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97803B -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97803B
CN103097803B CN201180043971.9A CN201180043971A CN103097803B CN 103097803 B CN103097803 B CN 103097803B CN 201180043971 A CN201180043971 A CN 201180043971A CN 103097803 B CN103097803 B CN 1030978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base
light source
flat conductor
l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4397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97803A (zh
Inventor
冲津元章
堀口裕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0978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978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978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9780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15/00Protecting lighting devices from damage
    • F21V15/01Housings, e.g. material or assembling of housing par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3Direct backlight with LE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8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particular frames or supporting mea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13/00Illuminated signs; Luminous advertising
    • G09F13/04Signs, boards or panels, illuminated from behind the insignia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12Electrical deta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消除照明装置中由形成于底座的孔部引起的问题。本发明的背光源装置(照明装置)(12)具备:LED(光源)(17);扁平电缆(扁形导体)(22),其与LED(17)连接;底座(14),其收纳LED(17)并且具有孔部(14e);以及电缆保护构件(扁形导体保护构件)(23),其以贯通孔部(14e)的形式配置,形成有使扁平电缆(22)通过的插通孔(24a),并且具有介于扁平电缆(22)与孔部(14e)之间的保护部(24)。

Description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在液晶电视等液晶显示装置中所使用的液晶面板自身不发光,因此另外需要背光源装置作为照明装置。该背光源装置设置于液晶面板的里侧(与显示面相反的一侧),具备:底座,其液晶面板侧的面开口;光源,其被收纳在底座内;反射片,其沿着底座的内表面配置,使光向底座的开口部一侧反射;以及光学构件(扩散片等),其配置于底座的开口部,用于使光源产生的光高效地向液晶面板侧放出。在上述背光源装置的构成部件中,有时会使用例如LED作为光源,在这种情况下,将安装有LED的LED基板收纳在底座内。
此外,已知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有将LED用作光源的背光源装置的一个例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7-3057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为了对收纳在底座内的LED基板提供电力,有时要对安装于LED基板的连接器连接FFC等扁平电缆的一端侧,将该扁平电缆的另一端侧通过形成于底座的孔部引出到外部。在这种情况下,假设在孔部的孔缘产生了锐利的边缘,则有可能会发生由于该边缘而伤及扁平电缆的问题,还会发生底座内的光从孔部向底座外漏出等问题。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消除由形成于底座的孔部引起的问题。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照明装置具备:光源;扁形导体,其与上述光源连接;底座,其收纳上述光源并且具有孔部;以及扁形导体保护构件,其以贯通上述孔部的形式配置,形成有使上述扁形导体通过的插通孔,并且具有介于上述扁形导体与上述孔部之间的保护部,在上述扁形导体保护构件中设有将上述扁形导体中的配置于上述底座外的部分按压到上述底座侧的按压部,在上述保护部的外表面,伸出地设有与上述底座的上述孔部的孔缘为相对状的凸缘部,上述按压部为与上述凸缘部相连的形态。
这样,在以贯通底座的孔部的形式配置的扁形导体保护构件的保护部中形成有插通孔,因此与收纳在底座内的光源连接的扁形导体通过该插通孔引出到底座外。并且,保护部介于通过了插通孔的扁形导体与孔部之间,因此能防止扁形导体直接受到孔部的孔缘的干扰,从而能不易发生伤及扁形导体等问题。并且,与孔部相比,形成于保护部的插通孔的开口范围相对较小,因此来自底座内的光源的光难以漏出底座外,并且底座外的尘埃等难以侵入底座内。而且,与假设将粘接带等贴附在孔部的孔缘来作为对策的情况相比,能使例如伴随修理、报废而进行解体作业时的作业性良好。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优选如下构成。
(1)在上述扁形导体保护构件中设有将上述扁形导体中的配置于上述底座外的部分按压到上述底座侧的按压部。这样,利用按压部将扁形导体中的配置在底座外的部分按压到底座侧,从而难以发生松动。
(2)上述扁形导体为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的形态,在上述扁形导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位置设有一对上述按压部。这样,能利用一对按压部在宽度方向上从两侧按压扁形导体,因此使扁形导体更难以发生松动。
(3)在上述保护部的外表面,伸出地设有与上述底座的上述孔部的孔缘为相对状的凸缘部,上述按压部为与上述凸缘部相连的形态。这样,从保护部的外表面伸出的凸缘部与底座的孔部的孔缘为相对状,由此能防止从在孔部与保护部之间会产生的间隙发生漏光,并且能防止尘埃等侵入上述间隙。并且,将按压部设置为与该凸缘部相连的形态,因此与假设将按压部设于保护部的情况相比,例如能将按压部配置在从保护部分离的位置等,能提高按压部的配置的自由度。
(4)上述凸缘部从上述底座外抵接于上述孔部的孔缘,上述按压部配置在与上述凸缘部在俯视时不重叠的位置。这样,使凸缘部从底座外抵接于孔部的孔缘,由此能使扁形导体保护构件的装卸的作业性良好。另一方面,通过插通孔而配置在底座外的扁形导体具有沿着凸缘部配置的部分,但是能利用配置在与凸缘部在俯视时不重叠的位置的按压部而不经由凸缘部将该扁形导体夹在按压部与底座之间,因此能有效地抑制松动的发生。
(5)配置有上述按压部来按压上述扁形导体,使上述扁形导体在上述按压部与上述凸缘部之间成为弯曲的状态。这样,按压部能以使扁形导体在按压部与凸缘部之间弯曲的状态来按压扁形导体,因此能对扁形导体施加适当的张力,从而能更可靠地抑制发生松动。
(6)在上述扁形导体保护构件中设有引导部,所述引导部配置在上述底座外,与上述插通孔在俯视时重叠,并且对通过上述插通孔引出到上述底座外的上述扁形导体赋予方向性。这样,能利用在底座外与插通孔在俯视时重叠配置的引导部对通过插通孔引出底座外的扁形导体赋予方向性,因此能容易地进行扁形导体的引出作业。并且,能利用与插通孔在俯视时重叠配置的引导部来更合适地防止来自插通孔的漏光,并且能更合适地防止外部的尘埃等侵入插通孔内。
(7)上述引导部以与上述保护部相连的形态设置,并且其内表面与上述插通孔的内表面连续。这样,引导部的内表面与插通孔的内表面连续,因此能使扁形导体沿着两者的内表面弯曲,从而能进一步提高引出扁形导体的作业性。
(8)上述扁形导体的引出方向与竖直方向平行,上述引导部与上述插通孔的孔缘一起构成引出口,并且使得该引出口朝向上述竖直方向的下侧。这样,引出口朝向竖直方向的下侧,因此底座外的尘埃等更难以从引出口侵入。另外,即使在从引出口漏出光的情况下,该漏光也难以令使用者注意。
(9)在上述底座内收纳着安装有多个上述光源的光源基板,上述扁形导体与上述光源基板连接。这样,将扁形导体与光源基板连接,由此能对安装于光源基板的多个光源提供电力。
(10)上述扁形导体具有相互平行的多个导体部,在多个上述导体部中包括与不同的上述光源连接的导体部。这样,在多个导体部中包括与不同的光源连接的导体部,因此能按所连接的每个导体部独立控制各光源的亮度等。
(11)多个上述光源基板在上述底座内并排配置,该多个上述光源基板中的相互电连接的光源基板构成了1个光源基板群,上述扁形导体连接于构成上述光源基板群的至少1个上述光源基板,上述扁形导体具有相互平行的多个导体部,在多个上述导体部中至少包括:与构成上述光源基板群的第1上述光源基板所具有的上述光源连接的导体部和与第2上述光源基板所具有的上述光源连接的导体部。这样,在多个导体部中包括与构成光源基板群的第1光源基板所具有的光源连接的导体部和与第2光源基板所具有的光源连接的导体部,因此能按所连接的每个导体部独立控制各光源基板所具有的光源的亮度等。
(12)在上述保护部的外表面,伸出地设有与上述底座的上述孔部的孔缘为相对状的凸缘部。这样,从保护部的外表面伸出的凸缘部与底座的孔部的孔缘为相对状,由此能防止从在孔部与保护部之间会产生的间隙发生漏光,或者防止尘埃等侵入上述间隙。
(13)上述凸缘部从上述底座外抵接于上述孔部的孔缘。这样,使凸缘部从底座外抵接于孔部的孔缘,由此能使扁形导体保护构件的装卸作业性良好。
(14)在上述保护部的外表面设有保持部,能在上述保持部与上述凸缘部之间夹持上述底座的上述孔部的孔缘。这样,在保持部与凸缘部之间夹持底座的孔部的孔缘,由此能使扁形导体保护构件对底座保持装配状态。
(15)上述扁形导体保护构件相对于上述底座在沿着其板面的方向上滑动,由此上述保持部被选择性地配置于从上述底座的上述孔部的孔缘脱离的非保持位置和上述保持部卡合于上述底座的上述孔部的孔缘的保持位置。这样,当使处于非保持位置的扁形导体保护构件在沿着底座的板面的方向滑动而到达保持位置时,保持部卡合于底座的孔部的孔缘并且在其与凸缘部之间夹持孔部的孔缘,由此能使扁形导体保护构件对底座保持装配状态。在将处于保持位置的扁形导体保护构件从底座取下的情况下,使扁形导体保护构件向与装配时相反的方向滑动而处于非保持位置,由此能从底座取下。这样,扁形导体保护构件的装卸作业性良好。
(16)上述保持部为从上述保护部的外表面向与上述扁形导体保护构件的滑动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的形态,在上述底座的上述孔部的孔缘设有与上述孔部相连并且使上述保持部在上述非保持位置通过的保持部插通孔。这样,在非保持位置处,保持部通过保持部插通孔,而在保持位置处,保持部从保持部插通孔脱离而卡合于孔部的孔缘。与假设使保持部为从保护部的外表面向扁形导体保护构件的滑动方向突出的形态的情况相比,保护部的保持部的配置、设置数量等的自由度较高。
(17)在上述凸缘部设有防脱落部,在上述非保持位置时,上述防脱落部配置在上述孔部外,而在上述保持位置时,上述防脱落部进入上述孔部内并且卡止于其内表面,由此限制上述扁形导体保护构件向与随着装配而滑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这样,当扁形导体保护构件从非保持位置向保持位置滑动时,防脱落部进入孔部内而卡止于其内表面,由此限制到达了保持位置的扁形导体保护构件向与随着装配而滑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由此,能谋求扁形导体保护构件的防脱落。
(18)在上述凸缘部形成有切口,由此形成具有上述防脱落部的悬臂状的片部。这样,在扁形导体保护构件处于非保持位置的状态下,防脱落部配置在孔部外,但是具有该防脱落部的片部为悬臂状,因此配置在孔部外的防脱落部会随着抵接于底座而弹性变形。并且,当扁形导体保护构件滑动到保持位置时,片部弹性复原并且 防脱落部进入孔部内而卡止于其内表面,由此谋求防脱落。
(19)上述扁形导体保护构件沿着与上述底座的板面交叉的方向被压入上述底座从而装配于上述底座。这样,当将扁形导体保护构件沿着与底座的板面交叉的方向压入底座时,在凸缘部与保持部之间夹持孔部的孔缘,由此能使扁形导体保护构件对底座保持装配状态。在此,在假设使扁形导体保护构件沿着底座的板面的方向滑动来装配到底座的情况下,需要使孔部比保护部的外形大,而根据上述构成则无此必要,能保证孔部相对较小,并且适于防止漏光和尘埃等侵入。
(20)在上述凸缘部设有弹性片,上述弹性片向上述底座侧突出并且能弹性变形,在该弹性片上设有上述保持部。这样,在将扁形导体保护构件对底座装卸时使弹性片弹性变形从而使保持部容易通过孔部。由此,扁形导体保护构件对底座装卸的作业性良好。
下面,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具备上述记载的照明装置和利用来自上述照明装置的光进行显示的显示面板。
根据这种显示装置,对显示面板提供光的照明装置能消除由形成在底座中的孔部引起的问题,因此能提高例如显示可靠性、显示质量。
上述显示面板能举例示出液晶面板。这种显示装置作为液晶显示装置能应用于各种用途,例如电视、个人计算机的显示器等,特别适用于大型画面。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消除由形成在底座中的孔部引起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视接收装置的概要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示出电视接收装置所具备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要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示出液晶显示装置所具备的底座中的LED、LED基板、 反射片、基板保持构件的配置构成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液晶显示装置的沿着短边方向的截面构成的截面图。
图5是示出液晶显示装置的沿着长边方向的截面构成的截面图。
图6是示出液晶显示装置所具备的底座中的扁平电缆、电缆保护构件、LED驱动基板的配置构成的仰视图。
图7是连接有扁平电缆的LED基板的放大俯视图。
图8是示出液晶显示装置的沿着短边方向的截面构成的图,是将扁平电缆和电缆保护构件放大的截面图。
图9是将底座中的扁平电缆和电缆保护构件放大的仰视图。
图10是电缆保护构件的俯视图。
图11是电缆保护构件的仰视图。
图12是将底座中的孔部放大的俯视图。
图13是示出使各保持部与各保持部插通孔对准的状态下的电缆保护构件与孔部的配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14是示出将电缆保护构件装配于底座前的状态的图13的xiv-xiv线截面图。
图15是示出将电缆保护构件装配于底座前的状态的图13的xv-xv线截面图。
图16是示出将电缆保护构件对底座配置在非保持位置的状态的图13的xiv-xiv线截面图。
图17是示出将电缆保护构件对底座配置在非保持位置的状态的图13的xv-xv线截面图。
图18是示出使电缆保护构件处于保持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9是图18的xix-xix线截面图。
图20是图18的xx-xx线截面图。
图2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沿着短边方向的截面构成的图,是将扁平电缆和电缆保护构件放大的截面图。
图22是示出将电缆保护构件装配到底座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2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沿着短边方向的截面构成的图,是将扁平电缆和电缆保护构件放大的截面图。
图24是示出将电缆保护构件装配到底座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2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液晶显示装置所具备的底座中的扁平电缆、电缆保护构件、LED驱动基板的配置构成的仰视图。
图26是示出液晶显示装置的沿着短边方向的截面构成的图,是将扁平电缆和电缆保护构件放大的截面图。
图2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液晶显示装置所具备的底座中的LED、LED基板、反射片、基板保持构件的配置构成的俯视图。
图28是示出液晶显示装置所具备的底座中的扁平电缆、电缆保护构件、LED驱动基板的配置构成的仰视图。
图2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液晶显示装置所具备的底座中的LED、扩散透镜、LED基板、反射片、基板保持构件的配置构成的俯视图。
图30是示出液晶显示装置的沿着短边方向的截面构成的图,是将扁平电缆和电缆保护构件放大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利用图1至图20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在本实施方式中,举例示出液晶显示装置10。此外,在各附图的一部分示出了X轴、Y轴和Z轴,各轴方向描绘为在各附图中示出的方向。其中,Y轴方向与竖直方向一致,X轴方向与水平方向一致。另外,只要没有特别提示,上下的记载都是以竖直方向为基准。另外,设图4和图5示出的上侧为表侧,图4和图5示出的下侧为里侧。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视接收装置TV构成为具备:液晶显示装置10、夹着而收纳该液晶显示装置10的表里两机箱Ca、Cb、电源P以及调谐器T。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0整体上为横长的方形(矩形、长条状),以纵置状态被收纳。此外,该电视接收装置TV由后述的台座(支撑构件)26支撑,成为液晶显示装置10的 显示面沿着竖直方向(Y轴方向)的状态。另外,在上述机箱Ca、Cb中的配置于里侧的机箱Cb中在规定的位置开口设有用于谋求散热的散热孔H(参照图4和图5)。
此外,本实施方式所说的“液晶显示装置10的显示面沿着竖直方向”不限于液晶显示装置10的显示面与竖直方向平行的方式,意思是与沿着水平方向的方向相比相对地更倾向于在沿着竖直方向的方向设置,例如包括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0°~45°、优选0°~30°的情况。
下面依次说明构成液晶显示装置10的液晶面板11和背光源装置12。其中,液晶面板(显示面板)11在俯视时为横长的方形,构成为使一对玻璃基板以隔着规定的间隙的状态贴合,并且在两玻璃基板间封入液晶。在一方玻璃基板上设有与相互正交的源极配线和栅极配线连接的开关元件(例如TFT)、与该开关元件连接的像素电极以及取向膜等,在另一方玻璃基板上设有R(红色)、G(绿色)、B(蓝色)等各着色部按规定排列配置的彩色滤光片、相对电极以及取向膜等。此外,在两基板的外侧配置有偏振板。
下面详细说明背光源装置12。如图2所示,背光源装置12具备:底座14,其为在光出射面侧(液晶面板11侧)具有开口部14b的大致箱型;光学构件15,其配置为覆盖底座14的开口部14b;以及框架16,其沿着底座14的外缘部配置,在其与底座14之间夹着而保持光学构件15群的外缘部。而且,在底座14内具备:作为光源的LED17(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安装有多个LED17的LED基板(光源基板)18;能将LED基板18保持在与底座14之间的基板保持构件19;以及使底座14内的光向光学构件15侧反射的反射片20。这样,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12是在液晶面板11的背面正下方相对状地配置有作为光源的LED17而成的所谓直下型。此外,在该背光源装置12中,比LED17靠光学构件15侧为光出射侧。另一方面,在底座14的里侧(与光出射侧相反的一侧)的外部配置有用于驱动LED17的LED驱动基板21,该LED驱动基板(光源驱动基板)21和LED基板18通过扁平电缆(扁形导体)22进行电中继连接。以 下详细说明背光源装置12的各构成部件。
底座14由铝等金属制成,如图3至图6所示,由金属板成形为浅的大致箱型,包括:与液晶面板11同样在俯视时为横长的方形(使长边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的长条状)的底板14a;从底板14a的各边的外端分别向表侧(光出射侧)立起的侧板14c;以及从各侧板14c的立起端向外伸出的支承板14d。底板14a的板面与液晶显示装置10的显示面平行,底板14a的长边方向与各附图的X轴方向(水平方向)一致,短边方向与其Y轴方向(竖直方向)一致。后面详细说明,在底板14a中,在规定的位置开口形成有多个用于使扁平电缆22通过的孔部14e(图6)。另外,在底座14的底板14a中,在规定的位置开口形成有多个用于装配基板保持构件19的装配孔。在底座14的各支承板14d上能从表侧起载置框架16和后述光学构件15(图4和图5)。框架16被螺钉连接到各支承板14d。
如图2所示,光学构件15与液晶面板11和底座14同样在俯视时为横长的方形(矩形)。如图4和图5所示,光学构件15的外缘部载于支承板14d,由此覆盖底座14的开口部14b并且配置为介于液晶面板11与LED17之间。光学构件15包括配置在里侧(LED17侧,与光出射侧相反的一侧)的扩散板15a和配置在表侧(液晶面板11侧,光出射侧)的光学片15b。扩散板15a是在具有规定厚度的大致透明的树脂制的基材内分散设有大量扩散粒子的构成,具有使透过的光扩散的功能。光学片15b为板厚比扩散板15a薄的片状,2张层叠配置(图2)。具体的光学片15b的种类例如有扩散片、透镜片、反射型偏振片等,能从它们中适当地选择使用。
如图2所示,框架16为沿着液晶面板11和光学构件15的外周边部的框状。在该框架16与各支承板14d之间能夹持光学构件15的外缘部(图4和图5)。另外,该框架16能从里侧支撑液晶面板11的外缘部,能在其与配置在表侧的外框13之间夹持液晶面板11的外缘部(图4和图5)。
如图4所示,LED17是利用树脂材料将LED芯片密封到固定于LED基板18的基板部上的构成。安装于基板部的LED芯片的主发光 波长为1种,具体地说,使用发出蓝单色光的芯片。另一方面,在密封LED芯片的树脂材料中,分散配合有由从LED芯片发出的蓝色光激发而发出规定颜色光的荧光体,整体上产生大致白色光。此外,荧光体能从例如发出黄色光的黄色荧光体、发出绿色光的绿色荧光体和发出红色光的红色荧光体中适当地组合使用,或者也能单独使用任1种。该LED17的与对LED基板18的安装面相反的一侧的面为发光面,是所谓顶部发光型。而且,在LED17的发光面侧一体地设有使光扩散并出射的扩散透镜部(详细情况未图示)。能利用该扩散透镜部使来自LED17的出射光的指向性缓和,从而有利于抑制该背光源装置12整体的出射光的亮度不均。
如图3所示,LED基板18具有在俯视时为纵长的方形的基材,在其长度方向(长边方向)与Y轴方向即底座14的短边方向一致,宽度方向(短边方向)与X轴方向即底座14的长边方向一致的状态下在底座14内沿着底板14a延伸并且被收纳。在该LED基板18的基材的板面中,在朝向表侧的面(朝向光学构件15侧的面)上表面安装有多个上述构成的LED17。如图7所示,LED17在LED基板18的长度方向(Y轴方向)和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均配置有多个,排列成矩阵状,并且分别与形成于LED基板18的配线图案(未图示)连接。具体地说,LED17在LED基板18的长度方向各配置5个,在宽度方向上各配置4个,合计配置有20个。在X轴方向上相邻的LED17间的排列间距全部大致相等,同样在Y轴方向上相邻的LED17间的排列间距也全部大致相等。配线图案由与LED17连接的多个配线部构成,各配线部对LED17的具体连接方式能采用例如相互电独立的各配线部对各LED17一对一分别独立地连接的所谓个别型的连接方式。除此以外的连接方式也能采用例如设多个LED17为1个LED17群,将全部LED17分组为多个LED17群,并且利用相互电独立的各配线部将构成各LED17群的LED17彼此分别串联连接的所谓组型连接方式。
如图3所示,2个如上所述构成的LED基板18在底座14内在Y轴方向(竖直方向)上并排配置,并且这2个LED基板(第1光源基板 和第2光源基板)18构成了1个LED基板群18G。在构成LED基板群18G的各LED基板18的长度方向的端部设有连接器部18a,具体地说在配置于竖直方向的上侧的LED基板18上,在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设有连接器部18a,而在配置于竖直方向的下侧的LED基板18上,在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详细地说是在竖直方向的上侧端部设有连接器部18a。构成1个LED基板群18G的2个LED基板(第1光源基板和第2光源基板)18通过将相互相邻的连接器部18a彼此连接来谋求其配线图案彼此电连接。并且,6个该LED基板群18G在底座14内在X轴方向上有间隔地并排配置。相邻的LED基板群18G间的间隔大致相等。通过这样配置LED基板18,LED17在底座14内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均配置有多个,排列成矩阵状。此外,各连接器部18a具有输入侧端子部和输出侧端子部,构成配线图案的配线部分别与它们连接,由此能对LED基板群18G利用仅在单侧连接的扁平电缆22提供驱动电力。另外,在LED基板18中,在规定位置贯通形成有用于使基板保持构件19插通的保持构件插通孔。
基板保持构件19由聚碳酸酯等合成树脂制成,表面呈光的反射性良好的白色。如图3至图5所示,基板保持构件19具备:沿着LED基板18的板面的主体部19a;以及从主体部19a向里侧即向底座14侧突出而固定于底座14的固定部19b。主体部19a在俯视时为大致圆形的板状,并且能在与底座14的底板14a之间一起夹持LED基板18和后述的反射片20。固定部19b能贯通LED基板18和底座14的底板14a中的与基板保持构件19的装配位置对应而分别形成的保持构件插通孔和装配孔,并且卡止到底板14a。如图3所示,该基板保持构件19对各LED基板18分别配置有多个(具体地说为4个),具体地说,分别配置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相邻的LED17之间的位置。
反射片20由合成树脂制成,表面呈光的反射性良好的白色。如图3至图5所示,反射片20具有涵盖底座14的内表面的大致整个区域而铺设的大小,因此能从表侧一并覆盖在底座14内矩阵状配置的全部LED基板18。能利用该反射片20使底座14内的光向光学构件15侧反射。反射片20包括:沿着底座14的底板14a延伸并且覆盖底板14a 的大部分的大小的底部20a;从底部20a的各外端向表侧立起并且相对于底部20a为倾斜状的4个立起部20b;以及从各立起部20b的外端向外延伸突出并且载于底座14的支承板14d的延伸突出部20c。该反射片20的底部20a在表侧与各LED基板18的表侧的面即LED17的安装面重叠配置。另外,在反射片20的底部20a,在俯视时与各LED17重叠的位置开口设有使各LED17插通的LED插通孔(参照图3)。
如图4和图6所示,LED驱动基板21在俯视时为横长的方形,并且在使其长度方向(长边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宽度方向(短边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的状态下以里侧(与LED17侧相反的一侧)的外部与底板14a配置成相对状。另外,LED驱动基板21配置在底板14a的短边方向上的大致中央位置。LED驱动基板21具有:根据从处理显示于液晶面板11的图像的信号的未图示的主基板(信号处理电路)提供的信号来输出各种控制信号的LED控制器;以及LED驱动器(LED控制器也未图示),其根据从LED控制器提供的各种控制信号通过后述的扁平电缆22来驱动各LED17。利用该LED驱动基板21,能根据显示于液晶面板11的图像来适当控制LED17的驱动。详细地说,LED驱动基板21使对各LED17施加的电压值固定并且使各LED17周期性地闪烁,由此使点亮期间与熄灭期间的时间比率变化,能以所谓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宽调制)方式来控制各LED17的发光状态。对该LED驱动基板21安装有能与后述的扁平电缆22连接的连接器部21a。在LED驱动基板21的竖直方向的上端部,沿着X轴方向并列配置有与LED基板群18G数目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为6个)的连接器部21a,能将各扁平电缆22分别独立地插入。
如图4、图6和图8所示,扁平电缆22整体上为沿着一个方向(具体地说为Y轴方向)延伸的大致带状,包括具有足够的挠性和绝缘性的基材22a以及配置在基材22a中并且导电性良好的多个导体部22b。导体部22b由金属制成,为沿着扁平电缆22的延伸方向延伸的扁形的线状,并且在与其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X轴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相互平行且并排配置有多个。基材22a由合成树脂制成, 以相互绝缘状态隔开各导体部22b并且包围各导体部22b的周围的形式配置。该基材22a具有与各个导体部22b对应的外形,因此其表面在俯视时呈条状的模样(图6和图9)。该扁平电缆22的一端侧配置在底座14内并且插入竖直方向上侧的LED基板18中的上侧的连接器部18a,而另一端侧配置在底座14外并且插入LED驱动基板21的连接器部21a,由此具有将LED基板18与LED驱动基板21电中继连接的功能。此外,扁平电缆22能采用例如被称为FFC(Flexible Flat Cable:扁形软电缆)的电缆。
当将上述构成的扁平电缆22与LED基板18和LED驱动基板21的各连接器部18a、21a连接时,扁平电缆22的各导体部22b分别连接到构成LED基板群18G的各LED基板18的配线图案,更详细地说,连接到构成各配线图案的各配线部。由此,能将来自LED驱动基板21的驱动电力通过扁平电缆22的配线部和LED基板18的配线图案提供给各LED17,并且能根据对各LED17连接配线图案的方式来驱动各LED17。具体地说,如果对各LED17连接配线图案的方式为上述个别型的连接方式,能对与构成配线图案的各配线部分别独立连接的各LED17分别提供驱动电力,因此能按各LED17中的每一个调整其电压值、PWM调光值,能分别独立地控制各LED17的亮度等。另一方面,如果对各LED17连接配线图案的方式为上述组型的连接方式,能利用构成配线图案的各配线部对构成串联连接的各组的每个LED17群提供驱动电力,因此能按构成各组的每个LED17群调整其电压值、PWM调光值,能分别独立地控制各LED17群的亮度等。这样,连接着LED基板18和LED驱动基板21的连接部件能采用具有多个导体部22b并且具有挠性的扁平电缆22,由此能提高对各LED17提供驱动电力的路径的自由度,从而能细腻地控制各LED17的亮度等。由此,能对将液晶面板11的显示区域区分为多个而成的每个分区显示区域控制从背光源装置12提供的光量,能进行所谓局域光控(local dimming)。
上述构成的扁平电缆22连接着配置在底座14内的LED基板18和配置在底座14外的LED驱动基板21,因此如上所述在底座14中开 口形成有用于将扁平电缆22向底座14的内外牵引的孔部14e。与LED基板群18G数目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为6个)的孔部14e沿着X轴方向并排配置在底座14的底板14a的竖直方向的上端部,能使各扁平电缆22分别独立地通过。在此,如果采用使扁平电缆22直接通过孔部14e的构成,则有可能产生如下问题。即,孔部14e是对包括金属制成的板材的底座14部分地穿孔而形成的,因此有可能在孔部14e的孔缘形成锐利的边缘,当该边缘直接干扰到扁平电缆22时,有可能会伤及扁平电缆22的表面。这样,有时会在扁平电缆22的导体部22b中发生断线,与该断线的导体部22b对应的LED17有可能无法点亮而会显著损害显示质量。除此以外,还有可能出现使底座14内的来自LED17的光通过孔部14e向底座14外漏出,或者存在于底座14外的尘埃等通过孔部14e侵入底座14内等问题,这些都会导致降低显示质量等问题。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想到了采用例如对使扁平电缆22通过的状态下的孔部14e的孔缘贴附粘接带来塞住孔部14e等方法,这样有可能会使下次修理液晶显示装置10或背光源装置12或者进行报废处理时的分解作业的作业性以及再循环性恶化。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底座14装配具有以贯通孔部14e的形式配置的保护部24的电缆保护构件23。电缆保护构件23由合成树脂制成,如图8所示,大体具有:保护部24,其以贯通孔部14e的形式配置,并且形成有使扁平电缆22通过的插通孔24a;凸缘部25,其与孔部14e的孔缘为相对状;保持部26,能在其与凸缘部25之间夹持孔部14e的孔缘;引导部27,其对通过插通孔24a的扁平电缆22赋予规定的方向性;以及按压部28,其按压通过插通孔24a而配置在底座14外的扁平电缆22。其中,凸缘部25和保持部26构成对底座14装配电缆保护构件23的结构。此外,如图6所示,电缆保护构件23被装配到底座14的孔部14e,因此在底座14中的配置与上述孔部14e同样。
如图8和图10所示,保护部24在俯视时为横长的大致块状,并且在其中央贯通形成插通孔24a从而形成大致短筒型。插通孔24a沿着保护部24的外形(扁平电缆22的截面形状)在俯视时为横长形状, 为沿着Z轴方向大致笔直地贯穿保护部24的形态。保护部24在整周上包围通过插通孔24a的扁平电缆22,并且介于扁平电缆22与孔部14e之间,由此能防止扁平电缆22直接受到孔部14e的孔缘的干扰(抵接、滑接),从而能谋求保护扁平电缆22。该保护部24以其长度(长边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宽度方向(短边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的姿势贯通孔部14e并且装配到底座14。如图12所示,该保护部24所贯通的底座14的孔部14e沿着保护部24的外形在俯视时为横长的大致方形。该孔部14e的宽度尺寸为比保护部24的宽度尺寸稍大的程度,长度尺寸比保护部24的长度尺寸大规定尺寸的量(后述的电缆保护构件23随着装卸的滑动量的程度)。
在此,说明电缆保护构件23对底座14的装配结构(保持结构)。在将该电缆保护构件23装配到底座14时,在将保护部24插入孔部14e并且将保持部26配置在底座14内并将凸缘部25配置在底座14外的状态(图13、图16和图17示出的状态)下,当沿着X轴方向(保护部24的长度方向)直线滑动时,在凸缘部25与保持部26之间夹持着孔部14e的孔缘,从而对底座14保持装配状态(参照图18至图20)。下面依次说明作为电缆保护构件23的装配结构的凸缘部25和保持部26的详细构成。此外,以下设电缆保护构件23随着装配而滑动的方向(图16和图17示出的各箭头所示的方向)为前方,反之设电缆保护构件23随着取下而滑动的方向(与图16和图17示出的各箭头所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为后方来进行说明。
如图10和图11所示,凸缘部25为从保护部24的外表面在其径方向上向外伸出的大致帽檐状。凸缘部25为在整周上包围保护部24的形式,也就是说涵盖保护部24的外周面的整个区域设置,在俯视时为比保护部24大一圈的横长的大致方形。凸缘部25配置在底座14的里侧外部,并且为具有沿着底座14的底板14a的板面的板状,如图8、图19和图20所示,朝向表侧的板面与底板14a的里面即外侧的面为相对状并抵接。凸缘部25相对于底板14a中的孔部14e的孔缘在其整周上抵接(图18)。另外,在凸缘部25中,两个短边侧部分中的后侧的短边侧部分(后述的防脱落部29和切口30的形成部位)与 前侧的短边侧部分相比宽度尺寸较大,整体上为非对称形状。
如图10和图11所示,保持部26从保护部24的外周面中的沿着X轴方向(电缆保护构件23的滑动方向)的长边侧的外表面向Y轴方向(与电缆保护构件23的滑动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并且为大致块状。在保护部24的长边侧的两外表面各配置一对保持部26,分别配置于X轴方向上分离的位置,合计设有4个。各保持部26分别配置在保护部24中的在X轴方向上与中央相比靠近端部的位置。如图8和图19所示,保持部26配置在保护部24的外表面中与凸缘部25相比在Z轴方向向表侧分离的位置,与凸缘部25之间保留的间隔为底座14的底板14a的板厚尺寸程度的大小。更详细地说,保持部26配置在保护部24的表侧的端部,其朝向表侧的面与保护部24的表侧的面为齐平面状。并且,保持部26的朝向里侧的面与底板14a中的孔部14e的孔缘的表侧的面即内侧的面为相对状并抵接。另外,在保持部26的朝向里侧的面中的图19所示的左侧端部即随着装配而滑动方向的前端部,形成有锥状的滑动引导面26a,由此在随着装配而进行滑动操作时,保持部26不易勾住孔部14e的孔缘,能谋求滑动操作的圆滑化。此外,为了在用树脂成形电缆保护构件23时便于将保持部26脱模,在凸缘部25形成有脱模孔25a(图10和图11)。
另一方面,如图12所示,在底座14的底板14a中,以与孔部14e相连(开口)的形态设有使上述保持部26通过的保持部插通孔14f。在孔部14e的孔缘的两长边侧部分各设有一对保持部插通孔14f,它们分别配置在X轴方向上分离的位置,为在俯视时能与各保持部26重叠的配置(图13)。并且,该电缆保护构件23选择性地配置在各保持部26与各保持部插通孔14f对准而从孔部14e的孔缘脱离的非保持位置(图13、图16和图17)以及各保持部26从各保持部插通孔14f脱离而卡合于孔部14e的孔缘的保持位置(图18至图20),并且在上述两位置间沿着X轴方向滑动。在上述非保持位置处,各保持部26能相对于各保持部插通孔14f插拔,因此允许电缆保护构件23在相对于底座14的底板14a接近或者离开的方向即Z轴方向(与滑动方向和保持部26的突出方向双方正交的方向)上移动。另一方面, 在保持位置处,为在凸缘部25与保持部26之间夹持孔部14e的孔缘的状态,因此电缆保护构件23无法相对于底座14的底板14a在Z轴方向上移动,从而能使电缆保护构件23对底座14保持装配状态。
然而,如图10和图20所示,在上述凸缘部25设有限制达到了保持位置的电缆保护构件23向非保持位置侧即随着装配而滑动的方向的后侧移动的防脱落部29。防脱落部29从凸缘部25的表侧的面(与底板14a相对的面)向表侧突出,为大致块状。防脱落部29设于凸缘部25的两个短边侧部分中的图10和图20所示的右侧即随着装配而滑动的方向的后侧的短边侧部分。防脱落部29在Y轴方向(与滑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配置在与各保持部26不重叠而与保护部24重叠的位置,因此能进入底座14中的孔部14e内,而不会进入保持部插通孔14f。并且,在非保持位置处,防脱落部29配置在向后侧脱离孔部14e的位置(图13、图16和图17),而在保持位置处,防脱落部29进入孔部14e内并且卡止于其内周面中的后侧的面,由此能谋求防止电缆保护构件23的脱落(图18至图20)。而且,在凸缘部25的后侧的短边侧部分,在从防脱落部29在Y轴方向上分离的位置形成有切口30,由此形成悬臂状的片部31。片部31能以与保护部24相连的基端部为支点在Z轴方向上弹性变形。防脱落部29形成于该片部31,因此在非保持位置处从孔部14e脱离而抵接于底板14a的状态下,片部31会发生弹性变形(图17)。
下面说明引导部27。如图8和图9所示,引导部27与保护部24设为一体并且在俯视时与插通孔24a重叠配置。详细地说,引导部27为从保护部24中的朝向里侧(底座14外)的面向里侧突出并且以覆盖于插通孔24a的方式倾斜突出的大致帽形。引导部27与插通孔24a的孔缘一起构成将扁平电缆22向底座14外引出的引出口32,该引出口32向图8示出的斜右下方向开口。引导部27设于插通孔24a的孔缘的一部分,因此其内表面与插通孔24a的内表面连续相连。因此,在使扁平电缆22通过插通孔24a时,使扁平电缆22抵接于引导部27的内表面并且引出扁平电缆22,由此能对扁平电缆22赋予朝向引出口32的开口方向的方向性。引导部27的内表面由相对于插通孔24a 的内表面倾斜的倾斜面27a和与插通孔24a的内表面大致正交的正交面27b连接而成。该引导部27设于插通孔24a的孔缘的两个长边侧部分中的竖直方向上侧的长边侧部分,因此上述引出口32在竖直方向斜向下开口。因此,在底座14外存在的尘埃等难以侵入该引出口32。
下面说明按压部28。如图9和图10所示,在凸缘部25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设有在竖直方向向下即从引出口32引出扁平电缆22的方向延伸突出的一对延伸突出部25b,在各延伸突出部25b上,分别一体形成有具有向底座14的底板14a侧按压配置在底座14外的扁平电缆22的功能的按压部28。一对按压部28与一对延伸突出部25b对应设置,并且配置从宽度方向(X轴方向)的两侧夹住扁平电缆22的位置。一对按压部28包括分别从各延伸突出部25沿着X轴方向向内即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突出的悬臂状的板片。因此,按压部28与凸缘部25在俯视时不重叠配置,与底座14的底板14a为相对状。
并且,如图8所示,按压部28为从延伸突出部25b在Z轴方向上向里侧即远离底板14a的方向突出一段的形态,由此在按压部28与底板14a之间保留有规定的间隙。该按压部28与底板14a之间的间隙比扁平电缆22的厚度尺寸大。按压部28的内表面(与底板14a相对的面)与底板14a的板面平行,配置在比凸缘部25的外表面(与朝向底板14a侧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在Z轴方向上远离底板14a的位置,另一方面与引导部27的内表面的正交面27b为大致齐平面状。更详细地说,按压部28的内表面和凸缘部25的外表面在Z轴方向上离底板14a的距离差比扁平电缆22的厚度尺寸小。因此,当从引出口32在竖直方向向下引出的扁平电缆22沿着凸缘部25的外表面延伸突出时,由于配置有相对于底板14a为相对状的按压部28,因此会接近底板14a侧地弯曲而沿着底板14a延伸突出。这样,利用一对按压部28来按压在与凸缘部25之间的弯曲的扁平电缆22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由此能限制扁平电缆22从底座14的底板14a向在Z轴方向上分离的方向移动,从而能防止扁平电缆22发生松动。
本实施方式是如上结构,下面说明其作用。分别单独制造液晶 面板11和背光源装置12,用外框13等将它们相互组装,由此制造出图4和图5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0。其中,详细说明制造背光源装置12时的组装作业。
进行将安装了LED17的LED基板18收纳在底座14内的作业,另一方面,进行将电缆保护构件23装配到底座14的作业。详细说明电缆保护构件23的装配作业,首先,如图14和图15所示,使配置在底座14的底板14a的里侧的电缆保护构件23的保护部24与孔部14e对位,使各保持部26与各保持部插通孔14f分别对位。在这种状态下,当压入电缆保护构件23使其接近底板14a时,保护部24贯通孔部14e并且各保持部26通过各保持部插通孔14f后,当凸缘部25抵接于底板14a的里侧的面时,如图13和图16所示,各保持部26穿过各保持部插通孔14f而配置在底座14内(底板14a的表侧)。由此,电缆保护构件23配置在各保持部26从孔部14e的孔缘脱离的非保持位置。此时,如图17所示,作为凸缘部25的一部分的片部31随着处于从孔部14e脱离的位置的防脱落部29抵接于底板14a而暂时弹性变形。另外,在该非保持位置处,在孔部14e的内周面中的与保护部24的前侧相对的面和保护部24之间保留有电缆保护构件23的滑动量的程度的间隙,该间隙中的大部分由凸缘部25覆盖,而一部分不被凸缘部25覆盖,因此能通过目视观察来确认该非覆盖部分,从而操作者了解电缆保护构件23处于非保持位置。
当使处于非保持位置的电缆保护构件23沿着X轴方向向图13、图16和图17所示的左侧滑动时,各保持部26利用其滑动引导面26a不勾住孔部14e的孔缘而是顺利地移动,从各保持部插通孔14f脱离。并且,当电缆保护构件23到达保持位置时,如图18和图19所示,各保持部26卡合于孔部14e的孔缘并且在其与凸缘部25之间夹持孔部14e的孔缘,由此电缆保护构件23保持无法从保持位置相对于底座14在Z轴方向上位移的状态。如图20所示,当电缆保护构件23到达保持位置时,防脱落部29进入孔部14e内并且片部31弹性复原,由此防脱落部29卡止于孔部14e的内表面。由此,限制电缆保护构件23从保持位置在X轴方向上向与随着装配而滑动的方向相反的方 向即取下时的滑动方向移动,从而能谋求防止电缆保护构件23脱落。
如上述那样使电缆保护构件23对底座14保持装配状态之后,进行将配置在底座14内的扁平电缆22的一端侧插入与LED基板18对应的连接器部18a的作业。然后,如图8所示,使扁平电缆22的另一端侧通过装配于底座14的孔部14e的电缆保护构件23中的保护部24所具有的插通孔24a而将其引出底座14外的作业。该保护部24介于扁平电缆22和孔部14e之间来使两者保持隔绝状态,因此能可靠地避免扁平电缆22直接受到孔部14e的孔缘的干扰,从而即使在孔部14e的孔缘产生了锐利的边缘,也能防止该边缘伤及扁平电缆22。详细说明引出作业,在使扁平电缆22通过插通孔24a时,扁平电缆22顶到设于保护部24的里侧的引导部27的内表面(倾斜面27a和正交面27b),从而被赋予向引出口32的开口方向即朝向竖直方向斜下侧的方向性而引出到底座14外。并且,如图8和图9所示,使从引出口32在竖直方向向下引出的扁平电缆22顶到凸缘部25并且通过按压部28与底板14a之间的间隙,然后沿着底板14a并且再向竖直方向的下侧引出。此时,扁平电缆22在相互台阶状配置的凸缘部25和按压部28之间弯曲而被施加适当的张力,并且由一对按压部28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向底板14a侧按压,因此限制了无意中在Z轴方向上从底板14a分离而位移的情况。由此,能防止扁平电缆22发生松动。
一旦如上述那样对扁平电缆22结束牵引作业,在底座14内铺设反射片20然后装配基板保持构件19,由此谋求保持LED基板18和反射片20。此时,由反射片20的立起部20b一起从表侧覆盖插入有电缆保护构件23和扁平电缆22的连接器部18b(图8)。然后,进行对底座14依次组装光学构件15、框架16的作业,另一方面,进行组装LED驱动基板21的作业。一旦将LED驱动基板21组装到了底座14,就对其连接器部21a插入扁平电缆22的另一端侧。由此,安装于LED驱动基板21和LED基板18的各LED17相互电连接。此外,组装LED驱动基板21的定时不限于上述定时,也能适当变更。
利用外框13对按以上顺序组装的背光源装置12组装液晶面板 11,由此得到液晶显示装置10。对液晶显示装置10组装在内部收纳有调谐器T、电源P等的机箱Ca、Cb从而得到电视接收装置TV。
当如上述那样制造出的液晶显示装置10的电源接通时,液晶面板11的驱动由主基板控制,并且各LED17根据从主基板提供的信号由LED驱动基板21控制其驱动,由此从各LED17发出的光通过光学构件15照射到液晶面板11,从而在液晶面板11显示规定的图像。详细说明各LED17的驱动,根据来自主基板的信号从LED驱动基板21的LED控制器输出各种控制信号,并且LED驱动器根据该控制信号通过扁平电缆22用规定的电压值和PWM调光值来驱动各LED17。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具有多个导体部22b的扁平电缆22来谋求LED驱动基板21与LED基板18的连接,各导体部22b与构成LED基板18的配线图案的各配线部分别独立地连接,因此能根据对各LED17连接配线图案的方式来驱动各LED17。具体地说,如果对各LED17连接配线图案的方式为个别型的连接方式,则如上所述,能分别独立地驱动LED基板18上的各LED17,因此能进行例如使各LED17的亮度全部不同的驱动。另一方面,如果对各LED17连接配线图案的方式为组型的连接方式,则如上所述,能分别独立地驱动组化的LED17群,因此能进行例如使每个LED17群亮度不同的驱动。因此,在将液晶面板11的显示区域区分为多个分区显示区域时,例如能对担当相对较暗的分区显示区域的LED17进行使亮度相对较低的驱动,另一方面,能对担当相对较亮的分区显示区域的LED17进行亮度相对较高的驱动。这样,进行对液晶面板11中的每个分区显示区域控制从背光源装置12提供的光量的所谓局域光控,由此能提高对比度性能,从而能得到极高的显示质量。
并且,如图8所示,利用保护部24保护扁平电缆22免受会在孔部14e的孔缘产生的锐利边缘的影响,因此不易发生断线等,从而LED17的点亮可靠性高。而且,形成于保护部24的插通孔24a与孔部14e相比开口范围相对较小,因此来自配置在底座14内的LED17的光不易漏出到外部,并且尘埃等难以从底座14外侵入底座14内。如果如上述那样防止向底座14外漏光,则液晶面板11用于图像显示 的光量增加(光的利用效率提高),因此实现显示质量的提高以及低功耗化。另外,如果如上述那样防止尘埃等侵入底座14内,则能避免尘埃等附着于底座14内的光学系统的构件(光学构件15、LED17、反射片20),因此不易产生亮度不均、亮度降低等问题,从而能得到高的显示质量并且能使产品寿命变长。此外,凸缘部25抵接于底座14中的孔部14e的孔缘,由此会堵住会在保护部24和孔部14e之间产生的间隙,因此上述防止漏光效果和防止尘埃侵入的效果更高。而且,引导部27配置在插通孔24c的孔缘的竖直方向的上侧,并且引出口32为向竖直方向的斜下侧开口的形态,因此外部的尘埃等难以侵入引出口32,并且即使从引出口32漏出一些光使该光通过散热孔H漏出机箱Cb外,该光也不会朝向竖直方向的上侧,因此不容易被使用者注意。
另外,在对上述液晶显示装置10进行维护、修理时、进行报废处理时需要进行解体作业。在液晶显示装置10解体时,按与上述组装顺序相反的顺序取下各构件。在此,特别说明电缆保护构件23的取下作业。如图18至图20所示,在从电缆保护构件23取下扁平电缆22的状态下,使片部31弹性变形来解除防脱落部29对孔部14e的内表面的卡止状态,并且使处于保持位置的电缆保护构件23沿着X轴方向向与装配时相反的方向滑动。当电缆保护构件23到达非保持位置时,如图13、图16和图17所示,各保持部26从孔部14e的孔缘脱离并且配置为与各保持部插通孔14f对准,因此将电缆保护构件23沿着Z轴方向原样从底板14a分离,由此如图14和图15所示,能将电缆保护构件23从底座14取下。如以上那样,能容易地从底座14取下电缆保护构件23,因此与假设通过在孔部14e的孔缘贴附粘接带来作为防止伤及扁平电缆22的对策、防止漏光对策和防止尘埃侵入对策的情况相比,解体的作业性良好,并且再循环性良好。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照明装置)12具备:LED(光源)17;扁平电缆(扁形导体)22,其与LED17连接;底座14,其收纳LED17并且具有孔部14e;以及电缆保护构件(扁形导体保护构件)23,其以贯通孔部14e的形式配置,形成有 使扁平电缆22通过的插通孔24a,并且具有介于扁平电缆22与孔部14e之间的保护部24。
这样,在以贯通底座14的孔部14e的形式配置的电缆保护构件23的保护部24中形成有插通孔24a,因此与收纳在底座14内的LED17连接的扁平电缆22通过该插通孔24a引出到底座14外。并且,保护部24介于通过了插通孔24a的扁平电缆22与孔部14e之间,因此能防止扁平电缆22直接受到孔部14e的孔缘的干扰,从而能不易发生伤及扁平电缆22等问题。并且,与孔部14e相比,形成于保护部24的插通孔24a的开口范围相对较小,因此来自底座14内的LED17的光难以漏出底座14外,并且底座14外的尘埃等难以侵入底座14内。而且,与假设将粘接带等贴附在孔部14e的孔缘来作为对策的情况相比,能使例如伴随修理、报废而进行解体作业时的作业性良好。
另外,在电缆保护构件23中设有将扁平电缆22中的配置于底座14外的部分按压到底座14侧的按压部28。这样,利用按压部28将扁平电缆22中配置在底座14外的部分按压到底座14侧,从而难以发生松动。
另外,扁平电缆22为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的形态,在扁平电缆22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位置设有一对按压部28。这样,能利用一对按压部28在宽度方向上从两侧按压扁平电缆22,因此使扁平电缆22更难以发生松动。
另外,在保护部24的外表面伸出地设有与底座14的孔部14e的孔缘为相对状的凸缘部25,按压部28为与凸缘部25相连的形态。这样,从保护部24的外表面伸出的凸缘部25与底座14的孔部14e的孔缘为相对状,由此能防止从在孔部14e与保护部24之间会产生的间隙发生漏光,并且能防止尘埃等侵入上述间隙。并且,将按压部28设为与该凸缘部25相连的形态,因此与假设将按压部设于保护部24的情况相比,例如能将按压部28配置在从保护部24分离的位置等,能提高按压部28的配置的自由度。
另外,凸缘部25从底座14外抵接于孔部14e的孔缘,按压部28 配置在与凸缘部25在俯视时不重叠的位置。这样,使凸缘部25从底座14外抵接于孔部14e的孔缘,由此能使电缆保护构件23的装卸的作业性良好。另一方面,通过插通孔24a而配置在底座14外的扁平电缆22具有沿着凸缘部25配置的部分,但是能利用配置在与凸缘部25在俯视时不重叠的位置的按压部28而不经由凸缘部25将该扁平电缆22夹在按压部28与底座14之间,因此能有效地抑制松动的发生。
另外,按压部28配置为以使扁平电缆22在按压部28与凸缘部25之间弯曲的状态来按压扁平电缆22。这样,按压部28能以在其与凸缘部25之间使扁平电缆22弯曲的状态来按压扁平电缆22,因此能对扁平电缆22施加适当的张力,从而能更可靠地抑制松动的发生。
另外,在电缆保护构件23中设有引导部27,上述引导部27在底座14外与插通孔24a在俯视时重叠配置,并且对通过插通孔24a引出到底座14外的扁平电缆22赋予方向性。这样,能利用在底座14外与插通孔24a在俯视时重叠配置的引导部27对通过插通孔24a引出到底座14外的扁平电缆22赋予方向性,因此能容易地进行扁平电缆22的引出作业。并且,能利用与插通孔24a在俯视时重叠配置的引导部27来更合适地防止来自插通孔24a的漏光,并且能更合适地防止外部的尘埃等侵入插通孔24a内。
另外,引导部27以与保护部24相连的形态设置,并且其内表面与插通孔24a的内表面连续。这样,引导部27的内表面与插通孔24a的内表面连续,因此能使扁平电缆22沿着两者的内表面弯曲,从而能进一步提高引出扁平电缆22的作业性。
另外,扁平电缆22的引出方向与竖直方向平行,引导部27与插通孔24a的孔缘一起构成引出口32,并且形成为该引出口32朝向竖直方向的下侧。这样,引出口32朝向竖直方向的下侧,因此底座14外的尘埃等更难以从引出口32侵入。另外,即使在从引出口32漏出光的情况下,该漏光也难以令使用者注意。
另外,在底座14内收纳着安装有多个LED17的LED基板(光源基板)18,扁平电缆22与LED基板18连接。这样,将扁平电缆22与 LED基板18连接,由此能对安装于LED基板18的多个LED17提供电力。
另外,扁平电缆22具有相互平行的多个导体部22b,多个导体部22b中包括与不同的LED17连接的导体部22b。这样,在多个导体部22b中包括与不同的LED17连接的导体部22b,因此能按所连接的每个导体部22b独立控制各LED17的亮度等。 
另外,多个LED基板18在底座14内并排配置,该多个LED基板18中的相互电连接的LED基板18构成了1个LED基板群(光源基板群)18G,对构成该LED基板群18G的至少1个LED基板18连接着扁平电缆22,扁平电缆22具有相互平行的多个导体部22b,在多个导体部22b中包括:与构成LED基板群18G的第1LED基板18所具有的LED17连接的导体部22b和与第2LED基板18所具有的LED17连接的导体部22b。这样,在多个导体部22b中包括与构成LED基板群18G的第1LED基板18所具有的LED17连接的导体部22b和与第2LED基板18所具有的LED17连接的导体部22b,因此能按所连接的每个导体部22b独立控制各LED基板18所具有的LED17的亮度等。
另外,在保护部24的外表面,伸出地设有与底座14的孔部14e的孔缘为相对状的凸缘部25。这样,从保护部24的外表面伸出的凸缘部25与底座14的孔部14e的孔缘为相对状,由此能防止从在孔部14e与保护部24之间会产生的间隙发生漏光,或者防止尘埃等侵入上述间隙。
另外,凸缘部25从底座14外抵接于孔部14e的孔缘。这样,使凸缘部25从底座14外抵接于孔部14e的孔缘,由此能使电缆保护构件23的装卸作业性良好。
另外,在保护部24的外表面设有保持部26,上述保持部26能在其与凸缘部25之间夹持底座14的孔部14e的孔缘。这样,在保持部26与凸缘部25之间夹持底座14的孔部14e的孔缘,由此能使电缆保护构件23对底座14保持装配状态。
另外,电缆保护构件23相对于底座14在沿着其板面的方向上滑动,由此保持部26被选择性地配置于从底座14的孔部14e的孔缘脱 离的非保持位置和保持部26卡合于底座14的孔部14e的孔缘的保持位置。这样,当使处于非保持位置的电缆保护构件23在沿着底座14的板面的方向上滑动而到达保持位置时,保持部26卡合于底座14的孔部14e的孔缘并且在其与凸缘部25之间夹持孔部14e的孔缘,由此能使电缆保护构件23对底座14保持装配状态。在将处于保持位置的电缆保护构件23从底座14取下的情况下,使电缆保护构件23向与装配时相反的方向滑动而处于非保持位置,由此能从底座14取下。这样,电缆保护构件23的装卸作业性良好。
另外,保持部26为从保护部24的外表面向与电缆保护构件23的滑动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的形态,在底座14的孔部14e的孔缘设有与孔部14e相连并且使保持部26在非保持位置通过的保持部插通孔14f。这样,在非保持位置处,保持部26通过保持部插通孔14f,而在保持位置处,保持部26从保持部插通孔14f脱离而卡合于孔部14e的孔缘。与假设使保持部为从保护部24的外表面向电缆保护构件23的滑动方向突出的形态的情况相比,保护部24的保持部26的配置、设置数量等的自由度较高。
另外,在凸缘部25设有防脱落部29,上述防脱落部29在非保持位置处配置在孔部14e外,而在保持位置处进入孔部14e内并且卡止于其内表面,由此限制电缆保护构件23向与随着装配而滑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这样,当电缆保护构件23从非保持位置向保持位置滑动时,防脱落部29进入孔部14e内而卡止于其内表面,由此限制到达了保持位置的电缆保护构件23向与随着装配而滑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由此,能谋求电缆保护构件23的防脱落。
另外,在凸缘部25形成有切口30,由此形成具有防脱落部29的悬臂状的片部31。这样,在电缆保护构件23处于非保持位置的状态下,防脱落部29配置在孔部14e外,但是具有该防脱落部29的片部31为悬臂状,因此配置在孔部14e外的防脱落部29会随着抵接于底座14而弹性变形。并且,当电缆保护构件23滑动到保持位置时,片部31弹性复原并且防脱落部29进入孔部14e内而卡止于其内表面,由此谋求防脱落。
<实施方式2>
利用图21或者图22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在该实施方式2中,示出变更了对底座114装配电缆保护构件123的结构的方案。此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的结构、作用和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21和图2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缆保护构件123被装配为沿着Z轴方向压入底座114的孔部114e,孔部114e和电缆保护构件123均不具有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示出的保持部插通孔14f、防脱落部29、切口30和悬臂状的片部31(参照图18和图20),这一点与实施方式1在构成上是不同的。详细地说,孔部114e在俯视时为与电缆保护构件123的保护部124大致相同的外形,具有允许保护部124的插拔的程度的余隙的大小。电缆保护构件123(特别是凸缘部125)为关于通过在X轴方向上的中央位置的中心线大致线对称形状。保持部126从保护部124的长边侧的两外表面沿着Y轴方向向外突出,并且在使保护部124与孔部114e对准的状态下与孔部114e的孔缘在俯视时重叠。在各保持部126的朝向表侧的面即对底座114压入电缆保护构件123的方向的顶端面形成有锥状的压入引导面33。此外,在图21中用双点划线示出取下状态的电缆保护构件123。
在将电缆保护构件123装配于底座114时,使保护部124与孔部114e对准来进行定位,沿着Z轴方向向表侧压入电缆保护构件123。这样,各保持部126的压入引导面33与孔部114e的孔缘滑接,由此各保持部126顺利地通过孔部114e内。并且,当凸缘部125被压入到从里侧抵接于孔部114e的孔缘的深度时,各保持部126穿过孔部114e而到达底板114a的表侧并且卡合于孔部114e的孔缘。由此,在凸缘部125和各保持部126之间夹持孔部114e的孔缘,从而能使电缆保护构件123相对于底座114保持装配状态。此外,在将电缆保护构件123从底座114取下时,利用工具等强制解除各保持部126对孔部114e的孔缘的卡合状态,并且将电缆保护构件123向里侧拉动,由此能实现取下。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电缆保护构件123沿着与底座114的板面交叉的方向被压入底座114从而装配于底座114。 这样,当将电缆保护构件123沿着与底座114的板面交叉的方向压入底座114时,在凸缘部125与保持部126之间夹持孔部114e的孔缘,由此能使电缆保护构件123对底座114保持装配状态。在此,如上述实施方式1那样,在使电缆保护构件23向沿着底座14的板面的方向滑动而装配到底座14的情况下,需要使孔部14e比保护部24的外形大,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构成则无此必要,能保证孔部114e相对较小,并且适于防止漏光和尘埃等侵入。
<实施方式3>
利用图23或者图24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在该实施方式3中,示出从上述实施方式2进一步变更了对底座214装配电缆保护构件223的结构的方案。此外,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2同样的结构、作用和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23和图2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缆保护构件223所具有的保持部226设于设置在凸缘部225的弹性片34。详细地说,在凸缘部225的两长边侧部分各设有一对弹性片34,并且弹性片34为从凸缘部225沿着Z轴方向向表侧突出的悬臂状。弹性片34相对于保护部224为相对状,配置在Y轴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的位置,其与该保护部224之间保留的空间为允许弹性片34的弹性变形的挠曲空间FS。保持部226设于从弹性片34的凸缘部225突出的顶端部的外表面(与相对于保护部224的内表面相反的一侧的面),为从弹性片34沿着Y轴方向向外突出的形态。另外,在保持部226形成有与上述实施方式2同样的压入引导面233。而在底座214的孔部214e的孔缘,以与孔部214e相连的形态设有用于使上述弹性片34通过的弹性片插通孔35。弹性片插通孔35在孔部214e的孔缘的两长边侧部分各设有一对,分别配置在X轴方向上分离的位置,与各弹性片34能在俯视时重叠配置(图24)。
在将电缆保护构件223装配于底座214时,使保护部224与孔部214e对准,使各弹性片34与各弹性片插通孔35对准来进行定位,并且将电缆保护构件223沿着Z轴方向向表侧压入。这样,各保持部226的压入引导面233与孔部214e的孔缘滑接,由此将各弹性片34向保 护部224侧按压并且弹性变形而暂时退避到挠曲空间FS内。并且,当将凸缘部225压入到从里侧抵接于孔部214e的孔缘的深度时,各保持部226穿过孔部214e到达底板214a的表侧,并且各弹性片34弹性复原,由此各保持部226卡合于孔部114e的孔缘。由此,在凸缘部225与各保持部226之间夹持孔部214e的孔缘,从而能使电缆保护构件223对底座214保持装配状态。此外,在将电缆保护构件223从底座214取下时,利用工具等使各弹性片34强制弹性变形,由此解除各保持部226对孔部114e的孔缘的卡合状态,并且将电缆保护构件223向里侧拉动,由此能谋求取下。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凸缘部225设有弹性片34,上述弹性片34向底座214侧突出并且能弹性变形,在该弹性片34上设有保持部226。这样,在将电缆保护构件223对底座214装卸时使弹性片34弹性变形从而使保持部226容易通过孔部214e。由此,电缆保护构件223对底座214的装卸作业性良好。
<实施方式4>
利用图25或者图26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在该实施方式4中,示出从上述实施方式1变更了对LED基板318和LED驱动基板321连接扁平电缆322的方式和电缆保护构件223的设置数量的方案。此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的结构、作用和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5和图26所示,对各LED基板群318G中的每个LED基板群318G使用2个扁平电缆322,与此对应,对构成LED基板群318G的2个LED基板318分别设有插入不同的扁平电缆322的连接器部318a。与此对应,在LED驱动基板321的两长边侧端部分别设有一对插入扁平电缆322的连接器部321a,以与LED基板群318G相同的数目在X轴方向上并排设置。设在竖直方向上的上下各配置有一对扁平电缆322和各连接器部318a、321a中的任一方为输入侧,而另一方为输出侧,由此能谋求对各LED317提供电力。而且,在底座314的底板314a的竖直方向的上下两端部各设有一对用于使各扁平电缆322通过的孔部314e,它们按每个LED基板群 318G形成,对各孔部314e分别装配有电缆保护构件323。各电缆保护构件323所具有的扁平电缆322的引出口332均在竖直方向斜向中央侧开口。
<实施方式5>
利用图27或者图28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在该实施方式5中,示出从上述实施方式1变更了LED基板418、扁平电缆422和LED驱动基板421的配置等的方案。此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的结构、作用和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2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LED基板418在俯视时为横长的方形,长边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并且短边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3个LED基板418在X轴方向上并排配置在底座414内,并且这3个LED基板418构成了1个LED基板群418G。在构成LED基板群418G的各LED基板418中,相邻的LED基板418彼此由连接器部418a相互连接,并且对在位于末端的LED基板418的端部配置的连接器部418a连接着扁平电缆422的一端侧。3个LED基板群418G在Y轴方向上有间隔地并排配置。如图28所示,在底座414的底板414a的X轴方向的单侧端部,在Y轴方向上与各LED基板群418G相同数目(3个)的用于使各扁平电缆422通过的孔部414e有间隔地并排配置,对各孔部414e分别装配有电缆保护构件423。扁平电缆422为沿着X轴方向延伸的形态。LED驱动基板421在俯视时为纵长的方形,长边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并且短边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在LED驱动基板421的一方长边侧端部,在Y轴方向上有间隔地并排设有3个能与扁平电缆421的另一端侧连接的连接器部421a。
<实施方式6>
利用图29或者图30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在该实施方式6中,示出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比在LED基板518上设置与LED517分体的扩散透镜36的方案。此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的结构、作用和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29和图3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LED基板518上,以覆盖各LED517的发光面侧的形式按各LED517分别独立地设置扩散透 镜36。扩散透镜36为比LED517直径尺寸大的大致圆板状,与LED517同心状配置。扩散透镜36的光出射面形成为扁平的大致半球状,并且在其中央形成有凹部,在其界面使来自LED517的光折射从而能使光扩散并出射。另外,在反射片520中形成有使扩散透镜36与LED517一起通过的大小的透镜插通孔。
<其它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记载和利用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如下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1)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举例示出了构成为将扁平电缆保护构件从底座的外侧装配并且凸缘部抵接于底座的孔部的孔缘的外表面的方案,但是构成为将扁平电缆保护构件从底座的内侧装配并且凸缘部抵接于底座的孔部的孔缘的内表面的方案也包含于本发明。
(2)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电缆保护构件的按压部设为与形成于凸缘部的延伸突出部相连的形态的方案,但也可以是省略延伸突出部而使按压部与凸缘部的主体部分直接相连的形态。除此以外,也可以不使按压部与凸缘部相连而是与保护部直接相连。
(3)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电缆保护构件中的按压部与凸缘部在俯视时不重叠的配置的方案,但是构成为按压部与凸缘部在俯视时重叠的配置,在凸缘部与按压部之间夹持扁平电缆的方案也包含于本发明。
(4)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扁平电缆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位置设有一对电缆保护构件的按压部的方案,但是在扁平电缆的宽度方向的单侧位置仅设有1个按压部的方案也包含于本发明。除此以外,例如在凸缘部的一对延伸突出部间架设有按压部的形态的方案也包含于本发明。
(5)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电缆保护构件的引导部设为与保护部相连的形态的方案,但是将引导部设为与凸缘部相连的形态的方案也包含于本发明。
(6)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电缆保护构件的引导部形 成为涵盖保护部的长边侧部分的大致全长的方案,但是例如在保护部的长边侧部分有间隔地设有多个引导部的方案、设有1个比保护部的长边侧部分的长度尺寸短的引导部的方案也包含于本发明。另外,也可以除了保护部的长边侧部分以外在短边侧部分也设有引导部。
(7)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电缆保护构件的凸缘部在装配状态下抵接于底座的板面(外表面)的方案,但是构成为凸缘部在装配状态下从底座的板面分离配置的方案也包含于本发明。
(8)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示出了电缆保护构件沿着保护部的长度方向(长边方向)滑动的构成的方案,但是电缆保护构件沿着保护部的宽度方向(短边方向)滑动的构成的方案也包含于本发明。
(9)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示出了电缆保护构件沿着水平方向(X轴方向)滑动的构成的方案,但是电缆保护构件沿着竖直方向(Y轴方向)滑动的构成的方案也包含于本发明。
(10)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示出了电缆保护构件的保持部从保护部的长边侧外表面向与滑动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的形态的方案,但是保持部从保护部的短边侧外表面沿着滑动方向突出的形态的方案也包含于本发明。
(11)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示出了以电缆保护构件的凸缘部的一部分为片部,在该片部设置防脱落部的方案,但是也可以例如与凸缘部分立地将片部设于保护部,在该片部设置防脱落部。
(12)在上述实施方式2、3中,示出了电缆保护构件的保持部为从保护部的长边侧外表面突出的形态的方案,但是保持部为从保护部的短边侧外表面突出的形态的方案也包含于本发明。
(13)在上述实施方式3中,示出了电缆保护构件的弹性片为与凸缘部相连的形态的方案,但是将弹性片设为与保护部相连的形态的方案也包含于本发明。另外,也可以在保护部形成切口等,使保护部的一部分为弹性片。
(14)也能将上述实施方式2、3记载的电缆保护构件的装配结构应用于上述实施方式4至实施方式6。另外,也能将上述实施方式 4记载的扁平电缆的连接结构应用于上述实施方式2、3和实施方式5、6。另外,也能将上述实施方式5记载的LED基板的配置应用于上述实施方式2至实施方式4或者实施方式6。另外,也能将上述实施方式6记载的LED基板的构成应用于上述实施方式2至实施方式5。
(15)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示出了利用在Y轴方向上并排的2个LED基板构成LED基板群的方案,但是也可以在Y轴方向上并排3个以上的LED基板并利用这些LED基板构成LED基板群。另外,在X轴方向上并排的LED基板群的数量除了6个以外,也可以是5个以下、7个以上。
(16)在上述实施方式5中,示出了利用在X轴方向上并排的3个LED基板构成LED基板群的方案,但是也可以在X轴方向上并排2个或者4个以上的LED基板并利用这些LED基板构成LED基板群。另外,在Y轴方向上并排的LED基板群的数量除了3个以外,也可以是2个或者4个以上。
(17)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对将多个LED基板相互连接而成的LED基板群连接1个扁平电缆的方案,但是也可以不使LED基板彼此连接,而是对各LED基板分别独立地连接扁平电缆。
(18)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分别独立地控制各LED或者各LED群的亮度的进行所谓局域光控的背光源装置,当然也能以相同亮度驱动全部的LED。
(19)除了上述各实施方式以外,也能适当变更LED基板的大小、形状、设置个数等。另外,能适当变更安装于LED基板的LED的数量、配置等。
(20)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使用FFC作为扁平电缆的情况,但是除此以外,也能使用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印刷线路板)等柔性电缆作为扁平电缆。
(21)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举例示出了液晶面板和底座以使其短边方向与竖直方向一致的纵置状态的方案,但是液晶面板和底座为使其长边方向与竖直方向一致的纵置状态的方案也包含于本 发明。
(22)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使用TFT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开关元件,但是也能应用于采用了TFT以外的开关元件(例如薄膜二极管(TFD))的液晶显示装置,除了进行彩色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以外,也能应用于进行黑白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
(23)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举例示出了使用液晶面板作为显示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但是本发明也能应用于采用其它种类的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24)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举例示出了具备调谐器的电视接收装置,但是本发明也能应用于不具备调谐器的显示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0: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1:液晶面板(显示面板),12:背光源装置(照明装置),14、114、214、314、414:底座,14e、114e、214e、314e:孔部,14f:保持部插通孔,17、317、517:LED(光源),18、318、418、518:LED基板(光源基板),18G、318G、418G:LED基板群(光源基板群),22、322、422:扁平电缆(扁形导体),22b:导体部,23、123、223、323、423:电缆保护构件(扁形导体保护构件),24、124、224:保护部,24a:插通孔,25、125、225:凸缘部,26、126、226:保持部,27:引导部,28:按压部,29:防脱落部,30:切口,31:片部,32、332:引出口,34:弹性片,TV:电视接收装置。

Claims (24)

1.一种照明装置,具备:
光源;
扁形导体,其与上述光源连接;
底座,其收纳上述光源并且具有孔部;以及
扁形导体保护构件,其以贯通上述孔部的形式配置,形成有使上述扁形导体通过的插通孔,并且具有介于上述扁形导体与上述孔部之间的保护部,
在上述扁形导体保护构件中设有将上述扁形导体中的配置于上述底座外的部分按压到上述底座侧的按压部,
在上述保护部的外表面,伸出地设有与上述底座的上述孔部的孔缘为相对状的凸缘部,上述按压部为与上述凸缘部相连的形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扁形导体为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的形态,在上述扁形导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位置设有一对上述按压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凸缘部从上述底座外抵接于上述孔部的孔缘,上述按压部配置在与上述凸缘部在俯视时不重叠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凸缘部从上述底座外抵接于上述孔部的孔缘,上述按压部配置在与上述凸缘部在俯视时不重叠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装置,
配置有上述按压部来按压上述扁形导体,使上述扁形导体在上述按压部与上述凸缘部之间成为弯曲的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装置,
配置有上述按压部来按压上述扁形导体,使上述扁形导体在上述按压部与上述凸缘部之间成为弯曲的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在上述扁形导体保护构件中设有引导部,所述引导部配置在上述底座外,与上述插通孔在俯视时重叠,并且对通过上述插通孔引出到上述底座外的上述扁形导体赋予方向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引导部以与上述保护部相连的形态设置,并且其内表面与上述插通孔的内表面连续。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扁形导体的引出方向与竖直方向平行,上述引导部与上述插通孔的孔缘一起构成引出口,并且使得该引出口朝向上述竖直方向的下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在上述底座内收纳着安装有多个上述光源的光源基板,上述扁形导体与上述光源基板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扁形导体具有相互平行的多个导体部,在多个上述导体部中包括与不同的上述光源连接的导体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照明装置,
多个上述光源基板在上述底座内并排配置,该多个上述光源基板中的相互电连接的光源基板构成了1个光源基板群,上述扁形导体连接于构成上述光源基板群的至少1个上述光源基板,
上述扁形导体具有相互平行的多个导体部,在多个上述导体部中至少包括:与构成上述光源基板群的第1上述光源基板所具有的上述光源连接的导体部和与第2上述光源基板所具有的上述光源连接的导体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照明装置,
多个上述光源基板在上述底座内并排配置,该多个上述光源基板中的相互电连接的光源基板构成了1个光源基板群,上述扁形导体连接于构成上述光源基板群的至少1个上述光源基板,
上述扁形导体具有相互平行的多个导体部,在多个上述导体部中至少包括:与构成上述光源基板群的第1上述光源基板所具有的上述光源连接的导体部和与第2上述光源基板所具有的上述光源连接的导体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凸缘部从上述底座外抵接于上述孔部的孔缘。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在上述保护部的外表面设有保持部,能在上述保持部与上述凸缘部之间夹持上述底座的上述孔部的孔缘。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扁形导体保护构件相对于上述底座在沿着其板面的方向上滑动,由此上述保持部被选择性地配置于从上述底座的上述孔部的孔缘脱离的非保持位置和上述保持部卡合于上述底座的上述孔部的孔缘的保持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保持部为从上述保护部的外表面向与上述扁形导体保护构件的滑动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的形态,
在上述底座的上述孔部的孔缘设有与上述孔部相连并且使上述保持部在上述非保持位置通过的保持部插通孔。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者权利要求17所述的照明装置,
在上述凸缘部设有防脱落部,在上述非保持位置时,上述防脱落部配置在上述孔部外,而在上述保持位置时,上述防脱落部进入上述孔部内并且卡止于其内表面,由此限制上述扁形导体保护构件向与随着装配而滑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照明装置,
在上述凸缘部形成有切口,由此形成具有上述防脱落部的悬臂状的片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扁形导体保护构件沿着与上述底座的板面交叉的方向被压入上述底座从而装配于上述底座。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照明装置,
在上述凸缘部设有弹性片,上述弹性片向上述底座侧突出并且能弹性变形,在该弹性片上设有上述保持部。
22.一种显示装置,具备:
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21中的任1项所述的照明装置;以及
利用来自上述照明装置的光进行显示的显示面板。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显示装置,
上述显示面板是在一对基板间封入液晶而成的液晶面板。
24.一种电视接收装置,具备:
权利要求22或者权利要求23所述的显示装置。
CN201180043971.9A 2010-09-24 2011-09-16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978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13828 2010-09-24
JP2010-213828 2010-09-24
PCT/JP2011/071187 WO2012039348A1 (ja) 2010-09-24 2011-09-16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97803A CN103097803A (zh) 2013-05-08
CN103097803B true CN103097803B (zh) 2015-04-01

Family

ID=45873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43971.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97803B (zh) 2010-09-24 2011-09-16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979293B2 (zh)
JP (1) JP5474206B2 (zh)
CN (1) CN103097803B (zh)
WO (1) WO20120393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92946B2 (en) * 2009-06-29 2017-06-27 Dolby Laboratories Licensing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backlight and LCD adjustment
JP2020205183A (ja) * 2019-06-18 2020-12-24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電子機器及び表示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7076A (zh) * 2001-05-17 2002-12-2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导线固定元件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831613A (zh) * 2005-03-08 2006-09-1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电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1063771A (zh) * 2006-04-24 2007-10-31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导线保护机构
CN101253445A (zh) * 2005-08-30 2008-08-27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使用该照明装置的显示装置、和包括该显示装置的电视接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59640B2 (ja) * 2006-02-24 2011-03-30 オスラム・メルコ株式会社 発光ダイオードを利用した照明器具
JP2007305742A (ja) 2006-05-10 2007-11-22 Sharp Corp Led光源装置
KR100844757B1 (ko) 2006-08-24 2008-07-0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광원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5056372B2 (ja) * 2007-11-22 2012-10-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20110134371A1 (en) 2008-09-04 2011-06-0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lluminating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provided with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7076A (zh) * 2001-05-17 2002-12-2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导线固定元件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831613A (zh) * 2005-03-08 2006-09-1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电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1253445A (zh) * 2005-08-30 2008-08-27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使用该照明装置的显示装置、和包括该显示装置的电视接收装置
CN101063771A (zh) * 2006-04-24 2007-10-31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导线保护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148039A1 (en) 2013-06-13
CN103097803A (zh) 2013-05-08
JP5474206B2 (ja) 2014-04-16
JPWO2012039348A1 (ja) 2014-02-03
WO2012039348A1 (ja) 2012-03-29
US8979293B2 (en) 2015-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77464B1 (en) Backlight assembley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including backlight assembly
US8382361B2 (en) Backlight assembly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948291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display apparatus set having the same
US20090262554A1 (en) Display apparatus
US8267539B2 (en) Light emitting module, and light source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20150226415A1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device
US10091880B2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unit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display apparatus
US9423640B2 (en)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a first positioning portion opposite to a second positioning portion and television device having the same
EP4235280A1 (en) Display device
WO2011099327A1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並びに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
US20070188674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KR101218132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모듈
EP3267245A1 (en) Display device
CN103097803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US20160091746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US9116277B2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US7525609B2 (en) LCD module having inverter power supply with master/slave portions interconnected by flexible flat cable mounted on inner surface of lower cover and where master/slave portions and corresponding sides of power supply line are exposed on outer surface of lower cover
US20090290327A1 (en) Backlight assembly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9581846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device
US20110080540A1 (en) Lighting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1785340B1 (ko) 커버버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KR20150077151A (ko) Led 패키지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소자
KR102170086B1 (ko) 커넥터
US20080024697A1 (en)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ack light assembly,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including the same
KR101994329B1 (ko) Led광원 어레이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소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01

Termination date: 202109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