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36097A - 缆线对接保护装置、具有保护装置的缆线及其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缆线对接保护装置、具有保护装置的缆线及其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36097A
CN103036097A CN2011102909509A CN201110290950A CN103036097A CN 103036097 A CN103036097 A CN 103036097A CN 2011102909509 A CN2011102909509 A CN 2011102909509A CN 201110290950 A CN201110290950 A CN 201110290950A CN 103036097 A CN103036097 A CN 1030360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containment vessel
protective device
hollow body
side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9095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敬宏
李圣华
刘家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to CN20111029095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36097A/zh
Publication of CN1030360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360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缆线对接保护装置、具有保护装置的缆线及其组装方法,该保护装置用以分别穿套于二相串接的缆线,并包括一第一保护壳、以及一与第一保护壳相互组接的第二保护壳,第一保护壳具有一能于上述一缆线作滑移的中空本体,而第二保护壳则具有一能于上述另一缆线作滑移的中空本体;其中,第一、二保护壳的中空本体内部均形成有一保护空间,以罩设于上述二缆线间的串接处外形成保护,并兼具有防水、防尘等效用。

Description

缆线对接保护装置、具有保护装置的缆线及其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缆线,尤其涉及一种缆线对接保护装置、具有保护装置的缆线及其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应用于缆线的连接器,例如太阳光微型变频器(Photovoltaicmicro-inverter,简称PV micro-inverter)的AC连接器,主要是于用于连接市电的缆线设有金属端子,通过相对的连接器设于二相连接的缆线端部处,再令彼此相互连接后即可完成电流的连接功能。然而,其虽具有可快速插拔的功效,但由于在防水、防尘或其它应用于室外场合的防护与保护设计上,均未达到理想之处,尤其在连接器接头长期曝露于室外的使用后,往往于其外表沾积许多灰尘、泥土甚至破裂损坏等,因而在更换上必须将整条缆线替换,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且更换不易,故在维修及维护的成本上也相对提高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缆线对接保护装置、具有保护装置的缆线及其组装方法,其是通过可于缆线作轴向滑移的保护装置,以便罩设于缆线的对接或串接处外作为保护,并兼具有如防水、防尘等效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缆线对接保护装置、具有保护装置的缆线及其组装方法,其是可视使用状况来更新该保护装置(如破裂、损坏等),且无需更换缆线,以降低维修及维护上的成本等。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缆线对接保护装置,用以分别穿套于二相串接的缆线,并包括一第一保护壳、以及一与第一保护壳相互组接的第二保护壳,第一保护壳具有一能于上述一缆线作滑移的中空本体,而第二保护壳则具有一能于上述另一缆线作滑移的中空本体;其中,第一、二保护壳的中空本体内部均形成有一保护空间,以罩设于上述二缆线间的串接处外。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保护装置的缆线,包括一第一缆线段、一第二缆线段、以及一保护装置,第一、二缆线段均具有裸露于其一端的多个线芯,并于各线芯末端设有一接头,且第二缆线段的各接头分别与第一缆线段的各接头相对接,而保护装置则设于第一、二缆线段间的相对接处,并包括一第一保护壳、以及一与第一保护壳相互组接的第二保护壳,第一保护壳具有一能于第一缆线段上作滑移的中空本体,而第二保护壳则具有一能于第二缆线段上作滑移的中空本体;其中,第一、二保护壳的中空本体内部均形成有一保护空间,以罩设于第一、二缆线段间的相对接处外。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缆线对接保护装置的组装方法,其步骤包括:
a)准备欲串接的二缆线、以及相互组接的二保护壳;
b)将所述欲串接的二缆线相对接;
c)依所述二缆线轴向分别套入该二保护壳,并使该二保护壳朝向所述二缆线串接处滑移;
d)组接该二保护壳以罩设于该二缆线的串接处。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本发明的组装步骤流程图;
图3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一);
图4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二);
图5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三);
图6为图5的6-6断面剖视示意图;
图7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四);
图8为图7的8-8断面剖视示意图;
图9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第一保护壳1
中空本体 10       密合圈  100
外螺纹   101      保护空间11
卡槽     110      卡孔    111
内螺纹   112      抗拉部  113
夹线结构 12       连接套  13
外螺纹   130      外螺纹  131
迫紧套   14       内螺纹  140
渐缩孔径 141      迫压孔径142
密合环   15       环体    150
收缩部   151      沟槽    152
螺套     16       内螺纹  160
第二保护壳1’
中空本体 10’     密合圈  100’
密合圈   101’    保护空间11’
弹片     110’    卡缘    111’
内螺纹   112’    定位环  113’
夹线结构 12’     连接套  13’
外螺纹   130’    外螺纹  131’
迫紧套   14’     内螺纹  140’
渐缩孔径 141’    迫压孔径142’
密合环   15’     环体    150’
收缩部   151’    沟槽    152’
第一缆线段2
线芯     20        接头   21
第二缆线段 2’
线芯    20’        接头    21’
步骤    S1~S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本发明提供一种缆线对接保护装置、具有保护装置的缆线及其组装方法,该保护装置是包括用以相互组接结合的一第一保护壳1与一第二保护壳1’,所述第一、二保护壳1、1’即分别用以穿套于一第一缆线段2与一第二缆线段2’,以供所述第一、二缆线段2、2’串接后而罩设于其串接处外形成保护作用,并兼具有如防水、防尘等效用。且第一、二缆线段2、2’均具有裸露于其一端的多个线芯20、20’,以及设于各线芯20、20’末端的接头21、21’;且在本发明所举的实施例中,第一缆线段2的各接头21为公头,而第二缆线段2’的各接头21’则为母头。
再请一并参阅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组装方法:首先,如图3及图4所示,步骤S1是将上述欲串接的第一缆线段2与第二缆线段2’相对接;意即令所述第一、二缆线段2、2’的各接头21、21’作对接接合,藉以使第一、二缆线段2、2’的各线芯20、20’可为电性导接,达到串接第一、二缆线段2、2’的目的。
接着,如图5所示,步骤S2是依上述第一、二缆线2、2’的轴向而分别套入该第一、二保护壳1、1’,并将第一、二保护壳1、1’朝向第一、二缆线2、2’的对接处滑移。其中,该第一、二保护壳1、1’均具有一中空本体10、10’,以供第一、二保护壳1、1’可穿套于第一、二缆线2、2’上作轴向滑移,并于中空本体10、10’内部形成一保护空间11、11’,以供第一、二缆线段2、2’的各接头21、21’对接接合位于其内。
承上所述,最后根据图2的步骤S3,组接上述第一、二保护壳1、1’,以令该第一、二保护壳1、1’罩设于第一、二缆线2、2’的对接处外。而在本发明所举的第一实施例中,该第一保护壳1的保护空间11是套置于第二保护壳1’的保护空间11’的外部,且该第一保护壳1于其中空本体10前端内缘环周面上设有多个卡槽110,而该第二保护壳1’于其中空本体10’前端外缘环周面上,则设有多个分别相对应各卡槽110的弹片110’,以供第一、二保护壳1、1’相互组接时,通过第二保护壳1’的弹片110’卡入第一保护壳1的卡槽110内,达到组接上的固定效果;同时,也可进一步于各卡槽110上设置卡孔111,而各弹片110’上则设有相对应的卡缘111’,以进一步增加组接上的固定性而防止第一、二保护壳1、1’相脱离。更详细地,该第一保护壳1于其中空本体10前端外缘环周面上形成与各卡槽110相对且具壁厚的抗拉部113,而该第二保护壳1’于其中空本体10’上则设有供抗拉部113抵顶的定位环113’。当第一、二保护壳1、1’欲相互组接时,抗拉部113会与定位环113’相抵顶而定位。反之,当第一、二保护壳1、1’相互组接后,若在受有外力拉扯的情况下,第一保护壳1因受外力拉扯而向左移动,抗拉部113会被卡缘111’所阻挡;第二保护壳1’因受外力拉扯而向右移动,卡缘111’会被抗拉部113所阻挡,通过如此相互阻挡的作用下,以供第一、二保护壳1、1’仍可在受外力的情况下避免相脱离。
再者,如图5及图6所示,该第一、二保护壳1、1’的中空本体10、10’末端各组设有一夹线结构12、12’,以供第一、二保护壳1、1’于第一、二缆线2、2’上滑移至定位(即第一、二缆线2、2’的对接处)后,能通过各自的夹线结构12、12’而分别固定于第一、二缆线2、2’上,同时兼具末端的防水、防尘效果。而在本发明所举的实施例中,该第一、二保护壳1、1’的夹线结构12、12’又可各包含一连接套13、13’、以及一迫紧套14、14’,所述连接套13、13’前端是结合于中空本体10、10’末端,并可于连接套13、13’前端设有外螺纹130、130’,以螺入位于中空本体10、10’末端的内螺纹112、112’,而连接套13、13’上则供迫紧套14、14’前端套设,并可于连接套13、13’上另设有外螺纹131、131’,以供位于迫紧套14、14’前端的内螺纹140、140’螺入,且连接套13、13’末端还形成有一具有可挠性(例如以可挠性材质所制成)的密合环15、15’,当迫紧套14、14’螺入连接套13、13’上时,即会通过迫紧套14、14’内部渐缩的孔径而使密合环15、15’紧密包覆于第一或二缆线2、2’上,迫紧套14、14’内可均形成有一呈锥状的渐缩孔径141、141’,以及一由其渐缩孔径141、141’延伸至迫紧套14、14’末端且为等径的迫压孔径142、142’。
再如图5及图6所示,上述密合环15、15’是具有一环体150、150’,于环体150、150’外环面上则设有多个突起而环列的收缩部151、151’,且各收缩部151、151’间是形成沟槽152、152’;当迫紧套14、14’未螺入连接套13、13’上时,密合环15、15’的环体150、150’与第一或二缆线1、1’间尚未密合。而如图7及图8所示,当迫紧套14、14’螺入连接套13、13’上后,由于密合环15、15’的各收缩部151、151’会受到迫紧套14、14’的渐缩孔径141、141’的挤压,以缩小彼此间的沟槽152、152’并向内收缩,进而迫使密合环15、15’的环体150、150’紧密包覆于第一或二缆线2、2’上达到固定、以及防水、防尘等作用,尤其可通过迫紧套14、14’的迫压孔径142、142’增加环体150、150’与第一或二缆线2、2’的接触长度或表面积,增加彼此间的密合性以提升防水、防尘的功效。值得一提的是:各收缩部151、151’可配合迫紧套14、14’螺入连接套13、13’的旋向而倾斜一侧,例如本发明是以顺时针螺入为例,故各收缩部151、151’均为朝顺时针方向倾斜。
此外,该第一、二保护壳1、1’的中空本体10、10’末端与各自的连接套13、13’间是分别设有一密合圈100、100’,而该第一、二保护壳1、1’的中空本体10、10’间也可另设有密合圈101’,以提供彼此间在组合上的密合性,也可有效达到防水、防尘的效果。
另,如图9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其中,所述第一保护壳1于其中空本体10前端外缘环周面上是改设为外螺纹101,而所述第二保护壳1’于其中空本体10’前端外缘环周面上则改为枢设有一螺套16,该螺套16是套置于第一保护壳1的中空本体10的外部,并于该螺套16内缘环周面上设有内螺纹160,以与第一保护壳1的中空本体10的外螺纹101相螺接,如此同样可达到第一、二保护壳1、1’在组接上的固定效果。
因此,通过本发明缆线对接保护装置、具有保护装置的缆线及其组装方法,不仅可通过于缆线作轴向滑移的保护装置,来达到为缆线对接或串接处作为保护的目的与功效,同时由于该保护装置可于缆线滑移,故也可随其使用状况(如破裂、损坏等)来更新,且无需更换既有的缆线,进而能降低维修及维护上的成本、以及减少更换作业的困难性等。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24)

1.一种缆线对接保护装置,用以分别穿套于二相串接的缆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保护壳,具有一能于上述一缆线作滑移的中空本体;以及
一第二保护壳,具有一能于上述另一缆线作滑移的中空本体,且该第二保护壳与该第一保护壳相互组接;
其中,该第一、第二保护壳的中空本体内部均形成有一保护空间,以罩设于上述二缆线间的串接处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线对接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保护壳的保护空间套置于该第二保护壳的保护空间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缆线对接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保护壳于其中空本体前端外缘环周面上设有外螺纹,而该第二保护壳于其中空本体前端外缘环周面上则枢设有一螺套,该螺套套置于该第一保护壳的中空本体的外部,并于该螺套内缘环周面上设有内螺纹,以与该第一保护壳的中空本体的外螺纹相螺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缆线对接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保护壳于其中空本体前端内缘环周面上设有多个卡槽,而该第二保护壳于其中空本体前端外缘环周面上则设有多个弹片,且该多个弹片相对应于该多个卡槽而分别卡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缆线对接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卡槽上设有卡孔,而各该弹片上则设有卡缘,且所述卡缘相对应于所述卡孔而卡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缆线对接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保护壳于其中空本体前端外缘环周面上形成与各该卡槽相对且具有壁厚的抗拉部,而该第二保护壳于其中空本体上则设有供各该抗拉部抵顶的定位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线对接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第二保护壳的中空本体末端各组设有一夹线结构,以分别固定于上述二缆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缆线对接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第二保护壳的夹线结构又各包含一连接套、以及一套设于该连接套上的迫紧套,且该连接套末端还形成有一能受该迫紧套迫压而收缩的密合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缆线对接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迫紧套内形成有一渐缩孔径、以及一由该渐缩孔径延伸至该迫紧套末端的迫压孔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缆线对接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密合环具有一环体,于该环体外环面上设有多个突起而环列的收缩部,且该多个收缩部间形成有沟槽。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缆线对接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收缩部为朝顺时针方向倾斜。
12.一种具有保护装置的缆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缆线段,具有裸露于一端的多个线芯,并于该第一缆线段的各该线芯末端设有一接头;以及
一第二缆线段,具有裸露于一端的多个线芯,并于该第二缆线段的各该线芯末端设有一接头,且该第二缆线段的各该接头分别与该第一缆线段的各该接头相对接;以及
一保护装置,设于该第一、第二缆线段间的相对接处,包括:
一第一保护壳,具有一能于该第一缆线段上作滑移的中空本体;以及
一第二保护壳,具有一能于该第二缆线段上作滑移的中空本体,且该第二保护壳与该第一保护壳相互组接;
其中,该第一、第二保护壳的中空本体内部均形成有一保护空间,以罩设于该第一、第二缆线段间的相对接处外。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具有保护装置的缆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保护壳的保护空间套置于该第二保护壳的保护空间外。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具有保护装置的缆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保护壳于其中空本体前端外缘环周面上设有外螺纹,而该第二保护壳于其中空本体前端外缘环周面上则枢设有一螺套,该螺套套置于该第一保护壳的中空本体的外部,并于该螺套内缘环周面上设有内螺纹,以与该第一保护壳的中空本体的外螺纹相螺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具有保护装置的缆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保护壳于其中空本体前端内缘环周面上设有多个卡槽,而该第二保护壳于其中空本体前端外缘环周面上则设有多个弹片,且该多个弹片相对应于该多个卡槽而分别卡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具有保护装置的缆线,其特征在于,各该卡槽上设有卡孔,而各该弹片上则设有卡缘,且所述卡缘相对应于所述卡孔而卡入。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具有保护装置的缆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保护壳于其中空本体前端外缘环周面上形成与各该卡槽相对且具壁厚的抗拉部,而该第二保护壳于其中空本体上则设有供各该抗拉部抵顶的定位环。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具有保护装置的缆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第二保护壳的中空本体末端各组设有一夹线结构,以分别固定于该第一、第二缆线段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具有保护装置的缆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第二保护壳的夹线结构又各包含一连接套、以及一套设于该连接套上的迫紧套,且该连接套末端还形成有一能受该迫紧套迫压而收缩的密合环。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具有保护装置的缆线,其特征在于,该迫紧套内形成有一渐缩孔径、以及一由该渐缩孔径延伸至该迫紧套末端的迫压孔径。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具有保护装置的缆线,其特征在于,该密合环具有一环体,于该环体外环面上设有多个突起而环列的收缩部,且该多个收缩部间形成有沟槽。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具有保护装置的缆线,其特征在于,各该收缩部为朝顺时针方向倾斜。
23.一种缆线对接保护装置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
a)准备欲串接的二缆线、以及相互组接的二保护壳;
b)将所述欲串接的二缆线相对接;
c)依所述二缆线轴向分别套入该二保护壳,并使该二保护壳朝向所述二缆线串接处滑移;
d)组接该二保护壳以罩设于该二缆线的串接处。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缆线对接保护装置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e)将该二保护壳末端分别紧密包覆于该二缆线。
CN2011102909509A 2011-09-29 2011-09-29 缆线对接保护装置、具有保护装置的缆线及其组装方法 Pending CN1030360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909509A CN103036097A (zh) 2011-09-29 2011-09-29 缆线对接保护装置、具有保护装置的缆线及其组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909509A CN103036097A (zh) 2011-09-29 2011-09-29 缆线对接保护装置、具有保护装置的缆线及其组装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36097A true CN103036097A (zh) 2013-04-10

Family

ID=48022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909509A Pending CN103036097A (zh) 2011-09-29 2011-09-29 缆线对接保护装置、具有保护装置的缆线及其组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3609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82768A (zh) * 2015-05-15 2015-09-02 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搭铁线连接方法
CN105305198A (zh) * 2015-11-16 2016-02-03 科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缆防水连接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613228A1 (de) * 1996-04-02 1997-10-09 Escha Bauelemente Gmbh Elektrische Steckverbindung, insbesondere Steckerteil für eine elektrische Steckverbindung
CN1853318A (zh) * 2003-09-20 2006-10-25 赫希曼电子有限及两合公司 按防水设计的同轴插塞连接装置的插头和联接器
WO2011021297A1 (ja) * 2009-08-20 2011-02-24 行田電線株式会社 防水コネクタ
CN202231220U (zh) * 2011-09-29 2012-05-23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缆线对接保护装置、及具有保护装置的缆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613228A1 (de) * 1996-04-02 1997-10-09 Escha Bauelemente Gmbh Elektrische Steckverbindung, insbesondere Steckerteil für eine elektrische Steckverbindung
CN1853318A (zh) * 2003-09-20 2006-10-25 赫希曼电子有限及两合公司 按防水设计的同轴插塞连接装置的插头和联接器
WO2011021297A1 (ja) * 2009-08-20 2011-02-24 行田電線株式会社 防水コネクタ
CN202231220U (zh) * 2011-09-29 2012-05-23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缆线对接保护装置、及具有保护装置的缆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82768A (zh) * 2015-05-15 2015-09-02 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搭铁线连接方法
CN105305198A (zh) * 2015-11-16 2016-02-03 科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缆防水连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03199B2 (en) Waterproof separable swivel connector
CN105745794B (zh) 密封盖套和盖以及由此保护的互连接头
CN201515178U (zh) 电缆保护管
TW201315034A (zh) 纜線對接保護裝置、具有保護裝置之纜線及其組裝方法
US20090142950A1 (en) Cable connection to a submersible pump
CN103036097A (zh) 缆线对接保护装置、具有保护装置的缆线及其组装方法
CN101834386A (zh) 一种太阳能用连接接头
CN104836062A (zh) 一种电线或电缆防水快装连接器
KR101884039B1 (ko) 전기 케이블의 실드를 백쉘에 부착하기 위한 부착 링
CN202231220U (zh) 缆线对接保护装置、及具有保护装置的缆线
CN104575880A (zh) 绝缘护管
CN203786333U (zh) 一种简单组装自动对接的光纤快速连接器
CN201393033Y (zh) 一种电缆线防鼠护套
CN209991017U (zh) 连续缠绕成型玻璃纤维增强塑料顶管
CN201741953U (zh) 太阳能用连接接头
CN210318201U (zh) 一种轴承保护套
CN201504082U (zh) 地埋油膏套管
KR20130011775A (ko) 관로구 어댑터
CN201781177U (zh) 一种方便维修的电旋转连接器
CN220022296U (zh) 一种冷缩密封件及其线缆接头
CN113904294B (zh) 一种线缆保护管
CN216215639U (zh) 改性增强高压电力护套管
CN203553872U (zh) 一种内锥插拔式终端
CN216488761U (zh) 一种具有防水防尘功能的连接器
CN219418531U (zh) 一种48芯scupc型分支尾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