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31394A - 一种复合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电池模块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电池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31394A
CN103131394A CN201110380731XA CN201110380731A CN103131394A CN 103131394 A CN103131394 A CN 103131394A CN 201110380731X A CN201110380731X A CN 201110380731XA CN 201110380731 A CN201110380731 A CN 201110380731A CN 103131394 A CN103131394 A CN 1031313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ge material
water
composite phase
organic solvent
inorganic sa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8073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31394B (zh
Inventor
吴猛祥
沈云
林信平
张玲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38073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3139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313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313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313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313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Sealing Material Composi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电池的复合相变材料,所述复合相变材料包括水、溶解于所述水中的极性有机溶剂,并且所述复合相变材料还选择性地包括溶解于水中的无机盐、以及分散于水中的纳米颗粒和表面改性剂。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采用上述复合相变材料的电池模块。本发明提供的复合相变材料,能够满足各种功率的IGBT模块的降温需求,并且这种复合相变材料在相变过程中,对密封装置产生的应力较低,易于密封,并且对IGBT模块的冷却效果好。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电池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相变材料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复合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采用这种相变材料的电池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能源危机与环境威胁日益引起世界的关注,新能源领域成为未来经济和社会的风向标。电动汽车是新能源汽车的代表,在能源危机环境污染日渐严重今天,成为各国政府和汽车生产商的研发重点。
电动车的核心是电池,电动车的发展受到电池性能的制约。锂离子电池存在低温性能不佳的问题,电动车的电池加热系统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目前电动车电池加热方案有空调加热、PTC(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加热、IGBT(绝缘双极晶体管)加热方式。IGBT加热方式相较于PTC加热、串联IGBT加热方式具有加热时间短、能量利用率高的优点。因而,采用IGBT加热成为电池加热的主流。然而,IGBT加热方式是将一个IGBT串联在电路中,通过对整个电池模块施加瞬间短路的脉冲电流实现加热功能,电池性能较差的时候,由于电池内阻较大,瞬间短路电流也不会过大(小于3000A),IGBT加热的方式是非常可行的,但是随着电池性能的提高,电池的内阻的大幅度降低,混合动力电池包的脉冲短路电流能够到达5000A以上,纯电动车更高,可以达到7000A以上,该电流是IGBT模块、熔断器和电池模块自身所不能承受的。因而需要对IGBT模块进行冷却,现有的方式是通过风扇或水循环进行冷却。
相变材料是指依靠发生相变过程发生的潜热变化来控制环境温度的材料。这类材料可分为固-固、固-液、液-气及固-气相变材料。这种材料不仅能量密度较高,而且使用方便;更为重要的是,这类材料在相变储能过程中,材料的温度近似恒温,能够以此来控制体系的温度。
由于普通的相变材料潜热较小,无法满足IGBT模块的降温需求。而水是自然界存在的固液相变潜热最大的物质,现有采用水冷却对IGBT模块进行冷却,但是,由于水在相变过程中的体积变化,会对密封装置产生强大的应力,密封难度高,导致密封装置成本的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普通相变材料潜热较小,无法满足IGBT模块的降温需求,而采用水对IGBT模块进行冷却,水在相变过程中的体积变化,会对密封装置产生强大的应力,密封难度高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电池的复合相变材料,所述复合相变材料包括水、溶解于所述水中的极性有机溶剂,并且所述复合相变材料还选择性地包括溶解于水中的无机盐、以及分散于水中的纳米颗粒和表面改性剂。
在所述的复合相变材料中,优选地,以所述复合相变材料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水的含量为50wt%-98wt%;所述极性有机溶剂的含量为2wt%-50wt%;所述无机盐的含量为0wt%-20wt%;所述纳米固体微粒的含量为0wt%-40wt%;所述表面改性剂的含量为0wt%-20wt%。
在所述的复合相变材料中,优选地,以所述复合相变材料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水的含量为55wt%-85wt%;所述极性有机溶剂的含量为5wt%-45wt%;所述无机盐的含量为2wt%-20wt%;所述纳米固体微粒5wt%-40wt%;所述表面改性剂的含量为1wt%-20wt%。
在所述的复合相变材料中,优选地,所述极性有机溶剂选自能够与水形成氢键的有机溶剂。
在所述的复合相变材料中,优选地,所述极性有机溶剂选自醇类溶剂、酚类溶剂、环氧类溶剂中的一种。
在所述的复合相变材料中,优选地,所述无机盐选自能够溶于水,并且溶于水后所得到的无机盐溶液的相变温度低于水的相变温度的无机盐。
在所述的复合相变材料中,优选地,所述无机盐选自碱金属盐或碱土金属盐。
在所述的复合相变材料中,优选地,所述纳米颗粒的粒径为10nm-2000
nm;纳米颗粒选自纳米二氧化硅、纳米氧化锌、纳米铝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所述的复合相变材料中,优选地,所述表面改性剂选自硅氧烷类表面改性剂或钛酸酯类偶联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在水中加入极性有机溶剂进行互溶,同时选择性地加入无机盐、纳米颗粒和表面改性剂,使无机盐溶解于水、纳米颗粒和表面改性剂均匀分散在水中,得到所述复合相变材料。
在所述的制备方法中,优选地,所述制备方法采用表面改性剂对纳米颗粒进行改性后得到改性纳米颗粒,再将改性纳米颗粒加入水中,所述改性的方法为:将纳米颗粒分散于有机溶剂中,然后添加表面改性剂进行改性,再加热去除有机溶剂,得到改性纳米颗粒。
在所述的制备方法中,优选地,所述改性在40℃-150℃的温度下进行,时间为30-120min;所述加热去除有机溶剂的温度为180℃-200℃。
在所述的制备方法中,优选地,在所述制备方法中,在室温下加入极性有机溶剂并进行搅拌混合;在40-80℃的温度下加入无机盐并进行搅拌使无机盐溶于水。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电池模块,所述电池模块包括电池组,用于在低温下启动所述电池组的IGBT模块,所述电池模块还包括冷却模块,所述冷却模块相邻所述IGBT模块设置,所述冷却模块包括密封装置,以及填充于所述密封装置中的如上所述的复合相变材料。
在所述的电池模块中,优选地,所述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范围为-5-0℃。
本发明提供的复合相变材料,能够满足各种功率的IGBT模块的降温需求,并且这种复合相变材料在相变过程中,对密封装置产生的应力较低,易于密封,并且对IGBT模块的冷却效果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中提到的IGBT为绝缘双极晶体管的简称,IGBT模块是通过IGBT电路实现外部电路的快速闭合和断开,从而实现电池的瞬间短路,短路时间一般在1-2ms,在脉冲电流脉宽一定的情况下,其脉冲电流的大小取决于电池的电压和内阻,产生的热量也由电池内部的电压和内阻决定。这种IGBT加热方式为本领域常用的一种手段,其作用在于当电池处于低温(0℃以下)时,对电池进行加热,其电路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在此不做赘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模块,所述电池模块包括电池组,用于在低温下启动所述电池组的IGBT模块,所述电池模块还包括冷却模块,所述冷却模块相邻所述IGBT模块设置,所述冷却模块包括密封装置、以及填充于所述密封装置中的本发明的复合相变材料。
本发明的主要改进之处在于提供了一种复合相变材料,所述复合相变材料包括水、溶解于所述水中的极性有机溶剂,并且所述复合相变材料还选择性地包括溶解于水中的无机盐、以及分散于水中的纳米颗粒和表面改性剂。
本发明的发明人在对相变材料的研究过程中,确定了以水作为复合相变材料的主要组成,因为水具有很高的相变潜能,但是水在相变过程中(转变为冰的过程中)的体积变化,会对密封装置产生强大的应力。发明人发现通过添加与水产生氢键的极性有机溶剂能够破坏水结晶,从而降低内应力,并且添加极性有机溶剂,还能够降低水的凝固点,使水在更低(低于0℃)的温度下才会结冰,降低对密封装置产生的应力。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发明人在水中添加无机盐来调节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使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降低;通过添加纳米颗粒为结晶水提供不同的晶核,使水不容易凝结为大块的冰,分散内应力;所得到的复合相变材料在相变过程中,对密封装置产生的应力较低,易于密封,并且对IGBT模块的冷却效果好。
具体来说,所述极性有机溶剂选自能够与水形成氢键的有机溶剂;能够通过与水分子产生氢键破坏水结晶,从而降低水结冰后的内应力,并且添加极性有机溶剂,还能够降低水的凝固点,使水在更低(低于0℃)的温度下才会结冰。满足上述要求的极性有机溶剂均可用于本发明。所述极性有机溶剂优选醇类溶剂、酚类溶剂、环氧类溶剂中的一种;所述醇类溶剂包括甲醇、乙醇、丙醇等一元醇,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等多元醇,聚乙二醇、聚乙烯醇等醇类聚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酚类溶剂包括苯酚、甲苯酚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环氧类溶剂包括环氧丙烷,环氧丁烷等含有环氧官能团的有机溶剂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的极性有机溶剂对氢键的破坏能力较强,能够较好的降低水结冰后的内应力。
所述无机盐选自能够溶于水,并且溶于水后所得到的无机盐溶液的相变温度低于水的相变温度的无机盐。无机盐的加入量越多复合相变材料相变温度越低,但是需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否则无法有效的溶解于水,所述无机盐优选碱金属盐或碱土金属盐;所述碱金属盐包括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钾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碱土金属盐包括氯化钙、氯化镁、碳酸钙等中的一种或几种;上述优选的无机盐能够较好的溶解于水中,。
所述纳米颗粒的作用是为结晶水提供不同的晶核,从而分散复合材料的内应力,进一步降低水凝结成冰的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只要能够均匀分散在水中的纳米颗粒均可用于本发明,优选地,所述纳米颗粒选自纳米二氧化硅、纳米氧化锌、纳米铝中的一种或几种。在优选的情况下,所述纳米颗粒的粒径为10nm-2000nm,在这个粒径范围的纳米颗粒在水中的分散效果最佳。
在优选的情况下,所述复合相变材料还包括表面改性剂,所述表面改性剂可以直接加入水中进行分散,从而在水中交联纳米颗粒,避免纳米颗粒沉淀,使纳米颗粒在水中的分散性更佳。也可以通过先对纳米颗粒进行改性,得到改性纳米颗粒,再将改性纳米颗粒分散到水中。优选地,本发明先采用表面改性剂对纳米颗粒进行改性,再将改性纳米颗粒分散到水中。所述的表面改性剂优选硅氧烷类表面改性剂或钛酸酯类表面改性剂,所述的硅氧烷类表面改性剂或钛酸酯类表面改性剂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例如: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单烷氧基钛酸酯、异丙基三(二辛基磷酸酰氧基)钛酸酯。
在本发明复合相变材料中,以所述复合相变材料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水的含量为50wt%-98wt%,所述极性有机溶剂的含量为2wt%-50wt%;所述无机盐的含量为0wt%-20wt%;所述纳米固体微粒的含量为0wt%-40wt%;所述表面改性剂的含量为0wt%-20wt%;具有上述组分和含量的复合相变材料在相变过程中,对密封装置产生的应力较低,并且对IGBT模块的冷却效果好。
优选地,以所述复合相变材料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水的含量为55wt%-85wt%,所述极性有机溶剂的含量为5wt%-45wt%,所述无机盐的含量为2wt%-20wt%;所述纳米固体微粒5wt%-40wt%;表面改性剂1wt%-20wt%;优选含量的复合相变材料密封装置产生的应力更低,并且对IGBT模块的冷却效果更好。
本发明还进一步提供了上述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在水中加入极性有机溶剂进行互溶,同时选择性地加入无机盐、纳米颗粒和表面改性剂,使无机盐溶解于水、纳米颗粒和表面改性剂均匀分散在水中,得到所述复合相变材料。
所述无机盐、纳米颗粒和表面改性剂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添加,其中无机盐具有降低水的凝固点的作用,使得水在更低的温度下才会进行相变。
所述纳米颗粒具有为结晶水提供不同的晶核,使水不容易形成大块的冰,而是形成细碎的冰粒,起到分散内应力的作用,优选地,在加入纳米颗粒的同时加入表面改性剂或者直接加入表面改性剂进行改性后的改性纳米颗粒,使得纳米颗粒在水中的分散性更好,提高分散稳定性和利用率。因而,在优选的情况下,所述制备方法采用表面改性剂对纳米颗粒进行改性后得到改性纳米颗粒,再将改性纳米颗粒加入水中,所述改性的方法为:将纳米颗粒分散于有机溶剂中,然后添加表面改性剂进行改性,再加温去除有机溶剂,所述有机溶剂选自低沸点的有机溶剂,例如:甲苯、乙醇、丙酮、四氢呋喃等,其作用是分散纳米颗粒,有利于提高改性效率,并且易于加热除去;得到改性纳米颗粒;所述改性在40℃-150℃的温度下进行,时间为30-120min;改性完成后,加热到180-200℃,去除有机溶剂。
通过上述制备方法得到本发明的复合相变材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知道在低温环境下,例如:电动车在-5℃的环境下行驶,IGBT模块启动电池组时,瞬间产生较大热量,所述复合相变材料用于对IGBT模块进行冷却,避免IGBT模块损坏。因而,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模块,所述电池模块包括电池组、用于在低温下启动所述电池组的IGBT模块,所述电池模块还包括冷却模块,所述冷却模块相邻所述IGBT模块设置,所述冷却模块包括密封装置,以及填充于所述密封装置中的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复合相变材料;本发明的复合相变材料相较于单纯使用水,其相变温度更低,相变温度范围为-5-0℃,.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可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调节;在较低的温度下不发生相变可以降低内应力,并且本发明通过添加能够与水产生氢键的极性有机溶剂,能够破坏水结晶,从而降低内应力。并且通过添加纳米颗粒和表面改性剂,为水结晶提供不同的晶核,从而分散内应力,因而能够适应高功率的IGBT模块的降温需求,并且相变过程中产生的应力较低,体积变化较小,易于密封。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复合相变材料,在相变过程中,对密封装置产生的应力较低,体积变化较小,因而易于密封,并且其能够满足各种功率的IGBT模块的降温需求,对IGBT模块的冷却效果好。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1-5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1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复合相变材料的制作及制得的复合相变材料,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1、提供原料:提供78wt% 水、5wt% 乙醇、5wt% 氯化钠、10wt%纳米二氧化硅、2wt%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步骤2、在50℃的温度下,在水中加入氧化钠,搅拌使氯化钠于水,得到盐溶液;
步骤3、在室温下,在盐溶液中加入乙醇搅拌混合,互溶后得到混合溶液;
步骤4、将纳米二氧化硅微粒搅拌混合于甲苯中,添加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及微量水在50℃下进行表面改性30min,加温至100℃去除甲苯,得到改性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再将改性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加入上述混合溶液中,分散后得到本实施例的复合相变材料A1。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复合相变材料的制作及制得的复合相变材料,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1、提供原料:提供80wt% 水、6wt% 丙醇、3wt% 氯化钙、10wt%纳米二氧化锌、1wt%异丙基三(二辛基磷酸酰氧基)钛酸酯;
步骤2、在60℃的温度下,在水中加入氧化钙,搅拌使氧化钙于水,得到盐溶液;
步骤3、在室温下,在盐溶液中加入丙醇搅拌混合,互溶后得到混合溶液;
步骤4、将纳米二氧化锌微粒搅拌混合于丙酮中,添加异丙基三(二辛基磷酸酰氧基)钛酸酯及微量水在80℃下进行表面改性60min,加温至100℃去除丙酮,得到改性纳米二氧化锌颗粒,再将改性纳米二氧化锌颗粒加入上述混合溶液中,分散后得到本实施例的复合相变材料A2。
 实施例3
本实施例3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复合相变材料的制作及制得的复合相变材料,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1、提供原料:提供80wt% 水、5wt% 乙二醇、10wt%纳米二氧化硅、5wt%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步骤2、在室温下,在水中加入丙醇搅拌混合,互溶后得到混合溶液;
步骤3、将纳米二氧化锌微粒搅拌混合于乙醇中,添加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及微量水在80℃下进行表面改性60min,加温至100℃去除乙醇,得到改性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再将改性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加入上述混合溶液中,分散后得到本实施例的复合相变材料A3。
 实施例4
本实施例4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复合相变材料的制作及制得的复合相变材料,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1、提供原料:提供90wt% 水、5wt% 聚乙二醇、5wt% 氯化钠;
步骤2、在50℃的温度下,在水中加入氧化钠,搅拌使氯化钠于水,得到盐溶液;
步骤3、在室温下,在盐溶液中加入聚乙二醇搅拌混合,互溶后得到本实施例的复合相变材料A4。
 实施例5
本实施例5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复合相变材料的制作及制得的复合相变材料,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1、提供原料:提供78wt% 水、5wt% 乙醇、5wt% 氯化钠、10wt%纳米二氧化硅、2wt%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步骤2、在50℃的温度下,在水中加入氧化钠,搅拌使氯化钠于水,得到盐溶液;
步骤3、在室温下,在盐溶液中加入乙醇搅拌混合,互溶后得到混合溶液;
步骤4、 将纳米二氧化硅微粒、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及加入上述混合溶液中,分散后得到本实施例的复合相变材料A5。
 对比例1
对比例1采用纯水作为相变材料。
 性能测试
1、气密性测试
将实施例1-5制得的复合相变材料A1-A5以及对比例1的纯水密封于密封装置中进行测试,在5℃以下的冷水中放置3min,立即转移至100℃以上的沸水中保温3min,重复这一过程,测试密封装置在完成多少次循环后,仍能通过气密性测试,气密性测试的过程为:将待测试的密封组件的连接部位裸露出密封夹腔,腔体中充0.6MPa压力,保压3min,同时在连接部位滴水,如果冒泡,视为漏气,若没有冒泡现象,则视为气密性满足要求,完成200次冷热冲击循环试验为合格,测试结果见表1。
  表1
  性能
实施例1 密封装置完成500次冷热冲击循环试验,仍能通过气密性测试。
实施例2 密封装置完成500次冷热冲击循环试验,仍能通过气密性测试。
实施例3 密封装置完成200次冷热冲击循环试验,仍能通过气密性测试。
实施例4 密封装置完成200次冷热冲击循环试验,仍能通过气密性测试。
实施例5 密封装置完成200次冷热冲击循环试验,仍能通过气密性测试。
对比例1 密封装置在完成200次冷热冲击循环试验后,未能通过气密性测试。
从表1中可以看出,密封装置采用本发明的实施例1-5制作的复合相变材料A1-A5,在经过200次以上的冷热冲击循环试验后仍能通过气密性测试,而密封装置采用对比例1的纯水在经过200次冷热冲击循环试验后未能通过气密性测试,充分说明采用本发明的实施例1-5的复合相变材料,在相变过程中对密封装置产生的应力较低,易于密封,密封效果好。
硬度测试
将实施例1-5制得的复合相变材料A1-A5以及对比例1的纯水分别装于两个相同的容器(A和B)中,得到六组样品,其中,每组样品中的容器A中提前放置直径为2mm、长为100mm的钢柱,伸入液面50mm;然后,将六组样品置于-20℃下24h(复合相变材料A1-A5以及纯水完全凝固)。将六个容器A分别用拉伸测力机测试钢柱拔出的最大力,将六个容器B分别用相同型号的钢柱使用压缩测力机测试伸入50mm的最大力,测试结果见表2。
表2
Figure 266445DEST_PATH_IMAGE001
从表2中可以看出,实施例1-5制作的复合相变材料A1-A5相较于对比例2的纯水,其凝固后的插拔力较小,硬度较低,充分说明实施例1-5制作的复合相变材料A1-A5凝固后的内应力远小于纯水结冰时的内应力,因而极大地降低密封装置的设计成本。
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知道,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确定。 

Claims (15)

1.一种复合相变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相变材料包括水、溶解于所述水中的极性有机溶剂,并且所述复合相变材料还选择性地包括溶解于水中的无机盐、以及分散于水中的纳米颗粒和表面改性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相变材料,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复合相变材料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水的含量为50wt%-98wt%;所述极性有机溶剂的含量为2wt%-50 wt%;所述无机盐的含量为0wt%-20wt%;所述纳米固体微粒的含量为0wt%-40wt%;所述表面改性剂的含量为0wt%-20wt%。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相变材料,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复合相变材料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水的含量为55wt%-85wt%;所述极性有机溶剂的含量为5wt%-45wt%;所述无机盐的含量为2wt%-20wt%;所述纳米固体微粒5wt%-40wt%;所述表面改性剂的含量为1wt%-20w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相变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有机溶剂选自能够与水形成氢键的有机溶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复合相变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有机溶剂选自醇类溶剂、酚类溶剂、环氧类溶剂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相变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盐选自能够溶于水,并且溶于水后所得到的无机盐溶液的相变温度低于水的相变温度的无机盐。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复合相变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盐选自碱金属盐或碱土金属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相变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颗粒的粒径为10nm-2000nm;纳米颗粒选自纳米二氧化硅、纳米氧化锌、纳米铝中的一种或几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相变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改性剂选自硅氧烷类表面改性剂或钛酸酯类偶联剂。
10.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在水中加入极性有机溶剂进行互溶,同时选择性地加入无机盐、纳米颗粒和表面改性剂,使无机盐溶解于水、纳米颗粒和表面改性剂均匀分散在水中,得到所述复合相变材料。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采用表面改性剂对纳米颗粒进行改性后得到改性纳米颗粒,再将改性纳米颗粒加入水中,所述改性的方法为:将纳米颗粒分散于有机溶剂中,然后添加表面改性剂进行改性,再加热去除有机溶剂,得到改性纳米颗粒。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在40℃-150℃的温度下进行,时间为30-120min;所述加热去除有机溶剂的温度为180℃-200℃。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制备方法中,在室温下加入极性有机溶剂并进行搅拌混合;在40-80℃的温度下加入无机盐并进行搅拌使无机盐溶于水。
14.一种电池模块,所述电池模块包括电池组、用于在低温下启动所述电池组的IGBT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块还包括冷却模块,所述冷却模块相邻所述IGBT模块设置,所述冷却模块包括密封装置,以及填充于所述密封装置中的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合相变材料。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范围为-5-0℃。
CN201110380731.XA 2011-11-25 2011-11-25 一种复合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电池模块 Active CN1031313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80731.XA CN103131394B (zh) 2011-11-25 2011-11-25 一种复合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电池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80731.XA CN103131394B (zh) 2011-11-25 2011-11-25 一种复合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电池模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31394A true CN103131394A (zh) 2013-06-05
CN103131394B CN103131394B (zh) 2016-08-03

Family

ID=48491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80731.XA Active CN103131394B (zh) 2011-11-25 2011-11-25 一种复合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电池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3139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09661A (zh) * 2020-07-07 2020-11-10 贵州梅岭电源有限公司 一种热电池用高电导薄膜相变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4490A (zh) * 2004-06-17 2005-03-16 长城润滑油应用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冷却液
CN101323777A (zh) * 2008-07-25 2008-12-17 浙江大学 用于发动机高温冷却技术的氧化铝有机纳米流体
CN101525530A (zh) * 2009-04-01 2009-09-09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低温相变蓄冷纳米流体及其制备方法
US20100279153A1 (en) * 2009-04-30 2010-11-04 Lg Chem, Ltd. Battery systems, battery module, and method for cooling the battery module
CN101962000A (zh) * 2010-09-10 2011-02-02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加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WO2011020616A1 (de) * 2009-08-19 2011-02-24 Li-Tec Battery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kühlen eines elektrochemischen energiespeicher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4490A (zh) * 2004-06-17 2005-03-16 长城润滑油应用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冷却液
CN101323777A (zh) * 2008-07-25 2008-12-17 浙江大学 用于发动机高温冷却技术的氧化铝有机纳米流体
CN101525530A (zh) * 2009-04-01 2009-09-09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低温相变蓄冷纳米流体及其制备方法
US20100279153A1 (en) * 2009-04-30 2010-11-04 Lg Chem, Ltd. Battery systems, battery module, and method for cooling the battery module
WO2011020616A1 (de) * 2009-08-19 2011-02-24 Li-Tec Battery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kühlen eines elektrochemischen energiespeichers
CN101962000A (zh) * 2010-09-10 2011-02-02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加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解小玲等: "KH-550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的研究",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vol. 39, no. 1, 4 May 2008 (2008-05-04), pages 26 - 28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09661A (zh) * 2020-07-07 2020-11-10 贵州梅岭电源有限公司 一种热电池用高电导薄膜相变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31394B (zh) 2016-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ichen et al.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n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s for power lithium-ion batteries
CN103855441A (zh) 一种新型能源汽车的电池冷却系统
CN105374991A (zh) 金属锂-骨架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负极和二次电池
CN106099252B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
CN103441308B (zh) 一种铅酸蓄电池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及铅酸蓄电池
CN109309199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红磷/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CN105489815A (zh) 一种全固态锂硫电池用夹层及全固态锂硫电池
CN103682511A (zh) 电动汽车
Wang et al. Application of polymer-based phase change materials in thermal safety management of power batteries
Li et al. Phase change materials for lithium-ion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s: A review
CN104442438B (zh) 一种电引擎式里程预警新能源汽车
CN202817141U (zh) 电动汽车
CN105742754A (zh) 一种电池包液体冷却/加热系统试验装置
CN204558619U (zh) 一种电池包的温度管理系统
Tang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aluminum nitride/carbon fiber‐modified composite phase change materials for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CN108583348A (zh) 能为新能源汽车充电电池提供预热和冷却的充电站
CN115418195A (zh) 锂电池包热管理用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31394A (zh) 一种复合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电池模块
Cao et al. A novel thermal management for PEM fuel cell stack combining phase change materials with liquid cooling under low temperature condition
Zhang et al. Resorption thermal energy storage strategy based on CaCl2/MnCl2-NH3 working pair for battery electric vehicles
Yao et al.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 composite phase change material with nano-Ag particles modified diatomite and expanded graphite for improving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efficiency
CN106785199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组电源散热装置
CN204668410U (zh) 新能源工质相变电池
CN103377836A (zh) 一种双电层电容器电解液
CN106785210A (zh) 一种方形电池的冷却/加热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