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30244A - 回收含有有机金属或粉尘的废气中的氨气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回收含有有机金属或粉尘的废气中的氨气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30244A
CN103130244A CN2011103840854A CN201110384085A CN103130244A CN 103130244 A CN103130244 A CN 103130244A CN 2011103840854 A CN2011103840854 A CN 2011103840854A CN 201110384085 A CN201110384085 A CN 201110384085A CN 103130244 A CN103130244 A CN 1031302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mmonia
dust
waste gas
metallic
organ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8408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昆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 S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KUN S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 S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KUN S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11038408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30244A/zh
Publication of CN1031302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302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 Y02P20/133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e.g. sunlight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回收含有有机金属或粉尘的废气中的氨气的方法,主要为解决习用技术的处理含氨废气方法的未能解决废水中含有机金属及粉尘的问题,本发明的回收含有有机金属或粉尘的废气中的氨气的方法包含:A.将含有有机金属或粉尘及氨气的废气导引至一第一空间中;B.在该第一空间中以一碱洗溶液施以一循环碱洗程序;C.使废气中的氨气在该循环碱洗程序中与废气中的有机金属或粉尘分离;D.收集上述C步骤所分离出的氨气。本发明的回收含有有机金属或粉尘的废气中的氨气的方法可提供光电半导体或太阳能电池等产业回收进行有机金属化学气相沉积法(MOCVD)或电浆辅助化学气相沈积法(PECVD)或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后产生的废气的回收应用。

Description

回收含有有机金属或粉尘的废气中的氨气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回收氨气的方法,特别是一种利用碱洗程序将氨气与有机金属或粉尘分离的回收含有有机金属或粉尘的废气中的氨气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光电半导体或太阳能电池等产业中,在基板上成长半导体薄膜的制程多半使用有机金属化学气相沉积法(Metal-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简称MOCVD)或电浆辅助化学气相沈积法(Plasma-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简称PECVD)或化学气相沉积法(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简称CVD)在有机金属化学气相沉积法或电浆辅助化学气相沈积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程序中会产生含有机金属或粉尘的含氨气的废气,这些含有机金属及粉尘的含氨气的废气目前仅能以酸洗或湿式洗涤方式处理,处理后的废水成为含有金属氧化物或金属氢氧化物且具酸性或碱性的含氨氮废水,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上述回收含有有机金属或粉尘的废气中的氨气的方法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收含有有机金属或粉尘的废气中的氨气的方法,可降低已处理完废气中的化学物质含量,以达到回收再利用和环保作用。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回收含有有机金属或粉尘的废气中的氨气的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
A.将含有有机金属或粉尘及氨气的废气导引至一第一空间中;
B.在该第一空间中以一碱洗溶液施以一循环碱洗程序;
C.使废气中的氨气在该循环碱洗程序中与废气中的有机金属或粉尘分离;
D.收集上述C步骤所分离出的氨气。
上述循环碱洗程序先控制该碱洗溶液的溶液pH值达到一碱性预设值,再进行循环碱洗。
上述循环碱洗溶液的碱性预设值为pH7至pH14。
上述循环碱洗溶液的碱性预设值为pH11至pH14。
上述C步骤控制循环碱洗程序的pH值,使氨气随该pH值的递增而更容易被分离。
上述循环碱洗程序至少进行一次。
上述回收含有有机金属或粉尘的废气中的氨气的方法进一步包括E步骤的吸收程序:使D步骤所收集的氨气与水、磷酸、硫酸中的任一反应物进行吸收反应。
上述吸收程序至少进行一次。
上述吸收程序为两次以上时,其最后一次吸收程序再加一道水洗或酸洗程序,以对在吸收程序中所衍生的水雾进行水洗或残余的氨气进行酸洗。
上述循环碱洗程序与吸收程序之间包含一水雾去除程序,滤除废气中的水雾或水滴。
上述B步骤中的循环碱洗程序导入NaOH或Ca(OH)2为反应物,使该循环碱洗溶液的pH值介于pH7至pH14。
上述B步骤中的循环碱洗程序利用废气中的氨气量使该碱洗程序的pH值介于pH7至pH14。
上述循环碱洗程序包含一过滤程序,过滤从废气中被分离出的有机金属与水反应产生的金属氧化物或金属氢氧化物固体,及粉尘与碱洗溶液产生的固型物。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的回收含有有机金属或粉尘的废气中的氨气的方法,具有以下功效:
(1)、本发明的回收含有有机金属或粉尘的废气中的氨气的方法,借由一碱洗程序已达到分离氨气与有机金属或粉尘的功效。
(2)、本发明的回收含有有机金属或粉尘的废气中的氨气的方法,借由控制碱洗溶液的pH值以达到控制氨气与有机金属或粉尘分离程度的功效。
(3)、本发明的回收含有有机金属或粉尘的废气中的氨气的方法,借由使D步骤所收集的氨气与水、磷酸、硫酸中的任一反应物进行反应以达到回收再利用功效。
(4)、本发明的回收含有有机金属或粉尘的废气中的氨气的方法,借由于碱洗程序中增设过滤装置达到滤除金属氧化物或金属氢氧化物及粉尘的功效,可以降低固型物于碱洗程序可能造成的阻塞问题。
(5)、在循环碱洗程序与吸收程序之间,另执行一水雾去除程序,可以降低自循环碱洗程序经由水雾或水滴进入吸收程序的金属氧化物或金属氢氧化物及粉尘遇水产生的固型物。
(6)、循环碱洗程序可以在一组以上的循环碱洗设备中进行,例如一组、二组或三组,借由多次循环碱洗程序可以提升其碱洗效率。
(7)、吸收程序可以在至少一组以上的吸收设备中进行,例如一组、二组、三组或四组,借由多次吸收程序可以提升其吸收效率。
(8)、当进行多次吸收程序时,可以在最后一次吸收程序再加一道水洗或酸洗程序,以对在吸收程序中所衍生的水雾进行水洗或残余的氨气进行酸洗,借以更降低已处理完废气中的化学物质含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回收含有有机金属或粉尘的废气中的氨气的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
图2为依本发明的回收含有有机金属或粉尘的废气中的氨气的方法的废气处理程序图;
图3为依本发明的回收含有有机金属或粉尘的废气中的氨气的方法的回收装置示意图;
图4为依本发明的回收含有有机金属或粉尘的废气中的氨气的方法的第一实施例流程图;
图5为依本发明的回收含有有机金属或粉尘的废气中的氨气的方法的第二实施例流程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1 有机金属化学气相沉积法或电浆辅助化学气相沈积法单元
22 帮浦单元      23 碱洗塔
24 吸收塔        25 水洗塔或酸洗塔
31 气体入口      32 碱洗溶液
33 帮浦          34 固体过滤装置
35 喷洒头        36 反应腔室
37 拉西环        38 水雾去除装置
39 气体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请参阅图1,其为本发明的回收含有有机金属或粉尘的废气中的氨气的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本发明的回收含有有机金属或粉尘的废气中的氨气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A.将含有有机金属或粉尘及氨气的废气导引至第一空间中; 
B.在第一空间中以碱洗溶液施以循环碱洗程序; 
C.使废气中的氨气在循环碱洗程序中与废气中的有机金属或粉尘分离;
D.收集上述C步骤所分离出的氨气;
E.使D步骤所收集的氨气与水、磷酸、硫酸中的任一反应物进行吸收反应。
半导体制程中,有机金属化学气相沉积法(Metal-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简称MOCVD)或电浆辅助化学气相沈积法(Plasma-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简称PECVD)程序所产生的含有有机金属或粉尘及氨气的废气须预先将有机金属或粉尘及氨气分离才能进行回收的程序,因此将含有有机金属或粉尘及氨气的废气导入作为反应腔室的第一空间中。
在第一空间中含有碱洗溶液,本发明的碱洗溶液是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NaOH)溶液或氢氧化钙(Ca(OH)2)制成,本发明的碱洗溶液pH值介于7至14之间,较佳为pH值介于11至14之间。
上述循环碱洗程序亦可利用废气中的氨气量使该碱洗程序的pH值介于pH7至pH14。
在第一空间中,以碱洗溶液对含有有机金属或粉尘及氨气的废气进行循环碱洗,由于碱性溶液会分离出氢氧根离子(OH- ion),因此造成如下反应式(一)的反应平衡向左移动,溶于碱洗溶液的氨气极少,而有机金属或粉尘则与碱洗溶液反应产生固体的金属氧化物或金属氢氧化物或固型物,借此碱洗程序,有机金属或粉尘及氨气被有效分离开来。
反应式(一):
NH3(g) + H2O(l) →NH4 +(aq)+ OH-(aq) Kb = 1.8 x 10-5
收集上述循环程序所分离出的氨气后,将氨气导入第二空间即吸收空间,于第二空间提供一反应溶剂与氨气进行化合,以进行一吸收程序,反应溶剂可用水、磷酸、硫酸实施,其反应如下反应式(二)、反应式(三)、反应式(四)所示,所产生的氨水、硫酸铵、磷酸铵及其衍生物皆能用于其他用途。依本发明的回收含有有机金属或粉尘的废气中的氨气的方法所产生的硫酸铵,可做为皮革处理剂、水处理剂、助黏剂、电镀液、化学肥料之用。
反应式(二):
NH3(g) + H2O(aq) → NH4OH(aq)
反应式(三):
2NH4OH(aq) + H2SO4(aq) →(NH42SO4(aq) + 2H2O(aq)
反应式(四):
1NH3(g) + H3PO4(aq) →NH4H2PO4(aq)
上述吸收程序可以在一组、二组或三组的吸收空间中进行,借以提升其吸收效率。
当吸收空间为多个时,其最后一次吸收程序可以再加一道水洗或酸洗程序,以对在吸收程序中所衍生的水雾进行水洗或残余的氨气进行酸洗,借以更降低已处理完废气中的化学物质含量。
请参阅图2,其为依本发明的回收含有有机金属或粉尘的废气中的氨气的方法的废气处理程序图;有机金属化学气相沉积法或电浆辅助化学气相沈积法单元21所产生的含有有机金属或粉尘及氨气的废气借由帮浦单元22输送至碱洗塔23,在此进行分离程序,以碱洗溶液对含有有机金属或粉尘及氨气的废气进行循环碱洗,有机金属或粉尘与碱洗溶液反应产生固体的金属氧化物或金属氢氧化物,而氨气在碱性溶液中具有低溶解度,借此循环碱洗程序,有机金属或粉尘及氨气被有效分离开来。不溶于碱洗溶液的氨气输送至吸收塔24,在此与反应溶剂进行化合,反应所得到的液体如氨水、硫酸铵、磷酸铵及其衍生物为可再利用产物,而在吸收程序中所衍生的水雾或未完全处理的氨气则进入水洗塔或酸洗塔25进行水洗或酸洗程序,借以更降低已处理完废气中的化学物质含量。
请参阅图3,其为依本发明的回收含有有机金属或粉尘的废气中的氨气的方法的回收装置示意图;图中,回收装置包含气体入口31、碱洗溶液32、帮浦33、固体过滤装置34、喷洒头35、反应腔室36、拉西环37、水雾去除装置38、气体出口39。有机金属化学气相沉积法或电浆辅助化学气相沈积法所产生的含有有机金属或粉尘的废气由气体入口31导入反应腔室36中,并与喷洒头35洒落的碱洗溶液32反应,设置于反应腔室36中的拉西环37能增加碱洗溶液32与废气的接触面积,增加有机金属或粉尘与碱洗溶液32反应效率,有机金属或粉尘与碱洗溶液32反应产生固体的金属氧化物或金属氢氧化物,该等固体的金属氧化物或金属氢氧化物滞留于碱洗溶液32中,该碱洗溶液32经由帮浦33加压后通过固体过滤装置34,使得固体的金属氧化物或金属氢氧化物被滤除,碱洗溶液32则通过固体过滤装置34于喷洒头35洒落与新进入反应腔室36的废气反应,构成循环碱洗程序。废气中不与碱洗溶液32反应的氨气则经由水雾去除装置38去除水雾中可能夹带的金属氧化物或金属氢氧化物后由气体出口39输送至吸收塔24进行后续处理。
在上述实施例中,循环碱洗程序可以在一组、二组或三组的循环碱洗设备中进行,借以提升其碱洗效率。
请参阅图4,其为依本发明的回收含有有机金属或粉尘的废气中的氨气的方法的第一实施例流程图;半导体产业中有机金属化学气相沉积法或电浆辅助化学气相沈积法制程所产生的含有有机金属或粉尘的废气,经由帮浦输送于第一碱洗塔进行第一次碱洗,于第二碱洗塔进行第二次碱洗,于第三碱洗塔进行第三次碱洗,借三道循环碱洗程序提升其碱洗效率使氨气与有机金属或粉尘有更佳的分离效率,同时亦可借由控制碱洗溶液的pH值使碱洗效率更佳,完成循环碱洗程序后的废气可先去除水雾,以降低借由水雾或水滴状态进入吸收程序的金属氧化物或金属氢氧化物及粉尘遇水产生的固型物,废气输送至吸收塔与反应溶剂进行吸收反应,反应所得到的液体如氨水、硫酸铵、磷酸铵及其衍生物为可再利用产物,吸收程序中所衍生的水雾或未完全处理的氨气则以水洗或酸洗再次降低已处理完废气中的化学物质含量而排出。
请参阅图5,其为依本发明的回收含有有机金属或粉尘的废气中的氨气的方法的第二实施例流程图;半导体产业中有机金属化学气相沉积法或电浆辅助化学气相沈积法制程所产生的含有有机金属或粉尘的废气,经由帮浦输送于第一碱洗塔进行第一次碱洗,于第二碱洗塔进行第二次碱洗,于第三碱洗塔进行第三次碱洗,借三道循环碱洗程序提升其碱洗效率使氨气与有机金属或粉尘有更佳的分离效率,同时亦可借由控制碱洗溶液的pH值使碱洗效率更佳,完成循环碱洗程序后的废气可先去除水雾,以降低借由水雾或水滴状态进入吸收程序的金属氧化物或金属氢氧化物及粉尘遇水产生的固型物,废气输送至第一吸收塔与反应溶剂进行第一次吸收反应,于第二吸收塔与反应溶剂进行第二次吸收反应,于第三吸收塔与反应溶剂进行第三次吸收反应,借三道吸收程序,使废气中所含的氨气与反应溶剂充分反应得到如氨水、硫酸铵、磷酸铵及其衍生物等可再利用产物,多次吸收程序中所衍生的水雾或未完全处理的氨气则以水洗或酸洗再次降低已处理完废气中的化学物质含量而排出。
上述实施例和附图并非限定本发明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Claims (13)

1.一种回收含有有机金属或粉尘的废气中的氨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A.将含有有机金属或粉尘及氨气的废气导引至一第一空间中;
B.在该第一空间中以一碱洗溶液施以一循环碱洗程序;
C.使废气中的氨气在该循环碱洗程序中与废气中的有机金属或粉尘分离;
D.收集上述C步骤所分离出的氨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含有有机金属或粉尘的废气中的氨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循环碱洗程序先控制该碱洗溶液的溶液pH值达到一碱性预设值,再进行循环碱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收含有有机金属或粉尘的废气中的氨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循环碱洗溶液的碱性预设值为pH7至pH14。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收含有有机金属或粉尘的废气中的氨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循环碱洗溶液的碱性预设值为pH11至pH14。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含有有机金属或粉尘的废气中的氨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C步骤控制循环碱洗程序的pH值,使氨气随该pH值的递增而更容易被分离。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含有有机金属或粉尘的废气中的氨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循环碱洗程序至少进行一次。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含有有机金属或粉尘的废气中的氨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E步骤的吸收程序:使D步骤所收集的氨气与水、磷酸、硫酸中的任一反应物进行吸收反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回收含有有机金属或粉尘的废气中的氨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吸收程序至少进行一次。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回收含有有机金属或粉尘的废气中的氨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吸收程序为两次以上时,其最后一次吸收程序再加一道水洗或酸洗程序,以对在吸收程序中所衍生的水雾进行水洗或残余的氨气进行酸洗。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回收含有有机金属或粉尘的废气中的氨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循环碱洗程序与吸收程序之间包含一水雾去除程序,滤除废气中的水雾或水滴。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含有有机金属或粉尘的废气中的氨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B步骤中的循环碱洗程序导入NaOH或Ca(OH)2为反应物,使该循环碱洗溶液的pH值介于pH7至pH14。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含有有机金属或粉尘的废气中的氨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B步骤中的循环碱洗程序利用废气中的氨气量使该碱洗程序的pH值介于pH7至pH14。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含有有机金属或粉尘的废气中的氨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循环碱洗程序包含一过滤程序,过滤从废气中被分离出的有机金属与水反应产生的金属氧化物或金属氢氧化物固体,及粉尘与碱洗溶液产生的固型物。
CN2011103840854A 2011-11-28 2011-11-28 回收含有有机金属或粉尘的废气中的氨气的方法 Pending CN10313024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840854A CN103130244A (zh) 2011-11-28 2011-11-28 回收含有有机金属或粉尘的废气中的氨气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840854A CN103130244A (zh) 2011-11-28 2011-11-28 回收含有有机金属或粉尘的废气中的氨气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30244A true CN103130244A (zh) 2013-06-05

Family

ID=48490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840854A Pending CN103130244A (zh) 2011-11-28 2011-11-28 回收含有有机金属或粉尘的废气中的氨气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30244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38647A1 (de) * 1991-10-24 1993-04-28 Von Roll Ag Verfahren zur Rückgewinnung von Ammoniak aus den Rückständen von Rauchgasen
US5387407A (en) * 1988-08-09 1995-02-07 Von Roll Ag Process for the recovery of ammonia from flue gases
JP2006334472A (ja) * 2005-05-31 2006-12-14 Fujikasui Engineering Co Ltd アンモニア含有廃水の処理方法
CN201431850Y (zh) * 2009-05-08 2010-03-31 湖北三才堂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氨气回收装置
CN102179135A (zh) * 2011-04-26 2011-09-14 苏州利盛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氨气吸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87407A (en) * 1988-08-09 1995-02-07 Von Roll Ag Process for the recovery of ammonia from flue gases
EP0538647A1 (de) * 1991-10-24 1993-04-28 Von Roll Ag Verfahren zur Rückgewinnung von Ammoniak aus den Rückständen von Rauchgasen
JP2006334472A (ja) * 2005-05-31 2006-12-14 Fujikasui Engineering Co Ltd アンモニア含有廃水の処理方法
CN201431850Y (zh) * 2009-05-08 2010-03-31 湖北三才堂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氨气回收装置
CN102179135A (zh) * 2011-04-26 2011-09-14 苏州利盛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氨气吸收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清华等: "小议含氨废气的吸收及其工艺比较", 《化学工程与装备》, no. 7, 31 July 2011 (2011-07-31), pages 204 - 2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72751B (zh) 从含氨气体流中去除氨的方法
CN108067091A (zh) 一种超净排放烟气脱硫工艺
US20130280154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eating perfluoro-compound
CN114870599B (zh) 一种氨法脱碳系统生产碳酸氢铵的方法及装置
CN103318918B (zh) 一种净化回收氨气的方法
CN107540180A (zh) 从液体或污泥基质分离和/或回收氮化合物的工艺和设备
CN102009957A (zh) 高收率超净高纯氢氟酸的提纯方法
CN204981156U (zh) 一种多晶硅制绒刻蚀废液的回收再利用系统
CN206391718U (zh) 一种有机溶剂回收装置
CN215352781U (zh) 一种用于处理废旧电池破碎过程中废气的装置
CN202538615U (zh) 氨水储槽气体洗涤回收装置
CN202933617U (zh) 流化床大颗粒尿素装置含氨尾气处理系统
CN110438507A (zh) 一种碱性蚀刻氨水回收系统
CN102431984A (zh) 一种废氨水生产磷酸一铵的方法及装置
CN103130244A (zh) 回收含有有机金属或粉尘的废气中的氨气的方法
CN105668634A (zh) 一种回收利用废弃scr脱硝催化剂的方法
CN204384885U (zh) 废硫酸废水生产硫酸铵的处理系统
CN104803416B (zh) 一种含砷烟气的收砷方法
CN104555956B (zh) 一种从磷泥中回收黄磷的方法及设备
CN203990291U (zh) 一种复合肥尾气的分类处理装置
CN203620498U (zh) 稀土废气处理系统
CN105413259A (zh) 用于多次沉降的系统
TWI473644B (zh) A method of recovering ammonia gas in an exhaust gas containing an organometallic or dust
RU2641911C2 (ru) Концентрирование раствора мочевины в способе синтеза мочевины
CN103086555A (zh) 硅晶片蚀刻废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5 Deemed withdrawal (patent law before 199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