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33436A - 用于重量法测定含水量的测量仪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重量法测定含水量的测量仪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33436A
CN103033436A CN2012103638956A CN201210363895A CN103033436A CN 103033436 A CN103033436 A CN 103033436A CN 2012103638956 A CN2012103638956 A CN 2012103638956A CN 201210363895 A CN201210363895 A CN 201210363895A CN 103033436 A CN103033436 A CN 1030334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mple
movable casing
casing parts
surveying instrument
glass sh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6389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33436B (zh
Inventor
B·阿尔布雷希特
S·福尔尼托
B·迈斯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ttler Toledo GmbH Germany
Original Assignee
Mettler Toledo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ttler Toledo AG filed Critical Mettler Toledo AG
Publication of CN1030334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334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334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334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5/00Analysing materials by weighing, e.g. weighing small particles separated from a gas or liquid
    • G01N5/04Analysing materials by weighing, e.g. weighing small particles separated from a gas or liquid by removing a component, e.g. by evaporation, and weighing the remainder
    • G01N5/045Analysing materials by weighing, e.g. weighing small particles separated from a gas or liquid by removing a component, e.g. by evaporation, and weighing the remainder for determining moisture content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用于重量法测定含水量的测量仪器(210),其包括壳体(220)以及在所述壳体(220)内布置的称重装置,所述称重装置包括负载接收器(260),试样能够放置到所述负载接收器上,所述壳体(220)包括固定壳体部件(221)以及可移动壳体部件(222),所述可移动壳体部件(222)能够处于测量位置和维修位置,在所述测量位置,所述固定壳体部件(221)和所述可移动壳体部件(222)形成一包围所述负载接收器(26)的基本上封闭的测试室,在所述测试室内安置试样加热器具(270),以实现加热在所述负载接收器(260)上放置的试样的功能,在所述维修位置,所述固定壳体部件(221)和所述可移动壳体部件(222)彼此相互隔离分开,以使得所述试样加热器具(270)为了维修可以触及,所述试样加热器具(27)借助于玻璃护屏(272)被保护,其中在所述测量位置,所述玻璃护屏位于所述试样加热器具(270)与所述负载接收器(260)之间。根据本发明,所述玻璃护屏(272)在所述可移动壳体部件(222)上安置,并且在所述维修位置,所述玻璃护屏能够无需工具地被取出。

Description

用于重量法测定含水量的测量仪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重量法测定含水量的测量仪器。
背景技术
试样的含水量通过以下方式被确定,即使得试样干燥并且在干燥过程之前与之后手动地确定试样的重量。由于涉及费力的过程,所以这种方法是非常昂贵和易出错的。
在特定的状况下,在干燥的过程中也可以确定重量减轻。针对给定的试样,重量的测量值作为温度、所经历的时间以及测试室的参数的函数根据重量/时间曲线而减小,其中所述重量/时间曲线渐进地达到试样的干重。所检测的试样的曲线能够通过对比实验被确定并且以逼近公式的形式被数学地表征。用于重量法测定含水量的测量仪器基于可获得的电子器件的性能可以由曲线的测量参数和干燥时间计算出试样的含水量并且在显示单元上表征含水量。利用该方法,待测试的材料不再必须被彻底干燥,这是因为通过确定重量/时间曲线中的两个测量点的坐标就获得了足够的信息。
如上所述,试样的重量变化基本上是温度、所经历的时间以及测试室的参数的函数。目前商业上有售的仪器主要由于测试室必须满足的所需要的要求而是受限的。
术语“测试室”意味着这样一种空间,该空间由测试仪器的壳体包围并且为了放入或取出试样能够被打开和关闭。在测试室内布置试样接收器以及用于加热试样的器具。试样接收器与测重仪器相连。
大体上,试样以薄层的形式扩散到平坦的试样接收器上,其中所述试样接收器例如为试样托盘。托盘在重量法水分测定仪器内布置,优选在水平面内并与试样加热器具的平面平行地延伸,以便实现试样的均匀加热。
被用作为试样加热器具的装置包括多种辐射源例如辐射式加热器、微波发生器、卤素灯和水晶灯。正如能够通过实验所获知的,现有的重量法测定仪器中测定测量值的误差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所使用的辐射源的特性以及辐射源在测试室中的布置结构。
在欧洲专利公开文献EP 0611956B1中描述了上述那种用于重量法测定含水量的测量仪器。在该仪器中,称重盘的负载出现在重量法水分测定仪器的外侧。为了装载与卸载试样,在抽屉型载架上布置的天平从仪器壳体滑出。
环形卤素灯被用作为辐射源,其中所述环形卤素灯在设备的操作状态中在试样接收器上方布置。在专利公开文献EP 1850110A1中公开了其它设计结构的实例。例如,公开了这样一种测量仪器,其中所述测量仪器为了转载通过壳体的一部分的水平旋转运动而被打开。在另一实施例中,壳体的一部分沿垂直方向旋转。同样,美国专利公开文献US 7851712B2中公开的测量仪器为了装载通过使得壳体的一部分垂直转动而被打开。
为了保护加热器具,玻璃护屏在试样与试样加热器具之间布置。该玻璃护屏易于变脏。在现有技术的测量仪器中,玻璃护屏能够仅仅困难地触及并且因此很少被清洁,这可能造成测量结果的误差。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重量法水分测定的测量仪器,其能够容易清洁。
该技术任务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及其从属权利要求的本发明的用于重量法水分测定的测量仪器实现。
本发明的用于重量法水分测定的测量仪器包括壳体以及在所述壳体内布置的称重装置。称重装置具有负载接收器,试样能够放置到所述负载接收器上。壳体具有固定壳体部件以及可移动壳体部件。可移动壳体部件能够分别处于测量位置与维修位置,其中在测量位置,固定壳体部件和可移动壳体部件形成一位于所述负载接收器周围的基本上封闭的测试室,在测试室内布置用于加热在负载接收器上放置的试样的加热器具。在维修位置,固定壳体部件和可移动壳体部件彼此相互隔离分开,从而为了维修可以触及加热器具。在测量位置,玻璃护屏在试样加热器具与试样之间布置。根据本发明,玻璃护屏在可移动壳体部件上安置并且可以无需使用工具地取出。因而,玻璃护屏能够容易地被拿出并且被清洁。使用者或维修技术人员为了该处理需要更少的时间并且因此将更频繁地进行清洁。
在本申请文件中术语“壳体部件”意味着包括仪器的安设至其的元件。典型地,试样加热器具在可移动壳体部件内安置,而称重装置、试样接收器和电子模块在固定壳体部件内安置。
根据本发明的测量仪器能够处于装载位置,在该装载位置,固定壳体部件和可移动壳体部件彼此隔离分开,以使得试样能够放置在负载接收器上。借助于位置转移装置,可移动壳体部件能够从测量位置被带到装载位置。在测量位置以及在装载位置或者在维修位置,可移动壳体部件位于固定壳体部件上方。
有利地,在维修位置,加热器具以及因此还有玻璃护屏基本上以垂直的位置指向。因此,加热器具朝向使用者并且更容易触及。
在一个实施例中,玻璃护屏借助于能够无工具地被释放的连接件连接至可移动壳体部件。为了进行维修,玻璃护屏能够简单地从可移动壳体部件被拉出。
在另一可行的实施例中,玻璃护屏借助于同样可以无需工具地被释放的部件连接至可移动壳体部件。这些部件例如能够将玻璃护屏保持夹持在预定的位置。还可行的是玻璃护屏和部件彼此借助于弹簧与凹槽连接件相互连接。所述弹簧与凹槽连接件能够无需使用工具地被手动释放。
还可以采用保持件。保持件还能够将玻璃护屏保持在限定的位置。在可行的实施例中,玻璃护屏能够被保持在上保持件与下保持件之间的限定位置,其中,保持件中的至少一个能够无需工具地被取出。在该结构中,上保持件在朝向试样加热器具的侧部上布置。下保持件在朝向试样接收器的侧部上布置。玻璃护屏在上保持件与下保持件之间被保持就位。上保持件或下保持件可以无需使用工具取出。为了卸载玻璃护屏,无需工具可以取出的保持件需要被拿出。随后,玻璃护屏能够无需工具地被取出。
玻璃护屏以及上保持件和下保持件能够借助于在可移动壳体部件上布置的导轨被滑动到可移动壳体部件中并且被定位并被保持就位。在测量位置和/或装载位置,导轨具有基本上水平的指向。在维修位置,导轨基本上沿垂直的方向指向。
无需工具可以取出的保持件和/或玻璃护屏能够借助于至少一个导轨沿受控的方向从可移动壳体部件中被拉出。导轨使得使用者更容易拆卸或安装玻璃护屏和/或无需工具可以取出的保持件。
在维修位置,导轨垂直地指向。这使得使用者可以通过向上指向的运动从可移动壳体部件取出玻璃护屏和/或无需工具可以取出的保持件。此外,使用者直接观察到保持件、玻璃护屏和试样加热器具。这种结构使得使用者更容易拿出玻璃护屏。
通过可移动壳体部件内的维修开口附加地促进了玻璃护屏以及保持件的取出。维修开口允许玻璃护屏和/或保持件被拿出。理想地,维修开口在导轨的延伸路径中设置。这种结构使得能够以导轨移动的方式通过维修开口从可移动壳体部件拉出玻璃护屏和/或保持件。
维修开口在维修位置打开,但是在测量位置和装载位置关闭。在测量位置以及装载位置,维修开口通过可移动壳体部件的一部分被关闭。因此,在进行测量或装载时不存在开口。因此,在测量与装载过程中没有污染物能够通过维修开口进入测量仪器中。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内部防风罩的至少一部分在试样加热器具与玻璃护屏周围设置。内部防风罩的一部分用作为将玻璃护屏保持就位的上保持件。因而,玻璃护屏无需附加的保持件。内部防风罩在可移动壳体部件上安置。
测量仪器还包括遮光屏障,借助于所述遮光屏障可以影响射到试样上的热辐射的方向。这种遮光屏障可以同时地用作为玻璃护屏的下保持件。遮光屏障在可移动壳体部件上安置并且可以无需使用工具地被拿出。
试样加热器具可以例如包括加热板、加热薄膜、宽频光源、单色光源、热辐射器、加热线圈、帕尔贴元件或微波发生器。
在有利的实施例中,测量仪器包括电接触器具,其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电接触器具的第一部分连接至固定壳体部件,并且电接触器具的第二部分连接至可移动壳体部件。在测量位置,借助于电接触器具的第一和第二部分实现电连接。在装载位置,电接触器具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电连接中断。
理想地,仅仅固定壳体部件直接连接至电网,而可移动部件仅仅通过电接触器具供电。这种结构用于确保可移动壳体部件仅仅在仪器处于测量位置时接受供电。在装载位置以及测量位置,没有电压施加至可移动壳体部件。因此,试样加热器具在装载与维修的过程中没有供电,并且使用者烧伤的危险性降低。
理想地,称重装置在固定壳体部件内安置。在优选实施例中,称重装置在称重室内安置。称重室和测试室通过至少一个垂直的隔离壁彼此相互隔离,所述垂直的隔离壁具有至少一个通口,连接构件穿过所述通口,所述连接构件用于将称重装置连接至在测试室内安置的试样接收器。
附图说明
从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的说明可以清楚根据本发明的测量仪器的详细内容,其中
图1以剖视图的方式示出了根据处于测量位置的根据本发明的测量仪器的示意图;
图2以剖视图的方式示出了处于装载位置的图1的测量仪器的示意图;
图3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具有温度传感器的另一测量仪器的示意图,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处于测量位置;
图3b示出了图3a的测量仪器的示意图,其中温度传感器处于装载位置;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处于测量位置的测量仪器的透视图;
图5示出了处于装载位置的图4的测量仪器;
图6示出了处于维修位置的图4的测量仪器;
图7示出了处于维修位置的、且玻璃护屏和防风罩被部分地取出的图6的测量仪器;并且
图8示出了没有玻璃护罩的处于维修位置的图7的测量仪器的可移动壳体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处于测量位置(图1)和处于装载位置(图2)的测量仪器10的示意性剖视图。测量仪器10具有壳体20,在所述壳体内设置测试室30。壳体20被划分成可移动壳体部件22以及固定壳体部件21。在仪器使用时,固定壳体部件21安放在实体支承表面上。可移动壳体部件21安设至固定壳体部件。向后地、也就是在测量室30的背离使用者的那侧,称重装置40设置在固定壳体部件21中。可移动壳体部件22在固定壳体部件21上借助于平移运动导轨24被约束。平移运动导轨24被构造成可移动壳体部件22在其从测量位置移动到装载位置的过程中维持基本上恒定的指向。换句话说,在可移动壳体部件的移动过程中,可移动壳体部件22与固定壳体部件21保持基本上平行。被构造为中空体的固定壳体部件21包含称重单元(weighing cell)43以及至少一个电子模块90,它们通过传播器具(transfer means)52彼此相连。电子模块90包括至少一个信号处理模块(未详细示出)以及在一些情况中还包括控制和/或调节模块。称重单元43具有至少一个固定部分41和负载接收部分42。例如,现有技术类型的称重单元包括承载应变仪的弹性变形体、根据电磁力补偿原理操作的称重单元、具有振动弦的称重单元、电容式称重传感器等。称重单元43的固定部分41固定地连接至固定壳体部件21。在负载接收部分42上设置连接构件47,试样接收器60通过所述连接构件连接至称重单元43的负载接收部分42。如图所示,具有试样62的试样托盘61能够设在试样接收器60上。如果试样接收器60被合适地构造,则试样62当然也可以被直接放在试样接收器60上。
如图1所示的测量仪器10处于测量位置,这意味着试样接收器60和在其上安坐的试样托盘61位于测试室30内。固定壳体部件21和可移动壳体部件22形成了包围试样接收器60的基本上封闭的测试室30。加热器具70与试样接收器60的平面基本上平行地布置,从而至少在试样62的表面上获得了尽可能均匀的热分布。还可以在测试室30内在试样接收器62下方设置附加的加热器具,从而使得试样62的下侧暴露于辐射。然而,并非绝对必须使得加热器具70与试样接收器60的平面平行地布置。取决于试样62以及将完成的测量,还有利的是相对于试样接收器60成倾斜角度地布置加热器具70。
为了允许由试样62释放出的水分从测试室30跑出,壳体20具有通气出口27,其中所述通气出口在可移动壳体部件22的合适部位处布置、优选位于加热器具70上方。为了在测试室30内产生足够的空气循环,应当还在合适的部位处设有通气开口。
图1的测量仪器10示出处于测量位置。固定壳体部件21和可移动壳体部件22形成了一基本上封闭的测试室30。该测试室基本上在顶部由可移动壳体部件22限定并且在底部由固定壳体部件21限定。加热器具70在可移动壳体部件22中布置。理想地,加热器具70通过可释放的插接式连接件/插接件机械地连接至可移动壳体部件22。因而,加热器具70为了清洁或修理可以不费力地被拆卸。此外,使用插接件,测试仪器10的使用者可以从具有不同的功能特征的不同的加热器具中进行选择。这使得使用者将测试室内的状况与具体的试样62匹配。
测试仪器10包括电子模块90,其中所述电子模块在固定壳体部件21中安置。电子模块90具有多种控制/调节装置。另外,电子模块90还包括用于加热器具70的控制与调节的控制/调节装置。在附图中示意性示出的温度传感器80用于测量试样62的温度并且向控制/调节装置35输送调节加热器具70所需的信息。控制/调节装置35借助于至少一个传播器具52还连接至称重装置40、具体地连接至电子模块90。传播器具52用于传播电学和/或电子信号。因此,控制/调节装置35可以接收来自电子模块90的信号。测量仪器10借助于电连接件88被供电。供电连接件88在固定壳体部件21上安置。优选地,电流仅仅借助于固定壳体部件21被输送。因而,使用者或维修技术人员在维修操作时不会冒着电击的危险。
控制/调节装置35和温度传感器80通过传播器具51彼此相连。此外,控制/调节装置35和试样加热器具70通过附加的传播器具53彼此相连。传播器具51、53用于在对应的设备部件之间传输电学信号和电子信号。在测量的过程中,测试室30内的温度借助于温度传感器80被测量。借助于温度传感器80所产生的温度信号借助于传播器具51被传输至控制/调节装置35。对于控制/调节装置35而言,温度信号是输入信号,其中试样加热器具70基于该输入信号被控制。在测量位置,温度传感器80位于试样接收器60与试样加热器具70之间。这种结构使得可以获得与测量相关的温度值。温度传感器还可以安置在不同的位置。然而,由此获得的温度值在体现测试室内的热级别时是精度低的。温度传感器80在紧固至固定壳体部件21的杆81上布置。杆81基本上是刚性的,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在第一端上布置温度传感器80,而第二端连接至固定壳体部件21。由于第二端连接至固定壳体部件21,温度传感器80的操作无需从固定壳体部件21至可移动壳体部件22的电学和/或电子连接。
传播器具51在杆81上或内布置。杆81可以在支撑枢轴(fulcrumpivot)82上旋转。支撑枢轴82位于杆81的第二端并且具有大致水平的枢转轴线83。
杆81和支撑枢轴83布置成,在从测量位置改变到装载位置的过程中,温度传感器80在垂直平面内沿着圆形路径移动。圆形路径位于不同的、即非垂直平面中的结构也是可行的。例如,支撑枢轴的轴线可以设为大致垂直的方向,从而在从测量位置改变到装载位置的过程中,温度传感器80被约束于水平平面中的圆形路径。
在测量位置,杆81通过弹簧元件84的弹簧张力被强制偏压。在可移动壳体部件22从测量位置被带到装载位置时,杆81在预张紧的弹簧元件84的弹力作用下从试样接收器60移动离开。在装载位置中,温度传感器80和杆81因此不会阻碍对试样接收器60的触及,这有助于测量仪器的装载。理想地,弹簧元件84由扭簧构成,其中,扭转轴线与支撑枢轴83的轴线重合。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弹簧元件,例如压簧元件。在任何情况中,弹簧元件必须布置成该弹簧元件在测量位置被弹性地偏压,但是在装载位置被解除应力或被减轻偏压。
因为试样加热器具70在可移动壳体部件22中安置并且控制与调节装置35在固定壳体部件21中安置,所以传播器具53必须将电学和/或电子信号从固定壳体部件21传播至可移动壳体部件22。这例如可以利用柔软的缆线来实现。然而,由于可移动壳体部件22的移位,这种缆线将经受弯曲循环(bending cycle)并且因此易于磨损。
通过采用具有第一部分86和第二部分87的电接触器具可以避免这个问题,其中,第一部分86连接至可移动壳体部件22,并且第二部分87连接至固定壳体部件21。在该思路下,电接触器具的第一部分86和第二部分87被布置成在测量位置,第一部分86和第二部分87形成了电连接,并且在装载位置,电连接断开。这种布置结构的重要优点在于,在装载位置,试样加热器具70没有供电。理想地,用于控制的电子器件在固定壳体部件22中唯一地被安置。试样加热器具70的控制仅仅借助于第一电接触器具86和第二电接触器具87实现。因此,为了可移动壳体部件21的控制信号传输无需连接件。这是将温度传感器80布置在固定壳体部件21上的另一个原因。如果温度传感器80在可移动壳体部件22上布置,则必须在固定壳体部件21与可移动壳体部件22之间传输信号。作为根据本发明的测量仪器10的另一个优点,在装载位置也可以借助于温度传感器80测量与记录温度。因而,例如可以在装载的过程中测量环境温度。
电接触器具86、87包括插接件,电接触器具86的两个部分中的一个部分被构造为插头并且另一个部分被构造为插座,其中插座与插头共操作/协作。插接件的插入方向基本上是垂直的。
在图2中,图1的测量仪器10示出处于装载位置。借助于平移运动导轨(translatory-motion guide)24,可移动壳体部件22可以从固定壳体部件21移动离开,从而测量仪器10从测量位置被带到装载位置。在位置变化时,可移动壳体部件22实质上执行纯平移运动。在装载位置中,可移动壳体部件22位于固定壳体部件21上方并且位于称重装置40上方。试样加热器具70在该位置位于可移动壳体部件22与固定壳体部件21之间。这防止了偶然碰触到可能是非常热的试样加热器具70。
在改变至装载位置时,温度传感器80从试样接收器60向上地并横向离开地移动。因而,温度传感器80将不会干涉到试样接收器60的装载。
在装载位置,电接触器具86、87被断开。从固定壳体部件21至可移动壳体部件22没有电流。因为可移动壳体部件22本身没有电源,所以在装载位置没有电流进入可移动壳体部件22。
图3a和3b以示意性视图的方式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测量仪器110。图3a示出了处于测量位置的测量仪器110,并且图3b示出了处于装载位置的同一测量仪器110。
测量仪器110具有壳体120,其中所述壳体具有固定壳体部件121以及可移动壳体部件122。
在仪器处于测量位置时,固定壳体部件121和可移动壳体部件122一起形成了基本上封闭的测试室130,其中,试样接收器160位于所述测试室内。在试样接收器160上方布置试样加热器具170。试样加热器具170固定地连接至可移动壳体部件122。温度传感器180在杆181上布置。杆181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温度传感器180安设至第一端,而第二端枢转连接至固定壳体部件121。在仪器的测量位置中,温度传感器180位于负载接收器160上方且试样加热器具170下方。在装载位置,温度传感器180定位成基本上向负载接收器160的侧部偏离。这利用这样一种设计来实现,其中,杆181是刚性的并且借助于支撑枢轴182连接至固定壳体部件121。理想地,支撑枢轴182的轴线183水平地指向。在测量位置,杆181可以通过弹簧元件的弹性力被弹性地偏压。在可移动部件122从测量位置移动到装载位置时,杆181在弹簧元件的偏压力的作用下以圆弧的方式向上并侧向地移动。在测量位置,弹簧元件优选通过可移动壳体部件122被保持处于预张紧的状态中。
为了获得最可能稳定的测量结果,可以在测试室内布置有内部防风罩(interior draft shield)(见图6至8)。该内部防风罩布置成其围绕试样接收器160和试样加热器具170,限定了一块几乎封闭的空间。内部防风罩可以包括上部分174和下部分165。上部分174在可移动壳体部件122上布置。内部防风罩的上部分174形成了一圆柱形内部空间,该圆柱形内部空间朝向试样接收器开口。在该圆柱形内部空间内布置试样加热器具。内部防风罩的上部分可以仅仅由圆柱形周向壁组成。然而,有利的是该圆柱体具有上端壁,其中所述上端壁在仪器的测量位置和装载位置水平地指向。该端壁优选在试样加热器具170上方布置。理想地,端壁的朝向试样加热器具170的侧部是热反射的。因此,所产生的热量的一部分通过内部防风罩被反射并且被用于加热位于试样接收器160上的试样。内部防风罩的下部分165在固定壳体部件121上布置。内部防风罩的下部分165形成了一圆柱形内部空间,其中该圆柱形内部空间朝向试样加热器具170开口。在该圆柱形内部空间中布置试样接收器160。在测量位置,内部防风罩的上部分174的内部空间与内部防风罩的下部分165的内部空间形成了一容室,其中,试样加热器具170和试样接收器160位于该容室内。内部防风罩的上部分174和下部分165可以由单件材料制成或者由多个区段组装而成。
图4、5、6、7和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处于不同位置的测量仪器210的实施例。测量仪器210具有已经涵盖在图1和2的示意图说明中的所有部件。
图4示出了处于测量位置的本发明的测量仪器210。因为壳体220在测量位置被关闭,所以无法看到大多数部件。壳体220具有固定壳体部件221和可移动壳体部件222。在测量位置,固定壳体部件221与可移动壳体部件222形成了大致封闭的测试室。可移动壳体部件222具有通气出口227,其允许气体从壳体220内的测试室排到环境大气中。有利地,在仪器处于测量位置时,通气出口227位于可移动壳体部件222的顶侧上。通气出口227位于同样在壳体220内布置的试样加热器具170上方的布置结构是特别有利的。
图5示出了处于装载位置的图4的测量仪器210。可移动壳体部件222已经通过平移运动从测量位置被带到装载位置。为了实现该平移运动,可移动壳体部件222通过平移运动导轨224连接至固定壳体部件221。平移运动导轨224具有两个基本上平行的枢转腿,其中所述枢转腿的朝向限定了可移动壳体部件222的平移运动的方向。
固定壳体部件221具有细长的形状。称重装置基本上通过固定壳体部件221被封闭。仅仅与称重装置相连的试样接收器260从固定壳体部件221横向地伸出。具有不同形状的容器例如试样托盘、坩锅等可以被安放在试样接收器260上。固定壳体部件221包括位于试样接收器260的背离使用者的侧部的一部分。
有利地,在该部分中布置称重装置。在装载位置,可移动壳体部件222位于固定壳体部件221上方、理想地位于所述处于试样接收器260的侧部的那部分上方。
可移动的温度传感器280在枢转安装的杆281上安置。正如图3a和3b的示意图所示,杆281借助于支撑枢轴连接至固定壳体部件。支撑枢轴的轴线同样水平地指向,并且杆281同样在测量位置借助于弹簧力被弹性地偏压。在测量位置,温度传感器280位于试样加热器具270与试样接收器260之间。在装载位置,温度传感器280和杆281从试样接收器260被侧向地并向上地取出。这使得可以将试样装载在测量仪器210上,而温度传感器280不会妨碍使用者。
试样加热器具270在可移动壳体部件222中安置。在测量的过程中,试样加热器具270变热,并且因此加热了在加热器具之下布置在试样接收器260上的试样。为了进行加热需要电流。固定壳体部件221因此装备有电源连接器288,其中所述电源连接器在测量仪器210的后侧上布置。可移动壳体部件本身没有电源连接件。电流因此必须从固定壳体部件221传输至可移动壳体部件222。这利用具有第一部分286和第二部分287的电接触器具实现。电接触器具的第一部分286连接至可移动壳体部件222,而电接触器具的第二部分连接至固定壳体部件221。电接触器具的这两个部分286、287布置成在测量位置,彼此相互存在电接触,并且试样加热器具270被供电。在装载位置,经过电接触器具286、287没有接触。通过可移动壳体部件222的移动自动地建立电接触。在热水器中使用的那种可枢转的、同心的插接件已经证明是特别适合作为电接触器具。可枢转的、同心的插接件在关闭和打开电接触时是特别坚固的并且可靠的。然而,其它构造同样是可想到的。插头/插座连接是特别合适的。
利用这种结构,在测量位置借助于电接触器具的第一部分286和第二部分287实现电连接,而在装载位置,电接触器具的第一部分286和第二部分287之间的连接中断。在装载位置,加热器具因此未供电,并且受伤的危险性因此降低。电接触器具的第二部分286在图5中由可移动壳体部件222覆盖并且因此不可见。
为了减少测试室内的空气紊流,在测试室内可以布置围绕试样接收器260的内部防风罩265、274。防风罩265、274优选被设计成其符合试样托盘的外轮廓和/或试样加热器具270的外轮廓。因为所使用的试样托盘通常是圆形的,所以建议使用具有圆形轮廓形状的内部防风罩265、274。内部防风罩可以包括上部分274与下部分265。上部分274在可移动壳体部件222上布置。内部防风罩的上部分274围成一圆柱形内部空间,其中该圆柱形内部空间朝向试样接收器开口。在该圆柱形内部空间中布置试样加热器具270。内部防风罩的上部分可以由圆柱形周向壁组成。有利的是该圆柱体还至少具有位于试样接收器上方的局部边界表面、优选筒形端壁。该表面优选在试样加热器具270上方安置。理想地,端壁的朝向试样加热器具270的侧部是热反射的。因此,所产生的热量的一部分通过内部防风罩被反射并且被用于加热位于试样接收器260上的试样。另外,端壁可以具有开口,从而气体可以通过端壁中的开口以及壳体220中的通气出口227从测试室跑到外界大气中。然而,端表面也可以没有开口。
内部防风罩的下部分265在固定壳体部件221上布置。内部防风罩的下部分265形成了一圆柱形内部空间,其中该圆柱形内部空间朝向试样加热器具270开口。在该圆柱形内部空间中布置试样接收器260。在测量位置,内部防风罩的上部分274的内部空间与内部防风罩的下部分265的内部空间形成了一容室,试样加热器具270和试样接收器260位于该容室内。内部防风罩的上部分265和下部分274可以由单件材料制成或者由多个区段组装而成。
为了在测试室内将试样托盘设定就位,可以使用试样托盘保持件266。试样托盘保持件266具有把手267以及用于试样托盘的安坐表面268。在转移试样托盘的过程中,试样托盘的凸缘安坐在安坐表面268上。在测量的过程中,试样托盘仅仅在试样接收器260上安坐,并且试样托盘保持件266不会接触试样托盘。特别地,试样托盘保持件266的重量未由称重装置所接收。
在图6中,图4和5的本发明的测量仪器210示出处于维修位置。为了达到该维修位置,可移动壳体部件222的一部分已经绕基本上水平的枢转轴线225从装载位置旋转到维修位置。试样加热器具270在可移动壳体部件222的枢转部分中布置,并且在改变到维修位置的过程中与可移动壳体部件222的枢转部分一起旋转。因此,为了维修可以容易触及可移动壳体部件222内的各部件。在上壳体部分222中布置试样加热器具270。在测量的过程中,试样加热器具270通过玻璃护屏272被保护。内部防风罩的上部分274位于试样加热器具270周围。
为了给出试样加热器具270、玻璃护屏272以及内部防风罩274的位置和构造的更清楚的观察,测量仪器220在图7中示出,其中内部防风罩的上部分274被部分地取出,并且在图8中,可移动壳体部件222没有玻璃护屏272地被示出。
在内部防风罩274的圆柱端表面上设置反射表面,其中所述反射表面用于反射由试样加热器具270所产生的热辐射。还可以利用圆柱端表面的合适的反射材料或者圆柱端表面的反射涂层实现反射。基本上圆形的遮光屏障273用于使得由试样加热器具270产生的热射线汇聚。
在维修位置,试样加热器具270被垂直地指向。内部防风罩的上部分274的至少一部分借助于插接式连接的方式安设至可移动壳体部件222,其中插入方向在维修位置基本上是垂直的。玻璃护屏272在遮光屏障273与内部防风罩274的上部分274的一部分之间夹置。为了取出玻璃护屏,内部防风罩274的仅仅一部分需要从插接式连接中被拉出。随后,玻璃护屏可以通过无需使用工具地将其拉出而简单地被取出。玻璃护屏272的容易取出是特别有利的,这是因为有助于将易于变脏的玻璃护屏272取出并清洁。
玻璃护屏272和/或内部防风罩的上部分274的一部分可以借助于导轨275沿受控的方向从可移动壳体部件被拉出。在维修位置,导轨275具有基本上垂直的指向。
通过维修开口223附加地促进玻璃护屏272的取出。维修开口223是可移动壳体部件222中的进出口,该进出口仅仅在维修位置打开,但是在测量位置或在装载位置不打开。因而防止了试样加热器具的不经意的碰触,这降低了烧伤的危险性。维修开口使用两件式结构的可移动壳体部件实现。根据该思路,可移动壳体部件的两个部分被设计成在向维修位置移动时,可移动壳体部件的一部分并不参入到旋转运动中。该未旋转的部分阻挡可移动壳体部件的枢转部分中的维修开口的进出。
维修开口223的宽度有利地等于或大于玻璃护屏272的宽度。这允许玻璃护屏容易被取出。维修开口223相对于内部防风罩274的上部分的插入方向成直角地设置并且沿着导轨275的延伸路径设置。由于这种布置结构,所以玻璃护屏272可以容易从维修开口223被拉出。
内部防风罩274的上部分可以由多个部件组成。有利地,朝向维修开口223的部分可以无需工具地被取出。这要求维修开口223比内部防风罩274的上部分更宽。
试样加热器具270能够以各种方式安设至可移动壳体部件222。例如,试样加热器具270能够借助于螺钉或利用插接式连接器被紧固至可移动壳体部件222。如果插接式连接器被使用的话,则试样加热器具270为了维修能够容易地被拉出。理想地,这种插接式连接器能够被设计成插头插入基本上与维修开口223所在的平面垂直地被指向。
试样加热器具270、遮光屏障273、玻璃护屏272以及内部防风罩274的上部分具有开口,各开口与通气出口227一起允许从试样跑出的水汽和/或易挥发物质被通入到外界大气中。因此,各开口被布置成确保从试样跑出的气体的直接通气。有利的是这些开口提供了位于试样接收器260上的试样的直接视线,因而可以实现测量过程的视觉检查。
在内部防风罩274和遮光屏障273所在的位置,可以采用其它合适的安设装置,以将玻璃护屏272保持就位。
因为玻璃护屏272易于取出,所以玻璃护屏能够更容易地并且迅速地由使用者或维修技术人员清洁。理想地,玻璃护屏272被制造成其能够在传统的清洗机器内没有损害地被清洁。
在此提出的实施例(部分以示意性方式)说明了用于重量法测定含水量的测量仪器,其中所述测量仪器具有不同的特性和特征。出于清楚的原因,在不同的实施例的实例中提出了不同的特性和特征,但是在同一个测量仪器内可以实现一些、多个或所有所述的特征和特性。
附图标记列表
210、110、10    用于重量法测定含水量的测量仪器
220、120、20    壳体
221、121、21    固定壳体部件
222、122、22    可移动壳体部件
223             维修开口
224、24         平移运动导轨
225             枢转轴线
227、27         通气出口
130、30         测试室
35              控制/调节装置
40              称重装置
41              称重单元的固定部分
42              称重单元的负载接收部分
43              称重单元
245、45         隔离壁
246、46         通口
47              连接构件
51                控制/调节装置与温度传感器之间的传播器具
52                电子模块与称重装置之间的传播器具
53                控制/调节装置与试样加热器具之间的传播器具
260、160、60      试样接收器
61                试样托盘
62                试样
265、165          内部防风罩的下部分
266               试样托盘保持件
267               试样托盘保持件的把手
268               在转运过程中试样托盘的安坐表面
270、170、70      试样加热器具、辐射源
271               辐射源
272               玻璃护屏
273               遮光屏障
274、174          内部防风罩的上部分
275               导轨
280、180、80      温度传感器
281、181、81      杆
282、182、82      支撑枢轴
183、83           支撑枢轴的轴线
84                弹簧元件
286、86           电接触器具的第一部分
287、87           电接触器具的第二部分
288、88           输电连接件、电源连接件
90                电子模块

Claims (13)

1.一种用于重量法测定含水量的测量仪器(210),其包括壳体(220)以及在所述壳体(220)内布置的称重装置,所述称重装置包括负载接收器(260),试样能够放置到所述负载接收器上,所述壳体(220)包括固定壳体部件(221)以及可移动壳体部件(222),所述可移动壳体部件(222)能够处于测量位置和维修位置,在所述测量位置,所述固定壳体部件(221)和所述可移动壳体部件(222)形成一包围所述负载接收器(26)的基本上封闭的测试室,在所述测试室内安置试样加热器具(270),以实现加热在所述负载接收器(260)上放置的试样的功能,在所述维修位置,所述固定壳体部件(221)和所述可移动壳体部件(222)彼此相互隔离分开,以使得所述试样加热器具(270)为了维修可以触及,所述试样加热器具(27)借助于玻璃护屏(272)被保护,其中在所述测量位置,所述玻璃护屏位于所述试样加热器具(270)与所述负载接收器(260)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护屏(272)在所述可移动壳体部件(222)上安置,并且在所述维修位置,所述玻璃护屏能够无需工具地被取出,此外,所述测量仪器(210)能够进入到装载位置,在所述装载位置,所述固定壳体部件(221)和所述可移动壳体部件(222)彼此相互隔离分开以使得试样能够放置在所述负载接收器(260)上,所述可移动壳体部件(222)能够借助于位置改变装置(224)从所述测量位置被带到所述装载位置,所述玻璃护屏(272)能够在上保持件与下保持件之间安坐,所述保持件中的至少一个保持件能够无需采用工具地取出,所述上保持件、所述下保持件和/或所述玻璃护屏(272)能够借助于至少一个导轨(275)沿预定的方向从所述可移动壳体部件(222)被取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重量法测定含水量的测量仪器(2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维修位置,所述试样加热器具(270)和所述玻璃护屏(272)基本上沿垂直方向被指向。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用于重量法测定含水量的测量仪器(210),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护屏(272)借助于插接式连接件连接至所述可移动壳体部件(272)。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用于重量法测定含水量的测量仪器(210),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护屏(272)借助于能够无需采用工具被取出的部件安设至所述可移动壳体部件(22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重量法测定含水量的测量仪器(2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维修位置,所述导轨(275)沿基本上垂直的方向指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用于重量法测定含水量的测量仪器(210),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壳体部件具有用于取出所述玻璃护屏(272)的维修开口(223),所述维修开口在所述导轨(275)的延伸路径中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重量法测定含水量的测量仪器(2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测量仪器(210)处于所述维修位置时,所述维修开口(223)打开,并且在所述测量仪器处于所述测量位置以及所述装载位置时,所述维修开口关闭。
8.根据权利要求1、5、6或7任一所述的用于重量法测定含水量的测量仪器(2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试样加热器具(270)和所述玻璃护屏(272)周围布置内部防风罩(274),所述内部防风罩(274)的一部分用作为将所述玻璃护屏(272)保持就位的上保持件。
9.根据权利要求1、5、6或7任一所述的用于重量法测定含水量的测量仪器(210),其特征在于,借助于遮光屏障(273)能够控制热辐射的方向,所述遮光屏障(273)用作为所述玻璃护屏(272)的下保持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重量法测定含水量的测量仪器(210),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屏障(273)在所述可移动壳体部件(222)上安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用于重量法测定含水量的测量仪器(210),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屏障(273)能够无需采用工具地取出。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用于重量法测定含水量的测量仪器(2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测量位置和在所述装载位置并且在所述维修位置,所述可移动壳体部件(222)位于所述固定壳体部件(221)上方。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用于重量法测定含水量的测量仪器(210),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仪器(210)包括电接触器具(285),其中所述电接触器具包含第一部分(286)和第二部分(287),所述电接触器具(285)的第一部分(286)固定地连接至所述固定壳体部件(221),所述电接触器具(285)的第二部分(287)固定地连接至所述可移动壳体部件(222),在所述测量位置,借助于所述电接触器具的第一部分(286)和第二部分(287)产生电连接,而在所述装载位置并且在所述维修位置,所述电接触器具的第一部分(286)与第二部分(287)之间的所述电连接中断。
CN201210363895.6A 2011-09-30 2012-09-26 用于重量法测定含水量的测量仪器 Active CN1030334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1183598.9A EP2574900B1 (de) 2011-09-30 2011-09-30 Messgerät zur gravimetrischen Feuchtigkeitsbestimmung
EP11183598.9 2011-09-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33436A true CN103033436A (zh) 2013-04-10
CN103033436B CN103033436B (zh) 2015-02-18

Family

ID=44719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63895.6A Active CN103033436B (zh) 2011-09-30 2012-09-26 用于重量法测定含水量的测量仪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081453A1 (zh)
EP (1) EP2574900B1 (zh)
JP (1) JP6125781B2 (zh)
CN (1) CN103033436B (zh)
PL (1) PL2574900T3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43770A (zh) * 2016-06-24 2018-01-05 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水分测定仪及其使用方法
CN108534489A (zh) * 2018-03-29 2018-09-14 湖南三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燃料分析的加热装置
CN111504842A (zh) * 2020-05-12 2020-08-07 台州市椒江蒙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式水果含水量检测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4104279B3 (de) * 2014-03-27 2015-04-30 Sartorius Lab Instruments Gmbh & Co. Kg Messgerät zur thermogravimetrischen Materialfeuchtebestimmung
EP4067862A4 (en) * 2019-11-28 2023-08-02 A&D Company, Limited MOISTURE METER
DE102020110865A1 (de) * 2020-04-22 2021-10-28 Sartorius Lab Instruments Gmbh & Co. Kg Gravimetrische Messvorrichtung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04578A (ja) * 1991-10-22 1993-11-16 Rollei Fototechnic Gmbh スキャナ
EP0611956A1 (de) * 1993-02-16 1994-08-24 Mettler-Toledo AG Trockner mit einer Präzisionswaage
EP1004859A1 (de) * 1998-11-26 2000-05-31 Sartorius Ag Oberschalige Trocknungswaage
CN101063649A (zh) * 2006-04-25 2007-10-31 梅特勒-托利多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重量法水分含量测定的测定装置
CN101063650A (zh) * 2006-04-25 2007-10-31 梅特勒-托利多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重量法水分含量测定的测定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02972A (en) * 1936-03-02 1937-12-21 Phillips Pump & Tank Company Sign
JPH07198264A (ja) * 1993-12-28 1995-08-01 Sony Tektronix Corp 蓋構体
DE9412596U1 (de) * 1994-08-04 1995-09-07 Aeg Hausgeraete Gmbh Ofenmuffel für einen Back- und Bratofen
CH689650A5 (de) * 1995-04-04 1999-07-30 Mettler Toledo Gmbh In einem Gehaeuse eingebauter Trockner.
JP3166613B2 (ja) * 1996-05-24 2001-05-14 株式会社イナックス ロータンクのハンドル装置
DE10022099B4 (de) * 2000-05-08 2012-11-15 Mettler-Toledo Ag Kühlung für ein Messgerät zur gravimetrischen Feuchtigkeitsbestimmung
JP4049240B2 (ja) * 2001-04-03 2008-02-20 株式会社エー・アンド・デイ 水分計
FR2829010B1 (fr) * 2001-08-31 2003-11-21 Seb Sa Appareil de cuisson d'aliments, notamment friteuse, comportant un catalyseur et des moyens de regulation dudit catalyseur
JP2004151038A (ja) * 2002-10-31 2004-05-27 Kett Electric Laboratory 加熱乾燥式赤外線水分計
DE10253601B4 (de) * 2002-11-15 2013-11-07 Mettler-Toledo Ag Wägemodul mit Vorrichtung zur Staubentfernung
FR2867507B1 (fr) * 2004-03-15 2006-06-23 Snecma Moteurs Pontet de positionnement et son utilisation au canal support de tuyere d'un turbopropulseur
CN201312728Y (zh) * 2008-12-02 2009-09-23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电压力锅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04578A (ja) * 1991-10-22 1993-11-16 Rollei Fototechnic Gmbh スキャナ
EP0611956A1 (de) * 1993-02-16 1994-08-24 Mettler-Toledo AG Trockner mit einer Präzisionswaage
EP1004859A1 (de) * 1998-11-26 2000-05-31 Sartorius Ag Oberschalige Trocknungswaage
CN101063649A (zh) * 2006-04-25 2007-10-31 梅特勒-托利多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重量法水分含量测定的测定装置
CN101063650A (zh) * 2006-04-25 2007-10-31 梅特勒-托利多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重量法水分含量测定的测定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43770A (zh) * 2016-06-24 2018-01-05 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水分测定仪及其使用方法
CN108534489A (zh) * 2018-03-29 2018-09-14 湖南三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燃料分析的加热装置
CN108534489B (zh) * 2018-03-29 2024-02-02 湖南三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燃料分析的加热装置
CN111504842A (zh) * 2020-05-12 2020-08-07 台州市椒江蒙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式水果含水量检测装置
CN111504842B (zh) * 2020-05-12 2020-12-04 资溪县纯净文化旅游运营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式水果含水量检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74900A1 (de) 2013-04-03
JP2013079946A (ja) 2013-05-02
US20130081453A1 (en) 2013-04-04
EP2574900B1 (de) 2015-07-08
JP6125781B2 (ja) 2017-05-10
CN103033436B (zh) 2015-02-18
PL2574900T3 (pl) 2015-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33436A (zh) 用于重量法测定含水量的测量仪器
CN103033434B (zh) 用于重量法测定含水量的测量仪器
US7617717B2 (en) Measuring instrument for gravimetric moisture determination
CN105705917A (zh) 具有用于确定测量不确定度的模块的精密称量器或质量比较器
GB2454755A (en) Drywell temperature calib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2652258A (zh) 结垢检测装置和结垢检测方法
US10209168B2 (en) Measuring instrument for Thermogravimetrically determining the moisture content of a material
CN106124289A (zh) 一种免疫定量速测仪的孵育加热装置
CN102455687A (zh) 探伤仪检定用自调解式试验箱环境参数监控系统
CN103123315A (zh) 用于重量法测定含水量的测量仪器
CN103033437B (zh) 用于重量法测定含水量的测量仪器
CN101581661B (zh) 多参数集成式比色池
CN106580061A (zh) 一种电饭煲及家电生态系统
CN105974142B (zh) 一种多光路凝血分析系统
CN107202678B (zh) 快速判断灯具散热能力的方法及灯具测温系统
CN201368858Y (zh) 汽车隔热板隔热性能试验台
CN106371482A (zh) 老化装置
JP5492945B2 (ja) 特定温度下における被検体の計測装置
CN209148697U (zh) 免疫荧光检测仪及其传感器孵育温控机构
US11982448B2 (en) Cooktop appliance with a hinged temperature sensor
US20230061182A1 (en) Cooktop appliance with a cantilevered temperature sensor
US20230073532A1 (en) Cooktop appliance with a hinged temperature sensor
CN206638589U (zh) 一种树脂透明度监测设备
KR101715174B1 (ko) 핫와이어를 이용한 열전도율 측정장치
BR102017020001A2 (pt) Simulador de condições termográfica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Swiss G Lai Finn Jose

Patentee after: METTLER TOLEDO AG

Address before: Swiss G Lai Finn Jose

Patentee before: Mettler Toledo AG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