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74050B - 使纸幅干燥的运行性部件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使纸幅干燥的运行性部件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74050B
CN103174050B CN201210557153.7A CN201210557153A CN103174050B CN 103174050 B CN103174050 B CN 103174050B CN 201210557153 A CN201210557153 A CN 201210557153A CN 103174050 B CN103174050 B CN 1031740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nnability component
suction
component
runnability
drying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5715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74050A (zh
Inventor
基莫·卡西宁
内纳德·米洛萨夫列维奇
卡勒·穆胡恩
亚里-佩卡·皮哈约基
佩卡·萨里基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almet Technologies Oy
Original Assignee
Valmet Technologies O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almet Technologies Oy filed Critical Valmet Technologies Oy
Publication of CN1031740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740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740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7405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FPAPER-MAKING MACHINES; METHODS OF PRODUCING PAPER THEREON
    • D21F5/00Dryer section of machin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webs of paper
    • D21F5/02Drying on cylinders
    • D21F5/04Drying on cylinders on two or more drying cylinders
    • D21F5/042Drying on cylinders on two or more drying cylinders in combination with suction or blowing devices
    • D21F5/046Drying on cylinders on two or more drying cylinders in combination with suction or blowing devices using pocket ventilation system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FPAPER-MAKING MACHINES; METHODS OF PRODUCING PAPER THEREON
    • D21F5/00Dryer section of machin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webs of paper
    • D21F5/02Drying on cylinders
    • D21F5/04Drying on cylinders on two or more drying cylinders
    • D21F5/042Drying on cylinders on two or more drying cylinders in combination with suction or blowing devices

Landscapes

  • Paper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造纸机或类似机械的干燥部的运行性部件(10)和方法。运行性部件(10)包括进入侧(10a)和离开侧(10b),其至少通过下表面彼此连接,由此进入侧(10a)、离开侧(10b)和下表面界定了箱状长形的运行性部件(10)的内体积。另外,运行性部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10’,10”),该运行性部件沿着其长度方向在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延伸;以及第一吹气元件(11),其被设置成与进入侧(10a)相关联,以向上吹送空气;和第一密封元件(20),其被设置成与进入侧(10a)的表面相关联并位于第一吹气元件(11)的下方,由此第一密封元件(20)将进入侧的表面分成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此外,运行性部件(10)的下表面设有第一抽吸元件。

Description

使纸幅干燥的运行性部件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纸幅干燥的运行性部件和方法。
背景技术
在造纸机或纸板机的干燥部中,待干燥的幅材由与多个加热的烘缸接触的一个或两个网支撑着传送。在单毯牵拉配置(single-felting draw)中,纸幅由干燥网支撑着运行而穿过烘缸组,从而干燥网将幅材挤压在加热的烘缸表面上。由此,在单毯牵拉配置中,烘缸被布置在网环的外侧,而转向辊被布置在网环的内侧。一个凹穴空间被形成,该凹穴空间由网、两个相邻的烘缸及位于这些烘缸之间并处在(与之)不同的水平面上的转向辊限定。在凹穴空间进入侧上的、干燥网与第一烘缸分离的区域上形成开压区(opening nip)或开隙,并且当网运行至转向辊时,在凹穴空间的进入侧上对应地形成闭压区或闭隙。以类似的方式,当网离开转向辊时,在凹穴空间的离开侧上形成开压区(即开隙),并且当网运行至相邻的第二烘缸时,在网与第二烘缸之间的离开侧上对应地形成闭压区(即闭隙)。
当纸幅在某些位置倾向于与干燥网脱离接触时,会出现运行性问题。出问题的位置尤其是上述开压区、即幅材和网从烘缸表面脱离接合的那些位置。在到达该位置之前,幅材在网与烘缸之间行进,当网从烘缸脱离时,幅材趋向于跟随烘缸表面,从而使其自身与网脱离接合。在闭压区处(在该处,使幅材及网与烘缸表面接触)存在类似的问题。在该位置处,由于压区内形成有过压,所以幅材趋向于与网脱离接合。
在随后的烘缸与转向辊之间的凹穴空间中设置有不同种类的运行性部件,如吹气箱或抽吸箱。这些运行性部件用于在凹穴空间中产生合适的欠压(underpressure,负压),该欠压促使幅材与网保持接触,并改善造纸机的干燥部的运行性。吹气箱通常与开槽并钻孔的真空转向辊结合使用,在该处,空气通过辊壳上的孔被抽入真空转向辊中。抽吸(吸气)是通过使用如风扇之类的真空形成设备产生的,该设备设置成与辊的内部相结合。真空转向辊内的欠压通常约为2000-2500Pa。另一方面,抽吸箱通常与辊壳上具有切口的所谓被动转向辊一起使用。设置在凹穴空间中的、转向辊脱离网的部分处的抽吸箱被设置成通过转向辊的切口抽吸空气。被动辊的开孔面积(open area,开口区域)较大,典型地约为4-10%,更典型地为6-8%。被动辊的内部通常不与真空形成设备直接关联。
有时,尤其是当更新和重新组装造纸机时,需要更换凹穴空间内的运行性部件但无需更换转向辊。然而,被设计为与抽吸箱协同操作的转向辊对于与吹气箱的协同操作而言并不是最优的。需要寻求一种简单且经济的解决方案,该方案能够在无需对现有的转向辊、烘缸、其它机构和/或装置做出其它大幅度改动的情况下,对凹穴空间中的运行性部件进行更换。此外,需要一种运行性部件,借助该运行性部件能够更精确且更容易地控制凹穴空间内的欠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使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最小化乃至完全消除这些缺点。
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运行性部件,借助该运行性部件能在凹穴空间产生合适的欠压,并且该运行性部件能与不同类型的转向辊一起使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运行性部件,该运行性部件能够良好地控制凹穴空间内的不同的欠压区。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在凹穴空间内产生所需的欠压的替换性的方法,该方法尤其适合于重新组装的应用场合。
这些目的是借助具有下文所述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用于造纸机或类似机械的干燥部的典型的运行性部件包括:
-进入侧表面和离开侧表面,其至少通过下表面彼此连接,由此该进入侧表面、该离开侧表面和该下表面界定了箱状长形的运行性部件的内体积,
-第一端和第二端,该运行性部件沿着其长度方向在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延伸,
-第一吹气元件,设置成与进入侧表面相关联,以向上吹送空气,
-第一密封元件,设置成与进入侧表面相关联并位于第一吹气元件的下方,第一密封元件将进入侧表面分成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中
运行性部件的下表面设有第一抽吸元件,该第一抽吸元件由从运行性部件(10)的第一端(10’)朝向运行性部件(10)的第二端(10”)延伸的至少一个抽吸间隙或至少一排抽吸孔(31,31’,31”)形成,运行性部件(10)包括用于调节抽吸孔(31,31’,31”)的尺寸或抽吸间隙的宽度的装置。
用于造纸机或类似机械的典型的配置结构包括:
-转向辊,其具有多个诸如穿孔等的切口,
-根据本发明的运行性部件,该运行性部件设置成至少局部地包围转向辊的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案,用于使造纸机或类似机械的干燥部中的纸幅或类似物干燥的典型的方法包括:
-通过干燥网支撑纸幅,
-引导纸幅经过第一烘缸的加热表面的一部分,通过使用转向辊调转纸幅的行进方向,并引导纸幅经过随后的第二烘缸的加热表面的一部分,由此,由第一烘缸、第二烘缸及转向辊限定一凹穴空间,第一烘缸和第二烘缸被布置成彼此平行地相隔一定距离,转向辊被设置在第一烘缸与第二烘缸之间并与这两个烘缸平行,而且转向辊的旋转轴线处于与第一烘缸及第二烘缸的轴线不同的水平面上,
-将箱状长形的运行性部件至少部分地设置到凹穴空间,该运行性部件具有面对第一烘缸的进入侧表面和面对第二烘缸的离开侧表面,这些表面至少通过一下表面彼此连接,该下表面面对转向辊,由此进入侧表面、离开侧表面和下表面界定了箱状长形的运行性部件的内体积,运行性部件沿着其长度方向从第一端延伸到第二端,
-逆着纸幅的行进方向吹送空气,该纸幅通过第一吹气元件从第一烘缸被引导至转向辊,该第一吹气元件被设置成与运行性部件的进入侧表面相关联,以在进入侧表面上产生负压空间,以及
-通过借助第一抽吸元件将空气从位于转向辊与运行性部件的下表面之间的空间抽入运行性部件来去除空气,使凹穴空间中的欠压增大,第一抽吸元件由从运行性部件的第一端朝向运行性部件的第二端延伸的至少一个抽吸间隙或至少一排抽吸孔形成,并且
-调节第一抽吸元件的抽吸孔的尺寸或抽吸间隙的宽度,以控制通过运行性部件的下表面的抽吸。
本文中所述的多个实施例在适用的情况下涉及根据本发明的运行性部件、配置结构以及方法,尽管这一点并不总是被单独地提及。
现在已出人意料地发现,通过借助设置在运行性部件的下表面的第一抽吸装置从运行性部件的下表面与转向辊之间的区域抽吸空气,能够增强凹穴空间内的欠压,运行性部件还包括位于进入侧上的、用以产生欠压的吹气元件。此外,还发现,通过调节形成第一抽吸元件的抽吸孔的尺寸或抽吸间隙的宽度,能够针对每种操作状况更为精确、有效且容易地控制凹穴空间内的欠压。通过辊壳上的切口从转向辊内部抽吸空气,从而在转向辊中产生至少一部分必要的欠压,以使经过转向辊表面的网和幅材的转向路径稳定。以此方式,一部分空气经由转向辊被去除,凹穴中的欠压被增强。本发明还能够将具有吹气元件的运行性部件与具有高的开孔壳面积的转向辊结合使用,而不会大幅增加使用的空气量和能耗。本发明同时实现了良好的运行性和凹穴空间朝向运行性部件的进入侧上的网的密封,而这在传统上是通过与被动转向辊一同使用的抽吸箱来实现的,同时,由于可调节的第一抽吸元件而提供了对凹穴空间中的欠压的良好控制。
在本申请的上下文中,运行性部件被设置在凹穴空间中,该凹穴空间由第一烘缸、第二烘缸及位于两者之间的转向辊限定。这些烘缸是平行的,亦即它们的纵轴线彼此平行,并且它们被设置成彼此隔开一定距离。通常而言,这些相邻的烘缸沿水平方向被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而转向辊被设置在这两个相邻的烘缸之间,使得转向辊的纵轴线大体上平行于烘缸的纵轴线,但沿竖向位于与这些烘缸的轴线不同的水平面上。转向辊因此被设置在比烘缸更高或更低的水平面上,通常设置在更低的水平面上。此外,转向辊被安置在烘缸之间,使得转向辊的表面不会触碰烘缸的表面,亦即不与烘缸表面接触。在典型的造纸机中,箱状的运行性部件、烘缸和转向辊在造纸机或类似机械的横向上呈长形,并基本上在幅材流(web run)的整个宽度范围上延伸。因此,由它们限定的凹穴空间同样在造纸机的横向上呈长形。凹穴空间的端部通常被密封,例如借助根据现有技术的端板(如补隙板)密封。在凹穴空间的两端沿机器方向设有多个竖向端板。
在本申请中,凹穴空间的进入侧和离开侧具有下述含义:凹穴空间可沿机器横向在其中间位置处被具有幅材流宽度的虚拟竖向平面分成进入侧和离开侧。在进入侧上(即第一烘缸与转向辊之间)及离开侧上(即转向辊与第二烘缸之间),凹穴空间由网界定,因此在造纸机运转期间也由网和幅材形成的幅材路径界定。运行性部件的下表面意指运行性部件的这样的一表面,该表面位于最靠近转向辊之处,并被布置成基本上朝向转向辊。
在本申请中,较高的欠压意指较低的绝对压力。相应地,较低的欠压意指较高的绝对压力。欠压意指低于标准大气压约1bar(即100kPa)的压力。
运行性部件包括第一吹气元件,该第一吹气元件被设置成与运行性部件的进入侧表面相关联,以向上吹送空气。位于进入侧的第一吹气元件被设置在位于网与烘缸之间的开压区,用以将空气吹离网与运行性部件之间的间隙。从第一吹气元件排出的空气射流使运行性部件与幅材之间的空间中保持负压,并在进入侧上的开压区处产生负压空间。第一吹气元件可以是吹气喷嘴(blow nozzle)或吹气间隙,其从运行性部件的第一端向第二端延伸,优选为延伸到运行性部件的第二端。第一吹气元件的吹气喷嘴直径或间隙宽度典型地为1-3mm,优选为1.5-2.5mm。在吹气元件是使用压缩空气的吹气元件的情况下,喷嘴直径或间隙宽度可以为0.1mm-0.5mm。
运行性部件还包括第一密封元件,该第一密封元件被设置成与运行性部件的进入侧表面相关联并位于第一吹气元件的下方。第一密封元件被设置在与网及烘缸之间的开压区的距离较短的位置,以便从运行性部件的表面朝向网伸出,并将进入侧表面分成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密封元件由此将进入侧上的负压空间分成局限于开压区位置的负压得以强化的第一区域以及位于进入侧上的凹穴空间的下部、靠近进入侧的闭压区、负压较低(即欠压较低)的第二区域。第一密封元件可以是诸如密封条或迷宫式密封件(如单室迷宫式密封件或多室迷宫式密封件)等机械式密封元件。机械式密封元件的材料例如可以是特氟纶(Teflon)、塑料、橡胶、复合材料或金属(如钢或铝)。对材料的要求是具有足够的刚度,通过其可防止空气的自由流动。优选地,第一密封元件是机械式密封元件,其由特氟纶或包括碳纤维的材料制成。
运行性部件的下表面设有第一抽吸元件。第一抽吸元件从凹穴空间和从运行性部件的下表面与转向辊之间的空间去除空气。由于第一抽吸元件的抽吸产生的气流从转向辊内部通过转向辊表面的开孔区域流到运行性部件的下表面与转向辊之间的空间,所以第一抽吸元件还间接地用于产生通往转向辊的欠压。如本申请中稍后所述,第一抽吸元件被连接到设置在运行性部件内部的抽吸通道。第一抽吸元件是由从运行性部件的第一端朝向运行性部件的第二端延伸、优选为延伸到运行性部件的第二端的至少一个抽吸间隙或至少一排抽吸孔形成。第一抽吸元件还可包括相邻的多个抽吸间隙或多排抽吸孔。例如,第一抽吸元件优选地可包括相邻的2排至4排的抽吸孔或相邻的2至4个抽吸间隙。这些抽吸孔的直径可以是15-50mm,优选是20-40mm,而一排中的两个相邻孔之间的距离典型地为50-500mm,优选为150-350mm。如果抽吸装置包括不均一的抽吸间隙,则该间隙的宽度为2-10mm,典型地为2-4mm,优选为2-3mm。可以自由地选择抽吸孔的形状,例如这些抽吸孔可以为圆形或椭圆形。
通过根据一个或若干个过程参数(诸如幅材速度、幅材张力或所生产的纸幅的重量等)的要求来调节第一抽吸元件的抽吸,控制运行性部件的下表面的抽吸。通过借助调节装置调节抽吸孔的尺寸或抽吸间隙的宽度,可以调节第一抽吸元件的抽吸。由此,运行性部件包括用于调节抽吸孔的尺寸或抽吸间隙的宽度的装置。调节装置例如可以是可动的孔板,其设置在抽吸孔排的沿造纸机的横向的顶部。当孔板的孔与抽吸孔完全重叠时,抽吸最为强劲。当孔板被移动,孔板的孔与抽吸孔的重叠减小,通过抽吸孔的抽吸被减弱。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运行性部件还包括第二抽吸元件,该第二抽吸元件被设置在运行性部件的进入侧上并位于第一密封元件的下方,该第二抽吸元件是由从运行性部件的第一端朝向运行性部件的第二端延伸、优选为延伸到运行性部件的第二端的至少一个抽吸间隙或至少一排抽吸孔形成。第二抽吸元件由此被设置为通过抽吸而将空气从运行性部件的进入侧上的负压空间去除。第二抽吸元件可被连接到抽吸通道,该抽吸通道被设置在运行性部件的内部,如本申请中稍后所述。第二抽吸元件还可包括相邻的多个抽吸间隙或多排抽吸孔,例如,第二抽吸元件优选地可包括相邻的2排至4排抽吸孔或相邻的2至4个抽吸间隙。这些抽吸孔的直径可以为15-50mm,优选为20-40mm,而一排中的两个相邻孔的之间的距离典型地为50-500mm,优选为150-350mm。如果抽吸装置包括不均一的抽吸间隙,则该间隙的宽度为2-10mm,典型地为2-4mm,优选为2-3mm。可以自由地选择抽吸孔的形状,例如这些抽吸孔可以为圆形或椭圆形。
可选的是,第二抽吸元件包括用于调节通过第二抽吸元件的抽吸的装置。以此方式,根据过程参数(诸如幅材速度、幅材张力或所生产的纸幅的重量等)的要求来调节第二抽吸元件的抽吸效果,用以控制从负压空间通过运行性部件的进入侧表面的抽吸。例如,第二抽吸元件可附接到设有阻尼器的连接部,借助该连接部可调节从运行性部件的进入侧与网之间的负压空间的直接抽吸。通过借助调节装置调节抽吸孔的尺寸或抽吸间隙的宽度,还可以调节第二抽吸元件的抽吸。由此,运行性部件包括用于调节第二抽吸元件的抽吸孔的尺寸或抽吸间隙的宽度的第二装置。该第二调节装置例如可以是可动的孔板,其设置在抽吸孔排的沿造纸机的横向的顶部。当孔板的孔与抽吸孔完全重叠时,抽吸最为强劲。当孔板被移动时,孔板的孔与抽吸孔的重叠减小,并且经由抽吸孔的抽吸减弱。
第一和/或第二抽吸元件可被连接到外部抽吸设备或真空空气系统(vacuum air system)。可以将抽吸元件连接到现有的旨在产生通向凹穴空间或用于转向辊的欠压的抽吸空气系统。这在重新组装现有的造纸机构造时是有利的,因为无需构建新的抽吸系统,由此节省时间和成本,并且通常还节省空间。可根据过程参数和/或过程情况来调节第一和/或第二抽吸装置的抽吸。第一和/或第二抽吸装置可通过连接部连接到外部抽吸设备或真空空气系统,该连接部设有用于调节气流的调节装置,诸如阀或节流阀等。该调节装置可以是可自动调节或可手动调节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运行性部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密封元件,优选为包括多个第二密封元件,这些第二密封元件被设置成与运行性部件的下部相关联,优选地设置成与运行性部件的下表面相关联。第二密封元件可以被设置为从运行性部件的表面向外延伸。第二密封元件可以为机械式密封元件或密封吹气喷嘴,优选为机械密封元件。至少一个第二密封元件被设置为用以密封运行性部件与转向辊之间的间隙,以便强化从转向辊到运行性部件的抽吸以及从密封运行性部件的下表面与转向辊之间的空间的抽吸。第二密封元件还有助于引导沿辊的旋转方向移动到转向辊的离开侧表面的气流脱离与转向辊表面的接触。
如果第二密封元件是密封吹气喷嘴,则其设置在运行性部件的离开侧表面上,即设置在从转向辊的开压区一侧。通过第二密封元件(该第二密封元件是离开侧密封吹气喷嘴,空气借助该喷嘴被驱离凹穴空间)可以改善对处于烘缸与转向辊之间的凹穴空间中的欠压的控制,以及/或者防止空气经由运行性部件的离开侧表面与第二烘缸之间的间隙而进入凹穴空间。
当第二密封元件是机械式密封元件时,第二密封元件从运行性部件的下部向外延伸,优选为从运行性部件的下表面向外延伸,并优选为朝向转向辊(延伸)。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二密封元件被设置到运行性部件的离开侧上的下表面。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机械式第二密封元件被设置在运行性部件的两个下边角的至少一者上、优选为设置在两者上,并朝向转向辊的表面延伸。机械式第二密封元件充当用于使空气进入运行性部件与转向辊之间的空间的实体的物理障碍物。由此,仅很少量的空气可能进入所述空间。
第二机械式密封元件可以是诸如密封条或迷宫式密封件(如单室迷宫式密封件或多室迷宫式密封件)等机械密封元件。机械式密封元件的材料例如可以是特氟纶、塑料、橡胶、复合材料或金属(如钢或铝)。对材料的要求是具有足够的刚度,由此可防止空气的自由流动。优选的是,第一密封元件是机械式密封元件,其由特氟纶或包括碳纤维的材料制成。
第一密封元件和第二密封元件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彼此不同。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和/或第二密封元件是机械式密封元件,其设有用于调节密封元件到转向辊或烘缸的距离的装置。通过这些调节装置可以调节密封元件从运行性部件的表面向外延伸的长度。例如,可根据过程情况的需要调节第一烘缸表面与第一密封元件之间的距离,并且如果需要,可使空气漏入到凹穴空间或位于进入侧上的开压区处的强化的负压空间。类似地,可以调节第二密封元件与转向辊之间的距离,并使空气漏入到运行性部件的下表面与转向辊之间的区域。有时,第一和/或第二密封元件产生的密封效果使得凹穴空间中或开压区处的欠压显著提高。第二密封元件的位置于是可以被调节为进一步远离转向辊,由此形成或加大第二密封元件与转向辊之间的间隙。空气可通过该间隙而被允许从离开侧上的开压区漏入到凹穴空间或运行性部件的下表面与转向辊之间的空间。
第一和第二机械式密封元件优选地沿造纸机或类似机械的横向上呈长形,并基本上在幅材流的整个宽度范围上延伸。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和/或第二密封元件是由沿造纸机的侧向(即横向)的至少两个部分、优选为若干个部分构成的机械式密封元件。因此,这些密封元件的安装、运输和存储变得更为容易。
运行性部件可包括从运行性部件的进入侧上的第一区域通到进入侧上的第二区域的旁路通道。该旁路通道使得能够更精确地控制进入侧上的开压区处的负压空间中的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之间的欠压差。这样还改善了凹穴空间中的总的压力平衡,由此可以显著地强化转向辊的操作,并且可以以较低的能耗加强对幅材的控制。旁路通道使空气能在第一压力区域与第二压力区域之间传送,这使得可以通过调节流动来控制欠压,从而例如以理想的方式平衡第一压力区域与第二压力区域之间的压力差。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旁路通道中设有用于调节该旁路通道中的气流的阀、节流阀或其它设备或装置。旁路通道因此可被认为是受控的主动漏气通道。旁路通道优选为在造纸机或类似机械的横向上呈长形,并基本上在幅材流的整个宽度范围上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运行性部件包括从运行性部件的进入侧通向运行性部件的离开侧、或通向运行性部件的上表面的旁路通道。并且,在此情况下,旁路通道可被用于平衡进入侧上的负压空间的第一区域和/或第二区域中的压力状态。如果进入侧上的欠压过高,则会开启通向离开侧或周围的旁路通道,这将导致进入侧上的欠压减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二吹气元件被设置成与进入侧表面相关联并位于第一密封元件的下方。该第二吹气元件可以是设置在第一欠压区域上的吹气喷嘴或吹气间隙。第二吹气元件从运行性部件的第一端向第二端延伸,优选为延伸到运行性部件的第二端。第二吹气元件可以被设置为逆着幅材的移动方向向上吹气。通常,目标是强化具体而言进入侧上的闭压区中、总体而言进入侧上的负压区域中的欠压水平,这样能够更为精确且容易地防止幅材弯曲。第二吹气元件产生能避免泵送/脉动效果的气垫,而这些效果通常用于抽吸。第二吹气元件的吹气喷嘴直径或间隙宽度通常为约2-3mm,吹气速度为10-50m/s,优选为20-40m/s。从第二吹气元件驱出的空气可被引到设置在第二吹气元件上方的第二抽吸元件。借助第二抽吸元件,来自第二吹气元件的空气被引入运行性部件内的抽吸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二吹气元件被设置为向从运行性部件的进入侧延伸的旁路通道内吹气,尤其是向从运行性部件的进入侧通向运行性部件的离开侧或者通向运行性部件的上表面的旁路通道内吹气。
运行性部件优选包括抽吸通道和吹气通道,该抽吸通道从运行性部件的第一端向第二端延伸,该吹气通道从运行性部件的第二端向第一端延伸。抽吸通道和吹气通道都被设置在运行性部件内,处于由运行性部件的外壁(即表面)限定的空间内。通常而言,吹气通道被设置在运行性部件的上部,抽吸通道被设置在运行性部件的下部并位于吹气通道的下方。优选的是,运行性部件包括从运行性部件的第一端延伸到第二端的渐缩形的抽吸通道,以及从运行性部件的第二端延伸到第一端的渐缩形的吹气通道。渐缩形的抽吸通道和吹气通道是有利的,因为其能够在造纸机的横向上使压力沿通道的长度保持在均匀程度,并且能够使运行性部件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通道中的压力损失最小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运行性部件包括倾斜的分隔壁,该分隔壁从第一端延伸到第二端,并将运行性部件的内体积分为渐缩形的抽吸通道和渐缩形的吹气通道。
抽吸通道和吹气通道可以被连接到用于调节流入和/或流出运行性部件的气流的调节装置。优选的是,这些气流彼此独立地受到控制,亦即运行性部件的抽吸通道内的抽吸和吹气通道内的吹气两者彼此独立地受到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运行性部件包括尾部引领区。尾部引领区可相对于幅材流被定位在运行性部件的第一端和/或第二端的区域中的操作侧和/或驱动侧上。在尾部引领期间,尾部引领区中的抽吸力可被控制为一值,而在尾部引领之后(即在正常运行状况下),通过宽幅材流而被控制到第二值。尾部引领区由设置在运行性部件内的分隔壁限定,该分隔壁将抽吸通道分成尾部引领区和正常操作区。分隔壁通常是竖向的并被设置为垂直于运行性部件的长轴线,亦即分隔壁是竖向的并被设置为与机器方向及幅材运动方向平行。通过合适的调节装置可实现对尾部引领区与正常操作区之间的抽吸力的调节。例如,可将尾部引领区连接到单独且独立的抽吸装置,对这些抽吸装置的控制独立于产生通往抽吸通道的正常操作区的抽吸的抽吸设备或类似设备的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对尾部引领区和正常操作区处的抽吸力的控制通过使用一体形成的控制装置来实现。这些一体的控制装置包括具有不同直径但同轴线的第一管和第二管。第一管与尾部引领区的抽吸元件接触,第二管与正常操作区的抽吸元件接触。一体的控制装置的第一管和第二管均与抽吸设备或真空空气系统接触。一阻尼器被设置到第二管,使得通过其的气流可以被限制或完全终止。当阻尼器打开时,抽吸(作用)被均匀地分配到第一管和第二管,并且通过尾部引领区上的抽吸元件的抽吸等同于通过正常操作区上的抽吸元件的抽吸。当阻尼器部分或完全地关闭第二管时,抽吸主要或仅仅通过第一管发生,即主要或仅仅通过尾部引领区上的抽吸元件发生。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第一管的横截面为圆形,第二管的横截面为有角形,优选为矩形。
与本发明结合使用的转向辊可以是本身公知的穿孔的转向辊、开槽的转向辊或设有穿孔及槽的转向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转向辊的开孔面积至少为4%,优选地为4-10%,更优选地为6-8%。这意味着,转向辊的表面包括大量的切口,如穿孔。转向辊通常为所谓的被动辊,这意味着转向辊不具有内部抽吸设备。换言之,不具有连接到转向辊的内部抽吸设备或抽吸连接部,但是通过设置在运行性部件中的外部抽吸装置、元件或设备而从转向辊通过其表面上的多个切口抽吸空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运行性部件包括分配室,该分配室设置在运行性部件的进入侧表面上。分配室包括前板,并且其从运行性部件的第一端朝向运行性部件的第二端延伸,优选为延伸到该运行性部件的第二端。前板可以焊接的方式或通过使用如螺钉、铆钉之类的附接装置附接在运行性部件的进入侧表面上。分配室优选地形成在第一密封元件的下方并位于第一烘缸的开压区与转向辊的闭压区之间的区域上。前板包括至少一排漏气孔,优选地包括平行的多排漏气孔。单个漏气孔的直径可以为15-50mm,优选为20-40mm,一排中相邻的漏气孔之间的距离典型地为150-350mm,优选为200-300mm。
通过分配漏出空气(leak air)可控制在第一烘缸处及之后弯曲的幅材,该漏出空气是由设置在运行性部件的进入侧表面上的分配室分配的。在第一烘缸的开压区处弯曲的幅材提高了幅材与运行性部件之间的空间中的负压。所提高的负压进而加剧了幅材弯曲,因而导致恶性循环。这种不利的现象可通过经由分配室的前板上的孔分配少量的漏出空气来抵消。对幅材弯曲的控制得到显著的改善,并且幅材的运行性得以提高。
通过使漏出空气从分配室的端部进入分配室,可以将横向流布置到分配室。在分配室的一个(或多个)端部上可设有例如阻尼器之类的调节装置,以对朝向分配室的流动进行控制。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示出处于两个烘缸与一个转向辊之间的凹穴空间的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配置结构,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配置结构,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配置结构,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配置结构,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配置结构,
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配置结构,以及
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配置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在造纸机的干燥部中的、处于两个烘缸1、2与一个转向辊3之间的凹穴空间9的示意性概括图。凹穴空间9由第一烘缸1、第二烘缸2、转向辊3及幅材流5a、5b界定。更详细而言,凹穴空间9在其进入侧9a上是由第一烘缸1与转向辊3之间的幅材流5a界定,而在其离开侧9b上是由转向辊3与第二烘缸2之间的幅材流5b界定。转向辊在水平方向x及造纸机的纵向L上的位置是位于烘缸1、2之间,但在竖向y上的位置是低于所述烘缸1、2。烘缸1、2的旋转方向由箭头R示出。要理解的是,在造纸机或纸板机的干燥部中,上述配置结构通过其主要部件重复配置。
图1还示出了如下内容:
-进入侧9a上的烘缸1的开压区7a,即网和幅材从第一烘缸1的外周脱离而朝向转向辊3运行的位置,
-进入侧9a上的转向辊3的闭压区8a,即网在离开第一烘缸1之后与转向辊3开始接触的位置,
-离开侧9b上的转向辊3的开压区8b,即网从转向辊3的外周脱离而朝向第二烘缸2运行的位置,以及
-离开侧9b上的第二烘缸2的闭压区7b,即网和幅材在离开转向辊3之后与第二烘缸2开始接触的位置。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配置结构。运行性部件10被设置成与位于造纸机的烘缸1、2及转向辊3之间的凹穴空间相关联。运行性部件10的进入侧10a设有第一吹气元件11,如吹气喷嘴。第一吹气元件11如箭头13所示那样逆着纸幅(该纸幅从第一烘缸1被引向转向辊3)的行进方向向上吹送空气,以便在进入侧10a上产生强化的第一负压空间91。第一吹气元件11将空气驱离凹穴空间,并防止由幅材带入的空气经由第一烘缸1与运行性部件的进入侧10a之间的间隙进入凹穴空间。在运行性部件10的上部内设有与第一吹气元件11连通的吹气通道12。
第一密封元件20(诸如迷宫式密封件等)被设置成与运行性部件10的进入侧10a的表面相关联,并且与运行性部件10及第一烘缸1之间的开压区7a相关联。第一密封元件20设置在第一吹气元件11的下方,并将进入侧10a的表面分成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同时,第一密封元件20将凹穴空间的进入侧上的负压空间分成强化的第一负压空间91及第二负压空间92。
运行性部件10的下表面设有第一抽吸元件。该第一抽吸元件包括平行的三排抽吸孔31、31’和31”,通过这些抽吸孔从转向辊3与运行性部件10的下表面之间的空间93抽吸空气。在运行性部件10的下部内设有抽吸通道32。由抽吸通道32产生的抽吸还通过转向辊3的表面上的切口或穿孔从转向辊3的内部去除空气。气流由多个箭头表示。
第二密封元件19、19’(诸如密封条等)被设置成与运行性部件10的下部相关联。第二密封元件19、19’的目的是强化对位于运行性部件的下表面与转向辊之间的抽吸空间93的抽吸,并防止空气泄漏到抽吸空间93。第二密封元件19’还引导气流16,使得其不会进入抽吸空间93,而是被引导为在离开位于离开侧上的转向抽吸辊3的开压区8b之后沿幅材流5b的方向远离凹穴空间。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配置结构。运行性部件10以与图2中类似的方式被设置成与位于造纸机的烘缸1、2及转向辊3之间的凹穴空间相关联。运行性部件10的结构与图2中所示的运行性部件大体上相对应,其不同之处在于该运行性部件10的下表面设有第一抽吸元件,该抽吸元件包括两个平行的抽吸间隙31、31’,通过这些间隙从位于转向辊3与运行性部件10的下表面之间的抽吸空间93抽吸空气。此外,在图3中,运行性部件10包括一个第二密封元件19(诸如密封条等),该第二密封元件被设置成与运行性部件10的进入侧10a的下部相关联。运行性部件10的离开侧10b上设有另一个第二密封元件,其为离开侧吹气喷嘴15。离开侧吹气喷嘴15按箭头14那样沿幅材流5b的行进方向吹送空气,从而将空气驱离凹穴空间,并防止空气经由位于运行性部件10的离开侧10b与第二烘缸2之间的间隙进入凹穴空间。离开侧吹气喷嘴15被连接到设置于运行性部件10内的吹气通道12。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配置结构。运行性部件10以与图2中类似的方式设置成与位于造纸机的烘缸1、2及转向辊3之间的凹穴空间相关联。该运行性部件10的结构与图2中所示的运行性部件大体上相对应,其不同之处在于该运行性部件10的下表面设有第一抽吸元件,该抽吸元件包括平行的两排抽吸孔31、31’,通过这些抽吸孔从位于转向辊3与运行性部件10的下表面之间的抽吸空间93抽吸空气。此外,在运行性部件10的进入侧10a上设有第二抽吸元件33,使该第二抽吸元件位于第一密封元件20下方。该第二抽吸元件将空气从第二负压空间92去除,由此强化凹穴空间内的总体欠压。第二抽吸元件33被连接到设置于运行性部件10下部内的抽吸通道32。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配置结构。运行性部件10以与图2中类似的方式设置成与位于造纸机的烘缸1、2及转向辊3之间的凹穴空间相关联。该运行性部件10的结构与图2中所示的运行性部件大体上相对应。运行性部件10的进入侧10a设有旁路通道22,该旁路通道在第一负压空间91与第二负压空间92之间延伸。旁路通道22例如可用于以受控且期望的方式调节和平衡负压空间91、92的欠压或两者之间的压力差。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配置结构。运行性部件10以与图2中类似的方式设置成与位于造纸机的烘缸1、2及转向辊3之间的凹穴空间相关联。该运行性部件10包括从运行性部件10的进入侧10a通向运行性部件10的离开侧10b的旁路通道25。该旁路通道25可用于平衡进入侧10a上的第二负压空间92中的压力条件。此外,设有第二吹气元件24以向旁路通道25中吹气。
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配置结构。原则上,图7中的运行性部件10与图2中所示的运行性部件相对应。在运行性部件10的进入侧10a上设有分配室4。该分配室4具有前板,该前板附接在运行性部件10的位于第一密封元件20下方的进入侧表面上。该前板包括平行的多排漏气孔16、16’。通过从分配室4经由该多排漏气孔16、16’分配漏出空气来控制在第二负压空间92处弯曲的幅材。漏出空气从分配室4的端部被供给到分配室4,由此产生横向流。在分配室4的端部上可设置调节阻尼器(图未示),以控制流向该分配室的流入量。
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配置结构。运行性部件10被示出为不具有进入侧盖板,也不具有操作侧端板。该运行性部件的内部包括渐缩形抽吸通道32和渐缩形吹气通道12。抽吸通道入口17从运行性部件10的操作侧上的第一端10’穿过整个运行性部件10延伸到驱动侧上的第二端10”。相应地,吹气通道12从运行性部件10的第二端10”延伸到第一端10’。在运行性部件10的内部设有倾斜的分隔壁21,用以将运行性部件10的内体积分成渐缩形的抽吸通道32和渐缩形的吹气通道12。抽吸通道32和吹气通道12的直径从通道入口17、18向前方不均匀地减小。这样就抵消了通道32、12中的压力减弱。
图8还示出了尾部引领区42,该尾部引领区设置在运行性部件10的第一端10’。尾部引领区42由设置在运行性部件10内部的分隔壁40限定。分隔壁40将抽吸通道32分成尾部引领区和正常操作区。分隔壁40通常被设置为垂直于运行性部件10的长轴线。
通过使用与抽吸通道入口17一体形成的控制装置能够改变尾部引领区42与正常操作区之间的抽吸。这些控制装置包括圆形的第一管元件43和矩形的第二管元件44。第二管元件44设置在第一管元件43的内部并与之同轴线。管元件43、44具有不同的直径。当第二管元件44打开时,同时通过第一管元件43和第二管元件44进行抽吸,这是造纸期间的正常操作。当第二管元件44关闭时,仅通过第一管元件43进行抽吸,并且抽吸仅集中在尾部引领区42上。
尽管已参照目前看来最实际和优选的实施例来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理解的是,本发明不应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还将涵盖落入随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的不同的改型和等效的技术方案。

Claims (19)

1.用于造纸机或纸板机的干燥部的运行性部件(10),包括:
进入侧表面和离开侧表面,所述进入侧表面和所述离开侧表面至少通过下表面彼此连接,由此所述进入侧表面、所述离开侧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界定了箱状长形的所述运行性部件(10)的内体积,
第一端(10’)和第二端(10”),所述运行性部件(10)沿着其长度方向在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延伸,
第一吹气元件(11),布置成与所述进入侧表面相关联,以向上吹送空气,
第一密封元件(20),布置成与所述进入侧表面相关联并位于所述第一吹气元件(11)的下方,所述第一密封元件(20)将所述进入侧表面分成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由此
所述运行性部件(10)的下表面设有第一抽吸元件,所述第一抽吸元件由从所述运行性部件(10)的第一端(10’)朝向所述运行性部件(10)的第二端(10”)延伸的至少一个抽吸间隙或至少一排抽吸孔(31,31’,31”)形成,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行性部件(10)包括用于调节所述抽吸孔(31,31’,31”)的尺寸或所述抽吸间隙的宽度的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行性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性部件包括第二抽吸元件(33),所述第二抽吸元件设置在所述运行性部件(10)的进入侧表面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元件(20)的下方,所述第二抽吸元件(33)由从所述运行性部件(10)的第一端(10’)朝向所述运行性部件(10)的第二端(10”)延伸的至少一个抽吸间隙或至少一排抽吸孔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行性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抽吸元件(33)包括用于调节通过所述第二抽吸元件的抽吸的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行性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性部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密封元件(19,19’),所述第二密封元件设置成与所述运行性部件(10)的下部相关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行性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元件和/或所述第二密封元件(20,19,19’)是机械式密封元件,所述密封元件设有用于调节所述密封元件到所述造纸机或纸板机的转向辊(3)或烘缸(1,2)的距离的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行性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性部件包括第二吹气元件(24),所述第二吹气元件设置成与所述进入侧表面相关联并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元件(20)的下方。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6所述的运行性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吹气元件(24)被设置成向从所述运行性部件(10)的进入侧表面延伸的旁路通道(25)中吹气。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行性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性部件包括从所述第一端(10’)延伸到所述第二端(10”)的渐缩形的抽吸通道(32)和从所述第二端(10”)延伸到所述第一端(10’)的渐缩形的吹气通道(1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运行性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性部件包括尾部引领区(42),所述尾部引领区由设置在所述运行性部件(10)内的分隔壁(40)限定,所述分隔壁将所述抽吸通道(32)分成尾部引领区(42)和正常操作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运行性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性部件包括一体形成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具有不同直径的同轴线的第一管(43)和第二管(44),所述第一管(43)与所述尾部引领区(42)的抽吸元件接触,所述第二管(44)与所述正常操作区的抽吸元件接触。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行性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运行性部件(10)的进入侧表面上设有分配室(4),所述分配室从所述运行性部件(10)的第一端(10’)朝向所述运行性部件(10)的第二端(10”)延伸,并包括一前板。
12.用于使造纸机或纸板机的干燥部中的纸幅干燥的方法,包括:
以干燥网支撑纸幅,
引导纸幅经过第一烘缸(1)的加热表面的一部分,通过使用转向辊(3)来调转纸幅的行进方向,并引导纸幅经过随后的第二烘缸(2)的加热表面的一部分,由此,所述第一烘缸(1)、所述第二烘缸(2)及转向辊(3)限定一凹穴空间(9),所述第一烘缸和所述第二烘缸被设置成彼此平行地相隔一定距离,所述转向辊(3)被设置在所述第一烘缸(1)与所述第二烘缸(2)之间并与所述第一烘缸及所述第二烘缸平行,而且所述转向辊的旋转轴线处于与所述第一烘缸(1)及所述第二烘缸(2)的轴线不同的水平面上,
将箱状长形的运行性部件(10)至少部分地设置到所述凹穴空间,所述运行性部件(10)具有面对所述第一烘缸(1)的进入侧表面和面对所述第二烘缸(2)的离开侧表面,所述进入侧表面和所述离开侧表面至少通过一下表面彼此连接,所述下表面面对所述转向辊(3),由此所述进入侧表面、所述离开侧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界定了箱状长形的所述运行性部件(10)的内体积,所述运行性部件(10)沿其长度方向在纸幅的宽度上从第一端(10’)延伸到第二端(10”),
逆着纸幅的行进方向吹送空气,所述纸幅通过第一吹气元件(11)从所述第一烘缸(1)被引导至所述转向辊(3),所述第一吹气元件被设置成与所述运行性部件(10)的进入侧表面相关联,以在所述进入侧表面上产生负压空间,
通过借助第一抽吸元件将空气从位于所述转向辊(3)与所述运行性部件(10)的下表面之间的空间抽入所述运行性部件(10)来去除空气,使所述凹穴空间(9)中的负压增大,所述第一抽吸元件由从所述运行性部件(10)的第一端(10’)朝向所述运行性部件的第二端(10”)延伸的至少一个抽吸间隙或至少一排抽吸孔(31,31’,31”)形成,
其特征在于
调节所述第一抽吸元件的抽吸孔(31,31’,31”)的尺寸或抽吸间隙的宽度,以控制通过所述运行性部件(10)的下表面的抽吸。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所述运行性部件(10)的进入侧表面上设置第二抽吸元件(33)并使所述第二抽吸元件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元件(20)的下方,从所述进入侧表面上的负压空间抽吸空气来去除空气。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调节所述第二抽吸元件(33)的抽吸效果,以控制通过所述运行性部件(10)的进入侧从所述负压空间的抽吸。
15.根据权利要求12、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至少一个第二密封元件(19,19’)来密封所述运行性部件(10)与所述转向辊(3)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二密封元件被设置成与所述运行性部件(10)的下部相关联。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多个所述第二密封元件来密封所述运行性部件(10)与所述转向辊(3)之间的间隙。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调节所述第一密封元件(20)和/或所述第二密封元件(19,19’)到所述转向辊(3)或所述烘缸(1,2)的距离。
1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运行性部件(10)中设置从所述运行性部件(10)的第一端(10’)延伸到所述运行性部件的第二端(10”)的渐缩形的抽吸通道(32)和从所述第二端(10”)延伸到所述第一端(10’)的渐缩形的吹气通道(12),以使所述运行性部件(10)的第一端(10’)与所述运行性部件的第二端(10”)之间的压力损失最小化。
1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设置在所述运行性部件(10)的进入侧表面上的分配室(4)分配漏出空气,由此控制在所述第一烘缸(1)处及之后弯曲的幅材。
CN201210557153.7A 2011-12-20 2012-12-20 使纸幅干燥的运行性部件和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740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I20116291 2011-12-20
FI20116291A FI20116291A (fi) 2011-12-20 2011-12-20 Ajettavuuskomponentti, järjestelmä ja menetelmä paperin kuivaamiseksi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74050A CN103174050A (zh) 2013-06-26
CN103174050B true CN103174050B (zh) 2015-08-05

Family

ID=47520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57153.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74050B (zh) 2011-12-20 2012-12-20 使纸幅干燥的运行性部件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607548B1 (zh)
CN (1) CN103174050B (zh)
CA (1) CA2799114C (zh)
FI (1) FI20116291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128229B (fi) * 2015-05-04 2020-01-15 Valmet Technologies Inc Jälkiasennussarja, ajettavuuskomponentti ja menetelmä imulaatikon modifioimiseksi
FI11634U1 (fi) 2017-03-09 2017-04-27 Valmet Technologies Oy Ajettavuuskomponentti ja järjestely kuiturainakoneen kuivatusosaa varten
FI129277B (en) * 2020-10-26 2021-11-15 Valmet Technologies Oy Runnability component of the drying section
FI20225998A1 (fi) * 2022-11-04 2024-05-05 Valmet Technologies Oy Menetelmä ja järjestelmä alipainelaitteiston säätämiseksi kuiturainakoneella
CN117284850B (zh) * 2023-11-27 2024-02-23 江苏西奥医用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医用透析纸的卷收平整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314475A1 (de) * 1993-05-03 1993-12-23 Voith Gmbh J M Anordnung zum Führen einer zu trocknenden Bahn
CN1341182A (zh) * 1999-02-22 2002-03-20 美特索造纸公司 造纸机或类似机器中的鼓风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314475A1 (de) * 1993-05-03 1993-12-23 Voith Gmbh J M Anordnung zum Führen einer zu trocknenden Bahn
CN1341182A (zh) * 1999-02-22 2002-03-20 美特索造纸公司 造纸机或类似机器中的鼓风设备
CN1341181A (zh) * 1999-02-22 2002-03-20 美特索造纸公司 造纸机或类似机器的干燥部段中的方法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07548B1 (en) 2014-07-16
CA2799114A1 (en) 2013-06-20
CN103174050A (zh) 2013-06-26
CA2799114C (en) 2015-08-11
EP2607548A1 (en) 2013-06-26
FI20116291A (fi) 2013-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74050B (zh) 使纸幅干燥的运行性部件和方法
FI76142C (fi) Fickventilationsfoerfarande och -anordning i en pappersmaskins maongcylindertork.
CZ20013030A3 (cs) Způsob a zařízení v suąicím úseku papírenského stroje nebo podobně
FI80103B (fi) Foerfarande och anordning i cylindertorken av en pappersmaskin, vid vilken ett drag med dubbel vaevnad anvaends.
JPH03887A (ja) 抄紙機の乾燥部において使用するウエブの通紙を補強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204266058U (zh) 用于在纤维幅材生产机器的干燥部中穿引幅材的装置
US8117765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sealing of a pocket space between drying cylinders in a paper machine or a board machine
US8123908B2 (en) Runnability component and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underpressure in a drying section of a paper machine or the like
WO2010084241A1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facilitating web threading in a paper machine's drying section
FI87474B (fi) Foerfarande och anordning i en pappersmaskin.
US9605381B2 (en) Pocket ventilator device and method
CN204435100U (zh) 造纸机或纸板机的干燥部中的运行性部件及设备
CN106120424A (zh) 改装套件、运行性部件及改进抽吸箱的方法
FI123824B (fi) Rainan parannettu ajettavuus materiaalirainakoneessa
JP2003515685A (ja) ウェブ支持方法およびウェブ支持装置
CN115140558B (zh) 基于管道内风力流层交换的低造碎气力输送方法与装置
CN217026492U (zh) A型双边送风式稳纸器
CA2332677C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ventilating an offset pocket space in a papermaking machine
CN206428516U (zh) 一种用于造纸机干燥部防止纸页褶皱的机构
FI124999B (fi) Ajettavuuskomponentti, järjestelmä ja menetelmä paperirainan kuivattamiseksi
CN202644296U (zh) 在纤维幅材机的干燥部中进行全宽幅材的尾部引纸的装置
FI122926B (fi) Järjestely ja menetelmä energian säästämiseksi paperikoneen tai vastaavan kuivatusosassa
FI20205782A1 (en)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removing moisture from the pocket space of a drying section of a paper or board machine
JPH02502388A (ja) 連続ストリップ形式の製品を熱処理するプラントにおける排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Espoo, Finland

Applicant after: VALMET TECHNOLOGIES OY

Address before: Helsinki

Applicant before: METSO PAPER, Inc.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METSO PAPER INC. TO: VEIMEIDE TECHNOLOGY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05

Termination date: 202112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