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51766B - 一种可控制静态电流限流加速保护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控制静态电流限流加速保护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51766B
CN103151766B CN201310109774.3A CN201310109774A CN103151766B CN 103151766 B CN103151766 B CN 103151766B CN 201310109774 A CN201310109774 A CN 201310109774A CN 103151766 B CN103151766 B CN 1031517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pmos transistor
transistor
nmos pass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0977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51766A (zh
Inventor
刘文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lang semiconductor (Shenzhen)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ianhuik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ianhuik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ianhuik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10977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5176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517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517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517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517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控制静态电流限流加速保护电路,所述电路包括:一主限流电路、一预判断过流电路、一限流环路切换电路、一静态电流控制切换电路;主限流电路、预判断过流电路、限流环路切换电路、静态电流控制切换电路相互连接,相互作用。通过本发明达到了静态电流的控制和限流反应时间的加快的目的,从而保证了整个电路的高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可控制静态电流限流加速保护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限流保护电路,发明重点在于对限流电路的控制,包括静态电流的控制以及加快限流动作时间的控制。
背景技术
限流保护是重要的保护电路之一,是电源产品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可用于保护集成电路不受突发大电流的影响。限流保护不同于过流保护,限流具有电流保持功能。当发生过流时,限流保护电路可以把最大电流控制在预设定的范围内,不但保护了其它电路,而且可以不影响其它电路的正常工作。另外独立的限流保护集成电路,还可用于供电电源输出电流限流使用,比如笔记本,计算机外设如USB输出电流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限流保护以不影响正常电路工作为前提,同时要求准确地发生限流保护作用。目前,由于集成电路的速度和复杂性越来越高,所以也对限流电路动作的快速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此之外,因为正常工作时,要求限流保护电路对正常电路的影响越小越好,所以也要求限流保护电路本身消耗的静态电流越小越好,以提高工作效率,适应低功耗的发展趋势。
一种已知的限流电路如图一所示。P7是PMOS晶体管,其漏极为VOUT1,在这里用作大电流输出。P6是PMOS晶体管,其漏极是V4,其栅极与P7PMOS晶体管的栅极共同连接为V3,在这里用于电流控制。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两个晶体管大小成比例,并且三端(漏、栅和源极)电压大小一样,则各自流过的电流与本身的大小必然成相应比例。举例来说,假定P6PMOS晶体管的大小与P7PMOS晶体管的大小成比例,如果可以控制P6PMOS晶体管的漏极和P7PMOS晶体管的漏极电压也相同的话,流过P6PMOS晶体管的电流会与流过P7PMOS晶体管的电流比较精确地成相应比例。换句话说,通过控制P6PMOS晶体管的电流可以成比例的控制P7PMOS晶体管的电流,也就是控制了流出到负载LOAD1的电流。为达到此目的,需要控制P6PMOS晶体管和P7PMOS晶体管的漏极电压一致,此控制是由P8PMOS晶体管和P9PMOS晶体管来完成的。如图一所示,P8PMOS晶体管的源极与P6PMOS晶体管的漏极连接于V4,P9PMOS晶体管的源极与P7PMOS晶体管的漏极连接于VOUT1;P8PMOS晶体管与P9P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在一起,并且与P8PMOS晶体管的漏极连接;I3电流源和I4电流源分别连接于P8PMOS晶体管的漏极和P9PMOS晶体管的漏极。举一例子说明,如果I3电流源和I4电流源的大小一样,则流经P8PMOS晶体管和P9PMOS晶体管的电流相同,假设P8PMOS晶体管和P9PMOS晶体管的大小也相同,则其栅源电压相同,也就是V4和VOUT1的电压大小一样,从而控制P6PMOS晶体管和P7PMOS晶体管的漏极电压相同。P10 P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于P9PMOS晶体管的漏极,其源极连接于V4,漏极与ISET1电流源和OP1运算放大器的正极连接。通常应用情况下,要求I3电流源和I4电流源的电流比较小一些,因为它们属于静态电流,即是说无论电路工作在什么状态,这部分电流是必然要消耗的。由于流经P6PMOS晶体管的电流,等于I3电流源的电流和ISET1电流源的电流之和,如果I3电流源的电流很小的话,在这里我们可以忽略,从而流经P6PMOS晶体管的电流近似等于ISET1电流源的电流。这样只要设定了ISET1的电流大小,就可以控制P6PMOS晶体管的电流大小,也就可以控制P7PMOS晶体管的电流大小,该电流就是我们需要限定的电流值。OP1运算放大器负极极连接于一个参考电压源VREF1,正极连接于ISET1电流源和P10 PMOS晶体管的漏极,其输出连接于V3点。OP1运算放大器的作用是保持整个限流电流环路反馈的建立,同时对限流电路的反应时间和效果具有关键的作用。
该已知的限流电路的主要缺点是发生过流时反应时间较慢,不适应快速反应的应用场合。这是因为P7PMOS晶体管,通常做为功率管,尺寸较大,其栅极寄生电容也较大,发生限流作用时,需要快速拉升其栅极,而其拉升能力受到OP1运算放大器静态电流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想得到快速拉升能力,通常以增大静态电流为代价,这样就会影响工作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限流加速保护电路,以避免发生过流时反应时间较慢,不适应快速反应的应用场合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限流加速保护电路,所述电路包括:一主限流电路、一预判断过流电路(A)、一限流环路切换电路(B)、一静态电流控制切换电路(C);预判断过流电路(A)包括三个端口,端口一与电压输出端(VOUT2)连接,端口二与主限流电路的第一PMOS晶体管(P1)和第二PMOS晶体管(P2)的栅极连接,并连接到主限流电路的运算放大器(OP2)的输出端,端口三与限流环路切换电路(B)的端口六和静态电流控制切换电路(C)的端口七相连接;限流环路切换电路(B)的端口四连接于主限流电路第五PMOS晶体管(P5)的漏极和第三电源(ISET2)之间,端口五与主限流电路的运算放大器(OP2)的正极相连,端口六还与静态电流控制切换电路(C)的端口七相连;静态电流控制切换电路(C)的端口八与主限流电路的运算放大器(OP2)的端口零连接。
进一步地,主限流电路包括第一PMOS晶体管(P1)和第二PMOS晶体管(P2)栅极相连,共栅极(V2)同时连接于运算放大器(OP2)的输出端以及预判断过流电路(A)的端口二;第二PMOS晶体管(P2)的漏极(VOUT2)是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负载(LOAD2);第三PMOS晶体管(P3)和第四PMOS晶体管(P4)同样是栅极相连接;第三PMOS晶体管(P3)和第四PMOS晶体管(P4)的源极分别连接于第一PMOS晶体管(P1)的漏极和第二PMOS晶体管(P2)的漏极;第三PMOS晶体管(P3)的源极还连接于第五PMOS晶体管(P5)的源极;电流源(I1)和电流源(I2)分别连接于第三PMOS晶体管(P3)的漏极和第四PMOS晶体管(P4)的漏极;第五PMOS晶体管(P5)的漏极与第三电流源(ISET2)共同连接于限流环路切换电路(B)的端口四,第五PMOS晶体管(P5)的栅极连接于第四PMOS晶体管(P4)和第二电流源(I2)之间;第三PMOS晶体管(P3)的栅极和漏极相连;第一PMOS晶体管和第二P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于电源输入端(VIN);运算放大器(OP2)的负极输入端与外接参考电压源(VREF2)相连;第一电流源(I1)、第二电流源(I2)、第三电流源(ISET2)接地。
进一步地,预判断过流电路(A)包括第十一PMOS晶体管(P11)和第十二PMOS晶体管(P12)栅极相连接,第十一PMOS晶体管(P11)栅极和漏极相连,第十一PMOS晶体管(P11)的源极和电源输入端(VIN)相连接;第五电流源(I5)和第六电流源(I6)分别连接于第十一PMOS晶体管(P11)和第十二PMOS晶体管(P12)的漏极;第十二PMOS晶体管(P12)的源极与第十三PMOS晶体管(P13)的源极相连于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于电源输入端(VIN);第十三PMOS晶体管(P13)的栅极为端口二,漏极为端口一;第一NMOS晶体管(N1)的栅极连接于第十二PMOS晶体管(P12)的漏极和第六电流源(I6)之间;第七电流源(I7)连接于第一NMOS晶体管(N1)的漏极,第一NMOS晶体管(N1)的漏极为端口三、第一NMOS晶体管(N1)的源极接地;第七电流源(I7)连接于电源输入端(VIN),第五电流源(I5)、第六电流源(I6)接地。
进一步地,限流环路切换电路(B)包括传输门(101)由PMOS晶体管(PT1)和NMOS晶体管(NT1)构成,PMOS晶体管(PT1)的漏极与NMOS晶体管(NT1)的源极连接为端口五,PMOS晶体管(PT1)的源极与NMOS晶体管(NT1)的漏极连接为端口四,NMOS晶体管(NT1)的栅极与反相器102的输入端相连;反相器(102)的输入端为端口六,反相器(102)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二NMOS晶体管(N2)的栅极,同时反相器(102)的输出端和第二NMOS晶体管(N2)的栅极连接于PMOS晶体管(PT1)的栅极;第二NMOS晶体管(N2)的源极接地,第二NMOS晶体管(N2)的漏极连接于PMOS晶体管(PT1)的漏极和NMOS晶体管(NT1)的源极。
进一步地,静态电流控制切换电路(C)包括第八电流源(I8)与第三NMOS晶体管(N3)的漏极连接,第三NMOS晶体管(N3)、第四NMOS晶体管(N4)和第五NMOS晶体管(N5)的源极接地;第四NMOS晶体管(N4)和第五NMOS晶体管(N5)由第三NMOS晶体管(N3)镜像产生电流;第三NMOS晶体管(N3)的栅极和第四NMOS晶体管(N4)的栅极相连接;第五NMOS晶体管(N5)的栅极连接于第三NMOS晶体管(N3)的漏极和第八电流源(I8)之间;第三NMOS晶体管(N3)和第四NMOS晶体管(N4)的共栅极也连接于第三NMOS晶体管(N3)的漏极和第八电流源(I8)之间;传输门(201)由PMOS晶体管(PT2)和NMOS晶体管(NT2)构成,PMOS晶体管(PT2)的漏极与NMOS晶体管(NT2)的源极与第五NMOS晶体管(N5)的漏极相连,PMOS晶体管(PT2)的源极与NMOS晶体管(NT2)的漏极连接于第四NMOS晶体管(N4)的漏极作为端口八,NMOS晶体管(NT2)的栅极作为端口七和反相器(202)的输入端相连,PMOS晶体管(PT2)的栅极和反相器(202)的输出端相连;第八电流源和连接于电源输入端(VIN)。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举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典型的限流保护电路,
图2是本发明的限流加速保护电路实施方式,
图3是预判断过流辅助电路实施方式,
图4是控制环路开关模块电路实施方式,
图5是运算放大器静态电流控制实施方式,
图6是本发明电路的限流动作过程波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叙述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VIN~电源输入端,该符号在各个附图中表示同样的意义。
VREF1、VREF2~参考电压源输入端。
VOUT1、VOUT2~电压输出端。
LOAD1、LOAD2~负载。
P1、P2、P3、P4、P5、P6、P7、P8、P9、P10、P11、P12和P13~PMOS晶体管。
N1、N2、N3、N4和N5~NMOS晶体管。
OP1、OP2~运算放大器。
R1~电阻。
I1、I2、I3、I4、I5、I6、I7、I8、ISET1和ISET2~电流源。
101、201~传输门电路。
102、202~反向器。
A~预电流判断电路。
B~限流环路切换电路。
C~静态电流控制切换电路。
401~输出小负载到大负载切换波形图。
402~预判断过流输出信号VOC1波形图。
403~输出电流限流动作波形图。
404~静态消耗电流波形图。
图二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主限流电路(除了A、B和C以外的电路)、A(预判断过流电路)、B(限流环路切换电路)和C(静态电流控制切换电路)组成。主要功能特征如下:一方面、在小负载模式(没有超过预先设定的预过流值)下,A(预判断过流电路)的输出信号端口3为一个低电平,该判断电平同时控制B(限流环路切换电路)、C(静态电流控制切换电路)。此时B(限流环路切换电路)的动作是,断开P5PMOS晶体管的漏极与OP2运算放大器的正极,从而断开整个主限流电路环路,同时把OP2的正极端口拉到低电位,使OP2运算放大器的输出为低电平;C(静态电流控制切换电路)的动作特点是,通过端口8给OP2运算放大器的端口O输出小静态电流。此时OP2运算放大器处于比较器模式,控制P1PMOS晶体管和P2PMOS晶体管的栅极为低电平。另一方面、在大负载模式(超过预先设定的预过流值)下,A(预判断过流电路)的输出信号端口3的输出高电平,该翻转电平同时控制B(限流环路切换电路)、C(静态电流控制切换电路),此时B(限流环路切换电路)的动作是,连接P5PMOS晶体管的漏极与OP2运算放大器的正极,从而连接整个主限流电路环路,使OP2运算放大器正常工作;C(静态电流控制切换电路)的动作特点是,通过端口8给OP2运算放大器的端口O输出大静态电流,从而使此时的限流环路处于可以快速反应的状态。如果此时没有达到限流阈值,限流电路暂时不发生动作,若突然超过限流阈值,限流电路会迅速做出反应。
如图二所示,主限流电路由P1PMOS晶体管、P2PMOS晶体管、P3PMOS晶体管、P4PMOS晶体管、P5PMOS晶体管、电流源I1、电流源I2、电流源I3、OP2运算放大器以及负载LOAD2组成。P1PMOS晶体管和P2PMOS晶体管共栅连接于V2点,该V2点同时连接于OP2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以及A(预过流判断电路)的端口2;P2的漏极VOUT2是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负载LOAD2;P3PMOS晶体管和P4PMOS晶体管同样是共栅连接,但其源极各自连接于P1PMOS晶体管的漏极和P2PMOS晶体管的漏极;P3PMOS晶体管的源极V1同时还连接于P5的源极;电流源I1和电流源I2分别连接于P3PMOS晶体管的漏极和P4PMOS晶体管的漏极;P5的漏极与电流源ISET2共同连接于B(限流环路切换电路)的端口4;通过B(限流环路切换电路)的端口5连接于OP2运算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OP2运算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来自于VREF2(参考电压源)。主限流电路具体实施如下:P2是PMOS晶体管,其漏极为VOUT2,在这里用作大电流输出。P1是PMOS晶体管,其漏极是V1,其栅极与P2PMOS晶体管的栅极共同连接为V2,在这里用于电流控制。如果两个晶体管大小成比例,并且三端(漏、栅和源极)电压大小一样,则各自流过的电流与本身的大小必然成相应比例。因为P1PMOS晶体管的大小与P2PMOS晶体管的大小成比例,如果可以控制P1PMOS晶体管的漏极和P2PMOS晶体管的漏极电压也相同的话,通过设定流过P1的电流,则可以控制成比例的最大电流从P2PMOS晶体管流出到负载LOAD2,并产生输出电压VOUT2。为此,需要控制P1PMOS晶体管和P2PMOS晶体管的漏极电压一致,这是由P3PMOS晶体管和P4PMOS晶体管来控制的。如图二所示,如果I1电流源和I2电流源的大小一样,则流经P3PMOS晶体管和P4PMOS晶体管的电流相同,假设P3PMOS晶体管和P4PMOS晶体管的大小也相同,则其栅源电压相同,也就是V1和VOUT2的电压大小一样,从而控制P1PMOS晶体管和P2PMOS晶体管的漏极电压相同。通常应用情况下,要求I1电流源和I2电流源的电流比较小一些,因为它们属于静态电流,即是说无论电路工作在什么状态,这部分电流是必然要消耗的。由于流经P1PMOS晶体管的电流,等于I1电流源的电流和ISET2电流源的电流之和,如果I1电流源的电流很小的话,则可以忽略,从而流经P1PMOS晶体管的电流近似等于ISET2电流源的电流。这样,只要设定了ISET2的电流大小,就可以控制P1PMOS晶体管的电流大小,也就可以控制P2PMOS晶体管的电流大小,该电流就是我们需要限定的电流值。OP2运算放大器负极极连接于一个参考电压源VREF2,正极连接于ISET2电流源和P5PMOS晶体管的漏极,其输出连接于V2点。OP2运算放大器的作用是保持整个限流电路环路反馈的建立,同时对限流电路的反应时间和效果具有关键的作用。
A(预判断过流电路)的作用是在达到某一预设定的电流大小(该电流一般远小于最终的限流大小)时,通过端口3,产生一个预判断的输出信号,该输出信号连接到B(限流环路切换电路)和C(静态电流控制切换电路)。A(预判断过流电路)的具体结构如图三所示,P11PMOS晶体管和P12PMOS晶体管共栅连接,其中P11PMOS晶体管栅极和漏极相连。电流源15和电流源I6分别连接于P11PMOS晶体管的漏极和P12PMOS晶体管的漏极。P12PMOS晶体管的源极与P13PMOS晶体管的源极相连于一个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于VIN。P13PMOS晶体管的栅极通过端口2连接于主限流电路的V2点,漏极通过端口1连接于主限流电路的VOUT2点。N1N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于P12PMOS晶体管的漏极和电流源I6之间。电流源I7连接于N1NMOS晶体管的漏极,输出信号通过端口3连接于B(限流环路切换电路)的端口6和C(静态电流控制切换电路)的端口7。关于A(预判断过流电路)的具体实施方式,我们知道,如果两个晶体管的栅、源、和漏三端电压接近的话,流过两个晶体管的电流则与这两个晶体管的大小近似成比例。举例来说,图三中P13PMOS晶体管因为与图二中的P2PMOS晶体管大小成比例,如果R1的压降在一定的范围内,P13PMOS晶体管的栅源电压与P2PMOS晶体管的栅源电压就会比较接近,而P13PMOS晶体管和P2PMOS晶体管的漏极电压一样,所以流过图三中R1的电流大小会近似地与流过P2PMOS晶体管的输出电流成比例,而且此电流比例会在一定电流变化范围内(R1的压降要保持在一定小的范围)保持一致,这样,通过获取流过P13PMOS晶体管的感应电流大小,就获取了流过P2PMOS晶体管输出电流的大小。因为流过P13PMOS晶体管的感应电流会在R1上产生相应大小的电压降,当流过P13PMOS晶体管电流越大时,图三中R1的电压降会越大。P11PMOS晶体管和P12PMOS晶体管构成了一个比较放大器,当R1的电压降达到设定值时,P12PMOS晶体管的漏极电压将发生下降,从而使N1NMOS晶体管的漏极电压上升,发生翻转,端口3变高电平。
B(限流环路切换电路)如图四所示,其由一个反相器102、下拉N2NMOS晶体管和一传输门电路101组成。反相器102的一端(端口6)来自于A(预判断过流电路)的输出信号(端口3),反相器的输出信号为V5,V5控制着N2NMOS晶体管的关断或打开,V5为低电平时,N2关断处于高阻;V5为高电平时,N2NMOS晶体管打开。N2NMOS晶体管的漏极连接于传输门的端口5。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当A(预判断过流电路)没动作前,来自A(预判断过流电路)端口3的输出信号为低,也就是B(限流环路切换电路)的端口6信号为低,反相器102的输出V5为低,传输门电路101不导通,也就是端口4和端口5之间不导通,主限流环路断开,N2NMOS晶体管会将端口5拉低,如图二所示,因为OP2运算放大器之负极输入端VREF大于正极输入端,输出会把图二中的V2拉低,P2PMOS晶体管完全处于打开状态。然而,当A(预判断过流电路)发生动作后,来自A(预判断过流电路)端口3的输出信号为高,端口6控制反相器204输出之V5为低,N2NMOS晶体管处于高阻状态,传输门电路101连接导通,端口4和端口5之间导通,主限流环路建立。B(限流环路切换电路)的作用可以控制静态电流,使小输出电流时,限流保护电路不工作,处于低静态电流模式,而发生大电流时,使限流保护电路环路迅速动作,处于大静态电流模式。
C(静态电流控制切换电路)如图五所示,该静态电流电路是为OP2运算放大器提供静态电流。其由输入电流源I8、栅源连接的N3NMOS晶体管、小尺寸N4NMOS晶体管、大尺寸N5NMOS晶体管、反相器202以及传输门电路201组成。电流源I8与N3NMOS晶体管的漏极连接,N4NMOS晶体管和N5NMOS晶体管由N3NMOS晶体管镜像产生电流。由于N4NMOS晶体管比N5NMOS晶体管尺寸小,其产生的电流也相应比N5NMOS晶体管产生的电流小。N5NMOS晶体管的漏极连接于一个传输门电路201,该传输门的另一端与N4NMOS晶体管的漏极连接起来,共同通过端口8为OP2运算放大器的端口O输出电流。端口7和反相器的输出V6共同控制传输门201的开启或关闭。具体实施方式说明如下:一方面,当A(预判断过流电路)没动作前,A(预判断过流电路)的端口3为低,连接该端口的C(静态电流控制切换电路)的端口7,控制反相器输出V6为高,N5NMOS晶体管支路电流不导通,N4NMOS晶体管支路电流导通,受B(限流环路切换电路)控制,环路断开,因而此时OP2运算放大器,处于比较器模式,不需要大静态电流的支持,所以N4NMOS支路提供的小电流已经足够;另一方面,当A(预判断过流电路)动作后,A(预判断过流电路)的端口3为高,连接该端口的C(静态电流控制切换电路)的端口7,控制反相器输出V6为低,N5NMOS晶体管支路电流打开,这时N4NMOS晶体管和N5NMOS晶体管支路电流同时叠加作用于OP2运算放大器,使其具有比较大的输出电流摆动能力,以有利于迅速拉升和释放图二中P2PMOS晶体管的栅极,从而极大的缩短了整个限流保护电路的反应时间。
本发明具体实施波形示意图如图六。401是输出小负载到大负载切换波形图;402是预判断过流输出信号VOC1波形图;403是输出电流限流动作波形图;404是静态消耗电流波形图。举例来说,在t1时刻,如401所示,负载突然从小负载模式跳变到大负载模式,403波形显示,输出电流开始突然增大;在t2时刻,如402所示,预判断过流输出信号VOC1发生翻转,为其他电路提供控制输出信号,限流电路开始快速起作用,图二P2PMOS晶体管栅极被快速拉起,电流趋于设定限流值;在t3时刻,如403波形显示,输出电流稳定在限流设定值。404同样显示了静态消耗电流的变换过程:在t1时刻之前,静态消耗电流处于低电流水平,在t2和t3时刻之间,会由于限流电路瞬间作用而增大,在t3时刻之后,稳定在比较高的电流水平,但此刻与403输出电流相比仍然很低,从而保证了整个电路的高效率。
虽然通过参照本发明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

1.一种限流加速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一主限流电路、一预判断过流电路(A)、一限流环路切换电路(B)、一静态电流控制切换电路(C);预判断过流电路(A)包括三个端口,端口一与电压输出端(VOUT2)连接,端口二与主限流电路的第一PMOS晶体管(P1)和第二PMOS晶体管(P2)的栅极连接,并连接到主限流电路的运算放大器(OP2)的输出端,端口三与限流环路切换电路(B)的端口六和静态电流控制切换电路(C)的端口七相连接;限流环路切换电路(B)的端口四连接于主限流电路第五PMOS晶体管(P5)的漏极和第三电流源(ISET2)之间,端口五与主限流电路的运算放大器(OP2)的正极相连,端口六还与静态电流控制切换电路(C)的端口七相连;静态电流控制切换电路(C)的端口八与主限流电路的运算放大器(OP2)的端口零连接;
预判断过流电路(A)包括第十一PMOS晶体管(P11)、第十二PMOS晶体管(P12)、第十三PMOS晶体管(P13)、电阻(R1)、第五电流源(I5)、第六电流源(I6)、第七电流源(I7)和第一NMOS晶体管(N1);第十一PMOS晶体管(P11)和第十二PMOS晶体管(P12)栅极相连接,第十一PMOS晶体管(P11)栅极和漏极相连,第十一PMOS晶体管(P11)的源极和电源输入端(VIN)相连接;第五电流源(I5)和第六电流源(I6)分别连接于第十一PMOS晶体管(P11)和第十二PMOS晶体管(P12)的漏极;第十二PMOS晶体管(P12)的源极与第十三PMOS晶体管(P13)的源极相连于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于电源输入端(VIN);第十三PMOS晶体管(P13)的栅极为端口二,漏极为端口一;第一NMOS晶体管(N1)的栅极连接于第十二PMOS晶体管(P12)的漏极和第六电流源(I6)之间;第七电流源(I7)连接于第一NMOS晶体管(N1)的漏极,第一NMOS晶体管(N1)的漏极为端口三、第一NMOS晶体管(N1)的源极接地;限流环路切换电路(B)包括:反相器102、第二NMOS晶体管(N2)和第一传输门电路(101);第一传输门电路(101)由PMOS晶体管PT1和NMOS晶体管NT1构成,PMOS晶体管PT1的漏极与NMOS晶体管NT1的源极连接为端口五,PMOS晶体管PT1的源极与NMOS晶体管NT1的漏极连接为端口四,NMOS晶体管NT1的栅极与反相器102的输入端相连;反相器102的输入端为端口六,反相器102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二NMOS晶体管(N2)的栅极,同时反相器102的输出端和第二NMOS晶体管(N2)的栅极连接于PMOS晶体管PT1的栅极;第二NMOS晶体管(N2)的源极接地,第二NMOS晶体管(N2)的漏极连接于PMOS晶体管PT1的漏极和NMOS晶体管NT1的源极;
静态电流控制切换电路(C)包括:反相器202、第八电流源(I8)、第三NMOS晶体管(N3)、第四NMOS晶体管(N4)、第五NMOS晶体管(N5)和第二传输门电路(201);
第八电流源(I8)与第三NMOS晶体管(N3)的漏极连接,第三NMOS晶体管(N3)、第四NMOS晶体管(N4)和第五NMOS晶体管(N5)的源极接地;第四NMOS晶体管(N4)和第五NMOS晶体管(N5)由第三NMOS晶体管(N3)镜像产生电流;第三NMOS晶体管(N3)的栅极和第四NMOS晶体管(N4)的栅极相连接;第五NMOS晶体管(N5)的栅极连接于第三NMOS晶体管(N3)的漏极和第八电流源(I8)之间;第三NMOS晶体管(N3)和第四NMOS晶体管(N4)的共栅极也连接于第三NMOS晶体管(N3)的漏极和第八电流源(I8)之间;第二传输门电路(201)由PMOS晶体管PT2和NMOS晶体管NT2构成,PMOS晶体管PT2的漏极与NMOS晶体管NT2的源极与第五NMOS晶体管(N5)的漏极相连,PMOS晶体管PT2的源极与NMOS晶体管NT2的漏极连接于第四NMOS晶体管(N4)的漏极作为端口八,NMOS晶体管NT2的栅极作为端口七和反相器202的输入端相连,PMOS晶体管PT2的栅极和反相器202的输出端相连;
主限流电路包括第一PMOS晶体管(P1)、第二PMOS晶体管(P2)、第三PMOS晶体管(P3)、第四PMOS晶体管(P4)、第五PMOS晶体管(P5)、第一电流源(I1)、第二电流源(I2)、第三电流源(ISET2)、运算放大器(OP2)以及负载(LOAD2);
第一PMOS晶体管(P1)和第二PMOS晶体管(P2)栅极相连,共栅极(V2)同时连接于运算放大器(OP2)的输出端以及预判断过流电路(A)的端口二;第二PMOS晶体管(P2)的漏极(VOUT2)是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负载(LOAD2);第三PMOS晶体管(P3)和第四PMOS晶体管(P4)同样是栅极相连接;第三PMOS晶体管(P3)和第四PMOS晶体管(P4)的源极分别连接于第一PMOS晶体管(P1)的漏极和第二PMOS晶体管(P2)的漏极;第三PMOS晶体管(P3)的源极还连接于第五PMOS晶体管(P5)的源极;第一电流源(I1)和第二电流源(I2)分别连接于第三PMOS晶体管(P3)的漏极和第四PMOS晶体管(P4)的漏极;第五PMOS晶体管(P5)的漏极与第三电流源(ISET2)共同连接于限流环路切换电路(B)的端口四,第五PMOS晶体管(P5)的栅极连接于第四PMOS晶体管(P4)和第二电流源(I2)之间;第三PMOS晶体管(P3)的栅极和漏极相连;第一PMOS晶体管和第二PMOS晶体管的源极连接于电源输入端(VIN);运算放大器(OP2)的负极输入端与外接参考电压源(VREF2)相连。
CN201310109774.3A 2013-04-01 2013-04-01 一种可控制静态电流限流加速保护电路 Active CN1031517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09774.3A CN103151766B (zh) 2013-04-01 2013-04-01 一种可控制静态电流限流加速保护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09774.3A CN103151766B (zh) 2013-04-01 2013-04-01 一种可控制静态电流限流加速保护电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51766A CN103151766A (zh) 2013-06-12
CN103151766B true CN103151766B (zh) 2017-07-18

Family

ID=48549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09774.3A Active CN103151766B (zh) 2013-04-01 2013-04-01 一种可控制静态电流限流加速保护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517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88549B (zh) * 2015-01-27 2019-11-01 海马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极低静态电流的电子设备
US10658997B2 (en) * 2018-08-24 2020-05-19 Rgb Systems, Inc. Energy efficient clip limiting voltage controlled amplifier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62654A (zh) * 2001-01-02 2002-08-07 深圳赛意法微电子有限公司 稳压器用的限流保护电路
US6445167B1 (en) * 1999-10-13 2002-09-03 Stmicroelectronics S.A. Linear regulator with a low series voltage drop
CN102043088A (zh) * 2010-11-15 2011-05-04 无锡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过电流检测电路
CN202696135U (zh) * 2012-08-07 2013-01-23 圣邦微电子(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回路限流保护电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91223B2 (ja) * 2009-06-17 2014-05-14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過熱保護回路及び電源用集積回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45167B1 (en) * 1999-10-13 2002-09-03 Stmicroelectronics S.A. Linear regulator with a low series voltage drop
CN1362654A (zh) * 2001-01-02 2002-08-07 深圳赛意法微电子有限公司 稳压器用的限流保护电路
CN102043088A (zh) * 2010-11-15 2011-05-04 无锡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过电流检测电路
CN202696135U (zh) * 2012-08-07 2013-01-23 圣邦微电子(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回路限流保护电路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低压差稳压电源的折返式限流保护电路的设计;邹雪城等;《通信电源技术》;20070725;第24卷(第4期);第31-32、44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51766A (zh) 2013-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11070B (zh) 待机电流减少的调节器过电压保护电路
CN105337606B (zh) 支持压力测试的具有栅极钳位的驱动器电路
US8816670B2 (en) Electronic circuit having band-gap reference circuit and start-up circuit, and method of starting-up band-gap reference circuit
CN101677022B (zh) 用于采样和保持器件的泄漏补偿
CN101013330A (zh) 稳压电路
WO2022033457A1 (zh) 一种自适应快速响应的ldo电路及其芯片
CN101779137B (zh) 磁性传感器电路
CN109839979A (zh) 低压降稳压器及电源输出装置
CN108321762A (zh) 一种短路保护电路
CN101639669B (zh) 电源切换电路
CN103151766B (zh) 一种可控制静态电流限流加速保护电路
CN105445523A (zh) 电池电压采样电路及采样方法、电池包电压检测系统
CN103018588B (zh) 一种低功耗抗干扰的三态输入检测电路
CN208112210U (zh) 一种短路保护电路
CN107222198B (zh) 电平移位电路
CN101931255A (zh) 充电管理电路
CN103208789B (zh) 一种可控制静态电流限流加速保护电路
CN206226057U (zh) 一种用于移动电源的电源控制电路及移动电源
CN116937775A (zh) 多电源选择电路和充电设备
CN112416043A (zh) 负压产生电路以及芯片
KR20190002680A (ko) 전압 발생 장치 및 반도체 칩
CN1812236B (zh) 使用较高电压供电电平的低压逻辑操作
CN209946732U (zh) Ldo电路及无线充电系统
CN108282158A (zh) 迟滞型比较器
CN202903932U (zh) 一种低功耗抗干扰的三态输入检测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1223

Address after: 518052 Shenzhen, Guangdong, Qianhai cooperation zone, the former Bay Road, No. A, building No. 201, building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lianhuik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00 Beijing city Haidian District Guangyuan Gate No. 5 Building 1, 7 layers of 701-186

Applicant before: Liu Wenbo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924

Address after: 518000 c906, innovation Plaza, No. 2007, Pingshan Avenue, Liulian community, Pingshan street, Ping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Xinlang semiconductor (Shenzhe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2 Room 201, building a, No. 1, Qianwan 1st Road, Qianhai cooperation zone,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Lianhuik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