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12398B - 一种可调式汽车立体后视镜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调式汽车立体后视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12398B
CN103112398B CN201310060590.2A CN201310060590A CN103112398B CN 103112398 B CN103112398 B CN 103112398B CN 201310060590 A CN201310060590 A CN 201310060590A CN 103112398 B CN103112398 B CN 1031123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rror
eyeglass
rearview
degree
suppor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6059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12398A (zh
Inventor
黄金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1006059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12398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123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123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123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123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调式汽车立体后视镜,包括一后视镜外壳,所述后视镜外壳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镜子、第二镜子以及第三镜子;所述第一镜子、第二镜子、第三镜子均包括镜片、镜片外边沿压套以及镜片支撑板,所述镜片设置于镜片支撑板上,该镜片通过镜片外边沿压套套设于镜片支撑板上进行固定;所述第一镜子、第二镜子、第三镜子的镜片支撑板后壁上均设置有一镜片转向驱动机构,所述后视镜外壳上设置有一可进行三档控制的电源连接接口,该电源连接接口分别与第一镜子、第二镜子、第三镜子的镜片转向驱动机构连接。本发明可消除后视盲区,从而避免因汽车后视镜视区小、盲点大而造成的交通隐患。

Description

一种可调式汽车立体后视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式汽车立体后视镜。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驾驶员是通过后视镜观察车辆后方情况来进行变道或转向、转弯的。现有的汽车后视镜主要有平面后视镜与弧形后视镜两种,都存在着视区小、盲点大的缺点。有资料表明,许多交通事故、特别在汽车变道或转弯时的交通事故,都是由于后视镜盲区造成驾驶员无法观察到车后方来车造成的。因此如何减小或消除后视盲区成为汽车后视镜设计的重点。现有技术中公开有一种后视镜,该这种后视镜能看到视觉的死角,但是该后视镜不能全方位的观察车辆的情况,如:1、车辆的车身是否能通过狭窄的路况;2、行车或者倒车时,不能清楚看见路面的情况、和轮胎是否缺气;3、不能进行调节镜子的视角,看到视角盲区。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装卸式多分割镜子的车辆侧视镜”,见公开号为:102548801A,公开日为:2012-07-04的中国专利,该车辆侧视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具备中空部的外壳(100);可用于在车内供驾驶员看后边的中央镜子(210);可用于驾驶员看车辆后边的近距离死角的侧端镜子(220);可用于驾驶员倒车时看后边低面的情况的下端镜子(230);使上述中央镜子(210)固定在上述外壳(100)的中空部内部的中央镜子组装部(300);使上述侧端镜子(220)固定在上述外壳(100)的中空部内部的侧端镜子组装部(400);以及使下端镜子(230)固定在上述外壳(100)的中空部内部的下端镜子组装部(500),上述中央镜子组装部(300)、侧端镜子组装部(400)、以及下端镜子组装部(500)成型制造为一体的,以阻挡上述外壳(100)的中空部为插入并设置,上述侧端镜子组装部(400)位于上述中央镜子组装部(300)的车辆外边方向的侧端,同时越是在车辆的外边方向,越是向上述外壳(100)的外部方向倾斜到所定角度,上述下端镜子组装部(500)位于上述中央镜子组装部(300)的下端,同时越是在下边方向,越是向上述外壳(100)的内部倾斜到所定角度。该发明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视觉死角的问题,但是该车辆侧视镜分割出来的镜子都是固定设置在镜子壳体内,不可调节的;这样车辆在一些路况行驶时该侧视镜还是无法看到视觉的死角,无法看清路面的情况以及轮胎是否缺气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调式汽车立体后视镜,该立体后视镜能消除后视盲区。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调式汽车立体后视镜,包括一后视镜外壳,所述后视镜外壳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镜子、第二镜子以及第三镜子;所述第一镜子、第二镜子、第三镜子均包括镜片、镜片外边沿压套以及镜片支撑板,所述镜片设置于镜片支撑板上,该镜片通过镜片外边沿压套套设于镜片支撑板上进行固定;所述第一镜子、第二镜子、第三镜子的镜片支撑板后壁上均设置有一镜片转向驱动机构,所述后视镜外壳上设置有一可进行三档控制的电源连接接口,该电源连接接口分别与第一镜子、第二镜子、第三镜子的镜片转向驱动机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镜子镜片的镜面的上下弧度在10度以内;所述第二镜子镜片的镜面的左右弧度在0~3度;所述第三镜子镜片的镜面的上下弧度在0~10度,且左右弧度在0~10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镜子的镜片转向驱动机构通过电源连接接口的第一档进行控制,该第一镜子能在0~15度之间进行上下调节,且在0~15度之间进行左右调节,以利于第一镜子能观察车辆的车身;所述第二镜子的镜片转向驱动机构通过电源连接接口的第二档进行控制,该第二镜子能在0~15度之间进行上下调节,且在0~15度之间进行左右调节,以利于第二镜子能观察车辆在行驶中车辆左右两边的情况;所述第三镜子的镜片转向驱动机构通过电源连接接口的第三档进行控制,该第三镜子能在0~15度之间进行左右调节,且在0~15度之间进行上下调节,以利于第三镜子能观察车头和路面的情况、前后轮胎和路面的情况、或前后轮胎是否缺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镜子、第二镜子、第三镜子的镜片内植入有加热条和雨水感应加热器。
进一步地,各所述镜片转向驱动机构为电控液动推杆,该电控液动推杆设置于后视镜外壳内,且该电控液动推杆的输出端与各镜片支撑板连接。
进一步地,各所述镜片转向驱动机构为后视镜转向器,该后视镜转向器由2个驱动马达、内盘以及外盘组成;所述2个驱动马达设置于内盘上,并通过一微型导轨进行固定,所述外盘套设在内盘上,并通过所述2个驱动马达进行调节外盘转动,所述外盘侧壁设置有至少4个对称设置的卡扣;所述第一镜子、第二镜子、第三镜子的镜片支撑板上均设置有4个对称设置的卡合部,且该卡合部与所述的卡扣相匹配,所述后视镜转向器与所述镜片支撑板通过卡合部和卡扣进行可拆卸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外盘的直径在5~7cm。
进一步地,所述后视镜外壳内设置有一固定支板,各所述后视镜转向器固定于该固定支板上。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在后视镜外壳上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镜子、第二镜子以及第三镜子;第一镜子、第二镜子、第三镜子后壁上均设置有一镜片转向驱动机构,这样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镜片转向驱动机构来调节第一镜子、第二镜子、第三镜子的角度;使得第一镜子能观察车辆的车身;这样便于车辆通过狭窄的路况;第二镜子能观察车辆在行驶中车辆左右两边的情况;第三镜子能观察车头和路面的情况、前后轮胎和路面的情况、或前后轮胎是否缺气;从而能看清路面的情况,彻底消除后视镜后视盲区,进而避免了因汽车后视镜盲区大或汽车轮胎出问题而带来的交通隐患,增强了行车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镜子的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的镜片支撑板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后视镜转向器内盘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后视镜转向器外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为一种可调式汽车立体后视镜,包括一后视镜外壳1,所述后视镜外壳1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镜子2、第二镜子3以及第三镜子4;所述第一镜子2、第二镜子3、第三镜子4均包括镜片21、镜片外边沿压套22以及镜片支撑板23,所述镜片21设置于镜片支撑板23上,该镜片21通过镜片外边沿压套22套设于镜片支撑板23上进行固定;所述第一镜子2、第二镜子3、第三镜子4的镜片支撑板23后壁上均设置有一镜片转向驱动机构5,所述后视镜外壳1上设置有一可进行三档控制的电源连接接口6,该电源连接接口6分别与第一镜子2、第二镜子3、第三镜子4的镜片转向驱动机构5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镜子2镜片的镜面的上下弧度在10度以内;所述第二镜子3镜片的镜面的左右弧度在0~3度;所述第三镜子4镜片的镜面的上下弧度在0~10度,且左右弧度在0~10度。所述第一镜子2的镜片转向驱动机构5通过电源连接接口6的第一档进行控制,该第一镜子2能在0~15度之间进行上下调节,且在0~15度之间进行左右调节,以利于第一镜子2能观察车辆的车身;这样便于车辆通过狭窄的路况;该第一镜子2的调节角度根据车辆的车身高度进行适当地调整。所述第二镜子3的镜片转向驱动机构5通过电源连接接口6的第二档进行控制,该第二镜子3能在0~15度之间进行上下调节,且在0~15度之间进行左右调节,以利于第二镜子3能观察车辆在行驶中车辆左右两边的情况;通过独立调整该第二镜子3能获得更大的视角,该第二镜子3调整的角度不能过大,角度过大会失真,对准确判断距离有影响。所述第三镜子4的镜片转向驱动机构5通过电源连接接口6的第三档进行控制,该第三镜子4能在0~15度之间进行左右调节,且在0~15度之间进行上下调节,以利于第三镜子4能观察车头和路面的情况、前后轮胎和路面的情况、或前后轮胎是否缺气,使我们的行车、倒车更加安全。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镜子2、第二镜子3、第三镜子4的镜片内植入有加热条(未图示)和雨水感应加热器(未图示),加热条和雨水感应加热器能自动加热清除水雾的问题。
各所述镜片转向驱动机构5可以为电控液动推杆(未图示),该电控液动推杆设置于后视镜外壳1内,且该电控液动推杆的输出端与各镜片支撑板连接。各所述镜片转向驱动机构5也可以为后视镜转向器,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子中,各所述镜片转向驱动机构5为后视镜转向器,该后视镜转向器由2个驱动马达51、内盘52以及外盘53组成;所述2个驱动马达51设置于内盘52上,并通过一微型导轨54进行固定,所述外盘53套设在内盘52上,并通过所述2个驱动马达进行调节外盘53转动,所述外盘53侧壁设置有至少4个对称设置的卡扣531;所述第一镜子2、第二镜子3、第三镜子4的镜片支撑板23上均设置有4个对称设置的卡合部231,且该卡合部231与所述的卡扣531相匹配,所述后视镜转向器5与所述镜片支撑板23通过卡合部231和卡扣531进行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外盘53的直径在5~7cm。所述后视镜外壳1内设置有一固定支板7,各所述后视镜转向器固定于该固定支板7上。该固定支板7大小为28cmx13cm左右,形状可以根据后视镜的外形面进行加工改变,该固定支板7固定在后视镜外壳上的固定螺丝可以根据不同的车型而定。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通常大车后视镜尺寸在30cmx15cmx8cm左右;大小货车、客车的后视镜安装方式,分上挂式和下挂式两种。整个后视镜的外型可以根据要装配的不同车型的不同要求而加以修饰,安装方式和安装连接处可以根据不同车型的原厂设计相结合加以改变。
总之,本发明的第一镜子、第二镜子、第三镜子都是独立的可调节,该第一镜子能观察车辆的车身;这样便于车辆通过狭窄的路况;第二镜子能观察车辆在行驶中车辆左右两边的情况;第三镜子能观察车头和路面的情况、前后轮胎和路面的情况、或前后轮胎是否缺气;从而能看清路面的情况,彻底消除后视镜后视盲区,进而避免了因汽车后视镜盲区大或汽车轮胎出问题而带来的交通隐患,增强了行车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7)

1.一种可调式汽车立体后视镜,包括一后视镜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视镜外壳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镜子、第二镜子以及第三镜子;所述第一镜子、第二镜子、第三镜子均包括镜片、镜片外边沿压套以及镜片支撑板,所述镜片设置于镜片支撑板上,该镜片通过镜片外边沿压套套设于镜片支撑板上进行固定;所述第一镜子、第二镜子、第三镜子的镜片支撑板后壁上均设置有一镜片转向驱动机构,所述后视镜外壳上设置有一可进行三档控制的电源连接接口,该电源连接接口分别与第一镜子、第二镜子、第三镜子的镜片转向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镜子的镜片转向驱动机构通过电源连接接口的第一档进行控制,该第一镜子能在0~15度之间进行上下调节,且在0~15度之间进行左右调节,以利于第一镜子能观察车辆的车身;所述第二镜子的镜片转向驱动机构通过电源连接接口的第二档进行控制,该第二镜子能在0~15度之间进行上下调节,且在0~15度之间进行左右调节,以利于第二镜子能观察车辆在行驶中车辆左右两边的情况;所述第三镜子的镜片转向驱动机构通过电源连接接口的第三档进行控制,该第三镜子能在0~15度之间进行左右调节,且在0~15度之间进行上下调节,以利于第三镜子能观察车头和路面的情况、前后轮胎和路面的情况、或前后轮胎是否缺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式汽车立体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镜子镜片的镜面的上下弧度在10度以内;所述第二镜子镜片的镜面的左右弧度在0~3度;所述第三镜子镜片的镜面的上下弧度在0~10度,且左右弧度在0~1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式汽车立体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镜子、第二镜子、第三镜子的镜片内植入有加热条和雨水感应加热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式汽车立体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镜片转向驱动机构为电控液动推杆,该电控液动推杆设置于后视镜外壳内,且该电控液动推杆的输出端与各镜片支撑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式汽车立体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镜片转向驱动机构为后视镜转向器,该后视镜转向器由2个驱动马达、内盘以及外盘组成;所述2个驱动马达设置于内盘上,并通过一微型导轨进行固定,所述外盘套设在内盘上,并通过所述2个驱动马达进行调节外盘转动,所述外盘侧壁设置有至少4个对称设置的卡扣;所述第一镜子、第二镜子、第三镜子的镜片支撑板上均设置有4个对称设置的卡合部,且该卡合部与所述的卡扣相匹配,所述后视镜转向器与所述镜片支撑板通过卡合部和卡扣进行可拆卸地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调式汽车立体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盘的直径在5~7c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调式汽车立体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视镜外壳内设置有一固定支板,各所述后视镜转向器固定于该固定支板上。
CN201310060590.2A 2013-02-26 2013-02-26 一种可调式汽车立体后视镜 Active CN1031123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60590.2A CN103112398B (zh) 2013-02-26 2013-02-26 一种可调式汽车立体后视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60590.2A CN103112398B (zh) 2013-02-26 2013-02-26 一种可调式汽车立体后视镜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12398A CN103112398A (zh) 2013-05-22
CN103112398B true CN103112398B (zh) 2015-03-25

Family

ID=484108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60590.2A Active CN103112398B (zh) 2013-02-26 2013-02-26 一种可调式汽车立体后视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123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39081A1 (zh) * 2013-03-12 2014-09-18 Huang Jinyu 一种可调式汽车立体后视镜
CN104890577B (zh) * 2015-06-24 2017-03-22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汽车反光镜
CN105438076A (zh) * 2015-12-10 2016-03-30 傅森 一种用于汽车的全视角反光镜
CN111038392B (zh) * 2020-01-08 2021-03-26 南通理工学院 一种具有雨刮装置的汽车后视镜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711547A1 (de) * 1997-03-20 1998-09-24 Mekra Lang Gmbh & Co Kg Rückblickspiegel-Anordnung für Nutzfahrzeuge, insbesondere für Omnibusse
GB2419337A (en) * 2003-08-05 2006-04-26 Sing Chiow Jack Chan Wide range rearview mirror with signal and safety lights
CN201633634U (zh) * 2010-04-29 2010-11-17 李灵坤 组合式汽车后视镜
CN102166990A (zh) * 2011-03-30 2011-08-31 上海申视汽车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绞接式拖挂车的外后视镜
CN102862519A (zh) * 2011-07-08 2013-01-09 长春师范学院 电动无死角倒车镜
CN202413624U (zh) * 2011-12-29 2012-09-05 北京光华荣昌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设计的汽车后视镜倾角调节装置
CN202703528U (zh) * 2012-06-15 2013-01-30 上海市静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加热除雨式后视镜
CN203142527U (zh) * 2013-02-26 2013-08-21 黄金宇 一种可调式汽车立体后视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12398A (zh) 2013-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12398B (zh) 一种可调式汽车立体后视镜
CN101827729A (zh) 车用斜前方观察装置
CN105882536A (zh) 后视镜转向辅助照明系统
CN103112399A (zh) 一种小型汽车立体后视镜
CN203142527U (zh) 一种可调式汽车立体后视镜
CN203142531U (zh) 一种小型汽车立体后视镜
WO2015137095A1 (ja) 車両用ミラー装置
US11884213B2 (en) Anti-glare apparatus and mirror having lens assembly with controlled optical axis direction
CN207902269U (zh) 车辆和外后视镜智能控制系统
CN204870462U (zh) 一种消除驾驶员视线盲区的汽车
EP3600967B1 (en) Mirror assembly
CN201633628U (zh) 车辆用复合式后视镜
CN203198848U (zh) 一种机动车视野盲区整合后视镜
WO2014139081A1 (zh) 一种可调式汽车立体后视镜
CN105882504A (zh) 智能汽车变光大灯
CN102862519A (zh) 电动无死角倒车镜
CN102616183A (zh) 一种汽车后视镜
CN201442549U (zh) 汽车或机动车辆内改善司机视野的后视镜
JP2005075188A (ja) 車両の視界調整方法及び装置
CN103921720B (zh) 一种通用型广角后视镜支架总成
CN202541421U (zh) 一种汽车后视镜
CN201124799Y (zh) 汽车阔视镜
CN217477201U (zh) 汽车内后视镜
CN105438076A (zh) 一种用于汽车的全视角反光镜
CN201729124U (zh) 汽车侧下部视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