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68183A - 阀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阀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68183A
CN103168183A CN2011800501090A CN201180050109A CN103168183A CN 103168183 A CN103168183 A CN 103168183A CN 2011800501090 A CN2011800501090 A CN 2011800501090A CN 201180050109 A CN201180050109 A CN 201180050109A CN 103168183 A CN103168183 A CN 1031681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member
end position
control valve
chamber
stro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5010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68183B (zh
Inventor
班尼·尤尔斯
拉斯·森斯特罗德
哈坎·马姆博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 Lei Wei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hlins Racing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hlins Racing AB filed Critical Ohlins Racing AB
Publication of CN1031681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681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681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681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4Special valve constructions; Shape or construction of throttling passa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4Special valve constructions; Shape or construction of throttling passages
    • F16F9/348Throttling passages in the form of annular discs or other plate-like elements which may or may not have a spring action, operating in opposite directions or singly, e.g. annular discs positioned on top of the valve or piston body
    • F16F9/3488Throttling passages in the form of annular discs or other plate-like elements which may or may not have a spring action, operating in opposite directions or singly, e.g. annular discs positioned on top of the valve or piston body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intended to affect valve bias or pre-stres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44Means on or in the damper for manual or non-automatic adjustment; such means combined with temperature correction
    • F16F9/46Means on or in the damper for manual or non-automatic adjustment; such means combined with temperature correction allowing control from a distance, i.e. location of means for control input being remote from site of valves, e.g. on damper external wall
    • F16F9/465Means on or in the damper for manual or non-automatic adjustment; such means combined with temperature correction allowing control from a distance, i.e. location of means for control input being remote from site of valves, e.g. on damper external wall using servo control, the servo pressure being created by the flow of damping fluid, e.g. controlling pressure in a chamber downstream of a pilot pass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阀装置,其用于控制减震器中的阻尼介质在第一冲程期间从第一室至第二室和在第二冲程期间从第二室至第一室的主要流动,该阀装置包括:第一致动器,其具有与所述第一室和所述第二室连通的第一致动器室,所述第一致动器在所述第一冲程期间布置为响应于第一致动器室中的第一致动压力致动阻尼介质的所述主要流动;导向阀,其布置为控制第一致动压力,导向阀具有与第一致动器室流体连通的导向室;第一节流装置,其用于使阻尼介质从第一致动器室至导向室的流动节流,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布置为在第一冲程期间提供被第一流动节流区域节流的第一流动路径,并布置为在第二冲程期间提供被第二流动节流区域节流的第二流动路径;及第一子阀装置,其包括第一阀构件,所述第一阀构件在第一冲程期间处于第一端部位置中且在第二冲程期间处于第二端部位置中,其中所述第一阀构件布置为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配合,使得阻尼介质从第一致动器室至导向室的流动在所述第一阀构件处于第一端部位置中时流动经过所述第一流动路径且在所述第一阀构件处于第二端部位置中时流动经过所述第二流动路径。

Description

阀装置
发明的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阀装置,其用于控制减震器中的阻尼介质在第一冲程期间从第一室至第二室以及在第二冲程期间从第二室至第一室的主要流动。
技术背景
通常,在包括导向阀的减震器的技术领域内,压力调节器,即阀装置,被用于控制在活塞在减震器的被阻尼介质填充的室中的往复运动期间阻尼介质在压缩室和回弹室之间的流动。活塞通过活塞杆被连接于轮子或底盘,而室被连接于轮子或底盘中的不连接有活塞的一个。在压缩冲程期间,活塞在朝向压缩室的方向移动并且由此加压压缩室中的阻尼介质。在回弹冲程期间,活塞朝向回弹室移动,即在相反的方向,并且由此加压回弹室中的阻尼介质。根据减震器的功能,被加压的阻尼介质需要从被加压的室传递至另一个室,即从压缩室至回弹室,或反之亦然。阻尼介质的流动需要被控制以获得活塞以及因此减震器的阻尼效应,即抑制轮子和底盘之间的相对运动。
减震器中的阻尼介质的流动中的压力的控制取决于由于活塞的移动的速度而由导向阀产生的压力。减震器中的压力调节器通常设置有可移动的调整部件,例如抵着座部件作用的垫圈或锥体。压力控制通过使在调节器力和补充的相反的力之间的在可移动的调整部件上的力的平衡来被实现,其中补充的相反的力例如为弹簧力、流动力、阀阻尼力、摩擦力或导向压力中的一个或多个。当减震器的活塞以使得调节器力成为比相反的力大的速度移动时,可移动的调整部件被强迫打开。因此,可移动的调整部件在根据作用于压力调节器的调节区域上的压力所产生的流动而定义的冲程下被强迫打开。
在压力调节器的简单的形式中,见图1,呈平面垫圈、锥体或类似物的形式的阀构件靠在座上。压力调节器具有仅取决于一个直径d1′的调节区域,其被定义为经受由阻尼介质的流动导致的调节器压强的区域。因此,压力调节器包括阀构件和致动器,阀构件以各种程度打开和关闭将两个容积即压缩室容积和回弹室容积流体地相互连接的通道的开口,致动器弹性地将致动力施加在阀构件上。致动器可以自身是弹性力施加元件,或可以构成弹性力施加元件将弹性力施加在其上的被动元件。调节器力可以被定义为调节器压强p1乘以调节器面积。流动移动经过垫圈并且被帘面积(curtain area)As1′限流,帘面积As1′由冲程s′和直径d1′限定。这种变型的压力调节器因此在一调节器力值下打开并且被保持开放,只要调节器力处于或高于该调节器力值,或当Fr大于Fa时增加其冲程s,但是当Fa偏置Fr即Fa=Fr时静止不动。当Fr低于Fa时,调节器关闭,减少其冲程s。在关闭位置中,Fr可以低于Fa,而没有位置的任何改变,此时s=0。因此,压力调节器在穿过垫圈的预定压力差下突然地打开,其由调节器力Fr以及相反的力决定,该相反的力即为致动力,致动力可以是由弹簧力Fs、导向力Fp和其它的流动和摩擦力Fq中的任意一种力或全部力产生的总的相反的力Fa。
然而,在在减震器的操作期间的动态事件期间,调节器力和总的相反的力可以以振荡方式往复地相互作用,这进而将影响阀构件和作用于其的致动器。这可以导致减震器的部件的不想要的振荡或自振荡,这进而可能产生不想要的噪音和/或将导致交通工具中的不舒服感。除此之外,弹性力施加元件的固有的性质是其可以振荡或自振荡,这将导致不想要的噪音和/或不舒服感。因此,这样的压力调节器的一个问题是,这样的压力调节器可能产生交通工具中的不想要的噪音。
发明概述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改进的阀装置,该阀装置用于控制减震器中的阻尼介质在第一冲程期间从第一室至第二室以及在第二冲程期间从第二室至第一室的主要流动。
这个目的和其它的目的通过提供具有在独立权利要求中限定的特征的阀装置实现。优选的实施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限定。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阀装置,其用于控制减震器中阻尼介质在第一冲程期间从第一室至第二室以及在第二冲程期间从第二室至第一室的主要流动。阀装置包括:第一致动器,其具有与所述第一室和所述第二室连通的第一致动器室,所述第一致动器在所述第一冲程期间被布置为响应于在第一致动器室中的第一致动压力而致动阻尼介质的所述主要流动;导向阀,其被布置为控制第一致动压力,导向阀具有与第一致动器室流体连通的导向室;第一节流装置,其用于使阻尼介质从第一致动器室至导向室的流动节流,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被布置为在第一冲程期间提供被第一流动节流区域节流的第一流动路径,并且被布置为在第二冲程期间提供被第二流动节流区域节流的第二流动路径;以及第一子阀装置(subvalve arrangement),其包括第一阀构件,所述第一阀构件在第一冲程期间处于在第一端部位置中并且在所述第二冲程期间处于第二端部位置中,其中所述第一阀构件被布置为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配合,使得阻尼介质从第一致动器室至导向室的流动在所述第一阀构件处于第一端部位置中时流动经过所述第一流动路径并且在所述第一阀构件处于第二端部位置中时流动经过所述第二流动路径。
将理解,所述导向阀被布置为控制至少第一致动压力,即导向阀能够控制两个致动器。在这种情况下,将进一步理解,导向阀的导向室与两个致动器室流体连通。此外,导向室还与所述第一室和所述第二室连通,即在第一冲程期间导向室与第二室流体连通并且在第二冲程期间导向室与第一室流体连通。
当所述第一阀构件在第一冲程期间处于所述第一端部位置中时,第一阀构件关闭第一致动器室和第二室之间的流体连通,即第一致动器室不与所述第二室流体连通。然而,如所理解的,第一致动器室与所述第一室流体连通。此外,当所述第一阀构件处于第二端部位置中时,第一阀构件打开第一致动器室和第二室之间的流体连通,即第一致动器室与所述第二室流体连通。然而,如所理解的,第一致动器室不与所述第一室流体连通。
如技术人员所设想的,减震器设置有将减震器室分为第一室和第二室的活塞。此外,活塞在所述减震器室内往复地移动。在第一冲程期间,活塞朝向所述第一室移动并且加压其中的阻尼介质,该阻尼介质然后经过阀装置流动至第二室。因此,活塞在一个方向上移动,而阻尼介质在相反的方向上流动。
因此,本发明是基于以下的领悟,即通过使用流动节流装置(flowrestriction arrangement)和具有在第一端部位置和第二端部位置之间可移动的阀构件的阀装置,可以获得对阻尼介质从致动器室至导向室的流动的不同的流动节流部(flow restriction)。流动节流装置设置有至少两个具有不同流动节流区域的流动节流部。这些具有不同节流区域的不同的流动节流部相关于相对位置被布置为使得至少两个具有不同节流部的流动路径被获得,以提供对从致动器室至导向室的流动的不同的流动节流部,其中不同的流动节流部取决于冲程,即第一冲程或第二冲程。换句话说,不同的流动节流部具有不同的目的。在第一冲程期间,从致动器室至导向室的流动被第一流动节流部节流,以实现第一节流效应。此外,在第二冲程期间,从致动器室至导向室的流动被第二流动节流部节流,以实现第二节流效应。
如上文提到的,阀构件被布置为在两个端部位置之间是可移动的。因此,阀构件被布置为与节流装置配合,以获得取决于阀构件被布置在哪个端部位置处即在第一端部位置或第二端部位置处的不同的流动节流部。换句话说,当阀构件处于第一端部位置处时,从致动器室至导向室的流动被强迫经过具有预定流动节流部的第一流动路径,而当阀构件处于第二端部位置处时,从致动器室至导向室的流动被强迫经过具有第二节流部的第二流动路径。
因为可以根据冲程来分离从致动器室至导向室的流动的流动节流部,由此可以使流动路径的流动节流部适合于在所述第一冲程和所述第二冲程期间的不同的需要。因此,如果柱塞装置或环形致动器,或致动器的另一个元件或致动构件,或致动器的任何其它的部件或部分,例如阀构件或类似物,经受振荡力或任何可以产生振荡或任何类型的可能对阻尼特征具有有害影响的运动的力,并且该振荡力和/或任何其它类型的运动将产生致动器室中的阻尼介质的振荡,那么该运动可以通过调整在例如第一冲程期间从致动器室至导向室的流动路径的节流部来减弱。由此,流动路径设置有适合于有效地减弱致动器室中的阻尼介质的任何不想要的运动的第一流动节流区域。然而,在第二冲程期间,阻尼介质例如从第二室进入致动器室,并且继续通往导向室。这种在该第二冲程期间从致动器室至导向室的流动需要第二流动节流区域。因此,本发明的一个优点因此在于其提供从致动器室至导向室的至少第一流动路径和第二流动路径,其被布置为在不同的冲程期间具有至少第一流动节流部和第二流动节流部。
如技术人员理解的,为减弱致动器室中的阻尼介质的任何不想要的运动而所需要的节流的程度由致动器容积即致动器室所容纳的阻尼介质的体积来确定。
此外,应当注意,对于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第一冲程”和“第二冲程”,其意图用于指代压缩冲程和回弹冲程中的任意一种。因此,第一冲程可以是压缩冲程和回弹冲程中的一种。相似地,第二冲程可以是压缩冲程或回弹冲程中的一种。然而,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设想的,如果第一冲程是压缩冲程,那么第二冲程是回弹冲程,并且反之亦然,即第一冲程是在第一方向的冲程而第二冲程是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的冲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第一阀构件被布置为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通道或通道部分配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第一流动路径是在第一致动器室和导向容积之间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并且所述第二流动路径是在第一致动器室和导向室之间的第二通道,其中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在第一致动器室和导向室之间被平行地布置,并且其中所述第一阀构件被布置为当所述第一阀构件处于第二端部位置中时阻挡第一通道并且被布置为当所述第一阀构件处于第一端部位置中时不阻挡第一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第一阀构件在界定第一端部位置和第二端部位置的两个通道开口之间是可移动的。
根据本发明的又另一个实施方案,第一阀构件是能够阻挡通道开口或通道的球或滚圆的元件(rounded element)。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第一流动节流区域由第一通道部分界定并且所述第二流动节流区域由第二通道部分界定,其中第一通道部分和第二通道部分被串联地布置在第一致动器室和导向室之间;并且其中所述第一阀构件被布置为当所述第一阀构件处于第一端部位置中时绕过第二通道部分,并且被布置为当所述第一阀构件处于第二端部位置中时强迫阻尼介质从第一致动器室经过第二通道部分流动至导向室。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第一阀构件包括柔性部分,该柔性部分形成在第一端部位置和第二端部位置之间可移动的通道壁部分,由此改变流动节流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第一阀构件是垫片或板形元件。
在本发明的又另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子阀装置是第一梭动阀,其中所述第一阀构件在其第一端部位置中邻接第一座,并且其中第一阀构件在其第二端部位置中邻接第二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流动节流区域比第二流动节流区域大。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致动器包括两个或更多个柱塞,所述两个或更多个柱塞被布置为响应于第一致动压力而致动阻尼介质的主要流动。
在已知的技术中使用的环形状的致动器以高摩擦为特征,尤其是在其中软密封已经被指定的情况下。如果没有软密封被使用,那么被加工的部件需要具有极高的精确度以避免过多的泄漏。这种高水平的加工精度是非常高成本的,并且还导致具有摩擦和粘着滑动的问题。在某些情况下,已知的技术是使用由柔性的垫片元件或类似物构建的致动器。这些类型的致动器将解决具有摩擦和粘着滑动的问题,但是将在另一个方面导致具有建立致动器力的不确定的压力区域的大问题。这进而具有对阀输出压力产生大的分散的缺点。
使用被布置为响应于第一致动压力而致动阻尼介质的主要流动的两个或更多个柱塞的优点在于,每个柱塞能够具有在各自的孔中的完美状态,并且将由此赋予阀构件倾斜的能力。此外,与已知的技术设计中的某些设计相比,本设计将具有低的受控的压力分散、低摩擦、低粘着滑动水平以及低泄漏。柱塞的数量、其直径、组合的弹簧刚度的数量和具有倾斜能力和不对称性的预加负荷将产生在整个压力范围内调整阀特征以更灵活地满足在小的不同的阀种类内的顾客需求以及与已知的技术中的某些技术相比降低成本的多种可能性。一个一般规律是,将用于柱塞、提升阀或线轴的最低的可能的引导长度设置为至少等于下述直径,即该直径对于某些已知的技术来说将产生非常长的致动器,如果其将不遭受粘着滑动的话,这意味着每个本设计的致动器对于单作用的阀来说短6倍并且对于双作用的阀来说短十二倍。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方案,第二致动器包括环形致动器,该环形致动器被布置为响应于第二致动压力而致动阻尼介质的主要流动。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致动器包括被布置为响应于第一致动压力而致动阻尼介质的主要流动的环形的或环形状的致动器主体。环形状的致动器主体可以在其内周界上由例如致动器壳体来引导。环形状的致动器主体可以与适应于通过环形状的致动器主体将相反的弹簧力施加在主要阀构件上的板弹簧或垫片堆叠物(shim stack)共同地使用。板弹簧或垫片堆叠物可以被布置为提供围绕致动器主体的外周界的密封功能。由此,相对大的游隙可以在围绕所述外周界处被使用。以这样的方式,相对低的摩擦和粘着滑动可以被实现。板弹簧可以允许环形状的致动器始终与主要阀构件接触。与其中第一致动器包括两个或更多个柱塞的实施方案不同,使用环形状的致动器主体可以省略对在第一致动器和主要阀构件之间的力传输环的需要。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阀装置还包括被置于第一致动器和第一座部件之间的第一阀盘,其中第一阀盘被布置为抵着座部件打开和关闭以用于阻尼介质从第一室至第二室的主要流动。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阀装置还包括:第二致动器,其具有与所述第一室和所述第二室连通的第二致动器室,所述第二致动器在所述第二冲程期间被布置为响应于第二致动器室中的第二致动压力而致动阻尼介质的所述主要流动;第二节流装置,其用于使阻尼介质从第一致动器室至导向室的流动节流,所述节流装置被布置为在第一冲程期间提供被第三流动节流区域节流的第三流动路径并且被布置为在第二冲程期间提供被第四流动节流区域节流的第四流动路径;以及第二子阀装置,其包括第二阀构件,所述第二阀构件在第二冲程期间处于第一端部位置中并且在第一冲程期间处于第二端部位置中,其中所述第二阀构件被布置为与所述第二节流装置配合,使得阻尼介质从第二致动器室至导向室的流动在所述第二阀构件处于第一端部位置中时流动经过所述第三流动路径并且在所述第二阀构件处于第二端部位置中时流动经过所述第四流动路径;并且其中所述导向阀被布置为控制第一致动压力和第二致动压力,并且其中所述导向室与第一致动器室和第二致动器室流体连通。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二阀构件被布置为与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通道或通道部分配合。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三流动路径是在第二致动器室和导向室之间的第一通道,并且所述第四流动路径是在第二致动器室和导向室之间的第二通道,其中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被平行地布置,并且其中所述第二阀构件被布置为当所述第二阀构件处于第二端部位置中时阻挡第一通道并且被布置为当所述第二阀构件处于所述第一端部位置中时不阻挡第一通道。换句话说,第三流动路径是在第二致动器室和导向室之间的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并且所述第四流动路径是在第二致动器室和导向室之间的第四通道,其中所述第三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被平行地布置,并且所述第二阀构件被布置为当所述第二阀构件处于第二端部位置中时阻挡第三通道。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二阀构件在界定第一端部位置和第二端部位置的两个通道开口之间是可移动的。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二阀构件是能够阻挡通道开口或通道的球或滚圆的元件。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第三流动节流区域由第一通道部分界定并且所述第四流动节流区域由第二通道部分界定,其中第一通道部分和第二通道部分被串联地布置在第二致动器室和导向室之间;并且其中所述第二阀构件被布置为当所述第二阀构件处于第一端部位置中时绕过第二通道并且被布置为当所述第二阀构件处于第二端部位置中时强迫阻尼介质从第二致动器室经过第二通道流动至导向室。换句话说,第三流动节流区域由第三通道部分界定并且所述第四流动节流区域由第四通道部分界定,其中第三通道部分和第四通道部分被串联地布置在第二致动器室和导向室之间;并且第二阀构件被布置为当所述第二阀构件处于第一端部位置中时绕过第四通道并且被布置为当所述第二阀构件处于第二端部位置中时强迫阻尼介质从第二致动器室经过第四通道流动至导向室。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阀构件包括柔性部分,该柔性部分形成在第一端部位置和第二端部位置之间可移动的通道壁部分,由此改变流动节流区域。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阀构件是垫片或板形元件。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二子阀装置是第二梭动阀,其中所述第二阀构件在其第一端部位置中邻接第三座,并且其中第二阀构件在其第二端部位置中邻接第四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第三流动节流区域比第四流动节流区域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二致动器包括两个或更多个柱塞,所述两个或更多个柱塞被布置为响应于第二致动压力而致动阻尼介质的主要流动。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阀装置还包括被置于第二致动器和第二座部件之间的第二阀盘,其中第二阀盘被布置为抵着座部件打开和关闭以用于阻尼介质从第二室至第一室的主要流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第二致动器包括环形致动器,该环形致动器被布置为响应于第二致动压力而致动阻尼介质的主要流动。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致动器包括被布置为响应于第二致动压力而致动阻尼介质的主要流动的环形的或环形状的致动器主体。环形状的致动器主体可以在其内周界上被例如致动器壳体引导。环形状的致动器主体可以与适应于通过环形状的致动器主体将相反的弹簧力施加在主要阀构件上的板弹簧或垫片堆叠物共同地使用。板弹簧或垫片堆叠物可以被布置为提供围绕致动器主体的外周界的密封功能。由此,相对大的游隙可以在围绕所述外周界处被使用。以这样的方式,相对低的摩擦和粘着滑动可以被实现。板弹簧可以允许环形状的致动器始终与主要阀构件接触。与其中第二致动器包括两个或更多个柱塞的实施方案不同,使用环形状的致动器主体可以省略对在第二致动器和主要阀构件之间的力传输环的需要。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第一冲程是减震器的压缩冲程和回弹冲程中的一种,并且第二冲程是压缩冲程和回弹冲程中的另一种。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两个或更多个柱塞被布置为响应于导向压强(pp)而将致动器力施加在所述阀盘上,其中所述致动器力可通过改变以下中的至少一个来改变:
-柱塞的直径尺寸,以及
-柱塞的数量,由此摩擦、粘着滑动和泄漏能够被保持在可接受的水平内。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两个或更多个柱塞被布置为相对于彼此是分别地可移动的,以产生致动器力以倾斜所述阀盘,使得阀盘的倾斜运动能够被实现,使得摩擦和粘着滑动能够被保持在低水平内。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致动器和/或所述第二致动器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被布置为具有不同的预加负荷和弹簧刚度,以提供弹簧力作用,使得阀构件是以多种方式可控制的,以获得多种不同的将使在低或零导向压强下的可选择的阀特征的自由度增加的倾斜型式。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阀装置设置有包括螺线管的活塞杆、具有可控制的导向压强pp的导向阀以及将减震器分为第一室和第二室的活塞。阀装置还包括被至少一个致动器致动的至少一个圆盘或垫片装置。可选择地,阀装置可以设置有被布置在活塞的两侧上的两个致动器。
致动器由多个柱塞提供,最少2个高至13个,其被环绕地布置在阀中心周围并且在柱塞壳体中被引导。柱塞以下述方式受导向压强pp影响,即该方式使得每个柱塞上的压力产生增加的致动器力Fp,致动器力Fp可以根据所选择的柱塞直径尺寸、柱塞的数量大范围地跨越。由此,摩擦、粘着滑动和泄漏能够被保持在低水平内。
可选择地,柱塞可以以下述方式分别地移动,即该方式使得阀构件可以例如以倾斜运动而自由地移动,使得摩擦和粘着滑动能够被保持在低水平内。在另一个替代形式中,柱塞可以配备有具有不同的预加负荷和弹簧刚度的弹簧并且受到所述具有不同的预加负荷和弹簧刚度的弹簧影响,其使得弹簧力作用以多种方式控制阀构件,赋予阀将使在低或零导向压强下的可选择的阀特征的自由度增加的多种不同的倾斜型式。
附图简述
本发明的另外的细节和方面将参照附图从以下的详细描述变得明显,在附图中:
图1是简单的压力调节器的已知的变型的示意性的图示,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双重作用和被导向控制的减震器阀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a-b是本发明的可选择的实施方案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4a-d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双重作用和被导向控制的减震器阀的示意图,
图4e-f是已知的双重作用和被导向控制的减震器阀的示意图,
图5a-b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可选择的实施方案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6a-b是本发明的又另一个可选择的实施方案的横截面示意图。
实施方案的详细描述
现在将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发明。应当注意,即使将描述和图示具有电子控制的导向阀的阀装置,本发明也适用于具有不是电子控制的导向阀的阀装置。此外,还应当注意,即使将描述和图示双重作用阀装置,本发明也适用于被布置为仅使用压缩冲程和回弹冲程中的一个起作用的阀装置。
电子控制的导向阀由具有处理能力的控制设备通过来自控制设备的控制信号来控制。控制设备利用交通工具参数,例如交通工具的速度和转向元件的角度。这些参数影响控制信号,控制信号进而影响导向阀的参数和减震器的阻尼特征。
参照图2,示出了被导向控制的减震器中的双重作用阀装置。主要活塞2将减震器的减震筒分隔为第二室DC1Pc和第一室DC2Pr。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室DC1Pc是压缩室并且第一室DC2Pr是回弹室。主要活塞2被固定于活塞杆。主要活塞2的在减震筒的管壁TW中的移动产生阻尼介质在分别的阻尼室之间经过与活塞2成一体的减震器阀即阀装置的流动。
在图2中示出的实施方案中,减震器阀被布置在主要活塞中。然而,将理解,减震器阀可以被布置在与阻尼室DC1Pc和DC2Pr互相连接的独立的空间中。被设置在减震筒中的液压阻尼介质被气体压力Pg加压以减少阻尼介质中的空隙即高空隙压力的风险。
在图2中,压力调节器具有在主要活塞2的两侧上的多个座部件,其中座部件是主要活塞2的一部分。第一主要阀构件3b和第二主要阀构件3a被设置在主要活塞2的两侧。第一主要阀构件3b和第二主要阀构件3a被布置为与多个座部件配合以获得阀功能。换句话说,主要阀构件3a和3b与座部件相互作用以获得阀功能。
此外,多个柱塞13a和13b被布置在活塞2的两侧,多个柱塞13a和13b抵着主要阀构件3a和3b施加相反的力。换句话说,柱塞或致动器被布置为将致动力施加在主要阀构件3a和3b上。柱塞是中空的以允许弹簧14a、14b位于其中。换句话说,柱塞具有界定弹簧被布置在其中的隔间的内表面。此外,柱塞的内表面与减震器阀的多个壁部分共同地界定被布置为被阻尼介质填充的与导向阀的导向容积流体连通的致动容积。
因此,多个柱塞的内表面经受在第一主要阀构件3a和第二主要阀构件3b上的导向压力Fp,即致动力。导向压力由于致动容积内的作用于柱塞的内表面上的被加压的阻尼介质而被产生。被加压的阻尼介质被加压至导向压强。如上文提到的,多个柱塞13a、13b中的每个还提供对于至少一个弹簧14b的支撑,弹簧14b通过柱塞主体将相反的弹簧力Ff施加在主要阀构件3a和3b上。因此,多个柱塞的内表面经受与流动力、来自例如偏斜的垫片阀构件的其它的弹簧力、由导向压力即和弹簧力Ff构成的摩擦力共同的总的相反的力Fa。这种总的相反的力被施加在主要阀构件3a和3b上,并且通过阻尼介质经过座部件的流动所产生的调节力Fr的反作用来平衡,如上文描述地操作。
压力调节器的工作范围,即最高和最低的压力之间的差,通过可以被用于具体应用的柱塞13a、13b的直径和数量来确定。柱塞13a、13b的面向主要阀构件的部分的形状对于主要阀构件3的相对于座部件的打开运动如何发生来说是重要的。
柱塞13a、13b的数量也可以在座部件的压缩侧和回弹侧是不同的,以根据压缩冲程和回弹冲程提供分别的作用特征。换句话说,在回弹冲程R期间的压力水平大于在压缩冲程C期间的压力水平,或反之亦然,取决于应用。此外,柱塞可以根据应用被不对称地布置以产生最高和最低的压力水平以及相应的特征。此外,在被对称地放置的柱塞13a、13b内侧的弹簧14a、14b也可以在预加负荷和弹簧常数的方面被不对称地布置。弹簧14a、14b中的每个可以因此具有不同的预加负荷和弹簧常数。柱塞的数量和其直径也可以被用于调整压力水平/工作区的尺寸。
当经过梭动阀的入口时,在流体进入被布置在阀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的导向系统处的梭动阀不经受任何显著的压降,这意味着在柱塞Vip1或Vip2的内侧的压力即致动器室中的压力,和在柱塞的外侧的压力即室DC1Pc或DC2Pr中的压力,是基本上相同的。因为在非活动侧的柱塞不经受任何显著的阻尼介质力,即由于被加压的阻尼介质导致的力,所以弹簧力确保柱塞始终与其各自的主要阀构件接触,这是在该位置处包括弹簧的一个原因。
此外,代替将致动器制造为如在所提到的已知技术中的环形状的,本发明的致动器由两个或更多个柱塞13构建,两个或更多个柱塞13被良好地装配在柱塞壳体56中,以能够在低的泄漏和摩擦下滑动。讨论中的柱塞优选地具有相同的直径并且被以合适的容纳直径节距相等地分布,每个柱塞的所增加的表面Ap接触在环形室Vip内侧的流体。将导向压强pp乘以面积Ap给出导向压力Fp,导向压力Fp是将调节力Fr偏置的增加的力Fa的当前受控制的部分。每个柱塞以其被分布的力直接地作用在圆盘形的主要阀构件3上或间接地通过力传输环54′作用在垫片包裹件3′上起作用。柱塞可以分别地移动,这允许圆盘/垫片包裹件/环,即主要阀构件,以与座成角度地或平行于座地运动,而不导致摩擦力的增加。这是一个优点,因为低的滞后性和粘着滑动可以被保持。柱塞可以被允许具有不同的直径和/或被不均匀地分布,以控制以不同的倾斜型式的运动,其将增加可选择的阀特征的自由度。优选地,在每个柱塞内侧具有弹簧14,弹簧14使柱塞始终与主要阀构件3或环54接触,并且在主要阀构件3是垫片包裹件的情况下,弹簧力还由弹簧包裹件自身中的弯曲构成。当经过梭动阀的入口时,流体进入被布置于在阀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的导向系统不经受任何显著的压降,这意味着在该室Vip内侧的柱塞在其环形的内侧和外侧经受相同的压力。这确保柱塞始终与其各自的主要阀构件接触,这是对于弹簧来说的其中一个原因。优选地由柱塞在肩部54′上引导的力传输环54具有将导向压力分布在垫片包裹件上的目标,因为其在本质上是低强度的以操纵来自每个柱塞的力且没有有害的偏转。因为在柱塞内侧的每个弹簧推动其柱塞,所以预加负荷和弹簧刚度的分别地不同的组合是可能的,这进而可以产生不同的倾斜型式的机会,这还将增加在低或零导向压强下的可选择的阀特征的自由度。
图2示出了用于控制减震器中的阻尼介质在第一冲程期间从第一室DC2Pr(在该实例中为回弹室)至第二室DC1Pc(在该实例中为压缩室)以及在第二冲程期间从第二室至第一室的主要流动的阀装置。第一致动器具有与第一室DC2Pr和第二室DC1Pc连通的第一致动器室Vip2。第一致动器在所述第一冲程期间被布置为响应于第一致动器室Vip2中的第一致动压力致动阻尼介质的所述主要流动。导向阀被布置为控制第一致动压力,其中导向阀具有与第一致动器室流体连通的导向室21。示出了用于限制阻尼介质从第一致动器室至导向室的流动的第一节流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被布置为在第一冲程期间提供被第一流动节流区域节流的第一流动路径。因此,第一流动路径设置有第一流动节流区域。第一节流装置还被布置为在第二冲程期间提供被第二流动节流区域节流的第二流动路径。因此,第二流动路径设置有第二流动节流区域。
第一节流装置还包括有包括第一阀构件(未示出,但是对应于第二节流装置中的第二阀构件24′,即上节流装置)的第一子阀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阀构件在第一冲程期间在第一端部位置中。因此,致动器室不与第二室DC1Pc流体连通。
第一阀构件被布置为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配合,使得阻尼介质从第一致动器室Vip2至导向室21的流动在所述第一阀构件在第一端部位置中时流动经过所述第一流动路径。第一阀构件与第一节流装置配合,通过当第一阀构件在第一端部位置中时,即在第一冲程期间,不阻挡第一通道(未示出但是相应于第二节流装置即上节流装置中的第三通道,以26′表示),由此允许阻尼介质的流动在第一致动器室Vip2和导向室21之间流动经过在第一致动器室Vip2和导向室之间的平行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未示出但是对应于第二节流装置即上节流装置中的第四通道,以26表示)。第一流动路径因此包括平行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或由平行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形成。因为第一通道的流动节流区域基本上比第二通道的流动节流区域大,所以经过第一通道的流动将是主要的,即经过第二通道的流动与经过第一通道的流动相比将是可忽略的。第一流动节流区域可以因此近似为第一通道的流动节流区域。换句话说,阻尼介质从第一致动器室至导向室的流动流动经过所述第一流动路径。此外,第一阀构件当其在第一端部位置中时阻挡在第二室DC1Pc和第一致动器室Vip2之间的流动通路(未示出,但是对应于第二节流装置中的以30表示的流动通路)。
第一阀构件还被布置为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配合,使得阻尼介质从第一致动器室Vip2至导向室21的流动在所述第一阀构件在第二端部位置中时流动经过所述第二流动路径。当第一阀构件在第二端部位置中时,即在第二冲程期间,第一阀构件阻挡第一通道,由此允许阻尼介质的流动仅经过第二通道在第一致动器室Vip2和导向室21之间流动。因为第二通道的流动节流区域基本上比第一通道的流动节流区域小,所以流动与当第一阀构件在第一端部位置中时相比被更强地节流。第二流动路径因此包括第二通道或由第二通道形成。第二流动节流区域因此等于第二通道的流动节流区域。此外,第一阀构件当其在第二端部位置中时不阻挡在第二室DC1Pc和第一致动器室Vip2之间的流动通路。
此外,示出了具有能够与所述第一室DC2Pr和所述第二室DC1Pc连通的第二致动器室的第二致动器,即上致动器。此外,所述第二致动器在所述第二冲程期间被布置为响应于第二致动器室中的第二致动压力致动阻尼介质的所述主要流动。图2还示出了用于节流阻尼介质从第一致动器室至导向室的流动的第二节流装置,其中所述节流装置被布置为在第一冲程期间提供被第三流动节流区域节流的第三流动路径,并且被布置为在所述第二冲程期间提供被第四流动节流区域节流的第四流动路径。此外,示出了包括第二阀构件24′的第二子阀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阀构件24′在第一冲程期间在第二端部位置中。第二阀构件24′在第二冲程期间在第一端部位置中。由于第一室DC2Pr中的压力,第二阀构件24′被强迫进入其第一端部位置中。相反地,在第二冲程期间,第二阀构件24′由于第二室DC1Pc中的压力被强迫进入其第二端部位置中。在图2中阀构件是球形状的,即阀构件是球体。第二阀构件24′被布置为与所述第二节流装置配合,使得阻尼介质从第二致动器室Vip1至导向室21的流动在所述第二阀构件在第一端部位置中时流动经过所述第三流动路径。第二阀构件24′与第二节流装置配合,通过当第二阀构件在第一端部位置中时即在第二冲程期间不阻挡第三通道26′,由此允许阻尼介质的流动在第二致动器室Vip1和导向室21之间流动经过平行的第三通道26′和第四通道26。因为第三通道的流动节流区域基本上比第四通道的流动节流区域大,所以经过第三通道的流动将是主要的,即经过第四通道的流动与经过第三通道的流动相比将是可忽略的。第三流动路径因此包括平行的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或由平行的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形成。第三流动节流区域可以因此近似为第三通道的流动节流区域。换句话说,阻尼介质从第二致动器室至导向室的流动流动经过所述第三流动路径。此外,第二阀构件当其在第一端部位置中时阻挡在第一室DC2Pr和第二致动器室Vip1之间的流动通路30。
第二阀构件24′还被布置为与所述第二节流装置配合,使得阻尼介质从第二致动器室Vip1至导向室21的流动在所述第二阀构件在第二端部位置中时流动经过所述第四流动路径。在图2中第二阀构件在第二端部位置中。第二阀构件与第二节流装置配合,通过当第二阀构件在第二端部位置中时,即在第一冲程期间,阻挡第三通道26′,由此允许阻尼介质的流动在第二致动器室Vip1和导向室21之间流动经过仅第四通道26。因为第四通道的流动节流区域基本上比第三通道的流动节流区域小,所以流动与当第二阀构件在第一端部位置中时相比被更强地节流。第四流动路径因此包括第四通道或由第四通道形成。第四流动节流区域因此等于第四通道的流动节流区域。此外,第二阀构件当其在第二端部位置中时不阻挡在第一室DC2Pr和第二致动器室Vip1之间的流动通路30。
在图3a和3b中,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可选择的实施方案的横截面示意图。柱塞13b被布置在柱塞壳体56中。适应于将相对的弹簧力Ff经过柱塞主体施加在阀构件3b(未示出)上的弹簧14b被布置在柱塞的中空部内侧。柱塞的中空部分的内表面与柱塞壳体56的内表面共同地界定柱塞室。柱塞室与在活塞的两侧的其它的柱塞室共同地形成致动器室的一部分。因此,第一致动器的柱塞室形成第一致动器室的一部分,并且第二致动器的柱塞室形成第二致动器室的一部分。第一通道部分126′和第二通道部分126被串联地布置,使得从第一致动器室至导向室的流动首先流动经过第二通道部分126并且然后经过第一通道部分126′。因此,阻尼介质的流动从第一致动器室经过第一通道部分和第二通道部分流动至与导向室流体连通的导向室部分200。然而,如将在下文描述的,在第一冲程期间,第二通道部分126被绕过,使得流动在其经过第二通道部分时是不受节流的,即流动不被节流地经过第二通道。第二通道部分126包括在第二座129中的至少一个沟槽、凹槽或狭缝。当第一阀构件124′在第一端部位置中时,如图3a中所示的,第一阀构件不与第二座129邻接,并且第二座中的沟槽、凹槽或狭缝朝向绕过通道部分127开放,即不被第一阀构件包围。然而,当第一阀构件124′在第二端部位置中时,如图3b中所示的,第一阀构件与第二座邻接,由此形成通道部分126的壁,即第一阀构件封闭或包围第二座129中的沟槽、凹槽或狭缝,由此从第一致动器室至导向室的流动被强迫经过其。当第一阀构件124′在第一端部位置中时,绕过通道部分127被形成或界定在第二座129(包括沟槽、凹槽或狭缝)和第一阀构件124′之间。将理解,绕过通道部分是环形的,即其被形成或界定为围绕第二座129的外周。由此,绕过部分的流动节流区域基本上比第二通道部分126的绕过部分大,由此绕过第二通道部分。还将理解,绕过部分的流动节流区域基本上比第一通道部分126′的绕过部分大,使得从第一致动器室至导向室的流动在第一阀构件在第一端部位置中时被第一通道部分节流。
在图3a中,示出了包括第一阀构件124′的第一子阀装置,其中第一阀构件在第一端部位置中。当第一阀构件124′在第一冲程期间在第一端部位置中时,第一阀构件124′邻接第一子阀装置的座128,其由此抵着第二室DC1Pc封闭第一致动器室。因此,当第一阀构件124′在第一端部位置中时,第一致动器室与第一室流体连通。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阀构件124′与第一子阀装置配合以提供与第二通道部分126平行的绕过通道部分127,使得至少相对于第一通道部分的流动节流部,流动能够从第一致动器室经过至第一通道部分而不节流流动。因此,当第一阀构件124′在第一端部位置中时,第一阀构件124′与第一节流装置的表面共同地形成绕过通道部分127。换句话说,绕过通道部分提供比第二通道部分的第二流动节流区域基本上更大的流动节流区域,使得经过第二通道部分的流动与经过绕过通道部分的流动相比是可忽略的。由此第二通道部分被有效地绕过,即流动的总体的节流部不被第二流动节流区域限制。绕过通道部分的流动节流区域此外比第一通道部分的第一流动节流区域大,使得从第一致动器室Vip22至导向室的流动的总体的节流部被第一通道部分节流。不同地,第二通道部分126与绕过通道部分127共同地构成可变通道部分,可变通道部分在第一阀构件124′在第一端部位置中时具有对应于绕过通道部分的流动节流区域的流动节流区域。在另一种情况下,当第一阀构件124′在第二端部位置中时,可变的通道具有等于第二流动节流区域的流动面积即横截面积,第二流动节流区域相对于第一通道部分的流动节流区域是限制性的。
第一通道部分具有第一流动节流区域,并且第二通道部分具有第二流动节流区域。因此,当第一阀构件124′在第一端部位置中时,阻尼介质从第一致动器室至导向室的流动是具有第一流动节流部的第一流动路径,因为流动的节流部由第一通道部分的流动节流区域即第一流动节流区域确定。
在图3b中,第一阀构件124′在第二冲程期间在第二端部位置中。当第一阀构件124′在第二端部位置中时,第一阀构件124′邻接第一子阀装置的第二座129并且被从第一子阀装置的第一座128释放。由此,绕过通道部分被关闭并且从第一致动器室至第二室DC1Pc的流动通路在第一阀构件124′和第一座128之间被打开。因此,当第一阀构件124′在第二端部位置中时,第一致动器室Vip2与第二室DC1Pc流体连通。阻尼介质从第一致动器室至导向室的流动是具有第二流动节流部的第二流动路径,因为流动的节流部由第二通道部分的流动节流区域即第二流动节流区域确定。
如上文提到的,当第一阀构件124′在第一端部位置中时,第一阀构件被布置为绕过第二通道。流动因此被第一通道部分126′的第一节流区域节流。当第一阀构件124′在第二端部位置中时,阻尼介质从第一致动器室的流动被强迫经过第二通道部分并且然后经过第一通道部分到达导向室。
将理解,如图3a和3b中图示的并且在上文描述的,相应的布置可以在另一个流动方向与图2类似地使用。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如图3a和3b中图示的并且在上文描述的布置可以在一个流动方向使用,即用于节流从第一致动器室至导向室的流动,并且固定节流装置可以在另一个流动方向使用,即用于节流从第二致动器室至导向室的流动。
在图4a-d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双重作用和被导向控制的减震器阀的示意图。在图4a和4b中,流动节流区域126和126′根据图3a-b中示出的实施方案被串联地布置。在图4c-d中,流动节流区域26和26′根据图2中示出的实施方案被平行地布置。
在图4e-f中,示出了已知的双重作用和被导向控制的减震器阀的示意图。
在图5a和5b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个可选择的实施方案的横截面示意图。代替使用柱塞响应于第一致动压力致动阻尼介质的所述主要流动(如图2和3a-b中示出的),单一的环形状的致动器被用于致动在每个方向的主要流动。在图5a和5b中,示出了第一环形状的致动器213。环形状的致动器被布置在致动器壳体256中。板弹簧214被沿着其外周长附接于致动器壳体256,并且适应于通过第一环形状的致动器213将相对的弹簧力施加在主要阀构件203上。板弹簧214允许环形状的致动器213始终与主要阀构件203接触。注意,与图2和3中示出的实施方案不同,没有力传输环在致动器和主要阀构件之间被使用。第一环形状的致动器213的底部表面与致动器壳体256的内表面共同地界定第一致动器室Vip22。第一通道部分226′和第二通道部分226被串联地布置,使得从第一致动器室至导向室的流动首先流动经过第二通道部分226并且然后经过第一通道部分226′。因此,阻尼介质的流动从第一致动器室经过第一通道部分和第二通道部分流动至与导向室流体连通的导向室部分300。然而,如将在下文描述的,在第一冲程期间,第二通道部分226被绕过,使得流动在其经过第二通道部分时是不受节流的,即流动不被节流地经过第二通道。第二通道部分226包括在第二座229中的至少一个沟槽、凹槽或狭缝。当第一阀构件224′在第一端部位置中时,如图5a中所示的,第一阀构件不与第二座229邻接,并且第二座中的沟槽、凹槽或狭缝朝向绕过通道部分227开放,即不被第一阀构件包围。然而,当第一阀构件224′在第二端部位置中时,如图5b中所示的,第一阀构件与第二座邻接,由此形成通道部分226的壁,即第一阀构件封闭或包围第二座229中的沟槽、凹槽或狭缝,由此从第一致动器室至导向室的流动被强迫经过其。当第一阀构件224′在第一端部位置中时,绕过通道部分227被形成或界定在第二座229(包括沟槽、凹槽或狭缝)和第一阀构件224′之间。将理解,绕过通道部分是环形的,即其被形成或界定为围绕第二座229的外周。由此,绕过部分的流动节流区域基本上比第二通道部分226的绕过部分大,由此绕过第二通道部分。还将理解,绕过部分的流动节流区域基本上比第一通道部分226′的绕过部分大,使得从第一致动器室至导向室的流动当第一阀构件在第一端部位置中时被第一通道部分节流。
在图5a中,示出了包括第一阀构件224′的第一子阀装置,其中第一阀构件在第一端部位置中。当第一阀构件224′在第一冲程期间在第一端部位置中时,第一阀构件224′邻接第一子阀装置的第一座228,其由此抵着第二室DC1Pc封闭第一致动器室。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阀构件224′与第一子阀装置配合以提供与第二通道部分226平行的绕过通道部分227,使得至少相对于第一通道部分的流动节流部,流动能够从第一致动器室经过至第一通道部分而不节流流动。因此,当第一阀构件224′在第一端部位置中时,第一阀构件224′与第一节流装置的表面共同地形成绕过通道部分227。绕过通道部分提供比第二通道部分的第二流动节流区域基本上更大的流动节流区域,使得经过第二通道部分的流动与经过绕过通道部分的流动相比是可忽略的。由此第二通道部分被有效地绕过,即流动的总体的节流部不被第二流动节流区域限制。绕过通道部分的流动节流区域此外比第一通道部分的第一流动节流区域大,使得从第一致动器室Vip22至导向室的流动的总体的节流部被第一通道部分节流。不同地,第二通道部分226与绕过通道部分227共同地构成可变通道部分,可变通道部分在第一阀构件224′在第一端部位置中时具有相应于绕过通道部分的流动节流区域的流动节流区域。在另一个情况下,当第一阀构件224′在第二端部位置中时,可变的通道具有等于第二流动节流区域的流动面积即横截面积,第二流动节流区域相对于第一通道部分的流动节流区域是限制性的。第一通道部分具有第一流动节流区域,并且第二通道部分具有第二流动节流区域。因此,当第一阀构件224′在第一端部位置中时,阻尼介质从第一致动器室至导向室的流动是具有第一流动节流部的第一流动路径,因为流动的节流部由第一通道部分的流动节流区域即第一流动节流区域确定。
在图5b中,第一阀构件224′在第二端部位置中。当第一阀构件224′在第二冲程期间在第二端部位置中时,第一阀构件224′邻接第一子阀装置的第二座229并且被从第一子阀装置的第一座228释放。由此,绕过通道部分被关闭并且从第一致动器室至第二室DC1Pc的流动通路在第一阀构件224′和第一座228之间被打开。因此,当第一阀构件224′在第二端部位置中时,第一致动器室Vip22与第二室DC1Pc流体连通。阻尼介质在第一致动器室和导向室之间的流动是具有第二流动节流部的第二流动路径,因为流动的节流部由第二通道部分的流动节流区域即第二流动节流区域确定。
如上文提到的,当第一阀构件224′在第一端部位置中时,第一阀构件被布置为绕过第二通道部分226。流动因此被第一通道部分226′的第一节流区域节流。当第一阀构件224′在第二端部位置中时,阻尼介质从第一致动器室的流动被强迫经过第二通道部分226并且然后被经过第一通道部分226′到达导向室。
将理解,如图5a和5b中图示的并且在上文描述的相应的布置可以在另一个流动方向与图2类似地使用。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如图5a和5b中图示的并且在上文描述的布置可以在一个流动方向使用,即用于节流从第一致动器室至导向室的流动,并且固定节流装置可以在另一个流动方向使用,即用于节流从第二致动器室至导向室的流动。
在图6a和6b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又另一个可选择的实施方案的横截面示意图。代替使用柱塞响应于第一致动压力致动阻尼介质的所述主要流动(如图2和3a-b中示出的),单一的环形状的致动器被用于致动在每个方向的主要流动。在图6a和6b中,示出了第一环形状的致动器313。环形状的致动器被布置在致动器壳体356中。板弹簧314被沿着其外周长附接于致动器壳体356,并且适应于通过第一环形状的致动器313将相反的弹簧力施加在主要阀构件303上。板弹簧314允许环形状的致动器313始终与主要阀构件303接触。注意,与图2和图3中示出的实施方案不同,没有力传输环在致动器和主要阀构件之间被使用。第一环形状的致动器313的底部表面与致动器壳体356的内表面共同地界定第一致动器室Vip32。示出了用于节流阻尼介质从第一致动器室至导向室的流动的第一节流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被布置为在第一冲程期间提供被第一流动节流区域节流的第一流动路径。因此,第一流动路径设置有第一流动节流区域。第一节流装置还被布置为在第二冲程期间提供被第二流动节流区域节流的第二流动路径。因此,第二流动路径设置有第二流动节流区域。第一节流装置还包括有包括第一阀构件324′的第一子阀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阀构件在第一冲程期间在第一端部位置中。第一阀构件324′被布置为与第一节流装置配合,使得阻尼介质从第一致动器室Vip32至导向室的流动在第一阀构件324′在第一端部位置中时流动经过第一流动路径。第一阀构件还被布置为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配合,使得阻尼介质从第一致动器室Vip32至导向室21的流动在所述第一阀构件在第二端部位置中时流动经过所述第二流动路径。阻尼介质的流动从第一致动器室经过第一或第二流动路径流动至与导向室流体连通的导向室部分400。
在图6a中,示出了包括第一阀构件324′的第一子阀装置,其中第一阀构件在第一端部位置中。当第一阀构件324′在第一冲程期间在第一端部位置中时,第一阀构件324′邻接第一子阀装置的第一座,其由此抵着第二室DC1Pc封闭第一致动器室。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阀构件与第一节流装置配合,通过当第一阀构件在第一端部位置中时即在第一冲程期间不阻挡第一通道326′,由此允许阻尼介质的流动在第一致动器室Vip32和导向室之间流动经过平行的第一通道326′和第二通道326。因为第一流动节流区域基本上比第二流动节流区域大,所以经过第一通道的流动将是主要的,即经过第二通道的流动将是与经过第一通道的流动相比可忽略的。第一流动路径因此包括平行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或由平行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形成。第一流动节流区域可以因此近似为第一通道的流动节流区域。换句话说,阻尼介质从第一致动器室至导向室的流动流动经过所述第一流动路径。此外,第一阀构件当其在第一端部位置中时阻挡在第二室DC1Pc和第一致动器室Vip32之间的流动通路330。因此,当第一阀构件324′在第一端部位置中时,第一致动器室Vip32不与第二室DC1Pc流体连通。
在图6b中,第一阀构件324′在第二端部位置中。当第一阀构件在第二端部位置中时,即在第二冲程期间,第一阀构件阻挡第一通道326′,由此允许阻尼介质的流动仅经过第二通道326在第一致动器室Vip2和导向室之间流动。因为第二通道的流动节流区域基本上比第一通道的流动节流区域小,所以流动与当第一阀构件在第一端部位置中时相比被更强地节流。第二流动路径因此包括第二通道或由第二通道形成。第二流动节流区域因此等于第二通道的流动节流区域。此外,第一阀构件当其在第二端部位置中时不阻挡在第二室DC1Pc和第一致动器室Vip32之间的流动通路330。因此,当第一阀构件324′在第二端部位置中时,第一致动器室Vip32与第二室DC1Pc流体连通。
如上文提到的,当第一阀构件324′在第一端部位置中时,第一阀构件被布置为不阻挡第一通道326′。流动因此被第一通道326′的流动节流区域近似地节流。当第一阀构件324′在第二端部位置中时,第一阀构件被布置为阻挡第一通道326′。阻尼介质从第一致动器室的流动由此被强迫经过第二通道326至导向室。流动因此被第二通道326的节流区域节流。
将理解,如图6a和6b中图示的并且在上文描述的相应的布置可以在另一个流动方向与图2类似地使用。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如图3a和3b中图示的并且在上文描述的布置可以在一个流动方向使用,即用于节流从第一致动器室至导向室的流动,并且固定节流装置可以在另一个流动方向使用,即用于节流从第二致动器室至导向室的流动。
虽然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的实施方案,但是将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明显的是,可以作出如本文描述的本发明的多种改变和修改或变化。因此,将理解,上文的对本发明和附图的描述将被认为是其非限制性的实施例并且本发明的范围在所附的专利权利要求中限定。

Claims (31)

1.一种阀装置,其用于控制减震器中的阻尼介质在第一冲程期间从第一室(DC2Pr)至第二室(DC1Pc)以及在第二冲程期间从所述第二室至所述第一室的主要流动,所述阀装置包括:
第一致动器,其具有与所述第一室和所述第二室连通的第一致动器室(Vip2),所述第一致动器在所述第一冲程期间被布置为响应于所述第一致动器室中的第一致动压力而致动阻尼介质的所述主要流动;
导向阀,其被布置为控制所述第一致动压力,所述导向阀具有与所述第一致动器室流体连通的导向室(21);
第一节流装置,其用于使阻尼介质从所述第一致动器室至所述导向室的流动节流,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被布置为在第一冲程期间提供被第一流动节流区域节流的第一流动路径,并且被布置为在所述第二冲程期间提供被第二流动节流区域节流的第二流动路径;以及
第一子阀装置,其包括第一阀构件(124′、224′、324′),所述第一阀构件在所述第一冲程期间处于第一端部位置中并且在所述第二冲程期间处于第二端部位置中,其中所述第一阀构件被布置为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配合,使得阻尼介质从所述第一致动器室至所述导向室的流动在所述第一阀构件处于所述第一端部位置中时流动经过所述第一流动路径,并且在所述第一阀构件处于所述第二端部位置中时流动经过所述第二流动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阀构件被布置为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通道或通道部分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阀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流动路径是在所述第一致动器室和所述导向容积之间的第一通道(26′、326′)和第二通道(26、326),并且
所述第二流动路径是在所述第一致动器室和所述导向室之间的所述第二通道(26、326),其中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被平行地布置,并且其中
所述第一阀构件被布置为当所述第一阀构件处于所述第二端部位置中时阻挡所述第一通道(26′、326′)。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阀构件在界定所述第一端部位置和所述第二端部位置的两个通道开口之间是可移动的。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阀构件是能够阻挡所述通道开口或所述通道的球或滚圆的元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阀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流动节流区域由第一通道部分(126′、226′)界定并且所述第二流动节流区域由第二通道部分(126、226)界定,其中所述第一通道部分和所述第二通道部分被串联地布置在所述第一致动器室和所述导向室之间;并且其中
所述第一阀构件被布置为当所述第一阀构件处于所述第一端部位置中时绕过所述第二通道部分(126、226),并且被布置为当所述第一阀构件处于所述第二端部位置中时强迫阻尼介质从所述第一致动器室经过所述第二通道部分流动至所述导向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阀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阀构件包括柔性部分,所述柔性部分形成所述第一端部位置和所述第二端部位置之间可移动的通道壁部分,由此改变流动节流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阀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阀构件是垫片或板形元件。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子阀装置是第一梭动阀,其中所述第一阀构件在其第一端部位置中邻接第一座,并且其中所述第一阀构件在其第二端部位置中邻接第二座。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流动节流区域比所述第二流动节流区域大。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致动器包括两个或更多个柱塞,所述两个或更多个柱塞被布置为响应于所述第一致动压力而致动阻尼介质的所述主要流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致动器包括环形致动器,所述环形致动器被布置为响应于所述第二致动压力而致动阻尼介质的所述主要流动。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所述阀装置还包括被置于所述第一致动器和第一座部件之间的第一阀盘(3b)或第一主要阀构件(3b),其中所述第一阀盘(3b)或所述第一主要阀构件(3b)被布置为抵着所述座部件打开和关闭以用于阻尼介质从所述第一室至所述第二室的所述主要流动。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所述阀装置还包括:
第二致动器,其具有与所述第一室和所述第二室连通的第二致动器室,所述第二致动器在所述第二冲程期间被布置为响应于所述第二致动器室中的第二致动压力而致动阻尼介质的所述主要流动;
第二节流装置,其用于使阻尼介质从所述第二致动器室至所述导向室的流动节流,所述节流装置被布置为在第一冲程期间提供被第三流动节流区域节流的第三流动路径并且被布置为在所述第二冲程期间提供被第四流动节流区域节流的第四流动路径;以及
第二子阀装置,其包括第二阀构件(24′),所述第二阀构件在所述第二冲程期间处于第一端部位置中并且在所述第一冲程期间处于第二端部位置中,其中所述第二阀构件被布置为与所述第二节流装置配合,使得阻尼介质从所述第二致动器室至所述导向室的流动在所述第二阀构件处于所述第一端部位置中时流动经过所述第三流动路径并且在所述第二阀构件处于所述第二端部位置中时流动经过所述第四流动路径;并且其中
所述导向阀被布置为控制所述第一致动压力和所述第二致动压力,并且其中所述导向室与所述第一致动器室和所述第二致动器室流体连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阀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阀构件被布置为与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通道或通道部分配合。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中所述第三流动路径是在所述第二致动器室和所述导向室之间的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并且所述第四流动路径是在所述第二致动器室和所述导向室之间的第四通道,其中所述第三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被平行地布置,并且其中
所述第二阀构件被布置为当所述第二阀构件处于所述第二端部位置中时阻挡所述第三通道。
17.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阀构件在界定所述第一端部位置和所述第二端部位置的两个通道开口之间是可移动的。
18.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阀构件是能够阻挡所述通道开口或所述通道的球或滚圆的元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阀装置,其中所述第三流动节流区域由第三通道部分界定并且所述第四流动节流区域由第四通道部分界定,其中所述第三通道部分和所述第四通道部分被串联地布置在所述第二致动器室和所述导向室之间;并且其中
所述第二阀构件被布置为当所述第二阀构件处于所述第一端部位置中时绕过所述第四通道,并且被布置为当所述第二阀构件处于所述第二端部位置中时强迫阻尼介质从所述第二致动器室经过所述第四通道流动至所述导向室。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阀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阀构件包括柔性部分,所述柔性部分形成所述第一端部位置和所述第二端部位置之间可移动的通道壁部分,由此改变流动节流区域。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阀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阀构件是垫片或板形元件。
22.根据权利要求14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子阀装置是第二梭动阀,并且其中所述第二阀构件在其第一端部位置中邻接第三座,并且其中所述第二阀构件在其第二端部位置中邻接第四座。
23.根据权利要求14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中所述第三流动节流区域比所述第四流动节流区域大。
24.根据权利要求14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
其中所述第二致动器包括两个或更多个柱塞,所述两个或更多个柱塞被布置为响应于所述第二致动压力而致动阻尼介质的所述主要流动。
25.根据权利要求14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致动器包括环形致动器,所述环形致动器被布置为响应于所述第二致动压力而致动阻尼介质的所述主要流动。
26.根据权利要求14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所述阀装置还包括被置于所述第二致动器和第二座部件之间的第二阀盘(3a)或第二主要阀构件(3a),其中所述第二阀盘(3a)或所述第二主要阀构件(3a)被布置为抵着所述座部件打开和关闭以用于阻尼介质从所述第二室至所述第一室的所述主要流动。
27.根据权利要求11、13-24或26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中优选地在2个和13个之间的所述两个或更多个柱塞被环绕地布置在阀中心周围,并且其中所述柱塞在柱塞壳体(56)中被引导。
28.根据权利要求11、13-24或26-27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中所述两个或更多个柱塞被布置为响应于导向压强(pp)而将致动器力施加在所述阀盘上,其中所述致动器力能够通过改变以下中的至少一个来改变:
-所述柱塞的直径尺寸,以及
-柱塞的数量,由此摩擦、粘着滑动和泄漏能够被保持在可接受的水平内。
29.根据权利要求11、13-24或26-28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中所述两个或更多个柱塞被布置为相对于彼此是分别地可移动的,以产生致动器力以倾斜所述阀盘,使得所述阀盘的倾斜运动能够被实现,使得摩擦和粘着滑动能够被保持在低水平内。
30.根据权利要求11、13-24或26-29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致动器和/或所述第二致动器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被布置为具有不同的预加负荷和弹簧刚度,以提供弹簧力作用,使得所述阀构件是以多种方式可控制的,以获得多种不同的将使在低或零导向压强下的可选择的阀特征的自由度增加的倾斜型式。
3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冲程是所述减震器的压缩冲程和回弹冲程中的一种,并且所述第二冲程是所述压缩冲程和所述回弹冲程中的另一种。
CN201180050109.0A 2010-10-22 2011-10-21 阀装置 Active CN1031681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0188594.5 2010-10-22
EP10188594A EP2444688A1 (en) 2010-10-22 2010-10-22 Valve arrangement
PCT/EP2011/068436 WO2012052546A1 (en) 2010-10-22 2011-10-21 Valve arrangemen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68183A true CN103168183A (zh) 2013-06-19
CN103168183B CN103168183B (zh) 2015-01-21

Family

ID=437599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50109.0A Active CN103168183B (zh) 2010-10-22 2011-10-21 阀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299291A1 (zh)
EP (2) EP2444688A1 (zh)
JP (1) JP5833129B2 (zh)
CN (1) CN103168183B (zh)
WO (1) WO2012052546A1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95900B2 (en) 2009-10-06 2017-07-04 Tenneco Automotive Operating Company Inc. Damper with digital valve
US9802456B2 (en) 2013-02-28 2017-10-31 Tenneco Automotive Operating Company Inc. Damper with integrated electronics
US9879748B2 (en) 2013-03-15 2018-01-30 Tenneco Automotive Operating Company Inc. Two position valve with face seal and pressure relief port
US9879746B2 (en) 2013-03-15 2018-01-30 Tenneco Automotive Operating Company Inc. Rod guide system and method with multiple solenoid valve cartridges and multiple pressure regulated valve assemblies
US9884533B2 (en) 2013-02-28 2018-02-06 Tenneco Automotive Operating Company Inc. Autonomous control damper
US9925842B2 (en) 2013-02-28 2018-03-27 Tenneco Automotive Operating Company Inc. Valve switching controls for adjustable damper
US10479160B2 (en) 2017-06-06 2019-11-19 Tenneco Automotive Operating Company Inc. Damper with printed circuit board carrier
US10588233B2 (en) 2017-06-06 2020-03-10 Tenneco Automotive Operating Company Inc. Damper with printed circuit board carrier
CN111684187A (zh) * 2018-02-14 2020-09-18 欧梯克瑞士公司 流动路径的转换阀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25665B (zh) * 2013-05-13 2015-04-15 南阳淅减汽车减振器有限公司 一种减振器复原阻尼阀
DE102013114169A1 (de) 2013-12-17 2015-06-18 Thyssenkrupp Bilstein Gmbh Regelbarer Schwingungsdämpfer für Kraftfahrzeuge
EP3212958B1 (de) 2014-10-27 2019-09-04 ThyssenKrupp Bilstein GmbH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regelbaren schwingungsdämpfers für kraftfahrzeuge
JP6527760B2 (ja) 2015-06-17 2019-06-05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減衰力可変式緩衝器
BE1023716B1 (nl) * 2016-01-03 2017-06-26 Shi Yan Frequentie afhankelijke schokdemper
DE102017111157B3 (de) * 2017-05-22 2018-06-21 Kendrion (Villingen) Gmbh Regelbarer Schwingungsdämpfer
CN110273966B (zh) * 2019-06-18 2020-09-08 天津大学 一种多级可控变阻尼减振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528830A1 (de) * 1985-08-10 1987-02-19 Daimler Benz Ag Daempfungsvorrichtung fuer ein zylinderaggregat, das als teil eines federungssystems zwischen den gefederten und ungefederten massen eines fahrzeuges angeordnet ist
GB2222227A (en) * 1988-08-12 1990-02-28 Tokico Ltd Damping force adjustable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US5655633A (en) * 1994-05-20 1997-08-12 Tokico Ltd. Hydraulic damper of a damping force adjusting type
US6079526A (en) * 1995-12-26 2000-06-27 Tokico Ltd. Damping force control type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US6371262B1 (en) * 1999-04-28 2002-04-16 Tokico Ltd. Damping force control type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CN1871453A (zh) * 2003-09-29 2006-11-29 坦尼科汽车操作有限公司 用于阀盘的额外支撑槽脊
CN101793303A (zh) * 2008-12-25 2010-08-04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缓冲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9300316A (nl) * 1993-02-19 1994-09-16 Koni Bv Een-pijpsschokdemper.
JP2001311448A (ja) * 2000-04-28 2001-11-09 Tokico Ltd 減衰力調整式油圧緩衝器
JP3978708B2 (ja) * 2001-11-29 2007-09-1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減衰力調整式油圧緩衝器
JP5034074B2 (ja) * 2007-03-30 2012-09-26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減衰力調整式流体圧緩衝器
JP4967091B2 (ja) * 2007-04-19 2012-07-04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流体圧緩衝器
JP4902470B2 (ja) * 2007-09-14 2012-03-21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油圧緩衝器の減衰力調整構造
JP5758119B2 (ja) * 2010-03-03 2015-08-05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緩衝器
JP5584110B2 (ja) * 2010-12-28 2014-09-03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減衰力調整式緩衝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528830A1 (de) * 1985-08-10 1987-02-19 Daimler Benz Ag Daempfungsvorrichtung fuer ein zylinderaggregat, das als teil eines federungssystems zwischen den gefederten und ungefederten massen eines fahrzeuges angeordnet ist
GB2222227A (en) * 1988-08-12 1990-02-28 Tokico Ltd Damping force adjustable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US5655633A (en) * 1994-05-20 1997-08-12 Tokico Ltd. Hydraulic damper of a damping force adjusting type
US6079526A (en) * 1995-12-26 2000-06-27 Tokico Ltd. Damping force control type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US6371262B1 (en) * 1999-04-28 2002-04-16 Tokico Ltd. Damping force control type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CN1871453A (zh) * 2003-09-29 2006-11-29 坦尼科汽车操作有限公司 用于阀盘的额外支撑槽脊
CN101793303A (zh) * 2008-12-25 2010-08-04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缓冲器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95900B2 (en) 2009-10-06 2017-07-04 Tenneco Automotive Operating Company Inc. Damper with digital valve
US9810282B2 (en) 2009-10-06 2017-11-07 Tenneco Automotive Operating Company Inc. Damper with digital valve
US9802456B2 (en) 2013-02-28 2017-10-31 Tenneco Automotive Operating Company Inc. Damper with integrated electronics
US9884533B2 (en) 2013-02-28 2018-02-06 Tenneco Automotive Operating Company Inc. Autonomous control damper
US9925842B2 (en) 2013-02-28 2018-03-27 Tenneco Automotive Operating Company Inc. Valve switching controls for adjustable damper
US10000104B2 (en) 2013-02-28 2018-06-19 Tenneco Automotive Operating Company Inc. Damper with integrated electronics
US9879748B2 (en) 2013-03-15 2018-01-30 Tenneco Automotive Operating Company Inc. Two position valve with face seal and pressure relief port
US9879746B2 (en) 2013-03-15 2018-01-30 Tenneco Automotive Operating Company Inc. Rod guide system and method with multiple solenoid valve cartridges and multiple pressure regulated valve assemblies
US10479160B2 (en) 2017-06-06 2019-11-19 Tenneco Automotive Operating Company Inc. Damper with printed circuit board carrier
US10588233B2 (en) 2017-06-06 2020-03-10 Tenneco Automotive Operating Company Inc. Damper with printed circuit board carrier
CN111684187A (zh) * 2018-02-14 2020-09-18 欧梯克瑞士公司 流动路径的转换阀
CN111684187B (zh) * 2018-02-14 2022-08-23 欧梯克瑞士公司 流动路径的转换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299291A1 (en) 2013-11-14
CN103168183B (zh) 2015-01-21
WO2012052546A1 (en) 2012-04-26
EP2444688A1 (en) 2012-04-25
JP2013541681A (ja) 2013-11-14
EP2630389B1 (en) 2019-08-07
JP5833129B2 (ja) 2015-12-16
EP2630389A1 (en) 2013-08-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68183A (zh) 阀装置
CN101657651B (zh) 具有一个含基准阀门的连续可变阀的减震器
US6659241B2 (en) Shock absorber compression damping adjustment
US10208827B2 (en) Adjustable damping valve device with a damping valve
US8590680B2 (en) Shock absorber
JP5809801B2 (ja) 緩衝器
US9777867B2 (en) Valve arrangement
JP2013050198A (ja) 緩衝器
JPH0396730A (ja) 液圧流体用弁を包含するショックアブソーバ
CN107850165B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振动阻尼器
US20210115996A1 (en) Adjustable vibration damper with a damping valve device
CN107850166B (zh) 减振器
CN102630285B (zh) 液压阻尼阀
KR20110028497A (ko) 유공압 서스펜션 유닛
KR20110099659A (ko) 완충기
JP4898613B2 (ja) 緩衝器
JP4868130B2 (ja) 油圧緩衝器
JP5469411B2 (ja) 可変絞り装置
KR101715011B1 (ko) 파이로트 제어용 핀의 팁 형상을 변경한 비례제어밸브
KR20110026173A (ko) 쇽업소버의 밸브 구조
JP5639879B2 (ja) 緩衝器
CN115244313B (zh) 高级液压阻尼器滑阀
KR102559735B1 (ko) 완충기
KR101768805B1 (ko) 쇽업소버용 유로 가변형 피스톤
EP2839180B1 (en) Valve arrange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515

Address after: michigan

Patentee after: De Lei Wei Automobil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U.S.A.

Address before: Sweden Houplain Swiss Be

Patentee before: OHLINS RACING AB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Swe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