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22999U - 电缆分隔环和风力发电机组 - Google Patents

电缆分隔环和风力发电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22999U
CN210622999U CN201921653244.4U CN201921653244U CN210622999U CN 210622999 U CN210622999 U CN 210622999U CN 201921653244 U CN201921653244 U CN 201921653244U CN 210622999 U CN210622999 U CN 2106229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annular body
spacer ring
sleeve
faste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5324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鑫
李兴
顾伟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f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jiang Goldwi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jiang Goldwi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jiang Goldwi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5324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229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229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229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缆分隔环和风力发电机组,电缆分隔环包括环形本体和多个电缆夹,环形本体包括至少两个弧形部,至少两个所述弧形部首尾相接形成为环形;所述电缆夹通过紧固件连接在所述环形本体的外周,所述紧固件的中心轴线沿所述环形本体的径向方向延伸,所述电缆夹能够围绕所述中心轴线旋转,以避免动力电缆在扭缆过程中发生磨损,该电缆分隔环可以使控制电缆和动力电缆分隔开,以便于散热,避免摩擦。

Description

电缆分隔环和风力发电机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风力发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缆分隔环和风力发电机组。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机组用于传输电力的电缆通常设置在塔筒内。电缆从机舱进入塔筒并且悬垂在机舱底部,进而一部分悬垂的电缆进入马鞍架。
由于设置在塔筒内的电缆一般悬垂布置,伴随风机功率的变大,动力电缆的数量和截面积变大,导致在偏航过程中,扭缆段的动力电缆相互绞触在一起,不利于热量散发,电缆的发热对载流量有很大的影响,使得载流量降低,导致电能的传输效率降低,直接影响机组的经济效益。
另外,由于多个电缆相互绞触在一起,偏航时电缆将出现径向收缩,且伴随电缆的垂直提升,电缆之间经会发生摩擦,从而降低电缆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电缆分隔环,以避免相邻电缆之间摩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缆分隔环,所述电缆分隔环包括环形本体和多个电缆夹,环形本体包括至少两个弧形部,至少两个所述弧形部首尾相接形成为环形;所述电缆夹通过紧固件连接在所述环形本体的外周,所述紧固件的中心轴线沿所述环形本体的径向方向延伸,所述电缆夹能够围绕所述中心轴线旋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紧固件包括螺栓和紧固螺母,在所述螺栓上套设有套筒,所述环形本体上形成有径向穿透的第一通孔,所述套筒与所述螺栓同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且所述电缆夹、所述紧固件和所述套筒能够固定为一体。
具体地,所述套筒的一端抵接在所述电缆夹的底部,所述套筒的另一端抵接在所述紧固件的位于所述环形本体内侧的紧固螺母上或螺栓头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电缆分隔环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环形本体内侧的弹性护圈,所述弹性护圈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沉孔,所述紧固件的位于所述环形本体内侧的一端容纳于所述沉孔中。
具体地,所述弹性护圈包括至少两个弧形段,至少两个所述弧形段沿所述环形本体的周向依次设置,且首尾连接以形成为环形。
优选地,所述弧形部的内侧附着有所述弧形段,在环向方向上,所述弧形部的端部与位于其上的所述弧形段的端部径向对齐。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本体为圆形结构或者多边形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所述风力发电机组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缆分隔环和塔筒,所述电缆分隔环设置于所述塔筒内部。
具体地,所述风力发电机组包括控制电缆和动力电缆,所述环形本体固定于所述控制电缆的外周,所述电缆夹固定在所述动力电缆的外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缆分隔环和风力发电机组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电缆夹能够将电缆分束固定,从而可以避免相邻的电缆之间产生摩擦。除此,电缆夹设置为可绕紧固件的中心轴线旋转,以避免动力电缆在扭缆过程中发生磨损。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其它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电缆分隔环安装于电缆上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电缆分隔环的横截面的结构图。
图3为图2中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中的电缆分隔环的环形本体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动力电缆; 2、电缆分隔环;
3、电缆夹; 4、环形本体;
5、弹性护圈; 6、紧固件;
7、套筒; 8、第一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参照图1,显示风力发电机组中的电缆分隔环设置于电缆上的结构图。如图所示,电缆分隔环夹持在电缆上。当然,根据需要,该电缆分隔环也可以固定在塔筒内部的支架(未示出)上。风力发电机组的从机舱伸出的电缆可以包括位于中央的控制电缆和位于控制电缆外周的动力电缆。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缆分隔环2,能够将控制电缆以及动力电缆相互分隔开。
图2显示了图1中的电缆分隔环的横截面图,电缆分隔环可以包括环形本体4和多个电缆夹3,多个电缆夹3沿着环形本体4的外侧周向布置,其中,电缆夹3通过紧固件6可以连接在环形本体4的外周,且电缆夹3能够绕紧固件6的中心轴线旋转,其中,紧固件6的中心轴线大致沿环形本体4的径向方向延伸。
环形本体4可以套设于控制电缆的外周壁上,电缆夹3可以固定在动力电缆1上,以使控制电缆和动力电缆1之间以及相邻的动力电缆1之间形成有间隔,从而可以防止彼此摩擦造成损伤。除此,该间隔也便于热量散失,从而可以提高载流量,进而提高风力发电机组的经济效益。
参照图2至图4,环形本体4可以设置为圆形,为了提高环形本体4与电缆夹3的接触面积,降低接触应力,环形本体4可以设置为多边形,以形成有多个能够与电缆夹3接触的平面。环形本体4可以由首尾依次连接的至少两个弧形部拼接形成为环形,图4中示出了弧形部为两个的实施例,其中,两个弧形部对接形成为环形。具体地,在弧形部的端部可以设置有供紧固件穿过的通孔,两个弧形部对接后,位于端部的通孔可以连通,将紧固件穿入通孔内并紧固便可以将两者固定,从而形成为环形。虽然在图中所示的示例中,环形本体4通过两个弧形部对接而成,但是,根据需要,环形本体4可以由更多个弧形部拼接而成,多个弧形部首尾依次连接形成为环形,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环形本体4为多边形的情况下,该多边形的每个边上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电缆夹3。
构成环形本体4的多个弧形部可以具有相同的弧长,也可以具有不同的弧长,只要是多段弧形部能够拼接成环形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更进一步地,在环形本体4内侧可以设置有弹性护圈5,弹性护圈5可以具有与环形本体4相同的形状,但由于弹性护圈5可以具有弹性变化量,因此弹性护圈5可以与环形本体4具有不同的形状。弹性护圈5可以位于控制电缆与环形本体4之间,从而将环形本体4与控制电缆分隔开,避免环形本体4对控制电缆造成磨损或者刮伤,以对控制电缆形成保护。弹性护圈5也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弧形段,至少两个弧形段首尾相接形成为完整的环形。虽然在图中示出了弹性护圈5包括两个弧形段,但是,弧形段的数量并不以此为限。构成弹性护圈5的多个弧形段可以具有相同的弧长,也可以具有不同的弧长,根据需要选定。
为了方便电缆分隔环2的拆分,弹性护圈5的至少一个弧形段可以预先固定在环形本体4的弧形部上,以对应的弧形段和弧形部形成为一个模块,便于后续组装,提高组装过程的工作效率。弧形部与位于其上的弧形段的端部可大致径向平齐,从而在弧形部对接的情况下,弧形段也能够对接。本实施例中,弧形部上设置有一个弧形段,但不以此为限,弧形部上可以设置有两个或者更多个弧形段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在弧形部上设置有两个或者多个弧形段的情况下,位于弧形部两端的两个弧形部的端部与弧形部的端部径向对齐。也就是说,环形本体4的弧形部的数量可以与弹性护圈5的弧形段的数量相同,或者不同。
弹性护圈5可以由弹性橡胶或者塑料材料形成,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弹性护圈5可以通过粘结剂粘贴在环形本体4的内侧,也可以通过紧固件6连接,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如图2和图3所示,紧固件6可以同时将电缆夹3和弹性护圈5连接到环形本体4上。在这种情况下,如图4所示,环形本体4上开设有多个沿径向穿透的第一通孔8。紧固件6可以包括螺栓和紧固螺母。紧固螺母可以穿入电缆夹3的底部上的第二通孔,环形本体4上的第一通孔8以及弹性护圈5上的通孔,进而通过紧固螺母旋拧到螺栓上,而将电缆夹3和弹性护圈5同时连接到环形本体4上。
为了避免设置于弹性护圈5上的紧固件6的端部与控制电缆接触或者发生干涉,该弹性护圈5上的通孔可以为沉孔,该沉孔可以由内环表面向外环表面径向延伸,以用于容纳紧固件6的紧固螺母或者螺栓头。沉孔可以包括大径孔和小径孔,其中大径孔可以位于弹性护圈5的内环侧,小径孔可以位于弹性护圈5的外环侧。
作为示例,套筒7的一端抵接在电缆夹3的底部表面上,套筒7的另一端抵接在螺栓杆的位于环形本体4内侧的螺栓头或紧固螺母上。
以图2和图3为例,在螺栓从环形本体4的外侧向内侧插入的情况下,螺母可以位于环形本体4的内侧,套筒7的内侧端可以抵接在螺母上,且套筒7的外侧端可以抵接在电缆夹3的底部,从而使紧固件6、套筒7以及电缆夹3连接为一体,并且能够在该第一通孔8和沉孔内旋转,从而可以使电缆夹3形成为可旋转地设置在该环形本体4上。
当然,螺栓也可以从环形本体4的内侧向外侧穿出,在这种情况下,紧固螺母可以位于环形本体4的外侧,螺栓头位于环形本体4的内侧,套筒7的内侧端可以抵接于该螺栓头上,套筒7的外侧端抵接在电缆夹3的底部,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参照图2和图3,套筒7的轴向长度可以大于第一通孔8的轴向长度和沉孔的小径孔的长度之和,从而可以使套筒7的两端分别抵接在电缆夹3底部和紧固件6的位于环形本体4的内侧的一端上。在螺栓固定于套筒7内后,电缆夹3、紧固件6以及套筒7三者将形成为一体,从而可以使电缆夹3可转动地设置在环形本体4上。
虽然本实用新型是以环形本体4设置有弹性护圈5为例进行说明的,在不需要设置弹性护圈5的情况下,仅环形本体4上设置有多个电缆夹3,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不同的是,在该实施例中,套筒7的轴向长度可以大于第一通孔8所在位置的环形本体4的厚度。
参照图2和图3,电缆夹3可以包括底座和成对设置于该底座上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一端可以分别相互间隔地铰接在该底座上,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紧固件彼此连接,以使该电缆夹3大致形成为三角形结构,可在该电缆夹3内固定3根动力电缆1,其中两个靠近底座设置。当然,该电缆夹3内也可以设置有1根或3根的动力电缆1,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中,电缆夹3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为刚性构件,电缆夹3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也可以设置为具有弹性。当然,具有弹性的电缆夹3可以仅具有第一夹板,该第一夹板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底座上,以形成为能够包围并固定动力电缆1的电缆夹,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继续参照图2和图3,电缆夹3的底座上可以设置有沿环形本体4的径向方向延伸的第二通孔,弹性护圈5上的沉孔、第一通孔8以及第二通孔分别对准以彼此连通,以方便紧固件6同时穿过。
底座上的第二通孔也可以形成为沉孔,以使紧固件6的端部能够嵌入到该沉孔内,避免紧固件6与动力电缆1干涉,也可以避免两者接触发生摩擦,从而可以提高动力电缆1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缆分隔环2包括环形本体4以及周向布置于该环形本体4外侧的多个电缆夹3,环形本体4可以用于对位于中央的控制电缆进行固定,电缆夹3可以用于对位于控制电缆外周的动力电缆1进行固定,从而可以使控制电缆和动力电缆1分别隔离开,以便于散热,提高风力发电机组的经济效益。电缆夹3设置为可绕紧固件6的中心轴线旋转,以避免动力电缆1在扭缆过程中发生磨损。
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上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件、材料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实用新型的各方面。

Claims (9)

1.一种电缆分隔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分隔环包括:
环形本体(4),包括至少两个弧形部,至少两个所述弧形部首尾相接形成为环形;
多个电缆夹(3),所述电缆夹(3)通过紧固件(6)连接在所述环形本体(4)的外周,所述紧固件(6)的中心轴线沿所述环形本体(4)的径向方向延伸,所述电缆夹(3)能够围绕所述中心轴线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分隔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6)包括螺栓和紧固螺母,在所述螺栓上套设有套筒(7),所述环形本体(4)上形成有径向穿透的第一通孔(8),所述套筒(7)与所述螺栓同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8),并且所述电缆夹(3)、所述紧固件(6)和所述套筒(7)能够固定为一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分隔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7)的一端抵接在所述电缆夹(3)的底部,所述套筒(7)的另一端抵接在所述紧固件(6)的位于所述环形本体(4)内侧的紧固螺母上或螺栓头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分隔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分隔环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环形本体(4)内侧的弹性护圈(5),所述弹性护圈(5)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8)对应的沉孔,所述紧固件(6)的位于所述环形本体(4)内侧的一端容纳于所述沉孔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缆分隔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护圈(5)包括至少两个弧形段,至少两个所述弧形段沿所述环形本体(4)的周向依次设置,且首尾连接以形成为环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缆分隔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部的内侧附着有所述弧形段,在环向方向上,所述弧形部的端部与位于其上的所述弧形段的端部径向对齐。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缆分隔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本体(4)为圆形结构或者多边形结构。
8.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发电机组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缆分隔环和塔筒,所述电缆分隔环设置于所述塔筒内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发电机组包括控制电缆和动力电缆(1),所述环形本体(4)固定于所述控制电缆的外周,所述电缆夹(3)固定在所述动力电缆(1)的外周。
CN201921653244.4U 2019-09-30 2019-09-30 电缆分隔环和风力发电机组 Active CN2106229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53244.4U CN210622999U (zh) 2019-09-30 2019-09-30 电缆分隔环和风力发电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53244.4U CN210622999U (zh) 2019-09-30 2019-09-30 电缆分隔环和风力发电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22999U true CN210622999U (zh) 2020-05-26

Family

ID=70743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53244.4U Active CN210622999U (zh) 2019-09-30 2019-09-30 电缆分隔环和风力发电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229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26883U (zh) 电缆止扭装置和风力发电机组
US7441732B2 (en) Supporting collar
CN210443990U (zh) 一种分裂导线间隔装置
CN210622999U (zh) 电缆分隔环和风力发电机组
CN107972403B (zh) 碳纤维辐条及其制造方法
CN206283207U (zh) 线缆隔离组件、装置及风力发电机组
WO2016182151A1 (en) Spiral blade unit and wind generator and blade connector for the unit
CN110397564B (zh) 风力发电机组扭缆保护装置
CN214124798U (zh) 一种连接稳固的电缆
KR100916718B1 (ko) 배전선로용 라인포스트 애자의 전선 고정장치
CN212486061U (zh) 风力发电机组及电缆防护装置
CN204833917U (zh) 一种预绞式航空警示球
CN209875394U (zh) 一种电缆保护装置
CN220896255U (zh) 一种电线电缆防护罩
CN207053041U (zh) 电缆应力体固定器
CN212342370U (zh) 一种绝缘子与外法兰的连接结构
CN216751156U (zh) 一种组合型开口式护线套
CN105047075A (zh) 一种预绞式航空警示球
CN114056777B (zh) 一种风电塔筒运输用保护装置
CN220286798U (zh) 一种耐老化型抗磨胶管
CN217048377U (zh) 一种座椅腰托骨架挂点结构、连接件、座椅及汽车
CN214379158U (zh) 一种具有行走导电的机器人行走轮
US11515694B2 (en) Stiffening member and protective housing assembly
CN218274080U (zh)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电缆
CN202231220U (zh) 缆线对接保护装置、及具有保护装置的缆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830026 No. 107, Shanghai Road, Urumq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th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Jinf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830026 No. 107, Shanghai Road, Urumq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th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before: XINJIANG GOLDWIND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