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26707B - 医用图像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医用图像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26707B
CN103126707B CN201210479189.8A CN201210479189A CN103126707B CN 103126707 B CN103126707 B CN 103126707B CN 201210479189 A CN201210479189 A CN 201210479189A CN 103126707 B CN103126707 B CN 1031267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acteristic area
volume data
data
object range
process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7918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26707A (zh
Inventor
川崎友宽
筱田健辅
若井智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Medical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Toshiba Medical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Toshiba Medical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1267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267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267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267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9/00Manipulating 3D models or images for computer graphic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5/003D [Three Dimensional] image rendering
    • G06T15/08Volume render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10/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generation or computer graphics
    • G06T2210/41Medic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 Image Analy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医用图像处理装置。提供一种医用图像处理装置,在三维运动图像中,能够正确地诊断非变形特征部分及其向周围的影响。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具备:生成部,基于多个摄像体数据,生成对这些摄像体数据进行插值的插值体数据;以及显示部,将多个摄像体数据和插值体数据可视化并进行显示。生成部提取特征摄像体数据中的特征区域,使插值体数据的生成处理在该特征值域和其他区域中不同,以抑制该特征区域的形状变化。

Description

医用图像处理装置
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2011-255822(申请日:11/24/2011)为基础,享有该申请的优先权。本申请通过参照该申请,包含同一申请的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医用图像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医用图像诊断装置通常具备对被检测体内部的医用图像进行摄影的医用图像摄影装置和对该医用图像进行处理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等。例如,作为医用图像摄影装置,可以举出X射线CT装置(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像装置)和MRI(磁共振诊断装置)等。这样的医用图像摄像装置通过摄像来取得体数据(volumedata)而作为被检测体内部的信息。
在医用图像处理装置中,作为将前述的体数据可视化的可视化技术,例如,有时使用体绘制(volumerendering)。在这种体绘制中,例如通过光线投射(raycasting)法,从体数据生成三维图像(3D绘制),该光线透射法为,追踪从视点到各个像素的光线而描绘对象物。再者,有时也将该三维图像按时间序列排列而生成三维运动图像(4D绘制)。
在此,在用于主动脉瓣狭窄症的治疗方针决定、例如瓣形成或瓣置换等的决定的图像诊断中,通过从主动脉起始部方向见到的三维运动图像来观察主动脉瓣是最优的。具体而言,一边考虑该瓣周围的钙化部分的影响,一边观察瓣动作时的瓣口面积的变化。
可是,由于瓣的运动自身较快,因而在简单地依次显示按时间序列摄像的医用图像(例如CT图像)的运动图像再生中,帧数不足,不能充分地观察瓣的运动。在此,高时间分辨率4D绘制受到关注,其通过插值处理而从时间序列的体数据生成更细的时间序列的体数据,将瓣的运动平滑地再生。
然而,在前述的高时间分辨率4D绘制中,通过基于非线性定位的插值处理来将瓣的运动平滑地再生,另一方面,附着于瓣的钙化部分因非线性定位而变形。因此,不能正确地诊断钙化部分对瓣口面积变化的影响。
本来,钙化部分与骨同为钙成分,不因瓣的运动而变形,所以插值处理后的钙化部分不是正确的形状。因此,诊断者不能正确地诊断对钙化部分、即非变形的特征部分及其周围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为,提供一种医用图像处理装置,能够在三维运动图像中,正确地诊断对非变形的特征部分及其周围的影响。
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将具有时刻信息的多个摄像体数据中的每一个可视化,具备:生成部,基于多个摄像体数据,生成对多个摄像体数据进行插值的插值体数据;以及显示部,使多个摄像体数据和插值体数据可视化并进行显示。生成部提取摄像体数据中的特征区域,为了抑制该特征区域的形状变化,使插值体数据的生成处理在该特征值域和其他区域中不同。
依照上述构成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在三维运动图像中,能够正确地诊断对非变形特征部分及其周围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框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所具备的图像处理部的概略构成的框图。
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图像处理部所进行的图像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4是用于说明图3所示的图像处理中的非特征区域插值数据的生成的说明图。
图5是用于说明图3所示的图像处理中的特征区域插值数据的生成的说明图。
图6是用于说明对象范围的决定方法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用于设定对象范围的决定所使用的信息的设定图像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例中的图像处理及显示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9是用于说明图8所示的图像处理及显示处理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例中的图像处理及显示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图10所示的图像处理及显示处理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第三实施例中的图像处理及显示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3是用于说明图12所示的图像处理及显示处理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一个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l具备:控制部2,为集中地控制各个部分的CPU(中央处理装置)等;存储器3,为ROM(只读存储器)或RAM(随机存取存储器)等;显示部4,显示医用图像等各种图像;操作部5,接受来自操作者的输入操作;存储部6,存储各种程序和各种数据(例如摄像体数据组Dl)等;通信部7,进行与外部装置的通信;以及图像处理部8,处理医用图像。这些各个部分例如通过总线9电连接。
控制部2基于存储在存储器3或存储部6中的各种程序或各种数据等来对各部进行控制。特别是,控制部2基于各种程序或各种数据来执行一系列数据处理和显示医用图像的显示处理等,上述一系列处理包括数据计算或加工等。
存储器3是存储控制部2所执行的启动程序等的存储器,也作为控制部2的工作区发挥作用。此外,启动程序在医用图像处理装置1的启动时由控制部2读出而执行。
显示部4是将二维图像或三维图像、三维运动图像(四维图像)等各种图像进行彩色显示的显示装置。作为该显示部4,例如能够使用液晶显示器或CRT(阴极射线管)显示器等。
操作部5是由操作者进行输入操作的输入部,为接受图像显示的开始或图像的切换、各种设定等各种各样的输入操作的输入部。作为该操作部5,能够使用鼠标或键盘等输入装置。
存储部6是存储各种程序或各种数据等的存储装置,例如,存储经由有线或无线的网络发送的摄像体数据组D1。作为该存储部6,例如能够使用磁盘装置或半导体盘装置(闪存)等。
在此,摄像体数据组D1由按时间序列摄像的多个体数据(具有时刻信息的多个体数据)构成。体数据由X射线CT装置(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像装置)或MRI(磁共振诊断装置)等医用图像摄像装置取得,经由通信部7被保存在存储部6中,或者,临时保存在图像服务器等医用图像保管装置中,然后根据需要经由通信部7保存在存储部6中。
通信部7是经由LAN(局域网)或因特网等无线或有线网络进行与外部装置的通信的装置。作为该通信部7,能够使用LAN卡或调制解调器等。此外,作为外部装置,可以举出前述的X射线CT装置或MRI等医用图像摄像装置,或者图像服务器等医用图像保管装置。
图像处理部8是对摄像体数据组D1进行图像处理的装置。该图像处理部8例如在摄像体数据组D1中,将新的体数据插值在摄像体数据之间(插值体数据的生成),作为生成部发挥作用,该生成部生成基于体绘制的时间序列高时间分辨率绘制图像,即三维图像按时间序列排列的三维运动图像。
在此,体绘制是将体数据可视化的可视化技术,例如,使用光线投射法从体数据生成三维图像。详细而言,针对体数据决定规定的视线方向(投影光线的投影方向),从预定的视点进行光线追踪处理,将视线上的三维像素(voxel)值(亮度值等)的积分值或加权累加值输出至投影面上的图像像素,而将脏器等立体地提取,生成三维图像。
接着,详细地说明前述的图像处理部8。
如图2所示,图像处理部8具备:非线性定位部8a,对摄像体数据组D1进行摄像体数据间的非线性定位;区域设定部8b,对摄像体数据组Dl设定非变形的特征区域;非特征区域插值数据生成部8c,生成该特征区域以外的非特征区域插值数据;特征区域插值数据生成部8d,生成特征区域插值数据;合成插值数据生成部8e,对非特征区域插值数据及特征区域插值数据进行三维合成而生成合成插值数据;以及图像生成部8f,使用合成插值数据进行体数据的插值而生成三维运动图像。
非线性定位部8a对摄像体数据组Dl进行摄像体数据间的非线性定位、即计算各个三维像素的移动量(图3中的步骤S1)。由此,得到作为其计算结果的非线性移动量信息。
区域设定部8b设定非变形的特征区域,进行该非变形的特征区域与除此以外的非特征区域的区分。该区域设定部8b进行摄像体数据组D1即全部摄像体数据内的钙化区域的提取(图3中的步骤S2)。在这种提取中,例如,由于钙化区域的CT值为1000HU左右,因而将CT值为900HU以上的区域作为钙化区域提取。由此,将钙化区域与非钙化区域(软组织)区分开。
在此,钙化区域与骨同为钙成分,虽然有时因瓣(有运动的病变部的一个示例)等的周围的运动而移动,但不会变形。所以,钙化区域是其形状不变化的非变形的特征区域,非钙化区域是非特征区域。此外,特征区域不限于钙化区域,例如,也可以是以钙化以外的方式硬化的组织(物质),只要是非变形的区域即可。
非特征区域插值数据生成部8c进行非钙化区域中的摄像体数据间的插值数据、即非特征区域插值数据的制作(图3中的步骤S3)。在该非特征区域插值数据的制作中,基于在前述的步骤S1得到的非线性移动量信息,从按时间序列排列的摄像体数据组Dl制作非特征区域插值数据。
详细而言,如图4所示,使非钙化区域R1的重心位置J1基于非线性移动量信息而移动,作为非钙化区域R1的插值体数据,生成非特征区域插值数据。
特征区域插值数据生成部8d进行钙化区域中的摄像体数据间的插值数据、即特征区域插值数据的制作(图3中的步骤S4)。在该特征区域插值数据的制作中,除了在前述的步骤S1得到的非线性移动量信息之外,还给予通过计算求得的线性移动量信息,从按时间序列排列的摄像体数据组D1制作特征区域插值数据。
详细而言,如图5所示,使钙化区域R2的重心位置J2基于非线性移动量信息而移动,进而通过线性定位而使钙化区域R2自身移动,即,基于钙化区域R2的线性旋转量(线性移动量信息)使钙化区域R2三维旋转,作为钙化区域R2的插值体数据,生成特征区域插值数据。此时,钙化区域R2的重心位置J2通过非线性定位而被处理,但是该钙化区域R2自身通过基于线性旋转量的线性定位而被处理,因此钙化区域R2的形状不会变形。
在此,钙化区域R2的重心位置J2与该钙化区域R2以外的非钙化区域R1,例如与瓣的移动相同,基于非线性移动量信息而移动,因此几乎不发生钙化区域R2与该钙化部分所附着的瓣的位置偏移。但是,为了提高定位精度,也可以不只是钙化区域R2的重心位置J2这一点,而是考虑钙化区域R2整体的非线性移动量来计算钙化区域R2的移动量和线性旋转量。具体而言,在钙化区域R2内,使重心位置J2周边的其他多个点基于非线性移动量信息而移动。
合成插值数据生成部8e将作为非钙化区域R1的插值数据的非特征区域插值数据和作为钙化区域R2的插值数据的特征区域插值数据进行三维合成,生成合成插值数据(图3中的步骤S5)。由此,作为用于实现高时间分辨率4D绘制的校正体数据,生成合成插值数据。
图像生成部8f使用由合成插值数据生成部8e生成的合成插值数据,将新的体数据插值在摄像体数据之间,生成三维图像按时间序列排列的三维运动图像(图3中的步骤S6)。由此,实现高时间分辨率4D绘制。
在此,通常,如果不区分主动脉瓣主体与钙化区域而一律实施基于非线性定位的校正处理,则在三维运动图像上引起钙化部分的变形,可是,实际上,虽然主动脉瓣主体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形,但钙化部分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形。于是,将主动脉瓣主体和钙化区域通过本体的插值处理而高时间分辨化,并将它们合成,从而进行正确的高时间分辨率运动图像再生,由此,能够正确地诊断钙化部分对瓣口面积变化的影响。
返回图2,图像处理部8还具备:对象范围决定部8g,决定成为插值处理的对象的对象范围;变化量阈值设定部8h,设定用于决定对象范围的变化量阈值;对象区域设定部8i,设定用于决定对象范围的对象区域;以及对象时间设定部8j,设定用于决定对象范围的对象时间。
对象范围决定部8g从摄像体数据组Dl决定成为插值处理的对象的对象范围。该对象范围决定部8g基于各种决定方法(例如若干决定方法的组合)来进行对象范围的决定。此时,用于对象范围的决定的信息从变化量阈值设定部8h、对象区域设定部8i以及对象时间设定部8j中的某一个取得。
在此,关于对象范围的决定方法,如图6所示,有VOI(VolumeOfInterest:关注区域)的决定和TOI(TimeOfInterest:关注时间)的决定,这些决定方法分别存在自动决定和手动决定。
在VOI的自动决定中,“1.进行变化较大的区域的确定”。例如,作为摄像体数据间的非线性定位的结果,确定移动量比预定的阈值更大的三维像素组的区域,并作为处理对象。
另外,在VOI的手动决定中,“2.进行ROI(RegionOfInterest:关心区域)的描绘”。例如,在三维图像中描绘3D的ROI并指定对象区域作为处理对象。
再者,在VOI的手动决定中,“3.进行对象物的指定”。例如,从事先制作的区分对象物(SegmentationObject)指定处理对象。
另外,在TOI的自动决定中,“4.进行变化较大的时间带的确定”。例如,作为摄像体数据间的非线性定位的结果,将体数据(例如VOI)内的平均移动量比预定的阈值更大的时间带的体数据组作为处理对象。
再者,在TOI的自动决定中,“5.进行基于图像内特定部位的像素值变化的关注时间带的决定”。例如,根据体积数据内的特定部位的像素值的变化量来确定关注时间带,将该确定的时间带的体数据组作为处理对象。
此外,在TOI的自动决定中,“6.进行基于非图像信息的关注时间带的决定”。例如,根据心电波形等非图像的值(例如波形值等)的特征来确定关注时间带,将该确定的时间带的体数据组作为处理对象。
另外,在TOI的手动决定中,“7.进行开始及结束时间的指定”。例如,在时间密度曲线(TimeDensityCurve)等之上,通过显示开始时间及结束时间的条杆(bar)等UI(用户界面),来指定关注时间带并作为处理对象。
将这些决定方法组合使用。但是,此时,通过优化各决定方法的处理顺序,能够减少多余的计算处理,缩短总处理时间。例如,在将VOI的手动决定和TOI的自动决定组合的情况下,事先进行VOI的手动决定较好,反之,在将VOI的自动决定和TOI的手动决定组合的情况下,事先进行TOI的手动决定较好。
作为设定用于决定这样的对象范围的信息的方法,例如,在显示部4上显示与各个决定方法对应的设定图像,操作者对操作部5进行输入操作而对其设定图像进行各种输入。根据该各种输入,变化量阈值设定部8h、对象区域设定部8i以及对象时间设定部8j进行各种数据的设定。基于该各种数据,对象范围决定部8g从摄像体数据组D1决定插值处理的对象范围。
在此,作为前述的设定图像的一个示例,例举了如图7所示的设定图像G1。在该设定图像G1中,含有表示对象物(例如主动脉瓣主体及其周边等)的三维图像G1a,还设有输入变化量阈值的输入空间(输入栏)11、用于指定空间上的范围的ROI描绘按钮12、用于选择对象物的对象物选择按钮13、以及用于指定时间上的范围的开始条杆14和结束条杆15等。
在该设定图像G1中,如果操作者对操作部5的键盘等进行输入操作而将数值输入到输入空间11,则变化量阈值设定部8h将该数值设定为用于对象范围的决定的变化量阈值。此外,变化量是指体数据间的组织(物质)的移动量。
另外,如果操作者对操作部5的鼠标等进行输入操作而点击ROI描绘按钮12,则允许ROI描绘。此后,操作者对操作部5的鼠标等进行输入操作而在三维图像G1a上描绘ROI12a。与此相应地,对象区域设定部8将该ROI12a设定为处理对象的空间区域。
另外,如果操作者对操作部5的鼠标等进行输入操作而点击对象物选择按钮13,则主动脉瓣或左房室瓣、右房室瓣等对象物名称显示为并排的副框。操作者从该副框中的对象物名称点击期望的对象物名称,选择作为处理对象的对象物。与此相应地,对象区域设定部8i将所选择的对象物设定为处理对象的空间区域。
另外,操作者对操作部5的鼠标等进行输入操作而使开始条杆14或结束条杆15滑动移动,指定表示时间范围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与此相应,对象时间设定部8j基于所指定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来设定处理对象的时间带。
在此,通常在高时间分辨率4D绘制技术中,通过插值计算而生成大量体数据,并对该大量体数据进行绘制处理。因此,花费很长的计算处理时间,这是由多余的计算处理引起的。即,实际上想要以高时间分辨率观察(或解析)的范围在全部体数据中只是非常有限的对象区域或时间带,针对其他区域的体数据插值及绘制处理成为多余地使计算时间及存储器使用量增加的原因。
例如,在诊断中,想要以高时间分辨率观察或解析的范围是运动(变化)较大的部位或时间带、或者以成为观察或解析对象的病变部为中心的VOI内、或者基于非图像信息(例如心电波形等)或图像内的特定部位的像素值的变化的TOI内等。
于是,通过如上所述将高时间分辨率处理仅应用于特定的关注范围(VOI或TOI等),能够减少计算处理时间及存储器使用量,诊断者没有等待时间而能够快速地观察或解析关注范围。另外,通过仅将作为观察对象的关注范围以高时间分辨率显示,诊断者能够集中于关注范围进行观察。
此外,前述图像处理部8的各个部分可由电路等硬件构成,或者也可由执行这些功能的程序等软件构成。另外,也可由这两者的组合构成。
接着,在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说明前述医用图像处理装置1所进行的图像处理及显示处理。此外,用于处理的各种数据根据需要临时或长期保存在存储部6。
(第一实施例)
作为对象范围的决定方法,参照图8和图9说明将前述第一决定方法和第四决定方法(参照图6)组合而成的第一实施例。此外,在图9中,作为一个示例,摄像体数据存在阶段(phase)1到阶段4。
如图8所示,进行变化量阈值的决定(步骤S11)。在步骤S11中,与操作者对操作部5的输入操作相对应地,由变化最阈值设定部8h设定变化量阈值。例如,如果操作者对操作部5进行操作并将数值输入到设定图像G1(参照图7)中的输入空间11,则该数值被设定为变化量阈值。
前述的步骤S11结束后,进行摄像体数据间的非线性定位(步骤S12)。在该步骤S12中,如图9所示,进行摄像体数据间的非线性定位、即各三维像素的移动量的计算,取得作为其结果的非线性移动量信息。
前述的步骤S12结束后,进行对象范围的决定(步骤S13)。在该步骤S13中,由对象范围决定部8g从摄像体数据组Dl决定成为处理对象的对象范围。具体而言,如图9所示,基于在前述的步骤S12取得的非线性移动量信息,将移动量比根据前述的步骤S11设定的变化量阈值更大的三维像素组的区域确定为VOI21,同样地将移动量较大的时间带确定为TOI22,将这些VOI21及TOI22决定为处理对象的对象范围。此外,在图9中,TOI22为从阶段2到阶段3之间。
前述的步骤S13结束后,进行对象范围内的摄像体数据间的插值数据制作及时间序列的三维图像的生成(步骤S14)。在该步骤S14中,如图9所示,对于对象范围内的摄像体数据进行前述的插值处理(参照图3)。但是,图3所示的步骤S1的处理由于在前述步骤S12执行而被省略。由此,生成对象范围内的插值体数据、即特征区域插值数据和非特征区域插值数据,将这些数据三维合成,生成三维图像按时间序列排列的三维运动图像(参照图3)。
前述的步骤S14结束后,进行4D绘制再生(或解析)(步骤S15)。在该步骤S15中,显示前述三维运动图像。具体而言,如图9所示,在从阶段l到阶段2之间,不存在插值数据,继续显示阶段1的三维图像。此后,在从阶段2到阶段3之间,存在插值数据(合成插值数据),在对象范围内显示基于插值数据的三维图像,在该对象范围以外显示阶段2的三维图像。此后,在从阶段3到阶段4之间,不存在插值数据,继续显示阶段3的三维图像。
这样,在按时间序列排列的摄像体数据组Dl中执行非特征区域(例如非钙化区域R1)和特征区域(例如钙化区域R2)的区分,针对非特征区域,通过非线性定位执行校正处理,针对特征区域,通过线性定位执行插值处理。由此,在三维运动图像中特征部分(例如,钙化部分)不会发生变形,因而能够正确地诊断特征部分及向其周围的影响。另外,由于仅对特定的对象范围进行插值处理,因而能够减少处理时间及存储器使用量。
(第二实施例)
作为对象范围的决定方法,参照图10和图11说明将前述的第二或第三决定方法和第四决定方法(参照图6)组合而成的第二实施例。此外,在图11中,与图9相同,作为一个示例,摄像体数据存在阶段1到阶段4。
如图10所示,进行摄像体数据上的VOI的指定及变化量阈值的决定(步骤S21)。在该步骤S21中,与操作者对操作部5的输入操作相对应地,由对象区域设定部8i设定VOI,并且由变化量阈值设定部8h设定变化量阈值。
例如,如果操作者对操作部5进行操作、按下设定图像G1(参照图7)中的ROI描绘按钮12并在三维图像G1a中描绘ROI12a,或者按下对象物选择按钮13而执行对象物选择,则ROI12a或所选择的对象物被设定为处理对象的空间区域。由此,例如如图11所示,在阶段l的摄像体数据中设定VOI21。另外,如果操作者对操作部5进行操作并将数值输入到设定图像G1中的输入空间11,则该数值被设定为变化量阈值。
前述的步骤S21结束后,进行摄像体数据间的非线性定位(步骤S22)。在该步骤S22中,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如图11所示,进行摄像体数据间的非线性定位、即各个三维像素的移动量的计算,取得作为结果的非线性移动量信息。
前述的步骤S22结束后,进行其他摄像体数据上的VOI位置的计算(步骤S23)。在该步骤S23中,基于在前述的步骤S21设定的VOI位置,如图11所示,还设定阶段l以外的摄像体数据、即从阶段2到阶段4的摄像体数据上的VOI位置。
前述的步骤S23结束后,进行对象范围的决定(步骤S24)。在该步骤S24中,由对象范围决定部8g从摄像体数据组D1决定成为处理对象的对象范围。具体而言,如图11所示,基于在前述步骤S22取得的非线性移动量信息,将VOI21内的移动量比根据前述步骤S21设定的变化量阈值更大的时间带决定为TOI22,将这些VOI21及TOI22决定为处理对象的对象范围。此外,在图11中,TOI22在从阶段2到阶段3之间。
前述的步骤S24结束后,进行对象范围内的摄像体数据间的插值数据制作及时间序列的三维图像的生成(步骤S25)。在该步骤S25中,如图11所示,对于对象范围内的摄像体数据进行前述的插值处理(参照图3)。但是,与前述的第一实施例相同,图3所示的步骤S1的处理由于在前述的步骤S22执行而被省略。由此,生成对象范围内的插值体数据、即特征区域插值数据和非特征区域插值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三维合成,生成三维图像按时间序列排列的三维运动图像(参照图3)。
前述的步骤S25结束后,进行4D绘制再生(或解析)(步骤S26)。在该步骤S26中,显示前述的三维运动图像。具体而言,如图11所示,在从阶段1到阶段2之间,不存在插值数据,继续显示阶段l的三维图像。此后,在从阶段2到阶段3之间,存在插值数据(合成插值数据),在对象范围内显示基于插值数据的三维图像,在该对象范围以外,显示阶段2的三维图像。此后,在从阶段3到阶段4之间,不存在插值数据,继续显示阶段3的三维图像。
这样,与前述的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按时间序列排列的摄像体数据组Dl中,执行非特征区域(例如非钙化区域R1)与特征区域(例如钙化区域R2)的区分,针对非特征区域,通过非线性定位执行校正处理,针对特征区域,通过线性定位执行插值处理。由此,在三维运动图像中,特征部分(例如钙化部分)不会变形,因此,能够使正确地诊断特征部分及向其周围的影响。另外,由于仅对特定的对象范围进行插值处理,因而能够减少处理时间及存储器使用量。
(第三实施例)
作为对象范围的决定方法,参照图12和图13说明将前述第一决定方法和第七决定方法(参照图6)组合而成的第三实施例。此外,在图13中,与图9和图11相同,作为一个示例,摄像体数据存在阶段1到阶段4。
如图12所示,进行变化量阈值的决定及TOI的指定(步骤S31)。在该步骤S31中,与操作者对操作部5的输入操作相对应地,由变化量阈值设定部8h设定变化量阈值,由对象时间设定部8j设定TOI。
例如,如果操作者对操作部5进行操作并将数值输入到设定图像G1(参照图7)中的输入空间11,则该数值被设定为变化量阈值。另外,如果操作者对操作部5进行操作、使设定图像G1中的开始条杆14或结束条杆15移动而指定开始时间(开始点)和结束时间(结束点),则该时间带被设定为TOI22。由此,例如如图13所示,从阶段2到阶段3之间的时间带被设定为TOI22。
前述的步骤S31结束后,进行摄像体数据间的非线性定位(步骤S32)。在该步骤S32中,如图13所示,进行TOI22内的摄像体数据间的非线性定位、即各个三维像素的移动量的计算,取得作为其结果的非线性移动量信息。
前述的步骤S32结束后,进行对象范围的决定(步骤S33)。在该步骤S33中,由对象范围决定部8g从TOI22内的摄像体数据组决定成为处理对象的对象范围。具体而言,如图13所示,基于在前述的步骤S32取得的非线性移动量信息,将TOI22内的移动量比根据前述步骤S3l设定的变化量阈值更大的三维像素组的区域决定为VOI21,将这些VOI21及TOI22决定为处理对象的对象范围。
前述的步骤S33结束后,进行对象范围内的摄像体数据间的插值数据制作及时间序列的三维图像的生成(步骤S34)。在该步骤S34中,如图13所示,对于对象范围内的摄像体数据进行前述的插值处理(参照图3)。但是,与前述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相同,图3所示的步骤S1的处理由于在前述的步骤S32执行而被省略。由此,生成对象范围内的插值体数据、即特征区域插值数据和非特征区域插值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三维合成,生成三维图像按时间序列排列的三维运动图像(参照图3)。
前述的步骤S34结束后,进行4D绘制再生(或解析)(步骤S35)。在该步骤S35中,显示前述三维运动图像。具体而言,如图13所示,在从阶段l到阶段2之间,不存在插值数据,继续显示阶段l的三维图像。此后,在从阶段2到阶段3之间,存在插值数据(合成插值数据),在对象范围内显示基于插值数据的三维图像,在该对象范围以外显示阶段2的三维图像。此后,在从阶段3到阶段4之间,不存在插值数据,继续显示阶段3的三维图像。
这样,与前述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相同,在按时间序列排列的摄像体数据组Dl中,执行非特征区域(例如非钙化区域R1)与特征区域(例如钙化区域R2)的区分,针对非特征区域,通过非线性定位执行校正处理,针对特征区域,通过线性定位执行插值处理。由此,在三维运动图像中,特征部分(例如钙化部分)不会变形,因此,能够正确地诊断特征部分及向其周围的影响。另外,由于仅对特定的对象范围进行插值处理,因而能够减少处理时间及存储器使用量。
根据诊断内容执行前述的第一至第三实施例那样的处理。例如,在主动脉瓣的诊断时不需要观察心肌的运动,因而为了仅将主动脉瓣区域以高时间分辨率再生,而执行指定VOI那样的空间上的范围限定。另外,由于主动脉或肺静脉等几乎不动,因而为了仅将心脏区域以高时间分辨率再生,而执行确定变化量较大的区域那样的空间上的范围限定。如确定变化量较大的时间带那样的时间上的范围限定,由于不需要造影时间以外的观察,因而为了仅将血管造影时间带以高时间分辨率再生而执行。
仅将这样限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即对象范围)进行高时间分辨率显示即可,因而能够大幅地缩短校正计算所需的处理时间,诊断效率提高。另外,在4D再生中能够进行实时绘制,还能够在再生中实时地变更图像显示条件而进行观察。再者,针对以低线量或低时间分辨率摄像的数据,也仅将关心范围进行高时间分辨率显示,由此,即使是低线量或低时间分辨率,也能够进行充分的时间分辨率的4D再生或解析。
如以上说明那样,依照本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处理范置l,具备:区域设定部8b,对按时间序列摄像的多个摄像体数据设定特征区域(例如钙化区域R2);非特征区域插值数据生成部8c,通过非线性定位而生成除此以外的非特征区域(例如非钙化区域R1)中的摄像体数据间的非特征值域插值数据;特征区域插值数据生成部8d,通过线性定位而生成线性定位特征区域中的摄像体数据间的特征区域插值数据;合成插值数据生成部8e,对非特征区域插值数据和特征区域插值数据进行三维合成而生成合成插值数据;以及图像生成部8f,使用合成插值数据和多个摄像体数据,来生成三维图像按时间序列排列的三维运动图像。因此,在按时间序列排列的摄像体数据组Dl中,执行非变形特征区域与非特征区域的区分,针对非特征区域,通过非线性定位执行校正处理,针对特征区域,通过线性定位执行插值处理。由此,在三维运动图像中,非变形特征部分不会变形,因而能够正确地诊断非变形特征部分及其向周围的影响。
另外,特征区域插值数据生成部8d通过非线性定位使特征区域的重心位置移动,通过线性定位使特征区域自身移动,生成特征区域插值数据。由此,能够实现特征区域的正确移动并且可靠地防止特征区域的形状发生变形。
另外,通过设置对象范围决定部8g,仅对其特定的对象范围进行插值处理,因而能够减少处理时间和存储器使用量,该对象范围决定部8g从按时间序列摄像的多个摄像体数据决定成为区域设定部8b、特征区域插值数据生成部8d及非特征区域插值数据生成部8c的处理对象的对象范围。
另外,对象范围决定部8g作为对象范围而决定空间区域。由此,能够通过空间上的范围限定来实现处理时间的缩短。
另外,对象范围决定部8g作为处理对象而决定时间带。由此,能够通过时间上的范围限定来实现处理时间的缩短。
另外,对象范围决定部8g将摄像体数据间的变化量比阈值更大的区域决定为空间区域。由此,在想要诊断变化较大的部位的情况下,能够可靠地将该部位设为插值处理的对象范围。再者,能够通过空间区域的自动决定而使诊断效率提高。
另外,对象范围决定部8g将摄像体数据间的变化量比阈值更大的时间带决定为前述时间带。由此,在想要诊断变化较大的部位的情况下,能够可靠地将该部位设为插值处理的对象范围。再者,能够通过时间带的自动决定而使诊断效率提高。
另外,对象范围决定部8g还能够基于多个摄像体数据内的特定组织的像素值的变化来决定时间带。由此,例如,在想要通过造影剂仅诊断血管造影时间带的情况下,能够可靠地将该时间带设为插值处理的对象范围。
另外,对象范围决定部8g还能够基于与多个摄像体数据不同的时间序列的图像数据内的特定组织的像素值的变化来决定时间带。由此,例如,不限于摄像体数据,也能够从其他各种医用图像数据决定时间带。
另外,对象范围决定部8g基于时间序列的非图像数据的值的变化来决定时间带。由此,例如,作为非图像数据,能够从心电波形决定时间带。
另外,对象范围决定部8g根据操作者对操作部5的输入操作,作为对象范围而决定空间区域。由此,诊断者能够将期望的空间区域设定为对象范围,因而能够可靠地诊断期望的空间区域内的部位。
另外,对象范围决定部8g根据操作者对操作部5的输入操作,作为对象范围而决定时间带。由此,诊断者能够将期望的时间带设定为对象范围,因而能够可靠地诊断期望的时间带内的部位。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若干实施方式,但是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示例提出的,并不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其他各种方式中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发明的范围和要旨中,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医用图像处理装置,将具有时刻信息的多个摄像体数据分别可视化,其特征在于,具备:
生成部,基于所述多个摄像体数据,生成对所述多个摄像体数据进行插值的插值体数据;以及
显示部,将所述多个摄像体数据和所述插值体数据可视化并进行显示;
所述生成部提取所述摄像体数据中的与非变形区域对应的特征区域,使所述插值体数据的生成处理在所述特征区域和其他区域中不同,通过非线性定位使所述特征区域的重心位置移动,通过线性定位使所述特征区域自身移动,以抑制所述特征区域的形状变化。
2.一种医用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区域设定部,对按时间序列摄像的多个摄像体数据设定与非变形区域对应的特征区域;
特征区域插值数据生成部,生成所述特征区域中的所述摄像体数据间的特征区域插值数据;
非特征区域插值数据生成部,通过非线性定位来生成作为所述特征区域以外的区域的非特征区域中的所述摄像体数据间的非特征区域插值数据;
合成插值数据生成部,对所述特征区域插值数据和所述非特征区域插值数据进行三维合成而生成合成插值数据;以及
图像生成部,使用所述合成插值数据和所述多个摄像体数据,生成三维图像按时间序列排列的三维运动图像,
所述特征区域插值数据生成部通过非线性定位使所述特征区域的重心位置移动,通过线性定位使所述特征区域自身移动,从而生成所述特征区域插值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对象范围决定部,根据所述多个摄像体数据决定成为所述区域设定部、所述特征区域插值数据生成部及所述非特征区域插值数据生成部的处理对象的对象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象范围决定部将空间区域决定为所述对象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象范围决定部将时间带决定为所述处理对象。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象范围决定部将所述摄像体数据间的变化量比阈值更大的区域决定为所述空间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象范围决定部将所述摄像体数据间的变化量比阈值更大的时间带决定为所述时间带。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象范围决定部基于所述多个摄像体数据内的特定组织的像素值的变化来决定所述时间带。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象范围决定部基于与所述多个摄像体数据不同的时间序列的图像数据内的特定组织的像素值的变化来决定所述时间带。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象范围决定部基于时间序列的非图像数据的值的变化来决定所述时间带。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由操作者进行输入操作的操作部,
所述对象范围决定部根据所述操作者对所述操作部的输入操作,将空间区域决定为所述对象范围。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操作部,由操作者进行输入操作,
所述对象范围决定部根据所述操作者对所述操作部的输入操作,将时间带决定为所述处理对象。
CN201210479189.8A 2011-11-24 2012-11-22 医用图像处理装置 Active CN1031267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55822A JP5897308B2 (ja) 2011-11-24 2011-11-24 医用画像処理装置
JP2011-255822 2011-11-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26707A CN103126707A (zh) 2013-06-05
CN103126707B true CN103126707B (zh) 2016-01-20

Family

ID=48466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79189.8A Active CN103126707B (zh) 2011-11-24 2012-11-22 医用图像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519993B2 (zh)
JP (1) JP5897308B2 (zh)
CN (1) CN1031267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397727B1 (es) * 2010-10-28 2014-01-17 Airbus Operations, S.L. Retenedores reutilizables para coencolado de larguerillos no curados.
JP2012169725A (ja) * 2011-02-10 2012-09-06 Sony Corp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US10497157B2 (en) * 2013-04-19 2019-12-03 Koninklijke Philips N.V. Grouping image annotations
JP6396114B2 (ja) * 2014-08-06 2018-09-26 キヤノン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医用画像処理装置
WO2016038169A1 (en) * 2014-09-12 2016-03-17 Koninklijke Philips N.V. Analyzing aortic valve calcification
JP6716228B2 (ja) * 2014-11-25 2020-07-01 キヤノン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医用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医用画像処理方法
JP6500535B2 (ja) * 2015-03-23 2019-04-17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849462B2 (ja) * 2017-02-06 2021-03-24 キヤノン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医用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及び医用画像処理装置
JP7119974B2 (ja) * 2018-12-14 2022-08-1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医用画像表示装置及び医用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WO2020152860A1 (ja) * 2019-01-25 2020-07-30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283985B2 (ja) * 2019-06-12 2023-05-30 ザイオソフト株式会社 医用画像処理装置、医用画像処理方法、及び医用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US11398072B1 (en) * 2019-12-16 2022-07-26 Siemens Healthcare Gmbh Method of obtaining a set of values for a respective set of parameters for use in a physically based path tracing process and a method of rendering using a physically based path tracing proces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41844A (ja) * 1991-01-09 1992-08-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画像補間法
US7016541B2 (en) * 2002-07-23 2006-03-21 Shih-Zheng Kuo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data transmission
US7042975B2 (en) * 2002-10-25 2006-05-09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Four-dimensional helical tomographic scanner
JP2006087827A (ja) * 2004-09-27 2006-04-06 Toshiba Corp 画像診断装置、画像処理システム、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WO2006056942A1 (en) * 2004-11-23 2006-06-01 Philips Intellectual Property & Standards Gmbh Image reconstruction device and method
DE102005000714A1 (de) * 2005-01-03 2006-07-20 Siemens Ag Verfahren zur Bildgebung eines periodisch bewegten Objektbereichs eines Objekts
JP2007000205A (ja) 2005-06-21 2007-01-11 Sanyo Electric Co Ltd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並びに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KR100870115B1 (ko) 2005-12-21 2008-12-10 주식회사 메디슨 블록정합 및 움직임 보상 보간을 이용한 영상 형성 방법
JP5305821B2 (ja) * 2008-10-10 2013-10-02 株式会社東芝 医用画像処理装置及び医用画像診断装置
JP5455379B2 (ja) * 2009-01-07 2014-03-26 株式会社東芝 医用画像処理装置、超音波診断装置、及び医用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2011067279A (ja) * 2009-09-24 2011-04-07 Ziosoft Inc 医療用画像処理装置及び医療用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5408493B2 (ja) * 2009-11-27 2014-02-05 ザイオソフト株式会社 医療用画像処理装置及び医療用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5269921B2 (ja) * 2011-01-24 2013-08-2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電子内視鏡システム及び電子内視鏡システムの作動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97308B2 (ja) 2016-03-30
US9519993B2 (en) 2016-12-13
JP2013106870A (ja) 2013-06-06
CN103126707A (zh) 2013-06-05
US20130135307A1 (en) 2013-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26707B (zh) 医用图像处理装置
US9615804B2 (en) Method for image generation and image evaluation
JP4468353B2 (ja) 管状組織の三次元モデリングのための方法
EP2220621B1 (en) Volume rende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JP5355638B2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CN102812494B (zh) 血管造影图像中的运动可视化
US10248756B2 (en) Anatomically specific movie driven medical image review
JP7297628B2 (ja) 医用画像処理装置、医用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1076815B2 (en) X-ray CT apparatus
US9367904B2 (en) Spatial-temporal warping of different pre-captured medical images
CN103299346A (zh) 用于从3d或4d数据集生成和显示2d投影的系统和方法
US7986836B2 (en) Method, a system and a computer program for segmenting a surface in a multidimensional dataset
JP5346734B2 (ja) 画像処理装置
Kim et al. Cardiac motion correction for helical CT scan with an ordinary pitch
JP2023507865A (ja) 医用画像のセグメント化
US2005005756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patio-temporal guidepoint modeling
US9237849B1 (en) Relative 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JP2019208903A (ja) 医用画像処理装置、医用画像処理方法、及び医用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7246912B2 (ja) 医用情報処理装置及び医用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CN109949206A (zh) 运动伪影图像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JP5195924B2 (ja)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画像表示方法
JP2006026396A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Yu et al. 3D Reconstruction of Medical Image Based on Improved Ray Casting Algorithm
US20240233228A1 (en) Medical Image Rendering Technique
CN118334181A (zh) 医学图像渲染技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729

Address after: Japan Tochigi

Patentee after: Toshiba Medical System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Toshiba Corp

Patentee before: Toshiba Medical System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