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44332A - 胎体组件传递装置及其传递方法 - Google Patents
胎体组件传递装置及其传递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144332A CN103144332A CN2011104036329A CN201110403632A CN103144332A CN 103144332 A CN103144332 A CN 103144332A CN 2011104036329 A CN2011104036329 A CN 2011104036329A CN 201110403632 A CN201110403632 A CN 201110403632A CN 103144332 A CN103144332 A CN 10314433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ing
- driving
- tire
- moving
- ty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5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2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52254 Catostomid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5 oscil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04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8—Building tyres
- B29D30/20—Building tyres by the flat-tyre method, i.e. building on cylindrical drums
- B29D30/24—Drums
- B29D30/26—Accessories or details, e.g. membranes, transfer rings
- B29D30/2607—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annular tyre components during the building-up stage, e.g. from the first stage to the second stage building dru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yre Moulding (AREA)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所述的胎体组件传递装置及其传递方法,在驱动装置与移取执行机构之间采用一转盘轴承以将驱动力传递并转化为沿径向推动移取执行机构的推力,从而提高数个执行终端动作上的一致性与操作精度,以利于提高针对胎体件与胎圈的夹持力控制精确。胎体组件传递装置包括有通过底部或顶部的滑行轨道往复滑动的胎体中心环、左胎圈传递环、右胎圈传递环和胎侧扩充环。胎体中心环具有一环体,在环体上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和数组胎体移取装置,每组胎体移取装置的末端安装有胎体移取爪。数个胎体移取爪处于固定并移取胎体件的同一个圆柱面上,并且所构成圆柱的中心轴线与环体的中心轴线重合或平行;在第一驱动装置与数组胎体移取装置之间设置一转盘轴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轮胎制造的胎体组件传递装置及其传递方法,具体地针对构成胎胚的胎体组件实现径向上多角度、同步移取,属于橡胶机械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在橡胶轮胎的制造过程中,复合层结构的均匀性是影响轮胎安全使用性能的最直接与最关键的因素之一。现有采用的二鼓或三鼓轮胎成型机,通常是在胎体鼓上完成胎体组件的制备,然后再传递至成型鼓上以进行压合、反包等工艺制成胎胚。
如公开下述方案内容的在先申请,申请号200720019550,名称为胎体夹持环,其采用沿圆周等距均布的磁性吸合装置以磁性吸合胎体件。即在底板上通过螺栓固定有一胎体环和一驱动气缸,胎体环内部嵌套一驱动环,驱动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在驱动环上,在驱动环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沿圆周均匀分布的磁性吸盘,所述的磁性吸盘连接在传递装置上;传递装置包括与所述磁性吸盘同侧的驱动环上的滑动导轨,以及在驱动环的圆周上设置的长槽;滑动导轨通过螺栓固定在驱动环上,一滑块通过轴和滑动套同时嵌套在滑动导轨和长槽中;磁性吸盘通过螺栓连接到滑块上。
上述方案中,驱动气缸驱动所述的驱动环轴向转动,依靠驱动环上滑动导轨的推力、通过滑块实现沿径向同时推出或拖回磁性吸盘,以完成胎体件的磁性吸合、夹持与输送。沿驱动环周向分布的数条滑动导轨与对应滑块之间的摩擦力,会因装配精度、使用时间的变化而相应地改变,因此会造成数个滑块在相同导向推力作用下的推进距离相互产生差异,导致数个磁性吸盘沿径向移动产生相互错位,不利于提高吸附胎体件的稳定性,甚至会形成胎体件变形而影响到胎胚制造质量。
现有技术的胎体组件传递设备,通常还存在以下主要缺陷:
1、如采取气动式夹持执行机构,对于夹持力的精确控制难度很大,夹持力太小容易造成胎体滑移,夹持力太大又容易造成胎体变形,都直接影响到胎胚复合层结构的均匀性。
2、如采用机械式夹持执行机构,在长期高频率地摆转运动与直线运动条件下,运动结合部位极易造成磨损,从而引起运动部件产生蹩劲与蛇形轨迹,如上述在先申请专利中滑动导轨与滑块,因此较为显著地影响到胎圈与胎体件的夹持与传递的精度,进而对胎胚成型的动平衡与均匀性产生不利影响。
3、如采用真空吸盘式夹持执行机构,对于气源稳定性的要求较高,且真空吸盘较易破损而造成检修成本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述的胎体组件传递装置及其传递方法,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与不足而在驱动装置与移取执行机构之间采用一转盘轴承,以将驱动装置的驱动力传递并转化为沿径向推动移取执行机构的推力,从而提高数个执行终端动作上的一致性与操作精度,有利于提高针对胎体件与胎圈的夹持力控制精确,避免因夹持力失当而造成的胎体组件滑移或变形等问题。
另一发明目的是,在长期高频率旋转摆动与直线运动条件下,有效地减小运动导向与夹持执行机构之间的磨损,且提高驱动力传递的顺滑性能。
发明目的还在于,提高针对夹持执行机构伸缩精度的控制,以适用于各种型号与规格尺寸胎体组件的准确传递。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所述的胎体组件传递装置主要包括有:
通过底部或顶部的滑行轨道往复滑动的用于传递胎体件的胎体中心环、用于传递左、右胎圈的左胎圈传递环和右胎圈传递环,以及用于实施胎侧扩充的胎侧扩充环。与现有技术的区别之处在于,
所述的胎体中心环具有一环体,在环体上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和数组胎体移取装置,每组胎体移取装置的末端安装有胎体移取爪。
数个胎体移取爪处于固定并移取胎体件的同一个圆柱面上,并且所构成圆柱的中心轴线与环体的中心轴线重合或平行;
在第一驱动装置与数组胎体移取装置之间设置一转盘轴承,转盘轴承用于将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力传递并转化为数个胎体移取爪同步地、沿环体径向的往复移动。
如上述基本方案,区别与现有技术,在第一驱动装置与胎体移取装置之间采用转盘轴承,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转盘轴承旋转,由转盘轴承将旋转驱动力转化为径向推动胎体移取爪直线往复移动的推力,以形成数组胎体移取爪同步定位、拾取与移走胎体件的准确控制。
基于本发明的设计构思,能够实现驱动转盘轴承进行轴向旋转的驱动机构,可以是旋转气缸、减速电机或液压缸等;
转盘轴承在旋转过程中形成针对胎体移取爪进行直线往复移动的推力传递机构,可以是螺杆-螺母、滚珠丝杠-丝母、同步带-同步带轮或齿轮-齿条等;
在此较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是,在转盘轴承的内圈,设置有周向分布的驱动齿。
所述的第一驱动装置包括有,轴设于环体上的主动齿轮、以及驱动主动齿轮轴向旋转的旋转气缸或减速电机。主动齿轮啮合连接于驱动齿。
按此方案,旋转气缸或减速电机驱动主动齿轮进行轴向旋转,通过主动齿轮与驱动齿之间的啮合以带动转盘轴承在环体内径进行轴向旋转,从而实现第一驱动装置向转盘轴承的驱动力传递。并且,在旋转气缸或减速电机的驱动下,主动齿轮与转盘轴承轴向旋转的角速度相同,并且能够通过主动齿轮控制转盘轴承轴向旋转的角度。
另一优选的实施方案是,在转盘轴承的内圈,设置有周向分布的驱动齿;
所述的第一驱动装置包括有,轴设于环体上的主动齿轮、以及驱动主动齿轮轴向旋转的驱动气缸;主动齿轮贯穿环体而固连于转盘轴承。
如该方案,所述的驱动气缸在驱动主动齿轮轴向旋转的同时,主动齿轮带动环体另一侧的转盘轴承进行轴向旋转,从而实现第一驱动装置向转盘轴承的驱动力传递。由于在环体两侧,主动齿轮带动转盘轴承同时进行轴向旋转,因此,主动齿轮与转盘轴承轴向旋转的角速度也是相同的。
为进一步地控制转盘轴承在进行轴向旋转的角度是可变的,可采取的改进方案是,在所述驱动气缸的驱动端,安装一啮合连接于主动齿轮的齿条;驱动气缸包括有轴向串联的第一驱动气缸和第二驱动气缸。第一驱动气缸与第二驱动气缸的行程相互叠加,可实现多个驱动行程的控制。
采取上述2种各自独立、具有单一性的第一驱动装置的基础上,针对胎体移取装置的结构改进方案是:
每组胎体移取装置,包括有连接于环体上的滑架和一组从动齿轮,在滑架的末端安装有胎体移取爪;在滑架上设置有径向齿条,从动齿轮分别啮合连接于径向齿条和转盘轴承内圈的周向分布的驱动齿。
在转盘轴承进行轴向旋转时,其驱动齿可带动从动齿轮以相同的角速度旋转,同时从动齿轮又能够沿环体的径向推拉所述的径向齿条,因此滑架末端的胎体移取爪能够沿环体径向往复移动以实现针对胎体件的定位、夹持与移取。
由于数组胎体移取装置的从动齿轮,均通过同一转盘轴承传递径向推拉作用力,所以数个胎体移取爪能够实现同步地、沿环体径向往复伸出或缩回,有利于提高针对胎体件夹持力的控制较为精确,避免因夹持力失当而造成诸多缺点。
为提高胎体移取爪径向往复移动的顺滑性能、降低机械运动的阻力,可对应于每组胎体移取装置,在环体上至少安装有一个沿环体径向分布的滑轨;
在滑架上、沿环体径向安装有啮合连接于滑轨的滑块。
在上述滑轨与滑块之间的导向机构作用下,滑架能够满足长期、高频率地直线运动要求,径向齿条与从动齿轮之间、滑轨与滑块之间均不易造成磨损,胎体移取爪也不易产生径向运动的蹩劲,从而进一步地提高针对胎体件的夹持作用力与传递的精度。
为适应不同型号胎胚的半径尺寸,胎体移取爪径向移动的最大行程需要进行调整,为此可按下述优化方案实施:
在环体上安装一限位块,在滑架上连接一穿套限位块的导杆,在导杆末端套设一限位螺母。
当需要调整胎体移取爪径向移动的最大行程时,可调节限位螺母相对于导杆末端的位置。当滑架移动时,限位螺母抵靠于限位块而阻止导杆继续移动,此时滑架被依靠外力而静止,滑架末端的胎体移取爪行程被限定在可控的范围内。
为优化针对胎体件表面的夹持作用力更为适当、避免因夹持过大而损伤胎体件或因夹持过小而发生胎体件滑移、变形等现象,在此可采了磁性吸附结构。
即在胎体移取爪的内端面上,设置有数个用于磁性吸附胎体件的磁块,通过磁性吸附能够有效性均衡胎体件表面的夹持作用力,胎体件表面不易变形、胎体件整体也不易滑移或偏转。
基于本发明所述胎体组件传递装置的结构改进,同时还实现了下述胎体组件传递方法:
在胎体鼓与成型鼓之间通过底部或顶部的滑行轨道,胎体中心环、左胎圈传递环和右胎圈传递环同步地传递胎体组件以参与胎胚的制备过程;
在胎体鼓上完成胎体组件的贴合加工后,通过胎侧扩充环将胎侧的侧部端口扩充为喇叭状。与现有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
在胎体件的传递过程中,在胎体中心环上通过转盘轴承将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力传递并转化为数个胎体移取爪同步地、沿环体径向的往复移动,以形成固定并移取胎体件的同一个圆柱面;
数个胎体移取爪所构成的圆柱中心轴线与环体的中心轴线重合或平行。
较为细化与优选的传递方法改进方式是,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的转盘轴承轴向旋转,在转盘轴承内圈周向分布的驱动齿啮合并带动胎体移取装置的从动齿轮以相同的角速度进行旋转,并依次驱动径向齿条、滑架末端的胎体移取爪沿环体径向伸出或缩回。
综上内容,本发明胎体组件传递装置及其传递方法具有的优点与有益效果是:
1、采用转盘轴承以轴向旋转转化为胎体移取爪的径向往复移动,能够保证并提高数个胎体移取爪在夹持与移取动作上的一致性与操作精度。
2、实现了包括胎体件在内的胎体组件的精确移取,胎体传递组件之间执行机构的同心定位性能较高,使得所制备的胎体组件复合结构紧密,有利于保证胎胚均匀性。
3、能够提高包括胎体件在内的胎体组件的夹持力控制精度,避免因夹持力失当而造成的胎体组件滑移或变形等问题。
4、所采用的摆转与直线运动部件采取滑动导向结构,能够有效地减小运动、导向与夹持执行机构之间的磨损,提高驱动力传递的顺滑性和准确性。
5、实现包括胎体移取爪在内的胎体组件夹持执行机构径向移动行程的控制,能够适用于各种型号胎胚的半径尺寸、提高针地胎体组件表面夹持作用力的调整。
6、采用磁性吸附式的夹持机构,能够将胎体组件按工艺要求进行定位、吸附拾取与传递,有利于提高胎胚整体制备质量。
附图说明
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所述胎体组件传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胎体中心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所述另一实施例的胎体中心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右胎圈传递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胎侧扩充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后部结构示意图;
如图1至图6所示,胎体中心环1,左胎圈传递环2,右胎圈传递环3,胎侧扩充环4;
环体10,主动齿轮101,旋转气缸102,齿条104,第一驱动气缸105,第二驱动气缸106,胎体移取爪11,磁块111,转盘轴承12,驱动齿121,滑架13,导杆131,从动齿轮14,径向齿条15,滑轨16,滑块17,限位块18,限位螺母19;
胎圈环体30,胎圈主动齿轮301,胎圈旋转气缸302,胎圈夹持爪31,胎圈转盘轴承32,胎圈驱动齿321,胎圈滑架33,胎圈导杆331,胎圈从动齿轮34,胎圈径向齿条35,胎圈滑轨36,胎圈滑块37,胎圈限位块38,胎圈限位螺母39;
胎侧环体40,胎侧主动齿轮401,胎侧齿条404,胎侧第一驱动气缸405,胎侧第二驱动气缸406,胎侧扩充爪41,胎侧转盘轴承42,胎侧驱动齿421,胎侧滑架43,胎侧导杆431,胎侧从动齿轮44,胎侧径向齿条45,胎侧滑轨46,胎侧滑块47,胎侧限位块48,胎侧限位螺母49。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的胎体组件传递装置包括有:
通过底部或顶部的滑行轨道往复滑动的用于传递胎体件的胎体中心环1、用于传递左、右胎圈的左胎圈传递环2和右胎圈传递环3,以及用于实施胎侧扩充的胎侧扩充环4。其中,
所述的胎体中心环1具有一环体10,以及设置在环体10上的第一驱动装置和数组胎体移取装置。
在第一驱动装置与数组胎体移取装置之间设置一转盘轴承12,在转盘轴承12的内圈设置有周向分布的驱动齿121。
第一驱动装置包括有,轴设于环体10上的主动齿轮101、以及驱动主动齿轮101轴向旋转的旋转气缸102,主动齿轮101啮合连接于驱动齿121。
胎体移取装置包括有,连接于环体10上的滑架13和一组从动齿轮14,在滑架13的末端安装有胎体移取爪11;在滑架13上设置有径向齿条15,从动齿轮14分别啮合连接于驱动齿121和径向齿条15。
转盘轴承12用于将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力传递并转化为数个胎体移取爪11同步地、沿环体10径向的往复移动,以形成数组胎体移取爪11同步定位、拾取与移走胎体件的准确控制。
数个胎体移取爪11处于固定并移取胎体件的同一个圆柱面上,并且所构成圆柱的中心轴线与环体10的中心轴线重合或平行。
旋转气缸102驱动主动齿轮101进行轴向旋转,通过主动齿轮101与驱动齿121之间的啮合以带动转盘轴承12在环体10内径进行轴向旋转,从而实现第一驱动装置向转盘轴承12的驱动力传递。并且在旋转气缸102驱动下,主动齿轮101与转盘轴承12轴向旋转的角速度相同,即可通过主动齿轮101控制转盘轴承12轴向旋转的角度。
在转盘轴承12进行轴向旋转时,其驱动齿121带动从动齿轮14以相同的角速度旋转,从动齿轮14能够沿环体10的径向推拉径向齿条15,滑架13末端的胎体移取爪11能够沿环体10径向往复移动以实现针对胎体件的定位、夹持与移取。
由于数组胎体移取装置的从动齿轮14,均通过同一转盘轴承12传递径向推拉作用力,所以数个胎体移取爪11能够实现同步地、沿环体10径向往复伸出或缩回,因此有利于提高针对胎体件夹持力的控制较为精确,避免因夹持力失当而造成诸多缺点。
对应于每组胎体移取装置,在环体10上至少安装有一个沿环体10径向分布的滑轨16;在滑架13上、沿环体10径向安装有啮合连接于滑轨16的滑块17。
在滑轨16与滑块17之间相互导向作用下,滑架13能够满足长期、高频率地直线运动要求,径向齿条15与从动齿轮14之间不易造成磨损,胎体移取爪11也不易在径向运动过程中出现蹩劲或偏转。
在环体10上安装一限位块18,在滑架13上连接一穿套限位块18的导杆131,在导杆131末端套设一限位螺母19。
针对不同型号胎胚的半径尺寸,可通过上述结构准确地调整胎体移取爪11径向移动的最大行程。即通过调节限位螺母19相对于导杆131末端的位置,在滑架13移动时,限位螺母19抵靠于限位块18而阻止导杆131继续移动,此时滑架13被依靠外力而静止,胎体移取爪11的径向行程被可控地进行限定。
在胎体移取爪11的内端面上,设置有数个用于磁性吸附胎体件的磁块111。
采用磁性吸附能够有效性均衡胎体件表面的夹持作用力,胎体件表面不易变形、胎体件整体也不易滑移或偏转。
如图4至图6所示,基于上述胎体中心环1结构的改进与应用,本实施例针对左胎圈传递环2、右胎圈传递环3和胎侧扩充环4采取相同的转盘轴承结构,以将驱动力传递并转化为沿径向推动移取执行机构的推力。具体地,
所述的右胎圈传递环3具有一胎圈环体30,以及设置在胎圈环体30上的驱动装置和数组胎圈移取装置,在驱动装置与数组胎圈移取装置之间设置一胎圈转盘轴承32,在胎圈转盘轴承32的内圈设置有周向分布的胎圈驱动齿321。
驱动装置包括有,轴设于胎圈环体30上的胎圈主动齿轮301、以及驱动胎圈主动齿轮301轴向旋转的胎圈旋转气缸302,胎圈主动齿轮301啮合连接于胎圈驱动齿321。
胎圈移取装置包括有,连接于胎圈环体30上的胎圈滑架33和一组胎圈从动齿轮34,在胎圈滑架33的末端安装有胎圈移取爪31;在胎圈滑架33上设置有胎圈径向齿条35,胎圈从动齿轮34分别啮合连接于胎圈驱动齿321和胎圈径向齿条35。
胎圈转盘轴承32用于将驱动装置的驱动力传递并转化为数个胎圈移取爪31同步地、沿胎圈环体30径向的往复移动,以同步定位、拾取与移走右胎圈,能够提高提高针对右胎圈夹持力的精确控制,避免因夹持力失当而造成诸多缺点。
对应于每组胎体移取装置,在胎圈环体30上至少安装有一个沿胎圈环体30径向分布的胎圈滑轨36;在胎圈滑架33上、沿胎圈环体30径向安装有啮合连接于胎圈滑轨36的胎圈滑块37。
在胎圈环体30上安装一胎圈限位块38,在胎圈滑架33上连接一穿套胎圈限位块38的胎圈导杆331,在胎圈导杆331末端套设一胎圈限位螺母39。
左胎圈传递环2的结构与右胎圈传递环3沿胎体中心环1左右对称,以便针对左胎圈实施相同的同步定位、拾取与移走操作。
所述的胎侧扩充环4具有一胎侧环体40,以及设置在胎侧环体40上的驱动装置和数组胎侧扩充装置,在驱动装置与数组胎侧扩充装置之间设置一胎侧转盘轴承42,在胎侧转盘轴承42的内圈设置有周向分布的胎侧驱动齿421。
驱动装置包括有,轴设于胎侧环体40上的胎侧主动齿轮401、以及驱动胎侧主动齿轮401轴向旋转的胎侧驱动气缸,胎侧主动齿轮401贯穿胎侧环体40而固连于胎侧转盘轴承42。
胎侧驱动气缸的驱动端安装一啮合连接于胎侧主动齿轮401的胎侧齿条404,驱动气缸包括有轴向串联的胎侧第一驱动气缸405和胎侧第二驱动气缸406。
胎侧移取装置包括有,连接于胎侧环体40上的胎侧滑架43和一组胎侧从动齿轮44,在胎侧滑架43的末端安装有胎侧移取爪41;在胎侧滑架43上设置有胎侧径向齿条45,胎侧从动齿轮44分别啮合连接于胎侧驱动齿421和胎侧径向齿条45。
胎侧转盘轴承42用于将驱动装置的驱动力传递并转化为数个胎侧扩充爪41同步地、沿胎侧环体40径向的往复移动,以同步地定位于胎体件侧部。
对应于每组胎侧扩充装置,在胎侧环体40上至少安装有一个沿胎侧环体40径向分布的胎侧滑轨46;在胎侧滑架43上、沿胎侧环体40径向安装有啮合连接于胎侧滑轨46的胎侧滑块47。
在胎侧环体40上安装一胎侧限位块48,在胎侧滑架43上连接一穿套胎侧限位块48的胎侧导杆431,在胎侧导杆431末端套设一胎侧限位螺母49。
如上述胎体组件传递装置,由于在各个环体的驱动装置与移取、执行机构之间采用一转盘轴承,从而提高了数个执行终端动作上的一致性与操作精度,有利于提高针对胎体件与左、右胎圈的夹持力精确控制,以及针对胎体件侧部的扩充操作精度,避免因夹持力失当而造成的胎体组件滑移或变形等问题。
基于上述胎体组件传递装置结构的应用,本实施例还实现了如下胎体组件传递方法:
在胎体鼓与成型鼓之间通过底部或顶部的滑行轨道,胎体中心环1、左胎圈传递环2和右胎圈传递环3同步地传递胎体组件以参与胎胚的制备过程;
在胎体鼓上完成胎体组件的贴合加工后,通过胎侧扩充环4将胎侧的侧部端口扩充为喇叭状;
在胎体件的传递过程中,在胎体中心环1上通过转盘轴承12将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力传递并转化为数个胎体移取爪11同步地、沿环体10径向的往复移动,以形成固定并移取胎体件的同一个圆柱面;数个胎体移取爪11所构成的圆柱中心轴线与环体10的中心轴线重合或平行;
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的转盘轴承12轴向旋转,在转盘轴承12内圈周向分布的驱动齿121啮合带动胎体移取装置的从动齿轮14以相同的角速度旋转、并驱动径向齿条15、滑架13末端的胎体移取爪11沿环体10径向伸出或缩回。
以右胎圈的传递过程为例,在右胎圈中心环3上通过胎圈转盘轴承32将驱动装置的驱动力传递并转化为数个胎圈移取爪31同步地、沿胎圈环体30径向的往复移动,以形成固定并移取右胎圈的同一个圆柱面;数个胎圈移取爪31所构成的圆柱中心轴线与胎圈环体30的中心轴线重合或平行;
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的胎圈转盘轴承32轴向旋转,在胎圈转盘轴承32内圈周向分布的胎圈驱动齿321啮合带动胎圈移取装置的胎圈从动齿轮34以相同的角速度旋转、并驱动胎圈径向齿条35、胎圈滑架33末端的胎圈移取爪31沿胎圈环体30径向伸出或缩回。
左胎圈的传递与右胎圈的传递过程相同,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待胎侧扩充完毕后,胎体中心环1、左胎圈传递环2与右胎圈传递环3沿滑轨将胎体鼓(图中未示出)上完成贴合操作的胎体筒吸附并整体地移动至成型鼓(图中未示出),胎体组件传递装置整体复位至初始状态。
实施例2,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1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胎体中心环1采取不同的第一驱动装置,具体地:
第一驱动装置包括有,轴设于环体10上的主动齿轮101、以及驱动主动齿轮101轴向旋转的驱动气缸;主动齿轮101贯穿环体10而固连于转盘轴承12。
在驱动气缸的驱动端安装一啮合连接于主动齿轮101的齿条104,驱动气缸包括有轴向串联的第一驱动气缸105和第二驱动气缸106。
驱动气缸在驱动主动齿轮101轴向旋转的同时,主动齿轮101带动环体10另一侧的转盘轴承12进行轴向旋转,从而实现第一驱动装置向转盘轴承12的驱动力传递。
第一驱动气缸105与第二驱动气缸106的行程相互叠加,可实现多个驱动行程的控制。
在实施例2中胎体中心环1的其他部分结构、左胎圈传递环2、右胎圈传递环3和胎侧扩充环4的结构相同,胎体组件的传递方法也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
Claims (10)
1.一种胎体组件传递装置,包括有通过底部或顶部的滑行轨道往复滑动的用于传递胎体件的胎体中心环(1)、用于传递左、右胎圈的左胎圈传递环(2)和右胎圈传递环(3),以及用于实施胎侧扩充的胎侧扩充环(4),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胎体中心环(1)具有一环体(10),在环体(10)上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和数组胎体移取装置,每组胎体移取装置的末端安装有胎体移取爪(11);
数个胎体移取爪(11)处于固定并移取胎体件的同一个圆柱面上,并且所构成圆柱的中心轴线与环体(10)的中心轴线重合或平行;
在第一驱动装置与数组胎体移取装置之间设置一转盘轴承(12),转盘轴承(12)用于将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力传递并转化为数个胎体移取爪(11)同步地、沿环体(10)径向的往复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体组件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盘轴承(12)的内圈,设置有周向分布的驱动齿(121);
所述的第一驱动装置包括有,轴设于环体(10)上的主动齿轮(101)、以及驱动主动齿轮(101)轴向旋转的旋转气缸(102)或减速电机;
主动齿轮(101)啮合连接于驱动齿(1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体组件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盘轴承(12)的内圈,设置有周向分布的驱动齿(121);
所述的第一驱动装置包括有,轴设于环体(10)上的主动齿轮(101)、以及驱动主动齿轮(101)轴向旋转的驱动气缸;
主动齿轮(101)贯穿环体(10)而固连于转盘轴承(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胎体组件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气缸的驱动端,安装一啮合连接于主动齿轮(101)的齿条(104);
驱动气缸包括有轴向串联的第一驱动气缸(105)和第二驱动气缸(106)。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胎体组件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胎体移取装置,包括有连接于环体(10)上的滑架(13)和一组从动齿轮(14),在滑架(13)的末端安装有胎体移取爪(11);
在滑架(13)上设置有径向齿条(15),从动齿轮(14)分别啮合连接于驱动齿(121)和径向齿条(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胎体组件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对应于每组胎体移取装置,在环体(10)上至少安装有一个沿环体(10)径向分布的滑轨(16);
在滑架(13)上、沿环体(10)径向安装有啮合连接于滑轨(16)的滑块(1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胎体组件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环体(10)上安装一限位块(18),在滑架(13)上连接一穿套限位块(18)的导杆(131),在导杆(131)末端套设一限位螺母(1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胎体组件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胎体移取爪(11)的内端面上,设置有数个用于磁性吸附胎体件的磁块(111)。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所述胎体组件传递装置实现的胎体组件传递方法,在胎体鼓与成型鼓之间通过底部或顶部的滑行轨道,胎体中心环(1)、左胎圈传递环(2)和右胎圈传递环(3)同步地传递胎体组件以参与胎胚的制备过程;
在胎体鼓上完成胎体组件的贴合加工后,通过胎侧扩充环(4)将胎侧的侧部端口扩充为喇叭状,其特征在于:
在胎体件的传递过程中,在胎体中心环(1)上通过转盘轴承(12)将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力传递并转化为数个胎体移取爪(11)同步地、沿环体(10)径向的往复移动,以形成固定并移取胎体件的同一个圆柱面;
数个胎体移取爪(11)所构成的圆柱中心轴线与环体(10)的中心轴线重合或平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胎体组件传递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的转盘轴承(12)轴向旋转,在转盘轴承(12)内圈周向分布的驱动齿(121)啮合带动胎体移取装置的从动齿轮(14)以相同的角速度旋转、并驱动径向齿条(15)、滑架(13)末端的胎体移取爪(11)沿环体(10)径向伸出或缩回。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4036329A CN103144332A (zh) | 2011-12-07 | 2011-12-07 | 胎体组件传递装置及其传递方法 |
PCT/CN2012/086208 WO2013083089A1 (zh) | 2011-12-07 | 2012-12-07 | 胎体组件传递装置及其传递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4036329A CN103144332A (zh) | 2011-12-07 | 2011-12-07 | 胎体组件传递装置及其传递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144332A true CN103144332A (zh) | 2013-06-12 |
Family
ID=485427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4036329A Pending CN103144332A (zh) | 2011-12-07 | 2011-12-07 | 胎体组件传递装置及其传递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144332A (zh) |
WO (1) | WO2013083089A1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34163A (zh) * | 2013-08-17 | 2013-12-11 | 软控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胎体组件传递装置 |
CN103963330A (zh) * | 2014-04-25 | 2014-08-06 | 芜湖得瑞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高精度乘用轮胎二次法成型机 |
CN105328698A (zh) * | 2015-10-29 | 2016-02-17 | 芜湖市泰能电热器具有限公司 | 一种棒料快速夹紧抓取装置 |
CN106142612A (zh) * | 2015-04-04 | 2016-11-23 | 青岛软控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胎体筒传递装置 |
CN110744846A (zh) * | 2019-10-15 | 2020-02-04 | 大陆马牌轮胎(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化强的轮胎成型机滚压装置 |
CN115279600A (zh) * | 2020-02-28 | 2022-11-01 | Gv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车轮的紧急轮附接件 |
CN115534380A (zh) * | 2022-12-05 | 2022-12-30 | 天津赛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带束环瓦块伸缩调整结构的大行程垂直涨缩带束环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012538Y (zh) * | 2007-03-19 | 2008-01-30 | 青岛高校软控股份有限公司 | 胎体夹持环 |
CN201333808Y (zh) * | 2008-11-14 | 2009-10-28 | 桂林橡胶机械厂 | 轮胎成型机胎体传递环夹持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NL8100425A (nl) * | 1981-01-29 | 1982-08-16 | Vmi Epe Holland | Overbrengmechanisme. |
CN202412723U (zh) * | 2011-12-07 | 2012-09-05 | 软控股份有限公司 | 胎体组件装置 |
-
2011
- 2011-12-07 CN CN2011104036329A patent/CN103144332A/zh active Pending
-
2012
- 2012-12-07 WO PCT/CN2012/086208 patent/WO2013083089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012538Y (zh) * | 2007-03-19 | 2008-01-30 | 青岛高校软控股份有限公司 | 胎体夹持环 |
CN201333808Y (zh) * | 2008-11-14 | 2009-10-28 | 桂林橡胶机械厂 | 轮胎成型机胎体传递环夹持装置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34163A (zh) * | 2013-08-17 | 2013-12-11 | 软控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胎体组件传递装置 |
WO2015024272A1 (zh) * | 2013-08-17 | 2015-02-26 | Yuan Zhongxue | 一种胎体组件传递装置 |
CN103963330A (zh) * | 2014-04-25 | 2014-08-06 | 芜湖得瑞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高精度乘用轮胎二次法成型机 |
CN106142612A (zh) * | 2015-04-04 | 2016-11-23 | 青岛软控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胎体筒传递装置 |
CN105328698A (zh) * | 2015-10-29 | 2016-02-17 | 芜湖市泰能电热器具有限公司 | 一种棒料快速夹紧抓取装置 |
CN110744846A (zh) * | 2019-10-15 | 2020-02-04 | 大陆马牌轮胎(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化强的轮胎成型机滚压装置 |
CN115279600A (zh) * | 2020-02-28 | 2022-11-01 | Gv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车轮的紧急轮附接件 |
CN115534380A (zh) * | 2022-12-05 | 2022-12-30 | 天津赛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带束环瓦块伸缩调整结构的大行程垂直涨缩带束环 |
CN115534380B (zh) * | 2022-12-05 | 2023-03-24 | 天津赛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带束环瓦块伸缩调整结构的大行程垂直涨缩带束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3083089A1 (zh) | 2013-06-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144332A (zh) | 胎体组件传递装置及其传递方法 | |
WO2013083086A1 (zh) | 胎体组件装置及其方法 | |
CN201012538Y (zh) | 胎体夹持环 | |
CN109516207B (zh) | 一种板材转运装置 | |
CN106240256B (zh) | 直线型轮胎装配线 | |
CN101665006B (zh) | 上环形胎面成型机及其方法 | |
CN107139512B (zh) | 两工位胎圈装卸机 | |
CN109483599B (zh) | 电动式机器人末端快换装置 | |
EP2796278B1 (en) | Tire building machine and boost turn-up method thereof | |
CN202344864U (zh) | 胎体组件传递装置 | |
CN202045890U (zh) | 胎圈传递环 | |
CN108639192B (zh) | 一种脚轮支架组件的生产设备 | |
CN107327552B (zh) | 一种大行程竖直丝杠进给系统 | |
CN106671319B (zh) | 连杆式机械手 | |
CN201257760Y (zh) | 上环形胎面成型机 | |
CN105269567A (zh) | 一种平台机械手 | |
CN206298195U (zh) | 一种新型步进送料装置 | |
CN103508164B (zh) | 一种日用瓷修坯机的离合式转盘定位输送装置 | |
CN202412723U (zh) | 胎体组件装置 | |
CN209096078U (zh) | 全钢子午线轮胎胎面胎体传递系统 | |
CN216180580U (zh) | 一种用于轮胎硫化机的机械爪及轮胎硫化机 | |
CN206544269U (zh) | 连杆式机械手 | |
CN102211710A (zh) | 汽车轮胎装配系统 | |
CN103072199B (zh) | 一种双气缸全自动气动切坯机 | |
CN114986329A (zh) | 一种用于压缩机活塞部件的加工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