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34304B - 薄型笔记本电脑用散热结构 - Google Patents

薄型笔记本电脑用散热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34304B
CN103034304B CN201110295420.3A CN201110295420A CN103034304B CN 103034304 B CN103034304 B CN 103034304B CN 201110295420 A CN201110295420 A CN 201110295420A CN 103034304 B CN103034304 B CN 1030343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ose
fan guard
heat radiation
radiation fin
joint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9542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34304A (zh
Inventor
郭昭正
陈�峰
萧复元
陈国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GY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GY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GY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GY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29542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3430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343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343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343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3430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薄型笔记本电脑用散热结构,包括:一散热鳍片组件及一风扇罩,不使用胶带或焊接,而使散热鳍片组件与风扇罩以铆合、嵌合或热熔方式结合。散热鳍片组件由多片散热鳍片相互扣合,至少部分散热鳍片具有一第一结合部。其中,第一结合部可以是一条状平板。风扇罩具有多个第二结合部,第二结合部设置于风扇罩表面,并对应于前述第一结合部的位置设置,第二结合部可以选择一凸柱,一插槽或其组合。通过使第一结合部分别与第二结合部铆合、嵌合或热熔,而使散热鳍片组件与该风扇罩结合。

Description

薄型笔记本电脑用散热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散热器结构,特别是指一种散热鳍片与风扇罩以铆合、嵌合或热熔方式结合的薄型笔记本电脑用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进步,许多可携式电子产品,如:笔记本电脑,越来越趋向于轻量化及薄型化,以符合使用者便于携带的需求。众所皆知电子产品内部的中央处理晶片(CPU)在运作中,会大量产生热能而使温度升高,因此,电子产品薄型化之后,如何在有效的空间将晶片中的大量积热快速散离,是本技术领域人员积极研发的重点。
公知的技术请参照图1,散热装置1至少包括一散热底座10、一风扇组11、一散热鳍片组件12及一散热管13。散热管13一端设置于散热底座10的容置槽100中,另一端则设置于散热鳍片组件12的容置槽120内,风扇组11则与散热鳍片组件12固定。通过前述结构,散热底座10平贴于发热的电子晶片,使其所产生的热透过散热底座10,经散热管13传递到所述的散热鳍片组件12,再利用风扇组11所产生的气流将热量迅速散离。
其中,风扇组11包括一风扇罩110及一风扇111,风扇111组装于风扇罩110中。此外,通过风扇罩110,使风扇组11可以和散热鳍片组件12结合。公知技术中,是利用一胶带14或黏着剂,黏贴于风扇罩110及散热鳍片组件12顶面来固定。另一种方式是黏贴于风扇罩110顶面和散热鳍片组件12底面,使二者固定,如图2。
然而,由于胶带14一般来说并非良好的导热材质,利用于散热装置1中,难免对整体散热效果起到减分的作用。另一方面,利用胶带或黏着剂来使风扇罩110及散热鳍片组件12固定的流程,无法自动化,需要以人工方式操作,不利于大量生产。
另一公知技术则是将风扇罩110与散热鳍片组件12镀镍后,以焊接方式将二者固定,采用此种方式不但成本高昂,同时又会对环境及人体造成伤害。
因此,如何避免利用胶带或黏着剂,又不采用焊接制程,就能将散热鳍片组及风扇罩紧密结合,同时有利于自动化生产,并维持良好的散热效果,为本发明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薄型笔记本电脑用散热结构,包括:一散热鳍片组件及一风扇罩,不使用胶带或焊接,而使散热鳍片组件与风扇罩以铆合、嵌合或热熔方式结合。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薄型笔记本电脑用散热结构,包括一散热鳍片组件及一风扇罩,散热鳍片组件由多片散热鳍片相互扣合,至少部分散热鳍片具有一延伸的第一结合部。其中,第一结合部可以是一条状平板。风扇罩具有多个第二结合部,第二结合部设置于风扇罩表面,并对应于前述第一结合部的位置设置,第二结合部可以选择一凸柱,一插槽或其组合。通过使第一结合部分别与第二结合部铆合、嵌合或热熔,而使散热鳍片组件与该风扇罩结合。
本发明所提供的薄型笔记本电脑用散热结构,不再以公知技术所使用的胶带来固定散热鳍片组件及风扇罩,可以使流程自动化,并节省人力成本。同时,省却导热性不佳的胶带,并将风扇罩材质改换为导热性较佳的材料,散热效果可以大幅提升。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中:
图1公知散热装置立体图;
图2公知散热鳍片组与风扇罩结合示意图;
图3本发明实施例的薄型笔记本电脑用散热结构;
图4A本发明实施例散热鳍片组件的背面立体图;
图4B显示本发明实施例散热鳍片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4C显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散热鳍片组件的背面局部放大图;
图4D及4E显示本发明实施例散热鳍片组件的台阶的局部放大图;
图5A显示本发明实施例风扇罩背部立体图;
图5B显示本发明实施例风扇罩的局部放大图;
图5C显示本发明风扇罩另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5D显示本发明风扇罩上的凸柱的一实施例;
图6A~6D显示本发明散热鳍片组件的条状平板与风扇罩的凸柱铆合的不同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7A~7C显示本发明散热鳍片组件与风扇罩铆合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及铆合流程的示意图;
图8A~8C显示本发明散热鳍片组件与风扇罩铆合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及铆合流程示意图;
图9A~9C显示本发明散热鳍片组件与风扇罩铆合的又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及铆合流程示意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1:散热装置 10:散热基座
100:容置槽 11:风扇组
110:风扇罩 111:风扇
12:散热鳍片组件 120:容置槽
13:散热管 14:胶带
3:散热结构 30:散热鳍片组件
301:上部散热鳍片 302:第一下部散热鳍片
303:第二下部散热鳍片 300:第一容置槽
304:台阶 3030:子间隙
3020:条状平板 305:散热鳍片
306:第二容置槽 3020a:凹弧
311:牙叉 3021:镶合槽
312:凸柱 31:风扇罩
314:插槽 313:卡勾
3121:第一V型刻痕 3120:嵌合孔
315:第二V型刻痕 3021:折叠部
3040: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薄型笔记本电脑用散热结构3如图3所示,包括一散热鳍片组件30及一风扇罩31。散热鳍片组件由多片散热鳍片305相互扣合,至少部分散热鳍片具有一第一结合部3020。风扇罩具有多个第二结合部312,第二结合部312设置于风扇罩31表面,并对应于前述第一结合部3020的位置设置。
其中,第一结合部可以是一条状平板,第二结合部可以选择一凸柱,一插槽或其组合。通过使第一结合部3020分别与第二结合部312铆合、嵌合或热熔,而使散热鳍片组件30与风扇罩31结合。现将散热鳍片组件及风扇罩的实施例一一列举如下:
请参照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鳍片组件30的背面立体图。本实施例的散热鳍片组件30由多片散热鳍片305相互扣合,且由图面所示,散热鳍片组件30由上而下包含第二下部散热鳍片303、第一下部散热鳍片302及上部散热鳍片301。
请参照图4B,为本实施例的散热鳍片组件的背面局部放大图。其中,上部散热鳍片301与第一下部散热鳍片302形成第一容置槽300以容置一热管(未图示)。第一及第二下部散热鳍片302、303,则在散热鳍片组件30底面形成一台阶304。请参照图4C,为另一实施例的散热鳍片组件的背面局部放大图,第一及第二下部散热鳍片302、303,二者则形成一第二容置槽306。
所述的台阶304及容置槽306皆可用以容置于风扇罩31的前端部。其中,台阶304使风扇罩31与散热鳍片组件30结合后的底面大致上呈一平面,有利于后续能紧密贴合于发热的电子元件,或便于设置在薄型笔记本电脑内。由上述结合结构可知,台阶304的高度大约等同风扇罩31前缘的厚度。
请参照图4B及4C,本实施例中,第一结合部为条状平板3020,自第一下部散热鳍片302底面延伸,并凸出于散热鳍片组件30的侧面。条状平板3020两侧各具有一凹弧3020a。
请再参照图4D,同样为散热鳍片组件背部的局部放大图。由图中可看出台阶304的垂直面,也就是第二下部散热鳍片303间形成一排子间隙3030。另一实施例,请参照图4E,台阶304的水平面,也就是第一下部散热鳍片302底面,与该排子间隙3030交接处更包括一排镶合槽3021形成于其上。
接着,请参照图5A,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风扇罩背部立体图。风扇罩31周边设有多个卡勾313,以固定风扇(未图示)。由图中可看出,在风扇罩31的前缘设有多个牙叉311。
请参照图5B,为风扇罩的局部放大图。由图中可看出,牙叉311可以自风扇罩31前缘延伸,并与风扇罩31下表面平齐,以配合图4D中的散热鳍片组件,卡合于第二下部散热鳍片303的子间隙3030中。
请参照图5C,为另一实施例的风扇罩局部放大图。此实施例的牙叉311同样自风扇罩31前缘延伸,但位置略低于风扇罩31的下表面,以配合图4E的散热鳍片组件,卡合于镶合槽3021中。为了使牙叉311插入子间隙3030后不易被拔出,牙叉311的宽度和子间隙3030的大小差不多相等。
请再参照图5B,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于风扇罩31上表面的第二结合部为一凸柱312,该些凸柱312可以是圆柱体或四方柱体,凸柱312与凸柱312之间并形成间隙。在图5C中,则是于每一凸柱312侧面设有一嵌合孔3120,使该些条状平板分别嵌入该些凸柱312的嵌合孔3120结合。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请参照图5D,凸柱312顶部具有一第一V型刻痕3121,铆合时,使凸柱312自第一V型刻痕两侧变形而与条状平板3020铆合。
当散热鳍片组件30与风扇罩31固定时,风扇罩31前缘的牙叉311,由散热鳍片组件30底面的台阶304,插入子间隙3030后,再使风扇罩31表面的凸柱312与散热鳍片组件30的条状平板3020铆合。
图3的实施例中,每对条状平板3020之间形成具有一预定大小的开口或开槽,通过条状平板3020的凹弧3020a,使凸柱312由下往上卡合于开槽中,再进行一冲压制程,提供一作用力,使凸柱312变形后,与条状平板3020铆固。
其它的实施例请参照图6A~6D,为散热鳍片组件30的条状平板3020与风扇罩31铆合的不同实施例。请参照图6A,条状平板3020则分别插入凸柱312与凸柱312之间所形成的间隙,同样对凸柱施加外力后,使条状平板与凸柱一一铆合。此时条状平板3020两侧的凹弧3020a,是导引条状平板3020自凸柱312的侧边,置入二凸柱312所形成的间隙。
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6B,凸柱312为四方柱体,条状平板3020被夹合于两个四方柱体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一下部鳍片302及第二下部鳍片303形成第二容置槽306,使风扇罩31前缘置入第二容置槽306中。
另一实施例中,条状平板3020嵌入凸柱312的嵌合孔3120中,可以穿过也可以不穿过所述嵌合孔3120,如图6C及6D所示。
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散热鳍片组件30也可以由上而下与风扇罩31相互铆合。此时,第一结合部3020设置于散热鳍片组件底面,第二结合部设置于风扇罩的上表面。请参照图7至图9,为第一及第二结合部的不同实施例。
首先,请参照图7A,散热鳍片组件30的第一结合部为条状平板3020,并凸出设置于散热鳍片组件30底面。此时,风扇罩31表面所设置的第二结合部为一插槽314,使条状平板3020由上而下分别插入插槽314中,即在铆合时,该散热鳍片组件由上往下与该风扇罩结合,使该些条状平板插入该些插槽,并对该些插槽两侧施加外力,使该些条状平板前端被铆固于该些插槽中。
图7B~7C显示条状平板3020与插槽314铆合的示意图。由图中可以看出,第二结合部更包括二第二V型刻痕315,分别设置于插槽314两侧,散热鳍片组件30与风扇罩31铆合时,对插槽314两侧的第二V型刻痕315施加外力,使插槽314侧壁变形,将条状平板3020前端铆固于插槽314。此外,条状平板3020前端配合插槽314的开口大小,设有一折叠部3021,可以具有二或三个折叠。条状平板3020是由散热鳍片本身延伸,厚度较薄,插入插槽314时,与插槽314之间留有较大的空隙,铆合时会不牢固。因此,当条状平板3020前端具有折叠部3021时,可以减少其插入插槽314后空隙,可改善上述铆合时的缺失。
另一实施例请参照图8A~8C,散热鳍片组件30的第一结合部同样为条状平板3020,凸出于散热鳍片组件30底部设置。但风扇罩31的第二结合部则包括一插槽314及一凸柱312,插槽314紧邻于每一凸柱312。铆合时,使条状平板3020同样由上而下插入插槽314内,再对凸柱312施加外力,使该些条状平板与该些凸柱一一铆合,即可使散热鳍片组件30与风扇罩31铆合。
本发明又一实施例,请参照图9A~9C,其中,台阶304由第二下部鳍片303延伸超出第一下部鳍片302,而形成于散热鳍片组件30的侧面。台阶304的水平面具有一排通孔3040。此时,风扇罩31表面的第二结合部为多个凸柱312,相对应于通孔3040而设置。铆合时,请参照图9B及9C,凸柱312由散热鳍片组件30底面插入于通孔3040,并利用精密模具自通孔3040上方伸入,对凸柱312施力来使其变形。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中风扇罩31采用导热性较佳的材质,并由机械加工方式制备,比如:铝、铝合金、镀锌钢板或不锈钢等金属或合金,以大幅提升导热的效果。若要和现有塑胶材质的风扇罩的制程结合,则可利用热压方式来处理。以塑胶材质制成的风扇罩以第二结合部,和散热鳍片组件的第一结合部结时,是采用热熔方式使二者固定。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薄型笔记本电脑用散热组件,具有下列优点:
(1)风扇罩与散热鳍片组件的结合更加牢固。公知技术使用胶带来固定二者,当胶带失去黏性后,容易使二者松脱,但本发明的风扇罩除非遭受非常大的外力,否则显然很难与散热鳍片组件分离。
(2)在不使用胶带或黏着剂的情况下,使散热鳍片组件与风扇罩结合,有利于流程自动化及量产。
(3)不以焊接方式结合风扇罩及散热鳍片组件,可以节省成本,也较为环保。
(4)大幅提升导热效果。本发明的散热组件除了省却导热性差的胶带,并可以选择将风扇罩也改成导热性佳的材质。运用在散热空间有限的薄型笔记本电脑或其他可携式电子装置时,本发明的散热组件显然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薄型笔记本电脑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薄型笔记本电脑用散热结构包括:
一散热鳍片组件,该散热鳍片组件由多片散热鳍片相互扣合,至少部分该些散热鳍片具有一向散热鳍片本体外延伸的第一结合部;及
一风扇罩,具有多个第二结合部向同一方向延伸,该些第二结合部设置于该风扇罩表面,并对应于该些第一结合部,通过该些第一结合部分别与该些第二结合部铆合、嵌合或热熔,使散热鳍片组件与该风扇罩结合,且结合后,该风扇罩不会叠于该散热鳍片本体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结合部为一条状平板,每一所述第二结合部为一凸柱、一插槽或其组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当该些第一结合部为一条状平板,该第二结合部为一凸柱时,该些条状平板分别插入该些凸柱与凸柱之间所形成的间隙,并对该些凸柱施加外力,使该些条状平板与该些凸柱一一铆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些凸柱为圆柱体或四方柱体,该些条状平板两侧各具有一凹弧,以便使该条状平板自该二凸柱的侧边,由上而下置入该些凸柱所形成的间隙。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些凸柱顶部具有一第一V型刻痕,用以于铆合时,使该凸柱由该V型刻痕两侧变形而与该条状平板铆合。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当该些第一结合部为一条状平板,该第二结合部为一凸柱时,每一该些凸柱侧面设有一嵌合孔,使该些条状平板分别嵌入该些凸柱的嵌合孔铆合。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当该些第一结合部为一条状平板时,凸设于该散热鳍片组件底面,且该第二结合部为一插槽,铆合时,该散热鳍片组件由上往下与该风扇罩结合,使该些条状平板插入该些插槽,并对该些插槽两侧施加外力,使该些条状平板前端被铆固于该些插槽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结合部更包括二第二V型刻痕,分别设置且相邻于该插槽两侧,铆合对该些插槽两侧施加外力时,对该二第二V型刻痕施加外力,使该插槽侧壁变形而与该条状平板铆合。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当该些第一结合部为一条状平板时,凸设于该散热鳍片组件底面,且该第二结合部包括一插槽及一凸柱,该插槽紧邻于每一该些凸柱设置,铆合时,该散热鳍片组件由上往下与该风扇罩结合,使该些条状平板插入该些插槽,并对该些凸柱施加外力,使该些条状平板与该些凸柱一一铆合。
10.如权利要求7或9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些条状平板前端配合该插槽的开口大小,设有一折叠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散热鳍片组件包含一第一下部散热鳍片及一第二下部散热鳍片,该第一及第二下部散热鳍片二者形成一台阶。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台阶形成于该散热鳍片组件底面,且该台阶垂直面形成一排子间隙,并且,该风扇罩前缘设有多个牙叉,当该散热鳍片组件与该风扇罩结合时,该些牙叉卡合于该排子间隙中。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结合部为一条状平板,该些条状平板自该台阶水平面延伸,并凸出于该第一下部散热鳍片侧面。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台阶更包括一排镶合槽,该排镶合槽形成于该台阶水平面,并与该排子间隙交接,该风扇罩的该些牙叉略低于该风扇罩表面,卡合于该镶合槽中。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台阶自该第二下部散热鳍片延伸,且该台阶具有一排通孔,形成于该台阶的水平面,该第二结合部为一凸柱,对应于该些通孔设置于该风扇罩,结合时,该些凸柱分别插入于该些通孔中。
CN201110295420.3A 2011-09-29 2011-09-29 薄型笔记本电脑用散热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343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95420.3A CN103034304B (zh) 2011-09-29 2011-09-29 薄型笔记本电脑用散热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95420.3A CN103034304B (zh) 2011-09-29 2011-09-29 薄型笔记本电脑用散热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34304A CN103034304A (zh) 2013-04-10
CN103034304B true CN103034304B (zh) 2018-01-09

Family

ID=480212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95420.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34304B (zh) 2011-09-29 2011-09-29 薄型笔记本电脑用散热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34304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39359A1 (en) * 1999-06-11 2002-09-11 Jiung-Jung Wang The heat-radiator of a portable computer's cpu
CN201171047Y (zh) * 2008-01-22 2008-12-24 国格金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的组合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21291A1 (en) * 2005-11-30 2007-05-31 Inventec Corporation Heat sink module of a notebook computer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39359A1 (en) * 1999-06-11 2002-09-11 Jiung-Jung Wang The heat-radiator of a portable computer's cpu
CN201171047Y (zh) * 2008-01-22 2008-12-24 国格金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的组合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34304A (zh) 2013-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34304B (zh) 薄型笔记本电脑用散热结构
CN106686942A (zh) 散热装置组合结构
CN206209556U (zh) 结构改良的新型散热器
US20070206360A1 (en) Structure of heat-dispersing protective shell for memory
TWM493071U (zh) 複合板材
TW201137301A (en) Firm assembly structure of radiator cooling fin and heat pipe
CN205987655U (zh) 组合式散热装置
CN208387183U (zh) 一种车载一体机的散热结构
CN201946586U (zh) 记忆体用滑扣式散热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记忆体装置
TWI476573B (zh) 薄型筆電用散熱結構
TWM431545U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CN203706075U (zh) 笔记本cpu的散热模组
CN209561394U (zh) 功率集成电路用电镀引线框架
CN203689313U (zh) 新型热管固定牢固的电脑散热模组
CN203689356U (zh) 热管固定牢固的电脑散热模组
CN201115147Y (zh) 散热模块固定扣具
CN201252707Y (zh) 散热器及电视机
TWI468638B (zh) Radiator fin and base stamping combination method
TWM540263U (zh) 散熱單元及其散熱模組
CN207648597U (zh) 投光灯散热器
CN203606767U (zh) 一种新型的电脑散热模组
TWI361116B (zh)
CN203689358U (zh) 电脑散热模组
CN203689301U (zh) 一种新型电脑散热模组
CN205210798U (zh) 电脑用穿鳍片压铆式高效散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09

Termination date: 2020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