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95634B - 通讯参数检测的方法与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讯参数检测的方法与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95634B
CN103095634B CN201110372984.2A CN201110372984A CN103095634B CN 103095634 B CN103095634 B CN 103095634B CN 201110372984 A CN201110372984 A CN 201110372984A CN 103095634 B CN103095634 B CN 1030956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peak value
period
autocorrelation
communication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7298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95634A (zh
Inventor
魏逢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diaTek Inc
MStar Semiconductor Inc Taiwan
Original Assignee
MStar Software R&D Shenzhen Ltd
MStar Semiconductor Inc Taiw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Star Software R&D Shenzhen Ltd, MStar Semiconductor Inc Taiwan filed Critical MStar Software R&D Shenzhen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37298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9563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956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956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956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956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通讯参数检测的方法与相关装置,检测通讯信号中循环讯息的保护时段长短,包括:于通讯信号的自相关信号中搜寻峰值,为每一循环讯息提供一峰值,并将两相邻的峰值间的时间差归类至直方统计的多个区间之一,以依据直方统计的结果决定保护时段的长短;再者,找出一峰值时,依据自相关信号于一均值统计时段中的平均提供一信号平均,比较峰值与信号平均间的比值是否已大于一临界值,据以检测通讯信号中是否携载有效信息。

Description

通讯参数检测的方法与相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通讯参数检测的方法与相关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基于直方统计检测保护时段长短并可检测通讯信号是否携载有效信息的通讯参数检测方法与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各种不同的通讯系统已经被广泛利用,尤其是无线通讯系统,例如说是基于正交分频多工(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技术的无线通讯系统。举例而言,IEEE 802.11a的无线区域网络标准、IEEE 802.16无线都会型网络标准以及欧洲发展的无线数字视讯广播(DVB,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标准,都采用了正交分频多工的技术。
在正交分频多工的无线通讯系统中,当发射端要发出一射频通讯信号以传输或广播信息时,会先针对待传输(或待广播)的信息进行编码与星座图(constellation)映射,以将信息携载于一列正交载波的复数(complex)频域系数上;等效上,也就是对编码映射后的待传输信息进行复数的反频域转换(例如反快速傅立叶转换,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以形成一基频通讯信号中的符元(symbol)。为了抵抗无线传输环境下因多重路径传输导致的符元交互干扰(ISI,Inter-SymbolInterference),在基频通讯信号的每两个符元间会进一步插入一保护时段。各保护时段中会填入循环讯息,例如说是循环字首(CP,Cyclic Prefix)。在某一符元前的循环字首重复该符元的最后一部份,也就是在该符元最后将一段长短等于保护时段的一部分重复填入至保护时段,以作为该符元前缀的循环字首。而加入循环讯息后的基频通讯信号就可被升频转换为射频通讯信号,再转换为类比无线信号,以无线电波的形式发送出去。
对应地,在正交分频多工的无线通讯系统中,当接收端接收到发送端的类比无线信号后,可先将类比无线信号降频转换/取样为数字离散的基频通讯信号,由基频通讯信号中去除循环讯息,进行复数的频域转换(例如快速傅立叶转换,FastFourier Transform),再进行星座图的反映射与解码,如此就能取得通讯信号中携载的信息。
为了因应不同的无线通讯环境,正交分频多工的无线通讯系统会运用不同模式的通讯信号。在不同模式的通讯信号中,间隔于两相邻循环讯息间的时间长短不同;再者,即使在同一模式的通讯信号中,保护时段的时间长短也是由发射端在多种可能的候选保护时距中择一选出的。
举例而言,通讯信号可以有2K、4K与8K等模式;在2K模式下,两相邻循环讯息间所间隔的时间(以下称为第一时段L1)涵盖通讯信号中的2048个取样点;类似地,4K与8K模式下,第一时段分别涵盖4096与8192个取样点。在同一模式下,保护时段的时间长短(以下称为第二时段L2)则可以是第一时段L1的1/32、1/16、1/8与1/4。换言之,发射端可由L1/32、L1/16、L1/8与L1/4等候选保护时距中选择其中之一,据以设定保护时段的长短。
由于发射端不会将其所使用的模式与保护时段长短明确告知接收端,接收端必须依据接收到的通讯信号自行进行通讯参数的盲测(blind test),以检测通讯信号的模式与保护时段的长短。依据通讯信号的模式与保护时段长短,接收端才能正确地去除循环讯息并进行频域转换,也才能正确地取得通讯信号中的信息。
在传统的通讯参数检测技术中,接收端会针对所有模式下所有的候选保护时距穷尽地逐一测试通讯信号是否符合其中之一。换言之,若通讯系统有N_of_mode种模式,各模式下有N_of_GI种候选保护时距,则传统技术会对通讯信号进行N_of_mode*N_of_GI种测试,以确定通讯信号所使用的模式与保护时段长短。然而,这种穷尽测试也使传统技术需耗费较多时间才能完成通讯参数检测,不利于通讯效率的提升。
再者,当发射端未将任何有意义、有效的信息携载于通讯信号时,接收端接收到的通讯信号中只有杂讯;此时,接收端必须能分辨出通讯信号不存在任何有效信息。然而,在传统技术中,有效信息的检测无法和通讯参数检测一并进行;传统技术需等到通讯参数检测后,才能依据频域转换、反映射与解码所得的信息判断出这些信息为无意义的信息。由此可知,传统技术无法快速地判断通讯信号是否有效。
发明内容
为克服传统技术的缺点,本发明提出通讯参数检测的方法与相关装置,应用于一通讯信号(如基频通讯信号);通讯信号中有多笔循序排列的循环讯息,各循环讯息维持的时间为一保护时段(guard interval)。本发明技术可快速地检测保护时段的长短,还能一并检测通讯信号中是否携载有意义、有效的信息。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通讯参数检测的方法,包括:依据通讯信号提供一自相关信号;于自相关信号中进行峰值搜寻,据以替每一循环讯息提供一对应的峰值;进行一直方(histogram)统计,将两相邻峰值间的时间差归类至多个区间(bin)的其中之一,以依据直方统计的结果决定保护时段的长短。
当计算自相关信号时,可依据候选保护时距中最短的候选保护时距提供自相关信号。举例而言,当提供自相关信号时,可包括以下操作:将通讯信号延迟一延迟时段以形成(提供)一延迟信号,依据候选保护时距中最短的候选保护时距设定一累计时段,并于累计时段中累计(累加)通讯信号与延迟信号的乘积。再者,延迟时段的时间长短可以是依据第一时段设定的;举例而言,延迟时段可以等于某一模式下的第一时段L1。
当在自相关信号中进行峰值搜寻时,可以包括下列操作:将自相关信号的一当前值与该峰值相比,若当前值大于该峰值,则以当前值更新该峰值;反之,则使该峰值维持不变;若该峰值维持不变的时间已大于一峰值统计时段,则触发一峰值旗标。峰值统计时段可以是依据第一时段设定的,使峰值统计时段小于延迟时段。
在进行直方统计时,依据候选保护时距的个数设定区间的个数,使各区间的范围分别对应各候选保护时距。若多数的峰值间时间差被归类于某一区间,则通讯信号使用的保护时段长短即等于该区间对应的候选保护时距。
再者,当峰值旗标被触发时而取得一峰值时,可依据自相关信号于一均值统计时段中的平均提供一信号平均,并比较该峰值与信号平均间的比值是否已大于一临界值,据以检测通讯信号中是否携载有效信息。若比值已大于临界值,可判断通讯信号中的确携载了有效信息。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讯参数检测的装置,包括一自相关计算器、一峰值搜寻器、一直方统计模块与一比例计算器。自相关计算器(correlator)依据通讯信号提供一自相关信号。峰值搜寻器耦接自相关计算器,并于自相关信号中进行峰值搜寻,据以替每一循环讯息提供一对应的峰值。直方统计模块耦接峰值搜寻器,进行一直方统计,将两相邻峰值间的时间差归类至多个区间的其中之一,使本发明装置得以依据直方统计的结果决定保护时段的长短。比例计算器耦接峰值搜寻器;当峰值旗标被触发后,比例计算器依据自相关信号于一均值统计时段中的平均提供一信号平均,并比较峰值与信号平均间的比值是否已大于一临界值,藉以检测通讯信号中是否携载有效信息。
为了对本发明之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一通讯信号的时序。
图2示意的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装置。
图3示意的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流程。
图4至图6绘示的是依据图2与图3实施例进行相关运作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装置
12:自相关计算器
14:峰值搜寻器
16:直方统计模块
18:比例计算器
20:直方统计结果
100:流程
102-112:步骤
x(.)、corr(.):信号
CP[.]、D[.]:区段
L1-L3、L2a-L2b、L3[.]:时段
xa(.)、xb(.):时序
peak[j]:峰值
peak_valid:旗标
PW[.]:突起部位
A0-A1:数值
corr_a(.)、corr_b(.):波形
THr:临界值
THp:基准值
Npv:峰值统计时段
L1d:延迟时段
Ng:累计时段
Nm:均值统计时段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其所示意的是一信号x(n)的时序。信号x(n)可以是一通讯信号,例如是无线通讯系统中于接收端内的基频通讯信号。信号x(n)中有多个依序排列的区段,图1中以区段CP[j-1]、D[j-1]、CP[j]、D[j]、CP[j+1]与D[j+1]等作为代表。其中,区段D[j-1]、D[j]与D[j+1]等区段为信息区段,携载有发射端欲传输的信息;而区段D[j-1]、D[j]与D[j+1]之前的区段CP[j-1]、CP[j]与CP[j+1]则为循环讯息区段,即信息区段前缀的循环讯息(循环字首),分别对应区段D[j-1]、D[j]与D[j+1]。各循环讯息区段CP[j]与各信息区段D[j]交错排列;也就是说,信息区段D[j]排列在两相邻循环讯息区段CP[j]与CP[j+1]间,循环讯息区段CP[j]则排列在两相邻信息区段D[j-1]与D[j]之间。循环讯息区段CP[j]维持的时间即为相邻信息区段D[j-1]与D[j]间的保护时段(Guard Interval)。
各信息区段D[j-1]、D[j]与D[j+1]的长度一致,均等于时段L1(即第一时段);各循环讯息区段CP[j-1]、CP[j]与CP[j+1]的时间长度(即保护时段)亦一致等于时段L2(第二时段)。时段L1与L2的长短可以用信号取样的个数来表示。举例而言,循环讯息区段CP[j]中可以包括有L2个信号取样x(n0+1)至x(n0+L2),对应的数据区段D[j]中则涵盖L1个信号取样x(n0+L2+1)至x(n0+L2+L1)。由于各区段CP[j]与D[j]交错排列,故相邻两循环讯息区段CP[j-1]与CP[j](图1)、相邻两信息区段D[j-1]与D[j]间皆相隔时段(L1+L2);举例而言,区段D[j]中的各信号取样x(n0+L2+1)至x(n0+L2+L1)会与区段D[j-1]中的各信号取样x(n0-L1+1)至x(n0)分别间隔(L1+L2)个信号取样。
在数据区段D[j]前缀的循环讯息区段CP[j]中,重复数据区段D[j]的最后L2个信号取样;也就是说,区段CP[j]中的L2个信号取样x(n0+1)至x(n0+L2)分别等于区段D[j]中最后L2个信号取样x(n0+L1+1)至x(n0+L2+L1)。
如前所述,时段L1的长短与发射端选用的无线通讯模式有关,举例而言,在2K与4K模式下,时段L1可以分别为2048与4096。时段L2(即保护时段)的长短则是由发射端于多个可能的候选保护时距中择一选出。举例而言,候选保护时距可以是时段L1/32、L1/16、L1/8或L1/4的其中之一。即使时段L1固定,但只要选用不同长短的时段L2,信号x(n)的时序也会有所改变。
在图1中,时序xa(n)与xb(n)即示意信号x(n)的两种可能的时序,分别对应较短与较长的时段L2;在时序xa(n)中,时段L2被设定为一较短的时段L2a,故各循环讯息区段CP[j]也较短。相对地,在时序xb(n)中,时段L2被选定为一较长的时段L2b,而各循环讯息区段CP[j]也较长。
由于发射端不会将其选出的保护时段长短明确告知接收端,故接收端在解读信号x(n)前,必须先从信号x(n)中检测出时段L2的长短。
请参考图2至图6。图2示意的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装置10,图3示意的则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流程100。装置10可以整合于接收端中,依据流程100运作,以在图1通讯信号x(n)中检测出保护时段L2的长短,并可一并检测信号x(n)中是否含有有效信息。图4至图6则是以图2与图3中相关信号的波形时序来举例示意本发明技术的运作。
如图2所示,装置10中设有一自相关计算器12、一峰值搜寻器14、一直方统计模块16与一比例计算器18。其中,峰值搜寻器14耦接于自相关计算器12、直方统计模块16与比例计算器18之间。自相关计算器12、峰值搜寻器14、直方统计模块16与比例计算器18的运作可用流程100来说明。如图3所示,流程100的主要步骤可说明如下。
步骤102:设定一延迟时段L1d之值,自相关计算器12依据信号x(n)提供一信号corr(n),此一信号corr(n)即为信号x(n)的自相关信号。图2亦示意了信号corr(n)的定义实施例;自相关计算器12将信号x(n)延迟该延迟时段L1d以提供一延迟信号x(n-L1)*,并依据候选保护时距中最短的候选保护时距设定一累计时段Ng,以在累计时段Ng中累计信号x(n)与信号x(n-L1d)*的乘积,据此计算corr(n)的值。一种实施例中,信号x(n)可以是由一同相(in-phase)信号与一正交相(quadrature-phase)信号所合成的,故可表示为一复数信号,同相信号与正交相信号就分别对应此复数信号的实部与虚部。而延迟信号x(n-L1d)*则是将信号x(n)延迟后取其共轭(conjugate)所形成的。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累计时段Ng可以等于各候选保护时距中最短的。举例而言,若候选保护时距为L1/32、L1/16、L1/8与L1/4,则累计时段Ng可以等于时段L1/32。
图4则示意了信号corr(n)的(绝对值)波形。在信号x(n)中,由于区段D[j]的最后L2个信号取样等于区段CP[j]的信号取样,且区段D[j]的时间长短为时段L1,故在针对区段D[j]的最后L2个信号取样计算信号corr(n)的数值时,若延迟时段L1d等于发射端选用的时段L1,信号corr(n)便会因高度自相关形成高数值的突起部位PW[j],如图4所示;同理,信号corr(n)中也会有突起部位PW[j-1]及PW[j+1],分别对应区段CP[j-1]、D[j-1]与CP[j+1]、D[j+1]。相对地,在针对信号x(n)中的其他时标n计算信号corr(n)之值时,信号corr(n)就会维持一低度自相关的低数值A0。若延迟时段L1d不等于时段L1,信号corr(n)也会持续维持低度自相关的低数值。换言之,延迟时段L1d也可视为一预测值,预测时段L1的时间长短。故在设定延迟时段L1d时,其时间长短可以等于某一模式下的时段L1。
如图4所示,若延迟时段L1d等于发射端选用的时段L1,突起部位PW[j]中的信号corr(n)便会在信号取样corr(n1+L1+1)至corr(n1+L1+Ng-1)间渐增,在信号取样corr(n1+L1+Ng)至corr(n1+L1+L2)间达到并维持于一数值A1的峰值,并在信号取样corr(n1+L1+L2+1)至corr(n1+L1+L2+Ng-1)间渐减。由于相邻两循环讯息区段CP[j-1]与CP[j](图1)、相邻两信息区段D[j-1]与D[j]间皆相隔时段(L1+L2),故相邻两突起部位PW[j-1]与PW[j]亦间隔时段(L1+L2),而时段(L1+L2)可定义为时段L3,如图4所绘示。举例而言,突起部位PW[j]在信号取样corr(n1+L1+Ng)至corr(n1+L1+L2)间为峰值,突起部位PW[j-1]则在信号取样corr(n1-L2+Ng)至corr(n1)间为峰值。
由图4可知,相邻突起部位间的间隔会反映出时段L2的长短;对于不同的时段L2,信号corr(n)也会呈现不同的波形。在图4中,波形corr_a(n)与corr_b(n)即分别对应于不同长短的时段L2。若发射端选用的时段L2等于信号corr(n)的累计时段Ng(图2),信号corr(n)会呈现为波形corr_a(n),相邻突起部份间所间隔的时段L3较短;相对地,若时段L2大于累计时段Ng(累计时段Ng可以等于各候选保护时距中最短的),信号corr(n)则呈现为波形corr_b(n),相邻突起部份之间的时段L3较长。因此,本发明即是要在信号corr(n)中以峰值搜寻定位出各个突起部份,通过相邻峰值间所间隔的时段L3来测定时段L2的长短。
步骤104:峰值搜寻器14针对信号corr(n)进行峰值搜寻。由于通讯信号x(n)会受杂讯、通讯频道衰落及/或多重路径干扰等非理想因素影响,信号x(n)的自相关信号corr(n)也会连带受影响,其波形可由图4示意。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峰值搜寻器14的操作可说明如下。峰值搜寻器14会针对不同的时标n依序比较信号corr(n)是否已大于一基准值THp;若是,便可开始进行峰值搜寻,其包括:将信号corr(n)在时标n的当前值与一暂存的峰值相比,若当前值大于该峰值,则以当前值更新该峰值;反之,则使该峰值维持不变。若该峰值维持不变的时间已大于一峰值统计时段Npv,峰值搜寻器14便可触发一旗标peak_valid以作为一峰值旗标。。
以图4为例来说明,若信号corr(n)在时标nt[j-1]时的信号取样corr(nt[j-1])大于基准值THp,峰值搜寻器14便可由时标nt[j-1]之后开始进行峰值搜寻。峰值搜寻器14可先将时标nt[j-1]的信号取样corr(nt[j-1])暂存为一峰值,并对时标nt[j-1]之后的次一时标(nt[j-1]+1)检查信号取样corr(nt[j-1]+1)之值(当前值)是否大于暂存的峰值corr(nt[j-1]);若是,则将峰值更新为信号取样corr(nt[j-1]+1)之值;反之,则将暂存的峰值维持为信号取样corr(nt[j-1])之值。
假设暂存的峰值在时标np[j-1]之后即维持为信号取样corr(np[j-1])之值,且此峰值维持不变的时间已大于峰值统计时段Npv,则峰值搜寻器14可在时标nv[j-1]=(np[j-1]+Npv)时触发旗标peak_valid,代表峰值搜寻器14已经为突起部位PW[j-1]搜寻到一峰值peak[j-1],其数值即等于时标np[j-1]时的信号取样corr(np[j-1]),对应区段CP[j-1]中的循环讯息。
在时标nv[j-1]触发旗标peak_valid之后,峰值搜寻器14可将峰值与旗标peak_valid重设,以针对时标nv[j-1]之后的时标n重新开始比较信号取样corr(n)是否大于基准值THp,并重新开始搜寻次一峰值。举例而言,在时标nv[j-1]之后,当峰值搜寻器14在时标nt[j]之后发现信号取样corr(nt[j])之值已经大于基准值THp,就可开始进行另一回合的峰值搜寻。在等待时段Npv后,若峰值搜寻器14确认时标np[j]的信号取样corr(np[j])维持为峰值,就可在时标nv[j]=(np[j]+Npv)时再度触发旗标peak_valid,代表峰值搜寻器14已经为突起部位PW[j]搜寻到峰值peak[j],其数值即等于时标np[j]时的信号取样corr(np[j]),对应区段CP[j]中的循环讯息。
在进行峰值搜寻时,峰值统计时段Npv可以是一定值常数,其时间长短(其所涵盖的信号取样个数)可依据延迟时段L1d(即时段L1的预测值)设定,使峰值统计时段Npv小于时段L1d。举例而言,峰值统计时段Npv可以等于时段L1d*(3/4)。
比对旗标peak_valid在相邻两次触发间所间隔的时段L3[j]=(nv[j]-nv[j-1]),便可作为时段L3=(L1+L2)的一个估计值。由于信号corr(n)会受非理想因素影响,时段L3[j]不一定会等于真正的时段L3;不过,流程100可将步骤104重复预设数目次,以针对多个循环讯息分别提供多个对应的时段L3[j],为时段L3提供多个估计值,并继续进行至步骤106。
步骤106:直方统计模块16针对时段L3[j]进行直方统计,并提供一直方统计结果20,如图6所示。直方统计模块16将两相邻峰值间的时间差(np[j]-np[j-1])(或是(nv[j]-nv[j-1]),即时段L3[j])归类至多个区间H[1]至H[M]的其中之一,使装置10得以依据直方统计的结果决定保护时段L2的长短。直方统计模块16可以依据候选保护时距的个数设定区间的个数,并使多个区间的范围分别对应多个候选保护时距。
一实施例中,M个区间H[1]至H[M]可以对应M个候选保护时距;这M个候选保护时距由小到大依序为L2c[1]至L2c[M](即L2c[m-1]<L2c[m],m=2至M),分别对应区间H[1]至H[M]。也就是说,区间H[m]的范围对应候选保护时距L2c[m]。举例而言,若m大于1且小于M,则区间H[m]的范围可由时段(L2c[m-1]+L2c[m])/2与(L2c[m]+L2c[m+1])/2界定;若时段L3[j]与延迟时段L1d(步骤102)的差异(L3[j]-L1d)落在时段(L2c[m-1]+L2c[m])/2与(L2c[m]+L2c[m+1])/2之间,就可在区间H[m]中增加一累计次数。对于区间H[1]与H[M],则可依据时段(L2c[1]+L2c[2])/2与(L2c[M-1]+L2c[M])/2分别设定其区间范围的上限与下限。
一实施例中,无线通讯系统有4个候选保护时距L2c[1]至L2c[4](即M=4),分别等于L1/32、L1/16、L1/8与L1/4。因此,进行直方统计,也会有4个区间H[1]至H[4]。
步骤108:在将多个时段(如时段L3[j-1]与L3[j])归类至各区间H[1]至H[M]后,即可得到直方统计结果20,而本发明装置10即可依据直方统计结果20决定保护时段L2的长短。举例而言,若在某一区间H[m0]中累计次数最多,则发射端选用的保护时段L2就等于候选保护时距L2c[m0]。如此,接收端就能检测出保护时段L2的长短,达成通讯参数盲测的目的。
在步骤106的另一种实施例中,本发明可将步骤104重复进行所得到多笔时段L3[j]进行平均,得到一平均时段L3_mean(未图示)。然后,再于步骤108中将此平均时段L3_mean归类于区间H[1]至H[M]的其中之一;若此平均时段L3_mean与延迟时段L1d的时间差落在某一区间H[m0],则可判断发射端选用的保护时段L2等于候选保护时距L2c[m0]。如此,同样可以达成通讯参数盲测的目的。
步骤110:当峰值搜寻器14在步骤104中的时标nv[j]触发旗标peak_valid时,比例计算器18亦会被触发而记录一信号平均mean[j],如图5所示。以时标nv[j]为准,比例计算器18会依据信号corr(n)于一均值统计时段Nm中的平均提供一信号平均mean[j]。一实施例中,信号平均mean[j]={corr(nv[j]-Nm+1)+corr(nv[j]-Nm+2)+...+corr(nv[j])}/Nm。均值统计时段Nm可以是一定值常数,其数值可以小于峰值统计时段Npv。举例而言,均值统计时段Nm可以等于时段L1d/2。针对时标nv[j]得出峰值peak(nv[j])(步骤104)与信号平均mean[j]后,比例计算器18会进一步计算峰值peak[j]与信号平均mean[j]间的比值peak[j]/mean[j]。
步骤112:比例计算器18比较比值peak[j]/mean[j]是否大于一临界值THr,藉以检测信号x(n)中是否携载有效信息。若比值peak[j]/mean[j]大于临界值THr,代表信号x(n)中已携载有效信息,比例计算器18可用适当的旗标(未图示)来反映有效信息的存在。相对地,若峰值peak[j]与信号平均mean[j]十分接近而使两者间的比值peak[j]/mean[j]小于临界值THr,则代表信号x(n)中均为无意义的杂讯。如此,就能在检测时段L2时一并检测信号x(n)中是否携载有效(有意义)的信息。临界值THr的数值大小可依据无线通讯系统的特性(如其运作的环境等等)来设定。
由于步骤104可重复进行而得到多组峰值peak[j]与信号均值mean[j],故在进行步骤110时可针对多笔比值peak[j]/mean[j]进行统计,以依据统计结果判断有效信息是否存在。举例而言,可将多笔比值peak[j]/mean[j]平均后依据此平均是否大于临界值THr以判断有效信息是否存在。或者,也可针对多笔比值peak[j]/mean[j]进行直方统计,若多数个比值peak[j]/mean[j]均大于临界值THr而仅有少数个比值peak[j]/mean[j]小于临界值THr,亦可判定信号x(n)中的确携载有效信息。
在步骤102中,会先设定延迟时段L1d之值,以依据信号x(n)取得自相关信号corr(n)。若延迟时段L1d与发射端选用的时段L1不相符,则在步骤110中得出的比值peak[j]/mean[j]也会小于临界值THr。此时,便可以将延迟时段L1d更新为另一模式下的时段L1,并依据更新后的延迟时段L1d重新进行流程100的步骤102至112;在重新进行步骤112时,若比值peak[j]/mean[j]已大于临界值THr,更新后的延迟时段L1d就等于发射端选用的时段L1。藉此,本发明装置10就能检测出时段L1的长短,且时段L2的长短也能一并得知。若装置10对发射端可能选用的各种时段L1进行重复流程100后发现比值peak[j]/mean[j]始终小于临界值THr,信号x(n)中就确实没有携载有效信息。
在步骤106中,本发明利用直方统计来检测时段L2的长短。由于信号corr(n)会受非理想因素影响,时段L3[j]不一定会等于真正的时段L3;举例而言,多笔时段L3[j]可能以相近的偏移量偏移时段L3,例如说时段L3[j-1]=(L3+L_shift_a),L3[j]=(L3+L_shift_b),且偏移量L_shift_a近于L_shift_b。在此情形下,若将多笔时段L3[j]平均,平均的结果也会偏移时段L3,进而影响时段L2的正确检测。不过,由于直方统计可显示多笔时段L3[j]的累计次数分布趋势,故本发明可有效减抑非理想因素的影响,因为累计次数分布趋势不受相近偏移量的影响。举例而言,若多笔时段L3[j]中的大多数笔皆累计在同一个区间中,即使对所有时段L3[j]皆加上相同程度的偏移,这大多数笔时段L3[j]还是会群集于同一个区间中。
在图2中,本发明装置10可整合于通讯处理器(如基频处理晶片)中,自相关计算器12、峰值搜寻器14、直方统计模块16与比例计算器可分别用软体、硬体、韧体或此三者的任意集合来加以实现。
由步骤102至108可知,本发明只需由步骤102至108进行一次,就可检测出时段L2的长短,不需针对不同的候选保护时距重复进行。因此,相较于传统技术,本发明能够更快速正确地完成通讯参数的盲测,还能一并检测通讯信号中是否携载有效信息,以提升通讯的整体效能。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16)

1.一种通讯参数检测的方法,应用于一通讯信号,该通讯信号中有多笔循序排列的循环讯息,每一该循环讯息维持的时间为一保护时段,该通讯参数检测的方法检测该保护时段的长短,其中该保护时段的长短由多个候选保护时距中选出,该通讯参数检测的方法包含:
依据该通讯信号提供一自相关信号,其中以该些候选保护时距中最短的候选保护时距作为该自相关信号的累计时段;
于该自相关信号中进行峰值搜寻,据以替每一该循环讯息提供一对应的峰值;
进行一直方统计,将该些峰值中两相邻峰值间的时间差归类至多个区间的其中之一;以及
依据该直方统计的结果决定该保护时段的长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提供该自相关信号时,包含:
将该通讯信号延迟一延迟时段以提供一延迟信号;
依据该些候选保护时距中最短的该候选保护时距设定该累计时段;以及
于该累计时段中累计该通讯信号与该延迟信号的乘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两个相邻的该循环讯息间相隔一第一时段,而该方法更包含:
依据该第一时段设定该延迟时段。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于该自相关信号中进行该峰值搜寻时,包含:
将该自相关信号的一当前值与该峰值相比,若该当前值大于该峰值,则以该当前值更新该峰值;反之,则使该峰值维持不变;以及
若该峰值维持不变的时间已大于一峰值统计时段,触发一峰值旗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两个相邻的该循环讯息间相隔一第一时段,该方法更包含:
将该通讯信号延迟一延迟时段以提供一延迟信号;
依据该延迟信号与该通讯信号提供该自相关信号;
依据该第一时段设定该峰值统计时段,使该峰值统计时段小于该延迟时段。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更检测该通讯信号中是否携载有效信息;而该方法更包含:
当该峰值旗标被触发时,依据该自相关信号于一均值统计时段中的平均提供一信号平均;以及
比较该峰值与该信号平均间的比值是否已大于一临界值,据以检测该通讯信号中是否携载有效信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该直方统计时,更包含:
依据该些候选保护时距的个数设定该些区间的个数。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该直方统计时,更包含:
使该些区间的范围分别对应该些候选保护时距。
9.一种通讯参数检测的装置,应用于一通讯信号;该通讯信号中有多笔循序排列的循环讯息,每一该循环讯息维持的时间为一保护时段;该通讯参数检测的装置检测该保护时段的长短,该保护时段的长短由多个候选保护时距中选出,该通讯参数检测的装置包含:
一自相关计算器,依据该通讯信号提供一自相关信号,其中以该些候选保护时距中最短的候选保护时距作为该自相关信号的累计时段;
一峰值搜寻器,耦接该自相关计算器,于该自相关信号中进行峰值搜寻,据以替每一该循环讯息提供一对应的峰值;
一直方统计模块,耦接该峰值搜寻器,进行一直方统计,以将该些峰值中两相邻的峰值间的时间差归类至多个区间的其中之一,使该装置依据该直方统计的结果决定该保护时段的长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自相关计算器提供该自相关信号时,包含下列操作:
将该通讯信号延迟一延迟时段以提供一延迟信号;
依据该些候选保护时距中最短的该候选保护时距设定该累计时段;以及
于该累计时段中累计该通讯信号与该延迟信号的乘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两个相邻的该循环讯息间相隔一第一时段,而该自相关计算器更依据该第一时段设定该延迟时段。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峰值搜寻器于该自相关信号中进行该峰值搜寻时,包含下列操作:
将该自相关信号的一当前值与该峰值相比,若该当前值大于该峰值,则以该当前值更新该峰值;反之,则使该峰值维持不变;以及
若该峰值维持不变的时间已大于一峰值统计时段,触发一峰值旗标。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自相关计算器将该通讯信号延迟一延迟时段以提供一延迟信号,并依据该延迟信号与该通讯信号提供该自相关信号;而该峰值搜寻器更依据该延迟时段设定该峰值统计时段,使该峰值统计时段小于该延迟时段。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更检测该通讯信号中是否携载有效信息;而该装置更包含:
一比例计算器,耦接该峰值搜寻器;当该峰值旗标被触发时,该比例计算器依据该自相关信号于一均值统计时段中的平均提供一信号平均,并比较该峰值与该信号平均间的比值是否已大于一临界值,藉以检测该通讯信号中是否携载有效信息。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直方统计模块依据该些候选保护时距的个数设定该些区间的个数。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直方统计模块使该些区间的范围分别对应该些候选保护时距。
CN201110372984.2A 2011-11-08 2011-11-08 通讯参数检测的方法与相关装置 Active CN1030956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72984.2A CN103095634B (zh) 2011-11-08 2011-11-08 通讯参数检测的方法与相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72984.2A CN103095634B (zh) 2011-11-08 2011-11-08 通讯参数检测的方法与相关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95634A CN103095634A (zh) 2013-05-08
CN103095634B true CN103095634B (zh) 2016-09-14

Family

ID=48207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72984.2A Active CN103095634B (zh) 2011-11-08 2011-11-08 通讯参数检测的方法与相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956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95332B2 (en) * 2016-09-30 2020-03-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Aligning slots allocated to extended cyclic prefix symbols with slots allocated to normal cyclic prefix symbols
CN108134617B (zh) * 2016-12-06 2020-07-31 天津希格玛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信号的处理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4362839B (zh) * 2021-12-07 2024-05-03 芯象半导体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基于hplc双模无线系统的信号检测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12797B1 (en) * 1998-04-20 2003-01-28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 reduction
CN1581741A (zh) * 2003-08-11 2005-02-16 株式会社东芝 突发信号接收器
CN1692587A (zh) * 2002-12-27 2005-11-02 索尼株式会社 Ofdm解调器
CN101552764A (zh) * 2009-04-29 2009-10-07 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ofdm的通信的时间同步系统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12797B1 (en) * 1998-04-20 2003-01-28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 reduction
CN1692587A (zh) * 2002-12-27 2005-11-02 索尼株式会社 Ofdm解调器
CN1581741A (zh) * 2003-08-11 2005-02-16 株式会社东芝 突发信号接收器
CN101552764A (zh) * 2009-04-29 2009-10-07 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ofdm的通信的时间同步系统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95634A (zh) 2013-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698918C9 (ru) Обнаружение преамбулы и оценка времени прихода преамбулы произвольного доступа однотонального сигнала со скачкообразной перестройкой частоты
CN100420248C (zh) 蜂窝式正交频分复用通信系统的单元搜寻方法
CN101295999B (zh) 一种随机接入前导的检测方法
CN110290581A (zh) 一种5g系统中的快速时频同步方法及终端
US916685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itial rang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050238083A1 (en) Base station identification in orthon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based spread spectrum multiple access systems
CN106411436B (zh) 使用匹配追踪确定到达时间的通信系统
TWI429284B (zh) 數位電視訊號參數偵測裝置與方法
US7894539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estimating integer carrier frequency offset
RU2008152232A (ru) Способ,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компьютерный программный продукт, обеспечивающие синхронизацию для сигнала ofdma ни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CN102510566B (zh) 一种lte系统的邻区搜索方法及装置
CN105337922A (zh) 用于ofdm传输的定时获取及模式和保护检测
JP2006180518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セルの探索方法及び装置
CN101841892A (zh) 载波聚合系统中pdcch指示、检测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1489238B (zh) 一种时间差的测量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5007150A (zh) 低信噪比sc-fde系统同步方法及同步装置
CN103297924A (zh) 基于信道估计的新型定位指纹设计方法及室内定位系统
CN111130683B (zh) 窄带物联网同频邻小区搜索方法
CN103095634B (zh) 通讯参数检测的方法与相关装置
CN108989259B (zh) 无线综测仪窄带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时偏估计方法及系统
CN100512547C (zh) 移动终端位置测量系统
CN101606367A (zh) 使多载波系统同步的方法和多载波系统
CN101909036B (zh) 正交频分复用的改进互相关定时同步方法
CN106059734A (zh) 基于边缘用户干扰度量值的Massive MIMO系统导频分配方法
CN101667990B (zh) Ofdm频率偏移联合估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020

Address after: No. 1, Xingzhu Road, Hsinchu Science Park, Taiwan, China

Patentee after: MEDIATEK Inc.

Address before: 518057, Guangdong, Shenzhen hi tech Zone, South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uth ten road, Shenzhen Institute of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 block, building 4

Patentee before: Mstar Semiconductor,Inc.

Patentee before: MEDIATEK Inc.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020

Address after: 4 / F, block C, Shenzhen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uth 10th Road, South District, Shenzhen high tech Zone,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Mstar Semiconductor,Inc.

Patentee after: MEDIATEK Inc.

Address before: 518057, Guangdong, Shenzhen hi tech Zone, South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uth ten road, Shenzhen Institute of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 block, building 4

Patentee before: Mstar Semiconductor,Inc.

Patentee before: MSTAR SEMICONDUCTOR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