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33373A - 风扇 - Google Patents

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33373A
CN103133373A CN2012104572689A CN201210457268A CN103133373A CN 103133373 A CN103133373 A CN 103133373A CN 2012104572689 A CN2012104572689 A CN 2012104572689A CN 201210457268 A CN201210457268 A CN 201210457268A CN 103133373 A CN103133373 A CN 1031333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tainer
access
space
cap
thru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5726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33373B (zh
Inventor
平山正士
丰岛弘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1333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333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333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3337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 F04D25/06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the electric motor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tegration in the pump
    • F04D25/0613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the electric motor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tegration in the pump the electric motor being of the inside-out type, i.e. the rotor is arranged radially outside a central stator
    • F04D25/0626Details of the lubr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6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 H02K5/167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using sliding-contact or spherical cap bearings
    • H02K5/1675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using sliding-contact or spherical cap bearings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ary shaft at only one end of the ro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Sealing Of Bearings (AREA)
  • Sliding-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扇,其具有马达以及多个叶片,所述马达具有:转子保持架,所述多个叶片配置于所述转子保持架;轴;套筒,所述轴插入于所述套筒中;保持架,其保持所述套筒;以及推力板,其配置于所述轴的下侧,在所述轴与所述套筒之间的径向间隙构成有在径向支撑所述轴的径向轴承部,在所述推力板与所述保持架之间构成有下密封部,润滑油的下侧的界面位于所述下密封部,在所述保持架与所述套筒之间构成有上密封部,所述润滑油的上侧的界面位于所述上密封部,所述保持架具有构成连通路的连通路形成部,所述连通路将所述转子保持架的内部与所述上密封部之间的上部空间、和所述下密封部所位于的下部空间连通。

Description

风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产生空气流的风扇。
背景技术
以往,在各种电子设备的壳体内部设有用于冷却电子部件的冷却风扇。在日本公报实公平6-31199号公报中所公开的一种风扇马达具有壳体、定子、套筒、轴、环状部件、转子以及多个叶片。定子设于壳体的内筒的外周。套筒嵌合并固定于内筒内。轴插入于套筒内。在轴的外周面设有动压产生用的槽。环状部件嵌合并固定于轴的下端部。环状部件与套筒的下表面在轴向对置。在套筒与轴之间以及在套筒与环状部件之间封入有润滑流体。转子固定于轴的上端部。在转子的圆筒状的安装部件的内周固定有磁铁,且磁铁与定子在径向对置。多个叶片固定于安装部件的外周。在风扇马达中,由轴以及套筒构成径向动压轴承。且由套筒以及环状部件构成轴向动压轴承。
然而,在日本公报实公平6-31199号所公开的风扇的驱动时,有在形成于套筒与轴之间的润滑流体的上侧的界面、与形成于套筒的下表面与环状部件的上表面之间或者其附近的润滑流体的下侧的界面之间,产生压力差的危险。其结果为,存在润滑流体泄漏的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降低上密封部与转子保持架之间的上部空间、同下密封部所位于的下部空间之间的压力差来防止润滑油的泄漏。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涉及的例示性的风扇具有:多个叶片;以及马达,其使所述多个叶片以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所述马达具有:静止部,其具有定子;旋转部,其具有配置于所述定子的径向外侧的转子磁铁;以及轴承机构,其将所述旋转部支撑成能够相对于所述静止部旋转,所述旋转部具有有盖圆筒状的转子保持架,所述多个叶片配置于所述转子保持架的外周面,所述轴承机构具有:轴;套筒,所述轴插入于所述套筒中;保持架,其保持所述套筒;以及推力板,其配置于所述轴的下侧,在所述轴与所述套筒之间的径向间隙构成有径向轴承部,所述径向轴承部在径向支撑所述轴,在所述推力板与所述保持架之间构成有下密封部,润滑油的下侧的界面位于所述下密封部,在所述保持架与所述套筒之间构成有上密封部,所述润滑油的上侧的界面位于所述上密封部,所述保持架具有形成连通路的连通路形成部,所述连通路将所述转子保持架的内部与所述上密封部之间的上部空间、和所述下密封部所位于的下部空间连通。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所涉及的例示性的风扇具有:多个叶片;以及马达,其使所述多个叶片以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所述马达具有:静止部,其具有定子;旋转部,其具有配置于所述定子的径向外侧的转子磁铁;以及轴承机构,其将所述旋转部支撑成能够相对于所述静止部旋转,所述旋转部具有有盖圆筒状的转子保持架,所述多个叶片配置于所述转子保持架的外周面,所述轴承机构具有:轴;套筒,所述轴插入所述套筒中;保持架,其保持所述套筒;以及推力板,其配置于所述轴的下侧,所述保持架具有:圆筒状的第一保持架,其覆盖所述套筒的外周面以及推力板的外周面;以及第二保持架,其具有内周面,所述第一保持架的外周面固定于所述内周面,且所述定子配置于所述第二保持架的外侧,在所述轴与所述套筒之间的径向间隙,构成有在径向支撑所述轴的径向轴承部,在所述推力板与所述第一保持架之间构成有下密封部,润滑油的下侧的界面位于所述下密封部,在所述轴与环状上部之间构成有上密封部,所述润滑油的上侧的界面位于所述上密封部,所述环状上部在所述第一保持架的比所述套筒靠上侧的位置向径向内侧突出,所述第二保持架具有形成连通路的连通路形成部,所述连通路将所述转子保持架的内部与所述上密封部之间的上部空间、和所述下密封部所位于的下部空间连通。
本发明例示性的第三方面所涉及的风扇具有:多个叶片;以及马达,其使所述多个叶片以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所述马达具有:静止部,其具有定子;旋转部,其具有配置于所述定子的径向外侧的转子磁铁;以及轴承机构,其将所述旋转部支撑成能够相对于所述静止部旋转,所述静止部具有衬套,所述衬套将所述定子保持在径向外侧,所述旋转部具有有盖圆筒状的转子保持架,所述多个叶片配置于所述转子保持架的外周面,所述轴承机构具有:轴;轴承部,所述轴插入所述轴承部中;以及推力板,其配置于所述轴的下侧,在所述轴与所述轴承部之间的径向间隙,构成有在径向支撑所述轴的径向轴承部,在所述推力板与所述轴承部之间构成有下密封部,润滑油的下侧的界面位于所述下密封部,在从推力部向轴向下方延伸的转子圆筒部与所述轴承部之间构成有上密封部,所述润滑油的上侧的界面位于所述上密封部,所述推力部从所述轴的上部向径向外侧延展,所述衬套具有形成连通路的连通路形成部,所述连通路将所述转子保持架的内部与所述上密封部之间的上部空间、和所述下密封部所位于的下部空间连通。
根据本发明,通过降低上部空间与下部空间之间的压力差能够防止润滑油的泄漏。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的剖视图。
图2是放大表示轴承机构的剖视图。
图3是放大表示轴承机构的剖视图。
图4是轴承机构的横剖视图。
图5是推力板的俯视图。
图6是其他例子所涉及的保持架的横剖视图。
图7是其他例子所涉及的轴承机构的剖视图。
图8是另一其他例子所涉及的轴承机构的剖视图。
图9是另一其他例子所涉及的轴承机构的剖视图。
图10是保持架的横剖视图。
图11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的剖视图。
图12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的剖视图。
图13是放大表示轴承机构的剖视图。
图14是其他例子所涉及的轴承机构的剖视图。
图15是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的剖视图。
图16是其他例子所涉及的风扇的剖视图。
图17是另一其他例子所涉及的风扇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中,将在马达的中心轴线方向的图1的上侧简称为“上侧”,将下侧简称为“下侧”。另外,上下方向并不代表组装入实际设备时的位置关系和方向。并且,将平行于中心轴线的方向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轴流风扇1的剖视图。以下,将轴流风扇1简称为“风扇1”。风扇1具有马达11、叶轮12、机壳13以及多个支撑肋14。机壳13包围叶轮12的外周。多个支撑肋14排列在周向。机壳13与马达11通过支撑肋14相连接。
叶轮12由树脂制成,且具有有盖大致圆筒状的转子保持架121、以及多个叶片122。转子保持架121覆盖马达11的外侧。转子保持架121兼作后述的马达11的旋转部2的一部分。转子保持架121具有顶面部123、侧壁部124以及筒状的衬套125。顶面部123与中心轴线J1垂直地延展。侧壁部124从顶面部123的外缘部向下方延伸。衬套125由金属制成,且固定于顶面部123的构成中央的孔的面。多个叶片122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从侧壁部124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延伸。转子保持架121以及多个叶片122通过树脂的注塑成型而构成为一个部件。
在风扇1中,通过使叶轮12借助马达11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旋转,从而从上方朝向下方产生空气流。
马达11为外转子型的单相或者三相马达。马达11具有旋转部2、静止部3以及轴承机构401。旋转部2被轴承机构401支撑为能够相对于静止部3旋转。旋转部2具有:有盖大致圆筒状的转子保持架121、大致圆筒状的金属制的轭21、以及转子磁铁22。轭21固定于转子保持架121的侧壁部124的内侧。转子磁铁22固定于轭21的内周面。
静止部3具有基底部31、定子32以及电路板33。定子32配置于轴承机构401的外周。定子32具有定子铁芯321以及形成于定子铁芯321上的多个线圈322。定子铁芯321为磁性钢板的层叠体。在线圈322的下方固定有电路板33。通过将从线圈322导出的引出线安装于插入在电路板33的省略了图示的引脚,定子32与电路板33电连接。从线圈322导出的引出线也可直接与电路板33连接。在马达11驱动时,在转子磁铁22与位于转子磁铁22的径向内侧的定子32之间产生旋转力。
在电路板33的上表面设有霍尔元件331和驱动电路(省略图示)。霍尔元件331位于转子磁铁22的下方,并检测伴随转子磁铁22的旋转的磁通的变化。
在转子磁铁22与定子32之间产生向下方吸引转子磁铁22的磁吸引力。其结果为,能够降低叶轮12相对于静止部3上浮的力。
轴承机构401具有轴41、环状的推力板42、套筒44、作为帽部件的推力帽45、保持架46以及润滑油47。轴41插入于套筒44中。轴41的上部借助衬套125固定于顶面部123。另外,轴41的上部也可不借助衬套125而直接固定于顶面部123。推力板42在套筒44的下侧固定于轴41的下端部。推力板42从轴41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延展。推力板42具有在外周面与下表面之间随着朝向下方而向径向内侧倾斜的倾斜面421。
套筒44为浸渍有润滑油47的金属烧结体。套筒44保持于大致圆筒状的保持架46内。保持架46与基底部31以及支撑肋14构成为一体部件。保持架46从基底部31的中央朝向上方延伸。保持架46、基底部31以及支撑肋14为树脂制的部件。另外,这些部件也可由金属制成。保持架46的上部具有上环状部461和上圆筒部462。上环状部461为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环状,且位于套筒44的上侧。上圆筒部462从上环状部461的外缘部朝向上方延伸。保持架46还具有连通路形成部5。连通路形成部5在保持架46内构成连通路51。在保持架46的外周面固定有定子铁芯321的径向内侧的部位。另外,轴41以及推力板42兼作旋转部2的一部分。套筒44、推力帽45以及保持架46兼作静止部3的一部分。
图2是放大表示轴承机构401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套筒44的上部以及下部分别固定于保持架46的内周部。以下,将保持架46的内周部中的与套筒44的上部在径向接触的部位称作“上接触部463”。将与套筒44的下部在径向接触的部位称作“下接触部464”。套筒44的外周面具有在上接触部463与下接触部464之间随着朝向上方而向径向内侧倾斜的倾斜面441。
在套筒44的倾斜面441与保持架46的内周面46a之间构成有径向宽度随着朝向上方而逐渐增大的上密封间隙611。在上密封间隙611构成有通过毛细管现象而保持润滑油47的上密封部61a。润滑油47的上侧的界面存在于上密封部61a。
图3是放大表示风扇1的上部的图。图4是在图3的箭头A的位置切断轴承机构401的剖视图。在保持架46的上接触部463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切口部463a。切口部463a在上接触部463与套筒44的外周面之间成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通气路651。通气路651将上密封间隙611、和套筒44的上表面与上环状部461的下表面之间的空间656连通。
如图3所示,衬套125位于保持架46的上方。在衬套125的下表面与上环状部461的上表面之间构成有沿与中心轴线J1垂直的方向延展的横间隙652。在衬套125的外周面与上圆筒部462的内周面之间构成有沿轴向延伸的纵间隙653。纵间隙653为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环状。上密封间隙611通过通气路651、空间656、上环状部461的内端与轴41之间的间隙、横间隙652以及纵间隙653而与图1的定子32的上方的空间相连通。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上密封间隙611、通气路651、空间656、横间隙652以及纵间隙653,即,由套筒44、保持架46、轴41以及衬套125所围成的空间统称为“上部空间61”。但是,在上部空间61中也可包括存在于纵间隙653附近的图1的定子32的内周部与转子保持架121之间的空间。
如图2所示,推力帽45为圆板状,且在推力板42的下方固定于保持架46的下部。通过推力帽45堵塞保持架46的下部的开口。在轴承机构401中,构成有由推力帽45、推力板42、保持架46以及轴41所围成的空间62。以下,将存在于推力帽45的上侧的空间62称作“下部空间62”。将下部空间62中的、推力板42的倾斜面421与保持架46的内周面46a之间的部位称作“下密封间隙621”。下密封间隙621的径向宽度随着朝向下方而逐渐增大。在下密封间隙621构成有通过毛细管现象而保持润滑油47的下密封部62a。润滑油47的下侧的界面存在于下密封部62a。
构成于连通路形成部5的连通路51具有纵孔511、上横孔512和下横孔513。纵孔511沿上下方向在保持架46内部延伸。上横孔512从纵孔511的上部向径向内侧延伸。上横孔512的开口,即连通路51的上侧的开口位于保持架46的内周面46a的中央部。上横孔512在上密封部61a的上侧与上密封间隙611相连。下横孔513从纵孔511的下部向径向内侧延伸。下横孔513的开口,即连通路51的下侧的开口位于保持架46的内周面46a的下部。下横孔513在下密封部62a的下侧与下部空间62相连。在轴承机构401中,上部空间61与下部空间62通过连通路51而连通。
在推力帽45的下侧,作为标牌的密封部件311黏贴在基底部31的下表面。在风扇1中,在密封部件311、推力帽45的下表面以及基底部31的内周面之间构成有空间622。以下,将存在于推力帽45的下侧的空间622称作“帽下部空间622”。
在推力板42的上表面与套筒44的下表面之间构成有沿径向延展的轴向间隙64。图5是推力板42的俯视图。在推力板42的上表面构成有人字形的轴向动压槽列641。在轴向间隙64构成有轴向轴承部64a,在马达11驱动时,所述轴向轴承部64a借助于轴向动压槽列641对润滑油47产生轴向动压。
在套筒44的内周面与轴41的外周面之间构成有沿轴向延展的径向间隙66。在径向间隙66构成有径向轴承部66a,在马达11驱动时,所述径向轴承部66a对润滑油47产生径向动压。如图3所示,套筒44的上部具有沿径向延伸的上侧槽部442。在套筒44的上表面配置有环状的上部板48。在上侧槽部442与上部板48之间构成有沿径向延伸的连通路654。
通过设置连通路654,能够将从套筒44的上部渗出的润滑油47导向径向间隙66,从而能够防止润滑油47从套筒44的上部泄漏。另外,连通路654内的润滑油47有时也向上密封间隙611侧流动。并且,在轴承机构401中,通过设置横间隙652以及纵间隙653,构成所谓的迷宫结构。其结果为,能够抑制含有气化了的润滑油的空气从密封间隙66的上部向轴承机构401的外部移动,从而能够抑制轴承机构401内的润滑油47的蒸发。
在图1所示的风扇1驱动时,通过轴向轴承部64a,推力板42相对于静止部3在轴向被稳定支撑。并且,通过径向轴承部66a,轴41在径向被稳定支撑。在风扇1中,与具有球轴承的风扇相比,通过使用利用流体动压的轴承机构,能够抑制制造成本。并且,能够降低风扇的驱动时的噪音。
以上,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1进行了说明,在风扇1中,存在于转子保持架121的内部与上密封部61a之间的上部空间61通过连通路51而与下部空间62相连。由此,能够降低或消除在上部空间61与下部空间62之间产生的压力差。其结果为,能够防止润滑油47从上密封部61a以及下密封部62a泄漏。通过在风扇1的下游侧的空间与下部空间62之间设置推力帽45,能够更加抑制下部空间62与上部空间61之间的压力差。
图6是表示保持架46的其他例子的横剖视图。在保持架46构成有多个连通路形成部5。多个连通路形成部5分别构成连通路51。多个连通路51在周向等间隔地配置。通过设置多个连通路51,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图2所示的上部空间61与下部空间62之间的压力差的产生。
图7是其他例子所涉及的轴承机构401的剖视图。保持架46具有构成连通路51a的连通路形成部5a。连通路51a具有纵槽514、上横孔512、和下横孔513。纵槽514在定子32的内侧在保持架46的外周面沿上下方向延伸。由纵槽514以及定子铁芯321的内周部构成作为连通路51a的一部分的纵孔514a。纵槽514将上横孔512和下横孔513连通。
上横孔512在纵槽514的上侧沿径向贯通保持架46。上横孔512的径向内侧的开口位于保持架46的内周面46a的中央部,且与上密封间隙611相连通。下横孔513在比纵槽514靠下侧的位置沿径向贯通保持架46。下横孔513的径向内侧的开口位于保持架46的内周面46a的下部,且与下密封间隙621相连。
在轴承机构401中,也是通过构成连通路51a而能够抑制上部空间61与下部空间62之间的压力差的产生。在轴承机构401中,在保持架46通过树脂的注塑成型而成型时,通过使模具的一部分向径向外侧移动而能够容易地形成纵槽514、上横孔512以及下横孔513。
图8是另一其他例子所涉及的轴承机构401的剖视图。在图8中,还表示了轴承机构401的里侧的形状。在后述的图9中也一样。保持架46具有构成连通路51b的连通路形成部5b。连通路51b具有保持架槽515和保持架贯通孔516。保持架槽515在定子32的内周面的内侧在保持架46的外周面沿上下方向延伸。保持架贯通孔516沿上下方向从保持架槽515的下端贯通到保持架46的外周部的下端。由保持架槽515与定子32的内周面构成连通路51b的一部分。
保持架贯通孔516位于推力帽45的外侧。在保持架46的比推力帽45靠径向外侧的位置设有槽部516a,该槽部516a从保持架贯通孔516的下端连续地沿轴向延伸。在保持架46与推力帽45之间,槽部516a构成连通路51b的一部分。在槽部516a以及推力帽45的外周面之间构成有连通路51b的一部分。
推力帽45具有沿上下方向贯通推力帽45的帽贯通孔451。在轴承机构401的制造时,润滑油47通过帽贯通孔451而充填在轴承机构401内部。
定子铁芯321在内周部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切口部321a。在将构成定子铁芯321的多张磁性钢板层叠时,切口部321a也可用于各磁性钢板的周向的定位。在轴承机构401中,切口部321a与保持架槽515在径向重叠。另外,保持架槽515不必一定与定子铁芯321的切口部321a在径向重叠,保持架槽515也可与定子铁芯321的除切口部321a以外的内周部在径向重叠。
在轴承机构401中,包括比上密封间隙611的界面靠上方的空间的上部空间61通过连通路51b、帽下部空间622以及帽贯通孔451而与下部空间62相连通,由此,能够抑制下部空间62与上部空间61之间的压力差的产生。
图9是另一其他例子所涉及的轴承机构401的剖视图。图10是在图9所示的箭头B的位置切断保持架46的剖视图。保持架46具有构成连通路52的连通路形成部5c。连通路52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纵孔。连通路52的径向内侧的部位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狭缝状的部位(以下,称作“狭缝部521”。)。
如图10所示,狭缝部521的周向的宽度与连通路52的比狭缝部521靠径向外侧的部位的同方向的宽度相比足够小。如图9所示,连通路52将上密封间隙611的比上密封部61a靠上侧的部位与下密封间隙621的比下密封部62a靠下侧的部位相连通。由此,能够抑制上部空间61与下部空间62之间的压力差的产生。在轴承机构401中,通过使狭缝部521的周向的宽度足够小,能够防止润滑油47进入连通路52内。
第二实施方式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1的图。风扇1的推力帽45具有沿上下方向贯通推力帽45的帽贯通孔451。基底部31具有沿上下方向贯通基底部31的基底贯通孔312。电路板33具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电路板33的电路板贯通孔332。基底贯通孔312以及电路板贯通孔332在轴向重叠。但是,这些贯通孔312、332不必一定在轴向重叠。
保持架46的上部具有沿径向贯通的横孔517。横孔517的径向内侧的开口位于上接触部463的内周面。横孔517通过通气路651与上密封间隙611相连通。在风扇1中,树脂管路16的一端部通过定子32的多个线圈322的周向上的间隙插入于横孔517中。管路16插入于电路板贯通孔332以及基底贯通孔312中,管路16的另一端部插入于帽贯通孔451中。风扇1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1相同。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作为连通路形成部的管路16,上部空间61与下部空间62连通,从而能够抑制上部空间61与下部空间62之间的压力差的产生。其结果为,能够防止润滑油47的泄漏。在以下其他实施方式中也一样。
第三实施方式
图12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1a的图。风扇1a的轴承机构402具有轴41、套筒44、保持架7、推力板42、推力帽45以及润滑油47。轴41插入于套筒44中。套筒44为浸渍有润滑油47的烧结体。推力板42固定于轴41的下端部。
保持架7具有第一保持架71和第二保持架72。第一保持架71为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且保持套筒44。套筒44的外周面以及推力板42的外周面被第一保持架71覆盖。即,第一保持架71的内周面位于套筒44的外周面以及推力板42的外周面的径向外侧。第一保持架71在套筒44的上侧具有向径向内侧突出的环状的部位711。以下,将部位711称作“环状上部711”。
第二保持架72为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第一保持架71的外周面固定于第二保持架72的内周面。定子32固定于第二保持架72的外周面。第二保持架72具有构成连通路730的连通路形成部73。风扇1a的除轴承机构402以外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1相同。以下对同样的结构附加同样的标号。
在套筒44的内周面与轴41的外周面之间的径向间隙66构成有径向轴承部66a。在径向间隙66的上侧,在环状上部711的内周面与轴41的外周面之间构成有上密封间隙611,所述上密封间隙611的径向宽度随着朝向上方而逐渐增大。在上密封间隙611构成有保持润滑油47的上密封部61a,润滑油47的上侧的界面位于上密封部61a。在推力板42的外周面与第一保持架71的内周面的下部之间构成有下密封间隙621,所述下密封间隙621的径向宽度随着朝向下方而逐渐增大。在下密封间隙621构成有保持润滑油47的下密封部62a,润滑油47的下侧的界面位于下密封部62a。
如图13所示,在第一保持架71的外周面的上部与第二保持架72的内周面的上部之间,构成有沿轴向延伸的微小间隙74。微小间隙74通过构成在衬套125的下表面与环状上部711的上表面之间的横间隙652而与上密封部61a相连通。以下,将上密封间隙611、微小间隙74、横间隙652、以及构成在衬套125的外周面与第二保持架72的内周面的上部之间的纵间隙653,即,由轴41、保持架7以及转子保持架121所围成的空间统称为“上部空间61”。但是,在上部空间61也可包括定子32的内周部与转子保持架121之间的空间。
连通路730具有纵孔731、上横孔732以及下横孔733。纵孔731在第二保持架72内部沿上下方向延伸。上横孔732从纵孔731的上部向径向内侧延伸。上横孔732的开口,即连通路730的上侧的开口位于第二保持架72的内周面的上部,与微小间隙74相连通。
推力帽45固定于第二保持架72的下部。第二保持架72的内周部在推力帽45的上侧具有沿径向延伸的槽部,槽部在推力帽45与第二保持架72的内周部之间成为下横孔733。下横孔733从纵孔731的下部向径向内侧延伸。下横孔733的开口,即连通路730的下侧的开口位于第二保持架72的内周面的下部。由推力帽45、推力板42、保持架7以及轴41构成下部空间62。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也是通过使存在于转子保持架121的内部与上密封部61a之间的上部空间61经连通路730而与下部空间62连通,能够抑制下部空间62与上部空间61之间的压力差的产生。
图14是其他例子所涉及的轴承机构402的剖视图。第二保持架72具有构成连通路730a的连通路形成部73a。连通路730a具有纵槽734和纵孔735。纵槽734位于第二保持架72的外周面上。通过纵槽734以及定子32的内周面构成与纵孔735的上侧连续的纵孔。纵孔735在纵槽734的下侧沿上下方向贯通第二保持架72的外周部。推力帽45具有沿上下方向贯通推力帽45的帽贯通孔451。通过将密封部件311贴付于基底部31的下表面,在推力帽45的下方形成有帽下部空间622。与图8一样,下部空间62通过帽贯通孔451、帽下部空间622以及连通路730a而与上部空间61相连。
第四实施方式
图15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1b的图。风扇1b具有旋转部2a、静止部3a、以及轴承机构403。轴承机构403具有轴41、轴承部49、推力板42以及推力帽45。轴承部49具有为筒形状的部件的套筒491、和保持架492。保持架492覆盖套筒491的外周面。轴41插入于套筒491中。在轴41的下端部固定有推力板42。推力板42的上表面与套筒491的下表面在轴向对置。在轴承机构403中,在推力板42的外缘部与保持架492的下端部之间构成有下密封部62a,润滑油47的下侧的界面位于所述下密封部62a。由推力板42、轴承部49以及推力帽45构成下部空间62。
旋转部2a的转子保持架121a具有第一转子部件126和第二转子部件127。第一转子部件126具有推力部126b。推力部126b为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大致环状,且从轴41的上部向径向外侧延展。第二转子部件127安装于第一转子部件126的外周面。第二转子部件127具有圆筒部127a。转子磁铁22固定于圆筒部127a的内周面,且叶片122配置于圆筒部127a的外周面。
第一转子部件126还具有转子圆筒部126a。转子圆筒部126a为在保持架492的径向外侧从推力部126b向轴向下方延伸的圆筒状的部位。在转子圆筒部126a的内周面与保持架492的外周面的上部之间构成有上密封间隙611,所述上密封间隙611的径向宽度随着朝向下方而逐渐增大。在上密封间隙611构成有上密封部61a,润滑油47的界面位于上密封部61a。
静止部3a具有大致圆筒状的衬套31a。衬套31a从基底部31的中央部朝向上方延伸。衬套31a以及基底部31为一体部件。在推力板42的下侧,推力帽45固定于衬套31a的下部,且通过推力帽45堵塞衬套31a的下侧的开口。定子32固定于衬套31a的外周面,保持架492固定于衬套31a内周面。衬套31a具有构成连通路340的连通路形成部34、和突出部313。突出部313在转子圆筒部126a的外侧朝向上方延伸。在转子圆筒部126a与突出部313之间构成有沿轴向延伸的纵间隙655,从而抑制润滑油47从上密封部61a蒸发。纵间隙655通过空间623与上密封间隙611相连通,所述空间623由在保持架492的外周面的中央向径向内侧凹陷的凹部、转子圆筒部126a的下部、以及衬套31a的比突出部313靠内侧的部位包围而成。以下,将纵间隙65、空间623以及上密封间隙611(准确地说是比上密封间隙611的界面靠下方的空间)统称为“上部空间61”。
连通路340具有纵孔341和下横孔342。纵孔341在突出部313的内侧沿轴向延伸。纵孔341的上侧的开口与上部空间61相连通。推力帽45固定于衬套31a的下部。衬套31a的内周部具有在推力帽45的上侧沿径向延伸的切口状的槽部,且槽部在推力帽45与衬套31a的内周部之间成为下横孔342。下横孔342从纵孔341的下端朝向径向内侧延伸。下横孔342的开口,即连通路340的下侧的开口位于衬套31a的内周面。下部空间62与下横孔342相连。
在轴承机构403中,在推力部126b的下表面与套筒491的上表面之间的上轴向间隙661,构成有在轴向支撑第一转子部件126的上轴向轴承部661a。如此,第一转子部件126起到构成上轴向轴承部661a的作用。在套筒491的下表面与推力板42的上表面之间的下轴向间隙662,构成有在轴向支撑推力板42的下轴向轴承部662a。在轴41的外周面与套筒491的内周面之间的径向间隙66,构成有在径向支撑轴41的径向轴承部66a。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存在于转子保持架121a的内部与上密封部61a之间的上部空间61通过连通路340而与推力帽45的上侧的下部空间62连通,从而能够抑制上部空间61与下部空间62间的压力差的产生。在轴承机构403中,也可在第一转子部件126与保持架492的上表面之间构成上轴向轴承部。在以下的图16中也一样。
图16是其他例子所涉及的轴承机构403的剖视图。由衬套31a的连通路形成部34a构成的连通路340a具有衬套槽343和衬套贯通孔344。衬套槽343在定子32的内周面的内侧在衬套31a的外周面沿上下方向延伸。衬套贯通孔344沿上下方向从衬套槽343的下端贯通到衬套31a的外周部的下端。准确地说,通过衬套槽343以及定子32的内周面构成与衬套贯通孔344的上侧连续的纵孔。推力帽45具有帽贯通孔451。在推力帽45与密封部件311之间构成有帽下部空间622,其中所述密封部件311在推力帽45的下侧贴付于基底部31的下表面。
在轴承机构403中,下部空间62通过帽贯通孔451、帽下部空间622以及连通路340a与上部空间61连通。
图17是表示另一其他例子所涉及的轴承机构403的图。轴承机构403具有一个由金属形成的作为套筒的轴承部493。轴承部493的外周面固定于衬套31a。在轴承部493的内周面与插入于轴承部493的轴41的外周面之间的径向间隙66,构成有径向轴承部66a。在轴承部493的上表面与第一转子部件126的下表面之间的上轴向间隙661构成有上轴向轴承部661a。另外,在轴承机构403中,不构成下轴向轴承部。轴承机构403的其他结构与图15所示的风扇1b的轴承机构403相同。在图17所示的情况中,也通过设置连通路340而使上部空间61与下部空间62连通,从而能够抑制这些间隙61、62间的压力差的产生。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在图2所示的轴承机构401中,保持架46的比上横孔512靠上侧的部位、比下横孔513靠下侧的部位、以及在该两个部位之间具有连通路形成部5的部位也可分别由分体的部件构成。由此,能够容易地成型连通路形成部5。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上部空间61与下部空间62也可通过管路16相连通。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在图12所示的风扇1a中,也可在第二保持架72的内周面,由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槽部构成连通路。在图15以及图17所示的衬套31a中也一样。
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各变形例的结构只要不相互矛盾即可进行适当组合。
本发明能够用于产生空气流的风扇。

Claims (26)

1.一种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包括:
多个叶片;以及
马达,其使所述多个叶片以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
所述马达具有:
静止部,其具有定子;
旋转部,其具有配置于所述定子的径向外侧的转子磁铁;以及
轴承机构,其将所述旋转部支撑成能够相对于所述静止部旋转,
所述旋转部具有有盖圆筒状的转子保持架,所述多个叶片配置于所述转子保持架的外周面,
所述轴承机构具有:
轴;
套筒,所述轴插入于所述套筒中;
保持架,其保持所述套筒,以及
推力板,其配置于所述轴的下侧,
在所述轴与所述套筒之间的径向间隙构成有径向轴承部,所述径向轴承部在径向支撑所述轴,
在所述推力板与所述保持架之间构成有下密封部,润滑油的下侧的界面位于所述下密封部,在所述保持架与所述套筒之间构成有上密封部,所述润滑油的上侧的界面位于所述上密封部,
所述保持架具有构成连通路的连通路形成部,所述连通路将所述转子保持架的内部与所述上密封部之间的上部空间、和所述下密封部所位于的下部空间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
在所述套筒的下表面与所述推力板的上表面之间的下轴向间隙,构成有下轴向轴承部,所述下轴向轴承部在轴向支撑所述推力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
在所述套筒的外周面与所述保持架的内周面之间构成有上密封间隙,所述上密封间隙的径向宽度随着朝向上方而逐渐增大,在所述上密封间隙内构成有所述上密封部,
所述上部空间为由所述套筒、所述保持架、所述轴以及所述转子保持架所围成的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3所述的风扇,
所述连通路形成部的上侧的开口位于所述保持架的内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3所述的风扇,
所述连通路形成部的下侧的开口位于所述保持架的内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3所述的风扇,
所述轴承机构还具有堵塞所述保持架的下部的开口的推力帽,
所述下部空间存在于所述推力帽的上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扇,
所述推力帽具有沿上下方向贯通所述推力帽的帽贯通孔,
所述下部空间通过所述帽贯通孔以及所述连通路而与所述上部空间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扇,
所述连通路具有:
保持架槽,其在所述定子的内周面的内侧在所述保持架的外周面沿上下方向延伸;以及
保持架贯通孔,其从所述保持架槽贯通到所述保持架的下端,
与所述推力帽之间形成有空间的密封部件位于所述推力帽的下侧,
所述下部空间通过所述帽贯通孔、所述推力帽与所述密封部件之间的所述空间、所述保持架贯通孔以及所述保持架槽而与所述上部空间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风扇,
所述连通路形成部构成有多个,
多个所述连通路形成部分别构成所述连通路,且所述多个连通路在周向等间隔地配置。
10.一种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包括:
多个叶片;以及
马达,其使所述多个叶片以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
所述马达具有:
静止部,其具有定子;
旋转部,其具有配置于所述定子的径向外侧的转子磁铁;以及
轴承机构,其将所述旋转部支撑成能够相对于所述静止部旋转,
所述旋转部具有有盖圆筒状的转子保持架,所述多个叶片配置于所述转子保持架的外周面,
所述轴承机构具有:
轴;
套筒,所述轴插入于所述套筒中;
保持架,其保持所述套筒,以及
推力板,其配置于所述轴的下侧,
所述保持架具有:
圆筒状的第一保持架,其覆盖所述套筒的外周面以及推力板的外周面;以及
第二保持架,其具有内周面,所述第一保持架的外周面固定于所述内周面,且所述定子配置于所述第二保持架的外侧,
在所述轴与所述套筒之间的径向间隙构成有径向轴承部,所述径向轴承部在径向支撑所述轴,
在所述推力板与所述第一保持架之间构成有下密封部,润滑油的下侧的界面位于所述下密封部,在所述轴与环状上部之间构成有上密封部,所述润滑油的上侧的界面位于所述上密封部,所述环状上部在所述第一保持架的比所述套筒靠上侧的位置向径向内侧突出,
所述第二保持架具有构成连通路的连通路形成部,所述连通路将所述转子保持架的内部与所述上密封部之间的上部空间、和所述下密封部所位于的下部空间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风扇,
在所述套筒的下表面与所述推力板的上表面之间的下轴向间隙,构成有下轴向轴承部,所述下轴向轴承部在轴向支撑所述推力板。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风扇,
在所述环状上部的内周面与所述轴的外周面之间构成有上密封间隙,所述上密封间隙的径向宽度随着朝向上方而逐渐增大,在所述上密封间隙内构成有所述上密封部,
所述上部空间为由所述轴、所述保持架以及所述转子保持架所围成的空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风扇,
所述连通路形成部的上侧的开口位于所述保持架的内周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风扇,
所述连通路形成部的下侧的开口位于所述保持架的内周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风扇,
所述轴承机构还具有堵塞所述保持架的下部的开口的推力帽,
所述下部空间存在于所述推力帽的上侧。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风扇,
所述推力帽具有沿上下方向贯通所述推力帽的帽贯通孔,
所述下部空间通过所述帽贯通孔以及所述连通路而与所述上部空间连通。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风扇,
所述连通路具有:
保持架槽,其在所述定子的内周面的内侧在所述保持架的外周面沿上下方向延伸;以及
保持架贯通孔,其从所述保持架槽贯通到所述保持架的下端,
与所述推力帽之间形成有空间的密封部件位于所述推力帽的下侧,
所述下部空间通过所述帽贯通孔、所述推力帽与所述密封部件之间的所述空间、所述保持架贯通孔以及所述保持架槽而与所述上部空间连通。
18.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风扇,
所述连通路形成部构成有多个,
多个所述连通路形成部分别构成所述连通路,且所述多个连通路在周向等间隔地配置。
19.一种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包括:
多个叶片;以及
马达,其使所述多个叶片以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
所述马达具有:
静止部,其具有定子;
旋转部,其具有配置于所述定子的径向外侧的转子磁铁;以及
轴承机构,其将所述旋转部支撑成能够相对于所述静止部旋转,
所述静止部具有衬套,所述衬套将所述定子保持在径向外侧,
所述旋转部具有有盖圆筒状的转子保持架,所述多个叶片配置于所述转子保持架的外周面,
所述轴承机构具有:
轴;
轴承部,所述轴插入于所述轴承部中;以及
推力板,其配置于所述轴的下侧,
在所述轴与所述轴承部之间的径向间隙构成有径向轴承部,所述径向轴承部在径向支撑所述轴,
在所述推力板与所述轴承部之间构成有下密封部,所述润滑油的下侧的界面位于所述下密封部,在从推力部向轴向下方延伸的转子圆筒部与所述轴承部之间构成有上密封部,所述润滑油的上侧的界面位于所述上密封部,所述推力部从所述轴的上部向径向外侧延展,
所述衬套具有构成连通路的连通路形成部,所述连通路将所述转子保持架的内部与所述上密封部之间的上部空间、和所述下密封部所位于的下部空间连通。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风扇,
在所述轴承部的下表面与所述推力板的上表面之间的下轴向间隙,构成有下轴向轴承部,所述下轴向轴承部在轴向支撑所述推力板。
21.根据权力要求19或者20所述的风扇,
所述轴承部具有:
套筒,其为筒形状的部件;以及
保持架,其覆盖所述套筒的外周面,
在所述套筒的上表面与所述推力部的下表面之间构成有上轴向轴承部,所述上轴向轴承部在轴向支撑所述推力部。
22.根据权利要求19或者20所述的风扇,
所述连通路形成部的下侧的开口位于所述衬套的内周面。
23.根据权利要求19或者20所述的风扇,
所述轴承机构还具有堵塞所述衬套的下部的开口的推力帽,
所述下部空间存在于所述推力帽的上侧。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风扇,
所述推力帽具有沿上下方向贯通所述推力帽的帽贯通孔,
所述下部空间通过所述帽贯通孔以及所述连通路而与所述上部空间连通。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风扇,
所述连通路具有:
衬套槽,其在所述定子的内周面的内侧在所述衬套的外周面沿上下方向延伸,以及
衬套贯通孔,其从所述衬套槽贯通到所述衬套的下端,
与所述推力帽之间形成有空间的密封部件位于所述推力帽的下侧,
所述下部空间通过所述帽贯通孔、所述推力帽与所述密封部件之间的所述空间、所述衬套贯通孔以及所述衬套槽而与所述上部空间连通。
26.根据权利要求19或者2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风扇,
所述连通路形成部构成有多个,
多个所述连通路形成部分别构成所述连通路,且所述多个连通路在周向等间隔地配置。
CN201210457268.9A 2011-11-24 2012-11-14 风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333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55845A JP2013108470A (ja) 2011-11-24 2011-11-24 ファン
JP2011-255845 2011-11-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33373A true CN103133373A (zh) 2013-06-05
CN103133373B CN103133373B (zh) 2016-03-30

Family

ID=4846706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600591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46365U (zh) 2011-11-24 2012-11-14 风扇
CN201210457268.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33373B (zh) 2011-11-24 2012-11-14 风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600591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46365U (zh) 2011-11-24 2012-11-14 风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136631A1 (zh)
JP (1) JP2013108470A (zh)
CN (2) CN20314636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27033A (zh) * 2016-05-23 2016-08-03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支架及采用其的电机
WO2017054710A1 (zh) * 2015-09-29 2017-04-06 佛山市启正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可直接安装扇叶的吊扇电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108470A (ja) * 2011-11-24 2013-06-06 Nippon Densan Corp ファン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39129A (ja) * 2001-10-30 2003-05-14 Nippon Densan Corp 動圧軸受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スピンドルモータ並びにこのスピンドルモータを備えた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US20050117822A1 (en) * 2003-12-02 2005-06-02 Abin Chen Bearing for heat dissipating fan
CN1904399A (zh) * 2005-07-28 2007-01-3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动压流体轴承装置、电机以及盘驱动装置
US20080267544A1 (en) * 2007-04-26 2008-10-30 Martin Engesser Fluid dynamic bearing system
US20110007989A1 (en) * 2009-07-13 2011-01-13 Alphana Technology Co., Ltd. Disk drive device provided with fluid dynamic bearing unit
CN203146365U (zh) * 2011-11-24 2013-08-21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风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60468A (en) * 1946-07-16 1976-06-01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United States Ener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dministration Fluid lubricated bearing assembly
DE3417127A1 (de) * 1984-05-09 1985-11-14 Papst-Motoren GmbH & Co KG, 7742 St Georgen Kleinstventilator
JP3942482B2 (ja) * 2001-06-27 2007-07-11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動圧軸受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モータ
US7819585B2 (en) * 2004-05-25 2010-10-26 Ntn Corporation Fluid dynamic bearing apparatus and a motor using the same
US7431506B2 (en) * 2004-12-14 2008-10-07 Foxconn Technology Co., Ltd. Motor with fluid dynamic bearing and fan employing the motor
WO2007099790A1 (ja) * 2006-03-02 2007-09-07 Ntn Corporation 流体軸受装置
WO2007142062A1 (ja) * 2006-06-07 2007-12-13 Ntn Corporation 流体軸受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0004828A1 (ja) * 2008-07-08 2010-01-14 Ntn株式会社 流体動圧軸受装置
JP5439991B2 (ja) * 2008-08-29 2014-03-12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軸受構造、モータ及びファン装置
JP2013092171A (ja) * 2011-10-24 2013-05-16 Nippon Densan Corp モータおよびファン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39129A (ja) * 2001-10-30 2003-05-14 Nippon Densan Corp 動圧軸受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スピンドルモータ並びにこのスピンドルモータを備えた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US20050117822A1 (en) * 2003-12-02 2005-06-02 Abin Chen Bearing for heat dissipating fan
CN1904399A (zh) * 2005-07-28 2007-01-3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动压流体轴承装置、电机以及盘驱动装置
US20080267544A1 (en) * 2007-04-26 2008-10-30 Martin Engesser Fluid dynamic bearing system
US20110007989A1 (en) * 2009-07-13 2011-01-13 Alphana Technology Co., Ltd. Disk drive device provided with fluid dynamic bearing unit
CN203146365U (zh) * 2011-11-24 2013-08-21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风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54710A1 (zh) * 2015-09-29 2017-04-06 佛山市启正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可直接安装扇叶的吊扇电机
CN105827033A (zh) * 2016-05-23 2016-08-03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支架及采用其的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108470A (ja) 2013-06-06
CN203146365U (zh) 2013-08-21
CN103133373B (zh) 2016-03-30
US20130136631A1 (en) 2013-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92375B2 (ja) 動圧軸受装置およびファン
USRE45387E1 (en) Spindle motor having a fluid dynamic bearing system and a stationary shaft
CN202833209U (zh) 风扇
CN203453302U (zh) 轴承装置、马达以及送风风扇
CN103362852B (zh) 轴承装置以及送风风扇
CN202833267U (zh) 轴承装置以及风扇
CN202900700U (zh) 风扇
CN103066732B (zh) 马达以及风扇
CN203146365U (zh) 风扇
JP6221030B2 (ja) 軸受機構および送風ファン
US8742638B1 (en) Hydrodynamic bearing assembly and spindle motor having the same
US8836189B2 (en) Spindle motor having lubricant filled bearing clearance
KR101198612B1 (ko) 스핀들 모터
US20160099631A1 (en) Spindle motor and hard disk drive including the same
KR101350586B1 (ko) 유체 동압 베어링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모터
JP2009180295A (ja) 油漏れ防止キャップ
KR20070102096A (ko) 스핀들 모터
KR101133376B1 (ko) 스핀들 모터
KR20080017561A (ko) 스핀들 모터
KR20120032214A (ko) 유체 동압 베어링 어셈블리
KR20130006010A (ko) 스핀들 모터
KR20120126866A (ko) 유체 동압 베어링 어셈블리
KR20130124263A (ko) 유체 동압 베어링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모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30

Termination date: 201911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