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92383B - 触控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触控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092383B CN103092383B CN201110345103.8A CN201110345103A CN103092383B CN 103092383 B CN103092383 B CN 103092383B CN 201110345103 A CN201110345103 A CN 201110345103A CN 103092383 B CN103092383 B CN 10309238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ct panel
- electrode
- driving
- signal group
- control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装置及其驱动方法,该触控装置包括:一驱动单元、一第一触控面板、一第二触控面板以及耦接于第一触控面板与第二触控面板间的一连接电路板。其中,驱动单元具有一驱动元件,驱动元件具有至少一驱动端口用以输出多个驱动信号与至少一感测端口用以接收多个感测信号。第一触控面板与驱动元件耦接,第二触控面板邻设于第一触控面板并通过第一触控面板与驱动元件耦接,其中第一触控面板及第二触控面板至少共用驱动端口及感测端口其中之一。本发明亦揭露一种触控装置的驱动方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触控装置及其驱动方法,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双触控面板的触控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触控装置的应用可说是越来越广泛,消费性电子产品如:手机、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平板电脑、MP3播放器等便携式电子产品,纷纷采用触控技术,使产品具有更友善的人机接口。目前应用比较多的已知的触控技术有电阻式及电容式触控技术。
请参照图1所示,其为已知技术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已知的触控装置1包括二触控面板11、二驱动芯片12、二电路板13、一系统主电路板14以及二连接器15。所述电路板13为软性电路板,一端利用连接器15而连接于系统主电路板14,另一端则分别连接于所述触控面板11。所述驱动芯片12分别设置于所述电路板13上,通过所述电路板13,所述驱动芯片12分别控制所述触控面板11作动。
由于已知技术中具有双触控面板的触控装置1,若与显示装置配合使用,可让使用者浏览及操作时像是在翻阅书本一样,有二面可以阅读及触控翻页,可以提高使用者的购买欲。然而,具有双触控面板的触控装置1所具有的元件材料均为单一触控面板的触控装置的两倍,因此大幅增加了材料成本,且须设计空间以容纳所述电子元件设置。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触控装置,可应用于具有双触控面板的触控装置,可节省电子元件设置空间,更可大幅降低材料及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触控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应用于双荧幕的触控装置,可减少材料成本,更可节省电子元件的设置空间。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装置包括一驱动单元、一第一触控面板、一第二触控面板以及耦接于第一触控面板与第二触控面板间的一连接电路板。其中,驱动单元具有一驱动元件,驱动元件具有至少一驱动端口用以输出多个驱动信号与至少一感测端口用以接收多个感测信号,而第一触控面板与驱动元件耦接,第二触控面板邻设于第一触控面板并通过第一触控面板与驱动单元耦接,其中,第一触控面板及该第二触控面板至少共用驱动端口及感测端口其中之一。
于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一触控面板及第二触控面板共用驱动端口与感测端口。
于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中,驱动元件具有不共用的二感测端口与共用的一驱动端口,第一触控面板及第二触控面板分别连接所述感测端口,及所共用的该驱动端口。
于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中,驱动元件具有共用的一感测端口与不共用的二驱动端口,第一触控面板及第二触控面板并连接所共用的感测端口,及分别连接共用的所述驱动端口。
于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中,触控装置更包括一级距产生单元,级距产生单元位于第二触控面板与驱动元件耦接的路径上。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装置的驱动方法,触控装置包括一驱动单元、一第一触控面板、一第二触控面板以及一连接电路板,驱动单元并包括具有至少一驱动端口与至少一感测端口的一驱动元件,驱动端口与感测端口至少其中之一供第一触控面板及第二触控面板共用,连接电路板电连接第一触控面板及第二触控面板,第二触控面板经由第一触控面板而与驱动元件耦接。驱动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驱动元件的驱动端口输出多个驱动信号;感测端口接收第一触控面板的一第一感测信号群,及第二触控面板的一第二感测信号群,以判断一触碰位置,其中,本发明的触控装置设有级距产生单元于驱动单元与第二触控面板之间。通过级距产生单元可使第一触控面板与第二触控面板所输出的信号有一级距差,即可判断被触控的触控面板为第一触控面板或第二触控面板及被触碰的位置。
于已知技术相较,本发明的触控装置仅应用一驱动单元即可达到双荧幕触控及驱动,可节省容纳电子元件的空间,更可降低材料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已知技术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以及
图9为本发明的触控装置的驱动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附图标号:
1、2、2a、2b、2c、2d、2e、2f:触控装置
11:触控面板
12:驱动芯片
13、212、212a、212b、212c、212d、212e、212f:电路板
14:系统主电路板
15:连接器
21、21a、21b、21c、21d、21e、21f:驱动单元
211、211a、211b、211c、211d、211e、211f:驱动元件
22、22a、22b、22c、22d、22e、22f:第一触控面板
221、221a、221e、221f、Y11~Y1m:第一电极
222、222a、222e、222f、X21~X2n:第二电极
23、23a、23b、23c、23d、23e、23f:第二触控面板
231、231a、231e、231f、Y31~Y3u:第三电极
232、232a、232e、232f、X41~X4v:第四电极
24:连接电路板
25、25a、25b、25c、25d:级距产生单元
251、251a、251b:电阻
A:驱动端口
B:感测端口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3:第三方向
d4:第四方向
D11~D1m:第一驱动信号群
D21~D2m:第二驱动信号群
D31~D3n:第三驱动信号群
D41~D4n:第四驱动信号群
S11~S1n:第一扫描信号群
S21~S2n:第二扫描信号群
W01~W02: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依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触控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其中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参照符号加以说明。
本发明所揭露的触控装置可应用于具有双荧幕的电子产品,如滑盖手机、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平板电脑、电子书、MP3播放器等便携式电子产品。
请参照图2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触控装置2包括一驱动单元21、一第一触控面板22、一第二触控面板23以及一连接电路板24。其中,第一触控面板22及第二触控面板23可为电阻式触控面板或电容式触控面板。于此,第一触控面板22及第二触控面板23均以一电容式触控面板为例。
驱动单元21具有一驱动元件211,于本实施例中,驱动元件211为一驱动芯片,其可设置于一电路板212上,例如为一软性电路板,电路板212可利用一连接器(图未绘示)而与系统的一系统主板(图未绘示)连接。本实施例的驱动单元21利用驱动元件211以输出驱动信号群及扫描信号群至第一触控面板22及第二触控面板23。其中,驱动元件211具有至少一驱动端口A及至少一感测端口B,驱动端口A输出多个驱动信号,而感测端口B输出多个扫描信号群及接收多个感测信号,另,第一触控面板22及第二触控面板23至少共用驱动端口A及感测端口B其中之一,本实施例以第一触控面板22及第二触控面板23共用驱动端口A及感测端口B为例。
第一触控面板22与驱动元件211耦接,而且是直接连接。其中,第一触控面板22包括多个第一电极221及多个第二电极222,用以感测使用者在第一触控面板22中所为的触碰事件。其中,各第一电极221沿着一第一方向d1延伸且彼此电性绝缘,而各第二电极222则沿着一第二方向d2延伸且彼此电性绝缘。详言之,各第一电极221可包括多个第一感测垫以及多个第一桥接部,各第一桥接部分别电连接于二相邻的第一感测垫之间;而各第二电极222包括多个第二感测垫以及多个第二桥接部,且各第二桥接部分别电连接于二相邻的第二感测垫之间。而且,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夹一角度,例如为90度,如此一来,第一感测垫与第二感测垫可构成一感测阵列。
第二触控面板23邻设于第一触控面板22,本实施例中,第二触控面板23设置于第一触控面板22相对于驱动单元21的一侧。第二触控面板23与第一触控面板22耦接,且第二触控面板23经由第一触控面板22与驱动元件211耦接。第二触控面板23包括多个于第三方向d3并列的第三电极231及多个于第四方向d4并列的第四电极232。其中,第三电极231与第四电极232可具有与第一触控面板22的第一电极221及第二电极222类似的感测垫及桥接部,于此不再赘述。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第三方向d3实质上与第一方向d1平行;第四方向d4实质上与第二方向d2平行。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电极231可经由所述第一电极221而与驱动元件211电性连接,所述第四电极232经由所述第二电极222而与驱动元件211电性连接。而形成各第一电极221与各第三电极231串连;各第二电极222与各第四电极232串连,故可推知被串连的第一电极221与第三电极231时序上同步及/或被串连的第二电极222与第四电极232时序亦同步。其中,所述第一电极221与所述第三电极231的数量是相同的,因此第一触控面板22上的各第一电极221可分别依序对应至第二触控面板23上的第三电极231。图2中,第一电极221具有m条(Y11~Y1m),第三电极231具有u条(Y31~Y3u),其中第一电极Y11与第三电极Y3u电性串连,而第一电极Y1m与第三电极Y31电性串连,而位于其间的电极,则一一配对串连;第二电极222具有n条(X21~X2n),第四电极232具有v条(X41~X4v),其中第二电极X21与第四电极X41电性串连,而第二电极X2n与第四电极X4v电性串连,而位于其间的电极,则一一配对串连。
连接电路板24电连接第一触控面板22及第二触控面板23,第二触控面板23经由第一触控面板22及连接电路板24而与驱动元件211耦接。本实施例的连接电路板24是以一软性电路板为例。
本实施例的驱动元件211是以具有一驱动端口A及一感测端口B为例。第一触控面板22及第二触控面板23分别连接所共用的驱动端口A及感测端口B。其中,本实施例的驱动端口A的通道数量需等于第一电极221、第二电极222、第三电极231或第四电极232的电极条数的数量,由于本实施例中,驱动端口A与第一电极221、第二电极222、第三电极231及第四电极232耦接,因此驱动端口A的通道数量应与第一电极221、第二电极222、第三电极231及第四电极232的其中最多电极条数的数量相等,本实施例中是以第一电极221、第二电极222、第三电极231及第四电极232的电极条数相等为例,其中第一电极221为m条,第二电极222为n条,而m等于n,因此驱动端口A的通道数量为m或n。而本实施例的感测端口B例如与第一电极221及第三电极231耦接,因此感测端口B的通道数量应与第一电极221及第三电极231的其中最多电极条数的数量相等。因此感测端口B的通道数量为m或u。
驱动元件211经由驱动端口A可于一单位时间内(如1/60秒或1/30秒,或例如比手指或触控笔接触面板的时间还短的时间内)分别输出一第一驱动信号群D11~D1m至第一触控面板22的所述第一电极Y11~Y1m及输出一第二驱动信号群D21~D2m至第二触控面板23的所述第三电极Y31~Y3u。其中,驱动端口A是分别依序输出第一驱动信号群D11~D1m至第一触控面板22的第一电极Y11~Y1m,例如驱动端口A输出第一驱动信号群D11至第一电极Y11,接着驱动端口A输出第一驱动信号群D12至第一电极Y12,以此依序输出第一驱动信号群D11~D1m至第一电极Y11~Y1m。由于第一触控面板22与第二触控面板23串联连接,因此,当驱动端口A输出第一驱动信号群D11至第一电极Y11的同时,也输出第二驱动信号群D21至第三电极Y31;驱动端口A输出第一驱动信号群D12至第一电极Y12的同时,也输出第二驱动信号群D22至第二触控面板23上的第三电极Y32,以此依序输出第二驱动信号群D21~D2m至第三电极Y31~Y3u。
此外,驱动元件211更经由驱动端口A分别输出一第三驱动信号群D31~D3n至第一触控面板22的所述第二电极X21~X2n及输出一第四驱动信号群D41~D4n至第二触控面板23的所述第四电极X41~X4v。其中,驱动端口A分别依序输出第三驱动信号群D31~D3n至第一触控面板22的第二电极X21~X2n,例如驱动端口A输出第三驱动信号群D31至第二电极X21,接着输出第三驱动信号群D32至第二电极X22,以此依序输出第三驱动信号群D31~D3n至第二电极X21~X2n。由于第一触控面板22与第二触控面板23串联连接,因此,当驱动端口A输出第三驱动信号群D31至第二电极X21的同时,驱动端口A也输出第四驱动信号群D41至第四电极X41;驱动端口A输出第三驱动信号群D32至第二电极X22的同时,也输出第四驱动信号群D42至第四电极X42,以此依序输出第四驱动信号群D41~D4n至第四电极X41~X4v。
第一触控面板22及第二触控面板23上的各个电极经驱动后,再依据各电极所感测到的数值或信号,以将第一触控面板22上的第一感测信号及第二触控面板23上的第二感测信号分别回传至驱动元件211的感测端口B,以判断一被触碰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为了能区分出由第一触控面板22回传的第一感测信号与由第二触控面板23回传的第二感测信号的大小不同,触控装置2更可包括一级距产生单元25,其位于第二触控面板23与驱动元件211耦接的路径上。也就是说,级距产生单元25可设置于第一触控面板22与第二触控面板23的连接路径上;或是级距产生单元25可设置于第二触控面板23与驱动单元21的连接路径上。因此,级距产生单元25可位于驱动单元21、第一触控面板22、第二触控面板23、连接电路板24或一系统主板(图未绘示)至少其中之一。本实施例中,级距产生单元25是以位于第二触控面板23为例,且级距产生单元25包括一电阻、一放大器、多个电阻或多个放大器,藉以使输入至级距产生单元25之前的信号与输入至级距产生单元25之后的信号有明显的级距差异,不论是通过电阻减弱信号或是通过放大器来放大信号,均能造成信号有级距的差异。本实施例的级距产生单元25是以具有多个电阻251为例,且是以一个电阻251对应一电极为例。
本实施例中,以自电容式(self-type)的第一触控面板22及第二触控面板23为例,由于传送至第二触控面板23的第二驱动信号群D21~D2m,经过级距产生单元25,因此第一触控面板22的第一驱动信号群D11~D1m的信号大小与第二触控面板23的第二驱动信号群D21~D2m的信号大小不相等,使得直接利用驱动的电极所进行的感测而到的第一感测信号的信号大小亦与第二感测信号的信号大小不相等,第一触控面板22的数字信号值可大于或小于第二触控面板23的数字信号值,以区分第一触控面板22及第二触控面板23。本实施例的触控装置2是以第一触控面板22的数字信号值大于第二触控面板23的数字信号值为例。譬如,从第一触控面板22传回的数字信号值范围约为4500~6000,而从第二触控面板23传回的数字信号值范围约为1500~3000,明显具有级距差异,例如有二倍左右的差距。因此当例如被触碰电极的数字信号值为5800时,即可得知被触控的面板为第一触控面板22,当被触碰电极的数字信号值为2200时,即可得知被触控的面板为第二触控面板23。
请参照图3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驱动元件211a亦以具有一驱动端口A及一感测端口B为例。第一触控面板22a及第二触控面板23a分别连接且共用驱动端口A及感测端口B。其中,本实施例的驱动端口A的通道数量需等于第一电极221a或第三电极231a的电极条数的数量,由于本实施例中,驱动端口A与第一电极221a及第三电极231a耦接,因此驱动端口A的通道数量应与第一电极221a及第三电极231a的其中最多电极条数的数量相等,因此驱动端口A的通道数量为m或u。而本实施例的感测端口B例如与第二电极222a及第四电极232a耦接,因此感测端口B的通道数量应与第二电极222a及第四电极232a的其中最多电极条数的数量相等,且由于本实施例的第二电极222a的电极条数与第四电极232a的电极条数相等,因此感测端口B的通道数量为n或v。
驱动元件211a经由驱动端口A可于一单位时间内(如1/60秒或1/30秒,或例如比手指或触控笔接触面板的时间还短的时间内)分别输出一第一驱动信号群D11~D1m至第一触控面板22a的所述第一电极Y11~Y1m及输出一第二驱动信号群D21~D2m至第二触控面板23a的所述第三电极Y31~Y3u,其中,驱动端口A分别依序输出第一驱动信号群D11~D1m至第一触控面板22a的第一电极Y11~Y1m,例如驱动端口A输出第一驱动信号群D11至第一电极Y11,接着驱动端口A输出第一驱动信号群D12至第一电极Y12,以此依序输出第一驱动信号群D11~D1m至第一电极Y11~Y1m。由于第一触控面板22a与第二触控面板23a串联连接,因此,当驱动端口A输出第一驱动信号群D11至第一电极Y11的同时,也输出第二驱动信号群D21至第三电极Y31;驱动端口A输出第一驱动信号群D12至第一电极Y12的同时,也输出第二驱动信号群D22至第三电极Y32,以此依序输出第二驱动信号群D21~D2m至第三电极Y31~Y3u。值得注意的是,第二驱动信号群D21~D2m经由级距产生单元25a传输至第二触控面板23a。
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二触控面板22a和第二触控面板23a为互电容式的触控面板,故当驱动端口A输出第一驱动信号群D11至第一电极Y11的同时,驱动元件211a经由感测端口B分别输出一第一扫描信号群S11~S1n至第一触控面板22a的所述第二电极X21~X2n及输出一第二扫描信号群S21~S2n至第二触控面板23a的所述第四电极X41~X4v,其中,该感测端口B可同时输出一扫描信号或多个扫描信号,以扫描所述第二电极X21~X2n或所述第四电极X41~X4v,并感测被触碰的位置,同时将所述感测信号回传至该感测端口B。
第一触控面板22a及第二触控面板23a再依据各第二电极X21~X2n及各第四电极X41~X4v所感测到的数值或信号,以第一感测信号群及第二感测信号群分别回传至驱动元件211a的感测端口B,以判断一被触碰的位置。
更详细来说,由于级距产生单元25a具有所述电阻251a,使得第二触控面板23a经由级距产生单元25a传输感测到的第二感测信号群,与第一触控面板22a所传输的第一感测信号群相较,第二感测信号群的信号大小会明显小于第一感测信号群的信号大小,使依据第一触控面板22a与第二触控面板23a所测得的感测信号能被驱动单元21a所分辨,以能确认真正被触碰的位置。
于进行触控面板22a、23a的感测时,驱动单元21a内的驱动元件211a可同时输出一第一驱动信号群D11~D1m至第一触控面板22a的所述第一电极Y11~Y1m,而与第一电极Y11~Y1m分别串连的所述第三电极Y31~Y3u(第一电极Y11与第三电极Y3u串连;第一电极Y1m与第三电极Y31串连),由于级距产生单元25a的电阻251a位于第一电极Y11~Y1m与第三电极Y31~Y3u之间,故第二触控面板23a也可同时收到一第二驱动信号群D21~D2m,第二驱动信号群D21~D2m会与第一驱动信号群D11~D1m时序上同步,但是比较弱。于第一电极Y11~Y1m与第三电极Y31~Y3u依序被导通时(例如于一单位时间中),驱动元件211a于单位时间内只选择第二电极X21~X2n其中的一条电极导通,例如驱动元件211a的感测端口B依序输出第一扫描信号群S11~S1n至第一触控面板22a的所述第二电极X21~X2n,及,第二扫描信号群S21~S2n至第二触控面板23a的所述第四电极X41~X4v,由于第二触控面板23a的所述第四电极X41~X4v与所述第二电极X21~X2n串连(第二电极X21与第四电极X41串连;第二电极X2n与第四电极X4v串连),因此输出的第一扫描信号群S11~S1n不但能依序开启所述第二电极X21~X2n,还能接着以第二扫描信号群S21~S2n接连依序开启所述第四电极X41~X4v,再将所述感测信号回传至该感测端口B。
本实施例的驱动元件211a的驱动端口A分别输出第一驱动信号群D11~D1m至第一触控面板22a的所述第一电极Y11~Y1m,及输出第二驱动信号群D21~D2m至第二触控面板23a的所述第三电极Y31~Y3u,其中,第二驱动信号群D21~D2m经由级距产生单元25a传输至该第二触控面板23a。且驱动元件211a分别输出第一扫描信号群S11~S1n至第一触控面板22a的所述第二电极X21~X2n,以及第二扫描信号群S21~S2n至第二触控面板23a的所述第四电极X41~X4v,并回传所述感测信号至感测端口B。
驱动元件211a传输第一驱动信号群D11~D1m、第二驱动信号群D21~D2m、第一扫描信号群S11~S1n及第二扫描信号群S21~S2n至第一触控面板22a及第二触控面板23a,以进行第一触控面板22a及第二触控面板23a的扫描感测。之后,驱动单元21a的感测端口B接收由第一触控面板22a传回的一第一感测信号群,及经由级距产生单元25a而传回的第二触控面板25a的一第二感测信号群,以判断一触碰位置。
另外,请参照图4所示,其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驱动元件211b亦以具有一驱动端口A及一感测端口B为例,且亦以第一触控面板22b及第二触控面板23b共用驱动端口A及感测端口B为例。触控装置2b中,第二触控面板23b的所述第三电极Y31~Y3u不与所述第一电极Y11~Y1m串连,而与驱动元件211b直接电性连接,但,所述第三电极Y31~Y3u的走线还是必须经过第一触控面板22b以与驱动元件211b连接。也就是说,第二触控面板23b上的所述第三电极Y31~Y3u与第一触控面板22b上的所述第一电极Y11~Y1m电性并联。而,第二触控面板23b的所述第四电极X41~X4V与第一触控面板22b的所述第二电极X21~X2n串联连接。值得注意的是,于图4中的触控装置2b与前述的触控装置2a中,第一触控面板22a、22b、第二触控面板23a、23b以及连接电路板24的连接,具有一延伸方向,且实质上与第二电极X21~X2n及第四电极X41~X4v平行。另外,本实施例中,仍以第一触控面板22b与第二触控面板23b的电极为一对一的对应,当然,第一触控面板22b上的电极数量可与第二触控面板23b的电极数量不相同。例如,当第一触控面板22b的电极数量较多时,则可直接拉线而与驱动单元21b电性连接;当第二触控面板23b的电极数量较多时,则可直接拉线而与驱动单元21b电性连接。再者,触控装置2b的级距产生单元25b设置于驱动单元21b,于第二触控面板23b的所述第三电极Y31~Y3u与驱动元件211b耦接的路径上。
值得注意的是,驱动元件211b可经由驱动端口A分别输出驱动信号群至第一触控面板22b的所述第一电极Y11~Y1m、所述第二电极X21~X2n及第二触控面板23的所述第三电极Y31~Y3u、所述第四电极X41~X4v。
另外,驱动元件211b亦可经由驱动端口A分别输出一第一驱动信号群D11~D1m至第一触控面板22b的所述第一电极Y11~Y1m及输出一第二驱动信号群D21~D2m至第二触控面板23b的所述第三电极Y31~Y3u,及,经由感测端口B分别输出一第一扫描信号群S11~S1n至第一触控面板22b的所述第二电极X21~X2n及输出一第二扫描信号群S21~S2n至第二触控面板23b的所述第四电极X41~X4v。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二触控面板23b上第四电极X41~X4v所回传的第二感测信号群,经由级距产生单元25b回传至驱动单元21b,由于级距产生单元25b包括一电阻,故第四电极X41~X4v所回传的第二感测信号群经过级距产生单元25b之前与之后会产生一明显的压降,使第二感测信号群与第一感测信号群两者信号之间会有级距差。当驱动单元21b接收第一感测信号群及第二感测信号群后,即可依据第一感测信号群与第二感测信号群的信号大小的差异,判断被触控的触控面板为第一触控面板22b或第二触控面板23b,再经计算后可得被触控的位置。
请参照图5所示,其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与前述实施例不同的是,触控装置2c的级距产生单元25c设置于第二触控面板23c的所述第三电极Y31~Y3u或所述第四电极X41~X4v分别与驱动单元21c耦接的路径上。其中,本实施例的级距产生单元25c设置于第二触控面板23c,所述第四电极X41~X4v经由级距产生单元25c、所述第二电极X21~X2n而与驱动元件211c电性连接。另外,第一触控面板22c和第二触控面板23c连接的方向,与第一触控面板22c和连接电路板连接的方向,呈一角度,例如为90度。
请参照图6所示,其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触控装置2d与触控装置2c不同的地方在于,级距产生单元25d设置于驱动单元21d,而第二触控面板23d的所述第三电极Y31~Y3u或所述第四电极X41~X4v亦可直接经由级距产生单元25d而与驱动元件211d电性连接。另外,第二触控面板23d的所述第三电极Y31~Y3u及所述第四电极X41~X4v分别与第一触控面板22d上的所述第一电极Y11~Y1m及所述第二电极X21~X2n电性串或并联。
请参照图7所示,其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触控装置2e与前述图3的触控装置2a不同之处在于,触控装置2e不具有级距产生单元,而且驱动元件211e是以具有二驱动端口A及一感测端口B为例,其中,第一触控面板22e及第二触控面板23e共用感测端口B,但不共用驱动端口A,亦即,第一触控面板22e及第二触控面板23e分别连接该些驱动端口A及所共用的感测端口B,且第三电极Y31~Y3u具有独立的走线以直接与驱动元件211e电性连接。本实施例的二驱动端口A例如分别与第一电极221e及第三电极231e耦接,因此一驱动端口A的通道数量为m,而另一驱动端口A的通道数量为u。本实施例的感测端口B与第二电极222e及第四电极232e耦接,因此感测端口B的通道数量应与第二电极222e及第四电极232e,其中最多电极条数的数量相等的电极条数相等为例,因此感测端口B的通道数量为n或v。
驱动元件211e经由其中一驱动端口A分别输出一第一驱动信号群D11~D1m至第一触控面板22e的所述第一电极Y11~Y1m,及经由另一驱动端口A输出一第二驱动信号群D21~D2m至第二触控面板23e的所述第三电极Y31~Y3u。其中,通过二驱动端口A的内部设定,可使第一驱动信号群D11~D1m的信号大小与第二驱动信号群的信号D21~D2m大小不相等,第一驱动信号群D11~D1m的信号大小可大于或小于第二驱动信号群D21~D2m的信号,以明显区分输送至第一触控面板22e的信号或输送至第二触控面板23e的信号。另外,二个驱动端口A可同步输出第一驱动信号群D11~D1m至第一触控面板22e及第二驱动信号群D21~D2m至第二触控面板23e。
于进行触控面板22e、23e的感测时,驱动元件211e依序导通第二电极X21~X2n,也就是于单位时间内只选择第二电极X21~X2n其中的一条电极导通,以分别感测第二电极X21~X2n的信号值,以判断是否被触碰。例如驱动元件211e依序导通输出一第一扫描信号群S11~S1n至第一触控面板22e的所述第二电极X21~X2n,及第二扫描信号群S21~S2n至第二触控面板23e的所述第四电极X41~X4v,由于第二触控面板23e的所述第四电极X41~X4v与所述第二电极X21~X2n串连(第二电极X21与第四电极X41串连;第二电极X2n与第四电极X4v串连),因此输出的第一扫描信号群S11~S1n不但依序导通所述第二电极X21~X2n,还能接着以第二扫描信号群S21~S2n依序导通所述第四电极X41~X4v,以进行信号的感测。其中,第一扫描信号群S11~S1n与第二扫描信号群S21~S2n的信号大小实质上可为相等。
驱动元件211e依据第一触控面板22e的第一感测信号及第二触控面板23e的第二感测信号分别感测所得到的模拟的电压值或电流值转换成数字信号值。由于第一触控面板22e的第一驱动信号群D11~D1m的信号大小与第二触控面板23e的第二驱动信号群D21~D2m的信号大小不相等,使得第一感测信号的信号大小亦与第二感测信号的信号大小不相等第一触控面板22e的数字信号值可大于或小于第二触控面板23e的数字信号值,以区分第一触控面板22e及第二触控面板23e。
请参照图8所示,其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触控装置2f与前述图5触控装置2c的不同之处在于,触控装置2f不具有级距产生单元,而且驱动元件211f是以具有一驱动端口A及二感测端口B为例,其中,第一触控面板22f及第二触控面板23f共用驱动端口A,但不共用感测端口B,亦即,第一触控面板22f及第二触控面板23f分别连接该些感测端口B及所共用的驱动端口A,而且第四电极232f具有单独的走线以直接与驱动元件211f电性连接。其中,本实施例的驱动端口A例如与第一电极221f及第三电极231f耦接,因此驱动端口A的通道数量需等于第一电极221f及第三电极231f的其中最多电极条数的数量相等。由于本实施例的第一电极221f与第三电极231f的电极条数的数量相等,因此驱动端口A的通道数量为m或u。而本实施例的一感测端口B与第二电极222f耦接,而另一感测端口B与第四电极232f耦接,因此一感测端口B的通道数量为n,而另一感测端口B的通道数量为v。
驱动元件211f经由驱动端口A输出一第一驱动信号群D11~D1m至第一触控面板22f及一第二驱动信号群D21~D2m至第二触控面板23f,由于,本实施例的第一触控面板22f及第二触控面板23f为串联连接,使得第二驱动信号群D21~D2m会与第一驱动信号群D11~D1m时序上同步,且第一驱动信号群D11~D1m的信号大小与第二驱动信号群D21~D2m的信号大小实质相等。
驱动元件211f的该些感测端口B分别输出一第一扫描信号群S11~S1n至第一触控面板22f,及第二扫描信号群S21~S2n至第二触控面板23f,以明显区分输送至第一触控面板22f的信号及输送至第二触控面板23f的信号。其中,驱动元件211f可于一单位时间内同时或连续分别输出第一扫描信号群S11~S1n及第二扫描信号群S21~S2n。
另外,驱动元件211f依据第一感测信号及第二感测信号分别感测得到的数值判别触控的位置。由于驱动元件221f可利用内部设定以分别输出不同的第一扫描信号群S11~S1n至第一触控面板22f,及第二扫描信号群S21~S2n至第二触控面板23f,使得感测第一触控面板22f的第一感测信号群及感测第二触控面板23f的第二感测信号群分别回传至驱动元件221f的二个感测端口B时,驱动单元21f可依据第一触控面板22f与第二触控面板23f所测得的数值或信号,以判别被触碰的触控面板为第一触控面板22f或第二触控面板23f及其对应的位置。
以上是针对本发明所揭露的触控装置2、2a、2b、2c、2d、2e、2f结构予以论述。接续,本发明亦提供一种配合上触控装置的驱动方法。大部分的驱动方法的步骤过程,已在上述实施例中详细叙述,以下,仅就重点再次阐明。请同时参照图9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驱动方法的步骤流程图。触控装置的驱动方法包括驱动单元的驱动端口输出多个驱动信号(步骤W01)以及感测端口接收第一触控面板的一第一感测信号群及第二触控面板的一第二感测信号群,以判断一触碰位置(步骤W02)。
请同时参照图2及图9所示,于步骤W01中,多个驱动信号分为输出至第一触控面板22的第一驱动信号群D11~D1m,以及输出至第二触控面板23的第二驱动信号群D21~D2m。详细来说,驱动单元21的驱动端口A于一单位时间内输出第一驱动信号群D11~D1m至第一触控面板22的所述第一电极Y11~Y1m,及一第二驱动信号群D21~D2m至第二触控面板23的所述第三电极Y31~Y3u。
接续,驱动单元21的驱动端口A更分别输出第三驱动信号群D31~D3n至第一触控面板22的所述第二电极X21~X2n及输出第四驱动信号群D41~D4n至第二触控面板23的所述第四电极X41~X4v。
于步骤W02中,驱动单元21的感测端口B接收第一触控面板22的第一感测信号群,及第二触控面板23的一第二感测信号群,以判断一触碰位置。值得注意的是,级距产生单元25位于第二触控面板23与驱动单元21耦接的路径上。通过级距产生单元25,让驱动单元21感测第一触控面板22及第二触控面板23的信号时,由于第二感测信号群的信号回传时,经由级距产生单元25,故产生的第二感测信号的信号大小与第一感测信号群的信号大小不相同,如此一来,即能判断出触碰的位置。
驱动元件211将第一感测信号群及第二感测信号群的模拟的电压值或电流值转换成数字信号值。驱动单元21依据转换后的数字信号值,判断被触控的位置及被触控的面板(第一触控面板22或第二触控面板23)。
请配合图3及图9所示,与上述触控装置2的驱动方法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触控装置2a的驱动方法于步骤W02之后,以驱动单元21a的感测端口B输出一第一扫描信号群S11~S1n至第一触控面板22a的所述第二电极X21~X2n及输出一第二扫描信号群S21~S2n至第二触控面板23a的所述第四电极X41~X4v。此外,本实施例的级距产生单元25a设置于第一触控面板22a与第二触控面板23a之间,且位于驱动信号群的路径上。详细的驱动过程,已记载于前述实施例中,故于此不再赘述。
最后,执行步骤W02,接收感测端口B接收第一触控面板22a的一第一感测信号群,及第二触控面板23a的一第二感测信号群,以判断一触碰位置。由于第二驱动信号群D21~D2m经由级距产生单元25a传送至第二触控面板23a,使得第二驱动信号群D21~D2m的大小与第一驱动信号群D11~D1m的大小,具有明显级距差异,进而使得驱动元件211a的感测端口B接收到的第一感测信号群及第二感测信号群,亦具有明显级距差异。
请配合图5及图9所示,与上述触控装置2a的驱动方法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级距产生单元25c设置于第一触控面板22c与第二触控面板23c之间,且位于扫描信号群的路径上,使得第一扫描信号群S11~S1n的信号大小与第二扫描群S21~S2n的信号大小不相等。进而使得驱动元件211c的感测端口B接收到的第一感测信号群及第二感测信号群,亦具有明显级距差异。
请配合图7及图9所示,与上述触控装置2a的驱动方法不同的是,触控装置2e未设置级距产生单元,且驱动单元21e具有二驱动端口A及一感测端口B。
于步骤W01中,驱动单元21e的一驱动端口A依序输出一第一驱动信号群D11~D1m至第一触控面板22e,另一驱动端口A依序输出一第二驱动信号群D21~D2m至第二触控面板23e。接续,其中感测端口B依序输出一第一扫描信号群S11~S1n至第一触控面板22e的所述第二电极X21~X2n及依序输出一第二扫描信号群S21~S2n至第二触控面板23e的所述第四电极X41~X4v。
于步骤W02中,驱动单元21e的感测端口B接收第一触控面板22e的一第一感测信号群及第二触控面板23e的一第二感测信号群,以判断一触碰位置。由于,第一驱动信号群D11~D1m及第二驱动信号群D21~D2m分别由二驱动端口A输出至第一触控面板22e及第二触控面板23e,因可直接由驱动端口A将第一驱动信号群D11~D1m的信号大小及第二驱动信号群D21~D2m的信号大小调整为不相同。
请配合图8及图9所示,与上述触控装置2e的驱动方法不同的是,触控装置2f的驱动单元21e具有一驱动端口A及二感测端口B。
执行步骤W01,驱动单元21f的驱动端口A于一单位时间内输出一第一驱动信号群D11~D1m至第一触控面板22f的所述第一电极Y11~Y1m,及一第二驱动信号群D21~D2m至第二触控面板23f的所述第三电极Y31~Y3u。
接续,驱动单元21f的感测端口B输出一第一扫描信号群S11~S1n至第一触控面板22f的所述第二电极X21~X2n及另一感测端口B输出一第二扫描信号群S21~S2n至第二触控面板23f的所述第四电极X41~X4v。
最后,步骤W02,驱动单元21f的感测端口B接收第一触控面板22f的一第一感测信号群,而另一感测端口B接收第二触控面板23f的一第二感测信号群,用以区别第一触控面板22f及第二触控面板23f,再依据第一感测群及第二感测信号群的数值或信号,判断一被触碰位置。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触控装置及其驱动方法的驱动元件具有至少一驱动端口及一感测端口,于不同的实施例中,驱动元件可例如具有不共用的二驱动端口及共用的一感测端口、共用的一驱动端口及不共用的二感测端口或共用的一驱动端口及共用的一感测端口等,驱动元件可通过该些驱动端口分别输出不同大小的驱动信号群至不同的触控面板,使得驱动元件可依据感测信号群的数值或信号以判断触控面板及位置。
再者,本发明的触控装置更可设有级距产生单元于驱动单元与第二触控面板之间。通过级距产生单元可使第一触控面板与第二触控面板所输出的信号会有一级距差,使驱动单元依据第一感测信号群及第二感测信号群的数值即可被判断触控的位置及被触控的触控面板来自于第一触控面板或第二触控面板。于已知技术相较,本发明的触控装置仅应用一驱动单元即可达到双荧幕触控及驱动,可节省容纳电子元件的空间,更可降低材料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任何未脱离本创作的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括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中。
Claims (8)
1.一种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装置包括:
一驱动单元,具有一驱动元件,所述驱动元件包括至少一驱动端口用以输出多个驱动信号,及至少一感测端口用以接收多个感测信号;
一第一触控面板,与所述驱动元件耦接;
一第二触控面板,邻设于所述第一触控面板;以及
一连接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一触控面板及所述第二触控面板,使所述第二触控面板经由所述第一触控面板而与所述驱动元件耦接,
其中所述第一触控面板及所述第二触控面板共用所述驱动端口及所述感测端口;
所述触控装置更包括:
一级距产生单元,位于所述第二触控面板与所述驱动元件耦接的路径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级距产生单元具有多个电阻或多个放大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级距产生单元位于所述驱动单元、所述第一触控面板、所述第二触控面板、所述连接电路板或一系统主电路板至少其中之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电路板为一软性电路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面板包括多个于一第一方向并列的一第一电极及多个于一第二方向并列的一第二电极,所述第二触控面板包括多个于一第三方向并列的一第三电极及多个于一第四方向并列的一第四电极,所述这些第三电极经由所述这些第一电极而与所述驱动元件电性连接,所述这些第四电极经由所述这些第二电极而与所述驱动元件电性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实质上同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四方向实质上同方向,所述这些第一电极与所述这些第三电极时序同步及/或所述这些第二电极与所述这些第四电极时序同步。
7.一种触控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装置包括一驱动单元、一第一触控面板、一第二触控面板以及一连接电路板,所述驱动单元并包括具有至少一驱动端口与至少一感测端口的一驱动元件,所述驱动端口与所述感测端口至少其中之一供所述第一触控面板与所述第二触控面板共用,所述连接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一触控面板及所述第二触控面板,所述第二触控面板经由所述第一触控面板而与所述驱动元件耦接,所述驱动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所述驱动元件的所述驱动端口输出多个驱动信号;以及
所述感测端口接收所述第一触控面板的一第一感测信号群及所述第二触控面板的一第二感测信号群,
其中所述第二感测信号群的信号大小与所述第一感测信号群的信号大小不相同,以判断一触碰位置;
所述驱动端口输出一第一驱动信号群至所述第一触控面板及一第二驱动信号群至所述第二触控面板,其中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群经由一级距产生单元传输至所述第二触控面板,所述级距产生单元使所述传输至第一触控面板与第二触控面板的驱动信号大小不相同。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测端口输出一第一扫描信号群至所述第一触控面板及一第二扫描信号群至所述第二触控面板,其中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群经由一级距产生单元传输至所述第二触控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345103.8A CN103092383B (zh) | 2011-11-04 | 2011-11-04 | 触控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345103.8A CN103092383B (zh) | 2011-11-04 | 2011-11-04 | 触控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092383A CN103092383A (zh) | 2013-05-08 |
CN103092383B true CN103092383B (zh) | 2016-06-15 |
Family
ID=48205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345103.8A Active CN103092383B (zh) | 2011-11-04 | 2011-11-04 | 触控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09238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515634B (zh) * | 2013-11-08 | 2016-01-01 | 義隆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觸控裝置及其掃描方法 |
CN109254700B (zh) * | 2018-09-27 | 2022-05-20 |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路板、显示控制装置和显示装置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853207U (zh) * | 2010-10-12 | 2011-06-01 | 上海戎讯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双触摸屏的移动终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860686B2 (en) * | 2010-04-30 | 2014-10-14 | Atmel Corporation | Multi-chip touch screens |
-
2011
- 2011-11-04 CN CN201110345103.8A patent/CN10309238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853207U (zh) * | 2010-10-12 | 2011-06-01 | 上海戎讯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双触摸屏的移动终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092383A (zh) | 2013-05-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397477B2 (en) | Active stylus and capacitive position detection system | |
US11093055B2 (en) | Stylus to host synchronization using a magnetic field | |
CN102289332B (zh) | 减少电容性触摸屏系统中的电磁干扰 | |
CN104769537B (zh) | 用于使用触摸集成显示器操作的触摸控制器和显示驱动器之间的接口和同步方法 | |
CN104951124B (zh) | 触摸检测方法及执行其的触摸检测器 | |
CN103309495B (zh) | 具有集成触摸屏的显示装置 | |
CN103871378B (zh) | 以显示结构提供触控功能的驱动电路及触控显示器 | |
CN103809824B (zh) | 触摸感测系统和控制其功耗的方法 | |
CN104679365B (zh) | 触摸感测系统 | |
CN101593065B (zh) | 电容式触控装置及其方法 | |
TWI451304B (zh) | 觸控裝置及其驅動方法 | |
CN105453002A (zh) | 触摸控制器架构 | |
CN102103447A (zh) | 电容式触控面板与其驱动方法 | |
CN108319394A (zh) | 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装置 | |
CN103348309A (zh) | 用于触敏装置的模块化连接器 | |
CN106325582A (zh) | 一种具有压力侦测的触控总成及其驱动方法 | |
CN107943339A (zh) | 触摸显示装置和触摸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 |
CN102736773A (zh) | 未接地的触控输入装置及其控制装置 | |
CN103092383B (zh) | 触控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
CN103513848A (zh) | 在发射 tx 层具有用于互电容的非活性电极的传感器图案 | |
CN108983996A (zh) | 触控系统以及触控感测控制器与触控笔在其中的运用 | |
US20130093700A1 (en) | Touch-control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3365503B (zh) | 相互电容型触控装置与其操作方法 | |
TW201241721A (en) | Touch panel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518109 Longhua, Shenzhen, town, Foxco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E District, building 4, building 1, building Applicant after: Qunkang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Applicant after: Innolux Display Group Address before: 518109 Longhua, Shenzhen, town, Foxco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E District, building 4, building 1, building Applicant before: Qunkang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Chimei Optoelectronics Co., Ltd. |
|
COR |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