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29361A - 动力控制单元 - Google Patents

动力控制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29361A
CN103129361A CN2012104829113A CN201210482911A CN103129361A CN 103129361 A CN103129361 A CN 103129361A CN 2012104829113 A CN2012104829113 A CN 2012104829113A CN 201210482911 A CN201210482911 A CN 201210482911A CN 103129361 A CN103129361 A CN 1031293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ase
seed cell
electric power
power switch
switch roo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8291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松宏行
久米泰尚
天野敦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1293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293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控制单元,其在组装时能够防止异物向收纳逆变器等电力转换模块的电力转换室的混入,且防止螺栓从收纳三相端子的三相端子室向电力转换室滚落的情况。动力控制单元(30)具有电力转换室(76)和三相端子室(78),电力转换室(76)具有第三开口部(76a),三相端子室(78)具有第四开口部(78a),三相端子(64a、64b、64c)的一端与电力转换室(76)内的电力转换模块(60)连接,而另一端通过使电力转换室(76)与三相端子室(78)连通的连通孔(162)而位于三相端子室(78)中,托架(160)在三相端子(64a、64b、64c)插入到插入孔(168a、168b、168c)中的状态下固定于三相端子室(78)的内壁。

Description

动力控制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止紧固连结构件向收纳电力转换模块的电力转换室进入的动力控制单元。
背景技术
在下述所示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结构:在外壳的逆变器收纳室中收纳逆变器,在端子箱室中收纳利用树脂模制成形三相的插头而得到的端子台,该三相的插头输出由逆变器转换后的三相的交流电,且所述三相的插头被螺母与三相电动机的三相线的端子紧固连结。在所述端子台上设有紧固连结构件滚动防止壁,该紧固连结构件滚动防止壁防止所述螺母从所述端子箱室向所述逆变器收纳室滚落。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89403号公报
然而,由于所述端子台通过利用树脂模制成形所述三相的插头而形成,因此为了将所述端子台收纳于端子箱室,需要使向逆变器收纳室和端子箱室进入的进入开口为一个开口。因此,组装时,在使逆变器收纳室向外部露出的状态下使三相的电力线与端子台的插头连接,从而尘埃或灰尘等异物会向逆变器收纳室混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控制单元,其在组装时能够防止异物向收纳逆变器等电力转换模块的电力转换室的混入,且防止螺栓从收纳三相端子的三相端子室向电力转换室滚落的情况。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控制单元,其搭载于车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动力控制单元的壳体中设有收纳电力转换模块的电力转换室、收纳用于将所述电力转换模块和外部电气设备连接的三相端子的三相端子室,所述电力转换室具有能够向所述电力转换室的内部进入的电力转换室开口部,所述三相端子室具有能够向所述三相端子室的内部进入的三相端子室开口部,所述三相端子的一端与所述电力转换模块连接,另一端通过使所述电力转换室与所述三相端子室连通的连通孔而位于所述三相端子室中,具有供所述三相端子插入的插入孔的托架在所述三相端子插入到所述插入孔中的状态下固定于所述三相端子室的内壁,并且以从所述三相端子室侧覆盖所述连通孔的方式设置,所述托架与所述三相端子室的内壁的间隙以及插入了所述三相端子的状态下的所述插入孔的间隙为用于对所述三相端子的所述另一端和连接器进行紧固的紧固连结构件无法通过的规定的距离以下,其中,所述连接器与所述外部电气设备连接。
这样,所述动力控制单元具备具有所述电力转换室开口部的所述电力转换室和具有所述三相端子室开口部的所述三相端子室,所述三相端子的一端与所述电力转换模块连接,另一端通过使所述电力转换室与三相端子室连通的连通孔而位于所述三相端子室中,所述托架在所述三相端子插入到所述插入孔中的状态下固定于所述三相端子室的内壁,所述托架与所述三相端子室的内壁的间隙以及插入了所述三相端子的状态下的所述插入孔的间隙形成为所述紧固连结构件无法通过的规定的距离以下,因此所述托架能够阻止所述紧固连结构件向所述电力转换室进入的情况。另外,所述电力转换室和所述三相端子室分别具有开口部,即使所述电力转换室开口部未敞开,也能够将所述三相端子与所述电力转换模块连接,因此能够通过盖等覆盖所述电力转换室的电力转换室开口部,能够防止尘埃或灰尘等异物向所述电力转换室混入的情况。
所述动力控制单元还可以构成为,所述托架具有第一水平面、设置在比所述第一水平面低的位置的第二水平面、在所述第一水平面与所述第二水平面之间形成的倾斜面,所述插入孔设置在所述倾斜面上,通过使所述三相端子室的高度比所述电力转换室的高度形成得高,从而所述三相端子室开口部形成在比所述电力转换室开口部高的位置,将所述第二水平面安装在所述三相端子室的作为内壁的底面上,并将所述第一水平面安装在位于比所述电力转换室高的位置的所述三相端子室的所述电力转换室侧的内壁上。由此,所述托架向所述三相端子室的安装容易。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涉及的动力控制单元,托架在三相端子插入到托架的插入孔中的状态下固定于三相端子室的内壁,托架与三相端子室的内壁的间隙以及插入了三相端子的状态下的插入孔的间隙形成为紧固连结构件无法通过的规定的距离以下,因此通过托架能够阻止紧固连结构件向电力转换室进入的情况。另外,电力转换室及三相端子室分别具有开口部,即使电力转换室开口部未敞开,也能够将三相端子与电力转换模块连接,因此能够通过盖等覆盖电力转换室的电力转换室开口部,从而能够防止尘埃或灰尘等异物向电力转换室混入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将实施方式的电动车的简要结构示意化而得到的简要结构立体图。
图2是将实施方式的电动车的简要结构示意化而得到的简要结构侧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动力控制单元的外观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动力控制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图4所示的散热器的俯视图。
图6是图4所示的下部壳体的仰视图。
图7是动力控制单元的电路图。
图8是在图5的散热器的上部配置了上部壳体时的俯视图。
图9是动力控制单元的局部剖视图。
图10是设有托架的三相端子室的放大图。
图11是托架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0…电动车
12…车身
18…电池
28…行驶用电动机
30…动力控制单元
34、94a、94b…电源线缆
36、94…电源连接器
38…三相交流电线缆
40、42、42a、42b、42c…电力连接器
50…散热器
52…上部壳体
54…上罩
56…下部壳体
58…下罩
60…电力转换模块
62…快速充电用设备
64a、64b、64c…三相端子
66…三相端子台
70…ECU
72…充电设备室
72a…第一开口部
74…熔丝室
74a…第二开口部
76…电力转换室
76a…第三开口部
78…三相端子室
78a…第四开口部
80…电容器模块
82…充电器
84…DC/DC转换器
98a、98b…熔丝
100…二极管
102…第一主接触器
104…第二主接触器
106…预接触器
115a、115b、116、122、124、126、128、132、136、138、140、154a、154b…母线
118…空调压缩机
120…加热器
160…托架
160a…第一水平面
160b…第二水平面
160c…倾斜面
162…连通孔
164、166…螺栓
168a、168b、168c…插入孔
170…底面
172…夹紧件
174…内壁
176…突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示出优选的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具有本发明涉及的动力控制单元的电动车进行详细地说明。
图1是将电动车(车辆)10的简要结构示意化而得到的简要结构立体图,图2是将电动车10的简要结构示意化而得到的简要结构侧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以车身12的铅垂方向为上下方向,以与该铅垂方向垂直的方向为水平方向。另外,以电动车10的前进方向为前,以后退方向为后,朝向前进方向而以左方向为左,以右方向为右。
电动车10在车身12内部具备:在前轮14L、14R与后轮16L、16R之间,且在车身12的底部设置的输出高电压的电池18;隔着底板20设置在电池18的上方的车室22;与该车室22分隔而被划分在车身12的前方的电动机室24;覆盖该电动机室24的前围板26;在前围板26的下方,且在设置于该电动机室24中的作为旋转电机的一种的行驶用电动机(外部电气设备)28的上方载置的动力控制单元(Power Control Unit)30。前围板26具有前围板下部26a和前围板上部26b。前围板26是对电动机室24和车室22进行分隔的构件,具有防止来自电动机室24的污垢、水、气味等的侵入的结构。另外,前围板26对于来自外部的水的侵入,具有使其不向A/C(空调器)配管内流入的水排出功能。
电源线缆34是用于将蓄积在电池18中的电力向动力控制单元30传递的构件,电源线缆34的一端与电池18的电源连接器36连接,另一端与动力控制单元30的电源连接器94(参照图7)连接。动力控制单元30将从电池18供给的直流电转换为三相(U、V、W相)的交流电,并将该转换后的三相的交流电向行驶用电动机28供给,由此对行驶用电动机28进行驱动控制。
动力控制单元30具有将直流电转换为三相交流的电力转换模块60(参照图4、图5、图7)和通过对电力转换模块60进行控制来驱动行驶用电动机28的ECU70(参照图4、图7)。行驶用电动机28与动力控制单元30经由三相交流电线缆(电力供给线)38连接,三相交流电线缆38的一端与行驶用电动机28的电力连接器40连接,三相交流电线缆38的另一端与动力控制单元30的电力连接器42(电力连接器42a、42b、42c)连接。由于使动力控制单元30配置在行驶用电动机28的上方,因此能够缩短高电压的三相交流电线缆38。
图3是动力控制单元30的外观立体图,图4是动力控制单元30的分解立体图。动力控制单元30具有散热器50、设置在散热器50的上部的上部壳体52、覆盖上部壳体52的上部的上罩54、设置在散热器50的下部的下部壳体56、覆盖下部壳体56的下部的下罩58。散热器50、上部壳体52、上罩54、下部壳体56及下罩58中至少上部壳体52由铝等金属构成。散热器50、上部壳体52、上罩54、下部壳体56及下罩58构成动力控制单元30的框体。
在散热器50的上表面大致中央设有电力转换模块60,在散热器50的上表面右侧设有从外部对电池18进行充电时使用的快速充电用设备(充电用设备)62、熔丝98a、98b(参照图5、图7)等,在散热器50的左侧上方设有将电力转换模块60和上部壳体52的电力连接器42a、42b、42c连接的三相端子64a、64b、64c。电力转换模块60将电池18的直流电转换为三相(U、V、W相)的交流电,并将该转换后的各相的交流电向三相端子64a、64b、64c输出。三相端子64a、64b、64c的中间部由在散热器50的上表面左侧设置的三相端子台66支承。
电力转换模块60中,在框体内内置具有多个开关元件的开关模块。通过使这多个开关元件接通断开,电力转换模块60将来自电池18的直流电转换为三相的交流电,或者将来自行驶用电动机28的三相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通过散热器50和上部壳体52,形成收纳快速充电用设备62的充电设备室72、收纳熔丝98a、98b的熔丝室74、收纳电力转换模块60的电力转换室76、收纳三相端子64a、64b、64c的三相端子室78。充电设备室72具有能够向充电设备室72内进入的在上部壳体52的上表面形成的第一开口部(充电设备室开口部)72a,熔丝室74具有能够向熔丝室74内进入的在上部壳体52的上表面形成的第二开口部(熔丝室开口部)74a,电力转换室76具有能够向电力转换室76内进入的在上部壳体52的上表面形成的第三开口部(电力转换室开口部)76a,三相端子室78具有能够向三相端子室78内进入的在上部壳体52的上表面形成的第四开口部(三相端子室开口部)78a(参照图8)。对电力转换模块60进行控制的ECU(控制装置)70在快速充电用设备62的上方设置在充电设备室72内。
上罩54具有覆盖第一开口部72a的第一上罩54a、覆盖第二开口部74a的第二上罩54b、覆盖第三开口部76a的第三上罩54c、覆盖第四开口部78a的第四上罩54d。充电设备室72比熔丝室74、电力转换室76、及三相端子室78形成得高,因此第一开口部72a与第二开口部74a~第四开口部78a相比,形成在高的位置上。另外,三相端子室78比电力转换室76形成得高,因此第四开口部78a与第三开口部76a相比,形成在高的位置上。
在电力转换模块60的上方且第三开口部76a的下方,具有平滑电容器96(参照图7)的电容器模块80以悬吊的方式安装在上部壳体52的内壁上。平滑电容器96与电力转换模块60电连接,使来自电池18的电力平滑化。电容器模块80是在框体中收纳有平滑电容器96的构件。
在下部壳体56的底面设有对电池18进行充电的充电器82、为了向搭载在电动车10上的低电压系统的设备(电装件)供给低电压的电力而使电池18的电压降压的DC/DC转换器84。DC/DC转换器84及充电器82收纳在长方形的框体内,容易比DC/DC转换器84的部件数多且大的充电器82的框体比DC/DC转换器84的框体大。
散热器50具有供流体流入的流入部86和使流体流出的流出部88。通过散热器50的底面和下部壳体56的上表面形成供所述流体流动的流路(图示省略)。从流入部86流入的所述流体通过由散热器50和下部壳体56形成的所述流路而从流出部88流出。从流入部86流入的流体通过由散热器50和下部壳体56形成的流路而从流出部88流出。由此,散热器50能够使在散热器50的上表面侧设置的电力转换模块60及快速充电用设备62等、以及在散热器50的底面侧设置的充电器82及DC/DC转换器84所发出的热量放热而对它们进行冷却。
图5是散热器50的俯视图,图6是下部壳体56的仰视图,图7是动力控制单元30的电路图。
电力转换模块60与电源连接器94(参照图7)连接,且电池18经由电源线缆34与电源连接器94连接,由此电力转换模块60与电池18连接。在电力转换模块60与电池18之间并联地连接有使电压平滑化的电容器模块80的平滑电容器96。电容器模块80通过母线与DC/DC转换器84、充电器82、快速充电用设备62以及熔丝98a、98b电连接。
由此,DC/DC转换器84、充电器82、快速充电用设备62及熔丝98a、98b与电池18连接。母线通过对铜板等金属板进行冲裁加工而形成。快速充电用设备62具有二极管(快速充电用二极管)100、第一主接触器(第一快速充电用接触器)102、第二主接触器(第二快速充电用接触器)104、电阻R及预接触器106。这样,通过将高电压部件(电力转换模块60、DC/DC转换器84、充电器82、快速充电用设备62)收纳在一个框体内,从而能够不使用高电压线缆而通过母线进行连接,能够使动力控制单元30小型化,进而使成本变得低廉。
如图5所示,电容器模块80具有第一正端子110a、第一负端子110b、第二正端子112a、第二负端子112b、第三正端子114a、第三负端子114b,第一正端子110a、第二正端子112a及第三正端子114a相互导通,第一负端子110b、第二负端子112b及第三负端子114b相互导通。第二正端子112a及第二负端子112b经由母线115a、115b及电源线缆94a、94b(参照图6)与电源连接器94连接,由此,第二正端子112a与电池18的正极侧连接,第二负端子112b与电池18的负极侧连接。
电力转换模块60具有与第二正端子112a及第二负端子112b连接的未图示的连接正端子及连接负端子(连接端子),电力转换模块60的所述连接正端子与第二正端子112a和母线115a的一端连接,电力转换模块60的所述连接负端子与第二负端子112b和母线115b的一端连接。电源线缆94a、94b从散热器50的下方通过贯通孔50a、50b而插入到动力控制单元30内,并与母线115a、115b的另一端连接。
第一正端子110a、熔丝98a、98b的一端以及二极管100的负极通过单一的母线116连接,母线116和电池18为同电位。未与第一正端子110a连接的熔丝98a的另一端与空调压缩机(空调用压缩机)118连接,未与第一正端子110a连接的熔丝98b的另一端与加热器120连接(参照图7)。
二极管100的负极经由电阻R、预接触器106与第一主接触器102的一端连接,二极管100的正极通过母线122与第一主接触器102的所述一端连接。第一负端子110b通过母线124与第二主接触器104的一端连接。
如图5及图6所示,第三正端子114a通过母线126、128与充电器82的第四正端子130a连接,并通过母线126、132与DC/DC转换器84的第五正端子134a连接,第三负端子114b通过母线136、138与充电器82的第四负端子130b连接,并通过母线136、140与DC/DC转换器84的第五负端子134b连接。
充电器82的第六正端子142a及第六负端子142b经由线缆92a与连接器92连接,DC/DC转换器84的第七正端子144a及第七负端子144b与向动力控制单元30的外部导出的线缆146连接。由此,由DC/DC转换器84降压后的电力能够通过线缆146向搭载在电动车10上的低电压系统的设备供给。
另外,如图5所示,电力转换模块60具有U相端子148a、V相端子148b、W相端子148c,在U相端子148a上连接有三相端子64a,在V相端子148b上连接有三相端子64b,在W相端子148c上连接有三相端子64c。
如图6所示,DC/DC转换器84及充电器82以长度方向彼此正交的方式配置,且DC/DC转换器84的长边与充电器82的短边相邻配置。
通过将与连接器92连接的插头93与商业用插座连接,来将100V或200V的交流电向充电器82供给,从而充电器82对电池18进行普通充电(参照图7)。
图8是在图5的散热器50的上部配置有上部壳体52时的俯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8中,省略电容器模块80的图示。在上部壳体52上设有快速充电用连接器152,第一主接触器102的另一端及第二主接触器104的另一端经由母线154a、154b与快速充电用连接器152连接。在快速充电用连接器152上连接有连接器158,该连接器158与在服务区等或供电场所设置的未图示的供给高压的直流电的快速充电器的充电器侧连接器156连接(参照图7)。通过将所述快速充电器的充电器侧连接器156和连接器158连接,从而所述快速充电器对电池18进行快速充电。
图9是动力控制单元30的局部剖视图,图10是设有后述的托架160的三相端子室78的放大图,图11是托架160的立体图。如图9所示,电力转换室76和三相端子室78通过连通孔162连通,三相端子64a、64b、64c的一端通过螺栓(紧固连结构件)164与U相端子148a、V相端子148b、W相端子148c连接,而另一端通过该连通孔162而位于三相端子室78中。三相端子64a、64b、64c的另一端通过螺栓(紧固连结构件)166与电力连接器42a、42b、42c连接。由此,电力转换模块60的U相端子148a、V相端子148b、W相端子148c与电力连接器42a、42b、42c连接。
与三相端子64a、64b、64c的所述另一端连接的电力连接器42a、42b、42c的连接点设置在比U相端子148a、V相端子148b、W相端子148c高的位置,因此三相端子64a、64b、64c具有从所述一端朝向另一端向上方弯曲并向后方水平地延伸的形状。
在通过螺栓166将三相端子64a、64b、64c紧固于电力连接器42a、42b、42c时,为了避免螺栓166滚落并通过连通孔162而进入到电力转换室76中,在三相端子室78内设有托架160。如图10及图11所示,托架160具有供三相端子64a、64b、64c插入的插入孔168a、168b、168c。托架160在三相端子64a、64b、64c插入到插入孔168a、168b、168c中的状态下固定在三相端子室78的内壁上,由此托架160以从三相端子室78侧覆盖连通孔162的方式安装在三相端子室78内。托架160与三相端子室78的内壁的间隙以及插入了三相端子64a、64b、64c的状态下的插入孔168a、168b、168c的间隙至少为螺栓166无法通过的规定的距离以下。通过该托架160,在将三相端子64a、64b、64c与电力连接器42a、42b、42c连接时,即使螺栓166脱落也不会进入到电力转换室76中。
如图9及图11所示,托架160具有第一水平面160a、设置在比第一水平面160a低的位置的第二水平面160b、在第一水平面160a与第二水平面160b之间形成的倾斜面160c,在第二水平面160b和倾斜面160c上形成有插入孔168a、168b、168c。
三相端子室78比电力转换室76形成得高,因此第三开口部76a形成在比第四开口部78a高的位置。托架160的第二水平面160b通过夹紧件172安装在三相端子室78的作为内壁的底面170上,托架160的第一水平面160a通过夹紧件172安装在位于比电力转换室76高的位置的三相端子室78的电力转换室76侧的内壁174上。详细而言,内壁174具有用于固定第一水平面160a的突出部176,第一水平面160a通过夹紧件172安装于突出部176。
接着,对三相端子64a、64b、64c的安装顺序进行说明。在将电力转换模块60、快速充电用设备62、熔丝98a、98b等安装在散热器50上后,将上部壳体52安装在散热器50的上部。然后,为了防止异物向电力转换室76混入,以覆盖第三开口部76a的方式将第三上罩54c安装于上部壳体52。之后,将三相端子64a、64b、64c从第四开口部78a通过连通孔162而插入到电力转换室76内,并通过螺栓164将三相端子64a、64b、64c的所述一端和电力转换模块60的U相端子148a、V相端子148b、W相端子148c紧固。
然后,在将三相端子64a、64b、64c插入到托架160的插入孔168a、168b、168c中后,通过夹紧件172将托架160固定于三相端子室78的内壁。之后,通过螺栓166将三相端子64a、64b、64c和电力连接器42a、42b、42c紧固,并以覆盖三相端子室78的第四开口部78a的方式将第四上罩54d安装于上部壳体52。即使在通过螺栓166将三相端子64a、64b、64c和电力连接器42a、42b、42c紧固时螺栓166脱落,托架160也能够阻止螺栓166滚落到电力转换室76中。
这样,在动力控制单元30中设有:收纳电力转换模块60且具有能够向内部进入的第三开口部76a的电力转换室76;收纳三相端子64a、64b、64c且具有能够向内部进入的第四开口部78a的三相端子室78,其中,三相端子64a、64b、64c的所述一端与电力转换模块60的U相端子148a、V相端子148b、W相端子148c连接,所述另一端通过连通孔162而位于三相端子室78中,托架160在三相端子64a、64b、64c插入到插入孔168a、168b、168c中的状态下固定于三相端子室78的内壁,且托架160与三相端子室78的内壁的间隙以及插入了三相端子64a、64b、64c的状态下的插入孔168a、168b、168c的间隙为螺栓166无法通过的规定的距离以下,因此托架160能够阻止螺栓166向电力转换室76滚落的情况。
另外,电力转换室76和三相端子室78分别具有第三开口部76a和第四开口部78a,即使第三开口部76a未敞开,也能够使三相端子64a、64b、64c与电力转换模块60的U相端子148a、V相端子148b、W相端子148c连接,因此在三相端子64a、64b、64c向电力转换模块60连接时,能够通过第三上罩54c覆盖电力转换室76的第三开口部76a,从而能够防止尘埃或灰尘等异物向电力转换室76混入的情况。
另外,托架160具有第一水平面160a、设置在比第一水平面160a低的位置的第二水平面160b、在第一水平面160a与第二水平面160b之间形成的倾斜面160c,插入孔168a、168b、168c设置在倾斜面160c上,通过使三相端子室78的高度比电力转换室76的高度形成得高,从而第四开口部78a形成在比第三开口部76a高的位置,将第二水平面160b安装在三相端子室78的底面170上,并将第一水平面160a安装在位于比电力转换室76高的位置的三相端子室78的电力转换室76侧的内壁174上,因此托架160向三相端子室78的安装变得容易。
以上,利用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没有限定为上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范围。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变更或改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不言而喻的。根据权利要求书的记载可知,施加了这样的变形或改良后的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Claims (2)

1.一种动力控制单元,其搭载于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动力控制单元的壳体中设有收纳电力转换模块的电力转换室、收纳用于将所述电力转换模块和外部电气设备连接的三相端子的三相端子室,所述电力转换室具有能够向所述电力转换室的内部进入的电力转换室开口部,所述三相端子室具有能够向所述三相端子室的内部进入的三相端子室开口部,所述三相端子的一端与所述电力转换模块连接,另一端通过使所述电力转换室与所述三相端子室连通的连通孔而位于所述三相端子室中,具有供所述三相端子插入的插入孔的托架在所述三相端子插入到所述插入孔中的状态下固定于所述三相端子室的内壁,并且以从所述三相端子室侧覆盖所述连通孔的方式设置,所述托架与所述三相端子室的内壁的间隙以及插入了所述三相端子的状态下的所述插入孔的间隙为用于对所述三相端子的所述另一端和连接器进行紧固的紧固连结构件无法通过的规定的距离以下,其中,所述连接器与所述外部电气设备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架具有第一水平面、设置在比所述第一水平面低的位置的第二水平面、在所述第一水平面与所述第二水平面之间形成的倾斜面,所述插入孔设置在所述倾斜面上,通过使所述三相端子室的高度比所述电力转换室的高度形成得高,从而所述三相端子室开口部形成在比所述电力转换室开口部高的位置,将所述第二水平面安装在所述三相端子室的作为内壁的底面上,并将所述第一水平面安装在位于比所述电力转换室高的位置的所述三相端子室的所述电力转换室侧的内壁上。
CN2012104829113A 2011-11-30 2012-11-23 动力控制单元 Pending CN10312936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61236A JP2013112237A (ja) 2011-11-30 2011-11-30 パワーコントロールユニット
JP2011-261236 2011-11-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29361A true CN103129361A (zh) 2013-06-05

Family

ID=48490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829113A Pending CN103129361A (zh) 2011-11-30 2012-11-23 动力控制单元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3112237A (zh)
CN (1) CN10312936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12516A (zh) * 2013-09-27 2015-04-1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动车辆的电池安装结构
CN106240384A (zh) * 2015-06-03 2016-12-21 保时捷股份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的能量供应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11027B2 (ja) * 2012-05-17 2015-11-11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バータカバー
JP7140725B2 (ja) * 2019-07-31 2022-09-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89403A (ja) * 2001-12-19 2003-07-04 Toyota Motor Corp 電気自動車のインバータコントロールユニット
JP2004181979A (ja) * 2002-10-09 2004-07-02 Honda Motor Co Ltd 電気車両用パワーコントロールユニット
CN2654410Y (zh) * 2003-10-29 2004-11-10 梁桂源 带交流发电转换装置的汽车
CN101734168A (zh) * 2008-11-25 2010-06-1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高压电装单元
CN201639544U (zh) * 2010-03-10 2010-11-17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用电机控制器
CN102177043A (zh) * 2008-10-09 2011-09-0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动车辆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89403A (ja) * 2001-12-19 2003-07-04 Toyota Motor Corp 電気自動車のインバータコントロールユニット
JP2004181979A (ja) * 2002-10-09 2004-07-02 Honda Motor Co Ltd 電気車両用パワーコントロールユニット
CN2654410Y (zh) * 2003-10-29 2004-11-10 梁桂源 带交流发电转换装置的汽车
CN102177043A (zh) * 2008-10-09 2011-09-0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动车辆
CN101734168A (zh) * 2008-11-25 2010-06-1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高压电装单元
CN201639544U (zh) * 2010-03-10 2010-11-17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用电机控制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12516A (zh) * 2013-09-27 2015-04-1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动车辆的电池安装结构
CN104512516B (zh) * 2013-09-27 2017-04-1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动车辆的电池安装结构
CN106240384A (zh) * 2015-06-03 2016-12-21 保时捷股份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的能量供应系统
CN106240384B (zh) * 2015-06-03 2020-01-21 保时捷股份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的能量供应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112237A (ja) 2013-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29363B (zh) 动力控制单元
JP5265825B1 (ja) パワーコントロールユニット
US10512198B2 (en) Power converter
US10298145B2 (en) Power converter capable of converting direct-current electric power or three-phase alternating-current power
US9623756B2 (en) Power control unit
CN105846750A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
CN110228368A (zh) 集成电源箱
US10381922B2 (en) Power converter
CN103129361A (zh) 动力控制单元
CN210911983U (zh) 一种集成式电驱动系统总成及电动汽车
US20190115848A1 (en) Power converter
JP2011230530A (ja) 電動車両
CN103129364A (zh) 电动车辆
KR101275487B1 (ko) 끼움식 케이스로 구성되는 단위 전지셀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지모듈
US20220048376A1 (en)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vehicle
CN205829519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
JP5919421B1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208607504U (zh) 电动车抗干扰控制器
CN109068525A (zh) 一种dc-dc功率模块的标准机箱结构
US10355586B2 (en) Power converter
CN103373239B (zh) 动力控制单元
JP2013247750A (ja) パワーコントロールユニット
CN103129491A (zh) 动力控制单元
US20180144865A1 (en) Capacitor module
CN103373240A (zh) 动力控制单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