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75727B - 一种具有底置式燃烧器立式锅炉的高效环保燃煤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底置式燃烧器立式锅炉的高效环保燃煤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75727B
CN103075727B CN201310031308.8A CN201310031308A CN103075727B CN 103075727 B CN103075727 B CN 103075727B CN 201310031308 A CN201310031308 A CN 201310031308A CN 103075727 B CN103075727 B CN 1030757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ger
air
boiler
tower
wi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3130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75727A (zh
Inventor
张榕杰
赵长兴
倪光幸
黄成梠
黄世峰
韩枝宏
薛瑜
赵雪
俞建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ETERNAL ENERG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ETERNAL ENERG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8152355&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3075727(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ETERNAL ENERG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ETERNAL ENERG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03130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7572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757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757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757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757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4Indirect CO2mitigation, i.e. by acting on non CO2directly related matters of the process, e.g. pre-heating or heat recovery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底置式燃烧器立式锅炉的高效环保燃煤系统,包括依次设置连接的煤粉塔、燃烧锅炉、空预器机构、旋风除尘器机构及布袋除尘器机构;燃烧锅炉包括锅炉本体和底置式燃烧器;布袋除尘器机构包括密闭机壳、高效除尘器及储灰仓,密闭机壳的出烟口经由一引风机连接至脱硫塔的塔烟口,储灰仓的下料口经由输送机构连接煤粉灰罐的入灰口。本燃煤系统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及改造,达到了锅炉热效率极高,粉尘收集密闭性好且收集效率优异,脱硫塔的脱硫效率极佳且防垢、除垢性能优异,确保了高效的脱硫处理及节省劳力,等等;最终使本发明系统烟气的排放指标远低于国家规定排放浓度,达到高效节能、减排及环保的有益效果,属于国内首创。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底置式燃烧器立式锅炉的高效环保燃煤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煤系统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具有底置式燃烧器立式锅炉的高效环保燃煤系统,具体涉及有由低氮粉体(包括煤粉、生物质粉体、干生活污泥粉)燃烧器、立式锅炉、PM2.5旋风与袋式除尘器、双层变径旋流脱硫塔、新型煤粉计量式气动储供系统等构成的燃煤集成生产线。
背景技术
在我国一次能源构成和消费中,煤炭所占的比例高达70%,我国耗煤和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排放是国际排放的大户。我国是一个富煤、贫汽、贫油的国家,国内中小型工业锅炉以煤为燃料将是中长期的基本现状。国务院“十一五”提出节能口号,“十二五”提出大气排放减排的任务,因此控制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是目前我国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目前,国内大概有58万台,180万蒸吨的中小型工业锅炉燃煤系统急需改造,由于现有技术有限,存在锅炉燃烧性能不佳,于此造成锅炉热效率低,普遍在40%-60%,能源利用率低,烟气产生量大且混有大量的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此外烟气的循环利用率低,也给后续的烟气处理带来较大的困难,例如烟尘收集的工作量大且除尘效率低,脱硫塔无法适应烟气量变化大问题而造成脱硫处理不佳,等等,最终使烟气氮氧化物及二氧化硫的排放浓度远远满足不了或者只能勉强满足排放指标,故而给大气环境带来不可避免的污染及破坏。由此对锅炉燃煤系统进行有效综合创新及改造以解决上述问题成为目前燃煤过程中迫在眉睫的一个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底置式燃烧器立式锅炉的高效环保燃煤系统,通过对系统的各个机构进行综合创新及改进,特别突出是燃烧器底置式锅炉应用,使系统排放指标远低于国家规定排放浓度,达到高效节能、减排及环保的有益效果。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具有底置式燃烧器立式锅炉的高效环保燃煤系统,包括按工作连接关系依次设置连接的煤粉塔、燃烧锅炉、空预器机构、旋风除尘器机构及布袋除尘器机构;所述燃烧锅炉包括锅炉本体和设置在该锅炉本体底部的底置式燃烧器,该底置式燃烧器具有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一次送粉风、三次低氧回流风、二次助燃风及四次回流风,所述一次送粉风内混有低氧风;所述布袋除尘器机构包括密闭机壳和设在该机壳内呈上下设置的高效除尘器及储灰仓,该密闭机壳上开设有进烟口和出烟口,该进烟口与所述旋风除尘器机构的出烟口相连通,所述密闭机壳的出烟口经由一引风机连接至脱硫塔的塔烟口,所述储灰仓的下料口经由输送机构连接煤粉灰罐的入灰口。
上述煤粉塔主要包括上下组装设置的储粉装置和供粉装置;所述储粉装置主要包括储粉罐和打粉管,还包括对所述储粉罐内储料料位进行监测、控制的料位控制机构以及用于防止所述储粉罐内储料自燃的防自燃保护机构;所述打粉管竖立在所述储粉罐内,所述打粉管的下端口为供气力输送入煤粉的进粉口,上端口为出粉口,储粉罐的顶部对应所述出粉口正上方位置设有除尘机构;所述供粉装置主要包括有均带有驱动机构的破碎绞龙、送料绞龙及称重绞龙,该破碎绞龙、送料绞龙及称重绞龙间采用软连接方式上下依次进行传送连接,所述破碎绞龙安装在所述储粉罐的下料口处,所述称重绞龙的出料端处连设有称重传感器,该称重绞龙的出料口软连接有一文氏管,该文氏管的一自由端口为出料口,另一自由端口装设有一罗茨风机。
上述料位控制机构包括至少两个料位传感器和与该料位传感器电连接的料位控制模块,所述至少两个料位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储粉罐上,该至少两个料位传感器中包括分别安装在靠近所述储粉罐上下端位置的高料位传感器和低料位传感器。
上述防自燃保护机构,该防自燃保护机构包括温度感应器、惰性气体的供气通道及相关控制模块,所述温度感应器安装在储粉罐上,所述储粉罐上开设有与所述供气通道的输出口相连通的连通口,所述相关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处理单元和安装在所述供气通道上的电磁阀单元,该电磁阀单元与所述温度感应器均与所述控制处理单元相电连接;上述温度感应器设有若干个,在所述储粉罐上呈上下均匀分布,所述连通口设有若干个,该若干个连通口在所述储粉罐上与所述若干个温度感应器分别一一对应且呈等高相对设置。
上述破碎绞龙包括推料轴和二螺旋叶片,该二螺旋叶片分别设在所述推料轴两端且螺旋方向相反,所述破碎绞龙的中间底部位置设有与所述送料绞龙的入料口相软连接的出料口;上述破碎绞龙的出料口处安装有一用于隔离储粉罐和送料绞龙的关风机;上述破碎绞龙的正上方设有二呈倒“V”字型的减压板;上述破碎绞龙和送料绞龙的驱动机构为在变频控制方式下工作的驱动电机,所述称重绞龙为在工频控制方式下工作的驱动电机。
所述燃烧锅炉还设有至少一级的送粉机构和送风机构,该送粉机构其送粉管的出粉口连接在所述锅炉本体上,所述送风机构的送风分配管安装在所述锅炉本体上,所述送风分配管、送粉管的出粉口及所述底置式燃烧器在所述锅炉本体上呈从上至下依次设置。
所述三次低氧回流风为含氧量为5%的低氧回流风,该低氧回流风的入风口连接一调风室,所述二次助燃风和四次回流风的入风管道分别引一小管道至所述调风室,该调风室上安装有分别控制二所述小管道通断的二开关阀。
所述底置式燃烧器上对应所述一次送粉风、二次助燃风及四次回流风的出风口分别设有送粉管导流片、助燃风导流片、回流风导流片,该送粉管导流片、助燃风导流片、回流风导流片均与受远程操控的电动机连接,并且均构成活动可调的导流片;所述送粉管导流片的角度调节范围控制在30°-90°,所述助燃风导流片的角度调节范围控制在45°-60°,所述回流风导流片的角度调节范围控制在40°-65°。
上述脱硫塔包括有塔体,该塔体主要由从下至上连接的分气室、中和反应室、液气分离室组成;还包括变径旋流系统,该变径旋流系统包括设在所述中和反应室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飓风旋流器、液压调径器、光圈式调节阀及下飓风旋流器,所述液压调径器同轴套设在所述中和反应室内,所述光圈式调节阀的下端口与所述下飓风旋流器固定连设,上端口伸入所述液压调径器内进行联动可调连接;所述变径旋流系统还包括烟气量传感器和总控机构,该烟气量传感器通过数据线电连接至总控机构的数据输入端,该总控机构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控制总线与上述液压调径器及下飓风旋流器分别进行电连接,所述下飓风旋流器具有由所述总控机构控制而实现角度可调的旋流叶片。
上述脱硫塔还设有防垢系统,该防垢系统主要由磁釉涂料层、引流滴水线槽、汽动吹垢器及振动电机四大机构组成,脱硫塔的塔身具有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上柱型塔段、锥型塔段及下柱型塔段,所述锥型塔段呈从上至下逐渐缩颈;所述磁釉涂料层附着在所述锥型塔段的内壁上,所述引流滴水线槽连设在所述锥型塔段下端部的内侧边缘处,并且该引流滴水线槽的自由端往内且斜向下延伸入所述下柱型塔段,所述汽动吹垢器和振动电机均设置在所述上柱型塔段的侧壁上,所述振动电机的振动频率对应为垢体的固有频率。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案系统装置工作时,首先煤粉由煤粉塔供给,定量且精准地供给燃烧锅炉燃烧,燃烧锅炉采用燃烧器底置式方式,克服锅炉结焦问题,而且实现锅炉热效率达88%-92%,此外还利用烟气回流风,烟气再循环到锅炉本体,通过含氧量的控制及底置式低氮燃烧器的运用,使氮氧化物浓度小于300mg/m3。之后烟气经由空预器机构急速冷却后,进入旋风除尘机构进行旋风除尘,除尘效率可达50%以上,之后由布袋除尘器机构对烟气进行烟尘收集,收集密闭性好且高效率,之后烟气通过脱硫塔净化,烟尘排放浓度小于5mg/m3,脱硫塔较佳采用双层变径旋流脱硫塔,脱硫率达99%以上,二氧化硫浓度小于50mg/m3;此外,本系统还进一步还能同时实现以废治废,收集的为提存的粉煤灰用于生产脱硫剂并制造二次石膏产品。综上,本燃煤系统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及改造,使系统排放指标远低于国家规定排放浓度,达到高效节能、减排及环保的有益效果,属于国内首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系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系统装置煤粉塔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系统装置燃烧锅炉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系统装置底置式燃烧器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系统装置脱硫塔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系统装置防垢系统应用在脱硫塔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局部A的放大图。
标号说明
煤粉塔               1
储粉罐               11               布袋除尘器            111
防爆门               112              连通口                113
打粉管               12               高料位传感器          131
低料位传感器         132              中间料位传感器        133
温度感应器           141              供气通道              142
电磁阀单元           143              破碎绞龙              151
送料绞龙             152              称重绞龙              153
关风机               154              称重传感器            155
文氏管               156              罗茨风机              157
减压板               158
燃烧锅炉             2
锅炉本体             21               底置式燃烧器          22
送粉管               221              送粉管导流片          2211
调节风管             222              调风室                2221
开关阀               2222             助燃风管              223
助燃风导流片         2231             回流风管              224
回流风导流片         2241
空预器机构           3                旋风除尘器机构        4
布袋除尘器机构       5                密闭机壳              51
高效除尘器           52               储灰仓                53
螺旋输送机构         53               引风机                6
脱硫塔               7
塔体                 71               分气室                711
中和反应室           712              液气分离室            713
锥型塔段             714              上柱型塔段            715
下柱型塔段           716              变径旋流系统          72
上飓风旋流器         721              液压调径器            722
光圈式调节阀         723              下飓风旋流器          724
磁釉涂料层           731              引流滴水线槽          732
汽动吹垢器           733              振动电机              734
清洗喷头             735
煤粉灰罐             8               制浆池                 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本案涉及一种具有底置式燃烧器立式锅炉的高效环保燃煤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按工作连接关系依次设置连接的煤粉塔1、燃烧锅炉2、空预器机构3、旋风除尘器机构4及布袋除尘器机构5,还包括引风机6、脱硫塔7、煤粉灰罐8及制浆池9。下面对每个机构及各机构间的连接关系作进一步阐述。
煤粉塔1用于给燃烧锅炉2供应煤粉,煤粉呈粉体状,而且易燃,故而要求煤粉塔1具备安全又可靠地储粉以及定量又精确地供给煤粉的功用,如图2所示给出煤粉塔1的一较佳实施例,其为一种计量式气动储供系统,主要包括上下组装设置的储粉装置和供粉装置15;所述储粉装置主要包括储粉罐11、打粉管12、料位控制机构13及防自燃保护机构14,下面对储粉装置的各个部件机构以及供粉装置15的具体实施方式及较佳实施例作详细阐述。
储粉罐11为一密闭的罐体,用于储存煤粉,储粉罐11的底部设有下料口,顶部设有防爆门112。打粉管12竖立在储粉罐11内,打粉管12的上端口为出粉口,下端口为进粉口,该进粉口与外界的罐车连通,罐车采用气力输送方式,经由打粉管12的进粉口后将煤粉从出粉口打进储粉罐11内。储粉罐11的顶部对应所述出粉口位置设有内含引风机的除尘机构111,借由该除尘机构111将储粉罐内的空气、水蒸气(特别是打粉时进入的大量空气)排除至罐外,以确保打粉顺畅,防止储粉罐内煤粉结块等问题,并且还确保煤粉不会随空气外泄,杜绝二次污染,极大地改善了锅炉房环境卫生状况,实现清洁生产。
所述料位控制机构13用于对储粉罐11内储料的料位进行实时监测及调节控制,以避免出现料位过高或过低,从而防止可能因物料不足造成送粉不均而引发爆膛,或者因物料过多而溢出,造成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下面给出料位控制机构13的一较佳实施例,包括至少两个料位传感器和料位控制模块(图中未示出),所述至少两个料位传感器均电连接至所述料位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上,料位控制模块较佳地还可以电连接有报警单元(图中未示出),用于在储粉罐11存料量过多及过少时发出报警信号。料位传感器安装在储粉罐11的侧壁上,给出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料位传感器共设有5个,包括一高料位传感器131、一低料位传感器132及三中间料位传感器133,该一高料位传感器131、三中间料位传感器133及一低料位传感器132在储粉罐11的侧壁上沿竖直方向呈上下依次多层分布,较佳地还呈等间隔均匀分布,高料位传感器131靠近储粉罐11的上端位置设置,低料位传感器132靠近储粉罐11的下端位置设置。
料位控制机构13工作时,通过各料位传感器监测储粉罐11内物料的精确存储情况,其中高料位传感器131和低料位传感器132分别特别用于监测物料的最高量及最低量情况,当物料接近低料位时,低料位传感器131检测后,将相关信号发送给料位控制模块,由料位控制模块控制罐车及时往储粉罐11内加料,较佳地还可以通过报警器发出警报,从而防止因物料不足造成送粉不均而引发爆膛;反之,当物料堆至高料位时,同样高料位传感器132检测后,同理由料位控制模块控制罐车停止往储粉罐11内加料,较佳地还可以通过报警器发出警报,从而防止因物料过多而溢出,造成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由此通过所述料位控制机构大大提高了储粉罐系统定量供粉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可靠性。
所述防自燃保护机构14用于防止储粉罐11内的储料发生自燃问题,防自燃保护机构14的实施方式可以有多种,下面给出一较佳实施例,该防自燃保护机构14包括温度感应器141、惰性气体的供气通道142及相关控制模块,所述温度感应器141安装在储粉罐11上,储粉罐11的侧壁上开设有与供气通道142的输出口相连通的连通口113,所述相关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处理单元(图中未示出)和电磁阀单元143,该电磁阀单元143安装在供气通道142上,用于控制供气通道142的启闭,所述电磁阀单元143与温度感应器141均与所述控制处理单元相电连接。
防自燃保护机构14工作时,由温度感应器141实时监测整个储粉罐11内的温度分布,当温度感应器141感应温度超过一定值(例如65℃)时,报警系统发出警报,供气通道142上的电磁阀单元143自动打开,由连通口113喷出定量的惰性气体(例如二氧化碳气体),惰性气体沉降在物料表面,形成一层厚约1米的惰性气体保护层,可实现在短时间内(大约20秒内)使煤粉降温,有效防止其自燃,由此明显减低煤粉自燃的风险,自燃发生率几乎为零,大大提高了煤粉储粉罐的安全性。
由于煤粉在特定的条件下容易发生自燃,进一步,所述温度感应器141设有若干个,在储粉罐11上呈上下多层且均匀分布,储粉罐11上的连通口113设有若干个,该若干个连通口113与所述若干个温度感应器141分别一一对应设置,具体的,该温度感应器141和连通口113相对应的各组在储粉罐11上呈等高且相对设置。由此,当某一温度感应器141检测得一定温度后,由对应的连通口113喷出惰性气体进行保护,实现快速、及时、精确又有效的防自燃保护功能。
所述供粉装置15主要包括均带有驱动机构的破碎绞龙151、送料绞龙152、称重绞龙153,还包括有称重传感器155、文氏管156及罗茨风机157。所述破碎绞龙151、送料绞龙152及称重绞龙153间采用软连接方式从上至下依次进行传送连接,具体的,所述破碎绞龙151安装在储粉罐11的下料口处,该破碎绞龙151的一较佳实施例,包括一推料轴和二螺旋叶片,破碎绞龙151的中间底部位置设有出料口,该出料口与送料绞龙152的入料口相互软连接。所述二螺旋叶片分别设在所述推料轴两端且螺旋方向相反,由此当推料轴旋转时,两端的物料会在二螺旋叶片的螺旋推进下往中间挤压,最终由所述破碎绞龙151的出料口经由软连接送入送料绞龙152,所述二螺旋叶片对煤粉往中间挤压,采用压力破碎方式将煤粉自重挤压结块的煤块打散,以达到压力破碎效果,保证煤粉进入送料绞龙152时为粉状。
给出实施例中,储粉罐11的下端设有两个出料口,对应破碎绞龙151设有两个,它们的出料口均软连接至送料绞龙152的入料口,送料绞龙152的出料口软连接至称重绞龙153的入料口,称重绞龙153的出料端处连设有称重传感器155,通过该称重传感器155进行称重,并且在装置的计量系统内实现累加,可实时了解送粉的速度和累计送风量。称重绞龙153的出料口软连接有一文氏管156,该文氏管156的一自由端口为出料口,另一自由端口装设有一罗茨风机157。所述破碎绞龙151、送料绞龙152及称重绞龙153的驱动机构为驱动电机,其中系统对破碎绞龙151和送料绞龙152的驱动电机进行变频控制,根据锅炉负荷的变化及称重传感器155反馈的信息调节电机频率大小,通过调控转速达到调节送粉量的目的,系统对称重绞龙153的驱动电机进行工频控制,用于保证称重绞龙内不出现堵塞,并且确保称重精度,本发明称重精度可达0.1KG。
供粉装置15工作时,储粉罐11内的煤粉经由其出料口进入破碎绞龙151内破碎,经破碎后的煤粉依次经由送料绞龙152及称重绞龙153,通过螺旋推进方式均匀给粉,最终煤粉由称重绞龙153的出料口送出并且进入文氏管156,之后在罗茨风机157产生高风压低风量的风的作用下,通过文氏管156将煤粉在管道内打散,最终吹进炉膛内。
所述给粉装置15首先经由破碎绞龙151压力破碎,然后由送料绞龙152及称重绞龙153螺旋推进输送,最后由罗氏风机157和文氏管156配合进行气力输送供粉,保证了煤粉不会在管道内堵塞,称重绞龙153的给料情况通过称重传感器155进行在线计量,所述各绞龙机构间均采用软连接方式连接,它能够将系统其它部分运行产生的振动等影响称重传感器155称重精度的因素消除,由此最大限度的保证称重系统的精准性。本案给粉装置还较佳通过相关流量监测机构对煤粉流量进行实时监控,控制称重绞龙153运转速度不变,而根据锅炉负荷的变化情况以及重量传感器反馈的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后,控制破碎绞龙151及送料绞龙152的送粉速度,由此进一步确保称重绞龙内不堵塞,并且优化称重精度。
另外,本发明进一步还在破碎绞龙151的正上方设有呈倒“V”字型的二减压板158,该二减压板158的下端部呈跨设在破碎绞龙151中心轴两侧的方式设置,根据煤粉自流的特性,减压板158设置的坡度较佳的为70度,储粉罐11内的煤粉可顺着减压板158自然滑落并且由破碎绞龙151的两侧进入,全部煤粉都经破碎绞龙151破碎后再输送出,关键是借由减压板158的泄压作用,减小了破碎绞龙151所承受的压力,确保了破碎绞龙151正常工作。再有,所述破碎绞龙151的出料口处还安装有一关风机154,该关风机154用于隔离储粉罐11和送料绞龙152,从而进一步确保称重系统稳定。
所述燃烧锅炉2,如图3给出其结构设计示意图,包括锅炉本体21和设置在该锅炉本体21底部的底置式燃烧器22。所述底置式燃烧器22,其具有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一次送粉风、三次调节风(亦称三次低氧回流风)、二次助燃风及四次回流风,所述一次送粉风内混有低氧风。对应的较佳实施例如图4所示,底置式燃烧器22为一燃烧器本体,该燃烧器本体上设有由内到外依次套置的送粉管221、调节风管222、助燃风管223及回流风管224,送粉管221用于输送煤粉,为燃烧器的一次风送粉管,煤粉仓1与燃烧器22间通过一级送粉管(即文氏管156)实现一级送粉连接,一级送粉管连接有用于鼓风的一次风机(即罗茨风机157)。助燃风管223用于输送助燃风,为燃烧器的二次风送风管,回流风管224用于输送烟气回流风,为燃烧器的四次风送风管,调节风管222用于输送调节风,为燃烧器的三次风送风管。
所述燃烧锅炉2设计能够很好地控制结焦的产生,燃烧时,一级送粉通过一次送粉风送入底置式燃烧器22,该一次送粉风内混有适量的低氧风,由此可以延迟煤粉在底置式燃烧器22出口的着火距离,通过在一次送粉风与二次助燃风之间加入三次低氧回流风,由此延迟了二次助燃风与一次送粉风的汇合,进一步提高了火焰的着火高度,提高了火束的高度,也远离了浇注材料的蓄热区,并且也让锅炉本体21内的水冷壁管充分吸热,降低了炉底的温度。火焰在高温区燃烧时,及时加入大量的三次低氧回流风及四次回流风,让炉膛内的高温区充分实现贫氧燃烧,由此降低了高温区的温度。粉煤灰的熔点为1180℃,本案利用燃烧器底置具有火焰射程长的优点,通过所述降低炉底温度和炉膛高温区温度,就有效地控制了结焦的产生,降低了氮氧化物的排放,氮氧化物浓度小于300mg/m3
燃烧锅炉2采用燃烧器底置式方式,并通过上述一系列技术降低炉底温度和炉膛高温区温度,不仅解决炉膛结焦、氮氧化物生产量大问题,使底置式燃烧器在锅炉内得以实施,更关键是实现火焰温度可控,降低火焰温度,拉长燃烧火束,提高炉膛的燃烧效率(锅炉热效率可达88%-92%),还为提纯粉煤灰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控制炉膛火焰高温温度在1300℃-1500℃高温下,较佳地控制在1400℃左右,该温度为燃粉内粘土质矿物质的熔融温度值,该粘土质矿物质熔融后,在表面张力作用下形成液滴,液滴在高速运动中搅动碰撞(融化微粒粘结性强)吸附扩径形成大颗粒。另外,燃烧器底置方式其与现有常用布置方式相比,简化了煤粉输送系统,大幅度降低了送粉高度,优化了煤粉输送的动力,节省了能耗,解决了煤粉输送管金属耐磨弯头易磨损的问题,降低了安装和使用的成本;底置燃烧器也节省了锅炉房的空间,方便了燃烧器的调整和维修。
根据锅炉的类型及需要,所述燃烧锅炉2还设有至少一级的送粉机构和送风机构,如图3给出的实施例中,所述送粉机构增设一级,即二级送粉机构,该二级送粉机构的二级送粉管23连接在煤粉仓1与锅炉本体21之间。所述送风机构增设两级,即为一级燃尽风机构和二级燃尽风机构,该一级燃尽风机构和二级燃尽风机构对应有一级送风分配管241和二级送风分配管242,结合图1和图4所示,该一级送风分配管241和二级送风分配管242均安装在所述锅炉本体21上,并且该一级送风分配管241和二级送风分配管242通过送风管均与分级送风风机240连接。所述二级送风分配管242、一级送风分配管241、送粉管23的出粉口及燃烧器21在锅炉本体21上呈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具体在锅炉本体21上的设置高度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送粉机构和送风机构的增设使锅炉内火焰拉高,带来温度分布更为均匀,燃烧效率更高等优点。
所述三次调节风(三次低氧回流风)较佳为含氧量为5%的低氧回流风,其风源为助燃风和烟气回流风的混合风,对应燃烧器的结构设计方式为在调节风管222的入风口连接一调风室2221,所述助燃风管223和回流风管224分别引一小管道(图中未示出)至调风室2221,调风室2221上安装有二开关阀2222,用于分别控制助燃风管223和回流风管224的小管道的连通或关闭。所述开关阀2222由远程控制器进行远程操控,根据炉膛燃烧情况,通过操控二开关阀2222,调节助燃风和烟气回流风的混合比例,从而控制调节风管222的调节风的氧含量。
本案底置式燃烧器22也是一种优异的低氮燃烧器,燃烧器工作时,在锅炉刚点火时,关闭回流风管224和调节风管222,打开助燃风管223送出二次风(即助燃风),以确保煤粉顺利被点燃,点火成功后,开启回流风管224和调节风管222,通过调节各风管出风量实现浓淡层燃,首先通过调节风管222的三次风(即调节风)使煤粉在缺氧条件下不完全燃烧,然后富氧燃烧,再通过回流风管224的四次风(即烟气回流风)淡相燃烧,从而实现了降低火焰温度、防止局部高温、拉长火焰、降低氮氧化物生产量(降低率达40%-60%)的目的,炉膛内温度分布也极为均匀,燃烧热效率极高,燃烧的三次风和四次风均利用回流低温烟气,回流再循环率高(可达10%-20%),提高了煤粉的燃尽率。所述调节风管222的调节风从送粉管221外围鼓进,主要用于直接调节煤粉周边的氧含量,可对燃烧状态进行微调,从而还能够提高燃烧器对不同品质煤粉的适应性。
所述底置式燃烧器22相比传统技术增设三次风、四次风,整体设计合理,对二次风、三次风及四次风的风量风压进行有效且灵活控制,采用浓淡层燃方式,有效地发挥了再循环燃烧技术的优势,实现氮氧化物排放量极低同时,还能够使煤粉的燃尽率和锅炉热效率都得到全面提升。进一步,所述底置式燃烧器22上对应所述一次送粉风、二次助燃风及四次回流风的出风口,即送粉管221、助燃风管223及回流风管224的出风口分别设有送粉管导流片2211、助燃风导流片2231、回流风导流片2241,进一步,该送粉管导流片2211、助燃风导流片2231、回流风导流片2241均与受远程操控的电动机连接,由此均构成活动可调的导流片。
所述送粉管导流片2211的角度调节范围较佳地控制在30°-90°,工作时根据锅炉负荷的变化调节送粉管导流片2211角度,可调节煤粉在炉膛内停留时间和火焰形状,可实现炉膛内温度的均匀分布,提高锅炉热效率,防止锅炉炉膛结焦。并且所述送粉管导流片2211角度可调有利于锅炉点火,以20蒸吨/小时的吸热锅炉为例,可实现40秒内完成锅炉点火工作。所述助燃风导流片2231的角度调节范围较佳地控制在45°-60°,工作时通过调节助燃风导流片2231角度和助燃风风量可实现对锅炉燃烧状态的调节,在锅炉的额定负荷内,锅炉负荷可实现稳定调节。
所述回流风导流片2241的角度调节范围较佳地控制在40°-65°,工作时通过回流风导流片2241角度调节,使回流风在炉膛底部和二次风充分混合,降低炉膛底部氧气含量,使煤粉在炉膛底部区域燃烧65%-70%,控制炉膛底部温度在1200℃以下,有效地降低氮氧化物的生成。烟气内的氮氧化物通过再循环进入高温炉膛发生还原反应,进一步降低烟气内氮氧化物含量,实现低氮低温燃烧、降低锅炉烟气20%的排放量。在炉膛的中上部添加足量的热空气,保证煤粉在炉膛中上部区域完全燃烬。以上送粉管导流片2211、助燃风导流片2231及回流风导流片2241的调节角度是以各风管的出口所在的横截面方向为准。对应的较佳的角度控制范围是在实际应用中经过反复试验、分析得到的。
所述空预器机构3连接在燃烧锅炉2后端,用于对燃烧锅炉2排出的烟气进行急速冷却,从而使在燃烧锅炉2内熔融形成的大颗粒降温冷却为玻璃微珠。所述旋风除尘器机构4连接在空预器机构3后端,用于对冷却后烟气进行旋风除尘,除尘效率可达50%以上,对烟气内的玻璃微珠进行捕捉,实现玻璃微珠(粘土质矿物质)与烟气的有效分离。所述布袋除尘器机构5连接在旋风除尘器机构4后端,用于将送入的混有粉灰(主要为CaO)的烟气进行烟尘分离。
所述布袋除尘器机构5,如图1所示,包括密闭机壳51和设在该机壳51内呈上下设置的高效除尘器52及储灰仓53,该密闭机壳51上开设有进烟口(图中未示出)和出烟口(图中未示出),该进烟口设于密闭机壳51上对应高效除尘器52与储灰仓53之间的位置处,所述出烟口设于密闭机壳51上对应高效除尘器52上方的位置处。该进烟口与旋风除尘器机构4的出烟口相连通,密闭机壳51的出烟口经由一引风机6连接至脱硫塔7的塔烟口,所述储灰仓53的下料口经由输送机构54连接煤粉灰罐8的入灰口,该煤粉灰罐8的出灰口通过引导管牵引至制浆池9,该制浆池9的出浆口借由脱硫剂喷管连接至脱硫塔7的脱硫剂喷口上。
布袋除尘器机构5工作时,烟气由密闭机壳51的进烟口通入,由高效除尘器52捕捉烟气内混含的煤灰,该煤灰由下方的储灰仓53收集,被收集的煤灰在重力作用下落入螺旋输送机构54内,由螺旋输送机构54螺旋推进煤灰至气力输送管,通过鼓风机往煤粉灰罐8气力输送粉灰。所述高效除尘器52和储灰仓53整合为一体化,即将一级新型旋风收集器和二级袋式收集器组合,既能除尘又能储灰,不仅密闭性强,而且保证收集效率达99.6%以上,清运灰的频率也可以降低。
所述煤粉灰罐8的出灰口借由引导管牵引至制浆池9内,煤粉灰罐8收集提纯得的粉灰作为制备脱硫剂的一种原材料加入制浆池9,与制浆池9内的工业废液和回收废水在分散剂和稳定剂等化学药物融合作用下,经机械搅拌通过物理活化和化学活化(比如红外照射)方法对其进行活化改性,提高粉灰CaO或Ca(OH)2的激发,最终反应合成高效钙基脱硫剂浆液(主要成分CaO粉灰)。制浆池9的出浆口借由脱硫剂喷管连接至所述脱硫塔7的脱硫剂喷口上,将所述高效钙基脱硫剂浆液直接作为烟气的脱硫剂喷入脱硫塔,与送入脱硫塔内的含有SO2的烟气在气动飓风涡旋作用下,充分接触混合反应生产CaSO3,实现烟气脱硫作用。生产的CaSO3最后进入脱硫系统的中间池,通过加氧反应,生成二水石膏,去水压滤后形成商品化石膏。
所述脱硫塔7,用于对布袋除尘器机构5输送来的烟气进行脱硫操作,所处理的烟气量变化情况会直接影响脱硫塔7对烟气的脱硫效果,故而使脱硫塔7在烟气量变化较大情况下仍能保证理想的脱硫效果至关重要。针对该问题,本案提供了脱硫塔7的一较佳实施例,如图5所示,脱硫塔7为一种双层变径旋流脱硫塔,包括有塔体71,该塔体71主要由从下至上连接的分气室711、中和反应室712、液气分离室713组成,塔体71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与现有脱硫塔相类似,这里不再详细累述。脱硫塔7还包括变径旋流系统72,该变径旋流系统72包括上飓风旋流器721、液压调径器722、光圈式调节阀723、下飓风旋流器724、烟气量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和总控机构(图中未示出)。该上飓风旋流器721、液压调径器722、光圈式调节阀723、下飓风旋流器724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中和反应室712内,其中液压调径器722具体为液压卡夫节调径器,其同轴套置在中和反应室712内。所述光圈式调节阀723的下端口与下飓风旋流器724固定连设,上端口伸入液压调径器722内,二者间进行联动可调连接,即光圈式调节阀723的上端口的口径随液压调径器722调径变化而联动变化。
所述烟气量传感器用于检测处理烟气的烟气量情况,烟气量传感器通过数据线电连接至总控机构的数据输入端,由此将检测得的数据通过数据线传送给总控机构进行分析处理。所述总控机构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控制总线与液压调径器722及下飓风旋流器724分别进行电连接,下飓风旋流器724具有角度可调的旋流叶片,总控机构对检测的烟气量进行分析处理后,发出控制指令给液压调径器722及下飓风旋流器724,以此实现液压调径器722的调径作用,以及下飓风旋流器724的旋转叶片的角度变化。
脱硫塔工作时,未处理烟气首先由塔体71的分气室711通入,对未处理烟气进行均匀引导后进入中和反应室712内,烟气首先由下飓风旋流器724通入,经由光圈式调节阀723再通入液压调径器722,脱硫剂从中和反应室712上端的脱硫剂喷管喷入,经由上飓风旋流器721作用后,进入液压调径器722内与待处理烟气进行雾化中和反应,反应后的带水烟气进入液气分离室713进行气液分离并进一步脱硫,最终将处理后烟气排向大气。
变径旋流系统72采用变频自控原理,工作时通过改变下飓风旋流器724的旋流叶片的角度,使其适应烟气量的变化,从而使烟气旋流成理想的旋流气体,即保证旋流烟气具有较好脱硫效果的作用力,之后该旋流烟气进入液压调径器722内,通过液压调径器722改变中和反应空间的直径,自动调节平衡反应空间,从而保证旋流烟气具有理想且稳定的径向速度,该稳定的径向速度保证了有理想的平衡反应时间,最终能达到理想的脱硫效果。烟气通过本案脱硫塔净化,烟尘排放浓度小于5mg/m3,脱硫率达99%以上,二氧化硫浓度小于50mg/m3
再有,所述脱硫塔7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积垢,积垢也是影响脱硫塔7正常工作及脱硫效果的一重要因素,针对脱硫塔7的结垢问题,本案给出了一较佳实施例,如图6-7所示,脱硫塔7还设有防垢系统73,该防垢系统73主要由磁釉涂料层731、引流滴水线槽732、汽动吹垢器733及振动电机734四大机构组成,它们集成组合在脱硫塔7上,脱硫塔7的塔身具有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上柱型塔段715、锥型塔段714及下柱型塔段716,所述锥型塔段13呈从上至下逐渐缩颈。给出的实施例中脱硫塔7为双层结构,所述锥型塔段714、上柱型塔段715及下柱型塔段716上下各形成有一组,所述锥型塔段714的内侧壁也称内阳面,其中特别是脱硫塔7上层位置的内阳面是脱硫塔7容易积垢的位置,而且该内阳面也是造成下柱型塔段716内壁积垢的一主要因素。
所述防垢系统的组合集成分布如下:所述磁釉涂料层731附着在锥型塔段714的内阳面上,所述引流滴水线槽732连接在锥型塔段714下端部的内侧边缘处,并且该引流滴水线槽732的自由端往内且斜向下延伸至下柱型塔段716,较佳地该引流滴水线槽732的倾斜角度与锥型塔段714内阳面的倾斜角度相同,引流滴水线槽732根据需要可以设有若干个,或者顺延内阳面的下边沿整体布置。所述汽动吹垢器733和振动电机734均设置在上柱型塔段715的侧壁上,振动电机734的振动频率控制在与垢体的固有频率相近或者相同,汽动吹垢器733和振动电机734的个数根据需要可以设有多个并且均匀分布设置。
防垢系统进一步还包括供清洗水输入的清洗喷头25,该清洗喷头25设在上柱型塔段715上且位于汽动吹垢器733上方。图6中脱硫塔7上层位置设有一整套的所述防垢系统,而下层位置,由于结垢相对较少,可以不必设一整套的防垢系统,如图中只设引流滴水线槽732及振动电机734。
本发明防垢系统是在生产运行中防垢并除垢,首先因为有磁釉涂料层731的基础防护,使易结垢的内阳面具有耐磨、不易挂灰、易清洗、分离度高等优点,塔内产生的组织下水(例如脱硫中和液)顺着内阳面下流,借由引流滴水线槽732的引流作用,所述组织下水顺流悬空而下,从而避免了传统技术中组织下水直接沿下柱型塔段716内壁下流而产生塔内附壁垢。针对塔内的粉尘粒子,借由汽动吹垢器733的能量作用,使空气分子与粉尘粒子产生振荡破坏,阻止粉尘粒子在受热面表面沉积,同时也阻止粒子之间结合,使之处于悬浮状态,以便使烟气将其带走或靠自身重力沉降,达到清灰的目的。当然不可避免还是会在塔内壁上集结少量垢体,此时借由振动电机734与垢体固有频率同频率的振动作用,使垢体从附壁上分离。清洗喷头735可以适时适当地往塔内喷射清水,使垢体在结垢前或再次结垢前被冲刷掉。
综上,本燃煤系统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及改造,达到了锅炉热效率极高,粉尘收集密闭性好且收集效率优异,脱硫塔的脱硫效率极佳且防垢、除垢性能优异,确保了高效的脱硫处理及节省劳力,等等;最终使本发明系统烟气的排放指标远低于国家规定排放浓度,达到高效节能、减排及环保的有益效果,属于国内首创。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发明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Claims (10)

1.一种具有底置式燃烧器立式锅炉的高效环保燃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按工作连接关系依次设置连接的煤粉塔、燃烧锅炉、空预器机构、旋风除尘器机构及布袋除尘器机构;所述燃烧锅炉包括锅炉本体和设置在该锅炉本体底部的底置式燃烧器,该底置式燃烧器具有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一次送粉风、三次低氧回流风、二次助燃风及四次回流风,所述一次送粉风内混有低氧风;所述布袋除尘器机构包括密闭机壳和设在该机壳内呈上下设置的高效除尘器及储灰仓,该密闭机壳上开设有进烟口和出烟口,该进烟口与所述旋风除尘器机构的出烟口相连通,所述密闭机壳的出烟口经由一引风机连接至脱硫塔的塔烟口,所述储灰仓的下料口经由输送机构连接煤粉灰罐的入灰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底置式燃烧器立式锅炉的高效环保燃煤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煤粉塔主要包括上下组装设置的储粉装置和供粉装置;所述储粉装置主要包括储粉罐和打粉管,还包括对所述储粉罐内储料料位进行监测、控制的料位控制机构以及用于防止所述储粉罐内储料自燃的防自燃保护机构;所述打粉管竖立在所述储粉罐内,所述打粉管的下端口为供气力输送入煤粉的进粉口,上端口为出粉口,储粉罐的顶部对应所述出粉口正上方位置设有除尘机构;所述供粉装置主要包括有均带有驱动机构的破碎绞龙、送料绞龙及称重绞龙,该破碎绞龙、送料绞龙及称重绞龙间采用软连接方式上下依次进行传送连接,所述破碎绞龙安装在所述储粉罐的下料口处,所述称重绞龙的出料端处连设有称重传感器,该称重绞龙的出料口软连接有一文氏管,该文氏管的一自由端口为出料口,另一自由端口装设有一罗茨风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底置式燃烧器立式锅炉的高效环保燃煤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料位控制机构包括至少两个料位传感器和与该料位传感器电连接的料位控制模块,所述至少两个料位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储粉罐上,该至少两个料位传感器中包括分别安装在靠近所述储粉罐上下端位置的高料位传感器和低料位传感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底置式燃烧器立式锅炉的高效环保燃煤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防自燃保护机构,该防自燃保护机构包括温度感应器、惰性气体的供气通道及相关控制模块,所述温度感应器安装在储粉罐上,所述储粉罐上开设有与所述供气通道的输出口相连通的连通口,所述相关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处理单元和安装在所述供气通道上的电磁阀单元,该电磁阀单元与所述温度感应器均与所述控制处理单元相电连接;上述温度感应器设有若干个,在所述储粉罐上呈上下均匀分布,所述连通口设有若干个,该若干个连通口在所述储粉罐上与所述若干个温度感应器分别一一对应且呈等高相对设置。
5.如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具有底置式燃烧器立式锅炉的高效环保燃煤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破碎绞龙包括推料轴和二螺旋叶片,该二螺旋叶片分别设在所述推料轴两端且螺旋方向相反,所述破碎绞龙的中间底部位置设有与所述送料绞龙的入料口相软连接的出料口;上述破碎绞龙的出料口处安装有一用于隔离储粉罐和送料绞龙的关风机;上述破碎绞龙的正上方设有二呈倒“V”字型的减压板;上述破碎绞龙和送料绞龙的驱动机构为在变频控制方式下工作的驱动电机,所述称重绞龙为在工频控制方式下工作的驱动电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底置式燃烧器立式锅炉的高效环保燃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锅炉还设有至少一级的送粉机构和送风机构,该送粉机构其送粉管的出粉口连接在所述锅炉本体上,所述送风机构的送风分配管安装在所述锅炉本体上,所述送风分配管、送粉管的出粉口及所述底置式燃烧器在所述锅炉本体上呈从上至下依次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具有底置式燃烧器立式锅炉的高效环保燃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次低氧回流风为含氧量为5%的低氧回流风,该低氧回流风的入风口连接一调风室,所述二次助燃风和四次回流风的入风管道分别引一小管道至所述调风室,该调风室上安装有分别控制二所述小管道通断的二开关阀。
8.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具有底置式燃烧器立式锅炉的高效环保燃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置式燃烧器上对应所述一次送粉风、二次助燃风及四次回流风的出风口分别设有送粉管导流片、助燃风导流片、回流风导流片,该送粉管导流片、助燃风导流片、回流风导流片均与受远程操控的电动机连接,并且均构成活动可调的导流片;所述送粉管导流片的角度调节范围控制在30°-90°,所述助燃风导流片的角度调节范围控制在45°-60°,所述回流风导流片的角度调节范围控制在40°-65°。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底置式燃烧器立式锅炉的高效环保燃煤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脱硫塔包括有塔体,该塔体主要由从下至上连接的分气室、中和反应室、液气分离室组成;还包括变径旋流系统,该变径旋流系统包括设在所述中和反应室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飓风旋流器、液压调径器、光圈式调节阀及下飓风旋流器,所述液压调径器同轴套设在所述中和反应室内,所述光圈式调节阀的下端口与所述下飓风旋流器固定连设,上端口伸入所述液压调径器内进行联动可调连接;所述变径旋流系统还包括烟气量传感器和总控机构,该烟气量传感器通过数据线电连接至总控机构的数据输入端,该总控机构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控制总线与上述液压调径器及下飓风旋流器分别进行电连接,所述下飓风旋流器具有由所述总控机构控制而实现角度可调的旋流叶片。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底置式燃烧器立式锅炉的高效环保燃煤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脱硫塔还设有防垢系统,该防垢系统主要由磁釉涂料层、引流滴水线槽、汽动吹垢器及振动电机四大机构组成,脱硫塔的塔身具有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上柱型塔段、锥型塔段及下柱型塔段,所述锥型塔段呈从上至下逐渐缩颈;所述磁釉涂料层附着在所述锥型塔段的内壁上,所述引流滴水线槽连设在所述锥型塔段下端部的内侧边缘处,并且该引流滴水线槽的自由端往内且斜向下延伸入所述下柱型塔段,所述汽动吹垢器和振动电机均设置在所述上柱型塔段的侧壁上,所述振动电机的振动频率对应为垢体的固有频率。
CN201310031308.8A 2013-01-25 2013-01-25 一种具有底置式燃烧器立式锅炉的高效环保燃煤系统 Active CN1030757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31308.8A CN103075727B (zh) 2013-01-25 2013-01-25 一种具有底置式燃烧器立式锅炉的高效环保燃煤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31308.8A CN103075727B (zh) 2013-01-25 2013-01-25 一种具有底置式燃烧器立式锅炉的高效环保燃煤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75727A CN103075727A (zh) 2013-05-01
CN103075727B true CN103075727B (zh) 2014-09-10

Family

ID=481523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31308.8A Active CN103075727B (zh) 2013-01-25 2013-01-25 一种具有底置式燃烧器立式锅炉的高效环保燃煤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7572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59252A (zh) * 2013-12-31 2014-04-30 上海四方锅炉集团工程成套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向上尾部烟道的富氢燃烧锅炉
CN103994456B (zh) * 2014-05-06 2015-09-09 浙江天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多种污染物高效协同脱除集成系统
CN104360654B (zh) * 2014-10-21 2018-02-09 广西来宾东糖迁江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4791775B (zh) * 2015-04-10 2018-03-23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燃烧器底置的立式煤粉锅炉
CN105003665A (zh) * 2015-08-14 2015-10-28 北京华清茵蓝科技有限公司 煤粉分配调节阀及应用该调节阀的送粉管道、分离器
CN105605560B (zh) * 2015-12-23 2019-02-05 杭州燃油锅炉有限公司 微排放煤粉燃烧系统
CN106402846B (zh) * 2016-08-19 2018-09-25 福建永恒能源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底置式双燃烧器双炉膛立式煤粉锅炉系统
CN106196044B (zh) * 2016-08-31 2019-01-15 福建永恒能源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大幅度负荷调整的底置低氮燃烧器
CN111518592B (zh) * 2020-05-11 2021-08-24 新疆金晖兆丰焦化有限公司 一种焦炉煤气脱硫方法
CN113142632B (zh) * 2021-02-05 2022-06-21 湖北省烟草科学研究院 一种燃煤烤房自动进煤和减排设备同步控制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558112A1 (de) * 1974-12-28 1976-07-01 Amagasaki Coke Ind Ltd Staubfangsystem fuer koksoefen
CN2586065Y (zh) * 2002-10-18 2003-11-12 陈正仁 工业推板窑燃煤系统
CN1710328A (zh) * 2005-07-01 2005-12-21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 一种中小型工业煤粉锅炉系统
CN101334164A (zh) * 2008-07-28 2008-12-31 上海题桥纺织染纱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锅炉的燃烧方法
CN202024317U (zh) * 2011-04-26 2011-11-02 安徽省科捷再生能源利用有限公司 新型煤粉锅炉系统
CN203115991U (zh) * 2013-01-25 2013-08-07 福建永恒能源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底置式燃烧器立式锅炉的高效环保燃煤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558112A1 (de) * 1974-12-28 1976-07-01 Amagasaki Coke Ind Ltd Staubfangsystem fuer koksoefen
CN2586065Y (zh) * 2002-10-18 2003-11-12 陈正仁 工业推板窑燃煤系统
CN1710328A (zh) * 2005-07-01 2005-12-21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 一种中小型工业煤粉锅炉系统
CN101334164A (zh) * 2008-07-28 2008-12-31 上海题桥纺织染纱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锅炉的燃烧方法
CN202024317U (zh) * 2011-04-26 2011-11-02 安徽省科捷再生能源利用有限公司 新型煤粉锅炉系统
CN203115991U (zh) * 2013-01-25 2013-08-07 福建永恒能源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底置式燃烧器立式锅炉的高效环保燃煤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75727A (zh) 2013-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75727B (zh) 一种具有底置式燃烧器立式锅炉的高效环保燃煤系统
CN203115991U (zh) 一种具有底置式燃烧器立式锅炉的高效环保燃煤系统
CN101761928B (zh) 一种生活垃圾的焚烧处理方法
CN103759546B (zh) 电石炉净化灰返炉燃烧系统
CN104990084B (zh) 一种生物质类固废及危废处理工艺
CN106402846B (zh) 一种具有底置式双燃烧器双炉膛立式煤粉锅炉系统
CN104819470B (zh) 一种生物质类固废及危废处理系统
CN103058536A (zh) 蓄热式间壁加热回转窑装置
CN201242342Y (zh) 竖窑
CN205227336U (zh) 一种小型生活垃圾热解减量化处理装备
CN103822357A (zh) 卧式煤粉有机热载体锅炉
CN205979743U (zh) 煤粉工业锅炉低氮燃烧多重配风系统
CN207998558U (zh) 一种高活性氧化镁悬浮态煅烧系统
CN202156936U (zh) 一种低温氨法用粉煤灰生产氧化铝的烧结回转窑装置
CN108679963A (zh) 一种利用烟气加热的煤烘干除尘及进料系统
CN204730209U (zh) 一种生物质类固废及危废处理系统
CN102329654A (zh) 生物质气化装备及其气化工艺
CN206037088U (zh) 煤粉灰脱硫中浆液浓淡分离及多重备用系统
CN203771690U (zh) 卧式煤粉有机热载体锅炉
CN108949203A (zh) 一种固体热载体循环的生物质热解系统
CN206037014U (zh) 一种具有底置式双燃烧器双炉膛立式煤粉锅炉系统
CN205979742U (zh) 煤粉工业锅炉烟气除尘脱硫脱硝装置
CN201362654Y (zh) 垃圾发电锅炉水泥清洁生产的装置
CN207231245U (zh) 沸腾炉冷却集渣系统
CN111288804A (zh) 一种悬浮窑焙烧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