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75321B - 可切换气道的打气筒风嘴头 - Google Patents

可切换气道的打气筒风嘴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75321B
CN103075321B CN201110327178.3A CN201110327178A CN103075321B CN 103075321 B CN103075321 B CN 103075321B CN 201110327178 A CN201110327178 A CN 201110327178A CN 103075321 B CN103075321 B CN 1030753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air flue
valve seat
outlet passageway
thim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2717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75321A (zh
Inventor
王罗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to Engineering and Marke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to Engineering and Marke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to Engineering and Marke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to Engineering and Marke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32717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7532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753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753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753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753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lf-Closing Valves And Venting Or Aerating Valves (AREA)
  • Check Valves (AREA)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切换气道的打气筒风嘴头,其包含有:一壳体,壳体具有一容置空间,一端形成一第一出气通道,壳体的侧边具有一进气通道、一第二出气通道;一切换阀,设于壳体内,与进气通道、第一出气通道以及第二出气通道连通;一驱使切换阀动作的顶压件,设于壳体的另一端;切换阀包含有一阀座、一阀体以及一弹性组件;阀座中央具有一阀孔,阀孔正对衔接件的通孔,形成第一气道;阀体朝向阀座的阀孔方向设有一能封闭阀孔的顶针;弹性组件一端顶住阀座,另一端顶住阀体,使阀体与阀座常保分离状,形成第二气道,此时顶针封闭阀孔,使第一气道封闭,第二气道与第二出气通道连通;当顶压件受外力作用时使阀体往阀座方向位移动作,阀体与阀座闭合,并封闭切换阀的第二气道,顶针与阀孔分离,开启第一气道。

Description

可切换气道的打气筒风嘴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和充气装置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可切换气道的打气筒风嘴头。
背景技术
如美国专利US7,178,549号(中国台湾专利发明第I246568号)所示,是一种打气装置的风嘴头,此种风嘴头具有一传统的硬壳、单孔式头部,并自头部侧边设一软管,软管末端连接一气门嘴接头,头部枢设一转轴,软管的头端连接在该转轴上,头部内设二气道,一气道连接至头部的单孔,另一气道连接至转轴,该二气道均与打气装置的进气道连通,在该二气道上各设有一阀门,其内各有一阀柱及一弹簧,该转轴在对应该二阀门位置各设有一凸轮,当转动转轴时即可借由凸轮控制二阀门分别启闭。此种结构头部的体积较小(因为只有单一气门接孔,相比于具有两个气门接孔的,体积较小),加上有一条软管可用,在操作上比习知具有双气门接孔的风嘴头方便,但是其缺点在于构造复杂,生产成本高,再者软管在使用时可能造成转轴误转动,使气道启闭不正常,影响打气的顺畅性。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改进上述多项缺点。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切换气道的打气筒风嘴头,其结构精简,且操作顺畅。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可切换气道的打气筒风嘴头,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一长形的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的一端形成一第一出气通道,所述壳体的侧边具有一与所述容置空间连通的进气通道,所述壳体的侧边在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第一出气通道之间设有一与所述容置空间连通的第二出气通道;一衔接件,具有一通孔,所述衔接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容置空间内,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出气通道连通,所述衔接件用于衔接待充气物的气门嘴;一切换阀,设于所述壳体内,与所述进气通道、所述第一出气通道以及所述第二出气通道连通;一顶压件,设于所述壳体的另一端,能在外力作用下驱使所述切换阀动作;其中:所述切换阀包含有:一阀座、一阀体以及一弹性组件;其中:所述阀座紧邻所述衔接件设置,其中央具有一阀孔,所述阀孔正对所述衔接件的通孔,形成所述切换阀的第一气道,与所述第一出气通道连通;所述阀体能在所述壳体的容置空间内沿长轴向位移动作,其朝向所述阀座的阀孔方向设有一顶针,所述顶针恰能封闭所述阀孔,进而封闭所述第一出气通道;所述弹性组件一端顶住所述阀座,另一端顶住所述阀体,迫使所述阀体与所述阀座常保分离状,而在所述阀体与所述阀座之间形成所述切换阀的第二气道,此时所述顶针封闭所述阀孔,使所述切换阀的第一气道封闭,而所述切换阀的第二气道则与所述第二出气通道连通;当所述顶压件受外力作用而迫使所述阀体往所述阀座方向位移动作,所述阀体便与所述阀座闭合,并封闭所述切换阀的第二气道,所述顶针即与所述阀孔分离,并开启所述切换阀的第一气道。
上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顶针设有一止漏环,当所述顶针封闭所述阀座的阀孔时,所述止漏环与所述阀座的阀孔形成气密。
所述切换阀的内部设有一逆止阀,使由所述进气通道进入的空气只能由所述第一出气通道或所述第二出气通道流出。
所述切换阀的阀体与所述顶针分别设置,所述阀体在朝向所述阀座方向的端面凹设有一凹槽,所述顶针嵌设在所述凹槽,在所述顶针与所述凹槽之间具有一容纳空间,所述阀体的侧边设有一穿孔,所述穿孔以一第三气道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在所述容纳空间内设一阀片,所述阀片能封堵住所述第三气道,所述顶针设有至少一流道连通所述容纳空间与所述切换阀的第二气道。
所述顶针中央沿轴向设有一凹槽,侧边设有一穿孔连通所述凹槽,形成所述流道,连通所述容纳空间与所述切换阀的第二气道。
所述壳体的第二出气通道连接一软管,所述软管末端连接一气门嘴接头。
所述壳体的进气通道连接一端部,所述端部能供一打气筒的缸体接合。
所述壳体的进气通道连接一端部,所述端部能供一软管连接。
在所述阀体的上、下二侧各设有一止漏环,其中一止漏环位于所述进气通道外侧,另一止漏环位于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第二出气通道之间,且随着所述阀体位移动作时,其上下止点都在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第二出气通道之间,以隔离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第二出气通道。
在所述阀座上设有二止漏环,其中一止漏环设在所述阀座的一端,略为凸出端面,当所述阀体与所述阀座闭合时,会挤压所述止漏环,以形成气密;另一止漏环套设在所述阀座中段,使所述阀座与所述壳体的容置空间内壁形成气密。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利用顶压件顶压切换阀,产生气流流道的切换,使本发明在操作上非常简便,构造上也十分精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主视组合图;
图3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仰视组合图;
图4是沿图3中4-4割线方向的剖面视图,显示其一操作使用状态;
图5概同于图4,显示另一操作使用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现举以下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及功效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风嘴头包含有:
一壳体10,壳体10具有一长形的容置空间11,容置空间11的一端形成一第一出气通道12,壳体10的侧边具有一与容置空间11连通的进气通道13,壳体10的侧边位于进气通道13与第一出气通道12之间处设有一与容置空间11连通的第二出气通道14。
一衔接件20,具有一通孔21,衔接件20设置于壳体10的容置空间11内,使其通孔21与第一出气通道12连通,衔接件20是用于衔接待充气物的气门嘴(图中未示)。
一切换阀30,设于壳体10内,与进气通道13、第一出气通道12以及第二出气通道14连通。
一顶压件70,设于壳体10的一端,可在外力作用下驱使切换阀30动作。
其中切换阀30包含有:一阀座40、一阀体50以及一弹性组件60;其中:
阀座40紧邻衔接件20设置,其中央具有一阀孔41,阀孔41正对衔接件20的通孔21,形成切换阀30的第一气道31,与第一出气通道12连通。
阀体50可在壳体10的容置空间11内沿长轴向位移动作,其朝向阀座40的阀孔41方向设有一顶针55,顶针55恰可封闭阀孔41,进而封闭第一出气通道12。
弹性组件60一端顶住阀座40,另一端顶住阀体50,迫使阀体50与阀座40常保分离状,从而在阀体50与阀座40之间形成切换阀30的第二气道32,此时顶针55封闭阀孔41,使切换阀30的第一气道31封闭,而切换阀30的第二气道32则与第二出气通道14连通,阀体50则与顶压件70贴接(如图4所示)。
当顶压件70受外力作用迫使阀体50往阀座40方向位移动作,阀体50便与阀座40闭合,并封闭切换阀30的第二气道32,顶针55便与阀孔41分离,并开启切换阀30的第一气道31(如图5所示)。
现将本发明的操作方式说明如下:
如图4所示,显示顶压件70未被扳动的状态,此时顶针55封住阀座40的阀孔41,第一气道31呈封闭状。弹性组件60将阀体50与阀座40撑开,使第二气道32呈开启状。第二气道32与第二出气通道14连通。进气通道13与打气装置(图中未标)的出气端连接,本实施例是在壳体10的进气通道13设一端部15,端部15可供一打气筒的缸体(图中未示)接合。空气由进气通道13进入容置空间11,并经由阀体50流至第二气道32,再由第二出气通道14流出。
如图5所示,当扳转顶压件70时,顶压件70迫使阀体50往阀座40方向位移动作,使阀体50与阀座40闭合,以此将第二气道32闭合。此时顶针55与阀孔41分离,使第一气道31开启。空气由进气通道13进入,经由阀体50流至第一气道31,再由第一出气通道12流出。
本发明借由顶压件70顶压切换阀30,产生气流流道的切换,操作上非常简便,构造上也十分精简。
此外,为防止待充气物中的气体逆流,通常会设有一逆止阀,此逆止阀通常是设在进气通道13的前端,只是在此位置设逆止阀常会导致打气筒的有效行程变短,有鉴于此,本实施例是在切换阀30的阀体50内设一逆止阀80,为此,顶针55与阀体50分开设置,阀体50在朝向阀座40方向的端面凹设有一凹槽51,顶针55嵌设在凹槽51中,在顶针55与凹槽51之间具有一容纳空间52,阀体50的侧边设有一穿孔53,穿孔53以一第三气道54与容纳空间52连通,在容纳空间52内设一阀片81,阀片81可封堵住第三气道54,顶针55设有至少一流道连通容纳空间52与切换阀30的第二气道32。本实施例是在顶针55中央沿轴向设有一凹槽56,顶针55侧边设有一穿孔57连通凹槽56,以此形成前述的流道,来连通容纳空间52与切换阀30的第二气道32。换言之,若逆止阀80是设在进气通道13的前端,则顶针55可与阀体50设成一体。本实施例的弹性组件60是一弹簧,其一端抵住阀座40,另一端抵住顶针55。
另外,为防止漏气,在阀体50的穿孔53上、下二侧各设有一止漏环91、92。止漏环91位于进气通道13外侧,用于防止空气泄出容置空间11外。止漏环92位于进气通道13与第二出气通道14之间,且随着阀体50位移动作时,其上下止点都不超出进气通道13与第二出气通道14之间,用于隔离进气通道13与第二出气通道14。在阀座40上也设有二止漏环93、94,其中止漏环93设在阀座40的一端,且凸出端面,使阀体50与阀座40闭合时,会挤压止漏环93,以此形成气密。止漏环94套设在阀座40中段,使阀座40与壳体10的容置空间11的内壁形成气密。再者,在顶针55设有一止漏环95,由此,当顶针55封闭阀座40的阀孔41时,止漏环95与阀座40的阀孔41形成气密。
另外,本实施例在壳体10的第二出气通道14还连接一软管100,软管100末端连接一气门嘴接头110。在前述的端部15可设一夹部16,供软管100夹设。本发明在操作软管100时完全不用担心会影响到气道的切换,操作上非常确实。
本实施例顶压件70是一扳手,通过扳动扳手来顶压切换阀30。然而,顶压件也可设成转钮式,顶压件与切换阀的接触面设成凸部与凹槽,通过旋转旋钮,即可产生位移,迫使切换阀30动作。
本实施例的衔接件20是以弹性材料制成,呈圆筒形,圆筒底部具一通孔21,阀体50的顶针55末端位于通孔21中间,由此形成一美式气门嘴的接头。当然也可将美式气门嘴接头改为法式气门嘴接头,此为实施的选择。同理,软管100末端的气门嘴接头110当然可自由转换。此外,前述的端部15也可设成一插接头,以供一软管连接。

Claims (10)

1.一种可切换气道的打气筒风嘴头,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一长形的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的一端形成一第一出气通道,所述壳体的侧边具有一与所述容置空间连通的进气通道,所述壳体的侧边在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第一出气通道之间设有一与所述容置空间连通的第二出气通道;
一衔接件,具有一通孔,所述衔接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容置空间内,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出气通道连通,所述衔接件用于衔接待充气物的气门嘴;
一切换阀,设于所述壳体内,与所述进气通道、所述第一出气通道以及所述第二出气通道连通;
一顶压件,设于所述壳体的一端,能在外力作用下驱使所述切换阀动作;其中:
所述切换阀包含有:一阀座、一阀体以及一弹性组件;其中:
所述阀座紧邻所述衔接件设置,其中央具有一阀孔,所述阀孔正对所述衔接件的通孔,形成所述切换阀的第一气道,与所述第一出气通道连通;
所述阀体能在所述壳体的容置空间内沿长轴向位移动作,其朝向所述阀座的阀孔方向设有一顶针,所述顶针恰能封闭所述阀孔,进而封闭所述第一出气通道;
所述弹性组件一端顶住所述阀座,另一端顶住所述阀体,迫使所述阀体与所述阀座常保分离状,而在所述阀体与所述阀座之间形成所述切换阀的第二气道,此时所述顶针封闭所述阀孔,使所述切换阀的第一气道封闭,而所述切换阀的第二气道则与所述第二出气通道连通;
当所述顶压件受外力作用而迫使所述阀体往所述阀座方向位移动作,所述阀体便与所述阀座闭合,并封闭所述切换阀的第二气道,所述顶针即与所述阀孔分离,并开启所述切换阀的第一气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气道的打气筒风嘴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设有一止漏环,当所述顶针封闭所述阀座的阀孔时,所述止漏环与所述阀座的阀孔形成气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气道的打气筒风嘴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阀的内部设有一逆止阀,使由所述进气通道进入的空气只能由所述第一出气通道或所述第二出气通道流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切换气道的打气筒风嘴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阀的阀体与所述顶针分别设置,所述阀体在朝向所述阀座方向的端面凹设有一凹槽,所述顶针嵌设在所述凹槽,在所述顶针与所述凹槽之间具有一容纳空间,所述阀体的侧边设有一穿孔,所述穿孔以一第三气道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在所述容纳空间内设一阀片,所述阀片能封堵住所述第三气道,所述顶针设有至少一流道连通所述容纳空间与所述切换阀的第二气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切换气道的打气筒风嘴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中央沿轴向设有一凹槽,侧边设有一穿孔连通所述顶针的凹槽,形成所述流道,连通所述容纳空间与所述切换阀的第二气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气道的打气筒风嘴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第二出气通道连接一软管,所述软管末端连接一气门嘴接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气道的打气筒风嘴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进气通道连接一端部,所述端部能供一打气筒的缸体接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气道的打气筒风嘴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进气通道连接一端部,所述端部能供一软管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气道的打气筒风嘴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体的上、下二侧各设有一止漏环,其中一止漏环位于所述进气通道外侧,另一止漏环位于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第二出气通道之间,且随着所述阀体位移动作时,其上下止点都在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第二出气通道之间,以隔离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第二出气通道。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气道的打气筒风嘴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座上设有二止漏环,其中一止漏环设在所述阀座的一端,且凸出端面,当所述阀体与所述阀座闭合时,会挤压所述止漏环,以形成气密;另一止漏环套设在所述阀座中段,使所述阀座与所述壳体的容置空间内壁形成气密。
CN201110327178.3A 2011-10-25 2011-10-25 可切换气道的打气筒风嘴头 Active CN1030753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27178.3A CN103075321B (zh) 2011-10-25 2011-10-25 可切换气道的打气筒风嘴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27178.3A CN103075321B (zh) 2011-10-25 2011-10-25 可切换气道的打气筒风嘴头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75321A CN103075321A (zh) 2013-05-01
CN103075321B true CN103075321B (zh) 2015-09-02

Family

ID=481519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27178.3A Active CN103075321B (zh) 2011-10-25 2011-10-25 可切换气道的打气筒风嘴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75321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78728A (en) * 1977-02-15 1978-03-14 Nordeen Melvin A Combined coupling and air nozzle
TW581150U (en) * 2003-03-26 2004-03-21 Kurt Kemppainen Inflating device
TW200416350A (en) * 2003-02-19 2004-09-01 Shu-Mu Wu Air pump capable of pumping air and drawing air
TWM368731U (en) * 2009-07-22 2009-11-11 Wei-Ji Wang Dual-purposed air faucet device
TWM386404U (en) * 2010-04-12 2010-08-11 Lo-Pin Wang British, American, and French type universal air charging nozzle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78549B2 (en) * 2002-04-19 2007-02-20 Scott Wu Valve coupling device for pump
US7213616B2 (en) * 2003-09-02 2007-05-08 Parker-Hannifin Diversion valve fluid coupling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78728A (en) * 1977-02-15 1978-03-14 Nordeen Melvin A Combined coupling and air nozzle
TW200416350A (en) * 2003-02-19 2004-09-01 Shu-Mu Wu Air pump capable of pumping air and drawing air
TW581150U (en) * 2003-03-26 2004-03-21 Kurt Kemppainen Inflating device
TWM368731U (en) * 2009-07-22 2009-11-11 Wei-Ji Wang Dual-purposed air faucet device
TWM386404U (en) * 2010-04-12 2010-08-11 Lo-Pin Wang British, American, and French type universal air charging nozzle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75321A (zh) 2013-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315919A (zh) 可切換氣道的打氣筒風嘴頭
CN110657245B (zh) 一种增强密封性能的蝶阀
ITTO20100264A1 (it) Kit per la riparazione e il gonfiaggio di articoli gonfiabili
CN105545858B (zh) 一种气‑液增压缸专用气控阀及气‑液增压缸
CN109253305A (zh) 基于差动面积法的电磁气动阀
CN203442213U (zh) 一种两位三通按钮阀
CN115750834A (zh) 一种气动高压阀门
CN103075321B (zh) 可切换气道的打气筒风嘴头
CN202023786U (zh) 一种蝶阀开关气缸
CN203979535U (zh) 一体式放气阀气嘴
TWI759718B (zh) 氣動換向閥
CN210510424U (zh) 一种燃气自闭阀
CN102966770A (zh) 一种用于多粉尘环境下的弹性胶管式单向阀
CN204164440U (zh) 一种用于天然气汽车钢瓶上的二通
CN202580085U (zh) 一种手动密封气阀
CN209943631U (zh) 一种内平衡式氧气截止阀
CN106555928A (zh) 储气筒及其泄压装置
CN207068744U (zh) 一种多功能气压开关
CN203797076U (zh) 吸气阀
CN220828525U (zh) 一种二级关断阀
CN220244813U (zh) 一种仓泵检修快速隔离装置
CN202972045U (zh) 一种用于多粉尘环境下的弹性胶管式单向阀
CN201318457Y (zh) 一种直通式三阀片防跑水自闭水阀
CN214699368U (zh) 一种气动控制阀
CN105673882B (zh) 闸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