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55160A - 带有不连续导体的光伏电池 - Google Patents

带有不连续导体的光伏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55160A
CN103155160A CN2011800488274A CN201180048827A CN103155160A CN 103155160 A CN103155160 A CN 103155160A CN 2011800488274 A CN2011800488274 A CN 2011800488274A CN 201180048827 A CN201180048827 A CN 201180048827A CN 103155160 A CN103155160 A CN 1031551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or
photovoltaic apparatus
district
rope
metal ta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4882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55160B (zh
Inventor
A·贝蒂内利
E·皮拉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missariat a lEnergie Atomique et aux Energies Alternatives CEA
Original Assignee
Commissariat a lEnergie Atomique et aux Energies Alternatives CE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FR105685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FR2964250B1/fr
Priority claimed from FR105685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FR2964251B1/fr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missariat a lEnergie Atomique et aux Energies Alternatives CEA filed Critical Commissariat a lEnergie Atomique et aux Energies Alternatives CEA
Publication of CN1031551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551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551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551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5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24Electrodes
    • H01L31/022408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31/022425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 H01L31/022433Particular geometry of the grid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00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device in operations
    • H01L31/02005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device in operations for device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31/0200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device in operations for device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or solar cell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24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5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 H01L31/0504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solar cells in a modu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5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 H01L31/0504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solar cells in a module
    • H01L31/0508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solar cells in a module the interconnection means having a particular shap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光伏设备,包括板(11),其特征在于包括朝向第一方向的、不连续的且在互连区(14)处中断的多个第一导体(12),至少一个第二导体(3;13;13)在互连区(14)处实现第一导体(12)之间的电连接,以及该光伏设备包括固定在至少一个电导体(12、3)上的至少一个金属带(13)或绳(113),该至少一个金属带(13)或绳(113)包括固定区(114)和非连接区(115),该至少一个金属带或绳在固定区中在机械和电气方面与电导体(12;3)连接以及在非连接区中在机械方面不与电导体相连。

Description

带有不连续导体的光伏电池
本发明涉及在光伏设备上实现一个或多个电导体的方法以及包括这种方法的光伏电池的制造方法,该光伏设备特别适用于在光伏电池上实现收集导体。本发明还涉及实施这种方法的光伏电池的生产单元以及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光伏电池。
光伏电池借助半导体材料(通常为硅片,英语名称也叫“wafer”)制成的板而被制造。这种制造尤其需要在该板表面上形成电导体。图1示出按照现有技术的这种板1的表面,其包括宽度细小的称为收集导体2或收集触头的第一平行导体,其功能在于收集由光在硅中产生的电子。板1的表面还包括朝向垂直于收集导体2的方向的更宽的其它平行导体3(通常称为汇流条),其功能在于把更高的电荷从光伏电池导向光伏电池。所有这些导体2、3通过不同的技术获得,从而能够形成连续的导线,以连续的方式延伸在板的所有长度和宽度上。
为了实现这些导体,现有技术的方法包括例如以一种或两种丝网印刷法通过在板上进行丝网印刷来沉积导电墨。这种方法不允许获得理想的几何形状,尤其当涉及所沉积的墨层的高度和规则性时,并且不允许形成性能足够好的导体。实际上,这些导体的电性能对于其几何形状十分敏感,且尤其对于厚度/宽度比率十分敏感,厚度在垂直于板1的垂直方向上测量,而宽度在与导体相切的水平方向上测量。
在变型中,文献EP0729189提出使用其它印刷技术来实现这些导体,其包括由镂花模板(pochoir)或金属带条代替丝网印刷的掩模织物,其中实现了横向开口。然而,为了在印刷时不让这些金属掩模变得脆弱并获得优化的性能,不可能实现太大表面的开口且该方法需要基于两个互补的不同的掩模来进行至少两次印刷的叠加。因此,该方法依然复杂且成本高。
另一方面,更宽的导体3通常基于覆盖焊接合金的铜带而被覆盖有在整个长度上被焊接由铜制成的金属带。该金属带延伸在电池的整个长度上并且作为电池彼此之间的连接件,其中这些金属带被焊接以保证多个电池的电连接,从而构成光伏模块。
这样的铜带在光伏电池上的固定如下进行:把该铜带设置在导体3上,随后使不同的焊接头接近成为抵靠,焊接头的通常由红外线或热空气传播的热量允许获得铜带在整个长度上的焊接,铜带的热传导有利于热量在其整个长度上的传播并且因此焊接的连续实现。由此获得焊接在光伏电池的前表面上的在导体3的整个长度上的铜带。
用于构成模块的多个电池的互连也可以通过不同铜带之间的焊接而进行。在这些焊接时温度的增加以及光伏电池的不同材料的膨胀系数的差别意味着光伏电池的结构的损坏风险:事实上,偶尔会在硅结构中出现微裂纹。此外,光伏电池也在其简单的使用中承受由温度变化导致的应力,因膨胀现象,所以提高了电池的劣化风险。这些风险随着所使用铜带的厚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可能导致显著地降低光伏设备的性能。此外,如今电池越来越薄,因而对应力越来越敏感,且由于这些电池的转换效率的提高,铜带为响应于电流增加的问题而越来越厚。
因此,本发明的总体目的在于提出减少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的缺点的在光伏设备的板上实现电导体的解决方案。
更确切地,本发明力求达到以下的全部或部分目的: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出在光伏电池上实现电导体的解决方案,允许优化所得的光伏电池的性能。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出在光伏电池上通过具有高生产率、性能好且经济的方法实现电导体的解决方案。
为此,本发明涉及光伏设备的解决方案,该光伏设备包括设置在板上、朝向第一方向的、不连续的且在互连区处中断的多个第一导体,和至少一个第二导体,至少一个第二导体在互连区处实现第一导体之间的电连接。另一方面,该方案使用固定在至少一个电导体上的至少一个金属带或绳,该至少一个金属带或绳包括固定区和非连接区,至少一个金属带或绳在固定区中在机械和电气方面与电导体连接以及在非连接区中在机械方面不与电导体相连。
更特别地,本发明由权利要求限定。
本发明的这些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在以下参照附图以非限定性方式对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中被详细说明,在附图中:
图1示意地示出按照现有技术的光伏电池的表面上的导体。
图2示意地示出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伏电池的表面上的导体一部分。
图3a示意地示出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伏电池的表面上的导体的所谓互连区的放大区。
图3b示意地示出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型的光伏电池的表面上的导体的互连区的放大区。
图4至图7示意地示出分别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四个变型的光伏电池的表面上的导体的互连区。
图8至图10示意地示出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不同印刷阶段的光伏电池的表面上的导体的互连区。
图11示意地示出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伏电池的汇流条处的剖面图。
图12示出通过冲压完成的金属带的预成型方法。
图13示出由凸印(embossage)完成的金属带的预成型方法。
图14示出按照本发明预成型的金属带的俯视图。
图15示出按照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板的俯视图。
图16示出按照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板的侧剖面图。
图17示出按照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变型的板的侧剖面图。
图18至20示出按照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多股金属绳的截面的三个示例。
图21示意地示出按照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光伏电池上的绳的焊接。
图22示出按照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用来把绳焊接在光伏电池上的设备。
图23至25示出按照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用来把绳焊接在光伏电池上的设备的热极的三种变型。
本发明允许被称为“模版印刷(stencil)”的方法的具体应用,这是因为其使用模版印刷型的镂花模板,从而允许仅通过单一印刷步骤获得光伏电池的表面上的电导体。因此,得益于模版印刷方法,本发明的双重优点在于可获得厚度均匀且性能良好的导体,同时依然十分经济。为此,本发明基于的是实现不连续导体的设计,不连续导体有利地在其不连续区域处具有特别的几何形状,从而保证未来的性能良好的电连接以及足够的机械强度。
实际上,本发明定义的导体几何形状代表了以下两者之间的优化折衷:获得具有良好电气和机械性能的几何形状的导体的事实,与在所使用金属带中实现不太大的开口从而与模版印刷的印刷方法保持兼容的事实。
图2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其中,通过模版印刷获得的各收集导体12是不连续的,实际上由基本对齐以便在板11的整个长度上延伸的三个不同区段121、122、123构成。这些区段121、122、123,对于高性能电池,可具有0.07到0.12mm的长度,甚至小于0.07mm且约为0.03到0.06mm的长度。这些平行的大量的收集导体12(其构成第一导体12)由此确定出所谓的互连区14,在该互连区处导体12在两区段121、122之间和在122、123之间中断。不同收集导体12的这些不同互连区14沿与收集导体12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即基本垂直于收集导体12的方向对齐,从而允许收集导体12的电连接借助至少一个第二导体(例如将在以下被描述的未示出的铜带)形成,铜带覆盖收集导体以使之电连接且最终构成与如图1可见的导体3对应的垂直导体。
更具体地,图3a示出收集导体12的两区段121、122之间的互连区14。各区段121、122分别具有面对面的端部161、162,这两个端部被间距15分开。这些端部代表了电连接件。实际上,其被用来由例如铜制的宽度为L的金属带覆盖,金属带能覆盖互连区14的整个宽度L且在互连区14位置完成两区段121、122之间的电连接,以及通过在板11的整个长度上延伸而完成不同收集导体12之间的电连接。自然,收集导体12的区段122、123之间的互连区14具有相同的几何形状,且类似通过第二金属带完成电连接。间距15应足够大才能保持所使用印刷掩模的硬度:为此,间距至少为0.25mm,例如优选地为0.5mm。
图3b示出实施变型,其中,不同的区段121、122岔开且未对齐,从而被至少2mm的间距15在垂直于这些区段的方向上分开。
图4示出互连区14的第一实施变型,其中,各区段121、122具有在其端部呈现特别几何形状的电连接件161、162,比导体121、122的尺寸更大。实际上,各电连接件具有约0.2mm的最大宽度,才最终构成基本矩形的几何形状,长度等于约0.65mm而宽度等于0.2mm。
而且,这第一实施变型包括补充的镀金属区17,被设在电连接件161、162之间并在平行且并置的两个收集导体12之间,其功能在于为互连区14处赋予加强的机械强度,而无电的影响。因此,设在互连区14上的镀金属区161、162、17具有足够大的表面积来承受组装应力,承受光伏电池运行时所经受的应力,如各种材料的不同膨胀的应力。
电连接件161、162具有足够大的表面积来保证收集导体12的不同区段121、122之间的电连接。为了保持通过单次操作在板11的表面上实现这些金属沉积时所使用的模版印刷型的金属带的机械完整性,补充镀金属区17与电连接件分开大于0.25mm、优选地大于约0.5mm的距离。
当然,电连接件和补充镀金属区可具有众多其他不同的形状和尺寸,且不超出本发明的设计。尤其是,这些形状和尺寸可有利地适于把金属带固定在表面而选择的连接类型。
图5示出第二实施变型,其中,电连接件161、162具有更大的矩形表面积,宽度La的约为0.5mm且长度Lo约为0.65mm。这些电连接件161、162保持被约0.5mm的间距15间隔开。而且,中间的镀金属区17具有较小的表面积,从而仍与电连接件161、162的距离至少为0.25mm,优选约0.5mm,从而总是保持所用模版的硬度。导体区段121、122具有0.07mm的宽度la。
与图4与图5相关的两个实施变型由于电阻极小的性质而非常适于通过焊接来固定金属带。
图6示出第三实施变型,特别适于借助导电粘胶通过粘合来固定金属带。在该实施变型中,电连接件161、162具有明显较大的表面积,用来补偿因粘胶导致的电阻。为此,其在垂直于收集导体12的方向具有延长的矩形形状,尺寸约0.65mm(Lo)×1.5mm(La)。平行且并置的收集导体的两个区段121、122的这些电连接件161、162的端部依然被至少0.25mm的距离分开,在该实施方式中为0.5mm,从而保持带的用来其实现的机械硬度。间距15同样保持为约0.5mm。导体121、122的宽度为0.07mm且平行的两个收集导体12被约2.1mm的距离D分开。
在图7所示的第四实施变型中,电连接件具有的矩形形状的尺寸缩小到0.65mm×0.70mm。对齐的两个不同区段的两个电连接件161、162之间的距离同样大于0.25mm,约0.50mm。
在最后两个实施变型的电连接件161、162的这一几何形状中,不再需要增加补充镀金属区17,电连接件161、162具有足够大的表面积来响应于电力和机械的双重要求。图7的变型提出小于图6的变型中的电连接件表面积的电连接件表面积。当使用特别粘胶的情况下,其将更为有利,提供在镀金属区和非镀金属区不同的粘合方式,且尤其在非镀金属区有更好的附着力。
自然,任何不同于焊接或粘合的其它固定方式可作为变型被用来固定用于覆盖互连区的铜带型金属带。而且,在变型中,任何不同于金属带的其它导电元件都可以被用来在互连区(即实现的导体的不连续性)的位置实现电连接,所述其它导电元件比如通过用网屏的丝网印刷或通过补充的模版印刷步骤,或借助镀金属板,或其它任何非接触方式(如喷墨)实现的补充的导体。
图8至10示出第二实施方式,其中,导体12通过基于模版印刷型的两个不同镂花模板的两个补充印刷步骤形成。在该特别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印刷步骤填补了第一印刷步骤的镀金属的空白。
图8因此更确切地示出借助第一模版印刷通过第一印刷步骤而获得的几何形状,其中,所实现的导体121、122的区段具有在其相互面对的端部上的扩大的电连接件161、162,所述端部之间未连接。在该实施方式中,电连接件具有的宽度La为0.5mm,而长度为0.45mm。其被0.45mm的间距15间隔开。该第一印刷与在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实现的印刷类似。
图9示出通过第二印刷步骤实现的印刷,其在互连区14的位置存在的偏移约为0.45mm,用以构成表面161’、162’,从而最终在导体121、122的方向上构成连续的金属镀层16,总长度Lo为1.8mm,宽度(La)为0.5mm,如图10所示。互连区14的这些金属镀层随后通过任何电装置(例如,如上所述的金属带)被相互连接。需注意,这些金属镀层在垂直方向上保持不连续。
这种两次印刷也可以被用来实现收集导体121、122。实际上,这些导体可通过由第一次和第二次印刷交替实现的区段的相继序列实现,同时保持覆盖区以保证导体的电连续性。其还能提高印刷模版的硬度,各模版因此具有不那么长的开口,尽管被最小距离间隔开。
当然,对于第一导体的不连续端部上的电连接件、导体区段以及补充的镀金属区,本发明不局限于所示出的形式。尤其,这些元件可具有不同于矩形的其它任何形状,且可呈现为设置在各收集导体之间的多个不同互补表面的关联形式。电连接件可具有其它尺寸,有利地宽度大于或等于0.2mm和/或长度大于或等于0.4mm,以及具有不一定为矩形的其它形状。收集导体121、122的端部可逐渐扩大,从而达到上述提到的电连接件161、162的宽度。按照如图3a所示的变型,电连接件同样可具有与导体区段的宽度类似、甚至相同的宽度。后者是在上述描述示例中的收集导体。然而,本发明依然可应用于其它类型的导体。此外,这些导体可具有不一定为直线的其它形状,及任何其它数量的间断。
针对在光伏电池表面上实现导体,本发明已被描述。其特别适于呈H形的导体,即包括相互连接且具有基本垂直方向的多个不同导体。其与任何电池、尤其是HET电池相兼容,在HET电池上金属镀层被沉积于透明导电氧化物上。
本发明还涉及借助模版印刷型金属镂花模板在板上实现电导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透过镂花模板实现印刷,用于把一层导电墨沉积在板的表面上,从而构成沿第一方向的多个第一导体,这些导体不连续,在至少一个互连区的位置中断,
-通过由至少一个第二导体覆盖第一导体的互连区来实现电连接。
通过焊接或粘合来固定金属带,可有利地获得后一步骤。需注意,上述实施方式是借助完成第二导体的功能的带或绳来描述的,正如以上详细描述的那样,所述带或绳被直接固定在收集导体上。然而,在变型中,也可以想到通过与现有技术相同的丝网印刷来实现第二导体3,随后在这些第二导体上增加带13或绳。
而且,本发明还涉及光伏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通过以上所述的步骤在板上实现电导体。本发明因此允许通过连接由此获得的多个光伏电池来形成光伏模块,并制造组合这种光伏模块的光伏发电站。
本发明的方案最终具有以下优点:
-使用通过模版印刷型方法进行的印刷允许获得厚度较大的导体,具有较高且均匀的厚度/宽度比,这保证其良好的电性能;
-其适于通过单次模版印刷来实现导体,这是经济且快速的;
-其减少所使用的可能为银的墨的量,由此降低了整体成本。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涉及以基本垂直于以上所述的收集导体的方向被加入光伏电池上的带13或绳。
图11示出按照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光伏电池结构的剖面图,更特别地,用于示出用来导电的铜带13的固定。该带13不连续,具有固定区114和非连接区115之间的交替,在该实施方式中该固定区114包括带与电池汇流条3相连的互连区14,以及对于非连接区115而言带13不固定在电池上。需注意,该汇流条3为可选的,正如以上设计的那样。此外,优选地,带13在电池上的固定区114对应于前面通过收集导体的位置而定义的互连区14。然而,这些固定区114可延伸超出该互连区14之外。此外,在增加不同的中间汇流条3的特别情况下,正如示出那样,这些固定区114在变型中可不对应于互连区14。这种几何形状允许减小在带13在电池上的固定区114中的残留应力,并减少连接长度。需注意,该带因而覆盖导电汇流条3,且通过任何导电固定装置112而被固定在该汇流条3上。该组件被安装在光伏电池的板11上。所选择的带是铜带:在变型中可使用任何其它金属带13。
有利地,固定区114的长度小于15mm、甚至小于5mm,以便获得界面上的膨胀应力的显著降低。这些固定区114因而很多且具有较小的长度。
另一方面,带13的非连接区115有利地具有比包围其的两个相继的固定区114之间的距离更大的长度,从而有利于未连接到电池的铜部分的变形,并提供对膨胀现象的更好适应性。
需注意,在光伏电池上加长的带13的长度的存在,将有悖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习惯,因为这意味着提高了对齐的复杂性、更一般地为生产的复杂性,且带来超额费用。
为了允许带13获得允许其在未固定到电池的非连接区115上,以最小的应力尽可能膨胀或尽可能收缩的配置,有利的是使用预成型的铜带或铜绳。后一种解决方法将在后面更详细地描述。
图12示出第一种方法,用于借助由根据针对区域115所选择的间距而被间隔开的冲压工具
Figure BDA00003023498700091
20构成的阵列,使铜带预成型或成波浪形。在变型中,图13示出通过由凸印实现的这种预成型,用于构成凸起的区域115。这些预先的步骤允许在厚度中、即在垂直于板11的平面的垂直方向上,构成波浪形的带,如图11所示那样。
需注意,带也可以沿另一方向、如板11的平面中的横向(latéral)方向,呈波浪形,如图14所示那样。
金属带的固定已经通过可以为焊锡的固定装置112获得。在变型中,可能使用导电粘胶以及没有涂覆有在聚合温度下熔化的合金的铜带。使用粘胶允许定位互连区。此外,该类型的连接比例如焊接更柔软。
有利地,固定区14可相对于光伏电池的导体而被定位,从而优化解决方案的电气性能。为此,需要限制电荷在具有比铜带13更大电阻的导体内的行进,也就是要不延长这些电荷在电池导体内的路线。
优选的解决方案因此包括把固定区114定位在收集导体12的上方,正如前面所见,从而对应于互连区14。由于这些收集导体12通常平行且以恒定的间距p被间隔开,所以固定区114可在带13上按照恒定的间距P分布在带13上,以便对应于收集导体12。
图15和16示出在板11上的有利的实施示例,按照如图1所示的通常的几何形状,板11包括按照间距p分布的收集导体12,以及两个垂直汇流条3。按照本发明,这两个汇流条3被金属带13覆盖。该带的固定区114按照作为p的倍数的间距P被分开,从而使所有的收集导体12在汇流条3的位置位于固定区114下方,因此有利于收集导体12的电荷C穿过导电固定装置112向金属带13的传输。有利地,固定区的间距P可等于收集导体的间距。需注意,该间距P对应于固定区114的长度L和两个固定区114之间的长度I的总和。
需注意,带13在板11上的两个固定区114之间的距离I不应太小才能允许带足够的变形,并且不应太大才能允许适应于按以上所述原理的收集导体12之间的间隔。有利的折衷可包括使该长度I等于或接近收集导体12的间距p,介于范围p-20%p≤I≤p中,如图17所示那样。
自然,本发明也可以用以下带实施:该带具有彼此不同(不同的长度L)的固定区114,且具有不同的长度I的非连接区115。
本发明已经描述了优选地用铜制成的金属带在光伏电池的导体上的有利固定。其适用于任何导体,甚至不同于参考图1的现有技术解决方案给出的结构的导体。这样的导体可通过任意的现有技术(尤其可通过丝网印刷方法或用模版印刷型镂花模板印刷导电墨)来形成。
尤其,本发明可在光伏设备上实施,光伏设备包括板,板含有朝向第一方向的多个第一导体,这些第一导体如上所述是不连续的,且包括至少一带13,按照本发明,该带在不连续区的位置实现了第一导体之间的电连接,且不存在汇流条或其它中间导体。这些不连续区可以按照不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对齐,从而使带13沿该第二方向从板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并实现了不同的第一导体的不连续区的电连接。
本发明还涉及在如上所述的光伏设备的板11上实现电导体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实现印刷,用来在板11的表面上沉积导电墨层,从而形成多个电导体,
-把铜制型金属带固定在至少一个电导体上,该金属带包括其与电导体在机械与电力上连接的固定区114,以及其不与电导体在机械上相连的非连接区115。
有利地,该方法包括通过冲压型工具或凸印对金属带预成型的预先步骤,正如以上所述。
而且,本发明还涉及光伏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按照以上所述的方法在板上实现电导体。
已经针对在光伏电池的收集导体上的实施描述了本发明,且更特别地,针对在各电池汇流条上,即通常两个或三个汇流条上,多个金属带的连接。如果汇流条呈板状,其依然可适用。在变型中,其可适于光伏电池的任何结构,用于任何电导体,以及用于任何类型的光伏电池,更特别地,用于任何光伏设备。
由此连接的金属带还用来通过带的连续性或对这些带的端部的焊接来连接不同的光伏电池,用于构成光伏模块,随后用于构成光伏发电阵列。
需注意,以上描述的实施方式使用带。后者例如呈截面是1.5至2mm宽度、0.2mm厚度的带状。然而,这种几何形状保留了一定刚性,从而可能在光伏电池的某些特殊几何形状和/或特殊使用过程中的膨胀效应下,导致应力太大。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解决方案包括使用金属绳,例如铜绳。
图18至20因此以举例方式示出三个绳113的截面,绳为多股电缆,由多个较小截面的导电股线构成,其中整个导电截面与带的截面保持相等。因此,这样的绳113具有与带13的电导率相等的电导率,但要柔软许多。
可进一步选择这种柔性:
-股线的直径是重要的第一要素,该直径越小,柔性越大。例如可以使直径达0.15mm,以获得更大的柔性;
-此外,股线在绳截面中的分布允许获得某种柔性轴的优势。图18的绳具有多向的柔性,图19的绳具有垂直的柔性,而图20的绳具有水平的柔性。
这样的绳在光伏电池上的固定可通过在固定区114上的粘合或焊接进行,如以上描述那样。
在焊接的情况下,必须保证用于实现焊接的供给金属(例如锡)和所有股线之间的充分接触,以避免一个或多个股线保持电绝缘。同时,不应该使所提供锡的量过多,以便不使绳太硬。为了达到良好的折衷,通过焊接绳的固定方法包括仅在固定区提高绳的可焊性的步骤。为此,解决方案包括恰好在焊接前,仅在固定区114中为股线的铜脱氧,从而有利于这些区域的焊接,而其它区依然很不适于其焊接。这种脱氧可例如用喷射器沉积液态流体或通过缓冲作用实现。
该固定方法可包括在固定区114中去除保护层(如漆)或剥落铜制股线的预备步骤,从而获得如图21所示的配置。
而且,为了进一步有利于焊接的电效率,绳或至少其在固定区中的那部分可在基于锡的焊接之前通过在液态锡槽中的浸湿,或通过电解作用进行预镀锡。
图22示出允许用来自动且方便地实现绳113在光伏电池上焊接的设备。该设备包括走线机21、用来剪断线的钳22、含有导线器24的热电极23、以及用来切断线的刀片25。这种设备可分开处理绳的不同股线。在这种情况下,热电极包括如图23所示的形状。在变型中,当绳包括塑料壳时,热电极被调整为绳的几何形状,且对于加有矩形套的绳,其截面可如图24所示,或对于加有圆形套的绳,如图25所示。

Claims (26)

1.一种光伏设备,包括板(11),该光伏设备的特征在于包括朝向第一方向的不连续的且在互连区(14)处中断的多个第一导体(12),至少一个第二导体(3;13;113)在互连区(14)处实现第一导体(12)之间的电连接,以及该光伏设备包括固定在至少一个电导体(12、3)上的至少一个金属带(13)或绳(113),该至少一个金属带(13)或绳(113)包括固定区(114)和非连接区(115),该至少一个金属带(13)或绳(113)在固定区(114)中在机械和电气方面与电导体(12;3)连接以及在非连接区(115)中在机械方面不与电导体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金属带(13)或绳(113)在其不连续区的位置实现第一导体(12)之间的电连接。
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光伏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导体(12)在互连区(14)的其不连续部分处的端部形成比第一导体(12)在互连区(14)之外的宽度更宽的电连接体(161、162;16),并且互连区(14)沿不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对齐,以使得第二导体(3;13;113)沿该第二方向从板(11)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从而使对齐的互连区相连。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光伏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导体(12)呈按照第一方向对齐的多区段的形状,在互连区(14)处彼此之间存在间距(15)。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光伏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互连区(14)处的第一导体之间的间距(15)大于或等于0.25mm。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光伏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导体(12)在互连区(14)之外具有小于0.12mm的宽度。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光伏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导体(12)沿第一方向从板(11)的一端向另一端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设备,其特征在于,电连接件(161、162;16)具有大于或等于0.2mm的宽度,和/或大于或等于0.4mm的长度,和/或矩形形状。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光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互连区(14)处的不同于第一导体(12)的补充镀金属区(17),从而保证至少一个第二导体的机械强度。
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光伏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第二导体是金属带(13)比如铜制带,或金属板,或通过印刷实现的导体(3),或绳(113),该至少一个第二导体在互连区(14)的不连续处覆盖第一导体(12)的两端且覆盖多个互连区(14),从而在电气方面连接多个第一导体(12)。
11.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光伏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导体(12)呈单一不连续的印刷墨层的形式,或在垂直方向上叠置且不连续的两个印刷墨层的形式。
1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光伏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金属带(13)或绳(113)包括固定区(114)与非连接区(115)的交替,从而被以不连续的方式与电导体(12;3)连接。
1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光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在两个固定区(114)之间的至少一个非连接区(115),并且非连接区(115)的金属带(13)或绳(113)的长度大于两个固定区(114)之间的距离(I)。
1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光伏设备,其特征在于,金属带(13)或绳(113)通过焊接型或导电粘合型的导电固定装置(112)在固定区(114)中被固定。
1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光伏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金属带(13)或绳(113)延伸在整个板(11)上且超出该板,从而允许多个光伏设备相互之间的电连接。
1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光伏设备,其特征在于,光伏设备是光伏电池,并且第一导体(12)是光伏电池的收集导体。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伏设备,其特征在于,光伏设备是光伏电池,该光伏电池包括被恒定间距(p)隔开的平行的收集导体(12)并且包括金属带(13)或绳(113),金属带(13)或绳(113)包括按照恒定间距(P)分布且与收集导体(12)重叠的固定区(114)。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伏设备,其特征在于,固定区(114)按照作为收集导体(12)的间距(p)的整数倍的间距(P)分布。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光伏设备,其特征在于,两个互连区(14)之间的距离(I)介于范围p-20%p≤I≤p中,其中p是收集导体(12)的间距。
20.一种光伏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呈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伏设备的形式的光伏电池。
21.一种光伏阵列,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多个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伏模块。
22.一种在光伏设备的板(11)上实现电导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实现印刷,用以把一层导电墨沉积在板(11)的表面上,从而形成沿第一方向的多个第一导体(12),这些导体(12)不连续,在至少一个互连区(14)处中断,
-通过用至少一个第二导体(3;13;113)覆盖第一导体(12)的互连区(14)来实现电连接,
-把金属带(13)或绳(113)固定在至少一个电导体(12;3)上,该金属带(13)或绳(113)包括固定区(114)和非连接区(115),该金属带(13)或绳(113)在固定区(114)中与电导体(12;3)在机械与电气方面连接,并且在非连接区(115)中不与电导体在机械方面相连。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在光伏设备的板(11)上实现电导体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模版印刷型的金属镂花模板来实现印刷,用来在板(11)的表面上沉积一层导电墨,从而形成多个第一导体(12)。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在板(11)上实现电导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金属带(13)或绳(113)的固定区(114)通过焊接或用导电粘合剂的粘合获得。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在板(11)上实现电导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由冲压类型的工具或凸印对金属带(13)预成型的预备步骤。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在板(11)上实现电导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在固定区(114)上对绳(113)的脱氧区焊接的步骤。
CN201180048827.4A 2010-08-30 2011-08-25 带有不连续导体的光伏电池 Active CN1031551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1056853A FR2964250B1 (fr) 2010-08-30 2010-08-30 Procede d'impression de conducteurs sur une cellule photovoltaique
FR1056854A FR2964251B1 (fr) 2010-08-30 2010-08-30 Cellule photovoltaique avec un ruban metallique discontinu
FR1056854 2010-08-30
FR1056853 2010-08-30
PCT/EP2011/064671 WO2012028537A2 (fr) 2010-08-30 2011-08-25 Cellule photovoltaïque avec conducteurs discontinu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55160A true CN103155160A (zh) 2013-06-12
CN103155160B CN103155160B (zh) 2016-12-07

Family

ID=457733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48827.4A Active CN103155160B (zh) 2010-08-30 2011-08-25 带有不连续导体的光伏电池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453975B2 (zh)
EP (1) EP2612361B1 (zh)
KR (1) KR102032151B1 (zh)
CN (1) CN103155160B (zh)
WO (1) WO2012028537A2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57387A (zh) * 2019-12-24 2020-04-03 广东爱旭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分步印刷的高效太阳电池的电极结构
CN113302746A (zh) * 2018-11-27 2021-08-24 法国原子能及替代能源委员会 光伏电池和光伏链及相关的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90797B1 (fr) * 2012-05-21 2016-04-01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Cellule photovoltaique a elargissement local du bus
KR102053138B1 (ko) * 2013-09-27 2019-12-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태양 전지
KR101772542B1 (ko) * 2015-04-30 2017-08-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태양 전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태양 전지 패널
WO2017051482A1 (ja) * 2015-09-25 2017-03-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太陽電池
JP2019204806A (ja) * 2016-09-27 2019-11-2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セ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太陽電池セルの製造方法
CN113644145B (zh) * 2021-10-18 2022-02-18 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组件
FR3128578A1 (fr) * 2021-10-27 2023-04-28 Commissariat A L'energie Atomique Et Aux Energies Alternatives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un assemblage d’une cellule photovoltaïque et d’un élément d’interconnexion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0044051A1 (en) * 1999-01-20 2000-07-27 Stichting Energieonderzoek Centrum Nederl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pplying a metallization pattern to a substrate for a photovoltaic cell
JP2005302902A (ja) * 2004-04-08 2005-10-27 Sharp Corp 太陽電池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1228638A (zh) * 2005-06-17 2008-07-23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太阳能电池互连工艺
US20100000602A1 (en) * 2007-12-11 2010-01-07 Evergreen Solar, Inc. Photovoltaic Cell with Efficient Finger and Tab Layou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01322A (en) 1980-04-03 1981-11-17 Exxon Research & Engineering Co. Solar cell with corrugated bus
US4542258A (en) 1982-05-28 1985-09-17 Solarex Corporation Bus bar interconnect for a solar cell
US4590327A (en) * 1984-09-24 1986-05-20 Energy Conversion Devices, Inc. Photovoltaic device and method
JP3352252B2 (ja) 1994-11-04 2002-12-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素子群並び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0729189A1 (en) 1995-02-21 1996-08-28 Interuniversitair Micro-Elektronica Centrum Vzw Method of preparing solar cells and products obtained thereof
JP2005175399A (ja) 2003-12-15 2005-06-30 Hitachi Ltd 太陽電池セルの製造方法及び太陽電池セル
WO2005098969A1 (ja) 2004-04-08 2005-10-2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太陽電池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WO2006137746A1 (en) * 2005-06-24 2006-12-28 Renewable Energy Corporation Asa Stress relieving ribbons
JP4986462B2 (ja) 2006-01-27 2012-07-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ストリング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その太陽電池ストリングを用いる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TWI487124B (zh) * 2006-08-25 2015-06-01 Sanyo Electric Co 太陽電池模組及太陽電池模組的製造方法
US7749883B2 (en) * 2007-09-20 2010-07-06 Fry's Metals, Inc. Electroformed stencils for solar cell front side metallization
JP5172480B2 (ja) 2008-06-04 2013-03-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電変換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0044051A1 (en) * 1999-01-20 2000-07-27 Stichting Energieonderzoek Centrum Nederl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pplying a metallization pattern to a substrate for a photovoltaic cell
JP2005302902A (ja) * 2004-04-08 2005-10-27 Sharp Corp 太陽電池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1228638A (zh) * 2005-06-17 2008-07-23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太阳能电池互连工艺
US20100000602A1 (en) * 2007-12-11 2010-01-07 Evergreen Solar, Inc. Photovoltaic Cell with Efficient Finger and Tab Layout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02746A (zh) * 2018-11-27 2021-08-24 法国原子能及替代能源委员会 光伏电池和光伏链及相关的制造方法
CN110957387A (zh) * 2019-12-24 2020-04-03 广东爱旭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分步印刷的高效太阳电池的电极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028537A2 (fr) 2012-03-08
US20130160815A1 (en) 2013-06-27
KR20130112878A (ko) 2013-10-14
US10453975B2 (en) 2019-10-22
EP2612361B1 (fr) 2018-09-19
CN103155160B (zh) 2016-12-07
EP2612361A2 (fr) 2013-07-10
KR102032151B1 (ko) 2019-10-15
WO2012028537A3 (fr) 2012-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55160A (zh) 带有不连续导体的光伏电池
US10593822B2 (en) Main-gate-free and high-efficiency back-contact solar cell module, main-gate-free and high-efficiency back-contact solar cell assembly, and preparation process thereof
US20080216887A1 (en) Interconnect Technologies for Back Contact Solar Cells and Modules
CN102473755B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05027301B (zh) 用于半导体的独立金属件
CN102414829B (zh) 太阳能电池模块
CN110246919A (zh) 包含搭叠光伏瓦片的光伏模块及其制造工艺
EP2660878A1 (en) Hybrid woven materials useful in the production of back-contact solar cells.
US20170288081A1 (en) Photovoltaic module
WO2011016944A2 (en) Photovoltaic cell with efficient finger and tab layout
CN105027300A (zh) 用于半导体的独立金属件
CN102498579B (zh) 太阳能电池及多个太阳能电池的组件
JP5923732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2742026A (zh) 太阳能电池模块用端子箱
CN102884635B (zh) 具有特殊汇流条形状的太阳能电池,含有所述太阳能电池的太阳能电池安排,以及用于生产太阳能电池的方法
CN105308756A (zh) 太阳能电池板及用于制造这种太阳能电池板的方法
CN113381215A (zh) 导电端子
CN104319301A (zh) 无主栅、高效率背接触太阳能电池背板、组件及制备工艺
WO2023273648A1 (zh) 一种光伏组件
CN107864555B (zh) 一种柔性电路板
KR20180001203A (ko) 태양전지 모듈
CN208109921U (zh) 一种高功率电流感测组件
CN203466187U (zh) 热电模块
CN220543611U (zh) 一种柔性扁平电缆的结构
CN220672243U (zh) 一种用于沙戈荒光伏电站的防护光伏电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