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46594A - 平地机及其铲刀升降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平地机及其铲刀升降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46594A
CN103046594A CN2012105704308A CN201210570430A CN103046594A CN 103046594 A CN103046594 A CN 103046594A CN 2012105704308 A CN2012105704308 A CN 2012105704308A CN 201210570430 A CN201210570430 A CN 201210570430A CN 103046594 A CN103046594 A CN 1030465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versal valve
oil cylinder
communicates
actuator port
valve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7043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46594B (zh
Inventor
张德兴
李杜
李军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Heavy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Heavy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57043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4659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465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465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465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465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平地机及其铲刀升降控制系统。该铲刀升降控制系统包括:液压泵、第一换向阀组、第二换向阀组、左油缸和右油缸;第一换向阀组的第一工作油口通过第二换向阀组选择性地与左油缸的有杆腔相通,或同时与左油缸和右油缸的有杆腔相通,第二工作油口相应的通过第二换向阀组与左油缸的无杆腔相通,或同时与左油缸和右油缸的无杆腔相通;第三工作油口通过第二换向阀组选择性地与右油缸的有杆腔相通,或同时与右油缸和左油缸的有杆腔相通,第四工作油口相应的通过第二换向阀组与右油缸的无杆腔相通,或同时与右油缸和左油缸的无杆腔相通。该铲刀升降控制系统可实现左右油缸的同时及单独运动,具有操作效率高、控制方式灵活的优点。

Description

平地机及其铲刀升降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平地机及其铲刀升降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平地机是一种土石方机械,其主要功能是利用铲刀进行大面积的地面平整作业。目前,平地机被广泛应用于构筑路基和路面、修筑边坡、开挖边沟等领域,也可应用于路面物料混合、扫除积雪、推送散粒物料以及土路和碎石路的养护等。
铲刀是平地机关键的作业装置,其设置在机械前后轮轴之间,能进行升降等动作。铲刀的提升主要是靠左右油缸的伸缩来实现的,具体的:左右油缸分别作用在牵引架左右两侧的球头销,通过油缸活塞杆的伸缩,将牵引架左右两侧分别提升或降低,从而调整铲刀体左右两端的高度,使平整出的底面能满足使用的水平面或一定坡度的要求。目前,左右油缸的伸缩是靠手柄操作系统控制的。工作时,操作人员操作左右控制手柄,进行左右多路换向阀的控制,控制左右油缸的伸缩,达到提升或下降铲刀的效果。现有的手柄操作系统的缺陷在于:手柄控制繁琐,不能实现铲刀的整体提升或下降,操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能够实现铲刀整体提升或下降的铲刀升降控制系统。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铲刀升降控制系统,包括:液压泵、第一换向阀组、第二换向阀组、左油缸和右油缸;其中,第一换向阀组包括:进油口、回油口、第一工作油口、第二工作油口、第三工作油口和第四工作油口;进油口和回油口分别与液压泵的压油口和油箱相通;第一工作油口通过第二换向阀组选择性地与左油缸的有杆腔相通,或同时与左油缸和右油缸的有杆腔相通,第二工作油口相应的通过第二换向阀组与左油缸的无杆腔相通,或同时与左油缸和右油缸的无杆腔相通;第三工作油口通过第二换向阀组选择性地与右油缸的有杆腔相通,或同时与右油缸和左油缸的有杆腔相通,第四工作油口相应的通过第二换向阀组与右油缸的无杆腔相通,或同时与右油缸和左油缸的无杆腔相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向阀组具有六种工作状态:第一种工作状态下,第一工作油口与进油口相通,第二工作油口与回油口相通;第二种工作状态下,第二工作油口与进油口相通,第一工作油口与回油口相通;第三种工作状态下,第三工作油口与进油口相通,第四工作油口与回油口相通;第四种工作状态下,第四工作油口与进油口相通,第三工作油口与回油口相通;第五种工作状态下,第一工作油口和第三工作油口均与进油口相通,第二工作油口和第四工作油口均与回油口相通;第六种工作状态下,第二工作油口和第四工作油口均与进油口相通,第一工作油口和第三工作油口均与回油口相通。
进一步地,所述铲刀升降控制系统还包括:与第一换向阀组相连的左手柄和右手柄,左手柄和右手柄均具有两个工作档位;当左手柄处于第一工作档位时,第一换向阀组处于第一种工作状态;当左手柄处于第二工作档位时,第一换向阀组处于第二种工作状态;当右手柄处于第一工作档位时,第一换向阀组处于第三种工作状态;当右手柄处于第二工作档位时,第一换向阀组处于第四种工作状态;当左手柄和右手柄均处于第一工作档位时,第一换向阀组处于第五种工作状态;当左手柄和右手柄均处于第二工作档位时,第一换向阀组处于第六种工作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泵为负载敏感泵。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向阀组为负载敏感多路换向阀。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换向阀组包括: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第三换向阀、第四换向阀、第五换向阀、第六换向阀和分流集流阀;第一工作油口通过第一换向阀选择性地与左油缸的有杆腔或分流集流阀的集流油口相通;第三工作油口通过第三换向阀选择性地与分流集流阀的集流油口或右油缸的有杆腔相通;分流集流阀的第一分流油口通过第五换向阀选择性地与左油缸的有杆腔相通或被截止;分流集流阀的第二分流油口与右油缸的有杆腔相通;第二工作油口通过第二换向阀选择性地与左油缸的无杆腔或集流分流油路的集流油路相通;第四工作油口通过第四换向阀选择性地与集流分流油路的集流油路或右油缸的无杆腔相通;集流分流油路的第一分流油路通过第六换向阀选择性地与左油缸的无杆腔相通或被截止;集流分流油路的第二分流油路与右油缸的无杆腔相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第三换向阀、第四换向阀、第五换向阀、第六换向阀均为电磁换向阀;当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第三换向阀、第四换向阀、第五换向阀、第六换向阀均得电时,第一工作油口通过第一换向阀与分流集流阀的集流油口相通,第二工作油口通过第二换向阀与集流分流油路的集流油路相通;第三工作油口通过第三换向阀与分流集流阀的集流油口相通,第四工作油口通过第四换向阀与集流分流油路的集流油路相通;分流集流阀的第一分流油口通过第五换向阀与左油缸的有杆腔相通;分流集流阀的第二分流油口与右油缸的有杆腔相通;集流分流油路的第一分流油路通过第六换向阀与左油缸的无杆腔相通;集流分流油路的第二分流油路与右油缸的无杆腔相通;当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第三换向阀、第四换向阀、第五换向阀、第六换向阀均失电时,第一工作油口通过第一换向阀与左油缸的有杆腔相通,第二工作油口通过第二换向阀与左油缸的无杆腔相通,第三工作油口通过第三换向阀与右油缸的有杆腔相通,第四工作油口通过第四换向阀与右油缸的无杆腔相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第三换向阀、第四换向阀为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
进一步地,所述第五换向阀和第六换向阀为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平地机,其设置有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铲刀升降控制系统。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铲刀升降控制系统,其具有以下优点:
1)可实现左右油缸的同时伸出或收回,提高操作效率,并且控制方式灵活。进一步地,通过在第二换向阀组内设置分流集流阀还可实现左右油缸的同步运动,减少施工过程中对铲刀的校平时间。此外,通过左右手柄来进行机械控制,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单独操作左手柄或右手柄来实现上述功能,由此,一方面能够解放操作者的左手或者右手,用于用来控制方向盘,另一方面也能够满足不同操作者习惯性用手差异的需求,即能实现单个手柄操作左右油缸同时运动,是一套单手柄联动控制系统。
2)实现左右油缸的同时动作的同时保留左右油缸单独运动的方式,操作者可根据具体工况需求随时切换控制方式,保证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平地机,该平地机设有上述铲刀升降控制系统,由于上述任一种铲刀升降控制系统具有上述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铲刀升降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铲刀升降系统中的负载敏感泵的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铲刀升降系统中的负载敏感多路换向阀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7      左油缸                      8      右油缸
9      液压泵                      10      第二换向阀组
11     第一换向阀组                A1     第一工作油口
A2     第二工作油口                B1     第三工作油口
B2    第四工作油口                 A    第一换向阀
B     第二换向阀                   C     第三换向阀
D     第四换向阀                   E      第五换向阀
F      第六换向阀                  G     分流集流阀
g0     集流油口                    g1    第一分流油口
g2     第二分流油口                100    集流油路
101    第一分流油路                102    第二分流油路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优选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铲刀升降系统的原理图。本实施例提供的铲刀升降控制系统包括:液压泵9、第一换向阀组11、第二换向阀组10、左油缸7和右油缸8;其中,
第一换向阀组11包括:进油口P、回油口T、第一工作油口A1、第二工作油口A2、第三工作油口B1和第四工作油口B2;
进油口P和回油口T分别与液压泵9的压油口和油箱相通;
第一工作油口A1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选择性地与左油缸7的有杆腔相通,或同时与左油缸7和右油缸8的有杆腔相通,第二工作油口A2相应的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与左油缸7的无杆腔相通,或同时与左油缸7和右油缸8的无杆腔相通;
第三工作油口B1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选择性地与右油缸8的有杆腔相通,或同时与右油缸8和左油缸7的有杆腔相通,第四工作油口B2相应的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与右油缸8的无杆腔相通,或同时与右油缸8和左油缸7的无杆腔相通。
本实施例提供的铲刀升降控制系统中,左油缸7和右油缸8分别设置于平地机铲刀的左右两侧,左油缸7和右油缸8的伸出和收回实现铲刀左右侧的升降。本实施例中,左油缸7收回带动铲刀左侧提升,伸出带动铲刀左侧下降。相应的,右油缸8收回带动铲刀右侧提升,伸出带动铲刀右侧下降。
液压泵9用于通过第一换向阀组11和第二换向阀组10为左油缸7和右油缸8供油,进而为左油缸7和右油缸8提供使油缸伸出和收回的油压。第一换向阀组11和第二换向阀组10的作用在于对液压泵供入的液压油进行导向,使液压油选择性的为左油缸7和右油缸8的有杆腔和无杆腔供油,由此实现左右油缸提升下降的可控。
具体来讲,第二换向阀组10具有以下工作状态:
(1)、使第一工作油口A1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与左油缸7的有杆腔相通,第二工作油口A2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与左油缸7的无杆腔相通。此状态下,左油缸7单独伸出或收回。
(2)、使第一工作油口A1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与左油缸7和右油缸8的有杆腔相通,第二工作油口A2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与左油缸7和右油缸8的无杆腔相通。此状态下,左油缸7和右油缸8均同时伸出或同时收回。
(3)、第三工作油口B1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与右油缸8的有杆腔相通,第四工作油口B2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与右油缸8的无杆腔相通。此状态下,右油缸8单独伸出或收回。
(4)、第三工作油口B1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与右油缸8和左油缸7的有杆腔相通,第四工作油口B2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与右油缸8和左油缸7的无杆腔相通。此状态下,左油缸7和右油缸8均同时伸出或同时收回。
此外,由上述内容可知,第二换向阀组10还具有上述(2)和(4)叠加后工作状态,即:
(5)、使第一工作油口A1和第三工作油口B1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与左油缸7和右油缸8的有杆腔相通,第二工作油口A2和第四工作油口B2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与左油缸7和右油缸8的无杆腔相通。此状态下,左油缸7和右油缸均同时伸出或同时收回,且伸出或收回的动作速度较快。
相应的,上述第一换向阀组11优选具有以下六种工作状态:
第一种工作状态下,第一工作油口A1与进油口P相通,第二工作油口A2与回油口T相通;
第二种工作状态下,第二工作油口A2与进油口P相通,第一工作油口A1与回油口T相通;
第三种工作状态下,第三工作油口B1与进油口P相通,第四工作油口B2与回油口T相通;
第四种工作状态下,第四工作油口B2与进油口P相通,第三工作油口B1与回油口T相通;
第五种工作状态下,第一工作油口A1和第三工作油口B1均与进油口P相通,第二工作油口A2和第四工作油口B2均与回油口T相通;
第六种工作状态下,第二工作油口A2和第四工作油口B2均与进油口P相通,第一工作油口A1和第三工作油口B1均与回油口T相通。
上述第一换向阀组11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能够实现上述功能的阀组。
由此,该铲刀升降控制系统可实现左油缸7和右油缸8的以下运动形式:
LU、第一换向阀组11处于第一种工作状态,第二换向阀组10处于(1)工作状态:
液压泵9为第一工作油口A1供油,而后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为左油缸7的有杆腔供油,左油缸7无杆腔内的液压油依次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和第二工作油口A2回油。此时,左油缸7单独收回。
LD、第一换向阀组11处于第二种工作状态,第二换向阀组10处于(1)工作状态:
液压泵9为第二工作油口A2供油,而后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为左油缸7的无杆腔供油,左油缸7有杆腔内的液压油依次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和第一工作油口A1回油。此时,左油缸7单独伸出。
RU、第一换向阀组11处于第三种工作状态,第二换向阀组10处于(3)工作状态:
液压泵9为第三工作油口B1供油,而后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为右油缸8的有杆腔供油,右油缸8无杆腔内的液压油依次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和第四工作油口B2回油。此时,右油缸8单独收回。
RD、第一换向阀组11处于第四种工作状态,第二换向阀组10处于(3)工作状态:
液压泵9为第四工作油口B2供油,而后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为右油缸8的无杆腔供油,右油缸8有杆腔内的液压油依次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和第三工作油口B1回油。此时,右油缸8单独伸出。
U1、第一换向阀组11处于第一种工作状态,第二换向阀组10处于(2)工作状态:
液压泵9为第一工作油口A1供油,而后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为左油缸7和右油缸8的有杆腔供油,左油缸7和右油缸8无杆腔内的液压油依次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和第二工作油口A2回油。此时,左油缸7和右油缸8均收回。
D1、第一换向阀组11处于第二种工作状态,第二换向阀组10处于(2)工作状态:
液压泵9为第二工作油口A2供油,而后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为左油缸7和右油缸8无杆腔供油,左油缸7和右油缸8的有杆腔内的液压油依次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和第一工作油口A1回油。此时,左油缸7和右油缸8均伸出。
U2、第一换向阀组11处于第三种工作状态,第二换向阀组10处于(4)工作状态:
液压泵9为第三工作油口B1供油,而后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为右油缸8和左油缸7的有杆腔供油,右油缸8和左油缸7的无杆腔内的液压油依次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和第四工作油口B2回油。此时,左油缸7和右油缸8均收回。
D2、第一换向阀组11处于第四种工作状态,第二换向阀组10处于(4)工作状态:
液压泵9为第四工作油口B2供油,而后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为右油缸8和左油缸7的无杆腔供油,右油缸8和左油缸7的有杆腔内的液压油依次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和第三工作油口B1回油。此时,左油缸7和右油缸8均伸出。
U3、第一换向阀组11处于第五种工作状态,第二换向阀组10处于(5)工作状态:
液压泵9为第一工作油口A1和第三工作油口B1供油,而后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为右油缸8和左油缸7的有杆腔供油,右油缸8和左油缸7的无杆腔内的液压油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第二工作油口A2和第四工作油口B2回油。此时,左油缸7和右油缸8均收回,且收回速度较快。
D3、第一换向阀组11处于第六种工作状态,第二换向阀组10处于(5)工作状态:
液压泵9为第二工作油口A2和第四工作油口B2供油,而后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为右油缸8和左油缸7的无杆腔供油,右油缸8和左油缸7的有杆腔内的液压油通过第二换向阀组10→第一工作油口A1和第三工作油口B1回油。此时,左油缸7和右油缸8均伸出,且伸出速度较快。
对于第二换向阀组10的具体的结构,优选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第一换向阀A、第二换向阀B、第三换向阀C、第四换向阀D、第五换向阀E、第六换向阀F和分流集流阀G;
第一工作油口A1通过第一换向阀A选择性地与左油缸7的有杆腔或分流集流阀G的集流油口g0相通;
第三工作油口B1通过第三换向阀C选择性地与分流集流阀G的集流油口g0或右油缸8的有杆腔相通;
分流集流阀G的第一分流油口g1通过第五换向阀E选择性地与左油缸7的有杆腔相通或被截止;分流集流阀G的第二分流油口g2与右油缸8的有杆腔相通;
第二工作油口A2通过第二换向阀B选择性地与左油缸7的无杆腔或集流分流油路的集流油路100相通;
第四工作油口B2通过第四换向阀D选择性地与集流分流油路的集流油路100或右油缸8的无杆腔相通;
集流分流油路的第一分流油路101通过第六换向阀E选择性地与左油缸7的无杆腔相通或被截止;集流分流油路的第二分流油路102与右油缸8的无杆腔相通。
此种第二换向阀组10具有两种工作模式,分别为联动模式(左右油缸同时运动)和非联动模式(左右油缸单独运动)。具体而言:
非联动模式下:第一工作油口A1通过第一换向阀A与左油缸7的有杆腔相通,第二工作油口A2通过第二换向阀B与左油缸7的无杆腔相通,第三工作油口B1通过第三换向阀C与右油缸8的有杆腔相通,第四工作油口B2通过第四换向阀D与右油缸8的无杆腔相通。
联动模式下:第一工作油口A1通过第一换向阀A与分流集流阀G的集流油口g0相通,第二工作油口A2通过第二换向阀B与集流分流油路的集流油路100相通;第三工作油口B1通过第三换向阀C与分流集流阀G的集流油口g0相通,第四工作油口B2通过第四换向阀D与集流分流油路的集流油路100相通;分流集流阀G的第一分流油口g1通过第五换向阀E与左油缸7的有杆腔相通;分流集流阀G的第二分流油口g2与右油缸8的有杆腔相通;集流分流油路的第一分流油路101通过第六换向阀F与左油缸7的无杆腔相通;集流分流油路的第二分流油路102与右油缸8的无杆腔相通。
非联动模式包括两种工作状态:
N1、第一工作油口A1通过第一换向阀A与左油缸7的有杆腔相通,第二工作油口A2通过第二换向阀B与左油缸7的无杆腔相通。此种状态对应于上述状态(1)。
N2、第三工作油口B1通过第三换向阀C与右油缸8的有杆腔相通,第四工作油口B2通过第四换向阀D与右油缸8的无杆腔相通。此种状态对应于上述状态(3)。
联动状模式包括三种工作状态:
L1、第一工作油口A1通过第一换向阀A与分流集流阀G的集流油口g0相通,分流集流阀G的第一分流油口g1通过第五换向阀E与左油缸7的有杆腔相通,分流集流阀G的第二分流油口g2与右油缸8的有杆腔相通;相应的,第二工作油口A2通过第二换向阀B与集流分流油路的集流油路100相通;集流分流油路100的第一分流油101路通过第六换向阀E与左油缸7的无杆腔相通,第二分流油路102与右油缸8的无杆腔相通。此种状态对应于上述状态(2)。
L2、第三工作油口B1通过第三换向阀C与分流集流阀G的集流油口g0相通,分流集流阀G的第一分流油口g1通过第五换向阀E与左油缸7的有杆腔相通,分流集流阀G的第二分流油口g2与右油缸8的有杆腔相通。相应的,第四工作油口B2通过第四换向阀D与集流分流油路的集流油路100相通,集流分流油路100的第一分流油101路通过第六换向阀E与左油缸7的无杆腔相通,第二分流油路102与右油缸8的无杆腔相通。此种状态对应于上述状态(4)。
L3、第一工作油口A1通过第一换向阀A与分流集流阀G的集流油口g0相通,同时第三工作油口B1通过第三换向阀C也与分流集流阀G的集流油口g0相通,分流集流阀G的第一分流油口g1通过第五换向阀E与左油缸7的有杆腔相通,分流集流阀G的第二分流油口g2与右油缸8的有杆腔相通;相应的,第二工作油口A2通过第二换向阀B与集流分流油路的集流油路100相通;第四工作油口B2通过第四换向阀D也与集流分流油路的集流油路100相通;集流分流油路100的第一分流油101路通过第六换向阀与E左油缸7的无杆腔相通,第二分流油路102与右油缸8的无杆腔相通。此种状态对应于上述状态(5)。
对于N1状态:
当第一换向阀组11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则左油缸7单独收回,对应于上述状态LU;
当第一换向阀组11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则左油缸7单独伸出,对应于上述状态LD;
对于N2状态:
当第一换向阀组11处于第三种工作状态时,则右油缸8单独收回,对应于上述状态RU;
当第一换向阀组11处于第四种工作状态时,则右油缸8单独伸出,对应于上述状态RD;
对于L1状态:
当第一换向阀组11处于第一种工作状态时,则左油缸7和右油缸8均收回,对应于上述状态U1;
当第一换向阀组11处于第二种工作状态时,则左油缸7和右油缸8均伸出,对应于上述状态D1;
对于L2状态:
当第一换向阀组11处于第三种工作状态时,则左油缸7和右油缸8均收回,对应于上述状态U2;
当第一换向阀组11处于第四种工作状态时,则左油缸7和右油缸8均伸出,对应于上述状态D2;
对于L3状态,
当第一换向阀组11处于第五种工作状态时,则左油缸7和右油缸8均收回,且收回速度较快,对应于上述状态U3;
当第一换向阀组11处于第六种工作状态时,则左油缸7和右油缸8均伸出,且收回速度较快,对应于上述状态D3。
上述第二换向阀组10设置有分流集流阀G,其包括一个集流油口g0,和与该集流油口g0相通两个分流油口,分别为第一分流油口g1和第二分流油口g2。分流集流阀G的作用在于:当处于第二换向阀组10处于联动状态时,实现左油缸7和右油缸8的同步收回或伸出。具体的,从分流集流阀G的集流油口go进入该阀的液压油会被平均分配成油压相等的两股液压油并分别从第一分流油口g1和第二分流油口g2排出,在上述U1、U2和U3状态下,则会实现进入左油缸7和右油缸8有杆腔内的液压油油压相等,由此实现左右油缸的同步收回。从分流集流阀G的第一分流油口g1和第二分流油口g2进入的两股液压油在会以相同的速率进入该阀并由集流油口go排出,在上述D1、D2和D3状态下,则会实现从左油缸7和右油缸8有杆腔内排出的液压油油压相等,由此实现左右油缸的同步伸出。
为了便于控制,上述第一换向阀A、第二换向阀B、第三换向阀C、第四换向阀D、第五换向阀E、第六换向阀F优选均为电磁换向阀,当上述六个电磁阀均失电时,第二换向阀组10处于非联动状态;当上述六个电磁阀均得电时,第二换向阀组10处于联动状态。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换向阀A、第二换向阀B、第三换向阀C、第四换向阀D可以为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第五换向阀E和第六换向阀F可以为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
上述铲刀升降控制系统中,液压泵9优选为负载敏感泵。进一步地,第一换向阀组11为负载敏感多路换向阀。相应的,第一换向阀组11设置有负载敏感油口LS。采用上述液压泵和换向阀的优点在于:液压泵9能够根据负载变化调整排量及输出压力,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该负载敏感泵和负载敏感多路换向阀的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结构,具体可以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
为了便于控制第一换向阀组11的上述工作模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铲刀升降控制系统还优选包括:与第一换向阀组11相连的左手柄和右手柄,左手柄和右手柄均具有两个工作档位;
当左手柄处于第一工作档位时,第一换向阀处于第一种工作状态;
当左手柄处于第二工作档位时,第一换向阀处于第二种工作状态;
当右手柄处于第一工作档位时,第一换向阀处于第三种工作状态;
当右手柄处于第二工作档位时,第一换向阀处于第四种工作状态;
当左手柄和右手柄均处于第一工作档位时,第一换向阀处于第五种工作状态;
当左手柄和右手柄均处于第二工作档位时,第一换向阀处于第六种工作状态。
此外,为了便于控制第二换向阀组10的两种工作模式(联动模式—电磁阀均得电,非联动模式—电磁阀均失电),上述铲刀升降控制系统还优选设置有与第二换向阀组10相连的联动控制开关,该联动控制开关用于使第二换向阀组10处于联动模式和非联动模式。例如:未开启联动控制开关时,第二换向阀组10处于非联动模式,开启联动控制开关后,第二换向阀组10处于联动模式。上述联动控制开关可以设置于控制面板上,或者设置于左手柄或右手柄上。
以油缸伸出带动铲刀下降,收回带动铲刀提升为例,对于设置有左右手柄的,如图1所示的铲刀升降控制系统,其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阀工作状态如下设置:
未按下联动控制开关时:第一换向阀A至第六换向阀F均失电,第一换向阀A和第二换向阀B均处于左位,第三换向阀C和第四换向阀D均处于右位,第五换向阀E和第六换向阀F均处于下位。
按下联动控制开关时:第一换向阀A至第六换向阀F均得电,第一换向阀A和第二换向阀B均处于右位,第三换向阀C和第四换向阀D均处于左位,第五换向阀E和第六换向阀F均处于上位。
后拉左手柄时:第一换向阀组的第一工作油口A1与进油口P相通,第二工作油口A2与回油口T相通,第三工作油口B1和第四工作油口B2均截止。
前推左手柄时:第一换向阀组的第二工作油口A2与进油口P相通,第一工作油口A1与回油口T相通,第三工作油口B1和第四工作油口B2均截止。
后拉右手柄时:第一换向阀组的第三工作油口B1与进油口P相通,第四工作油口B2与回油口T相通,第一工作油口A1和第二工作油口A2均截止。
前推右手柄时:第一换向阀组的第四工作油口B2与进油口P相通,第三工作油口B1与回油口T相通,第一工作油口A1和第二工作油口A2均截止。
同时后拉左右手柄时:第一换向阀组的第一工作油口A1和第三工作油口B1均与进油口P相通,第二工作油口A2和第四工作油口B2均与回油口T相通。
同时前推左右手柄时:第一换向阀组的第二工作油口A2和第四工作油口B2均与进油口P相通,第一工作油口A1和第三工作油口B1均与回油口T相通。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未按下联动控制开关的情况
后拉左手柄:
第一换向阀组的进油口P通过第一工作油口A1与第一换向阀A的油口a1相通,油口a1通过油口a2与左油缸7的有杆腔相通,油口a3截止。左油缸7的无杆腔通过第二换向阀B的油口b2与油口b1相通,油口b3截止,油口b1通过第一换向阀组的第二工作油口A2与回油口T相通。此时,左油缸7单独收回,带动铲刀左侧提升。
前推左手柄
第一换向阀组的进油口P通过第二工作油口A2与第二换向阀B的油口b1相通,油口b1通过油口b2与左油缸7的无杆腔相通,油口b1截止。左油缸7的有杆腔通过第一换向阀A的油口a2与油口a1相通,油口a3截止,油口a1通过第一换向阀组的第一工作油口A1与回油口T相通。此时,左油缸7单独伸出,带动铲刀左侧下降。
后拉右手柄
第一换向阀组的进油口P通过第三工作油口B1与第三换向阀C的油口c1相通,油口c1通过油口c3与右油缸8的有杆腔相通,油口c2截止。右油缸8的无杆腔通过第四换向阀D的油口d3与油口d1相通,油口d2截止,油口d1通过第一换向阀组的第四工作油口B2与回油口T相通。此时,右油缸8单独收回,带动铲刀右侧提升。
前推右手柄
第一换向阀组的进油口P通过第四工作油口B2与第四换向阀D的油口d1相通,油口d1通过油口d3与右油缸8的无杆腔相通,油口d2截止。右油缸8的有杆腔通过第三换向阀C的油口c3与油口c1相通,油口c2截止,油口c1通过第一换向阀组的第三工作油口B1与回油口T相通。此时,右油缸8单独伸出,带动铲刀右侧下降。
按下联动控制开关的情况
后拉左手柄
第一换向阀组的进油口P通过第一工作油口A1与第一换向阀A的油口a1相通,油口a1通过油口a3与分流集流阀G的集流油口g0相通,第一分流油口g1依次通过第五换向阀E的油口e1和e2与左油缸7的有杆腔相通,第二分流油口g2与右油缸8的有杆腔相通。左油缸7的无杆腔依次通过第六换向阀F的油口f2和f1与集流分流油路的第一分流油路101相通,右油缸8的无杆腔通与第二分流油路102相通,集流油路100依次通过第二换向阀b的油口b3和油口b1与第一换向阀组的第二工作油口A2相通,第二工作油口A2与回油口T相通。此时,左油缸7和右油缸8同步收回,带动铲刀整体提升。
前推左手柄
第一换向阀组的进油口P通过第二工作油口A2与第二换向阀B的油口b1相通,油口b1通过油口b3与集流油路100相通,第一分流油路101依次通过第六换向阀F的油口f1和f2与左油缸7的无杆腔相通,第二分流油路102与右油缸8的无杆腔通相通。左油缸7的有杆腔依次通过第五换向阀E的油口e2和e1与第一分流油口g1相通,右油缸8的有杆腔与第二分流油口g2相通,分流集流阀G的集流油口g0依次通过第一换向阀A的油口a3和a1与第一换向阀组的第一工作油口A1相通,第一工作油口A1与回油口T相通。此时,左油缸7和右油缸8同步伸出,带动铲刀整体下降。
后拉右手柄
第一换向阀组的进油口P通过第三工作油口B1与第三换向阀C的油口c1相通,油口c1通过油口c2与分流集流阀G的集流油口g0相通,第一分流油口g1依次通过第五换向阀E的油口e1和e2与左油缸7的有杆腔相通,第二分流油口g2与右油缸8的有杆腔相通。左油缸7的无杆腔依次通过第六换向阀F的油口f2和f1与集流分流油路的第一分流油路101相通,右油缸8的无杆腔通与第二分流油路102相通,集流油路100依次通过第四换向阀D的油口d3和油口d1与第一换向阀组的第四工作油口B2相通,第四工作油口B2与回油口T相通。此时,左油缸7和右油缸8同步收回,带动铲刀整体提升。
前推右手柄
第一换向阀组的进油口P通过第四工作油口B2与第四换向阀D的油口d1相通,油口d1通过油口d3与集流油路100相通,第一分流油路101依次通过第六换向阀F的油口f1和f2与左油缸7的无杆腔相通,第二分流油路102与右油缸8的无杆腔通相通。左油缸7的有杆腔依次通过第五换向阀E的油口e2和e1与第一分流油口g1相通,右油缸8的有杆腔与第二分流油口g2相通,分流集流阀G的集流油口g0依次通过第三换向阀C的油口c3和c1与第一换向阀组的第三工作油口B1相通,第三工作油口B1与回油口T相通。此时,左油缸7和右油缸8同步伸出,带动铲刀整体下降。
同时后拉左手柄和右手柄
第一换向阀组的进油口P通过第一工作油口A1与第一换向阀A的油口a1相通,油口a1通过油口a3与分流集流阀G的集流油口g0相通,同时第一换向阀组的进油口P通过第三工作油口B1与第三换向阀C的油口c1相通,油口c1通过油口c2与分流集流阀G的集流油口g0相通,第一分流油口g1依次通过第五换向阀E的油口e1和e2与左油缸7的有杆腔相通,第二分流油口g2与右油缸8的有杆腔相通。左油缸7的无杆腔依次通过第六换向阀F的油口f2和f1与集流分流油路的第一分流油路101相通,右油缸8的无杆腔通与第二分流油路102相通,集流油路100分别通过第二换向阀b的油口b3和油口b1以及第四换向阀D的油口d3和油口d1与第一换向阀组的第二工作油口A2相通和第四工作油口B2相通。第二工作油口A2和第四工作油口B2均与回油口T相通。此时,左油缸7和右油缸8同步收回且收回速度较快,带动铲刀整体快速提升。
同时前推左手柄和右手柄
第一换向阀组的进油口P通过第二工作油口A2与第二换向阀B的油口b1相通,油口b1通过油口b3与集流油路100相通,同时进油口P通过第四工作油口B2与第四换向阀D的油口d1相通,油口d1通过油口d3与集流油路100相通,第一分流油路101依次通过第六换向阀F的油口f1和f2与左油缸7的无杆腔相通,第二分流油路102与右油缸8的无杆腔通相通。左油缸7的有杆腔依次通过第五换向阀E的油口e2和e1与第一分流油口g1相通,右油缸8的有杆腔与第二分流油口g2相通,分流集流阀G的集流油口g0分别通过第一换向阀A的油口a3和a1以及第三换向阀C的油口c3和c1与第一换向阀组的第一工作油口A1和第三工作油口B1相通,第一工作油口A1和第三工作油口B1均与回油口T相通。此时,左油缸7和右油缸8同步收回且收回速度较快,带动铲刀整体快速提升。
上述控制操作步骤及结果列于表1:
表1铲刀升降控制系统的控制操作步骤及结果
Figure BDA00002647877100181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铲刀升降控制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可实现左右油缸的同时伸出或收回,提高操作效率,并且控制方式灵活。进一步地,通过在第二换向阀组内设置分流集流阀还可实现左右油缸的同步运动,减少施工过程中对铲刀的校平时间。此外,通过左右手柄来进行机械控制,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单独操作左手柄或右手柄来实现上述功能,由此,一方面能够解放操作者的左手或者右手,用于用来控制方向盘,另一方面也能够满足不同操作者习惯性用手差异的需求,即能实现单个手柄操作左右油缸同时运动,是一套单手柄联动控制系统。
2)实现左右油缸的同时动作的同时保留左右油缸单独运动的方式,操作者可根据具体工况需求随时切换控制方式,保证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平地机,该平地机设有上述任一种铲刀升降控制系统,由于上述任一种铲刀升降控制系统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设有该铲刀升降控制系统的平地机也应具备相应的技术效果,其具体实施过程与上述实施例类似,兹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铲刀升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泵、第一换向阀组、第二换向阀组、左油缸和右油缸;其中,
第一换向阀组包括:进油口、回油口、第一工作油口、第二工作油口、第三工作油口和第四工作油口;
进油口和回油口分别与液压泵的压油口和油箱相通;
第一工作油口通过第二换向阀组选择性地与左油缸的有杆腔相通,或同时与左油缸和右油缸的有杆腔相通,第二工作油口相应的通过第二换向阀组与左油缸的无杆腔相通,或同时与左油缸和右油缸的无杆腔相通;
第三工作油口通过第二换向阀组选择性地与右油缸的有杆腔相通,或同时与右油缸和左油缸的有杆腔相通,第四工作油口相应的通过第二换向阀组与右油缸的无杆腔相通,或同时与右油缸和左油缸的无杆腔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铲刀升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向阀组具有六种工作状态:
第一种工作状态下,第一工作油口与进油口相通,第二工作油口与回油口相通;
第二种工作状态下,第二工作油口与进油口相通,第一工作油口与回油口相通;
第三种工作状态下,第三工作油口与进油口相通,第四工作油口与回油口相通;
第四种工作状态下,第四工作油口与进油口相通,第三工作油口与回油口相通;
第五种工作状态下,第一工作油口和第三工作油口均与进油口相通,第二工作油口和第四工作油口均与回油口相通;
第六种工作状态下,第二工作油口和第四工作油口均与进油口相通,第一工作油口和第三工作油口均与回油口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铲刀升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铲刀升降控制系统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换向阀组相连的左手柄和右手柄,左手柄和右手柄均具有两个工作档位;
当左手柄处于第一工作档位时,第一换向阀组处于第一种工作状态;
当左手柄处于第二工作档位时,第一换向阀组处于第二种工作状态;
当右手柄处于第一工作档位时,第一换向阀组处于第三种工作状态;
当右手柄处于第二工作档位时,第一换向阀组处于第四种工作状态;
当左手柄和右手柄均处于第一工作档位时,第一换向阀组处于第五种工作状态;
当左手柄和右手柄均处于第二工作档位时,第一换向阀组处于第六种工作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铲刀升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泵为负载敏感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铲刀升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向阀组为负载敏感多路换向阀。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铲刀升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向阀组包括: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第三换向阀、第四换向阀、第五换向阀、第六换向阀和分流集流阀;
第一工作油口通过第一换向阀选择性地与左油缸的有杆腔或分流集流阀的集流油口相通;
第三工作油口通过第三换向阀选择性地与分流集流阀的集流油口或右油缸的有杆腔相通;
分流集流阀的第一分流油口通过第五换向阀选择性地与左油缸的有杆腔相通或被截止;分流集流阀的第二分流油口与右油缸的有杆腔相通;
第二工作油口通过第二换向阀选择性地与左油缸的无杆腔或集流分流油路的集流油路相通;
第四工作油口通过第四换向阀选择性地与集流分流油路的集流油路或右油缸的无杆腔相通;
集流分流油路的第一分流油路通过第六换向阀选择性地与左油缸的无杆腔相通或被截止;集流分流油路的第二分流油路与右油缸的无杆腔相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铲刀升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第三换向阀、第四换向阀、第五换向阀、第六换向阀均为电磁换向阀;
当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第三换向阀、第四换向阀、第五换向阀、第六换向阀均得电时,第一工作油口通过第一换向阀与分流集流阀的集流油口相通,第二工作油口通过第二换向阀与集流分流油路的集流油路相通;第三工作油口通过第三换向阀与分流集流阀的集流油口相通,第四工作油口通过第四换向阀与集流分流油路的集流油路相通;分流集流阀的第一分流油口通过第五换向阀与左油缸的有杆腔相通;分流集流阀的第二分流油口与右油缸的有杆腔相通;集流分流油路的第一分流油路通过第六换向阀与左油缸的无杆腔相通;集流分流油路的第二分流油路与右油缸的无杆腔相通;
当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第三换向阀、第四换向阀、第五换向阀、第六换向阀均失电时,第一工作油口通过第一换向阀与左油缸的有杆腔相通,第二工作油口通过第二换向阀与左油缸的无杆腔相通,第三工作油口通过第三换向阀与右油缸的有杆腔相通,第四工作油口通过第四换向阀与右油缸的无杆腔相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铲刀升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第三换向阀、第四换向阀为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铲刀升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换向阀和第六换向阀为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
10.一种平地机,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铲刀升降控制系统。
CN201210570430.8A 2012-12-25 2012-12-25 平地机及其铲刀升降控制系统 Active CN1030465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70430.8A CN103046594B (zh) 2012-12-25 2012-12-25 平地机及其铲刀升降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70430.8A CN103046594B (zh) 2012-12-25 2012-12-25 平地机及其铲刀升降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46594A true CN103046594A (zh) 2013-04-17
CN103046594B CN103046594B (zh) 2015-03-18

Family

ID=48059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70430.8A Active CN103046594B (zh) 2012-12-25 2012-12-25 平地机及其铲刀升降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4659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97492A (zh) * 2019-12-31 2020-05-26 太重煤机有限公司 掘进机机载防护装置液压控制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81004A (ja) * 2000-12-11 2002-06-26 Yanmar Diesel Engine Co Ltd 掘削旋回作業車のブームシリンダ用切換弁
US20060048508A1 (en) * 2003-03-17 2006-03-09 Tsuyoshi Nakamura Oil pressure circuit for working machines
CN101839004A (zh) * 2010-05-13 2010-09-22 长安大学 一种平衡挖掘机及其液压控制系统
CN201614604U (zh) * 2009-12-25 2010-10-27 鼎盛天工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平地机铲刀浮动装置
CN201801905U (zh) * 2010-09-28 2011-04-20 浙江军联机械电子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液压挖掘机斗杆合流系统
CN203066140U (zh) * 2012-12-25 2013-07-17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平地机及其铲刀升降控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81004A (ja) * 2000-12-11 2002-06-26 Yanmar Diesel Engine Co Ltd 掘削旋回作業車のブームシリンダ用切換弁
US20060048508A1 (en) * 2003-03-17 2006-03-09 Tsuyoshi Nakamura Oil pressure circuit for working machines
CN201614604U (zh) * 2009-12-25 2010-10-27 鼎盛天工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平地机铲刀浮动装置
CN101839004A (zh) * 2010-05-13 2010-09-22 长安大学 一种平衡挖掘机及其液压控制系统
CN201801905U (zh) * 2010-09-28 2011-04-20 浙江军联机械电子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液压挖掘机斗杆合流系统
CN203066140U (zh) * 2012-12-25 2013-07-17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平地机及其铲刀升降控制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97492A (zh) * 2019-12-31 2020-05-26 太重煤机有限公司 掘进机机载防护装置液压控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46594B (zh) 2015-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661532U (zh) 一种混凝土泵的液压泵送系统
CN203962531U (zh) 一种液压系统
CN105909576B (zh) 加压油缸与后支腿油缸的联动控制系统与方法及旋挖钻机
CN104520594B (zh) 具有力调制的无计量液压系统
US20130098011A1 (en) Hydraulic system having multiple closed-loop circuits
CN110258684A (zh) 一种挖掘机动臂单缸承压能量回收及再利用的节能装置
CN102312457B (zh) 一种压力反馈式液压冲击器
CN106015135A (zh) 一种节能型双执行单元液压机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5545844B (zh) 一种节能型推土机工作装置液压控制系统
CN107882792A (zh) 电磁卸荷阀及装载机双泵合流液压系统
CN106005000B (zh) 一种液压转向控制系统
CN205661521U (zh) 一种液压转向控制系统
CN203066140U (zh) 平地机及其铲刀升降控制系统
CN113882459A (zh) 挖掘机能量回收系统及挖掘机
CN203188273U (zh) 挖掘机液压控制系统及液压挖掘机
CN203962530U (zh) 具有共享和组合功能的无节流液压系统
CN103046594B (zh) 平地机及其铲刀升降控制系统
CN103470556B (zh) 一种多路阀合流液压系统及平地机
CN106609672A (zh) 一种油缸迈步式薄煤层采煤机牵引部及液压系统
CN206486917U (zh) 机器上的液压系统
CN102587445A (zh) 一种带有再生节能的负荷传感流量控制液压系统
CN215927944U (zh) 液压控制系统及作业机械
CN202833391U (zh) 顶驱式钻机动力头直线运动液压控制系统
CN214661148U (zh) 单泵源负载口独立负载敏感节能型挖掘机液压系统
CN210509767U (zh) 一种新型平地机铲刀工作液压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