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99706A - 一种用于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人工晶状体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人工晶状体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99706A
CN103099706A CN2013100507079A CN201310050707A CN103099706A CN 103099706 A CN103099706 A CN 103099706A CN 2013100507079 A CN2013100507079 A CN 2013100507079A CN 201310050707 A CN201310050707 A CN 201310050707A CN 103099706 A CN103099706 A CN 1030997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raocular lens
trypsin
lens
preparation
crystalline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5070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99706B (zh
Inventor
赵阳
朱思泉
李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ongren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ongren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ongren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ongren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31005070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9970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997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997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997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997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预防和/或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人工晶状体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中,在所述人工晶状体的表面上固定有胰蛋白酶。因此,本发明的人工晶状体的表面上固定有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具有杀伤作用的胰蛋白酶,从而在被植入到晶状体囊中时能够选择性地摧毁晶状体囊中晶状体上皮细胞,防止后囊膜混浊的发生。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人工晶状体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工晶状体及其制备方法,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预防和/或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人工晶状体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人工晶状体的表面上固定有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具有杀伤作用的胰蛋白酶,从而在被植入到晶状体囊中时能够选择性地摧毁晶状体囊中晶状体上皮细胞,防止后囊浑浊化发生。
背景技术
白内障摘除手术是眼科最普通的手术之一。白内障晶状体位于一个晶状体囊中,为了进入白内障晶状体,需要在眼的边缘开一个切口以便将一个手术器具伸入眼的前房。在囊外白内障摘除手术中,需要进行一个撕囊的处理过程,即,用一个手术切割器具在晶状体前囊膜上制造一个孔作为从眼前房直接进入白内障晶状体的通道。接着,通过各种现有方法取出晶状体,例如,白内障超声乳化法等。在囊外白内障摘除手术中,晶状体囊除了为了获得进入白内障晶状体的通道而切除的那部分外,晶状体囊基本上保持完整。在摘除了白内障晶状体后,通常需要向晶状体囊中移植人工晶状体,以模仿原始晶状体的折射功能。
虽然白内障晶状体摘除以及眼内人工晶体植入术可以使大多数白内障患者显著受益,但是很多患者会在手术后五年内产生后囊浑浊化现象,即,后发性白内障(PCO)。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在儿童为100%,成人为30%~50%。后发性白内障的主要成因是白内障术后残留于前囊下或赤道部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迁移至后囊,使视轴区的后囊出现不同程度的残余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迁移、纤维化,从而影响视力。另外,晶状体上皮细胞还可发生纤维化,引起晶状体囊收缩。
眼科医生清楚这些由残余晶状体上皮细胞引起的问题,一般会试图在人工晶体植入之前极其小心地去除所有残余晶状体上皮细胞。然而,尽管作了这些努力,通常也会有相当数量的上皮细胞留在晶状体囊的内表面上,这是因为上皮细胞难以辨认而且由于它们在晶状体囊的内表面上的位置的限制而经常难以触及。
目前,激光或手术后囊切开仍然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主要手段,也由此带来了一系列并发症,包括人工晶体损伤,术后眼压升高,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脱离,以及人工晶体脱位等。因此,研究如何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是解决的根本。
近年来,人们提出了很多防止后囊膜混浊化发生的方法。例如,在人工晶体设计上进行了改良以降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主要有:(1)改善人工晶体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减轻后囊膜的纤维化反应,(2)人工晶体光学部边缘的直方边设计阻挡LEC向视轴方向迁移,但仍然不能避免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在这些方法中,有一类方法是通过各种器具向晶状体囊中灌注胰蛋白酶溶液从而杀伤晶状体囊内表面上的晶状体上皮细胞,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胰蛋白酶溶液可能会从事先对晶状体囊进行撕囊而形成的孔处溢出到房水或其他组织中,进而损伤眼内的其他组织。
固定化酶技术是自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项生物工程技术,是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生物酶固定在一定区域内,并且保持生物酶的大部分活性,在保证酶的高效、专一、温和的催化特性的同时,克服了天然酶稳定性差、非定向催化的缺点。这种技术为通过胰蛋白酶防治后发性白内障提供了可能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人通过广泛深入的研究,最终完成本发明。本发明人发现,利用胰蛋白酶防止后囊膜混浊化的关键在于如何将胰蛋白酶的作用范围限制在晶状体囊内,并因此将胰蛋白酶固定在人工晶状体的表面上,既保证了胰蛋白酶对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定向催化杀伤作用,又避免了胰蛋白酶对眼内其他组织的毒性伤害。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预防和/或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人工晶状体,所述人工晶状体的表面上固定有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具有杀伤作用的胰蛋白酶,从而在被植入到晶状体囊中时能够选择性地摧毁晶状体囊中晶状体上皮细胞,防止后囊浑浊化发生。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预防和/或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人工晶状体的制备方法。
根据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预防和/或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人工晶状体,其中,在所述人工晶状体的表面上固定有胰蛋白酶。
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人工晶状体可为本领域中通常使用的人工晶状体。这类人工晶状体能够模仿人眼原始晶状体折射功能,透明度高,生物相容性好,根据需要可做成多种形状,但一般均由光学部分和固定部分组成,其材料主要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水凝胶、硅凝胶、丙烯酸酯聚合物(例如,亲水性丙烯酸酯、疏水性丙烯酸酯)、记忆性材料(Memorymaterials)以及硅胶等。
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胰蛋白酶可为固定化胰蛋白酶,胰蛋白酶固定化的载体材料可为人工晶状体材料本身,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硅胶、水凝胶、硅凝胶、丙烯酸酯聚合物、记忆性材料等。
本发明中,优选地,人工晶状体表面的胰蛋白酶的单位活力平均为1526~2878U/g,优选为1786~2319U/g,最优选为2118U/g。
根据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预防和/或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人工晶状体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胰蛋白酶固定到所述人工晶状体的表面上的步骤。
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胰蛋白酶制成胰蛋白酶溶液,和步骤2)将所述胰蛋白酶溶液涂在所述人工晶状体的表面上。
本发明中,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胰蛋白酶可为固定化胰蛋白酶,胰蛋白酶固定化的载体材料可为人工晶状体材料本身,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硅胶、水凝胶、硅凝胶、丙烯酸酯聚合物、记忆性材料等。
本发明中,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胰蛋白酶溶液可以包括胰蛋白酶(例如,10~100mg/ml)、交联剂(例如,1~5%)、酶稳定剂(例如,1~3%)。本发明中,更优选地,所述交联剂可为戊二醛、环氧丙醇等。本发明中,更优选地,所述酶稳定剂可为牛血清白蛋白等。
本发明中,优选地,步骤2)中,例如,可以使用一般的涂敷工具(例如,软毛刷子)将所述胰蛋白酶溶液涂在所述人工晶状体的表面上,反应可以在2~8℃(优选4℃)下进行12~36小时(优选24小时),从而将胰蛋白酶固定在人工晶状体的表面上。涂敷工具、涂敷层数等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固定在人工晶状体的表面上的胰蛋白酶能够在被植入到晶状体囊中时能够选择性地摧毁晶状体囊中晶状体上皮细胞,防止后囊膜混浊化发生即可。
本发明中,优选地,人工晶状体表面的胰蛋白酶的单位活力平均为1526~2878U/g,优选为1786~2319U/g,最优选为2118U/g。
在本发明的人工晶状体制备过程中,需要将胰蛋白酶在适当步骤固定在人工晶状体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通过具体的实施例更加详细地描述本发明,但所提供的实施例仅是说明性的而并不意欲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
材料
胰蛋白酶(Sigma公司);硅胶(青岛市海洋化工厂);戊二醛(成都市华西生化制品厂);BSA(牛血清白蛋白,sigma公司);PBS(磷酸缓冲溶液,pH7.0)为实验室自行配制。
实施例1
试验中使用以硅胶制成的相当于通常人工晶状体形状和大小的试验品作为人工晶状体。
实验步骤:
(1)取一烧杯,用五洁粉和双蒸水洗净。取硅胶3.0g放入烧杯中加入双蒸水,超声洗净5min*3,注意硅胶要全部沉至水底。
(2)取pH7.0的PBS,用KOH将pH值调成7.4。取50mg胰蛋白酶+1ml上述PBS(pH7.4)制成50mg/ml的酶溶液。
(3)取10mg BSA+990μl双蒸水制得1%BSA溶液。
(4)取20μl50%戊二醛溶液+980μl双蒸水制得1%戊二醛溶液。
(5)交联混合:依次混合200μl的步骤(2)制得的酶溶液、100μl的步骤(3)制得的1%BSA溶液、80μl的步骤(4)制得的1%戊二醛,充分混匀。
(6)使用软毛刷子将上述混合溶液涂至硅胶表面上,4℃下反应24h,涂三层,冰箱0~4°保存。
实验实施例
材料:人晶状体前囊(老年性白内障手术中前囊连续环形撕囊后取得,直径约6mm);硅胶(青岛市海洋化工厂)。
实验步骤:将晶状体前囊分为两份,分别放在没有固定胰蛋白酶的硅胶表面(作为对照)以及上述实施例1制备的固定有胰蛋白酶的硅胶表面,置于37℃培养箱中反应10分钟,取出后用吸管在PBS(pH7.0)中冲洗数次,取出前囊平贴于玻片上,进行HE(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染色,利用显微镜观察玻片上的晶状体上皮细胞残留数量。
实验结果:经表面上固定有胰蛋白酶的硅胶(实施例1)处理过的前囊,上皮细胞大部分可自行脱落,少部分残留在前囊上,经轻微冲洗后,仅留均一透明的前囊;经没有固定胰蛋白酶的硅胶处理过的前囊,经冲洗后仅有少量上皮细胞脱落,大部分细胞仍保留在前囊上,细胞结构、形态无明显改变。

Claims (10)

1.一种用于预防和/或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人工晶状体,其中,在所述人工晶状体的表面上固定有胰蛋白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晶状体,其中,所述人工晶状体由选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水凝胶、硅凝胶、丙烯酸酯聚合物、记忆性材料和硅胶中的材料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人工晶状体,其中,所述胰蛋白酶为固定化胰蛋白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晶状体,其中,所述胰蛋白酶固定化的载体材料为人工晶状体材料本身,优选地,所述载体材料为选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水凝胶、硅凝胶、丙烯酸酯聚合物、记忆性材料和硅胶中的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晶状体,其中,所述人工晶状体表面的胰蛋白酶的单位活力平均为1526~2878U/g,优选为1786~2319U/g,最优选2118U/g。
6.一种用于预防和/或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人工晶状体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胰蛋白酶固定到所述人工晶状体的表面上的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人工晶状体主要由选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水凝胶、硅凝胶、丙烯酸酯聚合物、记忆性材料和硅胶中的材料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胰蛋白酶制成胰蛋白酶溶液,和步骤2)将所述胰蛋白酶溶液涂在所述人工晶状体的表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1)中,所述胰蛋白酶溶液包括胰蛋白酶、交联剂(优选戊二醛或环氧丙醇)、酶稳定剂(优选牛血清白蛋白)。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人工晶状体表面的胰蛋白酶的单位活力平均为1526~2878U/g,优选为1786~2319U/g,最优选2118U/g。
CN201310050707.9A 2013-02-08 2013-02-08 一种用于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人工晶状体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30997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50707.9A CN103099706B (zh) 2013-02-08 2013-02-08 一种用于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人工晶状体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50707.9A CN103099706B (zh) 2013-02-08 2013-02-08 一种用于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人工晶状体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99706A true CN103099706A (zh) 2013-05-15
CN103099706B CN103099706B (zh) 2016-01-27

Family

ID=483081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50707.9A Active CN103099706B (zh) 2013-02-08 2013-02-08 一种用于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人工晶状体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99706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75611A (en) * 1993-01-26 1994-12-27 Pharmacia Ab Method for preventing secondary cataract
CN1833618A (zh) * 2006-04-14 2006-09-20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表面涂覆二氧化钛薄膜的人工晶状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036804A (zh) * 2007-04-06 2007-09-19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纳米氟尿嘧啶涂层人工晶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56660A (zh) * 2004-11-10 2007-10-17 Hoya株式会社 经表面处理的人工晶状体的制造方法和能够抑制后发性白内障的人工晶状体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75611A (en) * 1993-01-26 1994-12-27 Pharmacia Ab Method for preventing secondary cataract
CN101056660A (zh) * 2004-11-10 2007-10-17 Hoya株式会社 经表面处理的人工晶状体的制造方法和能够抑制后发性白内障的人工晶状体
CN1833618A (zh) * 2006-04-14 2006-09-20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表面涂覆二氧化钛薄膜的人工晶状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036804A (zh) * 2007-04-06 2007-09-19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纳米氟尿嘧啶涂层人工晶体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欣华等: "胰蛋白酶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实验研究",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31 August 2002 (2002-08-31) *
徐国兴等: "人工晶状体材料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发症及不良事件", 《海峡科学》, 31 March 2007 (2007-03-3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99706B (zh) 2016-0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ai et al. Tissue-engineered human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sheet transplantation in a rabbit model using functional biomaterials
US6454802B1 (en)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 for the prevention of secondary cataracts
CN1243573C (zh) 预制的角膜组织镜片及其制备方法(ii)
TWI388349B (zh) 眼用裝置及相關方法及組合物
EP2067453B1 (en) Keratoprosthesis
CN101522133B (zh) 可植入的光学系统,其开发和应用的方法
CN104984402B (zh) 一种用于修复角膜眼表损伤的羟乙基壳聚糖原位水凝胶
JPH06509731A (ja) 薬剤被覆した屈折性の目前室挿入体
CN104189957A (zh) 利用新鲜猪角膜制备组织工程角膜载体支架的方法及应用
CN109157305B (zh) 复合人工角膜及其制备方法
Hicks et al. Clinical results of implantation of the Chirila keratoprosthesis in rabbits
Kodjikian et al. In vivo study of bacterial adhesion to five types of intraocular lenses
Buchen et al. Assessing intraocular lens calcification in an animal model
Lace et al. Biomaterials for ocular reconstruction
Shimmura et al. Collagen-poly (N-isopropylacrylamide)–based membranes for corneal stroma scaffolds
US20230172704A1 (en) Bioengineered corneal grafts
Andreev et al. A new collagen scaffold for the improvement of corneal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in a rabbit model
CN201782846U (zh) 人工角膜
Smetana Jr et al. Intraocular biocompatibility of 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 and methacrylic acid copolymer/partially hydrolyzed poly (2‐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
CN105688282A (zh) 一种在体诱导细胞化并快速透明的新型生物人工角膜
CN107007879A (zh) 一种活性人工角膜及其制备方法
US7939097B2 (en) Intraocular lens containing releasable medication
Hwang et al. Evaluation of stability and biocompatibility of PHEMA-PMMA keratoprosthesis by penetrating keratoplasty in rabbits
CN103099706B (zh) 一种用于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人工晶状体及其制备方法
Saika et al. Collagenous deposits on explanted intraocular lens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u Siquan

Inventor after: Zhao Yang

Inventor after: Li Xiao

Inventor before: Zhao Yang

Inventor before: Zhu Siquan

Inventor before: Li Xiao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ZHAO YANG ZHU SIQUAN LI XIAO TO: ZHU SIQUAN ZHAO YANG LI XIAO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