9所示,在实施例十二中,旋转压缩机内的气缸为两个,两个气缸中的第一气缸为普通气缸,第二气缸为内具有滑阀体15和控制接口16。滑阀体15靠近气缸10的外周的侧面上设置有凸出的导向部151,第二气缸的缸体上设置有用于容纳导向部151并控制导向部151的移动范围的导轨槽,此时,控制接口16包括第一控制接口161和第二控制接口162,第一控制接口161和第二控制接口162分别设置在导向部151的两端并均与导轨槽连通,其中,第一控制接口161设置在导向部151靠近第二吸气口132的一侧,第二控制接口162设置在导向部151远离第二吸气口132的一侧。此时,控制系统包括:分液器31、第八管路、第九管路、第十管路、第十一管路、第十二管路。其中,分液器31具有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第八管路连接在第一出液口与第一气缸的吸气口之间;第九管路连接在第二出液口与第二气缸的第二吸气口132之间;第十管路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九管路上,第二端与第一控制接口161相连,且第十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阀332;第十一管路连接在第八管路和第十管路之间,且第十一管路上设置有第八电磁阀34h;第十二管路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九管路上,第二端与第二控制接口162相连。
本实施例中的第十管路,在第九管路与第二节流阀332之间的管路直径大于其余部分的管路直径,这样,会使从分液器31中分离出来的制冷剂的压力升高,通过第二节流阀332的调节,可使此处的压力相对于第一吸气口131和第二控制接口162处的压力进行调节。本实施例中,通过调节第一控制接口161和第二控制接口162处的压力进而调节导向部151两端的压力,当第一控制接口161处的压力大于第二控制接口162处的压力时,滑阀体15向滑阀槽的第二端移动,旋转压缩机制冷量减少;当第一控制接口161处的压力小于第二控制接口162处的压力时,滑阀体15向吸气口13侧移动,气缸的制冷量向正常运转时增加;当第一控制接口161处的压力等于第二控制接口162处的压力时,滑阀体15保持静止。
在实施例十三中,与实施例十二的不同在与外部控制系统的不同,如图10所示,在实施例十三中,外部控制系统包括:分液器31、第八管路、第九管路、第十三管路、第十四管路、第十五管路和控制机构。其中,分液器31具有第一出液口、第二出液口和第三出液口;第八管路连接在第一出液口与第一气缸的第一吸气口131之间;第九管路连接在第二出液口与第二气缸的第二吸气口132之间;第十三管路连接在第三出液口和旋转压缩机的底部之间;控制机构为第二电磁阀组,第二电磁阀组包括九电磁阀34i、第十电磁阀34j、第十一电磁阀34k和第十二电磁阀34l。其中,第九电磁阀34i和第十电磁阀34j为串联,第十一电磁阀34k和第十二电磁阀34l串联,并且,第九电磁阀34i和第十电磁阀34j与第十一电磁阀34k和第十二电磁阀34l并联;第十四管路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九电磁阀34i和第十电磁阀34j之间,第二端与第一控制接口161相连;第十五管路的第一端连接在第十一电磁阀34k和第十二电磁阀34l之间,第二端与第二控制接口162相连。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与实施例八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1所示,在实施例十四中,与实施例十三的区别在与控制系统的不同,本实施例中的控制系统包括为第二四通阀352、第十三电磁阀34m和第十四电磁阀34n。其中,第二四通阀352设置在第十三管路上,第十三电磁阀34m设置在分液器31与第二四通阀352之间,第十四电磁阀34n设置在第二四通阀352与旋转压缩机的底部之间。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四通阀352调节第一控制接口161与第二控制接口162处的压力,实现对滑阀体15的控制,并通过第十三电磁阀34m和第十四电磁阀34n的关闭实现滑阀体15两端的压力相等。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内具有上述的旋转压缩机。本实施例的空调器在实现了制冷量可连续变化的同时,降低了功耗,提高了整机的效率,可靠性也的得到了加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旋转压缩机的气缸,包括:
滑片槽,设置在所述旋转压缩机的气缸(10)的缸体上;
滑片(12),设置在所述滑片槽内;
吸气口(13)和排气口,
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压缩机的气缸(10)还包括:
滑阀槽,设置在所述吸气口(13)远离所述滑片(12)的一侧;
滑阀体(15),设置在所述滑阀槽内;
控制接口(16),设置在所述缸体上,与所述滑阀槽连通,用于控制所述滑阀体(15)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压缩机的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阀槽内设置有限位部(141),所述限位部(141)位于靠近所述吸气口(13)的位置,所述滑阀体(15)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部(141)配合的缺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压缩机的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接口(16)设置在所述滑阀槽远离所述吸气口(13)的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压缩机的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阀体(15)靠近所述气缸外周的侧面上设置有凸出的导向部(151),所述缸体上设置有所述控制接口(16)和弹簧容纳部,所述控制接口(16)和所述弹簧容纳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导向部(151)的两侧,所述弹簧容纳部中设置有弹簧(171),所述弹簧(171)与所述导向部(151)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压缩机的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阀体(15)靠近所述气缸外周的侧面上设置有凸出的导向部(151),所述控制接口(16)包括第一控制接口(161)和第二控制接口(162),且所述第一控制接口(161)和所述第二控制接口(162)设置在所述导向部(151)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压缩机的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接口(161)内设置有弹簧(171),所述弹簧(171)与所述导向部(151)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压缩机的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阀体(15)上设置有与所述滑阀槽相配合的摩擦部(152)。
8.一种旋转压缩机,包括至少一个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为一个时,所述气缸为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气缸;所述气缸为多个时,所述多个气缸中至少一个气缸为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气缸;所述气缸连接有控制所述气缸中的滑阀体(15)的控制系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为一个,并且所述控制接口(16)为一个,所述控制系统包括:
分液器(31),具有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
第一管路,连接在所述第一出液口与所述吸气口(13)之间;
第二管路,连接在所述第二出液口与所述控制接口(16)之间,且所述第二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阀(331);
第三管路,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节流阀(331)与所述控制接口(16)之间,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管路上,且所述第三管路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34a);
其中,所述第二管路连接在所述第二出液口和所述第一节流阀(331)之间的管路直径大于其余部分的管路直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为一个,所述滑阀体(15)背向所述气缸外周的侧面上设置有凸出的导向部(151),所述控制接口(16)包括第一控制接口(161)和第二控制接口(162),所述第一控制接口(161)和所述第二控制接口(162)均与所述滑阀槽连通,且所述第一控制接口(161)和所述第二控制接口(162)分别设置在所述导向部(151)的两侧,所述控制系统包括:
分液器(31),具有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
第一管路,连接在所述第一出液口与所述吸气口(13)之间;
第二管路,连接在所述第二出液口与所述第一控制接口(161)之间,且所述第二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阀(331);
第三管路,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节流阀(331)与所述第一控制接口(161)之间,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管路上,且所述第三管路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34a);
第四管路,所述第四管路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出液口与所述第一节流阀(331)之间,所述第四管路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控制接口(162)处。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为一个,所述滑阀体(15)背向所述气缸外周的侧面上设置有凸出的导向部(151),所述控制接口(16)包括第一控制接口(161)和第二控制接口(162),所述第一控制接口(161)和所述第二控制接口(162)均与所述滑阀槽连通,且所述第一控制接口(161)和所述第二控制接口(162)分别设置在所述导向部(151)的两侧,所述控制系统包括:
分液器(31),具有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
第一管路,连接在所述第一出液口与所述吸气口(13)之间;
第五管路,连接在所述第二出液口和所述旋转压缩机之间;
第一电磁阀组,包括第二电磁阀(34b)、第三电磁阀(34c)、第四电磁阀(34d)和第五电磁阀(34e),其中,所述第二电磁阀(34b)和第三电磁阀(34c)为串联,第四电磁阀(34d)和第五电磁阀(34e)串联,并且,所述第二电磁阀(34b)和第三电磁阀(34c)与第四电磁阀(34d)和第五电磁阀(34e)并联,所述第一电磁阀(34a)组设置在所述第五管路上;
第六管路,连接在所述第一电磁阀组与所述第一控制接口(161)之间;
第七管路,连接在所述第一电磁阀组与所述第二控制接口(162)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为一个,所述滑阀体(15)背向所述气缸外周的侧面上设置有凸出的导向部(151),所述控制接口(16)包括第一控制接口(161)和第二控制接口(162),所述第一控制接口(161)和所述第二控制接口(162)均与所述滑阀槽连通,且所述第一控制接口(161)和所述第二控制接口(162)分别设置在所述导向部(151)的两侧,所述控制系统包括:
分液器(31),具有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
第一管路,连接在所述第一出液口与所述吸气口(13)之间;
第五管路,连接在所述第二出液口和所述旋转压缩机的底部之间;
第一四通阀(351),所述第一四通阀(351)设置在所述第五管路上,且所述第一四通阀(351)与所述第二出液口之间设有第六电磁阀(34f),所述第一四通阀(351)与所述旋转压缩机的底部之间设有第七电磁阀(34g);
第六管路,连接在所述第一四通阀(351)与所述第一控制接口(161)之间;
第七管路,连接在所述第一四通阀(351)与所述第二控制接口(162)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为两个,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具有滑阀体(15)和控制接口(16),所述控制系统包括:
分液器(31),具有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
第八管路,连接在所述第一出液口与所述第一气缸的吸气口之间;
第九管路,连接在所述第二出液口与所述第二气缸的吸气口之间;
第十管路,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九管路上,第二端与所述控制接口(16)相连,且所述第十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阀(332);
第十一管路,第一端与所述第八管路相连,第二端与所述第十管路相连,其第十一管路上设置有第八电磁阀(34h);
其中,所述第十管路连接在所述第九管路和所述第二节流阀(332)之间的管路直径大于其余部分的管路直径。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为两个,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二,所述第二气缸有滑阀体(15)和控制接口(16),所述滑阀体(15)背向所述气缸外周的侧面上设置有凸出的导向部(151),所述控制接口(16)包括第一控制接口(161)和第二控制接口(162),所述第一控制接口(161)和所述第二控制接口(162)均与所述滑阀槽连通,且所述第一控制接口(161)和所述第二控制接口(162)分别设置在所述导向部(151)的两侧,所述控制系统包括:
分液器(31),具有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
第八管路,连接在所述第一出液口与所述第一气缸的吸气口之间;
第九管路,连接在所述第二出液口与所述第二气缸的吸气口之间;
第十管路,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九管路上,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控制接口(161)相连,且所述第十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阀(332);
第十一管路,第一端与所述第八管路相连,第二端与所述第十管路相连,其第十一管路上设置有第八电磁阀(34h);
第十二管路,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九管路上,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控制接口(162)相连。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为两个,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二,所述第二气缸有滑阀体(15)和控制接口(16),所述滑阀体(15)背向所述气缸外周的侧面上设置有凸出的导向部(151),所述控制接口(16)包括第一控制接口(161)和第二控制接口(162),所述第一控制接口(161)和所述第二控制接口(162)均与所述滑阀槽连通,且所述第一控制接口(161)和所述第二控制接口(162)分别设置在所述导向部(151)的两侧,所述控制系统包括:
分液器(31),具有第一出液口、第二出液口和第三出液口;
第八管路,连接在所述第一出液口与所述第一气缸的第一吸气口(131)之间;
第九管路,连接在所述第二出液口与所述第二气缸的第二吸气口(132)之间;
第十三管路,连接在所述第三出液口与所述旋转压缩机的底部之间;
第二电磁阀组,包括第九电磁阀(34i)、第十电磁阀(34j)、第十一电磁阀(34k)和第十二电磁阀(34l),其中,所述第九电磁阀(34i)和第十电磁阀(34j)为串联,第十一电磁阀(34k)和第十二电磁阀(34l)串联,并且,所述第九电磁阀(34i)和第十电磁阀(34j)与第十一电磁阀(34k)和第十二电磁阀(34l)并联,所述第二电磁阀组设置在所述第十三管路上;
第十四管路,连接在所述第二电磁阀组与所述第一控制接口(161)之间;
第十五管路,连接在所述第二电磁阀组与所述第二控制接口(162)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为两个,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二,所述第二气缸有滑阀体(15)和控制接口(16),所述滑阀体(15)背向所述气缸外周的侧面上设置有凸出的导向部(151),所述控制接口(16)包括第一控制接口(161)和第二控制接口(162),所述第一控制接口(161)和所述第二控制接口(162)均与所述滑阀槽连通,且所述第一控制接口(161)和所述第二控制接口(162)分别设置在所述导向部(151)的两侧,所述控制系统包括:
分液器(31),具有第一出液口、第二出液口和第三出液口;
第八管路,连接在所述第一出液口与所述第一气缸的第一吸气口(131)之间;
第九管路,连接在所述第二出液口与所述第二气缸的第二吸气口(132)之间;
第十三管路,连接在所述第三出液口与所述旋转压缩机的底部之间;
第二四通阀(35),所述第二四通阀(35)设置在所述第十三管路上,且所述第二四通阀(35)与所述第三出液口之间设有第十三电磁阀(34m),所述第二四通阀(35)与所述旋转压缩机的底部之间设有第十四电磁阀(34n);
第十四管路,连接在所述第二四通阀(35)与所述第一控制接口(161)之间;
第十五管路,连接在所述第二四通阀(35)与所述第二控制接口(162)之间。
17.一种空调器,包括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压缩机为权利要求8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压缩机。
CN201110456545.XA 2011-12-29 2011-12-29 旋转压缩机的气缸、旋转压缩机及空调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850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56545.XA CN103185007B (zh) 2011-12-29 2011-12-29 旋转压缩机的气缸、旋转压缩机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56545.XA CN103185007B (zh) 2011-12-29 2011-12-29 旋转压缩机的气缸、旋转压缩机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85007A true CN103185007A (zh) 2013-07-03
CN103185007B CN103185007B (zh) 2015-11-04

Family

ID=48676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5654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85007B (zh) 2011-12-29 2011-12-29 旋转压缩机的气缸、旋转压缩机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8500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53544A (zh) * 2014-04-10 2014-07-30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压缩机和空调器
CN105402132A (zh) * 2015-12-28 2016-03-16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一种气缸组件及包括该气缸组件的压缩机
CN106884794A (zh) * 2017-04-28 2017-06-23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气缸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空调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61997A (ja) * 1984-08-31 1986-03-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回転式圧縮機
EP0519580A2 (en) * 1988-08-12 1992-12-23 Mitsubish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Rotary compressor
GB2262569A (en) * 1991-12-21 1993-06-23 Bryan Nigel Victor Parsons Oscillatory rotating engine.
JPH05215087A (ja) * 1992-02-05 1993-08-24 Shingo Saida ロータリーコンプレッサー
CN1993552A (zh) * 2004-08-06 2007-07-04 Lg电子株式会社 可变容量回转式压缩机及其驱动方法
CN202370846U (zh) * 2011-12-29 2012-08-08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旋转压缩机的气缸、旋转压缩机及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61997A (ja) * 1984-08-31 1986-03-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回転式圧縮機
EP0519580A2 (en) * 1988-08-12 1992-12-23 Mitsubish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Rotary compressor
GB2262569A (en) * 1991-12-21 1993-06-23 Bryan Nigel Victor Parsons Oscillatory rotating engine.
JPH05215087A (ja) * 1992-02-05 1993-08-24 Shingo Saida ロータリーコンプレッサー
CN1993552A (zh) * 2004-08-06 2007-07-04 Lg电子株式会社 可变容量回转式压缩机及其驱动方法
CN202370846U (zh) * 2011-12-29 2012-08-08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旋转压缩机的气缸、旋转压缩机及空调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53544A (zh) * 2014-04-10 2014-07-30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压缩机和空调器
CN103953544B (zh) * 2014-04-10 2016-01-27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压缩机和空调器
US11067083B2 (en) 2014-04-10 2021-07-20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Compressor and air conditioner
CN105402132A (zh) * 2015-12-28 2016-03-16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一种气缸组件及包括该气缸组件的压缩机
CN106884794A (zh) * 2017-04-28 2017-06-23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气缸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空调器
CN106884794B (zh) * 2017-04-28 2019-06-28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气缸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85007B (zh) 2015-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595766B1 (ko) 로터리 압축기의 용량 가변 장치 및 이를 적용한 에어콘
JP4856091B2 (ja) 容量可変型ロータリ圧縮機及びこれを備える冷却システム
CN101571112B (zh) 具有排量控制机构的变排量式压缩机
KR100620040B1 (ko) 로터리 압축기의 용량 가변 장치 및 이를 적용한 에어콘
KR20050012636A (ko) 용량 조절식 스크롤 압축기
CN107917078B (zh) 一种变容控制结构、压缩机及其变容控制方法
KR100565338B1 (ko) 용량가변형 복식 로터리 압축기 및 그 운전 방법 및 이를 구비한 에어콘 및 그 운전 방법
WO2004083642A1 (ja) ロータリ式密閉形圧縮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02734116A (zh) 可变排量压缩机
KR100557057B1 (ko) 용량 조절식 스크롤 압축기
KR20060013226A (ko) 용량 가변형 로터리 압축기 및 그 운전 방법
CN103185007A (zh) 旋转压缩机的气缸、旋转压缩机及空调器
JP4152674B2 (ja) 可変容量圧縮機用容量制御弁
CN103161729A (zh) 旋转式压缩机及空调器
JP6109301B2 (ja) 多気筒回転圧縮機及びこの多気筒回転圧縮機を備えた蒸気圧縮式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202370846U (zh) 旋转压缩机的气缸、旋转压缩机及空调器
CN101828034A (zh) 可变容量压缩机
JP4516122B2 (ja) 容積可変型ロータリ圧縮機及びその運転方法、並びにそれを備えたエアコンの運転方法
CN105134595A (zh) 压缩机
KR100677522B1 (ko) 로터리 압축기의 용량 가변 장치
KR100621027B1 (ko) 로터리 압축기의 용량 가변 장치
KR100621026B1 (ko) 로터리 압축기의 용량 가변 장치
KR100621025B1 (ko) 로터리 압축기의 용량 가변 장치
KR20210041333A (ko) 차량용 에어컨 컴프레셔의 용량제어 밸브
CN220769715U (zh) 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