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01070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01070A
CN103001070A CN2012103392072A CN201210339207A CN103001070A CN 103001070 A CN103001070 A CN 103001070A CN 2012103392072 A CN2012103392072 A CN 2012103392072A CN 201210339207 A CN201210339207 A CN 201210339207A CN 103001070 A CN103001070 A CN 1030010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terminal
terminal
signal
earth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3920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01070B (zh
Inventor
近藤快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siden Corp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oside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siden Corp filed Critical Hoside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0010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010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010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010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6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 H01R13/647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by special arrangement of ground and signal conductors, e.g. GSGS [Ground-Signal-Ground-Sign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85Shielding material individually surrounding or interposed between mutually spaced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60Contacts spaced along planar side wall transverse to longitudinal axis of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7/00Four or more pol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13Electrical arrang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1/0216Reduction of cross-talk, noise 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 H05K1/0218Reduction of cross-talk, noise 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by printed shielding conductors, ground planes or power plane
    • H05K1/0219Printed shielding conductors for shielding around or between signal conductors, e.g. coplanar or coaxial printed shielding conduc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439/00Electrical connectors
    • Y10S439/941Crosstalk suppression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减小了信号端子之间的串扰并减小了尺寸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绝缘材料的器身(100);一对第一信号端子(310S)和一对第二信号端子(320S),其沿X方向在所述器身(100)中排成一列;以及第三信号端子(330S)。第三信号端子(330S)位于第一信号端子(310S)和第二信号端子(320S)之间。由第三信号端子(330S)发送的信号的频率是由第一信号端子(310S)和第二信号端子(320S)发送的各个信号的频率的大约百分之一或者更低。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多个端子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10-287560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包括排成一列的一组端子的连接器。该端子组具有多对差分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接地端子位于多对差分信号端子之间,以防止所述多对差分信号端子之间的串扰。
发明内容
由于端子之间窄的节距和/或差分信号端子中的高频信号的增加的传输速度,导致在多对差分信号端子之间的以上传统连接器中趋向于发生串扰。用于防止这种串扰的一个可能的方案在于在所述多对差分信号端子之间设置接地端子。不幸的是,接地端子数量的增加将导致连接器的尺寸变大。
考虑到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信号端子之间的串扰减小并且尺寸减小的连接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一连接器包括:绝缘材料的器身;以及第一信号端子、第二信号端子和第三信号端子,其在所述器身中沿第一方向排成一列。第三信号端子位于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之间。由第三信号端子发送的信号的频率是由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发送的各个信号的频率的百分之一或者更低。
根据本发明的该方面,所述第三信号端子位于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之间。因为由第三信号端子发送的信号的频率是由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发送的各个信号的频率的百分之一或者更低,所以第三信号端子在较少程度上起到类似于接地端子的作用,但仍然用作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之间的虚地端子。因此,可减小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之间的串扰。此外,因为第三信号端子在第一连接器中可被用作用于控制信令(signaling)或者用于其它低速信令的端子,所以与在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之间单独设置接地端子的情况相比,第一连接器具有减小的尺寸。
有利的是,第三信号端子包括在第一方向上位于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之间的多个第三信号端子。根据本发明的该方面,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之间的增加的距离有助于进一步减小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之间的串扰。
本发明的第二连接器包括:绝缘材料的器身;以及第一信号端子、第二信号端子、第三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其在所述器身中沿第一方向排成一列。第三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位于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之间。由第三信号端子发送的信号的频率是由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发送的各个信号的频率的十分之一或者更低。
根据本发明的该方面,所述第三信号端子和所述接地端子位于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之间。由第三信号端子发送的信号的频率是由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发送的各个信号的频率的十分之一或者更低。第三信号端子在较少程度上起到类似于接地端子的作用,但仍然用作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之间的虚地端子。因此,可减小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之间的串扰。此外,因为第三信号端子在第二连接器中可被用作用于控制信令或者用于其它低速信令的端子,所以与在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之间单独设置多个接地端子的情况相比,第二连接器具有减小的尺寸。
第二连接器可设置有至少两个接地端子。在这种情况下,所述至少两个接地端子中的一个可在第一方向上位于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三信号端子之间,所述至少两个接地端子中的另一个可在第一方向上位于第二信号端子和第三信号端子之间。另选地,第二连接器可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三信号端子。在这种情况下,所述至少两个第三信号端子中的一个可在第一方向上位于第一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之间,所述至少两个第三信号端子中的另一个可在第一方向上位于第二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之间。
第二连接器可设置有第一方向上彼此相邻地布置的一对第一信号端子。第二连接器可设置有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邻地布置的一对第二信号端子。所述一对第一信号端子可形成差分对,所述一对第二信号端子可形成差分对。
本发明的第三连接器包括:绝缘材料的器身;第四信号端子,其设置在所述器身中;以及第五信号端子和第六信号端子,其在所述器身中以与第四信号端子的高度位置不同的高度位置沿第一方向排成一列。第六信号端子在第一方向上位于第四信号端子和第五信号端子之间的区域中。由第六信号端子发送的信号的频率可以是由第四信号端子发送的信号的频率的十分之一或者更低。
根据本发明的该方面,第六信号端子位于第四信号端子和第五信号端子之间的区域中。因为由第六信号端子发送的信号的频率是由第四信号端子发送的信号的频率的十分之一或者更低,所以第六信号端子在较少程度上起到类似于接地端子的作用,但仍然用作第四信号端子和第五信号端子之间的虚地端子。因此,可减小第四信号端子和第五信号端子之间的串扰。此外,因为第六信号端子在第三连接器中可被用作用于控制信令或者用于其它低速信令的端子,所以与在第四信号端子和第五信号端子之间单独设置接地端子的情况相比,第三连接器具有减小的尺寸。
所述第三连接器还可包括:第一接地端子,其以与第五信号端子和第六信号端子的高度位置相同的高度位置布置在所述器身中,以位于所述区域中。
所述第三连接器还可包括:第七信号端子和第二接地端子中的至少一个,其以与第四信号端子的高度位置相同的高度位置布置在器身中,以位于所述区域中。由第七信号端子发送的信号的频率可以是由第四信号端子和第五信号端子发送的各个信号的频率的十分之一或者更低。
根据本发明的该方面,除了第六信号端子之外,第七信号端子和第二接地端子中的至少一个设置在第四信号端子和第五信号端子之间的区域中。因为由第七信号端子发送的信号的频率是由第四信号端子和第五信号端子发送的各个信号的频率的十分之一或者更低,所以第七信号端子在较少程度上起到类似于接地端子的作用,但仍然用作第四信号端子和第五信号端子之间的虚地端子。因此,可减小第四信号端子和第五信号端子之间的串扰。此外,因为第七信号端子在第三连接器中可被用作用于控制信令或者用于其它低速信令的端子,所以与在第四信号端子和第五信号端子之间的区域中另外设置接地端子的情况相比,第三连接器具有减小的尺寸。
第三连接器可设置有在上述区域中布置的多个第六信号端子。根据本发明的该方面,第四信号端子和第五信号端子之间的增加的距离有助于进一步减小第四信号端子和第五信号端子之间的串扰。
所述第三连接器还可包括:第三接地端子或第八信号端子,其以与第五信号端子和第六信号端子的高度位置相同的高度位置设置在所述器身中。第三连接器可设置有在第一方向彼此相邻地布置的一对第四信号端子。所述第三接地端子或所述第八信号端子在平面位置中位于所述一对第四信号端子之间。由所述第八信号端子发送的信号的频率可以是由所述第四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五信号端子发送的各个信号的频率的十分之一或者更低。
根据本发明的该方面,可通过在平面位置中在所述一对第四信号端子之间设置第三接地端子或者第八信号端子来执行所述一对第四信号端子之间的阻抗调节。因为由所述第八信号端子发送的信号的频率是由所述第四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五信号端子发送的各个信号的频率的十分之一或者更低,所以第八信号端子在较少程度上起到类似于接地端子的作用,但仍然用作在平面位置中位于第四信号端子之间的虚地端子。
所述第三连接器还可包括:第四接地端子或第九信号端子,其以与第四信号端子的高度位置相同的高度位置设置在所述器身中。第三连接器还可设置有在第一方向彼此相邻地布置的一对第五信号端子。所述第四接地端子或所述第九信号端子在平面位置中可位于所述一对第五信号端子之间。由所述第九信号端子发送的信号的频率可以是由所述第四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五信号端子发送的各个信号的频率的十分之一或者更低。
根据本发明的该方面,可通过在平面位置中在所述一对第五信号端子之间设置第四接地端子或者第九信号端子来执行所述一对第五信号端子之间的阻抗调节。因为由所述第九信号端子发送的信号的频率是由所述第四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五信号端子发送的各个信号的频率的十分之一或者更低,所以第九信号端子在较少程度上起到类似于接地端子的作用,但仍然用作在平面位置中位于第五信号端子之间的虚地端子。
所述第三连接器还可包括:第十信号端子或第五接地端子,其以与所述第五信号端子和第六信号端子的高度位置相同的高度位置设置在所述器身中,以与所述第三接地端子相邻地放置。
所述第三连接器还可包括:第三接地端子或第八信号端子,其以与第五信号端子和第六信号端子的高度位置相同的高度位置设置在所述器身中,以位于所述器身的一部分中的与第四信号端子相对的位置,并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四信号端子对齐。由所述第八信号端子发送的信号的频率可以是由所述第四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五信号端子发送的各个信号的频率的十分之一或者更低。
根据本发明的该方面,可通过将第三接地端子或第八信号端子设置为在第二方向上与第四信号端子对齐并且器身的一部分介于其间来执行第四信号端子的阻抗调节。因为由所述第八信号端子发送的信号的频率是由所述第四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五信号端子发送的各个信号的频率的十分之一或者更低,所以第八信号端子在较少程度上起到类似于接地端子的作用,但仍然用作第四信号端子的虚地端子。
所述第三连接器还可包括:第四接地端子或第九信号端子,其以与第四信号端子的高度位置相同的高度位置设置在所述器身中,以位于所述器身的一部分中的与第五信号端子相对的位置,并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五信号端子对齐。由所述第九信号端子发送的信号的频率是由所述第四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五信号端子发送的各个信号的频率的十分之一或者更低。
根据本发明的该方面,可通过将第四接地端子或第九信号端子设置为在第二方向上与第五信号端子对齐并且器身的一部分介于其间来执行第五信号端子的阻抗调节。因为由所述第九信号端子发送的信号的频率是由所述第四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五信号端子发送的各个信号的频率的十分之一或者更低,所以第九信号端子在较少程度上起到类似于接地端子的作用,但仍然用作第五信号端子的虚地端子。
所述第四信号端子可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邻地布置的一对第四信号端子。所述第五信号端子可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邻地布置的一对第五信号端子。所述第三接地端子可包括一对第三接地端子,或者所述第八信号端子可包括一对第八信号端子。所述第三接地端子或者所述第八信号端子可位于所述器身的一部分中的与所述一对第四信号端子相对的位置,并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四信号端子对齐。所述第四接地端子可包括一对第四接地端子,或者所述第九信号端子包括一对第九信号端子,所述第四接地端子或者所述第九信号端子位于所述器身的一部分中的与所述一对第五信号端子相对的位置,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五信号端子对齐。
所述第三连接器还可包括:第三接地端子和第八信号端子,其以与第五信号端子和第六信号端子的高度位置相同的高度位置设置在所述器身中;以及第四接地端子和第九信号端子,其以与第四信号端子的高度位置相同的高度位置设置在所述器身中。所述第四信号端子可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邻地布置的一对第四信号端子。所述第五信号端子可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邻地布置的一对第五信号端子。第三接地端子可位于所述器身的一部分中的与所述一对第四信号端子中的一个相对的位置,并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与所述一对第四信号端子中的一个对齐。所述第八信号端子可位于所述器身的一部分中的与所述一对第四信号端子中的另一个相对的位置,并在第二方向上与所述一对第四信号端子中的另一个对齐。第四接地端子可位于器身的一部分中的与所述一对第五信号端子中的一个相对的位置,并在第二方向上与所述一对第五信号端子中的一个对齐。第九信号端子可位于器身的一部分中的与所述一对第五信号端子中的另一个相对的位置,并在第二方向上与所述一对第五信号端子中的另一个对齐。由第八信号端子和第九信号端子发送的各个信号的频率可以是由第四信号端子和第五信号端子发送的各个信号的频率的十分之一或更低。
根据本发明的该方面,第三接地端子被设置为在第二方向上与所述一对第四信号端子中的一个对齐并且器身的一部分介于其间。第八信号端子被设置为在第二方向上与所述一对第四信号端子中的另一个对齐并且器身的一部分介于其间。第四接地端子被设置为在第二方向上与所述一对第五信号端子中的一个对齐并且器身的一部分介于其间。第九信号端子被设置为在第二方向上与所述一对第五信号端子中的另一个对齐并且器身的一部分介于其间。所述端子的布置有助于多对第四信号端子和一对第五信号端子的阻抗调节。因为由所述第八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九信号端子发送的信号的频率是由所述第四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五信号端子发送的各个信号的频率的十分之一或者更低,所以第八信号端子和第九信号端子在较少程度上起到类似于接地端子的作用,但仍然用作第四信号端子和第五信号端子的虚地端子。
本发明的第四连接器包括:绝缘材料的器身;第四信号端子,其设置在所述器身中;以及第五信号端子和多个第六信号端子,其在所述器身中以与第四信号端子的高度位置不同的高度位置沿第一方向排成一列。所述多个第六信号端子中的至少两个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邻。所述第四信号端子在第一方向上位于两个第六信号端子之间的平面位置中。由第六信号端子发送的各个信号的频率是由第四信号端子发送的信号的频率的十分之一或更低。
根据本发明的该方面,第四信号端子在第一方向上位于彼此相邻的两个第六信号端子之间的平面位置中。换句话说,在第一方向上在第四信号端子的平面位置中的任意一侧中存在第四信号端子。因为由所述第六信号端子发送的各个信号的频率是由所述第四信号端子发送的信号的频率的十分之一或者更低,所以第六信号端子在较少程度上起到类似于接地端子的作用,但仍然用作虚地端子。因此,这些第六信号端子有助于减小在与第六信号端子的端子行相同的端子行中的第四信号端子和第五信号端子之间的串扰。此外,因为第六信号端子在第四连接器中可被用作用于控制信令或者用于其它低速信令的端子,所以与在第一方向上在第四信号端子的平面位置中的两侧上设置接地端子的情况相比,第四连接器具有减小的尺寸。
第四连接器可设置有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邻的一对第五信号端子。
本发明的第五连接器包括:绝缘材料的器身;第四信号端子,其设置在所述器身中;以及第五信号端子、第六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所述第五信号端子、第六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在所述器身中以与第四信号端子的高度位置不同的高度位置沿第一方向排成一列。所述第六信号端子和所述接地端子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邻。所述第四信号端子位于第六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之间的平面位置中。由第六信号端子发送的信号的频率是由第四信号端子发送的信号的频率的十分之一或更低。
根据本发明的该方面,第六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邻,第四信号端子位于第六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之间的平面位置中。换句话说,第六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在第一方向上位于第四信号端子的平面位置中的相对侧上。由所述第六信号端子发送的信号的频率是由所述第四信号端子发送的信号的频率的十分之一或者更低。因此,第六信号端子在较少程度上起到类似于接地端子的作用,但仍然用作第一方向上的第四信号端子的平面位置中的一侧上的虚地端子。在第一方向上的第四信号端子的平面位置中的另一侧,存在接地端子。因此,可减小在与第六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的端子行相同的端子行中的第四信号端子和第五信号端子之间的串扰。此外,因为第六信号端子在第五连接器中可被用作用于控制信令或者用于其它低速信令的端子,所以与在第一方向上在第四信号端子的平面位置中的两侧上设置接地端子的情况相比,第五连接器具有减小的尺寸。
所述第五连接器可设置有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邻地布置的一对第四接地端子。第五连接器可设置有至少两个第六信号端子,或者另选地至少两个接地端子,或者另选地至少两个第六信号端子以及至少两个接地端子。所述一对第四信号端子中的一个可以位于彼此相邻的第六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之间的平面位置中,所述一对第四信号端子中的另一个可以位于彼此相邻的两个第六信号端子或者彼此相邻的两个接地端子之间的平面位置中。
本发明的第六连接器包括:绝缘材料的器身;第四信号端子,其设置在所述器身中;以及第五信号端子和第六信号端子,其在所述器身中以与第四信号端子的高度位置不同的高度位置沿第一方向排成一列。所述第四信号端子位于所述器身的一部分中的与第六信号端子相对的位置,并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与第六信号端子对齐。由第六信号端子发送的信号的频率是由第四信号端子发送的信号的频率的十分之一或更低。
根据本发明的该方面,将第四信号端子设置为在第二方向上与第六信号端子对齐并且所述器身的一部分介入其间。因为由所述第六信号端子发送的信号的频率是由所述第四信号端子发送的信号的频率的十分之一或者更低。因此,第六信号端子在较少程度上起到类似于接地端子的作用,但仍然用作虚地端子。结果,可减小在与第六信号端子的端子行相同的端子行中的第四信号端子和第五信号端子之间的串扰。此外,因为第六信号端子在第六连接器中可被用作用于控制信令或者用于其它低速信令的端子,所以与接地端子被设置为在第二方向上与第四信号端子对齐并且器身的一部分介入其间的情况相比,第六连接器具有减小的尺寸。
第六连接器可设置有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邻的一对第四接地端子。第六连接器可设置有一对第六信号端子。第四信号端子可位于所述器身的一部分中的与第六信号端子相对的位置,并在第二方向上与第六信号端子对齐。
所述第六连接器还可包括:接地端子,其以与第五信号端子和第六信号端子的高度位置相同的高度位置设置在所述器身中。第六连接器可设置有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邻的一对第四信号端子。所述一对第四信号端子中的一个可位于所述器身的一部分中的与第六信号端子相对的位置,并在第二方向上与第六信号端子对齐。所述一对第四信号端子中的另一个可位于所述器身的一部分中的与接地端子相对的位置,并在第二方向上与接地端子对齐。
第六连接器可设置有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邻的一对第五信号端子。所述一对第四信号端子可形成差分对。所述一对第五信号端子可形成差分对。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连接器的示意性正视图、顶视图和右视图;
图2A是沿图1中的线2A-2A截取的连接器的截面图;
图2B是沿图1中的线2B-2B截取的连接器的截面图;
图2C是沿图1中的线2C-2C截取的连接器的截面图;
图3是沿图2A中的线3-3截取的连接器的端子的端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连接器的端子组的端子布局示例的端视图;
图5是连接器的端子组的另一端子布局示例的端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连接器的示意性正视图;
图7A是沿图6的线7A-7A截取的连接器的截面图;
图7B是沿图6的线7B-7B截取的连接器的截面图;
图8A是根据第一实验示例的端子组的端子布局的说明性示图;
图8B是根据第二实验示例的端子组的端子布局的说明性示图;
图9A是示出第一实验示例的噪声特性的曲线图;
图9B是示出第二实验示例的噪声特性的曲线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连接器的示意性正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连接器的示意性正视图;
图12A是示出实施例2的连接器中的端子组的第一变形中的端子布局的说明性示图;
图12B是示出实施例2的连接器中的端子组的第二变形中的端子布局的说明性示图;
图13A是示出实施例1的连接器中的端子组的第一变形中的端子布局的说明性示图;
图13B是示出实施例2的连接器中的端子组的第三变形中的端子布局的说明性示图;
图13C是示出实施例2的连接器中的端子组的第四变形中的端子布局的说明性示图;
图14A是示出实施例3的连接器中的端子组T1的第一变形中的端子布局的说明性示图;
图14B是示出实施例3的连接器中的端子组T1的第二变形中的端子布局的说明性示图;
图14C是示出实施例3的连接器中的端子组T1的第三变形中的端子布局的说明性示图;
图14D是示出实施例3的连接器中的端子组T1的第四变形中的端子布局的说明性示图;
图14E是示出实施例3的连接器中的端子组T1的第五变形中的端子布局的说明性示图;
图14F是示出实施例3的连接器中的端子组T1的第六变形中的端子布局的说明性示图;
图14G是示出实施例3的连接器中的端子组T1的第七变形中的端子布局的说明性示图;
图14H是示出实施例3的连接器中的端子组T1的第八变形中的端子布局的说明性示图;
图15A是示出实施例3的连接器中的端子组T1的第九变形中的端子布局的说明性示图;
图15B是示出实施例3的连接器中的端子组T1的第十变形中的端子布局的说明性示图;
图15C是示出实施例3的连接器中的端子组T1的第十一变形中的端子布局的说明性示图;
图16A是示出实施例4的连接器中的端子组T3的第一变形中的端子布局的说明性示图;
图16B是示出实施例4的连接器中的端子组T3的第二变形中的端子布局的说明性示图;
图16C是示出实施例4的连接器中的端子组T3的第三变形中的端子布局的说明性示图;
图16D是示出实施例4的连接器中的端子组T3的第四变形中的端子布局的说明性示图;
图16E是示出实施例4的连接器中的端子组T3的第五变形中的端子布局的说明性示图;以及
图16F是示出实施例4的连接器中的端子组T3的第六变形中的端子布局的说明性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至5的连接器。
实施例1
将参照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连接器。图1中示出的连接器是用于安装到电路板(未示出)并容纳插头(未示出)的插座。所述连接器包括器身100、壳体200和端子组T。下面将详细描述连接器的各个部件。应该注意,在图1至图2C中,“X”表示连接器的横向方向以及端子组T中端子的布置方向(第一方向),“Y”表示连接器的前后方向,“Z”表示连接器的高度方向(第二方向)。Y方向与X方向垂直,Z方向与X方向和Y方向垂直。
器身100是绝缘树脂的注入模制构件。如图2A至图2C所示,器身100包括主体110和突起120。主体110是矩形形状。突起120是在主体110的Y方向的第一面(前面)的中心设置的矩形板,并沿Y方向延伸。突起120的Z方向的第一面(上面)设置有沿Y方向延伸的多个槽121。沿X方向按间隔布置槽121。
壳体200是由导电金属板形成的正方形管,并包围器身100的外圆周。
如图3所示的端子组T包括一对第一信号端子310S、一对第二信号端子320S和两段第三信号端子330S。
如图2所示,第一信号端子310S是沿Y方向延伸的导电金属板。第一信号端子310S中的每一个包括中间部311S、接触部312S、垂下(hanging)部313S和尾部314S。中间部311S是沿Y方向延伸的板,并牢固地嵌入在器身100的主体110中。中间部311S在Y方向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接触部312S是以中间部311S的第一端部作为延续的板,并沿Y方向延伸。接触部312S容纳在器身100的突起120中的槽121中。接触部312S的尖端在Z方向形成向上凸起的弓形的弯曲。该弯曲被调节为接触插头的信号触点。
垂下部313S是以中间部311S的第二端部作为延续的大致L形的板,并与中间部311S成直角地弯曲,以沿着主体110的Y方向的第二面(后面)在Z方向上延伸。尾部314S是以垂下部313S的Z方向的较低端部作为延续的板,并与垂下部313S成直角地弯曲,以在Y方向上延伸。尾部314S可连接到电路板的信号线。
如图2C所示,第二信号端子320S是沿Y方向延伸的导电金属板,并且具有与第一信号端子310S相同的形状。第二信号端子320S中的每一个包括中间部321S、接触部322S、垂下部323S和尾部324S。因为第二信号端子320S的这些部分具有与第一信号端子310S的部分相同的构造,因此将不给出进一步描述。
如图2C所示,第三信号端子330S是沿Y方向延伸的导电金属板,并且具有与第一信号端子310S相同的形状。第三信号端子330S中的每一个包括中间部331S、接触部332S、垂下部333S和尾部334S。因为第三信号端子330S的这些部分具有与第一信号端子310S的部分相同的构造,因此将不给出进一步描述。
如图3所示,在器身100中沿X方向以间隔(具体地,以310S、310S、330S、330S、320S和320S的顺序)将端子组T排成一列(即,在器身100中沿X方向将端子组T的端子排成一列)。所述一对第一信号端子310S在X方向上彼此相邻,并形成用于高速差分信令的差分对。所述一对第二信号端子320S在X方向上彼此相邻,并形成用于高速差分信令的差分对。如图3所示,所述两段第三信号端子330S沿X方向按间隔布置,以位于所述一对第一信号端子310S中的一个和所述一对第二信号端子320S中的一个之间。
应该注意,由第三信号端子330S发送的信号的频率是由第一信号端子310S和第二信号端子320S发送的高速差分信号的频率的大约百分之一或更低。例如,所述一对第一信号端子310S可以以几千兆赫(GHz)的频率发送高速差分信号,所述一对第二信号端子320S也可以以几GHz的频率发送高速差分信号,所述第三信号端子330S可以以几兆赫(MHz)的频率发送高速差分信号。另选地,所述一对第一信号端子310S可以以几GHz的频率发送高速差分信号,所述一对第二信号端子320S也可以以几GHz的频率发送高速差分信号,所述第三信号端子330S可以以几十MHz的频率发送高速差分信号。这种构造使得在信号传输中可使用所述第三信号端子330S作为所述一对第一信号端子310S和所述一对第二信号端子320S之间的虚地。还应该注意,所述第三信号端子330S执行信号屏蔽功能(串扰减小功能)至比真正的接地端子小的程度。
可按如下步骤制造如上所述构造的连接器。第一步是制备导电金属板。利用模具将所述金属板压制成第一信号端子310S、第二信号端子320S和第三信号端子330S。
下一步是将绝缘树脂注膜以形成器身100。在注膜中,第一信号端子310S的中间部311S、第二信号端子320S的中间部321S和第三信号端子330S的中间部331S被注塑模在主体110中。结果,以310S、310S、330S、330S、320S和320S的顺序在器身100中沿X方向将第一信号端子、第二信号端子、第三信号端子排成一列。
此后,将器身100插入到壳体200中。连接器现在被装配,并准备安装在电路板上。当安装连接器时,尾部314S、324S和334S焊接到电路板的信号线。
以上描述的连接器具有许多优点。具体地,在第一信号端子310S和第二信号端子320S之间按间隔布置两段第三信号端子330S。因为第三信号端子330S发送的各个信号的频率是第一信号端子310S和第二信号端子320S发送的各个高速差分信号的频率的大约百分之一或更低,所以第三信号端子330S在信号传输中用于所述一对第一信号端子310S和所述一对第二信号端子320S之间的虚地端子。因此,可减小由所述一对第一信号端子310S发送的差分信号和由所述一对第二信号端子320S发送的差分信号之间的串扰。另外,第三信号端子330S可用作连接器中用于控制信令或者其它低速信令的端子。因此,与在第一信号端子310S和第二信号端子320S之间单独设置接地端子的情况相比,连接器具有减小的X方向维度(即,减小的尺寸)。
实施例2
下面将参照图4或图5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连接器。除了与端子组T不同构造的端子组T’之外,图4或图5中示出的连接器被构造为几乎与实施例1的连接器相同。因此,将详细描述端子组T’,并且省略对与实施例1重叠的连接器的其它部件的描述。将用符号_’_来表示实施例2的连接器的端子组,以与实施例1的端子组T区分开。
端子组T’包括一对第一信号端子310S、一对第二信号端子320S、两段第三信号端子330S和两个接地端子340G。第一信号端子310S、第二信号端子320S和第三信号端子330S与实施例1的第一信号端子310S、第二信号端子320S和第三信号端子330S相同。接地端子340G是沿Y方向延伸的导电金属板,并具有与第一信号端子310S相同的构造。更具体地,接地端子340G中的每一个具有中间部、接触部、垂下部和尾部。接地端子340G的尾部可连接到电路板的接地线。将不对接地端子340G的各个部分做进一步描述,以避免相对于第一信号端子310S的不必要的重复。
端口组T’在器身100中沿X方向按间隔排成一列,具体地,按如图4所示的310S、310S、340G、330S、330S、340G、320S和320S的顺序,或者按如图5所示的端子310S、310S、330S、340G、340G、330S、320S和320S的顺序。在任一端子布局中,两个接地端子340G和两个第三信号端子330S沿X方向按间隔在所述一对第一信号端子310S中的一个和所述一对第二信号端子320S中的一个之间排成一列。在如图4所示的布局中,一个接地端子340G在X方向上位于第三信号端子330S和第一信号端子310S之间,另一个接地端子340G在X方向上位于第三信号端子330S和第二信号端子320S之间。在如图5所示的布局中,一个第三信号端子330S在X方向上位于接地端子340G和第一信号端子310S之间,另一个第三信号端子330S在X方向上位于接地端子340G和第二信号端子320S之间。
由第三信号端子330S发送的各个信号的频率是由第一信号端子310S和第二信号端子320S发送的各个高速差分信号的频率的大约十分之一或者更低。例如,所述一对第一信号端子310S可以以几GHz到十几GHz的频率发送高速差分信号,所述一对第二信号端子320S也可以以几GHz到十几GHz的频率发送高速差分信号,第三信号端子330S可以以几百MHz到大约1GHz的频率发送信号。该构造使得在信号传输中可使用第三信号端子330S作为所述一对第一信号端子310S和所述一对第二信号端子320S之间的虚地端子。
以上描述的连接器具有许多优点。具体地,所述两段第三信号端子330S和两个接地端子340G按间隔布置在第一信号端子310S和第二信号端子320S之间。由于由第三信号端子330S发送的各个信号的频率是由第一信号端子310S和第二信号端子320S发送的各个高速差分信号的频率的大约十分之一或者更低,所以第三信号端子330S在信号传输中用作所述一对第一信号端子310S和所述一对第二信号端子320S之间的虚地端子。因此,可减小由所述一对第一信号端子310S发送的差分信号和由所述一对第二信号端子320S发送的差分信号之间的串扰。另外,第三信号端子330S可用作连接器中用于控制信令或者用于其它低速信令的端子。因此,与在第一信号端子310S和第二信号端子320S之间单独设置接地端子的情况相比,连接器具有减小的X方向维度(即,减小的尺寸)。
实施例3
下面将参照图6至图7B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连接器。图6中示出的连接器是安装到电路板(未示出)并容纳插头(未示出)的插座。所述连接器包括器身400、壳体500和端子组T1和T2。下面详细描述连接器的各个部件。应该注意,在图6至图7B中,“X”表示连接器的横向方向以及端子组T1和T2的布置方向(第一方向),“Y”表示连接器的前后方向,“Z”表示连接器的高度方向(第二方向)。Y方向与X方向垂直,Z方向与X方向和Y方向垂直。
器身400是绝缘树脂的注入模制构件。如图7A和图7B所示,器身400包括主体410和突起420。主体410是矩形形状。突起420是在主体410的Y方向的第一面(前面)的中心设置的矩形板,并沿Y方向延伸。突起420的Z方向的第一面(上面)设置有沿Y方向延伸的多个槽421。沿X方向按间隔布置槽421。突起420的Z方向的第二面(下面)设置有沿Y方向延伸的多个槽422。沿X方向按间隔布置槽422。槽421和422沿X方向形成Z字形布局。
壳体500是包括导电金属板的正方形管,并包围器身400的外圆周。
端子组T1和T2符合不同的标准。例如,端子组T1和T2可符合高清晰多媒体接口(DHMI)标准、通用串行总线(USB)3.0标准和DisplayPort标准中的任意一个。下面在不指定端子组T1和T2符合哪个标准的情况下描述实施例3的端子组T1和T2。
如图6所示,端子组T1包括多个第四信号端子610S、多个第五信号端子620S、接地端子640G(第三接地端子)、多个第七信号端子650S、接地端子660G(第四接地端子)和第十信号端子670S。
如图7A所示,第四信号端子610S是沿Y方向延伸的导电金属板。第四信号端子610S中的每一个包括中间部611S、接触部612S、垂下部613S和尾部614S。中间部611S是沿Y方向延伸的板,并牢固地嵌入在器身400的主体410中。中间部611S在Y方向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接触部612S是以中间部611S的第一端部作为延续的板,并沿Y方向延伸。接触部612S容纳在器身400的突起420中的槽422中,并被调节为接触插头的信号触点。
垂下部613S是以中间部611S的第二端部作为延续的大致L形的板,并与中间部611S成直角地弯曲,以沿Z方向延伸。尾部614S是在Z方向以垂下部613S的较低端部作为延续的板,并与垂下部613S成直角地弯曲,以在Y方向延伸。尾部614S可连接到电路板的信号线。
第七信号端子650S和接地端子660G是沿Y方向延伸的导电金属板,并具有与第四信号端子610S相同的形状。第七信号端子650S和接地端子660G中的每一个包括中间部、接触部、垂下部和尾部。第七信号端子650S的尾部可连接到电路板的相关信号线。接地端子660G的尾部可连接到电路板的接地线。因为第七信号端子650S和接地端子660G的各个部分与第四信号端子610S的各个部分具有相同的构造,因此将不再对其进行描述。
如图7B所示,第六信号端子630S是在Y方向延伸的导电金属板。第六信号端子630S中的每一个包括中间部631S、接触部632S、垂下部633S和尾部634S。中间部631S是在Y方向延伸以被牢固地压入到器身400的主体410中的通孔411中的板。中间部631S在Y方向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接触部632S是以中间部631S的第一端部作为延续的板,并在Y方向延伸。接触部632S容纳在器身400中的突起420的槽421中,并可连接到插头的相关信号触点。
垂下部633S是以中间部631S的第二端部作为延续的大致L形的板,并与中间部631S成直角地弯曲。垂下部633S沿主体部分410的Y方向的第二面(后面)在Z方向延伸。垂下部633S在Z方向上的维度大于垂下部613S的Z方向的维度。尾部634S是以垂下部633S的Z方向的较低端部作为延续的板,并与垂下部633S成直角地弯曲,以在Y方向延伸。尾部634S可连接到电路板的相关信号线。
第五信号端子620S、接地端子640G和第十信号端子670S是在Y方向延伸的导电金属板,并具有与第六信号端子630S相同的形状。第五信号端子620S、接地端子640G和第十信号端子670S中的每一个包括中间部、接触部、垂下部和尾部。第五信号端子620S的尾部和第十信号端子670S的尾部可连接到电路板的相关信号线。接地端子640G的尾部可连接到电路板的接地线。因为第五信号端子620S、接地端子640G和第十信号端子670S各自的各个部分具有与第六信号端子630S的各个部分相同的构造,因此将不再对其进行描述。
如图6所示,端子组T1的端子布置成两行,以形成Z字形布局。更具体地,在器身400中沿X方向按间隔以620S、620S、630S、630S、640G和670S的顺序布置第一行(上一行)中的端子,同时在器身400中沿X方向按间隔以660G、650S、650S、610S和610S的顺序布置第二行(下一行)中的端子。一对第四信号端子610S在X方向上彼此相邻,并形成用于高速差分信令的差分对。一对第五信号端子620S在X方向上彼此相邻,并形成用于高速差分信令的差分对。第六信号端子630S和第七信号端子650S沿X方向按间隔布置,以在X方向上位于第四信号端子610S和第五信号端子620S之间的区域α中。
接地端子640G在平面位置中位于一对第四信号端子610S之间。接地端子660G在平面位置中位于一对第五信号端子620S之间。第十信号端子670S位于端子组T1的最后端部,并与接地端子640G相邻。
应该注意,由第六信号端子630S、第七信号端子650S和第十信号端子670S发送的各个信号的频率是由第四信号端子610S和第五信号端子620S发送的各个高速差分信号的频率的大约十分之一或者更低。例如,所述一对第四信号端子610S可以以几GHz到十几GHz的频率发送高速差分信号,所述一对第五信号端子620S也可以以几GHz到十几GHz的频率发送高速差分信号,第六信号端子630S、第七信号端子650S和第十信号端子670S可以以几百MHz到大约1GHz的频率发送信号。该构造使得在信号传输中可使用第六信号端子630S和第七信号端子650S作为所述第四信号端子610S和第五信号端子620S之间的区域α中的虚地端子。还应该注意,第六信号端子630S和第七信号端子650S执行信号屏蔽功能(串扰减小功能)至比真正的接地端子低的程度。
端子组T2包括多个信号端子710S、多个信号端子720S以及多个接地端子730G和740G。端子组T2的端子沿X方向布置成两行,以形成Z字形布局。更具体地,第一行(上一行)中的端子在器身400中沿X方向按间隔以740G、720S、720S和740G的顺序布置。第二行(下一行)中的端子在器身400中沿X方向按间隔以710S、710S、730G、710S和710S的顺序布置。
信号端子720S和接地端子740G是在Y方向延伸的导电金属板,并且各自具有与第六信号端子630S相同的形状。信号端子720S和接地端子740G中的每一个包括中间部、接触部、垂下部和尾部。因为信号端子720S和接地端子740G的各个部分与第六信号端子630S的各个部分具有相同的构造,所以将不再对其进行描述。
信号端子710S和接地端子730G是在Y方向延伸的导电金属板,并且各自具有与第四信号端子610S相同的形状。信号端子710S和接地端子730G中的每一个包括中间部、接触部、垂下部和尾部。因为信号端子710S和接地端子730G的各个部分与第四信号端子610S的各个部分具有相同的构造,所以将不再对其进行描述。
信号端子710S形成用于高速差分信令的两个差分对,每一对的端子在X方向上彼此相邻。信号端子720S形成用于高速差分信令并且在X方向上彼此相邻的差分对。接地端子730G在平面位置中位于多对信号端子720S之间。接地端子740G在平面位置中各自位于各对信号端子710S的端子之间。
上述连接器具有许多优点。具体地,在端子组T1中,第六信号端子630S和第七信号端子650S在X方向上位于第四信号端子610S和第五信号端子620S之间的区域α中。由第六信号端子630S和第七信号端子650S发送的各个信号的频率是由第四信号端子610S和第五信号端子620S发送的各个高速差分信号的频率的大约十分之一或者更低。这种构造使得在信号传输中可使用第六信号端子630S和第七信号端子650S作为区域α中的虚地端子。因此,可减少由所述一对第四信号端子610S发送的差分信号和由所述一对第五信号端子620S发送的差分信号之间的串扰。另外,可使用第六信号端子630S和第七信号端子650S作为连接器中用于控制信令或者用于其它低速信令的端子。因此,与在区域α中单独设置接地端子的情况相比,连接器具有减小的X方向维度(减小的尺寸)。
此外,有利的是,接地端子640G在平面位置中位于所述一对第四信号端子610S之间。该布置使得可调节所述一对第四信号端子610S之间的阻抗,改进由第四信号端子610S发送的差分信号的传输特性。类似地,接地端子660G在平面位置中位于所述一对第五信号端子620S之间。该布置使得可调节所述一对第五信号端子620S之间的阻抗,改进由第五信号端子620S发送的差分信号的传输特性。
进行了实验1和2。对如图8A所示的第一行中的按G、G、G、G、S1、S1、S3、G、S3和S3的顺序的端子以及第二行中的按G、G、G、G、G、G、S4、S2、S2和S4的顺序的端子进行实验1。端子S1和S1形成用于高速差分信令的差分对。端子S2和S2也形成用于高速差分信令的差分对。端子G是接地端子。端子S3和S4是低速信号端子。
在实验1中,测量信号端子S2的噪声,并且端子S3和S4上没有发送信号,信号端子S1上发送了频率为0至10GHz的扫频信号。结果在图9A的曲线图中示出。
对如图8B所示的第一行中的按G、G、G、G、S1、S1、G、S”、S3和S3的顺序的端子以及第二行中的按G、G、G、G、G、G、S4、S4、S2和S2的顺序的端子进行实验2。端子S1和S1形成用于高速差分信令的差分对。端子S2和S2也形成用于高速差分信令的差分对。端子G是接地端子。端子S3、S4和S”是低速信号端子。可用接地端子来代替端子S4。
在实验2中,测量信号端子S2的噪声,并且端子S3和S4上没有发送信号,信号端子S1上发送了频率为0至10GHz的扫频信号,信号端子S”上发送了频率为240MHz的信号。结果在图9B的曲线图中示出。
比较实验1和2的曲线图,发现与实验1相比,实验2中噪声减小。在实验2中,在端子S1和S2之间的区域中存在两个端子S4,这增加了X方向上的端子S1和S2之间的距离。结果,在端子S1和S2之间发生串扰的可能较小,端子S”的存在还有助于减小端子S1和S2之间的串扰。
实施例4
下面将参照图10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连接器。图10中示出的连接器是用于安装到电路板(未示出)上并容纳插头(未示出)的插座。除了代替端子组T1和T2设置了端子组T3和T4之外,所述连接器大致具有与实施例3中的连接器的构造相同的构造。下面将仅详细描述与实施例3的不同,重叠的描述将被省略。
端子组T3和T4符合不同的标准。例如,端子组T3和T4可符合HDMI标准、USB 3.0标准和DisplayPort标准中的任意一个。下面将在不指定端子组T3和T4符合哪个标准的情况下描述实施例4的端子组T3和T4。
如图10所示,端子组T3包括多个第四信号端子610S’、多个第五信号端子620S’、第六信号端子630S’、多个接地端子640G’、多个第七信号端子650S’和多个接地端子660G’。
第四信号端子610S’、第七信号端子650S’和接地端子660G’是在Y方向延伸的导电金属板,并具有与实施例3的第四信号端子610S相同的形状。第四信号端子610S’第七信号端子650S’和接地端子660G’中的每一个包括中间部、接触部、垂下部和尾部。将不描述端子610S’、650S’和660G’的各个部分,以避免与第四信号端子610S的描述重复。
第五信号端子620S’第六信号端子630S’和接地端子640G’是在Y方向延伸的导电金属板,并具有与实施例3的第六信号端子630S相同的形状。第五信号端子620S’第六信号端子630S’和接地端子640G’中的每一个包括中间部、接触部、垂下部和尾部。将不描述端子620S’、630S’和640G’的各个部分,以避免与第六信号端子630S的描述重复。
端子组T3的端子布置成两行,以形成Z字形布局。更具体地,第一行(上一行)中的端子沿X方向以620S’、620S’、640G’、630S’、640G’、620S’、620S’和640G’的顺序按间隔布置在器身400中,而第二行(下一行)中的端子沿X方向以660G’、650S’、660G’、610S’、610S’、660G’、650S’和660G’的顺序按间隔布置在器身400中。一对第四信号端子610S’在X方向上彼此相邻,并形成用于高速差分信令的差分对。一个接地端子640G’和第六信号端子630S’在X方向彼此相邻。另一接地端子640G’和第六信号端子630S’在X方向彼此相邻。一对第四信号端子610S’中的一个位于一个接地端子640G’和第六信号端子630S’之间的平面位置中。换句话说,一个接地端子640G’和第六信号端子630S’在平面位置中在X方向上位于一个第四信号端子610S’的相对侧。另一第四信号端子610S’位于第六信号端子630S’和另一接地端子640G’之间。换句话说,第六信号端子630S’和另一接地端子640G’在平面位置中在X方向上位于另一第四信号端子610S’的相对侧。
第五信号端子620S’形成用于高速差分信令的两个差分对,每一对的端子在X方向上彼此相邻。在每一对中,一个第五信号端子620S’在X方向上位于彼此相邻的一个接地端子660G’和第七信号端子650S’之间的平面位置中。换句话说,一个接地端子660G’和第七信号端子650S’在平面位置中在X方向上位于一个第五信号端子620S’的相对侧。另一第五信号端子620S’在X方向上位于彼此相邻的第七信号端子650S’和另一接地端子660G’之间的平面位置中。换句话说,第七信号端子650S’和另一接地端子660G’在平面位置中在X方向上位于另一第五信号端子620S’的相对侧。
由第六信号端子630S’和第七信号端子650S’发送的各个信号的频率是由第四信号端子610S’和第五信号端子620S’发送的各个高速差分信号的频率的大约十分之一或者更低。例如,一对第四信号端子610S’可以以几GHz至十几GHz的频率发送高速差分信号,多对第五信号端子620S’也可以以几GHz至十几GHz的频率发送高速差分信号,第六信号端子630S’和第七信号端子650S’可以以几百MHz至大约1GHz的频率发送信号。这种构造使得在信号传输中可使用第六信号端子630S’作为一对第四信号端子610S’之间的平面位置中的虚地端子并使用第七信号端子650S’作为一对第五信号端子620S’之间的平面位置中的虚地端子。还应该注意,第六信号端子630S’和第七信号端子650S’施加信号遮挡功能(串扰减少功能)至比真正的接地端子少的程度。
端子组T4包括多个信号端子710S’、多个信号端子720S’、多个接地端子730G’和740G’和其它端子。端子组T4的端子布置成两行,以形成Z字形布局。更具体地,第一行(上一行)中的端子在器身400中沿X方向以740G’、720S’、720S’、740G’、720S’、720S’、740G’和其它端子的顺序按间隔布置,而第二行(下一行)中的端子在器身400中沿X方向以其它端子、730G’、710S’、710S’、730G’、710S’、710S’和730G’的顺序按间隔布置。
信号端子720S’和接地端子740G’是在Y方向上延伸的导电金属板,并具有与第六信号端子630S相同的形状。信号端子720S’和接地端子740G’中的每一个包括中间部、接触部、垂下部和尾部。将不对端子720S’和740G’的各个部分进行描述,以避免与对第六信号端子630S的描述重复。
信号端子710S’和接地端子730G’是在Y方向上延伸的导电金属板,并具有与第四信号端子610S相同的形状。信号端子710S’和接地端子730G’中的每一个包括中间部、接触部、垂下部和尾部。将不对端子710S’和730G’的各个部分进行描述,以避免与对第四信号端子610S的描述重复。
信号端子710S’形成用于高速差分信令的两个差分对,每一对的端子在X方向上彼此相邻。信号端子720S’形成用于高速差分信令的两个差分对,每一对的端子在X方向上彼此相邻。两个接地端子730G’中的每一个在平面位置中位于相邻两个信号端子720S’之间。两个接地端子740G’中的每一个在平面位置中位于相邻两个信号端子710S’之间。
上述连接器具有许多优点。具体地,在端子组T3中,一个接地端子640G’和第六信号端子630S’在平面位置中在X方向上位于一个第四信号端子610S’的相对侧,第六信号端子630S’和另一接地端子640G’在平面位置中在X方向上位于另一第四信号端子610S’的相对侧。此外,一个接地端子660G’和一个第七信号端子650S’在平面位置中在X方向上位于各对第五信号端子620S’中的一个的相对侧,第七信号端子650S’和另一个接地端子660G’在平面位置中在X方向上位于各对第五信号端子620S’中的另一个的相对侧。由第六信号端子630S’和第七信号端子650S’发送的各个信号的频率是由第四信号端子610S’和第五信号端子620S’发送的各个高速差分信号的频率的大约十分之一或更低。这种构造使得在信号传输中可使用第六信号端子630S’作为平面位置中的一对第四信号端子610S’之间的虚地端子并使用第七信号端子650S’作为平面位置中的一对第五信号端子620S’之间的虚地端子。因此可减少由一对第四信号端子610S’发送的差分信号和由一对第五信号端子620S’发送的差分信号之间的串扰。另外,第六信号端子630S’和第七信号端子650S’可用作连接器中的用于控制信令或者其它低速信令的端子。因此,与在平面位置中在第四信号端子610S’之间和/或在平面位置中在第五信号端子620S’之间单独设置接地端子的情况相比,所述连接器具有减小的X方向维度(即,减小的尺寸)。
实施例5
下面将参照图11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连接器。图11中示出的连接器是用于安装到电路板(未示出)上并容纳插头(未示出)的插座。除了没有设置端子组T4并且端子组T3’的端子布局与实施例4的端子组T3的端子布局不同之外,所述连接器大致具有与实施例4中的连接器的构造相同的构造。下面将仅详细描述与实施例4的不同,将省略重叠的描述。为了与实施例4的端子组T3区分开,本实施例的端子组称为T3’。
除了在X方向的维度比实施例4的器身400和壳体500的维度小以外,器身400和壳体500具有与实施例4的器身400和壳体500相同的构造。
端子组T3’与端子组T3的不同之处在于,端子没有布置成两行以形成Z字形布局。更具体地,如图11所示,端子组T3’的端子布置成两行。如所示出的,第一行(上一行)中的端子以620S'、620S'、640G'、630S'、630S'、620S'、620S'和640G'的顺序在X方向上按间隔布置在器身400中。第二行(下一行)中的端子以650S'、650S'、660G'、610S'、610S'、650S'、650S'和660G'的顺序在X方向上按间隔布置在器身400中。第一行和第二行中的端子与实施例4中的第一行和第二行中的端子具有相同的形状。
一对第四信号端子610S’在器身400的一部分(主体410的部分和器身400的突起420)的Z方向上位于与一对第六信号端子630S’相对的位置。第四信号端子610S’在Z方向上与第六信号端子630S’对齐。一对第五信号端子620S’在器身400的一部分(主体410的部分和突起420)的Z方向上位于与一对第七信号端子650S’相对的位置。第五信号端子620S’在Z方向上与第七信号端子650S’对齐。接地端子640G’在器身400的一部分(主体410的部分和突起420)的Z方向上位于与接地端子660G’相对的位置。接地端子640G’在Z方向上与接地端子660G’对齐。
由第六信号端子630S’和第七信号端子650S’发送的各个信号的频率是由第四信号端子610S’和第五信号端子620S’发送的各个高速差分信号的频率的大约十分之一或更低。例如,一对第四信号端子610S’可以以几GHz至十几GHz的频率发送高速差分信号,多对第五信号端子620S’也可以以几GHz至十几GHz的频率发送高速差分信号,第六信号端子630S’和第七信号端子650S’可以以几百MHz至大约1GHz的频率发送信号。这种构造使得在信号传输中可使用第六信号端子630S’作为用于第四信号端子610S’的虚地端子并使用第七信号端子650S’作为用于第五信号端子620S’的虚地端子。还应该注意,第六信号端子630S’和第七信号端子650S’施加信号遮挡功能(串扰减少功能)至比真正的接地端子少的程度。
上述连接器具有许多优点。具体地,在端子组T3’中,一对第四信号端子610S’和一对第六信号端子630S’在器身400的部分的Z方向上位于相对侧,一对第五信号端子620S’和一对第七信号端子650S’在器身400的部分的Z方向上位于相对侧。由第六信号端子630S’和第七信号端子650S’发送的各个信号的频率是由第四信号端子610S’和第五信号端子620S’发送的各个高速差分信号的频率的大约十分之一或更低。这种构造使得在信号传输中可使用一对第六信号端子630S’作为用于一对第四信号端子610S’的虚地端子并使用一对第七信号端子650S’作为用于一对第五信号端子620S’的虚地端子。因此可减少由一对第四信号端子610S’发送的差分信号和由一对第五信号端子620S’发送的差分信号之间的串扰。另外,第六信号端子630S’和第七信号端子650S’可在连接器中用作用于控制信令或者其它低速信令的端子。因此,与在器身400的与第四信号端子610S’相对的位置和/或在器身400的与第五信号端子620S’相对的位置单独设置接地端子的情况相比,所述连接器具有减小的X方向维度(即,减小的尺寸)。
本发明的连接器不限于根据以上实施例的连接器,并可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进行修改。下面将参照图12A至图16F详细描述变形。
实施例1的连接器包括一对第一信号端子310S、一对第二信号端子320S和两段第三信号端子300S,所述第三信号端子在X方向上按间隔布置在所述一对第一信号端子310S中的一个与所述一对第二信号端子320S中的一个之间。然而,本发明的该连接器可被修改,只要该连接器包括在器身中沿第一方向布置成一行的第一信号端子、第二信号端子和第三信号端子,第三信号端子位于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之间,由第三信号端子发送的信号的频率是由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发送的各个信号的频率的大约百分之一或者更低即可。例如,可存在设置在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之间的一个、三个或更多个第三信号端子。此外,第一连接器可包括在器身中沿Z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布置成多行的端子。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多行中的一行包括在上述布局中布置的第一信号端子、第二信号端子和第三信号端子,剩余的端子可以是任意种类并以任意方式布置。
实施例2的连接器包括一对第一信号端子310S、一对第二信号端子320S、两个接地端子340G和两个第三信号端子330S,接地端子340G和第三信号端子330S在X方向上按间隔布置在一个第一信号端子310S与一个第二信号端子320S之间。本发明的第二连接器可被修改,只要该第二连接器包括在器身中沿第一方向布置成一行的第一信号端子、第二信号端子、第三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第三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位于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之间,由第三信号端子发送的信号的频率是由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发送的各个信号的频率的大约十分之一或者更低即可。例如,可存在设置在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之间的一个接地端子和一个第三信号端子。
可如图12A所示修改第二连接器。具体地,可存在在X方向上按间隔布置以在X方向上位于一对第一信号端子310S中的一个和一对第二信号端子320S中的一个之间的两个接地端子340G和一段第三信号端子330S。如图12A所示,可按340G、330S、340G的顺序来布置所述两个接地端子340G和所述一段第三信号端子330S。另选地,可按340G、340G和330S的顺序或者按330S、340G和340G的顺序在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之间布置所述两个接地端子340G和所述一段第三信号端子330S。此外,另选地,可如图12B所示修改第二连接器。具体地,可存在在X方向上按间隔布置以位于一对第一信号端子310S中的一个和一对第二信号端子320S中的一个之间的一个接地端子340G和两段第三信号端子330S。如图12B所示,可按330S、340G和330S的顺序布置所述一个接地端子340G和所述两段第三信号端子330S。另选地,可按340G、330S和330S的顺序或者按330S、330S和340G的顺序在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之间布置所述一个接地端子340G和所述两段第三信号端子330S。
还可将第二连接器修改成包括在器身中沿Z方向(第二方向)布置成多行的多个端子。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多行中的一行包括在上述布局中布置的第一信号端子、第二信号端子、第三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剩余端子可以是任意类型并按任意方式布置。
在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中,第三信号端子330S可如上所述位于一个第一信号端子310S和一个第二信号端子320S之间,还可位于其它位置。具体地,如图13A、13B和13C所示,第三信号端子330S可在第一方向上与另一第一信号端子310S和另一第二信号端子320S相邻布置(即,沿X方向与端子组中的第一信号端子的末端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的末端端子相邻)。此外,代替第三信号端子330S,接地端子可在X方向上与另一第一信号端子310S和另一第二信号端子320S相邻设置。通过沿X方向在端子组中与第一信号端子的末端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的末端端子相邻地设置第三信号端子330S或接地端子,可调节沿X方向位于端子组的末端的一对第一信号端子310S之间的阻抗以及一对第二信号端子320S之间的阻抗。
在实施例1和2中,一对第一信号端子310S和一对第二信号端子320S形成差分对。然而,可将本发明应用于具有至少一个第一信号端子和至少一个第二信号端子的连接器。换句话说,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可以是用于单端信令(singleended-signaling)的端子。另选地,可存在用于差分信令的一对第一信号端子和用于单端信令的第二信号端子,反之亦然。第一信号端子310S、第二信号端子320S、第三信号端子330S和接地端子340G中的每一个包括中间部、接触部、垂下部和尾部,并且每一个可具有不同的构造。例如,第一信号端子、第二信号端子、第三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的尾部可沿Z方向向下垂直延伸,以容纳在电路板的通孔中。第一信号端子、第二信号端子、第三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可以是沿Y方向延伸的直板。第一信号端子、第二信号端子、第三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可具有相同的形状,或者可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状。
实施例3的连接器包括:第一行端子,其按620S、620S、630S、630S、640G和670S的顺序布置在器身400中;第二行端子,其按660G、650S、650S、610S和610S的顺序布置在器身400中。然而,该第三连接器可被修改,只要它包括设置在器身中的第四信号端子;在器身中在与第四信号端子的高度位置不同的高度位置沿第一方向设置成一行的第五信号端子和第六信号端子,其中,第六信号端子沿第一方向设置在位于第四信号端子和第五信号端子之间的区域中,由第六信号端子发送的信号的频率是由第四信号端子发送的信号的频率的大约十分之一或者更低。
第三连接器的可能变形在于第六信号端子630S的一段或者不少于三段和/或第七信号端子650S的一段或者不少于三段沿X方向设置在第四信号端子610S和第五信号端子620S之间的区域α中。图14A至图14D示出了其它变形。具体地,第六信号端子630S、第七信号端子650S、接地端子680G(第一接地端子)和接地端子690G(第二接地端子)设置在区域α中。图14E至图14H示出了其它变形。具体地,代替第六信号端子630S,另一接地端子680G可设置在区域α中。图14E至图14H中示出的变形还可以被修改为在区域α中设置接地端子680G的一段或者不少于三段。实施例3的连接器及其变形还可被修改为使得利用接地端子(第五接地端子)代替第十信号端子670S。可利用第八信号端子和第九信号端子代替接地端子640G和660G。在这种情况下,由第八信号端子和第九信号端子发送的各个信号的频率是由第四信号端子和第五信号端子发送的各个信号的频率的大约十分之一或者更低。第七信号端子650S、接地端子640G和660G以及第十信号端子670S可被省略。端子组T2可被省略。
实施例3的端子组T1可包括或者可以不包括按两行布置成Z字形布局的端子。图15A示出了端子组T1的变形。具体地,一对第四信号端子610S设置在器身(未示出)的一部分中的与一对接地端子640G相对的位置,一对第五信号端子620S设置在器身(未示出)的一部分中的与一对接地端子660G相对的位置。第四信号端子610S在Z方向(第二方向)上与接地端子640G对齐。类似地,第五信号端子620S在Z方向(第二方向)上与接地端子660G对齐。在该变形的区域α中,一对第六信号端子630S布置在器身的一部分中的与一对第七信号端子650S相对的位置。第六信号端子630S在Z方向(第二方向)上与第七信号端子650S对齐。图15B和15C示出了进一步变形。在这些变形的任一个中,利用接地端子680G代替一对第六信号端子630S中的一个,利用区域α中的接地端子690G代替一对第七信号端子650S中的一个。在图15A、15B和15C中示出的多个变形中的任意一个中,可利用第八信号端子代替一对接地端640G中的至少一个,可利用第九信号端子代替一对接地端子660G中的至少一个。在这种情况下,由第八信号端子和第九信号端子发送的各个信号的频率是由第四信号端子和第五信号端子发送的各个信号的频率的大约十分之一或者更低。
一对第四信号端子610S和一对第五信号端子620S可形成差分对。然而,至少一个第四信号端子和至少一个第五信号端子就足够了。换句话说,第四信号端子和第五信号端子可以是用于单端信令的端子。另选地,可以存在用于差分信令的一对第四信号端子和用于单端信令的第五信号端子,反之亦然。在任意一种情况下,端子可具有与图15A至15C示出的布局类似的布局,在图15A至15C示出的布局中,一个第四信号端子/多个第四信号端子610S可布置在器身的一部分中的与一个接地端子/多个接地端子640G相对的位置,一个第五信号端子/多个第五信号端子620S可布置在器身的一部分中的与一个接地端子/多个接地端子660G相对的位置。一个第四信号端子/多个第四信号端子610S可在Z方向(第二方向)上与一个接地端子/多个接地端子640G对齐。类似地,一个第五信号端子/多个第五信号端子610S可在Z方向(第二方向)上与一个接地端子/多个接地端子660G对齐。另外,在这些情况下,可利用第八信道终端代替至少一个接地端子640G,可利用第九信号端子代替至少一个接地端子660G,由第八信号端子和第九信号端子发送的各个信号的频率可以是由第四信号端子和第五信号端子发送的各个信号的频率的大约十分之一或者更低。
第四信号端子610S、第五信号端子620S、第六信号端子630S、第七信号端子650S、第十信号端子670S以及接地端子640G和660G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或者可以不包括中间部、接触部、垂下部和尾部。可修改这些端子的形状。例如,第四信号端子、第五信号端子、第六信号端子、第七信号端子和/或第十信号端子和/或接地端子的尾部可沿Z方向垂直向下延伸,以容纳在电路板的通孔中。第四信号端子、第五信号端子、第六信号端子、第七信号端子和/或第十信号端子和/或接地端子可以是沿Y方延伸的直板。第四信号端子、第五信号端子、第六信号端子、第七信号端子和第十信号端子以及接地端子不必具有相同形状,可以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状。第四信号端子可位于第一行中,第五信号端子和第六信号端子可位于第二行中。
第三连接器可包括在器身中沿Z方向(第二方向)布置成三行或更多行的端子。在这种情况下,第四信号端子可位于多个端子行中的任意一行中,第五信号端子和第六信号端子可位于任意其它行中。剩余端子可以是任意种类并按任意方式布置。
实施例4的连接器包括:第一行端子,其以620S'、620S'、640G'、630S'、640G'、620S'、620S'和640G'的顺序布置在器身400中;第二行端子,其以660G'、650S'、660G'、610S'、610S'、660G'、650S'和660G'的顺序布置在器身400中。然而,端子的布置可被修改。本发明的第四连接器可包括:第四信号端子,其设置在器身中;第五信号端子和多个第六信号端子,其沿第一方向在与第四信号端子的高度位置不同的高度位置在器身中排成一列,其中,至少两个第六信号端子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邻,第四信号端子在平面位置中在第一方向上位于两个第六信号端子之间,由第六信号端子发送的各个信号的频率是由第四信号端子发送的信号的频率的大约十分之一或者更低。本发明的第五连接器可包括:第四信号端子,其设置在器身中;第五信号端子、第六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其在器身中沿第一方向在与第四信号端子的高度位置不同的高度位置布置成一行,其中,第六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邻,第四信号端子在平面位置中布置在第六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之间,由第六信号端子发送的信号的频率是由第四信号端子发送的信号的频率的大约十分之一或者更低。
图16A至16F示出了实施例4的具体变形。在图16A中示出的变形中,形成差分对的第四信号端子610S’中的一个位于在X方向上彼此相邻的第六信号端子630S’之间的平面位置中,另一第四信号端子610S’位于在X方向上彼此相邻的第六信号端子630S’之间的平面位置中。在各个差分对中,一个第五信号端子620S’位于在X方向上彼此相邻的第七信号端子650S’之间的平面位置中,另一第五信号端子620S’位于在X方向上彼此相邻的第七信号端子650S’之间的平面位置中。在图16B中示出的变形中,形成差分对的第四信号端子610S’中的一个位于在X方向上彼此相邻的第六信号端子630S’和接地端子640G’之间的平面位置中,另一第四信号端子610S’位于在X方向上彼此相邻的接地终端640G’和另一第六信号端子630S’之间的平面位置中。在各个差分对中,一个第五信号端子620S’位于在X方向上彼此相邻的第七信号端子650S’和接地端子660G’之间的平面位置中,另一第五信号端子620S’位于在X方向上彼此相邻的接地端子660G’和另一第七信号端子650S’之间的平面位置中。
在图16C中示出的变形中,形成差分对的第四信号端子610S’中的一个位于在X方向上彼此相邻的第六信号端子630S’之间的平面位置中,另一第四信号端子610S’位于在X方向上彼此相邻的第六信号端子630S’和接地端子640G’之间的平面位置中。在各个差分对中,一个第五信号端子620S’位于在X方向上彼此相邻的第七信号端子650S’之间的平面位置中,另一第五信号端子620S’位于在X方向上彼此相邻的第七信号端子650S’和接地端子660G’之间的平面位置中。在图16D中示出的变形中,形成差分对的第四信号端子610S’中的一个位于在X方向上彼此相邻的接地端子640G’和第六信号端子630S’之间的平面位置中,另一第四信号端子610S’位于在X方向上彼此相邻的第六信号端子630S’之间的平面位置中。在各个差分对中,一个第五信号端子620S’位于在X方向上彼此相邻的接地端子660G’和第七信号端子650S’之间的平面位置中,另一第五信号端子620S’位于在X方向上彼此相邻的第七信号端子650S’之间的平面位置中。
在图16E中示出的变形中,形成差分对的第四信号端子610S’中的一个位于在X方向上彼此相邻的接地端子640G’之间的平面位置中,另一第四信号端子610S’位于在X方向上彼此相邻的接地端子640G’和第六信号端子630S’之间的平面位置中。在各个差分对中,一个第五信号端子620S’位于在X方向上彼此相邻的第七信号端子650S’和接地端子660G’之间的平面位置中,另一第五信号端子620S’位于在X方向上彼此相邻的接地端子660G’之间的平面位置中。在图16F中示出的变形中,形成差分对的第四信号端子610S’中的一个位于在X方向上彼此相邻的第六信号端子630S’和接地端子640G’之间的平面位置中,另一第四信号端子610S’位于在X方向上彼此相邻的接地端子640G’之间的平面位置中。在各个差分对中,一个第五信号端子620S’位于在X方向上彼此相邻的两个接地端子660G’之间的平面位置中,另一第五信号端子620S’位于在X方向上彼此相邻的接地端子660G’和第七信号端子650S’之间的平面位置中。在实施例4的任意连接器及其图16A至图16F所示的变形中,第七信号端子650S’、接地端子640G’和/或接地端子660G’可被省略。此外,端子组T4也可被省略。
在上述实施例4及其变形中,一对第四信号端子610S’和多对第五信号端子620S’形成差分对。然而,至少一个第四信号端子和至少一个第五信号端子就足够了。换句话说,第四信号端子和第五信号端子可以是用于单端信令的端子。另选地,可以存在用于差分信令的一对第四信号端子和用于单端信令的第五信号端子,反之亦然。当第四信号端子是用于单端信令的端子时,其可位于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邻的第六信号端子之间或者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邻的第六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之间的平面位置中。
第四连接器和/或第五连接器可包括在器身中沿Z方向(第二方向)布置成三行或者更多行的端子。当第四连接器采用端子的这种布置时,第四信号端子可位于多个端子行中的任意一行中,第五信号端子和第六信号端子可如上所述位于任意其它行中。剩余的端子可以是任意种类并以任意方式布置。当第五连接器采用端子的该布置时,第四信号端子可位于多个端子行中的任意一行中,第五信号端子和第六信号端子可如上所述位于任意其它行中。剩余的端子可以是任意种类并以任意方式布置。实施例4及其如上所述的变形可被修改为包括布置成三行或更多行的端子。
实施例5的连接器包括以620S'、620S'、640G'、630S'、630S'、620S'、620S'和640G'的顺序布置在器身400中的第一行端子以及以650S'、650S'、660G'、610S'、610S'、650S'、650S'和660G'的顺序布置在器身400中的第二行端子。然而,该连接器可被修改,只要其包括:第四信号端子,其设置在器身中;以及第五信号端子和第六信号端子,其以与第四信号端子的高度位置不同的高度位置沿第一方向在器身中排成一列。在这种情况下,第四信号端子位于器身的一部分中的与第六信号端子相对的位置,并在Z方向(第二方向)上与第六信号端子对齐,由第六信号端子发送的信号的频率是由第四信号端子(第六连接器)发送的信号的频率的大约十分之一或者更低即可。
可能的修改在于利用接地端子代替一对第六信号端子630S’中的一个。在这种情况下,一对第四信号端子610S’中的一个可位于器身的一部分中的与第六信号端子630S’相对的位置,另一第四信号端子610S’可位于器身的一部分中的与接地端子相对的位置。一个第四信号端子610S’可在Z方向(第二方向)上与第六信号端子630S’对齐,另一第四信号端子610S’可在Z方向(第二方向)上与接地端子对齐。类似地,可利用接地端子代替各对第七信号端子650S’中的一个。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第五信号端子620S’可位于器身的一部分中的与第七信号端子650S’相对的位置,一对第五信号端子620S’中的另一个在器身的一部分中的与接地端子相对的位置。一个第五信号端子620S’可在Z方向(第二方向)上与第七信号端子650S’对齐,另一第五信号端子620S’可在Z方向(第二方向)上与接地端子对齐。
在实施例5及其上述变形中,一对第四信号端子610S’和多对第五信号端子620S’形成差分对。然而,至少一个第四信号端子和至少一个第五信号端子就足够了。换句话说,第四信号端子和第五信号端子可以是用于单端信令的端子。另选地,可以存在用于差分信令的一对第四信号端子和用于单端信令的第五信号端子,反之亦然。当第四信号端子是用于单端信令的端子时,其可位于器身的一部分中的与第六信号端子相对的位置,第四信号端子可在Z方向(第二方向)上与第六信号端子对齐。
第四信号端子610S’第五信号端子620S’第七信号端子650S’以及接地端子640G’和660G’中的每一个可包括或者可不包括中间部、接触部、垂下部和尾部。可修改这些端子的形状。例如,第四信号端子、第五信号端子和/或第六信号端子和/或接地端子的尾部可沿Z方向垂直向下延伸,以容纳在电路板的通孔中。此外,第四信号端子、第五信号端子和/或第六信号端子和/或接地端子可以是沿Y方延伸的直板。第四信号端子、第五信号端子、第六信号端子以及接地端子不必具有相同的形状,可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状。第四信号端子可位于第一行中,第五信号端子和第六信号端子可位于第二行中。
第六连接器可包括在器身中沿Z方向(第二方向)布置成三行或更多行的端子。在这种情况下,第四信号端子可位于多个端子行中的任意一行中,第五信号端子和第六信号端子可位于如上所述的任意其它行中。剩余的端子可以是任意种类并以任意方式布置。
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5中,器身包括主体和突起。然而,器身可以是调节为拥有上述端子的任意构造。具体地,所述端子可通过嵌件模制部分地嵌入到器身中,或者可以被按压安装到器身的孔或槽中。
最后,仅通过示例描述了构成根据实施例1至5及其修改的连接器的各个部件的材料、形状、大小、数量和布置,并且在执行相同的功能的情况下可以按照任意方式修改。本发明的连接器可以是插座或插头。本发明的插头连接器可包括上述信号端子,所述信号端子的尾部直接连接到电缆的芯线或间接连接到电缆的芯线,即,尾部可连接到电路板,该电路板连接到电缆。
标号列表
100   器身
110   主体
120   突起
200   壳体
T     端子组
310S  第一信号端子
320S  第二信号端子
330S  第三信号端子
T'    端子组
310S  第一信号端子
320S  第二信号端子
330S  第三信号端子
340G  接地端子
400   器身
410   主体
420   突起
500  壳体
T1     端子组
610S   第四信号端子
620S   第五信号端子
630S   第六信号端子
640G   接地端子(第三接地端子)
650S   第七信号端子
660G   接地端子(第四接地端子)
670S   第十信号端子
680G   接地端子(第一接地端子)
690G   接地端子(第二接地端子)
T2     端子组
710S   信号端子
720S   信号端子
730G   接地端子
740G   接地端子
T3,T3' 端子组
610S'  第四信号端子
620S'  第五信号端子
630S'  第六信号端子
640G'  接地端子
650S'  第七信号端子
660G'  接地端子
T4     端子组
710S'  信号端子
720S'  信号端子
730G'  接地端子
740G'  接地端子
X X方向(第一方向)
Z Z方向(第二方向)

Claims (28)

1.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
绝缘材料的器身;
第四信号端子,其设置在所述器身中;以及
第五信号端子和第六信号端子,它们以与所述第四信号端子的高度位置不同的高度位置沿第一方向在所述器身中排成一列,其中,
所述第六信号端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第四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五信号端子之间的区域中,
由所述第六信号端子传输的信号的频率是由所述第四信号端子传输的信号的频率的十分之一或者更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该连接器还包括第一接地端子,该第一接地端子以与所述第五信号端子和所述第六信号端子的高度位置相同的高度位置布置在所述器身中而位于所述区域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该连接器还包括:
第七信号端子和第二接地端子中的至少一个,其以与所述第四信号端子的高度位置相同的高度位置布置在所述器身中而位于所述区域中,
由所述第七信号端子传输的信号的频率是由所述第四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五信号端子传输的各个信号的频率的十分之一或者更低。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六信号端子包括设置在所述区域中的多个第六信号端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该连接器还包括:
第三接地端子或第八信号端子,其以与所述第五信号端子和所述第六信号端子的高度位置相同的高度位置设置在所述器身中,其中,
所述第四信号端子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彼此相邻地布置的一对第四信号端子,
所述第三接地端子或所述第八信号端子在平面位置中位于所述一对第四信号端子之间,
由所述第八信号端子传输的信号的频率是由所述第四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五信号端子传输的各个信号的频率的十分之一或者更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该连接器还包括:
第四接地端子或第九信号端子,其以与所述第四信号端子的高度位置相同的高度位置设置在所述器身中,其中,
所述第五信号端子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彼此相邻地布置的一对第五信号端子,
所述第四接地端子或所述第九信号端子在平面位置中位于所述一对第五信号端子之间,
由所述第九信号端子传输的信号的频率是由所述第四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五信号端子传输的各个信号的频率的十分之一或者更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该连接器还包括第十信号端子或第五接地端子,其以与所述第五信号端子和所述第六信号端子的高度位置相同的高度位置设置在所述器身中而与所述第三接地端子相邻地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该连接器还包括:
第三接地端子或第八信号端子,其以与所述第五信号端子和所述第六信号端子的高度位置相同的高度位置设置在所述器身中,位于所述器身的一部分中的与所述第四信号端子相对的位置,并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四信号端子对齐,
其中,由所述第八信号端子传输的信号的频率是由所述第四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五信号端子传输的各个信号的频率的十分之一或者更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该连接器还包括:
第四接地端子或第九信号端子,其以与所述第四信号端子的高度位置相同的高度位置设置在所述器身中,位于所述器身的所述一部分中的与所述第五信号端子相对的位置,并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五信号端子对齐,
其中,由所述第九信号端子传输的信号的频率是由所述第四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五信号端子传输的各个信号的频率的十分之一或者更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四信号端子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彼此相邻地布置的一对第四信号端子,
所述第五信号端子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彼此相邻地布置的一对第五信号端子,
所述第三接地端子包括一对第三接地端子,或者所述第八信号端子包括一对第八信号端子,所述第三接地端子或者所述第八信号端子位于所述器身的所述一部分中的与所述一对第四信号端子相对的位置,并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四信号端子对齐,并且
所述第四接地端子包括一对第四接地端子,或者所述第九信号端子包括一对第九信号端子,所述第四接地端子或者所述第九信号端子位于所述器身的所述一部分中的与所述一对第五信号端子相对的位置,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五信号端子对齐。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该连接器还包括:
第三接地端子和第八信号端子,它们以与所述第五信号端子和所述第六信号端子的高度位置相同的高度位置设置在所述器身中;以及
第四接地端子和第九信号端子,它们以与所述第四信号端子的高度位置相同的高度位置设置在所述器身中,其中,
所述第四信号端子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彼此相邻地布置的一对第四信号端子,
所述第五信号端子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彼此相邻地布置的一对第五信号端子,
所述第三接地端子位于所述器身的一部分中的与所述一对第四信号端子中的一个相对的位置,并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与所述一对第四信号端子中的所述一个对齐,
所述第八信号端子位于所述器身的所述一部分中的与所述一对第四信号端子中的另一个相对的位置,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一对第四信号端子中的所述另一个对齐,
所述第四接地端子位于所述器身的所述一部分中的与所述一对第五信号端子中的一个相对的位置,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一对第五信号端子中的所述一个对齐,
所述第九信号端子位于所述器身的所述一部分中的与所述一对第五信号端子中的另一个相对的位置,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一对第五信号端子中的所述另一个对齐,
由所述第八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九信号端子传输的各个信号的频率是由所述第四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五信号端子传输的各个信号的频率的十分之一或更低。
12.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
绝缘材料的器身;
第四信号端子,其设置在所述器身中;以及
第五信号端子和多个第六信号端子,它们以与所述第四信号端子的高度位置不同的高度位置沿第一方向在所述器身中排成一列,其中,
所述多个第六信号端子中的至少两个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彼此相邻,
所述第四信号端子在平面位置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两个第六信号端子之间,
由所述第六信号端子传输的各个信号的频率是由所述第四信号端子传输的信号的频率的十分之一或更低。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四信号端子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彼此相邻地布置的一对第四信号端子。
14.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
绝缘材料的器身;
第四信号端子,其设置在所述器身中;以及
第五信号端子、第六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它们以与所述第四信号端子的高度位置不同的高度位置沿第一方向在所述器身中排成一列,其中,
所述第六信号端子和所述接地端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彼此相邻,
所述第四信号端子在平面位置中位于所述第六信号端子和所述接地端子之间,
由所述第六信号端子传输的信号的频率是由所述第四信号端子传输的信号的频率的十分之一或更低。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四信号端子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彼此相邻的一对第四信号端子,
所述第六信号端子包括至少两个第六信号端子,或者另选地,所述接地端子包括至少两个接地端子,或者另选地,所述第六信号端子包括至少两个第六信号端子并且所述接地端子包括至少两个接地端子,
所述一对第四信号端子中的一个在平面位置中位于彼此相邻的所述第六信号端子和所述接地端子之间,所述一对第四信号端子中的另一个在平面位置中位于彼此相邻的两个所述第六信号端子或者彼此相邻的两个所述接地端子之间。
16.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
绝缘材料的器身;
第四信号端子,其设置在所述器身中;以及
第五信号端子和第六信号端子,它们以与所述第四信号端子的高度位置不同的高度位置沿第一方向在所述器身中排成一列,其中,
所述第四信号端子位于所述器身的一部分中的与所述第六信号端子相对的位置,并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六信号端子对齐,并且
由所述第六信号端子传输的信号的频率是由所述第四信号端子传输的信号的频率的十分之一或更低。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四信号端子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彼此相邻的一对第四信号端子,
所述第六信号端子包括一对第六信号端子,并且
所述第四信号端子位于所述器身的所述一部分中的与所述第六信号端子相对的位置,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六信号端子对齐。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连接器,该连接器还包括:
接地端子,其以与所述第五信号端子和所述第六信号端子的高度位置相同的高度位置设置在所述器身中,其中,
所述第四信号端子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彼此相邻的一对第四信号端子,
所述一对第四信号端子中的一个位于所述器身的所述一部分中的与所述第六信号端子相对的位置,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六信号端子对齐,并且
所述一对第四信号端子中的另一个位于所述器身的所述一部分中的与所述接地端子相对的位置,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接地端子对齐。
19.根据权利要求13、15、17和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五信号端子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彼此相邻的一对第五信号端子。
20.根据权利要求6、11和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一对第四信号端子形成差分对,所述一对第五信号端子形成差分对。
21.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
绝缘材料的器身;以及
第一信号端子、第二信号端子和第三信号端子,它们在所述器身中沿第一方向排成一列,其中,
所述第三信号端子位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之间,
由所述第三信号端子传输的信号的频率是由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传输的各个信号的频率的百分之一或者更低。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三信号端子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之间的多个第三信号端子。
23.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
绝缘材料的器身;以及
第一信号端子、第二信号端子、第三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它们在所述器身中沿第一方向排成一列,其中,
所述第三信号端子和所述接地端子位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之间,
由所述第三信号端子传输的信号的频率是由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传输的各个信号的频率的十分之一或者更低。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接地端子包括至少两个接地端子,所述至少两个接地端子中的一个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三信号端子之间,所述至少两个接地端子中的另一个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三信号端子之间。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三信号端子包括至少两个第三信号端子,所述至少两个第三信号端子中的一个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和所述接地端子之间,所述至少两个第三信号端子中的另一个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和所述接地端子之间。
26.根据权利要求21至2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彼此相邻地布置的一对第一信号端子。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彼此相邻地布置的一对第二信号端子。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一对第一信号端子形成差分对,并且
所述一对第二信号端子形成差分对。
CN201210339207.2A 2011-09-13 2012-09-13 连接器 Active CN1030010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99753 2011-09-13
JP2011199753A JP5727902B2 (ja) 2011-09-13 2011-09-13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01070A true CN103001070A (zh) 2013-03-27
CN103001070B CN103001070B (zh) 2016-04-27

Family

ID=46800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39207.2A Active CN103001070B (zh) 2011-09-13 2012-09-13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3) US8936491B2 (zh)
EP (2) EP3157106B1 (zh)
JP (1) JP5727902B2 (zh)
KR (1) KR101901461B1 (zh)
CN (1) CN103001070B (zh)
TW (2) TWI60467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64613A (zh) * 2014-06-20 2017-02-22 索尼公司 发送器及通信系统
CN112003054A (zh) * 2020-07-08 2020-11-27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513060A1 (de) * 1984-04-14 1985-10-17 Mark Controls Corp., 5568 Daun Klappenventil
US20150009526A1 (en) * 2013-07-04 2015-01-08 Fuji Xerox Co., Ltd. Image transmission port unit, image transmission apparatus, image reception port unit, image reception apparatus, and image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system
JP2015015253A (ja) * 2014-09-02 2015-01-2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送信ポート
TWI673922B (zh) * 2018-12-28 2019-10-01 岱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三)
CN110600924A (zh) * 2019-09-30 2019-12-20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电子设备及开放式可插拔ops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45374A (zh) * 2007-07-13 2009-01-14 星电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
WO2010092934A1 (ja) * 2009-02-10 2010-08-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70084A (en) * 1976-05-20 1978-01-24 Burroughs Corporation Controlled impedance connector
JP3564555B2 (ja) * 2001-03-05 2004-09-1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高速ディファレンシャル信号伝送用コネクタ
ATE313864T1 (de) * 2001-06-11 2006-01-15 Molex Inc Impedanzabgestimmter verbinder mit hoher dichte
US7459985B2 (en) * 2005-12-29 2008-12-02 Intel Corporation Connector having a cut-out for reduced crosstalk between differential conductors
JP2009110697A (ja) * 2007-10-26 2009-05-21 Hosiden Corp コネクタ
US8764464B2 (en) * 2008-02-29 2014-07-01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Llc Cross talk reduction for high speed electrical connectors
US7878816B2 (en) * 2008-07-08 2011-02-01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transmitting high frequency signal
CN101771225B (zh) 2009-01-07 2012-07-0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的应用
TWI404269B (zh) * 2009-09-18 2013-08-01 Advanced Connectek Inc High speed plug connector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45374A (zh) * 2007-07-13 2009-01-14 星电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
WO2010092934A1 (ja) * 2009-02-10 2010-08-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64613A (zh) * 2014-06-20 2017-02-22 索尼公司 发送器及通信系统
US10523259B2 (en) 2014-06-20 2019-12-31 Sony Corporation Transmitter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2003054A (zh) * 2020-07-08 2020-11-27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936491B2 (en) 2015-01-20
US9106026B2 (en) 2015-08-11
EP3157106A1 (en) 2017-04-19
US20150038012A1 (en) 2015-02-05
US20150311637A1 (en) 2015-10-29
EP2571111B1 (en) 2018-02-21
KR101901461B1 (ko) 2018-09-21
TW201330414A (zh) 2013-07-16
US9225119B2 (en) 2015-12-29
JP5727902B2 (ja) 2015-06-03
CN103001070B (zh) 2016-04-27
EP2571111A3 (en) 2014-12-03
EP3157106B1 (en) 2018-03-28
KR20130029010A (ko) 2013-03-21
JP2013062138A (ja) 2013-04-04
US20130065451A1 (en) 2013-03-14
TW201701548A (zh) 2017-01-01
EP2571111A2 (en) 2013-03-20
TWI604672B (zh) 2017-11-01
TWI562472B (zh) 2016-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01070A (zh) 连接器
CN103828496B (zh) 用于传输差分信号的通孔结构
CN104903979B (zh) 电缆组件
US8641448B2 (en) Plug-in connection having shielding
CN102315534B (zh) 电连接器
CN103579798B (zh) 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组件
CN102810794B (zh) 电连接器及网络通信系统
CN106356663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3288811U (zh) 电连接器
CN203277844U (zh) 一种高速连接器
US20090186527A1 (en) Microdvi connector
CN108448310A (zh) Hdmi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CN204793516U (zh) 电缆线结构
JP5893782B2 (ja) コネクタ
JP2009117289A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100477390C (zh) 用于电触点接通在印刷电路板两侧金属印制导线的接触板
CN109950753A (zh) 一种连接器组件
CN203339346U (zh) 高速插头连接器
CN218997146U (zh) 电连接器
CN107275899A (zh) 一种高速信号传输连接器插座
CN101707314A (zh) 电连接器
CN201570701U (zh) 电连接器
CN102013583A (zh) 高速插头连接器
CN103337727A (zh) 高速插头连接器
CN101404361A (zh) 一种容量可变间距可调的pcb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FUJI XEROX CORP.

Effective date: 2015070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707

Address after: Japan Osaka City eight

Applicant after: Hosiden Corporation

Applicant after: Fuji Xerox Corp.

Address before: Japan Osaka City eight

Applicant before: Hosiden Corpor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akeshi, Osak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Hosiden Corp.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akeshi, Osak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Hosiden Corp.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