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95082A - 直流电动机、直流电动机的绕组绕制方法及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直流电动机、直流电动机的绕组绕制方法及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95082A
CN103095082A CN2012104408063A CN201210440806A CN103095082A CN 103095082 A CN103095082 A CN 103095082A CN 2012104408063 A CN2012104408063 A CN 2012104408063A CN 201210440806 A CN201210440806 A CN 201210440806A CN 103095082 A CN103095082 A CN 1030950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brush
conducting
commutator
negative p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4080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95082B (zh
Inventor
小岛宏
河合启太
铃木隆由
山田敏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sm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mo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m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0950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950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950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9508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3/00DC commutator motors or generators having mechanical commutator; Universal AC/DC commutator motors
    • H02K23/26DC commutator motors or generators having mechanical commutator; Universal AC/DC commutator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mature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8Forming winding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or around core parts
    • H02K15/095Forming winding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or around core parts by laying conductors around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3/00DC commutator motors or generators having mechanical commutator; Universal AC/DC commutator motors
    • H02K23/26DC commutator motors or generators having mechanical commutator; Universal AC/DC commutator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mature windings
    • H02K23/36DC commutator motors or generators having mechanical commutator; Universal AC/DC commutator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mature windings having two or more windings; having two or more commutators; having two or more sta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009Dynamoelectric machine
    • Y10T29/49011Commutator or slip ring assemb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Dc Machiner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urrent Coll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将齿槽个数设为换向器片的半数并对应高输出化的直流电动机、直流电动机的绕组绕制方法及制造方法。电动机具备:圆筒状的磁轭,具有6个磁极;铁芯,具有9个齿;第1绕组及第2绕组,被设置在各个齿上,并以不同方向卷绕;换向器,可与铁芯一体旋转,并具有18枚换向器片;以及3组电刷,各组电刷由一对电刷组成。设置在同一齿上的第1及第2绕组以彼此同时与任意的正极电刷及负极电刷导通的形式连接在同相的换向器片上,与第1绕组导通的正极电刷和与第2绕组导通的正极电刷不同,或与第1绕组导的负极电刷和与第2绕组导通的负极电刷不同,或与第1绕组导通的正极电刷及负极电刷和与第2绕组导通的正极电刷及负极电刷分别不同。

Description

直流电动机、直流电动机的绕组绕制方法及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刷直流电动机、直流电动机的绕组绕制方法、以及直流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日本特开2009-27829号公报提出了以往的有刷直流电动机。所述直流电动机具备:圆筒状的磁轭,具有6个磁极;电枢,可旋转地设置在磁轭的内部;以及换向器,与电枢一体旋转。电枢的铁芯具有9个齿,在各个齿上设置有以互不相同的卷绕方向卷绕成的2个绕组。换向器具有沿着旋转方向排列的18枚换向器片。在各个换向器片上,绕挂有对应的绕组的卷绕开始的端部以及卷绕结束的端部。另外,具有同电位的换向器片之间通过均压线而被短路。在各个换向器片上,滑接有2个电刷。经由两个电刷对各个绕组进行供电,由此在各个绕组上形成磁场。然后,通过在绕组的磁场和磁轭的磁极之间产生的磁吸力以及磁斥力使电枢旋转。
一般来讲,包括上述公报所记载的直流电动机在内,有时须要直流电动机具有更高的输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增大向直流电动机供给的电流。然而,在增大了所述公报记载的直流电动机的电流的情况下,会出现电刷寿命缩短的问题。也就是说,由于每个电刷所负担的电流增大,所以会助长因换向火花而产生的电磨损。另外,供给来的电流越大,就需要越大的设定均压线的直径。所以,会出现难以确保均压线的配设空间的问题。于是,从高输出化的观点来看,所述公报记载的直流电动机还有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能够采用将齿槽的个数设为换向器片的半数的构成,而且能够对应高输出化的直流电动机、直流电动机的绕组绕制方法、以及直流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1形态提供一种直流电动机。该直流电动机具备:圆筒状的磁轭,具有6个磁极;铁芯,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磁轭的内部,并且具有沿旋转方向排列的9个齿;第1绕组,正向卷绕在所述各个齿上;第2绕组,以与第1绕组的卷绕方向相反的方向卷绕在所述各个齿上;铁芯,可与所述铁芯一体旋转,并且具有沿旋转方向排列的18枚换向器片;以及3组电刷,各组电刷由一对电刷组成,这些电刷被保持在所述磁轭的内部,并且通过与相对应的换向器片的滑接来向所述第1绕组以及所述第2绕组供电。设置在同一个齿上的第1绕组以及第2绕组以彼此同时与任意的正极的电刷以及负极的电刷导通的形式连接在同相的换向器片上,与第1绕组导通的正极的电刷和与第2绕组导通的正极的电刷互不相同,或者与第1绕组导通的负极的电刷和与第2绕组导通的负极的电刷互不相同,或者与第1绕组导通的正极的电刷及负极的电刷和与第2绕组导通的正极的电刷及负极的电刷分别不同。
本发明的第2形态提供一种直流电动机的绕组绕制方法,该方法根据第1形态,对各个第1绕组以及第2绕组进行一系列的绕制。
本发明的第3形态提供一种直流电动机的制造方法。直流电动机的制造方法具备以下工序:提供圆筒状的磁轭的工序,该磁轭具有6个磁极;铁芯,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磁轭的内部,并且具有沿旋转方向排列的9个齿;提供第1绕组的工序,正向卷绕在所述各个齿上;提供第2绕组的工序,该第2绕组以与第1绕组的卷绕方向相反的方向卷绕在所述各个齿上;提供换向器的工序,该换向器可与所述铁芯一体旋转,并且具有沿旋转方向排列的18枚换向器片;以及提供3组电刷的工序,各组电刷由一对电刷组成,这些电刷被保持在所述磁轭的内部,并且通过与相对应的换向器片的滑接来向所述第1绕组以及所述第2绕组供电。将设置在同一个齿上的第1绕组以及第2绕组以彼此同时与任意的正极的电刷以及负极的电刷导通的形式连接在同相的换向器片上,以使与第1绕组导通的正极的电刷和与第2绕组导通的正极的电刷互不相同,或者与第1绕组导通的负极的电刷和与第2绕组导通的负极的电刷互不相同,或者与第1绕组导通的正极的电刷及负极的电刷和与第2绕组导通的正极的电刷及负极的电刷分别不同。
基于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不仅能够采用将齿槽的个数设为换向器片的半数的构成,而且能够对应高输出化的直流电动机、直流电动机的绕组绕制方法、以及直流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直流电动机沿着轴线切断后的剖视图。
图2A是展开图,其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直流电动机的电枢。
图2B是概略的主视图,其表示在弯曲方向的外力施加在旋转轴上的状态下的绕组引线部分。
图3是展开图,其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直流电动机的电枢。
图4是展开图,其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直流电动机的电枢。
图5是展开图,其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直流电动机的电枢。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2A、以及图2B,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直流电动机进行说明。
<直流电动机的概略构成>
如图1所示,直流电动机11具备:筒状的定子12;可旋转地被支承在定子12内部的电枢13以及换向器14;以及多个电刷15,这些电刷与被固定在定子12内部的换向器14滑接。
<定子>
定子12具备:圆筒状的磁轭壳体21;以及6个永久磁石22,固定在磁轭壳体21的内周面上。磁轭壳体21包含:筒状的前壳体23,其一端有盖;以及后壳体24,其将前壳体23的开口部闭塞。后壳体24为筒状,并具有被闭塞的一端。永久磁石22以沿着前壳体23的圆周方向按等角度间隔、并且正极以及负极彼此不同的形式设置。
<电枢>
电枢13具备:铁芯32,被外嵌固定在旋转轴31上;以及漆包的绕组33,其被卷装在铁芯32上。
旋转轴31通过分别设置在前壳体23的凸起23a以及后壳体24的凸起24a上的2个轴承34、35,可旋转地被支承在磁轭壳体21上。旋转轴31的第1端部贯穿前壳体23,并且向该前壳体23的外部突出。旋转轴31的第2端部位于后壳体24的内部。
铁芯32通过层叠有多枚电磁钢板而形成为圆柱状。铁芯32在其半径方向上与各个永久磁石22之间留有缝隙并且对置。在铁芯32的外周部上,形成有以旋转轴31为中心呈放射状延伸的9个T字型的齿36。齿36沿着铁芯32的圆周方向按等角度间隔设置。另外,各个齿36沿铁32的轴向全长延伸。在相互相邻的齿36之间,形成有合计共9个楔形槽状的齿槽37。通过后述的绕制步骤,在各个齿36上,卷装有绕组33。绕组33包括:导线被反向卷绕的反绕组33a(图2A);导线被正向卷绕的正绕组33b(图2A);以及引线部分,将各个绕组33a、33b的端与后述的换向器片41连接。
<换向器>
换向器14设置在铁芯32的后壳体24附近。换向器14通过在未予图示的圆筒状的绝缘体的周面上固定有18个换向器片(段体)41而形成。换向器片41的个数设定为齿36的个数的2倍。各个换向器片41向换向器14的轴向延伸,由条状的金属片形成。换向器片41在相互绝缘的状态下沿着绝缘体的圆周方向以等间隔排列。在各个换向器片41的靠近铁32的端部上,一体形成有向外侧翻折的竖片42。在竖片42上,分别绕挂有绕组33上的卷绕开始端部以及卷绕结束端部。绕组33通过熔融方式被固定在竖片42上。由此,各个换向器片41与对应于该换向器片41的绕组33电气连接。
<电刷>
6个电刷15分别被收容在,设于后壳体24的内周面上的6个刷握51中。各个刷握51形成为筒状,并且具有被合成树脂材料闭塞的一端。刷握51以在后壳体24的圆周方向上按等角度间隔、并且在磁轭壳体21的轴向上与永久磁石22对应的形式设置。
在各个电刷15与相对应的刷握51的底壁之间,设置有螺旋压缩弹簧(helical compression spring)52。各个电刷15通过螺旋压缩弹簧52的弹力一直被从对应的刷握51向突出的方向弹压。通过该电刷15的顶端抵接在换向器14的外周面上,来限制各个电刷15从对应的刷握51向突出的方向的移位。伴随换向器14的旋转,各个电刷15的顶端与换向器14(各个换向器片41)的外周面滑接。来自于外部电源的电力经由各个电刷15被供给至换向器14。
另外,6个电刷15中的3个电刷15为施加有正电位的正极电刷,剩下的3个电刷15为施加有负电位的负极电刷。成为正极的电刷15和成为负极的电刷15在换向器14的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地设置。
<绕组的绕制步骤>
接着,参照图2A,对绕组的绕制步骤进行说明。图2A为表示电枢13以及换向器14的展开图。在该图中,相互相邻的齿36、36之间的空隙相当于齿槽37。另外,在该图中,为了区别各个换向器片41以及各个齿36,对换向器片41分别附上号码1号~18号,并且对齿36分别附上号码1号~9号。进一步,图2A表示,成为正极的电刷15分别位于1号及2号换向器片41之间、7号及8号换向器片41之间、和13号及14号换向器片41之间且与这些换向器片41接触的状态,以及成为负极的电刷15分别位于4号及5号换向器片41之间、10号及11号换向器片41之间、和16号及17号换向器片41之间且与这些换向器片41接触的状态。另外,在齿35和换向器14之间延伸的导线相当于引线部分。各个绕组33a、33b在与相对应的引线部分的边界上具有第1端以及第2端。
接着,在绕组33从例如2号换向器片41开始卷绕的情况下,首先,在导线被绕挂在2号换向器片41的竖片42(在图2A中图示略。以下相同。)上之后,该导线被拉引至3号齿36和4号齿36之间的齿槽37内。然后,通过将导线以特定次数反向卷绕在3号齿36上而形成反绕组33a。接着,导线被从2号齿36和3号齿36之间的齿槽37内引出,并且被绕挂在9号换向器片41的竖片42上,之后被拉引至7号齿36和8号齿36之间的齿槽37内。然后,通过将导线以特定次数正向卷绕在8号齿36上而形成正绕组33b。接着,导线被从8号齿36和9号齿36之间的齿槽37内引出,并且被绕挂在4号换向器片41的竖片42上。以至此为止的1根导线的绕制步骤作为1种模式,之后,不断重复相同模式下的绕制作业。在本实施方式中,只要重复相同的绕制模式合计9次,就可完成绕制作业。
通过该绕制步骤,各个齿36的反绕组33a以及正绕组33b与互不相同的成为正极的电刷15和成为负极的电刷15之间的同相的换向器片41导通。例如,在图2A的状态下,3号齿36上的反绕组33a的第1端经由引线部分与1号及2号换向器片41、41之间的、成为正极的电刷15导通,该反绕组33a的第2端经由引线部分与4号及5号换向器片41、41之间的、成为负极的电刷15导通。另外,3号齿36上的正绕组33b的第1端经由引线部分与16号及17号换向器片41、41之间的、成为负极的电刷15导通,该正绕组33b的第2端经由引线部分与1号及2号换向器片41、41之间的、成为正极的电刷15导通。
<绕组的作用>
接着,对以上述形式卷装的绕组的作用进行说明。
像本实施方式那样,在设置6个电刷15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以下的问题。也就是说,理想的情况是使具有同极(正极或者负极)且分散开的3个电刷15与相对应的换向器片41同步并接触,然而因各个电刷15的组装误差会出现各个电刷15与相对应的换向器片41接触的时机错开的问题。于是,使对于与该换向器片41相对应的反绕组33a以及正绕组33b的供电时机不同步,进而使反绕组33a以及正绕组33b的励磁及非励磁的时机也不同步。
于是,例如在设置于各个齿36上的反绕组33a以及正绕组33b分别与同为正极的电刷15和同为负极的电刷15之间的换向器片41导通的情况下,会发生以下情况。也就是说,相位彼此错开120°的、3组反绕组33a以及正绕组33b本来应该在相同的时机成为励磁状态或者非励磁状态,但却会发生所述3组中的1组或者2组被励磁,且剩下的2组或者1组没有被励磁的情况。所以,各个齿36和各个永久磁石22之间的转矩产生的时机错开,从而使转矩偏在化。因此,会阻碍直流电动机11顺利旋转,导致旋转不均匀等。
在这点上,基于本实施方式,设置在各个齿36上的反绕组33a以及正绕组33b与互不相同的正负电刷15之间的同相的换向器片41导通。也就是说,在设置于同一个齿36上的反绕组33a以及正绕组33b中,与反绕组33a导通的正极的电刷15和与正绕组33b导通的正极的电刷15相同,而与反绕组33a导通的负极的电刷15和与正绕组33b导通的负极的电刷15互不相同。所以,即使在同极(正极或者负极)且分散开的3个电刷15与各个换向器片41的接触时机不同步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3组反绕组33a以及正绕组33b中的至少一组同时成为励磁状态或者非励磁状态的可能性。因此,能够抑制转矩产生时机的不均衡,进而能够抑制转矩的偏在,从而可使直流电动机11顺利旋转。
另外,“同相的换向器片41”是指以设置在同一个齿36上的反绕组33a以及正绕组33b按相同的时机成为励磁状态或者非励磁状态的形式配置的换向器片41。
<实施方式的效果>
因此,基于本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1)由于设置有6个电刷15,所以与设置有少于6个电刷15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每个电刷的负载电流。由于还能抑制电磨损,所以电刷15可获得足够的寿命。另外,不须设置为了达到同电位而对换向器片41之间进行连接的均压线。所以,无需确保均压线的配设空间。因此,能够使直流电动机11高输出化。
(2)进一步,如上所述,设置在各个齿36上的反绕组33a以及正绕组33b与互不相同的正负电刷15之间的同相的换向器片41导通。所以,即使在具有同极(正极或者负极)且分散开的3个电刷15与相对应的换向器片41的接触时机不同步的情况下,相互彼此错开120°的、3组反绕组33a以及正绕组33b中的至少一组也可以同时成为励磁状态或者非励磁状态。因此,能够抑制电动机转矩的偏在,使得能够实现直流电动机的顺利旋转。
(3)根据直流电动机11的用途,有时会有弯曲方向的外力施加在旋转轴31的外端部上。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在将换向器14和各个绕组33连接的绕组引线部分上产生压缩应力或者拉伸应力的问题。在这点上,基于本实施方式,正绕组33b的两端分别与在所述换向器14的旋转方向上相位错开至少180°的2个换向器片41连接。所以,如图2B所示,各个正绕组33b与连接有各个绕组引线部分的各个换向器片41相隔旋转轴31彼此位于相反侧。因此,在有弯曲方向的外力施加在旋转轴31的外端部上的情况下,在引线部分的第1端部上产生拉伸应力或者压缩应力,而在第2端部上产生压缩应力或者拉伸应力。也就是说,在引线部分,拉伸应力与压缩应力抵消。因此,能够抑制正绕组33b的引线部分因疲劳而造成的损坏。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绕组的绕制方法,并且具有基本上与之前图1所示的直流电动机相同的构成。因此,对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以及构成附上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该重复的说明。
接着,如图3所示,在绕组33从例如2号换向器片41开始卷绕的情况下,首先,在导线绕挂在2号换向器片41的竖片42(在图3中省略图示。以下相同。)上之后,该导线被拉引至3号齿36和4号齿36之间的齿槽37内。然后,通过将导线以特定次数反向卷绕在3号齿36上而形成反绕组33a。接着,导线被从2号齿36和3号齿36之间的齿槽37内引出,并被绕挂在9号换向器片41的竖片42上,之后被拉引至7号齿36和8号齿36之间的齿槽37内。然后,通过将导线以特定次数正向卷绕在8号齿36上而形成正绕组33b。接着,导线被从8号齿36和9号齿36之间的齿槽37内引出,并被绕挂在离8号齿36最近的换向器片41(这里为16号换向器片41)的竖片42上。以至此为止的操作作为1种模式,之后不断重复相同模式下的绕制作业。在本实施方式中,只要重复相同的绕制模式合计9次,就可完成绕制作业。在本实施方式的绕制模式中,将图2A所示的绕制模式中的正绕组33b的第2端(连接在号码较大的换向器片41上的端)朝号码变小的方向移动了与6个换向器片41对应的量。另外,在图2A中,反绕组33a的第2端被连接在4号换向器片41上,而在图3中,反绕组33a的第2端被连接在位于从4号换向器片41起向左数第6个位置上的16号换向器片41上。
通过该绕制步骤,各个齿36的反绕组33a以及正绕组33b与互不相同的成为正极的电刷15和成为负极的电刷15之间的同相的换向器片41导通。例如,在图3的状态下,3号齿36上的反绕组33a的第1端与1号及2号换向器片41、41之间的、成为正极的电刷15导通,该反绕组33a的第2端与16号及17号换向器片41、41之间的、成为负极的电刷15导通。另外,3号齿36上的正绕组33b的第1端与16及17号换向器片41、41之间的、成为负极的电刷15导通,该正绕组33b的第2端与13号及14号换向器片41、41之间的、成为正极的电刷15导通。也就是说,在设置于同一个齿36上的反绕组33a以及正绕组33b中,与反绕组33a导通的正极的电刷15和与正绕组33b导通的正极的电刷15互不相同,而与反绕组33a导通的负极的电刷15和与正绕组33b导通的负极的电刷15相同。
因此,基于本实施方式,除了能够获得第1实施方式的(1)、(2)的效果之外,还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4)正绕组33b的第2端被连接在,离设置有该正绕组33b的3号齿36最近的换向器片41上。因此,与没有将正绕组33b的第2端连接在位置最近的换向器片41上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对正绕组33b的第2端和换向器片41进行连接的绕组33的引线部分的长度。从而,能够使绕组33的电阻损耗也降低与绕组33的引线部分被缩短的长度对应的量。
<第3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与第2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绕组的绕制模式。
接着,如图4所示,在绕组33从例如2号换向器片41开始卷绕的情况下,首先,在导线被绕挂在2号换向器片41的竖片42(在图4中省略图示。以下相同。)上之后,该导线被拉引至3号齿36和4号齿36之间的齿槽37内。然后,通过将导线以特定次数反向卷绕在3号齿36上而形成反绕组33a。接着,导线被从2号齿36和3号齿36之间齿槽37内引出,该导线被绕挂在9号换向器片41的竖片42上,之后被拉引至7号齿36和8号齿36之间的齿槽37内。然后,通过将导线以特定次数正向卷绕在8号齿36上而形成正绕组33b。接着,导线被从8号齿36和9号齿36之间的齿槽37内引出,该导线被绕挂在10号换向器片41的竖片42上。以至此为止的操作作为1种模式,之后,不断重复相同模式下的绕制作业。即使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只要重复相同的绕制模式合计9次,就可完成绕制作业。在本实施方式的绕制模式中,将图2A所示的绕制模式中的正绕组33b的第2端(连接在号码较大的换向器片41上的端)向号码变小的方向移动了与12个换向器片41相对应的量。另外,在图2A中,反绕组33a的第2端被连接在4号换向器片41上,而在图4中,反绕组33a的第2端被连接在位于从4号换向器片41起向左数第12个位置上的10号换向器片41上。
通过该绕制步骤,各个齿36的反绕组33a以及正绕组33b与互不相同的成为正极的电刷15和成为负极的电刷15之间的同相的换向器片41导通。例如,在图4的状态下,3号齿36上的反绕组33a的第1端与1号及2号换向器片41、41之间的、成为正极的电刷15导通,该反绕组33a的第2端与10号及11号换向器片41、41之间的、成为负极的电刷15导通。另外,3号齿36上的正绕组33b的第1端与16号及17号换向器片41、41之间的、成为负极的电刷15导通,该正绕组33b的第2端与7号及8号换向器片41、41之间的、成为正极的电刷15导通。也就是说,在设置于同一个齿36上的反绕组33a以及正绕组33b中,与反绕组33a导通的正极的电刷15和与正绕组33b导通的正极的电刷15互不相同,并且与反绕组33a导通的负极的电刷15和与正绕组33b导通的负极的电刷15也互不相同。
因此,基于本实施方式,除了能够获得第1实施方式的(1)、(2)的效果之外,还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5)分别将正绕组33b的第1端以及第2端与换向器片41连接的绕组33的引线部分在不相交的情况下沿相同的方向延伸。因此,位于正绕组33b两端的引线部分互不重叠。
<第4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绕组的绕制模式。
接着,如图5所示,在绕组33从例如8号换向器片41开始卷绕的情况下,首先,在导线被绕挂在8号换向器片41的竖片42(在图5中省略图示。以下相同。)上之后,该导线被拉引至3号齿36和4号齿36之间的齿槽37内。然后,通过将导线以特定次数反向卷绕在3号齿36上而形成反绕组33a。接着,导线被从2号齿36和3号齿36之间的齿槽37内引出,该导线被绕挂在9号换向器片41的竖片42上,之后被拉引至7号齿36和8号齿36之间的齿槽37内。然后,通过将导线以特定次数正向卷绕在8号齿36上而形成正绕组33b。接着,导线被从8号齿36和9号齿36之间的齿槽37引出,并且被绕挂在4号换向器片41的竖片42上。以至此为止的操作作为1种模式,之后,不断重复相同模式下的绕制作业。即使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只要重复相同的绕制模式合计9次,就可完成绕制作业。在本实施方式的绕制模式中,将图2A所示的绕制模式中的反绕组33a的第1端(连接在号码较小的换向器片41上的端)向号码变大的方向移动了与6个换向器片41相对应的量。具体地讲,在图2A中,反绕组33a的第1端被连接在2号换向器片41上,而在图5中,反绕组33a的第1端被连接在位于从2号换向器片41起向右数第6个位置上的8号换向器片41上。
通过该绕制步骤,各个齿36的反绕组33a以及正绕组33b与互不相同的成为正极的电刷15和成为负极的电刷15之间的同相的换向器片41导通。例如,在图5的状态中,3号齿36上的反绕组33a的第1端与7号及8号换向器片41、41之间的、成为正极的电刷15导通,该反绕组33a的第2端与4号及5号换向器片41、41之间的、成为负极的电刷15导通。另外,3号齿36上的正绕组33b的第1端与16号及17号换向器片41、41之间的、成为负极的电刷15导通,该正绕组33b的第2端与13号及14号换向器片41、41之间的、成为正极的电刷15导通。也就是说,在设置于同一个齿36上的反绕组33a以及正绕组33b中,与反绕组33a导通的正极的电刷15和与正绕组33b导通的正极的电刷15互不相同,并且与反绕组33a导通的负极的电刷15和与正绕组33b导通的负极的电刷15也互不相同。
因此,基于本实施方式,除了能够获得第1实施方式的(1)~(3)的效果之外,还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6)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反绕组33a的第2端被连接在离自身较近的换向器片41上。因此,对反绕组33a的第2端与换向器片41进行连接的绕组33的引线部分的长度被缩短。从而,能够使绕组33的电阻损耗也降低与绕组33的引线部分被缩短的长度对应的量。
<直流电动机的用途>
另外,各个实施方式的直流电动机的用途多种多样,例如可以作为汽车的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驱动源、即ABS电动机来使用。ABS是一种通过间歇地降低制动压力来防止轮胎抱死的系统。这里,ABS电动机驱动为了减压而将吐出的制动液再次推回至原来的油压缸中的油压泵。

Claims (7)

1.一种直流电动机,具备:
圆筒状的磁轭,具有6个磁极;
铁芯,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磁轭的内部,并且具有沿旋转方向排列的9个齿;
第1绕组,正向卷绕在所述各个齿上;
第2绕组,以与第1绕组的卷绕方向相反的方向卷绕在所述各个齿上;
换向器,可与所述铁芯一体旋转,并且具有沿旋转方向排列的18枚换向器片;以及
3组电刷,各组电刷由一对电刷组成,这些电刷被保持在所述磁轭的内部,并且通过与相对应的换向器片的滑接来向所述第1绕组以及所述第2绕组供电,
设置在同一个齿上的第1绕组以及第2绕组以彼此同时与任意的正极的电刷以及负极的电刷导通的形式连接在同相的换向器片上,与第1绕组导通的正极的电刷和与第2绕组导通的正极的电刷互不相同,或者与第1绕组导通的负极的电刷和与第2绕组导通的负极的电刷互不相同,或者与第1绕组导通的正极的电刷及负极的电刷和与第2绕组导通的正极的电刷及负极的电刷分别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动机,其中,
所述第1绕组具有两端,所述两端分别与在所述换向器的旋转方向上相位错开至少180°的2个换向器片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动机,其中,
所述第1绕组具有卷绕开始的第1端以及卷绕结束的第2端,
所述第1绕组的第1端或者第2端被连接在位置最近的换向器片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动机,其中,
所述第1绕组具有卷绕开始的第1端以及卷绕结束的第2端,所述第1绕组经由从所述第1绕组的第1端延伸出的第1引线部分与相对应的换向器片连接,并且经由从所述第1绕组的第2端延伸出的第2引线部分与相对应的换向器片连接,
所述第1引线部分以及所述第2引线部分在不相交的情况下分别沿相同的方向延伸,并且被连接在彼此相邻的2个换向器片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动机,其中,
所述第1绕组具有卷绕开始的第1端以及卷绕结束的第2端,所述第1绕组经由从所述第1绕组的第1端延伸出的第1引线部分与相对应的换向器片连接,并且经由从所述第1绕组的第2端延伸出的第2引线部分与相对应的换向器片连接,
所述第1引线部分以及所述第2引线部分彼此相交且沿着相同的方向延伸,并且被连接在所述第2绕组附近的、彼此相邻的2个换向器片上。
6.一种直流电动机的绕组绕制方法,
所述直流电动机具备:
圆筒状的磁轭,具有6个磁极;
铁芯,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磁轭的内部,并且具有沿旋转方向排列的9个;
第1绕组,正向卷绕在所述各个齿上;
第2绕组,以与第1绕组的卷绕方向相反的方向卷绕在所述各个齿上;
换向器,可与所述铁芯一体旋转,并且具有沿旋转方向排列的18枚换向器片;以及
3组电刷,各组电刷由一对电刷组成,这些电刷被保持在所述磁轭的内部,并且通过与相对应的换向器片的滑接来向所述第1绕组以及所述第2绕组供电,
将设置在同一个齿上的第1绕组以及第2绕组以彼此同时与任意的正极的电刷以及负极的电刷导通的形式连接在同相的换向器片上,并且对各个第1绕组以及第2绕组进行一系列的绕制,以使与第1绕组导通的正极的电刷和与第2绕组导通的正极的电刷互不相同,或者与第1绕组导通的负极的电刷和与第2绕组导通的负极的电刷互不相同,或者与第1绕组导通的正极的电刷及负极的电刷和与第2绕组导通的正极的电刷及负极的电刷分别不同。
7.一种直流电动机的制造方法,具备以下工序:
提供圆筒状的磁轭的工序,该磁轭具有6个磁极;
提供铁芯的工序,该铁芯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磁轭的内部,并且具有沿旋转方向排列的9个齿;
提供第1绕组的工序,该第1绕组正向卷绕在所述各个齿上;
提供第2绕组的工序,该第2绕组以与第1绕组的卷绕方向相反的方向卷绕在所述各个齿上;
提供换向器的工序,该换向器可与所述铁芯一体旋转,并且具有沿旋转方向排列的18枚换向器片;以及
提供3组电刷的工序,各组电刷由一对电刷组成,这些电刷被保持在所述磁轭的内部,并且通过与相对应的换向器片的滑接来向所述第1绕组以及所述第2绕组供电,
将设置在同一个齿上的第1绕组以及第2绕组以彼此同时与任意的正极的电刷以及负极的电刷导通的形式连接在同相的换向器片上,以使与第1绕组导通的正极的电刷和与第2绕组导通的正极的电刷互不相同,或者与第1绕组导通的负极的电刷和与第2绕组导通的负极的电刷互不相同,或者与第1绕组导通的正极的电刷及负极的电刷和与第2绕组导通的正极的电刷及负极的电刷分别不同。
CN201210440806.3A 2011-10-31 2012-10-29 直流电动机、直流电动机的绕组绕制方法及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950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39524 2011-10-31
JP2011239524A JP5872849B2 (ja) 2011-10-31 2011-10-31 直流モータおよび直流モータの巻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95082A true CN103095082A (zh) 2013-05-08
CN103095082B CN103095082B (zh) 2017-07-21

Family

ID=48207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40806.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95082B (zh) 2011-10-31 2012-10-29 直流电动机、直流电动机的绕组绕制方法及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419506B2 (zh)
JP (1) JP5872849B2 (zh)
CN (1) CN103095082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6801A (zh) * 2014-08-12 2017-05-24 布洛泽汽车部件制造沃尔兹堡有限公司 有刷换向直流马达
CN106797168A (zh) * 2014-08-12 2017-05-31 布洛泽汽车部件制造沃尔兹堡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有刷换向直流马达的方法
CN109256920A (zh) * 2018-09-05 2019-01-22 深圳市歌尔泰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马达线圈组件的绕线方法及马达
CN113924719A (zh) * 2019-06-14 2022-01-1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换向器和绕组的连接构造及具有该连接构造的转子、电动机、以及换向器和绕组的连接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3208067B4 (de) * 2013-05-02 2022-01-13 Ge Energy Power Conversion Gmbh Mehrphasige elektrische Schaltung
US10658900B2 (en) 2013-11-26 2020-05-19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Power electronics module and hybrid module with an E-motor power connection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13485A (ja) * 2006-10-30 2008-05-15 Mitsuba Corp 直流モータのアーマチュア、直流モータ及び直流モータのアーマチュア巻線方法
CN101378214A (zh) * 2007-08-30 2009-03-04 德昌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马达
JP2009303390A (ja) * 2008-06-13 2009-12-24 Mitsuba Corp ブラシ付モー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71626A1 (fr) * 2004-06-15 2005-12-16 Asmo Co Ltd Moteur electrique
JP5113442B2 (ja) 2007-07-19 2013-01-09 株式会社ミツバ 電動モータ、および電動モータのコイル巻装方法
DE102008000377A1 (de) 2008-02-22 2009-08-27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r Läuferwicklung ein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sowie elektrische Maschine mit einer nach diesem Verfahren hergestellten Läuferwicklung
CN101834507B (zh) * 2009-03-11 2012-11-28 稳正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复数磁极对与槽数固定比例之无刷直流马达结构
JP2011041389A (ja) * 2009-08-10 2011-02-24 Mitsuba Corp 3相直流モータ
CN102025251A (zh) * 2009-09-09 2011-04-20 豪柏国际(马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非全圆周驱动的无刷直流电动机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13485A (ja) * 2006-10-30 2008-05-15 Mitsuba Corp 直流モータのアーマチュア、直流モータ及び直流モータのアーマチュア巻線方法
CN101378214A (zh) * 2007-08-30 2009-03-04 德昌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马达
JP2009303390A (ja) * 2008-06-13 2009-12-24 Mitsuba Corp ブラシ付モータ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6801A (zh) * 2014-08-12 2017-05-24 布洛泽汽车部件制造沃尔兹堡有限公司 有刷换向直流马达
CN106797168A (zh) * 2014-08-12 2017-05-31 布洛泽汽车部件制造沃尔兹堡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有刷换向直流马达的方法
US10148146B2 (en) 2014-08-12 2018-12-04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Wuerzburg Brush-commutated direct-current motor
CN106716801B (zh) * 2014-08-12 2019-03-01 布洛泽汽车部件制造沃尔兹堡有限公司 有刷换向直流马达
US10320273B2 (en) 2014-08-12 2019-06-11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Wuerzburg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brush-commutated direct-current motor
CN106797168B (zh) * 2014-08-12 2019-07-05 布洛泽汽车部件制造沃尔兹堡有限公司 有刷换向直流马达及其制造方法
CN109256920A (zh) * 2018-09-05 2019-01-22 深圳市歌尔泰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马达线圈组件的绕线方法及马达
CN109256920B (zh) * 2018-09-05 2019-07-05 深圳市歌尔泰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马达线圈组件的绕线方法及马达
CN113924719A (zh) * 2019-06-14 2022-01-1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换向器和绕组的连接构造及具有该连接构造的转子、电动机、以及换向器和绕组的连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99109A (ja) 2013-05-20
JP5872849B2 (ja) 2016-03-01
US20130193795A1 (en) 2013-08-01
CN103095082B (zh) 2017-07-21
US9419506B2 (en) 2016-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95082A (zh) 直流电动机、直流电动机的绕组绕制方法及制造方法
CN101783567B (zh) 一种直流电机及使用该直流电机的冷却风扇模组
US10170954B2 (en) Direct current motor
CN105900315A (zh) 轴向间隙型马达
CN108616176A (zh) Wrsm电动机的转子结构
KR20140136597A (ko) 구동모터의 회전자
CN101807840B (zh) 一种永磁直流有刷电机
CN101257240A (zh) 电动发电两用机
CN104333192A (zh) 一种60槽8极双层分数槽绕组结构
CN101584104B (zh) 直流电动机的电枢、直流电动机以及直流电动机的电枢绕组方法
CN102347648A (zh) 高功率密度、高效率、非永磁体电机
CN101885325A (zh) 一种防抱死制动系统及其电机
CN100338847C (zh) 短磁路结构的无刷直流电机
CN112421836B (zh) 一种高转矩密度潜油螺杆泵永磁电机
JP5399091B2 (ja) 直流モータ
JP5225624B2 (ja) 電動モータ
CN201018318Y (zh) 定子及内装有该定子的电动机
JP2008099416A (ja) 電動モータ用アーマチュア、電動モータ及び電動モータ用アーマチュアの巻線方法
CN103401381B (zh) 用于六槽四极的永磁有刷电机的绕线方法及其结构
EP2651018B1 (en) DC commutator motor and automobile including the same
EP3118979B1 (en) Electric motor
CN212969195U (zh) 一种开关磁阻电机
CN103580432B (zh) 有刷直流电机和使用该电机的车辆用制动系统
CN103001451A (zh) 直线电机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CN200994095Y (zh) 汽车电控机械式变速器用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912

Address after: Aichi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DENSO Corp.

Address before: Mei Tian Kosai Shizuoka Prefecture in 390 times

Patentee before: ASMO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21

Termination date: 202110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