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45167A - 氢氧化镧纳米颗粒的可控合成 - Google Patents

氢氧化镧纳米颗粒的可控合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45167A
CN103145167A CN2013100359096A CN201310035909A CN103145167A CN 103145167 A CN103145167 A CN 103145167A CN 2013100359096 A CN2013100359096 A CN 2013100359096A CN 201310035909 A CN201310035909 A CN 201310035909A CN 103145167 A CN103145167 A CN 1031451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nthanum
phosphorus
lanthanum hydroxide
calcium
hydroxide nan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3590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45167B (zh
Inventor
李刚
陈朝军
武世奎
马慧
郭敏
尹若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1003590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4516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451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451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451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451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利用共沉淀沉淀法合成了尺寸均匀的氢氧化镧纳米颗粒,方法包括:在一定浓度氯化镧稀溶液中,在磁力搅拌下一定比例(重量比)分散剂(分散剂:氯化镧=0.8:1),搅拌至分散剂完全溶解,升温,缓慢滴加一定浓度的氨水溶液,反应1~3小时。冷却后离心分离得到白色沉淀,用乙醇和去离子水各清洗,最后干燥得氢氧化镧纳米颗粒。

Description

氢氧化镧纳米颗粒的可控合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原料加工制备领域,特别地,涉及纳米氢氧化镧的可控制备。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第一稀土大国,稀土已经成为了我国重要的化工产业之一,其中稀土氢氧化物和稀土氧化物是稀土工业中最广泛应用的品种。氢氧化镧在相关领域作为催化剂、烧结助剂、吸附剂等应用已经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应用于医药领域确尚未被发现,同时,如何提高氢氧化镧的有效特性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关注的,目前提高其特性的最主要方法集中于降低其颗粒尺寸,形成超微细颗粒,例如,氢氧化镧纳米颗粒,但现有技术的缺点在于已记载的方法工艺较为繁琐,所用设备较为复杂,工艺条件较为剧烈,同时所获得产品在颗粒尺寸、均匀度、分散性等方面表现均不如人意。
相关现有技术包括但是不仅限于:
CN1456510A;
CN100443413C;
CN101857259A;
《简单沉淀法制备氢氧化镧纳米棒及其结构表征》;
《氢氧化镧纳米线的水热合成及其表征》;等等。
本发明的发明人在本发明中提出了一种方法简单其制备结果良好的氢氧化镧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同时通过实验限定了其最佳制备参数,同时本发明还涉及了一种氢氧化镧的新用途。
磷是人体内最丰富的元素之一,主要从肠道内转运到体内,并主要从肾脏排出到体外。正常情况下,人体通过肾脏排出体外的磷约占总排出量的70%,经粪便排出的磷约占30%。在CRF的早期,磷的代谢即发生变化:血磷轻度升高伴发低血钙引起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增高,PTH增高一方面增加对1-α羟化酶的刺激,使肾脏1,25(OH)2D3的产生暂时地维持稳定;另一方面PTH上升使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减少,增加肾脏对磷的排泄,血磷下降,故血磷尚可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此时血磷虽可以正常,但是以PTH分泌增加为代价;当GFR进一步降低到30ml/min时,虽有血PTH的升高,但有效肾单位减少,肾小管对PTH的反应能力也下降,肾脏对磷的排泄发生障碍,磷即开始在体内积蓄,导致血磷升高。
高磷通过影响转录后途经来刺激PTH的合成,与钙影响PTH基因表达的途径相同,血磷通过改变胞浆中结合到PTH—mRNA3′-UTR末端的AUF一1蛋白活性来影响PTH—mRNA的稳定性,高磷血症可以促使PTH-mRNA基因的表达引起SHPT,而SHPT反过来又可加重高磷、低钙血症和活性维生素D缺乏,如此反复形成恶性循环。此外,血磷升高还可直接刺激甲状旁腺细胞的增殖。
肾性骨病,包括高转化性骨病(又称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骨病)、低转化性骨病(分为骨软化和骨再生不良两种)和混合性骨病3种类型,是CRF患者常见并发症,发生都与高血磷有直接或者间接[通过干扰PTH和1,25(0H)2D3的代谢]的关系。
据报道,透析患者比普通人群得心血管病的概率高10~20倍,并且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中有50%死于心血管并发症,而心血管钙化(包括血管内膜和中层的钙化)则是这部分患者死亡率增高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①高血磷通过增加血清中矿物质的浓度使矿物质代谢失衡,这种平衡紊乱减低了使矿物质处于溶解状态的调节因素的调节能力,使矿物质沉积的阈值降低,易于在心血管和软组织形成沉积;②高磷血症还可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转化成为类成骨细胞,表达具有调节血管钙化的选择性骨相关蛋白的能力;③血磷增高使钙磷乘积增高,过量的钙与磷,形成不溶性磷酸钙,沉积于软组织中。Levin等报告,血磷大于2.10mmol/L,患者冠心病的死亡危险性增加56%,猝死的危险性增加27%,钙磷乘积每增加10(mg2/dl2),猝死的危险性增加11%。
高磷血症的防治方法在于治疗原发病,降低肠吸收磷,必要时使用透析疗法。低蛋白食物可以达到降低血磷的效果,但又会增加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一般透析治疗也很难清除足够的磷。用药物抑制肠道吸收磷简便易行,降低血磷效果明显,已成为高磷血症治疗的主要措施。传统磷结合剂主要为含铝或含钙的磷结合剂,但长期使用含铝的磷结合剂可导致铝在体内潴留,引起严重的副作用,故只适合短期用于其它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高磷血症。而含钙的磷结合剂可导致高钙血症,有增加钙磷乘积以及有导致转移性钙化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故传统的磷结合剂并非治疗高磷血症的理想药物。在现阶段治疗高磷血症的磷结合剂中镧制剂更有优势,三价阳离子镧与磷有高度的亲和力,易与磷酸盐形成难溶的REPO4或REPO4水合物,该复合物水溶性低,无法穿过肠壁进入血液,可通过粪便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磷的作用,实验研究发现在PH为3-5时镧制剂与磷结合力最佳,可达97%以上,在PH1-7的条件下仍能保持较高的磷结合活性,具有良好的降磷效果,因而在整个消化道均能与磷高效结合,起到清除磷的作用。镧与磷结合形成镧盐,镧不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无明显毒性作用。此外,吸收入体内的镧主要通过肝脏而非肾脏途径排泄,尤其适用于透析患者,是迄今为止较为理想的磷结合剂。镧磷酸盐是不溶性的,因此在消化道内不会被进一步吸收。
先令(Shire)制药公司的磷酸盐结合剂Fosrenol(碳酸镧)得到了美国当局的批准,是日本第一款上市的无钙无树脂磷酸盐结合剂,该药被用于控制接受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高磷酸盐血症。并在日本患者中完成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美国肾脏学会(ASN)年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非钙碳酸镧(FOSRENOL)不仅能有效地持续降低平均血清磷浓度,还在末期肾病患者身上显示出长达6年的良好安全性和耐受性。
本发明着重介绍氢氧化镧及其纳米颗粒对慢性肾衰竭(CRF),高磷血症及和高磷血症有关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维生素D代谢障碍、肾性骨病以及心血管系统钙化的治疗作用。通过与其他制剂(碳酸钙,碳酸镧,铝盐)与磷结合力的情况,进一步分析出氢氧化镧纳米颗粒的优势所在。在制备纳米氢氧化镧时,采取共沉淀法,利用分散剂对氢氧化镧粒径的影响控制了其粒径的大小使其达到纳米水平,更有利于机体的吸收与利用,提高与磷结合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利用均相沉淀法合成尺寸均匀的氢氧化镧纳米颗粒,主要研究了分散剂的添加量对粒径均匀度的影响。最终确定分散剂与氯化镧质量比为0.8:1比例下合成的氢氧化镧颗粒均匀。
本发明还涉及所合成的氢氧化镧对慢性肾衰竭(CRF),高磷血症及和高磷血症有关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维生素D代谢障碍、肾性骨病以及心血管系统钙化的治疗作用。三价阳离子镧与磷有高度的亲和力,易与磷酸盐形成难溶的REPO4或REPO4水合物,该复合物水溶性低,无法穿过肠壁进入血液,可通过粪便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磷,防治CRF及其引起的高磷血症,减少长期使用含钙磷结合剂而导致的高钙血症及其并发症,不增加肾性骨病的危险性,副作用较小。本发明中所合成的氢氧化镧粒径达到纳米水平,更有利于机体的吸收与利用,提高与磷结合力。
本发明还提供适用于胃肠道给药形式的包含所述氢氧化镧并混有或联合有可药用稀释剂或载体的药物组合物。
如果需要,口服施用的组合物可以含有一种或多种生理学可相容的载体和/或赋形剂并且可以是固体或液体。所述组合物可采取任何方便的形式,包括例如片剂、包衣片、胶囊、锭剂、混悬剂、乳液、糖剂和适于在使用前用水或其它适宜液体重构的干产品。组合物可有利地制备成剂量单位形式。如果需要,本发明的片剂和胶囊可含有常规成分,如粘合剂,例如糖浆、阿拉伯胶、明胶、葡萄糖结合剂、山梨醇或聚乙烯吡咯烷酮;填充剂/稀释剂,例如乳糖、糖、玉米淀粉、磷酸钙、山梨醇或甘氨酸;润滑剂和/助流剂,例如硬脂酸镁、精制滑石粉、聚乙二醇或二氧化硅;崩解剂,例如马铃薯淀粉;或可接受的润湿剂如月桂基硫酸钠。按照现有技术中众所周知的方法可以对片剂进行包衣。
液体组合物可以含有常规添加剂,如悬浮剂,例如山梨醇糖浆、甲基纤维素、葡萄糖/糖浆、明胶、羟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硬脂酸铝凝胶或氢化可食用脂肪;乳化剂,例如卵磷脂、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或阿拉伯胶;非水性基质,其可以包括食用油,例如植物油如花生油、杏仁油、分级椰子油、中联甘油三酯、鱼肝油、油性酯类如聚山梨醇酯80、丙二醇或乙醇;和防腐剂,例如对-羟基苯甲酸甲酯或丙酯或山梨酸。液体组合物可以被方便地包封于例如明胶中从而得到剂量单位形式的产品。
可以有利地向本发明的组合物中掺入抗氧剂,例如抗坏血酸、丁基化羟基茴香醚或氢醌,以增强其储存期限。
并非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对成人而言,氢氧化镧的通常剂量可为例如每天约629mg至约7553mg,该剂量可以被分割并且与膳食服用。可以每周监测血清血浆水平,通常直至到达最佳血清磷酸盐水平。使用可以以不间断的方案进行;该方案可以是治疗慢性病症的长期方案,例如永久性方案。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氢氧化镧颗粒
图2显示了1克碳酸钙,碳酸镧,氢氧化镧,纳米氢氧化镧与磷的结合力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述是按照如下实施示例所表示的方法进行的研究。所涉及的方法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掌握和运用的技术手段,但以下实施示例不得理解为任何意义上的对本发明权利要求的限制。
实施示例1
纳米氢氧化镧的合成
(一)材料与方法
1仪器与试剂
Ph计(上海盛磁仪器有限公司,沪制02220106);显微镜(上海光学仪器厂,Cx31-32c02);磁力搅拌器(山东菏泽石油化工学校仪器设备厂,DHT型);电子天平(上海海康电子仪器厂,FA214);离心机(湖南湘仪实验室仪器开发有限公司,H1850)
氯化镧(内蒙古包钢稀土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无水碳酸钠(天津化学试剂三厂,批号20000228);碳酸钙(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F20080919);聚乙烯吡咯烷酮K30(北京市东环联合化工厂,990110);氨水(天津市永大化学试剂开发中心出品,060104);盐酸(天津市化学试剂三厂,20060601);三水合磷酸氢二钾(天津市风船化学试剂科技有限公司,071102)。
2试剂配制
首先配制本实验所需要的氨水溶液,所用氨水NH3含量25%-28%,即100毫升25-28克的NH3,计算得到该氨水浓度为14.7mol/L,利用公式M1V1=M2V2计算,200毫升容量瓶中配置1mol/L的氨水所需氨水13.6毫升,用量筒量取13.6毫升的氨水倒入清洗干净的200毫升容量瓶中,用蒸馏水清洗量筒倒入容量瓶中,重复2-3次,然后用蒸馏水加入到容量瓶刻度处,盖好瓶盖充分摇匀放置以待使用。
3实验方法
3.1纳米氢氧化镧的合成:
3.1.1用电子天平称取氯化镧约0.1克,用70毫升蒸馏水将其溶于100毫升烧杯中。
3.1.2取配置好的氨水溶液适量加于分液漏斗中,用铁架台固定待用。
3.1.3清洗PH计,然后分别用PH=4和PH=9.18的缓冲液矫正。
3.1.4烧杯中加入适量分散剂(按每次反应的比例放),然后缓慢滴加1mol/L的氨水,滴定速度为20滴/分钟,同时不断搅拌,直至出现白色胶状沉淀且不再增多为止。
3.1.5将烧杯置于恒温磁力搅拌器上,调节温度为85℃,开始加热搅拌两个小时。
3.1.6反应完后,取下烧杯,隔夜放置;第二天离心后用40倍目镜的显微镜观察,并拍下照片作为实验数据。
3.1.7在离心的过程中,选择的条件是5000转每分钟,时间设置为五分钟,用蒸馏水清洗3-4次,可将溶液中存在的分散剂和可溶性杂志除去,剩余氢氧化镧。
实验原理为氯化镧作为水溶性盐溶于蒸馏水中,以三价镧离子与氯离子形式存在,加入氨水溶液后,在原溶液中会产生氨根离子与氢氧根,其中三价镧离子与氢氧根反应结合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氢氧化镧,随着加入氨水溶液的增多,三价镧离子会更多的与氢氧根结合,形成稳定的氢氧化镧,通过实验观察,此过程持续时间在10分钟以内,过后沉淀将不再增加。此时停止氨水溶液的加入。开始加热,温度控制在85度左右,在此条件下可以充分发挥分散剂的作用,时间控制在2个小时,两个小时后取下烧杯,过夜放置该溶液,离心后在显微镜下就可以观察该氢氧化镧的颗粒大小及均匀情况了。
(二)实验结果
实验中对于分散剂加入量进行优化,通过在光镜下观察加入不同比例的分散剂观察颗粒均匀度,最终选择氯化镧:与分散剂比例为1:0.8。
表1不同比例分散剂对于纳米氢氧化镧合成的影响
Figure BDA00002798041400091
(三)讨论
显微镜下观察发现,随着分散剂用量的增多,所得到氢氧化镧的颗粒越来越均匀,越来越小。在氯化镧:与分散剂为1:0.8的时候得到理想的分散效果,颗粒大小均匀,在100nm左右。对于实验中对温度的要求和加热的时间均在探测的范围内,在此条件下可以得到很好的实验结果。
浓度的影响:氯化镧与氨水浓度越大,对其产生沉淀的影响越大,使其产生沉淀的速度越快,越明显,但其不影响本实验的研究结果与实验的进程。
图1可观察出,一个单位长度为100个纳米,处于纳米水平,氢氧化镧颗粒长度约两个单位,直径约0.5个单位,基本上处于纳米水平,且颗粒比较均匀。
实施示例2
纳米氢氧化镧的体外磷结合评估
(一)材料与方法
1试剂配制
(1)配制0.2mol/L的碳酸钠溶液,碳酸钠的摩尔质量为106。用200毫升的容量瓶配制0.2mol/L的碳酸钠溶液,计算所需无水碳酸钠的质量为4.42克。用电子天平称取该无水碳酸钠固体,倒入200毫升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处,充分摇匀,使碳酸钠充分溶解,混合均匀,放置以待后续实验使用。
(2)配制0.1mol/L的盐酸溶液,所用浓盐酸为36-38%,其浓度为10mol/L,要配制0.1mol/L的盐酸溶液只需将原溶液稀释一百倍即可,所以用小量筒量取2ml的浓盐酸,然后在200ml的容量瓶中加入约100ml的蒸馏水,缓慢的倒入小量筒中的浓盐酸,并慢摇容量瓶,到完后用蒸馏水清洗校量筒并把溶液倒入容量瓶中,重复3-4次,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处盖好瓶盖摇匀,放置以待使用。
2实验方法
2.1取相当于含有0.1g的(钙元素、镧元素、铝元素)药品(碳酸钙、碳酸镧、氢氧化镧、纳米氢氧化镧、明矾)溶于50ml 0.1mol/L盐酸(PH=1)溶液中,搅拌溶解。
2.2待溶解后加入相当于30mg磷元素的磷酸氢二钾,溶解,此时溶液依然显酸性。
2.3用配置的0.2mol/L的碳酸钠溶液缓慢滴加至中性,期间会有沉淀生成,应缓慢滴加,在中性及接近中性的环境下,钙、镧、铝盐先与磷盐结合,至中性结束.
2.4然后在搅拌环境下各放置20分钟和50分钟作为对照组。
2.5然后离心,用蒸馏水清洗3到4次,标号,烘干。
2.6称重,记录各产物质量,计算各自与磷的结合率。
实验原理为药物口服以后进入胃液环境下,在酸环境PH=1的情况下产生分解,待胃排空进入肠道后在PH接近中性的情况下与磷盐发生反应,在这段时间中结合后产生沉淀且不再被肠吸收,可直接排除体外,降低体内磷含量。前述部分提及到镧制剂与磷盐的结合,其PH环境符合本实验所模拟环境。钙磷在人体中主要存在于骨骼当中,是骨骼中很重要的成分,但在高磷血症的问题中,人体没有吸收利用的磷盐会对人体产生影响,考虑的问题将是降低体内磷的含量,降低的是在人体中游离的磷盐,结合剂通过与磷盐的反应来排除磷,此过程就是上述所阐述的,通过此途径来抑制高磷血症。
(二)实验结果
药理活性初探测及原理实验结果:
表2.1碳酸钙结合磷数据表
Figure BDA00002798041400121
表2.2碳酸镧结合磷数据表
Figure BDA00002798041400122
表2.4氢氧化镧结合磷数据表
Figure BDA00002798041400123
表2.4纳米氢氧化镧结合磷数据表
表2.5明矾结合磷数据表
Figure BDA00002798041400132
(三)讨论
钙离子与磷盐结合生成磷酸钙,其中P1%=(31+31)(120+190)×100%,计算得,P%=20.64%。镧离子与磷盐结合生成磷酸镧,其中P2%=31/(31+64+138)×100%,计算得P2%=13.3%。铝离子与磷盐的结合生成磷酸铝,P3%=31/(31+64+27),计算得P3%=25.41%。
在含有相当于0.1克的元素钙的碳酸钙与各含有0.1克元素镧的碳酸镧与氢氧化镧与磷的结合来看,碳酸镧与氢氧化镧、纳米氢氧化镧明显较高,且纳米氢氧化镧与磷的结合率最高,而氢氧化镧、碳酸镧与磷的结合率相近,在此情况下氢氧化镧的用量明显低于碳酸镧,在等质量的情况下氢氧化镧的结合力将会高于碳酸镧,如图2所示,碳酸镧明显高于碳酸钙,而氢氧化镧明显高于碳酸镧,纳米氢氧化镧最高,在20分钟的情况下依次为111.0、172.2、206.0、213.5克.在50分钟的情况下依次为111.2、177.7、207、4.、217.7克。本实验所选用的两个时间点分别是20分钟和50分钟,实验结果显示,在这两个时间点所结合的磷很接近,所以在时间上的要求较小,在实验的前一阶段反应基本完全。
实施示例3
氢氧化镧对腺嘌呤致大鼠慢性肾衰高磷血症的治疗作用
(一)材料与方法
1、动物、仪器与试剂
Wistar大鼠,雄性,100只,体重:180~200g,由内蒙古大学动物中心提供。动物饲养于本实验室SPF动物房,适应性饲养1周后进行实验。腺嘌呤,含量:≥98.0%,由上海东风生化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603。BUN、Cr、血清磷、血清钙试剂盒(北京中生北控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血清钾测定试剂盒(酶法,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电子天平(上海,型号:AL-204)。
2实验方法
2.1肾衰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分组给药
取雄性大鼠100只,90只参照Yokozawz方法,用腺嘌呤按0.3g·kg-1·d-1灌胃建立慢性肾衰动物模型,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15d后颈静脉取血检测BUN、Cr、磷、钙、钾,检测结果显示BUN、Cr、磷分别升高至47±10、399±18、4.35±0.39,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造模成功。取造模成功动物,随机分为纳米氢氧化镧20、10、5mg·kg-1·d-1 3个剂量组、氢氧化镧20mg·kg-1·d-1组、阳性对照组(碳酸钙咀嚼片,4190mg·kg-1·d-1)、模型对照组,每组15只,另设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各剂量组给相应药物的同时继续给造模药腺嘌呤0.3g·kg-1·d-1 10d。此后各剂量组停止给腺嘌呤,每日仅给相应药物,连续用药22d。
2.2实验室检查
给药21d给药后1h,自大鼠颈静脉取血,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检测BUN、Cr、磷、钙、钾。22d给药后1h,处死大鼠,摘取双侧肾脏,称重计算肾脏系数。
2.3统计学处理
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实验结果以均数±标准差
Figure BDA00002798041400151
Figure BDA00002798041400152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实验结果
2.1氢氧化镧对慢性肾衰大鼠BUN、Cr、钾的影响
给药21d,模型对照组BUN、Cr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造模成功。而各剂量组BUN、Cr与模型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结果见表3。
表3氢氧化镧对慢性肾衰大鼠BUN、Cr、钾的影响
Figure BDA00002798041400153
Figure BDA00002798041400154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2.2氢氧化镧对慢性肾衰大鼠磷、钙、钙磷乘积的影响
纳米氢氧化镧20、10mg·kg-1·d-1、氢氧化镧20mg·kg-1·d-1剂量组血磷及钙磷乘积低于模型对照组及碳酸钙咀嚼片组(P<0.05),其中尤以纳米氢氧化镧(20mg·kg-1·d-1)组作用最为显著。实验结果见表4。
表4氢氧化镧对慢性肾衰大鼠磷、钙、钙磷乘积的影响
Figure BDA00002798041400161
Figure BDA00002798041400162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碳酸钙咀嚼片组比较,*P<O.05
2.3氢氧化镧对慢性肾衰大鼠肾脏系数的影响
给药22d药后1h,将大鼠处死,剖开腹腔,肉眼可见实验组各动物肾脏肥大,颜色苍白,表面凹凸不平,似人类的“大白肾”;正常组动物肾脏大小适中,颜色鲜红,表面光滑。取各剂量组大鼠肾脏称重,计算各剂量组大鼠肾脏系数,氢氧化镧各剂量组大鼠肾系数与模型组变化相近(P>0.05)。实验结果见表5。
表5氢氧化镧对慢性肾衰大鼠肾脏系数的影响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
(三)讨论
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所致高磷血症可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肾性骨营养不良,80%的肾透析病人患有此症,该症除引起骨折等骨骼方面的疾病外,还会造成心血管系统的损害,引起患者死亡。因此严格控制饮食磷及调节合理的血磷浓度是减少心血管并发症、提高病入生活质量、降低病残率和死亡率的关键。日前临床上首选药物是铝盐和钙盐,但二者皆有严重的副作用,从而限制了其应用。为此人们亟需寻找一种理想的既能降低血磷,又能不引起体内蓄积反应,病人耐受好、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的磷结合剂。
镧系自然界的稀有元素之一,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三价阳离子化合物与磷有很强的亲和力。本实验结果表明,给药21d,氢氧化镧及纳米氢氧化镧可以显著地降低血磷和钙磷乘积,且相同剂量时纳米氢氧化镧效果更好,而对血钙无明显影响;碳酸钙咀嚼片则明显增加血钙水平,而对血磷和钙磷乘积无显著影响。说明氢氧化镧既可以有效地结合大鼠胃肠道内的磷,降低进入血液的磷浓度,又不会导致血钙的升高,从而降低恶劣软组织及心血管钙化的危险。另有研究表明,镧盐绝大部分由粪便直接排泄,尿中的排泄量仅占口服的0.004%,吸收入体内的镧主要通过肝脏而非肾脏途径排泄,口服吸收的镧80%通过胆汁排泄,13%直接经肠壁排泄进入肠道。
综上所述,氢氧化镧作为非铝非钙磷结合剂,具有减少高钙血症的发生率,且不产生严重副作用,尤其纳米氢氧化镧具有更好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Claims (2)

1.一种制备成尺寸均匀的氢氧化镧纳米颗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将氯化镧配成浓度为0.01~1mol·L-1稀溶液的溶液,在磁力搅拌下加入分散剂(分散剂:氯化镧=0.8:1(重量比)),浓度为0.01~1mol·L-1,转数1000rad/min以上,搅拌至分散剂完全溶解,升温至70-90℃,缓慢滴加一定浓度的氨水溶液(0.1~2mol/L),反应1~3小时。冷却后离心分离得到白色沉淀,用乙醇和去离子水各清洗3~5遍后,在烘箱中40-60℃干燥制得干燥的氢氧化镧纳米颗粒。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制备的氢氧化镧纳米颗粒。
CN201310035909.6A 2013-01-30 2013-01-30 氢氧化镧纳米颗粒的可控合成 Active CN1031451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35909.6A CN103145167B (zh) 2013-01-30 2013-01-30 氢氧化镧纳米颗粒的可控合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35909.6A CN103145167B (zh) 2013-01-30 2013-01-30 氢氧化镧纳米颗粒的可控合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45167A true CN103145167A (zh) 2013-06-12
CN103145167B CN103145167B (zh) 2015-09-23

Family

ID=48543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35909.6A Active CN103145167B (zh) 2013-01-30 2013-01-30 氢氧化镧纳米颗粒的可控合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4516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86037A (zh) * 2016-07-18 2016-12-07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采用模板法制备的棒状La(OH)3纳米晶及其方法
CN110563018A (zh) * 2018-06-05 2019-12-13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高分散纳米氢氧化镧的制备方法
CN110670075A (zh) * 2019-10-24 2020-01-10 莫林祥 一种La2O3-CdS光致阴极保护性能的光阳极复合材料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58206A1 (en) * 2006-04-14 2008-03-06 The Board Of Regents Of The Nevada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Arsenic absorbing composition and methods of us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58206A1 (en) * 2006-04-14 2008-03-06 The Board Of Regents Of The Nevada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Arsenic absorbing composition and methods of use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治平等: "氢氧化镧和氢氧化钕微粉的制备", 《稀土》, vol. 25, no. 3, 30 June 2004 (2004-06-30) *
朱文庆等: "反相微乳液介质中氢氧化镧纳米棒的合成与表征",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vol. 23, no. 1, 31 March 2010 (2010-03-31)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86037A (zh) * 2016-07-18 2016-12-07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采用模板法制备的棒状La(OH)3纳米晶及其方法
CN110563018A (zh) * 2018-06-05 2019-12-13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高分散纳米氢氧化镧的制备方法
CN110563018B (zh) * 2018-06-05 2020-10-27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高分散纳米氢氧化镧的制备方法
CN110670075A (zh) * 2019-10-24 2020-01-10 莫林祥 一种La2O3-CdS光致阴极保护性能的光阳极复合材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45167B (zh) 2015-09-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K1931689T3 (en) Ferric citrate pharmaceutical grade for use in medicine
US9050316B2 (en) Pharmaceutical-grade ferric organic compounds, uses thereof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CN101304753B (zh) 镧化合物的制药用途
CN105616397A (zh) 治疗慢性肾病的方法
AU2013334776B2 (en) Microporous zirconium silicate for treating hyperkalemia
CN101018555A (zh) 用羟基碳酸镧治疗高磷酸盐血症的方法
CN102143742A (zh) 磷酸盐结合材料及其用途
CN103145167B (zh) 氢氧化镧纳米颗粒的可控合成
KR20050083658A (ko) 철-함유 제제에 대한 생물학적 등가 시험
WO2017044486A1 (en) Threonate compound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JP2009526086A (ja) 燐酸過剰血による病気を治療する薬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S2943007T3 (es) Silicato de circonio microporoso y diuréticos para la reducción de potasio y tratamiento de enfermedades renales crónicas y/o cardiopatías crónicas
CN102010512A (zh) 水溶性壳聚糖微粒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142647A (zh) 氢氧化镧对高磷血症及相关病症的治疗作用
CN102525938B (zh) 盐酸米诺环素纳米碳酸钙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Berthon et al. Why aluminum phosphate is less toxic than aluminum hydroxide.
CN112402448B (zh) 碘酸盐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RU2274453C1 (ru) Фармацевтическая композиция для стабилизации гемостаза и купирования патологических процессов в организме
CA2933048A1 (en) Zirconium silicate for treating hyperkalemia without co-administering lithium
reddy Challa et al. Gastric ULCER Prevention by Lansoprazole
TW201438723A (zh) 用於高血鉀治療之微孔矽酸鋯
DE102010023850A1 (de) Funktionalisierte Nanopartikel mit verbesserter Bioverfügbarkei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