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19508A - 显示面板和具备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具备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19508A
CN103119508A CN2011800458495A CN201180045849A CN103119508A CN 103119508 A CN103119508 A CN 103119508A CN 2011800458495 A CN2011800458495 A CN 2011800458495A CN 201180045849 A CN201180045849 A CN 201180045849A CN 103119508 A CN103119508 A CN 1031195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light
mentioned
crystal layer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4584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喜夛裕一
菊池克浩
越智贵志
柴崎正和
青山伊织
藤原小百合
佐藤英次
浅冈康
出口和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1195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195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4Diffusing, scattering, diffract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4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based on 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s, e.g. microencapsulated liquid crysta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53Reflecting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Abstract

在能切换光透射状态和光散射状态的显示面板中得到如下构成:在光透射状态下可得到透明感,另一方面,在从视觉识别侧照射光的情况下能抑制显示性能的降低。液晶面板(1)具备:能切换为光透射状态和光散射状态的液晶层(13);以及配线(23~25),其设于该液晶层(13)的与视觉识别侧相反的一侧的一部分。该配线(23~25)设有反射部(35),反射部(35)将从视觉识别侧入射的光的至少一部分向该视觉识别侧反射。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和具备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构成为能切换光透射状态和光散射状态的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构成为能切换光透射状态和光散射状态的显示面板。在这样的显示面板中,如例如特开平5-191726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在屏幕上,仅将从投影仪照射投影光的区域设为不透明状态,另一方面,将其他的部分设为透明状态。由此,投影到显示面板的图像看起来如实像那样。
发明内容
但是,在如上述特开平5-191726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能切换光透射状态和光散射状态的构成中,在从视觉识别侧照射光的情况下,后方散射弱,大部分的光向前方散射。因此,显示装置的显示性能大大降低。
在本发明中,目的在于得到如下构成:在能切换光透射状态和光散射状态的显示面板中,在液晶层的光透射状态下可得到透明感,另一方面,在从视觉识别侧照射光的情况下,能抑制显示性能的降低。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具备:能切换为光透射状态和光散射状态的液晶层;金属层,其设于上述液晶层的与视觉识别侧相反的一侧的一部分;以及配线,其至少一部分包含上述金属层,上述配线设有反射部,该反射部将从视觉识别侧入射的光的至少一部分向该视觉识别侧反射。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在液晶层的光透射状态可得到透明感,另一方面,能降低从视觉识别侧照射光的情况下的显示性能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具备第1实施方式的液晶面板的显示装置的整体构成的图。
图2是示出液晶面板和用于驱动该液晶面板的驱动电路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3是示出一像素内的金属部分的俯视图。
图4是图3的Ⅵ-Ⅵ线截面图。
图5是示意性示出测定液晶面板的反射率的情况的图。
图6是示出反射部占开口部的比例与反射率以及透射率各自的关系的坐标图。
图7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液晶面板的概略构成的截面图。
图8是放大示出液晶面板的切除部分的俯视图。
图9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液晶面板的概略构成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具备:能切换光透射状态和光散射状态的液晶层;金属层,其设于上述液晶层的与视觉识别侧相反的一侧的一部分;以及配线,其至少一部分包含上述金属层,上述配线设有反射部(第1构成),反射部将从视觉识别侧入射的光的至少一部分向该视觉识别侧反射。
利用上述的构成,从视觉识别侧入射的光由反射部反射。而且,将光入射的部分的液晶层设为光散射状态,由此能使由反射部反射的光扩散。由此,能高效地得到从视觉识别侧入射的光的后方散射,实现显示性能的提高。
另外,通过部分地设置金属层,在将液晶层设为光透射状态的情况下,能得到显示面板的透明感。而且,在液晶层为光透射状态时从反射显示面板的视觉识别侧入射的光大部分不会由反射部反射,而透射过该显示面板。由此,液晶层在光散射状态时比在光透射状态时可得到明亮的反射光,因此在液晶层的光透射状态下成为黑状态。因此,在整个面设有金属层的情况下,根据观看的方向,黑白容易颠倒,通过如上所述部分地设置金属层,能防止根据观看的方向而黑白颠倒,能扩大视野角。
而且,通过上述的构成,能不另外设置金属层,利用配线构成反射部。
在上述第1构成中,优选还具备遮挡外界光的遮光层,上述反射部的面积按每一像素相对于上述遮光层以外的部分的面积是15%以上且50%以下(第2构成)。这样的话,在从显示面板的视觉识别侧照射光的情况下,可得到透明感高的光透射状态,并且也可实现在反射部放映图像时的显示性能的提高。
在上述第1或者第2构成中,优选还具备一对透明电极,该一对透明电极以夹着上述液晶层的方式设于该液晶层的两侧,在该一对透明电极中的至少一方透明电极,与上述反射部对应地设有未形成透明电极的切除部(第3构成)。
由此,在未形成透明电极的切除部,液晶层始终处于散射状态,因此由反射部正反射的光被散射状态的液晶层扩散。因此,能防止在形成有透明电极的部分的液晶层为光透射状态时在金属层产生映入。
特别是,在上述第3构成中,优选上述切除部以从视觉识别侧观看时位于上述反射部的内侧的方式设置(第4构成)。当透明电极的切除部,即始终为光散射状态的区域比反射部大时,透射率降低。与此相对,如上所述,通过使切除部从视觉识别侧观看时比反射部小,能防止透射率的降低,能得到高的透明感。
在上述第1至第4构成中的任一构成中,优选还具备开关元件,开关元件设于上述液晶层的与视觉识别侧相反的一侧,该开关元件包含能使可见光区域的光透射且不会由于该可见光区域的光而产生待机时消耗电流的材料(第5构成)。
由此,不必在开关元件的视觉识别侧设置用于降低该开关元件的待机时消耗电流(截止泄漏电流)的遮光性的部件。即,开关元件使可见光区域的光透射,另一方面,不会由于该可见光区域的光而产生待机时消耗电流。由此,能不设置遮光性部件而降低开关元件的待机时消耗电流。而且,开关元件使可见光透射,因此可实现透射率的提高。此外,一般,使开关元件产生待机时消耗电流的光与对液晶层造成损伤的波段的光为大致相同的波段,因此该波段的光被截止滤光片等截止。
另外,不需要遮光性部件,由此能提高透射部分的透射率,并且能提高反射部的反射率。而且,与不必设置遮光性部件相应地,可实现显示面板的制造成本的降低。
在上述第5构成中,优选上述液晶层包含聚合物网络型液晶(第6构成)。这样,在液晶层包含聚合物网络型液晶(PNLC:PolymerNetwork Liquid Crystal)的情况下,需要在形成聚合物网络的过程中进行UV照射。此时,当存在遮光性部件时,由于该遮光性部件,产生UV光不会到达的部分,聚合物直径的偏差变大。这样的话,散射度在聚合物直径大的部分降低。与此相对,如上述的第5构成那样,设为不要遮光性部件的构成,由此能抑制聚合物直径的偏差,防止散射度的降低。
在上述第5或第6构成中,优选上述开关元件包含铟镓锌复合氧化物(第7构成)。这样的话,能实现使可见光区域的光透射且不会由于该可见光区域的光而产生待机时消耗电流的开关元件,能得到上述的第5构成的作用效果。
在上述第1至第7构成中的任一构成中,优选还具备规定像素开口部的黑矩阵层,上述反射部由上述配线中没有被上述黑矩阵层覆盖的配线构成(第8构成)。由此,通过在与以往相同的构成中不设置黑矩阵层,能容易构成反射部。
在上述第1至第8构成中的任一构成中,优选还具备防反射膜,防反射膜设于视觉识别侧和背面侧中的至少一方的表面(第9构成)。
由此,能防止入射到显示面板的光反射,能提高该显示面板的光的透射率。因此,能提高从视觉识别侧观看时的显示面板的视觉识别性。
在此,所谓背面侧是指显示面板的与视觉识别侧相反的一侧。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具备:上述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以及相对于该显示面板从视觉识别侧照射光的投影装置(第10构成)。
下面,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半导体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各图中的构成部件的尺寸并不忠实地表示实际的构成部件的尺寸和各构成部件的尺寸比率等。
[第1实施方式]
(整体构成)
图1中示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液晶面板1(显示面板)上利用投影机2显示图像的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图2中示意性地示出液晶面板1和用于驱动该液晶面板1的驱动电路的电路构成。图3中示出液晶面板1的1像素内的各配线的配置。图4中用截面图示出液晶面板1的概略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如图1所示,构成为:针对显示于液晶面板1的散射部,利用投影机2放映图像,由此显示彩色图像等。
液晶面板1具有配置成矩阵状的多个像素20。并且,如图2所示,针对液晶面板1的各像素20,连接着源极配线23、栅极配线24以及CS配线25。源极配线23连接到源极驱动电路41,将从该源极驱动电路41输出的信号提供给各像素20内的后述的TFT21。栅极配线24连接到栅极驱动电路42,将从该栅极驱动电路42输出的信号提供给各像素20内的TFT21。CS配线25连接到后述的辅助电容,从CS驱动电路43对该辅助电容提供信号。该源极驱动电路41、栅极驱动电路42以及CS驱动电路43连接到控制部44,构成为:根据从该控制部44输出的信号,对源极配线23、栅极配线24以及CS配线25输出信号。因此,源极配线23、栅极配线24以及CS配线25构成信号配线。
下面对液晶面板1的结构详细地说明。
如图3所示,液晶面板1的各像素20连接着TFT21、源极配线23、栅极配线24以及CS配线25。并且,虽然没有特别图示,但是以覆盖TFT21和栅极配线24的一部分的方式设有后述的黑矩阵32。在此,源极配线23、栅极配线24以及CS配线25如后所述包含金属材料,构成金属层。
如在图4中示意性地示出截面结构那样,液晶面板1具备:多个像素排列成矩阵状的有源矩阵基板11;以及与该有源矩阵基板11相对配置的相对基板12。另外,液晶面板1在有源矩阵基板11与相对基板12之间具备能切换光散射状态和光透射状态的液晶层13。
液晶层13包含PNLC(Polymer Network Liquid Crystal:聚合物网络液晶),PNLC的高分子在2片塑料薄膜间形成为网络状,且PNLC在内部配置有液晶分子。该液晶层13具有如下性质:根据有无电场的施加而切换为光透射状态和光散射状态。例如,在液晶面板1中,液晶层13在没有施加电场时使光散射。另一方面,液晶层13当被施加电场时,处于使光透射的透明状态。此外,作为液晶层13,也可以使用PDLC(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高分子分散型液晶)。
有源矩阵基板11是在玻璃基板等透明基板11a上设有多个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21、像素电极22以及多条配线(源极配线23、栅极配线24、CS配线25等)等。如后所述,像素电极是透明电极。各配线23~25包含铝合金等,在其表面产生反射。此外,在图4中,附图标记21a示出TFT21的半导体层。该半导体层通过在硅膜28中掺杂杂质而形成。TFT的构成与以往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像素电极22是透明电极,由例如ITO(铟锡氧化物)等具有透光性的导电性材料形成。像素电极22按每像素相互分开地配置。利用该像素电极22规定成为图像显示的一单位的像素。
TFT21的源极电极、栅极电极以及漏极电极分别连接到源极配线23、栅极配线24、像素电极22。通过栅极配线24和源极配线23对TFT21输入信号而驱动该TFT21的方面与以往的显示装置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虽然没有特别图示,但是在TFT21的漏极侧连接着像素电容和辅助电容。该辅助电容与像素电容并列设置,以抑制由于液晶的漏电流等引起的该像素电容的电位变化的方式发挥作用。CS配线25连接到该辅助电容。
另外,在有源矩阵基板11中,在栅极配线24以及CS配线25与TFT21之间设有第1绝缘层26。在该第1绝缘层26和TFT21上设有第2绝缘层27。此外,在图4中,省略该第1绝缘层26和第2绝缘层27的影线。
相对基板12是在玻璃基板等透明基板12a上设有包括ITO等透明导电膜的相对电极31(透明电极)等。在该相对基板12上,在相对电极31上设有黑矩阵32(黑矩阵层),黑矩阵32用于掩盖TFT21和栅极配线24的一部分。该黑矩阵32通常与彩色滤光片层形成在同层。没有被黑矩阵32覆盖的部分成为像素开口部。在本实施方式中,该黑矩阵32掩盖TFT21和栅极配线24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不掩盖栅极配线24的一部分、源极配线23、CS配线25。即,没有被黑矩阵32覆盖的栅极配线24的一部分、源极配线23以及CS配线25构成向视觉识别侧反射光的反射部35。
另外,在相对基板12的视觉识别侧,即透明基板12a的视觉识别侧设有用于防止表面反射的防反射膜12b。通过设置该防反射膜12b,在液晶面板1的视觉识别侧表面反射光,能防止视觉识别性降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防反射膜12b,但是也可以不设置该防反射膜12b。
而且,也可以在有源矩阵基板11的与视觉识别侧相反的一侧(背面侧),即透明基板11a的背面侧设置防反射膜。这样的话,能防止从背面侧入射到液晶面板1的光由有源矩阵基板11的透明基板11a反射。由此,从背面侧入射到液晶面板1的光透射,因此能防止从视觉识别侧观看时的液晶面板1的背景观感降低。
在具有如上述的构成的液晶面板1中,通过控制对液晶层13施加的电场,即在相对电极31与像素电极22之间施加的电压,能将该液晶层13按像素单位切换成光透射状态和光散射状态。即,利用TFT21控制电场向液晶层13的施加,由此在液晶面板1上选择性地形成作为光透射区域的透明部1a和作为光散射区域的散射部1b(参照图1)。
(反射部)
在具有如上述的构成的液晶面板1中,在液晶层13为光透射状态时,除不透射光的部分(设有TFT21和各配线23~25的部分、以及被黑矩阵32覆盖的部分等)以外处于透明状态。因此,液晶面板1处于可看透与视觉识别侧相反的一侧的状态。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利用黑矩阵32覆盖TFT21和极配线24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其他的配线等不被黑矩阵32覆盖。
由此,在液晶面板1上从视觉识别侧观看形成有:被黑矩阵32覆盖的部分;在液晶层13为光透射状态时使光透射的透射部;以及反射从视觉识别侧入射的光的反射部35。如上所述,该反射部35包含不被黑矩阵32覆盖的栅极配线24的一部分、源极配线23以及CS配线25。
这样,通过使反射部35包含配线的一部分,从而如图4中粗箭头所示,在液晶层13为光散射状态的情况下,能高效地扩散由该反射部35反射的光。由此,在没有反射部35的液晶面板的情况下,大部分的光向前方散射,而在本实施方式的构成中,能使多的光向后方散射,能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性能。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构成的情况下,将配线用作反射部35,因此与在整个面设置反射板的反射型的液晶面板等相比能扩大视野角。即,在整个面设有反射板的情况下,在正反射方向上,液晶层在光透射状态时比光散射状态明亮,因此光散射状态相当于黑,但是在除此以外的反射方向上,液晶层的光散射状态明亮,因此光透射状态相当于黑。即,在整个面设有反射板的反射型的液晶面板中,产生在正反射方向和除此以外的方向上黑白颠倒的现象。与此相对,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通过部分地设置反射部35,液晶层13在光透射状态下使光透射,因此成为黑状态,另一方面,液晶层13在光散射状态下由该液晶层13和反射部35发射光,处于明亮的状态,因此处于白状态。即,在本实施方式的构成中,无论从哪个方向观看都看到相同的显示图像,由此能扩大视野角。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构成的情况下,在形成包含PNLC的液晶层13时,需要从相对基板12侧(视觉识别侧)进行UV照射。即,在将混合物夹在有源矩阵基板11与相对基板12之间的状态下通过从相对基板3侧照射紫外线而形成液晶层13,其中,通过将液晶、高分子基质等混合而形成混合物。在这样的构成中,如上所述,尽量减小被黑矩阵32覆盖的部分,由此能减小由于黑矩阵32而未照射紫外线的部分。由此,能在更宽广的范围对上述混合物照射紫外线。
然而,当对上述混合物充分照射紫外线时,聚合物直径变大,分散于高分子基质内的液晶的液滴巨大化。这样的话,液晶的散射度在巨大化的液滴的部分降低,显示质量降低。
与此相对,如上述那样减小黑矩阵32而对上述混合物充分照射紫外线,由此能形成直径均匀的聚合物。由此,能抑制在液晶层13内形成巨大的液滴,实现液晶面板1的显示质量的提高。
为了确认本实施方式的构成的效果,实际制作透明板(seethrough panel),求得反射部的大小与反射率以及透射率的关系。此外,制作的透明板是60英寸的大小,单元厚度是6μm。另外,制作的透明板在对液晶层施加电场的状态下处于光透射状态,因此在不对液晶层施加电场的状态下测定反射率,另一方面,在对液晶层施加电场的状态下测定透射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反射率的测定通过使用扩散照明接受8度方向的反射光而进行。此时,将正反射光除去。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柯尼卡美能达(KONICA MINOLTA)株式会社制造的反射率测定器(CM2600d)测定反射率。另外,在测定反射率时,如图5所示,使用具有能支撑液晶面板1(透明板)的槽部51a的支撑台51。即,在将液晶面板1立于支撑台51的槽部51a内的状态下,从该液晶面板1的相对基板12侧(视觉识别侧)利用反射率测定器52测定反射率。因此,在液晶面板1的有源矩阵基板11侧什么也没有的状态下进行反射率的测定。
另外,透射率的测定使用具备发光部和接收从该发光部出射的平行光的受光部的装置进行。具体地,使用大塚电子株式会社制造的LCD评价装置(LCD5200)进行。详细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从发光部出射的平行光不照到液晶面板的情况和照到该液晶面板的情况下,由受光部分别接收光,求出这些光的强度之比,由此求出透射率。此外,在对液晶面板照射平行光时,与上述的反射率的测定同样,在如图5所示的支撑台上固定液晶面板。
图6中示出反射率和透射率的测定结果。如该图6所示,当使反射部(配线等金属部分中没有被黑矩阵覆盖的部分)在开口部(一像素中没有被黑矩阵覆盖的部分)所占的比例增大时,反射率变大,另一方面,透射率降低。在不存在反射部的状态下,反射率约是3%,是非常低的值,另一方面,透射率约是80%。透射率不是100%是因为由于液晶面板1的表面反射而存在不透射的光。
从图6的结果可知,反射率y1和透射率y2能利用以下的关系式求出。即,在图6中,实线(反射率)和虚线(透射率)利用下式表示。
y1=0.47x+0.03
y2=-0.8x+0.8
在此,在上述的各式中,x是反射部在开口部所占的比例。
然而,反射型的液晶面板的反射率约是10%,液晶面板的相反侧看起来不是隔着面板而是自然感觉透明的情况下的透射率是40%。因此,为了不使图像的显示质量劣化而得到透明感高的光透射状态,优选反射率是10%以上且透射率是40%以下。在图5中,开口部的反射率是10%以上且开口部的透射率是40%以下,反射部占开口部的比例是15%至50%的范围。因此,反射部占开口部的比例优选15%至50%的范围。
此外,在图5中,例如在反射部占开口部的比例约是24%的情况下,每一像素的透射部的开口率是65%,反射部和黑矩阵的面积相对于一像素的面积分别是20%和15%。
另外,反射部的面积可以通过变更由黑矩阵覆盖的面积而进行调整,并且可以通过变更露出的配线等金属部分的面积而进行调整。但是,如上所述,优选反射部占开口部的比例是15%至50%的范围。
(第1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该实施方式中,使得配线等金属部分的一部分不被黑矩阵32覆盖,由此该一部分成为反射部35,反射从视觉识别侧照射的光。因此,如果将液晶层13设为光散射状态,利用投影机2从视觉识别侧对反射部35照射光,能在液晶面板1上显示图像。另一方面,光在液晶层13为光透射状态的部分透射,因此液晶面板1的相反侧看起来透明。由此,可得到显示于液晶面板1的图像浮在空中的影像。
另外,反射部35仅设于液晶面板1的与视觉识别侧相反的一侧的一部分,因此在液晶层13为光透射状态的部分,液晶面板1透射光,处于黑状态,另一方面,在液晶层13为光散射状态的部分成为白。这样的黑白不会如在整个面设有反射件的构成那样根据观看的角度而改变,因此能扩大液晶面板1的视野角,实现该液晶面板1的显示质量的提高。
而且,通过如上所述减小黑矩阵32,在形成包含PNLC的液晶层13时,能对混合高分子聚合物、液晶等而成的混合物充分照射紫外线,能抑制液滴的巨大化。由此,实现液晶面板1的显示质量的提高。
另外,通过将反射部占开口部的比例设为15%至50%的范围,能如上所述利用投影机2在反射部显示图像,并且在未显示图像的状态(液晶层13为光透明状态)下实现液晶面板1的高透明感。即,通过将反射部的比例设为上述的范围,能使液晶面板1的图像的显示质量不劣化,在液晶层13为光透射状态的部分得到高的透明感。
(第2实施方式)
图7中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液晶面板61的概略构成。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将相对电极和像素电极中与反射部35对应的部分切除的方面,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不同。下面,对具有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构成和功能的部分标注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说明。此外,在上述图7中,省略黑矩阵、TFT等构成的记载,将液晶面板的截面简化示出。
具体地,如图7所示,与作为金属部分的配线62对应地,在相对基板12的相对电极31处设有切除部31a。在该切除部31a,不对液晶层13施加电场,因此该部分的液晶层13(图中交叉影线所示的部分)始终处于光散射状态。此外,设有该切除部31a的部分仅是与反射部35(配线62)对应的部分。
另外,切除部31a也如图8所示,形成为在俯视时位于反射部35(配线62)内的大小。当设置在俯视时比反射部35大的切除部时,在从该反射部35露出的切除部,液晶层13始终处于散射状态,相应地,透射率降低,观感劣化。因此,优选切除部31a以在俯视时位于反射部35的内侧的大小形成。另外,当用与金属部分相同的形状形成切除部31a时,该切除部31a断开相对电极31,因此优选保留在该切除部31a的周围连接相对电极31的状态。此外,图8是示出相对电极31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在该图8中,为了示出相对电极31和配线62的位置关系的一例,用虚线示出该配线62。
由此,能防止当液晶层13处于光透射状态时在没有被黑矩阵覆盖的反射部35产生映入。即,在未设置如上述的切除部31a的情况下,当液晶层13处于光透射状态时,从相对基板12侧(视觉识别侧)入射的光由反射部35正反射而产生映入。与此相对,如本实施方式那样设置切除部31a,将反射部35的部分的液晶层13始终设为光散射状态,由此如图7中粗箭头所示,能使该反射部35的反射光扩散。由此,能使由反射部35正反射的光扩散,能防止该反射部35的映入。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相对基板12的相对电极31设有切除部31a,但是也可以在有源矩阵基板11的像素电极22设置切除部,而且可以在相对电极31和像素电极22两者设置切除部。
(第2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该实施方式中,以与成为反射部35的金属部分(配线62)对应的液晶层13始终处于光散射状态的方式,与该反射部35对应地,在相对电极31设置切除部分31a。由此,由反射部35正反射的光由液晶层13散射,因此能防止该反射部35的映入。因此,能防止由于反射部35的映入引起的液晶面板61的透明感的降低。
(第3实施方式)
图9中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液晶面板71的概略构成。在该实施方式中,在没有设置黑矩阵的方面和变更TFT21的材质的方面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不同。下面,对具有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构成和功能的部分,赋予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具体地,不是使用非晶硅、多晶硅构成TFT21(开关元件),而是使用铟镓锌复合氧化物(下面称为IGZO)构成。该IGZO具有使400nm以上的波长的光透射的性质,因此使用IGZO构成的TFT21对于400nm以上的波长的光中不产生截止泄漏电流。换言之,IGZO吸收波长比400nm短的光,因此使用IGZO构成的TFT21由于波长比400nm短的光而产生截止泄漏电流。此外,液晶层13的液晶自身也由于波长比400nm短的光而受到损伤。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通常的液晶面板同样设置UV截止滤光片(省略图示)。由此,波长比400nm短的光被UV截止滤光片截止,因此能防止波长比400nm短的光照射到使用IGZO构成的TFT21、液晶层13。因此,能防止液晶层13受到损伤,并且能抑制在TFT21中产生截止泄漏电流。
这样,通过使用IGZO构成TFT21,不需要为了防止截止泄漏电流的产生而对该TFT21遮光的黑矩阵。因此,能相应地简化制造工序,并且能提高开口率。另外,IGZO使可见光透射,因此相应地透射率也能提高。另一方面,覆盖配线等金属部分的黑矩阵也消失,因此能相应地提高反射率。
而且,黑矩阵消失,由此在形成液晶层13时,能对混合高分子基质和液晶等而成的混合物整体充分照射紫外线。由此,能抑制在液晶层13内形成巨大的液滴,能防止散射度的降低。因此,利用上述的构成,能抑制显示面板71的显示性能的降低。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使可见光区域的光透射且不会由于该可见光区域的光而产生截止泄漏电流的TFT的材料,使用IGZO。但是,只要是使可见光区域的光透射且不会由于该可见光区域的光而产生截止泄漏电流的材料,可以是其他的材料。例如,ZnO(氧化锌)或者ITO(铟锡氧化物)等含Mg、Ca、B、Al、Fe、Ru、Si、Ge、Sn中的任一元素的氧化物半导体也能用作本实施方式的TFT的材料。
(第3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该实施方式中,使用IGZO构成TFT21,因此不需要黑矩阵。由此,不需要形成黑矩阵的工序,因此能相应地降低制造成本。另外,因为没有黑矩阵,所以能提高透射率和反射率。而且,在形成包含PNLC的液晶层13时,能对混合高分子基质和液晶等而成的混合物整体充分照射紫外线,因此能抑制形成巨大的液滴。由此,能防止液晶面板71的显示质量的降低。
(其他的实施方式)
上面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上述的实施方式只不过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例示。因此,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将上述的实施方式适当变形后实施。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液晶层13构成为在施加电场时液晶处于光透射状态。但是,在实施方式1、3中,也可以将液晶层13构成为:在不施加电场的状态下处于光透射状态,另一方面,在施加电场时处于光散射状态。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使反射部35包含没有被黑矩阵32覆盖的源极配线23、栅极配线24的一部分以及CS配线25。但是,也可以使反射部35不是包含这些配线全部而是由包含这些配线的一部分。即,可以利用黑矩阵32覆盖源极配线23、栅极配线24的剩余的部分和CS配线中的一部分。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CS配线等配线用作反射部35。但是,也可以将源极配线23、栅极配线24、CS配线25以外的配线用作反射部。例如,该配线也包含伪配线等。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显示面板能根据有无电场的施加而切换为光透射状态和光散射状态,能用作利用投影机等放映图像的液晶面板。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具备:
能切换为光透射状态和光散射状态的液晶层;
金属层,其设于上述液晶层的与视觉识别侧相反的一侧的一部分;以及
配线,其至少一部分包含上述金属层,
上述配线设有反射部,该反射部将从视觉识别侧入射的光的至少一部分向该视觉识别侧反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
还具备遮挡外界光的遮光层,
上述反射部的面积按每一像素相对于上述遮光层以外的部分的面积是15%以上且50%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显示面板,
还具备一对透明电极,该一对透明电极以夹着上述液晶层的方式设于该液晶层的两侧,
在上述一对透明电极中的至少一方透明电极,与上述反射部对应地设有未形成透明电极的切除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
上述切除部以从视觉识别侧观看时位于上述反射部的内侧的方式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还具备开关元件,该开关元件设于上述液晶层的与视觉识别侧相反的一侧,
上述开关元件包含能使可见光区域的光透射且不会由于该可见光区域的光而产生待机时消耗电流的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
上述液晶层包含聚合物网络型液晶。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显示面板,
上述开关元件包含铟镓锌复合氧化物。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还具备规定像素开口部的黑矩阵层,
上述反射部包含上述配线中没有被上述黑矩阵层覆盖的配线。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还具备防反射膜,该防反射膜设于视觉识别侧和背面侧中的至少一方的表面。
10.一种显示装置,具备:
上述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以及
投影装置,其对上述显示面板从视觉识别侧照射光。
CN2011800458495A 2010-10-05 2011-10-04 显示面板和具备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Pending CN10311950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25535 2010-10-05
JP2010225535 2010-10-05
PCT/JP2011/072866 WO2012046725A1 (ja) 2010-10-05 2011-10-04 表示パネ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19508A true CN103119508A (zh) 2013-05-22

Family

ID=45927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458495A Pending CN103119508A (zh) 2010-10-05 2011-10-04 显示面板和具备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194524A1 (zh)
CN (1) CN103119508A (zh)
WO (1) WO2012046725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55351A1 (en) * 2015-04-01 2016-10-06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Anti-reflective tandem structur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substr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06814512A (zh) * 2015-12-02 2017-06-09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液晶装置
CN109061966A (zh) * 2018-08-15 2018-12-2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系统
CN110888255A (zh) * 2019-11-19 2020-03-17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32924B2 (ja) 2013-09-26 2017-05-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TW201537401A (zh) * 2014-03-21 2015-10-01 Wintek Corp 觸控面板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203A (zh) * 1993-06-07 1995-02-01 卡西欧计算机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JPH09329787A (ja) * 1996-06-13 1997-12-22 Seiko Instr Inc 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WO2007111137A1 (ja) * 2006-03-29 2007-10-0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表示装置
CN101840093A (zh) * 2009-03-18 2010-09-22 Nec液晶技术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其的电子装置、及其控制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45635A (ja) * 1991-08-09 1993-02-26 A G Technol Kk 投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US5629783A (en) * 1993-10-05 1997-05-13 Casio Computer Co., Ltd. Active matrix 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ith flourescent film
JP2002182240A (ja) * 2000-12-13 2002-06-26 Fujitsu Ltd 液晶表示パネル
JP2006317656A (ja) * 2005-05-12 2006-11-24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異方性光学素子
TWI508282B (zh) * 2008-08-08 2015-11-1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203A (zh) * 1993-06-07 1995-02-01 卡西欧计算机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JPH09329787A (ja) * 1996-06-13 1997-12-22 Seiko Instr Inc 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WO2007111137A1 (ja) * 2006-03-29 2007-10-0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表示装置
US20090135320A1 (en) * 2006-03-29 2009-05-28 Kiyoshi Minoura Display
CN101840093A (zh) * 2009-03-18 2010-09-22 Nec液晶技术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其的电子装置、及其控制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55351A1 (en) * 2015-04-01 2016-10-06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Anti-reflective tandem structur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substr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06814512A (zh) * 2015-12-02 2017-06-09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液晶装置
CN109061966A (zh) * 2018-08-15 2018-12-2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系统
CN110888255A (zh) * 2019-11-19 2020-03-17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194524A1 (en) 2013-08-01
WO2012046725A1 (ja) 2012-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67343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for head-up display device, and head-up display device
JP6877910B2 (ja) 表示装置
CN106133587B (zh) 反射镜显示器和电子设备
JP5195719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TW406205B (en) Reflective type color liquid crystal apparatus and the electronic machine using the same
CN103119508A (zh) 显示面板和具备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CN102483530A (zh) 显示面板、显示系统、便携式终端、电子设备
KR101197051B1 (ko) 박막 트랜지스터 표시판
CN1751252A (zh) 内置显示器的镜子
CN109073921B (zh) 开关式反射镜面板、及开关式反射镜器件
JP2007017798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11119355B2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KR20200103566A (ko) 디스플레이 시스템에서 광 세기를 조절하기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2384844A (zh) 空中显示装置
CN103323972B (zh) 显示装置
CN113534520B (zh) 双面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驱动方法
JP7052538B2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方法
CN215642156U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JP2018185511A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の制御方法
JPH0618861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3785461B2 (ja)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方式
EP2434333A1 (en)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WO2017159785A1 (ja) 表示装置
CN219891510U (zh)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JP2001519547A (ja) 液晶セ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