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53028B - 一种电子设备的自适应散热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的自适应散热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53028B
CN103153028B CN201310051320.5A CN201310051320A CN103153028B CN 103153028 B CN103153028 B CN 103153028B CN 201310051320 A CN201310051320 A CN 201310051320A CN 103153028 B CN103153028 B CN 1031530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lateral
closing part
control part
guide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5132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53028A (zh
Inventor
叶振兴
孟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NBAO (HEFE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ANBAO (HEFE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NBAO (HEFE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ANBAO (HEFE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05132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53028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530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530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530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530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的自适应散热结构,包括入风总管和与入风总管的末端相承接的各分支管道;每个分支管道内均安装有一套导动装置,导动装置包括阀门和由热膨胀材料制成的控制部,控制部安装于末段导轨内,使控制部沿着末段导轨的方向发生热膨胀变形;阀门包括导杆和可开合的开合部,开合部的自由开合端与分支入风口固连,导杆与固装在分支管道内的中间段导轨滑动配合,导杆在起始端与开合部连接,在末端与控制部连接,使控制部利用受热膨胀变形通过导杆带动开合部移动而调节开合部的打开程度。利用本发明的自适应散热结构,可将电子设备的热源分成不同的部分,并根据各热源产生热量的情况对经入风总管进入的风进行有效分配,提高散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的自适应散热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设备的配合风扇使用的散热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可根据热源的温度调整出风口风量的自适应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例如是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是通过单一的散热管进行散热,一根散热管的左侧位于GPU上,右侧对准风扇,另一根散热管的左侧位于CPU上,右侧对准风扇,利用风扇吸入散热管中的温度较低的风将例如是GPU或CPU的热源的热量带走,并经电子设备的出风口吹出。该种单一散热管形式的散热结构存在散热程度无法根据热源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调节的问题,因此造成散热不均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根据热源的温度调节分支管道的分支入风口风量的自适应散热结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子设备的自适应散热结构,包括入风总管和与入风总管的末端相承接的各分支管道,使入风总管的末端成为各分支管道的作为分支入风口的起始端;
每个分支管道内均安装有一套导动装置,所述导动装置包括阀门和由热膨胀材料制成的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安装于固装在分支管道内的末段导轨内,使控制部沿着末段导轨的方向发生热膨胀变形;所述阀门包括导杆和可开合的开合部,所述开合部的自由开合端与分支入风口固连,使开合部的打开程度与分支管道的分支入风口的面积相对应,所述导杆与固装在分支管道内的中间段导轨滑动配合,所述导杆在起始端与开合部连接,在末端与控制部连接,使控制部利用受热膨胀变形通过导杆带动开合部移动而调节开合部的打开程度,其中,控制部的一部分相对末段导轨固定。
其中,所述导动装置包括一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一端与分支管道的邻近分支入风口的起始段的内壁固连,以限制开合部的最大闭合量。
其中,所述中间段导轨沿分支管道的中心线方向设置。
其中,所述导杆的起始端与开合部的开合枢接点连接。
其中,所述热膨胀材料为热膨胀高温密封条。
其中,所述开合部为两分叉结构,所述分支管道在分支入风口的未与两分叉连接的部位部分固定,以保证分支入风口存在不随开合部动作而变化位置的部位,进而保证通过导动装置调节分支入风口面积的有效性。
其中,所述开合部为多分叉的伞骨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利用本发明的自适应散热结构,可将电子设备的热源分成不同的部分,并根据各热源产生热量的情况对经入风总管进入的风进行有效分配,提高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自适应散热结构的一种实施结构;
图2示出了图1中的散热结构经调节后的状态;
图3示出了阀门的一种实施结构的俯视图;
图4示出了阀门的另一种实施结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自适应散热结构包括入风总管1和与入风总管的末端相承接的各分支管道2,如图1和2所示的实施例中采用了三个分支管道2,分别为分支管道2a、2b和2c,其中,入风总管1的末端与各分支管道2的作为分支入风口21的起始端的总和相对位,即各分支管道2的分支入风口21的总和构成入风总管1的末端。每个分支管道2内均安装有一套导动装置,该导动装置包括阀门(主要为图1和2中虚线所示部分)和由热膨胀材料制成的控制部3,该控制部3安装于固装于分支管道2内的末段导轨(图中未示出)内,使控制部3可沿着末段导轨的方向发生热膨胀变形,即沿着末段导轨的方向伸缩,在此,控制部3的一部分需要相对末段导轨固定(可选择控制部3的与导杆51连接的起始端相对的末端与末段导轨固定,也可选择非起始端的其他部位),以保证控制部3的带动导杆51运动的部分可相对分支导管2发生绝对位移。该阀门包括导杆51和可开合的开合部52(即可相对如图3和4所示的开合枢接点521开合),开合部52的如图4所示的自由开合端523与分支入风口21固连,使开合部52的打开程度与分支管道2的分支入风口21的面积(或者称入风量)相对应,在此应当理解为,开合部52为镂空结构,即可使经入风总管1进入的风通过分支入风口21进入相应的分支管道2内。该导杆51与固装在分支管道2内的中间段导轨(图中未示出)滑动配合,该导杆51在起始端与开合部52连接,在末端与控制部3连接,这样,在控制部3受热膨胀沿末段导轨向分支入风口方向伸长时,即可通过导杆51推动开合部进一步打开,使分支入风口的面积增大,进而增大流入对应分支通道2内的风量,由此可见,本发明中的分支通道的入风量与各分支通道对应的热源的发热程度有关,温度越高,控制部伸长的越多,开合部52的打开程度越大,进入对应分支管道2内的风量也就越大,实现自适应调整。例如,若分支管道2a、2c对应的热源的温度较高,而分支管道2b对应的热源的温度较低,则整个散热结构将发生如图2所示的变形。
另外,如果对分支管道的最小入风量有要求,该导动装置还可包括一限位柱53,限位柱53的一端与分支管道2的邻近分支入风口21的起始段的内壁固连,这样既可限制开合部52的最大闭合量。
以上中间段导轨可沿分支管道2的中心线方向设置。以上导杆51的起始端可与开合部52的如图3和4所示的开合枢接点521连接,以保证运动的准确性。
如图3所示,该开合部52可为两分叉结构,分支管道在分支入风口的未与两分叉连接的部位部分固定,这样可保证分支入风口21存在不随开合部52动作而变化位置的部位,进而保证通过导动装置调节分支入风口面积的有效性。
如图4所示,该开合部52也可为多分叉的伞骨结构,这样可以使分支入风口发生相对均匀有效的变形,该开合部52的多个分叉的自由开合端523特别是在分支入风口上均匀分布。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利用现有计算手段根据热源温度每升高设定温度要使分支入风口的面积增大的量的实际要求综合选择热膨胀材料(即热膨胀材料每升高单位温度在末段导轨方向上的伸长量)及设计导动装置(即设计开合部、导杆的尺寸及相对位置关系等)。
以上热膨胀材料例如可以采用网址为http://detail.china.alibaba.com/offer/405186740.html提供的热膨胀高温密封条,该种热膨胀高温密封条的膨胀温度为120度,膨胀量(体积)为20%,工作温度为-60~200度,而且无老化变形。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但凡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所做的等效变化及修饰,皆应认为落入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电子设备的自适应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入风总管和与入风总管的末端相承接的各分支管道,使入风总管的末端成为各分支管道的作为分支入风口的起始端;
每个分支管道内均安装有一套导动装置,所述导动装置包括阀门和由热膨胀材料制成的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安装于固装在分支管道内的末段导轨内,使控制部沿着末段导轨的方向发生热膨胀变形;所述阀门包括导杆和可开合的开合部,所述开合部的自由开合端与分支入风口固连,使开合部的打开程度与分支管道的分支入风口的面积相对应,所述导杆与固装在分支管道内的中间段导轨滑动配合,所述导杆在起始端与开合部连接,在末端与控制部连接,使控制部利用受热膨胀变形通过导杆带动开合部移动而调节开合部的打开程度,其中,控制部的一部分相对末段导轨固定;
所述导动装置还包括一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一端与分支管道的邻近分支入风口的起始段的内壁固连,以限制开合部的最大闭合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段导轨沿分支管道的中心线方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的起始端与开合部的开合枢接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膨胀材料为热膨胀高温密封条。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自适应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部为两分叉结构,所述分支管道在分支入风口的未与两分叉连接的部位部分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自适应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部为多分叉的伞骨结构。
CN201310051320.5A 2013-02-16 2013-02-16 一种电子设备的自适应散热结构 Active CN1031530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51320.5A CN103153028B (zh) 2013-02-16 2013-02-16 一种电子设备的自适应散热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51320.5A CN103153028B (zh) 2013-02-16 2013-02-16 一种电子设备的自适应散热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53028A CN103153028A (zh) 2013-06-12
CN103153028B true CN103153028B (zh) 2015-08-05

Family

ID=48550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51320.5A Active CN103153028B (zh) 2013-02-16 2013-02-16 一种电子设备的自适应散热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5302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61135B (zh) * 2019-08-30 2024-04-30 江苏华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工具散热系统及集成化散热系统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630790U (zh) * 2012-06-27 2012-12-26 杨德宏 冷却塔用竖向挡风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0614939D0 (en) * 2006-07-27 2006-09-06 Arternis Intelligent Power Ltd Digital hydraulic system for driving a fan
US20080093052A1 (en) * 2006-10-20 2008-04-24 Foxconn Technology Co., Ltd.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with heat pipes
CN201731559U (zh) * 2010-06-01 2011-02-02 曹尚生 节能对流散热器出风口调节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630790U (zh) * 2012-06-27 2012-12-26 杨德宏 冷却塔用竖向挡风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53028A (zh) 2013-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84947A (zh) 风力发电机组用冷却装置、风力发电机组及运行控制方法
CN110057204A (zh) 一种海勒式空冷塔
CN103153028B (zh) 一种电子设备的自适应散热结构
CN102841508A (zh) 分流式气浴风道
CN203605317U (zh) 一种散热器
CN205243743U (zh) 风力发电机组用冷却装置、风力发电机组
Zhou et al. To broaden safe operation range of the indirect dry cooling system with internal annular windbreak cloth in extremely cold days
CN203798242U (zh) 机械通风逆流式冷却塔导流装置
CN204285719U (zh) 一种新型汽机房通风系统
CN203083016U (zh) 一种热力站气候补偿节能装置
CN202267161U (zh) 毛细管网空调设备
CN208418697U (zh) 一种凝汽器减温减压器改造结构
CN203702741U (zh) 一种用于液压系统的散热装置
CN206022995U (zh) 空调变电站节能散热结构
CN203147894U (zh) 用于暖通自控系统上的散热器结构
CN205727305U (zh) 一种空间自动调节式太阳能供热大棚
CN203482565U (zh) 一种主板
CN204678760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塔筒冷却系统
CN203628112U (zh) 一种楼层空调下水管连接头
CN208443804U (zh) 具有涡流管降温的气相色谱仪柱温箱
CN202734660U (zh) 一种直冷式空冷系统冷却风导流装置
CN203100038U (zh) 一种可移动空调
CN205842974U (zh) 改善换热器进风均匀性的装置
CN213810380U (zh) 一种用于光伏性能测试的散热结构
CN207098923U (zh) 一种发电厂高压变频器用通风散热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