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20012B - 多重无线电共存 - Google Patents

多重无线电共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20012B
CN103120012B CN201180045401.3A CN201180045401A CN103120012B CN 103120012 B CN103120012 B CN 103120012B CN 201180045401 A CN201180045401 A CN 201180045401A CN 103120012 B CN103120012 B CN 1031200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access
access technology
channelmeasurementreport detailed
time
wirel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4540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20012A (zh
Inventor
T·A·卡道斯
P·达亚尔
A·曼特拉瓦迪
P·加尔
J·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1200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200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200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200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15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for collaboration of different radio technolog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3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inter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调整信道质量指示符(CQI)来补偿所遇到的通信资源(例如,LTE无线电与蓝牙无线电)之间的共存干扰。可以将CQI设置成零,向进行服务的增强型节点B错误地指示UE位于覆盖范围之外,从而在LTE操作中创建间隙,该间隙可以被替代的无线接入技术使用。为了补偿波动干扰,可以对CQI进行调整,以体现一段时间上的平均共存干扰。或者,某个时间的CQI可以体现共存干扰,不管在该具体时间是否遇到干扰。此外,还可以提升CQI值,以补偿CQI回退。可以对CQI进行调整,以避免死亡螺旋效应。

Description

多重无线电共存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总体上涉及多重无线电(multi-radio)技术,并且更具体地,涉及针对多重无线电设备的共存技术。
背景技术
已广泛地部署无线通信系统,以便提供各种类型的通信内容,例如语音、数据等。这些系统可以是能通过共享可用系统资源(例如,带宽和发射功率),来支持与多个用户进行通信的多址系统。这类多址系统的示例包括码分多址(CDMA)系统、时分多址(TDMA)系统、频分多址(FDMA)系统、3GPP长期演进(LTE)系统、以及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
通常,无线多址通信系统能够同时支持多个无线终端的通信。每个终端通过前向链路和反向链路上的传输与一个或多个基站进行通信。前向链路(或下行链路)是指从基站到终端的通信链路,而反向链路(或上行链路)是指从终端到基站的通信链路。可以通过单输入单输出系统、多输入单输出系统或者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来建立这种通信链路。
一些传统的先进设备包括:使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RAT)进行发射/接收的多重无线电。RAT的示例包括,例如,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cdma2000、WiMAX、WLAN(例如,WiFi)、蓝牙、LTE等。
示例性移动设备包括LTE用户设备(UE),比如第四代(4G)移动电话。这类4G电话可以包括用于向用户提供各种功能的各种无线电。出于这个示例的目的,4G电话包括:针对语音和数据的LTE无线电、IEEE802.11(WiFi)无线电、全球定位系统(GPS)无线电、以及蓝牙无线电,其中上面中的两个或者所有的四个可以同时工作。当不同无线电向电话提供有用的功能时,它们包含在单个设备中引起共存问题。具体地,在一些情况下,一个无线电的操作可能通过辐射的、传导的、资源冲突、和/或其它干扰机制对另一个无线电的操作有干扰。共存问题包括这类干扰。
这对于LTE上行链路信道而言特别真实,LTE上行链路信道靠近工业科学和医疗(ISM)频带,并且可能导致对那里的干扰。注意,蓝牙和一些无线LAN(WLAN)信道落在ISM频带内。在一些情况中,当对于某些蓝牙信道状况而言在频带7或者甚至频带40的一些信道中LTE为活动时,蓝牙差错率可能变得不可接受。即使对于LTE而言不存在明显的降低,与蓝牙的同时操作可能导致终止于蓝牙耳机的语音服务的中断。这样的中断对于消费者而言可能是不可接受的。当LTE传输干扰到GPS时,存在类似的问题。目前,不存在能够解决该问题的机制,因为LTE自身没有遇到任何降低。
具体参照LTE,注意到:UE与演进型节点B(eNodeB;例如,针对无线通信网络的基站)进行通信,以便向eNodeB通知UE在下行链路上所察觉到的干扰。此外,eNodeB可以能够使用下行链路差错率来估计UE处的干扰。在一些情况中,eNodeB和UE能够合作以找到用于降低UE处的干扰甚至UE自身内的无线电所引起的干扰的解决方案。然而,在传统的LTE中,关于下行链路的干扰估计可能不足以全面解决干扰。
在一个示例中,LTE上行链路信号干扰了蓝牙信号或WLAN信号。然而,这类干扰没有反映在eNodeB处的下行链路测量报告中。结果,UE一方的单方面动作(例如,将上行链路信号移到不同的信道)可能遭到eNodeB阻扰,该eNodeB没有意识到上行链路共存问题并且试图取消该单方面动作。例如,即使UE在不同的频率信道上重新建立连接,网络仍然能够将UE切换回被设备内干扰破坏的初始频率信道。这是一种可能的情形,因为基于对于eNodeB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与新信道的测量报告中所反映的信号强度相比,受破坏的信道上的所期望的信号强度可能有时更高。因此,如果eNodeB使用RSRP报告来作出切换决定,受破坏的信道和所期望的信道之间来回转换的乒乓效应(ping-pong effect)可能发生。
UE一方的其它单方面动作,比如,在没有eNodeB的协调的情况下简单地停止上行链路通信,可能导致eNodeB处的功率回路故障。传统LTE中存在的其它问题包括:UE一方通常缺乏将所期望的配置建议作为有共存问题的配置的替代的能力。因为至少这些原因,UE处的上行链路共存问题可能仍然在较长时间段内没有得到解决,降低了UE的其它无线电的性能和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改变信道测量报告,以便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中创建通信间隙。此外,该方法还包括:在所创建的通信间隙期间,使用第二无线接入技术进行通信。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基于来自第二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电的干扰,来改变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信道测量报告。该方法还包括:向进行服务的小区报告已改变的信道测量报告。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用于改变信道测量报告以便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中创建通信间隙的模块。该装置还包括:用于在所创建的通信间隙期间,使用第二无线接入技术进行通信的模块。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用于基于来自第二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电的干扰,来改变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信道测量报告的模块。该装置还包括:用于向进行服务的小区报告已改变的信道测量报告的模块。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被配置为用于无线通信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具有记录在其上的非临时性程序代码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非临时性程序代码包括:用于改变信道测量报告以便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中创建通信间隙的程序代码。所述非临时性程序代码还包括:用于在所创建的通信间隙期间,使用第二无线接入技术进行通信的程序代码。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被配置为用于无线通信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其上记录有非临时性程序代码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非临时性程序代码包括:用于基于来自第二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电的干扰,来改变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信道测量报告的程序代码。所述非临时性程序代码还包括:用于向进行服务的小区报告已改变的信道测量报告的程序代码。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存储器和与该存储器相耦合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改变信道测量报告以便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中创建通信间隙。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在所创建的通信间隙期间,使用第二无线接入技术进行通信。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存储器和与该存储器相耦合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来自第二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电的干扰,来改变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信道测量报告。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向进行服务的小区报告已改变的信道测量报告。
下面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可以将本申请容易地用作修改或设计用于实现与本申请相同目的的其它结构的基础。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应认识到,这些等同结构并没有脱离如所附权利要求中阐述的本申请的教导。当结合附图来考虑下面的描述时,将会更好地理解被认为是本申请的特点的新颖特征(就它们的结构和操作方法两者而言),以及其它目的和优点。但是,应当明确理解的是,提供这些附图中的每一幅仅仅是用于说明和描述目的,而不是旨在作为本申请的范围的定义。
附图说明
根据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本公开内容的特征、本质、以及优点将变得更明显,其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在全文中前后一致地标识。
图1描绘了根据一个方面的多址无线通信系统。
图2是根据一个方面的通信系统的框图。
图3描绘了下行链路长期演进(LTE)通信中的示例性帧结构。
图4是从概念上描述上行链路长期演进(LTE)通信中的示例性帧结构的框图。
图5描绘了示例性无线通信环境。
图6是针对多重无线电无线设备的示例性设备的框图。
图7是描绘在给定的决定时段中的七个示例性无线电之间的各个潜在冲突的图。
图8是描绘在时间上的示例性共存管理器(CxM)的操作的图。
图9是描绘相邻频带的框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用于在无线通信环境中为多重无线共存管理提供支持的系统的框图。
图11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描绘已调整的信道测量报告的框图。
图12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描绘已调整的信道测量报告的框图。
图13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描绘用于已调整的信道测量报告的组件的框图。
图14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描绘用于已调整的信道测量报告的组件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各个方面提供了用于减轻多重无线电设备中的共存问题的技术,其中在例如LTE与(例如,用于BT/WLAN的)工业科学和医疗(ISM)频带之间可能存在明显的设备内的共存问题。如上面阐述的,由于eNodeB没有意识到其它无线电在UE侧遇到的干扰,所以某些共存问题继续存在。根据一个方面,如果在目前信道上存在共存问题,则UE宣告无线电链路失败(RLF)并且自动接入新信道或无线电接入技术(RAT)。在一些示例中,UE可以由于下列原因而宣告RLF:1)UE接收端受到由于共存而引起的干扰的影响;2)UE发射机正在对另一个无线电造成破坏性干扰。UE随后向eNodeB发送指示共存问题的消息,同时以新信道或RAT来重新建立连接。eNodeB由于已经接收到该消息,开始意识到共存问题。
本文所述的技术能够用于各种无线通信网络,比如,码分多址(CDMA)网络、时分多址(TDMA)网络、频分多址(FDMA)网络、正交FDMA(OFDMA)网络、单载波FDMA(SC-FDMA)网络等。术语“网络”和“系统”常常可以互换使用。CDMA网络能够实现无线技术,比如通用陆地无线接入(UTRA)、cdma2000等。UTRA包括宽带-CDMA(W-CDMA)和低码片率(LCR)。cdma2000涵盖了IS-2000、IS-95、以及IS-856标准。TDMA网络能够实现无线技术,比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OFDMA网络能够实现无线技术,比如,演进的UTRA(E-UTRA)、IEEE802.11、IEEE802.16、IEEE802.20、等。UTRA、E-UTRA、以及GSM是全球移动电信系统(UMTS)的一部分。长期演进(LTE)是使用E-UTRA的UMTS的即将发布的版本。UTRA、E-UTRA、GSM、UMTS、以及LTE是在来自叫做“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的组织的文件中描述的。CDMA2000是在叫做“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2”(3GPP2)的组织的文件中描述的。这些不同的无线技术和标准在本领域中是已知的。为了清楚起见,下面针对LTE描述这些技术的某些方面,并且在下面描述的部分中使用LTE术语。
使用单载波调制和频域均衡的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是一种能够与本文描述的各个方面一起使用的技术。SC-FDMA具有与OFDMA系统相似的性能和基本相同的总体复杂度。SC-FDMA信号由于其固有的单载波结构而具有更低的峰均功率比(PAPR)。SC-FDMA已经引起极大关注,尤其是在上行链路通信中,其中较低的PAPR使移动终端在发射功率效率方面获益良多。这是目前对3GPP长期演进(LTE)、或演进型UTRA中的上行链路多址方案的工作设想。
参见图1,该图描绘了根据一个方面的多址无线通信系统。演进型节点B100(eNodeB)包括计算机115,该计算机115具有处理资源和存储资源,以便通过分配资源和参数、准予/拒绝来自用户设备的请求、和/或诸如此类的方式来管理LTE通信。eNodeB100还具有多个天线组,一个天线组包括天线104和天线106,另一个天线组包括天线108和天线110,还有一个天线组包括天线112和天线114。图1中,对于每个天线组仅示出了两个天线,但是,针对每个天线组可以使用更多或更少的天线。用户设备(UE)116(也叫做接入终端(AT))与天线112和114进行通信,同时天线112和114通过上行链路(UL)188向UE116发送信息。UE122与天线106和108进行通信,同时天线106和108通过下行链路(DL)126向UE122发送信息,并且通过上行链路124接收来自UE122的信息。在频分双工(FDD)系统中,通信链路118、120、124和126可以使用不同的频率进行通信。例如,下行链路120可以使用与上行链路118所使用的不同的频率。
每一组天线和/或每一组天线被设计进行通信的区域通常叫做eNodeB的一个扇区。在该方面中,各天线组被设计为与eNodeB100所覆盖的区域的一个扇区中的UE进行通信。
在通过下行链路120和126的通信中,eNodeB100的发射天线使用波束成形来改善针对不同UE116和122的上行链路的信噪比。此外,与UE通过单个天线向其所有UE发射信号相比,当eNodeB使用波束成形来向随机散布于其覆盖区域中的UE发射信号时,对相邻小区中的UE造成更少的干扰。
eNodeB可以是用于与终端进行通信的固定站,并且其还可以称为接入点、基站、或者某种其它术语。UE还可以叫做接入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终端、或者某种其它术语。
图2是MIMO系统200中的发射机系统210(也叫做eNodeB)和接收机系统250(也叫做UE)的一个方面的框图。在一些情况下,UE和eNodeB两者各自具有包括发射机系统和接收机系统的收发机。在发射机系统210中,从数据源212向发射(TX)数据处理器214提供针对多个数据流的业务数据。
MIMO系统采用多个(NT个)发射天线和多个(NR个)接收天线进行数据传输。由NT个发射天线和NR个接收天线形成的MIMO信道可以分解成NS个独立信道,其也可以称为空间信道,其中NS≤min{NT,NR}。NS个独立信道中的每一个信道对应一个维度。如果使用由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所创建的其它维度,则MIMO系统能够提供改善的性能(例如,更高的吞吐量和/或更高的可靠性)。
MIMO系统支持时分双工(TDD)系统和频分双工(FDD)系统。在TDD系统中,上行链路传输和下行链路传输处于相同的频率区域上,使得互易性(reciprocity)原则能够根据上行链路信道来估计下行链路信道。这在eNodeB处有多个天线可用时,能够使eNodeB在下行链路上获得发射波束成形增益。
在一个方面中,通过相应的发射天线发射每个数据流。TX数据处理器214基于为每个数据流所选定的特定编码方案,对该数据流的业务数据进行格式化、编码、和交织,以便提供编码数据。
可以使用OFDM技术将每个数据流的编码数据与导频数据进行复用。导频数据是通过已知方式处理的已知数据模式,并且可以在接收机系统处使用,以估计信道响应。然后,可以基于针对每个数据流所选择的特定调制方案(例如,BPSK、QPSK、M-PSK、或者M-QAM),对该数据流的复用后的导频和编码数据进行调制(即,符号映射),以便提供调制符号。可以通过与存储器232一起工作的处理器230所执行的指令,来确定每个数据流的数据速率、编码、以及调制。
然后,可以向TX MIMO处理器220提供针对各个数据流的调制符号,所述TX MIMO处理器220可以进一步处理这些调制符号(例如,进行OFDM)。然后,TX MIMO处理器220向NT个发射机(TMTR)222a至222t提供NT个调制符号流。在某些方面中,TX MIMO处理器220把波束成形权重应用到数据流的符号和发射这些符号的天线。
每个发射机222接收和处理各自的符号流,以便提供一个或多个模拟信号,并进一步调节(例如,放大、滤波、以及上变频)这些模拟信号,以提供适合于通过MIMO信道传输的调制信号。然后,来自发射机222a至222t的NT个调制信号分别从NT个天线224a至224t发射。
在接收机系统250处,已发送的调制信号是由NR个天线252a到252r接收的,并且把来自每个天线252的接收信号提供给相应的接收机(RCVR)254a至254r。每个接收机254对各自接收的信号进行调节(例如,滤波、放大、以及下变频),对调节后的信号进行数字化,以便提供采样,并且进一步处理这些采样以便提供相应的“接收”符号流。
然后,RX数据处理器260基于特定的接收机处理技术,从NR个接收机254接收NR个符号流,并对所述NR个接收到的符号流进行处理,以提供NR个“已检测到的”符号流。然后,RX数据处理器260对每个已检测到的符号流进行解调、解交织、以及解码,以便恢复针对数据流的业务数据。RX数据处理器260的处理与发射机系统210处的TX MIMO处理器220和TX数据处理器214所执行的处理是互补的。
处理器270(与存储器272一起工作)定期地确定使用哪个预编码矩阵(在下面讨论)。处理器270形成具有矩阵索引部分和秩值部分的上行链路消息。
所述上行链路消息可以包括关于通信链路和/或已接收的数据流的各种类型的信息。然后,所述上行链路消息被TX数据处理器238处理,被调制器280调制,被发射机254a到254r调节,并发送回发射机系统210,其中所述TX数据处理器238还从数据源236接收针对多个数据流的业务数据。
在发射机系统210处,来自接收机系统250的调制信号由天线224进行接收,由接收机222进行调节,由解调器240进行解调,并由RX数据处理器242进行处理,以便获取接收机系统250发送的上行链路消息。然后,处理器230确定使用哪个预编码矩阵来确定波束成形权重,然后对所获取的消息进行处理。
图3是从概念上描述下行链路长期演进(LTE)通信中的示例性帧结构的框图。可以将针对下行链路的传输时间线划分为无线帧的单元。每个无线帧可以具有预先确定的持续时间(例如,10毫秒(ms)),并且可以划分为具有0到9的索引的10个子帧。每个子帧可以包括两个时隙。这样,每个无线帧包括具有0至19的索引的20个时隙。每个时隙可以包括L个符号周期,例如,针对常规循环前缀的7个符号周期(如图3所示)或者针对扩展循环前缀的6个符号周期。可以向每个子帧中的2L个符号周期分配0至2L-1的索引。可以将可用的时间频率资源划分成资源块。每个资源块可以覆盖一个时隙中的N个子载波(例如,12个子载波)。
在LTE中,eNodeB可以发送针对eNodeB中的每个小区的主同步信号(PSS)和辅助同步信号(SSS)。可以在具有常规循环前缀的每个无线帧的子帧0和5中的每个子帧中的符号周期6和5中分别发送PSS和SSS,如图3所示。UE可以使用同步信号进行小区检测和捕获。eNodeB可以在子帧0的时隙1中的符号周期0到3中发送物理广播信道(PBCH)。PBCH可以携带某些系统信息。
eNodeB可以针对eNodeB中的每个小区发送小区专用的参考信号(CRS)。在常规循环前缀的情况下,可以在每个时隙的符号0、1、以及4中发送CRS,而在扩展循环前缀的情况下,在每个时隙的符号0、1、以及3中发送CRS。UE可以使用CRS,用于物理信道的相干解调、时间和频率跟踪、无线链路监测(RLM)、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以及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测量等。
eNodeB可以在每个子帧的第一符号周期中发送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CFICH),如图3中所示。PCFICH可以传送用于控制信道的符号周期的数量(M),其中M可以等于1、2或3,并且可以随着子帧不同而变化。对于诸如具有少于10个资源块的小系统带宽,M还可以等于4。在图3中所示的例子中,M=3。eNodeB可以在每个子帧的开头M个符号周期中发送物理HARQ指示符信道(PHICH)和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在图3中所示的例子中,所述PDCCH和PHICH还可以包括在开头三个符号周期中。PHICH可以携带信息以支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PDCCH可以携带关于针对UE的资源分配的信息,以及针对下行链路信道的控制信息。eNodeB可以在每个子帧的剩余符号周期中发送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PDSCH可以携带为下行链路上的数据传输而调度的针对UE的数据。LTE中的各种信号和信道是在公众可以获得的标题为“Evolved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Physical Channels andModulation”的3GPP TS36.211中描述的。
eNodeB可以在eNodeB所使用的系统带宽的中心1.08MHz中发送PSS、SSS、以及PBCH。eNodeB可以在发送这些信道的每个符号周期中,在整个系统带宽上发送PCFICH和PHICH。eNodeB可以在系统带宽的某些部分向UE组发送PDCCH。eNodeB可以在系统带宽的特定部分向特定UE发送PDSCH。eNodeB可以通过广播的方式向所有UE发送PSS、SSS、PBCH、PCFICH、以及PHICH,可以通过单播的方式向特定UE发送PDCCH,还可以通过单播的方式向特定UE发送PDSCH。
在每个符号周期中,多个资源元素可以是可用的。每个资源元素可以覆盖一个符号周期中的一个子载波,并且可以用于发送一个调制符号,该调制符号可以是实数值或者复数值。可以将每个符号周期中没有用于参考符号的资源元素布置到资源元素组(REG)中。每个REG可以包括一个符号周期中的四个资源元素。PCFICH可以占据符号周期0中的四个REG,所述四个REG可以在频率上大致均匀间隔。PHICH可以占据一个或多个可配置的符号周期中的三个REG,所述三个REG可以在频率上分布。例如,针对PHICH的三个REG可以都属于符号周期0或者可以分布在符号周期0、1和2中。PDCCH可以占据开头M个符号周期中的9、18、32或64个REG,所述9、18、32或64个REG可以从可用REG中选择。对于PDCCH,可以只允许REG的某些组合。
UE可以知道用于PHICH和PCFICH的具体REG。UE可以搜索针对PDCCH的REG的不同组合。要搜索的组合数量通常少于所允许的针对PDCCH的组合的数量。eNodeB可以通过UE将搜索的组合中的任一组合向该UE发送PDCCH。
图4是从概念上描述上行链路长期演进(LTE)通信中的示例性帧结构的框图。可以把针对上行链路的可用资源块(RB)划分成数据部分和控制部分。所述控制部分可以形成在系统带宽的两个边缘处并且可以具有可配置的尺寸。可以把控制部分中的资源块分配给UE,用于控制信息的传输。所述数据部分可以包括没有包括在所述控制部分中的所有资源块。图4中的设计形成包括邻接子载波的数据部分,其可以允许向单个UE分配数据部分中的所有的邻接子载波。
可以向UE分配控制部分中的资源块,以便向eNodeB发送控制信息。还可以向UE分配数据部分中的资源块,以便向eNodeB发送数据。UE可以在控制部分中的已分配的资源块上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中发送控制信息。UE可以在数据部分中的已分配资源块上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中仅发送数据信息,或者同时发送数据和控制信息。上行链路传输可以持续一个子帧中的两个时隙,并且可以在频率上跳变,如图4所示。
LTE中的PSS、SSS、CRS、PBCH、PUCCH以及PUSCH是在公众可以获得的标题为“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Physical Channels and Modulation”的3GPP TS36.211中描述的。
在一个方面中,本文所描述的是用于在诸如3GPP LTE环境等无线通信环境中提供支持以有助于多重无线电共存解决方案的系统和方法。
现在参照图5,该图描述了其中本文所述的各个方面能够起作用的示例性无线通信环境500。无线通信环境500可以包括无线设备510,该无线设备510能够与多个通信系统进行通信。这些系统可以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蜂窝系统520和/或530、一个或多个WLAN系统540和/或550、一个或多个无线个域网(WPAN)系统560、一个或多个广播系统570、一个或多个卫星定位系统580、图5中未示出的其它系统、或者它们的任何组合。应当理解的是,在下面的描述中,术语“网络”和“系统”通常互换使用。
蜂窝系统520和530各自可以是CDMA、TDMA、FDMA、OFDMA、单载波FDMA(SC-FDMA)、或者其它合适的系统。CDMA系统能够实现无线技术,比如通用陆地无线接入(UTRA)、cdma2000等。UTRA包括宽带CDMA(WCDMA)和CDMA的其它变体。此外,cdma2000涵盖了IS-2000(CDMA20001X)、IS-95、以及IS-856(HRPD)标准。TDMA系统能够实现无线技术,比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数字高级移动电话系统(D-AMPS)等。OFDMA系统能够实现无线技术,比如,演进的UTRA(E-UTRA)、超移动宽带(UMB)、IEEE802.16(WiMAX)、IEEE802.20、等。UTRA和E-UTRA是全球移动电信系统(UMTS)的一部分。3GPP长期演进(LTE)和增强型LTE(LTE-A)是使用E-UTRA的UMTS的新版本。UTRA、E-UTRA、UMTS、LTE、LTE-A、以及GSM是在来自叫做“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的组织的文件中描述的。cdma2000和UMB是在叫做“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2”(3GPP2)的组织的文件中描述的。在一个方面中,蜂窝系统520可以包括多个基站522,所述多个基站522可以支持它们的覆盖范围内的无线设备的双向通信。类似地,蜂窝系统530可以包括多个基站532,所述多个基站532可以支持它们的覆盖范围内的无线设备的双向通信。
WLAN系统540和550可以分别实现诸如IEEE802.11(Wi-Fi)、Hiperlan等无线技术。WLAN系统540可以包括能够支持双向通信的一个或多个接入点542。类似地,WLAN系统550可以包括能够支持双向通信的一个或多个接入点552。WPAN系统560能够实现诸如蓝牙(BT)、IEEE802.15等无线技术。此外,WPAN系统560可以支持诸如无线设备510、耳机562、计算机564、鼠标566等各种设备的双向通信。
广播系统570可以是电视(TV)广播系统、频率调制(FM)广播系统、数字广播系统等。数字广播系统能够实现诸如MediaFLOTM、手持数字视频广播(DVB-H)、针对地面电视广播的综合服务数字广播(ISDB-T)等无线技术。类似地,广播系统570可以包括能够支持单向通信的一个或多个广播站572。
卫星定位系统580可以是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欧洲伽利略系统、俄罗斯GLONASS系统、日本的准天顶(Quasi-Zenith)卫星系统、印度的印度区域导航卫星系统(IRNSS)、中国的北斗系统、和/或任何其它合适的系统。此外,卫星定位系统580可以包括用于发射信号进行位置确定的多颗卫星582。
在一个方面中,无线设备510可以是静止的或者移动的,并且还可以叫做用户设备(UE)、移动站、移动设备、终端、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站等。无线设备510可以是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无线调制解调器、手持设备、膝上型计算机、无绳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LL)站等。此外,无线设备510能够与蜂窝系统520和/或530、WLAN系统540和/或550、具有WPAN系统560的设备、和/或任何其它合适的系统和/或设备进行双向通信。另外或者可选地,无线设备510能够接收来自广播系统570和/或卫星定位系统580的信号。一般地,能够理解的是,无线设备510能够在任何给定的时间与任意数量的系统进行通信。此外,无线设备510可能遇到在相同时间工作的其成员(constituent)无线电设备中的各设备之间的共存问题。相应地,如下面进一步阐述,设备510包括共存管理器(CxM,图中未示出),该共存管理器具有用于检测和减轻共存问题的功能模块。
接下来转到图6,该图提供了描绘针对多重无线电无线设备600的示例性设计并且可以用作图5的无线电510的实现方案的框图。如图6所示,无线设备600可以包括N个无线电620a至620n,它们可以分别耦合到N个天线610a至610n,其中N可以是任何整数值。然而,应当理解的是,各个无线电620能够耦合到任意数量的天线610,并且所述多个无线电620可以共享给定的天线610。
一般地,无线电620可以是在电磁频谱中辐射或发射能量、在电磁频谱中接收能量、或者产生通过传导手段传播的能量的单元。举例来说,无线电620可以是用于向系统或设备发送信号的单元,或者用于接收来自系统或设备的信号的单元。相应地,可以理解的是,能够使用无线电620支持无线通信。在另一个示例中,无线电620还可以是发出噪声的单元(例如,计算机上的屏幕、电路板等),所述噪声可能影响其它无线电的性能。相应地,可以进一步理解,无线电620还可以是发出噪声和干扰而不支持无线通信的单元。
在一个方面中,各个无线电620能够支持与一个或多个系统进行通信。另外地或者可选地,多重无线电620能够用于给定的系统,例如,在不同频带(例如,蜂窝和PCS频带)上进行发送或者接收。
在另一个方面中,数字处理器630能够耦合到无线电620a至620n,并且能够执行各种功能,比如,对通过无线电620发送或者接收的数据进行处理。对每个无线电620的处理可以取决于该无线电所支持的无线技术,并且,对于发射机而言,可以包括加密、编码、调制等;对于接收机而言,包括解调、解码、解密等,或者诸如此类。在一个示例中,数字处理器630可以包括CxM640,该CxM640能够对无线电620的操作进行控制,以便如本文总体描述的那样提高无线设备600的性能。CxM640可以访问数据库644,所述数据库644可以存储用于对无线电620的操作进行控制的信息。如下面进一步阐述,可以针对多种技术对CxM640进行调整,以减小无线电之间的干扰。在一个示例中,CxM640请求测量间隙模式或DRX循环,其中所述测量间隙模式或DRX循环允许ISM无线电在LTE不活动的时间段期间进行通信。
为了简单起见,数字处理器630在图6中示出为单个处理器。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数字处理器630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处理器、控制器、存储器等。在一个示例中,控制器/处理器650可以指导无线设备600内的各个单元的操作。另外地或者可选地,存储器652可以存储针对无线设备600的程序代码和数据。数字处理器630、控制器/处理器650、以及存储器652可以在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IC)、专用集成电路(ASIC)等上实现。举个具体的、非限制性的例子,数字处理器630能够在移动站调制解调器(MSM)ASIC上实现。
在一个方面中,CxM640能够管理无线设备600所使用的各个无线电620的操作,以避免与各个无线电620之间的冲突相关联的干扰和/或其它性能下降。CxM640可以执行一个或多个处理,比如图11中所示的那些。通过进一步描绘的方式,图7中的图700表示在给定的决定时段中的7个示例性无线电之间的各个潜在冲突。在图700中所示的例子中,所述7个无线电包括WLAN发射机(Tw)、LTE发射机(Tl)、FM发射机(Tf)、GSM/WCDMA发射机(Tc/Tw)、LTE接收机(Rl)、蓝牙接收机(Rb)、GPS接收机(Rg)。所述四个发射机是由图700左侧的四个节点表示的。所述四个接收机是由图700右侧的三个节点表示的。
在图700上,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的潜在冲突是通过将用于发射机的节点和用于接收机的节点相连的分支表示的。相应地,在图700中所示的例子中,冲突可能存在于:(1)WLAN发射机(Tw)和蓝牙接收机(Rb)之间;(2)LTE发射机(Tl)和蓝牙接收机(Rb)之间;(3)WLAN发射机(Tw)和LTE接收机(Rl)之间;(4)FM发射机(Tf)和GPS接收机(Rg)之间;(5)WLAN发射机(Tw)、GSM/WCDMA发射机(Tc/Tw)、以及GPS接收机(Rg)之间。
在一个方面中,示例性CxM640可以通过诸如图8中的图800所示的方式按时工作。如图800所示,可以将针对CxM操作的时间线划分为决定单元(DU),这些决定单元可以是任何合适的统一或者不统一的长度(例如,100μs),其中对通知进行处理,以及响应阶段(例如,20μs),其中向各个无线电620提供命令并且/或者基于在评估阶段中所进行的动作来执行其它操作。在一个示例中,图800中所示的时间线可以具有由该时间线的最坏情况的操作所定义的延迟参数,例如,在给定DU中通知阶段终止之后立即从给定的无线电获得通知的情况下的响应的时序。
如图9中所示,频带7(其用于频分双工(FDD)上行链路)、频带40(其用于时分双工(TDD)通信)和频带38(其用于TDD下行链路)中的长期演进(LTE)是与蓝牙(BT)和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所使用的2.4GHz工业科学和医疗(ISM)频带相邻的。针对这些频带的频率规划是这样的:存在有限的保护频带或者没有保护频带,所述保护频带准许传统的滤波解决方案以避免相邻频率处的干扰。例如,在ISM与频带7之间存在20MHz保护频带,但在ISM与频带40之间不存在保护频带。
为了符合适当的标准,在特定频带上操作的通信设备要在整个指定的频率范围上可操作。例如,为了符合LTE,移动站/用户设备应当能够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定义的频带40(2300-2400MHz)和频带7(2500-2570MHz)的整个范围上进行通信。在没有足够的保护频带的情况下,设备采用重叠到其它频带从而引起频带干扰的滤波器。因为频带40滤波器的宽度是100MHz以覆盖整个频带,所以来自这些滤波器的翻转交叉到ISM频带中从而引起干扰。类似地,使用整个ISM频带(例如,从2401MHz到大约2480MHz)的ISM设备将采用翻转到邻近频带40和频带7中并且可能引起干扰的滤波器。
至于诸如LTE和ISM频带(例如,就蓝牙/WLAN而言)等资源之间的UE,可能存在设备中的共存问题。在目前的LTE实施方案中,对于LTE的任何干扰问题反映在UE报告的下行链路测量中(例如,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度量等)和/或下行链路差错率中,其中eNodeB能够使用DL差错率来作出频率间或者RAT间的切换决定,以便例如将LTE移到不具有共存问题的信道或RAT。然而,可以理解的是,如果例如LTE上行链路对蓝牙/WLAN造成干扰,但是LTE下行链路没有察觉到来自蓝牙/WLAN的任何干扰,则这些现有技术将不起作用。更具体地,即使UE自主地将其自身移到上行链路上的另一个信道,eNodeB可以在一些情况下,出于负载平衡的目的,将UE切换回有问题信道。在任何情况下,可以理解的是,现有技术不便于以最有效的方式来使用有问题信道的带宽。
现在转到图10,该图描绘了用于在无线通信环境内对多重无线电共存管理提供支持的系统1000的框图。在一个方面中,系统10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UE1010和/或eNodeB1040,所述一个或多个UE1010和/或eNodeB1040能够参与上行链路通信和/或下行链路通信,和/或相互进行任何其它合适的通信、和/或与系统1000中的任何其它实体进行任何其它合适的通信。在一个示例中,UE1010和/或eNodeB1040可以操作以便使用包括频率信道和子带的各种资源进行通信,所述各种资源中的一些可能与其它无线电资源(例如,诸如LTE调制解调器之类的宽带无线电)有潜在冲突。于是,如本文总体描述的,UE1010可以使用各种技术对UE1010所使用的多个无线电之间的共存进行管理。
为了减轻至少上述缺点,UE1010能够使用本文所述的和系统1000所示的各个特征,以便于支持UE1010内的多重无线电共存。例如,可以实现信道监测模块1012、信道质量报告模块1014和信道报告调整模块1016。信道监测模块1012对通信信道的性能中的潜在干扰问题进行监测。信道质量报告模块1014报告通信信道的质量。信道报告调整模块1016可以使用下面描述的方法来调整关于通信信道质量的报告。在一些示例中,可以将各个模块1012-1016实现成共存管理器(例如,图6的CxM640)的一部分。各个模块1012-1016和其它模块可以被配置为实现本申请所讨论的实施例。
从UE/移动设备的角度来看,按照设计,LTE是接收系统。如果诸如工业科学和医疗(ISM)无线电(像蓝牙)的另一种技术的传输干扰了LTE接收,则共存管理器可以停止该干扰技术,以便支持LTE。UE必须测量的LTE下行链路(DL)接收性能的一个参数是信道质量指示符(CQI)。UE/共存管理器可以使用和操纵该CQI值,来管理UE上的多个无线电之间的共存。
在本申请的一个方面中,可以将CQI的值设置成0,从而欺骗eNB以为UE位于一种通信技术(例如,LTE)的覆盖范围之外,以便创建可以用于由其它技术(例如,ISM无线电)进行通信的间隙。在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中,可以减小CQI的值。随时间波动的共存干扰可能造成链路性能的不匹配。可以对一段时间上的CQI进行过滤,并报告平均CQI,以便进行补偿。一种替代方式可以是总是报告在干扰情况下的CQI。在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可以将CQI提升到其应该具有的数值之上以包括误差。
在LTE变得不活跃的情况下,共存管理器可以利用将CQI设置为0来创建时间间隙,从而允许共存管理器向另一种干扰技术(包括以高级音频传输模型协定(A2DP)模式(音频模式)操作的蓝牙(BT)和无线局域网(WLAN))分配信道资源。为了以信号通知演进型节点B(eNodeB)不调度用户并且从而创建间隙(在该间隙期间,不希望UE处理LTE下行链路信号),UE可以向eNodeB发送CQI=0值。eNodeB将会把CQI=0解释为覆盖范围之外的值,其中该eNodeB将会采用该值来指示:该UE不位于接收下行链路授权(grant)的位置。这种指示将协助创建LTE下行链路间隙。UE在LTE-OFF(LTE关闭)间隔之前发送CQI=0以创建间隙,并且正好在LTE-ON(LTE打开)间隔之前发送正确的CQI值。然后,干扰技术可以使用所形成的间隙来进行通信。在LTE-ON间隔期间,LTE接收端对下行链路子帧中的由eNB发送的授权进行监测。在LTE-OFF间隔期间,LTE接收端不期望授权,所以LTE没有对下行链路子帧进行监测,可以将这些资源分配给其它技术。
减小CQI是共存管理器可以使用的另一种技术。在正常操作中,CQI通过其估计来说明共存干扰。如果(由于较低CQI值而引起的)吞吐量损耗是合理的,则共存管理器可以依赖CQI来形成补偿共存减轻方案。也就是说,如果已经说明了损耗,则将会适当地设置速率。
如果干扰是反复无常或突发的(即,随时间变化),则即使在传输时间确实存在干扰,在某些时间,CQI仍然可能指示没有干扰,从而造成链路性能的不匹配,并可能造成“死亡螺旋(spiral of death)”,该死亡螺旋引起性能连续下降,可能引起掉话(参见下文)。为了避免这种情形,UE可以对一段时间(例如,多个子帧)上的CQI进行平均,以捕获由于共存造成的干扰。平均的时间可以与HARQ(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时间相对应,其指的是发送一个分组所花费的时间。可以对一段时间(x ms)上的干扰进行平均。UE可以假定将会在接下来的x毫秒观测到相同的干扰。或者,UE可以是保守的,并且向eNodeB发送在共存干扰情况下的CQI(即,CQI值表示最坏性能)。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升CQI是共存管理器可用的另一种技术。由于共存问题,共存管理器可以通过允许另一种干扰技术进行发送,来对LTE接收端妥协。只要避免下面讨论的“死亡螺旋”效应,通过调整向eNodeB报告的CQI值,共存管理器可以允许UE实现比通过报告实际CQI可获得的LTE下行链路吞吐率更佳的LTE下行链路吞吐率。
通常,eNodeB可以运行外部循环以进行速率控制,以便调整CQI值来说明从UE向eNodeB报告CQI值的时刻到下一个下行链路授权时刻的传输状况的变化。eNodeB外部循环跟踪一段时间上的分组差错率。该外部循环可以向所报告的CQI添加CQIbackoff(CQI回退)值。外部循环连续地运行,以将CQIbackoff调整到刚好足够进行分组解码的数量。例如,如果一个具体分组没有解码,则CQIbackoff增加某个值Δup(回退增量)。如果分组确实解码,则CQIbackoff减小某个值Δdown(回退减少量)。数值Δup和Δdown可以被选定为将所期望的下行链路分组差错率保持在稳定状态。如果由于共存而拒绝去往UE的下行链路子帧,则在下行链路通信中分配给UE的调制编码方案(MCS)将减少。如果共存管理器以与外部循环所使用的速率相比更高的速率,活动地妥协/拒绝下行链路子帧,则分配给UE的MCS将会继续下降以进行补偿,直到达到空中接口标准(例如,3GPP规范)所定义的最小MCS为止。这种处理被称为“死亡螺旋”(SoD)。死亡螺旋可能造成严重的吞吐量损耗和潜在的呼叫掉话。
死亡螺旋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发生。假定外部循环分组差错率目标为20%。如果共存管理器对30%的LTE下行链路子帧进行妥协,则这些拒绝率产生对于外部循环分组差错率来说不可接受的差错率,并且MCS将不能够充分降低以实现成功操作。由于外部循环将永不收敛(即,达到可接受的分组差错率),所以发生死亡螺旋。
在另一个示例中,可以避免死亡螺旋。假定第一传输上的外部循环分组差错率为40%。如果共存管理器妥协30%的LTE下行链路子帧,则由于拒绝的速率小于外部循环分组差错率,所以外部循环将会使MCS下降到分组差错率仅为10%的程度,使得组合后的MCS差错率和LTE拒绝率达到目标40%。于是,MCS和共存LTE拒绝将会趋于一致以达到平衡和成功操作。在该示例中,将不会看到死亡螺旋。
UE/共存管理器可以调整其CQI报告,以避免死亡螺旋并且管理共存问题。例如,如果UE向eNodeB报告与实际CQI相比更高的CQI,则由于死亡螺旋过程,eNodeB将会采用额外的回退。因此,总CQI几乎保持不变。但是,UE通常不知道eNodeB应用的Δs的值以及是否发生了死亡螺旋。因此,应当以某种方式来估计适当的CQI值。
当创建用于共存管理的传输间隙时,可以使用一系列方程来确定足够避免死亡螺旋问题的CQI报告。定义:
y:对LTE下行链路的拒绝率
x:eNodeB外部循环使用的分组差错率
Cr(n):在时间n报告的CQI
Ct(n):在时间n的具有良好质量的子帧的真实CQI
Co(n):eNodeB在时间n确定的CQI(说明eNodeB回退值)。
通过使用空中接口标准(例如,3GPP规范)中的CQI表和所分配的资源块(RB)数量,将时间n处的下行链路解码数据速率映射到CQI值,来确定Co(n)。实际的解码数据速率可以是在一个CQI报告间隔上的平均速率。
在没有共存干扰的情况下,外部循环采用的回退(B(n))是:
B(n)=∑i=1-n gi,
其中,gi=Δup(在概率x的情况下)或者Δdown(在概率(1-x)的情况下)。在没有共存干扰的情况下,当下式成立时,外部循环将会收敛:
Δup·x=Δdown·(1-x),即 Δdown = ( x 1 - x ) · Δup .
eNodeB CQI(即,Co(n))被计算成:
Co(n)=Cr(n)-B1-B2(n)
其中,B1是由于信道中的时间变化而由外部循环累加的回退,B2(n)是当由于下行链路拒绝而不满足目标分组差错率时,由外部循环所添加的额外回退。如果共存管理器拒绝y%的LTE下行链路子帧,其中y>x:
E ( B 2 ( n ) ) = n ( y 1 - x ) Δup , 其中,E(Z)是z的期望值。
回退将会随时间增大,从而造成死亡螺旋。为了避免这种情况,UE可以报告真实的CQI加误差:
Cr(n)=Ct(n)+[Cr(n-1)-Co(n-1)]
=Ct(n)+B1+B2(n-1)
因此,
Co(n)=Ct(n)-B2(n)+B2(n-1)
=Ct(n)-v,其中,v具有的平均值。
通过这种方式,针对UE报告的CQI,补偿外部循环在eNodeB处很可能采用的回退。因此,吞吐量损耗是有限的并且不随n增加,从而在调整CQI值以允许共存管理的同时,避免了死亡螺旋。
如图11中所示,UE可以改变信道测量报告以便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RAT)中创建通信间隙,如方框1102中所示。在所创建的通信间隙期间,UE可以使用第二RAT进行通信,如方框1104中所示。
如图12中所示,UE可以基于来自第二无线接入技术(RAT)的无线电的干扰,来改变第一RAT的信道测量报告,如方框1202中所示。UE可以向进行服务的小区报告已改变的信道测量报告,如方框1202中所示。
UE可以包括:用于改变信道测量报告以便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中创建通信间隙的单元。在一个方面中,前述单元可以是被配置为执行这些前述单元所陈述的功能的信道报告调整模块1016、共存管理器640、存储器272和/或处理器270。UE还可以包括:用于在所创建的通信间隙期间,使用第二RAT进行通信的单元。在一个方面中,前述单元可以是被配置为执行这些前述单元所陈述的功能的天线252、共存管理器640、存储器272和/或处理器270。在另一个方面中,前述的单元可以是被配置为执行这些前述单元所陈述的功能的模块或任何装置。
UE可以包括:用于基于来自第二无线接入技术(RAT)的无线电的干扰,来改变第一RAT的信道测量报告的单元。在一个方面中,前述的单元可以是被配置为执行这些前述单元所陈述的功能的信道报告调整模块1016、接收数据处理器260、共存管理器640、存储器272和/或处理器270。UE还可以包括:用于向进行服务的小区报告已改变的信道测量报告的单元。在一个方面中,前述的单元可以是被配置为执行这些前述单元所陈述的功能的信道质量报告模块1014、天线252、存储器272和/或处理器270。在另一个方面中,前述的单元可以是被配置为执行这些前述单元所陈述的功能的模块或任何装置。
图13示出了用于UE的装置1300的设计。装置1300包括模块1302,所述模块1302用于改变信道测量报告以便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RAT)中创建通信间隙。该装置还包括模块1304,所述模块1304用于在所创建的通信间隙期间,使用第二RAT进行通信。图13中的模块可以是处理器、电子设备、硬件设备、电子组件、逻辑电路、存储器、软件代码、固件代码等或者它们的任意组合。
图14示出了用于UE的装置1400的设计。装置1400包括模块1402,模块1402用于基于来自第二无线接入技术(RAT)的无线电的干扰,来改变第一RAT的信道测量报告。该装置还包括模块1404,模块1404用于向进行服务的小区报告已改变的信道测量报告。图13中的模块可以是处理器、电子设备、硬件设备、电子组件、逻辑电路、存储器、软件代码、固件代码等或者它们的任意组合。
上面的示例描述了在LTE系统中实现的方面。然而,本公开内容的范围没有受到这样的限制。可以调整各个方面,用于与其它通信系统使用,比如采用如下各种通信协议中的任一种的那些,包括但不限于:CDMA系统、TDMA系统、FDMA系统、以及OFDMA系统。
应当理解,所公开的过程中的步骤的具体顺序或层次是示例性方法的例子。基于设计偏好,应该理解的是,可以对过程中的步骤的具体顺序或层次重新排列,而仍在本公开内容的范围内。所附方法权利要求以示例顺序展示了各种步骤的元素,但是并不意味着局限于所示的具体顺序或层次。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技术和技巧中的任一种来表示信息和信号。例如,上面描述的全文中可以引用的数据、指令、命令、信息、信号、比特、符号、以及码片,可以用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磁粒子、光场或光粒子、或者它们的任意组合来表示。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应当明白,结合本文所公开的方面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框、模块、电路和算法步骤均可以实现成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组合。为了清楚地描绘硬件和软件之间的这种可交换性,上面已经对各种示例性的部件、框、模块、电路以及步骤围绕其功能进行了总体描述。至于这种功能是实现成硬件还是实现成软件,取决于特定的应用和向整个系统施加的设计约束。熟练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每个特定应用,以变通的方式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决策不应解释为背离本公开内容的保护范围。
设计为执行本文所述功能的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晶体管逻辑、分立硬件部件、或者它们的任意组合,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文所公开的方面所描述的各种示意性的逻辑框、模块、以及电路。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者状态机。处理器也可以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结合有DSP核的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其它这类配置。
结合本文公开的方面所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可以用硬件、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组合来直接实现。软件模块可以位于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者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存储介质可以耦合到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或者,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ASIC可以位于用户终端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部件位于用户终端中。
为使本领域任何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者使用本公开内容,提供了对公开方面的前述描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对这些方面的各种修改是显而易见的,并且本文定义的总体原理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内容的精神或范围的前提下应用于其它方面。因此,本公开内容并不限于本文所示的方面,而是与本文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Claims (18)

1.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
改变信道测量报告从而欺骗eNB以便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中创建通信间隙;以及
在所创建的通信间隙期间,使用第二无线接入技术进行通信,其中所创建的通信间隔是由于在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OFF间隔之前发送改变数值的所述信道测量报告并且在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ON间隔之前发送指示正确数值的信道测量报告而形成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包括工业科学和医疗调制解调器,并且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包括长期演进调制解调器。
3.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
基于来自第二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电的干扰,改变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信道测量报告;
在第一时间向进行服务的小区报告已改变的信道测量报告从而欺骗所述进行服务的小区,其中所述第一时间在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OFF间隔之前;以及
在所述第一时间之后的第二时间向所述进行服务的小区报告指示正确数值的信道测量报告,其中所述第二时间在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ON间隔之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改变信道测量报告包括:改变所述信道测量报告,以包括一段时间上的平均干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改变信道测量报告包括:改变所述信道测量报告,以包括在一段时间上遇到的最大干扰。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改变包括:增加信道测量报告,以补偿信道测量报告回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改变是基于信道测量报告和相应的分配速率。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包括工业科学和医疗调制解调器,并且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包括长期演进调制解调器。
9.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
用于改变信道测量报告从而欺骗eNB以便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中创建通信间隙的模块;以及
用于在所创建的通信间隙期间,使用第二无线接入技术进行通信的模块,其中所创建的通信间隔是由于在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OFF间隔之前发送改变数值的所述信道测量报告并且在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ON间隔之前发送指示正确数值的信道测量报告而形成的。
10.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
用于基于来自第二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电的干扰,改变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信道测量报告的模块;
用于在第一时间向进行服务的小区报告已改变的信道测量报告从而欺骗所述进行服务的小区的模块,其中所述第一时间在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OFF间隔之前;以及
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间之后的第二时间向所述进行服务的小区报告指示正确数值的信道测量报告的模块,其中所述第二时间在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ON间隔之前。
11.一种被配置为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存储器;以及
与所述存储器相耦合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
改变信道测量报告从而欺骗eNB,以便在第一无线接入技术中创建通信间隙;以及
在所创建的通信间隙期间,使用第二无线接入技术进行通信,其中所创建的通信间隔是由于在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OFF间隔之前发送改变数值的所述信道测量报告并且在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ON间隔之前发送指示正确数值的信道测量报告而形成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包括工业科学和医疗调制解调器,并且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包括长期演进调制解调器。
13.一种被配置为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存储器;以及
与所述存储器相耦合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
基于来自第二无线接入技术的无线电的干扰,来改变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信道测量报告;
在第一时间向进行服务的小区报告已改变的信道测量报告从而欺骗所述进行服务的小区,其中所述第一时间在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OFF间隔之前;以及
在所述第一时间之后的第二时间向所述进行服务的小区报告指示正确数值的信道测量报告,其中所述第二时间在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ON间隔之前。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还被配置为:改变所述信道测量报告,以包括一段时间上的平均干扰。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还被配置为:改变所述信道测量报告,以包括在一段时间上遇到的最大干扰。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还被配置为:增加信道测量报告,以补偿信道测量报告回退。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增加是基于信道测量报告和相应的分配速率。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无线接入技术包括工业科学和医疗调制解调器,并且所述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包括长期演进调制解调器。
CN201180045401.3A 2010-09-22 2011-09-22 多重无线电共存 Active CN1031200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38537110P 2010-09-22 2010-09-22
US61/385,371 2010-09-22
US13/229,819 US9398602B2 (en) 2010-09-22 2011-09-12 Multi-radio coexistence
US13/229,819 2011-09-12
PCT/US2011/052717 WO2012040435A1 (en) 2010-09-22 2011-09-22 Multi-radio coexisten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20012A CN103120012A (zh) 2013-05-22
CN103120012B true CN103120012B (zh) 2016-08-24

Family

ID=447731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45401.3A Active CN103120012B (zh) 2010-09-22 2011-09-22 多重无线电共存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9398602B2 (zh)
EP (1) EP2620031B1 (zh)
JP (3) JP5781613B2 (zh)
KR (2) KR101527084B1 (zh)
CN (1) CN103120012B (zh)
WO (1) WO201204043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77305B1 (en) 2007-09-21 2013-11-05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Circuits and methods for generating oscillating signals
US10911961B2 (en) 2010-03-31 2021-02-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facilitate support for multi-radio coexistence
US9282462B2 (en) * 2010-03-31 2016-03-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facilitate support for multi-radio coexistence
US9497636B2 (en) * 2010-07-26 2016-11-15 Nokia Technologies Oy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reduce interference between disparate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897220B2 (en) * 2010-09-22 2014-11-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radio coexistence
US9398602B2 (en) 2010-09-22 2016-07-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radio coexistence
JP5698368B2 (ja) * 2010-10-04 2015-04-08 サムスン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無線通信環境におけるデバイス内部相互干渉をハンドリング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KR101523030B1 (ko) * 2011-01-07 2015-05-26 노키아 솔루션스 앤드 네트웍스 오와이 채널 품질 표시자 리포팅
EP2688331B1 (en) * 2011-03-18 2016-07-27 Fujitsu Limi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station,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KR102002114B1 (ko) * 2011-04-29 2019-07-19 마벨 월드 트레이드 리미티드 Ibss 네트워크들을 위한 다중-기술 공존
US9143957B2 (en) * 2012-02-24 2015-09-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itigating cross-device interference
CN104255080B (zh) * 2012-03-26 2019-05-10 苹果公司 基于网络的检测和减少混合型客户端设备接收中断事件
US9681382B2 (en) * 2012-05-11 2017-06-13 Intel Corporation Radio coexistence in wireless networks
US8995986B2 (en) 2012-06-29 2015-03-31 At&T Mobility Ii Llc Detection of scrambling code confusion
US9450649B2 (en) 2012-07-02 2016-09-20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Shaping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ignals
US9686800B2 (en) * 2012-08-03 2017-06-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US9215725B2 (en) 2012-08-22 2015-12-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jus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s to improve multi-radio coexistence
CN103781154B (zh) * 2012-10-19 2017-08-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在非蜂窝网中指示查询蜂窝网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US20140126552A1 (en) * 2012-11-02 2014-05-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Autonomous denial configurations for multi-radio coexistence
EP2757850B1 (en) 2013-01-16 2018-08-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adio communication in unlicensed band
US10511504B2 (en) * 2013-01-25 2019-12-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 interference averaging
US9049747B2 (en) * 2013-02-25 2015-06-02 Apple Inc. Facilitating in-device coexistence betwe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EP2835923B1 (en) 2013-08-07 2017-06-21 Alcatel Lucent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to report CQI when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is supported at the receiver
EP3105958B1 (en) * 2014-03-20 2018-02-1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transmitting pattern information
US20170070979A1 (en) * 2014-03-21 2017-03-0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daptive outer loop for physical downlink channel link adaptation
WO2015196348A1 (en) * 2014-06-24 2015-12-3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Publ) Handling of gaps in use of a radio transceiver
US9961696B2 (en) * 2014-07-30 2018-05-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pectrum analysis and operation of a dual radio device
US9609598B2 (en) * 2014-07-31 2017-03-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control performance for user equipment
US9590764B2 (en) * 2014-09-15 2017-03-07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LTE transmission mask adjustment to maximize performance and reduce interference
US20160119942A1 (en) * 2014-10-24 2016-04-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ligning multiple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WO2016118331A1 (en) * 2015-01-19 2016-07-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te band avoidance for rf coexistence interference
US9876659B2 (en) * 2015-06-25 2018-01-23 Intel Corporation Interference estimation
TWI604750B (zh) * 2015-08-12 2017-11-0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控制異質網路方法及使用所述方法的基地台與使用者裝置
DE102015115698B4 (de) * 2015-09-17 2023-08-10 Apple Inc. Kommunikations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Empfangen von Signalen in einem Frequenzbereich
US10256955B2 (en) 2015-09-29 2019-04-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nchronization signals for narrowband operation
US10681743B2 (en) 2017-06-09 2020-06-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coexistence of 4th and 5th gene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10098136B1 (en) 2017-06-29 2018-10-09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Transmit power and receive gain adjustments in multi-radio devices
EP3678400B1 (en) * 2017-09-01 2022-11-02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cqi information,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US10834671B2 (en) * 2017-12-22 2020-11-10 Intel IP Corporation Group identification indication signaling
WO2019143511A1 (en) * 2018-01-17 2019-07-25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Coexistence reporting based on user equipment (ue) measurements
US10756860B2 (en) 2018-11-05 2020-08-25 XCOM Labs, Inc. Distributed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downlink configuration
US10812216B2 (en) 2018-11-05 2020-10-20 XCOM Labs, Inc.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downlink scheduling
US10659112B1 (en) 2018-11-05 2020-05-19 XCOM Labs, Inc. User equipment assisted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downlink configuration
US10432272B1 (en) 2018-11-05 2019-10-01 XCOM Labs, Inc. Variabl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downlink user equipment
CA3119325C (en) 2018-11-27 2023-07-04 XCOM Labs, Inc. Non-coherent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s
US10756795B2 (en) 2018-12-18 2020-08-25 XCOM Labs, Inc. User equipment with cellular link and peer-to-peer link
US11063645B2 (en) 2018-12-18 2021-07-13 XCOM Labs, Inc. Methods of wirelessly communicating with a group of devices
US11330649B2 (en) 2019-01-25 2022-05-10 XCOM Lab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of multi-link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s
US10756767B1 (en) 2019-02-05 2020-08-25 XCOM Labs, Inc. User equipment for wirelessly communicating cellular signal with another user equipment
US11032841B2 (en) 2019-04-26 2021-06-08 XCOM Labs, Inc. Downlink active set management fo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s
US10756782B1 (en) 2019-04-26 2020-08-25 XCOM Labs, Inc. Uplink active set management fo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s
US10686502B1 (en) 2019-04-29 2020-06-16 XCOM Labs, Inc. Downlink user equipment selection
US10735057B1 (en) 2019-04-29 2020-08-04 XCOM Labs, Inc. Uplink user equipment selection
US11411778B2 (en) 2019-07-12 2022-08-09 XCOM Labs, Inc. Time-division duplex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calibration
CN111148250B (zh) * 2019-12-24 2023-04-07 深圳大学 一种网络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US11411779B2 (en) 2020-03-31 2022-08-09 XCOM Labs, Inc. Reference signal channel estimation
WO2021242574A1 (en) 2020-05-26 2021-12-02 XCOM Labs, Inc. Interference-aware beamforming
KR20230091910A (ko) 2020-10-19 2023-06-23 엑스콤 랩스 인코퍼레이티드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참조 신호
WO2022093988A1 (en) 2020-10-30 2022-05-05 XCOM Labs, Inc. Clustering and/or rate selection in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15694546B (zh) * 2022-09-09 2023-11-0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20823A1 (en) * 2006-05-23 2009-02-0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mobile station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662827A (zh) * 2008-08-25 2010-03-0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指定保护工作时隙减少系统间干扰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06090A (en) 1993-04-28 1999-12-21 Proxim, Inc. Providing roaming capability for mobile computers in a standard network
US9294218B2 (en) 2004-07-16 2016-03-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te prediction in fractional reuse systems
US7961700B2 (en) * 2005-04-28 2011-06-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carrier operation in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s
WO2006123493A1 (ja) 2005-05-20 2006-11-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通信端末装置
WO2007027699A2 (en) 2005-08-29 2007-03-08 Comhouse Wireless, Lp Methods of remotely identifying, suppressing, disabling and access filtering wireless devices using signal timing and intercept
US8358629B2 (en) * 2005-11-01 2013-01-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obile device-initiated measurement gap request
JP4734194B2 (ja) 2006-08-07 2011-07-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スケジューリング装置、通信装置、マルチキャリア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
JP4801740B2 (ja) 2006-11-01 2011-10-26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FI20065696A0 (fi) 2006-11-03 2006-11-03 Nokia Corp Radioprosessin ohjaus
US20080176564A1 (en) * 2007-01-22 2008-07-24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providing inter-rat measurement control based on connection data rate
US20080176565A1 (en) * 2007-01-23 2008-07-24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providing rat priority list for multi-rat mobile devices
WO2009035382A1 (en) 2007-09-11 2009-03-1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qi adjustment for arbitrary transport format selection algorithms
US9107172B1 (en) 2007-09-20 2015-08-11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coexistence interference
CN103024804B (zh) 2007-09-26 2016-03-02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和方法
TR201910415T4 (tr) * 2007-11-06 2019-08-21 Unwired Planet International Ltd Bir mobil telekomünikasyon sistemindeki yöntemler ve düzenlemeler.
US8195099B2 (en) 2007-12-28 2012-06-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peed estimation and power control based on CQI reports
US9913206B2 (en) 2008-03-21 2018-03-0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arching for closed subscriber group cells
JP5468066B2 (ja) 2008-05-21 2014-04-09 ノキア シーメンス ネットワークス オサケユキチュア Pucch構成による任意のシステム帯域幅のためのlteulシステムの実施
US8718021B2 (en) 2008-07-07 2014-05-06 Apple Inc. Uplink control signal design for wireless system
US8228861B1 (en) * 2008-09-12 2012-07-24 Nix John A Efficient handover of media communications in heterogeneous IP networks using handover procedure rules and media handover relays
US8855570B2 (en) 2009-02-05 2014-10-0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Coexistence of plur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ransceivers in close proximity
KR101253191B1 (ko) 2009-04-30 2013-04-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Clc 모드 지원 방법 및 장치
JP5361672B2 (ja) 2009-11-10 2013-12-0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機、ネットワーク、およびハンドオーバー制御方法
US9282462B2 (en) 2010-03-31 2016-03-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facilitate support for multi-radio coexistence
US9398602B2 (en) 2010-09-22 2016-07-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radio coexistence
US20150139015A1 (en) 2010-09-22 2015-05-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LTE Band Avoidance for RF Coexistence Interference
US8780752B2 (en) 2011-03-02 2014-07-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facilitate support for multi-radio coexistence
US8995394B2 (en) 2012-06-15 2015-03-31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for fast dormancy on wireless networks
US9215725B2 (en) 2012-08-22 2015-12-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jus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s to improve multi-radio coexistenc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20823A1 (en) * 2006-05-23 2009-02-0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mobile station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662827A (zh) * 2008-08-25 2010-03-0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指定保护工作时隙减少系统间干扰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ethods for WLAN/Bluetooth in-device coexistence interference avoidance;Ericsson, ST-Ericsson;《3GPP TSG-RAN WG2 #70bis Tdoc R2-103900》;20100622;第1-3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832785B2 (en) 2017-11-28
KR101527084B1 (ko) 2015-06-09
KR20150002845A (ko) 2015-01-07
JP6121593B2 (ja) 2017-04-26
KR20130058068A (ko) 2013-06-03
JP2013539300A (ja) 2013-10-17
US20160309494A1 (en) 2016-10-20
WO2012040435A1 (en) 2012-03-29
JP2016181902A (ja) 2016-10-13
CN103120012A (zh) 2013-05-22
EP2620031B1 (en) 2016-06-08
US20120071103A1 (en) 2012-03-22
JP5781613B2 (ja) 2015-09-24
EP2620031A1 (en) 2013-07-31
KR101706227B1 (ko) 2017-02-14
US9398602B2 (en) 2016-07-19
JP2015015752A (ja) 2015-0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20012B (zh) 多重无线电共存
CN103069910B (zh) 多无线电共存
CN103460783B (zh) 多无线单元共存
US20240007258A1 (en) Methods and arrangments for measurement gap configuration
CN103119992B (zh) 针对无线电共存的降低的发射功率
CN103999535B (zh) 多无线电共存
CN104041148B (zh) 减轻功率失衡对无线局域网中的远程数据速率的影响
CN103392370B (zh) 用于有助于支持多无线电共存的方法和装置
CN103004246B (zh) 用于多重无线电技术共存的方法和装置
CN104186007B (zh) 用于经由频率选择性实现多无线单元干扰减轻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US9433003B2 (en) Multi-radio coexistence via timing controls for radios using the same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CN102835139B (zh) 用于多无线共存的方法和装置
CN103503552B (zh) 用于促进对多无线单元共存的支持的方法和装置
CN103109577B (zh) 多无线电共存
CN102893648B (zh) 用于多重无线电共存的方法和装置
CN102823286B (zh) 有助于支持多无线共存的方法和装置
CN103621170B (zh) 用于lte 共存的蓝牙分组调度规则
CN105187178B (zh) 用于在无线系统中实现半双工和双工通信的共存的方法
CN102934471B (zh) 用于多无线共存的方法和装置
CN102835173B (zh) 用于多无线电共存的方法和装置
CN103703853B (zh) 多无线电设备中的共存
CN103329599B (zh) 促进用户设备反馈以管理基站处的速率环路的方法及装置
US9736875B2 (en) Device to-device radio coexistence management
US9066240B2 (en)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based mechanisms for connection setup
CN104782213A (zh) 针对多无线电共存性的自主式拒绝配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