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97259B - 真空产生设备及设置在真空产生设备中的真空容器 - Google Patents

真空产生设备及设置在真空产生设备中的真空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97259B
CN103097259B CN201080065485.2A CN201080065485A CN103097259B CN 103097259 B CN103097259 B CN 103097259B CN 201080065485 A CN201080065485 A CN 201080065485A CN 103097259 B CN103097259 B CN 1030972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piece
vacuum
accommodation section
valve plate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6548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97259A (zh
Inventor
金容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eil Advanced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金容国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金容国 filed Critical 金容国
Publication of CN1030972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972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972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972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1/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 B65D81/18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providing specific environment for contents, e.g. temperature above or below ambient
    • B65D81/2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providing specific environment for contents, e.g. temperature above or below ambient under vacuum or superatmospheric pressure, or in a special atmosphere, e.g. of inert gas
    • B65D81/2007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providing specific environment for contents, e.g. temperature above or below ambient under vacuum or superatmospheric pressure, or in a special atmosphere, e.g. of inert gas under vacuum
    • B65D81/2038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providing specific environment for contents, e.g. temperature above or below ambient under vacuum or superatmospheric pressure, or in a special atmosphere, e.g. of inert gas under vacuum with means for establishing or improving vacuu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 Packages (AREA)
  • Sliding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空容器。该真空容器包括:活塞件,能够沿直线移动地安置在形成在真空容器处并且具有第一出口的容纳部中,并且设置有第二出口;弹性件,安置在所述活塞件内;第一阀板,安置在所述容纳部中并且适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出口;第二阀板,安置在所述活塞件处并且适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出口;防分离板,安装在所述容纳部中并且防止所述活塞件分离;以及第一阀板按压单元,安装在容纳部中,并且当所述活塞件下降并且被所述防分离板阻挡和固定到所述防分离板时,适于通过压迫所述第一阀板来关闭所述第一出口。由此,可以持续保持真空容器中的真空状态。

Description

真空产生设备及设置在真空产生设备中的真空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产生真空的真空产生设备及设置在真空产生设备中的真空容器。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当诸如蔬菜和水果的食品接触空气时,食品通过与空气中所含的有害物质(诸如微生物或氧气)接触,容易被氧化和腐烂。
此外,在发酵食物中微生物的繁殖更加活跃。因此,食物的发酵速度或熟化速度相当快,从而降低保存性。同时,非常重要的是,阻挡食物接触外部空气,从而延迟食物的发酵和腐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诸如真空容器的密封容器。
随着时间流逝,外部空气流动并且当前使用的真空容器的真空保持力减小。因此,存储在真空容器中的食品或内容会暴露在空气中。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真空产生设备及设置在真空产生设备中的真空容器,其优点在于,即使经过一段时间也可以保持真空容器中的真空保持力。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真空产生设备,包括:活塞件,能够沿直线移动地安置在形成在真空腔处并且具有第一出口的容纳部中,并且设置有第二出口;弹性件,安置在所述活塞件内;第一阀板,安置在所述容纳部中并且适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出口;第二阀板,安置在所述活塞件处并且适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出口;防分离板,安装在所述容纳部中并且防止所述活塞件分离;以及第一阀板按压单元,安装在容纳部中,并且当所述活塞件下降并且被所述防分离板阻挡和固定到所述防分离板时,适于通过压迫所述第一阀板来关闭所述第一出口。
所述第一阀板按压单元可以包括:支撑件,安置在所述容纳部上并且具有竖直的中空内侧;按压杆,位于所述支撑件中并且适于按压所述第一阀板;以及操作杆,与所述活塞件连接,并且当所述活塞件下降并且被所述防分离板阻挡和固定到所述防分离板时,适于按压所述按压杆。
支撑件可以包括:接收部,位于所述容纳部的下表面上并且在其表面处具有至少一个排气孔;以及导引部,与所述接收部连接,具有比所述接收部小的外周,并且在其内表面处形成有至少一个导引槽,其中,插入所述导引槽的至少一个导引突起形成在所述推压杆的外周处。
阻挡槽可以形成在所述接收部处,并且插入所述阻挡槽的阻挡突起形成在所述容纳部的下表面上。
所述第一阀板按压单元可以进一步包括形成在所述按压杆和所述操作杆的相对表面处的凸轮部。
所述凸轮部可以包括形成在所述按压杆处的第一突起和凹陷以及形成在所述操作杆处的第二突起和凹陷。
所述第一突起和凹陷可以包括以均匀距离安置的多个第一凸部,形成在所述第一凸部之间的多个第一凹部,以及将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一凹部连接的第一斜面。所述第二突起和凹陷可以包括以均匀距离安置的多个第二凸部,形成在所述第二凸部之间的多个第二凹部,以及将所述第二凸部和所述第二凹部连接的第二斜面。
当所述活塞件下降并且被所述防分离板阻挡和固定到所述防分离板时,第二凸部按压所述第一凸部。
所述活塞件可以穿过所述防分离板的内部孔,并且至少一个平整表面部可以形成在所述活塞件的圆周处。
阻挡台阶可以形成在所述活塞件的一侧,并且环部可以形成在所述活塞件的另一侧。
在所述活塞件的上升状态中对着所述平整表面部的防转动突起形成可以在所述防分离板的内侧,所述环部可以被所述防转动突起阻挡并且所述活塞件在所述上升状态中不能进一步上升。此外,当所述活塞件下降时,所述活塞件可以不被所述防转动突起阻挡并且能够转动,并且当所述活塞件在所述下降状态中转动时,所述阻挡台阶可以被所述防转动突起阻挡,从而保持所述活塞件的下降状态。
插入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出口并且对准所述第一阀板和所述第二阀板的位置的各个位置对准突起可以形成在所述第一阀板和所述第二阀板的每个表面上。
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真空容器可以包括安装有具有上述特征中的至少一个的真空发生设备的盖,以及耦接到所述盖从而形成存储空间的主体。
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真空容器可以包括:主体,具有存储空间;盖,能够与所述主体耦接并且具有第一容纳部,其中使所述存储空间与外部连通的第一出口形成在所述第一容纳部;活塞件,能够移动地安置在所述第一容纳部中并且设置有形成在所述活塞件中的第二出口;弹性件,安置在所述活塞件中;第一阀板,安置在所述第一容纳部中并且适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出口;第二阀板,安置在所述活塞件处并且适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出口;防分离板,安装在所述第一容纳部中并且防止所述活塞件分离;以及第一阀板按压单元,安装在所述第一容纳部中,并且当所述活塞件下降并被所述防分离板阻挡和固定到所述防分离板时,适于通过压迫所述第一阀板来关闭所述第一出口。
第一阀板按压单元可以包括:支撑件,安置在所述容纳部上并且具有竖直开口的内侧;按压杆,位于所述支撑件中并且适于按压所述第一阀板;操作杆,与所述活塞件连接,并且当所述活塞件下降并且被所述防分离板阻挡和固定到所述防分离板时,适于按压所述按压杆;以及凸轮部,形成在所述按压杆和所述操作杆的相对表面处。
当所述活塞件下降并且被所述防分离板阻挡和固定到所述防分离板时,所述操作杆的最高的凸轮部可以按压所述按压杆的最高的凸轮部。
真空容器可以进一步包括真空释放设备,该真空释放设备安装在形成在所述盖处的所述第二容纳部处并且释放所述存储空间的真空,其中,当沿朝向所述存储空间的方向推压所述真空释放设备时,存在于所述存储空间的外侧的空气被供应到所述存储空间。
进气孔可以形成在所述第二容纳部的下表面处。
所述真空释放设备可以包括:推压杆,安置在所述第二容纳部中并且能够竖直地移动;密封件,与所述推压杆连接,位于所述存储空间中,并且密封所述进气孔;弹性件,安装在所述推压杆的圆周处并且向所述推压杆施加远离所述存储空间的弹力。
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真空容器可以包括:主体,具有存储空间;盖,能够与所述主体耦接并且具有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其中使所述存储空间与外部连通的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一容纳部和所述第二容纳部处;盖,能够与所述主体耦接并且具有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其中使所述存储空间与外部连通的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一容纳部和所述第二容纳部处;真空释放设备,设置有:推压杆,安置在所述第二容纳部中并且能够竖直地移动;密封件,与所述推压杆连接,位于所述存储空间中,并且密封所述进气孔;以及弹性件,安装在所述推压杆的圆周处并且向所述推压杆施加远离所述存储空间的弹力。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如果在真空容器中建立真空,则第一阀板按压单元按压第一阀板,从而使得第一阀板与第一排气孔紧密接触。因此,可以防止真空性能随时间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真空产生设备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示出在图1所示的真空产生设备被组装起来的状态中局部开口表面的透视图;
图3是沿图2的III-III线截取的真空产生设备的剖视图;
图4是沿图2的IV-IV线截取的真空产生设备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图1所示的防分离板的下表面的透视图;
图6是形成在图1的帽状件处的导引槽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图1的防分离板的示例性变型的顶视图;
图8是图1中的第一阀板按压单元的分解透视图;
图9至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真空产生设备的操作的剖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真空容器的透视图;
图13是图12所示真空释放设备的剖视图;
图14是示出图12所示的真空释放设备的操作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示出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附图更全面地描述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改进。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
图1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真空产生设备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示出在图1所示的真空产生设备被组装的状态中局部开口表面的透视图;图3是沿图2的III-III线截取的真空产生设备的剖视图;图4是沿图2的IV-IV线截取的真空产生设备的剖视图;图5是示出图1所示的防分离板的下表面的透视图;图6是形成在图1的帽状件处的导引槽的剖视图;图7是示出图1的防分离板的示例性变型的顶视图;以及图8是图1中的第一阀板按压单元的分解透视图。
参照图1至图8,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真空产生设备包括:形成在真空容器的盖10处并在其中建立真空的容纳部12;可沿直线移动地放置在容纳部12中的活塞件30;放置在容纳部12中并且向活塞件30施加弹力的弹性件50;关闭或打开形成在容纳部12中的第一出口16的第一阀板60;关闭或打开形成在活塞件30处的第二出口32的第二阀板70;以及耦接到容纳部12的上部并且防止活塞件30分离的防分离板80。
容纳部12形成为在盖10的上表面处向下凹入的形状,并且用于排出真空容器中空气的第一出口16形成在容纳部12的下表面的中心处。此外,比容纳部12具有更大的直径的接收部18形成在容纳部12上方。
其上放置有第一阀板60的第一接触部14形成在容纳部12的下表面处,并且多个突起23形成在第一接触部14处。
用于将防分离板80固定到容纳部12的固定部20形成在容纳部12和防分离板80处。
如图3和图5所示,固定部20包括在容纳部12的内周上端处形成为凹形并且具有与接收部18连接的侧面的阻挡凹槽部22和从防分离板80的下部向外突起从而被固定在阻挡凹槽部22中的阻挡突起部82。
如果防分离板80位于接收部18上,则阻挡突起部82位于阻挡凹槽部22的入口附近。如果此时转动防分离板80,则阻挡突起部82被固定到阻挡凹槽部22中,并且防分离板80被固定到容纳部12。
活塞件30为具有开口的下端的圆柱形状,并且与第二阀板70紧密接触的第二接触部34形成在活塞件30的上表面处。此外,突起形状的环部36形成在活塞件30的下端外周处,密封件38安装在环部36处,并且密封件38与容纳部12的内表面紧密接触,从而保持容纳部12中的气密性。
至少一个平整表面部40形成在活塞件30的外周处,并且被活塞件30插入的开口形成在防分离板80的中心处。具有与平整表面部40相对应的平直形状的防转动突起84形成在所述开口的内周处。如果平整表面部40和防转动突起84互相接触,则当活塞件30向上或向下移动时,平整表面部40和活塞件30的外周相连接的位置被防转动突起84挡住,从而活塞件30不转动。
此外,具有较小外径的阻挡台阶部42形成在活塞件30的上部处,并且与平整表面部40连接的至少一个阻挡台阶44沿活塞件30的外周形成在阻挡台阶部42的至少一部分处。
如果推压活塞件30,则平整表面部40与防转动突起84分离。此外,阻挡台阶部42基本放置在与防转动突起84相同的线上,并且阻挡台阶44位于防转动突起84下方。如果阻挡台阶44位于防转动突起84下方,则活塞件30可以在阻挡台阶44的范围内转动并保持下降状态。
帽状件100固定在活塞件30的上表面上。帽状件100耦接到活塞件30的上表面从而防止位于活塞件30上的第二阀板70分离。当工人推压活塞件30时,工人的手与帽状件100接触。
如图1所示,侧面与帽状件100的下表面连接的阻挡凹槽部102形成在帽状件100的内周处。耦接到阻挡凹槽部102的阻挡突起部46形成在活塞件30的上部外周处。如果帽状件100位于活塞件30的上表面上,则阻挡突起部46位于阻挡凹槽部102的入口附近。如果转动帽状件100,则阻挡突起部46沿阻挡凹槽部102移动并且被固定到阻挡凹槽部102中,如图4所示。因此,帽状件100被固定到活塞件30。
此外,导引槽104形成在帽状件100的内部上表面处。导引槽104导引空气,从而将通过第二出口32排出的空气排除到外部。
如图1、图3和图6所示,导引槽104从位于第一接触部34上方的圆形槽106分叉并且延伸到帽状件100的边缘。
第一阀板60形成为具有与第二阀板70相同的形状,并且形成为圆板,该圆板的中心部分向上突起为凸形。位置对准突起62和72分别形成在第一阀板60和第二阀板70的下表面中心处。位置对准突起62和72分别被插入第一出口16和第二出口32中并且使第一阀板60和第二阀板70排成一列。
这里,第一阀板60和第二阀板70由薄橡胶材料制成,从而使得第一阀板60和第二阀板70分别与第一接触部14和第二接触部34紧密接触并且关闭和密封第一出口16和第二出口32。第一阀板60和第二阀板70的材料可以是能够与第一接触部14和第二接触部34紧密接触并且切断空气流的任何材料。
第一接触部14支撑弹性件50的下端,活塞件30的上端内表面支撑弹性件50的上端,从而使得弹力施加在活塞30移动远离第一接触部14的方向上。弹性件50是线圈弹簧,其直径沿向上方向越来越大。替代线圈弹簧,可以向活塞件施加弹力的任何部件都可以用作弹性件。
如图7所示,显示内容的存储时间的月显示部86和日显示部88形成在防分离板80处。指向月显示部86的月指针110和指向日显示部88的日指针112被安装在帽状件100处,从而可沿帽状件100的外周移动。
第一阀板按压单元120位于活塞件30中。如果活塞件30被推压并于是向一个方向转动,则第一阀板按压单元120物理地按压第一阀板60,从而与第一出口16紧密接触。
第一阀板按压单元120包括:位于容纳部12的第一接触部14上的支撑件130;可以沿向上或向下方向移动地放置在支撑件130中从而按压第一阀板60的按压杆140;从活塞件30的下表面突起并且与按压杆140接触的操作杆150;形成在按压杆140和操作杆150的端部处的凸轮部122和124,如果活塞件30转动预定范围,则所述凸轮部122和124使按压杆140向下移动。
支撑件130具有环形形状并且包括位于第一接触部14的边缘上的接收部132和形成在接收部132的上表面上并且具有圆柱形状的导引部134,该导引部134的直径小于接收部132的直径。导引槽136沿导引部134的长度方向形成在导引部134的内周处。
用于排出空气的多个排气孔138沿圆周方向形成在接收部132的上表面处,并且与多个突起23耦接的防转动槽139形成在接收部132的下部(参见图1),所述多个突起23以预定间距形成在第一接触部14的边缘处。突起23耦接到防转动槽139以后,支撑件130不能转动。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形成四个突起23和四个防转动槽139。四个突起23之一和四个防转动槽139之一具有与四个突起23中的其它突起和四个防转动槽139中的其它防转动槽不同的尺寸。这样的话,当将支撑件130放置在第一接触部14上时,支撑件130的每个点都可以总是位于相同位置。
此外,按压杆140包括:位于导引部134中的杆体146;以及形成在杆体146的下部处、位于接收部132中并且推压第一阀板60的推压部144。
插入导引槽136中的导引突起142形成在杆体146的外周。导引突起142插入导引槽136以后,按压杆140不转动并且可以沿支撑件130的长度方向沿直线移动。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形成四个导引槽136和四个导引突起142。四个导引槽136之一和四个导引突起142之一具有与四个导引槽136中的其它导引槽和四个导引突起142中的其它导引突起不同的尺寸。这样的话,当将按压杆140与支撑件130耦接时,形成在杆体146的上表面上的凸轮部122的突起和凹陷的每个点都可以位于相同位置。
凸轮部122和124包括形成在按压杆140的上表面上的第一突起和凹陷122以及形成在操作杆150的下表面上的第二突起和凹陷124。
第一突起和凹陷122包括:从按压杆140的上表面沿周向等距地突起为凸形的多个第一凸部122a;形成在多个第一凸部122a之间的多个第一凹部122b;以及位于第一凸部122a和第一凹部122b之间并且使第一凸部122a与第一凹部122b连接的第一斜面152。
第二突起和凹陷124形成为与第一突起和凹陷122相同的形状,并且包括面对第一凸部122a的第二凹部124b,面对第一凹部122b的第二凸部124a,以及位于第二凸部124a和第二凹部124b之间并且使第二凸部124a与第二凹部124b连接的第二斜面154。
在活塞件30不向下移动且不转动的状态中,即,活塞件30的平整表面部40面对防分离板80的防转动突起84,操作杆150的第二凸部124a面对按压杆140的第一凹部122b并且操作杆150的第二凹部124b面对按压杆140的第一凸部122a。因此,在抽动活塞件30时,操作杆150不向按压杆140施加力。
反之,如果活塞件30向下移动并转动,则操作杆150的第二凸部124a沿按压杆140的第一斜面152攀爬,从而按压按压杆140的第一凸部122a。
将详细描述根据上述示例性实施例的真空产生设备的操作。
图9至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真空产生设备的操作的剖视图。
如果向下推压帽状件100,如图9所示,则活塞件30向下移动到容纳部12中。此时,容纳部12中的空气通过第二排气孔32排出到外部。
就是说,如果推压活塞件30,则容纳部12的区域减小并且容纳部12中的空气被压缩。通过空气压力,第二阀板70与第二接触部34分离并且第二排气孔32打开。如果第二排气孔32开口,则在活塞件30和帽状件100之间排出容纳部12中的空气。排出的空气通过导引槽104排出到外部。
如果推压活塞件30,则按压杆140和操作杆150的凸轮部122和124互相耦接,而不需要互相施加力。就是说,操作杆150的第二凸部124a插入按压杆140的第一凹部122b中,并且按压杆140的第一凸部122a插入操作杆150的第二凹部124b中。
如果去除推压活塞件30的力,如图10所示,则活塞件30通过弹性件50的弹力向上移动,并且容纳部12中的压力变得小于真空容器的存储空间210(参见图12)的压力。然后,第一阀板70与第一接触部14分离,并且第一排气孔16打开。如果第一排气孔16打开,则真空容器的存储空间210中的空气通过第一排气孔16流入容纳部12。
如果通过重复上述过程在真空容器中充分产生真空,则推压且转动活塞件30,从而使得活塞件30的阻挡台阶44被防分离板80的防转动突起84阻挡,如图11所示。因此,保持活塞件30被推压。
如果活塞件30被防分离板80阻挡并且变为处于下降状态,则第一阀板按压单元按压第一阀板60,从而第一阀板60与第一接触部14紧密接触。如果这样做,则完全防止空气通过第一排气孔16流入真空容器。
将详细描述第一阀板按压单元的操作。如果活塞件30在下降之后转动,则阻挡台阶44被防转动突起84阻挡并且活塞件30保持处于下降状态。如果活塞件30转动,则,操作杆150的第二凸部124a与按压杆140的第一凹部122b分离并且沿第一斜面152攀爬。如果活塞件30完成转动,则按压杆140的第一凸部122a被按压。
此时,按压杆140不通过导引槽136和导引突起142转动而是沿支撑件130的长度方向向下移动。下降的按压杆140的按压部144物理按压第一阀板60,从而使得第一阀板60被按压在第一接触部14上。被按压的第一阀板60完全地关闭和密封第一出口16,从而使得空气不能流入真空容器。
活塞件30可以转动,直到阻挡台阶部42被防转动突起84阻挡。
将详细描述应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上述真空产生设备的真空容器。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真空容器的透视图;图13是图12所示真空释放设备的剖视图;以及图14是示出图12所示的真空释放设备的操作的剖视图。
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真空容器包括:具有用于存储内容的存储空间210的主体200;密封地覆盖主体200的盖10;以及安装在盖10处并且在存储空间210中产生真空的真空产生设备300。真空容器进一步包括安装在盖10处并且用于释放存储空间210的真空的真空释放设备400。
真空产生设备300的结构和操作基本与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上述真空产生设备的结构和操作相同。
真空释放设备400包括:推压杆230,其形成在盖10的侧部处,安装在具有进气孔222的容纳部220中,并且端部插入进气孔222中;密封件240,位于存储空间210中并且安装在推压杆230的端部,从而打开和关闭进气孔222;以及弹性件250,安装在推压杆230的外周处并且向推压杆230施加弹力,从而使得推压杆230的上表面远离容纳部220。
推压杆230位于容纳部220中并且可向上和向下移动。如果按压推压杆230,则推压杆230向下移动,并且密封件240朝向存储空间210的下表面移动。因此,进气孔222被打开。
推压杆230包括:位于其上部的推压部232;从推压部232向下延伸的杆部234;以及安装部236,形成在杆部234的端部处并且穿过进气孔222,从而使得安装部236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存储空间210中。
此外,空气导引238形成在推压杆230和容纳部220内表面之间。空气导引238形成在推压杆230的长度方向上并且将外部空气导引到存储空间210。
密封件240位于存储空间210中并且固定到安装部236。密封件240与容纳部220的下表面可以紧密接触或分离。如果密封件240与容纳部220的下表面紧密接触,则进气孔222被封闭。在此情形中,外部空气不能流入存储空间210。反之,存储空间210中的空气不能排除到外部。
弹性件250可以是线圈弹簧。弹性件250的上部由推压杆230支撑并且弹性件250的下部由容纳部220的下表面支撑,从而使得弹力沿远离容纳部220下表面的方向施加到推压部232。通过弹性件250的弹力,密封件240保持与容纳部220的下表面紧密接触。
将详细描述真空释放设备的操作。通过真空产生设备300在存储空间220中产生真空。如果推压杆230的推压部232被推压以便释放真空,则推压杆230向下移动并且弹性件250被压缩,如图14所示。
如果密封件240与容纳部220的下表面分离,则进气孔222与存储空间210通畅地连通。然后,外部空气通过进气孔222和形成在推压杆230处的空气导引238流入主体200的存储空间210。因此,释放存储空间的真空。此外,如果去除施加到推压部232的力,则弹性件250的弹力施加到推压杆230,并且推压部232远离容纳部220。因此,密封件240关闭和密封进气孔222.
尽管结合目前认为可实践的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实施例,相反是意在涵盖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改进和等价布置。

Claims (13)

1.一种真空产生设备,包括:
活塞件,能够沿直线移动地安置在形成在真空腔处并且具有第一出口的容纳部中,并且设置有第二出口;
弹性件,安置在所述活塞件内;
第一阀板,安置在所述容纳部中并且适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出口;
第二阀板,安置在所述活塞件处并且适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出口;
防分离板,安装在所述容纳部中并且防止所述活塞件分离;以及
第一阀板按压单元,安装在容纳部中,并且当所述活塞件下降并且被所述防分离板阻挡和固定到所述防分离板时,适于通过压迫所述第一阀板来关闭所述第一出口,
其中,所述第一阀板按压单元包括:
支撑件,安置在所述容纳部上并且具有竖直的中空内侧;
按压杆,位于所述支撑件中并且适于按压所述第一阀板;以及
操作杆,与所述活塞件连接,并且当所述活塞件下降并被所述防分离板阻挡和固定到所述防分离板时,适于按压所述按压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产生设备,其中,支撑件包括:
接收部,位于所述容纳部的下表面上并且在所述接收部的表面处具有至少一个排气孔;以及
导引部,与所述接收部连接,具有比所述接收部小的圆周,并且具有形成在所述导引部的内表面处的至少一个导引槽,
其中,插入所述导引槽的至少一个导引突起形成在所述按压杆的外周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产生设备,其中,阻挡槽形成在所述接收部处,并且插入所述阻挡槽的阻挡突起形成在所述容纳部的下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产生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阀板按压单元进一步包括形成在所述按压杆和所述操作杆的相对表面处的凸轮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产生设备,其中,所述凸轮部包括形成在所述按压杆处的第一突起和凹陷以及形成在所述操作杆处的第二突起和凹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真空产生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突起和凹陷包括以均匀距离安置的多个第一凸部,形成在所述第一凸部之间的多个第一凹部,以及将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一凹部连接的第一斜面,
所述第二突起和凹陷包括以均匀距离安置的多个第二凸部,形成在所述第二凸部之间的多个第二凹部,以及将所述第二凸部和所述第二凹部连接的第二斜面,并且
当所述活塞件下降并且被所述防分离板阻挡和固定到所述防分离板时,第二凸部按压所述第一凸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产生设备,其中,
所述活塞件穿过所述防分离板的内部孔,
至少一个平整表面部形成在所述活塞件的圆周处,阻挡台阶形成在所述活塞件的一侧,并且环部形成在所述活塞件的另一侧,
在所述活塞件的上升状态中对着所述平整表面的防转动突起形成在所述防分离板的内侧,
所述环部被所述防转动突起阻挡并且所述活塞件在所述上升状态中不能进一步上升,并且
当所述活塞件下降时,所述活塞件不被所述防转动突起阻挡并且能够转动,并且当所述活塞件在所述下降状态中转动时,所述阻挡台阶被所述防转动突起阻挡,从而保持所述活塞件的下降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产生设备,其中,插入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出口并且使所述第一阀板和所述第二阀板的位置对准的各个位置对准突起形成在所述第一阀板和所述第二阀板的每个表面上。
9.一种真空容器,包括安装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真空发生设备的盖,以及耦接到所述盖从而形成存储空间的主体。
10.一种真空容器,包括:
主体,具有存储空间;
盖,能够与所述主体耦接并且具有第一容纳部,其中使所述存储空间与外部连通的第一出口形成在所述第一容纳部;
活塞件,能够移动地安置在所述第一容纳部中并且设置有形成在所述活塞件中的第二出口;
弹性件,安置在所述活塞件中;
第一阀板,安置在所述第一容纳部中并且适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出口;
第二阀板,安置在所述活塞件处并且适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出口;
防分离板,安装在所述第一容纳部中并且防止所述活塞件分离;以及
第一阀板按压单元,安装在所述第一容纳部中,并且当所述活塞件下降并被所述防分离板阻挡和固定到所述防分离板时,适于通过压迫所述第一阀板来关闭所述第一出口,
其中,所述第一阀板按压单元包括:
支撑件,安置在所述容纳部上并且具有竖直开口的内侧;
按压杆,位于所述支撑件中并且适于按压所述第一阀板;
操作杆,与所述活塞件连接,并且当所述活塞件下降并且被所述防分离板阻挡和固定到所述防分离板时,适于按压所述按压杆;以及
凸轮部,形成在所述按压杆和所述操作杆的相对表面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真空容器,其中,当所述活塞件下降并且被所述防分离板阻挡和固定到所述防分离板时,所述操作杆的最高的凸轮部按压所述按压杆的最高的凸轮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真空容器,进一步包括真空释放设备,该真空释放设备安装在形成在所述盖处的第二容纳部处并且释放所述存储空间的真空,
其中,当沿朝向所述存储空间的方向推压所述真空释放设备时,存在于所述存储空间的外侧的空气被供应到所述存储空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真空容器,其中,进气孔形成在所述第二容纳部的下表面处,
其中,所述真空释放设备包括:
推压杆,安置在所述第二容纳部中并且能够竖直地移动;
密封件,与所述推压杆连接,位于所述存储空间中,并且密封所述进气孔;
弹性件,安装在所述推压杆的圆周处并且向所述推压杆施加远离所述存储空间的弹力。
CN201080065485.2A 2010-01-15 2010-08-05 真空产生设备及设置在真空产生设备中的真空容器 Active CN1030972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0-0004043 2010-01-15
KR1020100004043 2010-01-15
PCT/KR2010/005139 WO2011087196A1 (ko) 2010-01-15 2010-08-05 진공 발생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진공 용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97259A CN103097259A (zh) 2013-05-08
CN103097259B true CN103097259B (zh) 2014-12-10

Family

ID=44304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65485.2A Active CN103097259B (zh) 2010-01-15 2010-08-05 真空产生设备及设置在真空产生设备中的真空容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096365B2 (zh)
CN (1) CN103097259B (zh)
WO (1) WO201108719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45242B2 (en) * 2013-07-02 2015-09-29 Jui-Te Wang Airtight storage container
KR101448829B1 (ko) * 2013-07-15 2014-10-13 강성일 내용물 배출펌프
CN103708118B (zh) * 2014-01-06 2015-12-02 温州拓然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真空罐
CN204310203U (zh) * 2014-06-05 2015-05-06 罗成 一种按钮式密封盒的盒盖和按钮式密封盒
GB2534626B (en) * 2015-01-29 2017-08-16 Wang Jui-Te Airtight storage container
CN106865017A (zh) * 2017-04-24 2017-06-20 珠海先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真空储物罐
WO2018209046A1 (en) 2017-05-10 2018-11-15 Washington University Snapshot photoacoustic photography using an ergodic relay
CN107651318A (zh) * 2017-09-28 2018-02-02 珠海德豪润达电气有限公司 抽真空杯盖、抽真空杯及抽真空搅拌/粉碎杯
US10676252B2 (en) * 2017-12-21 2020-06-09 Helen Of Troy Limited Container with sealable lid
US10722427B2 (en) * 2018-03-29 2020-07-28 Simon Charles Cantor Hermetically sealable case for medical device and medicine
CN108557246A (zh) * 2018-04-28 2018-09-21 武义万博塑业有限公司 一种可将杯体抽真空的杯盖
WO2020037082A1 (en) 2018-08-14 2020-02-20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ultifocal photoacoustic microscopy through an ergodic relay
US11592652B2 (en) 2018-09-04 2023-02-28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nhanced-resolution infrared photoacoustic microscopy and spectroscopy
US11986269B2 (en) 2019-11-05 2024-05-21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patiotemporal antialiasing in photoacoustic computed tomography
CN113633082B (zh) * 2021-07-14 2022-12-09 广州理工学院 一种饭盒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23968A (en) * 1988-08-25 1989-04-25 Handzlik Walter A Closure for carbonated beverage container with integral pump mechanism
JP2620147B2 (ja) 1989-12-29 1997-06-11 加藤産業 株式会社 減圧容器
US5390809A (en) * 1993-10-21 1995-02-21 Lin; Shui C. Vacuum container
US5564480A (en) * 1995-02-24 1996-10-15 Chen; Chen-Hai Vacuum canister
KR0116509Y1 (ko) * 1995-04-20 1998-04-23 김기정 음료수의 맛을 보존하는 공기압축식 뚜껑
GB2316452A (en) * 1996-08-14 1998-02-25 Lu Li An Air-exhausting cap assembly for a container
US5651470A (en) * 1996-08-26 1997-07-29 Wu; Benemon Vacuum container
CN2316275Y (zh) * 1997-07-15 1999-04-28 尹维振 可目测检视真空状态的密封罐
CN2343110Y (zh) * 1998-01-05 1999-10-13 源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振动式真空罐密封盖盘
US5992666A (en) * 1998-01-21 1999-11-30 Wu; Mao Sheng Sealing cap for a vacuum seal container
US6375024B1 (en) * 1999-08-19 2002-04-23 Yoon Sik Park Vacuum apparatus for forming a vacuum in a container
US6044756A (en) * 1999-08-27 2000-04-04 Chang; Kun Sheng Vacuum pot capable of showing vacuum status
US6644489B2 (en) * 2002-03-27 2003-11-11 Tai-In Chang Container assembly having a cover cap provided with a pump member to pump out air from a container
KR100429069B1 (ko) * 2003-02-11 2004-04-29 권만현 식품 보존용 진공 용기
US6994227B2 (en) * 2003-02-11 2006-02-07 Man-Hyun Kwon vacuum container to preserve food
CN1328128C (zh) * 2003-07-09 2007-07-25 权万铉 保存食物用的真空容器
DE202005002603U1 (de) * 2005-02-18 2005-05-19 Tsai, Mao-Shan Ventilvorrichtung für Vakuumflaschen
ITPN20050024A1 (it) 2005-04-20 2006-10-21 Errebi Srl Contenitore di alimenti in atmosfera rarefatta
US20070199615A1 (en) 2006-02-28 2007-08-30 Bob Larimer Vessel stopper with a pressure indicator
CN101337610B (zh) * 2007-07-06 2011-10-26 杨益民 抽真空食品保鲜盒
CN101412457B (zh) * 2007-10-19 2010-06-02 谢国金 真空保鲜外罩
CN201102733Y (zh) * 2007-11-14 2008-08-20 肖凯锋 弹压式真空罐
CN101492111B (zh) * 2009-02-28 2010-08-11 宋旭彬 一种真空储物容器及其盖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087196A1 (ko) 2011-07-21
US9096365B2 (en) 2015-08-04
CN103097259A (zh) 2013-05-08
US20130146500A1 (en) 2013-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97259B (zh) 真空产生设备及设置在真空产生设备中的真空容器
US20200154915A1 (en) Beverage Receptacle and Valve for Injection-Via-Bottom Beverage Receptacle
KR100969703B1 (ko) 진공펌프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진공용기
EP3480130A1 (en) Discharge container
JP3194876U (ja) 真空保存容器
CN105829213A (zh) 真空瓶密封装置
CN103796548A (zh) 抽吸式化妆品容器
KR20210041771A (ko) 내부 가스 배출이 용이한 컵뚜껑
KR20130025932A (ko) 내부압력 자동배출 기능을 갖춘 식품용기용 밀폐뚜껑
US20170073125A1 (en) Container and method for preserving air-sensitive materials
KR20040007284A (ko) 식품 보존용 진공 용기
KR101855691B1 (ko) 소형 산소카트리지의 파열막 밀봉구조
CN106617618A (zh) 简易型气垫粉盒
KR101400783B1 (ko) 내부압력 배출과 부압형성 기능을 갖춘 식품보관용기용 밀폐뚜껑
KR101445641B1 (ko) 내부압력 배출과 부압형성 기능을 갖춘 식품보관용기용 밀폐뚜껑
KR101409575B1 (ko) 식품보관용기용 가압식 밀폐뚜껑
JP7385730B2 (ja) 真空バルブを有する食品真空保管容器用マルチプッシュボタン
KR200479136Y1 (ko) 체크 밸브 구조를 갖는 이중 용기
KR20110037611A (ko) 밀폐가 용이한 진공 용기 뚜껑
CN206342087U (zh) 简易型气垫粉盒
KR200451620Y1 (ko) 체크 밸브
KR20170076176A (ko) 부압 형성이 가능한 식품보관용기
CN203793935U (zh) 一种能抽真空的盒子
KR101468331B1 (ko) 가압주출식 액체 용기
CN106742606B (zh) 一种花茶包装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206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after: Daeil Advanced Materials Co., 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before: Jin Rongg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