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09783A - 用于施加多组分图像的可变数据平版印刷系统及其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施加多组分图像的可变数据平版印刷系统及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09783A
CN103009783A CN2012102766995A CN201210276699A CN103009783A CN 103009783 A CN103009783 A CN 103009783A CN 2012102766995 A CN2012102766995 A CN 2012102766995A CN 201210276699 A CN201210276699 A CN 201210276699A CN 103009783 A CN103009783 A CN 1030097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rker material
subsystem
printing
ink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7669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09783B (zh
Inventor
T.D.斯托
E.彼得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3/204,567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20120274914A1/en
Application filed by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 filed Critical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0097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097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097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097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C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OR REPRODUCTION OF PRINTING SURFACES
    • B41C1/00Forme preparation
    • B41C1/10Forme preparation for lithographic printing; Master sheets for transferring a lithographic image to the forme
    • B41C1/1075Mechanical aspects of on-press plate prepa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7/00Rotary lithographic mach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1/00Inking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B41F31/30Arrangements for tripping, lifting, adjusting, or removing inking rollers; Supports, bearings, or forks therefor
    • B41F31/301Devices for tripping and adjusting form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1/00Inking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B41F31/30Arrangements for tripping, lifting, adjusting, or removing inking rollers; Supports, bearings, or forks therefor
    • B41F31/302Devices for tripping inking devices as a who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7/00Rotary lithographic machines
    • B41F7/02Rotary lithographic machines for offset printing
    • B41F7/025Multicolour printing or perfecting on sheets or on one or more webs, in one printing un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1/00Inking and printing with a printer's forme
    • B41M1/06Lithographic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025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by transferring ink from the master sheet
    • B41M5/03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by transferring ink from the master sheet by 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NPRINTING PLATES OR FOILS; MATERIALS FOR SURFACES USED IN PRINTING MACHINES FOR PRINTING, INKING, DAMPING, OR THE LIKE; PREPARING SUCH SURFACES FOR USE AND CONSERVING THEM
    • B41N10/00Blankets or like coverings; Coverings for wipers for intaglio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AND TO STAMPS
    • B41P2227/00Mounting or handling printing plates; Forming printing surfaces in situ
    • B41P2227/70Forming the printing surface directly on the form cylind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rinting Methods (AREA)
  • Printing Plates And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 Inking, Control Or Cleaning Of Printing Machines (AREA)
  • Manufacture Or Reproduction Of Printing For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施加多组分图像的可变数据平版印刷系统及其系统。成像构件的可重成像层被提供有润湿流体层。该可重成像层具有诸如组成、表面轮廓等等具体属性以良好地适用于接收和携载该润湿流体层。光学图案化子系统(诸如扫描调制激光器)将该润湿流体层图案化。具有诸如色彩、组成等第一组属性的油墨被施加在着墨子系统处以使其选择性地驻留在由该图案化子系统在该润湿流体层中形成的空隙中以由此形成经着墨的潜像。该经着墨的潜像然后被转印到基底上,且清洁该可重成像表面。对具有与第一油墨不同的属性的第二油墨重复该过程。每个油墨图像可被连续施加到该基底,或合成图像可被形成,然后施加到该基底。

Description

用于施加多组分图像的可变数据平版印刷系统及其系统
对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公开内容是标题为“Variable Data Lithography System(可变数据平版印刷系统)”、序列号为13/095,714、2011年4月27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的部分继续申请,通过引用将其结合于此并要求其优先权。
背景技术
本公开内容涉及标记和印刷方法和系统,尤其涉及用于使用诸如UV平版印刷和胶印油墨的标记或印刷材料来可变地标记或印刷多组分(例如,多色彩)数据的方法和系统。
平版胶印术是目前的常见印刷方法。(为该目的,术语“印刷”和“标记”是可互换的)。在典型的平版印刷过程中,印刷板(其可以是平板、滚筒的表面、或带等)被形成为具有由疏水并亲油的材料形成的“图像区域”以及由亲水材料形成的“非图像区域”。图像区域是与最终印刷品(诸如,目标基底)上由诸如油墨的印刷或标记材料占据的区域相对应的区域,而非图像区域是与最终印刷品上未由所述标记材料占据的区域相对应的区域。亲水区域接收被常被称为润版液(通常由水和少量酒精以及用于减少表面张力的其他添加剂和/或表面活性剂构成)的基于水的流体并且很容易地被润版液湿润。疏水区域排斥润版液并接收油墨,而在亲水区域上形成的润版液形成用于拒绝油墨的流体“释放层”。因此,印刷板的亲水区域对应于最终印刷品的非印刷区域,或“非图像区域”。
油墨可被直接转印到基底(诸如纸),或者可以被施加到中间表面,诸如胶印系统中的橡皮(或胶印)滚筒。橡皮滚筒涂覆有适应于能适应于基底纹理的表面的涂层或套筒,其可具有稍大于成像板的表面的峰到谷深度的表面的峰到谷深度。而且,胶印橡皮滚筒的表面粗糙度有助于向基底递送更均匀的印刷材料层而免于诸如斑点的缺陷。使用足够的压力来把图像从橡皮滚筒转印到基底。在橡皮滚筒和压印滚筒之间挤压基底提供此压力。
在一种被称为干燥或无水平版印刷或无水胶印(driography)的变型中,印版滚筒被疏油的并被图案化以形成所印刷图像的负片(negative)的硅橡胶所涂覆。印刷材料被直接施加到印版滚筒,而不像在早先描述的传统或“湿”平版印刷工艺的情况下一样首先施加任何润版液。印刷材料包括可具有或不具有某些挥发性溶剂添加剂的油墨。油墨被优先沉积在成像区域上以形成潜像。如果在油墨配方中使用溶剂添加剂,则它们优先朝着硅橡胶的表面扩散,从而形成拒绝印刷材料的释放层。硅橡胶的低表面能增添了对印刷材料的拒绝。潜像可再次被转印到基底,或到橡皮滚筒并随后被转印到基底,如上所述。
上述平版印刷和胶印技术利用被永久图案化的板,并因此只在印刷相同图像的大量副本(诸如杂志、报纸及其类似物)时(长印刷印数)才有用。然而,它们不准许从一页到下一页创建并印刷新图案而不移除并替换印刷滚筒和/或成像板(即,该技术不能适应真正高速可变的数据印刷,其中图像从一个印模到另一个印模地变化,例如在数字印刷系统的情况下)。而且,永久图案化的成像板或滚筒的成本被摊销在副本的数量上。同一图像的较短的印刷印数与同一图像的较长的印刷印数相比,每个印刷副本的成本因此更高,这与来自数字印刷系统的印刷品不同。
平版印刷和所谓的无水工艺提供非常高质量的印刷,这部分由于所使用油墨的质量和色域。此外,这些油墨—其通常具有非常高的色彩颜料含量(通常在重量比为20-70%范围内)—与墨粉和许多其他类型的标记材料相比成本非常低。从而,在有使用平版印刷和胶印油墨来印刷以利用高质量和低成本的期望的同时,还有从页到页地印刷可变数据的期望。至此,已存在使用这些油墨提供可变数据印刷的多个障碍。此外,有对于同一图像的较短印刷印数减少每副本成本的期望。理想情况下,期望是对于中等印刷印数(例如,大约10,000副本)、以及短印刷印数(例如,大约1,000副本量)、最终直到1副本的印刷印数长度(即,真正的可变数据印刷)带来与长的胶印或平版印刷印数(例如,多于100,000副本)相同的每副本低成本。
遇到的一个问题在于:胶印油墨具有太高的粘度(通常远高于50,000cps)以致于在基于喷嘴的喷墨系统中没有用。此外,由于它们的胶粘性,胶印油墨具有相对于静电力来说非常高的表面附着力,并因此几乎不可能使用静电来操纵到表面上或从表面上离开。(这与静电印刷/静电复印系统中使用的干燥的或流体的墨粉微粒不同,干燥的或流体的墨粉微粒由于它们微粒形状以及经调整的表面化学和专门的表面添加剂的使用而具有低表面附着力)。
过去已做出努力来创建用于可变数据的平版印刷和胶印系统。在美国专利3,800,699(通过引用结合于此)中公开了一个示例,其中诸如激光的密集能量源以图案的形式蒸发润版液。
在美国专利7,191,705(通过引用结合于此)中公开的另一个示例中,亲水涂层被施加到成像带。激光器选择性地加热并蒸发或分解亲水涂层的区域。接下来,基于水的润版液被施加到这些亲水区域,使得它们疏油。然后油墨被施加并选择性地转印到板上仅未被润版液覆盖的区域中,创建油墨化的图案,该图案可被转印到基底。一旦被转印,清洁该带,沉积新的亲水涂层和润版液,并重复图案化、着墨和印刷步骤,例如用于印刷下一批图像。
在又一个示例中,利用可重写表面,通过施加热、电或光能量,该可重写表面可从亲水状态切换到疏水状态。这些表面的示例包括所谓的可切换聚合物和诸如ZnO2和TiO2的金属氧化物。在改变表面状态后,润版液选择性地湿润可编程表面的亲水区域并因此拒绝将油墨施加到这些区域。
仍然存在与这些技术相关联的许多问题。许多这些问题被前面提到的序列号13/095,714的美国专利申请解决了。然而,在用于可变数据平版印刷的已知系统中一个没有以其他形式充分解决的限制是大多数这样的系统仅能够产生单色图像。就任何这种系统提供多色印刷而言,在多印模过程内,对于多个完整的印刷引擎(每个颜色一个)同样如此。非常期望多色印刷,并且出于包括成本、复杂度、维护、大小、能耗等许多原因,多印刷引擎系统不太是最优的。
发明内容
相应地,本公开内容涉及用于提供可变数据平版印刷和平版胶印的系统和方法,其解决了上面标识的缺点—以及从本公开内容可变得显而易见的其他缺点。本公开内容涉及基于润湿液的可变图案化的多色彩可变成像平版印刷标记系统及相关方法的各种实施例。
在这样的系统中,成像构件(诸如鼓、板、带、网等)被提供有可重成像层。该层具有诸如组成、表面轮廓等等具体属性以良好地适用于接收和携载来自润湿流体子系统的润湿流体层。光学图案化子系统(诸如扫描的、调制的激光器)图案化该润湿流体层,又具有被选择为促进此图案化的可重成像层的性质。油墨然后被施加在着墨子系统处以使得它选择性地驻留于由图案化子系统在该润湿流体层中所形成的空隙中以由此形成被着墨的潜像。该被着墨的潜像然后被转印到基板上,且清洁该可重成像表面以使得该过程可被重复。由此提供高速、可变标记。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方面,提供多个着墨子系统,每个着墨子系统具有不同色彩的油墨。每个着墨子系统独立地移动到进入与退出与成像构件的可重成像表面层的啮合(即,靠近)。图案化子系统在润湿流体中创建第一图案,且该第一着墨子系统与该可重成像表面啮合以创建第一色彩的被着墨的潜像,如所描述的那样。该第一色彩的被着墨的潜像被转印到基底,例如在转印夹区处,且清洁该成像构件的可重成像表面层。在润湿流体中创建第二图案,该第一着墨子系统与该可重成像表面解除啮合,且该第二着墨子系统与该可重成像表面啮合以创建第二色彩的被着墨的潜像,如所描述的那样。该基底然后进行另一次经过转印夹区的通过以在所述第一色彩的被着墨的潜像上接收第二色彩的被着墨的潜像。在典型的4色彩过程中,这种图案化-啮合-着墨-印刷序列可被重复四次,每种色彩一次。的确,如果使用不同色彩的系统或期望不同的印刷效果,可将其更频繁地重复。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方面,在将第一色彩的被着墨的潜像转印到基底之后,该图像可被部分固化在基底上以减小污渍、从基底回到成像构件的色彩转印,并且作为被添加到其的后续色彩层。该部分固化可以来自该基底的背面或前面(或两者),并且可通过UV暴露、加热、或适合于正在使用的特定油墨和基底的其他方法。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基底是片的形式,诸如纸,其从第一次通过到最后一次通过均被携载在单个鼓上。在其他实施例中,采用其他基底处理机构。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又一方面,提供一个或多个成像构件的可重成像部分。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可重成像部分包括可重成像表面,例如由常被称为硅酮(例如,聚二甲基硅氧烷)的一类材料构成。该可重成像部分可包含结构化材料(诸如棉织芯或有足够拉伸强度的其他适当材料)或形成所述的结构化材料上,或可在由适当材料(诸如薄金属片或棉织支撑或具有足够拉伸强度的其他适当材料)构成的装载层上形成。尽管从材料成本等的观点来看,期望可重成像表面层相对薄,然而应当理解,可选择厚度以改善所考虑的其他方面,诸如性能、寿命和可制造性。该可重成像部分可进一步包括在该可重成像表面层下方和在结构化装载层上方或下方的附加层。硅酮由于其低表面能(即,低“粘性”),是优选的外层材料,其中低表面能促进了标记材料的释放,如将在本文稍后更详细地描述的那样。注意,外部可重成像表面材料也可由不同于主要由硅酮构成的材料的材料制成,这些材料提供适当的低粘合能量。这样的材料的其他示例包括具有(-CF3)基团的长聚合物链的某些类型的氢氟碳化合物(例如,特氟龙、氟化橡胶等)和氟化硅酮混合化合物。已知的是,相对于超前的(advancing)湿润接触角度显示大得多的后退(receding)的表面材料一般也显示出对粘弹性标记油墨材料的低粘合能量,并且因此是用于外层的适当材料。应当理解,上面提到的具体材料仅是代表性示例,且这些示例不应当被解读为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制于特定种类的材料。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此方面的另一实施例,该可重成像表面层或该可重成像板/带/鼓等的底下的层的任何一层可包含辐射敏感填充物材料,该辐射敏感填充物材料可以有效的方式来吸收激光能量或其他高度定向的能量。适当的辐射敏感材料的示例例如是至少在近表面区域中被添加到该聚合物至少在近表面区域中的微观(例如,平均微粒大小小于10微米)到纳米大小的(例如,平均微粒大小小于1000纳米)的碳黑微粒、单壁或多壁纳米管的纳米微粒形式的碳黑、石墨烯、氧化铁纳米微粒、镀镍纳米微粒等。如果激光的波长被选择为与外表面层的分子化学物质或润版溶液内包含的分子的吸收峰相匹配,则不需要填充物材料也是可能的。作为一个示例,2.94μm波长的激光可由于在此波长的水分子的固有吸收峰而容易地被吸收。
进一步根据该方面,提供多个印刷阶段,每个阶段印刷单独的色彩。每个印刷阶段可包括其自己的具有可重成像表面的成像构件、润湿流体子系统、图案化子系统、着墨子系统、部分固化子系统、转印夹区以及清洁子系统。替代地,这多个阶段中的两个或更多个阶段可共享这些子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子系统。在直接标记串联实施例中,每个成像构件顺序地将被着墨的色彩的潜像转印到基底。在中心压印实施例中,每个成像构件顺序地将被着墨的色彩的潜像转印到中心压印鼓,中心压印鼓然后将色彩合成图像转印到基底。
本发明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1. 一种用于可变数据平版印刷系统的标记材料子系统,包括:
多个标记材料组件,每个标记材料组件包括:
标记材料源;
用于从所述标记材料源接收标记材料并将所述标记材料施加到成像构件的表面的标记材料转印子系统;
用于选择性地将所述多个标记材料组件中的每一个标记材料组件与所述成像构件的表面啮合以及解除啮合的控制机构。
如技术方案1所述的标记材料子系统,其中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每个所述标记材料组件与所述成像构件的啮合与解除啮合以使得在任何一个时刻所述标记材料组件中只有一个标记材料组件与所述成像构件的所述表面啮合。
如技术方案1所述的标记材料子系统,其中每个所述标记材料转印子系统包括标记材料成形辊,并且进一步其中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用于机械地使所述标记材料成形辊进入及退出与所述成像构件的所述表面的啮合的组件。
如技术方案3所述的标记材料子系统,其中通过所述控制机构使得所述标记材料成形辊进入及退出与所述成像构件的所述表面的啮合,同时所述标记材料子系统的任何剩余构件相对于所述成像构件保持固定在适当位置。
如技术方案1所述的标记材料子系统,其中每个所述标记材料转印子系统包括标记材料成形辊,并且进一步其中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用于控制从所述标记材料源向所述成形辊提供标记材料的组件。
如技术方案1所述的标记材料子系统,其中所述标记材料组件中的至少一个标记材料组件是用于向所述成像构件的所述表面施加油墨的着墨组件。
如技术方案6所述的标记材料子系统,其中多个所述标记材料组件的每个均是用于向所述成像构件的所述表面提供油墨的着墨组件,且进一步其中所述着墨组件中的每一个着墨组件向所述成像构件的所述表面提供不同色彩的油墨。
如技术方案6所述的标记材料子系统,其中所述着墨组件中的至少两个着墨组件各自施加具有不同成分的油墨。
如技术方案6所述的标记材料子系统,其中所述标记材料组件中的至少一个标记材料组件向所述成像构件的所述表面提供不可见材料。
如技术方案2所述的标记材料子系统,进一步包括啮合机构,所述啮合机构被放置为将所述成像构件选择性地偏转为与所述标记材料转印子系统啮合以致使所述标记材料转印子系统选择性地向所述成像构件的所述表面施加所述标记材料。
一种用于向基底施加多组分图像的可变数据平版印刷系统,包括:
成像构件,包括:
可任意重成像表面层,所述可任意重成像表面具有:
在0.1到4.0微米(μm)范围的表面粗糙度Ra;
不超过20微米(μm)的横向空间尺度平均距离RSm;
用于向所述可任意重成像表面层施加润湿液层的润湿液子系统;
用于选择性地移除所述润湿液层的部分以在所述润湿液中产生潜像的图案化子系统;
标记材料子系统,包括:
多个标记材料组件,每个标记材料组件用于在所述可任意重成像表面层上施加标记材料使得所述标记材料选择性地占据所述可重成像表面层中的润湿液被所述图案化子系统除去的区域,以由此产生所述标记材料的潜像;
每个标记材料组件进一步包括标记材料源;以及
用于将被着墨的潜像转印到基底的图像转印子系统。
如技术方案11所述的可变数据平版印刷系统,其中所述标记材料组件中的至少两个标记材料组件各自施加具有不同成分的标记材料。
如技术方案11所述的可变数据平版印刷系统,进一步包括用于选择性地将所述多个标记材料组件中的每一个标记材料组件与所述可任意重成像表面层啮合与解除啮合的控制机构。
如技术方案13所述的可变数据平版印刷系统,其中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每个所述标记材料组件的啮合与解除啮合以使得在任何一个时刻所述标记材料组件中只有一个标记材料组件与所述可任意重成像表面啮合。
如技术方案13所述的可变数据平版印刷系统,其中每个所述标记材料组件包括标记材料成形辊,并且进一步其中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用于机械地使所述标记材料成形辊进入及退出与所述成像构件的所述可任意重成像表面的啮合的组件。
如技术方案15所述的可变数据平版印刷系统,其中通过所述控制机构使得所述标记材料成形辊进入及退出与所述可任意重成像表面的啮合,同时所述标记材料子系统的任何剩余构件相对于所述成像构件保持固定在适当位置。
如技术方案13所述的可变数据平版印刷系统,其中每个所述标记材料转印子系统包括标记材料成形辊,并且进一步其中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用于控制从所述标记材料源向所述成形辊提供标记材料的组件。
如技术方案11所述的可变数据平版印刷系统,其中所述标记材料组件中的至少一个标记材料组件是用于向所述成像构件的所述可任意重成像表面层施加油墨的着墨组件。
如技术方案18所述的可变数据平版印刷系统,其中多个所述标记材料组件中的每个均是用于向所述可任意重成像表面层提供油墨的着墨组件,且进一步其中所述着墨组件中的每一个着墨组件向所述可任意重成像表面层提供不同色彩的油墨。
如技术方案18所述的可变数据平版印刷系统,其中所述着墨组件中的至少两个着墨组件各自施加具有不同成分的油墨。
如技术方案18所述的可变数据平版印刷系统,其中所述标记材料组件中的至少一个标记材料组件向所述成像构件的所述表面提供不可见材料。
一种用于向基底施加多组分图像的可变数据平版印刷系统,包括:
多个标记站,每个标记站包括:
成像构件,包括:
可任意重成像表面层,所述可任意重成像表面具有:
在0.1到4.0微米(μm)范围的表面粗糙度Ra;
不超过20微米(μm)的横向空间尺度平均距离RSm;
用于向所述可任意重成像表面层施加润湿液层的润湿液子系统;
用于选择性地移除所述润湿液层的部分以在所述润湿液中产生潜像的图案化子系统;
标记材料子系统,包括:
标记材料组件,所述标记材料组件用于在所述可任意重成像表面层上施加标记材料以使得所述标记材料选择性地占据所述可重成像表面层中的润湿液被所述图案化子系统除去的区域,以由此产生所述标记材料的潜像;
标记材料源;以及
用于将被着墨的潜像转印到基底的图像转印子系统。
如技术方案22所述的可变数据平版印刷系统,其中所述标记站中的至少一个标记站是用于向所述基底施加油墨的着墨组件。
如技术方案23所述的可变数据平版印刷系统,其中多个所述标记站中的每个均是用于向所述基底提供油墨的着墨组件,且进一步其中所述着墨组件中的每一个着墨组件向所述基底提供不同色彩的油墨。
如技术方案23所述的可变数据平版印刷系统,其中所述着墨组件中的至少两个着墨组件各自施加具有不同成分的油墨。
如技术方案23所述的可变数据平版印刷系统,其中所述标记材料组件中的至少一个标记材料组件向所述成像构件的所述表面提供不可见材料。
如技术方案22所述的可变数据平版印刷系统,其中所述润湿液子系统和所述图案化子系统中的至少一个被所述多个标记站共享
应当理解,为了本发明的目的,术语“光学波长”或“辐射”或“光”可以是指适于在本发明中使用以实现润湿液的图案化的电磁辐射的波长,无论这些电磁波长对无辅助人眼是否正常可见,包括但不限于可见光、紫外(UV)、以及红外(IR)波长、微波辐射以及其类似物。
上面是本公开内容的多个独特方面、特征和优点的概述。但是,此概述不是穷尽的。因此,当根据本文中提供的权利要求进行考虑时,本公开内容的这些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点根据下面的详细说明和附图中将变得更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在本文所附的图中,在各附图间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的构件。尽管是示意性的,但附图不是按比例绘制的。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例的用于多组分可变平版印刷的系统的侧视图。
图2A和2B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例的成像鼓、板或带的重成像部分的切开侧视图,分别没有及具有中间层,其中吸收性微粒被散布在可重成像表面层内。
图3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成像鼓、板或带的重成像部分的切开侧视图,其中可重成像表面层为了最优吸收而被着色。
图4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成像鼓、板或带的重成像部分的切开侧视图,其中可重成像表面层是光学透明或半透明的,并被置于光学吸收层上方。
图5A和5B分别是为了定义RSm和Ra之目的的成像表面纹理特征间隔和特征幅度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例,图2中所示的重成像部分的放大的切开侧视图,具有施加于其上并被光束B图案化的润湿液。
图7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例,具有旋转设置的计量(成形)辊的墨棒子系统的侧视图,该计量辊从源辊接收油墨,用于选择性地将油墨转印到可重成像表面。
图8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例,用于在润湿液的经图案化的层和通过该润湿液的图案化而暴露的可重成像表面层的部分的上方施加均匀的油墨层的墨棒子系统的侧视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多色彩可变平版印刷的系统的侧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例的用于多组分可变平版印刷的串联架构系统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我们一开始就指出,对公知的原材料、处理技术、组件、装置和其他公知细节的描述仅被概述或被省略,以免不必要地模糊本发明的细节。从而,在细节以其他形式被熟知的情况下,我们留给本发明的应用来建议或规定与这些细节相关的选择。
参考图1,其中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多色可变平版印刷的系统10。系统10包括由下面详细描述的多个子系统围绕的成像构件12(在本实施例中是鼓,但是可以等同地为板、带、网等)。成像构件12在基底14被挤压在成像构件12和印压辊18之间的夹区16处向基底14施加油墨图像。可采用各种类型的基底,诸如纸、塑料或合成片膜(sheet film)、陶瓷、玻璃等。为了此解释的清楚和简明,我们假设基底是纸,同时理解本公开内容不限于那种形式的基底。例如,其他基底可包括厚纸板、波纹包装材料、木材、瓷砖、纤维(例如,服饰、毛织物、外衣及其类似物)、透明或塑料膜、金属箔等。可使用范围很广的标记材料,包括按照重量计颜料密度大于10%的那些标记材料,而不限于用于包装的金属油墨或白色油墨。为了本公开内容的这个部分的清楚和简明,我们一般使用术语“油墨”,应将其理解为包括本文公开的诸如油墨、颜料和其他材料的标记材料的范围,其可被系统和方法施加。
参考图2,用截面示出了成像构件12的一部分。在一个实施例中,成像构件12包括在结构装载层22(例如,金属、陶瓷、塑料等)上形成的可重成像表面层20,它们共同形成了形成可重写印刷橡皮布的重成像部分24。重成像部分24可进一步包括在可重成像表面层20之下并在结构装载层22之上或之下的附加结构层,诸如图2B中所示的中间层21。中间层21可以是电绝缘的(或导电的)、热绝缘的(或导热的)、具有可变的压缩性和硬度计等等。在一个实施例中,中间层21由用非常薄的粘着层层叠在一起的闭合单元聚合物发泡片材和织物网格层(例如,棉)构成。通常,使用厚度为1-3mm的3-4层的层系统和被设计为具有优化的粗糙度和表面能属性的薄的顶表面层20来在压缩性和硬度计方面优化橡皮布。重成像部分24采用独立的鼓或网、或绕滚筒芯26缠绕的平坦的橡皮布的形式。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重成像部分24是置于滚筒芯26上的连续弹性套筒。平板、带、网和其他布置(其可能也可能不受到下面的鼓配置支持)也在本公开内容的范围内。为了以下讨论的目的,将假定可重成像部分24由滚筒芯26携载,尽管应当理解如同上面讨论的多种不同布置也由本公开内容构想。
可重成像表面层20由诸如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或更常见地被称为硅酮)的聚合物构成,例如具有抗磨损填充物材料(诸如硅石)以有助于强化硅酮并优化其硬度计,并可包含有助于固化和交联硅酮材料的催化剂微粒。替代地,可使用硅酮湿气固化(亦称为锡固化)硅酮而不是催化剂固化(亦称为铂固化)硅酮。返回图2A,可重成像表面层20可以可选地包含散布于其中的小的百分比的辐射敏感的微粒材料27,其可高度有效地吸收激光能量。在一个实施例中,辐射敏感性可通过在聚合物中混入小百分比的炭黑来获得,例如以微观(例如,平均微粒大小小于10μm)或纳观(nanoscopic)微粒(例如,平均微粒大小小于1000nm)或纳米管的炭黑。可被置于硅酮中的其他辐射敏感材料包括石墨烯、氧化铁纳米微粒、镀镍纳米微粒等。
替代地,可重成像表面层20可被着色或以其他方式处理以成为均匀辐射敏感的,如图3中所示。而且进一步地,可重成像表面层20可基本上对来自源的光能透明(下面进一步描述),而且一个或多个结构装载层22可以吸收该光能(例如,层22包括至少部分为吸收性的组分),如图4所示。
可重成像表面层20应当对界面处的油墨具有弱粘着力而与油墨具有良好的亲油湿润属性,以促进可成像表面的均匀(没有气孔、小珠或其他缺陷)着墨并促进油墨到基底的后续前向转印离开(lift off)。硅酮是一种具有此属性的材料。可替代地采用提供这种属性的其他材料,诸如聚氨酯、碳氟化合物等的某种混合。在提供润湿液(诸如基于水的润版流体)的足够湿润方面,硅酮表面不需要是亲水的,而事实上可以是疏水的,因为润湿表面活性剂(诸如硅酮乙二醇共聚物)可被添加到润湿液以允许润湿液湿润硅酮表面。
因此应当理解,尽管基于水的溶液是可在本公开内容的实施例中采用的润湿液的一个实施例,然而可采用其他具有低表面张力、疏油的、能蒸发的、能分解的或能以其他方式选择性地除去的等等的非水润湿液。一种这类流体是氢氟醚(HFE)类,诸如由明尼苏达州圣保罗的3M制造的Novec牌工程流体。鉴于当前的公开内容,这些流体具有以下有益属性:(1)比水低得多的的蒸发热量,当使用光学激光器来选择性地蒸发润湿液来形成潜像时其转化为给定印刷速度所需的更低的激光功率,或对于给定激光功率转化为更高的印刷速度;(2)较低的热量容量,其转换为相同的益处;(3)它们在蒸发后基本上不留下固体残留物,其可转换为宽松的清洁要求和/或改善的长期稳定性;(4)可以设计蒸汽压力和沸点,其可转换为空间选择性强迫蒸发工艺的更好的稳健性;(5)它们具有低表面能,如成像构件的适当湿润所需要的;以及(6)它们在环境和毒性方面是良性的。可提供其他添加剂以控制润湿液的导电性。其他适当的替代物包括氟化物(fluorinert)和本领域已知的其他流体,这些流体具有上述属性的全部或大部分属性。还要理解,这些类型的流体不仅可按照其未经稀释的形式来使用,也可以用作水成的非水溶液或乳剂中的成分。
此外,可通过控制并指定硅酮中的填充物纳米微粒的精确的量以及硅酮材料的确切化学性质来优化硅酮的表面能以提供良好的湿润属性,其中该硅酮材料可由聚合物链长和端基团覆盖化学性质的不同分布构成。例如,已经发现,具有低硅石填充物浓度的锡催化的单组分湿态固化的硅酮具有在24-26dynes/cm的分散表面能。还可向标记材料添加某些添加剂以显著减小标记材料的表面张力并改善其对硅酮的表面湿润属性。这些添加剂可包括,例如基于已知共聚物氟或硅酮化学性质的均化剂,所述均化剂包括有用于易于分散和固化的其他聚合物基团。例如,可将油墨表面张力减小到21dynes/cm的均化剂。
如果使用硅酮作为可重成像表面层20,则可将其他微粒27嵌入层20内以有助于催化硅酮的固化和交联。
根据一个实施例,可重成像表面层20具有大约为期望的润湿液层厚度的粗糙度以更好地困住润湿液并阻止其扩散到期望的非成像区域边界外。例如,可重成像表面层20可具有被测量的粗糙度性质RSm和Ra,RSm和Ra被定义为: 
                                                 
Figure 622753DEST_PATH_IMAGE001
 以及
  
Figure 539894DEST_PATH_IMAGE002
 
参考图5A和5B,其中RSm被定义为样本长度L内的轮廓元素宽度X(s)的平均值,而Ra与在样本长度L上的到平均基线的平均峰值的测量值有关。从而,RSm是峰到峰间隔性质,而Ra是峰值高度性质。通过使用对具有维度A~L2的区域A进行采样的性质,可将这种定义扩展到两维上。 
期望的是,峰和谷稍微随机分布以减少与网线板(linescreen)图案的Moiré干涉。此外,期望的是,峰之间的空间距离略小于最小网线板点大小,例如小于10μm。该粗糙度有助于表面容易地保持润湿液,同时消除Moiré效应并用于改善着墨均匀性和转印,如下面进一步描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RSm小于约20μm而Ra小于约40μm,在更具体的实施例中,RSm小于10μm而Ra在0.1μm和4.0μm之间。
此外,可重成像表面层20必须是耐磨损的并且具有一定的柔性(即使在张力下)以将油墨从其表面均匀地转印到多孔或粗糙的纸介质。可使可重成像表面层20足够厚到实现在具有不同程度的粗糙度的不同介质类型上涂覆油墨所需的适当的弹性和硬度计以及足够的柔性。当然,可设计用于印刷到特定介质类型上的系统,避免适应各种介质类型的需要。在一个实施例中,形成可重成像表面层20的硅酮层的厚度在0.5μm到4mm的范围内。
最终,可重成像表面层20必须有助于油墨均匀地而没有小珠或去湿地流到其表面上。可制造或纹理化诸如硅酮的各种材料以具有一定范围的表面能,并且可用添加剂来调节这些能量。可重成像表面层20尽管通常具有低动态化学附着值,但可具有足够的表面能以促进有效的油墨湿润/亲和而没有油墨去湿或成珠。
返回图1,置于绕成像构件12的第一位置处的是润湿液子系统30。润湿液子系统30一般包括用于将可重成像表面层20的表面均匀加湿的一系列辊(称为润湿单元)。众所周知,存在许多不同的类型和配置的润湿单元。润湿单元的目的是递送具有均匀和可控厚度的润湿液层32。在一个实施例中,这个层在0.2μm到1.0μm范围内,并且非常均匀且没有气孔。润湿液32可主要由水组成,可选地添加少量的异丙醇或乙醇以减少其自然表面张力以及降低后续激光图案化所必需的蒸发能量。此外,理想地,添加以重量计小百分比的适当的表面活性剂,该表面活性剂促进对可重成像表面层20的大量的湿润。在一个实施例中,此表面活性剂由以重量计按小百分比添加的容易地促进均匀扩散和22dynes/cm以下的表面张力的硅酮乙二醇共聚物族(诸如三硅氧烷共多元醇或聚二甲基硅氧烷共多元醇化合物)构成。其他氟表面活性剂也是可能的表面张力减小剂。可选地,润湿液32可包含辐射敏感的染料以在下面描述的图案化的过程中部分吸收激光能量。
附加于化学方法或代替化学方法,可使用物理/电学方法来协助润湿液32在可重成像表面层20上的湿润。在一个示例中,静电通过在润湿辊和可重成像表面层20之间施加高电场来将均匀的润湿液膜32吸引到可重成像表面层20上来辅助操作。该场可通过在润湿辊和可重成像表面层20之间施加电压或通过在可重成像表面层20本身上沉积瞬变但足够持久的电荷来创建。润湿液32可能是导电的。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绝缘层(未示出)可被添加到润湿辊和/或添加在可重成像表面层20之下。使用静电辅助,从润湿液中减少或消除表面活性剂可以是可能的。
在计量由润湿液子系统30施加到可重成像表面层20上的润湿液32之后,可使用传感器34(诸如现场非接触式激光光泽传感器或激光对比度传感器,诸如由Wenglor Sensors(Beavercreek, OH)出售的那些)来测量所计量的润湿液的厚度。这种传感器可被用来使对润湿液子系统30的控制自动化。
在施加精确且均匀量的润湿液后,在一个实施例中,使用光学图案化子系统36来通过例如使用激光能量逐图像地蒸发润湿液层选择性地在润湿液中形成潜像。应当注意,可重成像表面层20应理想地尽可能地吸收靠近上表面28(图2)的大多数能量,以最小化浪费在加热润湿液中的任何能量并最小化热量的横向扩散以保持高空间分辨率能力。替代地,还可以优选地吸收润湿液层本身内的入射辐射(例如激光)能量的大部分,例如,通过在润湿液中包括适当的至少部分在入射辐射的波长中是吸收性的辐射敏感组分,或替代地通过选择易于被润湿液吸收的适当波长的辐射源(例如,水具有靠近2.94微米波长的峰值吸收波段)。 
应当理解,可将用于递送能量以在可重成像表面上图案化润湿液的各种不同的系统和方法与本文公开和要求保护的各种系统组件一起使用。然而,特定的图案化系统和方法不限制本公开内容。
参考图6,其是具有施加到可重成像表面层20上的润湿液层32的可重成像部分24的区域的放大视图,从光学图案化子系统36施加光学图案化能量导致润湿液层32的部分的选择性蒸发。所蒸发的润湿液变成围绕系统10的环境空气的一部分。这在可重成像表面层20上产生了润湿液区域38和油墨接收空隙40的图案。成像构件12和光学图案化子系统36之间的相对运动(例如,在箭头A的方向上)准许润湿液层32的过程方向图案化。
返回图1,在图案化润湿液层32之后,一系列墨棒子系统46a、46b、46c、46d中的一个被用来在润湿液层32和可重成像表面层20上施加均匀的油墨层48(在图6中示出)。应该理解,油墨之外的标记材料(诸如非水的标记材料、最终材料、表面处理剂等)—无论可见还是不可见—均可在本文公开的实施例中被利用。从而,尽管“标记材料施加器”可能是更通用且全面的,然而在下面的描述中采用术语“墨棒”子系统以便于引用。图1中示出了4个墨棒子系统,每个墨棒子系统与一色系的一色彩组分(诸如青、品红、黄和黑)相对应。替代地,系统10可包括附加的或更少的墨棒子系统,这对替代的色系、印刷效果等可能是适当的。根据本公开内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很容易理解这些更多或更少的墨棒子系统的并入。尽管为了此示例的目的,假定每个墨棒子系统沉积不同色彩的油墨,然而在由此构想的变型中每个墨棒子系统可沉积可在除了(仅仅)色彩之外不同的标记材料。例如,如在两个这样的墨棒子系统之间,一个可沉积一色彩的平坦精整(flat finish),而另一子系统可沉积同一色彩的反射性精整(可能如在这两个之间按照不同的图案)。一个可沉积标准油墨,而第二个沉积磁性可读油墨。一个又可沉积标准油墨,而第二个沉积均匀表面精整涂层等。因此,实际沉积的材料本身不限制本文公开和要求保护的方法和系统的范围。
可选地,气刀44可被定向为朝着可重成像表面层20。气刀44可控制在着墨子系统之前的表面层上的气流以维持清洁干燥的空气供应、受控的空气温度并减少灰尘污染。
每个墨棒子系统46a、46b、46c、46d可由“无键”系统构成,该无键系统使用网纹传墨辊来计量到一个或多个成形辊上的胶印油墨。替代地,每个墨棒子系统46a、46b、46c、46d可由具有一系列成形辊的更传统的构件构成,这些成形辊使用机电键来确定油墨的精确馈送速率。墨棒子系统架构的一般方面将取决于本公开内容的应用,并且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相当理解。
每个墨棒子系统46a、46b、46c、46d可被驱使以与可重成像表面20啮合或解除啮合。通过啮合的意思是墨棒子系统或其组件位于可重成像表面附近,以使得由其携载的材料被准许转印到可重成像表面。这可能或可能不意味着两者之间的物理接触,这取决于许多因素。类似地,解除啮合意味着墨棒子系统或其组件的定位使得由其携载的材料不能够容易地从其转印到可重成像表面。在图1示出的实施例中,每个墨棒子系统可在相对于成像构件12大体成辐射式的轨道或电枢上平移。其他实施例也在许多用于将墨棒子系统与可重成像表面20啮合与解除啮合的本公开内容的范围内。图8示出了一个这样的替代实施例50。实施例50包括着墨子系统52,着墨子系统52包括旋转设置的计量(成形)辊54,其从网纹传墨辊56接收油墨并且选择性地将油墨转印到成像构件12的可重成像表面20。成形辊54绕中心轴旋转,该中心轴在第一位置54a使得成形辊54的表面不与可重成像表面20啮合。成形辊54的旋转中心可被平移到第二位置54b(诸如绕网纹传墨辊56的中心56a旋转的位置),使得成形辊54与可重成像表面20啮合。以此方式,来自储存器58的油墨在成形辊54与可重成像表面20啮合时被施加到可重成像表面20,并且在成形辊54从可重成像表面20解除啮合时不被施加到可重成像表面20。
回到图6,为了使来自墨棒子系统46的油墨在初始时在可重成像表面层20上湿润,该油墨必须具有足够低的凝聚能量来分开到可重成像表面层20的暴露部分(油墨接收润湿液空隙40)并且也足够疏水以在润湿液区域38处被拒绝。因为润湿液是低粘度且疏油的,由润湿液覆盖的区域自然拒绝所有油墨,因为分开在具有非常低的动态凝聚能量的润湿液层中自然发生。在没有润湿液的区域中,如果油墨间的凝聚力比油墨和可重成像表面层20之间的粘合力低得足够多,则油墨将在这些区域之间在成形辊夹区的出口处分开。所采用的油墨因此应当具有相对低的粘度以促进空隙40的更好填充和对可重成像表面层20的更好粘合。例如,如果采用其他已知的UV油墨,且可重成像表面层20由硅酮构成,则油墨的粘度和粘弹性将有可能需要被略微修改以降低其凝聚力并由此能够湿润硅酮。在油墨配方中添加小百分比的低分子重量单体或使用更低粘度的低聚物能够完成此流动修改。此外,可向油墨添加湿润和平衡剂以进一步降低其表面张力以更好地湿润硅酮表面。
除了此流动学考虑之外,油墨成分保持疏水性质以使得它被润湿液区域38拒绝也很重要。这可通过选择疏水且具有非极性化学基团(分子)的胶印油墨树脂和溶剂来保持。当润湿液覆盖层20时,油墨此时将不能够快速地扩散或乳化到润湿液中,并且因为润湿液比油墨的粘度低得多,膜的分开完全在润湿液层内发生,由此拒绝任何油墨粘合到层20上覆盖有足够量润湿液的区域。一般而言,取决于表面纹理的精确性质,覆盖层20的润湿液厚度可在0.1μm到4.0μm之间,且在一个实施例中在0.2μm到2.0μm之间。
在某些实施例中,计量辊62可与成形辊60一起使用,如图7中所示。来自源辊(诸如网纹传墨辊)的涂覆在辊60和可选的辊62上的油墨的厚度可通过以下方式来控制:通过使用分布辊调整整个辊系统的油墨馈送速率、调整馈送辊、成形辊60和成形辊62之间的压力、以及通过使用油墨键来调整离开油墨盘的流。理想地,呈送到辊60、62的油墨的厚度至少应当是在膜分开发生时期望转印到可重成像层20的最终厚度的两倍。也可以使用这样的无键系统:其能够通过使用具有均匀形成的油墨携载洞的网纹传墨辊并维持温度以实现所需的油墨粘度来控制总的油墨膜厚度。通常,最终的膜厚度可为约1-2μm。
理想地,优化的油墨系统以约50:50的比率(即,在每次通过,50%留在油墨成形辊上而50%被转印到可重成像表面)分开到可重成像表面。然而,其他分开比率可以是可接受的,只要分开比率被良好地控制。例如,对于70:30分开,可重成像表面层20上的油墨层当其出现在成形辊的外表面上时是其额定厚度的30%。众所周知,减少油墨层的厚度降低其进一步分开的能力。厚度的这种降低有助于油墨非常干净地从可重成像表面离开,而残留的背景油墨留在后面。然而,油墨的凝聚强度或内部粘性也发挥重要作用。
回到图1,第一墨棒子系统(诸如子系统46a)与可重成像表面20啮合以使得由该墨棒子系统所提供的第一色彩的油墨被施加到可重成像表面在其上提供有润湿流体层的空隙的区域中并由此形成第一色彩的被着墨的潜像。第一色彩的被着墨的潜像接下来被转印到基底14,诸如通过使基底14穿过成像构件12和印压辊18之间的夹区16。足够的压力被施加在成像构件12和印压辊18之间以使得空隙40(图8)内的油墨与基底14物理接触。油墨对基底14的粘合和强内部凝聚使得油墨与可重成像表面层20分离并粘合于基底14。印压辊或夹区16的其他构件可被冷却以进一步提升被着色的潜像到基底14的转印。的确,基底14本身可被维持在比成像构件12上的油墨相对更冷的温度,或被局部地冷却,以有助于油墨转印过程。按照重量测量,可以超过95%的效率将油墨从可重成像表面层20转印走,在系统优化的情况下效率可超过99%。
基底14可被保持在系统内的这样的位置:使得其可以容易地被重新引入到夹区16中以进行连续通过,每次通过在其上形成一色彩潜在油墨图案层。更具体而言,在夹区16之后剩余在可重成像表面20上的任何残留的油墨和残留的润湿液必须被除去,优选地在不刮擦或磨损该表面的情况下。使用具有足够气流的气刀70可以容易且快速除去润湿液中的许多。剩余的油墨的除去在清洁子系统72处实现。重复如前所述的润湿流体的施加和润湿流体的图案化。由此在润湿流体层中形成新图案。墨棒子系统46a被从可重成像表面20解除啮合,并且墨棒子系统46b被移动以啮合可重成像表面20。第二色彩油墨可由此被施加到在可重成像表面20上的经图案化的润湿流体层以形成第二色彩的潜在油墨图像。第二色彩的该潜在油墨图像被转印到基底14,诸如通过使基底14穿过在成像构件12和印压辊18之间的夹区16。采用用于配准基底14以接收第二色彩的潜在油墨图像的各种方法之一(其描述在本公开内容的范围以外)来确保这两个潜像的配准。类似地,对墨棒子系统46c和46d重复此过程。
为了有助于阻止污渍、色彩污染、色彩从基底转印回成像构件等等,在将一个被着墨的色彩潜像转印到基底之后,可部分固化该图像。该部分固化可以来自该基底的背面或前面(或两者),并且可通过UV暴露、加热、或适合于正在使用的特定油墨和基底的其他源74。此外,油墨可在转印到基底14之前被部分固化在可重成像表面20上,诸如通过UV、热或其他源76。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对于每次经过夹区16的通过,都将基底14保持在印压辊18的表面上。成像构件12和印压辊18的旋转被同步以确保前面提到的配准。基底14接近(make up to)n次旋转(例如,n是墨棒子系统的数量)并随后被从印压辊18移除。根据图9中示出的另一个实施例80,取代将每个潜在色彩图像直接给予基底14,它们被连续地施加到带82(可类似地采用网、板或其他中间构件)。
油墨图案从成像构件到基底的间接转印的其他模式也可通过本公开内容来构想。例如,参考图9,本公开内容的替代实施例80包括在其上具有可重成像表面的低质量、相对柔性的带或网状图像接收构件82。类似于上面所述的实施例,润湿系统84在图像接收构件82的表面上施加一层润湿流体86。可采用各种方法和系统之一来确保该层润湿流体是均匀且期望厚度的。润湿流体层被图案化子系统88(例如,扫描式的或调制式的激光源)图案化。多个墨棒子系统90a、90b、90c、90d等被置于成像构件82的可重成像表面附近但是不处于接触关系。成像构件82是相对柔性的。多个啮合机构91a、91b、91c、91d等与墨棒子系统90a、90b、90c、90d等相对设置,其中成像构件82置于其间。每个啮合机构91a、91b、91c、91d等是能够单个地平移的,以使成像构件82偏转为与墨棒子系统90a、90b、90c、90d等中的相应的一个墨棒子系统啮合,该墨棒子系统可向其施加油墨。从而,例如,如图所示,利用啮合机构91a将成像构件82偏转为与墨棒子系统90a啮合,第一色彩或成分的油墨可被施加到成像构件82的可重成像表面。如同上面解释的,该油墨优选地沉积在由图案化子系统88所形成的空隙中以在成像构件82的表面上形成着墨的色彩潜像。
所着墨的色彩潜像被转印到基底92,诸如通过使基底92穿过成像构件82和印压辊96之间的夹区94。可以执行部分固化图像优化的其他方面并将基底92保持在适当的位置以进行连续通过以进行图像施加。
使用气刀98,结合清洁子系统100(或者其他适合的清洁方法和子系统),除去夹区94之后成像构件82的可重成像表面上剩余下的任何残留的油墨和残留的润湿液。重复如前所述的润湿流体的施加和润湿流体的图案化。由此在润湿流体层中形成新图案。啮合构件91a被缩回,而啮合91b被激活以将成像构件82的可重成像表面偏转为与墨棒子系统90b啮合。第二色彩油墨可由此被墨棒子系统90b施加到在成像构件82的可重成像表面上的经图案化的润湿流体层以形成第二色彩的潜在油墨图像。此第二色彩的潜在油墨图像被转印到基底92。类似地,对墨棒子系统90c和90d重复此过程。
尽管前面提到的实施例主要涉及多通过印刷,根据多通道印刷色彩被连续施加到图案化的中间转印构件以及将该色彩图案转印到基底、清洁中间转印构件,然而在某些实施例中,可能期望连续地将单个的色彩图像直接转印到基底。例如,当基底是连续的或比印压辊的周长更长时可能是这种情况,在此维持基底并将其重新引入通过夹区连续的次数是不实际的。
接下来参考图10,示出了直接到基底的多色彩可变数据平版印刷的串联架构的实施例110。根据实施例110,多个成像构件112a、112b、112c、112d等(每个成像构件已经与墨棒子系统114a、114b、114c、114d等(例如,具有不同色彩的)相关联)被布置成啮合毗邻其行进的基底116。基本上如同前面讨论的,每个成像构件112a、112b、112c、112d包括其上的可重成像层,分别用于从润湿流体子系统118a、118b、118c、118d等接收润湿流体。每个可重成像表面上的润湿流体层分别被图案化子系统120a、120b、120c、120d等图案化。墨棒子系统114a、114b、114c、114d等中的每一个墨棒子系统在图案化的润湿流体层上施加唯一的油墨材料(例如,不同的色彩、不同的油墨成分、不同的不透明度等)以在每个成像构件112a、112b、112c、112d等上形成唯一的潜像。连续地,在夹区122a、122b、122c、122d等处每个唯一的潜像被施加到基底116。每个可重成像表面然后可在清洁子系统124a、124b、124c、124d等处被清洁。可选地,在每个成像构件112a、112b、112c、112d等向基底116施加其潜像之后,基底116上的图像可由固化子系统126a、126b、126c等(诸如用于UV固化油墨的UV固化)被至少部分固化。在最后施加油墨之后还可提供完全UV固化(或其他材料处理)子系统128。
尽管在这些实施例中已经假定每个成像构件包括提供有其自己的被图案化并着墨的润湿流体层的可重成像基底,然而在某些实施例中,这些成像构件中的一个或多个成像构件可携载持久图像图案,该持久图像图案与来自成像构件的可重成像表面的一个或多个图像一起被着墨并添加到中间或最终基底。以此方式,可变和不可变印刷元素可在基底之前被组合或在基底上被组合。
本文示出并描述了具有单一成像滚筒而没有橡皮滚筒或胶印滚筒的系统。可重成像表面层由符合经由高压压印滚筒的印刷介质的粗糙度的材料制成的,同时它保持高容量印刷所必需的良好的拉伸强度。传统上,这是胶印系统中的橡皮滚筒或胶印滚筒的角色。然而,需要胶印辊意味着具有更多组件维护和修复/替换问题、以及增加的生产成本、增加的能耗来维持鼓的旋转运动(或替代地,带、板或其类似物)的更大的系统。因此,尽管本公开内容构想了可在完全的印刷系统中采用橡皮滚筒,然而未必是这种情况。相反,可反而使可重成像表面层直接与基底接触以影响油墨图像从可重成像表面层到基底的转印。由此都减少了组件成本、修复/替换成本以及操作能量要求。
应当理解,当第一层被称为在第二层或基底“上”或“上方”时,它可以直接在第二层或基底上,或可以在处于第一层和第二层或基底之间的一个或多个中间层上。进一步地,当第一层被称为在第二层或基底“上”或“上方”时,第一层可覆盖整个第二层或基底或覆盖第二层或基底的一部分。
本文所述的发明在根据本文描述的方法操作时满足高油墨转印效率标准,例如将油墨从成像构件转印走并转印到基底上的大于95%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大于99%的效率。此外,本公开内容教导将印刷滚筒与橡皮滚筒的功能相组合,其中可重写成像表面由能够经由高压压印滚筒使其符合印刷介质的粗糙度、同时它保持高容量印刷所必需的良好的拉伸强度的材料制成。因此,我们公开了具有与典型胶印系统相比减少高惰性鼓组件的数量的附加的优势的系统和方法。所公开的系统和方法可与任何数量的胶印油墨型号一起工作但是与UV平版印刷油墨一起具有特殊的用途。
现代设备的物理学和其制造方法不是绝对的,而是产生期望的设备和/或结果的统计努力。即便在将最多的努力付与过程的可重复性、制造设施的清洁度、原始和处理材料的纯度等等的情况下,仍产生改变并且不完美。相应地,本公开内容的说明或其权利要求中的限制均不能且不应被解读为绝对的。权利要求的限制旨在限定本公开内容的边界、直到且包括这些边界。为了进一步突出这一点,在本文中可能偶尔与权利要求限制关联地使用术语“基本上”(尽管对变型和不完美的考虑不限于仅仅与该术语一起使用的那些限制)。尽管对其的精确限制与对本公开内容本身的限制一样困难,我们的意图在于本术语被解释为“在很大的程度上”、“近乎至可实现”、“在技术限制内”以及其类似物。
而且,尽管在前述详细的说明中已经呈现了多个优选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存在很大数量的变型,并且这些优选示例性实施例进是代表性实施例,而非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内容的范围、可应用性或配置。各种上面公开的和其他的特征和功能或其替代可按照期望被组合在许多其他的不同系统或应用中。各种目前未见或无法预见的替代、修改变型或其中或其上的改进可随后由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做出,其也旨在被下面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因此,前面的说明向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提供了实现本公开内容的方便指南,并且构想可以做出所描述的实施例的功能和布置中的各种变化而不背离由其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公开内容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4)

1.一种用于可变数据平版印刷系统的标记材料子系统,包括:
多个标记材料组件,每个标记材料组件包括:
标记材料源;
用于从所述标记材料源接收标记材料并将所述标记材料施加到成像构件的表面的标记材料转印子系统;
用于选择性地将所述多个标记材料组件中的每一个标记材料组件与所述成像构件的表面啮合以及解除啮合的控制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记材料子系统,其中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每个所述标记材料组件与所述成像构件的啮合与解除啮合以使得在任何一个时刻所述标记材料组件中只有一个标记材料组件与所述成像构件的所述表面啮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记材料子系统,其中每个所述标记材料转印子系统包括标记材料成形辊,并且进一步其中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用于机械地使所述标记材料成形辊进入及退出与所述成像构件的所述表面的啮合的组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标记材料子系统,其中通过所述控制机构使得所述标记材料成形辊进入及退出与所述成像构件的所述表面的啮合,同时所述标记材料子系统的任何剩余构件相对于所述成像构件保持固定在适当位置。
CN201210276699.5A 2011-08-05 2012-08-06 用于可变数据平版印刷系统的标记材料子系统 Active CN1030097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204,567 US20120274914A1 (en) 2011-04-27 2011-08-05 Variable Data Lithography System for Applying Multi-Component Images and Systems Therefor
US13/204567 2011-08-05
US13/204,567 2011-08-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09783A true CN103009783A (zh) 2013-04-03
CN103009783B CN103009783B (zh) 2016-03-09

Family

ID=46634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76699.5A Active CN103009783B (zh) 2011-08-05 2012-08-06 用于可变数据平版印刷系统的标记材料子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574459B1 (zh)
JP (1) JP6091106B2 (zh)
CN (1) CN103009783B (zh)
BR (1) BR102012019667A2 (zh)
MX (1) MX201200899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12142A (zh) * 2013-09-16 2015-04-15 施乐公司 成像构件以及包含所述成像构件的油墨基数字印刷系统
CN109927411A (zh) * 2017-12-19 2019-06-25 施乐公司 用于可变数据光刻系统的油墨分离多辊清洁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58723B2 (en) * 2012-09-29 2015-02-17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k-based digital printing using liquid immersion development
US9126452B2 (en) * 2013-07-29 2015-09-08 Xerox Corporation Ultra-fine textured digital lithographic imaging plat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US8985757B2 (en) * 2013-08-13 2015-03-24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k-based digital printing using image offset configuration
US9724909B2 (en) * 2013-12-23 2017-08-08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s for ink-based digital printing with high ink transfer efficiency
US9233528B2 (en) * 2013-12-23 2016-01-12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s for ink-based digital printing using imaging member surface conditioning fluid
EP3530462B1 (en) 2016-10-18 2020-12-09 Asahi Kasei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apparatus
JP2018065386A (ja) * 2016-10-18 2018-04-26 旭化成株式会社 反転印刷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5318A (zh) * 1995-07-18 1998-10-07 柯尼格及包尔-艾伯特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单张纸轮转胶印机
EP1036655A1 (de) * 1999-03-17 2000-09-20 Maschinenfabrik Wifag Bebilderung einer Druckform für einen Nassoffsetdruck
EP1401660A1 (de) * 2001-07-03 2004-03-31 Océ Printing Systems GmbH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m erzeugen unterschiedlicher druckbilder auf demselben druckträger
CN1644370A (zh) * 2004-01-20 2005-07-27 小森公司 片材供给胶印转轮式印刷机
CN101665025A (zh) * 2008-09-04 2010-03-10 施乐公司 一种具有触觉图像的包装承印物及其形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41118A (en) * 1970-06-17 1973-06-26 A Carley Method for electronic lithography
DE3821268A1 (de) * 1988-06-23 1989-12-28 Siemens Ag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m herstellen einer druckform fuer offsetdruck
DE10132204A1 (de) * 2001-07-03 2003-01-30 Oce Printing Systems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Erzeugen unterschiedlicher Druckbilder auf demselben Druckträger
DE10206938A1 (de) * 2002-02-19 2003-09-04 Oce Printing Systems Gmbh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m Drucken, wobei eine hydrophile Schicht erzeugt und diese strukturiert wird
DE102004041468B4 (de) * 2003-09-18 2013-08-29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Rückspeiseeinrichtung für einen generatorisch arbeitenden Elektromotor
JP4385732B2 (ja) * 2003-11-14 2009-12-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5318A (zh) * 1995-07-18 1998-10-07 柯尼格及包尔-艾伯特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单张纸轮转胶印机
EP1036655A1 (de) * 1999-03-17 2000-09-20 Maschinenfabrik Wifag Bebilderung einer Druckform für einen Nassoffsetdruck
EP1401660A1 (de) * 2001-07-03 2004-03-31 Océ Printing Systems GmbH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m erzeugen unterschiedlicher druckbilder auf demselben druckträger
CN1644370A (zh) * 2004-01-20 2005-07-27 小森公司 片材供给胶印转轮式印刷机
CN101665025A (zh) * 2008-09-04 2010-03-10 施乐公司 一种具有触觉图像的包装承印物及其形成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12142A (zh) * 2013-09-16 2015-04-15 施乐公司 成像构件以及包含所述成像构件的油墨基数字印刷系统
CN109927411A (zh) * 2017-12-19 2019-06-25 施乐公司 用于可变数据光刻系统的油墨分离多辊清洁器
CN109927411B (zh) * 2017-12-19 2021-09-07 施乐公司 用于可变数据光刻系统的油墨分离多辊清洁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74459B1 (en) 2016-06-01
CN103009783B (zh) 2016-03-09
EP2574459A3 (en) 2013-12-04
JP6091106B2 (ja) 2017-03-08
BR102012019667A2 (pt) 2014-02-25
JP2013035285A (ja) 2013-02-21
MX2012008992A (es) 2013-02-19
EP2574459A2 (en) 2013-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09783B (zh) 用于可变数据平版印刷系统的标记材料子系统
US9643397B2 (en) Variable data lithography system for applying multi-component images and systems therefor
EP2447065B1 (en) Method of ink rheology control in a variable data lithography system
EP2447066B1 (en) Ink rheology control subsystem for a variable data lithography system
EP2447068B1 (en) Heated inking roller for a variable data lithography system
EP2450190B1 (en) Variable data lithography system
EP2447067B1 (en) Ink transfer subsystem for a variable data lithography system
EP2447087B1 (en) Cleaning method for a variable data lithography system
CN103543626B (zh) 用于通过电润湿的图像定义材料的图案形成的成像系统及用于其的方法
EP2447086B1 (en) Cleaning subsystem for a variable data lithography system
CN107540842A (zh) 对抗成像板或中间橡皮布材料中的有毒物质排放的稳定剂
US9316993B2 (en) Electrophotographic patterning of an image definition material
CN103481689A (zh) 用于实施数字平版胶印印刷技术的系统和方法
EP2868482A2 (en) Imaging blanket with dispersed carbon and micro-texture surface
US8833254B2 (en) Imaging system with electrophotographic patterning of an image definition material and methods therefor
CN103213387B (zh) 无键着墨装置的基于图像数据的温度控制
CN103538354A (zh) 通过电润湿的图像定义材料的图案形成
US9639050B2 (en) Electrophotographic patterning of an image definition material
US9551934B2 (en) Imaging system with electrophotographic patterning of an image definition material and methods theref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