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84307A - 转炉一次除尘系统 - Google Patents

转炉一次除尘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84307A
CN103184307A CN2011104594293A CN201110459429A CN103184307A CN 103184307 A CN103184307 A CN 103184307A CN 2011104594293 A CN2011104594293 A CN 2011104594293A CN 201110459429 A CN201110459429 A CN 201110459429A CN 103184307 A CN103184307 A CN 1031843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flange
steel sheet
heat
resisting st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5942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84307B (zh
Inventor
吴志勇
张玉达
倪玉泽
杨文亮
刘海权
胡胜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MINGC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MINGC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MINGC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MINGC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45942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8430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843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43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843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43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Waste-Gas Treatment And Other Accessory Devices For Furna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炉一次除尘系统,包括快速溢流冷却塔和可调文氏管,所述快速溢流冷却塔的中下部通过连接弯头与所述可调文氏管连接,所述快速溢流冷却塔的塔体的上部设置围绕塔体外壁的横截面为圆环状的溢流水槽,所述塔体的顶端边缘为锯齿状。同时塔体靠近顶端的塔壁上开设围成一圈的多个通孔,每个所述通孔分别位于所述锯齿状的每个齿尖的下方。本发明的转炉一次除尘系统使溢流水槽内的水均匀地从塔体的顶端边缘溢流入塔体内,以解决塔体出现局部过热而危及塔体的强度及正常工作。并且溢流水槽内的水通过通孔流入塔体各处的内壁上,防止塔内壁上出现干湿交界面,避免粉尘粘接在塔体的内壁上,以使干烟气的流动及热交换顺利进行。

Description

转炉一次除尘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炼钢除尘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炉一次除尘系统。
背景技术
转炉炼钢会产生大量的高温烟气,需要对高温烟气进行除尘处理。现有采用未燃-湿式串联除尘工艺对高温烟气进行处理。所述未燃-湿式串联除尘最主要的设备是快速溢流冷却塔和砣式可调文氏管。转炉产生的高温烟气在风机作用下经汽化冷却烟道进入快速溢流冷却塔,由喷嘴和喷枪对高温烟气进行灭火、降温、调质和粗除尘,而后进入快速溢流冷却塔的下部塔体进行脱水处理,再经过180°的弯头进入砣式可调文氏管,对高温烟气进行精除尘和进一步的降温。
快速溢流冷却塔是转炉烟气湿法净化流程中的第一级设备,或称竖管,其特点是容积大、喷水量大,当高温烟气量发生变化时,其降温除尘作用波动小。快速溢流冷却塔的降温、除尘的原理是:快速溢流冷却塔的上端与汽化冷却烟道连通,使炼钢产生的高温烟气从快速溢流冷却塔的顶部进入塔体内,快速溢流冷却塔的塔体上部设置喷雾化水的喷嘴(枪),将雾化水直接喷向从塔顶进入快速溢流冷却塔的高温烟气,使之与高温烟气直接进行热交换,利用水的汽化潜热和水吸热升温吸收烟气显热,将900~1000℃的高温烟气温度降低到所要求的温度(指与高温烟气温度相应的饱和温度或过饱和温度)。
现有技术中的快速溢流冷却塔的塔体上部设置一个同塔体外壁相焊接围绕在塔体外侧的溢流水槽,使溢流水槽内的水从塔顶端沿塔体溢流入塔内,防止高达1000度左右的高温烟气对快速溢流冷却塔的塔体造成损害。另外,连接在汽化冷却烟道尾端的水封插板插入到所述溢流水槽的水内并套设在所述塔体外,实现把高温干烟气与环境大气隔离开,并将汽化冷却烟道内的高温干烟气导引入快速溢流冷却塔。
现有的快速溢流冷却塔存在如下缺点:
1、由于快速溢流冷却塔的结构设计原因,溢流水槽内的水溢流入塔体内壁会不均匀,使快速溢流冷却塔的塔体内壁出现局部过热现象,从而危及塔体的强度及正常工作;
2、由于溢流不均匀,塔体内壁会出现干湿交界面,粉尘会粘接在内壁上,使干烟气的流动及热交换受到影响;
3、由于高温干烟气首先要通过汽化冷却烟道与快速溢流冷却塔的连接处的内侧和水封插板,连接处的内侧和水封插板受到高温干烟气的影响较大,因此汽化冷却烟道与快速溢流冷却塔的连接处的内侧和水封插板易烧坏,导致高温干烟气外溢而难以全部进入快速溢流冷却塔,从而造成环境污染和除尘效率的降低;
砣式可调文氏管是转炉烟气湿法除尘的第二级设备。主要用于精除尘和协调转炉炉口处烟气的控制。砣式可调文氏管由90°弯头、喷淋段(担负向喉口喷雾状水的作用)、喉口段和扩散段四部分组成;整体看是一个定径文氏管,称之为“不动件”。从砣式可调文氏管里面的构成看,核心部件是呈倒圆锥形的截头圆锥体,即砣。砣的上方连接三段连接杆,通过它们将砣、伸缩杆及文氏管最上部的伺服液压缸连成一个整体,称之为“动件”。由液压缸驱动,砣在一定距离内作垂直方向运动,从而改变圆锥形砣和喉口之间的环形缝的宽度,烟气临界喉速发生变化(此即可调喉口的作用),在雾化水滴的作用下,使烟气中的微细粉尘转移到水中,烟气被精细净化。
转炉的烟气的形成是一个物理过程。金属在高温下发生升华之后氧化而成,尘(烟气)的特点是以微米计的可见粉尘,显微粉尘和超显微粉尘,此外还夹带部分散装粉料,如Cao,Cao(OH)2,粉尘有一定磁性和黏性。可调喉口内的“动件”处于显微粉尘为多的烟气的包围中。此类粉尘对“动件”的粘附是绝对的,持续的。当粘到一定程度时,“动件”变成“冻件”,喉口由可调成为不可调。相关联的问题是,砣的行程愈大(驱动设备的行程也大),被粘覆后,砣的垂直方向上的移动会愈困难,愈不灵敏。直到动件成为摆设,失去其应体现的工艺功能。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除尘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的转炉一次除尘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转炉一次除尘系统,包括快速溢流冷却塔和可调文氏管,所述快速溢流冷却塔的中下部通过连接弯头与所述可调文氏管连接,所述快速溢流冷却塔的塔体的上部设置围绕塔体外壁的横截面为圆环状的溢流水槽,所述塔体的顶端边缘为锯齿状。
作为优选,所述塔体靠近顶端的塔壁上开设位于同一横截面上的用于使所述溢流水槽内的水沿所述塔体的内壁向下流动的围成一圈的多个通孔,每个所述通孔分别位于所述锯齿状的每个齿尖的下方。
作为优选,所述溢流水槽内设置套设在所述塔体上部的外侧的管状的水封插板,所述水封插板包括管状的插板本体和焊接在所述插板本体上端的插板法兰,所述插板法兰的内侧通过耐火层与所述汽化冷却烟道的末端连接,所述插板本体的下端插入所述溢流水槽的水内且不与所述溢流水槽的底壁接触,所述插板法兰的外侧设置环形外壁以在所述插板法兰的上部形成注有水以对所述水封插板进行冷却降温的储水池。
作为优选,所述环形外壁的高度为70mm~90mm,所述储水池内水的高度为50mm~90mm。
作为优选,所述储水池内设置多条连接在所述环形侧壁与所述连接部件之间以将所述储水池分割成多个部分的筋板,所述筋板的高度低于所述环形外壁的高度,所述筋板上开设有多个用于使储水池内的水流通的过水孔。
作为优选,所述插板法兰的内缘通过所述耐火层与所述汽化冷却烟道连接,所述耐火层包括由耐热钢板围成的框架和填充在所述框架内的耐火混凝土。
作为优选,所述耐热钢板包括第一耐热钢板、第二耐热钢板、第三耐热钢板和第四耐热钢板,所述第一耐热钢板的一端与所述插板法兰的内缘连接并向所述插板法兰的中心线延伸,所述第一耐热钢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耐热钢板,所述第二耐热钢板垂直于所述第一耐热钢板,所述第三耐热钢板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插板法兰的上表面且垂直于所述插板法兰,所述第四耐热钢板与所述第三耐热钢板的上端及第二耐热钢板连接且平行于所述第一耐热钢板,所述耐火混凝土填充在由所述第一耐热钢板、第二耐热钢板、第三耐热钢板和第四耐热钢板围成的第一框架内。
作为优选,所述可调文氏管包括弯头和伸入所述弯头内的伸缩杆,所述弯头包括弯管段和与所述弯管段连通的密封段,所述伸缩杆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密封段内,另一部分伸出所述密封段,所述密封段的上端设置上法兰,所述上法兰上设置用于密封所述伸缩杆的填料函;所述伸缩杆上套设保护管和防护套,所述防护套的上端与所述填料函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防护套的下端与所述保护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防护套与所述伸缩杆之间设置两个相间隔的唇形轴用密封圈,所述保护管的内径大于所述伸缩杆的外径;所述防护套与所述保护管的连接处固定有套设在所述伸缩杆上的除尘圈,所述除尘圈与所述伸缩杆为间隙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防护套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套设在所述伸缩杆外的第一法兰,所述保护管的上端设置有套设在所述伸缩杆外的第二法兰,所述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所述除尘圈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之间,所述除尘圈为锡青铜卡环。
作为优选,所述填料函外罩设用于保护所述填料函的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包括罩体和设置在所述罩体顶部的顶盖,所述顶盖上开设有用于使所述伸缩杆伸出的圆孔,所述顶盖上固定连接套设在所述伸缩杆上的环形压板,所述伸缩杆与所述顶盖的圆孔的内壁之间设置环形填料密封件。
作为优选,所述保护罩的下部外侧设置平法兰,所述平法兰与所述密封段上端的上法兰固定连接,所述平法兰上设置有用于向所述填料函的透油环注油的注油杯,所述保护罩的下端内壁具有环形凹槽,所述填料函的下法兰嵌设在所述环形凹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转炉一次除尘系统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转炉一次除尘系统的塔体的顶端边缘设计成锯齿状,根据流体力学原理,使溢流水槽内的水均匀地从塔体的顶端边缘溢流入所述塔体内,以解决塔体出现局部过热而危及塔体的强度及正常工作。并且溢流水槽内的水通过所述通孔流入塔体各处的内壁上,防止塔体出现局部过热的情况,也防止塔内壁上出现干湿交界面,避免粉尘粘接在塔体的内壁上,以使干烟气的流动及热交换顺利进行。
2、本发明的转炉一次除尘系统的插板法兰的外缘设置环形外壁而形成储水池,当储水池内注水后,便在水封插板的上面覆盖了一层水层,利于对水封插板进行降温冷却,保障了水封插板不会因过热损坏而使高温干烟气外溢。
3、由于在汽化冷却烟道与快速溢流冷却塔的连接处设置了耐火层,可以防止连接处因过热而烧坏,不会使高温干烟气外溢而将高温干烟气全部导入快速溢流冷却塔,防止造成环境污染并提高了除尘效率。
4、本发明的转炉一次除尘系统的可调文氏管可以使伸缩杆免受或减少灰尘的粘附,当伸缩杆向上移动时,保护管与防护套之间设置的除尘圈可以对粘在伸缩杆上的灰尘起到刮除的作用,从而保证重砣可在垂直方向上无障碍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转炉一次除尘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转炉一次除尘系统的快速溢流冷却塔的顶部的局部结构剖图;
图3为图2中的A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为图3中的B部分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的转炉一次除尘系统的快速溢流冷却塔的塔体的上部的俯视图;
图6为图5的E-E向剖图;
图7为图6中的F部分的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的转炉一次除尘系统中的水封插板的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转炉一次除尘系统的快速溢流冷却塔的顶部的局部结构剖图;
图10为图9中的C部分的放大图;
图11为本发明的转炉一次除尘系统的可调文氏管的局部剖视图;
图12为本发明的转炉一次除尘系统的可调文氏管的局部剖视图;
图13为本发明的转炉一次除尘系统中的保护管及部分防护套的连接结构剖视图;
图14为本发明的转炉一次除尘系统中的保护罩、防护套与伸缩杆、填料函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转炉一次除尘系统中的保护罩的侧视图;
图16为本发明的转炉一次除尘系统中的保护罩的俯视图;
图17为图16的D-D向剖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塔体                    2-溢流水槽
3-锯齿                    4-通孔
5-插板本体                6-插板法兰
8-连接部件                9-环形外壁
10-储水池                 11-注水管
12-筋板                   13-过水孔
20-第一耐热钢板           21-第二耐热钢板
22-第三耐热钢板           23-第四耐热钢板
24-耐火混凝土             25-密封环
101-液压缸                102-弯头
103-喷淋段            104-喉口段
105-扩散段            106-重砣
107-连接杆            108-伸缩杆
109-活塞杆            110-弯管段
111-密封段            112-上法兰
113-填料函            114-保护管
115-防护套            116-下法兰
117-连接法兰          118-螺栓
119-金属圈            120-第一法兰
121-第二法兰          122-密封圈
123-透油环            124-保护罩
125-罩体              126-顶盖
127-环形压板          128-密封件
129-平法兰            130-注油杯
131-环形凹槽          132-连接螺栓
100-可调文氏管        200-快速溢流冷却塔
300-连接弯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转炉一次除尘系统,包括快速溢流冷却塔200和可调文氏管100,快速溢流冷却塔200的中下部通过连接弯头300与可调文氏管100连接。如图2所示,快速溢流冷却塔200的塔体1的上部设置围绕塔体1的外壁的横截面为圆环状的溢流水槽2,溢流水槽2的顶端高于塔体1的顶端,溢流水槽2内装有水,并且溢流水槽2内的水能从塔体1的顶端边缘向塔体1内溢流。溢流水槽2与塔体1的外壁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实现连接。如图2和图3所示,塔体1的顶端边缘设置有连续的锯齿3,从而使塔体1的顶端边缘形成为锯齿状。作为优选,图4中示出的锯齿3为直角锯齿。塔体1的顶端边缘连续的锯齿3的设置,可以使溢流水槽2内的水从塔体1的锯齿状的顶端边缘均匀地沿塔体1的内壁流下,防止塔体1的内壁出现干湿交界面,也可防止塔体1出现局部过热的情况。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为了进一步使溢流水槽2内的水可靠均匀地流入冷却塔内,在塔体1靠近顶端的塔壁上开设位于同一横截面上的用于使溢流水槽2内的水沿塔体1的内壁向下流动的一圈通孔4。如图4所示,优选为每个通孔4分别位于锯齿状的每个齿尖的下方。本实施例的图4中示出的通孔4为圆孔。为了有效保障水溢流的均匀性,通孔4的孔径为10-14mm;相邻两个通孔4之间的距离为58-65mm。
如图6和图7所示,溢流水槽2内设置套设在塔体1的上部的外侧的管状的水封插板,水封插板包括插板法兰6和管状的插板本体5,插板本体5的两端均为敞口状,插板法兰6连接在插板本体5的上端(一般为焊接),插板法兰6上的通孔与插板本体5的上端敞口对中连通。插板本体5的下端插入到溢流水槽2内的水里但与溢流水盆2的底部不接触,而保留一定的距离,一是使插板本体5两侧的水保持连通,从而使溢流水槽2内的水在塔体1的顶部边缘永远处于溢流状态,二是在气化冷却烟道发生位移时提供一定的空间。水封插板与塔体1没有机械上的连接关系,水封插板仅相当于一个管道,由其把高温烟气引入塔体1内。由于插板本体5是插入溢流水槽2内的,溢流水槽2内的水和插板本体5把高温干烟气与环境大气隔离开。冷却操作过程中,溢流水槽2内的水呈环形流动状,设计恰当,水面平稳。插板法兰6的内侧通过耐火层与所述汽化冷却烟道的末端(图中未示出)连接,汽化冷却烟道与炼钢的转炉连接,用于将炼钢过程中产生的高温烟气引入快速溢流冷却塔。插板法兰6的外侧设置环形外壁9以在与环境大气接触的插板法兰6的上面形成储水池10,储水池10内注有水从而在插板法兰6的上面形成一层水膜以对整个所述水封插板进行冷却降温。
另外,水封插板除了把高温干烟气导引入塔体1内,在冶炼过程中还能起到泄爆的作用,以及在一定范围内吸收所述汽化冷却烟道的膨胀与位移,而不至于因所述汽化冷却烟道的膨胀与位移危及塔体1自身。具体为,如图3和图7所示,当快速溢流冷却塔内发生燃烧爆炸时,因爆炸而膨胀的气体会将溢流水槽2内的水从插板本体5外侧的溢流水槽2上端的开口处崩出,从而为膨胀后的气体提供了空间,而切断了燃烧链,使爆炸不会向下一个环节延续。再继续结合图3和图7,当所述汽化冷却烟道的膨胀或位移时,由于插板本体5与塔体1没有机械上的连接关系,插板本体5可以在溢流水槽2内上下或左右晃动,而补偿所述汽化冷却烟道的膨胀或位移,而不至于带动塔体1发生晃动,因此不会危及塔体1。
作为又一种优选方案,为了有效发挥水封插板的作用,插板本体5到塔体1的壁的距离等于插板本体5到溢流水槽2的壁的距离。也就是插板本体5插入到溢流水槽2的中间。
作为又一种优选方案,为了不使插板本体5插入溢流水槽2内的深度太深或太浅,控制插板本体5的底端到塔体1的顶端的距离为200~300mm,如200mm、240mm、250mm、260mm、270mm、280mm、300mm等等。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如图6、图7和图10所示,为了方便向储水池10内注水,环形外壁9上至少开设有一个用于向储水池10内注水的注水孔,所述注水孔内设置有与外部水源连接的注水管11。本实施例中的注水孔和注水管11均为一个。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为了保证储水池10内形成的水层的厚度,但又不至于因增设储水池10而使所述水封插板太重增加汽化冷却烟道的负担,环形外壁9的高度为70mm~90mm,如70mm、75mm、78mm、80mm、85mm、88mm、90mm等等,储水池10内水的高度为50mm~90mm,如50mm、52mm、58mm、60mm、65mm、70mm、75mm、80mm、90mm等等。优选为:环形外壁9的高度为60mm,储水池10内水的高度也为60mm。当注水管11一直向储水池10内注水至注满储水池10时,储水池10内的水将溢出并流入下方的溢流水槽2内,储水池10内溢出的水沿图7中向下的箭头方向流下。
作为本实施例的又一种优选方案,如图5所示,储水池10内设置多条连接在环形侧壁9与连接部件8之间的筋板12。筋板12的设置用于增加插板法兰6及储水池10的刚度和强度,并且多条筋板12将储水池10分割成了多个部分。这时,当注水管11只有一个时,注水管11只能位于储水池10的一个部分内,为了通过一个注水管11能使储水池10的所有部分都注上水,筋板12的高度应低于环形外壁9的高度,当设置有注水管11的储水池10的该部分的水量超过筋板12的高度时,水便能从筋板12上漫过进入其他的部分,这样便使储水池10内的各部分均注有水,以致在插板法兰6的上面形成一层水层。作为优选,筋板12的高度一般小于50mm。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如图7和图8所示,筋板12上开设有多个过水孔13,过水孔13的设置用于使储水池10的各部分之间连通,当注水管11向其中一个部分内注水时,水通过过水孔13便进入各个部分。
如图9和图10所示,插板法兰6的内缘通过耐火层与所述汽化冷却烟道连接,所述耐火层包括由耐热钢板围成的框架和填充在所述框架内的耐火混凝土24。
具体的,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耐热钢板包括第一耐热钢板20、第二耐热钢板21、第三耐热钢板22和第四耐热钢板23,第一耐热钢板20的一端与插板法兰6的内缘连接并向插板法兰6的中心线延伸,第一耐热钢板20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耐热钢板21,第二耐热钢板21垂直于第一耐热钢板20,第三耐热钢板22的一端连接在插板法兰6的上表面且垂直于插板法兰6,第四耐热钢板23与第三耐热钢板22的上端及第二耐热钢板21连接且平行于第一耐热钢板20,耐火混凝土24填充在由第一耐热钢板20、第二耐热钢板21、第三耐热钢板22和第四耐热钢板23围成的第一框架内。从而在插板法兰6的内侧形成由耐热钢板和耐火混凝土构成的耐火层。
通过上述耐火层的设置可以有效降低插板法兰6的内缘即汽化冷却烟道与快速溢流冷却塔的连接处被烧坏的可能,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及使用寿命,而且也可防止因插板法兰6被烧坏而导致的高温干烟气的外溢,保护环境不受污染及提高除尘效率。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如图10所示,第四耐热钢板23的一端连接在第二耐热钢板21的中部,使第二耐热钢板21的上部伸出第四耐热钢板23,第三耐热钢板22的上端连接在第四耐热钢板23的中部,使第四耐热钢板23的另一端伸出第三耐热钢板22,第四耐热钢板23的上表面设置密封环25,密封环25、第二耐热钢板21的上部、第四耐热钢板23围成第二框架,第二框架内也填充有耐火混凝土24。也就是在插板法兰6的内侧形成两层耐火层,更有效的保护插板法兰6的内侧不被烧坏。
如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可调文氏管包括液压缸101、90°的弯头102、与弯头102的一端依次连接的喷淋段103、喉口段104和扩散段105。喉口段104内设置有重砣106,重砣106的上端连接有连接杆107,连接杆107的上端连接伸缩杆108,伸缩杆108的上端与液压缸101的活塞杆109连接。在活塞杆109的带动上,实现重砣106在一定距离内作垂直方向运动,从而改变圆锥形的重砣106和喉口之间的环形缝的宽度。弯头102包括弯管段110和与弯管段110连通的密封段111,如图12和图14所示,密封段111的上端设置上法兰112,上法兰112上设置用于密封伸缩杆108的填料函113。伸缩杆108的一部分位于弯头102内,另一部分穿过密封段111的上法兰112和填料函113伸入到外界环境中。
如图12所示,伸缩杆108上套设有保护管114和防护套115。如图12和图14所示,填料函113的下端设置下法兰116,下法兰116和密封段111的上法兰112之间设置连接法兰117,下法兰116和上法兰112分别通过螺栓118与连接法兰117连接,从而实现了下法兰116与上法兰112的连接,进而将填料函113固定。防护套115的上端外螺纹拧入到连接法兰117的内螺纹孔内,使防护套115与连接法兰117连接;防护套115的下端与保护管114的上端固定连接,保护管114的内径大于伸缩杆108的外径,保护管114与伸缩杆108为大间隙配合。保护管114的长度大于重砣106正常下行程距离。防护套115与保护管114的连接处固定有套设在伸缩杆108上的除尘圈119,除尘圈119与伸缩杆108为小间隙配合,也就是除尘圈119内壁与伸缩杆108外壁之间的距离远小于保护管114内壁与伸缩杆108外壁之间的距离。本实施例中的除尘圈119采用锡青铜卡环。
通过防护套115和保护管114的设置可以使位于弯头102内的伸缩杆108免受或减少尘的粘附,由于除尘圈119的设置,当伸缩杆108向上移动时,对粘附在伸缩杆108上的尘起到刮除的作用,从而防止因伸缩杆108上粘附太多的尘而使伸缩杆108的上下运动受限,甚至伸缩杆108根本动不了。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防护套115、保护管114以及除尘圈119是采用下面的方式实现连接的,如图13所示,防护套115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套设在伸缩杆108外的第一法兰120,保护管114的上端设置有套设在伸缩杆108外的第二法兰121,第一法兰120和第二法兰121通过螺栓118连接在一起,除尘圈119被夹在第一法兰120和第二法兰121之间。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为了保证填料函113对弯头102的密封段111的密封,防护套115与伸缩杆108之间设置两个相间隔的唇形轴用密封圈122。为了保证伸缩杆108作垂直方向移动无障碍,对密封圈122需要润滑,密封圈122的润滑由填料函113内设置的透油环123沿圆周向下送出的润滑油实现。
作为本实施例的又一种优选方案,由于填料函113及伸出密封段111和填料函113的伸缩杆108裸露在外界环境中,而炼钢厂房内的工业大气环境中弥散有浓度高的颗粒粉尘。因此在填料函113外罩设用于保护填料函113的保护罩124,同时也罩住部分外露的伸缩杆108,保护罩124的上端开设有用于使伸缩杆108伸出的圆孔(图中未示出)。
作为本实施例的再一种优选方案,保护罩124包括罩体125和设置在罩体125顶部的顶盖126,所述圆孔开设在顶盖126上,顶盖126上固定连接套设在伸缩杆108上的环形压板127,伸缩杆108与顶盖126的圆孔的内壁之间设置环形填料密封件128。密封件128采用软羊毛毡或锡青铜件,该密封件128起金属防尘圈的作用,可以将粘附在伸缩杆108表面的粉尘清理掉,避免伸缩杆升降受阻。为了方便保护罩124及环形压板127的安装,如图14至图17所示,保护罩124由两瓣扣接而成,两瓣之间通过多个连接螺栓132连接。环形压板127也由两瓣拼接而成。
作为本实施例更进一步的优选,保护罩124的下部外侧设置平法兰129,平法兰129与密封段111上端的上法兰112固定连接,平法兰129上设置有用于向填料函113的透油环123注油的注油杯130,保护罩124的下端内壁具有环形凹槽131,填料函113的下法兰116嵌设在环形凹槽131内。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转炉一次除尘系统,包括快速溢流冷却塔和可调文氏管,所述快速溢流冷却塔的中下部通过连接弯头与所述可调文氏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溢流冷却塔的塔体的上部设置围绕塔体外壁的横截面为圆环状的溢流水槽,所述塔体的顶端边缘为锯齿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一次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靠近顶端的塔壁上开设位于同一横截面上的用于使所述溢流水槽内的水沿所述塔体的内壁向下流动的围成一圈的多个通孔,每个所述通孔分别位于所述锯齿状的每个齿尖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一次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水槽内设置套设在所述塔体上部的外侧的管状的水封插板,所述水封插板包括管状的插板本体和焊接在所述插板本体上端的插板法兰,所述插板法兰的内侧通过耐火层与所述汽化冷却烟道的末端连接,所述插板本体的下端插入所述溢流水槽的水内且不与所述溢流水槽的底壁接触,所述插板法兰的外侧设置环形外壁以在所述插板法兰的上部形成注有水以对所述水封插板进行冷却降温的储水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炉一次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外壁的高度为70mm~90mm,所述储水池内水的高度为50mm~90mm,所述储水池内设置多条连接在所述环形侧壁与所述连接部件之间以将所述储水池分割成多个部分的筋板,所述筋板的高度低于所述环形外壁的高度,所述筋板上开设有多个用于使储水池内的水流通的过水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炉一次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火层包括由耐热钢板围成的框架和填充在所述框架内的耐火混凝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炉一次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热钢板包括第一耐热钢板、第二耐热钢板、第三耐热钢板和第四耐热钢板,所述第一耐热钢板的一端与所述插板法兰的内缘连接并向所述插板法兰的中心线延伸,所述第一耐热钢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耐热钢板,所述第二耐热钢板垂直于所述第一耐热钢板,所述第三耐热钢板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插板法兰的上表面且垂直于所述插板法兰,所述第四耐热钢板与所述第三耐热钢板的上端及第二耐热钢板连接且平行于所述第一耐热钢板,所述耐火混凝土填充在由所述第一耐热钢板、第二耐热钢板、第三耐热钢板和第四耐热钢板围成的第一框架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一次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文氏管包括弯头和伸入所述弯头内的伸缩杆,所述弯头包括弯管段和与所述弯管段连通的密封段,所述伸缩杆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密封段内,另一部分伸出所述密封段,所述密封段的上端设置上法兰,所述上法兰上设置用于密封所述伸缩杆的填料函;所述伸缩杆上套设保护管和防护套,所述防护套的上端与所述填料函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防护套的下端与所述保护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防护套与所述伸缩杆之间设置两个相间隔的唇形轴用密封圈,所述保护管的内径大于所述伸缩杆的外径;所述防护套与所述保护管的连接处固定有套设在所述伸缩杆上的除尘圈,所述除尘圈与所述伸缩杆为间隙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炉一次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套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套设在所述伸缩杆外的第一法兰,所述保护管的上端设置有套设在所述伸缩杆外的第二法兰,所述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所述除尘圈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之间,所述除尘圈为锡青铜卡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炉一次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函外罩设用于保护所述填料函的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包括罩体和设置在所述罩体顶部的顶盖,所述顶盖上开设有用于使所述伸缩杆伸出的圆孔,所述顶盖上固定连接套设在所述伸缩杆上的环形压板,所述伸缩杆与所述顶盖的圆孔的内壁之间设置环形填料密封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炉一次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罩的下部外侧设置平法兰,所述平法兰与所述密封段上端的上法兰固定连接,所述平法兰下方设置有用于向所述填料函的透油环注油的注油杯,所述保护罩的下端内壁具有环形凹槽,所述填料函的下法兰嵌设在所述环形凹槽内。
CN201110459429.3A 2011-12-31 2011-12-31 转炉一次除尘系统 Active CN1031843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59429.3A CN103184307B (zh) 2011-12-31 2011-12-31 转炉一次除尘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59429.3A CN103184307B (zh) 2011-12-31 2011-12-31 转炉一次除尘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84307A true CN103184307A (zh) 2013-07-03
CN103184307B CN103184307B (zh) 2015-04-08

Family

ID=48675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59429.3A Active CN103184307B (zh) 2011-12-31 2011-12-31 转炉一次除尘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8430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73417A (zh) * 2014-10-28 2015-02-25 奉化鑫益气动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除尘气缸
CN105571377A (zh) * 2014-10-11 2016-05-11 北京明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快速溢流冷却塔的塔底结构及其快速溢流冷却塔
CN108844052A (zh) * 2018-06-19 2018-11-20 山东中农绿能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炼钢厂转炉配套蒸汽蓄热器的选型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23486Y (zh) * 2002-01-11 2002-12-04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 锯齿形溢水槽除尘器
CN201055744Y (zh) * 2007-05-31 2008-05-07 五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温高压工况下喷淋式可调文丘里洗涤器
CN201423389Y (zh) * 2009-05-26 2010-03-17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钢板冷却装置
CN201686715U (zh) * 2010-02-21 2010-12-29 河北天俱时工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转炉烟气净化处理系统
CN202499876U (zh) * 2011-12-31 2012-10-24 北京明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转炉一次除尘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23486Y (zh) * 2002-01-11 2002-12-04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 锯齿形溢水槽除尘器
CN201055744Y (zh) * 2007-05-31 2008-05-07 五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温高压工况下喷淋式可调文丘里洗涤器
CN201423389Y (zh) * 2009-05-26 2010-03-17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钢板冷却装置
CN201686715U (zh) * 2010-02-21 2010-12-29 河北天俱时工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转炉烟气净化处理系统
CN202499876U (zh) * 2011-12-31 2012-10-24 北京明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转炉一次除尘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怀安: "承钢150吨转炉一次除尘新工艺应用", 《2011年河北省炼钢连铸生成技术与学术交流会》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71377A (zh) * 2014-10-11 2016-05-11 北京明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快速溢流冷却塔的塔底结构及其快速溢流冷却塔
CN104373417A (zh) * 2014-10-28 2015-02-25 奉化鑫益气动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除尘气缸
CN108844052A (zh) * 2018-06-19 2018-11-20 山东中农绿能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炼钢厂转炉配套蒸汽蓄热器的选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84307B (zh) 2015-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03222B (zh) 高效洁净含碳物质干粉加压气化装置及方法
KR101534040B1 (ko) 내부 다중관 벽과 다수의 버너를 갖는 가스화 반응기 용기
CN202012930U (zh) 一种w火焰锅炉局部吹灰装置
CN103184307B (zh) 转炉一次除尘系统
CN108102719B (zh) 一种防止结渣及热能高效回收的气化炉
CN103008544A (zh) 基于消失模铸造与振动浇注的双金属弯管制造工艺
CN202499876U (zh) 转炉一次除尘系统
CA1111253A (en) Coal gasification plant
CN112680560B (zh) 转炉干法除尘系统中的余热锅炉
CN203893196U (zh) 一种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炉的排渣装置
CN111020074B (zh) 一种可强化熔渣换热的液态熔渣余热回收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04560212A (zh) 一种多段水冷壁高效激冷气化装置
JP2011530620A (ja) 一体化されたガス化装置及び合成ガス冷却器のための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CN202849350U (zh) 一种具有防堵渣功能的气流床气化炉激冷装置
CN207091486U (zh) 闪速炉烟道
RU2499899C1 (ru) Двухтактный поршневой дизель
CN107892952A (zh) 一种两段式熔渣气化炉
CN112303648B (zh) 用于回收含固危险废物中金属元素的焚烧装置及其回收方法和应用
CN203549797U (zh) 膜式水冷壁锅炉防高温腐蚀结焦装置
CN209759497U (zh) 转炉余热锅炉裙罩和移动段烟道之间的密封装置
CN202410453U (zh) 一种用于可调文氏管的保护装置
CN106918041A (zh) 用于浸没燃烧熔池熔炼装置的燃油喷枪
US2764398A (en) Stub tube refractory tile for recuperators
CN103102992A (zh) 保护激冷环的方法及结构
CN205191632U (zh) 顶燃式热风炉圆弧拟合悬链线的独立拱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Primary dedusting system of converter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12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08

Pledgee: Bank of Beijing Shijingshan sub branch

Pledgor: BEIJING MINGC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99000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